第一篇:关于对刘氏宗祠保护和综合开发利用的专题报告(xiexiebang推荐)
关于对刘氏宗祠保护和综合开发利用的专题报告 省文物管理局:
根据我乡文化发展的需要,经过相关部门及专业人员的研讨,对刘家宗祠的历史沿革进行充分考证,在掌握了大量历史资料的基础上,对其进行保护和综合开发利用进行了可行性论证,对现状及管理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加强保护和综合开发利用的措施。现综合报告如下:
一、刘家宗祠的基本情况
刘家宗祠位于贵州省铜仁市万山区高楼坪侗族乡大树
林村老院子村民组南10米,始建于明朝,清朝同治年间、光绪年间曾大修。宗祠为二进院落,中轴对称,坐东向西,总平面呈繁体“亚”字形,占地面积1120平方米,建筑面积834平方米,有牌楼大门、戏楼、正厅、前厢房、后厢房、后厅、后花园、石碑、太平缸、青石缸等。四周高封火围墙围护。牌楼式大门,大门上部额书“刘氏宗祠”四字。戏楼二层,翼角起翘。正厅为木结构穿斗式小青砖瓦顶,面阔三间,进深四间。刘氏宗祠20世纪40-80年代曾为高楼坪乡小学,现已迁出。刘氏宗祠是万山地区最为重要的祠堂建筑之一,是研究万山高搂坪刘氏家族历史、万山教育史和祠堂建筑的珍贵材料。
二、刘家宗祠的综合开发利用情况
刘家宗祠的开发利用走以不营利为目的,以加强乡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发掘历史文化与旅游开发相结合、建设宣-1-
传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阵地与丰富群众文化生活相结合的建设路子,打造成高楼坪侗族乡文化活动中心以及文化旅游景点,成为对外宣传的重要项目,提高对外的知名度,使外界更多地了解高楼坪侗族乡的民族文化特色和乡土文化风情。
1、关于对戏楼的利用和开发。一是把戏楼作为开展大
型的群众文化、文艺活动的有利平台,以传播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为主线,积极推进乡村文化建设,丰富群众文化生活;二是作为传承少数民族文化的舞台,积极发掘鼟锣、傩戏、侗歌、侗舞等文化内涵,丰富表演形式,满足群众及观光旅游文化的需求,发扬光大侗族文化。
2、关于正厅的开发利用。还原侗族祭祀祖先文物陈列
原貌,发掘侗族祭祀文化,整理编写有关侗族祭祀方面的文字资料。在旅游开发中,还可以邀请游人一道参加祭祀活动,把该项活动作为旅游开发的重点项目,拓展旅游文化的内涵。
3、关于前厢房、后厢房的开发利用。设立关于民俗民
风陈列室、刘家宗祠文物陈列室,如侗族服装、鼟锣、傩戏服装、脸谱、侗族竹编以及刘家族谱、有关刘家宗祠的历史资料等。通过文物的陈列,力求反映侗族历史文化的真实面貌。
4、关于刘家宗祠左边原小学校的开发利用。拟建成老
年学校、棋牌室活动中心,集休闲、娱乐、健身、文化、学习于一体,突出文化休闲特色,成为老年人理想的文体、学习活动场所。坚持以为老年人服务为宗旨,努力营造一个良好的“爱老、助老、敬老”的氛围,通过一系列人性化服务赢得老年朋友的好口碑,也吸引越来越多的人参与学习和活动。中心内部设计充分体现了浓重的“文化气息、体育色彩”,设有书画室、茶室、健身房等娱乐、教学活动场所。
三、刘家宗祠的综合保护情况
对刘家宗祠的综合保护本着翻新如旧的原则,逐步还原刘家宗祠全貌,展现侗族历史文化特色和建筑特色,为后人留下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
1、对围墙进行彻底保护性维修。对墙基部分重新开挖
修砌围墙,高封火围墙按照原有高度、样式用原规格青砖修缮,如果没有同样规格的青砖,则要专门烧制,以达到复古求真的效果。
2、对牌楼式大门的维修。重新将青条石扶正,基脚夯
实,间隙用粘合材料勾实,受损部位用仿制材料修复。大门上部额书“刘氏宗祠”四字重新刷新,要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
3、对戏楼、正厅、前厢房、后厢房的维修。用相同木
质材料按原貌原风格恢复,精雕细刻门窗雕花等,损坏部分包括木柱、木板一是修补,二是重新安装,要能充分表现古代侗族的工艺水平。
4、对石碑、太平缸、青石缸的维修。一是对石碑文字
要仔细研究,对磨损文字重新雕刻。二是对太平缸、青石缸纹饰重新进行勾画雕刻,让古代雕刻艺术重放异彩,让游人感到一种艺术享受。
5、对地面的平整维修。将地面青石重新填充铺平,残
缺部分,重新加工青石修补,要平整如新,给人以古朴庄重之感。
6、对屋顶的翻修工作。瓦面将增加新瓦予以翻捡,损
坏的椽子、檩子一律翻新,翼角按原样式雕刻或修补,要翻旧如新,给人以大气、古朴、庄重、新颖之美。
我们希望通过对刘家宗祠的综合保护和开发利用,进一步提升高楼坪侗族乡的整体文化形象,进一步促进高楼坪侗族乡的文化发展和建设。
四、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对刘家宗祠的管理
一是乡党委、政府将进一步把刘家宗祠的保护和综合开发利用工作作为高楼坪乡的重点工程、亮点工程抓实抓好;文化部门将进一步细化管理,加强保护开发工作。二是
出台相关政策支持刘家宗祠的保护和综合开发利用工作,切实把刘家宗祠打造成高楼坪乡的文化宣传旅游中心。三是加大保护力度,克服资金困难,逐步增大保护性投入。四是加大宣传力度,积极广泛宣传高楼坪乡侗族文化特色,以刘家宗祠为重点,打造旅游亮点、旅游精品,为高楼坪乡经济社会的发展创造良好氛围。
万山区高楼坪乡文化信息服务中心
2012年5月14日
第二篇:刘氏大宗祠牌楼落成典礼主持词
刘氏大宗祠牌楼落成典礼主持词
(2012年 月 日)
尊敬的各位宗长、来宾,乡亲们:
我龙门墨田刘氏于1994年完成重建大宗祠总祠的草创工程。2002年之后,又分四个阶段,先后对中厅庑廊、寝堂神龛、前厅和牌楼进行了提升改造。在族中耆老、俊彦贤良的关心重视以及全体族裔的共同奋斗下,经过18年漫长不懈的艰苦努力,占地1266平方米、总建筑面积996平方米、总捐资69万余元的刘氏大宗祠,以其庄严肃穆、美轮美奂的新姿傲立东山之麓,雄踞闽江之源,成为客坊这个客家摇篮之乡的中原汉文化标志性的建筑,成为龙门墨田刘氏源远流长的神圣不可磨灭的精神家园。今天我们欢聚在这里,为刘氏大宗祠牌楼竣工举行典礼,这是龙门墨田刘氏大宗祠维新工程中的一大喜事,也是龙门墨田刘氏大家族走向新一轮振兴鹊起的一大盛事。
参加今天落成典礼的有: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等共90余人。让我们以热烈的掌声向前来参加牌楼落成典礼的各位宗长、来宾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
现在,我宣布,龙门墨田刘氏大宗祠牌楼落成典礼正式开始!鸣炮!奏乐!
……
下面,进行第一项议程:
请xxx宗长致辞,大家欢迎。
……
下面,进行第二项议程:
请xxx宣读捐款建祠表彰名单,大家欢迎。
……
下面,举行第三项议程:
请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为受到表彰人员颁发纪念品,大家欢迎。
……
下面,举行第四项议程:
请xxx代表接受表彰人员讲话,大家欢迎。
……
下面,举行第五项议程:
请xxx代表来宾讲话,大家欢迎。
……
下面,举行第六项议程:
请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为刘氏大宗祠牌楼落成剪彩,并请xxx、xxx揭牌。鸣炮、电子礼花、奏乐。
……
落成典礼到此结束。
下面,请各位宗长、来宾合影留念,参观宗祠,指导工作,中午12点准时在大祠用餐。
第三篇:在刘氏宗祠奠基仪式上的讲话
在刘氏宗祠奠基仪式上的讲话
尊敬的各位来宾,尊敬的各位宗亲: 大家好!
今天是二月初二,是龙抬头的好日子。在这个春光明媚的好日子,我们大家聚会在左宕左氏宗祠的遗址上,一起参加重建家庙的奠基仪式,这是鼓舞人心的好事情。首先,我谨代表左宕左氏续修宗谱委员会,向出席今天奠基仪式的各位来宾和各位宗亲表示最热烈的欢迎!祝大家身体健康,事业有成,合家欢乐,虎年虎虎生威!
我左宕左氏一族自代一公于明代洪武初年,奉母携弟由潜山左家湾迁来枞阳,已历六百余年,及至明末,十一世祖光斗公身居御史,清正刚毅,不计较个人生死荣辱而以国事为重的可贵品质激励后人,当前左宕一脉子孙繁衍,支系发达,人口已达数万,且迁居全国各地以至海外。为给广大族人提供一个寻根问祖、缅怀先人、交流信息和联络感情的平台,决定在左家祠堂原基上重建左宕左氏祠堂。
左宕左氏祠堂的重建宗旨是褒扬左宕左氏家族先人事迹、传承左宕左氏家族创业精神与文化、记录左宕左氏家族发展历程。
在这之前,续谱委员会费尽千辛万苦,做了大量的工作。先是召开筹委会,制订各项计划和规章制度;上潜山寻根溯源,寻找吴老太君的圣墓,大家冒着酷暑,披荆斩棘,有的宗亲被荆棘划破了手臂,终于达到了目的。为重建左宕左氏宗祠,多次召开会议,走遍大江南北,征求多方面的意见,全面规划,缜密安排。这其中的艰辛和所付出的劳动汗水是不言而愈的。(增加祠堂筹备工作及拟建规模)
重建宗祠工作,工程宏大,不是一日而就的,也非宗谱续委会委员们的辛勤工作所能完成的,要举全族之力,聚全族之智。为了顺利完成我们左宕左氏这个百年宏愿,我们所有族人须凝心聚力,团结一致,把这项工作作为我们宗族的一件大事来抓。不论有多艰难,我们都要一如既往,坚定不移地做下去。我们的祖先在历朝历代都创下了丰功伟绩,为当代朝野所敬仰。我相信我们这一代定能不辜负祖宗的遗愿,不辜负全体族人的希望。只要我左宕左氏族人凝心聚力,同心同德,一定能将这一大得人心、秉垂青史的工程做好。一定能实现我们左宕左氏百年宏愿。
左宕左氏祠堂的恢复建设不是复古倒退,不是复辟宗法制度,它是在社会主义法制轨道中
对传统文化扬弃下的继承,是旧瓶装新酒。左宕左氏祠堂既是寻根问祖、祭祀祖先的基地,也将成为左宕左氏族人活动、交流、教育下一代的场所。
所以,祠堂的建设需要所有族人的支持。在这里,我要感谢为前期工作做了大量准备的宗亲们,感谢他们的无私奉献,同时,我也深信所有的族人也会像他们一样作出无私的奉献!我们编委会也必将和大家一道群策群力,为了建设好本族的爱家爱国的教育基地,为了创造一个更加和谐的家园而共同奋斗!
谢谢大家!
第四篇:2011年最新安远刘氏宗祠落成庆典致辞
尊敬的各位同宗:
您们好!
在这秋高气爽,硕果飘香的金秋时节。今天,大家从四面八方来到山青水秀的安远,兴高采烈地庆贺刘氏宗祠……堂辉煌落成,我谨以无比虔诚的心情,代表江西赣县大湖江刘姓的男女老少,向族人团聚一堂的盛会致以热烈的祝贺和崇高的敬意。恭祝刘氏宗祠发扬光大,源远流长。
安远刘氏宗祠的落成,是我们刘姓家族的一件特大喜事,集中体现了中华刘氏子孙承先启后、枝繁叶茂、继往开来、兴旺发达的精神面貌和孝悌友爱、团结奋斗、风雨同舟、开拓进取的坚强意志,为刘氏族谱增添了新的篇章,这是安远刘氏宗亲全体的功绩,也是举国族人共有的光荣。
大家知道,寻根敬祖尊老爱幼是中国人的优良传统,赵钱孙李百家姓都很讲究,追朔源行。上个月即2011年9月初,菲律宾总统阿基诺飘洋过海来北京进行国事访问,还特意到福建厦门去寻根问祖,因为前任总统是他的母亲,母亲的曾祖父原来是闽南的中国人,名叫许尚志、又名许寰哥。是1861年从福建江渐村前往菲律宾的移民,又如:美国总统奥巴马现在特意派骆家辉来中国当大使,其中主要原因之一是骆家辉的父亲是广东台山人。这些事例都说明,水有源、树有根、谁也不能忘了老祖宗;而人们之所以能记住祖宗,了解祖宗,无论隔了几多代、几百年,都能知道自己的来龙去脉和所属的系统分支。这条纽带便是宗祠和族谱,有祠堂祭祀,有族谱传承,纵然你走到天涯海角,任凭其风高浪急,子子孙孙都晓得根在哪里,都明白自己的起点是在何处,唯是如此,我们就能更深刻认识到,宗祠和族谱是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史上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
回过头来说今天,安远刘氏宗祠的落成和落成典礼的举行意义十分重大,充分体现了宗祠和族谱是合二为一的网络,是以血缘为基石,以亲情为纽带,是穿越漫漫时空隧道,链接后人与母体的脐带,从远古到如今、至将来,心相通、血相融、情相凝,千年万载、一脉传承。我和与会者一样,深深相信安远刘氏宗祠的落成,必将激发族人敬祖崇宗的热情,促进各地宗亲的相互了解与信任,提高对宗族文化的认识,增强宗族发扬光大的使命感、责任感和紧迫感,让我们团结一致,手携手,心连心,奔向更加美好的明天。
我是章万公的后裔,是江西赣县的一介平民,今天既是来向安远刘氏宗亲祝贺的,也是来向安远刘氏宗亲学习的,个人认为深受教益,颇有收获,特此聊表谢意,并祝大家事事如意!岁岁平安!人人长寿!家家发财!
172世孙 刘向荣
二0一一年十一月一八日
第五篇:传统文化开发利用及保护调研报告
传统文化开发利用及保护调研报告
一、前言
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市场经济的竞争性,使得资源的优化配置得以实现。因此,我们要保护并复兴传统文化,必须引导传统文化适应市场经济制度。只有在坚持传统文化与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前提下,传统文化的保护与复兴才可能实现。要想保护并复兴传统文化,我们必须开发传统文化,实现传统文化的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因此我今天抱着这一态度,展开了对我国传统文化开发利用及保护情况的调研。以便得出保护、开发、复兴传统文化必须坚持何种经济模式?同时在开发时要怎样才能丰富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涵,使之符合我国通行的社会主义价值观和道德标准。
二、传统文化开发利用现状
1、中国共产党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中共要领导并长期推动传统文化的保护与复兴。党要加强执政能力建设,特别是要不断提高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能力。党要坚持并完善科学执政方式,健全民主集中制,推动党在推进传统文化的保护与复兴上的决策的科学化和民主化。党要积极制定并颁行有利于推动传统文化保护与复兴的意见和决定。
2、政府要积极引导传统文化与市场经济制度相适应,加大财政投入,培养能够传承传统文化的人和民间团体。要制定传统文化的保护、开发与复兴战略,扎实稳步推进战略决策的落实。要加强立法,提到立法的质量,运用法律手段推动传统文化的保护与复兴。要加强宣传、教育,提高行政效率,彻底扫除制约传统文化保护与复兴的观念、做法和体制等瓶颈。要坚决打击假借传统文化之名宣传封建、资本主义落后意识的人和组织,及时向人民群众释清保护与复兴传统文化的原因和意义。积极实施“走出去”战略,向海外人民推广中国的传统文化和价值观。
3、全社会要形成以中国传统文化为荣的观念,坚持了解传统文化,自觉抵制西方落后思想和意识的侵蚀。要积极宣传传统文化,提升传统文化的知名度和认可率。要自觉学习并推广、传播传统文化,坚持用传统文化约束自己的行为,切实做到“立德立功立言”。在市场经济中,积极在与传统文化相关的产品上消费,提升传统文化产品的市场竞争力。要延长传统文化的产业链条,对传统文化要深加工、细加工,扩大其市场份额。要不断丰富传统文化的内涵,坚持发展创新,坚持与时俱进。
三、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是做好民族传统文化传承与保护工作的前提
1、在开展民族传统文化传承与保护工作中,将民族传统文化保护与传承纳入各级党委、政府的规划之中,经费列入财政预算,职能部门尽职尽责,使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得到有组织、有计划、有目的地开展。只有把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与保护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并积极规划实施,才能充分调动各有关部门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切实认真组织做好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与保护工作。实践证明,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是做好民族传统文化传承与保护的前提条件。
2、合理开发利用物质文化遗产,以传承为核心,以产业为纽带,培育一批物质文化遗产产业市场,实现物质文化遗产的振兴价值。通过实施文化经济政策保持民间艺术,特别是手工艺生产企业走向市场,吸引社会资本投资与开发物质文化遗产产业,促进物质文化遗产产业的发展。积极支持开发民族民间特色产品。如德钦县民族银制品厂,香格里拉尼西乡制陶业,州藏药厂,藏族、傈僳族等民族手工毛纺制作,尼西、奔子栏一带的木制品生产。不仅取得了很好的社会经济效益,而且对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形成了良性的互动产业链。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我州的民族传统文化传承与保护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和现代化进程的加快,一些新的问题也逐渐产生,如流失严重、后继乏人、投入不足、资金紧缺、人才匮乏,受外来文化的冲击,缺乏保护意识等。当前,民族传统文化传承与保护工作面临着诸多需要解决的困难和问题。
(一)对民族传统文化传承与保护工作的重要性认识有待进一步提高
民族传统文化是不可再生的珍贵资源,是民族智慧的结晶,需要各级党委、政府、各行各业、社会各界的倍加关爱和保护。在调查时发现,民族传统文化传承与保护工作中还存在重视不够和工作不到位的问题,许多工作还停留在申报、命名和调查材料的存档上,工作相对滞后,一些珍贵的文化遗产已处于濒临消失的境界,文化生态正在发生巨大变化,文化遗产及其生存环境受到严重威胁。
(二)民族传统文化的抢救、保护、传承形势十分严峻
1、缺乏整体性的保护规划。民族文化的传承与保护工作,由于涉及的部门多,加之没有统一的规划,造成一定程度上的资源浪费。
2、非物质文化遗产生存环境急剧恶化,依存于独物时空以口传心授方式传承各种文化艺人、技艺、民间习俗等文化遗产已在不断消失,一些作为流传文化载体的语言文字正在消失。如藏族曲艺《格萨尔》的说唱艺人在我州至今仅存2人,傈僳族的音节文字在渐渐消失。
3、在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中,民族传统文化受到了极大的冲击,民族民间文化(如民居、雕塑、民族民间设施、工具、服饰等)有失去原有的文化性和独特风格之趋势。尤其是以旅游业和文化产业发展为导向的文化资源的开发,对传统民族文化的保护产生了不可忽视的负面影响,值得认真关注。
(三)资金投入严重不足
近年来,各级政府虽然对民族传统文化的保护和研究引起了重视,但由于财政困难等诸多因素的制约,对民族传统文化传承与保护方面的投入严重不足,制约了民族文化发展,特别是一些少数民族民间传统文化挖掘、保护、研究、开发工作无法实施。
(四)缺乏专业技术人才
文化遗产传承与保护工作是一项重大的社会系统工程,它不仅需要政府各职能部门和全社会的关注,更需要一批专业技术精湛的人才队伍。我州从事民间文化的职业人员,特别是具有一定业务理论水平和工作经验的文化专业人才缺乏,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工作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
(五)宣传力度还不够大
相关媒体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生存状况、搜集整理、保护工作等方面的宣传力度还不大,特别是有关文化遗产的保护法规和政策,保护文化遗产的重要意义的宣传,在广度和深度上还不够。人民群众对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工作缺乏应有的共识,从而破坏文化遗产的违法行为时有发生。
四、民族传统文化传承与保护工作的建议
民族传统文化是人类文明的瑰宝,是各民族的宝贵财富。人类文明只有代代相传,才能不断丰富发展,只有相互交流,才能文物化成。加强对我州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与保护,不仅要保护、也要继承发扬和创新。关键在于各级领导及相关部门的认识和重视程度,要实行依法保护,利用现代手段将文化创新与文化产业结合起来,加强民族传统文化的教育,利用各种媒体加大宣传力度,在全社会形成保护民族传统文化的良好氛围。针对我州当前在民族传统文化保护与传承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提出如下意见和建议:
(一)加强领导,提高认识
我国文化遗产蕴含着中华民族特有的精神价值,思维方式,想象力,体现着中华民族的生命力和创造力,是各民族智慧的结晶,也是全人类文明的瑰宝。各级党委、政府、各行各业、社会各界要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充分认识加强民族传统文化保护工作的重要性,保持民族文化的传承,连接民族情感,增进民族团结,维护国家统一及社会稳定。积极开展对外文化交流,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要认真贯彻落实好《国务院<关于加强文化遗产保护的通知>》(国发〔2005〕42号)、《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国办发〔2005〕18号)、《云南省民族民间传统文化保护条例》和最近国务院领导关于少数民族传统文化“该保护的要全力保护、该扶持的要扶持到位、该投入的要加大投入、该给的政策要给足。”等有关文件及指示精神,把传承与保护工作纳入到政府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上来。
(二)建立长效机制,加大工作力度,明确责任,着力解决好民族传统文化传承与保护中的突出问题
1、文化保护与传承,立法先行。如何以立法的形式加强对民族传统文化的保护与传承,把各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逐步纳入法治化管理保护的轨道,这是当前十分紧迫的工作任务。中央、省都相继出台了有关文化遗产传承与保护的法律法规;有的州市也出台了相应的地方性保护办法。建议州委、州政府:一是成立由党委政府分管领导挂帅,相关部门为成员的州县文化遗产保护领导小组。定期研究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重大问题,统一协调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加强领导,落实责任。二是抓紧制定和起草与文物保护法等法律法规相配套的地方性保护办法,严格依照保护文化遗产的法律、行政法规办事,依法抵制和制止违反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决定和行为,严厉打击破坏文化遗产的各类违法犯罪行为。
2、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加强对民间艺人的保护,做好传承工作。民间艺人一直是传承民间传统文化的主要载体。建立文化传承人(继承单位)认定和培训机制。通过艺人命名,帮助扶持、保护等形式,做好对传承人的激励机制。解除传统单一保守的传承方式,定期或不定期举办培训班,加强培养民间艺术后备队伍,使民族文化传承工作做到后继有人,永不失传。
3、正确处理好开发与保护的关系。在处理民族传统文化保护与开发利用关系上,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和“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方针;做到政府主导、社会参与,明确职责、形成合力;长远规划、分步实施,点面结合、讲求实效的原则,将合理开发利用摆到更加突出位置,把我州文化遗产的保护更好地与现代经济社会的发展结合起来,使之融入现代经济社会生活,在开发中加强保护,在利用中加快发展,确立可持续发展的思路,合理利用开发。充分发挥文化遗产在我州建设民族文化州、构建和谐社会、增进民族团结、维护祖国统一、丰富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三)加大资金投入
要把保护和传承民族传统文化工作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及新农村建设总体规划,将民族传统文化保护与传承所需经费继续纳入地方财政预算,并逐年加大投入,同时调动社会团体、企业和个人参与文化遗产保护的积极性,多渠道募集资金,抢救保护,传承和开发民间文化资源。对其进行整体保护,以保存历史记忆,加以传承和弘扬。
(四)建设一支高素质的专业队伍和培养后备人才
实施“人才战略”,一是要积极培养一批热爱民族文化工作,热心投身于文化工作,并有爱岗敬业精神,具有较强理论素质的专业人才队伍;二是重视文化传承人队伍建设,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活性保护;三是进一步促进文化遗产和保护科技的研究、运用和推广工作,不断提高文化遗产保护的工作水平;四是建议教育部门将优秀文化遗产内容和文化遗产保护知识纳入教学计划,编入教材,组织参观学习活动,激发青少年热爱祖国优秀民族传统文化的热情。
(五)加大宣传力度,营造保护文化遗产的良好氛围
按照《国务院<关于加强文化遗产保护的通知>》(国发〔2005〕42号)文件规定,每年六月的第二个星期六为我国的“文化遗产日”。通过系列活动,提高人民群众对文化遗产保护重要性的认识,增强全社会的文化遗产保护意识,各级各类文化遗产保护机构要经常举办展示、论坛、讲座等活动,使公众更多的了解文化遗产的丰富内涵。各类新闻媒体要通过开设专题、专栏等方式,介绍民族传统文化遗产和保护知识,大力宣传保护文化遗产的先进典型,及时曝光破坏文化遗产的违法行为及事件,发挥舆论监督作用,大力营造传承和保护民族传统文化的良好社会氛围。
五、保护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不足
1、是缺乏有关法律法规,对文化行政管理部门的依法行政要求不够明确。对于民间传统文化的保护,虽然出台了一些规章条款,但就民族民间传统文化的保护、传承及发展等整体实施缺乏依据,法律规范、法律责任、法律义务不清,在实际操作上有一定难度。特别是对古今珍贵、散落民间的民族民间艺术品缺少针对性管理,同时,对文字、照片、音像等各类资料的管理缺乏科学性、规范性和统一性。
2、是管理机构尚未形成,缺乏上级专业组织的帮助与指导。缺少自上而下的规范管理,基层现有的一些组织管理力度不够。基层协会组织,缺少本专业干部和专家级人才,对民间传统文化保护与传承研究不够,合理开发利用的市场意识和政策条件欠缺。若长此下去,传统的文化资源不仅会慢慢丢失,出现潜在的断层,而且也将丧失一个弘扬民族工艺的文化市场。所以,加强民间工艺的保护,有着长远的战略意义和重要的现实意义。
3、是濒危品种保护和传承人培养的问题有待解决。对于濒危程度较高的品类,从传承人和资料的搜集、整理方面的保护措施还不到位。由于目前的传承处于自觉自愿状态,以及民间文化尤其是民间工艺特有的制作周期长、费工费力等,致使参与者不多,传承人匮乏,尤其是年轻一代,更是鲜有问津者。另外,一些落后的观念、做法和生产方式限制了其自身的发展。如民间广泛流传的“教会徒弟,饿死师父”及“传内不传外,传男不传女”或“传男不传女,传女不嫁人”等家族式生产的清规戒律,造成一些艺术形式得不到发展。
4、是宣传力度不够,教育工作不到位。由于近年来,我们对民族民间传统文化的宣传力度不够,系统教育欠缺,导致一些青少年玩的是韩国游戏、看的是日本动漫、跳的是美国街舞,而对本国的传统文化了解甚少、知之不足。一些知识分子在出国留学期间与外国友人交流,方感民族文化的重要和博大精深,回过头来“恶补”的就是民族传统文化这一课。
5、是市场意识和规模化生产有待提高。近年来,**区一些民间艺人积极整合民间文化资源,在将其产品投入市场方面,做了一些尝试,总结了一些经验,取得了可喜的成果。但是,就整个民族民间传统文化保护与发展来说,缺少规模性和影响力,还没有进入大市场良性循环领域,仍然满足不了大批量需求的要求。
调研结论
保护、开发、复兴传统文化必须坚持采用市场经济模式。同时在开发时要不断发展传统文化,丰富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涵,使之符合我国通行的社会主义价值观和道德标准。要在全社会形成开发与保护并重的观念:在开发时必须保护,在保护的前提下适时适度开发。要使传统文化顺应市场经济的必然趋势,推动传统文化的全面复兴。传统文化的保护与复兴是一个长期而且艰苦的过程,需要全社会的广泛参与和投入。
1、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按照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的要求,抓住首都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和“新**、新奥运”的机遇,充分发挥**区民族民间传统文化的历史底蕴优势,加快保护、发展、弘扬优秀的民族民间传统文化的步伐,实行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继承发展的方针,使中华民族民间传统文化成为**2008年奥运会文化活动的看点,努力做到“两推动”、“三统一”、“四转变”,逐步构建起传承保护与创新发展的格局,进一步促进文化的繁荣与发展。
“两推动”:通过民族民间传统文化保护工作,有力地推动和促进**区民族民间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有力地推动和促进**区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全面发展。
“三统一”:一是物质文化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有机地统一起来。二是政府及文化事业机构管理与协会组织管理有机地统一起来。三是个体性作坊性的传承、经营与产业化发展有机地统一起来。
“四转变”:一是民间工艺的交流由区域化向国际化方向转变。随着对外开放的程度不断加大,特别是中国加入wto之后,中国传统民间工艺与世界各民族文化之间的交流合作急需进一步扩大。以民间文化交流为纽带,带动经济、政治全面发展的对外交往方式收到良好效果。二是从单纯活动型向系统管理型转变。民族民间传统文化工作是政府文化部门和事业机构的一项工作职责,应逐步从单纯组织活动向系统管理转变,特别要尽快建立基础数据库,制定具体管理办法。三是从分散式无人管理向集中的统一管理转变。全区有一个组织工作系统,成立保护领导小组,下设保护协会,责任落实,规范管理,真正推进。将管理工作纳入各级文化部门职能,切实落实到位。四是从以活动而保护向以保护传承而活动方向转变。建立长效保护机制,形成常态管理模式,取得长期工作效果。要对有一定社会文化价值的民间文化艺术形式应及时纳入搜集、整理范围,加以保护、抢救、改造,使其艺术特色得以保留并健康发展。
2、是加强与**市及其它区县有关部门、行业的联系。科学管理,实现资源共享,更好地发展民族民间传统文化。
充分发挥文化行政管理部门的作用,实现文化行政和文化政策的职能转换,将民族民间传统文化保护工作纳入实际工作的总体考核体系。加速转换职能,并谦虚地学习和接受那些来自海内外学术界的涉及文化及其保护的理念和先行经验。借助专业协会和专家力量,加大调查、普及、宣传力度,形成良好的社会文化氛围,使保护工作成为市民自觉的行动,成为文化部门一项长期性的工作,使民族民间传统文化得到有效的保护。特别是各级文化行政管理部门要将搜集、整理工作纳入日常工作之中,根据遗产的不同等级,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在搜集整理中应坚持全面搜集、忠实记录、准确翻译、慎重整理这四个原则。
建立扶持和激励机制。一是各级政府应在挖掘、搜集、整理、研究上投入必要的经费进行抢救性保护。应采取有效的补助、扶持措施,保护好民族民间传统文化的优秀项目、绝技、大师和名作,挖掘培养传承人。如对确立了师徒传承关系的给予一定的津贴补助,二是政府对民族民间传统文化生产、经营单位和个人给予必要的政策倾斜。对优秀的民族民间传统文化传承、创作、研究、传播人员在生产、经营、职称评定等方面给予适当的政策倾斜等。三是运用市场机制,拓宽投资渠道,建立科学的筹资机制,大力提倡社会投资办文化。采取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统筹规划,分步实施,创建民族民间传统文化保护基金会,积极吸引国内外企业、机构和人士的资助。中央、地方政府的文化部门、各地方自治实体、民间社团、企业、法人财团、博物馆等事业单位、基层社区和有关的个人等,都应该发挥积极的作用。
3、做好宣传教育工作,开展丰富多彩的民间传统文化活动。一是积极搭建民族民间传统文化的宣传、交流平台,让国内外更多的人知道和喜欢中华民族民间传统文化。二是加强民族民间传统文化的教育,让民族民间传统文化后继有人。民族民间传统文化是培养民族精神的重要载体。一方面,把民族民间传统文化引入正规学校教育,是年轻一代认识、了解和欣赏民间艺术美感,维系民族感情、延续民族信念、参与传统文化保护的重要途径和长效措施。要逐步开设民间文学、民间手工、民俗表演等课程,使其成为学生素质教育和特长考核的一个重要内容,渗透到教学活动、课外活动之中。另一方面,利用文化馆、文化站、文化室等文化场所,开展民族民间传统文化知识讲座、培训和鉴赏活动,在全社会特别是在离退休人员和下岗职工中进行普及和推广。三是充分挖掘民族民间传统文化的潜力,广泛开展群众文化活动。在传统民俗、节日庆典以及国内国际文化交流等文化活动中,充分整合、利用**区现有民族民间传统文化资源,努力恢复和开展有价值的活动。如在钟鼓楼等文物景点、文博系统的博物馆、东四奥林匹克社区及传统四合院保护区开展有特色的群众文化活动,力争在2008年**举办奥运会期间,使之成为外国朋友了解京城绝活和百姓生活,弘扬民族民间优秀文化的一个窗口。
4、走产业化发展之路,促进消费。应以培育品牌为基础,向产业化发展,集中与分散相结合,与历史文化保护区及旅游景点相结合,促进民族民间文化艺术消费。一是整合资源,产销结合,定点(门店式)展卖。通过搭建协会网络,集中艺人和产品,以门店为依托,形成网络经营。二是整合资源,厂店合一,集中展卖。全面提高民间传统文化产业的市场化程度,形成规模效应。三是根据**区实际,结合“新**、新奥运”和文化强区,探索差异化发展之路,打造品牌项目。如:以具有永恒美感的四合院为依托,开发项目,用胡同、四合院、民族民间优秀文化营造出的独具特色文化氛围吸引中外游客。对表演性和审美价值较高的民间艺术项目,应在各种文化活动中进行合理利用与开发。在手工艺生产中,避免盲目追求流水生产线和机械化,使工艺产品失去手工艺的特点。在适应人民群众生活需要的前提下,在造型、图案的设计、原材料运用和制作技艺方面努力探索新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