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儿视觉发展特征及训练方法

时间:2019-05-12 05:33:3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婴儿视觉发展特征及训练方法》,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婴儿视觉发展特征及训练方法》。

第一篇:婴儿视觉发展特征及训练方法

婴儿视觉发展特征及训练方法

视觉是个体辨别外界物体的明暗、颜色和形状等特性的感觉。外界光源辐射或物体反射的光线作用于眼睛的视网膜,引起感觉细胞的兴奋,然后经视交叉、外侧膝状体投射至大脑皮层的视区而引起视觉。

婴儿基本的视觉过程主要包括:视觉适应和调节能力;双眼注视物体能力;迅速发展的视敏度、立体觉和色觉等。

视觉是婴儿探索和感受外界的重要条件和手段,感知、分辨和记忆等能力的发生和发展都离不开视觉。因此,我们要采取科学的训练方法,促进婴儿视觉的发展。

一、婴儿视觉发展特征

其一、婴儿出生后就有看的能力,一个月后,就能注视或跟踪移动的物体或光点。新生儿喜欢看轮廓鲜明和深浅颜色对比强烈的图形,喜欢看红色的物品,更喜欢看人的笑脸。

其二、新生儿容易注视20厘米左右处的物体。这是因为2个月以前的婴儿不能根据物体远近随意调节眼球晶状体的厚度。因此,婴儿最佳的注视距离是15—25厘米。

其三、婴儿第4个月时己经接近成人的视觉适应能力,眼球晶状体能随物体远近而相应调节和变化,同时开始注意远距离的物体,如大型电动玩具、月亮、汽车及行人等。

其四、婴儿半岁左右时其视敏度已达到成人正常水平,不仅能看见远处的较大物体,而且也能看见眼前的较小物品,如积木、围棋子、豆粒等。同时还能用视线追逐运动的物体,如滚动的小皮球、跳动的乒乓球、跑动的小狗等。

其五、婴儿半岁以后,视敏度就完全成熟了,在视觉中枢神经的指挥下,对看到的任何物体,无论大小都能作出灵敏的视觉反映。

二、婴儿视觉发展训练方法

从婴儿视觉发展的特征来看,半岁以前是视力发展的关键期,这个时期婴儿的视力发展是最迅速的,半岁以后就达到了成人的正常水准。因此,对婴儿视觉能力发展的训练主要是从出生到6-7个月以内进行,其方法如下:

方法一看移动玩具

用一个鲜艳的玩具或者用一个红色的小球,距离宝宝眼睛约20厘米处慢慢移动,首先引起他的注意,然后再将物品移向一侧,接着移向另一侧。

方法二笑脸说话

和宝宝面对面笑着说话,当他注意了成人的笑脸后,慢慢移动头的位置,吸引宝宝的视线追随大人头脸移动的方向。

在宝宝床头上方轮换吊挂布娃娃、铃铛、彩色球等,使之来回摆动,吸引宝宝看和听的兴趣。

在宝宝小床上方20-30厘米处,悬挂他喜欢的玩具(最好是带有声响的),在宝宝面前抖动,以引起他的注意和兴趣。当宝宝注视后,可将玩具作水平或垂直方向移动,促使宝宝的视线随玩具移动。

将婴儿画报放在宝宝眼前约20厘米处,一面一面地翻给他看,最好是边翻边对宝宝说一点与图画有关的话。宝宝一定会表现出新奇的样子。

方法六视觉转移

先用一个玩具给宝宝看,引起他的注意,然后换一个玩具给宝宝看,训练宝宝的视线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

方法七看鲜艳图画

3个月的宝宝能够竖起直抱了,每天可以让宝宝看色彩鲜艳的图画。因宝宝视觉通路不成熟,每幅画最好只有一个主题,如一个动物或一个人头像等。将这些图画挂在墙上,每次挂3—4幅,一边看一边说图画的名称。每天重复1—2次。

把父母的大型彩色照片拿给宝宝看,边看边对宝宝说:“这是爸爸,这是妈妈。”抓住宝宝的手去摸一摸,用宝宝喜欢的人的照片来训练他的视线集中能力。

方法九追光点

宝宝4、5个月时,可以在晚上将房间灯光搞暗一点,将宝宝抱在身上,大人拿手电筒,让光点在墙上移动,引导宝宝去看移动的光点。当宝宝注意到了光点以后,可以将光点作上下、左右及圆周运动,以吸引宝宝快速地去追看。

5个月左右的宝宝其视觉能力得到了充分发展,除了让他注意看大的物品外,还要让他注意看较小的物品,如围棋子、黄豆、纽扣等。要注意防止较小的物品被宝宝抓入口中。

数点卡

5个月以后的宝宝,每天可以让宝宝看数点卡,妈妈用闪示的手法向宝宝快速传达信息,以刺激宝宝大脑相关神经通路,开发宝宝的潜能,提高宝宝的记忆能力。这对于训练宝宝的视觉能力是有帮助的,但最好让宝宝距数点卡半米左右。

方法十二看动态物体

半岁左右的宝宝,其视敏度已经十分发达了,要让他多看一些动态的景物,以促进视觉的迅速发展。如让宝宝看看初升的太阳、明媚的月亮、奔跑的小狗、游动的金鱼、飞翔的小鸟、飞舞的蝴蝶、奔驰的汽车等等,这对宝宝视觉追随能力的锻炼极为有利。当宝宝看到什么,就应该说出这个事物的名称,使视觉和听觉达到共同训练的目的。

在较暗的房间里,利用数个不同颜色的灯泡,大人随意按亮其中一个灯泡,让宝宝注意灯泡的开和关。这种训练能够锻炼宝宝眼球调节光线的能力。

第二篇:浅论城市街道的视觉特征

内容摘要: 摘要:城市街道是城市生活的重要载体;也是构成城市纹理,体现城市文化和个性的重要元素;本文以概括性的词语,主要通过城市街道视觉形象的分析对城市街道视觉特征的提出了城市街道的六种视觉特征:识别性和连续性,可观赏性与可读性,时间和空间性并进行论述。

摘要:城市街道是城市生活的重要载体;也是构成城市纹理,体现城市文化和个性的重要元素;本文以概括性的词语,主要通过城市街道视觉形象的分析对城市街道视觉特征的提出了城市街道的六种视觉特征:识别性和连续性,可观赏性与可读性,时间和空间性并进行论述。

关键词:城市街道;视觉形象;视觉特征

可识别性和连续性

可识别性指对象的局部能有效地为人们所认知,并形成统一整体印象的性质。从行为科学角度,可识别性主要从两方面产生:①感知,当时当地的情景对人产生的印象;②认知,过去的经历和回忆对当地认知的作用。这两方面常被用来解释人在城市活动时所获得的信息和对行动的指导,城市街道如果缺乏个性,或很容易互相混淆,那么就很难让人们对它产生认知感和归属感,所以城市街道应根据其限定的空间性质形成自己的特色。城市街道景观设计中可以恰当地运用色彩有效地烘托气氛,协调景观各要素,增加街道的可识别性。

连续性是线性形态的共同特征。连续性是视觉特征形成的基本要求之一,这是因为从视觉心理出发,连续的线形是具有“格式塔”完形效应的较佳的形式。城市街道所具有的强烈形式感、秩序感都源于这种连续性。道路只要可以识别,就一定具有连续性,这这显然也是其功能的需求,人们通常依赖的就是道路的这种特性。街道空间具有明显的流动性和方向特征,其界面的视觉连续就尤显重要,人们也习惯于依赖这种性质去识别道路。连续性可以通过街道的路面铺装、两旁的绿化形式,空间特征、建筑的形式、街景小品等得以实现,由此也可产生动态的视觉效果,这些均能加强其形象,并能产生整段时间的连续感。

可观赏性与可读性

城市街道具有较好的景观,符合人们的审美要求,从而具备可供观赏的性能。从街道的视觉景观形象出发,任何街道景观都应考虑其视觉景观上的审美要求,在街道空间中形成有一定观赏价值的景观物。同时城市街道空间的构成不仅要满足人的整体视觉观赏需要,而且能使人们产生舒适和愉悦的心境。城市街道的绿化应该遵循因地制宜,不同生态特性的植物“各尽其职”,外观优美,季相丰富的植物群;地面铺装应该要力求创造出动人的,能表现和加强场地特性的地面景观。在色彩、浓淡、尺度、质感方面要有变化,做到与周围环境的融合;做好广告牌和街道公共设施的设计工作,形成良好的秩序感,讲究和谐统一。

城市街道不仅仅是外在形式的美,还应有更深层次的内涵供人们思索,产生联想和民族的认同感,引起对过去的回忆,对未来的畅想,否则这个空间环境的美,只能是短暂的、缺乏生命力的。建筑物的造型上应保留传统的比例关系,符号尺度等,使其具有传统建筑文化的延续性,看到它会引起人们对历史建筑及文化的回忆,产生联想。街景小品的设置,不应盲目的选用,而应挖掘城市的历史、文化,寻找出有价值的典故并进行艺术加工,使它能够起到强化艺术空间的环境文化内涵的作用,使人们在观景的过程中,与历史进行对话,与文化进行交流,收到传统文化的熏陶。城市街道应从外在的观赏性和内在的生命力的“形神合一”,达到视觉形象和直觉的统一,才算是真正的完整的城市街道形象。

时间性与空间性

城市街道是四维的,由时间和空间共同组成。城市街道是城市公共空间的主要组成部分,我们在研究城市街道时,通常是将其作为一个空间来考虑的。既然是空间,就会有界面。“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是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老子》如果没有界面,也就没有街道空间可言。一般来讲,城市街道空间的界面是由建筑、地面组成的,但也有街道的上方有顶棚、高架桥等构筑物。城市街道景观是逐渐形成的,它会随着时间的改变而发生变化。例如,街道上的建筑会不断拆迁、新建;街道在一年四季中是不同的,因为植物的生长状态变化了;街道在早晨、正午、傍晚和夜晚的景色也是不同的,因为太阳照射的角度和光线的强度都在变化;在不同的时间,行走在街道上的人不断地发生变化。

第三篇:婴儿动作发展

动作发展的里程碑

1个月

孩子的小手可以捏紧,可以反射性的抓住东西。

2个月

可以张开手,有意识地抓住东西。

3个月

手保持张开,但还不能长时间握住斗争。

4个月

孩子意识到手是自己的,可以吃手、吮手、玩手。

5个月

可以用两只手抓住物体,这时最愿意吃自己的脚。

6个月

孩子能够用拇指和食指拿住东西,可以转动手腕。

7个月

拇指与食指对应比较好,双手均可抓住物品。

8个月

灵活性有很大的发展,拇指和食指,可以像镊子状抓住物体。

9个月

灵活性继续发展,可以用食指抠东西。

10个月

一只手可以同时拿起两个东西,放开时有些不灵活。

11-12个月

可以自己吃东西,拿蜡笔,可以传递东西,协调能力每天都有提高。

头部的控制能力

在6个月之前,控制头部的能力发育过程如下:

仰卧的时候

●出生6周之内

如果从胸部抱起孩子,孩子的头部瘫软、无力,会向后面耷拉下去。所以这时抱孩子一定要注意孩子的头部。

●6周可以拉住孩子的双手将孩子拉起,孩子可以保持头部与身体呈一条直线。●3个月

拉住孩子的双手就能将孩子拉起,不需要任何帮助,孩子自己保持头部与身体呈一条直线。

●6个月

孩子的头颈非常结实,能自我控制,可以从床上抬起头,看自己的脚趾。俯卧的时候

●1个月

孩子趴着时头部偏向一侧,臀部举高,膝盖略缩在腹下。

●2个月

孩子的身体略有伸直,可以短时间地抬起头部。

●3个月

可以平整地趴着,并长时间地抬起头。可以把上肢略向前伸,抬起头部和肩部。

●4个月

可以把两腿同时抬起,可以用上肢同时撑起胸部和头部,这时孩子可以看到周围的事物。

●5-6个月

孩子可以用伸出的双手支起头部、肩部,并能抬起后脚跟,可以翻向侧面

坐立

孩子在坐立前,需要颈部、肩部和躯干等部位的肌肉发育起来,以支撑和控制头部,保持躯干的直立。孩子必须学会平衡能力,以防每次拿东西或转身时跌倒,一般的孩子在8-9个月内达不到这个水平。

●出生时

孩子不扶着坐不了,如果把孩子放成坐着的姿势,后背与头部就会前倾。孩子支持不住,不扶着就会倒下。

●1个月

孩子的后备仍很软,但略有一点力气。尽管孩子努力挺一下,但你马上就得扶他。

●4个月

如果扶着孩子呈坐姿时,孩子能够挺起头部,后腰部很软,但上部比较僵硬。●6个月

孩子不用扶着就能坐立,但只能坐几秒钟。孩子这时开始喜欢坐在椅子上,周围用东西垫好。

●7个月

孩子可以自己坐立,但不很稳定。孩子的背部还撑不起来,有时需要用双臂,放在前面当作支柱。这样空不出手来,所以每次想做点什么事情时,就会造成人仰马翻。

●8个月

孩子不用双手可以坐直,但不不是十分稳定,所以在孩子周围一定要用软垫子围好,以防翻倒。

●9-10个月

孩子的平衡能力增强,可以扭转身体看看周围的事情,可以伸手够东西。

爬行

孩子在能爬之前,必须端正姿势。孩子必须先伸直身体,才能伸手臂;必须先学会控制头颈,才能有力量用胳膊撑起身体,这样胸和头才能离开地面。很难说清孩子什么时候才能开始爬,所以理解发育不应该基于年龄,而要基于阶段。重要的是当你的孩子对爬不感兴趣时,请你不必担心。有些孩子不喜欢总是趴着,而且非常喜欢看看周围的事物,所以很快度过了爬行的过程。而有些孩子根本就没有学会爬行,直接就会走路。

●出生时

孩子出生时就有爬行反射,但在孩子伸直身体后,很快就丧失了这一反射。●4个月

孩子可能会同时抬起胸和腿,双手伸开,呈游泳状。

●6个月

孩子能用胳膊支撑起上半身,收回双腿时,表现出快要爬的姿势。尽管孩子表现出爬行的姿势,但是孩子对此并不热衷。如果真的要爬,也是前后摇动不定。●7个月

孩子也许6个月的时候就已经能够靠张开的双臂撑起身体了。

●8—9个月

孩子在地板上已经能够把自己推向前进,头能挺直,做出踢腿的动作。

孩子站立的努力

●3个月

在孩子能够支撑起头以后,你的一个乐趣就是把孩子面朝自己举到前面,把孩子的小脚放在膝上。在反复上举孩子的时候,孩子意识到他的脚接触到你,感受到撑起自己体重的物体。很小的孩子,尽管还撑不起头,也喜欢这种抱法。

● 6个月

如果把孩子抱起来呈站立姿势,孩子可能会做出蹦跳的动作,表现为弯下膝部与大腿的关节,然后再伸直。

● 7—8个月

孩子不再有蹦跳的动作,取而代之的是舞蹈动作。孩子总是不停地将一个脚放在另一个脚的上面,然后再把下面的脚抽出来。

●9—10个月

孩子的双脚可以撑起体重,但还不能掌握平衡。如果你能扶住孩子的腋下,你可以看出孩子能够站起来,并做出迈步动作。如果把孩子放在你的两腿之前,孩子能会走上一二步。孩子这时需要你牢牢地扶好,因为他的平衡能力很不完善。●10个月以后

对膝部、腿部的肌肉控制能力有很大的提高,会抓住周围的家具努力使自己站立起来,这时的平衡能力仍然很差。

孩子能理解什么

●新生儿

你把脸凑近他时,他会盯住你的脸看,并且能把你的声音和别人的区分开。听到你的声音时,他的眼睛会转向声音的方向,若你再凑近些,他的目光会试图追视你的脸。出生36小时后,若你和他的胎距离小于30厘米时,他能认出是你的脸。

●4周你的脸离他很近时,他会注视你;当你说话时,他会看着你,小嘴一张一合地模仿你说话的口形。他啼哭时,你若把他抱起来,他可能就不哭了,因为他知道你会安慰他。他会模仿你的脸部表情:微笑和做鬼脸。

●6周他会回报你的微笑,他的眼球能追视一只移动的玩具。

●8周你在他头部上方举着某件色彩鲜艳的物体时,他能盯住它看上几秒钟,当你把物体从一边移向另一边时,他的目光会追随它从一边移向另一边。●3个月

他能马上发现举在他身体上方的玩具。当你讲话时,他能微笑,并发出尖叫声和快乐的咯咯声。显而易见,他对身边发生的一切感到好奇和有趣。●4个月

在喂奶时间,他会高兴得手舞足蹈;当有人逗他玩时,他爱咯咯大笑;他喜欢别人把他抱起来,这样,他能看到四周的环境;周围有声响,他会立即转动他的脑袋,寻找声源。

●5个月

他能意识到陌生的环境,并表示害怕、厌烦和生气。

●6个月

孩子变得很爱照镜子,常对着镜中人出神。他将开始对你喂他的食物表现出某种偏爱。

●8个月

知道自己的名字,能理解“不”的意思。在他伸手去取他想得到的物品时,也许会发出类似咳嗽的声音以引起你的注意。

●9个月

他会表现出意志力。在你想给他洗脸时,也许会用各种办法表示反对。他能较长时间地把注意力集中到玩具和游戏上,甚至小手翻来覆去地摆弄玩具,仔细地端详它。你把物品藏在一块布下,他能把布撩起来找到它。

●10个月

他也许能举起小手挥动着以示“再见”。他能理解几个单词和很短、很简单的句子。

●11个月

他能学会并很喜欢诸如捉迷藏之类的简单游戏,他还喜欢扔东西让你捡起来逗他玩。他喜爱摇动、拍打物品,喜欢欣赏自己发出的声音。

●12个月

他喜欢做任何让你发笑的事情,并见会一遍—遍地反复做。

第四篇:平面构成教学中视觉训练方法的创新思考

龙源期刊网 http://.cn

平面构成教学中视觉训练方法的创新思考 作者:王利支

来源:《艺术科技》2012年第05期

摘 要:在平面构成中,对基本视觉元素的认知、分析、构想、表现、创造会影响到设计所需要的思维方式和基本表达能力。平面构成是艺术设计专业的基础必修课程,通过对此课程的学习,初步了解艺术创作中一般的艺术思维规律、形式美表现规律和一些艺术的基本表现语言。为了更好的理解这些形式美的规律,在平面构成课程中除了沿用传统的视觉训练方法外,还应当有所创新,应用一些新的有效的视觉训练方法。

关键词:平面构成;训练方法;创新

平面,是针对三次元空间而言的二次元空间的概念。在二次元空间中,将各种点线面或基本形等视觉元素按照一定的形式美规则和创作意图进行编排,将会成为不同种类和样式的造型艺术设计。在平面构成中,对基本视觉元素的认知、分析、构想、表现、创造会影响到设计所需要的思维方式和基本表达能力。平面构成是艺术设计专业的基础必修课程,学生通过对此课程的学习,初步了解艺术创作中一般的艺术思维规律、形式表现规律和一些艺术的基本表现语言。简而言之,即是让学生如何初步创造出“有意味的形式”。这对于之后的专业设计课程而言,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为了使学生更好的理解这些形式美的规律,在平面构成课程中除了沿用传统的视觉训练方法外,还应当有所创新。本文将在传统的视觉训练方法之上,继续探索不同的视觉训练方法。传统的视觉训练方法

平面空间中的基本元素包括点、线、面和基本形。对点、线、面和基本形按照一定的规律,进行排列组合,会产生无穷变化的图形和特殊的视觉效果。平面构成的设计训练即是在平面空间中进行的。平面构成传统的视觉训练方法有:点的构成、线的构成、面的构成、基本形的训练、重复、近似、渐变、辐射、特异、密集、矛盾空间、肌理。从现在国内的教科书来看,这些训练方法基本上都有,而且依照这些训练方法所做的作业虽然不是千篇一律,但也可以说是大同小异的。目前国内平面构成的视觉训练方法在原来引进平面构成这一门课程的基础上有所探索和前进,但并未形成新的系统体系,教学内容和教学设计不能适应时代发展需要。相当部分教材的内容和实施的教学方法显得较为保守,这对学习者形象思维创造能力的发挥有很大的限制作用,不利于学生以后专业课的学习。甚至很多学生在学习完平面构成后,又完全独立的分割的去学习另外的专业课程。因为在他们的潜意识中,平面构成对于专业课并没有什么作用。这种隔阂和分化状态其实源于课堂训练与实际设计的脱节,源于理论知识的局限和缺乏延伸。在平面构成课程传统的视觉训练方法的指导下,很多学生只是机械的完成一张张缺乏创意的做工精致的作业,这对于专业设计可以说是毫无用处的。我们由此可以看到,平面构成课程的视觉训练方法迫切需要改善、创新。平面构成中基本元素之视觉训练方法的创新思考

如何超越传统的视觉训练方法,让学生真正的体会到平面构成课程与专业设计的联系和实际用处,这是作为教师在课堂上应该努力的方向。对于课堂教学而言,首先需要一种创新教学思想的指引,才能主导接下来的每一步教学。针对不同的专业而言,讲课的内容可以有不同的延伸和拓展。

2.1 主题性启发式练习

启发式练习是一种引导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在实际训练中,教师应在讲述基本理论的基础上,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主动的去思考一个主题性的问题,并进行纵向和横向的关联思维,找到问题的多种可能解决方法。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观察学生的思维变化,进行引导性的提示,让学生自己发现和了解该训练主题能够训练什么,能够锻炼自己哪方面的能力。这样,在学习的时候,学生也会积极而主动。

2.1.1 一个主题形象的练习训练

在平面构成课程中,练习的作业基本上会有10张左右。在做这10张作业之前,可以让学生先选择一个形象,以此形象做全套构成练习。这种有选择有针对性的形象思维训练,能够提高感性思维能力和图形思维能力。形象在具备特征的条件下,可以以具象、半具象、抽象等不同的形态出现。比如说以蝴蝶为主体形象,那么在全套构成作业中,无论是重复、近似、渐变、发射、空间、密集还是肌理,主体形象都是蝴蝶,这个蝴蝶可以是具象的,也可以是抽象的,可以是写实的,也可以是装饰风格的,只要能够体现出训练主题就可以出现。这样做的好处是让学生在平面构成练习的过程中能够由具象到抽象、抽象到具象,进行具象与抽象结合的练习,了解他们之间的联系。如果配以任课教师的有意引导,还能够较为具体的体会构成基础课与专业课的深度联系。比如说用蝴蝶做近似构成的练习,如果适合到专业设计中,会产生什么样的效果?以蝴蝶为主题的近似构成图形将会在包装设计、海报设计、标志与VI设计、书籍设计等等中怎么运用?如何运用?这都是任课教师引导的范畴。在以往的训练方法中,每一个主题之间是没有什么联系的,感觉就是仅对抽象形式的训练,学生对于突然的面对抽象形式的练习,自然有些手足无措,甚而理解不了就放到一边去。这样做的结果是导致学生不能很好的理解这门课程的实际用处,学习的时候就比较被动,产生不了好的学习效果。

2.1.2 一个主题词的练习训练

选择一个词做为主题,发挥联想,联想一个句子或一个场景,做点、线、面或或全套作业的练习。这种方法与上一种方法的区别在于,这种方法可以联想出不同的形象,甚而整个画面,而上一个方法只是一个形象的不同形态。如:“飘”:蒲公英的飘落、雨点的飘落、断线风筝的飘落、、雪花的飘落……以此作为练习的场景。可以预见,虽然主题只有一个“飘”字,但是联想出来的每一句都可以作为一个画面独立存在。如果说选择了其中一句如“秋风中树叶的飘落”作为主题元素,那么,在做平面构成作业时该如何去运用这些元素呢?显而易见,树叶的飘落是极易做“密集”这个主题的训练的。如果把树叶作为点线面的元素来看,那么点的构成、线的构成、面的构成也是很容易就能做出来的。其他的主题性练习,依次类推,也是很容易就有创意的。有了创意就要表现,在这里,就涉及到表现形式了。如果是以具象的形式出现来做平面构成的主题训练,如蝴蝶、花、树木、叶子,等等,学生当然会极易理解,也会按照一定的美的形式去表现。以具象形式来表现就是需要学生对图有一定的取舍。如果是以抽象的形式出现,那么就需要对诸如蝴蝶、花、树木、叶子等等进行一系列的由具象到抽象的变化,最后的抽象结果将成为主题训练的主要形象。如果是以半抽象的形式出现,就需要对具象物体进行变化,适当抽象而不是完全抽象,半抽象具有一定物象的特征,但经过提炼,较为概括。在平面构成主题性的练习过程中,既可选一个主题形象,但是以不同形态来贯穿始终,也可以同一个形象在多个主题中同时呈现,这完全取决于学生自己的创意和对于画面的安排。

2.2 具象到抽象,抽象到具象的训练

在平面构成中,主要强调的是抽象形式构成规律的知识和方法。对于人类认识而言,抽象形态是一种认识上的高级阶段。大学生在接受平面构成课程训练之前,大部分只接受过素描、色彩、速写这类具象到具象的训练。这决定了学生的思维模式难以在短时期内接受纯粹抽象点线面的训练,他们会有这样那样的疑惑:“这是干什么?”“为什么要这样”等等,与其不断的回答这些问题,还不如从根本上直接解决学生的这些疑惑。在平面构成课程练习之初,就是抽象的点线面,这让学生觉得难以理解。教师在此时就可以采取各种方法引导学生的思维,从具象到抽象的转换。如抽象形是一个圆点,可以在黑板上画一个圆点或在投影仪上放映圆点,采用提问式的启发方式,问学生看到了什么,学生的回答肯定是各种各样的。在学生回答之后,教师可以进行总结,举例。有了这样一个诱导,那么接下来的发散思维就比较容易了,一条直线是什么?一个方形是什么?例如:直线是地平线,直线是一排人,直线是大街……以此类推,学生就会明白具象是什么,抽象是什么,自己要做的又是什么。接下来就可以做一些相关的练习,可以让学生自己找一幅图片,对该图片进行点、线、面的抽象化,这个过程基本上就是具象到抽象的过程。经过这一阶段的学习,学生基本能够明白平面构成课程是要干什么了,只是这种训练对于专业设计有什么好处他们还不甚清楚。这个时候,教师就要适当的找一些范例,最好是相关专业的范例,来进行抽象到具象的分析。真正的让学生明白平面构成课程是干什么的,于专业设计有何用处,有了这个认识,平面构成作业其他的项目训练就会变得目的性强而易操作了。

2.3 其他训练方式

平面构成的训练方式应该是多种多样的,并非一成不变的。设计是感性与理性的结合,作为一门课程,我们在沿袭传统的基础上,更多的应该是发挥和创造。训练方式的多样化将会良好的启发学生的思维,激发他们的创新意识,锻炼他们的思维能力。

2.3.1 不限制绘图工具和材料

在做平面构成作业时,最好不要限制学生的绘图工具和材料,而应该鼓励多做尝试。因为不同的绘图工具和材料所制造的画面效果是截然不同的。在平面构成教学中要针对训练的不同阶段,不同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教学引导方式,这样学生所做的作业才会呈现出多样性来。既可以手绘,也可以电脑绘制。电脑绘制还可以提高学生在应用软件方面的设计能力。鼓励学生采用不同的绘图工具和材料来达到不同的效果,要积极的引导学生尝试各种工具,甚而鼓励他们创造“工具”,可以说,一种工具就代表着一种效果。工具和材料的充分使用,不仅可以使作品呈现不同的效果,还可以使设计草图有多角度多方位的展现,从不同的方面触动观者的感受。

2.3.2 对基础理论知识的梳理和延伸、拓展

在平面构成课程之初,应对其发展历程和形式规律进行梳理和理论探讨,使学生在理论与实践两个方面能够融会贯通,既有理论的介绍、支撑,又有实践的练习。那么理论不会显得枯燥,实践不会显得浅薄而无目的性。可以从作品分析来展开理论教学,借助多媒体教学,让学生在欣赏作品的同时理解理论、活跃构思、增强想象力、提高鉴赏力。对基础理论知识的梳理可以让学生明白平面构成从哪里来,是什么内容;对基础理论知识的延伸和拓展可以让学生明白学习习近平面构成有什么作用,如何作用等等。

2.3.3 手绘和电脑配合在平面构成的作业中,主张以手绘与电脑配合作图。手绘作业的要求可以让学生在基础阶段培养工整、细致、干净的良好作图习惯;电脑设计则益于创造力的发挥。因为在电脑软件中,可以迅速的更改设计方案,把时间集中在创意构思上,这样可以不用花过多时间在于作业的如何工整上面,作业速度成倍增长,质量也会有所保证。配合手绘,则可以避免电脑语言的千篇一律性。只有二者有效配合,平面构成的作业才可能在数量和质量、多样性、个性和创造性方面兼顾,学生的能力才能得到有效锻炼。

2.3.4 与专业设计课结合机械式的点、线、面的教学训练未免显得枯燥,即使将点、线、面与一些元素替代也会如此。结合专业课来进行平面构成的教学,则可以避免训练的枯燥、画面的机械、冷酷。比如说标志设计,平面广告设计、版式设计,从本质来看,基本都是点线面的组合。可以说,任何设计分析到最终,都是点、线、面、体。这和平面构成这门课程的训练初衷是一致的。平面构成的初衷就是探讨事物的构成本质,用纯粹的点、线、面来形成不同的美的形式,再将这些不同的美的形式根据不同情况,适用到不同的设计中去。这些设计自然包括我们所知道的平面设计、造型设计、建筑环境设计……其实,它可以延伸到任何设计中去。

以上所有介绍的平面构成训练的方式方法,都是在传统训练方式基础上的延伸和拓展。除了以上所介绍的一些方式方法之外,还可以加强传统图形、地域图形与平面构成的联系,可以在教学中有意的去引导。在传统训练方式的基础上,结合现代设计,创新思维。在学生作业完

成之后,可以让学生进行作业互评,让学生学会欣赏、吸收和表达。对传统教学模式和教学内容的改善,可以使平面构成的教学更易为学生接受,更易激发学生的创造力,更易和专业设计进行有效的结合。这种思维训练活动能更有效的服务于专业设计,使学生领悟到构成的本质和重要性,从而有效的提升专业设计的能力与品位。

参考文献:

[1] 朝仓直巳.艺术·设计的平面构成[M].吕清夫,译.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 鲁道夫·阿恩海姆.艺术与视知觉[M].滕守尧,朱疆源,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第五篇:0-8个月婴儿语言能力培养与训练方法(免积分)

0-8个月婴儿语言能力培养与训练方法(免积分).txt年轻的时候拍下许多照片,摆在客厅给别人看;等到老了,才明白照片事拍给自己看的。当大部分的人都在关注你飞得高不高时,只有少部分人关心你飞得累不累,这就是友情!婴儿从出生到8个月处在“语言感受”的阶段,在这个时期婴儿还不会与成人对话,又几乎不理解成人的语言,但他正在进行着两个方面的准备,一方面自发地发出一些声音,进行“自我训练发音”;另一方面无时无刻都在感受成人的语言。随着月龄的增加,婴儿通过成人的语音,并结合成人的动作、表情和摆弄的物品,逐步从“语言感受”阶段向“语言理解”阶段过渡。

方法一 与宝宝亲切交谈

首先要把宝宝看成一个能听得懂话的孩子,随时与他亲切交谈,使他充分感受语言信息,如“哦!宝宝醒了,妈妈来了。” “宝宝,望着妈妈笑一笑。” “宝宝,吃饱了吗?” “宝宝别着急,妈妈马上就来了!”等等。这种“对牛弹琴”的方法绝对必要。

方法二 逗宝宝发出笑声

宝宝一般在满月后就会笑了,从这个时候开始要经常逗宝宝发笑,尽量使宝宝笑出声音,这是激活宝宝语言的前期准备,同时也是促进他发音器官成熟的有效手段。如挠痒宝宝的身体和手脚,向宝宝扮笑脸、吹口哨、摇铃鼓、躲迷藏等等,逗他发出笑声。

方法三 附和宝宝的发音

宝宝在三、四个月时,会自然地发出一些原始音,这是他以后学会语言表达的前期“语言”,大人要十分重视宝宝的这种“语言”。如宝宝自发地发出“妈”这个音,大人就附和着连续发“妈、妈、妈„”的音,还可以将“妈”音转变为“发、发、发„”的音对着宝宝说。当然也可以主动对着宝宝发各种单音或双音,让他模仿。

方法四 对宝宝说一点“儿语”

所谓的“儿语”是指由两个重合的单字音所组成的象声词语或不规范词语,如把“小狗”说成“汪汪”,“小猫”说成“喵喵”,“汽车”说成“嘀嘀”,“米饭”说成“饭饭”,“猪肉”说成“嘎嘎”,“鱼”说成“鱼鱼”等等。在宝宝五、六个月时,成人可以指着相应的东西说一些“儿语”给宝宝听,如看见了一条狗,就说“汪汪”或“狗狗”,喂稀饭时就说“饭饭”等。这样做主要是一方面将语言伴随着行为,让宝宝理解大人的语言,另一方面便于宝宝模仿语言,促进他早一点说话。但要注意的是当宝宝会说话以后,就不要再教“儿语”了,要教规范词语。

方法五 适当让宝宝看一点动画片

从五个月开始,让宝宝适当看一点动画片,这也促进宝宝语言发展的一种方法。这个月龄段的宝宝,其视觉已经发育较好了,能够看到两、三来以外的事物,而且特别喜欢看活动的画面。因此,让宝宝每天看两、三次,每次看几分钟的动画片,对宝宝的语言发展是有帮助的。但要注意离电视机远一点,最好在三米以上。

下载婴儿视觉发展特征及训练方法word格式文档
下载婴儿视觉发展特征及训练方法.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简述个体发展特征(★)

    简述个体发展特征?一、顺序性::人的身心发展所具有的从低级到高级,由量变到质变按次序发展的特性; 二、阶段性:指人在不同年龄阶段有不同的发展任务发展重点和发展特征三、不平衡......

    客家菜的特征及其创新发展

    粤菜名扬天下,素有“食在广州”之称。但人们通常比较注意广府菜(或广州菜)、潮汕菜(或潮州菜),而忽略了粤菜的另一支——客家菜。其实,由于客家人在明清时期“一枝散五叶”[1]的大......

    中学生认知发展一般特征[精选五篇]

    中学生认知发展一般特征: 1.抽象思维能力逐步由经验型向理论型发展,以至整个中学阶段抽象逻辑思维占优势地位。 2.认识活动的自觉性有显著提高,有意识的观察能力、有意识的记忆......

    职业发展特征因素理论

    第五章职业生涯发展 第三节职业选择与决策 一、特征—因素理论 (一)起源 特征—因素理论由“职业指导之父”弗兰克·帕森斯创立,又称帕森斯的人职匹配理论,后由佩森特发展成型......

    豪放词的发展及特征

    豪放词的发展及特征 一. 豪放派的形成与发展 1、预备阶段:范仲淹写《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发豪放词之先声,可称预备阶段。 2、奠基阶段:苏轼大力提倡写壮词,欲与柳永、曹元宠分......

    第六章小学生心理发展特征

    第六章 小学生心理发展特征 注意发展 的特点 1. 有意注意在认识中的地位、作用逐渐提高 2. 注意的有意性从被动到主动 感觉的发展 1. 视觉的发展(10岁) 感知觉发展 的特点 记......

    最新中国旅游业发展特征(合集五篇)

    中国旅游业发展特征加快发展方式的转变,是我国“十二五”期间的一项重大工作。笔者认为,正确认识和处理好以下十大转变,对促进我国旅游产业发展的转型升级,大有裨益。一、评价方......

    刍议视觉传达设计中文字的美学特征论文[5篇]

    0.引言文字作为语言的视觉表现形式,是高度符号化的存在,在视觉传达设计过程中,对文字元素的应用是比较关键的。文字自身就具有着美的特征,所以能够和视觉传达设计进行紧密的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