豪放词的发展及特征

时间:2019-05-15 11:35:1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豪放词的发展及特征》,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豪放词的发展及特征》。

第一篇:豪放词的发展及特征

豪放词的发展及特征

一. 豪放派的形成与发展

1、预备阶段:范仲淹写《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发豪放词之先声,可称预备阶段。

2、奠基阶段:苏轼大力提倡写壮词,欲与柳永、曹元宠分庭抗礼,豪放派由此进入第二阶段即奠基阶段。当时学苏词的人只有十之一二,学曹柳者有十之七八,但豪放词派毕竟肇始于此。南宋词论家王灼说苏轼作词“指出上天一路,新天下耳目,弄笔者始知自振”。张炎《词源》将“豪放词”与“雅词”对举,沈义父《乐府指迷》说:“近世作词者不晓音律,乃故为豪放不羁之语,遂借东坡、稼轩诸贤自诿。”上述诸条都可印证此说。

3、顶峰阶段:苏轼之后,经贺铸中传,加上靖康事变的引发,豪放词派获得迅猛发展,集为大成这是第三阶段即顶峰阶段,这一时期除却产生了豪放词领袖辛弃疾外,还有李纲,陈与义,叶梦得、朱敦儒、张元干、张孝祥、陆游、陈亮、刘过等一大批杰出的词人,他们相激相慰,以爱国恢复的壮词宏声组成雄阔的阵容,统治了整个词坛。

4、延续阶段:第四阶段为延续阶段,代表词人有刘克庄、黄机、戴复古、刘辰翁等他们继承辛弃疾的词风,赋词依然雄豪,但由于南宋国事衰微,恢复无望,风雅词盛,渐倾词坛及豪放词人偏擅粗直词风等原因,豪放派的词作便或呈粗嚣、或返典雅,而悲灰之气渐趋浓郁,则是当时所有豪放词人的共同趋向。二.豪放词的特点:

豪放派特点大体是创作视野较为广阔,气象恢弘雄放,喜用诗文的手法、句法写词,语词宏博,用事较多,不拘守音律,然而有时失之平直,甚至涉于狂怪叫嚣。南渡之后,由于时代巨变,悲壮慷慨的高亢之调应运发展,陈与义、叶梦得、朱敦儒、张孝祥、张元傒、陈亮、刘过等人承流接响,蔚然成风。豪放词派不但震烁宋代词坛,而且广泛地影响词林后学,从宋、金直到清代,历来都有标举豪放旗帜,大力学习苏、辛的词人。

它不仅描写花间、月下、男欢、女爱,而且更喜摄取军情国事那样的重大题材入词,使词能象诗文一样地反映生活,所谓“无言不可入,无事不可入”。它境界宏大,气势恢弘、不拘格律、汪洋恣意、崇尚直率,而不以主含蓄婉曲为能事。词论家对苏轼词所作的“横放杰出” “词气迈往”“书挟海上风涛之气”之评,对辛弃疾所作的“慷慨纵横”“不可一世”之评。

然而各词人风格亦有微差:苏词清放,辛词雄放,南宋后期的某些豪放词作则显粗放,清朝的豪放词人如陈维崧等亦多寓雄于粗,以粗豪见长由于豪放词人嗜于用典、追求散化、议论过多,某些豪放词篇遂有韵味不浓、词意晦涩、形象不明、格律欠精等缺点,这些亦是无庸讳言的。

豪放派虽以豪放为主体风格,却也不乏清秀婉约之作,不名之家如此,名家亦如此。苏词《贺新郎乳燕飞华屋》、《水龙吟似花还似非花》,辛词《粉蝶儿昨日春》、《青玉案东风夜放》等皆是可伯仲婉约词的名篇。

北宋豪放词,主要体现为封建体制下受压抑个体的心灵解放,而南宋的豪放词则将此人个体的命运与国家民族的命运紧密结合,进一步拓展了词的表现领域,提升了词在文学史上的地位。靖康之变之后,中原沦陷,南宋偏安的社会现实,给南渡词人以极大地刺激,词人纷纷引出悲壮之音,唱出慷慨之声。不仅岳飞,李纲,张孝祥等人写出壮怀激烈的词作,原先一些以婉约出名者,如朱敦儒,李清照等也写出了不少激昂慷慨的词作然而,南宋豪放词的典范,却非辛弃疾莫属。在艺术表现上,辛弃疾以文为词,以古写今,不仅进一步拓宽了词的表现领域,也极大地拓展了词的表现手法。三.豪放派词的代表作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辛弃疾《破阵子》,辛弃疾 《西江月》,辛弃疾《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

岳飞 《满江红》:怒发冲冠,凭阑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同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憾,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张孝祥 《六州歌头》:长淮望断,关塞莽然平。征尘暗,霜风劲,悄边声,黯销凝。追想当年事,殆天数,非人力。洙泗上,弦歌地,亦膻腥。隔水毡乡,落日牛羊下,区脱纵横。看名王宵猎,骑火一川明。笳鼓悲鸣,遣人惊。念腰间箭,匣中剑,空埃蠹,竟何成!时易失,心徒壮,岁将零,渺神京。干羽方怀远,静烽燧,且休兵。冠盖使,纷驰骛,若为情。闻道中原遗老,常南望、翠葆霓旌。使行人到此,忠愤气填膺,有泪如倾。(分析:上片写登高眺望所见到的边备松弛,金国气势嚣张的景象,令人气沮。下片写报国无门,壮志难酬的悲愤。强烈地谴责了统治者苟且偷安,误国误民的的罪行。)

陈亮 《念奴娇登多景楼》:危楼还望,叹此意、今古几人曾会?鬼设神施,浑认作、天限南疆北界。一水横陈,连岗三面,做出争雄势。六朝何事,只成门户私计?因笑王谢诸人,登高怀远,也学英雄涕。凭却江山,管不到、河洛腥膻无际。正好长驱,不须反顾,寻取中流誓。小儿破贼,势成宁问强对!

陈亮《贺新郎寄辛幼安和见怀韵》:老去凭谁说? 看几番、神奇臭腐,夏裘冬葛!父老长安今余几?后死无仇可雪犹未燥、当时生发!二十五弦多少恨,算世间、那有平分月!胡妇弄,汉宫瑟。树犹如此堪重别!只使君、从来与我,话头多合。行矣置之无足问,谁换妍皮痴骨? 但莫使伯牙弦绝!九转丹砂牢拾取,管精金,只是寻常铁。龙共虎,应声裂。

第二篇:论苏轼豪放词的审美特征(新改)

本科生毕业论文

论文题目:论苏轼豪放词的审美特征

名:周菊英 指导教师:赵新

业: 汉语言文学 年

级: 2011秋 层

次: 专升本 学习中心: 邯郸教育学院 完成时间:2013年10 月21 日

北京师范大学继续教育与教师培训学院

论苏轼豪放词的审美特征

【摘要】苏轼是豪放词派的代表性人物,其词在创作上取得了非凡的成就。苏轼对词进行改革,扩大了词的表现功能,开拓了词境。他将传统的表现女性化的柔情之词扩展为表现男性化的豪情之词,将传统只表现爱情之词变革为表现性情之词,使词像诗一样可以充分表现作者的性情怀抱和人格个性,从而形成了苏轼的豪放派词风。苏轼豪放词,视野比较广阔,气象恢弘雄放,喜欢用诗文的手法、句法写词,写法灵活,用典较多。苏轼词从题材、意境和表现手法等方面均展示出了一种雄浑壮观的豪放之美。

【关键词】 苏轼 豪放词 审美特征

苏轼在我国词史上占有特殊的地位。他将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精神,扩大到词的领域,扫除了晚唐五代以来的传统词风,扩大了词的题材,丰富了词的意境,冲破了“诗庄词媚”的界限,对词的革新和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正因如此,宋后历代以来,人们论词,必提苏轼;若提苏词,亦必提其“豪放”之风。苏轼对词进行改革,扩大了词的表现功能,开拓了词境。他将传统的表现女性化的柔情之词扩展为表现男性化的豪情之词,将传统只表现爱情之词变革为表现性情之词,使词像诗一样可以充分表现作者的性情怀抱和人格个性,从而形成了苏轼的豪放派词风。刘辰翁就曾说过:“词至东坡,倾荡磊落,如诗,如文,如天地奇观。”苏轼豪放词,写人状物以慷慨豪迈的形象和阔大雄壮的场面取胜,创作视野比较广阔,气象恢弘雄放,喜欢用诗文的手法、句法写词,语词宏博,用事较多,不拘守律。

本文根据自己的理解,结合几首苏轼有代表性的“豪放词”,简单论述一下苏轼词从题材、意境和表现手法等方面展示出的雄浑壮观的豪放之美。

一、“以诗为词”,题材开阔之美

在苏轼的三百多首词中,举凡怀古,感旧,记游,说理等向来诗人惯用的题材,他都可以用词来表达,这就使词摆脱了音乐的附属地位,发展成独立的抒情诗。在苏轼的笔下,怀古伤今、悼亡送别、说理谈禅、咏史吟物、抒怀言志、抒情记事都一一发之于词,整军修武,抗敌御侮,田园风情、农村生活,山川景物等,都成为词作的描写内容。

苏轼豪放词里的“以诗为词”还体现在引用或化用先前诗人诗句上。如《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的“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二句便是从李白《把酒问月》诗“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脱化而来。又如《念奴娇·凭高远望》“举杯遥月,对影成三客”完全是化用李白《月下独酌》“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的诗意。苏轼本是一位大诗人,他的词论的基本观点就是“词为诗裔,诗词同源”(李铎《中国古代文论教程》)。因此,苏轼引用前人的诗句入词与题材扩大相映,改变了词创作的固有风貌,“自成一家”,最终创立了豪放词风。

苏轼豪放词大部分都言志抒怀,是内在感情的凝聚,是心灵世界的外在投影。心中辗转翻腾的情调波澜,使其不能不为词。“意有所触,情有所激,如骨鲠在喉,不吐不快”(张伯驹《丛碧词话》)。最能反映苏轼在词的题材方面开拓的有两类:

一类是抒写建功立业的壮志豪情,表现出一种慷慨豪迈的精神。如《江城子·密州出猎》。

这首词是苏轼最早的一首豪放词,树起了“自是一家”的旗帜,苏轼为自己的词有别于“柳七郎风味”颇为得意。该词上片着重写出猎时的壮阔场景,下片着重写诗人自己的雄心壮志。豪气四溢,充满昂扬振奋的情调和为国杀敌的壮志豪情,开篇便曰“老夫聊发少年狂。”狂者,豪情也,一个“狂”字贯穿全篇。“千骑卷平冈”,好一幅壮观的出猎场面!“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更是显出东坡“狂”劲儿来了。孙权射虎,在风华正茂之年,词人如今也要“亲射虎”,可见其英雄豪气,不减当年孙郎,亦是“聊发少年狂”也。下片进一步写词人“少年狂”的胸怀。“酒酣胆尚开张”,东坡本来就豪放不羁,再加上“酒酣”,就更加豪情洋溢了。东坡终是想因这次打猎小试身手,进而便想带兵征讨西夏了。于是,他盼望着:“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这是东坡借以表示希望朝廷委以重任,到边疆抗敌。“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这里一“挽”、一“望”、一“射”。三个连续动作,为自己勾勒了一个挽弓劲射、誓为国效力,驰聘沙场的英雄形象。英武豪迈,气概非凡。

这首词把词中历来香艳软媚的女儿情,换成了报国立功,刚强壮武的英雄气了。这是东坡对温、柳为代表的传统词的挑战,他以“揽辔澄清”之志,写慷概豪雄之词,提高了词品,扩大了词境,打破了“词为艳科”的范围,把词从花间柳下,浅斟低唱的靡靡之音中解放出

来,走向广阔的生活天地。凡是写诗的内容,无一不可以入词。词至东坡,从此词与诗并驾齐驱的地位逐渐得到了确认。

另一类是写自己面对自然,感怀今昔之际带有哲理性的人生感受,表达旷达洒脱的人生态度,如苏轼贬官密州后,在一年中秋佳节为怀念分别多年的弟弟苏辙所填的一首词《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本词通篇咏月,月是中心形象,却处处关合人事,表现出自然社会契合的特点。它上片借明月自喻清高,下片用圆月衬托离别。开篇“明月几时有”一问,排空直入,笔力奇崛。上片从幻想上天写起,两次转折,全靠“我欲”、“又恐”、“何以”等词转折开阖,显示了诗人感情的波澜起伏。下片写对月怀人,由中秋的圆月联想到人间的离别,融写实为写意,化景物为情思,一韵一意,一意一转,淋漓挥洒,无往不适。“人有悲观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知人之离合与月之圆缺实自古而然。由感情转入理智,化悲怨而为旷达。“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这里的“人”已远远超出了个人感情范围内的“人”,而是向世间所有离别的亲人发出深挚的慰问和祝愿,转出更高的思想境界,给全词增加了积极奋发的意蕴。该词落想奇拔,蹊径独辟,极富色彩,意境豪放而阔大,情怀乐观而放达,赋予月亮以艺术的生命,至今仍广泛传颂,留给我们美的享受。

二、词风豪放,意境雄壮之美

苏轼的很多词风格豪放,寄托理想抱负、抒写旷达洒脱人生情怀总是和词中壮美的意境完美结合在一起。拍岸的江水、穿空的怪石、挺拔的大树、浩瀚的夜空等等,这一类景色随处可见。这一类清奇雄健的自然景物,又往往被词人放在运动和变化之中来加以描绘,于是便给读者以强烈的感受。苏轼词的豪放旷达的风格,又总是和羽扇纶巾的风流人物、挽雕弓如满月的壮士、把酒问月的诗人、乘风破浪的渔父等形象紧密结合在一起的,从而鲜明地表现出词人的理想抱负与乐观进取、洒脱旷达的精神。苏轼的词跳出了“香而弱”与“ 艳而软”的陈旧的圈子,一改柔婉纤丽的细腻温润风格,呈现出一种全新的面貌,展现出词的意境雄壮之美。

如《江城子·密州出猎》一词情怀激烈、意气昂扬,抒发了词人为国效力疆场、抗击侵略的雄心壮志和豪迈气概。开篇“老夫聊发少年狂”,语出不凡。这首词通篇纵情放笔,气概豪迈,一个“狂”字贯穿全篇。接下去的四句写出猎的雄壮场面,表现了猎者威武豪迈的

气概:词人左手牵着黄犬,右臂擎着苍鹰,好一副出猎的雄姿!随从武士个个也是“锦帽貂裘”,打猎装束。千骑奔驰,腾空越野,好一幅壮观的出猎场面!作者以孙权自比,更是显出东坡“狂”劲和豪兴来。“酒酣胸胆尚开张”,东坡为人本来就豪放不羁,再加上“酒酣”,就更加豪情洋溢了,读来自有一种豪迈雄壮之感。

再如《念奴娇·赤壁怀古》一词开阔动荡、雄壮勃发,先即地写景,为英雄人物出场铺垫。“地灵人杰”、锦绣山河必然产生、哺育和吸引无数出色的英雄,三国正是人才辈出的时代。但苏轼在众多的三国人物中,尤其向往那智破强敌的周瑜。故下片由“遥想”领起五句,集中笔力塑造青年将领周瑜的形象。苏轼为什么如此向慕周瑜?这是因为他觉察到北宋国力的软弱和辽夏军事政权的严重威胁,他时刻关心边庭战事,有着一腔报国疆场的热忱。面对边疆危机的加深,目睹宋廷的萎靡慵懦,他是多么渴望有如三国那样称雄一时的豪杰人物,来扭转这很不景气的现状呀!这正是作者所以要缅怀赤壁之战,并精心塑造导演这一战争话剧的中心人物周瑜的思想契机。然而,眼前的政治现实和词人被贬黄州的坎坷处境,却同他振兴王朝的祈望和有志报国的壮怀大相抵牾,所以当词人一旦从“神游故国”跌入现实,就不免思绪深沉,顿生感慨,而情不自禁地发出自笑多情、光阴虚掷的叹惋了。然而人生几何,何苦让种种“闲愁”萦回我心,还是放眼大江,举酒赏月吧!这是历史与现状,现想与实际经过尖锐的冲突之后在作者心理上的一种反映,这种感情跌岩,更使读者感到真实,从某种意义上说,更能引起读者的思考。可以说这首词气象磅礴,格调雄浑,高唱入云,其境界之宏大,是前所未有的。昂奋豪情与感慨超旷的思绪迭相递转,做到了庄中含谐,直中有曲。特别是它第一次以空前的气魄和艺术力量塑造了一个英气勃发的人物形象,透露了作者有志报国,壮怀难酬的感慨,意境雄浑壮美,令人赞叹。

三、运用典故,表现手法之美

苏轼的豪放词风还体现在不拘形式,语言创新和运用典故上,多种表现手法的运用使其词作独具一种别样之美。

苏轼在语言上一变花间词人的镂金错采的特点,多方面吸收陶潜、李白、杜甫、韩愈等人的诗句入词,偶然也运用当时的口语,给人一种清新朴素的感觉。为了充分表达意境,有时还突破了音律上的束缚,创制新调,以散文句法入词,一改花间词人的香词艳语,使词摆脱了音乐的附属地位,把词发展成独立的抒情诗,成为与诗相同的言志抒情工具。为了表达

内容的需要,苏轼宁可突破现成的音律形式而予以创新,而不愿让自由奔放的风格受到束缚。“不喜剪裁以就声律”,不是不要声律,而是在重内容,重艺术表达的情况下,对原有格律有所突破,使内容和声律更加协调,这实是一种创新和发展。

另外,苏轼在有的词作中用典较多,以典故拓宽词的内容,表达思想感情。如《江城子·密州出猎》连用三个典故,将作者报国杀敌的豪情壮志抒发的淋漓尽致。

1.“亲射虎,看孙郎”,孙郎即孙权。《三国志·吴志》孙权本传载:“二十三年十月,权将如吴,亲乘马射虎于亭。马为虎所伤,权投以双戟,虎却废,常从张世击以戈获之。”孙权射虎,在风华正茂之年,词人如今也要“亲射虎”,可见其英雄豪气,不减当年孙郎。

2.“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用汉文帝与冯唐的故事来表达作者的心意。据《汉书·冯唐传》记载:云中太守魏尚治军有方,“使匈奴远避,不近云中之塞”,一旦入侵,必所杀甚众。后因报功时多报了六颗首级,被文帝“下之吏,削其爵”。冯唐竭力为魏尚辩白,认为文帝“赏太轻,罚太重”,颇失人心。文帝幡然醒悟,当日便令冯唐持节赦免魏尚,官复原职,并拜冯唐为车骑都尉。(节:兵符,古代使节用以取信的凭证。持节:是奉有朝廷重大使命。云中:在今内蒙古托克托县境内,包括山西省西北一部分地区。)苏轼当时在政治上处境不甚得意,被贬密州,在这里以守卫边疆的魏尚自许,是希望得到朝廷的信任何重用。3.“西北望,射天狼”,天狼:天狼星。《楚辞·九歌·东君》:“长矢兮射天狼。”《晋书·天文志》云:“狼一星在东井南,为野将,主侵掠。”词中以之比喻为对北宋边境屡有侵犯的西夏等国。“西北望,射天狼”的典故抒发了作者杀敌报国的豪情壮志和决心。

有时候,苏轼还以历史事件、历史人物表达自己的心绪、思想、营造出豪放崇高的氛围。如《念奴娇·赤壁怀古》撷历史事件“赤壁之战”,历史人物“周瑜”入词,使词意境恢弘,词中塑造了一个英气勃发的人物形象,借历史事实透露了作者有志报国,壮怀难酬的感慨,意境雄壮。

总之,苏轼“以诗为词”,打破了词的狭隘的传统观念,开拓了词的疆域。词至苏轼,不再仅仅是倚红偎翠、娱宾遣兴的工具,而是“天地万物,嘻笑怒骂”无不可入于笔端。苏词之豪放,更应与太白并提,刘辰翁亦评:“词至东坡,倾荡磊落,如诗,如文,如天地奇观。”(《辛稼轩词序》)指出苏轼以词表现出自己“倾荡磊落”的自我,从而达到了“如诗如文”、“如天地奇观”的艺术效果。而诗人陆游以豪放之心胸接受东坡豪放词的雷雨冲

涤,感受到“曲终,觉天风海雨逼人。”(《历代诗余》引)则艺术地道出东坡豪放词的独特的审美意义。

苏轼开创了一种与诗相通的、雄壮豪放的艺术风格。其豪放风格表现在题材内容、雄壮意境、表现手法等几方面,对辛弃疾等后代词人产生了很大影响。如果说,在北宋的文学变革中,欧阳修是一个中枢式的人物,那么苏轼的豪放词则代表着这场文学变革的最高成就。

参考文献

1.袁士硕:《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人民文学出版社,2002年,北京

2.木斋:《苏东坡研究》,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

3.吴组缃,沈天佑:《宋元文学史稿》,北京大学出版社

4.章培恒,骆玉明:《中国文学史新着》,复旦大学出版社,上海文艺出版总社

第三篇:苏轼与辛弃疾豪放词比较

苏轼与辛弃疾豪放词对比

曹铮 136370015 法学(英语特色)班

苏轼与辛弃疾,同为宋代的词人,且都以豪放词著称于世。苏轼一改前朝写词的委婉之风,大刀阔斧地将所见所思所想写入自己的作品,前期的作品奔放而雄浑,意境开阔,满腔的报国热忱跃然于字里行间;后期被贬黜时的作品多为自我安慰和宽解,豪放中带着许多看破世间仇怨和苦难的委婉,显现出其旷达的人生态度。辛弃疾顺应着之前豪放词的发展,将自己戎马一生的经历和报国之心难以遂愿的压抑写入作品,将豪放词推入一个新的高峰。在豪放词发展史上,人们把苏轼和辛弃疾看作是豪放词的代表作家,以“苏辛”并称。然而,虽是并为豪放词的代表,但是具体来说,其词风还是有一些不同之处。

一. “大江东去”与“千古江山”——苏轼与辛弃疾词风的相同点

总的来看,苏轼与辛弃疾在词风上的的改革主要是改变了之前绮丽婉约的风格,将豪放词创立并且发展起来。主要通过两首词进行分析。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谨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这是苏轼被贬黄州时写下的千古绝唱,词的上阕就地写景,为下阕人物的出场做好准备。“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词的开篇就从滚滚东流的长江入手,创造了一个壮阔雄浑的空间,豪气冲天,让人为之一振。紧接着“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点出地点的位置,随后用“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来描写赤壁之战的惨烈场面,使人在感叹苏轼豪迈而精湛的文笔时被这样的一个激烈、热血、惊心动魄的战争场面震惊到。在激烈之后,用“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做上阕的总结,平复语调,引起下阕。正是这如画的锦绣江山才造就了一代一代的英雄豪杰,在千千万万的英雄豪杰中,苏轼最看重而且最欣赏三国中谈笑间就能使樯橹灰飞烟灭的周瑜,于是在下阕开头就集中刻画这一英雄形象。“遥想公谨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在滚滚江流之上,一位挥动着羽扇、身着儒衣、衣带飘飘的青年将军,谈笑着指挥着万人军马,抵挡着敌人来势汹汹的攻击,瞬间将敌人击破化为灰烬。这是何等的气势!但是,接下来“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将作者从想象中拉回到现实中,不免发出“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的感叹,感叹世事变迁,感慨人生无常。最后一句的感叹,调子虽然低沉但是终究无法盖过上文的蓬勃而发的气势,反而由于最后一句的突然低沉让之前的气势显得更加磅礴大气。在苏轼之前,词风大都是缠绵悱恻之调,苏轼不然,打破了婉约与豪放的界限,在宋代文坛独树一帜。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顾亭怀古》

辛弃疾同样面对着滚滚东流的长江,追怀往事。他借赞扬历史上的英雄任务,讽刺苟且偷安、委屈求和的人,表达了坚决抗金,收复中原故土的决心。词中豪迈激越、气度不凡的风格与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有异曲同工之妙。二. “一蓑烟雨任平生”与“无人会登临意”——苏轼与辛弃疾词风的不同

“一蓑烟雨任平生”出自苏轼的《定**》,表现的是一种面对人生挫折时流露出来的旷达乐观的情怀,这首词便面上是写作者归途中遇雨时所持的态度和所得的感受,实际上是借此表达作者对在政坛遇到的打压和挫折的乐观的态度。由于“雨具先去”,同行者皆狼狈,唯有苏轼一人“吟啸徐行”,另得一番乐趣。骤雨泼身,一样可以如此淡然,雨过天晴,回首往事,这点坎坷又算得了什么。这是苏轼经历过政治风雨后的体验,只要能在逆境中保持乐观,忍住风雨的吹打,终有风和日丽的一天。

“无人会登临意”出自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主要表现的是他对抗金复国的执着和报国无门的感伤。作者登临高亭,遥看祖国大好河山,百感交集,痛恨自己报国无门。抒发了英雄无路,怀才不遇的苦闷和对朝廷投降派苟且偷安的不满。

从二人的作品来看,苏轼将自己的个人遭遇同自然环境的描写结合在一起,在自然环境的描写中体现人生哲理;而辛弃疾则将个人遭遇与国家命运联系在一起,表现出满腔的爱国热情。在我看来,出现这种差别的原因首先是二人所处的时代不同,苏轼处于北宋,社会环境较为安定,没有太多的动荡;而辛弃疾则处于一个国家备受欺凌,时局动荡的环境。另外一点,与个人的文化背景相关,苏轼一人融汇了儒释道三种哲学的精华,因此它的作品中带着很强的哲学道理的韵味,而辛弃疾接受了完全的儒家教育,秉持着“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原则,因此它的作品带有很强的社会责任感。因此二人一个旷达,一个悲怆,成为豪放词的代表人物,后人无从超越。

第四篇:宋朝豪放派词风研讨

《宋朝豪放派词风研讨》课题开题报告

中学语文课本中,编选了众多优秀的古诗文作品。其中,词是重要的一部分。词始于南朝,形成于唐而盛于宋。宋词古代文学的阆苑里,是一座芬芳绚丽的园圃:她以姹紫嫣红、千姿百态的风神,与唐诗争奇,与元元曲斗艳,历来与唐诗并称双绝,代表着一代文学之盛。

一、课题研究背景

1、简述研究对象

豪放词与婉约词是宋词的两大派别。豪放词表现出豪壮,恢弘的语言风格。

(1)形成与发展

苏轼一扫花间词派以来的传统词风,开创了豪放词派。他的词不拘一格,内容广泛,包罗万象。南宋刘辰翁曾言:“辞职东坡,倾荡磊落,如诗,如文,如天地奇观。”可见,苏轼作为豪放派的奠基者,其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苏轼之后,辛弃疾将豪放词推向了高潮。他的词,多以爱国题材为主,慷慨悲壮。大大开拓了豪放词的思想意境与表现力,提高了宋词在文学史上的地位。(2)特点

豪放派特点大体是创作视野较为广阔,气象恢弘雄放,喜用诗文的手法、句法写词,语词宏博,用事较多,不拘守音律。它不仅描写花间、月下、男欢、女爱。而且更喜摄取军情国事那样的重大题材入词,使词能象诗文一样地反映生活,所谓“无言不可入,无事不可入”。

豪放派内部的分派较少,仅有苏派、辛派、叫嚣派三个阶段性的细支。其风格虽然总称豪放,然而各词人风格亦有微差:苏词清放,辛词雄放。南宋后期的某些豪放词作则显粗放。

2、研究意义

(1)有助于进一步了解宋朝豪放派的形成过程和词风特点。

(2)有助于深入了解豪放派诗人的生平经历,对其词风的影响。

(3)有助于学习豪放词中意象和典故等的运用和表达效果。

(4)有助于品位赏析豪放派词作语言,积累古诗文。提高鉴赏古诗文的能力

二、课题研究内容

1、课题研究主要内容

(1)研究豪放词的出现与当时历史背景的关系,及在此之前其他派别的发展。

(2)研究豪放派代表人物苏轼,辛弃疾等的生平经历。

(3)研究豪放派词风的特点及表现形式。如 意象和典故等的运用

2、课题研究目的通过查阅资料,翻阅书籍,查找典籍等方法,具体分析豪放词,以更完整理性的认识宋词豪放派的特征。写作时可引用的更合理恰当。

3、预期成果

论文,撰写有关宋朝豪放派词风研讨的论文。

三、人员及安排

指导老师:课题组组长:

组员:

安排:

1、查阅资料(通过书籍,网络等途径)

2、整理资料(进行分类,归纳)

3、写论文,进行润饰修改。

宋朝豪放词风的研讨

说到宋朝,就不得不说宋词,说道宋词,就不得不提词风。词,她萌芽于神话传说,从诗经中诞生,又经历了楚辞,诸子散文。历经了两汉文学的陶冶,又接受了魏晋南北朝四言,五言,七言,小说等的洗礼。最后到隋唐,少女初长成。最后到了宋,达到了一个中国文学史上的一个高潮。她以姹紫嫣红、千姿百态的风神,与唐诗争奇,与元曲斗艳,历来与唐诗并称双绝,都代表一代文学之盛。在这期间,词逐渐演变成了众多的词风,形成了各种风格特色,各个派别。但是说道宋朝的词风,就不得不提到其中的一种风格————豪放派。

豪放是一种写作风格,它体现着作者的性格,思想,胸怀等等。之所以把一些作品综合称之为豪放派,是因为它们词体大体是创作视野较为广阔,气象恢弘雄放,喜用诗文的手法、句法和字法写词,语词宏博,用事较多,不拘守音律。其中豪放派以苏轼,辛弃疾,张元干、张孝祥等为代表。前两者是豪放派的两个大文豪,合成“苏辛”。现在我们以苏轼为典型来分析豪放派的风格特点。苏轼执着于豪放,旷达的风格。这是苏轼刻意追求的理想风格。他以充沛、激昂甚至略带悲凉的感情融入词中,写人状物以慷慨豪迈的形象和阔大雄壮的场面取胜。作品大气磅礴、豪放奔腾如洪水破堤一泻千里;而后期的作品则空灵隽永、朴质清淡,如深柳白梨花香远益清。首先在苏轼生平创作的这些文学作品中,词风不尽一样,有豪放,旷达,婉约。可以看出苏轼并不是一味只追求豪放的词风。苏轼婉约词的数量在其词的总数中占有绝对多的比例,这些词感情纯正深婉,格调健康高远,也是对传统婉约词的一种继承和发展。1079年7月,苏轼在湖州任上,因乌台诗案获罪入狱,次年元月,被流放至黄州。以乌台诗案为界,苏轼的诗词作品在创作上有继承也有明显的差异。但是在翻开《东坡乐府》,雄健豪放一类的词在他的三百四十多首词中所占的比例也不是很高,但这类词在词史上具有异乎寻常的影响力,是苏轼对唐五代以来“绮罗香泽之态”词风的最有震撼力的变革,也是苏轼艺术创新精神的最有力展现,它拓宽了词路、词境、词风。接着来看苏词的内容,其诗词作品在整体风格上是大漠长天挥洒自如,内容上则多指向仕宦人生以抒政治豪情。如:

定**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

一蓑烟雨任平生。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此词作于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贬谪黄州后的第三年。官场黑暗。被贬不知道有没有被升的机会。当别人正在有心忡忡,担忧自己未来的征途时,他们一定没有心情去欣赏一场突如其来的大雨,可苏轼却不然,想象一下,在某个早晨是天高气朗的日子,几个朋友一起去郊游,待到高兴时,却下起了大雨,同行的人皆抱怨连连。怪天公不作美,这是游玩的兴致全无,可是有一人却与众不同。别人都在奔跑找避雨的地方,而他却听着雨打竹叶声,哼着小曲,慢慢的走着。同行的人一定都笑他疯癫。然而,别人笑‘痴’,谁解其中味啊。“莫听穿林打叶声”雨滴打在竹叶上发出响声,你不要感到扫兴。如果你把它当着美妙的音乐来欣赏,就不妨“吟啸且徐行”了。可见“莫听”两字,到出了苏轼的心境。对客观事物,客观存在不要太在意。不妨去欣赏它。人们都说,生活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那么如何才能善于发现呢?不妨学学苏轼。我们多数人都被外界的各种不顺心的事手烦恼,整天抱怨老天不公,有用吗?没用。可能当你抱怨后,却来个“回首向来萧瑟处,也无风雨也无晴”。真是让人哭笑不得。这时人们又要说。真是天意弄人呢?是吗?我说你这么认为就应该好好像苏轼学习了。不要被客观存在所牵绕。不妨去学着欣赏,大不了就像学看一幕悲剧一样,其实悲剧的人生才有价值。

生活条件不好。“竹杖芒鞋轻胜马”又有什么好怕的呢,“一蓑烟雨任平生。”这样才旷达吗。

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既然朝廷不给我兼济天下的机会。“芒鞋青竹杖,自挂百钱游;可怪深山里,人人识故侯。”(《初入庐山》诗)也涂个清净逍遥,说到底。谁不想,逍遥自在的生活呢。我觉得这才是人追求的最终生活境界。

“一蓑烟雨任平生。”是我最喜欢的一句。有这样一种解释:“:“披着蓑衣在风雨里过一辈子,也处之泰然(这表示能够顶得住辛苦的生活)。”(胡云翼《宋词选》)。我到不这么觉得,我觉得是:我没有什么身外之物,下雨也只要有一蓑衣就行了,管你三七二十一。燕子很轻盈才能飞的很敏捷。风筝很轻,才能飞的很高。人只有不被声明荣誉所累才能,领悟人生真谛。下片是写,天转晴了。“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料峭的春风把酒吹醒了,有点冷,冷吗。“山头斜照却相迎”不冷了吧。这个转,转出了味道:当你被外在的困境所困绕时,如果一味的抱怨,可能到顺境时,你也不能把握了。你应该时刻记着“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

晴”。天晴后,回头看看“萧瑟处”,刚才还是大雨,现在已经天晴了,大自然就是这样,月圆了就缺,缺了有圆,反复循环。雨后便是天晴,天晴后便是下雨。如此循环,难道不是“也无风雨也无晴”吗?佛说“菩提本无树,明净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当你心静如湖水,全不在意外在事物的得失时,你便可以领悟“也无风雨也无晴”的快乐了。

有黑就有白,有正就有反,有豪放必然就有婉约。豪放派和婉约派组成了大半个宋词。婉约派的代表人有柳永、晏殊等。其中属柳永最有代表性。

柳永由于仕途坎坷、生活潦倒,他由追求功名转而厌倦官场,沉溺于旖旎繁华的都市生活,在“倚红偎翠”、“浅斟低唱”中寻找寄托。因此柳永词主要是内容侧重儿女风情。结构深细缜密,重视音律谐婉,语言圆润,清新绮丽,具有一种柔婉之美。内容比较窄狭。不同于苏轼的因政治因素主导,柳永词多描绘城市风光和歌妓生活,尤长于抒写羁旅行役之情。如:雨霖铃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是柳永著名的代表作。这首词是词人在离京都时写的,是表现江湖流落感受中很有代表性的一篇。这首词写离情别绪,达到了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词的主要内容是以冷落凄凉的秋景作为衬托来表达和情人难以割舍的离情。

上片纪别,从日暮雨歇,送别都门,设帐饯行,到兰舟摧发,泪眼相对,执手告别,依次层层描述离别的场面和双方惜别的情态,犹如一首带有故事性的剧曲,展示了令人伤心惨目的一幕。下片述怀,承“念”字而来,设想别后情景。作者将他离开汴京与恋人惜别时的真情实感表达得缠绵悱恻,凄婉动人。整个画面充满了凄清的气氛,客情之冷落,风景之清幽,离情之绵邈,完全凝聚在这画面之中。豪放于婉约的区别,可用《历代诗余》引俞文豹《吹剑录》:“东坡在玉堂日,有幕士善歌,因问:‘我词何如柳七?’对曰:‘柳郎中词,只合十七八女郎,执红牙板,歌“杨柳岸、晓风残月。”学士词,须关西大汉、铜琵琶、铁绰牙板,唱“大江东去”(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也是一首豪放词)。可见豪放派熔写景、抒情、议论于一炉,结构上跳跃动荡,纵横潇洒,造成一种开阔、健朗的艺术境界,格调显得清超豪迈,固然为婉约派所不及,但在具体形象以及人物心理状态的细致描写和刻画上似稍逊于婉约派。婉约派写景则铺叙细腻,曲尽其形,且辞藻华美,抒情则委婉含蓄;而豪放派写景则大笔勾勒,朴实明快,不用辞藻,抒情则直写胸臆。这样豪放派就给人以“冲口而出”的感觉。

这样,豪放派之于宋词的地位与特点已经昭然若揭了。豪放派以它充沛的激情,丰富的想象力和变化自如、多姿多彩的语言风格,作词豪放、大气等特点与婉约派一起组成了灿烂的宋词文化。

第五篇:豪放派词的兴起与发展,以及代表词人和作品

【豪放派词的兴起发展,以及代表词人和作品】教学设计

2011级汉语言文学二班郭宽祥41102047

【课前准备】:

1、引导学生回忆之前所学过的有关豪放词。

2、相关豪放词范仲淹《渔家傲》;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定**》;辛弃疾《破阵子》等材料。

3、引导回忆5分钟;代表人物讲述20分钟;代表人物词讲解20分钟;他们之间的联系区别讲解10分钟;总结5分钟。

4、教学方法:教师理解式讲述,师生交流。

【课程说明】:

(一)课程目标

1、把握豪放词在写景、写人和抒情上的共同特征,逐步建立阅读豪放词的恰当期待。

2、知人论世,准确把握该词之特质——豪中见旷。

3、掌握词语替换比较、表情朗读、说文解字、互文联读等赏析方法。

(二)教学重点难点

1、本教学设计针对高一学习者知识掌握不系统,理解深度不够,概念模糊,有利于学习者准确把握豪放词的发展、特点。

2、重点在于掌握豪放派词的发展历程,掌握代表人物的成就创新,感受豪放词的艺术特点。

【课程设计】:

【教师活动】讲述

第一部分:豪放词的产生

范仲淹(989—1052),字希文,苏州吴县人。大中祥符八年(1015)中进士,后得到晏殊的推荐,任秘阁校理。康定元年至庆歴三年(1040-1043),范曾任陕西经略安抚副使兼知延州,亲临前线,抵御西夏的侵扰,其宋仁宗时官至参知政事,卒谥文正。

范仲淹是怀有远大抱负的政治家,他并不以词知名,流传的词也只寥寥几首,但大都即景抒怀,表现了开阔而深沉的意境。《渔家傲》开后来豪放词的滥觞 第二部分:豪放词的高度发展

苏轼(1036-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在今四川省)人。苏轼出生于一个富有文学传统的家庭里,苏轼一生大致可分成四个时期。第一期(1036-1101),读书成长与科举入仕。

第二期(1069-1085)、熙丰变法与黄州之贬。

第三期(1085-1093)元祐更化与重回朝廷。

第四期(1093-1101)哲宗亲政与再次遭贬。

苏轼的人生观和创作道路

一、生平经历与思想性格

苏轼的思想是儒释道三教合一。儒家思想是苏轼入世的基本出发点。而老庄与佛教,则是苏轼立身处世的根本,在苏轼的作品中,既能看到他积极进取的一面,又明显地感到苏轼超然出世和宁静淡泊的一面。执著与洒脱构成了苏轼个性的两极。

苏轼的文学思想是文、道并重,又提倡艺术风格的多样化和生动性。

苏轼自谓:“吾文如万斛泉源,不择地皆可出,在平地滔滔汩汩,虽一日千里无难。及其与山石曲折,随物赋形,而不可知也。所可知者,常行于所当行,常止于不可不止。”(《自评文》)

二、苏轼的词

苏诗在词的创作上取得了非凡的成就,就一种文体自身的发展而言,苏词的历史性贡献又超过了苏文和苏诗。苏轼继柳永之后,对词体进行了全面的改革,最终突破了词为“艳科”的传统格局,提高了词的文学地位,“以诗为词”,使词从音乐的附属品转变为一种独立的抒情诗体,从根本上改变了词史的发展方向 苏轼的词学主张

苏轼继柳永之后,对词体进行了全面的改革,从根本上改变了词的发展方向。苏轼对词的变革,从理论上来说,破除诗尊词卑的传统观念,认为诗词同源一体,主张词为“诗之苗裔”,词与诗的艺术本质和表现功能一致;主张词“自是一家”,追求壮美风格和阔大境界;词品与人品相一致,目的是使词能与诗并驾齐驱。

【学生活动】记述苏轼的词学成就

(一)对词境的开拓

苏轼革新词体的主要方向在于扩大词的表现功能,开拓词境。他将传统的表现男女相思、花间酒下的柔情伤别之词扩展为抒发磊落襟怀、人格个性的豪放之词、性情之词。苏轼把词的题材取向回归到自我,使词可和诗一样表现作者的性情怀抱,展示自己的人生感慨、生活情趣、怀古念旧、山川风光、游记悼亡等,从而扩大了词境,开创了一代词风。

(二)“以诗为词”的创作手法

苏轼的“以诗为词”,或者说词的诗化,是在词境开拓基础上的个性展示。苏轼以词来反映广阔的生活,把词的题材从言情说爱、羁旅行役扩大到怀古咏史、说理谈禅、去国怀乡、悼亡送别、感时伤事、山水田园等各种诗歌题材中去,用以抒写自己的性情抱负,胸襟学问,使词同诗一样达到“无意不可入,无事不可言”的程度。此外还采用标题和小序、大量用典使事等表现手法。

(三)形式、音律的突破

词原来是配合音乐歌唱的,格律经常比律诗更严格。婉约派的词论总是强调合乐可歌,以李清照为代表,她就常批评苏词“皆句读不葺之诗尔,又往往不协音律者”(《词论》)其实,这显示出词逐渐与音乐相分离的倾向。苏词“非不能歌,但豪放,不喜裁剪以就声律耳”(陆游《老学庵笔记》卷五)。打破词对音乐的依附关系,扩大了词的表现功能、丰富了词的情感内涵,突破了“词为艳科”的传统观念,提高了词的艺术品味。

(四)苏轼的意义与影响

一、苏轼的人格魅力:苏轼的人生经历固然坎坷,但他的人格却具有彪炳千古的魅力,苏轼对后世的影响更在于它的文化人格。(参看李泽厚《美的历程》)宋朝的钱易在《南部新书》中称李白为天才,白居易为人才,李贺为鬼才。而宋神宗则称苏轼为奇才

陈岩肖《庚溪诗话》卷上:上(神宗)一日与近臣论人材,因问:“轼方古人孰比?”近臣曰:“唐李太白文才略同。”上曰:“不然,白有轼之才,无轼之学。”

二、文学上的影响

第三部分:豪放词的继承开拓

【教师活动】辛弃疾的创作道路

辛弃疾出生于北方,起义南归。既有词人气质,又有豪侠之情,他的人生理想本来是做统兵将领,在战场上博取功名,但由于历史的错位,使他英雄失路,转而在词坛上开疆拓土,成为两宋词史上作品数量最多,成就、地位也最高的词人。

辛弃疾对词境的开拓

一、多方面地表现了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

二、他的词中,出现了一种全新的抒情主人公形象。唐五代以来,词中先后出现了三种主要类型的抒情主人公,即唐五代时的红粉佳人、北宋时的失意文士和南渡初年的苦闷志士。辛弃疾横刀跃马登上词坛,又拓展出一类虎啸风生、气势豪迈的英雄形象。

三、辛弃疾对词的心灵世界也有深广的拓展。南渡词人的情感世界已由个体的人生苦闷延伸向民族社会的忧患,辛弃疾继承并弘扬了这一创作精神,表现出更深广的社会忧患和个体人生的苦闷。

辛词的艺术成就

一、辛词创造了一种雄奇阔大的意境。比之苏轼,辛词是更生动,更突兀,有时笔酣墨饱,气势飞舞,那是苏词里所没有的意境。

二、出色地运用了比兴寄托的手法。

三、全新的意象: 相对而言,唐五代词的意象主要来源于闺房绣户和青楼酒馆,至柳永、张先、王安石、苏轼而一变,他们开始创造出与文士日常生活、官场生活相关的意象和自然山水意象。至南渡词又一变,此时词中开始出现与民族苦难、社会现实生活相关的意象。稼轩词所创造的战争和军事活动的意象,又使词的意象群出现了一次大的转换。

四、以文为词:在苏轼“以诗为词”的基础上,辛词进而“以文为词”,将古文辞赋中常用的章法和议论、对话等手法移植于词。

五、多样化的风格

【教师活动】第四部分:豪放词的讲解赏识

一、范仲淹《渔家傲》

【学生活动】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二、苏轼《念奴娇》

【学生活动】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三、《破阵子》辛弃疾

【学生活动】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第五部分:总结以上词人的共同与区别。

【教学设计反思】

古诗文是语文教学的一大难处,不仅要知人论世,还要深入理解感受其中的深刻内涵,但是这就是很多学生的弱点,很难把握作者的意图。本教学设计针对的就是这方面的难题的,从了解词人的生平经历、创作经历以及在文学史上的成就,来把握词人的思想,然后再分析词人的作品,这样就更能全面地理解、把握词人的创作意图。

下载豪放词的发展及特征word格式文档
下载豪放词的发展及特征.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婴儿视觉发展特征及训练方法

    婴儿视觉发展特征及训练方法 视觉是个体辨别外界物体的明暗、颜色和形状等特性的感觉。外界光源辐射或物体反射的光线作用于眼睛的视网膜,引起感觉细胞的兴奋,然后经视交叉、......

    论苏轼与辛弃疾豪放词的差异性

    嘉应学院毕业论文(设计) 诚 信 承 诺 我谨在此承诺:本人所写的毕业论文《论苏轼与辛弃疾豪放词风的差异性》均系本人独立完成,没有抄袭行为,凡涉及其他作者的观点和材料,均作了注......

    苏轼和辛弃疾豪放词风的比较

    苏轼和辛弃疾豪放词风的比较 提到中国文学史豪放派的代表,我们都会想到这样两个人:苏轼和辛弃疾。他们的词都有着豪迈慷慨的意境,都对宋词的发展起到了关键的作用,被后人并称为......

    文学鉴赏《苏轼及其豪放词》(五篇模版)

    《苏轼及其豪放词》 【摘要】苏轼,即苏东坡,为北宋文学家,书画家。他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与父苏洵,弟苏辙和称“三苏”,苏东坡在政治上恪守传统礼法,而又有改4革弊政的抱负,故在仕途上......

    夏承焘 李清照的豪放词《渔家傲》

    李清照的豪放词《渔家傲》 《花间集》里两位大作家温庭筠和韦庄,他们的风格是不同的:温密丽而韦疏宕。这两种风格就是后'来婉约派与豪放派的苗头。如周邦彦等是婉约派,辛弃疾等......

    医药产业发展特征及投资价值分析

    医药产业发展特征及投资价值分析医药产业发展呈现五大特征 一、处于低级发展阶段 国内新药产出能力弱,普药市场份额超过90%,而在国际医药制造业中专利药占据超过7成份额;国内医......

    浅析辛弃疾词的豪放与细腻(五篇模版)

    浅析辛弃疾词的豪放与细腻 宕昌实验中学 高兴荣 摘 要: 辛弃疾是宋词中豪放派词风的代表人物,但他的词又绝不仅仅只有豪放一种风格,婉约而清丽,质朴而诙谐,这样的作品亦占据......

    论苏轼词的豪放派风格(共5篇)

    论苏轼词的豪放派风格 内容摘要:豪放可谓是一代词主苏轼的词的主要风格,他词的豪放派不仅让其成为千古风流人物,而且其词还影响到后代。苏轼作为天才的文学具匠,后人争相从其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