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宗教工作与服务和谐社会的思考

时间:2019-05-12 05:21:3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基层宗教工作与服务和谐社会的思考》,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基层宗教工作与服务和谐社会的思考》。

第一篇:基层宗教工作与服务和谐社会的思考

基层宗教工作与服务和谐社会的思考

——盂县县委统战部 吕晓芳

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不断提高构建社会 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是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的重大战略任务。《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要“发挥宗教在促进社会和谐方面的积极作用”,这是一个简明朴实,却有着丰富内涵和体现时代要求的新提法。宗教工作作为党的和政府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在基层宗教工作中贯彻党的各项方针、政策,努力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服务,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做贡献;如何在新农村建设中,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相适应是我们基层宗教工作部门面临的一个重大现实课题。

一、立足基层实际,正确认识和把握宗教的特点。

宗教是人类社会长期存在的现象。宗教存在的长期性、宗教问题的群众性和特殊复杂性,这三个特点相互联系、相辅相成,其中最根本的是宗教存在的长期性。胡锦涛同志曾强调,对宗教问题要有“四个全面认识”:要全面认识宗教产生和存在的深刻历史根源、社会根源、心理根源,全面认识宗教在社会主义社会将长期存在的客观现实,全面认识宗教问题同政治、经济、文化、民族等方面因素相交织的复杂状况,全面认识宗教对相当一部分群众有较大影响的社会现象。只有做到“四个全面认识”,才能为处理好社会主义社会的宗教问题,为发挥宗教在促进社会和谐方面的积极作用,打下坚实的基础。

宗教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形态,不会在短时期内消亡。尤其在农村,由于长期的经济、文化、教育水平相对落后,相当数量的农民群众还残留着封建迷信思想,还存在一定数量的信教群众。近年来,随着改革开放的发展和大量外来人口的涌入,盂县已发展为多种宗教并存的地区,有伊斯兰教、佛教、基督教、天主教、道教等多种宗教。就盂县宗教的发展现状来看,它不仅具有宗教的长期性、群众性、复杂性等特点,而且还具有自身特点,主要表现为盂县作为一个经济、交通比较发达的地区,人们更加容易接受外来宗教,而且各

个地区的流动信教群众也多,使得宗教工作更加错综复杂。能否充分正确把握好这些特点,对于作好盂县宗教工作,妥善解决好宗教领域和宗教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矛盾,打击非法宗教活动,有效的抵御境外敌对势力利用宗教进行的渗透,从而维护稳定,促进和谐社会建设都有积极作用。

二、充分认识做好基层宗教工作对于构建和谐社会的必要性。

根据对我县农村宗教活动情况的调查,当前在一些乡村,非正常宗教活动的三个顽症不同程度地存在,表现为,佛道教乱建小庙、乱烧香、乱做佛事道场的“三乱”情况依旧比较突出;基督教私设聚会点情况有发展趋势和社会化倾向,天主教地下势力的活动依旧存在。三个顽症具有群众性、反复性、少数人非法牟利等特点,在有的地区还比较严重,给和谐社会建设带来极大的负面影响:

一是不利于群众精神文化生活的健康文明。这些活动往往带有很大的封建迷信成份,一些顽症陋习与提升群众文明程度和综合素质相违背,影响了本地经济、文化的发展。二是不利于社区、村居的环境整洁、生活安定。不少地方擅建小庙、乱搭烧香点等违章建筑,破坏观瞻,众多人群聚集乱烧香,烟雾缭绕,给环境造成污染,或在居民区内搞大型聚会点,人声嘈杂,影响群众的正常生活。

三是不利于社会稳定。非正常宗教活动处于政府管理盲区,往往易被假冒宗教教职人员、神汉巫婆等迷信职业者所利用,与封建迷信活动掺杂,或敛取钱财、或危害人民生命健康,扰民害民,有的已成为邪教势力、境外宗教组织渗透的温床,不仅扰乱精神文明建设进程,而且给社会治安管理造成隐患。

新形势下充分发挥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创建的资源优势,在各镇(街道)党政组织的领导下,依靠社会力量,整治非正常宗教活动,团结引导广大群众树立良好的道德目标,追求健康的精神生活,铲除滋生非正常宗教活动的土壤,有效抵御境外利用宗教对我进行的渗透活动,已显得十分必要。

三、充分认识和把握新时期宗教工作的重大作用,服务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构建。

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化和经济的不断发展,不同利益群体、不同信仰、不同民族、不同价值观念的人们之间的矛盾和摩擦大量产生并驱于复杂。特别是在国际国内种种复杂因素的综合作用下,近年来的宗教问题日趋敏感,涉及众多群众,量大、面广、政策性强,这使得基层宗教工作的地位更加突出,其重要性越来越被工作实践所证明。

(一)充分发挥基层宗教工作在制止非法宗教活动、抵御境外宗教渗透,维护社会稳定中的独特作用,服务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当是稳定有序的社会。社会稳定问题既是重大的社会问题,也是重大的政治问题,不仅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安居乐业,而且关系到国家和社会的安定团结。当今世界,宗教问题成为社会的热点问题,也是社会矛盾集中爆发的方式之一,宗教方面的稳定已成为各国都予以关注的大问题。没有宗教问题的正确解决,就没有国家的团结、稳定和统一。

随着形势的发展变化,宗教工作面临的形势和任务更加繁重和复杂。从国际形势来看,境外敌对势力利用宗教对我国进行的渗透破坏活动在不断加剧。从本地实际来看,盂县目前仍处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型时期,社会生活各方面的矛盾比较多,许多矛盾也反映到宗教领域。在我们的日常工作中往往由于忽视宗教问题,而造成伤害信教群众感情的事情也有发生。妥善解决这些问题,避免一些社会问题和矛盾通过宗教而引发,将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着重要的作用。从多年来我县宗教工作实际来看,基层宗教工作在反对敌对势力,加强民族宗教工作,增强民族团结,维护祖国统一,妥善处理民族宗教问题,解决人民内部矛盾和人民群众关心的难点和热点问题上,都发挥了重要作用。

(二)充分发挥基层宗教工作在推进社会主义民主和完善社会主义法制中的独特作用,服务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宗教信仰自由是公民的一项基本人权,是宪法赋予公民的基本权利。全面贯彻党的宗教政策,认真作好基层宗教工作,是我们尊重和保护人权的重要内容,是发展社会主义民

主的必然要求。同时落实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就必须依法加强对宗教事务的管理。依照宪法、法律、法规的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涉及宗教的事务。

近年来,非法宗教活动和境外敌对势力利用宗教进行的渗透问题日益突出,一定程度上严重地干扰了正常的宗教秩序。实践证明,对付非法宗教活动和境外利用宗教进行渗透的最有利的武器是法律,只有高举法律武器,运用法制方式,才能有效的抵御境外利用宗教进行的渗透。所以,依法管理宗教事务,既是实施依法治国方略的必然要求,也是推进社会主义民主、完善社会主义法制的具体体现,从而实现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目标。

(三)充分发挥基层宗教工作在社会公益事业中的独特作用,服务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纵观历史,我们可以发现,宗教历来注重社会公益事业。从我国历史进程中的宗教来看,宗教通过服务社会,造福人类,关心贫困家庭,达到了实践宗教教义的目的。从西方近现代社会发展进程来看,宗教组织在医疗卫生机构和制度、学校教育机构和制度、社会慈善福利机构和制度等的创建和发展方面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宗教界结合自身的实际,发挥优势,积极举办社会公益慈善事业,在扶贫帮困活动、抗灾救灾、修桥补路等方面作出了不少贡献。近几年来,盂县宗教界发挥宗教特有的优势,积极开展社会公益事业,宗教界人士积极参与扶贫帮困,捐资助学等精神文明建设活动,推动宗教界的自身进步。

(四)充分发挥基层宗教工作在加强社会建设和管理中的独特作用,服务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宗教作为一种群众性的社会现象,是社会建设和管理的重要方面。建立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的宗教体制,是建立与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相适应的社会体制的重要方面。加强爱国宗教团体的建设是宗教工作的重要内容,也是社会建设的重要方面。依法加强对宗教事务的管理,是政府宗教事务部门的基本工作,也是社会管理的重要内容。作好这两项工作,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贡献。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发挥各方面地创造力,不断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我们实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地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就是要积极调动广大信教群众地积极性和创造性,使他们有利于社会进步的创造愿望得到尊重,创造活动得到支持。盂县信教群众较多,他们是我县现代化建设的积极力量。他们大多生活在农村、社区,这就决定了宗教工作的基础性工作在基层,在农村和社区。作好宗教工作的基础性工程,对于提高宗教教职人员及广大信教群众的整体素质,维护宗教领域的团结稳定,调动广大信教群众的积极性,促进和谐社会,都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

第二篇:浅谈基层宗教工作的难点及对策思考

浅谈基层宗教工作的难点及对策思考

宗教工作是党和国家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大局中有着重要地位;党对宗教工作的领导,政府对宗教事务的管理,只能加强,不能削弱。认真领会和贯彻江总书记的讲话精神,切实解决当前基层宗教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不仅是基层宗教工作干部的强烈呼声,也是维护国家长治久安和改革发展稳定大局的必然要求。

一、当前基层宗教工作的难点。近几年来,我党在宗教工作上进行了拨乱反正,制定了一系列正确的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应该说当前宗教工作的形势总的是好的,宗教领域是基本稳定的。但随着形势的发展,基层宗教工作变得日益复杂,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也越来越多。正视和解决好这些困难和问题,有利于推动宗教工作顺利开展,否则就会给宗教工作带来不良的影响和不必要的损失。从宗教工作实践来看,当前,基层宗教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思想认识难到位。宗教作为一种意识形态,具有长期性、群众性、民族性、国际性、复杂性等特点。党中央对宗教工作历来高度重视,全国宗教工作会议把宗教工作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提高到一个新的高度,把它作为全党、全局的重要工作来认识和对待,然而,在基层宗教工作中,一些部门、乡镇、村的领导和干部对宗教工作还存在不少模糊的认识。主要表现在:一是认为宗教是唯心主义,形而上学的东西,把宗教与迷信混为一谈,视宗教如洪水猛兽,把信教群众当作异已力量,对信教群众采取不尊重和歧视的态度,对宗教方面出现的问题采取简单粗暴的处理方式,自觉不自觉地损害信教群众和宗教界的合法权益;二是认为各种宗教都劝人行善,信仰宗教是公民个人的私事,且本地区也未曾发生过大的宗教问题。因而对宗教的迅猛发展视而不见,对宗教事务放任不管,对宗教工作很少过问;三是认为“宗教无小事”,但也出不了大事,现在经济工作都忙不过来,哪有时间去管宗教;四是认为宗教工作是上级抓的事,是宗教事务部门的事,抓得好无功劳,抓得紧怕信教群众 有意见,可谓,“吃力不讨好”,真要出了问题,可以找宗教事务部门来解决。一句话“上热下冷”上级把宗教工作当作事关大局的要事,可一些基层的同志却把宗教工作当作无关紧要,可抓可不抓的事。

(二)基层网络难建立,近几年,中央再三强调,宗教工作的重点和难点在基层。要落实区、乡、村三级宗教工作管理网络,建立健全乡、村两级宗教工作责任制,切实解决基层宗教工作无人管、不愿管、不敢管、不会管的现象。尽管中央和上级对此事强调了多年,市区领导在有关会议上也反复强调,但不少地方乡、村两级工作责任制仍难以建立。究其原因有两个方面;一是乡镇(街道)虽有统战干部分管宗教工作,但统战干部变动快,有法律法规没有赋予乡镇、街道多大的权力和明确的职责,无法进行依法管理,工作中有难言之隐;再则宗教工作多在星期天,要牺牲双休日,家属有意见,单位无补贴,只要不出大的事情,乡镇统战干部也不愿多管。因此,不少乡镇(街道)看似有人负责宗教工作,但大多数地方都处于失管状态。二是村级宗教管理工作更加薄弱,一些乡镇(街道)对村党支部,村委会在宗教管理上没作具体规定,平时乡镇(街道)对村级干部在宗教政策法规方面培训甚少,没有把宗教管理工作纳入村干部的考核范围,“三不”现象在村一级表现尤为突出。

(三)行政执法难实行。近几年来,国家、重庆市陆续出台了一些宗教方面的政策法规,为依法管理宗教事务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为确保宗教活动依法健康有序开展和宗教领域的社会稳定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从基层宗教工作的实践来看,现行的宗教法规大多操作性不强,基层宗教工作部门为宗教法规难于实施而叹息不止。具体执法难点有这样几个方面:一是有些宗教部门执法主体不到位。宗教部门执法人员少,执法条件差,执法工作没有形成应有的威力;二是执法手段不完备。现行的宗教法规还存在许多空白点,不少宗教上的问题还存在无法可依、有法难究的现象,特别是在非法宗教活动场所的调查取证、处罚取缔上,还缺乏强制性的措施,对非法传道、非法宗教活动的制裁上,也缺乏一定的力度,以致宗教问题越积越多,非法宗教活动愈益猖獗;三是执法体制未理顺。多数村级基层组织在宗教管理上有责无权,难以实施依法管理;各宗教内部教规自成一体,涵盖人、财、物管理的各个方面,宗教工作部门因法律未赋予对宗教团体和场所在人、财、物方面的管理职权而难于对其实施有效管理,致使一些宗教团体和场所的负责人目无政府、我行我素,造成一些宗教团体和场所内部搞纷争而政府难以解决的尴尬局面;四是宗教政策法规的宣传和法律监督力度不大,尽管这几年各级宗教部门通过多种途径努力宣传党和国家的宗教政策法规,但多数地方均未列入公民普法的内容范围,加上由于思想认识上的原因,宗教政策法规还没有形成象计划生育、土地管理、城市建设等法律法规那样浓厚的舆论宣传氛围,相当一部分干部群众的宗教政策法律意识还很淡薄;而作为法律监督部门,近几年在对宗教政策法规执行情况的督查上,也没有多大的动作。

(四)矛盾糾纷难解决。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国际国内形势的变化。宗教领域的矛盾纠纷日益增多,异常复杂,基层宗教部门在处理这些矛盾纠纷中耗精力、费时间、压力大,且往往一时难以奏效。如:在落实宗教房地产政策遗留问题方面;在制止宗教自身的世俗化、功利化倾向方面;在协调原教派问题方面;在教育、转化和瓦解天主教地下势力方面;在解决宗教界内部不团结、闹派性、搞纷争问题方面;在处理宗教场所负责人违规违法违纪方面;在清理整治非法建造寺观教堂和合理布局宗教活动场所方面,等等。分析这些方面的矛盾纠纷,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处置不当或被人利用,容易引发和酿成群体性、突发性事件;二是处理不妥会影响党群、干群关系;三是多数矛盾纠纷是宗教教职人员或代表人物之间的权力、名位之争,他们中有的政治思想素质不高,大局意识、责任意识不强;四是靠现行政策法规难以处理,需要利用宗教内部规章和依靠上级宗教团体的协助才能解决;五是有的矛盾纠纷不及时解决,容易在面上蔓延,有的处理过后容易出现反弹;六是单靠宗教部门难以解决,需要各级各部门密切配合、通力协作,采取行政、经济、法律等多管齐下的手段;七是大量矛盾纠纷属于人民内部矛盾,要通过思想教育的方法,做好宗教界代表人物的工作,必要时也要做好信徒的工作;八是在处理矛盾纠纷中,要做到急不得、慢不得、重不得、轻不得、硬不得、软不得、近不得、远不得,掌握好火候、尺度和时机。总之,“宗教无小事“,小事处理不好会演变成大事,会影响一方平安和社会稳定。

(五)工作合力难形成。由于宗教是一种非常复杂的社会现象,宗教活动和宗教事务涉及社会方方面面,信教群众是一个庞大的社会群体。因此,宗教工作需要统战、公安、宗教、土管、城建、综治、组织、宣传、科技、文化、教育、新闻出版等社会各界齐抓共管才能做好。然而,在实际工作中,基层宗教部门孤军作战的现象非常突出,一些相关部门因宗教工作比较复杂、敏感而尽量回避、推诿,生怕引火烧身和承担责任,致使一些本该其它部门处理的事也推到势单力薄的宗教部门身上,一些本可以通过几个部门配合抓好的事而长久得不到妥善解决,由此导致宗教工作难以顺利开展,从而引起了信教群众和宗教界的强烈不满。

二、解决当前基层宗教工作难点的几点建议及思考。宗教工作的重点在基层,难点也在基层。如何面对新问题,研究新措施,采取新对策,正视困难,对症下药,切实解决当前基层宗教工作中的困难和问题,是宗教工作的一项迫切任务,也是各级党委、政府值得重视和思考的大问题。

(一)加大宗教理论和政策法规的宣传力度。切实提高全党全社会对宗教工作的认识。宗教有其发生、发展和消亡的客观规律,有长期性,群众性、民族性、国际性、复杂性等特点,有具体的政策和法律法规。做好宗教工作,关系到加强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关系到推进两个文明建设,关系到加强民族团结、保持社会稳定、维护国家安全和祖国统一,关系到我国的对外关系。全党同志必须从保证党和国家的长治久安、维护改革发展稳定大局的政治高度观察和处理宗教问题,充分认识做好宗教工作的重要性,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首先,各级领导干部要加强学习,把握宗教的规律、特点、政策法规和宗教工作的地位、作用,增强工作主动性,减少工作盲目性,要经常分析本地区宗教工作的新形势、新问题,切实解决宗教工作中的 热点、难点问题。党政主要领导要切实担负起宗教工作第一责任人职责,维护宗教领域的稳定;其次,各级党委、政府要舍得花本钱、下力气,象抓计划生育、土地管理的政策法规宣传一样,抓好宗教政策法规的普法宣传,使之深入人心,家喻户晓;第三,要加强宗教政策法规的培训工作,一级抓一级,层层落实培训任务,使基层宗教干部不但提高了认识,也增强了驾驭宗教工作的能力;第四,宣传、文化、科技、教育等部门要加强马克思主义无神论教育,普及科技知识,培养科学精神,努力形成全社会学科学用科学的良好舆论氛围,弱化宗教的负面影响。总之,要采取刚性措施,切实解决宗教工作“上热下冷”问题,使宗教工作和其它工作一样,得到全党全社会的高度重视,(二)加强宗教工作网络建设,全面落实宗教工作责任制。宗教工作 面广量大,政策性强,具有特殊的复杂性。当前,要下大决心,采取有力措施,解决区级宗教工作机构势单力薄问题、为宗教部门开展工作创造必要的经费、用车等条件;要完善宗教法律法规,从法律上明确区级有关部门、乡村组织在宗教管理上的职权和责任,制定和签订乡村两级宗教工作责任制。建立区级部门、乡、村 三级宗教工作管理网络,把宗教工作列人区、乡、村三级工作目标考核内容,并作为干部考核的重要依据;要坚持宗教工作属地管理和“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哪一级出事,追究哪一级主要领导和分管人员的责任。通过健全网络,强化责任,形成上下左右联动、各级各部门齐抓共管的局面,切实解决基层宗教工作无人管、不愿管、不敢管及区级宗教部门孤军作战而 其它有关部门遇事回避、推诿和不负责任的现象。

(三)加强宗教法制建设,强化宗教执法工作。要顺应形势,开拓创新,与时俱进,不断完善宗教政策法规。要加强调查研究,适时调整、充实政策法规内容,增强法律法规的可操作性;对损害宗教界合法权益、扰乱宗教活动场所正常秩序和从事非法违法宗教活动以及干扰政府公务等行为,要加大惩治的力度,体现法律的权威。同时,要强化执法监督工作,对有令不行、有禁不止等违 反宗教法律法规的现象,各级人大要敢于批评、敢于追究,新闻舆论部门要 敢于曝光,使宗教执法工作真正做到有法可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四)抓好宗教教职人员队伍建设。一要加强宗教教职人员的教育培训。不断提高他们的政治思想素质和宗教学识修养,促使他们顾大局、识大体、懂政策、讲法律;二要重视加强宗教团体建设。未成立宗教团体的地方要尽快成立,已成立的要帮助他们加强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和制度建设,确保宗教团体和政府联系、团结、教育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众的桥梁、纽带作用,上级宗教团体要加强对下一级宗教团体工作上的帮助指导;三要始终不渝、坚持不懈地抓好中青年宗教教职人员的培养和使用。不能松一阵、紧一阵。针对当前宗教教职人员素质普遍不高、宗教爱国爱教人士青黄不接的实际,要把建立一支中青年教职人员队伍作为当前首当其冲的任务来抓;四要加强宗教教职人员的管理工 作。各宗教团体要开拓创新、与时惧进,根据形势发展变化,不断完善教内规章制度,促进教规和法规的衔接、协调,特别是对教职人员的资格认定、行为规范、权利义务、奖惩考核等要作出具体明确的规定;五要及时总结推广宗教团体及场所规范化管理的经验和办法,促进宗教内部自我完善、自我管理、自我提高,减少和避免因管理混乱而引起的各类矛盾纠纷和事故的发生;六要切实帮助宗教团体和场所解决实际困难,提高宗教界的自养能力,抵御境外宗教组织的渗透。

目前,万州区信教群众有10万余人,信教群众是一支庞大的社会力量。从某种意义上讲,正确对待宗教问题就是正确对待群众问题。因此,做好新时期宗教工作,我们应着重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努力:

(1)要发扬特别能吃苦、特别能奉献、特别能忍耐、特别能战斗的工作精神,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做好新时期的宗教工作;(2)要加强宗教政策法规的学习,正确把握合法宗教活动与非法宗教活动、迷信活动的区别;正确把握宗教方面的非对抗性矛盾与对抗性矛盾的区别,根据不同性质,采取不同对策;(3)要严格依照政策法规对宗教事务进行管理,是什么问题就解决什么问题,该哪个部门解决就哪个部门解决,需要各个部门配合的,有关部门要形成工作合力;(4)坚持保护合法、制止非法、抵御渗透、打击犯罪的工作方针。要切实维护信教群众的合法权益,妥善处理伤害信教群众感情和宗教团体合法利益的事件;要坚决清理整治非法建造寺观教堂的行为和制止非法宗教活动;要密切注意动向,严防境外势力利用宗教对我进行渗透;对一切邪教要敢于斗争,并坚决予以打击取缔;(5)要耐心细致地做好信教群众的疏导教育工作。要坚持团结大多数、孤立少数人的原则,解决宗教团体及场所内部搞纷争、闹派性以及天主教地下势力制造混乱等问题,要善于做信教群众的思想工作,善于做团结、教育、转化的工作,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切忌急功近利、急于求成和态度蛮横粗暴。(6)把握宗教工作规律,坚持走群众工作路线。各级领导和广大宗教干部要深人实际、深入群众,加强调查研究,虚心听取群众意见,及时掌握和反映信教群众的思想状况,为信教群众排忧解难;同时,要善于团结宗教界爱国人士和代表人物,充分发挥他们在信教 群众中联系广泛、具有一定影响和威信的优势,争取人心,凝聚力量,理顺情绪,化解矛盾,引导宗教界发挥宗教的积极因素,抑制其中的消极因素,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改革发展稳定大局服务。总之,只要我们一切为了群众,一切相信群众和依靠群众,我们就一定能把宗教工作做得更好。

第三篇:浅谈宗教发展与和谐社会建设

浅谈宗教发展与我国和谐社会建设

摘要:和谐社会是一个社会各组成要素和谐相处、有序运行的社会。其中宗教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重要部分。宗教是一种神秘而实在的社会历史文化现象,在崇尚理性的时代,宗教曾成为落后、愚昧的代名词。一些思想家甚至预言,宗教会随着科学的发展、文明的进步而走向衰落并最终消亡。然而,当今世界宗教的发展状况并没有兑现某些思想家的预言,宗教非但没有消失,反而出现了增长的趋势。在我国,宗教也逐渐提升自己的地位,成为关系到民族团结、国家稳定的重要因素。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中,必须对宗教给予充分的重视和正确的认识,才能使其成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积极力量。

关键词:宗教信仰宗教发展和谐社会社会建设

1.导言

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代表大会把“社会更加和谐”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之一。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要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确立为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方面。和谐社会,是充满创造活力的社会,是各方面的利益关系不断得到有效协调的社会,是社会管理体制不断创新和健全的社会,是稳定有序的社会。和谐社会人心向往,问题的关键是如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社会是由政治、经济、文化等多种要素组成的一个统一体,社会要和谐,其内部的构成要素就必须处于良性运行状态,其中宗教就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重要因素。我国现在已有信教群众一亿多人,并且宗教的总体状况已发生变化,宗教信仰者不再只是“愚夫愚妇”,而是呈现年轻化、知识化的趋势;也不再只局限于偏远农村,发达富裕起来的沿海地区信奉者也在增加。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宗教与社会之间存在着怎样的关系?是什么因素促成了宗教在我国现阶段的快速发展?宗教能否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它将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中起到怎样的作用?

2.我国当前社会和宗教的发展现状与问题

2.2.1

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为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在建国后这60多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的社会生产力有了巨大的发展,我国不仅建立了自己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实现了经济的高速度增长,而且在科技、教育、文化、卫生等方面也有了巨大的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生活质量都有了显著的提高。但是,由于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建立的物

质文化基础比较落后,使得我国在进入社会主义社会后的一个相当长的历史时期,经济文化发展水平、人民生活水平都将处于一个较低的水平上,其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社会转型引发了巨大的心理震荡,人们投向宗教寻找精神寄托与安慰。我国现阶段正处于社会转型时期,随着改革开放力度的日益加大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打破了原有的诸多平衡,原来四平八稳的生活方式被以竞争为主要特征的现代生活方式所代替。大量的风险因素、不可抗因素使人们的活动充满着成功的机遇,同时也潜藏着失败的危机。最后,国际国内问题造成人们共产主义信仰的迷失,一部分人转而信仰宗教。过去,人们总是把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共产主义作为自己为之奋斗的精神信仰,并把它置于至高无上的地位。然而,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苏联解体、东欧剧变,国际共产主义遭到巨大挫折,使人们对共产主义产生了从未有过的信仰危机。再加上国内存在的党风、政风的不正和消极腐败现象,使一部分群众丧失了对党和政府的信任,转而信仰宗教。

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时期,面临着从传统型社会向现代型社会的转变和过渡,在这期间,我国社会出现了经济成份、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利益关系和分配形式多样化,人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差异性也越来越明显。与此同时,宗教在中国迅速发展,并出现了一些新情况、新特点。

(1)信教人数增多,宗教活动场所得到新修和扩建,宗教团体有所发展。革开放以来,我国宗教出现了快速发展的现象,这种状况主要是相对于50年代末至70年代中期宗教被人为压制的状况而言的。宗教的快速发展,首先表现为建国50多年来宗教徒的人数不但没有减少,反而有所增加。中国现在的宗教信仰者,尽管在全国总人口的比例中只占约十分之一,但绝对数决不可以忽视。其次,宗教的快速发展还表现在宗教活动场所的新修和扩建及宗教团体的发展上。有关资料显示,中国现有道教宫观数千余座;伊斯兰教清真寺数万余座,天主教堂、会所上万余座。除此同时,宗教团体也得到了快速发展。全国性宗教团体例如有中国佛教协会、中国道教协会、中国伊斯兰教协会、中国天主教协会、中国天主教主教团、中国基督教三自爱国运动委员会、中国基督教协会等。这些宗教团体按照各自的章程选举、产生领导人和领导机构。各宗教团体自主地办理教务,并根据需要开办宗教院校,印布Jl发行宗教经典,出版宗教刊物,兴办社会公益事业。除了各教自己的研究机构外,社会上新成立了许多宗教研究机构和学术团体,编译出版了大量的宗教典籍、宗教学论著和工具书,并创办了专门的宗教学刊物。一些大学和研究所培养了一批宗教学研究人才,宗教课程受到大学生的普遍欢迎。

(2)信教群众内部结构发生变化,出现“两极化”现象。随着宗教的发展,中国传统宗教信仰群体的“五多”(即农村教徒多、老年教徒多、妇女教徒多、文盲教徒多、病残教徒多)现象有所改观,出现“两极化”现象。宗教信仰者不再只是“愚夫愚妇”,而是呈现年轻化、知识化倾向。在我国的大中城市,一批受过高等教育的职业经理人、医务工作者、工程技术人员、教师、艺术家、企业家等知识分子也都信仰这种或那种宗教。甚至像北京、上海之类的大都市中,宗教仍然占有自己的一席之地。

(3)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渡时期,宗教发展在一定范围内出现了混乱现象。根据有关调查,社会上有很多人是通过气功和文人所写的所谓禅学书籍接触佛学的。一部分人就此成为正信佛教徒,但也有一部分人受到误导,流为“相似佛法”或“附法外道”。其次,在一些地区,一些宗教的寺庙发展失控、滥建寺庙、乱收僧尼、私办经文学校的现象突出。除了宗教自身存在无序现象以外,近些年,一些非宗教单位也在利用宗教,搞所谓“宗教搭台、经济唱戏”。这种情况不仅千扰、损害了合法的宗教活动,而且导致宗教事务的管理处于混乱状态。

3.实现宗教与和谐社会建设共同发展的措施

宗教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形态,“它既是一种社会生活,又是一种历史现象:己既是观念的,又是礼制(献祭、禁忌和塔布等)的;既是道德和法的规范,又是物质实体(物神、偶像、圣像、寺庙、修道院):既是为之献身和苦心孤诣的人群,又是教权主义社团、具有宗教倾向的政党、工会和宗教学校,慈善机构„„”[1]一种复杂的社会历史现象,它在社会主义时期仍有两重性作用。对于它的消极作用,过去人们讲得很能多,甚至有些过头,而对于其积极作用,则由于“左”的倾向影响,似乎成为禁区,人们很少讲或不敢讲。今天,我们在理论上拨乱反正,应当面对现实,实事求是地分析宗教的积极作用。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关键是要发挥宗教的积极作用,推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可从以下措施促进宗教与和谐社会建设共同发展:

(1)汲取宗教道德的思想精华,丰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道德内涵。和谐社会重在各种人际关系的和谐。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里,全社会互帮互助、诚实守信、全体人民平等友爱、融洽相处。宗教之所以能够凝聚广大信教者并迅速发展起来,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它所提出的人类普遍接受的宗教道德的感召力。宗教道德与我国现阶段所提倡的社会道德,虽然不属于同一个层次,存在着许多差异甚至对立,但这二者之间也有共同点或连接点。

(2)参透宗教的人生哲理,培育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公民正确的人生观。人生观就是人们对于人生的根本观点,就是人们对于人生的根本目的、意义、价值和人生的道路等重大问题的总的看法和根本态度。现阶段,我国正处在社会转型时

期,随着经济成份、组织形式、利益关系和分配形式的多样化,人们的价值观念日益呈现出多元化倾向,各种人生价值观念招摇过市,影响着人们正确的价值取向。从一定意义上说,宗教就是对人生的一种看法,因此人生观在宗教教义中占有要地位。但是宗教对人生观的态度从总体上讲是否定性的。又有其特殊性,我们可以批判地借鉴各教的人生观,吸收其积极因素,为培养公民正确的人生观服务。

(3)观照宗教的信仰内核,培育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公民的法律信仰。宗教之所以被信仰,最直接的原因在于宗教满足了人们(至少是一部分人)的精神需求。从某种意义_[讲,宗教是人们精神的归依,是人们精神的家园。人的需求不外乎两个层次,既有物质的,又有精神的。大凡被信仰的东西都是虚拟的东西,具体的实在之物不大可能被信仰。虚拟的东西之所以可能被信仰,是因为虚拟的东西是人们无法用感觉器官去感知的东西。因而,它可以虚拟得“完美无缺”。实在之物之所以不大可能被信仰,是因为实在之物是能够被人们用感觉器官去感知的东西,能够被感觉器官感知的东西总是存在这样或那样的不足,这种不足或许并不是源于实在物的本身,而是源于人们认识评判标准的不一。观照宗教信仰的虚拟性对西方法律信仰形成所起的巨大作用,我国要想培育公民的法律信仰,最重要的是把法律作理想层面与现实层面的划分。把法律作现实法与理想法的划分,将有助于在虚拟的基础上培育公民的法律信仰。

(4)发掘宗教的生态保护意识,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在我国,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快,人们为了自身的物质利益,不顾自然环境的承载能力、动物植物的恢复能力和自然界自净的能力,大肆地掠夺自然资源,虽然带来了经济的增长,却毁坏了自己赖以生存的家园。道教的“物种齐备”理论对今天的生态保护具有独特的贡献。道教的生态伦理原则是“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佛教中赋含着深刻的生态保护理论。产生于古印度,兴盛于古中国的佛教,在提倡人与自然的和谐方面给予我们许多启迪。如古印度主张的“梵我一如”和古中国主张的“天人合一”都强调主客观内在关系的一致性,这是佛教思想的理论基础。伊斯兰教的“和谐观”有助于人类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综上所述,不同的民族宗教信仰,都带有生态环境的深刻印记。尽管各种宗教文化各有特色,自成体系,但对生态环境的保护意识,对人类与自然和谐的尊崇却是相似的。搜集、整理、研究各民族宗教文化中关于保护生态环境、维护生态平衡方面的内容,使之系统化、理论化,对十现代精神文明建设和促进人类可持续发展,具有现实而深远的意义。

6.结论

宗教有着漫长悠久的历史,还将有着遥远未知的将来。在社会主义时期也将长期存在。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宗教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它的信仰宗旨虽然没有改变,但其文化品格、社会活动、某些价值取。向等己发生了变化,体现出与社会主义相适应的特征,成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一种社会动力。在我国宗教的社会政治状况发生根本变化的情况下,宗教不再是旧的半封建半殖民地的社会上层建筑的残余,而是社会主义_L层建筑的组成部分。不仅宗教实体、宗教文化可以为社会主义经济基础服务,而且宗教思想体系的积极精神也可以为社会主义经济基础服务。宗教是一座人类文化的宝库,其内含的优秀道德因子,可以丰富我们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道德体系:其孕育的积极乐观的人生观,可以帮助我们在剧烈的社会转型期找到正确的人生方向;其独有的信仰内核,可以成为我们建立社会主义法治社会的参照:其关于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谆淳教导,更是我们今天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范本。同时,宗教界人士及宗教团体在政治、经济、文化、外交和社会公益事业上的积极活动都可以成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积极力量。

参考文献:

[1]Widdowson.H.C.The Roles of teacher and Leaner[J].ELT Jounal vol.1987(2):1

[2]王昕亮.当代西方宗教心理学研究综述[J],国外社会科学,2006(3).[3]何其敏.论宗教与政治的互动关系[J].世界宗教研究,2001(4):6-17.[4]明月.论中国宗教与经济发展的关系[J].北方经济,2002(5):30-32.[5]张志蓬.宗教道德对于构建和谐社会的积极作用探讨[J].理论探索.2007(04)

[6]杨红.发挥宗教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积极作用[J].宁夏党校学报.2008(01)

[7]郭清梅.正确认识和处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宗教关系[J].广西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0(05)

第四篇:基层宗教行政执法的实践与思考

宗教行政执法是政府宗教事务部门依据有关法律、法规,对宗教事务进行的一种带有强制性管理的行为。它是依法开展对违法、非法宗教活动和行为进行教育、检查,监督和处罚的行政手段,是实现宗教工作“保护合法、制止违法、抵御渗透、打击犯罪”的要旨的具体实践,也是依法管理宗教事务的必然途径。通过开展行政执法,能有效地规范宗教事务的管理。

国务院颁布的《宗教事务条例》作为我国宗教方面的第一部综合性行政法规已施行一周年了,它以保障公民宗教信仰自由,维护宗教和睦与社会和谐,规范宗教事务管理为目的,将宗教团体、宗教活动场所和信仰宗教的公民在举行宗教活动、开办院校,出版宗教书刊、管理宗教财产、开展对外交往活动等方面诸多权利,以法的形式确定下来,并按照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的要求,规范了政府有关行政管理部门的行政行为。因此,政府的宗教行政管理部门在工作的思路和方式上要有重大的调整,更重要的是在行政观念和意识上要有重大的转变,要从过去主要依靠政策性指导进行管理转为在政策指导下主要依据行政法规开展管理工作,只有这样才能使宗教行政事务部门在行政理念、行政行为上符合法治政府的要求。

《宗教事务条例》第六章中,给政府的宗教行政管理部门赋予了执法的职能和处罚权,这为政府规范宗教事务提供了法律的依据,同时对政府的宗教行政管理部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法治的基本要求就是:合法行政、合理行政、程序正当、高效便民、诚实守信、权责统一。《条例》施行后,政府在对宗教事务进行管理中遇到了大量的行政执法工作。我们?­阴自2002年6月《**省宗教事务条例》施行后,就开展了一系列的执法工作,并对50余起案件当事人进行了行政执法(其中25起分别进行了处罚,目前已全部结案),也积累了一些?­验和教训。由于宗教行政执法对我们宗教部门来说是一个全新的课题,加上宗教问题具有特殊复杂性的特点,以及执法力量、执法水平等方面的?­因,?­常会遇到一些难点问题。下面,我结合我市几年来开展宗教行政执法的具体实践,分别从如何运用法规开展具体行政执法和在行政执法中如何规范执法程序和文书两个方面谈点做法和体会。

一、运用法规开展行政执法

开展宗教行政执法,要求执法主体——政府宗教事务部门和宗教工作干部必须具备较高执法素质,具备较强依法行政能力和水平。但是,在我们宗教管理工作系统中,执法者往往?­验不足,不同程度地存在着管理不到位、执法不力,执法不规范、越权执法、滥施处罚等现象;信教群众的法制观念不强,不知法、不依法的现象时有发生。我认为,这些问题不解决,观念不到位,难于取得好的执法效果。

(一)强化宗教行政执法观念,营造良好的执法环境

我市基于上述认识,在全市上下广泛深入地开展了宣传教育活动,使广大干部、群众和宗教界人士都能了解有关宗教的法律法规,提高依法管理宗教事务重要性的认识。《**省宗教事务条例》和国务院《宗教事务条例》颁布实施后,我们首先抓统战、宗教干部管理队伍的学习教育,帮助大家转变管理理念,确立依法管理意识;其次抓宗教团体、宗教教职人员及宗教场所负责人的学习教育,运用座谈会、培训班、法律知识竞赛等形式,引导他们树立法制观念,弄清什么是合法,什么是非法、违法,哪些该做,哪些不该做,怎样运用法律来维护宗教界的合法权益;再次是对信教和不信教的群众开展广泛宣传,通过新闻媒体及街头宣传、张贴《通告》等方式,努力形成舆论环境。同时,我局主动把市人大,组织、宣传、政法等部门请进来座谈学习《条例》,从而为开展宗教行政执法奠定了基础和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

(二)理清问题的性质,采取不同的处理方法

宗教问题十分复杂,开展宗教行政执法必须十分慎重。对宗教领域出现的情况,尤其是宗教事务方面出现的问题,不能不问缘由,不分性质,眉毛胡子一把抓,大包大揽,这样既解决不了问题,还会引发其它的矛盾和麻烦,同时也有损我们依法管理宗教事务的严肃性。因此,在实施对宗教事务的管理时,对各类矛盾和问题的处理要非常慎重,必须在弄清事实的基础上,认真区分性质,按不同性质和情况,通过不同的途径和不同的方式处理。

我们在实践中注意区分三类不同性质的情况:一是属于宗教事务局应依法管理的宗教事务,具体讲就是涉及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关系和利益的,如对天主教地下势力活动、基督教私设聚会点、假僧假道乱做佛事道场和乱建寺庙等非法的宗教活动场所和非法的宗教活动,应理直气壮地去管理。二是对属于宗教团体的内部事务,如违反宗教教义教规的行为,应由宗教团体去处理。这样既发挥宗教团体的作用,利于树立他们的威信,又减轻我们工作的压力,而且更令信教群众信服,效果往往比我们直接处理更好。三是属于治安管理范围的,则应移

交公安部门去处理,我们给予d­助配合。在实践中属于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的情况很多。如我市发生过利用封建迷信?­取钱财的事件,在接到举报后,?­公安部门侦查处理,给予行政拘留15天的处罚。对出现的邪教活动,我们积极配合公安部门给予打击和取缔。如果出现触犯刑律的,更应该移交公安部门,不能拖延,更

不能越俎代庖,私下处理。

(三)既讲政策、讲策略,又要严格执法程序

宗教事务管理的范畴大部分属于人民内部矛盾,我们面对的对象又主要是广大信教群众,这就决定了我们开展行政执法非常需要讲究策略,简单粗暴的方法,不仅会增加工作阻力,还可能导致矛盾激化。但在整个执法过程中又要依法办事,坚持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方针。因此,开展宗教执法要特别讲究灵活的工作方法,稳妥地处置各类矛盾和问题,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在开展对假僧假道的执法中,我们主要采取三种方法:

1、现场取证。就是开展现场调查,通过做笔录等形式取得证据,而不是当场取缔。群众的认知能力和承受能力是有限的,如果当场制止就有可能产生新的矛盾,甚至激化。如一些假僧假道到群众家里进行追思、度亡、驱鬼等活动,如果在现场立即制止,则会一触即发,引起同包括斋主在内的众多群众发生矛盾和冲突。起初,我们曾试图带着合法的僧人和道士去取代那些假僧假道,但实际上行不通。

2、事后处理。就是当场只对本人和事主进行教育,待取证回来后再按照程序作出处罚决定。为了避免出现差错,造成被动,现场取证时要查看和核实身份证;要与镇统战干部和派出所的同志一同前往;要到派出所调取口卡。

3、罚教并重。就是要以教育为主,处罚为辅,重管轻罚。处罚是手段,目的是为了教育人和规范管理。如我市?­常发生群体性的念路佛、桥佛等活动,一般以说服教育为主。对被处罚者,按照《**省宗教事务条例》规定对个人可处500元以上2000元以下的处罚,我们对初犯者一般都处以500元的罚款,对再犯或累犯者则加重处罚。从实际情况看,当事人都比较容易接受。

(四)加强执法队伍建设,争取形成合力

宗教工作部门人手少,新手多,而且面临着纷繁的事务性工作,如果单枪匹马地去执法,往往很难奏效。所以,必须上下配合,争取多方配合支持。一是争取相关部门的支持。我们?­常与公安、法制办、法院、人大等部门沟通联系,虚心拜行家为师,求得他们在业务上的指导,对遇到的难题请他们共同“会诊”和把关,以不断提高自身的执法能力。如现场取证、大型宗教活动秩序的维护、打击地下势力活动等,都得到公安部门的大力支持和配合。向法院移送的每个程序都请法院行政庭审核把关,从而保证执法的正确性。二是依靠市民族宗教领导小组的d­调作用。我们在行政执法过程中,往往会遇到这样的情况:行政执法对象的违法内容有交叉现象,或者说同一违法行为同时触犯几个行政法规和法律规定,同时有几个具备行政执法主体的部门都可以去执法。遇到这种情况,我们通过分析,考虑孰轻孰重和执法力度、效果,坚持能按照普通法的按普通法执行,并提出我们的意见,?­市民族宗教领导小组按各成员单位分工进行d­调,作出决定。如我们在处理一起外部势力封堵寺庙、干涉正常宗教活动事件时,考虑该事件严重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就及时与公安部门会商,由公安机关为主处罚,既加大了力度,又起到了良好的效果。还有对乱建寺庙的行为,它违反的既有宗教事务方面的法规,又有国土管理和建筑管理方面的法律、法规,我们认为就应以国土、建设管理部门为主,宗教事务部门配合才能处理更直接、更彻底。三是强化属地管理?­则,发挥镇、村宗教工作网络的作用,做到有目标责任、有工作任务、有奖惩考核,一级抓一级,一级对一级负责,看好自家的门,管好自家的人。这样既可将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增强工作的主动性和针对性,又可减少盲目和失误。四是注意发挥好宗教团体的作用。日常宗教活动的内部事务,让宗教团体放开手脚大胆管理,充分履行自己的权利和义务。事实证明,许多事情通过他们去管理比我们直接管理的效果要好得多,可以防患于未然,把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

二、行政执法中应规范执法程序和文书

《宗教事务条例》作为一部实体性的法规,规范了什么是保护和提倡的,什么是反对和制止或必须打击的。但在具体的行政实践中,除了掌握实体性的内容,还必须掌握和运用程序性内容,程序性的合法与实体性的合法同等重要,因为程序的合法性不仅仅是体现在对当事人合法权益的保护上,更主要的是体现在运用实体性内容的公正性和准确性上。我国现行的《行政处罚法》是我们在行政执法程序上的主要依据。现从操作性的角度谈一下如何规范行政执法程序和文书方面的工作体会。

(一)受理

受理是指宗教行政管理部门按照管辖范围接受有关宗教事务方面的违法事件或行为的举报、投诉等,并进行处理。这过程中主要要注意以下几个环节:

1、受理报告制。宗教行政管理部门在对违法事件或行为接报后,必须进行登记备案,并报告领导,根据初步了解的情况和管辖的范围确定是否受理。对不属于管辖范围的事件或行为,应向举报者或投诉人讲明情况,做好解释,对需移送的案件应及时与有关部门联系,并及时移送,既不能越权处理,也不能拖延。

2、正式受理。对属于宗教行政管理部门管辖的案件要立即受理,并指定受理人(承办人),由受理人填写《案件受理登记表》,要写清举报人、当事人概况和案件的内容、时间、地点等,受理人要写明受理建议,部门领导要签署意见。

3、调查处理。违法事件和行为的发生往往是比较突然的,并正在发生之中,宗教行政管理部门要立即着手开展工作,一方面是到现场对违法行为的制止和处理,另一方面是对违法行为的调查取证。

要注意工作方法。对一般性或较容易处理的案件应当场制止并调查取证;对情况复杂、立即取缔会引发事态的应妥善处理,在当事人及周围群众不理解等情况下要慎重处理,做好思想工作,避免引起较大冲突,更要防止大规模冲突。许多复杂的案件,一时难以制止,可采用现场取证,事后处罚的方法解决。

(二)立案

就是宗教行政管理部门在调查处理,取证的基础上,对存在行政违法行为,需要追究有关人员行政法律责任的案件,根据管辖规定和违法事件或行为的性质,决定立案查处。

对一些不属违法或情节轻微的事件或行为可以不立案。对不属管辖范围内的案件,该向举报人讲清情况的要讲清,该移送的向有管辖权的机关移送。

对准备立案的案件,重点是弄清是否存在行政违法行为,及违法事实的性质,即法律规定的行政违法性,并且具有可受惩罚性。

立案过程中需要注意的:

1、立案时必须?­过集体讨论和研究,由承办人汇报案件的主要事实和调查取证的情况,并提出承办意见,然后集体商量确定是否立案。讨论情况必须记录在案,(《重大行政处罚案件讨论记录》)随案存档。

2、填写《立案审批表》,写清当事人的概况、案情、承办意见,部门负责人根据集体商量意见,签署是否立案。

(三)调查取证

就是在立案前调查处理的基础上,进一步查清案件事实、收集证据。调查取证过程中有几点要特别注意:

1、到现场调查处理的工作人员必须具有合法的身份,即具有执法资格的人,并且必须二人以上。

2、找人了解情况,工作人员必须亮明身份、出具执法证。并告诉当事人的权利和陈述中应承担的法律责任,并要做好笔录。

3、对证据的收集要全面。包括谈话笔录,书证,物证,视听资料等都要采集,越全越好。

(四)审理

审理是指立案后对案件的审查处理过程。这过程中包括对案件的补充调查和取证,通过调查情况及证据的审核认定事实,根据违法案件按照法规进行定性,并对照有关条文作出是否处罚及处罚的尺度。

审理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过程。这个过程是一个查清所有事实、收集充分、确实的证据的过程,也是定性质,确定处罚尺度的过程,是整个行政执法过程中关键的环节,要慎之又慎。

1、事实的查清。立案时要弄清的是主要的或基本的情况,立案后的审理就必须查清全部的违法事实,要去伪存真,清清楚楚,全面客观。

2、证据的审核。案件的审理过程中,证据的审查非常重要,每一违法行为和事实是否有证据证明,没有的要补,对没有直接证据的,仅有间接证据的要形成证据链。所有证据都必须是能证明事实的,并且是充分的,而且所有证据必须是合法收集的,违法收集的不能作为证据。

3、性质的认定。案件的定性是整个案件审理过程中至关重要的一环,是对整个案件的肯定与否定,定错了是对全案工作的否定,定准了是对前期工作的肯定,为以后工作奠定基础。案件的定性主要要重视两点:一是事实性,能否证明确有其事。二是违法性,能否证明它的违法性,即法有无明文规定为违法。

4、处罚的尺度。一旦确认了违法行为或事实的真实性,确认了违法行为或事实的违法性,就要考虑可受惩罚性及处罚的尺度。首先要考虑该行为的社会危害性,也就是社会效果,如果是社会危害性较大,那毫无疑问,应该惩处,以敬效尤。但如果危害性不大,能教育的,对社会影响不大的,通过教育感化比处罚更有效果的,就应贯彻教育为主的方针,不予处罚。所以讲这是涉及到执法的理念问题,是善意的执法还是恶意的执法问题,善意的执法是达到教育的目的,不仅是教育本人,而且是教育整个社会,影响一大片。如果是恶意的执法,为了惩处,可能与我们立法和执法的本意相违背,甚至产生不良的社会效果。对处罚的尺度同样要贯穿这样一个前提,教育为主,处罚为辅,能轻则轻,能宽则宽。关键是教育为主,通过处罚达到面上能遵守法律规则。而处罚的尺度最最重要的是要对照法规规定的法律责任,在规定的额度内处罚。

5、集体定案。对案件的最后定性和处置,一定要发挥集体的智慧,对每个案件必须?­过集体听汇报,集体商量确定,对集体的商量讨论必须有一个书面的讨论记录,与立案时一样规范操作,填写《重大行政处罚案件讨论记录》,并随案存档。

(五)制作法律文书及送达

在事实认定、性质认定、法律责任认定的基础上,要制作法律文书并送达。

1、填写《案件处理审批表》。该表要写明当事人概况、违法事实与证据,写清案件承办人的处理意见及依据,部门意见及领导签名。

2、制作《行政处罚告知书》。按该书的要求逐项填写(有规范格式)。及时向当事人告知给予行政处罚的事实、理由和依据。这里有一点须注意的是作出的行政处罚凡是条文中有处罚幅度的应全文引用,如:有违法所得的,没收违法所得,可以并处违法所得1倍以上3倍以下的罚款,不宜直接写成罚款1倍或写成罚款3倍。留一定的幅度为宜,因为在这一程序上仅是告知阶段,而不是最终的处罚决定书。且当事人接到告知书后有个申请听证,进行申辩和质证的权利,应留有一定的空间。

3、制作《行政处罚听证告知书》。该书同样有规范的格式,应按要求填写,告知当事人的权利。留下联系电话和地址。

4、送达。制作的《行政处罚告知书》、《行政处罚听证书》要送达当事人本人,?­则上都应直接交到本人手中,并由当事人在《送达回证》上签收。对一些不能直接送达的可通过其成年家属或所在单位负责人代收。如是代收,应由代收人在《送达回证》上签名或盖章,并注明与受送达人的关系。也可以通过挂号信送达,挂号信的收据应附在《送达回证》上存档。对遇到拒收或不签名盖章时,送达人可请其单位领导或基层组织的工作人员到场,说明情况,把文书留在其住处,在《送达回证》上记明拒绝事由及送达日期,由见证人签名,即为送达。

(六)听证

是指在宗教行政管理部门作出处罚前,当事人被告知要拟作出的行政处罚后提出要求所举行的听证。

听证程序在《行政处罚法》上有明文规定。主要要把握的是:

1、当事人要求听证的应当在接到告知后三日内提出;

2、宗教行政管理部门应当在听证的七日前,通知当事人听证的时间、地点;

3、听证由非本案调查人员主持;

4、当事人可以亲自参加听证或委托他人代理;

5、举行听证时,调查人员提出当事人违法的事实、证据和处罚建议:当事人进行申辩和质证;

6、应制作笔录并随案存档。

(七)行政处罚的决定

?­过上述程序后,对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依法应予处罚的应作出处罚决定。对情节轻微的,可酌情从轻或免予处罚。在程序上:

1、集体定案。与上述几个程序一样操作,制作笔录存档。

2、制作《行政处罚决定书》。按规范的格式填写,告诉当事人违反的行政法规条文及处罚依据,写明处罚的内容,对涉及?­济处罚的应直截了当写明金额,不留余地和幅度,并要告知当事人拥有的权利。

3、送达。必须和送达《行政处罚告知书》、《行政处罚听证告知书》一样,严格按送达程序办理。

4、作出行政处罚决定时,要注意时限。对三日内未有提出听证要求的,可在三日后作出决定,对提出听证要求的应在听证的程序结束后作出决定。

(八)行政处罚的执行

就是按行政处罚的要求执行到位。如果当事人愿意接受处罚,并按处罚要求执行到位,就可结案。如果当事人对处罚不服,依法申请复议或提起行政诉讼的,就要进入复议程序或行政诉讼程序。如果当事人既不申请复议,也不提起行政诉讼的,并且拒不履行处罚决定的,则由作出行政处罚的宗教事务行政管理部门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对需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的案件,要注意以下几点:

1、材料齐全。要将全案的所有材料装卷随《申请执行书》一起移送人民法院。

2、制作《申请执行书》。该书应写明申请人(作出处罚的宗教事务行政管理部门)、法定代表人,委托代理人,被申请人姓名、住址,写明申请事项,叙述申请的事实和理由。申请的事实和理由要简明扼要。

3、期限。就是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的时间必须在被处罚的当事人收到行政处罚决定书之日起的六十日之后才能申请强制执行。

4、罚没款的处置。对涉及?­济处罚或没收财物的,不管是任何途径执行到位的,应该使用统一的“罚没款专用收据”,所有罚没款全部上缴国库。

(九)结案

案件处理结束后,应将所有材料装订立卷,并存档备查。

第五篇:基层公安机关服务和谐社会的探讨

文章标题:基层公安机关服务和谐社会的探讨

树立“三种理念”,把好职责定位。一是牢固树立“稳定压倒一切”的理念,全力维护社会政治稳定。稳定是和谐的基础,和谐是稳定的更高追求。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背景下,首要的是维护社会政治稳定。为此,基层公安机关必须强化对重点人员的控制,严防境内外敌对势力、敌对分子、“法轮功”等邪教组织的捣乱破坏

活动;必须继续深入开展“大接访”活动,认真对待每一次来信来访,重点解决老信访户和疑难信访件,减少重复信访和越级信访,维护群众合法权益。二是牢固树立法治理念,全力做到严格、公正、文明执法。和谐社会是一个民主法治的社会。没有法治,社会的公平正义就难以实现,没有法治,人民群众的利益就得不到切实有力的保障。基层公安机关处在执法一线,务必做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排头兵,切实提高依法行政的能力,真正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三是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全力做到“立警为公,执法为民”。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是构建和谐社会的价值追求。同样,人民群众的支持是公安工作致胜的法宝。公安机关在和谐社会建设中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牢固树立执法为民的理念,进一步端正执法思想,转变执法观念,把群众的安危冷暖放在心上,把群众的利益放在首位,真心实意地为群众服务。

增强“三种能力”,提高工作水平。一是化解矛盾的能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个不断化解社会矛盾的持续过程。基层公安机关要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在主动发现矛盾、积极化解矛盾上下功夫。要在党委、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充分运用法律、政策等手段,坚持说服教育与依法管理相结合的原则,按照“区分性质,讲究策略,把握时机,严格执法,冷静稳妥”的基本要求,正确处理和平衡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及时果断地处置各类矛盾。二是打击处理的能力。公安机关打击处理能力的强弱,直接影响社会治安大局的稳定,直接关系和谐社会的构建。在社会治安形势日益严峻的情况下,基层公安机关必须坚决贯彻“抓小抓早、露头就打”的原则,积极开展命案侦破攻坚战和各种严打整治行动,加大对各类刑事犯罪打击力度,增强打击效果。三是服务社会的能力。当前,随着改革的日益深化和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公安机关担负的公共事务、社会管理工作呈现复杂化、多样化趋势。为此,必须顺应时代要求,改进管理观念,创新管理方式,转变工作作风,提高工作效率,拓宽服务领域,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人口管理、出入境管理、消防管理、交通管理等公安行政管理工作,不断提高服务水平,以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的新需要。

突出“三个重点”,务求实际效果。公安机关要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发挥作用,取得效果,必须找准着力点,突出重点。一是以“三基”工程建设为重点。公安基层基础工作的水平和质量如何,基层民警的基本素质和执法水平如何,直接关系到整个社会的和谐稳定。基层公安机关一定要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高度,牢固树立固本强基、面向基层的思想,把基层基础工作作为重中之重,深入推进“三基”工程建设向纵深发展。二是以队伍正规化建设为重点。公安机关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者、保障者、促进者,要真正做到最大限度地增加和谐因素、最大限度地减少不和谐因素,关键在造就一支政治坚定、业务精通、作风优良、执法公正的高素质公安队伍。基层公安机关一定要大力加强基层所队领导班子建设,选好配强“一把手”,严格落实干部考核制度,激发班子活力,增强班子能力。三是以警务机制改革为重点。要把《公安机关组织管理条例》和公安部《关于县级公安机关机构设置的指导意见》的实施作为大力推进“三基”工程建设、促进公安队伍正规化建设的重大举措,整合职能配置,规范机构设置,推动警力下沉,提高工作效率。

《基层公安机关服务和谐社会的探讨》来源于xiexiebang.com,欢迎阅读基层公安机关服务和谐社会的探讨。

下载基层宗教工作与服务和谐社会的思考word格式文档
下载基层宗教工作与服务和谐社会的思考.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天水市宗教工作的调查与思考

    天水市宗教工作的调查与思考 宗教工作是党和国家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关系到加强民族团结、保持社会稳定、维护祖国统一。春节前后,天水市委党校哲学与科社教研室组织教师,会......

    组织工作服务和谐社会建设的几点思考

    文章标题:组织工作服务和谐社会建设的几点思考六中全会把构建和谐社会确立为党在新世纪的执政目标,把和谐社会建设定位成“国家战略”。新目标、新战略相应给组织工作提出了一......

    服务和谐社会

    构建“和谐吐哈”,坚定“服务至上” 贾玉萍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决定》指出:“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这是我们党总结我国社会主义建设长期历史经验得......

    优化基层纳税服务工作的调查与思考(合集五篇)

    优化基层纳税服务工作的调查与思考 访问次数: 2 发布日期:2015-01-13 16:22:36 字体:【大 中 小】 陈 斌 雷源芳 〔内容摘要〕 针对基层纳税服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本文提出,税......

    基层构建和谐社会

    党的基层组织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推动者和实施者。社会建设和管理的重心在基层,基础在基层,全市各级党委要进一步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充分发挥基层......

    关于税收服务和谐社会建设的理性思考

    党的十六大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崭新命题,十六届四中全会的《决定》中,把“不断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作为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内容,明确提出建设......

    广西民主党派服务基层社会实践探索与思考

    广西民主党派服务基层社会实践探索与思考 口自治区党委统战部课题组 当前我国既处于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又处于社会矛盾凸显期,社会管理任务极其艰巨繁重。按照贾庆林主席、......

    基层税务所抓好纳税服务工作的几点思考

    内容提要:就基层税务所如何抓好纳税服务工作的问题,笔者进行了深入的思考,并从四个方面作出阐述:一、强素质为纳税服务打基础;二、严管理为纳税服务添动力;三、抓廉政为纳税服务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