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广西民主党派服务基层社会实践探索与思考
广西民主党派服务基层社会实践探索与思考
口自治区党委统战部课题组
当前我国既处于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又处于社会矛盾凸显期,社会管理任务极其艰巨繁重。按照贾庆林主席、杜青林部长的重要指示精神,在自治区党委统战部的大力推动下,广西民主党派各级组织抢抓广西推进社会发展的黄金新机遇,创新工作实践,延伸工作手臂,通过搭建服务社会管理平台,与基层党组织携手共建教育实践基地,对服务基层社会管理进行有益的探索。
一、紧贴实际、发挥优势,多方位参与社会管理,多角度服务民生建设
2008年,广西民主党派各级组织建立118个教育实践基地,党派组织与基地所在地的党委、政府签定共建协议,以“思想上帮进步、经济上帮发展、生活上帮解难、文化上帮提高”为着力点,有组织、有计划、持续地开展形式多样、扎实有效的活动,多方位参与社会管理、多角度服务民生建设。
1.“授人以渔”,多角度密集投入,扶持当地发展优势产业,共建社会主义新农村。广西民主党派各级组织根据成员的专长和基地的具体实际,持续密集投人资金、技术、市场信息等,扶持当地发展优势产业。在民盟广西区委会和百色市田东县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民盟广西大学委员会、民盟广西医科大学总支部等10个区直基层组织在田东县基地建立帮扶示范点。如民盟广西大学委员会投入1.5万元建造了一个单栋钢结构大棚用于新品种番茄的试点种植,并成立番茄协会;民盟广西畜牧研究所支部建立蓝孔雀养殖试点;民盟广西区直农垦支部建立三元杂肉猪养殖试点等。民进南宁市委会联合民进邕宁区总支部等基层支部建立武呜县两江镇福江村、邕宁区蒲庙镇华康村稔床坡26队等养蚕示范场。
2.“三级联动”,强化社会舆情的收集上报,推动政府加大在保 1
障和改善民生的投入,在社会管理中起到“预警器”和“安全阀”的作用。广西民主党派地方组织、基层组织充分发挥智力集中、联系广泛的优势和制度化反映社情民意的渠道优势,构建基地的信息、提案直通道,及时将人民群众关心的、有代表性的社会、经济、“三农”等问题向有关部门反映,促进问题合理的解决。民盟广西区委会在田东县建立基地以来,民盟中央张梅颖常务副主席、李重庵副主席、索丽生副主席等多次到基地考察指导。通过民盟中央的牵线搭桥,田东县、那
坡县申报水利项目得到国家水利部的支持。民进五一支部深入开展社区“大走访、大排查、大宣传”活动,广泛宣传党和政府的路线方针政策,了解社区和居民实际情况、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及时帮助社区排查矛盾、化解纠纷、维护稳定;对于基层单位的不正之风、庸政懒政的松懒散行为进行监督,提出批评意见,督促政风行风的好转,推动社会管理科学创新。
3.多管齐下,加强基层思想道德建设和文化建
设,引导基层群众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软实力”,是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中国社会和谐力的重要法宝,在当前社会管理中作用突出。广西民主党派采取丰富多彩、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协力加强“软实力”的培育和建设。民盟南宁市委与南宁市望州南社区结对多次开展教育文化进社区、法律咨询进社区、医疗救助进社区活动;民盟文化总支组织盟员艺术家到田东县林逢镇举办精彩的文艺演出,培训了腰鼓队教师;民盟北海市委与市监狱局联合开展“法律咨询进大墙”活动,组织盟内法律界专家和律师,到北海监狱为服刑人员进行法律知识讲座和咨询。民进南宁市委五一支部成员通过“共建之窗”、法律宣传栏等,刊登文化、卫生、科技、法律、市场等信息;五一中路社区为和谐社区创作《家住江南》歌曲。农工党南宁市第三医院支部发挥自身优势,2008年11月成立 2
“百会、永和社区科普健康讲堂”,选择党员中经验丰富、专业较强的医务人员组成专家服务组,采用健康知识沙龙、健康口决、保健操、手指操等易为群众接受的方式,每月在社区
举办一次健康知识讲座。九三学社南宁市委会为唐历村捐助电脑、书柜、阅览桌等物品和数万元中外名著和科普读物,建立图书借阅登记制度,帮助村民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4.强化服务,关注民生和弱势群体。维护并为弱势群体谋求利益,是当前社会管理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广西民主党派服务社会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民盟广西各级组织在基地开展“烛光行动”的工作重点主要放在搞好农村教师的培训和帮助农村学校改善较落后的教学硬件设施上。两年来,各级盟组织在所建基地内开展专题培训20余次,示范课50余次,培训乡村教师5000多人次,捐赠图书、课桌椅等教学器材和物资约300多万元。
5.完善制度,民主党派组织服务社会管理做到目标、职责、责任人“三明确”。各民主党派广西区委会、南宁市委会等制定基地建设的五年规划,与基地所在地的党委、政府签定共建协议,明确基地社会管理的目标,各自的职责任务。有的民主党派基层支部与基地所在地的基层党组织建立协商联系制度,定期召开情况通报会、专题研讨会等。南宁市青秀区刘圩镇禄强村是民进南宁市青秀总支的实践基地,针对禄强村的实际情况,明确目标,制定2008—2011年《帮扶方案》发展目标,确保“年初有计划,季度有重点,月月有安排”。计划列成表格形式,把总支的13个支部分成四个组,每季度派一个组到禄强村开展活动。将任务落实到支部,注明工作内容、具体时间安排和负责人,严格按计划开展活动。
二、广西民主党派服务基层社会管理取得“两促进、两受益”的良好效果,巩固深化多党合作的良好局面
2011年5月,杜青林部长在考察沈阳和平区西塔街道、大连西 3
岗区北京街道时指出,“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重点在基层、难点在基层,力量和源泉也在基层。要通过基层民主党派组织、统战团体、行业商会、新的社会阶层人士联谊会等,更好地发挥提供服务、反映诉求、规范行为的作用。”广西各民主党派在基地共建中服务社会管理,取得了“自身建设与服务发展相互促进,党派成员和基地群众共同受益”的良好效果,巩固和深化了多党合作的 良好局面。
1.丰富了基层社会管理的参与主体、服务内容和形式。促进了基层经济社会发展、和谐社会建设。
广西民主党派各级组织积极参与基层社会管理和服务的基地共建,围绕社会管理的突出问题和老百姓迫切需要解决的民生问题,“由分散到集中,由单项到综合,从„授人以鱼‟到„授人以渔…,创新服务内容形式,促进了经济社会和谐发展。
2003年,五一中路社区挂牌与社区党支部共建以来,民进五一支部持续开展了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社区活动,为居民创造了和谐美好的环境。如今的五一中路社区处处音乐不断,社区居民的整体素质明显提高,呈现和谐文明的新气象。
2.由“要我做”转变为“我要做”,民主党派基层组织开展活动更加积极主动、灵活务实,活力、凝聚力、影响力极大增强。
广西民主党派基层组织在共建基地围绕社会管理开展支部活动。一是按照上级党派组织的统一部署,组成联合的专家小组开展调研,提出合理化建议。或是组成联合的社会服务团队,开展教育、文化、科技支边扶贫等方面活动;二是以基层支部为单位,结合成员的专业特长定点帮扶一个村、镇,或社区、学校,全方位参与到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改善的各项事业中;三是将区直基层组织,南宁市、百色市等不同地区的基层组织纳入到参与基地设的范围,组织和引导基层成员采取联合行动,开展调查研究、社会服务活动以及联谊活动。
2010年民进中央组织部部长王建国对民进南宁五一支部与社区共建的模式给予高度评价,希望能将民主党派基层组织与社区的合作共建大力推广。支部多次获得民进区委会、市委会的表彰,多次得到自治区党委统战部、市委统战部、市委宣传部、城区党委政府的充分肯定,2010年被民进中央评选为民进全国先进基层组织并在表彰大会上发言。
3.基层人民群众特别是基层弱势群体得到了帮助。
社会管理说到底是对人的管理和服务,最好的管理方式就是在服务中实施管理,在管理中体现服务,通过强化服务提高社会管理的实效。
民进五一支部成员向社区捐赠物品支援社区“爱心超市”建设,缓解了社区贫困人群的生活问题;积极联系私营业主与社区的贫困儿童结成“一帮一”互助关系,使社区品学兼优的贫困儿童的学习问题得以解决;通过开展形式多样、以提高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加强青少年教育为主题的活动,社区青少年受到感染帮助,居民们纷纷反映,孩子们的态度变得礼貌了,行为也更规范。
4.民主党派成员得到锻炼,“四种能力”显著提升。本职工作成绩优异。
在基地共建中服务社会管理,为民主党派成员提供了参与社会实践的平台。民主党派成员在基层第一线开展活动,察民情、得民意,觉得专业对口、服务对路,普遍提高了身为参政党成员的责任感和服务百姓民生的服务意识,政治把握能力、参政议政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合作共事能力等显著提升,在社会“大课堂”里成长为政治上坚定、专业上突出、群众中有威信的新一代参政党代表性人士。一批组织能力、活动能力强的基层骨干成员涌现出来,成长为基层组织的“领头雁”,在本党派和本地区产生了影响;一批关心“三农”问题、热心新农村建设的专家学者走上了前台;一批热爱教育、有“烛光”之心的教 5
师、文艺工作者有了用武之地。
与此同时,民主党派成员获取了专业研究的第一手资料和实践论证,促进了自身专业水平的提高,在工作中取得了优异成绩。民盟农垦局机关支部主委邓志欢2007年到2010年连续获广西科技进步二、三等奖。2010年,以大型猪场PR净化技术研究与应用获国家农业部技术成果一等奖;支部盟员陈显双参与主持的项目获2009年广西科技进步三等奖,其核心技术获国家发明专利;伍少钦撰写“规模猪场猪瘟控制与净化的研究”荣获中国畜牧兽医学会 优秀论文奖。
5.“执政党真诚相依、参政党真诚相助”的和谐党际关系得到巩固和发展。
在基地的选点、创建、规划、具体实施、协调服务等各项工作中,民主党派组织当地党委、政府沟通交流,当地党委、政府和统战部门积极协助,提供力所能及的支持帮助。基层组织与本单位党组织、当地基层党组织联合开展扶贫帮困、“三下乡”、联谊等活动。实践基地成为民主党派各级组织与党组织和党员联系沟通、合作共事的平台,“以党为师”、与各民主党派“真诚相依、真诚相助”的和谐关系和友好情谊在共建中不断深化、升华。
唐历村党支部与九三学社区委会、市委会结下了深厚的情谊,每当九三学社开展活动需要当地配合时,党员带头积极支持参与;别的单位上科普课要给农民发误工费,九三学社组织的专家组传授种养知识时,群众过了午饭时候仍然舍不得离开。
三、广西民主党派服务基层社会管理的思考
从广西民主党派开展基地共建、服务社会管理的实践探索中,民主党派服务社会管理取得实效、扩大影响、形成品牌,做到“同、和、固、柔、利、保”是关键。
“同”:按照胡锦涛总书记指出“思想上同心同德、目标上同心同 6
向、行动上同心同行”要求。广西民主党派从农村和社区的不同实际出发,“想当地党委所想”、“急人民群众所急”,紧紧围绕当地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开展活动,及时帮助解决在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重点难点问题,与当地党委、政府致力于和谐县、乡、村及和谐社区、和谐学校的建设。
“和”:执政党对参政党“真诚相依”,参政党对执政党“真诚相助”,和谐融洽的党际关系是民主党派能够参与基地共建、发挥优势作用的前提、保障。双方并加强沟通、交流与合作,团结融洽、共建和谐。
“固”:民主党派组织服务社会管理地点相对固定,做到“三明确”。民主党派由于成员兼职化、分散性的特点,开展组织活动、服务社会管理受到一定的局限。但由于在基层第一线建立了基地,制定相关制度,民主党派各级组织、特别是基层组织的能动性被激发出来,将有限的资源集中投入在固定的地点,更直接、更密集、更持久、更有针对性地服务社会管理,产生的效益也更加明显。民主党派组织建设,特别是基层组织建设得到了加强。
“柔”:民主党派服务社会管理的方式以柔性管理为主。既满足当前社会管理的需要,也符合民主党派的实际。社会管理作为一种服务、协调、组织、监控的过程和活动,内在地蕴含了刚性管理和柔性管理相结合的要求。除了监控是以刚性管理为主外,服务、协调、组织等都表现为柔性管理,在当前的社会管理中地位日益突出。而民主党派自身的特点和优势,在柔性管理中也能更好地得到体现和发挥。
“利”:民主党派成员参与服务社会管理的活动与其自身的成长进步密切相关,相互促进。“兴趣是一时的,利益是永久的”,双方都受益,活动才能持久。对民主党派成员而言,个人的进步主要从两方面表现出来,一是在党派组织内部,个人的威望和影响力不断扩大;另一方面体现在本单位或所在行业中,个人的地位、公信力、影响力不断提高。由于党派组织能够提供的资源有限,如果民主党派成员服务 7
社会管理的各项活动能得到本单位、本行业的认可,能够促进本职工作,对其始终保持参与活动的热情和动力将更有利。
“保”:对民主党派服务社会管理的各项活动,要多重视、多支持、多鼓励,给予必要的政策支持和时间、经费保障。民主党派各级组织服务社会管理,目前最大的困扰就是缺乏必要的工作经费、交通工具、时问等保障。如将民主党派基层组织或成员参与服务社会管理的有关活动列入民主党派各级组织,或本单位、所在行业“创先争优”的评选条件,产生的激励效果将更明显。
第二篇:民主党派基层组织服务依法治区的实践与探索
民主党派基层组织服务依法治区的实践与探索
各民主党派深入学习贯彻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紧紧围绕“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的法治建设总方针,坚持科学发展、创新发展理念,坚持联系群众,服务民生作风,进一步贯彻落实十八届四中全会法治中国的精神,进一步深化“法治”建设,为实现美丽秦淮产业发展、新城建设、人民生活三个新跨越营造良好法治环境,为美丽秦淮提供强有力的法治保障。
一、发挥民主党派基层组织在我区法治建设中的作用。民主党派基层组织是民主党派的组织基础和工作基础,是民主党派成员参加党派活动的基本形式。要充分认识民主党派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区中的重大现实意义,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同志提出了协调推进“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确定了新形势下目前国家的工作方向、重点领域和主攻目标。民主党派作为参政党,要积极发挥民主党的基层组织作用,在经济、文化等诸多领域发挥民族党派的作用。以高度的历史责任感,增强职能意识,在建言立论上求得新突破。
建言立论,民主党派地方组织有优势。他们大多是政治有影响,社会上有声望,学术上有造诣,经济上有实力的社会各方面的代表。民主党派成员的位置超脱,不受部门和地区利益的局限,一般有条件、有时间,可以比较冷静、客观地探讨一些问题。抓住十八大四中全会依法治国的精神,结合我区的实际情况,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做好基层法治工作,为我区营造一个良好的法治环境。
二、遴选优秀法律人才充实民主党派基层组织,提高依法治区服务质量。
民主党派大多是知识分子,且其中不乏精通政治、经济和法律专业的人才,依法治区需要更多的法律人才,所以„„
三.民主党派服务依法治区的几个重点方向。1.服务百姓和民生。2.服务科技创新。
我们要努力做到以创新为手段,增强民主党派基层组织活力,积极响应依法治区新政策。
要想创新首先就要创新工作思路,切实加强对民主党派基层组织的指导。近年来,随着组织规模的发展,会员人数增加,基层组织数量增多,若只依靠现有数量极少的专职干部来面面俱到地做工作,深感势单力薄。因此要抓重点带动一般。要选择人数多、代表性强、发挥作用大的支部作为重点支部来做重点工作,及时把重点支部开展各项工作取得的成功经验加以总结,并推广到各基层支部。要做代表人物工作,带动广大成员。重点做好党派内代表性人物的联系工作,根据他们的专长和特点,安排他们参加各种活动,发挥他们的作用,宣传报道他们的活动情况,对于广大成员来说,可以起到榜样作用和带动作用。只有通过这些榜样的人物,以他们为龙头,积极推行和建言法制宣传,才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只有通过创新的工作思路,才能适应依法治区的新形势下的新政策;只有不断地创新,开拓组织思路,才能跟上新社会的更新,新政策的推进,民主党派在新的形势下不断前进。
增强民主党派基层组织活力和凝聚力的关键,一是要选配好领导班子,积极培养工作骨干。基层组织的领导班子一定要选好人,标准是政治素质好,业务能力强;本职工作出色,在本单位有威望;善于团结人,能听取不同的意见,有良好的民主作风;要热心党派工作,有奉献精神和创新意识。除了选配好班子,还要物色好苗子,培养一批热心会务工作的基层工作骨干,确保党派事业后继有人。
3. 服务商业、旅游业的开发。
四.发挥民主党派参政议政职责,加强民主党派基层组织社会服务工作,协助提高执政党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水平。
社会服务工作是一项开创性工作,也是一项与时俱进的任务,民主党派基层组织应该围绕地方党委和政府的中心任务不断拓展社会服务工作的新形势,新方法、新内涵,为推进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建设贡献力量。开展社会服务工作要树立科学发展观,要有有序社会参与的理念,与社会发展阶段相适应,正确认识和开展社会服务工作也是一种政治把握能力。
1、站在科学发展观的高度,加强对民主党派社会服务的认识。
社会服务工作是参政党的社会职能,是民主党派参政议政工作的延伸和载体,它直接面对社会、面对基层、面对群众,是民主党派学习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维护多党合作的政治制度,为经济建设服务,为社会全面发展服务的具体体现,也是民主党派履行参政党职能的一项重要工作。
开展社会服务是履行政党职能的需要。例如民主党派开展的智力支教、科技扶贫等社会服务工作,就是在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一个重要形式。因此,社会服务工作是民主党派的社会职能,是每个党派成员应尽的义务和社会职责。每个党派成员应牢固树立社会服务是自身应尽的义务和职责的思想,积极投身到社会服务工作中去。
开展社会服务也是加强民主党派队伍建设的需要。通过组织基层和成员参与社会服务工作,可以丰富基层组织活动内容,并在工作中发现人才、培养锻炼人才。通过社会服务实践,引导党派成员正确认识社会发展规律,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通过社会服务实践、教育和激励党派成员把个人前途命运与国家强盛,民族振兴紧密联系起来,把个人奋斗融入建设祖国现代化的伟大实践中;通过社会服务实践,促进和鼓励党派成员加强政治理论学习、强化业务技能,切实增强为社会服务的本领。
2、以科学发展为统领,科学规划社会服务工作。
科学发展观,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这为各民主党派在新世纪新阶段实现党派组织自身的科学发展,发挥成员智力优势,调动其积极性创造性,履行职责、群策群力,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贡献力量,提供了强大的思想武器。以科学精神开展社会服务工作,努力提高社会服务科学化程度。必须为社会服务工作注入科学精神,为社会服务工作的思维方式注入科学元素。尤其要认真学习科学发展观,用科学精神武装头脑,指导社会服务工作实践。要遵循“发挥优势,突出重点,量力而行,注重实效,持之以恒的方针,走整合之路。
选准社会服务工作领域和角度,努力体现党派贡献社会的特色优势。每个民主党派都有自己社会服务工作的优势领域,都有自己社会服务工作的优势项目,这些所谓的优势一定是在自己熟悉的领域,一定是在自己的专业范畴之内。发现这些优势、立足于这些优势,就能够取得更加优化的社会服务工作的成效。党派自身社会服务工作的特色其实就是专业优势呈现出来的“本色”。
五.通过民主党派基层组织机构深化宣传教育,夯实依法治区法治基础,推进依法治区工作。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着眼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对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作出了战略部署。省委十二届八次全会贯彻中央精神,结合江苏实际,对在新的起点上全面推进依法治省、努力建设新江苏提出了明确要求。现我区在国家、省委等新的政策下也要不断地跟进基层落实政策,强力推出依法治区,为我区营造适应社会新发展下的法治环境氛围。
1.加强党的十八大、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及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学习宣传工作。
各民主党派成员要深入学习宣传中共十八大和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大力宣传中共十八大确定的“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全面深刻理解和把握其基本内涵、重大意义和主要任务;深入学习宣传中共十八届四中全会确定的推进依法治国方针政策;深入学习宣传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深刻理解和把握总书记关于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建设系列重要论述的精髓。
2、围绕中心开展法制宣传。
各民主党派抓住依法治区核心,要围绕区委区政府中心工作与建设大局,深入学习宣传与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保障改善民生、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相关的法律法规,结合各级重大工作任务的时间节点,组织开展专项法制宣传教育活动,为各项工作任务的顺利进行营造良好法治氛围。
3、加强组织保障,协助政府推动法治科学发展。
各民主党派要切实发挥领导、组织、协调、监督职能,每至少召开一次会议,专题研究法治建设和普法依法治理工作,保证人员配备到位、经费实现动态增长、重点工作得到有效推进。要加强普法经费保障,积极争取党委、政府的重视和财政部门的支持,进一步加大经费投入,落实法治建设经费的财政保障制度,充分整合各种社会资源,调动社会各方面积极参与法治建设的积极性,协助政府推进依法治区工作。
在推进依法治区工作时,要积极开展法治建设评估体系的理论和实践探索,着力建立健全科学、量化、直观的普法依法治理绩效评估体系,逐步建立重点对象法律素质调查评估机制,组织开展群众法律素质抽样调查,引入社会评价功能,逐步淘汰以检查档案资料为主的考核机制,推动提高普法依法治理工作科学发展。
全区不仅仅区人大及其常委会、政府要认真贯彻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依法治省、依法治区的决策部署,全面履行宪法和法律赋予的职权,各民主党派也要积极响应政府决策,积极发挥民主党派参政议政职能,对本地区的相关立法、执法工作进行监督并提出合理化意见。确保宪法和法律法规得到有效实施,行政权、审判权、检察权得到正确行使,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得到依法维护,在法治江苏、法治秦淮建设中发挥应有的作用。各民主党派成员要积极参与依法治区的各项工作,带头成为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和坚定捍卫者,为全面推进依法治区,努力建设法治秦淮贡献智慧和力量。
各民主党派要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周围,在中共区委的领导下,团结一心、锐意进取、扎实工作,在新的起点上开创依法治区的新局面,为“迈上新台阶、建设新秦淮”,为谱写中国梦而合力奋斗。
第三篇:转变基层政府职能的探索与思考
转变基层政府职能的探索与思考
随着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政府职能的跨越转变,乡镇干部已经从过去的催粮要款中解脱出来,但乡镇职能如何由“管理型”向“服务型”转变,怎样更好地为农民增收、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服务,是一个急待研究和解决的课题,为此,通过深入细致的调研,现作出一些粗浅的思考。
难——乡镇现行机制难以适应发展需要
从调查情况来看,乡镇现行机制与乡镇干部自身存在的一些问题难以适应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时代要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政府机构臃肿,财政给养人员过多。乡镇作为一级政府,要求配备政府的全套机构,所谓“麻雀虽小,五脏俱全”,不管地域大小,人口多少,财政承受能力如何,乡镇机构设置都要求上下对口,每个上级机构和部门都要在乡一级找到自己的“脚”,结果乡镇机构臃肿,财政供养人员过多,致使政府职能转变滞后,政府运行成本太高。以我县为例,我县是陇东一个落后的贫困农业县,财政入不敷出,但每个乡镇吃“皇粮”的多则近百人,少则五六十,致使乡镇财政不堪重负。
2、财权、事权与职权失衡。税费改革前,乡镇就存在着财政收支缺口,但是由于当时农村税费制度不规范,还可以通过税外收费,通过借债,通过寅收卯粮来勉强维持。农村税费改革后,取消了原先纳入乡镇财政预算的税费项目,乡镇可用财力一下子变得更加捉襟见肘了。绝大部分事权(政府职能转变、农村社会公共物品提供、农村公益事业发展等)都需要乡镇承担,乡镇政府得到的财权与事权比例失衡。而在财权与事权不相统一的情况下,乡镇的职
权也逐渐萎缩,近年来乡镇的“七站八所”在行使职能时逐步走向独立,相关部门如国土、司法、统筹等十多个单位由上级主管部门垂直管理,与乡镇党委、政府形成“隔离层”,而这些单位所承担的责任,却依然在乡镇。权利不断上收,责任不断下放,乡镇财权、事权与职权的失衡,直接造成乡镇各项工作协调和开展困难,乡镇党委、政府所承担的工作任务与应具备的行政职能不相匹配。
3、干部作风不够扎实。由于乡镇工作和生活条件十分艰苦,导致相当一部分乡镇干部不能安心扎根基层,千方百计想“进城”,没有把主要精力放在本职工作上;还有一部分乡镇干部对自身要求不严,学习不主动、不深入,对党在农村的政策吃不透、拿不准,工作方法简单;更有一少部分乡镇干部工作不求上进,敷衍了事,作风漂浮。
4、干部流通体制不够完善。乡镇干部结构不合理,分布不均衡,性别比例失调。干部进出不畅,难以有序流动,尽管,近年来我们对乡镇干部的提拔任用和交流力度不断加大,但交流的主体是乡镇领导干部,而一般干部的交流难度很大,仍处于探索阶段。经济条件好的乡镇干部不愿到条件差的乡镇工作,城郊乡镇的不愿交流到边远乡镇,本地干部不愿交流到外乡镇,造成相当一部分干部长期在一个乡镇工作,思想上有厌倦情绪,工作缺乏积极性和创造性。
5、干部综合素质有待提高。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和解决农民群众生产生活问题都需要有一支高素质的乡镇干部队伍,有一技之长的专业技术人才,然而,乡镇干部学知识、学技术大多靠自学,目前的培训条件根本无法满足大规模培训干部的需要,相应的干部培训配套机制也不完善,乡镇干部素质提高缓慢。据初步统计,乡镇干部中重管理的干部多,懂技术的干部少,有中级专业技术职称的干部平均每个乡镇不足10%。
盼——农民期盼乡镇提供优质服务
转变乡镇职能,变指令为指导,变管理为服务。那么,群众究竟需要什么样的服务,我们在调研过程中了解到,农民“想的是致富,难的是技术,缺的是服务,靠的还是乡镇干部”,他们迫切希望有一批联系紧密、作风过硬、发展经济本领强的乡镇干部带领他们搞经济、闯市场,在生产、技术、流通、经营管理等方面为他们提供全方位的指导和服务。
1、提供信息服务。市场信息对于农民来说,好似指路明灯,农民要致富,就要选准项目,而项目来源于对市场信息的搜集、整理、判断和预测。农民普遍反映,希望乡镇为他们提供准确的、较全面的市场信息,引导他们发展具有市场前景的项目。
2、提供科技服务。农民群众因为缺乏技术,搞项目时就不大胆,想干而不敢干,怕一旦技术跟不上,就会失败,亏本。技术问题已成为农民致富路上的一条拦路虎,为农民提供的科学技术服务显得尤为重要。
3、提供流通服务。调研中,农民群众大多反映,现在农副产品生产出来找不到销路,大多都卖到了小商贩的手中,短斤少两不说,小商贩还极力压价,农民虽然极不情愿,却也无可奈何,这也成为影响农民增收的一个直接原因。农民急需要有一个能够代表他们利益的流通服务组织,内联农户,外联市场,引导他们搞好农副产品销售。
4、提供政策服务。党在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是农民利益的集中体现,认真抓好政策的落实,特别是落实好土地承包、减轻农民负担、按保护价敞开收购余粮等与农民利益直接相关的基本政策,不但保护了农民的根本利益,还可以提高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5、用好作风提供优质服务。乡镇干部的工作作风一直以来都是一个十分敏感的问题,作风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干群关系。农民群众需要的是真正扑下身子,做给他们看,带着他们干,真心诚意帮助他们排忧解难的干部。
变——乡镇转变职能要出实招
转变乡镇职能不是一句空话,要动真格,出实招。今年以来,我县采取合理设置机构,优化人员配制,强化监督管理,严格考核奖惩等改革措施,使乡镇工作机制真正走上一条群众欢迎、干部拥护、上级认可的改革新路子。下面,结合实际,提出转变乡镇职能的几点建议:
1、合理设置机构。转变乡镇职能,即由管理型向服务型转变,必须要建立相应的体制和机构做保证,必须调整乡镇机构设置和运转形式,改变干部工作角色和方式方法。一是按需求设置机构,我们对过去设置重复、职能交叉、越位错位的机构进行撤销;把业务工作相近、工作性质相似的机构进行合并;把业务单
一、工作量相对较少的机构进行挂靠。二是按服务设置机构,针对服务的对象、性质和方式的不同,设置对应的服务机构,实行“对口”服务。三是按发展设置机构。各乡镇根据区域经济的不同现状,设置符合各自产业发展特点的相应机构。
2、优化组合人员。坚持因事设岗,因岗定人,实行“竞争上岗、双向选择”的机制。对乡镇内设办(所、队)负责人,全面实行竞争上岗,一般工作人员由办(所、队)负责人根据其业务特点选择工作人员,一般工作人员根据所学专业和工作经验,自由择岗。对在改革中岗位发生变化的干部,实行“三变三不变三鼓励”的优惠政策,即变工作岗位,不变干部身份;变工作职能,不变原职务职级;变分配方式,不变开支渠道。鼓励乡镇干部自担风险,带薪
从事农业产业化生产经营或承建农科示范园;鼓励干部带薪从事民营经济,领办、创办企业;鼓励干部带薪到村和街道社区任职。
3、撤销包村干部,成立产业服务队。积极探索和改革乡镇干部管理和服务模式,撤销干部包村,重新整合技术力量,实行按产业或工作项目将干部编组定岗,根据自身产业发展需要,成立基础设施项目建设、畜牧产业、财政、林业,计划生育和综合工作等产业服务队,同时制定目标任务,实行考核奖惩,且与工资挂钩,激发了干部为农民服务的热情,服务队巡回各村开展技术培训,进行专业指导,推动了产业发展。过去,乡镇干部包村工作“一把抓”,什么事都管都抓,结果什么事都抓不出成效。成立服务队,工作不搞“大杂烩”,干部不当“万金油”,实现了干部包村向专业服务转变,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务水平。
4、乡镇干部兼任村党支部书记。据有关资料反映,我国部分市县试行将乡镇干部下派到村任村支部书记的做法,收效良好。但我们在调研过程中,就这一做法征求乡镇领导、一般干部及农村党员、干部、群众意见时,大家看法褒贬不一。有人认为这种做法可行:一是乡镇干部兼任村支书有利于改进和加强党对农村工作的领导,将工作重心下移,实现乡镇机关高素质的党员干部同基层党组织的“高位嫁接”。二是可以消化乡镇富余人员。三是可以缓解村干部报酬给乡镇财政带来的压力。也有人认为这种做法不可取:一是乡镇干部兼任村支书在角色扮演上有冲突。二是乡镇干部兼任村支书开展工作难。村委会及村干部能否接受下派的村支书,群众对其信任程度如何,以及乡土观念、宗族势力的排挤等等,都为乡镇干部兼任村支书开展工作设置了重重阻碍;三是乡镇干部兼任村支书生活上有困难。考虑到吃住等细节问题,有可能给农民增加新的负担。因此,我们认为,实行乡镇干部下派兼任村支书这一做法要
慎重。第一,要挑选能力强、作风正的干部,这是前提和保证;第二,要符合该村实际,该派则派,不搞一刀切,这是关键。
5、变乡镇干部为农村经纪人,成立农副产品流通服务组织。我们在调研过程中,有农民群众反映,农业结构调整“你也调,我也调,调来调去卖不掉”,农民最大的困难是卖难问题。为让农民吃上一颗“定心丸”,种啥不愁销,我们可以在乡镇干部中挑选信息灵、懂营销、善管理的干部,鼓励他们组建中介组织,为农民和企业提供商品供求信息和产品营销等有偿服务。也可以按股份制形式,成立农副产品购销公司,通过市场化运作,引导农民搞好农副产品销售。
总之、转变乡镇职能,变“管理”为“服务”,是新形势下的一个全新课题,到目前为止,还没有成功的模式和现成的经验可以借鉴,只有在工作实践中进行不懈地探索,才能找到出路,基层工作才能有新的更大的发展。
第四篇:思考与探索
对年轻的公务员如何成长为
真正乡镇干部的思考与探索
在就业形式愈发严峻的当前,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一直是党中央解决民生实际的重中之重,而随着历年来以基层工作为主要对象的招考力度的不断加大,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响应国家的号召,通过各种公考制度的渠道走上了乡镇工作的大舞台,也为基层工作的开展注入了新鲜血液。然而,面对乡镇工作较之艰苦的工作环境,纷繁琐碎的工作任务,事无巨细的政策落实等各种特点,作为年轻的新录用乡镇公务员究竟如何才能迅速的融入工作氛围,适应工作环境且对本职工作充满职业素养,这无疑成为了新时期下实现新农村建设更好更快发展所必须具备的重要条件。
一、要了解当前年轻的公务员所具有的特征
1、高学历。与以往乡镇干部相比较,新近进入乡政府的工作人员学历普遍较高,这在很大程度上直接取决于国家各项基层工作招考政策的报考要求,除乡镇公务员外,三支一扶、选调生及村官考试的选拔对象无一不是具有大专以上文凭的大学生。在这种特殊的时代背景下,年轻的乡镇工作者在学历上形成了一个有别于以往乡镇干部的新群体。
2、高姿态。正是由于原本具有的高学历,再加之经过“万人徒走独木桥,一职难求为公考”的艰难选拔,被录用 1的公务员在心理上形成了万里挑一唯我独尊的自豪感,其对自身“公务员职业”概念的优越感增强,使得高姿态也成为了他们的一大特征。
3、远距离。由于工作性质的决定,服务对象主要以农民为主,这就恰恰与之前接触的社会群体产生了较大差异,使得这一群体对农村的陌生感加重。与以往乡镇干部主体来源于村级组织或农村不同,新近公务员绝大多数毕业于高校,出生地在城市的也大有人在。存在对农村感情不深、对农村工作和环境感到陌生等问题。同时受教育程度和市场意识的影响,现在的乡镇公务员更多的是将乡镇干部看成是一份社会职业,较能够公正客观的看待这一社会角色,这与以往乡镇干部相比较,在去“官意识”的同时却也少了些许使命感和责任感。
二、对乡镇工作要有基本的了解和认识
乡政府作为国家最基层的一级政权组织,其管理区域主要集中在农村,其服务对象主要是农民,其着力领域主要是农业。而中国的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就是“三农”问题。因此,作为乡镇基层工作人员,必须在深刻了解自身工作的重大意义和深远影响的基础上,准确把握乡镇机关及其工作的主要特点:
1、直面农民群众。乡镇干部处在广大农村第一线,直接同农民和居民接触,管理辖区内的各项社会事务。党和国
家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任务,都要靠乡镇干部的递接作用直接和广大群众见面,并想方设法得到群众的理解和拥护,从而带领他们去努力完成。同时,农民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的权利,特别是在广阔天地里改造自然获取生存、发展、幸福与和平之机会的意见、愿望和要求,都要通过乡镇组织直接回复满足,在很多情况下更需要及时向上级机关反映。
2、管理汇报结合。乡镇机关面对的是整个农村社会。农村社会中土地流转、计划生育、村务选举、儿童失学等生产生活方方面面,都得管。管得多,而不让老百姓感到厌烦和掣肘,这就需要从打造服务型政府的角度出发,提高管理技术和行政能力的精细化程度。真正从农民群众满不满意、愿不愿意、高不高兴的核心追求出发去管理,去服务,切实解决农民最关切的问题。不管是宪法还是地方组织法等专门法律,赋予乡镇机关的权力都是有限的。遇到重大社会经济问题,乡镇机关需要依法依规向上级请示、汇报,不应擅作主张。
3、注重综合协调。在乡镇,既有乡镇所属的部门和单位,又有许多上级职能部门派驻的单位。诸如林业、农业、劳动和社会保障、计生等等县市级单位都可能会在乡镇派驻机构。要做好各项工作,促进全面发展,必须处理好各方面关系,加强统一领导,搞好条块结合。
4、必须整体推进。正因为乡镇工作兼具具体性、综合性、执行性等特征,乡镇党委、人大、政府及其它各类组织,虽都有各自的职能和任务,但在实际工作中,只能搞协同,靠协调。大多数工作必须跨越部门来开展,想要将其截然分开,各干各行,以做到近乎绝对意义上的权责分明,显然是不可能的。这就决定了乡镇干部在工作中务必要树立集体行政意识,要学会做多面手。
三、成长为真正的乡镇干部所必须具备的素质态度。
1、陌生的工作环境,态度是从容不迫的自信。
作为一个刚刚毕业的大学生,与万千同龄人在就业压力的大潮下激流勇进,奋勇拼搏,终于顺利的通过了人生又一个独木桥,诚然是幸运的。然而当大浪远去,只身到达彼岸后的陌生无疑也是茫然的。因为出现在眼前的完全是一个陌生的环境,站在起点,当未知与初来乍到的不知所措忽然袭来时,小小的忐忑在所难免,因而此时就需要正确认识从事的工作的重要性,以饱满的精神,昂扬旺盛的斗志,全身心投入到自己所从事的工作中,积极调整好自己的心态,以一种从容不怕的自信去适应全新的工作环境,这是开展工作的先决条件。
2、生疏的业务知识态度是虚心请教的奋进
适应了环境,结识了同事,接下来最重要的当然是工作任务。然而对于乡政府工作的知之甚少,生疏的业务知识成为开展工作最大的弊端,但是面对未知的领域不懂不会绝不是不干的借口,要学要干其实会有很多方式。而首当其冲的便是向领导和同事们虚心请教。因此,要有虚心学习的态度和刻苦学习的精神。
3、未来的工作计划态度是结合实际的创新
虽然对于工作开展不具备任何实践经验,但是仍然可以为今后的工作制定一个初步的计划,毕竟要想取得良好的工作效率,就一定要有完善的工作计划和明确的工作目标,如此一来,才能做到时时有目标,事事有重心,才能在看似遥不可及的任务目标中取得事半功倍的工作效率。首先是学习,学习是进步唯一的方式,虚心努力的学习更是尽快掌握提高业务能力最好的办法。毛主席云:在游泳中学会游泳,在战争中学会战争。到乡镇工作,仅靠学习还远远不够,还需要加以实践锻炼。直接面对群众,有许多书本知识老是记不住,但到了具体工作,经历了容易记、记得牢。因此,只有通过理论学习和实践经验的双重积累,才能让自己尽快的成长。其次是思考,用善于发现的眼睛去寻找乡镇工作的亮点,结合实际情况提出新的创意,时刻具备创新意识,将自己所学的知识更好的融入工作之中,真正做到学以致用,推陈出新;最后是勤奋,始终坚信一份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的道理,好吃懒做不是该有的作为,勤奋努力才是年轻的乡镇公务员所必须的态度。
农村是一个广袤的天地,在这里有属于祖国最肥沃的土地和最朴实的人民,而作为年轻的乡镇公务员,要想成长为一名真正的“乡镇”干部,任重而道远。只有做到和农民群众真心的交朋友,摒弃不为农民群众所接受的作风习气,与农民群众打成一片,树立工作依靠农民,工作为了农民的意识,做到发展依靠农民,发展为了农民,发展成果与农民共享。只有这样才能和农民群众将心比心,肝胆相照,成为实实在在的朋友,才能获得农民群众的大力支持,推动我们的工作顺风顺水,也只有这样年轻的我们才能成长为一名真正的“乡镇干部”。
第五篇:思考与探索
思考与探索
1.反思你执教的一次语言教育活动?
2.在谈话活动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3.在绘本阅读活动中应该注意哪些问题?在一次的语言教育活动《三只小猪》中,我将幼儿分成三大组进行角色扮演,幼儿很快在动作扮演中完成了言—行—意的转换,从而获得了大量的新的经验,完成了对角色的想象,同时他们还将自己的主观经验投射到故事中,出现了与故事原文截然不同的联想,如有的幼儿在扮演时,增加了用手机拨打110的情节,有的幼儿让三只小猪在危难时刻得到了大象伯伯的帮助赶走了大灰狼,还有的幼儿将自己想象成一只充满智慧的小猪,待大灰狼进屋后,给他喝了一杯奇特的饮料,大灰狼竟然变的和小猪、小兔们一样,不爱吃肉,爱吃草了,于是,三只小猪与大灰狼成了好朋友、、、、、、2在谈话活动中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要注意活动环境和条件的创设。
其次要选择恰当的活动方法。
最后要考虑活动的组织形式。
3在绘本阅读活动中应注意的问题:
(1)“听赏”为主要途径。
(2)以幼儿阅读兴趣为先导。
(3)习得图画书阅读技能技巧。
(4)不以识字为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