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教生活的初级形式》读后感(定稿)

时间:2019-05-12 05:20:2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宗教生活的初级形式》读后感(定稿)》,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宗教生活的初级形式》读后感(定稿)》。

第一篇:《宗教生活的初级形式》读后感(定稿)

《宗教生活的初级形式》读后感

宗教与社会。涂尔干认为宗教与社会密不可分,宗教是社会整体的反射,也是促成社会整合的主要机制。但社会循着历史的轨迹发展,在社会分化之后,宗教的功能逐渐被社会的其他部门所取代 传统类型的宗教终将无法存在于现代社会,他期待出现一种符合现代社会需求的「人道宗教」。

在《宗教生活的基本形式》一书中,Durkheim认为宗教现象可以分为两个基本范畴。一是信仰,也就是思想观点的表达,这可看作是和「世界图像」息息相关的层次;另一个范畴则是仪式,乃是一组确定的行为模式,而这两类现象之间的差异就是思维与行为之间的差异。巫术也是由信仰和仪式这两个部份所形成,只不过巫术所追求的主要是功利方面的目标,因此它们不在纯粹沈思默想上浪费时间,而巫术所拥有的追随者即使不在少数,但巫师和他的顾客之间的关系就像医生和病人一般,他们并不会组成同一个「教会」。

相反地,真正的宗教信仰总是一个特定集体的共同信仰,组成这个集体的每个成员以共同的方式,来思考有关「神圣」(sacred)世界及其与「凡俗」(profane)世界的种种关系,他们还把这些共同的表象转变为共同的实践。所谓的教会具有同一种宗教信仰的所有信徒,共同组成的一个「道德社群」,但是巫术却缺乏这样的道德性质。虽然他区分了巫术与宗教,不过在他看来,这两者都是利用了同样的分类方式,将整个世界划分为两个对立的领域,一个领域包括一切神圣的事物,另一个领域则包括一切凡俗的事物。这种分类并不是原始或落后心智之产品,它本身便是集体生活所创造出来的,但这两种事物的异质性十分地绝对,以至于两者之间格格不入,如果相互混杂,就会产生严重的冲突,因此乃有禁忌的出现。从其宗教社会学观点来看,各种神秘的想象,包括世界应如何分类的「世界图像」,其实都源自于社会的集体意识,它们对个人的强制力也是由社会而来,如果这种强制不带有太多的功利色彩,甚至含有道德的意味,那么它可以凝聚一群人,形成特定的宗教,如果这些想象缺乏道德的成分,它们所寄托的地方便是巫术。

在「导言」中,Durkheim即道出了全书的总结:「本书总的结论是,宗教乃明显是社会性的产物。宗教表象是表达集体实在的集体表象;仪式是产生于集合群体中的行为方式,并注定要激发、维持或者重新创造群体中的某些心理状态。」(p.9-10)宗教的定义宗教是一种与神圣事物(即性质特殊的、禁止接触的事物)有关的信仰与仪式组成的统一体系,这些信仰与仪式将所有对之赞同的人融聚团结在一个被称为教会的道德社群中。

在本书中,他集中研究了澳洲原住民的宗教生活,这种研究的根据是方法论上的一个根本的假设,即他们的氏族制度可观察到的最“基本”的社会制度。而在这种社会中最“基本”宗教就是图腾氏的宗教,它包含了宗教思想和生活中所有根本要素的胚芽。Durkheim以进化的观点,认定 「图腾主义」(Totemism)是最原始的宗教形式,也是具有特殊性质的真实社会制度。图腾信仰即是一种宗教形式,虽然其中并没有人格化的神或灵存在,﹝是现今所知最原始的一种宗教类型﹞„„因此,将构成图腾信仰之起源的因素孤立出来,就等于我们「同时也能找出那促使人类生出宗教道德情操的原因来」。

他对找寻宗教的最初形式并没有太多的兴趣,他想强调的是宗教对社会文化的功能。宗教信仰中所谓「神圣」(sacred)的部分,其实就是「社会」的象征。他用澳洲土人的图腾崇拜为例来说明这种象征意义。组成氏族者认为彼此是由亲属纽带所链接起来,不是明确的血缘关系,而是拥有共同的名字,才形成此种亲戚关

系。为澳大利亚部落而言,氏族的名字是确定之有形事物的名称,这种事物被认为与氏族有独特的关系。用以命名整个氏族的物种就称为图腾。氏族的图腾也是其所有成员的图腾。图腾大多是动物或植物的名称。图腾是名字,也是标志或标记(emblem)。一群人选择了一种动物,或植物,作为崇拜的对象,并且认为他们群体和这个动植物之间有一种特殊的关系,不可以接触。推而广之,崇奉同样一种图腾之男女就不可以通婚。

仪式:神圣性的表现。

宗教的象征体系如何在仪典中被创造以及再创造。图腾的神圣性展现在仪式性的典礼中,此种典礼将他与平常可能具有功利性质的事物区分开来。一个特定的物体或象征是否会成为神圣之物,并不取决于它的内在性质,而在于有无被注入宗教的力量。神圣(the Sacred)神圣:被隔离之物(separated being)。Sacer(Latin): restriction through pertaining to the gods k-d-sh(Hebrew): Holy, separation, set apart.Taboo and Sacred Taboo: 古罗马sacer(被诅咒的、神圣的)希腊(神圣与污染两种意义的混合)希伯来(神秘的灭顶之灾,不可接近性)相反词(平常的、可接近的)没有理由、没有明确来源,take-for-granted 消极崇拜: 维持圣俗之间的界线与隔离一套为了实现此必要之隔离(神圣之物与非神圣之物的隔离)的仪式,就是消极崇拜,以禁忌的型式表达。接触禁忌、观看禁忌、禁食、日常活动的中止 宗教禁忌与巫术禁忌的区别 宗教生活(崇拜)与凡俗生活(狩猎、捕鱼、战争)的区隔p.345 空间与时间的区隔消极崇拜基本上是一个禁忌体系,其宗教作用与功能为何?以成年礼为例(347-348)禁忌行动中的苦行主义特征

有系统的折磨,使其获得男人应具备的质量。也有审判与考验的意味,证明自己值得被吸收入宗教社会来。p.352 人只有努力使自己与世俗隔离,才能变得神圣。苦行者透过禁食、不眠、独处、备尝艰辛而使自己获得神性。在某个转折时期,当需要在短时间内使事物发生巨大变化时都需要苦行主义的实践。服从戒律,为了切断自己与凡俗世界相系的所有惯习。对自己的天性与本能施加暴力。痛苦是其必要条件。由痛苦产生力量。受难做为一种标志,代表自己与世俗环境的某一部份联系已被切断,已经得到部分的自由。禁忌体系的消极功能:圣与俗的隔离 积极功能:由苦行中获取力量讨论

积极崇拜 正面的仪式之功能则在于更新重振对于宗教理想的信守之情,使之不至于被纯功利的世界所淹没。积极崇拜仪式的功能在于「奉献」,例如在祭典时部落成员们会停止工作,集合起来举行仪式,一同对于神圣事物进行颂赞与奉献。积极崇拜仪式的举行可以集结所有成员,除了再一次一起确定神圣事物的神圣性之外,也能使成员之间彼此的关系更为紧密。积极崇拜的仪式具有周期性的特征,周而复始地循环举行的仪式,能够使神圣事物在岁月的流转间不会消失,并一次又一次地再生产相同的神圣性,秩序也就由此得到了保证。表演仪式或纪念仪式瓦拉蒙加人:纪念或描写祖先神话历史的仪式 描述p.421 目的p.424 再现氏族之神话历史 表演仪式的娱乐性与审美性:使人忘却现实社会,将想象力引到另一个世界游戏与艺术 仪式对是精神生活的必需品,就像食物是肉体的必需品一样 共享的牺牲、赎罪的牺牲、誓言的牺牲、契约的牺牲 人们集中起来,感到共同的情感,以及用共同行动来表达这些情感。

赎罪仪式以丧礼为例p.442-444 情感:除了悲伤之外,还有愤怒(复仇的意欲)挑战与打斗 结束的部分以集体的兴奋表达出来(p.448哀悼不是个人感情自发的流露,而是群体赋与的责任 义务从何而来? 不只是不愿被遗忘,希望被怀想

p.450的Q & A 赎罪仪式的例子以及解释 p.454& 458神圣观念的不确定性:游移于有益的、神圣的力量 vs.邪恶的、不洁的力量 整个宗教生活游移于两极之间 互相对抗,又存在着密切的血缘关系 既畏惧又尊敬例如死者的灵魂,既可怕,又可以成为保护的力量 因此,圣洁与不洁不是两个分离的类别,而是同一类别的两个变体,存在着互相转化的可能性

以赎罪性仪式为例p.462 p.465 Summary借着这两种仪式的相互强化,社会整合便能够在最大的程度上得到保证。一方面,消极崇拜的仪式规定了禁忌,社会的各个部分由于各式各样的禁忌仪式而必须固守其「原本之所是」。另一方面,积极崇拜的仪式能够循环地再生产神圣事物之神圣性,在共享的仪式中同时也再一次确定了集体意识。

涂尔干认为,被崇拜的东西本身并没有什么特殊的意义,只是「原始人」在处理社会生活的时候,对他们所属的社会群体有一份感情,无以名之,就用一种东西来作为「象征」,而加以崇拜,因此,图腾崇拜其实就是在崇拜社会本身。对涂尔干来说,宗教是巩固社会生活的象征性手段,而这种象征性手段是经营社会生活时不可缺少的基本要素。

在对仪式的讨论中 , 涂尔干把它们划分为消极的和积极的两大类。消极仪式的功能主要是为了保证神圣和凡俗事物之间的区别 , 主要表现为各种禁忌。积极仪式则是人类正面建立的有利于和宗教力沟通的仪式 , 主要有祭祀仪式、模仿仪式和表现仪式。祭祀的目的是宗教的人通过祭祀品的食用和图腾本原沟通 , 分有它的力量和神性 , 获得一种社会地位。在这个分析中 , 涂尔干大大地倚重了史密斯的讨论 , 从而把祭祀的基础归源于社会组织。模仿仪式是指人类模仿动物的姿态和外貌 , 它主要表现为巫术 , 如求雨的巫术。表现仪式则是为了把人类群体形成的认识保存下来并且传下去 , 它也表现为纪念性的仪式。这些仪式反映的神话和历史事件蕴涵了社会群体长期积累的文化 , 这些文化就是一种集体意识。

不断地、周期性地演练这些仪式使集体意识最本质的要素得到复苏 , “ 膜拜并非只是能够把信仰向外传达出来的记号系统;而是能够把信仰周期性地生产和再生产出来的手段的集合。”涂尔干又认为 , 仪式的重要性要大于崇拜对象 , 因为它是展示社会力量和唤起集体意识的场所。

宗教信仰能长久维持 , 靠的是周期性的仪式和聚会操作 , 正是这些外部活动 , 集体观念和集体情]这就是 《宗教生活的初级形式 》的基本内容 , 也是涂尔干学术生涯中最重要的成果之一。它不仅为我们理解宗教生活的起源和功能提供了新角度 , 因而丰富了宗教理论 , 而且阐明了知识社会学的基本原理。

《 宗教生活的初级形式 》的不足

1、研究材料是取自于 19—20 世纪之交英美学者在澳洲的实地考察报告和美国学者对北美印第安人和爱斯基摩人的考察资料 , 涂尔干本人并没有到过澳洲。因此 , 他所研究的资料与文献的可靠性和真实性难免会引起人们的怀疑 , 并且这与他所倡导的 “ 用社会事实解释社会事实 ” , 进而验证理论的初衷有一定的距离。另外 , 在文化人类学界 , 有学者还指出 , 在其使用的资料中 , 移花接木 , 把源于北美的图腾概念用于澳大利亚 , 并且以偏概全 , 因为氏族社会并不都有图腾信仰。

2、有两个主要概念显得含糊不清。一是原始宗教的概念 , 他并没有说明原始的宗教是指最简单的宗教还是指最早的宗教;二是关于宗教的起源 , 他所认为的可能是当时人们能知道的最简单或最早的宗教形式 , 而不是指宗教的绝对

开始或者说是渊源。

3、书中多处使用主观解释的方法。例如 , 在对攘解仪式中的哀悼仪式作解释时 , 涂尔干认为哀悼并不是个体感情自发的表达 , 亲属们流泪、悲伤、虐待自己 , 并非是其本人感受到了死去亲人的影响 , 而是因为必须这样做 , 这是群体强制规定的一种义务。涂尔

干的这一解释不是建立在对客观对象的实地观察基础之上 , 而是个人的主观臆测 , 书中多处使用了这种解释方法。

尽管存在前述种种缺陷 , 涂尔干还是社会学和人类学界的一代宗师。《宗教生活的初级形式 》也还是各国社会学和人类学家公认而且必读的经典 , 他的贡献是不可磨灭的。

第二篇:新疆宗教读后感

摘要:读《新疆宗教》 马品彦著 新疆:五洲传播出版社,2001,了解新疆宗教文化,体会新疆民族风情,感受新疆文化魅力。关键字:新疆、宗教、文化、民族风情 正文: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一个拥有着众多民族,众多文化,众多风情的美好地方,它的宗教也闪烁着独有的光芒…

在《新疆宗教》书中介绍了新疆历史上的宗教,宗教现状,宗教事务管理,宗教建筑与名胜。让我们对新疆宗教有了更深刻的了解。

新疆宗教的发展历史演变包括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原始宗教阶段。这一阶段从新疆出现原始宗教直到外来宗教传入,历时至少数千至数万年。新疆的原始人也经历了同样的原始宗教产生的过程。他们表现为对日、月、水、动植物以及图腾崇拜。比如,乌孙人崇拜太阳、古罗布人崇拜麻黄草和小麦等。

第二阶段是以佛教为主要宗教的多种宗教并存阶段。构成这一格局的宗教除佛教外,还有原始宗教(包括萨满教)、袄教、道教、摩尼教、景教等。这一格局一直维持到伊斯兰教传入,历时1000多年。佛教是在新疆流传时间最长、信仰人数最多、社会影响最大的宗教之一。历史上,它对新疆的政治、经济、文化、艺术都曾产生过广泛而深刻的影响。

第三阶段是佛教与伊斯兰教并立为主要宗教的多种宗教并存阶段。在这一阶段,伊斯兰教通过对和田的宗教战争,逐渐将佛教势力排挤出南疆地区,形成南疆以伊斯兰教为主要宗教,北疆以佛教为主要宗教的格局。这一阶段的早期,各种宗教都比较活跃,但后期则发生了较大变化,随着伊斯兰教的势力不断壮大,袄教、摩尼教、景教则日趋衰落。这一格局大致持续了6个多世纪。公元7世纪,新疆地区共有三个地方政权:于阗王国、高昌回鹘王国和喀喇汗王朝。当喀喇汗王朝的统治者把伊斯兰教定为国教后,通过发动对于阗王国的战争,使于阗王国灭亡,佛教结束了在这个地区千余年的统治地位。从此,佛教势力退出了塔里木盆地西部和南部地区。成吉思汗征服西域后,在新疆建立了察合台汗国。它后来的统治者秃黑鲁帖木儿及其后裔强制推行伊斯兰教。公元16世纪初,伊斯兰教将佛教势力排挤出哈密。至此,伊斯兰教经过6个多世纪的传播和发展,最终取代佛教,成为新疆地区的主要宗教。从伊斯兰教传入新疆一段时期所形成的南疆以伊斯兰教为主要宗教,北疆以佛教为主要宗教的格局演变为伊斯兰教为主要宗教的多种宗教并存的格局。

第四阶段是以伊斯兰教为主要宗教的多种宗教并存阶段。由于维吾尔等民族接受伊斯兰教,原先这些民族信仰的宗教,如袄教、摩尼教、景教便逐渐在新疆消失了。佛教道教主要在汉族中流行。此后,基督教、天主教、东正教也相继传入新疆。新疆的宗教格局演变为以伊斯兰教为主要宗教的多种宗教并存的格局。这一格局一直延续至今。

可见新疆的宗教发展也是漫长的,有多种向着几种发展。到现在保持稳定。新疆宗教现状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按照这一政策,每个公民既有信仰宗教的自由,也有不信仰宗教的自由;有信仰这种宗教的自由,也有信仰那种宗教的自由;在同一宗教里面,有信仰这个教派的自由,也有信仰那个教派的自由;有过去不信教而现在信教的自由,也有过去信教现在不信教的自由。宗教信仰自由作为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载入中国宪法,使公民的这一权利受到宪法和法律的保障。

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的实质,就是让宗教信仰问题成为公民个人的私事,公民个人自由选择。中国还实行与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相一致的政教分离原则。政教分离原则的基本要求是教会与国家分离、教会与学校分离。这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国家政权不干涉宗教内部事务。心属于宗教内部的事务,一律由各宗教组织和宗教团体自行解决,政府不得行使宗教组织和宗教团体的职能;对各个宗教以及同一宗教里的各个教派,不分大小一视同仁,国家政权既不能被用来推行某种宗教,也绝不允许被用来禁止某种宗教,只要它是正常的宗教信仰和宗教活动。二是宗教组织和宗教团体不得与国家分享行政权,也不得干预国家的行政权,绝不允许宗教干预国家行政、干预司法、干预学校教育和社会公共教育、干预婚姻、干预计划生育等。

宗教的现状是与个人和宗教团体有关的,在我国是不受国家政权所干涉的,这也使得宗教有着较大的自由,使得新疆宗教可以持续的发展着。

新疆宗教事务管理

依法对社会公共事务进行管理,是现代国家的基本职能,宗教事务作为社会公共事务的组成部分,理所当然地要纳入国家的管理。中国实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让人们自由地去选择自己信仰还是不信仰宗教;同时,政府依照法律、法规和政策,对宗教事务进行管理,以便更有效地保障所有公民充分享有宗教信仰自由的权利,保护正常的宗教活动和宗教界的合法权益。

依法对宗教事务进行管理,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方面是通过这种管理,纠正干涉公民宗教信仰自由权利和正常的教务活动、侵犯宗教团体合法权益等违背中国宗教政策的现象;一方面是通过这种管理,把宗教活动纳入法律、法规和政策的轨道,促进宗教活动正常化。

上述也是中国政府管理新疆宗教事务所依据的原则和所实施的内容。1988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制定了《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宗教活动场所管理暂行规定》,这是新疆历史上第一部宗教法规,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此后,新疆地方政府又于1990年制定了《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宗教活动管理暂行规定》、《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宗教职业人员管理暂行规定》,于1994年制定了《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宗教事务管理条例》。这些法规的规定,使新疆有关宗教的法制建设逐渐趋于健全和完善,为全面实现新疆宗教事务的法制化管理奠定了基础。这些宗教法规与1994年国务院制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管理条例》,以及中国其他法律中有关宗教方面的规定,共同构成了新疆宗教事务管理的法律体系。

宗教建筑与名胜

在漫漫历史长河中,宗教的纷争早已化作缕缕轻烟随风逝去,而凝聚了人类创造与智慧成果的宗教建筑与名胜,至今依然向人们展现着它们的英姿。这些分属不同宗教的建筑、名胜,是宝贵的文化遗产,它们风格各异,多姿多彩,如镶嵌在丝路古道、戈壁绿洲上的颗颗珍珠,展现着中华西域文明之光。

其中克孜尔石窟、柏孜克里克石窟、乌鲁木齐陕西大寺等都是拥有着新疆宗教特色的建筑。这也代表着新疆宗教发展所铸就的辉煌文化。

《新疆宗教》很全面的介绍了新疆宗教。它包含着历史、文化、宗教特点等。让我们对这片充满着民族风情的土地,生有更加浓厚的感情。

第三篇:《超越宗教》读后感

《超越宗教》读后感

——超越宗教,追求精神性

一直以来,都把身、心、灵三位一体的概念记在心上,只是对于心与灵的区别没能特别清晰。看完《超越宗教》之后,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

“心”意指精神,“灵”则是灵魂。精神涉及高度,是一个向外、向上探索的过程;而灵魂则涉及深度,是一个向内、向下探索的过程。

超越宗教,是指宗教不是对于精神性追求的全部,而只是其中的一条途径,并且只适合于一部分人。

对精神性的追求应该包含对精神和灵魂的两方面探索,要有一个“上天入地”的精神:努力让精神达到一个高度,让灵魂达到一个深度。而后者更加重要,因为,人们往往会忽略深度的重要性。

书中的一个神话给了我巨大的震撼:人的神性是生来就有的,上帝为了让人类找不到原本属于自己的神性,就把它放在人的内心深处。他觉得,如果放在高山、河流中,人们总有一天会学会跋山涉水,总有一天能够寻找到,而只有放在人类的内心最深处,就可能永远不会被找到。因为,自视甚高的人类未曾想过也不可能想到要向自己的内心深处探索,从而发掘出自己的神性。

读完这个神话,我不免感到深深的羞愧。这不只是一个神话,它揭示出了人的本性,也是一直以来我们所忽略的一部分人性。人的力量很强大,只要认定目标,就能很好地完成探索。但最讽刺的就是,我们从未意识到向内探索也是一条路,而且会比向外探索之路有更大的收获。

书中所提的追求精神性的途径中,大自然这一途径我深有体会。读到这一章节时,我不禁回忆起去年的秦皇岛之行。记得最令我感动的是早晨起来后所看到的场景:天朦朦亮,周围的山耸立着,水很清、很蓝,山水像蒙上了一层薄纱,柔和极了!从未感受过自然竟是这样的美,很生动,很纯粹,这是在城市中很难见到的。当时我感到一切都处于祥和之中,包括我自己。现在想想,当时的感受或许就叫高峰体验吧。

看了《超越宗教》,对精神性有了更多的思考。意识到要向内探索本身就是一个成功的大跨越,有勇气开始自我探索更是另一个大成功,而自我探索的路是无尽的,穷尽一生都很难完成。探索这条路的乐趣并不在于完成自我探索这一结果,而是享受探索路上所经历的种种。享受探索路上的艰难困苦,享受探索路上的柳暗花明,享受探索路上的点点进步,都是很美的。

第四篇:《巫术与宗教》读后感

书评 浙江传媒学院黑夜、白天为念

------读《巫术与宗教》有感

黑夜?白天?

白天不懂黑的美,黑夜也从未感受过阳光的魅力。在我的理解中,巫术和宗教就像白天和黑夜。即使在最黑暗的时间里有角落都会发出炙热,即使在最明亮的地方也会开出黑暗的果。

周国平认为在通往解决人生终极问题的道路上,宗教给出了答案,到达了目的地。而巫术则是通往终极道路行走的人们用的方法和形式。巫术的实质是企图找到规律和特定的方法,并利用这些方法来实现一些超自然的能力。而宗教不会只是向神灵祈求,不会妄图改变神的意志。这是两者最大的区别。

说西方资本主义和宗教的发展密不可分。例如资产阶级革命中的英国,宗教改革就是其变革马车的车轮,在向资本主义完整过渡的路途中颠簸着前进,到达目的地时一个改革后的教派呱呱落地------新教。

历史人类学家马林诺夫斯基指出,巫术活动包含的观念和目标是清楚明确的,有很明确的实用和功利的目的,而宗教仪式并非具体的目的,它表达的是一种感情。

但不可否认的是无论宗教还是巫术,都为西方的艺术、文化留下了许多珍宝。

基督教哲学是“西方”的,是一门“西学”。它接续了西方的希腊精神、希伯莱精神以及古罗马精神,并受到西方宗教理性主义和神秘主义两大传统的影响,通过梳理研究后形成了宗教精神。达芬奇画笔下的宗教画作为后人讲述了一个又一个的宗教故事,给每一代的启示都不尽相同。

对于巫术而言,有学者将其起源同劳动起源说、游戏起源说一起作为了西方艺术的起源。在全世界都引起极大轰动的《哈利波特》就是作者J·K罗林用凯尔特传统文化作为主要内核,而凯尔特文化的真正内涵就是凯尔特巫术文化。在小说中,会说话、有灵性的各种动物和植物,就是自然神教的形象表述。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的“打人柳”,不仅仅是一个增添乐趣的道具,在凯尔特巫术的有关资料中显示,柳树具有一些特殊的意味:柳树的种植者或拥有者可望得到它的回报——把月亮神的祝福带给他们;而女巫们会飞的扫帚就是用柳树条制作的。

信念

英国作家路辛达在《1945年的恋人》中曾提以巫术演化过后的传统对男主角的重要性。孔昌岛的老人双手合十,在接受哈里的礼物后,老人作为回报清洗他的灵魂并且原谅他们一年所做的错事。哈里觉得这样的传统比任何教堂里孤独的忏悔室都要人性化。最终他也找到了自己的方向,灵魂的救赎。

将宗教的意义放在今天来看,不再是一味的演练繁杂宗教仪式,而是洗涤灵魂的一个尤为重要的途径。当基督教、佛教在人性关怀的十字路口交叉时,在面对危难、艰险时,跨种族、跨宗教的世界大团结集结成的力量和信念足以战胜一切。

躲在教堂彩色玻璃后的十二双眼睛,看见日本人一步步走向教堂,瑟瑟发抖的她们。而当面对日本人即将残忍对待女学生时,生性顽劣的殡葬师约翰大胆地站出来充当孩子们已经死去的“Father”,让女学生躲过一劫。这是严歌苓《金陵十三钗》中的脚本镜头。教堂的宗教外衣在抵挡不住人性低劣的时候,唯有以神父名义来强大和坚定她们的内心。“所有的孩子们都站在我身后。”约翰放弃了逃亡西边安全区离开中国的机会,毅然决定与教会学生站在一起。

书评 浙江传媒学院

即使世界某些阴暗的角落仍然存在诅咒、盅等黑暗物质,但以祈祷为目的的白巫术和宗教祈祷仪式都会给予更多的人信念。

宗教和巫术以信仰的方式逐渐走进平常百姓家,这些方式是光明的,不带任何所谓的杂念。中国佛教信众超过2亿,他们在用智慧点亮希望的灯盏,寻找内心的一片净土,这也和中国千百年的出世入世观念密不可分。西方的基督徒等各个教派信教徒成为一股势力,在政治、生活等各个领域发挥着巨大作用。

高尔基说,对于灵魂来说,靠的是信仰。每一个生命体都需要信仰来支撑。无论是东方还是西方,未来就要用信念在黎明仍然黑暗之际,感觉到光明的时候,唱出歌。

前几天从网上看到这样一则消息。人头攒动的火车站,一位老人坐在候车室的板凳上逝世了。一位高僧走到他面前,握起他的手,为他超度。在场的人都为之动容。在人生的旅途上,同样是旅者,高僧师傅在这里送走他,去世的老人必将在下一段旅程中等待高僧。都是心地善良的信念者。

吴璐璐

100101138

10广播电视新闻学

第五篇:《法律与宗教》读后感

法律与宗教

“法律和宗教”是一个十分贴近生活的话题,不管是伯尔曼演讲的那个时代,还是如今,法律和宗教都是息息相关的存在。

在西方,宗教是个比较普遍的存在,各种宗教法也为日后的法律奠定了法律的基础。宗教给人的感觉是信条主义,是个人的信仰的一种自我约束,而法律则是给人的感觉就是以一种预防和惩罚犯罪的存在形式。正如书中所提到的:教会试图使道德法律化,而同样令法律道德化;它对各种罪孽实施法定管辖权。中国的宪政发展也是这样,总的宪法在那,但是很多法学家依旧在宪法的基础上,对于法律中的仁义继续进行探索。现代的法庭已经不再是封建社会官员垄断法律,而是有律师作为被告的辩护者,使得法律做到公正,并且可以依据实情酌情减刑,现在的法律有着所谓的“人情味”,其中的“人情味”很大程度上则是宗教思想的体现。

伯尔曼在书中写到“作为一个民族,作为一种文明以及作为人类,我们将有忍受旧时代死亡痛苦的坚韧毅力,有着对重获新生的热烈期望”,伯尔曼想要突破对旧时代的迷思和困惑,他告诉我们日后的时代不再是一个非此即彼、非彼即此的时代了,宗教和法律是相互渗透的,没有宗教的法律将会失去人性的美,从而变得教条主义;没有法律的宗教信仰将会变的盲目,甚至错误的宗教信仰会产生更为严重的罪孽。

法律和宗教都有这4个共同的基本要素:仪式、传统、权威、普遍性。伯尔曼对基本要素进行了一定的阐述,个人主义、理想主义以及民主主义这样的法律自由与宗教有着颇深的渊源,伯尔曼所期望的是宗教与法律相结合的一种信仰,从他的演讲中我们学到的不仅仅的法律和宗教相辅相成的发展史,也可以学习一种辩证的二元论的世界观,可以从事物的2个不同的角度出发,进行探索,继而得出自己最终的结论。

下载《宗教生活的初级形式》读后感(定稿)word格式文档
下载《宗教生活的初级形式》读后感(定稿).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形式与政策读后感

    形势与政策读后感 机电二潘韵昭摘要形势与政策课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我们大学生进行形势与政策教育的主渠道,是我们每个大学生的必修课程,在大学生思想政......

    形式、空间和秩序读后感

    《建筑:形式、空间和秩序》读书笔记 09级建筑 通过对《建筑:形式、空间和秩序》的读阅,我对建筑有了更多的新认识。建筑原来不是之前我想象的和我所了解的那样简单,可以用不同......

    形式政策作业读后感(合集)

    观《杨澜访谈录》2014511期有感前言:《杨澜访谈录》2014511这一期是对著名影视演员巩俐的访问,标题为“归来中重塑自我~ 巩俐”主要是针对巩俐和张艺谋合作的一部新电影《归来......

    简单生活,不是一种形式杂文随笔

    也许是受喧嚣生活的困扰,也许是被简单生活的感悟击中心房,刚过不惑之年的她,决意找寻简单的生活。她每天除了正常的上下班,空闲时间或者逃进自己小小的房间舞文弄墨,或者走向大自......

    《宗教生活的基本形式》读书报告

    《宗教生活的基本形式》读书报告 19世纪是宗教研究的兴盛时代,尤其是人类学家对原始宗教做了大量的研究,并提出了许多关于宗教起源的理论。这些理论虽然各自不同,但有一个共......

    国富论读后感初级论文

    读后感 读《国富论》有感 ——对经济社会及身边一些经济现象的认识 14108130王坤莽 《国富论》是我们了经济学老师推荐的必读书目之一。《国富论》是苏格兰经济学家、哲学家......

    日语动词变化形式、态式及接续形式小结(初级)

    日语动词变化形式、态式及接续形式小结(初级) (一)动词分类 1、根据变化形式分为五段动词、一段动词、カ变动词、サ变动词。 五段动词:以除る外う段假名结尾的动词(即非る动词)及以......

    新疆宗教教职人员生活补贴制度及其影响(范文)

    新疆宗教教职人员生活补贴制度及其影响 宗教是一种社会现象,通过具有宗教信仰的教徒以规定的礼仪形式进行宗教活动为其外在的表现。教徒包括教职人员和一般信教群众。教职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