弥渡县宗教事务管理工作暂行规定

时间:2019-05-12 05:21:2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弥渡县宗教事务管理工作暂行规定》,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弥渡县宗教事务管理工作暂行规定》。

第一篇:弥渡县宗教事务管理工作暂行规定

弥渡县宗教事务管理工作暂行规定

根据国务院《宗教事务条例》以及相关法律、法规,为保障公民的宗教信仰自由,保护正常的宗教活动,规范宗教事务管理,维护宗教和顺以及正常的生产、生活和社会秩序,结合本地实际,制定本暂行规定。

第一条县民族宗教事务局是县人民政府的宗教事务主管部门,负责对宗教团体以及宗教活动场所的宗教事务依法进行管理,并对乡镇人民政府的宗教事务工作进行指导。

第二条县民族宗教事务局对宗教团体、宗教活动场所负责人进行考察、组织选举、协商推举和审核、报批;对宗教活动场所的重大宗教活动,寺院、宫观、清真寺、教堂等的修建,宗教造像等依法进行审批。

第三条县民族宗教事务局广泛听取宗教团体、宗教活动场所和信教公民的意见,依法办理宗教事务工作,调处宗教方面的问题和纠纷。

第四条县民族宗教事务局对宗教活动场所遵守法律、法规、执行场所管理制度、登记项目变更、宗教活动、涉外活动、财务收支进行监督检查。

第五条县民族宗教事务局对乡镇、村委会、宗教团体以及宗教活动场所指导工作一年不少于两次。组织宗教团体、宗教活动场所负责人以及宗教教职人员开展业务培训。每年召开一次民族宗教事务工作会议。

第六条县财政每年安排宗教工作经费5万元。

第七条各乡镇党委、政府的主要领导是宗教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必须有一名副职分管宗教工作。一年应召开一次宗教工作专题会议,并列入年度工作考核内容,真正把宗教工作列入党委政府的议事日程。

第八条乡镇党委、政府分管宗教工作的领导,要及时、准确地掌握辖区内宗教动态,与县民族宗教事务局一道共同做好辖区内的各项工作,要对宗教活动场所的管理人员、财务、治安、消防、文物保护、卫生防疫等制度进行指导、监督和检查,指导帮助村级“两委”班子抓好宗教工作,确保宗教和顺,社会稳定。

第九条村“两委”班子主要领导中必须有一名分管宗教工作。按属地管理原则,村“两委”班子是直接与信教群众联系的基层组织,要把未经批准但又经常有信教群众参加宗教活动的民间信仰小寺、小庙等列入工作管理范围,确保安全有序。要准确掌握其活动情况,严防异端邪教和封建迷信活动渗透和侵入,以及借机诈骗钱财等,一经发现,坚决取缔。

第十条未经批准,严禁乱建小寺、小庙和佛坛,一经发现,坚决拆除。各乡镇党委、政府和县民族宗教事务局应进行经常性检查督促。

第十一条民间信仰组织和老年协会组织要严格区分,禁止借老年协会之名行民间信仰之实,老年协会组织不能设在民间信仰的场所内,老年协会组织不能参与宗教信仰活动。

第十二条宗教团体和宗教活动场所在组织规模较大的宗教活动时,须按程序逐级上报县民宗局批准后方可举行,并协调公安、交通、林业、卫生等部门做好会务期间的安全及管理工作。举办宗教活动的时间、规模应当妥善安排,不得妨碍经济秩序、社会秩序和生活秩序,防止和制止不法分子利用宗教和宗教活动制造混乱,进行违法犯罪活动,要自觉抵制境外敌对势力利用宗教进行渗透活动。

第十三条爱国宗教团体是党和政府联系、团结、教育宗教界人士的桥梁纽带,应自觉地接受党和政府的领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发扬自我教育的传统。经常对教职人员和信教公民进行爱国主义、社会主义、时事政策、国家法律、法规等教育,坚决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进一步增强信教群众热爱祖国、拥护社会主义制度、拥护共产党领导的信念,激发他们参与各项社会公益事业、为我县经济社会发展作贡献的热情和积极性。

第十四条宗教团体应依照宗教的教规、教义和习惯,按照各自章程开展活动,贯彻执行国家有关宗教的法律、法规,维护宗教教职人员和信教公民的合法权益,改革不适宜的教规、教义和陈规陋习,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第十五条信教公民的集体宗教活动由宗教活动场所或者宗教团体组织,宗教教职人员或者符合本宗教规定的其他人员主持,按照教义教规进行。宗教团体对宗教活动场所的主持,宗教教职人员(伊斯兰教的阿訇,佛教的比丘、比丘尼,基督教的牧师、长老、传道员)身份进行认定,做好审核及上报工作,按期对宗教教职人员开展业务培训。宗教教职人员在任职期间,不能胜任宗教教职或者被追究刑事责任的,由本宗教团体按本教的教规和习惯解除其宗教教职身份并上报县民族宗教事务局备案。

第十六条宗教活动场所是信教公民举行宗教活动或宗教仪式的固定场所。禁止异端邪教、封建迷信渗透。宗教活动场所可以按照宗教习惯接受公民的捐款捐物,可以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接受境内外组织和个人的捐赠,用于与该宗教活动场所宗旨相符的活动,但不得强迫或者摊派。

第十七条宗教活动场所应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建立健全宗教活动场所管理制度、教职人员管理制度、民主决策制度、教职人员学习制度、财务管理制度、安全保卫制度、消防安全制度等,并接受县民族宗教事务局监督检查。

第十八条宗教活动场所由信教公民代表和教职人员组成管理组织,实行民主管理,统一协调处理日常事务,确保宗教事务依法有序开展,保证各项规章制度的贯彻执行。防范本场所内发生重大事故或者发生违反宗教教规教义、伤害信教公民宗教感情和影响社会稳定的事件。

第十九条宗教活动场所要依法办理宗教活动场所的土地使用证和房产证。第二十条宗教教职人员和信教公民在宗教活动场所内依宗教教义教规开展的宗教活动,必须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政策,不得进行非法和违法活动,不受境外组织和个人的支配。利用宗教妨碍政治生活、社会生活、经济生活、侵犯公私财产的,由有关主管部门依法给予行政处罚;妨碍社会公共秩序、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二十一条国家工作人员在宗教事务管理中滥用职权、徇私舞弊、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尚不构成犯罪的,依法给予行政处分。

第二十二条宗教团体、宗教活动场所的合法财产、合法权益受法律保护。侵犯宗教团体、宗教活动场所和信教公民合法权益的,依法承担民事责任,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二十三条本暂行规定于2008年1月1日起试行,由县人民政府负责解释

第二篇:教学管理工作暂行规定

教学管理工作暂行规定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教学是学校经常性的中心工作,学校要认真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和政策,努力提高教学质量,提高办学水平,把学生培养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第二条教学管理工作要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端正教学思想,把育人放在首位,按照“教育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纪、面向未来”的要求,遵循教育、教学的规律,对教学活动的全过程进行精心计划、组织、调度、控制、监督和协调,充分调动教师的积极性,科学地利用和改善教学环境与教学条件,形成稳定协调的教学秩序,保证教学工作顺利进行。

第三条学校教学管理系统,在校长领导下,逐级分工,各负其责。

第二章教学管理机构职责

第四条校级教学管理机构职责

一、学校的教学管理和教学改革工作,由校长全面负责。主管教学的副校长协助校长主持教学管理和教学改革工作。凡属教学管理和教学改革中的重大问题由校长或主管教学的副校长提交校务会议决定。

二、学校教学工作委员会是校长直接领导下的教学指导和评议机构,是全校教学管理的最高权威,研究和决定教学管理工作中的一些重大问题。

三、教务处是学校管理教学工作的主要职能部门,在学校教学工作委员会的指导下管理学校教学工作,其主要职责是:

(一)会同各教学部门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拟定全校教学工作计划和规章制度,制订有关教育事业的发展规划,专业设置及调整方案,并组织实施。

(二)组织制订各专业的教学计划,检查教学计划的执行情况,督促各系、部的教学大纲、题库等建设。

(三)组织教学过程的实施,进行全面教学质量管理。负责审查开课计划,制定课程表、考试日程表、安排新生军训、学生见习和专业实习,组织期中教学检查和搞好日常教学常规管理。

(四)管理学生学业成绩,处理学生考试舞弊及因成绩不及格而留级、退学事宜。搞好学生毕业证验证、发放工作。严格考场秩序,落实考试规则,按学籍管理办法,处理违章、舞弊学生。

(五)安排全校教学研究活动,总结交流教学经验,提高教学质量。

(六)负责师资建设工作。制定教师工作规范,建立教师业务考核制度,加强教师业务档案管理,收集教师教学工作成绩考核资料,为教师队伍建设提供依据。

(七)统筹安排全校教室、实验室及其它有关教学行政方面的工作,管理教员休息室,调度教学力量和设施。

(八)负责全校教材、教参、讲义及教学资料的选用、编定、计划、订购、收发等

工作。

(九)制定电化教学计划,开好电教课,负责电化教学手段的研制和设备的维修及管理。

(十)负责全校教学资料、教学文件、案件、大纲、试卷等的印制工作。

第五条系(部)是在校长领导和教务处业务指导下,负责组织实施教学、科研工作的教学业务机构,其职责范围是:

(一)负责全系(部)的教学、科研、警务化管理、思想政治工作和行政管理工作。

(二)负责制订本系(部)教学、科研、学科建设、师资培养等工作规划,并就本系(部)的发展规模、专业方向和教学改革问题进行调查研究,提出改进意见。

(三)督促教研室落实专业教学计划,制定教学大纲和实施方案,编写教材,编印参考资料或案例,保质保量完成教学任务。

(四)检查教学环节的落实和教师岗位责任制的制定及执行情况,研究改进教学工作,交流教学工作经验。

(五)组织教师学习理论知识和专业知识,进行调查研究,开展科研活动。

(六)做好本系(部)的行政、教务、后勤、保密等事务工作。搞好文书处理、立卷、归档工作。

(七)负责安排教师教学任务并督促检查落实情况。

(八)完成校党委和校领导交办的其它有关工作。

第三章计划管理

第六条学校根据社会和公安实际的需要设置专业,进行专业调整。专业设置与调整要遵循需要和可行相结合的原则,在保证必要的办学条件、质量和效益的基础上稳定发展,形成合理的专业结构和布局。

第七条 教学计划是学校培养人才和组织教学的基本依据。应根据国家教育部、公安部的有关要求或规定,结合学校情况制定相应的教学计划。

第八条 学期(学年)校历由教务处制定,经校长批准执行。学校各系(部)根据校历制订学期教学工作计划,确定授课时数及各教学环节的周学时,配备任课教师,并在上一学期中期,按学校印制的有关表格填报,经教务处审核,报主管教学副校长批准。

第九条 任课教师根据教学大纲和学期教学工作任务书制订学期授课计划,确定教学内容、教学进度和学时分配,经系(部)批准后执行。系部主任及教研室主任应经常检查学期授课计划执行情况,督促教师按计划完成各项教学任务。

第十条 课程表的编制要遵循教学规律和课程特点,做到科学合理、准确无误。课程表经教学副校长审核批准,于新学期上课前一周予以发放。课程表要保持稳定,不得擅自改动。局部的临时性变动须经系(部)主任和教务处批准;全校性的变动须经教学副校长批准。

第四章 教学过程管理

第十一条 学校开设的课程包括必修课、指定(或限定)选修课、任选课三种类型。

各门课程都有教学大纲,教师按教学大纲的要求组织教学。教学大纲可由教研室组织教师编写,经系(部)、学校批准施行,也可参照使用国家教育部、公安部组织制订和推荐的教学大纲。教学大纲明确规定本课程的教学目的与要求、教学内容的范围、广度与深度、学时分配、教学形式、主要参考书目和必要的说明等。

第十二条 加强教材建设、教材研究、教材发行管理工作。各门课程都有教材(讲义或主要参考书),并在课前发给学生。尽量选用全国或公安部统编的教材,同时根据教学计划的课程设置要求,制订教材编写出版规划,建立教材编写、购置、保管、发放等管理制度,不断提高校内自编教材(讲义)教参水平。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和公共课教材的编写和选用,严格执行国家教育部和省教委的有关规定和要求。

第十三条 课堂教学(含实验课)是教学的基本形式。教师上课必须有教案。保证教学内容的思想性、科学性和创新性,切实做到教书育人,加强基础理论、基本知识教学和基本技能训练。紧紧围绕素质教育,改革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提高教学艺术,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认真实行作业批改、辅导答疑制度,切实提高教学质量。

第十四条 重视和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的管理。教学计划规定的实验、各种实习(见习)、社会实践、课程设计和毕业论文等实践环节,一律视为独立的一门课程。学生必须参加实践性教学环节,原则上不得免修。考试不及格者,应予重修。各类实习和实践都要制订计划和大纲,配备经验丰富的指导教师。毕业论文一般由具有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的人员担任指导。

第十五条 安排、组织学生参加生产劳动、接受军事训练,并指定专人负责劳动和军训工作。生产劳动主要包括公益劳动及各种服务性劳动等。军事训练主要是对学生进行队列训练、内务管理教育、国防教育和军事化管理、条例等有关内容的教育。

第十六条 对学生按教学计划所修的课程和实习必须认真考核。考核的目的是检查学生的学习质量和教师的教学效果。凡教学计划规定的必修课和选修课均按学期进行考核。所有的考试课程建立试题(卷)库,实行考教分离。公共外语课、计算机基础课的考核,可与国家或省教委组织的水平考试结合起来进行。

第十七条 学生按要求参加教学计划规定和学校统一安排、组织的一切活动。学生上课、实习、社会实践、军训等均实行考勤。缺课累计超过一门课程时数三分之一者,不得参加本课程的考核。

第十八条 教师积极开展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方面的改革,实行教学、科研、实践三结合。专业课教师实行教学、科研、实战一体化。教学改革坚持社会主义方向,保证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

第十九条 保持正常稳定的教学秩序。教务处和系(部)根据教学信息的反馈,及时处理、协调教学计划实施过程随时发生的问题,纠正偏差,控制进程,保证教学活动的正常进行。未经教务处批准,不得占用教学活动时间安排其它活动。师生严格遵守上课制度与课堂规则,遵守教学纪律,按规定时间进行活动。

第二十条 强化学籍管理工作。学籍管理包括入学与注册、成绩考核与记载办法;升级与留、降级;转系(专业)与转校;休学、停学与复学;退学和毕业等内容。学籍

管理工作应严格按照国家教育部和省教委发布的《普通高等学校学生学籍管理规定》的有关要求,认真加以实施。

第五章 质量管理

第二十一条 建立听课制度,建立完善的教学质量监控系统。校级领导、教务处、系(部)教学管理干部和教研室主任定期深入课堂听课,听取任课教师汇报和学生意见。全面了解教学工作状态,掌握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情况。针对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时改进教学工作。提倡教师之间互相听课,取长补短。

第二十二条 建立教学质量检查制度和教学质量信息的反馈渠道,主要检查教书育人、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进度、教学效果、教学管理和学生学习情况。要制定教师育人规范和各项工作的质量标准、建立教师教学质量指标体系。全校性的教学检查一般每学期进行一次,在教学副校长领导下,由教务处和各系(部)组织进行。教务处还要通过各种渠道及时收集教学工作的反馈信息。

第二十三条 教学基本建设是提高教学质量的物质保证。学校从实际出发,有计划、有重点地充实实验设备、积累图书资料、完善教学文件,积极采取现代化教学手段。专业实验室、图书馆、电教中心、语音室、计算机房都要树立为教学服务的思想,创造性地开展工作。

第二十四条 学校建立健全各种教学质量评估制度,积极地、及计划地开展各种评价工作,使教学管理部门和教学部门形成一种自我完善、自我约束的良性机制。把开展教学评价作为实现宏观教学管理的重要手段,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第二十五条 学校围绕教书育人、教学改革、教学管理和提高教学质量,有组织、有计划地开展教学研究活动。制订学校的教学研究规划,做好教学研究项目的立项工作,做到经费、条件、研究人员三落实。鼓励支持个人或集体选择有意义的研究课题,边研究、边实践。教研室结合本学科特点,积极开展经常性的教学研究活动。学校定期召开教学经验交流会。

第二十六条 重视优秀教学成果奖励工作,将校级优秀教学成果奖励工作制度化。对于在教学工作中做出优异成绩的个人或集体,予以表彰奖励。对已经获奖的教学成果,大力宣传和推广,并落实有关奖励政策。对于违反教学纪律,造成教学事故者,视情节轻重进行批评教育或予以适当行政处分。

第六章 教师管理

第二十七条 各系(部)和教研室根据教学计划和学期工作计划,把水平高的教授、副教授和讲师配备到教学第一线担任主讲工作。同时,配好配齐实习课、设计课、实验课、答疑辅导的教师,保证各门课程的教学质量。学校严格执行任课教师资格审查制度,聘任或安排符合任职条件、具备任职资格的教师承担教学任务。各级职务教师都应积极承担教学任务,完成规定数额的教学工作量。没有完成教学工作量者,不能获得教学工作的表彰奖励。

第二十八条 主讲教师一经聘任,保持稳定,聘任期间不得随意变动。主讲教师对

本课程的教学质量全面负责。

第二十九条 明确各级职称、职务教师的教学工作规范和教学岗位职责分工,建立教学岗位责任制,实行目标管理,对教师工作业绩和思想表现定期进行考核,一般每学期考核一次,考核情况装入教师业务档案。

第三十条 学校和系(部)有远期师资培训规划和近期工作安排,有计划地培训教师,不断提高教师的政治与业务素质。帮助青年教师树立正确的教学思想和严谨治学的优良教风。提高教书育人的自觉性,提高教学艺术,改进方法。有计划地组织教师参加公安实践和社会实践。

第七章 教学档案管理

第三十一条 教学档案是教学行政管理的一个重要内容,教务处、系(部)、教研室都要建立教学档案。教学档案的范围是:

一、上级教育主管部门下达的指令性、指导性文件。

二、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课程建设规划、实验室、实习基地建设规划。

三、自编教、典型教案、试题、微机试题库、试卷库、试卷分析、CAI课件、电教片以及各种教学录音带和录相带等。

四、学期教学工作计划、教学日历、学期授课计划、典型经验报告、优秀毕业论文。

五、学生学业成绩、学籍变动情况、学生实习计划和总结、毕业生质量调查等材料。

六、教学研究活动计划、总结、典型经验教材和教学研究刊物。

七、各类教学管理软件及其它教学文件。

第三十二条 教学档案实行分级管理。教务处和系(部)要有专人负责教学档案的归纳、整理和筛选,并编目造册。建立教学档案查阅制度,充分发挥档案的作用。

第三篇:弥渡县委党校掠影

弥渡县委党校略影

杨家毕

弥渡县委党校,位于县城西北。北邻连接线,东靠毗江西岸。大门朝迎旭日,暮待星月。丁亥西迁,修葺一新。校园繁花似锦,绿草如荫,花团锦簇,百鸟栖止,环境清幽。校舍不起眼,四层封顶。教室整六间,窗明几净。

信守党性至上,党校姓党。夯实理论基础,拓开世界眼光,培养战略思维。潜心马列特色,涉猎“五当代”。仰读圣哲典籍,俯察民间休戚。不为教条所锢,思想与时俱进,同建和谐社会,共谋科学发展。核心价值体系,时刻萦绕课堂。彰显昔日辉煌,提振创业精神;探析时下问题,寄托拳拳忧心。述热点,有分寸;析难点,重客观,县情须臾不忘。

坚持教学中心,渠道拓宽。举办函授班,找到发展新希望。守株待兔试着干,搜山追兔大胆闯。自北京至云南,五所大学先后建立函授站。省函始,民大盛,财大专,农大、昆工辟就新市场。设有两三个学历层次,常开四五个学科专业,近六年,平均七八个教学班。教科文卫,政法金融,农林水电,济济一堂。不啻五镇三乡,苍山脚下,哀牢山麓,涓涓细流,汇聚弥川。或切或磋,或论或辩,沿着真理方向。涵养知识,悟取智慧,陶冶情操,阵阵醍醐从顶灌。二十余载,育才千余人,本县栋梁,多出于斯。

牢树一视同仁,平民思想。由官而兵,角色转换。休言万人之上,坐镇一乡,至此恂恂学子,就教讲堂。有政要,有学贤;无官气,无霸气。入则循规蹈矩,出则同行同止。官兵一致,师生平等,教学相长。(中共弥渡县委党校)

第四篇:流动党员管理工作暂行规定

*****学校流动党员管理工作暂行规定

加强和改进流动党员管理,是新形势下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一项重要任务。为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我校流动党员的管理工作,建立科学规范的流动党员管理制度,使我校流动党员能够及时参加党的组织生活,接受党组织的教育、管理和监督,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根据《中国共产党章程》和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流动党员管理工作的意见》等党内有关规定,结合我校实际,制定本规定。

一、总体要求和主要原则

本规定所称流动党员,是指行政或户籍关系仍在所在工作单位或户籍所在地,但因下列情形或原因流出、流入的党员:

1、党员出国出境的;

2、毕业生党员暂未落实就业单位组织关系尚在学校的;

3、离退休党员异地居住的;

4、党员因学习进修、从事科技咨询、合作研究或其它正当职业等原因流动的。

(一)加强和改进流动党员管理工作的总体要求:要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贯彻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方针,从有利于党组织管理、有利于流动党员发挥作用出发,创新管理方式,落实管理责任,努力使流动党员都能接受党组织的教育和管理,始终保持先进性。

(二)加强和改进流动党员管理工作的主要原则:

1、坚持以流入地党组织为主、流出地和流入地党组织共同管理。构建流出地与流入地党组织密切配合、有机衔接的流动党员管理机制。

2、坚持区别情况、动态管理。根据流动党员的分布状况、职业特点和居住地点等情况,采取单位管理、行业管理和社区管理等多种方式。

3、坚持教育、管理与服务相结合。强化服务意识,寓教育、管理于服务之中,增强流动党员的党性观念、组织观念和光荣感、归属感与责任感。

二、流动党员的组织关系管理

(一)党员外出时间在3至6个月,有固定地点的,应持党员证明信,到所在地党组织过组织生活;时间在6个月以上的,应将组织关系转至当地党组织。组织关系难以落实或无固定地点的党员,持《流动党员活动证》,在外出所在地相应组织参加党的组织生活,交纳党费。

(二)凡未转出党员组织关系的党员,在外期间要主动与党支部保持联系,每年至少向流出地党组织汇报一次思想、工作和参加党组织生活情况,并按期交纳党费。遇有重要情况必须及时向党组织报告,接到党组织有重要活动的通知后,应按时返回。党员外出返回后,应主动向党组织如实汇报外出期间的情况,并将相关证明、鉴定材料交党组织查验。

(三)党员3人以上集体外出、地点相对集中的,流出地党组织应在他们中建立党小组或党支部,由流出地党组织指定负责人,定期联系。党支部或党小组负责人应每季度向流出地党组织汇报一次组织生活和党员的思想、工作等情况。条件许可的,也可将组织关系转至流入地党组织,由流入地党组织负责管理。

(四)流入地党组织对流动来的党员,应按规定接收他们的党员组织关系、党员证明信或《流动党员活动证》,并及时将他们编入相应党支部、党小组,妥善安排他们参加党听组织生活和其他党内活动。对持《流动党员活动证》的,流入地党组织要认真填写《流动党员活动证》内的有关内容。流入地党组织不得以各种理由拒绝接收外来党员。

(五)党员流动期间,凡因单位未建立党组织或有关单位党组织不接收等原因,造成党员隶属关系不能明确的,由其上级主管部门党组织或流入地的党组织负责协调解决。党员应主动与流入地党组织取得联系,请求解决组织关系隶属问题,并按要求办理组织关系转移手续,积极参加党的组织活动,自觉接受党组织的教育、管理和监督;或与流出单位党组织取得联系,由流出单位党组织出面协调解决。党员不得以此为借口,不参加党的组织生活,不接受党组织的教育、管理和监督。

(六)党员在流动过程中,应主动向流入地党组织及时报告情况,说明党员身份。故意隐瞒党员身份,长期脱离于党组织之外的,应按有关规定作出严肃处理。凡没有正当理由,连续六个月不交纳党费,或不参加组织生活,或不做党组织所分配的工作的,经教育仍不改正的,其正式组织关系所在党组织应按党章及党内有关规定进行组织处理。

(七)预备党员在流动过程中,预备期满应及时向流出地党组织提出转正申请。流出地党组织要重视对流动中预备党员的教育和管理,及时明确其组织关系的隶属,认真考察其流动期间的表现,按期讨论其转正问题。

已转移党员组织关系的,由流入地党组织负责其转正,讨论转正前应书面征求流出地党组织的意见;未转出党员组织关系的,由流出地党组织负责其转正,讨论转达正前应书面征求流入地党组织的意见。

延期提出转正申请的,经流出地党支部党员大会讨论,并报上级组织批准,可对其作出延长预备期的处理或取消其预备党员资格。

(八)流动党员要按规定及时足额交纳党费。如因特殊情况,本人不能按时交纳党费的,经流出地党组织同意,可以邮寄、由他人代交、或持所在单位证明补交党费,但不能少交或不交。

三、出国、出境党员的管理

(一)因公出国出境工作学习,时间在6个月以内的党员不向国外境外转移组织关系;时间超过6个月,但工作流动性大的党员也可不向国外境外转移组织关系。如工作需要证明党员身份的,由党委组织部出具党员证明信,再按有关规定办理。

(二)公派出国出境人员中的党员工作学习期满回国时,已转出组织关系的,应持党支部鉴定,及时向党委组织部报到,由原党组织接受其参加组织生活。

(三)出国出境留学或学习的预备党员预备期满后,根据本人申请和汇报材料,可由原所在党组织讨论转正问题。如党员在外无法讨论转正的,待学习或劳务期满后,根据本人表现和在外组织鉴定,回原单位办理转正手续,具备条件的可以转为正式党员。

四、暂未落实就业单位的毕业生党员的管理

(一)暂未落实就业单位的毕业生党员,如无特殊原因,其组织关系原则上转移到本人或父母居住地的党组织,也可以转到县以上人才服务机构的党组织。特殊情况下,经本人申请,所在系党总支同意,党委组织部批准后,毕业生党员的组织关系可以保留在学校,但时间最长不得超过两年。

(二)毕业生党员离开学校外出时间连续6个月以上的,由学校党委组织部发给《流动党员活动证》,流动党员按要求参加流入地党组织生活。

(三)流动党员至少每半年一次向组织关系所在党总支汇报思想、工作、学习情况,并书面递交一份思想汇报和工作总结。

(四)各党总支要定期对毕业生流动党员进行摸底排查,对不认真履行党员义务或违反党纪的,按党的有关规定进行处理。

五、异地居住和被返聘的离退休党员的管理

(一)异地居住的离退休党员,其党员组织关系应转移到接受居住地的党组织。

(二)离退休党员如仍被原单位返聘担任教学、科研和管理等工作的,其组织关系保留在原单位。

(三)离退休党员如被民办高校和其他教育机构聘请担任教学、科研和管理工作,时间在一年以上的,应将组织关系转入聘用单位,聘用期满后再转回原单位。

(四)对于外单位流入的离退休党员,离退休党支部要积极接纳他们的组织关系,与本校党员一样教育管理。

第五篇:土地档案管理工作暂行规定

土地档案管理工作暂行规定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加强土地管理档案工作,充分发挥土地管理档案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和《科学技术档案工作条例》,制定本暂行规定。

第二条 土地管理档案是指土地管理部门及所属单位在各项专业工作中形成的。具有保存价值的文字材料。图纸、图表、计算材料、声像等文件材料。

第三条 土地管理档案包括:地籍管理档案。土地利用规划档案建设用地档案、土地监督检查档案,土地科技管理档案、土地管理教育档案等。

第四条 土地管理档案是土地管理活动真实的历史记录,是土地所有权、使用权的凭证具有法津效用,是国家的宝贵财富,是国家档案的重要组成部分。各级土地管理行政主管部门必须加强对土地管理挡案工作的领导。

第五条 按照档案工作实行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的原则,各级土地管理行政主管部门的档案应由本单位档案部门集中统一管理,建立健全规章制度全面收集在土地管理活动中形成的文件材料,进行科学的整理和保管,维护档案的完整与安全,积极提供利用。

第六条 土地管理档案事业所需经费要列入本部门事业发展规划与经费计划。

第二章 土地管理档案机构职贡及人员

第七条 国务院和地方县以上人民政府土地管理行政主管部门分别负责全国和本辖区的土地管理档案工作,业务上受国家和地方县以上同级档案行政主管部门的指导。

第八条 国务院土地管理行政主管部门设档案处;地方县以上人民政府土地管理行政主管部门设档案科(室),并配备相应的人员。

第九条 土地管理行政主管部门的职贡。

一、国务院土地管理行政主管部门:

1、贯彻国家关于档案工作的方针、政策和法规,负责制定与修改全国土地管理档案工作制度、长远规划;

2、集中统一管理本机关的全部档案,收集和保管本机关档案,按规定积极提供利用;

3、指导、监督和检查全国土地管理档案工作;

4、组织交流、推广土地管理挡案工作经验,组织档案管理人员的业务培训,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的业务素质和管理水平;

5、督促本系统和本单位土地管理的形成、积累、整理和归档工作。

6、向国家档案行政主管部门报送土地管理档案的有关统计报表。

二、地方县以上人民政府土地管理行政主管部门:

1、贯彻上级关于档案工作的方针、政策和法规,负责制定与修改本行政区的土地管理档案

制度、长远规划;

2、集中统一管理本机关的全部档案,收集和保管本机关档案,按规定积极提供利用;

3、指导、监督和检查本行政区的土地管理档案工作;

4、组织交流、推广本行政区的土地管理档案工作经验,组织档案管理人员人业务培训,提

高档案管理人员的业务素质和管理水平;

5、督促本行政区的本单位的土地管理档案的形成、积累、整理和归档工作;

6、向上级土地管理行政主管部门和本地区档案主管部门报送土地管理档案的有关统计报表。

第十条 土地管理档案工作人员属于专业技术人员,其专业职务的评定,聘任和其他专业技术人员相同。

第十一条 土地管理档案工作人员要执行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热爱本职工作,钻研业务,不断提高政治思想、科学文化和档案业务水平。

第十二条 土地管理档案工作人员要保持相对稳定,确需调动时,在调动前要认真办理档案交接手续。

第三章 土地管理档案的管理

第十三条 各级土地管理部门应把土地管理文件材料的形成、积累、整理和归档工作纳入本部门工作计划中,列入部门的职责范围。

第十四条 土地管理档案的收集和归档。

1、土地调查、登记、建设用地、案件处理或其他项目,在任务完成后,将该项目应归档的文件材料收集齐全,组成保管单位由项目负责人审定后,向档案部门归档。

2、土地管理工作形成的其他应归档的文件材料,收集齐全,组成保管单位,由各职能部门负责人审定后,在第二年上半年向档案部门归档。

第十五条 土地管理档案应在业务部门立卷的基础上,按《土地管理档案归档范围及保管期限表》的原则进行分类、保管。

第十六条 土地管理档案的保管期限分为永久、长期、短期三种:

一、凡具有重要凭证和长久查考。利用价值的作为永久保存;

二、凡在三十年至五十年内具有查考、利用。凭证作用的长期保存;

三、凡在三十年内具有查考、利用、凭证用的为短期保存。

第十七条 接收、移交档案必须认真核对清点,并办理交接手续。

第十八条 要加强土地管理档案的库房建设。库房要求具有良好的卫生环境和保持适当的温湿度;并有防盗、防火、防硒、防尘防有害生物和防污染等安全措施。

第十九条 要定期进行库藏档案的清理核对工作,做到帐物相符,对破损或载体变质的档案应及时修补和复制。

第二十条 存档阳底图除修改、送晒外,不得外借、修改后的底图入库时,要认真检查其修改、补充情况、修改、补充已归档的图纸必须做到:

一、修改、补充图纸要有审批手续;

二、修改内容较少时,可直接采用在图面“杠改”“刮改”并同时在修改处标注“修改标记”;

三、修改内容较多时,应另绘新图,原图作废。

第二十一条 胶片、照片、磁带等载体的档案要采用密封盒、胶片夹和影集等存放。

第二十二条 销毁档案必须严格把关,销毁时要造具清册,经主管领导批准,在销毁清册上签字。

第四章 土地管理档案的统计和利用

第二十三条 土地管理档案要建立健全统计制度,对档案的收进,管理、利用等情况进行统计分析,认真填写统计年报。统计数据以原始记录为依据,做到准确、可靠,并按规定报送主管部门和同级档案部门。

第二十四条 各级土地管理档案部门应编制检索工具、目录、专题卡片和资料等方便利用,提高效率。

第二十五条 借阅档案要严格遵守借阅制度,认真填写借阅登记表,借阅重要机密档案须由档案主管部门领导批准。

第二十六条 外单位查阅档案须持单位介绍信;经档案主管部门领导批准后,方可借阅。

第二十七条 凡利用土地管理档案阳单位和个人,必须爱护挡案,不得遗失、涂改、拆散、剪裁、勾画、批注和转借。

第二十八条 土地管理档案工作人员对归还的档案要当面查清如损坏、任意涂改、丢失、应及时追查责任,认真处理。

第五章 奖惩

第二十九条 对在土地管理档案的归档、收集、保护和提供利用等工作中成绩显著或凭借出贡献的单位或个人。由土地管管理行政主管部门予以表彰和奖励。

第三十条 对土地管理档案工作中,违反本暂行和国家有关档案法规,造成档案损毁、丢失、泄密或擅自提供、复制以及由于玩忽职守造成档案损失的个人和负有直接责任的主要领导人,由其所在单位的上级机关,依据《档案法》规定,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提请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

第三十一条 对违反本规定,没有及时进行土地管理档案资料的形成、积累、整理和归档工作的单位,由土地管理部门提出警告或通报批评,造成严重后果的单位领导人,由其上级机关给予行政处分。

第六章 附则

第三十二条 各级土地管理部门应根据本暂行规定,制定本地区土地管理档案具体办法,与同级档案部门会签后施行。

第三十三条 各级土地管理部门直属单位的档案应根据本单位实际情况,制定适合本单位档案工作的具体办法。

第三十四条 本规定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下载弥渡县宗教事务管理工作暂行规定word格式文档
下载弥渡县宗教事务管理工作暂行规定.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山东省护卫队管理工作暂行规定

    山东省护卫队管理工作暂行规定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适应经济民警体制改革后的护卫队伍建设工作,规范全省护卫队建设,不断提高护卫队伍的整体素质,根据我省护卫队伍建设工作......

    厦门市退休干部管理工作暂行规定

    【发布单位】81308 【发布文号】厦府[1990]综103号 【发布日期】1990-06-06 【生效日期】1990-07-01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地方法规 【文件来源】中国法院网 厦门市退......

    人民法院档案管理工作暂行规定

    人民法院档案管理工作暂行规定为了加强对档案的管理、收集和整理工作,进一步规范案件卷宗归档,保障审(执)结案件卷宗保管安全,准确掌握各业务部门办理案件情况,有效地保护和利用......

    基层宗教事务管理工作问题与对策探微

    基层宗教事务管理工作问题与对策探微 基层宗教事务管理工作问题与对策探微 基层宗教工作是宗教工作的基础。近年来,海陵区宗教工作在坚持贯彻党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依法加强宗......

    2016年沙雅县宗教事务管理工作目标管理责任书(精选5篇)

    2016年沙雅县宗教事务管理工作目标 责任书 沙雅县宗教事务领导小组办公室 2016年3月 - 12知识和礼仪的合法渠道,障信教群众的合法宗教需求;健全完善工作机制,继续加强对宗教界......

    宗教事务条例

    本站甘肃省民委讯根据国家宗教局等有关部门的要求和甘肃省委、省政府的统一安排部署,为了做好《宗教事务条例》贯彻实施工作,甘肃省委统战部、省宗教局、省政府法制办,于2005年......

    宗教事务条例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 第686号 《宗教事务条例》已经2017年6月14日国务院第176次常务会议修订通过,现将修订后的《宗教事务条例》公布,自2018年2月1日起施行。 总 理李克强......

    宗教事务条例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宗教事务条例 (2014年11月28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 常务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通过)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保障公民宗教信仰自由,规范宗教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