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基层宗教事务管理工作问题与对策探微
基层宗教事务管理工作问题与对策探微
基层宗教事务管理工作问题与对策探微
基层宗教工作是宗教工作的基础。近年来,海陵区宗教工作在坚持贯彻党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依法加强宗教事务管理,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但随着形势的发展,基层宗教工作变得日益复杂,事务管理工作难度加大,一些矛盾纠纷错综复杂,处置成本居高不下,花费大量精力和人力,经验教训值得我们总结和反思。
一、基层宗教工作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
1、宗教矛盾时有发生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宗教领域的矛盾纠纷日益增多,各类情况异常复杂。近年来,海陵区发生数起宗教领域矛盾纠纷,虽最终得到妥善解决,但处置成效并不明显。如:万善庵推选教职人员信教群众多次上访的问题;苏陈基督教聚会点多次选举负责人未果的问题;长生寺内部教职人员纠纷问题等。一些矛盾纠纷长达数月甚至一年才慢慢化解。分析矛盾纠纷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宗教内部宗教教职人员之间因权力、名位诱发矛盾纠纷,因不同小团体、个人恩怨引发不稳定事件;二是宗教教职人员和信众、信众和信众之间因谋求各自利益、分派系、搞纷争引发矛盾纠纷;三是宗教活动场所在扩建或新建与周边摩擦,宗教活动场所进行宗教活动影响到周边等矛盾纠纷等。上述矛盾纠纷一旦处置不当,容易引发群体性事件和突发事件,影响社会的和谐稳定。
2、教职人员青黄不接
就海陵区而言,管理的宗教活动场所15所,均为固定处所,登记备案的教职人员26人,信教群众近5千人。全区各宗教活动场所教职人员缺口较大,宗教教职人员青黄不接、后继乏人的情况比较严重。大部分宗教活动场所宗教教职人员仅有1—2人,2家佛教场所为1名年老宗教教职人员,无接班人,平时靠一些信众、居士支持照顾。2所基督教聚会点有12名传道员,且大多文化程度较低,年龄偏大,工作能力欠缺。另有2名佛教教职人员管理4所活动场所,面临着无人可用的状况。如竹隐禅寺和观音寺一直由一名宗教教职人员管理,在东山寺原住持生病后,东山寺由福庆寺的住持代管。
3、行政执法难以实行
基层宗教管理涉及面广,工作量大。针对乱建寺庙、乱塑佛神像、假僧假道乱做佛事道场、非法传教、基督教私设聚会点等基层宗教问题,基层宗教管理部门执法难以实行。一是政策依据把握难度大。目前宗教事务管理部门行政执法主要依据《宗教事务条例》及相关文件,但其中有些规定比较原则,尚无具体的实施细则,在非法宗教活动场所的调查取证、处罚取缔以及对非法传道、非法宗教活动的制裁缺乏具体标准;二是属地管理落实不到位。全区建立了区、镇街、村社区三级宗教工作网络,签定了民族宗教工作目标管理责任书,镇街、村社区宗教工作有所加强。但在具体工作中,极个别乡镇、街道遇到一些宗教问题时属地管理责任落实不力,对一些非法行为活动不能及时采取措施制止,对违章建造的非法宗教活动场所不阻拦,造成既成事实,加大了有关部门打击违章建筑和非法宗教活动场所的难度。三是执法主体力不从心。政府宗教管理部门行政执法力量不足,缺乏有效的手段,管理仅限于思想教育工作,无法有效行使行政执法的职能。镇街宗教工作,虽建立了管理网络,明确了民宗助理兼任,但由于民宗助理大多担负繁重的中心工作,无法将主要精力用于宗教事务管理。
二、强化基层宗教事务管理工作对策建议
做好宗教工作事关经济社会发展,事关和谐稳定大局。面对新形势下宗教工作的困难和问题,一方面要立足管理下功夫,对宗教活动场所的日常事务、规划建设、持续发展进行科学化管理,在教职人员的教风建设、思想道德建设、教义研究等方面加强常态化管理。一方面要做足沟通交流大文章。区级民宗部门要了解掌握各宗教活动场所的情况,多与镇街民宗助理、村社区民宗联络员联系沟通,掌握宗教工作第一手资料;多与信教群众交流沟通,理解他们的宗教情感,了解他们的诉求,根据实际情况解决宗教工作的困难和问题。具体建议如下:
1、加强民宗干部队伍建设。一是基层宗教干部队伍要加强宗教政策、法规的学习,把握基层宗教工作中各类矛盾纠纷性质,坚持“保护合法、制止非法、抵御渗透、打击犯罪”的工作方针,坚决制止非法宗教活动,妥善处理伤害信教群众感情和宗教团体利益的事件,切实维护信教群众的合法权益。二是提升预警能力,密切注意和掌握动向,严防宗教渗透。对一切邪教活动要敢于斗争,坚决予以打击取缔。三是善于做团结、教育、转化工作。解决场所内部纷争、闹派性等问题,要把握工作原则,讲究方式方法,耐心细致地做好信教群众的疏导教育工作,做到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切忌急功近利、急于求成。
2、加快宗教人才培养。严格按照“政治上靠得住、学识上有造诣、品德上能服众、关键时候起作用”的合格宗教教职人员的标准,努力造就一支高素质的宗教教职人员队伍。一是重视教育引导,加大培训力度。加强现有宗教教职人员学习培训,高度重视有一定培养前途的年轻宗教人士的培养,特别优秀的,可选送佛学院、神学院学习深造。利用“宗教法律法规学习月”活动,在宗教教职人员中深入开展党和国家民族宗教政策和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广泛开展以爱国主义教育为内容的宣讲活动,不断提高他们的政治思想素质和宗教学识修养。二是注重外地引进,加大人才储备。积极引进外地优秀宗教人才,通过本地教职人员引荐、社会各界多方推荐等方式,加大人才储备,解决教职人员缺乏问题。三是提供锻炼平台,提高能力水平。大胆使用年青一代宗教教职人员担任场所领导职务,让他们在实践中锻炼自己;民宗干部与他们结对联系,经常性开展谈心交流,提高他们思想政治素质和实际工作能力。
3、严格依法管理宗教事务。一是规范宗教活动场所管理。严格宗教活动场所翻建、扩建申报审批程序,坚决制止乱建宫观寺庙现象发生。宗教活动场所的教务、财务实行信教群众民主管理,源头堵死矛盾发生。二是逐步规范各类宗教活动。教育引导信教群众坚持“小型、就地、从简、自愿”的原则,大型活动履行报批手续,切实维护安全和社会稳定。三是依法打击非法传教活动,坚决抵御境外利用宗教进行渗透活动,坚决抵御区外新教派的传播。四是加强宗教执法工作。对损害宗教界合法权益、扰乱宗教活动场所正常秩序和从事非法违法宗教活动以及干扰政府公务等行为,加大惩治力度,体现法律权威。
4、综合稳步推进依法行政。规范宗教行政执法,推进宗教依法行政,需要各方面加强协调配合。一是要加强宗教团体建设,宗教团体是党委政府管理宗教事务的桥梁和纽带,宗教法规规定了宗教团体重要的职责,宗教团体要依法加强自身建设,规范管理,对存在问题要积极向有关部门反映,及时妥善处理。二是形成综合执法合力。各部门既要各司其职,又要形成合力,民政部门要配合做好宗教团体的设立工作,文化、出版等部门要加强对宗教出版物管理,建设部门要加强的非法宗教活动场所违规建筑的处理,公安部门对违反治安管理的宗教活动要依法进行打击等。三是镇街、村社区两级组织积极发挥作用。强化措施,划定责任,全面落实“分级负责,属地管理”的宗教工作机制,形成县区、镇街、村社区及有关部门齐抓共管的宗教工作格局。各级组织要及时处理宗教活动中的重大问题,定期召开民族宗教工作会议,分析民族宗教形势,不断督促检查党的民族宗教政策的贯彻落实。各乡镇要建立和完善各项宗教工作制度,与村社区签定目标责任书,充分发挥两级组织在基层一线的作用,及时化解各类争端和纠纷,把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
5、开创宗教事务管理新局面。一是各级领导和广大宗教干部要深人实际、深入群众,加强调查研究,虚心听取群众意见,及时掌握和反映信教群众的思想状况,为信教群众排忧解难;二是各级宗教干部要善于团结宗教界爱国人士和代表人物,要与宗教界人士建立“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合作共事关系,充分发挥他们在信教群众中联系广泛、具有一定影响和威信的优势,争取人心,凝聚力量,理顺情绪,化解矛盾,引导宗教界发挥宗教的积极因素,抑制其中的消极因素,为经济建设服务,为稳定大局服务。三是切实强化群众政策法规教育。采取多种形式对基层干部群众加强宗教政策和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提高广大干部和群众对宗教问题的认识,使基层干部群众分清宗教与迷信、合法宗教活动与非法、违法宗教活动、宗教信仰自由与宗教活动自由、宗教信仰自由与民间信仰等界限,从而正确认识、对待、处理好宗教问题,确保党的宗教政策、法律法规在基层得到全面落实。
(中共泰州市海陵区委统战部)
第二篇:弥渡县宗教事务管理工作暂行规定
弥渡县宗教事务管理工作暂行规定
根据国务院《宗教事务条例》以及相关法律、法规,为保障公民的宗教信仰自由,保护正常的宗教活动,规范宗教事务管理,维护宗教和顺以及正常的生产、生活和社会秩序,结合本地实际,制定本暂行规定。
第一条县民族宗教事务局是县人民政府的宗教事务主管部门,负责对宗教团体以及宗教活动场所的宗教事务依法进行管理,并对乡镇人民政府的宗教事务工作进行指导。
第二条县民族宗教事务局对宗教团体、宗教活动场所负责人进行考察、组织选举、协商推举和审核、报批;对宗教活动场所的重大宗教活动,寺院、宫观、清真寺、教堂等的修建,宗教造像等依法进行审批。
第三条县民族宗教事务局广泛听取宗教团体、宗教活动场所和信教公民的意见,依法办理宗教事务工作,调处宗教方面的问题和纠纷。
第四条县民族宗教事务局对宗教活动场所遵守法律、法规、执行场所管理制度、登记项目变更、宗教活动、涉外活动、财务收支进行监督检查。
第五条县民族宗教事务局对乡镇、村委会、宗教团体以及宗教活动场所指导工作一年不少于两次。组织宗教团体、宗教活动场所负责人以及宗教教职人员开展业务培训。每年召开一次民族宗教事务工作会议。
第六条县财政每年安排宗教工作经费5万元。
第七条各乡镇党委、政府的主要领导是宗教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必须有一名副职分管宗教工作。一年应召开一次宗教工作专题会议,并列入工作考核内容,真正把宗教工作列入党委政府的议事日程。
第八条乡镇党委、政府分管宗教工作的领导,要及时、准确地掌握辖区内宗教动态,与县民族宗教事务局一道共同做好辖区内的各项工作,要对宗教活动场所的管理人员、财务、治安、消防、文物保护、卫生防疫等制度进行指导、监督和检查,指导帮助村级“两委”班子抓好宗教工作,确保宗教和顺,社会稳定。
第九条村“两委”班子主要领导中必须有一名分管宗教工作。按属地管理原则,村“两委”班子是直接与信教群众联系的基层组织,要把未经批准但又经常有信教群众参加宗教活动的民间信仰小寺、小庙等列入工作管理范围,确保安全有序。要准确掌握其活动情况,严防异端邪教和封建迷信活动渗透和侵入,以及借机诈骗钱财等,一经发现,坚决取缔。
第十条未经批准,严禁乱建小寺、小庙和佛坛,一经发现,坚决拆除。各乡镇党委、政府和县民族宗教事务局应进行经常性检查督促。
第十一条民间信仰组织和老年协会组织要严格区分,禁止借老年协会之名行民间信仰之实,老年协会组织不能设在民间信仰的场所内,老年协会组织不能参与宗教信仰活动。
第十二条宗教团体和宗教活动场所在组织规模较大的宗教活动时,须按程序逐级上报县民宗局批准后方可举行,并协调公安、交通、林业、卫生等部门做好会务期间的安全及管理工作。举办宗教活动的时间、规模应当妥善安排,不得妨碍经济秩序、社会秩序和生活秩序,防止和制止不法分子利用宗教和宗教活动制造混乱,进行违法犯罪活动,要自觉抵制境外敌对势力利用宗教进行渗透活动。
第十三条爱国宗教团体是党和政府联系、团结、教育宗教界人士的桥梁纽带,应自觉地接受党和政府的领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发扬自我教育的传统。经常对教职人员和信教公民进行爱国主义、社会主义、时事政策、国家法律、法规等教育,坚决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进一步增强信教群众热爱祖国、拥护社会主义制度、拥护共产党领导的信念,激发他们参与各项社会公益事业、为我县经济社会发展作贡献的热情和积极性。
第十四条宗教团体应依照宗教的教规、教义和习惯,按照各自章程开展活动,贯彻执行国家有关宗教的法律、法规,维护宗教教职人员和信教公民的合法权益,改革不适宜的教规、教义和陈规陋习,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第十五条信教公民的集体宗教活动由宗教活动场所或者宗教团体组织,宗教教职人员或者符合本宗教规定的其他人员主持,按照教义教规进行。宗教团体对宗教活动场所的主持,宗教教职人员(伊斯兰教的阿訇,佛教的比丘、比丘尼,基督教的牧师、长老、传道员)身份进行认定,做好审核及上报工作,按期对宗教教职人员开展业务培训。宗教教职人员在任职期间,不能胜任宗教教职或者被追究刑事责任的,由本宗教团体按本教的教规和习惯解除其宗教教职身份并上报县民族宗教事务局备案。
第十六条宗教活动场所是信教公民举行宗教活动或宗教仪式的固定场所。禁止异端邪教、封建迷信渗透。宗教活动场所可以按照宗教习惯接受公民的捐款捐物,可以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接受境内外组织和个人的捐赠,用于与该宗教活动场所宗旨相符的活动,但不得强迫或者摊派。
第十七条宗教活动场所应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建立健全宗教活动场所管理制度、教职人员管理制度、民主决策制度、教职人员学习制度、财务管理制度、安全保卫制度、消防安全制度等,并接受县民族宗教事务局监督检查。
第十八条宗教活动场所由信教公民代表和教职人员组成管理组织,实行民主管理,统一协调处理日常事务,确保宗教事务依法有序开展,保证各项规章制度的贯彻执行。防范本场所内发生重大事故或者发生违反宗教教规教义、伤害信教公民宗教感情和影响社会稳定的事件。
第十九条宗教活动场所要依法办理宗教活动场所的土地使用证和房产证。第二十条宗教教职人员和信教公民在宗教活动场所内依宗教教义教规开展的宗教活动,必须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政策,不得进行非法和违法活动,不受境外组织和个人的支配。利用宗教妨碍政治生活、社会生活、经济生活、侵犯公私财产的,由有关主管部门依法给予行政处罚;妨碍社会公共秩序、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二十一条国家工作人员在宗教事务管理中滥用职权、徇私舞弊、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尚不构成犯罪的,依法给予行政处分。
第二十二条宗教团体、宗教活动场所的合法财产、合法权益受法律保护。侵犯宗教团体、宗教活动场所和信教公民合法权益的,依法承担民事责任,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二十三条本暂行规定于2008年1月1日起试行,由县人民政府负责解释
第三篇:基层应急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基层应急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2009-5-26
摘要:针对目前基层应急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笔者提出如下建议:一是应急管理的学科建设和培训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要以政府应急管理工作面临的问题为课题;二是要逐步深化对应急管理学科建设的认识;三是要有针对性地开展应急管理培训;四是要坚持深入基层贴近实际进行调研。
近期,笔者先后赴受2008年冰冻雨雪灾害影响较重的几个南方省份进行调研。在调研中了解到,各省的应急管理工作体系已经基本建立,建立了专门的工作机构,制定了应急预案,并且对相关部门的领导干部和公务员进行了一些应急管理基本知识的培训,有些地方还组织了应急管理演练。但仍存在以下几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存在的问题
(一)预测预警体系的建设问题
现在的应急管理工作中重视预案的编制和管理,但是预测预警体系的建设尚未受到足够的重视。具体表现为:一是地方性自然灾害预测的科学研究体系未建立或健全;二是安全生产等方面的监测监控体系未建立或健全;三是各部门之间的专业预测、监控信息的交流、会商、筛选、决策机制未建立或健全;四是对各类突发事件发布预警的判断指标体系未建立或健全;五是预警信息传播的“最后一公里”问题和专业术语通俗化、警报化的问题尚未妥善解决。
(二)信息上报、发布与核实问题
目前很多领导同志都意识到现代社会中隐瞒信息是很不明智的事,只有及时上报信息和向社会公开发布信息才是正确的选择。但是,实际工作中确实存在着信息的准确性和时效性的问题。诸如,不同的部门对某一事件信息的掌握会存在一些出入,需要时间进行核实;媒体的抢先报道与政府正式的新闻发布有时也会存在出入。
(三)政府各部门的常态工作与非常态的应急管理工作的界定问题
应急管理工作不仅仅只是在发生突发事件后的应对,也包括大量日常的准备和预测预防工作,这些工作往往又和政府各相关部门的法定职能职责紧密联系。值得研究的是,在实际工作中,如何把握应急管理中的常态工作与各部门的关系,避免想做工作但无权限或者突发事件发生后才发现没有做好准备的状况。
(四)政府各部门之间在应急管理工作领域的分工、协调、衔接、联动的法定程序规范问题
很多地方的同志都强烈要求将应急管理的体制机制问题作为重要课题进行研究。政府各部门在应急管理工作领域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一是职责划分的问题,诸如水利部门在防洪工作方面与国土资源部门在预防地质灾害如山洪、泥石流方面如何分工协调,民政部门如何开展城市救灾以及全社会的减灾防灾工作等。二是资源整合问题,例如如何整合部门资源、如何利用社会资源、如何建立部门联动和区域合作,由哪个部门来统筹考虑应急管理资源的网络化有机结合等。三是程序规范问题,目前,基层应急管理部门职能既有重叠又有空白,应从程序规范或制度约束中提炼出应急管理的基本原则、应急程序、应急联动机制等,进一步强化对应急管理的机构及职能定位、应急管理的监督、指挥体系专业化、预案管理动态化、联动体系规范化等问题的研究。
(五)中国特色政治体制下执政党与政府在应急管理工作中的制度安排问题
一些基层政府的同志提出,应急管理决策需要法律依据和法律授权,需要明确责任人,实际工作中执政党的负责人不可能不出现在突发事件的第一线,有时也不可能不做出决策,那么如何界定政府负责人的处置责任需要从法律层面或制度层面加以明确。要在充分考虑中国特色和特殊国情的基础上,加强对政治体制和应急管理关系的研究,避免应急管理与政治体制两张皮,构建有中国特色的应急管理学。
(六)地方政府与中央企业以及军队、武警之间在应急管理工作领域的关系问题我国《突发事件应对法》明确了以基层政府为主应对突发事件的原则,但是目前基层政府的处置权限和能力都非常有限,不仅不可能及时有效调动本地区的部队应急资源,甚至
难以调动本地区的中央企业资源。需要研究紧急处置权,包括授权程序、情况判断、法律责任等。
(七)应急救援队伍的建设问题
我国的应急救援队伍有相当一部分是企事业单位所属的救援队伍(如矿山、危险品、医疗急救等),分布最广的当属政府所属的消防部队。新的消防法赋予消防队伍很多新的应急救援任务,但消防作为专业的救灭火队伍,在一些急救专业技能方面还不能适应,主要体现在队伍不够专业,凭经验、凭主观能动性开展应急工作。受兵役法服役期的制约,消防战士流动性大,队伍不稳定,难以完成一些专业训练和稳定专业力量,要进一步加强对消防队伍在应急救援工作中的地位与作用的研究。
(八)应急装备的产业政策问题
在江西昌河飞机工业公司的调研中了解到,该公司生产的直升机在应急管理领域有着宽广的应用前景。但由于国家的某些政策,例如空域管制和市场管制,目前直升机在应急管理领域的应用还需要进行深入的研究。直升机仅仅只是一种交通运输装备,应急装备还应包括监测预警装备、指挥通信装备、抢险救援装备、生命救援装备等,这些应急装备的研发和推广都需要政策支持。
几点思考和建议
(一)应急管理的学科建设和培训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要以政府应急管理工作面临的问题为课题
应急管理的学科建设和培训都是为了提高政府的应急管理能力,因此,学科建设的选题和培训内容的选择都应该以政府应急管理工作的实际问题为导向。学科建设和培训一方面要从政府应急管理工作实际问题中总结、梳理、提炼新的理论知识,另一方面应该为政府应急管理工作实际提供理论指导和智力支持。
(二)要逐步深化对应急管理学科建设的认识
应急管理学科建设的问题是一个很新的课题,在调研中我们发现很多各方面的专家都十分关心这个课题,但是尚未形成对应急管理学科的共识。可以说,至少在国内各方面的研究者对应急管理学科领域的研究都还处在相同的起跑线上。应急管理学科的发展,还有待于我们在对应急管理实践进行广泛深入调研的基础上逐步深化认识。
(三)要有针对性地开展应急管理培训
应急管理培训的目的是要提高学员的应急管理能力,应急管理培训的效果要能够经得起应急管理实践的检验。要提高应急管理培训的针对性:一是要对培训对象的岗位职责具有透彻的了解;二是要对培训对象面临的问题具有深刻的把握;三是要选择好适合培训对象特点的培训方式。因此,提高针对性的有效途径就是深入、广泛、持久的调研。
(四)要坚持深入基层贴近实际进行调研
在调研中我们强烈感受到,坐在办公室里看材料,很难了解真实工作状况,很难把握推进应急管理工作的要点。只有深入实际,才能深化认识。只有广泛听取意见,才能拓宽认识。只有积累总结各种意见,才能提高认识。应该把“问政于民、问计于民、问需于民”经常化、制度化。
(作者:刘恩东;来源:学习时报)
第四篇:基层办公室工作问题与对策
办公室工作问题与对策
办公室从职责上看,是机关的参谋部、服务部、后勤部。从作用上看,是承上启下的桥梁,沟通内外的窗口,协调左右的枢纽。在新的形势下,办公室在事业的发展中要发挥好参谋助手、服务协调、督导落实的作用,就必须坚持“讲真话、办实事、进真言、求实效、雷厉风行、率先垂范”的原则,努力把办公室建设成为“勤奋学习、扎实工作、高效服务、开拓创新、团结协作”的坚强集体,为事业的发展提供主动、超前、优质的服务。
一、办公室工作存在的差距和不足
办公室工作方方面面,服务工作涉及上上下下,在为党组当好参谋助手和保障机关高效有序运转的服务工作中,虽然尽了很大努力,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离新形势下对办公室的工作要求,离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还有很大差距,工作中还存在着许多问题和不足。一是人员与任务不相适应。办公室人员少,任务重,办文、办会、办事琐碎繁杂和各类突发事件的工作较多,有时应接不暇,沟通不到位,影响工作事务及时、高效处理。二是服务效果不尽满意。办公室面对的服务对象多,承担的服务任务多,服务对象的多面性决定着服务工作的复杂性、艰巨性,客观造成服务难已达到人人满意。三是工作创新不够。创新工作方式的意识不够强,对如何创新工作思路、如何做好服务大局工作等方面缺乏系统深入地研究,服务发展的办法不多,思路不清,工作按部就班,没有创新,没有突破。四是参谋作用发挥不够。主要是深入一线调研不够,到基层实地调研较少,深入了解具体问题、帮助解决实际困难力度不够,对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前瞻性、战略性重大问题研究较少,有分量、有深度的调研成果不多,运用科学发展观指导科学谋划、促进工作上还有差距,参谋助手的作用发挥还不充分。四是应急处置能力不强。对普遍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对关系群众的切身利益问题了解不深,对突发性安全事故缺少可行的措施和对策。
二、产生问题根源分析
以上问题的存在,有客观原因,也有主观原因;有历史性原因,也有现实性原因。究其产生问题根源主要有五点。一是思想认识缺位。对科学发展观的领会还不够透彻,仍受传统思维、传统观念影响,有时在理解上有片面性,在操作中有盲目性,还不能时时以科学发展观来武装头脑,指导实践。工作中被动应付急于求成多,潜心研究解决问题少;强调客观因素多,分析主观原因少;按部就班、被动等待多,主动研究思考、创造性开展工作少。二是理论知识学习不足。办公室工作覆盖面宽,业务项目多,工作要求高,因此办公室人员需要具有较宽的知识面和专业技能基础。一方面是由于事务繁忙,挤出时间、沉下心来学习不够,深入、系统学习更少,学用结合、理论联系实际不够,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实践、破解难题不够,造成了日常工作中常规性动作多,创造性举措少。另一方面是个别同志认为工作是硬任务,理论学习是软指标,忙于工作而放松政治学习,重实用知识轻理论素养,存在以干代学、干到哪学到哪的思想。三是制度建设不够完善。虽然近几年修订了一系列规章制度,但由于与之相配套的措施还不够完善,致使有些制度没有完全执行到位。调研、督办、信息工作坚持不够好,力度还不够大;办文办会具体操作时限不够明确,办事效率不够高,限时办结制没有有效落实;考核激励机制还不完善,竞争激励机制缺乏,干部职工工作积极性不能完全调动,干好干坏都一样,干多干少一个样,部分干部主动性不强,存在相
互推诿现象。因此,不愿多干活,怕辛苦,怕担责任。四是办公室人员辛苦、清贫,待遇较低。办公室人员工作量大,成绩却不突出。所以,大多数人愿意从事业务工作,不愿从事办公室工作。五是工作氛围问题。办公室工作需要领导重视,部门支持,群众理解。实际工作中,往往是得到支持不多,得到理解不够,得到激励甚少。
三、工作对策
办公室工作千头万绪,每一项工作都与全局有着密切的联系。要做好新形势下的办公室工作,就要理清思路,抓大事,抓工作的主要矛盾,分清轻重缓急、统筹兼顾、合理安排,才能做到忙而不乱、紧张有序,才能把办公室工作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更好地服务于大局。在工作中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进一步提高办公室的服务水平和办公效率。
进一步加强理论学习,强化服务理念。一是紧密结合工作实际,进一步完善学习计划,采取集中学习与分散学习相结合、个人自学与集中领学相结合、讨论交流与专题辅导相结合等多种形式,不断加深对科学发展观的理解,提高政治理论和业务水平。二是紧紧围绕办事、办文、办会,在“学、写、讲、干”等方面,开展形式多样、切实有效的能力培训,倡导终身学习,提倡在线学习,提升办公室人员整体素质和服务水平。三是紧紧围绕“服务发展”的科学理念,要热情服务、主动服务和快捷服务。正确处理好对上服务与对下服务的关系,既要为领导服好务,又要为群众服好务。要自觉树立良好的服务观念,服务不分高低,不分贵贱,不分你我。同时要处理好主动服务与被动服务的关系,做到到位不越位,参与不干预,出谋不决策,协调不包办。
进一步加强调查研究,提高参谋水平。一是紧紧抓住牵动全局的关键点、领导的关注点、企业的需求点和群众意见的集中点,针对事关全局科学发展和区域经济发展全局等重大问题,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力争形成一批有价值、有深度的调研成果,切实为领导决策提供服务。二是按照“全员参与、突出重点、注重质量”的要求,充分利用网络优势,整合全系统调研力量,建立调研网络。三是发挥办公室作用与协调外部作用的关系。办公室作为机关办事机构,首要任务是强化内部管理,发挥参谋助手、督促检查、综合协调作用,同时也要加强与外部的沟通与协调,维护和树立部门的整体形象。紧密联系区域经济的发展全局,借助外部力量,采取联合调研、专题调研的形式,积极开展“大调研”活动,努力做到参得准、谋得高。
进一步加强协调督查,推动各项工作落实。一是构建大督办格局。按照“分工负责、归口负责、各负其责”的原则,建立健全全员督查责任制,真正落实办公室各科室抓督办的责任,形成从上到下督办的网络,把督办工作做好、做细、做实。二是突出督查工作重点。围绕中心工作、企业诉求、群众意见建议以及重要会议、重要文件、重大决策、重要部署和领导批示、交办件,加强检查督办和综合协调,做到件件有结果,事事有回音。三是创新督查工作机制。努力做到“四变”,即变被动督查为主动督查,变事后督查为事前、事中、事后全程督查,变单一性督查为服务型督查,变督查机构的小督查为全方位的大督查。
进一步健全完善制度,提升行政效能。一是科学设置办文办会、调查研究、政务信息、综合协调、督办检查、机要保密、后勤保障等各项工作流程,进一步规范办公室各个岗位的基本业务、工作程序,促使办公室各项工作纳入制度化、规范化的轨道。特别是在文件、会议把关方面,要严格审批、协调整合,做到一般性的文件能少发的尽量少发,多发操作性强的文件;一般性的会议能少开的尽
量少开,多开协调的、解决问题的会。二是修订完善配套制度,进一步完善目标管理、规范管理、公文处理等制度,大力推行首办责任制、限时办结制和AB角工作制,努力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务水平。三是按照“确责、履责、问责”的要求,进一步明确科室职责和每个岗位的能力席位标准,着力强化贯彻执行意识、能力席位意识和岗位责任意识,加强和改进目标管理、干部考核和行政问责工作,建立健全责任体系和能力建设的长效机制,不断推进干部队伍执行能力建设,力求达到执行能力有提升、本职工作上水平、服务群众见实效。
进一步抓好自身建设,打造高素质团队。一是坚持办公室例会制度,认真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相互学习、相互交流、相互促进,使办公室人员始终保持积极向上、奋发有为的良好精神状态。二是坚持教育、制度、监督三管齐下,引导全室人员树立正确的世界观、权力观和利益观,强化宗旨意识、党性观念和服务意识,自觉摆正个人与组织的关系,个人与群众的关系、局部利益与全局利益的关系,真正把心思用在工作上,用在为人民群众谋利益上。三是以强素质、树形象为重点,深入开展文明科室创建活动,培养一支思想过硬、作风优良、业务精湛、团结和谐、服务一流的干部队伍。四是坚持人性化管理,加强人员培养,提供交流锻炼平台,注重从事业上、待遇上、感情上给予关心和帮助,营造良好的工作环境,激发干部干事创业的热情。五是正确处理好岗位工作效率与增强整体工作效能的关系。办公室是一个整体,每个岗位,每个同志都要认真负责,提高效率,确保整体工作的高质量。
第五篇:基层廉政文化问题及对策
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提出的加强廉政文化建设,是贯彻落实“为民、务实、清廉”的要求,是在全党深入开展党性党风党纪教育,把廉政教育列入干部教育培训规划,有针对性地开展示范教育、警示教育、岗位廉政教育,改进教育方式,提高教育实效的具体体现。党的十六大以来,中央加大了惩治和预防腐败的工作力度,一大批高级领导干部由于思想观念发生变化,忽略了廉政文化,丧失了党性原则,受到了应有的惩处,充分表明了中央惩治腐败的坚强决心。县乡基层党员干部手中权虽小,但近年来出现的一些处级以下党员干部腐败案也逐渐增多,县乡党员干部处在农村工作一线,发生腐败案件严重地影响了基层干部的形象,影响了党群干群关系,甚至危害到了基层的执政基础。如何有针对性地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新形势下,加强县乡的廉政文化建设,促进基层党员干部更加自觉地廉洁从政,提高工作透明度,化解因政务、村务、校务公开不及时等而引发的群体性矛盾和问题,是农村党风廉政建设工作中长期应加强和关注的问题。
一、当前县乡廉政文化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第一、廉政文化建设工作尚未引起足够重视,认为廉政文化是意识形态的东西,县乡党员干部主要的精力应该放在抓好经济、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稳定工作上;一般党员干部认为党员干部腐败的土壤空间窄小,廉政文化建设在形式上走走过场,内容上应付上级检查,交差了事就行,没有从根本上引起高度重视。
第二、廉政文化宣传教育没有必具的硬件设施。目前我县大部分乡镇没有图书馆、文化馆、文化站,县城的文化设施也比较落后,没有面向群众开展宣传的平台,使廉政文化宣传教育仅停留在报告或文件上,开展实实在在的廉政文化宣传教育活动较少。
第三、廉政文化“六进”活动流于形式。贴进农村基层,符合农村党员群众需求的方式少,存在理论过多,可操作性少的现状,有的仅在农村张贴廉政标语、办几期黑板报、送几张廉政光碟等,让党员群众观看后一头雾水,不知所云,更谈不上受教育得实惠。
第四、农村党员文化素质普遍较低,理解能力不强,学习廉政文化理论自觉性不高;有的甚至认为不在其位,不谋其政,集体观念淡薄,缺乏社会意识和责任感,主动放弃了监督权。
第五、经费没有得到根本保障。廉政文化建设纳入党员干部宣传教育范畴,体现了党中央的高度重视。但作为一项建设,必需有一定的经费投入才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如必须的硬件建设经费、培训经费、宣传经费等,目前我县投入的经费有限,没有从根本为开展好廉政文化建设提供保障,不利于此项工作的深入开展。
第六、具体从事廉政文化建设工作的机构单一,人员编制少。目前我县具体从事廉政文化建设的组织机构是县纪委监察局内设的党风廉政室,人员仅有3人;乡镇没有专门的机构,是纪委直接抓,而且乡镇纪委大多数只有纪委书记在从事此项工作,没有专人抓,乡镇纪委书记又都是同级党委副书记兼任,工作任务重而杂,因而县乡在抓落实的整体合力上因工作人员不足失去了应有的生机与活力。
二、解决县乡廉政文化建设的建议
第一、加大县乡廉政文化传播途径硬件设施建设力度,力争用两到三年时间在县城建成图书馆和文化馆各一个,在每个乡镇建成一个文化站,在每个村建成一间图书室,为开展廉政文化宣传教育提供平台。第二、大力营造县乡廉政文化软环境,将廉政文化建设纳入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规划范畴,作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农村基层党建工作一项重要内容列入党建进行考核。一是把廉政文化进农村和当前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要求结合起来,同县乡村班子建设结合起来,同文化建设结合起来,同精神文明建设结合起来,使廉政文化建设在各级各部门的具体工作中有内容,可操作,见成效。二是县级财政每年将廉政文化建设列入财政预算,加大廉政文化建设投入,对廉政文化重点项目的建设进行扶持,解决好文化艺术研究课题和创作经费,抓好专业人才的培养;通过配备人员,添置必要设施,提供廉政资料,赠送廉政作品,使乡镇文化站开展工作有保障,廉政文化活动内容丰富多彩。三是结合农村实际,广
泛开展廉政文化进农村、进学校、进社区活动,通过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把有关的党纪政纪、法律法规、道德行为规范、廉政格言警句、书法、绘画、典型案例等反映在公共场所,使廉政文化更加贴近群众生活,感染群众,由此也增强群众配合党委、政府抓好党风廉政建设的信心和决心。
第三、开展廉政文化的内容和形式要灵活多样,有操作性。县乡两级廉政文化建设的服务对象是农村党员、干部和农民群众。对农民群众,重点是帮助他们树立守法意识、民主政治意识和在农村公益事业及监督公共权力方面的义务、权利意识。因此,乡村党组织和干部要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执政为民,深入村寨问政于民,搞好调研工作,竭尽全力为农村的发展多办实事好事;要充分利用村组干部会、党员大会、村民代表会议等形式,以正反典型事例为主,将与农民群众切身利益密切相关的法律、政策贯彻到千家万户;有条件的乡镇和村寨可利用民族民间节庆活动、重大节日庆祝活动等方式、运用唱廉政歌曲,讲廉政相声、小品等形式进行宣传教育,使廉政文化更贴近党员群众,贴近生活,贴近实际,不断提高群众反腐倡廉的能力和主人翁态度。使广大党员干部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的群众观、利益观、权力观和价值观,不断净化思想境界,为构建崇尚廉洁、贬斥腐恶的和谐社会环境奠定基础。
第四、加大农村基层党建工作力度,为农村廉政文化建设提供组织保障。农村点多面广、党员直接与群众紧密联系,农村党支部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如何,更多地影响到党在群众中的威信和形象,影响到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在广大农村的贯彻落实,影响到党的执政基础。对此,一要整顿软痪散党组织,选准配强村(居)两委班子,特别是要将年富力强、有学历、公道正派、有经济头脑、有开拓创新能力的年青人选入“两委”班子,建设一支高素质能够带领群众致富的农村干部队伍。二要下大力抓好村“两委”班子领导发展的能力。我县大多村(居)干部文化水平低下,政策理论不够高,党性原则不够强,学习法律法规自觉性不高,发展思路不清晰,发展信心不足,因而要加大村干部教育培训力度,通过培训逐步提高他们的政策法律水平;要有计划地组织村干到经济发达地区学习考察,拓宽视野,开拓思维,增强发展农村经济、政治、文化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同时,要通过选派县乡干部驻村任职、选派大学生到村挂职等方式,增强农村基层政权的战斗力。三要加大村级后备干部培养和发展党员工作力度,不断为党的事业增添新鲜血液,增强革命事业“造血”功能。
第五、认真解决有人办事的问题。一是在现有编制基础上增加县党风廉政室工作人员编制3人以上,使廉政文化建设日常工作力度不断加大。二是在乡镇设立廉政监察室,明确编制2人,具体负责乡镇纪检监察和党风廉政建设日常工作。三是探索建立村务监督委员会组织设置模式,将村务监督委员会主任报酬列入财政预算,享受与现任村干部(指村党支部书记、村民委主任、村文书)同等待遇,使村两委日常工作的监督得到保障,解决当前农村由于村务公开不及时或透明度不高而引发的纠纷、上访等内部矛盾势头。
第六、探索建立符合县乡实际的农村廉政文化的长效机制。一是强化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贯彻落实,每年对乡镇党委和机关党组进行一次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情况的专项检查,并将检查结果作为党员领导干部提拔任用和评先评优的重要依据,凡年内党风廉政建设出问题的,执行一票否决,取消该单位评奖资格,相关责任人不得提拔和评先评优。二是结合实际制定和完善乡镇党委、政府领导班子议事制度和决策程序;建立重大决策群众参与机制和决策责任追究机制,扩大群众参与权和听证力度。三是建立县乡财务结算中心,全面落实村账镇管制度,做到日清月结;逐步推行县乡村三级财务电算化管理;落实县科级行政事业单位法人代表和乡镇政府法人代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制度和副科级以上干部离任经济审计责任制。四是建立科级领导干部和特殊岗位工作人员每年一次的廉政谈话制度,做到廉政警钟长鸣。五是建立副科级以上领导干部每年一次的述职述廉评议制度,提高领导干部履行职责情况透明度,扩大廉洁从政监督面。六是建立普通干部廉政制度。结合县乡各级各部门实际,从服务三农的高度,研究制定县乡普通干部廉洁从政制度,使每一名干部职工在为三农服务中切实做到廉洁奉公,照章办事。
第七、通过各种宣传媒体大力宣传开展廉政文化建设的意义,进一步营造浓厚的舆论氛围。一是利用县人民政府网等县办网站和信息专刊,举办廉政文化专栏,宣传和交流廉政文化,畅通廉政文化信息渠道。二是在电视台开设廉政文化建设栏目,定期通报县乡廉政文化工作开展情况,提高市民廉政意识。三是在节庆日向副科级以上领导干部和特殊岗位人员发送廉政信息,提醒他们过节不忘廉政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