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宝钢诚信建设
1.先进的企业文化建设是一个相当长的历史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对
2.宝钢现在已经成为备受社会尊重的企业。()错
3.《宝钢股份诚信准则》规范的是员工从业行为能力的强弱和工作质量的高低。()错
4.长期以来,宝钢弘扬“用户满意文化”,恪守对用户的诚信,打造了宝钢在社会上、在市场中的良好形象,取得了明显效果。()对
5.按照《宝钢股份诚信准则》的规定,员工有申诉和表达意见的权利。()对
6.企业文化建设只能停留于理念的提出,而不一定要在“建设”上下功夫。()错
7.宝钢诚信管理的对象是全体员工,重点是各级管理者。()对
8.企业成败有诸多的因素,而企业文化则是企业成败的“基因”,宝钢文化支撑了宝钢的辉煌。()对
9.宝钢文化主线,集中体现了中央领导、全国人民对宝钢的明确要求,集中体现了宝钢人的文化追求。()对
10.诚信是时代的潮流,是大势所趋;是宝钢发展的必然,是势在必行。()对
11.《宝钢集团有限公司2010—2015年发展规划》是在()提出的。2010年6月
12.宝钢诚信准则共()。五个方面三十六条
13.宝钢的诚信建设以()为抓手。遵章守纪
14.宝钢走过了()历史,不仅创造了一个物质的宝钢,同时留下了精神的宝钢,文化的宝钢。三十三年
15.中国第一个以诚信为宗旨的企业联盟是在()成立的。2001年
16.一个公司不论多么庞大,曾经多么辉煌,一旦背弃了()理念,再知名的大公司也会遭到市场和投资者的唾弃。诚信
17.宝钢面临的三大转变是()。从备受社会关注到备受社会尊重,从赶超型到引领型,从优秀型到卓越型
18.宝钢的诚信建设以()为抓手。遵章守纪
19.完善的市场经济有四大特点,这四大特点的实质是()。诚信
20.跨国公司进行跨国乃至全球经营的通行证是()。诚信
21.以()为基础的优异业绩是所有一切的基石。诚信
22.()是人类文明的重要内容,也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诚信
23.制造业钢铁企业有()方面的要求。成本、质量、顾客服务、交货期、安全
24.()应成为世界各国企业的共同准则和要求。法治、恪守诚信
25.宝钢文化主线是()。争创一流的目标、学习创新的道路、严格苛求的精神
26.宝钢诚信准则覆盖公司管理体系的基本方面即()。社会责任、公司利益、内部关系、岗位职责,外部交往
27.宝钢的诚信准则是()。来自于实践、服务于实践
28.诚信管理的基本原则是()。全选
29.在职业操守方面,强调工作中力求的不折不扣是指()。全选
30.完善的市场经济的特点指()等。信用经济、法制经济、竞争经济、交易经济
31.推进诚信建设必须做到()。全选
第二篇:宝钢建设感悟
宝钢建设感悟
位于上海市东北部的宝山钢铁(集团)公司,诞生于中国历史发展的转折点上。1978年12月22日,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胜利闭幕。第二天,全会公报发表,标志中国改革开放的新时代正式开始。也就是在这一天,宝钢正式动工兴建。
在宝钢建设的利弊得失和抢建、停建问题上,发生了举世瞩目的争论。这是因为宝钢的许多做法,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历史上是没有先例的;宝钢迈出的步伐,令某些赞成改革开放的人也觉得太急了点:
第一,宝钢的投资额近130亿元,国家一下子拿不出这么多的钱,要向国外大举借贷,这意味着改写过去曾经引以为荣的“既无内债,又无外债”的历史。有人心里嘀咕:值吗?
第二,宝钢不仅要从国外引进成套技术设备,而且生产用的矿石也几乎要靠进口;不仅从国外买进设备硬件,还买进技术软件,甚至买进全套管理软件。有人问:有这个必要吗?
第三,宝钢选址,基于和平与发展已经成为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没有像过去那样出于“备战”考虑选择在内地的山区。但把厂址定在地面土层软、地下水位高、桩基难固定、工业污染已经够严重的上海,着实让人担心:工厂建成后会不会滑到长江里去!
各种疑虑,集中反映到了中央最高权力决策机构。1980年9月,在全国五届人大三次会议上,部分人大代表对宝钢建设中有关厂址选择、进口矿石、投资、环保和桩基位移等问题,提出了一系列质询。
1978年底,中央决定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提高经济发展速度。1979年提出了国民经济的调整方针。宝钢1980年底大量引进设备刚到达工地,就不得不服从国务院从宏观调整出发而做出的“宝钢停缓建”的决定。当然,“调整”的方针并不是“消极”的措施,正如邓小平在1979年10月4日所说:“调整是为了什么?我觉得,是不是可以这样说,是为了创造条件,使得在调整过程中,特别是调整以后,能够有一个比较好的又比较快的发展速度。”“停缓建”也不是“放弃”,正如宝钢人实际上所做的那样,他们对现场设备采取了有效的保护措施,克服了重重困难,做到人心不散,队伍不乱,维护不断,物资不丢,充分准备着,坚信总有那么一天,“停缓建”的宝钢会恢复建设。
1981年,宝钢建设大型论证会召开。全国220多位专家,从已经形成的现实出发,反复权衡利弊,提出了“分期建设,拉长周期,缓中求活”的建议性方案。理由是:“对外合同已经签订,大部分设备已到现场,工程已经铺开,如果下马,将损失100多亿元;如果不停,再花20多亿元,把建设周期拉长,再用5年时间,宝钢就可建成。这样,可以用20多亿救活100多亿,而且国家每年只需花5亿左右资金。”国务院采纳了这个建议。1981年8月7日,国家计委、建委联合发文,决定宝钢工程恢复建设,并把整个工程分为一、二期进行。1985年9月15日,一期工程建成投产,从高炉投料到炼钢和出初轧坯,仅用6天时间就一次投产成功。
从1978年12月23日,到1985年9月15日,宝钢作为一个企业终于正式诞生了。我们看到,1981年专家们进行论证时,并没有涉及人们所提出的全部问题,而只是就已经形成的局面提出建议。
实际上,有些问题不是通过论证就能解决的。即使经过论证的问题,也还要接受实践的检验。
建设中的宝钢,是大型企业而不是中小型企业,是现代化企业而不是传统企业,再加上钢铁工业本来就属于资金密集型产业,所以投资总额很大。规模要不要那么大,现代化程度要不要那么高,固然可以争论,但归根结底还是要看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究竟有没有这种需要。我国要搞现代化,可是当时全国年产钢还不到3000万吨,钢铁厂中没有一个算得上现代化的。而当时美国、日本的年钢产量,都已经达到1亿多吨,钢铁厂的自动化程度都已经很高。连韩国、巴西、印度,当时都已经建成或正在建设千万吨级的现代化钢铁厂。最能说明实践需要、也最能说明问题的,是我国当时每年从国外进口钢材所用的外汇,就可以建设一个年产钢300万吨的现代化工厂。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发展,迫切需要有自己的现代化大型钢铁厂。因此,在宝钢一期工程还没有完全建成投产的1984年,邓小平同志就亲临宝钢,催促二期工程(原来安排在“七五”即1986年)上马:现在每年进口1000万吨钢材,进口1吨钢材要300多美元。从长远看,宝钢二期是否能想想办法,争取早些上。如果到“七五”上,要推迟两年建成,这样很不利。宁肯借点债,付点利息,也要争取时间。付点利钱,我们早一点拿到钢材,总算起来还是划得来的。在邓小平同志的关心下,原定要在1994年建成的二期工程,提前于1991年全面建成投产。这虽然增加了我国钢铁产品的数量,弥补了我国钢铁产品在品种和质量方面的不足,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的需要仍然无法完全满足。为此,宝钢决定自筹资金搞三期工程,并于1993年12月23日打下了第一根标桩。即使这样,到20世纪末宝钢三期工程建成投产,宝钢年产钢达到1100万吨的规模,我国的钢铁工业在产品数量、品种和质量等方面,也未必能完全满足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发展的需要。由此可见,70年代末关于借点外债搞钢铁建设、关于宝钢规模和现代化水平的战略决定,是经得起实践检验的,是完全正确的。
宝钢搞全面引进又怎么样呢?引进现代化设备和技术,这没有多大的异议。但进口矿石、引进管理软件,就有了分歧。
先说进口矿石。实际情况是,我国铁矿石的储量虽然很丰富,但含铁品位低,成分复杂,多分布于交通运输不便的偏僻地区,采选困难。即使不建宝钢,每年也都要从国外进口矿石。而由宝钢进口矿石生产的钢材,可以替代进口钢材,在经济上合算多了。当然,有人不同意进口矿石,并不是从经济上合算不合算来提问题,而是说“原料掌握在外国人手里,一旦被人家‘卡脖子’怎么办?”这是一个要不要、能不能开放的问题,只能由“开放”的实践来回答。我国开放20年所取得的成果,已经对此做出了肯定的回答。
再说引进管理软件。这是一个不能一概而论的问题。有的公司,从国外引进了现代化的机器设备,但由于没有引进相应的管理软件,结果不会管,管不好,引进的硬件发挥不了应有的作用,甚至成了一种摆设,成了一堆废铁。但也有只引进硬件而获得成功的企业。因此,在引进硬件的同时要不要引进管理软件,应该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宝钢在引进国外现代化技术装备的同时,还引进了整套现代化管理方式,共花了8000万美元引进包括管理资料在内的各种软件。得到的结果是:
一、二期工程建成后,按期或提前投产,生产一直“安全、顺行、持续”。那么,这是不是引进管理软件的功劳呢?让我们听听宝钢董事长黎明、党委书记朱尔沛、宣传部长莫臻的回答:“宝钢的同志在实践中意识到,像宝钢这样一套复杂的、高度自动化的装备,生产过程又用电子计算机集中控制,如果不实现现代化管理,而沿用传统管理方式,那么,要保证设备高速正常运转,到达高质、高效益,是根本不可能的。”宝钢引进现代化管理软件是十分必要的。当然,完全照搬外国管理方式也是行不通。宝钢的管理者按照我国与外国在社会条件、文化传统、风尚习俗等方面的差异,对引进的国外现代化管理方式,不断进行消化、吸收、充实、创新,探索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管理现代化企业的新路子。
宝钢选址于上海,实践证明是对的吗?
上海的地面土层是软,地下水位是高,承载力是低,但这并不是说就不能建厂。宝钢人在大量试验的基础上,对重大设备和厂房,首次大规模采用了开口钢管桩;在原料场地基处理中,三次修改外国专家的设计,采用了天然地基或扩大沙桩的桩距,使沙桩增强地基承载力。同时,在建设中精打细算也是必须的。宝钢打桩(包括钢管桩、混凝土桩和沙桩)的费用,占了一期工程投资总额的4%左右。费用是多花了一点儿,但却奠定了宝钢稳固的基础。
上海的工业污染,在70年代确实就已经够严重了。但宝钢作为现代化程度很高的工厂,在设计中就采取了许多环境保护的措施。宝钢的设计本身,可以保证宝钢投产后不会增加上海污染。后来十多年的生产实践证明,也确实没有增加污染。
然而,土质太软、污染已重,是选址上海面临的两大问题。究竟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呢?
纵眼看世界,当代工业发达的国家,一般都在沿海建有大型钢铁厂。究其原因,在于钢铁厂吞吐量大,运输任务繁重,建在沿海可以充分利用水运。中国海岸线很长,为什么选中上海?这是国务院八个部委和许多专家反复调查研究和多方权衡的结果。例如连云港,因曾有过回淤现象,建港条件不如上海而被否定。再如镇海,虽有可停靠十万吨级货轮的码头,不用转泊,但因工业基础薄弱,在短期内难以建成现代化钢厂。而在上海建厂的主要优点则是:有强大的工业作依托,有大电网可以承受宝钢轧机开动时的冲击负荷,有江运和海运的便利条件(可使宝钢的水运达到运输总量的80%以上),有钢材市场营销方面的得天独厚的优势。
利弊相权,选在上海建厂利大于弊。特别是水运和市场两大优势的综合运用,可以使建成后的宝钢,在市场竞争中占有一个比较有利的地位。
宝钢的销售方向去年梅钢新产线试生产之初,为了尽快打开局面,抢占市场份额,钢贸公司提前介入,根据梅钢冷轧产品的规格组距及其性能特点,梳理华东区域内重点行业、重点用户,分析用户的产品使用要求,形成与宝钢股份其他产线互补,弥补宝钢冷轧产品资源不足;拟定市场开发方向,将目标市场锁定在电气柜、建筑、家电、液晶模组四大行业的知名品牌企业,有针对性地推荐梅钢新产品,满足用户需求。一年来,钢贸公司成功开发四大行业新用户近百家。
钢贸公司把镀铝锌用户开发重点瞄准影响较大的品牌企业。根据华东区域电气柜行业占到全国半壁江山的实际,钢贸公司联合加工中心,强化区域联动,努力推进产品应用认证,全面开拓电气柜行业市场。继前期成功实现向江苏东源电器、天翔、天翼等电气柜厂家批量供货之后,今年4月份又顺利通过上海德力西集团有限公司、上海正泰电器、人民电器等高压电器开关电气柜产品的实物认证,并批量供货,今年以来,每月期货供货量稳定在4000吨以上,市场占有率超过50%。2009年12月,梅钢镀铝锌产品首次进入液晶模组行业,钢贸公司乘势扩大市场份额,实现了苏州三星、苏州嘉彰、宁波齐美等重点用户的批量订货。同时,钢贸公司大力开发液晶显示器高端用户,年订货量突破1万吨。
协同拓展市场
钢贸公司加强与梅钢冷轧生产单元、贸易公司等供应链各环节的交流与合作,多次召开用户座谈会和产品推介会,增强用户对梅钢冷轧产品的认同感。针对梅钢冷轧产品投产初期质量不稳定的状况,钢贸公司协同加工中心提供剪切配送服务,将梅钢产品分选后再销售至用户,使加工中心成为梅钢精整产线的二次延伸,维护了梅钢优质的冷轧产品市场形象,留住了重要用户。
根据用户需求及市场开发节奏,钢贸公司发挥营销渠道区域一体化优势,成立梅钢冷轧产品专项团队,建立月度市场开拓例会制度,定期交流市场需求、产品质量提升进展等,积极参与梅钢公司品种拓展科研项目,参加梅钢冷轧生产推进会,及时沟通生产状况与市场反馈信息。目前,梅钢镀铝锌产品已经拥有市场知名度,根据用户需求成功试制的薄规格镀锡板已实现批量生产,成为梅钢公司的又一拳头产品。梅钢开发生产的1.5毫米至2.0毫米厚镀铝锌板产品,受到浙江万控等著名行业龙头企业的认可,今年以来,钢贸公司实现该产品销售5万吨。
增强保障能力
梅钢冷轧投产初期,由于铁运和水运运力不足,造成产品一度积压,甚至延误用户交货期。钢贸公司分析梅钢冷轧产品运输需要的能力和流向,积极向宝钢股份营销管理部物流室提出建议,配合制订专门的运输管理流程,牵头组织梅钢冷轧厂、梅钢运输部、梅盛公司等单位,对梅钢冷轧产品从出厂到入库的水运进行全程跟踪,验证了出厂运输的可靠性,协调运力,解决梅钢冷轧运力不足的问题,保证水运码头装载顺畅。星星冷柜是最早使用梅钢普冷产品的用户之一,由于距离码头较远,需支出额外的物流成本。钢贸公司主动联系运输车队,将产品运至用户“家门口”,打消了用户的顾虑。
钢贸公司凭借华东区域地缘优势,推行快速、周到的全营销流程,向目标用户提供贴身服务,发挥了梅钢冷轧全品种营销主渠道的作用。今年1至10月,钢贸公司累计实现梅钢冷轧期货订货20.9万吨,现货销售11.1万吨,为梅钢冷轧产线满产运行提供了坚强支撑
宝钢公司2010年业绩
2010年销售商品坯材2526.1万吨,实现营业总收入2024.1亿元、利润总额170.8亿元,分别同比上升12.6%,36.3%和134.0%,继续保持国内同行业最优经营业绩。归属上市公司净利润为128.9亿元,EPS为0.74元/股,净资产收益率12.64%,每股净资产5.98元/股。
结合公司2011年预期经营状况和资金需求,公司拟向在派息公告中确认的股权登记日在册的全体股东派发股利如下:每10股派发现金股利3.0元(含税),派发现金股利总额为52.5亿元。有关提案将提交公司2010股东大会批准。
面对瞬息万变的市场,公司克服成本上涨等不利因素,抓住机遇,围绕“以客户为中心”的企业运营机制开展工作,努力确保铁钢产能最大化、推进品种结构优化、优化资源流向并积极固化成本改善成果,汽车板销售量取得历史最好成绩,公司效益同比大幅提升。
围绕客户需求,提升产品经营能力
提高盈利产品销售比例,开拓独有领先产品市场。公司独有领先产品全年实现销售1190万吨,同比增长22.9%;冷轧汽车板全年实现销售450万吨,同比增长35.8%。提高汽车板深冲及高强钢产品销售比例;继续采取“紧盯用户、重点突破、实现量产”的策略,提高为专用车轻量化提供一揽子解决方案的能力。
适应市场需要,生产绿色和高效产品。高磁感取向硅钢和高牌号无取向硅钢通过三峡工程重大设备制造检查组专家评审,替代进口产品,实现国产硅钢零的突破;硅钢产品向全球供应商发布产品绿色环保申明,无取向无铬环保涂层产品实现销售超过5万吨;高导电型耐指纹电镀锌产品打破日系钢厂垄断局面,实现批量供货;二次冷轧材(DR材)产量实现翻番,突破10万吨,其中60%销往海外。
优化产销平衡,建立基于效益优先的钢铁资源管理模式。在产能不能完全满足用户需求的前提下,将铁水资源优先配置给高盈利产品。针对公司产销平衡特点,以效益为原则动态调整内部互供料计划。
新产线达标达产,产线分工进一步优化。通过疏通瓶颈工序,取向硅钢高质量实现了“四达”目标。梅钢公司电镀锡机组和酸轧机组分别于2010年3月和12月实现月达产,冷轧产线资源利用率8月份以来持续保持在90%以上。
组建海外技术服务快速响应团队,建立由呼叫中心平台统一入口的产品异议及抱怨管理机制,统筹配置资源,提升用户服务水平。
持续推进成本改善,提升综合成本竞争力
快速响应市场和现场的变化,降低采购成本。面对不断变化的原燃料市场,加强市场分析和采购预案工作,跟踪原燃料价格和品质变化,强化新资源开发与替代,优化原燃料结构和供应模式。优化资材备件采购方式和库存结构,推进国产化,提高闲置备件利用。
聚焦质量改进和经济运行,推进低成本制造。围绕降低现货比率、降低废次降率、拓展烫辊材品种、优化冷轧轧机生产、提高返炼钢使用二次资源量等开展工作。
聚焦体现生产、技术、设备及管理能力的关键指标,深入开展炼铁、炼钢、热轧、冷轧工序成本对标,促进各单元关键技术经济指标快速提升和内部成本改善良性互动。加大板坯工艺下线改热送力度,推进热轧产线的热装热送。
严格管控期间费用。把握人民币兑美元快速升值拐点,优化债务结构,公司全年实现汇兑收益7.8亿元;财务费用同比降低8.7亿元,综合融资成本率显著低于市场水平。固化销管费用控制措施和成果,落实责任单位,按季跟踪,全年费用水平控制在预定目标之内。
优化业务流程,提升体系整体能力
为发挥直属厂部在管理和技术上的优势,带动罗泾区域快速进步,以“全面融合、全面覆盖”原则对罗泾区域实施管理整合,撤消中厚板分公司建制。整合过程中业务平稳有序,员工队伍稳定;整合以后罗泾区域主要技术指标显著改善。
优化基层劳动组织,调整职能管理。突出作业区协同效应,提升了现场管理效率和劳动效率。通过分厂组织机构优化,内部资源得到统筹优化。
创新研发机制,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力求通过几年努力,形成一批自主创新技术,培养一批国际领军人才。
重点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平稳受控
公司严格控制新开工项目数量和投资规模,2010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39.9亿元。
一批重大项目相继建成:不锈钢事业部冷轧后续工程、特钢事业部钛合金、高温合金板带坯、炉卷轧机、钛镍特种金属板带技术改造等工程均按期或提前建成投运。
直属厂部罗泾二步工程、鲁宝钢管搬迁和产品结构调整工程、梅钢产品结构及工艺装备升级技术改造工程、直属厂部取向硅钢后续工程等项目建设进度整体受控。
适应环境经营战略,完成“十一五”节能减排目标
确保安全生产和稳定供能,不断提升能源环保管理水平。通过系统策划和推进,公司法人单位全年实现节能34.6万吨标煤,提前两个月完成“十一五”100万吨的节能目标。公司全年吨钢综合能耗同比下降8千克标煤。
公司产品全生命周期评价研究达到钢铁行业国际领先水平。加大节能环保技术开发力度,烧结废气余热利用、烧结废气二恶英控制、高温高炉渣矿棉化、热态钢渣处理等节能环保重点专题取得进展。推进绿色采购,制定绿色采购行动方案,引导供应商推进绿色制造。
提高固废和二次资源回收利用水平,改善厂区环境。公司全年固废返生产利用率同比提升0.66个百分点。组织迎世博环保专项行动,推进脱硫、降噪音等关键技术的应用,进一步降低了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粉尘等排放。
面对机遇与挑战并存的2011年,公司将围绕新一轮战略规划,进一步推进产品经营,巩固全方位成本倒逼成果,以管理变革推动体系竞争能力提升,并全面启动环境经营工作,努力实现可持续发展。公司确立“产品经营,成本改善,适应竞争新要求;能力提升,环境经营,塑造竞争新优势”的经营总方针,提出“实现营业总收入2100亿元、独有产品比例达到11%、合同完成率100%、吨钢综合能耗小于738千克标煤”的经营总目标。
公司2011年计划产铁2398万吨、产钢2747万吨、销售商品坯材2612万吨、营业总收入2100亿元、营业成本1847亿元。鉴于国内外经济发展面临的形势依然复杂,公司内外部经营环境仍存在较多困难和不确定性。公司经营管理层将积极应对,细化落实各项重点工作举措,力求公司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中继续保持同行业最优的业绩。
第三篇:宝钢委[2009]48号加强和改进党支部建设
宝钢委[2009]48号
★
关于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 党支部建设的意见(试行)》的通知
集团公司各子公司党委、直属党委(党支部),宝钢股份公司本部党委、各事业部党委、各子公司党委、直属党委(党总支、党支部):
现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党支部建设的意见(试行)》印发给你们,请各单位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2009年7月1日
— 1 — 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党支部建设的意见
(试行)
党支部是党的最基层组织,是党在社会基层组织中的战斗堡垒,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在国有企业,党支部是党组织发挥政治核心作用的基础,是党组织许多工作的具体承担者、组织者和落实者,党支部建设的状况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党组织的工作价值。
宝钢以实施新一轮发展战略(2007-2012年规划)为标志开始了第二次创业,当前面临国际金融危机的严峻挑战。新形势、新任务要求我们工作重心下移,着力加强基层、基础工作。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党支部建设,提高工作水平,增强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发挥党支部在基层、基础工作中的独特政治优势,是宝钢应对和战胜危机,推进二次创业,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实现更好更快发展的迫切需要和必然要求。
现就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党支部建设提出如下意见。
一、明确党支部工作的总体要求
1、党支部工作的主要依据。
《中国共产党章程》第三十一条规定了基层党组织的八项基本任务,这也就是党支部的基本任务。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加强党员经常性教育的意见》等四个长效机制文件提出的工作 — 2 — 要求,大量的也是党支部的任务。中共中央办公厅转发的《中央组织部、国务院国资委党委关于加强和改进中央企业党建工作的意见》,对党支部建设提出了明确要求。宝钢集团公司、股份公司党委(以下简称公司党委)制定的《关于完善党组织工作机制、充分发挥政治核心作用的意见》,明确了宝钢各级党组织发挥政治核心作用的基本定位、指导思想、基本思路和工作内容。以上党内法规和文件是党支部工作的主要依据,党支部要紧密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2、党支部工作的基本定位。
为充分发挥国有企业党组织政治核心作用,公司党委在提出“围绕中心,服务群众,维护大局,促进发展”的指导思想和“围绕中心做工作,进入管理起作用”的基本思路的基础上,明确提出了要形成以人为本的工作格局。落实到党支部,就是要紧紧依靠全体党员,围绕宝钢和本单位的中心工作,结合本单位员工的思想、工作和生活实际,发挥党组织政治优势,集中精力做人的工作,充分调动广大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以市场为导向、用户为中心,出色完成生产经营任务,促进员工与宝钢共同发展。
党支部要形成以人为本的工作格局,重点是加强以下三大建设:
一是加强基层领导班子和基层管理者、骨干队伍建设。基层领导班子和基层管理者、骨干队伍建设状况是党支部能否有效发
— 3 — 挥战斗堡垒作用的重要衡量标准,加强基层领导班子和基层管理者、骨干队伍建设是党支部的首要任务。基层领导班子和基层管理者、骨干队伍建设的目标是“四好”,即政治素质好、经营业绩好、团结协作好、作风形象好。基层领导班子建设要做到“双优化”,即优化个体素质,优化群体结构。党支部要促进基层领导班子和基层管理者决定重要事项的科学和民主,反对重大事项个人说了算。要加强领导班子和基层管理者的学习,焕发班子成员和基层管理者争创一流的工作激情,提升综合素质,切实做到克己奉公、廉洁自律,密切联系、真情关心群众,同时做到严格管理、高效执行。
二是加强党员队伍建设。党员是党的肌体的细胞和党的活动的主体,党的先进性要靠党员的先进性来体现,加强党员队伍建设是党支部的根本任务。党员队伍建设的目标是把党员队伍建设成为具有坚定信念和严密组织的先进人力资源,充分发挥党员在宝钢二次创业中的先锋模范作用。加强党员队伍建设的基本思路是“三性保一性”,即通过党员教育和管理工作的有效性,使广大党员做到履行义务的充分全面性、履行义务和行使权利的统一性,从而保持和发展党员队伍的先进性。党支部要为党员履行义务和行使权利提供基本条件,帮助他们克服工作和生活中的困难,同时要激发党员自我提高、自我完善的内在动力。要增强党员的群众工作意识,动员和组织党员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做好服务群众的工作。党支部要做好教育引导工作,努力发现、引导员 — 4 — 工中的先进分子向党组织靠拢。对提出入党申请的员工加强培养教育,为发展党员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是加强员工队伍建设。企业活力的源泉在员工。党支部处于产、销、研和各项工作的第一线,党组织服务群众的大量具体工作,是通过党支部去开展的,加强员工队伍建设是党支部的基本任务。员工队伍建设的目标是关心员工需求,提高员工素质,开发员工潜能,实现员工与宝钢共同发展。基本思路是坚持党的宗旨,建立健全以“八个人”为主要内容的服务员工的工作机制。“尊重人”是出发点和立足点,党员和基层领导人员、管理者首先要端正对员工的态度,对员工以“爱”和“诚”相待。“了解人”是切入点,党支部要通过制度性安排,以充分沟通和有效沟通为目标,主动、及时、准确、全面、动态地了解员工需求。在尊重人和了解人的基础上,要完善并落实关心人、提高人、规范人、激励人、依靠人的制度,实现凝聚人,促进员工与宝钢共同发展。党支部要加强对工会、团支部等群众组织的领导,做好协调工作,充分发挥群众组织的桥梁纽带作用,切实加强职工民主管理。青年是企业的生力军,要高度重视青年员工队伍建设。党支部要激发员工争创一流、钢铁报国的使命感,坚持和弘扬以“严格苛求的精神、学习创新的道路、争创一流的目标”为主线,以“诚信、协同”为基本价值观的宝钢文化,促进员工行为养成。党支部要紧密结合本单位实际,广泛、深入、持续地开展形势任务教育,既要把困难和挑战讲透,更要树立信心、鼓足干劲;既
— 5 — 要思想务虚,更要工作务实。
3、党支部工作的原则。
党支部工作要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坚持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坚持民主集中制,坚持继承和创新相结合,真正做到工作的“聚焦、务实、有效”。
党支部工作要“聚焦”,要紧紧围绕本单位中心任务,将有限的工作资源集中于做好思想政治工作,抓好队伍建设上来,形成以人为本的工作格局,促进本单位生产经营任务的完成。围绕中心做人的工作,意义重大,有发挥党组织优势的很大空间。做好人的工作,将进一步激发广大党员和员工的内在活力,为宝钢软实力、核心竞争力的提升提供最可靠的保障。
党支部工作要“务实”,要渗透到中心工作中去,深入到党员和员工群众中去,切忌浮在表面,切忌形式主义。要注重工作的策划,活动安排要做到少而精。要充分运用党组织自身的工作平台和生产经营管理工作平台,特别是生产经营管理平台来开展工作。
党支部工作要“有效”,要在提高基层领导班子领导能力和管理水平方面见实效,在提高党员素质、发挥党员的带头和带动作用方面见实效,在密切联系员工、提高员工素质方面见实效,在促进党员和员工发展、促进本单位中心任务完成方面见实效。
二、党支部要集中精力推进四项重点工作
在全面加强和改进党支部建设的过程中,党支部要集中精力 — 6 — 推进四项重点工作:
1、健全和落实基层领导班子和基层管理者队伍建设的有关制度。
加强基层领导班子建设是做好基层单位一切工作的关键。健全和落实基层领导班子建设的有关制度是加强基层领导班子建设的关键。党支部要健全和落实以下制度:
(1)学习制度。定期组织领导班子成员密切联系实际学习政治理论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学习上级的有关精神,学习科学文化和业务知识。
(2)民主生活会制度。要在精心准备的基础上,每年召开一次民主生活会,领导班子成员逐一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整改计划并抓好落实。
(3)民主评议领导人员制度。按照规范化、程序化、制度化的要求,支持工会组织职工代表定期评议本单位领导人员,接受职工群众的监督。
(4)参与重要事项决定制度。要注重班子内部的协调和沟通,做到相互理解、相互支持。要结合本单位实际,通过适当方式,保证党支部书记参与本单位的人事调整、收入分配、绩效评价、人员奖惩等重要事项的决定。
没有对应设置领导班子的基层单位,党支部可参照上述要求,在基层管理者队伍建设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2、深入开展“党员登高计划”活动。
— 7 — 以高觉悟、高技能、高业绩要求,在基层建设一流党员队伍为主要内容的“三高一流”活动,是具有宝钢特色并且富有成效的党员教育和管理活动。“党员登高计划”活动是深化“三高一流”活动的重要举措,是尊重党员主体地位的具体体现,是把目标管理引入党员队伍建设的有效探索。党支部作为“党员登高计划”活动的直接组织者和责任者,要重点把握以下两个方面:
(1)准确把握“党员登高计划”的主要内容。
“党员登高计划”既要体现党组织对党员的要求,又要体现党员自身的追求。“党员登高计划”应紧紧围绕本单位的中心工作来制定,主要包括党员“带头”和“带动”两方面的内容。党员要带头达到宝钢和所在基层单位对员工提出的要求,不断提升自身素质、能力和业绩;同时,党员要积极做好群众工作,带动员工共同进步。每个人都有实现自我提升的要求,党支部要注重激发每一个党员的内在动力,引导党员通过“党员登高计划”活动实现自我超越。
“党员登高计划”具体包括三类内容:一是素质、能力提升类,主要包括提升思想政治觉悟、文化素质、业务能力和身心健康水平等方面的内容;二是业绩提升类,主要是党员对工作绩效提出挑战性目标,并制定相应措施努力达到目标;三是关心员工类,主要是党员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做好密切联系和主动关心员工的工作。
(2)准确把握“党员登高计划”活动的重点环节。
— 8 — 党支部对“党员登高计划”活动要实行闭环管理,要把握四个重点环节:
一是对党员进行集中教育,向党员通报重要情况(主要包括宝钢和本单位面临的形势和任务),明确党员“登高计划”的背景;
二是引导党员紧紧围绕本单位的中心工作对标找差,看到自身存在的主要薄弱环节,有针对性地制定“登高计划”,并在一定范围内公布;
三是加强过程跟踪,通过党组织有效的工作,为党员实施“登高计划”提供支持和帮助;
四是结合民主评议党员工作,对党员实施“登高计划”的情况进行评价和反馈,并作为制定新一年“登高计划”的依据。
3、实行员工需求与关注点信息管理。
员工需求与关注点信息管理,是落实公司以“八个人”为主要内容的服务员工的工作机制的重要工作。这项工作应形成一个上下结合的管理体系,体系的基础在党支部。党支部要把员工需求与关注点信息管理作为一件大事来抓。
(1)员工需求与关注点信息的收集。
员工需求与关注点信息主要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相对静态的信息,如员工的工作学习经历、兴趣爱好、家庭情况等信息;一类是相对动态的信息,如员工的身心健康、思想动态、家庭突发困难等信息,以及员工对宝钢和所在单位的意见和建议等信
— 9 — 息。
党支部应通过建立员工信息库来掌握员工相对静态的基本信息。信息库应动态维护,及时更新。党支部委员、特别是党支部书记,应把掌握员工信息作为做好工作的基本功,努力做到员工相对静态的基本信息“问不倒”。
党支部应通过建立与员工的沟通制度来掌握员工动态的基本信息。沟通要在“真诚”、“充分”和“有效”上下功夫。党支部书记要带头做好与员工的沟通工作,并依靠党支部委员、党小组长和全体党员加强与广大员工的沟通。沟通可以用谈心、家访、书面征询意见等多种方式进行。要深化“三个第一”党员责任区活动,引导党员做员工的第一知情报告人、第一关心帮助人和第一带动责任人。
(2)员工需求与关注点信息的处理。
党支部对员工需求与关注点信息要实行闭环管理。要深入分析员工需求与关注点信息。分析好,大有益,分析的深度直接决定处理的效果。党支部要定期分析员工需求与关注点信息,紧要信息要随时分析。通过分析,梳理出共性问题和个性问题,掌握倾向性问题。重大信息要及时向上级党组织报告。
要着力解决员工的实际问题。员工需求与关注点信息管理,解决问题是关键,是这项制度的生命力之所在。对员工的诉求,务必做到事事有回答、件件有着落。党支部对员工需求与关注点信息的管理,要把主要精力放到解决问题上来。对于党支部自身 — 10 — 能够解决的问题,要及时妥善解决;对于需要同级管理者解决的,要共同研究解决;对于需要上级组织和部门解决的,要报告上级支持解决,并跟踪处理情况。对所有能解决的问题要千方百计解决,解决不了的问题要耐心解释。信息处理和信息收集一样,既要靠党支部书记带头,又要靠全体党员努力。
4、加强党组织生活设计。
党组织生活制度是党内的一项基本制度。党组织生活过得如何,关系到党组织的活力,是衡量党组织工作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党支部承担着安排党组织生活的直接责任。提高党组织生活质量,需要精心策划。因此,有必要开展党组织生活设计活动。
(1)党组织生活的基本要求。
党组织生活要以党章规定的基层党组织的基本任务为依据,认真执行基层党组织“三会一课”、民主评议党员等工作制度,紧紧围绕本单位的中心工作,密切联系党员的思想、工作和生活实际,从提高党员素质、发挥党员作用,服务员工群众等方面来安排。
党组织生活以“正常化、受欢迎、有实效”的要求来安排。原则上每个月安排一次党组织生活。
(2)党组织生活的具体安排。
党组织生活的具体安排,应遵循“标准+α”原则。“标准”,即必须做的“规定动作”;“α”,即可以灵活掌握的“自选动作”。要把推进“党员登高计划”活动、员工需求与关注点信息管理等
— 11 — 工作,与党组织生活的具体安排有机结合起来。
从宝钢党支部建设的实际出发,党组织生活具体安排的“标准”即“规定动作”如下:
A、宝钢和本单位的形势任务通报和对党员提要求(年末年初,可以开党员大会或上党课的方式进行,一般可由行政负责人作形势任务通报,党支部书记对党员提要求)。
B、党员对宝钢和本单位的工作提意见和建议,并讨论党员在完成新的一年工作任务过程中应如何发挥带头和带动作用,提出“登高计划”主要内容(年末年初,一般以党小组讨论的方式进行)。
C、民主评议党员后的专题组织生活会,结合检查“党员登高计划”落实情况(年中,一般可以党小组讨论的方式进行)。
D、党员学习或读书心得交流活动(可以党员大会、上党课、党小组讨论或网络交流等多种方式进行)。
E、党员做群众工作交流活动(一般可以党员大会或上党课的方式进行)。
F、党团联合组织生活(可以党支部与团支部或党小组与团小组联合开展)。
G、党员的社会责任或家庭责任主题交流活动(交流内容可包括保护环境、节约资源、社区服务、家庭和谐、子女教育、身心健康等,可以党员大会、党小组会讨论或团队共建的方式进行)。
— 12 — 党组织生活具体安排的“α”即“自选动作”,由各党支部在实践中创造。上级党组织应适时总结经验,组织交流、推广。
每个年末或年初,党支部要对全年的党组织生活作出整体性的计划安排。在此基础上,要注重对每一次组织生活的精心策划。
三、改进党支部的工作方法
当前,党支部建设面临许多新情况新问题,要富有成效地解决问题,必须坚持务实创新,改进工作方法。
1、要注重依靠支委会和全体党员开展工作。
支委会是党支部的领导集体,党员是党组织的主体,党支部要依靠支委会和全体党员开展工作。要明确支委分工,发挥每位支委的作用。要健全支委会会议制度,研究解决支部工作中遇到的问题。要积极推进党内“三先”(党组织的工作情况、公司和本单位的有关重大情况让党员先知道、先讨论、先行动),发展党内民主,保障党员民主权利,实行党务公开,组织党员积极参与和管理党内事务。党支部要给党员布置明确而具体的工作任务,并为党员开展工作创造条件,提供支持。
2、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
宝钢正处于二次创业的关键时期,市场竞争空前激烈,工作要求相当高,许多员工感到压力大、节奏快,不能完全适应深刻变化的新形势。党支部要切实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引导员工用正确方式处理人际关系。要运用开展人文知识、心理和生理健康讲座,倡导阅读相关书籍,开展
— 13 — 谈心交流活动等方式深入细致地做好工作。要尊重员工的主体地位和个性需求,真切关怀、真情关爱员工,帮助员工释疑解惑、排忧解难,帮助员工塑造起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心态,激发员工干事创业的内在活力。
3、注重现代管理工具和信息网络技术的应用。
党支部工作一方面要坚持行之有效的传统党建工作载体,另一方面要注重借鉴现代管理的有效方法和工具,推陈出新,优化党组织的工作方式,提高党建工作效率和工作水平。
党支部要增强自觉运用信息网络技术的意识,通过公司员工网络论坛、宝钢党建网、各单位内部网络平台以及手机短信平台等方式,更全面、真实、快速地了解员工的信息,进一步加强与员工的沟通。
四、加强对党支部工作的领导和支持
1、高度重视党支部建设。
各级党组织要加强对党支部工作的领导,把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党支部建设摆上重要议程,倾注足够精力,制定有效措施,贯彻落实公司党委要求。党委书记是抓党支部建设的第一责任人,一定要亲自动手,帮助基层党支部解决实际问题。党员领导人员要定点联系党支部,经常深入党支部进行调研,发现问题,总结经验,推动工作。基层党支部建设状况要作为上级党组织工作绩效评价的重要内容。
上级党组织要精心设计简单有效、刚柔并济的党支部工作评 — 14 — 价方法,对基础性工作的“全覆盖”、“正常化”的评价要刚性,对党支部工作是否“有实效”要采取柔性评价方法,要注意听取党员和群众对党支部工作的意见。通过简单、合理、公正的评价,激发党支部的工作激情,促进党支部建设。
各级党组织及其工作部门要注重改进工作方式,努力为党支部提供服务,指导和帮助党支部开展工作,发现和推广党支部工作最佳实践经验,最大限度地减少党支部编写各种文字材料的任务。
各级行政组织要按照《公司法》的要求,支持党支部工作,为党支部开展工作提供必要的人、财、物和信息条件。
2、加强党支部书记队伍建设。
要选好配强党支部书记,要挑选党性强、素质高、业务精、善于做人的工作的同志担任党支部书记。新任职党支部书记原则上应具有3年以上党龄、5年以上工作经历和大学本科以上学历或16年以上受教育年限。要通过党内民主程序,把符合条件的优秀党员选拔到党支部书记岗位上来。要有计划地把优秀青年管理人员安排到党支部书记的岗位上进行锻炼。
党支部书记应享受本单位同级经营管理人员的政治待遇。要把专职党支部书记纳入领导人员管理体系统一管理。对兼职党支部书记要给予足够关心和支持,各级党组织要结合本单位实际,建立兼职党支部书记激励机制。注重从优秀的党支部书记中选拔领导人员。要加强对党支部书记的培训,并按照“先培训后上岗”
— 15 — 的要求,逐步推行党支部书记持证上岗制度。建立公司“党支部书记研修会”,促进党支部书记提高素质和工作水平。
机关党支部要根据自身工作定位的有关规定,带头贯彻落实公司加强和改进党支部建设的意见。
独立法人公司的党支部工作,适用集团公司关于发挥党组织政治核心作用的有关规定。
离退休干部党支部建设,按照上级有关规定,结合宝钢的实际来进行。
第四篇:加强诚信建设
加强诚信建设,是社会道德规范的重要内容,是和谐社会创建的重要指标,也是 党委、政府和广大人民群众对公安机关的一贯要求。建设具有公信力的诚信公安 机关是新时期警察公共关系的核心,是加强公安责任的必然要求和重要保证。如 何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强化公安责任、提升公安机关的公信力,进而推动和谐社会 建设已经成为公安机关必须面对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明确职责任务,担起历史重任 稳定是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和谐社会是促进经济快速发展的前提与条件。如何保障社会的和谐,是公安机关的重要职能。安全稳定的社会环境,是建设社 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环节,因此,公安机关作为维护社会秩序的重要职能部门,预防和打击各种犯罪活动,就是抓发展、抓稳定,同时也抓住了新时期公安机关 与社会经济建设的结合点,为人民群众创造一个文明、安全、稳定的社会环境也 就成为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因素之一。那么,公安机关工作如何在新形势下不辱使命,开拓创新,与时俱进,为建设和 谐社会作出贡献,是当前我们在队伍建设和业务工作中面临的重要任务。因此,基层公安机关要紧紧围绕构建和谐社会的主题,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重要思想 为指针,明确职责任务,从提高民警的执法水平,改善服务质量,优化发展环境 入手,切实增强民警的服务意识、法律意识、效率意识。从查找服务意识、执法 行为、工作作风、队伍形象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入手,真正树立起良好的执勤执法 形象,窗口服务形象,真正担负起维护社会秩序,预防和打击犯罪、保护人民生 命财产安全的历史重任。必须强化“责任胜于能力”的责任意识。公安机关作为解 决民难、化解民怨、维护安定团结、促进社会和谐的第一道防线,工作纷繁复杂,千头万绪。公安民警要保持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敏锐性,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 民服务的责任意识,始终保持不胜不休的进取精神,心里装着群众,凡事想着群 众,时刻关心群众,努力贴近群众,从群众最盼的事干起,从群众最怨的事改起,切实提高“把小事做大,把大事做好”的能力,认真思考、精心谋划,狠抓落实,努力解决一个一个的实在问题,真正做到让群众满意。
二、打造诚信公安机关的重要意义 公安机关肩负着“巩固共产党执政地位、维护国家长治久安、保障人民安居乐业 ”的政治和社会责任,承担着维护社会稳定的历史重任,公安机关要不辱使命,获得党委、政府和人民群众的信任、尊重、理解与支持,必须善于严格按照法律 规定的程序、内容和手段行使职权,真正把执法行为和执法方式纳入法制轨道,切实提高公安机关诚信度和公信力。
(一)打造诚信公安是取信于民、得民之心的重要举措。公安机关作为维护和管 理社会治安的重要职能部门和刑事司法的重要力量,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 承担着重要职责,特别是在构建民主法治社会、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以及实现社会 安定有序等方面责任重大、使命光荣。公安机关只有言行如
一、竭尽忠信,那么 才能“精诚所至,金石为开”,最终赢得人民群众的理解与支持,推进各项公安工 作的顺利开展,促进推动和谐社会建设。
(二)打造诚信公安是惩恶劝善、教育群众的根本保障。在打击违法犯罪过程中,公安机关公正执法,不仅能有效地惩治违法犯罪、匡扶正义,也能使群众受到警 示教育,起到震慑预防违法犯罪的作用,鼓舞人民群众积极参与到打击违法犯罪 的行动中。在治安行政管理中,减少行政审批程序,严格依法管理,坚决杜绝冷 硬横推现象,不断提高机关工作效能,人民群众会更加服从管理,治安管理也会
更加井然有序。对各种见义勇为、支持公安工作行为及时进行褒奖,能更大地调 动公众参与社会治安的积极性。
(三)打造诚信公安是密切警民关系、促进社会和谐的迫切需要。诚信的公安机 关必然是纪律严明、作风过硬、执法公正、言而有信的,无疑会得到人民群众的 信赖支持。通过诚信公安机关建设,公安机关公信力得到提升的同时,警民关系 会更加和谐,警民之间互相信任、互相理解、互相尊重的和谐氛围会更加浓厚,从而为推动全社会诚信风气的盛行,促进社会的和谐与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四)打造诚信公安是树立良好形象、提升战斗力的必然要求。大力提高民警的 思想政治素质,增强服务大局意识和为民执法意识,教育引导全体民警将无意识 体现人民警察的工作成果转化为有意识、积极
地、创造性地树立良好形象的行动,在执法工作或服务群众的工作中自觉维护和树立公安民警的良好形象。通过健全 执法机制、严格执法程序等措施塑造严格执法的人民警察形象,组织开展形式多 样的爱民实践活动,树立公安队伍亲民爱民的光辉形象。
三、影响公安机关公信力的主要原因近年来,公安机关在转变执法理念,树立诚信公道、值得信赖的警察公众形象 作出了很多努力,公安机关的公信力在不断增强。但是,距离党委、政府和人民 群众的要求,距离诚信公安机关的标准还有一定的差距。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 几个方面:
(一)个别公安民警素质低下。一小部分民警“官本位、警本位”思想观念根深蒂 固,背离“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的执法理念,以执法者、管理 者自居,特权思想严重,对群众感情薄、敷衍多,漠视群众利益,甚至冷硬横拖,引发群众的反感情绪。极少数民警经常接触社会阴暗面,受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逐渐淡薄,出现了人民群众不满意的不正之风,极少数民警身上甚至存在违纪违法问题,极大影响了公安机关在群众中的诚信形 象。
(二)管理与服务的关系尚未彻底摆正。维护社会治安和热情为民服务是公安机 关的重要职能。过去,有些公安民警注重严格管理,认为管得越多,对社会贡献 越大,而往往忽视规范执法,经常事与愿违,动机与效果相背离。近年来,在强 调服务时,有些民警又不敢管理,怕投诉,执法失之宽、失之软。不能正确处理 好管理与服务的关系,不能正确坚持依法执法、规范执法、文明执法,公安机关 执法连续性和均衡性不强。
(三)警察公关的理念尚未普及。当前公安机关没有确立全员公关的理念,与公 众的沟通联系不十分密切,公安机关感到做好群众工作的难度越来越大,公众对 公安机关的整体评价不高,平等互动的新型警民关系有待进一步发展。一些办理 证照、受理案件、综合服务的“窗口”单位,由于形象不佳、服务质量差、办事效 率低,直接影响了公安机关与人民群众的良性互动互信。
(四)部分群众对公安工作期望值过高。部分群众认为有困难找了警察就能解决 问题,而一旦个人希望无法及时实现,消极的看法就会产生。在频繁的警民接触 过程中,极少数群众对民警形象、作风的非议形成对整个警察队伍的错误认知,对民警工作绩效的不满导致对整个公安机关公信力的怀疑。随着法治社会建设的 不断深入,群众用法意识不断提高,但部分群众在掌握刑法等实体法的同时,对 刑事诉讼法等程序法却知之甚少,特别是对刑事诉讼中的强制措施和刑罚执行等 有关法律了解不深,以致对正常的警务活动产生误解,进而产生不满和对立情绪。
四、提升公安机关公信力的几点对策
公安机关要成为社会信用体系的管理者、维护者,更要成为社会信用体系的示范 者、实践者。要开展以创建“好班子”为重点的核心工程、以群众满意为标准的民 心工程、以打造一流公安队伍为目标的警营工程,致力推进警营内部的和谐、外 部的和谐以及内外的和谐,实现公安工作各种要素、各个环节相互协调、相互促 进,促进公安工作和队伍建设又好又快发展。一是以富民强家为已任,提高服务发展能力。作为和谐社会的保 障者、建设者、促进者,公安机关将始终站在服务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构建平安法治社会的高度,积极防范、严厉打击各种各类违法犯罪活动,最大限度地减少违法犯罪和不和谐 因素给社会经济发展带来的危害。牢固树立“社会治安也是投资环境”、“公安工作 也是生产力”的理念,着力在简化手续、方便群众、提高效率、转变态度、办事 公正上下功夫。积极探索建立有利于服务经济建设,操作规范、管理透明、服务 高效、执法公正的公安行政管理体制,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 的切身利益。以“大走访”、“构建警民和谐关系”等工作为载体,不断疏通和拓宽 体察民情、了解民意的渠道,把群众对社会治安的呼声转变为执法执政的自觉行 动,让人民群众从内心里感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二是以人民满意为标准,积极实践诚信之行。正确处理管理与服务的关系,转 变优化行政职能,改进创新管理方式,建设管理型、服务型公安机关。坚持解决 民生问题就是最大的政治、改善民生就是最大的政绩这一理念,做任何事情都设 身处地为群众着想,使公安工作真正顺应民意、化解民忧、为民谋利。认真实施 《行政许可法》和国务院颁布的依法行政纲要,树立“以人为本”、“以民为先”的 思想,在管理理念上完成从权力本位向权利本位、责任本位的转变。按照合理、合法、效能、责任和监督一致的原则,因势利导,因情制宜,科学调整、确定公 安行政管理的职能定位,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公安机关介入管理的要积极承担责 任、落实管理职责,对不应由公安机关管理的要坚决退出,对需要加强管理的要 切实管住、管好。三是严格公正文明执法,牢固树立诚信之本。全力以赴落实打防管控各项措施,不断提高群众的安全感和满意率,提升公安机关在群众中的亲和力、对违法犯罪 活动的震慑力。公安机关在执法办案的过程中,要严格依据法律赋予的职责、权 限,规范执法行为、管理活动和用警行为,逐步杜绝因参与非警务活动的“乱作 为”造成行为“越位”、“错位”,避免在当前刑事犯罪多发时期因警务资源分散而在 正常执法活动中“不作为”,造成职责“缺位”。克服对“有求必应”承诺的片面认识,把相对有限的警务资源从兑现“大包大揽”式的“有求必应”中解放出来,充分投入 到履行法定职责的警务活动中,确保在法定职责范围内的“有求必应”,实现从“全 能”警务向规范警务的转变,推进警务工作的法制化、规范化、专业化,增强警 务工作独立性、权威性。注重改善执法的策略方式,尤其在处置群体性事件中,要坚持“三个慎用”原则,疏缓警民关系,防止矛盾激化事端升级,切实提高公安 机关处置突发性、群体性事件的能力。四是提高民警队伍素质,锻造修练诚信之德。在全部公安工作中,队伍建设是 根本,也是保证。公安机关要认真履行好“三大历史使命”,确保社会主义和谐社 会建设的顺利进行,提高公安机关的公信力,必须努力建设一支政治坚定、业务 精通、作风优良、执法公正的诚信公安队伍。深入推进“立警为公、执法为民”主 题教育活动,牢固树立一切公安工作都要取信于民的理念,广泛开展以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公正执法、热情服务为主要内容的职业道德教育,深入开展社会主义 法治理念、人民警察职业道德和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通过形式多样的主题教育和岗位实践活动,引导全体民警充分认识新形势下加强诚信建设的重要意义,恪 守诚实守信的道德准则,努力做新时期诚实守信的模范,提高公安机关在人民群 众的信誉。五是切实转变作风,努力树立诚信形象。始终把勤政为民、公正执法、优质高效、服务群众作为公安民警最基本的道德要求,培养优良的工作作风,提升公安机关 的公信力。以科学发展观指导工作,以正确的政绩观检验工作,以紧迫的时效观 推进工作,努力多干群众所急的事,多干群众受益的事,多干长远起作用的事。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察民情,知民意,讲真话,出实招,为群众多办实事,多办 好事。把对党负责、对人民负责与对法律负责统一起来,本着有什么问题就重点 解决什么问题的原则,认真排查在规范执法和为民服务中存在的不足,认真排查 在服务经济发展、创造良好治安环境方面存在的薄弱环节,采取有力措施解决存 在的突出问题。进一步深化警务公开,向社会公开警务流程,让民众了解和熟悉 警务规程,扩大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破除警察执法的神秘性,消除 警民隔阂,融合警民关系,树立公安机关诚信的形象.
第五篇:诚信建设
诚信建设
人无信不立,国无信不强。
当我国经济建设飞速发展,世界地位稳步提升,缺少的已经不是GDP的增长,而是社会诚信建设。
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道德建设的根本也是一种非常宝贵的素质。古语有“一诺千金”、“君子一言,驷马难追”之说。但在现今一味追求经济建设,个人都已经济上的收获论成败的当今,诚信的影子却很难看到。丧失诚信的结果就是新闻天天播的内容,不是制假贩假,就是人与人,人与社会缺失诚信感,成为了人人避之的“独行者”。以个人再到整个社会,当前,诚信已成为牵动社会的中枢神经。由诚信缺失而引发的各类社会问题,不仅破坏社会秩序、危害人的生命健康,而且瓦解社会的信任心理,冲击社会基本的道德信念,扰乱人的心灵秩序。因而,有效遏制社会诚信危机已成为全社会共同的心声。但在社会诚信建设中,需要注意以下问题。
不要窄化社会诚信
目前,对于诚信与信用,存在概念使用的含混现象。尽管二者具有密切的关联性,但不能混用,尤其不能把诚信直接等同于信用。诚信与信用至少有三方面的区别:在概念的外延上,虽然诚信与信用都是指承诺与践约的伦理关系、规范要求、行为品德,但诚信泛指所有社会生活领域中由承诺
形成的伦理关系,既包括经济、政治、文化、学术研究、公共生活等领域中与承诺和践约相关的一切伦理关系,同时也包括人们对社会理性凝结出的制度的遵守而形成的特定伦理关系。信用主要是指经济活动领域中,出于对承诺的信任而以一定的利益让渡和偿还为条件而形成的经济伦理关系。在强调的侧重点上,诚信不仅看重人们对承诺、合同遵守和践履的结果,而且也强调对诚信道德规则本身的认同和自觉服膺,具有德性伦理的特质。信用更看重行为结果的合规则性,即是否实际履行了承诺或合同,而不追问人们履约动机是出于道德责任还是出于免除惩罚的利益考虑,具有功利主义的后果论特征。从文化传统来看,诚信延续了中国传统道德德目,强调诚是信的道德基础,行为主体具有“诚”的内在品质和信念,才会有“信”的价值取向和外在行为方式,即诚于内,信于外。信用更具西方德目的传统,偏重守约行为的结果,在某种程度上,更注重外在制度的规约与惩罚。显然,把诚信等同于信用,是对诚信的窄化,不利于我国的社会诚信建设。首先,经济领域的信用主体,不单具有经济人的特征,而且也具有社会人的道德属性。事实上,人的基本道德素质是经济信用维护的根本,因此,不能光强调信用法律和管理而忽视社会诚信的建设。其次,缺乏“诚”的内在品德支撑的“信”,即单纯强调守约行为结果的信用,易于导致个人功利的价值相对主义,表现为对己有利的契约
就遵守,对己无利或失约的利益远高于惩罚的风险,就会践踏信用规则而发生欺诈、投机、违约等悖德行为。再者,民族文化的主体归属性以及民族道德文化的相对独立性,预制了我国社会诚信建设必须要立足我国国情,尊重民族优秀道德文化传统。中国传统诚信道德文化,强调“内诚于心”、“外信于人”,注重发挥社会个体良心、信念等内在机制的约束性,因此,我国的社会诚信建设,绝不只是社会信用法律制度的建立和完善。
不能单纯移植西方社会信用制度
目前,虽然政府和学界都在研究我国社会诚信建设问题,但总体来看,基本处于探索阶段。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学界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对西方信用制度的片面“移植”倾向。一些学者在对我国传统诚信德性伦理局限性分析的基础上,陷入诚信契约性质的西方化话语体系,把社会诚信制度直接等同于社会信用制度,一味推崇法律制度的外治作用而忽视诚信德性的内在规约性和心灵的精神特质。
西方主要的市场经济发达国家,在市场体系完善过程中,基本上建立了规范政府、企业、个人不同主体的信用制度。发达市场经济国家建设经验表明,社会信用制度建设是市场体系完善不可或缺的重要方面。西方主要发达国家尤其是美国较为完备的社会信用法律制度,自然可以为后发市场经济国家的社会诚信建设所借鉴。但借鉴不等于照搬或移
植,从发达国家借鉴良好的法律法规,若要它们产生良好的社会效果,还需在借鉴过程中进行批判的吸收,进行中国化的改造。还有,诚信与信用的区别表明,社会诚信制度是比信用制度更具广泛社会意义的概念,可以把信用法律制度建设作为社会诚信制度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绝不能完全用西方的“信用制度”取代“社会诚信制度”。
要注意社会信用法制建设的渐进性
社会信用法律制度包括两大部分,即信用管理的核心法律法规和影响信用管理的外围法律制度。目前我国社会信用法律制度的建设处于起步期,迄今为止尚无专门的全国层面的信用法律被制定和颁布,只有部门或地方性的法规,同时还需要对信用管理的外围法规进行修订,如《民法》、《商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产品质量法》、《刑法》等。显然,加快信用立法,改变信用法律的缺位状态确实是当务之急。但需要注意的是,社会信用法律制度的建立、健全与完善是一个相对漫长的过程,不能急躁冒进。首先,社会信用法律制度的建立受制于社会信用经济发展的程度。社会信用制度建设与经济信用活动的广泛性与活跃性密切相关,而经济信用活动又受制于市场经济的发展程度,因为只有各种赊销、信贷、融资等信用交易形式多样化、普遍化且出现了大量的对市场秩序破坏的失信行为,才会催生信用产品的需求和发展。就我国市场经济发展的现阶段而言,一方面是社会资源
配置的市场化程度尤其是信用交易的广泛性仍需提高,另一方面,经济活动领域的违约、虚假等失信行为对市场秩序的破坏程度严重。其次,从法律制定的滞后性特征和发达国家信用法律制度建立的历程来看,信用法律制度的出台和完善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以美国为例,美国在二战之前,市场经济就有了相当的发展,且存在着一定范围的赊销交易和地方性的少数信用管理公司,但其信用方面的法律则是20世纪60年代至80年代制定颁布的。到目前为止,美国信用和征信相关的基础法律、信用管理相关法律和信用投放相关法律共20部。由此可见,信用的法制化,不是一个法规问题,而是一个法律体系。因而,可以预测,我国的信用法律体系的建立也不会在短期内迅速完成,但在正式的法规颁布之前,可先用行政性法规或指导性意见等过渡性条文给予规定和指导,以解决信用法律的现实迫切需要问题。
不要弱化社会诚信的思想道德教育
毋庸置疑,对社会成员诚信道德品行的型塑,需要依理制善法。但在加强信用法制建设的同时,也要看到法律硬化制度的僵硬性,不能忽视诚信的思想道德教育。换言之,我国社会诚信建设,应该坚持德法并重的原则,既要尽快建立和健全与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相适应的社会信用制度,也要注重个体诚信德性的内在规约力和向善力,以达到德性伦理的内规与制度伦理外治的有机结合。一方面,诚是
守信的道德基础,只有内心诚才有信,否则就会沦为空伪。市场主体对合约的遵守,除了需要法律的威慑外,更需要社会成员具有道德自律和良知,能够坚守信用道德律令而不投机牟利。相反,一旦人们内存贪欲,毫无诚实之心,再完备的法律规定和合同约定,也不足以遏制人们伺机失信作恶的行径。另一方面,西方发达国家经济体出现的各种诚信危机也说明,光有社会信用法律制度的外在规制是不够的,还要有人的良心、道德信念和德性的内在约束。近年来,美国相继发生的大公司的财务作假案以及美国次贷危机所引发的全球金融风暴等无不表明,一旦社会成员缺乏道德良知的守望,再健全的法律制度,也难以阻遏失信的欺骗行径的发生。显然,对社会成员进行诚信的思想道德教育,提高其思想认识和道德觉悟、善化其心灵、强化其道德自律精神,是社会诚信建设不可或缺的重要方面。
事实证明,在现代市场经济社会,单纯的道德教育不足以形成良好的诚信社会,同样,单纯的法律惩治也不足以形成良好的诚信社会,唯有德法相济,使诚信既是德性,又是制度,还是资源,三者相得益彰,协调一致,良好的诚信社会才会真正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