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钢蓝领创新

时间:2019-05-13 07:21:4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宝钢蓝领创新》,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宝钢蓝领创新》。

第一篇:宝钢蓝领创新

宝钢“蓝领创新”的经验及启示

创新是企业发展的根本动力。一个企业的创新,不仅仅是完成几个科研项目,而要有大量现场的技术创新。这个现场,不是专家的现场,而是广大职工的现场。据了解,宝钢坚持职工岗位创新与企业自主创新相结合,成果斐然,宝钢“蓝领创新”经验在中央企业推广。

岗位创新是以生产现场为重点、以稳定提高和精益运行为特征,职工立足岗位、对标找差,实现产品质量、制造成本、用户服务和管理水平不断优化的过程。岗位的特点是创新课题来自现场,创新过程立足现场,创新的成果直接应用于现场,是“从现场来,到现场去”,实实在在地改善和解决了许多生产问题。我们认为,开展立足岗位、立足一线的岗位创新活动,提高现场的持续改善能力,能够更好地发挥首钢新基地的一流技术装备优势。

一、宝钢“蓝领创新”成果介绍

宝钢坚持将工人作为创新主体,将岗位作为“蓝领创新”的最好舞台。“蓝领创新”的典型概括是“一、二、三、四、五”,即上海市职务发明第一人是宝钢工人;宝钢有二人获得国家命名的“当代工人发明家”称号;在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的全国十名工人中宝钢占三人;企业技术秘密年均2000余件,四成由一线工人完成;宝钢每天产生专利4件,五成由一线工人创造。

二、宝钢“蓝领创新”的推动措施 宝钢遵循“要善于学习,更要善于创新”的原则,历任领导班子都把技术创新视为宝钢发展的根本动力,视为依靠员工办企业的重要载体,以多层次的组织运行网络、丰富的活动形式与载体、配套的管理制度与流程、系统的激励机制。为岗位创新搭建舞台、创造条件。

(一)把职工和企业共同发展作为核心价值观

职工之所以能够在平凡岗位上开动脑筋,主动为企业降本,积极为企业创新,关键在于“职工与企业追求共同利益”,这也是“蓝领创新”的根本动力。宝钢坚持把职工和企业共同发展作为核心价值观,率先提出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的“双通道”发展模式,为一线职工设置技能专家和首席操作岗位,打开了普通工人职业发展的通道;通过多维度、纵深化、长效性的职业生涯设计和立体培训,让宝钢全体职工都能有岗位成才的机会,在企业发展中感受到实现自我价值的喜悦;宝钢职工与企业共同成长,在企业绩效优异的前提下,职工薪酬长期高于社会平均水平,保持同行业领先,体会并享受到了企业发展带来的工作、生活变化。

(二)建立岗位创新组织管理体系

宝钢制订了《宝钢技术创新体系发展纲要》,形成了以研究院为主体,产销研和产学研紧密结合的研究开发体系;以工程项目为载体,生产、研发、设计、制造四位一体的工程集成体系;以生产现场为重点,以稳定提高和精益运用为特征的持续改进体系。三个部分互相交融、协同发展、各有侧重。岗位创新在生产现场的持续改进中发挥重要作用。

宝钢建立了层级制、矩阵式的岗位创新运作体系,按照“统筹规划、体系运作,系统管理、分层实施,立足岗位、协同共享”的原则,推进职工岗位创新。公司专门成立了岗位创新活动领导小组,加强对岗位创新活动组织领导。公司岗位创新领导小组负责审议、评价岗位创新发展规划、相关制度与活动绩效,各单位岗位创新领导小组负责制订本单位岗位创新管理办法、工作计划。基层管理者负责带好队伍,具体帮助和指导职工岗位创新。全体职工立足岗位,积极参与创新,形成了上下联动机制。职工创新活动基地既是职工岗位创新活动的纵向推动者,又是横向保障者。各职能管理与技术部门则发挥管理、技术优势,支撑职工岗位创新。宝钢每年制订技术创新计划,将目标自上而下分解下达到生产单元,创新指标纳入二级厂领导绩效考核,工会负责推动。

(三)建立岗位创新制度体系

为了规范岗位创新有序开展,宝钢建立了完善的岗位创新制度体系。先后制定了《合理化建议、自主管理及技术改进管理办法》、《科技成果管理办法》、《专利管理办法》、《技术秘密管理办法》、《科研项目管理办法》、《宝钢技能专家管理办法》、《先进操作法申报评审办法》等一系列管理制度,将岗位创新活动纳入了专业化管理,使岗位创新得到了落实。推出了职工技术创新累计里程制(TIMA,俗称“铁马制”),将专利、技术秘密、及其在内部实施和技术贸易中创造的价值等按照不同权重系数进行积分排序,使知识产权成为衡量员工技术创新能力和贡献度的一把尺子。

(四)建立岗位创新活动体系

宝钢岗位创新以开放性的岗位责任制为基础,以广泛开展合理化建议活动为途径,以JK活动、职工创新小组、创新工作室、创新活动基地等多种平台为载体,促进岗位创新活动。

1、开放性的岗位责任制是岗位创新的基础

宝钢建立了开放性的岗位责任制,坚持以岗位为舞台,逐步走向跨岗位、跨区域、跨专业的协同创新,由个人走向团队,由低层次走向高层次,由点到线、到面,走上更大舞台。开展以“自主提出问题,自主立项选题,自主结盟团队,自主解决问题”的“四自”活动,鼓励职工发挥盈余能力,职工结合岗位特点,自主地选择适合于自己的工具,在工作中创新。建立“企业最根本的力量在基层”的理念,以相信职工、尊重职工、依靠职工、发展职工为基础,开展“争当最佳实践者、争做自主型职工”活动,让职工以主人翁“顺心”、“顺手”、“顺带”的姿态和方式,把大量、经常、反复出现的现场问题,解决在于无声处。基层管理者的责任更多地体现为向职工提供资源、流程和标准服务,让每一个职工的才能得到充分发挥,让每一个职工在自己的岗位上得到全面发展。

2、广泛开展合理化建议活动促进全员岗位创新 宝钢三十年如一日,坚持开展全员合理化建议活动,并已成为公司技术创新体系中现场持续改进的重要组成部分。从2002年起公司明确合理化建议活动 “以质量和实效为重点,形成全员参与的企业文化”。各单位广泛发动职工,围绕企业的生产经营,结合本岗位工作,劳动竞赛等开展专题合理化建议。2007年以来,宝钢股份合理化建议活动向协力人员敞开大门,极大地调动了协力人员的积极性。合理化建议活动还为职工自主创新提供了课题,至2008年底,宝钢从合理化建议中累计产生专利1058件,产生技术秘密4587项。

3、JK活动促进职工跨岗位自主创新

JK活动是宝钢从新日铁引进的,是岗位创新的重要工具。JK活动的课题来自现场和合理化建议,职工围绕完成任务自主发现问题、自主立项选题、自愿结盟团队、自主解决问题。职工在JK活动中,以项目攻关完成为目的,运用PDCA闭环管理方法自主开展活动,至2008年底宝钢自主管理活动共形成自主管理小组50034个,开展活动课题69737项,取得自主管理成果49505项,获得全国优秀质量管理、冶金行业优秀质量管理、省、市级优秀质量管理奖594个。

4、建立子公司层面的职工创新工作室促进职工跨组织团队创新

职工创新工作室以矩阵式的虚拟团队为组织形式,以高技能人才为带头人,开展团队创新,将岗位持续改进中未能解决的、企业的重点和难点,作为课题开展攻关活动。宝钢股份不锈钢事业部炼铁厂的卢江海创新工作室,一年内提出13条合理化建议,创造26项实用专利、4项发明专利。宝钢股份冷轧厂的高玉强创新工作室,一年内帮助51位职工实现岗位创新“零突破”。

5、建立集团公司层面的职工创新活动基地开展跨厂际交流 2008年,宝钢在人才开发院建立了“宝钢员工创新活动基地”。基地具有自主性、开放性和服务性特点,主要发挥导师功能、信息功能、学习功能、中试功能、转化功能等,各单位依托“员工创新活动基地”,深化本单位的岗位创新活动,为职工岗位创新搭建平台,为开展跨厂际交流与合作、创新成果推介与转化提供支撑。

6、开展经济技术创新培训

职能部门与宝钢人才开发院、上海市质量管理协会、中国质量管理协会联合办班,广泛组织开展专利,技术秘密、先进操作法的基础知识和产权管理知识的培训。对新进厂的员工,着重基础知识、基本流程、专项工具培训。对现场一线员工,以实施相互交流和现场指导相结合,开办自主管理普及班,强化互动培训。对各级管理员、联络员,以提高策划、组织、协调和管理能力为重点培训。

(五)建立岗位创新评估激励体系

宝钢注重完善各项激励措施,建立了系统、完整的评价激励体系,将创新成果分类设立奖励渠道,充分体现了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新。宝钢的创新奖励从合理化建议提出奖30元,到技术创新重大成果奖50-100万元,形成了由低到高的系列。合理化建议采纳奖、实施奖、成果奖按经济效益的0.5%-2%提取奖励,最高可获得数十万元的奖励。自主管理活动课题有结题奖、发布奖,最高发布奖5000元,还有专利成果实施奖,技术秘密成果实施奖等等。

除了物质奖励,宝钢还十分重视精神激励。建立了首席师制度、技能专家制度、按创新者命名的先进操作法制度等等。此外,每年评选“十佳合理化建议、十佳个人”、“曾乐创新奖”、优秀JK小组、优秀职工创新小组;每两年评选“宝钢工人发明家”,组织职工创新成果参加国内、国际发明展,发现和宣传岗位创新的最佳实践,弘扬宝钢的创新文化,通过项目获奖和奖励,激发职工创新的光荣感、责任感、成就感。

三、对首钢的启示

1、观念明确,地位清楚

企业是创新的主体,职工是创新的灵魂,岗位是创新的源泉。岗位创新是企业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把企业技术创新、管理创新、服务创新与职工队伍建设有机结合起来,是实现职工与企业共同发展的最佳结合点。我们要尊重和发扬广大职工的首创精神,开展岗位创新,以生产现场为重点,把问题点作为改进点,把改进点作为创新点,使创新点成为职工的价值点,实现职工与企业的共同发展。要紧紧依靠广大职工的智慧和力量,推进首钢做强做优。

2、精心组织,加强领导

要健全组织领导体系,将行政主导与党政工团齐抓共管结合起来,建立“党委(党组)领导、行政主导、工会搭台、各方协同、全员参与”的大工作格局。岗位创新工作的责任主体是企业行政班子。党委(党组)把握方向、监督指导,行政整合资源、规划实施,业务部门履行职能、专业支持,工会组织协调、推进落实,形成统筹全局、多方合作、高效协同的推进机制,保证活动顺利开展。

将岗位创新工作列入企业发展规划,明确工作目标、推进步骤、实施方案和主要措施,有组织、有计划、有重点地推进。要将岗位创新活动目标和任务细化分解,并作为考核科技、规划、人力资源、市场营销、质量管理等业务部门以及工会工作绩效的重要指标,使相关部门共同担负起推动岗位创新工作的责任,形成工作合力。

3、完善机制,创新载体

营造创新氛围、鼓励创新精神。要遵循创新工作规律,不片面追求成功率,宽容挫折,允许失败,使从事创新的职工无后顾之忧,激发更大的创造活力。让创新理念内化于职工能力素养、外化于岗位创新行动,畅通一线职工和技能人才的职业发展通道,促进职工成长成才、与企业共同发展。

提供创新平台、激发创新潜能。要根据企业不同发展时期的重点、难点和特点,提出鲜明主题,创新活动载体,要加快建设创新工作室、创新协会、创新基地等岗位创新平台,使岗位创新有场所、有课题、有经费。

要加强岗位创新工作的制度化和规范化建设,完善组织工作机制、项目管理机制、考核评价机制、成果转化机制和科学激励机制,做到有章可循、规范运作。要形成鼓励创新的政策体系,将岗位创新创效作为对职工表彰奖励、晋职晋升、培训深造的重要依据。坚持效益优先,注重将成果转化与对职工多元激励结合起来,使小发明、小创造、小革新能出大效益,小点子、小建议能促大改进。评价以效益为依据,激励与贡献相匹配,物质奖励和精神荣誉并重,成果推广与效益提成并举,让职工共享企业发展的成果。让职工的创新想法得到尊重、创新举措得到支持、创新成果得到肯定。

4、立足基层,重心下移

要坚持以一线职工和基层班组为工作重心,把群众性、全员性放在突出位置,坚持全员参与,注重将典型引路与提高活动覆盖面结合起来。既注重培育和树立典型,发挥他们的示范、引领和辐射作用,又坚持把职工响应度、参与度和活动覆盖面作为衡量工作成效的重要标志,力争使岗位创新工作深入到每个班组、每位职工,让岗位创新成为广大职工的思维方式、工作习惯和自觉行动。树立人人都是创新主体、处处都有创新课题的新观念。要切实发挥班组作用,组织发动职工,加强内部交流,促进团队协作,为岗位创新活动打牢基础。要与国际一流对标,加强班组制度建设,夯实班组基础管理,开展班组创先争优竞赛,抓好班组长素质提升,推进班组建设深入发展。(企业所:陈霞)

第二篇:宝钢腾飞话创新(小编推荐)

宝钢腾飞话创新(之一)岗位创新——企业创新的坚实基础

《中国职工科技报》(2013年11月01日 01版)

编者按:

今天本报刊发“宝钢腾飞话创新”系列报道,向读者全面介绍宝钢集团有限公司开展岗位创新的经验。报道将分三个部分展示宝钢人开展岗位创新的先进理念、实施的具体做法以及取得的丰硕成果。

30年来,宝钢创造了令人瞩目的辉煌成绩。他们的成功经验中,最关键的一点就是始终把创新视为企业发展的根本动力,决胜市场竞争的重要法宝。在宝钢的创新体系中,职工的岗位创新又成为企业创新最根本的力量和最坚实的基础。宝钢的经验说明,开展好岗位创新就能把企业的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和服务创新等与职工队伍建设有机结合起来,就能激发职工无穷的创造潜能,使发明创造人才辈出,创新成果层出不穷,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得到极大加强。我们相信,学习和借鉴他们的经验,对推动企业创新发展,大力提高职工队伍整体素质,会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宝钢在创新奋进,宝钢在展翅腾飞。30年书写创新篇章,30载铸就企业辉煌。

经过30年的建设和发展,如今,宝钢集团有限公司已经建成我国现代化程度最高、产品品种规格最齐全、工艺技术最先进、销售额最大的钢铁精品生产基地和钢铁工业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研发基地,是中国最具竞争力的特大型现代化钢铁企业。

2012年,宝钢完成钢产量4374万吨,实现营业收入2882亿元,实现利润总额104亿元,利润位居全球同行业第二。今年上半年盈利52亿元,保持国内业界最优。

一、宝钢之所以能取得令世人瞩目的成就,关键的一点是把创新视为企业发展的根本动力,视为市场竞争的决胜法宝。

2006年,宝钢推出《技术创新体系发展纲要》,首次明确了技术创新体系发展的方针、目标和任务,规划了重点工作和重点课题,提出了建设“研究开发”、“工程集成”、“持续改进”三大技术创新子体系。

一是以中央研究院为核心的研发体系,围绕提升市场竞争力和未来发展目标,致力于新工艺、新材料、新产品的研发及前沿技术的研究。

二是以工程项目为载体的工程集成创新体系,充分发挥生产、研发、设计和制造四位一体协同的优势,开展自主集成创新。

三是以钢铁制造单元为基础、以稳定提高和精益运营为目的的持续改进体系。职工岗位创新活动,就是聚焦于生产现场的持续改进体系的范畴。

进入21世纪以来,宝钢共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3项、二等奖16项,冶金行业科学技术奖项19项,上海科技奖16项,连续多年被国家评选为创新型企业。2012年,宝钢专利申请2445件,其中一线职工岗位创新专利数为1530件,占比62%。显示出岗位创新巨大的创造能量。

2011年年底,国务院国资委在宝钢召开了“职工岗位创新经验现场交流会”,对宝钢的职工岗位创新活动做法和经验在央企进行全面推广。中央领导和国资委的充分肯定,是对宝钢开展岗位创新活动的极大鼓励,也使他们对进一步深入推进职工岗位活动的前景充满信心。

二、岗位创新活动把企业的技术创新、管理创新、服务创新等与职工队伍建设有机结合,是企业提升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源泉。从根本上说,企业发展是实现人的发展,也就是广大职工的发展。宝钢立足企业与职工共同发展这一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职工是企业创新的主体、岗位创新是企业创新的基础这一基本立场,不断优化职工创新的载体和工具,最大限度地发挥职工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这既符合职工的根本利益,又推动了企业发展。

职工岗位创新活动,正是宝钢确立的三大创新体系之一。岗位创新活动也是“共同发展”的内在需求和有效载体。

总书记指出,要高度重视广大职工的多样化需求,不断拓展职工成长成才空间,着力培养造就一大批知识型、技术型、创新型的高素质职工。宝钢确立了“员工与企业共同发展”的公司愿景,以人为本是宝钢文化的核心内涵。这些年来宝钢在践行“员工与企业共同发展”的进程中,深切体会到了岗位创新活动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是立足岗位对“中国梦、劳动美”的最好诠释。岗位既是“共同发展”的内在需求,也是最佳结合点;既是推进“共同发展”的途径,也是有效的载体。因此,推进岗位创新活动必然成为宝钢工会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

三、企业发展的不竭动力是创新,而岗位创新是企业创新最根本的力量和最坚实的基础。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的制造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各大型钢铁企业的装备水平基本都达到了世界一流,但是否能具有世界一流的效率、生产出世界一流的产品呢?

28年前宝钢的建成投产,使中国钢铁生产水平和国际钢铁业的先进水平一下子缩短了近30年的差距。为了避免陷入“引进、落后、再引进、再落后”的怪圈,宝钢早在投产伊始就确定了“引进、消化、吸收、创新”的基本方针,并坚定不移地贯彻执行。

宝钢一期工程全套引进日本新日铁的装备和技术,包括管理软件。二期工程开始走“点菜式”引进和装备国内合作制造之路,以确保能引进国际上最先进的技术和装备。进入21世纪以来,宝钢在高起点引进基础上,走出了一条引进消化吸收、二次创新到自主集成创新的发展道路,技术创新成果斐然,已拥有了多项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自主研发的核心技术。在钢铁市场同质化竞争白热化的今天,中国马路上跑的每两辆汽车中,有一辆是用宝钢的汽车板制造的,多年来宝钢在国内汽车板市场一直保持着50%以上的市场占有率。目前,宝钢已经具备了超高强汽车板制造能力,在世界上率先实现了第三代先进高强钢工业化生产,9大类24种超高强钢产品实现稳定生产,在国际上处于领先地位。宝钢的汽车板技术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

取向硅钢被公认为“钢铁产品中的工艺品”,主要用于电力行业。能否制造取向硅钢,是衡量一个国家钢铁制造业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宝钢自1997年启动自主研发项目,经过10年的努力,于2008年成功生产出第一卷合格的取向硅钢,硅钢已经成为宝钢新的重要战略产品。宝钢的高等级高性能石油用钢、核电用钢、家电用钢、高纯铁素体不锈钢等一批精品钢,以优异的品质替代进口,有力地支撑了国民经济建设。

而这些令世人瞩目的创新成果的取得,是因为宝钢有强大的岗位创新基础。对于宝钢来说,现场的持续改善是企业软实力的重要体现,而面广量大的岗位创新活动恰恰是提升这一软实力的主战场。企业实现了“鸟枪换炮”之后,职工队伍的整体素质,能不能跟上企业飞速发展的步伐?能否驾驭现代化的工艺和装备?能否生产出一流的产品?宝钢对此的认知是比较超前的,也是比较充分的。他们因势利导,坚持为广大职工创造和提供学习新技术、掌握新本领的机会和条件,通过大规模开展各类职业技能培训、岗位技能练兵、操作比武等形式,有效促进职工整体素质的提升。同时,结合生产现场实际,各基层单位还开展各项针对性很强的岗位培训辅导活动,拓宽职工的专业知识面和操作技能。并通过定期举办“自主成果发布会的平台,让职工交流岗位创新成果和体会,使创新氛围更加浓厚、创新资源得到共享、创新本领不断提升。这些做法,为企业创新源源不断地提供着发展后劲,也成为了企业不可复制的核心竞争力。

四、新时代的企业员工追求自我价值的实现,岗位创新成为最好的平台。企业最可宝贵的财富是拥有一支高素质的员工队伍,这就要求现代化企业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其最本质的内涵是关注员工成长、为员工价值的体现提供空间和舞台。作为现代企业的宝钢,员工都有较高的专业能力和学历背景。他们有知识、有眼界、有抱负,到工厂上班,在岗位工作,并不完全是为了挣一份工资,也是实现人生价值的需要,所以他们身上蕴藏着巨大的创造潜力。宝钢各级组织充分认识到这一新时代员工的特质,没有狭隘地把员工看作是岗位创新的工具和手段,而是发挥工会工作的优势和有利条件,创造氛围、搭建平台、培育能手、树立典型,把职工队伍中的创造潜力充分激发出来。岗位创新在满足每个员工实现自身价值和抱负这一内在需求的同时,又成为了推动企业技术进步的不竭动力,而这正是当今时代追求员工与企业共同成长、共同发展的最佳结合点和有效途径。1999年年底,宝钢成立了第一个职工创新小组——“孔利明科技创新小组”。2004年,工会以深化“职工素质工程”为抓手,下文号召广大职工向孔利明学习,并以“孔利明式科技创新小组”命名职工创新小组。

2006年,宝钢股份炼铁厂韩明明成为全国首批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的两名工人之一。工会发动广大职工学习韩明明“快乐发明”,又一次掀起岗位创新的热潮,建立起了首批以职工名字命名的创新工作室。2007年和2010年,宝钢股份热轧厂技能专家王军、冷轧厂技能专家王康健又先后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进一步激发起了职工队伍的岗位创新热情。

实践证明,岗位创新作为企业文化的基因,已得到宝钢广大职工的价值认同,越来越深入人心。职工们普遍感受到岗位创新既是钢铁报国的使命和责任,又是一种人生追求的乐趣和人生价值升华的境界。“今天比昨天做得好,自己比别人做得好”已成为越来越多员工立足岗位的自觉追求。

宝钢的基层管理方式建立在“企业最根本的力量在基层”这一理念之上,各级工会和基层管理者的责任更多地体现为向职工提供资源、流程和标准服务,让每一个职工的才能得到充分发挥,让每一个职工在自己的岗位上得到全面发展,形成了在宝钢这片热土上“创新人人都可以”的良好氛围。

宝钢腾飞话创新(之二)

为保障和支撑岗位创新活动的深入持久和有效开展,宝钢确立了党委领导、行政运作、工会主推、团委参与的统筹和推进体系。在此基础上,建立起了一整套比较完善的运行架构和管理制度。工会在设计这一体系时,采用了“职工视角”,即将职工作为创新主体,从职工的创新实际出发,岗位创新需要什么样的制度保障,就制定什么样的制度;岗位创新需要什么样的服务,就为职工提供什么样的服务。

形成三个层面六个台阶的构架

职工岗位创新活动按组织构架可分为职工创新小组、职工创新工作室、职工创新活动基地三个层面。按载体从低层次到高层次可分为六个台阶——开放的岗位责任、合理化建议、自主管理(JK)、职工创新小组、职工创新工作室、职工创新活动基地。

一是建立开放性的岗位责任制。开放性的岗位责任制,是行政和工会共同推进的企业民主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岗位职责向上下道工序和横向作业适当扩展和延伸,使职工在标准化作业基础上拓展了发挥创造力的空间。

二是合理化建议活动。基层工会负责合理化建议委员会日常工作,组织动员职工参与合理化建议活动,职工立足岗位,在工作中发现问题,形成合理化建议书。合理化建议联络员负责汇集合理化建议,进行分类汇总报评审组,分级进行部门评审、单位评审,确定采纳和实施的建议,组织攻关小组,实施合理化建议。去年宝钢实施合理化建议22万条,合计创效26亿元。暂时不能实施的建议纳入项目库,采纳的建议给予采纳奖,实施后成为技术进步成果的,根据经济效益给予奖励。

三是自主管理(JK)。自主管理是基层工会日常抓的一项岗位创新活动。自主立项选题,从未实施的合理化建议中选择课题,或将本岗位发现的问题立为课题,由课题组长发起,建立虚拟团队或以本班组为团队,有专长、高技能的职工参加,自主解决问题,形成一个闭环。

四是在岗位责任制、合理化建议活动和自主管理活动的基础上,对重点难点问题,通过建立职工创新小组,实施跨专业、跨岗位、跨区域的联合攻关。去年宝钢创新小组为1660个。工会根据创新业绩每年在基层单位评选出30个优秀JK小组和30个优秀创新小组。

五是建立起了宝钢股份直属厂部和二级子公司层面的职工创新工作室。由行政提供平台、工会提供支撑的职工创新工作室,是开展现场改善项目攻关、破解技术难题、咨询辅导和共享交流的创新活动载体。创新工作室以工人发明家等高技能人才的名字命名,以创新骨干为带头人,在本单位职工岗位创新活动中具有示范、引领作用,及创新人才的孵化作用。创新工作室的攻关课题一旦立项,就由行政拨给技改项目实施经费。工会每年在宝钢创新活动日表彰十佳创新工作室。

六是建立了集团公司层面的职工创新活动基地。职工创新活动基地是宝钢工会和人才开发院服务职工岗位创新活动的平台,由行政提供经费支持。基地通过咨询与指导、实验与研究、共享与交流、竞赛与比武、转化与推介,为各单位推进职工岗位创新活动、为一线员工技术攻关提供支撑与服务,为开展跨厂际交流与合作、创新成果推介与转化提供支撑,主要具有以下五大功能:

咨询与指导 发挥“职工创新活动指导志愿者”队伍的作用,通过举办专家咨询、现场诊断和个性化指导等活动,为职工在技术应用、工艺改进和设备优化等方面攻克难关提供支持和帮助。

实验与研究 职工可结合创新课题,利用人才开发院在机械、电气、仪表、液压和自动控制等专业领域的实验实训设施开展设计、研究与现场模拟,提升岗位创新的技术含量和水平。

共享与交流 通过举办创新论坛、发布创新成果、创新沙龙等形式的活动,传播知识、传授技艺、共享经验,充分发挥公司最佳创新实践者的示范与引领作用以及优秀创新成果的辐射作用。

竞赛与比武 充分利用“职工创新活动基地”的资源优势,通过举办职工操作比赛、专项技能比武等活动,激发职工学知识、练技能、爱创新的热情,促进职工岗位技能的提高。

转化与推介 通过宝钢职工创新活动网,推介职工优秀创新成果、专利技术、先进操作法等创新成果,为成果交流转化、最佳创新实践传播搭建平台。

职工创新小组、职工创新工作室、职工创新基地形成了宝钢岗位创新活动自下而上的三层构架,各层面承担等级不同的创新任务,但互相之间又有支撑和协同。

不断完善配套管理制度

为确保岗位创新活动的深入持久开展,从规范和提高入手,宝钢建立了一系列配套的岗位创新活动管理制度。其中工会主导制定了《职工经济技术创新管理办法》《合理化建议、自主管理及技术改进管理办法》《先进操作法申报评审办法》《宝钢工人发明家管理办法》《职工创新工作室规范化建设实施意见》等管理制度及操作流程,将职工岗位创新活动引入专业化、规范化的管理轨道,成为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宝钢实施多年的职工岗位创新累计里程制(俗称“铁马制”),将职工的合理化建议、自主管理、专利、技术秘密及其在内部实施和技术贸易中创造的价值,按照不同权重系数进行积分排序,使知识产权成为衡量职工经济技术创新能力和贡献度的一把尺子。

覆盖全员的信息系统

宝钢开发的技术创新信息系统(BES),目前已经基本实现了集团公司的全覆盖。信息系统从设计之初,就充分考虑了一线职工的创新活动需求,将合理化建议和自主管理作为其中最早开发的一个模块。实现了职工提出建议、采纳评审、实施跟踪、成果评审、经济效益评审、奖励、自主管理课题登记、过程活动、成果发表等全过程的网上运行。并与宝钢人事系统、知识产权模块实行实时勾连,为广大一线职工参与自主管理活动和岗位创新活动提供了一个高效透明的操作环境。无论哪个员工,只要点击BSE系统,随时能看到自己的创新成果和积分及在创新排行榜中的名次,极大地调动起了岗位创新积极分子比学赶帮超的激情。

让创新活动深入人心

岗位创新的理念要深入一线职工的心里、岗位创新的成果要激发起一线职工参与的兴趣和热情,就必须运用职工喜闻乐见的形式,把岗位创新活动的影响力和吸引力扩散和延伸到基层一线去。工会在五年前就和人才院共同创办了“宝钢创新活动日”系列活动,至今已举办了五届。“创新活动日”的主要形式就是在基层单位以发布会、推介会、图片和多媒体展示等形式宣传岗位创新中涌现出的典型事例和人物、成功做法和成果。同时,由宝钢工人发明家、创新志愿者组成咨询团队,到活动举办地,与岗位创新积极分子共同探讨创新路径,解决技术攻关中遇到的疑难杂症。去年,工会还与人才院共同举办了“岗位创新大篷车巡展活动”,进一步扩大创新的活动范围。

建立评价激励体系

为了鼓励广大职工积极参与岗位创新的活动,同时奖励在岗位创新活动中做出贡献的人员,宝钢建立起了岗位创新评价激励体系,从物质奖励和精神激励两方面分类设立激励渠道。创新奖励从合理化建议提出奖每个10元,到技术创新重大成果奖50~100万元,形成了由低到高的系列奖项。工会每年评选优秀JK自主管理小组、优秀职工经济技术创新小组、十佳创新工作室、和“曾乐创新奖”。每两年评选一届“宝钢工人发明家”,岗位创新成果还作为职工晋级的重要依据。宝钢每年挑选一线职工的岗位创新成果,参加国内和国际的各项发明展,普通职工也能跨出国门,站到国际舞台上亮相,并与各国的发明高手们交流切磋。

此外,工会还利用企业的报纸、电视等宣传阵地,大力宣传和弘扬职工创新活动中涌现的典型事例、典型人物,传播岗位创新的最佳实践,激发职工岗位创新的光荣感、责任感和成就感。

第三篇:蓝领先锋事迹材料

蓝领先锋事迹材料

喷薄的红日滋生出希望,破土而出的小草暗示着生命的力量。有这么一种人,如同这红日和小草一样,身上总蕴藏着一种向上的“正能量”。在年复一年,日复一日的勤勉和坚守中,在无怨无悔的付出和持之以恒的学习中,他们将自己的人生书写得丰满而大气,绚丽而多彩。****发电公司热控一班班长**就是其中一位。

参加工作

11年来,他孜孜不倦的学习,兢兢业业的奉献,永不间断的进取,将自己从一名青涩学子打造成公司热控专业耀眼的技术“明星”,崭获集团公司技术能手、集团公司青年岗位能手、**分公司青年岗位能手、优秀共产党员、常德市十佳“金牌工人”等多项荣誉。2013年5月,他获评了“**省五一劳动奖章”这一殊荣,成为该公司历史上获此荣誉的第一人。

“学习是一件快乐的事”

眼前的**年轻而充满朝气,和11年前大学毕业时一样,仍喜穿格子衬衣,白色运动球鞋。相比80后的同龄人,言谈中多了一份沉稳和睿智。谈到近年来屡屡斩获的“重量级”荣誉,他很是淡定。但那句“学习是一件快乐的事”让笔者印象极其深刻。

2002年,**以优异的成绩毕业于**电力学院热能动力专业。学生生涯的结束并没有让他与学习“绝缘”,相反,对新知识的渴望,对实际操作技能的掌握让他学习上的劲头更足了。

为了练就精湛的热控检修技术,只要有时间,他就到生产现场查系统、巡设备、分析各类参数曲线。他不放过任何一次机组大小修时的学习机会,在边干边学中熟练掌握设备的性能、检修的要领。2005年,为顺利实现华电**二期两台300MW机组的代维管理工作,热控检修实行改制,从以前的“机”、“炉”分家向“机炉一体化”转型。**开始重新学习热控系统汽机知识,他每天都抱着厚厚的一摞图纸资料,紧“粘”在施工单位和厂家技术人员的身边,熟悉现场设备系统,虚心请教核心技术,收集整理宝贵的第一手资料。他先后参与了二十余次机组大小修以及各类技术改造项目,在一次又一次历练中,不断积累,逐渐成长为该公司热控专业的中流砥柱。

“学习真的是一种快乐的事。”担任热控一班班长以来,他时时这样告诉班员。他也以诲人不倦的“老师”身份引导班员热爱学习,不断提升专业技术水平。在大伙向他请教的时候,**总是不厌其烦,娓娓道来。凌晨时分,值班人员“求援”的电话打来,他总是耐心细致为其“答疑解惑”,在电话里表述不清的,不管多晚他都会去现场查看,边紧急处理,边现场教学。因为他的示范带动作用,该班形成了比学赶超的良好学习氛围。**自身也在不断思考问题、解决问题中实现了技能水平的持续提升。2011年6月,他参加集团公司第九届专业知识和技能竞赛(热控专业),取得个人第五名的好成绩,获得“中国**技术能手”称号。2012年,他也因为表现出色,在常德市首届“十大金牌”工人的评选活动中脱颖而出,荣誉当选。

“敬业是奉献的一种形式”

“敬业是奉献的一种形式,我愿意以百倍的诚恳回馈给你。”这是**摘录在党员学习笔记上的一句话。他热爱工作,享受工作,且能时时在高度敬业中感受着付出带来的快乐,在攻坚克难中收获成功的喜悦。

2008年**发生的那一场冰灾至今让人记忆犹新。因低温冰冻严重,锅炉水位计数据显示完全失效。集控人员正采取就地监视水位的超常规方式维持机组正常运行。十万火急关头,**挺身而出,带领班员争分夺秒敷设汽水系统伴热带。从早上8点到晚上8点,整整12个小时没有喘口气,连午餐也是在就地解决。长长的冰棱在头顶发着寒光,呼呼作响的北风在耳边呼啸,**却全然忘记了寒冷,用最快的速度和最高的效率扑在紧急抢险的任务上。他们的临危不惧和全力以赴换来了12个小时后伴热带的“全线贯通”,保住了特殊时期机组的正常运行,为当时已岌岌可危的**电网注入了源源不绝的动力。

2011年,3号机组部分高压调整门出现抖动,一直处于带病运行状态,严重影响了机组安全稳定运行。**主动请缨承担了该缺陷的消缺工作。为了尽快解决难题,他天天泡在工程师站和汽轮机工作现场,在整整五天五夜连轴转的“条分缕析”中,将不同设备存在的不同问题“逐个分析,逐个击破”,最终解决了这一困扰大家长达半年的难题,得到了业主方华电**二期的高度肯定。

“追求完美的小‘偏执’”

“他追求完美,即使是一件平凡普通的小事也力求做到尽善尽美。”采访中,熟悉他的同事这样评价。的确,一旦投入工作,他身上总有一股使不完的劲,特别是面对悬而未决的难题时,他追求完美的“小偏执”又“发作”起来。

2009年,1号机停机试运期间出现了电动给水泵勺管执行机构损坏现象,无法进行电泵调速,急待对执行机构进行更换。由于该设备属于专用设备,其它类型的执行机构根本无法替换。在联系原厂家技术人员到现场查看后,却提出其执行机构的转角行程只有90°,达不

第四篇:蓝领培训计划

蓝领培训计划

针对9月份车间新入职三位大学生,车间安全管理培训方面做出如下培训计划:

1.学习车身车间安全管理规定相关知识

2.学习了解公司环境、职业健康安全体系方针

3.学习了解公司环境、职业健康安全体系员工管理代表(孙岩副总经理)

4.学习了解车间相关环境因素、危险源辨识与控制措施。

5.学习了解相关法律法规常识。

6.学习了解车间主要焊接设备安全操作规程。(悬点焊机、座点焊机、凸焊机、弧焊机、螺柱焊机及工装夹具)

7.学习了解消防保卫管理相关知识与应急疏散方案知识。

8.学习火灾事故处理流程与自救方法。

9.学习了解车间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制度

10.学习了解安全生产责任制相关管理规定

第五篇:宝钢:岗位创新促进职工与企业共同发展

宝钢:岗位创新促进职工与企业共同发展宝钢是我国改革开放的产物,经过33年发展,已建成特大型精品钢材生产基地和钢铁工业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研发基地,是我国完全竞争性行业及制造产业企业首批进入全球500强的两家企业之一。2010年,宝钢连续第8年进入世界500强,位列第212位。近年来,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背景下,宝钢实现了保持同行业绩最优的目标,利润总额在全球钢铁企业排第二位。

宝钢的发展,是与职工立足岗位开展经济技术创新活动紧紧联系在一起的。现在,宝钢平均每天产生专利4件,48%由一线职工创造;平均每天产生企业技术秘密6件,40%由一线职工完成。在全国累计获国家科技进步奖的10名工人中,宝钢有3位;有两位宝钢职工荣获中国“当代工人发明家”称号。宝钢股份运输部技能专家孔利明拥有个人职务发明超过200项。在不久前举行的第63届纽伦堡国际发明展中,宝钢获得3项金奖,占中国参展团获金奖项目的50%,其中两项是宝钢一线职工的发明。

一、职工岗位创新是企业发展之需

岗位创新是以生产现场为重点、以稳定提高和精益运行为特征,职工立足岗位、对标找差,实现产品质量、制造成本、用户服务和管理水平不断优化的过程。岗位创新不仅能揭示和解决工艺、装备存在的缺陷,而且能创造实用性技术,为企业产品、工艺、技术、管理和服务创新提供可靠的基础。

30多年来,宝钢职工的岗位创新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1.引进和消化阶段(1978-1990年)

宝钢建设与投产初期,实施了成套新装备、新技术的引进和消化。为了使职工掌握新技术,尽快胜任岗位要求,宝钢把职工培训放在企业发展战略的高度,作为各项工作的先导。1984年,宝钢启动标准化作业活动,形成了以标准化作业为准绳、以职工自主管理活动为基础的基层管理制度。广大职工立足岗位,为宝钢的投产达产献计献策,逐步增强岗位创新能力。通过引进和消化国外先进技术,为缩短我国钢铁工业与国外先进水平的差距作出了贡献。

2.吸收和提升阶段(20世纪90年代)

1990年8月,宝钢首次提出要成为世界一流企业的奋斗目标。宝钢以自主管理活动为主要载体的职工岗位创新进入快速发展期,形成了具有宝钢特色的“4728515”自主管理模式(注:4:PDCA四个阶段;7:七种工具;2:二级目标;8:八个步骤;51:5W1H;5:人、机、料、法、环五要素)。宝钢秉承“人人皆可成才”的理念,激励职工学技术、学业务,产生了一批又一批先进操作法。1991年11月,宝钢命名了热轧厂“刘利卷形控制法”等20个以工人名字命名的先进操作法。宝钢运用知识产权的奖励导向,促进专利申请和技术秘密认定数量不断上升,涌现出大批创新型人才。宝钢注重职工岗位创新团队建设,1999年底,宝钢成立了第一个职工创新小组——“孔利明科技创新小组”。

3.自主创新阶段(2000年-至今)

20世纪90年代末,宝钢提出用15年时间,实现进入世界500强的目标。宝钢鼓励职工向世界一流钢铁企业学习,立足岗位、对标找差,持续改进、不断创新。2002年起,宝钢将自主管理活动纳入新开发的技术创新业务系统(BES),使职工岗位创新逐步走向信息化管理和体系化运作。2004年,宝钢以“职工素质工程”为载体,号召广大职工向

1孔利明学习,并以“孔利明科技创新小组”命名职工创新小组。2006年,宝钢股份炼铁厂技能专家韩明明成为全国首批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的两名工人之一。广大职工学习韩明明,又一次掀起岗位创新的热潮,出现了一批以职工名字命名的创新工作室。2008年下半年起,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背景下,宝钢广泛开展了发现、培养、宣传和推广最佳实践者活动。梅山公司驾驶员任国友,在长期的工作积累中总结出自己的一套“节油经”,车辆只要排队等候3分钟以上,他就熄火;夏天有机会就把车停在阴凉的地方,不开空调;凌晨4时30分出车,为的是路况好,刹车少,油耗小。同样的车型,同样的运输任务,他每天节油10升左右。最佳实践者活动,引导职工在为企业发展作贡献的同时,实现自身发展。

宝钢现有职工经济技术创新小组7985个、自主管理小组14728个,完成课题19902项,实现成果12446项,获得宝钢之外奖项304个。近三年来,职工提出并实施合理化建议48.9万条,形成技术秘密6991项,申报专利4178件、授权专利2841件。

二、制度体系是职工岗位创新之基

30多年来,宝钢建立了一套由研究开发、工程集成、持续改进三部分组成的全员技术创新体系,并形成了较完备的运行机制。岗位创新重点聚焦于持续改进,充分发挥一线职工的主体作用,激发创新活力。

1.丰富的活动形式与载体

宝钢建立了以开放性岗位责任制为基础,职工创新小组为团队组成的基层创新活动组织,使职工在标准化作业基础上留有创新的空间。对于重点和难点问题,通过组建创新小组,实施跨专业、跨岗位、跨区域的联合攻关。建立了子公司层面的职工创新工作室,以高技能人才为带头人,开展团队创新,解决生产经营活动中的突出问题。宝钢股份不锈钢事业部炼铁厂高级点检员卢江海创新工作室,一年内提出13条合理化建议,创造26项实用专利、4项发明专利,被同事誉为“金点子大王”。宝钢股份冷轧厂设备点检员高玉强创新工作室,一年内帮助51位职工实现岗位创新“零突破”。建立了集团公司层面的职工创新活动基地,为职工岗位创新搭建平台,为开展跨厂际交流与合作、创新成果推介与转化提供支撑。

2.配套的管理制度与流程

为规范和促进职工岗位创新,宝钢建立了配套的职工创新制度。先后制定了《合理化建议、自主管理及技术改进管理办法》、《专利管理办法》、《技术秘密管理办法》和《先进操作法申报评审办法》等管理制度及操作流程,将职工岗位创新活动纳入专业化管理,成为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宝钢推出了职工岗位创新累计里程制(俗称“铁马制”),将专利、技术秘密及其在内部实施和技术贸易中创造的价值,按照不同权重系数进行积分排序,使知识产权成为衡量职工经济技术创新能力和贡献度的一把尺子。宝钢还建立了岗位创新评价激励体系,从物质和精神激励两方面分类设立奖励渠道。创新奖励从奖额为10元的“合理化建议提出奖”至奖额为50~100万元的“技术创新重大成果奖”,形成了由低到高的系列。每年评选“十佳合理化建议、十佳个人”和“曾乐创新奖”,每两年评选“宝钢工人发明家”,组织职工创新成果参加国内外发明展,发现和宣传职工创新的最佳实践,激发职工岗位创新的光荣感、责任感和成就感。

3.多层次的组织运行网络

宝钢建立了层级制、矩阵式的岗位创新运作体系,按照“统筹规划、体系运作,系统管理、分层实施,立足岗位、协同共享”的原则,推进职工岗位创新。宝钢每年制定

2技术创新计划,将目标自上而下分解下达到生产单元,指标纳入领导人员绩效考核。公司职工创新领导小组负责审议、评价职工创新发展规划、相关制度和活动绩效,各单位职工创新领导小组负责制定本单位职工创新管理办法和工作计划。基层管理者负责带好队伍,具体帮助和指导职工岗位创新。全体职工立足岗位,积极参与创新,形成了上下联动机制。职工创新活动基地既是职工岗位创新活动的纵向推动者,又是横向保障者。各职能管理和技术部门则发挥管理、技术优势,支撑职工岗位创新。

三、文化认同是职工岗位创新之魂

宝钢30多年的发展历程,形成了以“严格苛求的精神、学习创新的道路、争创一流的目标”为主线,以“诚信、协同”为核心价值观的企业文化,成为凝聚职工的共同理念,为职工岗位创新提供坚实的人文基础。

1.宝钢文化主线是职工岗位创新的推动力

宝钢把“严格苛求的精神”列为企业文化的第一要素,引导职工把认真的工作态度作为职业发展的立足点。在宝钢,“今天比昨天做得好,自己比别人做得好”已成为越来越多的职工的自觉追求。

学习是创新的基础。宝钢的成功是与职工的学习密切相关的。早在宝钢建厂初期,就出现了职工学习热。“宝钢第一炉”的主人公王增亚,原来只有初中文化,为了驾驭现代化程度很高的300吨转炉,一天16小时扑在学习上,连吃饭和上厕所都带着课本。一年半后,他以数理化成绩全班第一、电脑操作名列前茅的优异成绩,被派往新日铁实习,两个月就通过了考核。宝钢“85·9”投产时,他一次冶炼成功300吨转炉第一炉钢。在宝钢,学习创新已成为职工素质全面提高的必由之路。

宝钢坚持办世界一流企业,创世界一流业绩。在宝钢,争创一流已经内化为许多职工矢志不渝的信念。近年来,宝钢先后有1100多项职工创新项目在国内外发明展中参赛获奖。除了两位职工荣获中国“当代工人发明家”称号外,还有11位“上海工人发明家”、15位“宝钢工人发明家”。

2.宝钢核心价值观是职工岗位创新的坚实基础

“诚信、协同”是宝钢的核心价值观。在职工职业发展中,诚信是道德,协同是基础。

取向硅钢被誉为“钢铁皇冠上的明珠”,技术创新难度极高。十年磨一剑,宝钢自主开发取向硅钢成功,是宝钢上下协同,众志成城的生动体现。取向硅钢生产是一项系统工程,工序关联度大、生产要求高。为了实现批量、稳定、合理成本制造取向硅钢的目标,硅钢团队牢牢抓住“协同”这一关键,使各单元从“个体的最强”凝结成“整体的最强”,从“部门业绩的最优”上升为“整体业绩的最优”,获得1+1>2的效应。而职工岗位创新,在取向硅钢研发制造中,也提高到一个全新的水平。

宝钢期望让每个职工立足岗位实现自身发展,创造最大价值。宝钢股份不锈钢事业部为激发职工岗位创新活力,大力推进雁式团队建设,形成了一支由领头雁、成雁、雏雁组成的“阶梯式”雁阵。在技能专家储滨的带领和指导下,团队成员不断成长。2008年进厂的大学毕业生霍增瑞,加入雁式团队后的一年多时间里,共申报了5项专利,从岗位创新的“门外汉”变成年轻人中的“专利达人”。

3.宝钢文化提升了战略发展软实力

近年来,宝钢先后重组了新疆八钢、宁波钢铁和福建德盛不锈钢等企业。在企业文化建设中,宝钢强调在坚持与弘扬宝钢文化的前提下,以包容的心态对待不同地域企业

3的多元文化,进行文化融合。一方面,不断提升宝钢科学发展、做强做优的“硬实力”;另一方面,通过持续开展职工岗位创新活动,培育职工与企业共同发展的“软实力”。职工的技能素质对岗位创新起决定性作用,但支撑技能素质的是人文素质,创新作为企业的文化基因,已得到宝钢广大职工的价值认同,已越来越深入人心,体现在广大职工的职业行为和岗位规范中。宝钢从企业文化的高度来认识和把握岗位创新,使职工感受到岗位创新既是一种使命和责任,又是一种人生乐趣和境界。

四、共同发展是宝钢二次创业之本

以实施新一轮发展战略为标志,宝钢开始了第二次创业。宝钢2010~2015年发展规划以“成为钢铁技术的领先者,成为绿色产业的驱动者,成为职工与企业共同发展的公司典范”为愿景;以“成为世界一流的国际公众化公司,成为世界500强中的优秀企业”为战略目标。要实现这一目标,需要全体职工的共同努力。

1.职工发展,是企业发展的根本目的现代化的大机器生产和专业化分工,在带来企业劳动效率极大提升的同时,也造成了人的局限性,人的积极性和潜能得不到有效发挥。如何按照马克思提出的“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理想目标,逐步解决好这个问题,成为现代企业管理的重要课题。从根本上说,企业发展的目的是实现人的发展,首先是广大职工的发展,在此基础上,为中国人的发展、人类的发展,作出我们应有的贡献。长期以来,宝钢坚持以人为本。早在上世纪90年代初,宝钢就提出了以人为中心的现代化管理,近两年来,更是明确提出了推进以人为本的现代化管理。宝钢建立健全以“八个人”为主要内容的服务职工的工作机制,以尊重人为出发点和立足点,以了解人为切入点,建立健全关心人、提高人、规范人、激励人和依靠人的工作制度,达到凝聚人、实现职工与企业共同发展的目的。

2.创新,是企业发展的根本动力

宝钢二次创业与一次创业相比,无论是市场还是社会环境,都发生了很大变化。从市场环境看,我国钢铁行业已从总体上供不应求转变为供过于求,宝钢大部分重要产品在国内市场上已从“一枝独秀”转变为“几家争妍”。从社会环境看,对钢铁企业环保节能的要求更高了。宝钢高度重视环保节能,宝钢股份获得国家有关部门授予的“环境友好企业”称号,然而与人民群众的期望相比仍有差距。“十二五”期间,面对中国钢铁工业调结构、转方式、促转型的发展新形势,宝钢要按照发展低碳经济的要求,实现要“从钢铁到材料、从制造到服务、从中国到全球”的三个转变,不断提升“技术领先、服务先行、数字化宝钢、环境经营和产融结合”五方面的能力,唯有进一步提升自主创新能力。

3.岗位创新,是实现职工与企业共同发展的最佳结合点

创新的力量来自基层,来自广大职工。对于企业来说,创新不仅是技术部门和专业技术人员的事,掌握丰富劳动经验和技能的广大职工,更应该成为创新主体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把职工队伍中的创造潜力充分激发出来,不仅是推动企业发展的根本动力,也是每个职工实现自身价值和抱负的内在需求。宝钢多年的实践证明,蓬勃开展的职工岗位经济技术创新活动,是实现职工与企业共同发展的最佳结合点。在宝钢的技术创新体系中,有职工创新的清晰定位。通过刻苦钻研和勇于创新,每一个职工都可能成为本行业的专家,成为掌握技能绝活的精英。对于企业来说,现场的持续改善是软实力的重要体现,而面广量大的岗位持续改进,只有靠不断深入的形成机制的职工岗位创新才能实现。

宝钢新一轮发展战略,为职工岗位创新活动向纵深推进提供了更多机会。宝钢深化职工岗位创新,要坚持用户需求导向,坚持服务与引导,激发职工岗位创新活力,优化职工岗位创新环境。通过加大职工岗位创新的投入力度,进一步完善激励机制;通过深化最佳实践者活动和自主型职工队伍建设,推动职工岗位创新活动持续深入地开展。胡锦涛总书记在“七一”讲话中指出:“人民是真正的英雄,这一点我们永远不能忘记。”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提升,是企业文化和技术创新相互作用、相互依存的结果。前不久,中央政治局委员、书记处书记、中组部部长李源潮对宝钢的“蓝领创新”作出重要批示:一线工人开展蓝领创新好。不仅提高了工人阶级的主人翁自豪感和责任感,而且提高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宝钢的经验可以推广。这是对我们的鞭策。我们要尊重和发扬广大职工的首创精神,实现职工与企业的共同发展,使宝钢职工队伍始终充满着向上和创新的活力。要紧紧依靠广大职工的智慧和力量,推进宝钢的科学发展、和谐发展,使宝钢从优秀走向卓越!

下载宝钢蓝领创新word格式文档
下载宝钢蓝领创新.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金蓝领技术总结

    技术总结 刘会兴,2008年毕业于河北工程大学机电一体化专业,毕业后一直从事机械专业的教学工作,现在是车工实习教师,有两次带学生到企业挂职学习的经历。2009年取得车工高级工证......

    深入蓝领群体感受企业文化

    深入蓝领群体感受企业文化武汉理工大学自动化学院“星火”暑期社会实践队 肖厦颖摘 要:鉴于目前大部分学生缺少接近实际动手操作的经历,自动化学院“星火”实践队特利用暑期来......

    浅谈印刷业如何留住蓝领人才

    印刷业用工难印刷蓝领人才缺乏的形势是严峻的,也是暂时的。在当今和未来国际国内市场竞争中,印刷行业也应该在人才培养和使用问题上因地置宜地,积极稳妥地采取一些切实可行,而且......

    蓝领技能大赛五篇

    第六届“打造金色蓝领”技能大赛成功举办 5月27日,由南宁市职业技能鉴定指导中心主办,我校承办的第六届“打造金色蓝领”技能大赛在学校成功举办。 本届技能比赛共设置了13个......

    宝钢企业文化体系

     上海宝钢股份有限公司是我国特大型企业,已连续3年被世界钢铁动态(WSD)列入全球最具竞争力钢铁企业的前列,产品畅销国内外市场,赢利居世界领先地位。积极向上的宝钢企业文化对此......

    宝钢获奖感言

    宝钢教育奖获奖感言尊敬的各位学校以及企业的领导和老师,你们好! 我叫**,是2008级****专业的本科生。很荣幸能够获得上年度的宝钢教育奖,在此,要特别感谢宝钢教育基金会资助的本......

    宝钢网上交易规则

    网上交易规则 目录 第一章总 则 第二章 竞价须知 第三章 公开竞价 第四章 核价竞价 第五章 综合竞价 第六章 招投标 第七章 质疑与投诉 第八章 风险提示 第九章 其他规定第......

    宝钢电器培训

    •《电气点检专业技能培训》 ( 基础篇 ) 2007年3月21日 一、设备点检制的由来: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迅猛的发展,促进了生产工艺装备也有了飞速的提升,特别是我国冶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