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警某部队着力创新基层特色文化建设纪实

时间:2019-05-12 05:23:0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武警某部队着力创新基层特色文化建设纪实》,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武警某部队着力创新基层特色文化建设纪实》。

第一篇:武警某部队着力创新基层特色文化建设纪实

武警某部队着力创新基层特色文化建设纪实

风景这边独好

对于武警某部队官兵来说,业余时间和周末假日到部队多功能文化中心组织各类文体活动,或是在连队电脑室上局域网查阅资料,开展网上“博客”讨论,以及组织足球、排球、卡拉OK、文艺会演等各类比赛,已成为业余文化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该部以十七大报告精神为指导,着力加强和创新基层文化建设,充分发挥和挖掘官兵的文化潜能,为官兵构筑起一道亮丽的文化风景线的同时,更创造了一个文化兴队育人的拴心留人环境。

硬件设施“硬”起来

在不断完善健全中适应官兵文化生活需求

一次无记名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官兵对文化活动的满意率仅为60%,多数青年官兵认为文化设施陈旧,形式老套,离不开吹拉弹唱那一套,与时代有“代沟”。此种情况,引起了部队党委的高度重视和深刻反思:官兵的文化品位越来越高,如果基层文化活动年年“老三样”,流失的不仅是青年官兵的兴趣和积极性,更是一块无形的文化阵地。

于是,他们以适应官兵日益增长的文化生活需求为切入点,将改善基层文化设施建设作为开展文化活动的基础工程来抓。他们着眼官兵娱乐、审美、求知需要,完善制订了《基

层文化建设发展规划》,专门成立文化活动领导小组,先后投入100多万元修建了篮球场、排球场、多功能文化中心及大礼堂,并为每一个建制连队完善规范了图书室、俱乐阅和文体活动室,添置了家庭影院设备及电脑、台球、锣鼓、乐器等整套现代又时尚的文化娱乐设施,进而形成了以连队俱乐部为基础、以文化活动中心为龙头,以锣鼓队等各类文体队伍为特色的“设施器材标准化、管理使用规范化,内容形式多样化”的新局面。

在此基础上,他们在营区主干道上建起以“党的建设”、“基层文化”、“英模人物”、“英雄瞬间”、“道德新风”等为主题的图文并茂的文化长廊,在部队政工信息网上开设了“文化之窗”、“影视点评”、“文体器材知识”等栏目,从而构成了集思想教育、文化娱乐、知识普及于一体的操场文化、礼堂文化、训练场文化、俱乐部文化、环境文化、警营传媒文化、网络文化等“七大板块”文化,确保基层文化整体建设成龙配套。

震天锣鼓敲起来

用丰富的文化氛围陶冶官兵情操去年年初,驻地平凉市举办了一次全市范围内的广场文艺节目会演。在接到会演通知后,该部官兵仅用短短的二十多天时间排练了一台由千余名官兵参演的广场文艺节目——《橄榄情怀》,并在会演中一举夺得了特等奖,这也是该部连续3年在地方组织的群众

性文化活动中夺魁。

而以往部队在组织文化活动时却常常会出现这种情况:举办一台文艺节目,组织者都要从地方聘请指导老师,有的节目由于文艺骨干断茬比较严重,就干脆让地方共建单位代表官兵上台演出,结果整台晚会下来,不但没有“兵味”,而且部队也要为聘请地方文艺人才花费不少的精力。

对此,该部政委朱宗立深有感触地告诉笔者,部队文化建设之所以能取得跨越式发展,最重要的就是培养和保持了一支素质过硬的文体骨干队伍。在文体骨干队伍建设中,他们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法,先后举办了教歌员、板报员、影视评论员、裁判员及锣鼓、军号、秧歌、演唱等10多个培训班达200余期,培训各尖骨干2000多名。老兵退伍时,他们也要适量保留部分文体骨干,使部队的文体骨干队伍以“滚雪球”的方式不断发展壮大。

为发挥文体骨干作用,他们专门成立了武术队、龙狮队、硬气功表演队、腰鼓队、彩旗队、锣鼓队、军号队等十余个各具特色的群众性文体活动队伍,要求全员都在活动中,并定期举办广场文化节目会演,给优胜单位颁发证书和活动器材,激发大家参加文体活动的积极性。他们还成立了业余文化演出队,注重以兵写兵、兵演兵、兵唱兵为宗旨,精心编排了小品、相声、歌曲、舞蹈、快板书等喜闻乐见的文艺节目,下到一线为官兵专场演出,所排演节目还多次在武警部

队和地方文艺会演中获奖,受到各级领导的一致好评。与此同时,他们利用官兵训练间隙积极开展拔河、滚轮胎、保龄球、拉歌比赛等富有浓郁警营特点的训练场文化活动,激发官兵训练动力的同时,也使官兵“夺红旗、争第一”信心倍增,进而强化了集体主义精神。官兵们都说,部队这两年在上级组织的各类评比、学习中屡屡摘金夺银,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有很大一份功劳。

读书看报活动“热”起来

用优良环境构建人才成长的平台

如何才能发展富有警营特点的先进文化?该部党委根据青年官兵切身实际,将提高大家的文化素养和知识能力作为重要内容。为此,他们引导官兵广泛深入开展了读书成才活动。

目前,该部基层连队图书总数已达11万余册,每个建制连队图书室都拥有3000册以上的存书,每年坚持订阅《人民武警报》、《中国武警》、《解放军报》、《法制日报》等军内外大报名刊40多种和战士家乡报刊20余种。为增强读书看报的最大效益,他们要求大家坚持做到日读一文,周读一书,及时写好读书笔记,定期通过演讲、征文、讨论、评报等方法让大家交流学习心得,使官兵在读书看报中增长知识的同时,增强安心本职,为家乡争光的进取精神。

在此基础上,他们组织官兵接受网上远程教育,并主动

采取承担或减免官兵一部分学费、书费的形式,鼓励大家参加军内外院校组织的成人自考和大中专函授学习,帮助和支持每个连队建立了一个“电子图书馆”,开办了“英语角”、“信息网络操作”等专业技能培训班,为创建“学习型”警营,培养“学习型”干部、战士搭建了平台。

读书成才活动的开展,有效地促进了官兵个人素质能力提高,为部队人才建设注入了活力。几年时间里,就有8000多名干部、战士拿到了全国成人自学考试及种类大中专和本科毕业证书,1300多人获得国家职业技能等级证书,100多人通过了计算机二级考试,30多人拿到了英语三、四级证书。今年刚下连的新战士中又有500多人报名参加了汽车及电器修理、烹饪、法律等专业的大中专函授学习。几年来,该部多次被评为“学习成才先进单位”,有10几人被评为“学习成才先进个人”。

第二篇:中国全军和武警部队基层文化建设综述

中国全军和武警部队基层文化建设综述

江主席主持军委工作以来,军队基层文化建设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根据江主席关于加强军营文化建设的重要指示和军委有关要求,总政、总后于2000 年制定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军队基层文化建设的意见》,规划了基层文化建设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和建设标准。总部还专门下拨了用于基层文化建设的专项经费。几年来,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导下努力建设军营先进文化,全军基层文化建设取得了明显进步。

站在文化发展战略的高度

江主席指出:“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全党同志要深刻认识文化建设的战略意义,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的发展繁荣。”军营文化建设,是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特别是建设先进文化的要求落实到军队基层的需要,是军队思想政治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是培养“四有”革命军人、提高部队战斗力的重要途径。从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十六大精神的高度,从解决好打得赢、不变质两个历史性课题出发,大力加强基层文化建设,已成为各部队的实际行动。

基层文化建设是部队全面建设的重要基础和内容。各军区、各军兵种相继制定了基层文化建设规划,启动了“基层文化建设工程”,出现了党委重视、主要领导亲自抓,各机关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军队基层文化建设走上了全面发展的 “快车道”。

设施器材建设迈上新台阶

走进今日的基层营区,文化建设成为展示当代军营的一个窗口。花园般的营区里,写有江主席“五句话”总要求的标牌庄重醒目;宽敞的大道上,英模画像光彩照人;电视卫星接收装置、闭路电视系统、信息网络和多媒体播放设备等科技含量较高的现代视听器材逐步在基层普及。从总部到各大单位,都注意向边远艰苦地区倾斜,为他们普遍安装了卫星电视接收设备,配齐了各种文体器材。海军舰艇开始配备舰载卫星电视接收系统,结束了水兵出海看不上电视的历史。基层官兵开展文体活动缺乏设施器材的状况得到根本改变,得益于军委下拨的基层文化建设专项经费。从2000年起,每年拨出4000万元经费,为所有基层部队添置多种门类的文体器材。2001年,总部又拿出专项经费,为全军院校的所有学员队一次性配齐了大屏幕彩电、DVD影碟机、组合音响、标准的乒乓球台、石板面台球桌等“五大件”。军委对基层文化建设的关心是无声的号令,据不完全统计,各部队用于文化场所、文化器材的资金投入达10多亿元。

走向规范科学管理的轨道

经军委批准,2002年,总政、总后联合下发了《中国人民解放军文化装备管理暂行规定》。从2003年起,全军基层文化器材实行列装管理,所需经费采取分步实施、逐步到位的办法解决。文化器材的采购、维修和更新有了统一规范,形成了全系统、全寿命的保障机制。这是基层文化工作一项重大改革,不仅为军队基层文化建设的持续发展和长远建设奠定了基础,也使我军在武器装备系列、后勤装备系列之后,又诞生了一个新的装备系列,从此文化器材结束了“没户口”、“没口粮”的状况。这个变革,不仅反映了新形势下基层文化建设发展的规律,也是军队建设指导观念上的一个飞跃。

与此同时,总政还制定下发了《旅团文化活动中心管理规定》和《连队俱乐部管理规定》等文件,各大单位也相继制定了一些基层文化建设的规范性文件,使文化建设走上了规范化、制度化的运行轨道。推进文化活动的创新

紧跟时代和社会文化前进的步伐,不断满足广大官兵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各部队基层文化活动丰富多彩。

大力弘扬主旋律,坚持高格调、高品位,是军队基层文化建设的显著特色。各单位通过开展各种文化活动,大力宣传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和基本经验,大力弘扬社会主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和我党我军的优良传统,大力培育官兵的科学文化素养和战斗精神,保持官兵政治上的坚定和思想道德上的纯洁。

紧紧围绕部队中心工作和重大任务开展活动,是军队基层文化活动的另一个特点。各单位贴近基层建设和官兵实际,积极开展业余创作、歌咏比赛、读书演讲、影视展映、体育竞赛等丰富多彩、官兵喜闻乐见的文化活动,既有规模宏大的广场文化,也有各类兴趣爱好小组。“队伍拉起来、活动搞起来、品位高起来 ”、“全员参与、全进角色、全年活动”,营造了健康向上的军营文化氛围。

“兵写兵、兵演兵、兵唱兵”的业余文艺创作和演出活动蓬勃发展,水平有了显著提高。通过2001年全军业余小品比赛、2003年全军业余文艺调演等活动,推出了一批新人新作。在全国社会文化艺术政府

奖“群星奖”评比中,军队连续四届获金奖总数第一名。业余文体队伍建设方兴未艾,许多团队除了有业余演出队、军乐队、球队之外,还组建了业余合唱队、锣鼓队、舞龙队、秧歌队、体操队等特色文艺队伍。他们不仅是军营文化活动的主力,而且成为活跃驻地群众文化生活、促进驻地精神文明建设的骨干力量。(孙军)

第三篇:浙江创新农村文化建设纪实

浙江农民如今正热火朝天地干着一项前所未有的“农活”——“种文化”。“种文化”,这种通俗而形象的说法,说的是农民群众像种庄稼一样,普遍、经常性地开展自娱自乐的文化体育活动,把文化“种子”,“种”入乡村大地,让它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农民从文化活动的观众变“主角”

端午节前后,浙江各地的乡村弥漫着浓浓的文化气息和欢乐气氛。

6月19日,全省50多名农民书法爱好者会聚绍兴县兰亭村,切磋书法技艺,重现“曲水流觞”雅事。

临安市朱村舞起了“龙腾狮跃”的“招牌戏”,两条巨龙霎时化作32只小狮子,煞是好看。村民们说,平日在外的乡亲们端午节前都回来了,大家一起热闹热闹。朱村农民自己的艺术团还要走出国门,参加捷克国际民间艺术节。

农民参与文化体育活动的热潮,从今年元宵节开始,就在浙江农村大地传播开来。近年来,随着“钱袋子”越来越鼓,浙江农民希望有越来越宽广的“戏台子”,唱响文化大戏,享受更高品质、适合农民特点的精神文化生活。今年3月,临安市朱村等8个村通过浙江日报等媒体向全省农民兄弟们倡议:大家一起来“种文化”,开展文明多彩的文化体育活动,掀起了以农民为主体的“„种文化‟百村赛”活动,看看哪个村的农民把文化活动搞得最红火、最吸引人。

“„种文化‟百村赛”激发起农民参与文化活动的热情,3个多月来,报名参赛的就有100多个村,遍及浙江11个市、50多个县区的农村。几十万农民习书画、演越剧、唱田歌、玩摄影,热情高扬。丽水、绍兴、嘉兴等地“种文化”活动的视频专题片在浙江在线网站播出后,专题网站最高日访问量超过6万人次;“百村赛”网上投票,有数十万网民参与。

既要“送文化”,也要“种文化”

坐在宽敞舒适的演出大厅里欣赏节目的一位慈溪农民喜滋滋地说:“以前送文化下乡,我们喜欢,但总感觉不过瘾;现在我们自己„种文化‟,节目就从生活中来,搞的活动又多又好,我们爱参加,也爱上台表演。”

浙江近年以“文化大篷车”等形式送文化下乡,反应很好。但是,毕竟不能天天“送”,农村文化建设需要依靠本土的建设,需要农民群众的参与。既要“送文化”,也要“种文化”,让文化的“种子”茁壮成长在乡村大地,这已成为浙江上下的共识。浙江省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童芍素说:“发展农村文化,既要搭好舞台,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完善农村文化设施;也要办好节目,保障农民享有公共文化、参加大众文化活动的权益。„种文化‟主要在这方面进行创新和探索,充分调动农民参与文化建设的积极性。”

长年在临安市基层从事文化工作的退休干部程行深有感触:“现在农民的文化观念确实变化大,他们不再满足于做观众,更想当演员,表达自己对新生活的追求。” 有关专家认为,“种文化”从农民自身需求出发,充分体现“小型、方便、多样、普及、经常”的特色,种下的文化“种子”,适宜农村“土壤”,适合农民口味,具有很强的生命力和吸引力。

种出文明新风,种出社会和谐

宁波市江北区联群村农民陶醉于各类舞蹈活动,家家起舞,天天训练。“跳舞对我们来说,就像吃饭散步一样平常。一有空,我们想的就是去跳舞,因为我跳舞,我快乐,我自豪!”

这番话道出了许多农民的心声。在浙江不少地方,“种文化”已经成为农民生活的一部分,他们在享受文化的同时,也找到了自我展示的机会。浙江省农办副主任顾益康认为:“„种文化‟使农民切实感受到作为新时代农民的快乐和幸福,他们发自内心地支持和参与,这是活动得以持续发展的动力源。”

“种文化”给村里带来最大的变化是什么?有村民脱口而出:“打牌、打架的少了,村里的治安更好了。”“种文化”异彩纷呈,却有着共同点——倡导和谐、健康、文明的新风尚。

在文体活动活跃的村庄,村干部和村民们说,现在不仅人际关系更好了,干群关系也更融洽。嘉善县荷池村村民张维说:“每次有活动,村干部都和我们一起看,一起演,一起欢呼,一起鼓掌,时间一长,感觉干部和群众的关系更近了。”在原来一些文化基础设施薄弱的村,政府大力支持,干部、村民、企业家也纷纷解囊,以最短的时间修建起了文体活动中心。城市的人们也纷纷支持“种文化”,大学生进村帮助“种网络文化”,各方面专家进村辅导,农民的绘画和舞蹈也进城表演展览,城乡互动,共建共享着农村文化。

第四篇:着力加强农村人口文化建设

强化农村人口文化势在必行

-----学习十七届六中全会心得体会

最近,局里组织全体干部职工学习十七届六中全会和胡锦涛总书记讲话精神,通过学习认为,推进文化改革、促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对我国的社会发展具有十分重大而深远的意义。而农村人口文化作为社会主义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农村文化建设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做好农村人口文化工作,为人口计划生育服务、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服务、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服务都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通过学习,结合实际,浅谈个人观点。

一、农村人口文化存在的意义

通过调查走访及同群众座谈了解到,农村人口文化建设对提高全民综合素质和国家文化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1、丰富了群众精神生活。充分利用人口文化大院送宣传品、自乐班文艺宣传队、宣传农村人口文化,演出以倡导婚育新风、遵纪守法、关爱女孩、尊老爱幼、扶贫致富等为主要内容,激发广大农民的积极性,极大丰富了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

2、树立了新型生育观念。推进和发展农村人口文化,巩固和完善了农村文化阵地,创新和丰富了农村人口文化的活动载体。通过推进人口文化,教育了自己、影响了亲戚、带动了群众,也促进了婚育观念和婚育行为的转变,为稳定低生育水平创造了良好的环境。

3、提供了优质技术服务。农村人口文化的开展及母亲健康工程的实施,既宣传了关爱女孩、生殖健康、优生优育服务等内容,提高了育龄妇女生殖健康水平和人口素质,为妇女儿童的身心健康提供了有力的支撑,加快了新农村建设步伐。

4、促进了社会稳定和谐。以先进的人口文化引导群众树立少生优生、生男生女顺其自然、女儿也是传后人等新型婚育观念,促进新型农村、家庭和人的和谐,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目前农村中有大量留守儿童和留守老人,运用人口文化,大力宣传倡导尊老爱幼、互爱互助,关爱老人,关爱留守儿童,从而使老年人能得到应有的照顾,使儿童能得到健康成长。通过开展评选五好家庭、百名孝子、好媳妇、好婆婆等活动,促进农村形成了尊老爱幼、男女平等、夫妻和睦、诚实待人、邻里有善的良好道德风尚。通过评选活动促进了社会和谐稳定。

二、农村人口文化建设取得的成绩

在农村人口文化建设中,要坚持“贴近生活、贴近基层、贴近群众”的要求,不断创新方式,丰富内容,扩大影响。

1、氛围宣传营造环境。结合人口文化大院建设和新农村建设,各镇管区均在位置显著的公共场所设计制作了内容规范、形式新颖宣传牌和标语。各试点村都建立了人口文化大院和文化墙。定制了印有人口计生宣传标语、政策的茶杯、雨伞、购物袋等免费发放给育龄群众,既激发了育龄群众自觉实行计划生育的积极性,又提高了计生宣传品的入户率和影响力,收到良好的宣传效果。

2、活动宣传贴近群众。在重大节假日,设立咨询点进行咨询义诊,面对面解决育龄群众在生育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结合乡风文明建

设,通过自乐班文艺队的演出,把群众需求与宣传教育结合起来,把生殖健康与计划生育项目融入“婚育新风进万家”、“关爱女孩行动”和“幸福家庭”建设活动之中,倡导新型、文明的生育观念。

3、舆论宣传唱响主旋律。我县充分发挥大众传媒的作用,在县电视台开辟了计生专栏,多层次、全方位宣传人口计生工作情况和政策知识;在广播上滚动播出了十多条计生标语和依法行政通告等;通过县人口计生网络平台宣传计生知识;为人口计生的长足发展奠定了浓厚的舆论宣传氛围。

4、政策宣传促进群众自律。是村民自治要求自我管理、自我约束、自觉履行国家人口计生政策,所以提升人民群众人口理论知识和计划生育政策知晓率是关键中的关键。制作发放了《陕西省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条例》等多种宣传品免费发放到育龄妇女手中。

三、加强农村人口文化建设的工作措施

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进入了稳定低生育水平,统筹解决人口问题,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新阶段,工作内容由控制人口数量为主向统筹解决人口问题转变,需要从更广的领域、更深的层次来建设先进的人口文化,这对于推动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深入发展十分必要。

1、切实抓好组织领导。要积极争取各级党委政府重视支持农村人口文化建设使其更好地发挥在农村经济建设中的作用。把“婚育新风进万家”与新农村建设相结合,把宣传优生优育知识与科技三下乡相结合,面对面的宣传、教育和服务,倡导树立“生男生女一样好、女孩也是传

后人”等新型婚育观念。

2、切实抓好部门协作。坚持资源共享,部门协作,与广电、教育、公安等部门相互促进,互惠共赢,为广大群众服务。

3、切实抓好阵地建设。要紧紧围绕农民求知、求富、求文明的需求,充分发挥人口文化大院、人口学校、人口文化长廊等在开展农村人口文化活动中的重要作用。充分利用现有资源,依托镇、村文化设施和文化活动场所,开展人口文化活动。加强对农村优秀的民族民间文化资源的发掘、整理和保护,为育龄群众健康的精神文化生活的提供新空间

4、切实抓好活动主体。积极组建村级自乐班,支持他们广泛开展群众乐于参与、便于参与的人口文化活动,并为他们提供优质服务,满足群众多方面、多样化的需求。要鼓励农民群众自编、自演节目,利用身边事教育身边人。

5、切实抓好品牌创建。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系列活动,强力推进农村人口文化建设。一是把人口文化与“婚育新风进万家”活动相结合。主要是建设人口文化大院、宣传一条街,组织评比好媳妇、幸福家庭等人口文化活动,广泛宣传男女平等、生男生女一样好、女孩也是传后人等新型婚育观念。二是把人口文化与“关爱女孩行动”相结合,对计生女孩家庭高看一眼、厚爱一分。三是把人口文化与计划生育“幸福家园”推进相结合,将人口文化融入新农村建设中,进一步完善“奖励、优惠、免费、扶持、保障、救助”的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机制,使计生家庭经济上得实惠、政治上有荣誉、文化上有品位、社会上有地位、生活上有保障。

第五篇:特色教育工作纪实

特色教育工作纪实

北 社 中 学

2018.8

办特色教育,我们在努力

办特色教育,我们在努力

平顺县北社中学校

北社中学是一所有深厚文化积淀的乡村初级中学,历经几十年发展,不断自我更新,自我完善。几多风雨、几多辉煌,但,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以前隐藏的问题现在不断暴露出来——生源太差,教学质量持续低迷,近年来成为学校发展的短板。走出困境,消除发展瓶颈,所有北中人一直在思考和探索着……

经过广泛调研和征集各方面建议,我们一致认为:乡村中学发展的道路,需剔除以往盲目追求升学率的陈旧观念,摒弃跟风城市办学行为的做法,乡村中学应该凸显乡村文化特色,在教育的课程设置、学校管理、教学组织等各方面要依据乡村特有文化来安排,以促进学校教育优质、均衡、特色发展。为此,我们确定:

——办学指导思想是:以国家的教育方针和习总书记系列重要教育讲话为指导,开足开齐九年义务教育初中阶段的全部课程,体、艺教育与文化课一视同仁,没有主辅、不分主次,从满足学生全面发展和个性化需求出发,扎实推进学生课外活动计划,发展多样化、多层次、多内涵的教育活动,以活动促特色,以活动带发展。

——办学基本原则是:以“合格+规范”(即:学校文化教育合格、特色教育规范)为学校办学原则,以“合格+特长”(即:学生文化素质合格,体育、艺术等有个人特长)为学生发展原则,以活动为平台提升学生的文化艺术修养,走有乡村特色的教育之路。——办学的基本措施是:采取“顶层设计,完善课外活动保障机制”、“中小衔接,构建特色项目培养体系”、“校际联动,助力课外活动提质增效”、“借力国家教育均衡发展计划,推进学校特色项目”、“成立名师工作室助力艺术教育”、“因地制宜,打造课外活动乡土特色”等六项措施,积极推进课外活动计划。让教工在活动中进步、学生在活动中成长、学校在活动中发展!

2015年以来,学校以“科学发展,和谐管理,突出特色”为主旋律,学校教育教学工作迈上了一个全新的特色化发展平台。

篇一:实施方法

一、完善机制,科学管理,构建特色教育培养体系

1.“百年大计,制度先行”。治理学校,要靠制度不能光靠校长。制度化建设关系着学校的可持续性发展,以制度推进而不是通过人力来推动学校的各项事业发展,从“依法治校”、“以德立校”、“特色学校”三个理念出发去制定制度,既保障教学质量及师生的权益,又能推进特色化教育的有序进行。学校分别制定了《教师考勤考核制度》、《教师师德考评制度》、《教学常规考评制度》、《特色校园实施方案》、《特色教育考评方案》等,从“德、勤、能、绩”四方面按百分制进行细分量化。对照制度,既保证学校工作的全面展开,进一步推动特色校园的顺利进行,又能使每位教职工、每位学生都能找到自己的坐标位置,由过去的“要我做”变成“我要做”,师生的主动性、创造性得到了充分的发挥。2.对课外活动经费进行严格管理。通过强化专项经费预决算管理,促进资金使用规范化,启动课外活动管理系统,实现过程监管,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保证特色教育有序进行。

3.众所周知,对于乡村和山区学校而言,课外活动的顺利开展除了经费保障外,另一个就是师资保障。为此,学校在内部挖潜,练好“内功”的同时,抓准时机,借力兄弟校、社会力量等资源,开源引流,实现优质资源共享,优质师资共用。我们先后与北社中心校、苗壮中心校结成特色教育联合体,聘请两校的音、体、美教师来我校传经送宝,指导特色教育活动顺利开展,这样既保证了中小衔接,构建特色项目一条龙培养体系、又能加强校际联动,助力课外活动提质增效。围绕合唱、舞蹈、三大球等引导项目,开展专项师资培训,同时结合学校需求和艺术节、科技节活动项目开展专业师资外出省、市、县特色教育名校培训学习。2015年至今,累计外出和培训教师60余人次。教师专业素质不断提升,促进了教育教学、课外活动可持续发展。

4.借助国家教师岗位交流政策,请一些我校短缺专任教师来校交流任教。我们先后请到长治县四中艺术类专任教师马印老师,晋中学院大四实习教师辛妮来校任教,为我校特色化教育“输血”、“造血”。

二、多头推进特色校园文化、艺术建设,让乡村学校绽放别样风彩 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是深化基础教育综合改革,全面提升中小学生综合素养的重要举措,更是让乡村和山区所有的孩子公平享受高质量教育的一条重要途径。为此,我们深入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围绕“建设特色教育,学有优教,办群众满意教育”的总体目标,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不断深化学校教育综合改革,进一步提升办学水平,让每一个孩子都能享受到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

1.以艺术课程为载体,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

根据新课程改革精神,音乐课的目标定位在培养学生爱好音乐的情趣发展、音乐感受和鉴赏能力、表现能力和创造能力,提高音乐文化素养,丰富情感体验,陶冶高尚情操。我们的音乐课堂教学以悦耳动听的乐曲,激情的歌声,丰满的琴声、民族乐器的演奏、优美的舞姿贯穿教学全过程,学生边学、边唱、边舞,在愉快的气氛中学生感受艺术熏陶,学生主体精神得以充分发挥。如低年级将音符用舞姿表示,高年级改谱填曲练习,学生创造艺术的幼芽正在萌发。音乐课对学生来说,真是一种乐趣与享受。

《美术课程标准》规定了美术课程学习总目标为学生以个人或集体使用的方式参与美术活动,获得对美术学习的持久兴趣,表达自己的情感和兴趣,美化环境与生活。在我校,美术学习过程中,注重激发创造精神,发展美术实践能力,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陶冶高尚的审美情趣,完善人格。美术教学中以人为本,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采用师生交流,生生互动,引导学生感悟艺术作品,经过讨论、对话、想象、探索,激发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我们的课堂教学构建成范作欣赏,激情引趣;技能传授,自主创作;学生评价,生生交流;再次感受,提高素养。这样的美术课,学生完全沉浸在艺术感受中,接受艺术的熏陶,美化心灵。

除正常的美术教学外,我校还成立了《王欢名师美术坊》,美术坊每周二、四下午大课间开放,在工作坊,学生大胆实践,采用“激情――生趣――感悟――陶冶”的教学模式。即教师组织学生参与艺术教学过程,情调以激发情趣为切入点,以增强学生学艺的自信心为支撑点,启迪学生主动学艺术的积极性,调动他们内在的艺术潜能,在情景中学习,激趣引思,主动获取知识,实现学生在艺术教学中的主体地位,陶冶情感,培养素养。成立至今,王老师工作坊获得了学生、家长、专家的一致好评,美誉度与日俱增。美术教育成为我校特色化教育的亮点和闪光点。

2、以课外活动为阵地,为学生营造浓郁的艺术氛围。

我们将课外活动作为学习艺术,创造艺术的课堂。学校充分利用本校师资优势,创建“明星”社团,下设 “青春”舞蹈队、“唱响”合唱团、“雅致”书法坊、“展望”演讲社、“飞扬”跳绳队等数个分团,为学生张扬个性、展示特长搭建了舞台。做到人员落实,内容落实,时间落实。全校在重视提高的同时又狠抓普及,每天下午课前十分钟练字形成常规,每周一次班级的“艺术佳作欣赏”展示充分展示主体性艺术创作氛围。社团队员成长记录袋里优秀的作品,精彩的瞬间记录了孩子们成长的足迹。

我们结合当地特点,组建了具有浓郁地域特色和人文情怀的科技社团,从生活中取材,在实践中激发灵感,学生们走进田间地头,感受大自然,学习科技知识,培养热爱生活的情感,提升科学素养。

学校利用原有空闲场地,开设中药材基地,种植适于本地生长的党参、金银花、连翘等中药材,为学生学习科学知识、参与实践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实践课曹云水老师总结说,学生们通过学习药材知识,参与药材种植、采摘,体验劳动的快乐,感受到了小小中药师的成就与幸福,学生有了满满的获得感。再比如,结合地域经济特色,实施西红柿综合实践课程,创建西红柿乐园、探究西红柿科技、塑造西红柿精神、感受西红柿文化、开发西红柿课程,打造科技教育特色,培养美丽灵动的青少年,探索出一条从西红柿科技、到西红柿课程、再到西红柿文化的乡村中学优质发展之路。

3.以“艺术日”为舞台,发扬学生的主体精神。

英国美育理论家雷德芬曾说:“一个孩子常常对大人的艺术活动产生兴趣,他就很可能对艺术在开始产生艺术意识”,他又说“孩子们长大一些,到了初中的年龄以后,常常在艺术活动中表现出创新能力和跃跃欲试的心情,只要给予他们的适当的鼓励和指导,这种能力就可能伴随着其他的重要能力发展起来。”艺术对学生的创造力、直觉能力、适应能力都具有普遍的促进。“艺术日”为学生搭设了一个能够尽情地自由自在地表演的舞台,创设一个让他们自由施展艺术才华的环境。艺术日以擂台赛的形式,全过程是学生自主参与艺术的实践活动,从创、编、排、演、主持都以学生为主,教师仅是他们的艺友。艺术日口号是“亮相小舞台,展示我风采”。擂台赛以年级段为单位。每月第二周先在各班开展艺术擂台选拔赛。凡艺术范畴内的项目均可报名参加比试。如:独唱、重唱、小组唱、合唱、独奏、齐奏、几种乐器的合奏、独舞、群舞、小品、课本剧、个人书法、绘画、篆刻、陶艺制作、十字绣等。选拔后上报学校擂台项目。第三周学校整理擂台比赛项目后公布,学生报名至班主任处挑战项目,最后汇总至学校。第四周艺术日擂台赛开始。最后由学生和老师共同评选出当月各项目擂主,并公布于校橱窗内。第二个月原先项目的擂主,接受其他同学挑战,各班选拔挑战者,还可增设新的擂主项目,以供其他同学挑战。根据擂主当选次数多少评选学期末的校“学艺十佳”,并优先评选三好生。凡三个年级段中累计得擂主次数最多得班级当选学期末的“学艺优胜班”称号。现在擂台赛的项目已由最初的十项增加到了二十几项,涉及的艺术范围之广是我们最初所没有料想到的。这也正体现了学生的高涨情绪,自然流露的天性和充分张扬的个性。他们因表演精彩而高声欢呼掌声如潮,开心得笑逐颜开,激动得手舞足蹈。为此我们看到了一个个活泼的“天使”。“艺术日”活动增强了学生主体意识,他们由“要我学”转变成“我要学”,促进了学生身心发展,既保障每位同学都能发挥自己所长,有满满获得感、成就感,又活跃了他们课余生活,免去他们远离父母带来的心灵孤寂,保证了他们“进得来,留得住”。

今年的艺术节是更小明星们的舞台:原小芳、乔慧娟等同学的舞蹈《欢聚一堂》用灵动的舞姿,抒发了对校园大集体的热爱;快乐英语社团的原思思、王德晨等同学演绎《我相信》,展示了昂扬向上,多姿多彩的青春风貌;电子琴社团的同学手指在键盘上飞舞,奏出优美的旋律;舞蹈《张灯结彩》手帕飞旋,旋出美丽的彩虹。美术坊的同学用废旧物品制作服装,创造了神奇!艺术节活动为全体学生提供展示自己特长的舞台,使他们获得更多的校园生活体验,提高了自身的艺术修养,增强集体荣誉感和自信心。

4.以主体性艺术教育准则,推进其他学科改革。

我们在“创建特色艺术校园”中确定了课堂教育原则,坚持艺术性、主体性、创造性、文化性。我们把这原则辐射到各科教学中,充分挖掘教材的艺术因素,应用艺术手段,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共同创造,有计划有目的地组织教学活动,加强各科教学的情感化、艺术化,激发学生的兴趣,为学生提供愉快的学习环境和更多审美愉悦,培养出高理想与高情感相互平衡协调发展的人才。

此外,我们还组织反映中华传统美德、革命传统和优秀文化的书法、读书等活动,加深学生对祖国文化的了解、热爱。通过读书活动,从一个个小故事中懂得了不少为人处事的道理,也从中体会到了古人学艺时的艰辛和决心,体会到古代书画名家高尚的人格与品质。懂得了知音难觅、真诚可贵的友情;懂得了棋中把握大局、以退为进的策略;懂得了刻苦锻炼、持之以恒的决心;同学们在幽雅的古曲、书画的欣赏中陶冶了情操,从梅兰竹菊的高尚品格中得到了熏陶,在潜移默化的情感体验中自身的道德修养得到升华。琴棋书画的课堂教学、体验活动、争章活动让学生在了解祖国灿烂悠久的文化同时,促进了学生以开放的精神迎接当今社会的挑战,继承祖国民族文化的精髓,借鉴人类文明发展的新成果,不断丰富和发展民族精神。

5.加强校园环境建设,形成我校特色的艺术文化氛围。

校园环境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熏陶作用,是对学生进行教育的一门“隐性课程”。我们大力推进校园艺术化。踏进校园,醒目的“艺术屏”凸现在眼前,造型别致的花池、风格迥异的宣传栏、紫藤架上花开喷香,走廊旁有美术坊师生自我绘制的艺术墙,过道有“艺术廊”,校园四周墙壁喷画数幅,进入校园仿佛来到艺术世界,花草树木赏心悦目,艺术风景历历在目,褒美扬善,激励奋进。班级里的小主人诗画,有自勉自强的书法格言条幅,学生人人参与,共同营造主体性的艺术化校园。

篇二:成绩初现

事实证明,实施特色化教育,有效推进了我校教育的有序、均衡、高效发展,制约我们的短板已基本消除,学校又重新走上了欣欣向荣、良性循环的发展之路。

特色化教育带给我们的有:

1.学生文化素质明显提高,两年来我校先后有牛曹杰、曹亚德、常壮等数位同学被市级重点高中——长治五中录取,打破了我校多年中考市级重点高中录取为零的现象,我校考入平顺中学的学生数在逐年增加。2.我们的新生入学率、巩固率及在校生数逐年提高,学校招生工作被动局面彻底扭转。

3.特色教育也带来了学生其它素质的大幅度提高。学生在长期的艺术教学活动中丰富了情感、陶冶了情操,形成了乐观、积极、上进、富有爱心的健康人格,在长期的课外艺术活动,不仅掌握了一项以上的艺术技能和专长,而且在艺术学习中锻炼了意志,发展了智力,激发了创造力,提高了自信心,这些心理的品质还有效地向其他学科迁移,促进了各科学业成绩全面提高。学生参加的各级各类的实践活动,都取得骄人成绩:阳光体育山西省花样跳绳长治站比赛中,我校杨欣玥同学取得个人单项第一名;山西省委宣传部、省文明办举办的山西省十佳孝心少年评选活动,我校原慧同学荣登榜首;县校园艺术节,学校选送的节目《暖情》获得县委宣传部领导及县教科局一致好评并获得二等奖奖;教师节《大爱,让心灵飘香》教师节联欢会,《老师,你好》《游子吟》《阳光路上》《我爱我老师的目光》等4个节目让我校学生成为最闪亮的明星;2017年的县田径运动会我校获团体总分第五名,2018县田径运动会获得女子4×300接力第五名; “走进经典,亲近母语”活动中,孩子们通过“读、吟、写、画”抒发诗韵,大型歌舞诵读表演《游子吟》在经典诵读展演中获得一等奖。

4.加强了师资队伍建设,提高了教师的专业水平。

特色化教育不仅仅带来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而且加强了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教师的专业化水平有了大幅度的提高。2017年教师节我校被县委县政府授予模范学校,我校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历史、政治六科六位教师参加的平顺县课堂教学技能大赛连续两届六科六位教师全部获奖;张彩丽、李超两位老师今年参加的平顺县教育系统羽毛球大赛分获个人第三、第四名;县农商行组织的征文大赛我校获优秀组织单位奖。这些荣誉的取得无不源于我们平日里扎实有效的特色化教育工作。

篇三:存在问题及今后设想

1、继续完善特色体系,使之更有实效。

活动增强了学生学习的信心和积极性,使他们乐意将才能展现给大家。特别是一些语数不冒尖的孩子,但他们对艺术活动比较热衷,在“书、画、舞、唱”的争章活动中他们发现了自己的闪光点,得到了同学的尊重,也使他们有了成功的快感。但对于一些专业的技能考核,还需要请专业的教师能给予大家更多地指导,提高教师的素养,让班主任也能自己操作完成,而且做得比较科学公正;另一方面希望能完善特色化教育的考核标准,能与考级考段结合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更加便于操作。

2、发挥好已有的教育资源基地,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到艺术活动中去,成为学校的办学亮点。

充分利用好教育基地,让其能成为学校艺术成果展示的基地,能成为学生引以为豪的教育基地。让学生通过参观,感受艺术的魅力。大千舞台,能真正成为学校素质教育的舞台,成为教师和学生展示艺术才能的舞台,能经常开展各类艺术活动,加强与兄弟学校、与外区乃至外市之间的学校进行交流和探讨,让孩子的童年和快乐在大千舞台上留下痕迹。充分利用好各个专用教室,扎扎实实开展教学活动,充分发挥各室的功能作用,在普及上做文章,让所有同学都有机会获得艺术知识和技能的学习机会。让所有学生都学有所成、学有所值,使素质教育落到实处,成为学校的办学亮点。

3、普及与提高如何有效地结合。

课外音乐活动的组织实施,首先应同向全体学生。通过开展群众性的课外活动,组织班级活动,做到全员。与此同时,还要把那些在这一领域有才能、水平较高的学生,吸收到课外活动中,把他们组织起来,进行更高层次的培养与训练,并借此推动课外活动的广泛开展。

“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北社中学跨过一道道路障,收获着一枚枚喜人的硕果。对我们来说,既是荣誉,更是一种责任。带着对下一个青春的向往,北中人踌躇满志,信心百倍,力图在新的征途上再创辉煌!走出乡村中学教育一片新天地!

2018年8月

下载武警某部队着力创新基层特色文化建设纪实word格式文档
下载武警某部队着力创新基层特色文化建设纪实.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XX县基层组织建设着力改革创新

    XX县基层组织建设着力改革创新中共XX县委组织部XXX为深入贯彻落实全市组织工作会议精神,全面提升基层组织建设整体水平,今年,XX县注重在四个方面着力创新: 一是促发展,在工作思路......

    特色文化建设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反映先进生产力发展规律及其成果的文化,是源于人民大众实践又为人民大众服务的文化,是继承人类优秀精神成果的文化,具有科学性、时代性和民族性。增强中......

    加强企业文化建设纪实

    加强企业文化建设纪实再铸发展之魂——××××××加强企业文化建设纪实××*全面加强企业文化建设,促进各项工作上台阶,以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为目标,坚持以战略管理......

    煤矿安全文化建设纪实

    煤矿安全文化建设纪实 煤矿安全文化建设纪实2007-03-02 10:26:05希望之魂 ——山东肥矿集团白庄煤矿安全文化建设纪实 这里,有腾飞的翅膀;这里,有收获的希望。巍巍泰山铸就了她......

    校园文化建设纪实

    这里 让梦想起飞 ——泰安市岱庙办事处东关小学文化建设纪实 位于泰城中心位置的泰安市岱庙办事处东关小学是一个容纳多元文化的地方,可以说校园文化做到精致。走进东关小学,......

    123、着力加强和改善支农服务纪实[范文模版]

    着力加强和改善支农服务纪实 今年以来,南康市农村信用社坚持‚立足社区、服务‘三农’‛的战略定位,顺应农村经济发展的新变化、新趋势,适时地提出新思路、新观念,相继推出一系......

    如何加强具有基层央行特色的廉政文化建设

    如何加强具有基层央行特色的廉政文化建设 先进、科学、积极、健康的文化是一个团队的灵魂,是一个集体创新与发展的行动指南,是员工的强大精神支柱和动力源泉。如何运用文化的......

    领导论文:创新基层党建工作的着力

    创新基层党建工作的着力点探析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指出,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必须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做好抓基层打基础工作,夯实党执政的组织基础。这对我们今后一个时期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