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帮助失地农民向城市居民转变

时间:2019-05-12 05:12:1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如何帮助失地农民向城市居民转变》,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如何帮助失地农民向城市居民转变》。

第一篇:如何帮助失地农民向城市居民转变

如何帮助失地农民向城市居民转变

摘要

土地是农民最基本的生产资料,是农民的命根子,是农民就业的主要岗位和收入的主要来源,失地农民面临“种田无地、就业无岗、社保无份”现状。因此,拟对城市化进程中失地农民安置问题进行系统的研究,选择实用可行的安置模式,探讨解决失地农民问题的对策,对于维护社会稳定和国家长治久安,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失地农民;城市化;安置模式

到2030年,中国失地农民将达1.1亿人。如何帮助失地农民向城市居民转变?中国近十年年均10%的经济增长率中,城镇化率贡献了3个百分点。城镇化率每提高一个百分点,就能带动新增投资需求达6.6万亿元,带动消费增加1012亿元土地是农民最基本的生产资料,是农民的命根子,是农民就业的主要岗位和收入的主要来源,土地一旦被征收或征用,就意味着农民失去了基本生存保障。部分失地农民将会成为“种田无地、就业无岗、社保无份”的贫困群体,生活在城市的边缘,成为社会发展中的不稳定因素。目前,中国因城市扩展产生的失地农民有4 000多万人,有研究显示,若照目前的城市化发展速度,估计到2030年中国失地农民群体将达到1.1亿人,其中将有5 000万以上的农民处于既失地又失业的状态,而从动态来看,这一数字有可能达到8 000万人。因此,为失地农民建立一套保障长远生计的安置模式是当前征地工作中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本研究拟对城市化进程中失地农民安置问题进行系统的研究,选择实用可行的安置模式,探讨解决失地农民问题的对策,对于维护社会稳定和国家长治久安,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当前失地农民所面临的社会问题

1.失地农民生活难。土地征用后,原先失地农民的家庭主要收入来源已经减少,收入也大幅下降。原先少数从事种粮业的农民种田的效益虽然不是很好,但是这部分收入稳定,为农民提供了最低生活保障,而如今这种最低生活保障也难以保留。原先多数从事花卉业、养殖业和种植水果业的城郊型农业的农民,由于他们的土地单产值高,收入多,所以一旦失地后经济会遭受很大打击。而随着出租的房屋和门面商铺等生产经营用地的被征用,原来对于农民来说稳定的经常性收入(房屋租金和个体及私营企业收入)也就化为泡影。现在他们的生活一切都城市化了,由于生活绝对成本增加,造成他们的生活水平下降。对于部分群众年龄较大的失地农民来说,现在一些暂时性困难已经清清楚楚地摆在他们面前,由于只有农业技术,谋生技能较少,就业十分困难,家庭经济收入失去了稳定的来源,他们仅靠土地赔付维持生计,若遇子女读书、生病等事情,可能会造成其生活水平日趋困难。

2.失地农民就业难。近郊人口密度大,而就业岗位有限,竞争激烈,对劳动力素质要求普遍较高。而由于失地农民技能、文化、观念、年龄等因素的制约,使他们参与市场竞争能力差,应对市场变化能力弱,从而在严峻的城市就业竞争形势下,始终处于劣势位置,故其普遍就业率不高。面对当前就业难的严峻形势,那些年龄偏大,文化程度偏低,身体较弱的失地农民基本难以找到工作,即使是年轻力壮的能找到工作,也只是一些粗活、重活、脏活,就业几率极小。

3.失地农民保障难。对农民而言,土地承载着生产资料和社会保障双重功能。一旦土地被征用,他们的养老保障就会出现后顾之忧。目前,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覆盖面窄、保障水平低,自谋出路的农民参加社会保险少,而医疗和养老保险的参保率更低,特别是老年人、病残人等弱势群体,养老保障已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4.失地农民发展难。随着中国工业化、城市化步伐的加快,征地撤迁工作涉及面广,关系到群众的切身利益,具有其特殊性和敏感性,大规模、快节奏的征地而引发的“失地综合症”,对失地农民的生产生活冲击很大,在住房倒迁、子女入学、就业等方面都面临着巨大的心理压力,引发农民“厌农”情绪。部分农民还存在着“高不成低不就”的就业观念,依靠有限的补偿费和“房租经济”坐吃山空,对今后的生活缺乏信心和长远打算,失去了重新创业的勇气和拼搏精神,表现出好逸恶劳、游手好闲、听天由命的低落情绪,甚至有个别还参与赌博,染上不良恶习。

二、现行失地农民主要安置模式利弊分析

1.农业生产安置模式。(1)农业生产安置方式的优点。该模式环节简单,涉及的部门较少,可操作性强;安置后的农民不离土不离乡,不改变生产和生活方式,生产和生活条件也没有发生太大变化,所以该方式易于被失地农户所接受。

(2)农业生产安置模式的限制不足。一是有许多征地数量很大的征地事件就无法采用该模式,二是很多地方由于土地承包三十年不变,村集体基本无机动地可以调整,也无法采用该模式。

2.重新择业安置。(1)重新择业安置优点。重新择业安置后,失地农民通过技能培训,选择适合自己的岗位就业,不但生活有保障,而且收入还会有所增加。农民满意程度高,有利于社会稳定。(2)重新择业安置不足。重新择业尽管可以解决一部分人就业,但是必须符合招工单位的用工要求,而失地农民符合条件的不多,安置面太窄。另外,如果安置企业减效,或者停产、破产,这部分被安置人员就会首先下岗。

3.异地移民安置。(1)异地移民安置优点。实施异地移民安置方式的前提条件是选择好移民地,移民保障措施要健全。异地移民安置后,失地农民生产生活有保障。农民满意程度高,有利于社会稳定。(2)异地移民安置不足。异地移民安置需要政府补贴等费用太大,因此不是每个征地项目都适用这种安置方式。

4.货币安置。(1)货币安置优点。货币安置就是按照法定的征地补偿标准一次性支付足额的安置补助费,让失地农民自谋职业。如果土地征用的补偿费用达到土地市场价值的话,实现补偿按市场价值和安置的市场化,这应当是最能够适应市场经济体制的补偿安置方式。(2)货币安置方式不足。失地农民满意程度不

高。实行货币安置后,失地农民满意程度不高,不是因为安置费过低,就是因为分配不公平,上访事件频繁。货币安置模式容易形成社会不安定因素。

三、借鉴国内外先进经验,建立和完善失地农民安置模式

要进行征地安置模式创新,就必须对安置模式目标进行准确定位。借鉴国际经验,结合中国国情,中国征地安置模式目标不应简单地定位于支付赔偿或置换原有资产,解决失地农民当前收益和生存问题,而应定位于使失地农民重新就业并提高他们的生活水平,即把“可持续生计”作为未来征地安置模式的基本目标。所谓“可持续生计”,是指个人或家庭为改善长远的生活状况所拥有的和获得的谋生的能力、资产和有收入的活动。“可持续生计”概念最早见于20世纪80年代末世界环境和发展委员会的报告。1992年,联合国环境和发展大会将此概念引入行动议程,主张把稳定的生计作为消除贫困的主要目标;1995年,哥本哈根社会发展世界峰会和北京第四届世界妇女大会进一步强调了“可持续生计”对减贫政策和发展计划的重要意义。

在“可持续生计”目标下,创新的征地安置模式应能有效地克服单一货币补偿安置模式的缺陷,较好地解决失地农民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生存与发展等一系列问题,让广大失地农民充分分享城镇化带来的文明成果。具体而言,这种新的安置模式应既能使失地农民本人及家庭得到基本生活保障,获得养老、医疗、工伤、生育等社会保障和福利待遇,又能获得一定的货币补偿,有助于创业发展,同时还能获得一定的就业机会并使自身就业能力得到增强。显然,符合这种目标要求的征地安置模式,只能是综合模式,而并非单一模式。按照上述目标要求,“货币补偿、社会保障、就业服务、政府监管”四位一体的新模式应该是今后中国征地安置补偿的理想模式。在这种模式中,货币补偿是前提,没有合理的货币补偿,失地农民连基本生活也难以维持,失地就意味着贫困;社会保障是关键,没有完善的社会保障,失地农民无法解除后顾之忧,最终亦会陷入贫困境地;就业服务是重点,失地农民若不能增强就业能力,则无法获得稳定的就业机会,发展即是一句空话;政府监管是保障,若无政府科学、严格的监督管理,则合理的货币补偿、完善的社会保障、周到的就业服务便无法实现。

第二篇:采取多项措施帮助失地农民就业1

春节期间采取多项措施帮助失地农民就业

一是积极开展失地农民免费职业技能培训。大力宣传免费培训政策,向有就业和培训意愿的失地农民发放免费职业培训证,根据市场需求并且结合实际有针对性的开设了电焊、电动缝纫、电子等专业的培训班,目前培训学员680人,通过技能培训,使失地农民掌握了一技之长,提高了失地农民的就业能力。

二是充分发挥劳动就业服务功能,大力开展职业介绍。在免费培训的基础上,我们大力开展职业介绍,向失地农民发布用工信息资料1000多份,免费为他们提供职业指导、政策宣传、就业信息服务。

三是积极开展劳务输出工作。在开展劳务输出工作中,充分发挥劳动力市场的作用,通过市场提供用工信息,介绍失地农民到省内、山东各大企业应聘,帮助失地农民尽快就业。

四是大力宣传小额担保贷款政策,鼓励农民工自主创业。国家将失地农民自主创业和外出务工回乡创业人员纳入小额贷款政策支持范围。凡属失地农民和外出务工返乡的创业人员,凭有效证明可申请不超过5万元额度的小额贷款,贷款期限二年,到期后最长可展期二年,鼓励返乡务工农民转变就业观念,不等不靠,从事个体经营,争当“小老板”,自谋职业,自主创业。

第三篇:如何向逝者家属提供帮助

如何向逝者家属提供帮助

刚刚失去亲人的人很难集中注意力,很难吸收新东西;

他们感情上是疲惫的;

他们身心都很痛苦。

可以做什么? 1.尽快联系:无论什么时候都不算为时太晚。打电话询问什么时候可以去 探望,以及可以帮什么忙。询问有什么具体的事可以做,例如买东西或照看 老人和小孩等。

2.葬礼前不要做过长的停留,不要多说话,“他这下没痛苦了”,“你没拖累 了,可以过得好些了”,“这样对大家都好”,类似这类的评论会激怒死者家属

3.避免过长无谓的交谈。适当的握手或拥抱能够表达的更多。4.保持联系。几个星期后亲朋好友往往都离开了。如果是你的朋友,此时 更要来表示关心。电话、卡片都是很好的安慰。

5.帮助做些实际的事,特别对丧偶的,做饭及日常家务在这时候都会感到 不胜负荷的。

6.鼓励其他人去探望、帮忙。

7.避免想当然的观点和答案。你也许认为这样做(例如球赛、电影、假期等)可以分散他(她)的注意力,对他(她)是个帮助,但往往事得其反。他(她)会 感觉很烦,甚至气愤,因为这会增加他(她)的孤独与隔离感。

8.做一个好的听众。不要否定他(她)的感觉。不要换话题。不要批评。努 力去理解。(上帝不需要你去维护!)9.询问他(她)的感觉,试图了解。不要去告诉他(她)应该是什么感觉。不 要说你理解他(她)的感受,你不知道!千万不要说“你现在一定感觉到解脱了”

10.给孩子一些注意力。他(她)们也会悲痛,但往往被忽略。他(她)们可能 很安静,心里却很难过。

11.如果悲伤的人不愿讲话,默默地陪伴也是帮助。

12.写一封信,信可以被反复阅读。分享你对亡者美好的回忆,将是对其亲 人极大的安慰。

13.允许相当的时间悲痛。不要急于把照片收起来,把衣物处理掉。怀旧悲 伤并非病态,这是身心恢复的一个过程。

14.悲痛恢复的必要过程。随着时间的推移,慢慢帮他(她)回到社交圈。如 果几个星期或几个月过去了,而他(她)仍陷于自责或愤怒的情绪中,建议他(她)看些有关的书或寻找心理咨询。

15.提供有用的信息及具体的帮助。(工作、银行、房产、托儿、遗产、保险 等)

第四篇:从资料员向造价员转变

从资料员向造价员转变

很多人都说,自己在工地现场做了一段时间施工员了,能不能转成造价员啊?感觉造价的薪资待遇各方面都比资料员要好一些。然后环境的话可能相对来说会更加协调一点。换句话说就是:你觉得从资料员转成造价员的方向到底可不可行?两者之间有什么联系跟区别吗?

俗话说得好,透过现象看本质,资料员跟造价员其实在某种意义以及程度上还是有一定关联的。只是两者的分工职责不太一样,你要想转行,从资料员到造价员,肯定有很多东西是要从新开始接触和学习的,我们可以通过进行对比说明,看下资料员跟造价员的区别到底在哪,再下手看看资料员转造价员合不合适。

首先的话,我们都清楚建筑业从业人员中最为重要的人员分为“五大员”,也就是:资料员、施工员、质检员、安全员、材料员。资料员占其中之一,可见资料员对于建筑行业来说还是非常重要的不可或缺的一种角色。那么资料员主要是做些什么的?资料员其实主要就是负责工程项目资料的编制、收集、整理、档案管理等内业管理工作的技术人员,资料员需要通过国家相关部门组织的岗位资格考试,取得相应的证书后方能担任相关岗位的工作,一些用人单位不设立独立资料员职位。

资料员的考试的报名工作由省住建厅或直辖市住建委组织,具体考试报名时间参考当年建委的文件通知,各地报名考试时间不一,考试合格后,颁发由住建厅或住建委印制的资料员岗位资格证书。

而资料员的主要岗位职责呢就是负责工程项目的资料档案管理、计划、统计管理以及内业管理工作:

1.负责工程项目的所有图纸的接收、清点、登记、发放、归档、管理工作。

在收到工程图纸并进行登记以后,按规定向有关单位和人员签发,由收件方签字确认。负责收存全部工程项目图纸,且每一项目应收存不少于两套正式图纸,其中至少一套图纸有设计单位图纸专用章。

(本图片来自网络)

竣工图采用散装方式折叠,按资料目录的顺序,对建筑平面图、立面图、剖面图、建筑详图、结构施工图等建筑工程图纸进行分类管理。2.收集整理施工过程中所有技术变更、洽商记录、会议纪要等资料并归档。

也就是负责对每日收到的管理文件、技术文件进行分类、登录、归档。负责项目文件资料的登记、受控、分办、催办、签收、用印、传递、立卷、归档和销毁等工作。负责做好各类资料积累、整理、处理、保管和归档立卷等工作,注意保密的原则。

来往文件资料收发应及时登记台帐,视文件资料的内容和性质准确及时递交项目经理批阅,并及时送有关部门办理。确保设计变更、洽商的完整性,要求各方严格执行接收手续,所接收到的设计变更、洽商,须经各方签字确认,并加盖公章。

设计变更(包括图纸会审纪要)原件存档。所收存的技术资料须为原件,无法取得原件的,详细背书,并加盖公章。作好信息收集、汇编工作,确保管理目标的全面实现。

那么除此之外呢,资料员还要参加某些分部分项工程的验收工作,总体开过为以下五大类:

1.负责备案资料的填写、会签、整理、报送、归档。

2.监督检查施工单位施工资料的编制、管理,做到完整、及时,与工程进度同步。

3.按时向集团档案室移交:在工程竣工后,负责将文件资料、工程资料立卷移交公司。

4.负责向市城建档案馆的档案移交工作。

5.指导工程技术人员对施工技术资料(包括设备进场开箱资料)的保管:指导工程技术人员对施工组织设计及施工方案、技术交底记录、图纸会审记录、设计变更通知单、工程洽商记录等技术资料分类保管交资料室。

第三点就是资料员要负责计划、统计的管理工作:

1.负责对施工部位、产值完成情况的汇总、申报,按月编制施工统计报表。2.负责与项目有关的各类合同的档案管理:负责对签订完成的合同进行收编归档,并开列编制目录。作好借阅登记,不得擅自抽取、复制、涂改,不得遗失,不得在案卷上随意划线、抽拆。

3.负责向销售策划提供工程主要形象进度信息:向各专业工程师了解工程进度、随时观注工程进展情况,为销售策划提供确实、可靠的工程信息。

然后第四点就是要.负责工程项目的内业管理工作,即:

1.协助项目经理做好对外协调、接待工作。2.负责工程项目的内业管理工作。3.负责工程项目的后勤保障工作。

最后一点就是还要完成工程部经理交办的其他一些任务。说了这么多,是不是觉得资料员的工作特别的繁琐复杂呢?可能在很多其他人看来,资料员的工作相对来说会比造价员更轻松,其实真的不是啊,资料员的工作繁琐复杂,各个细节都要顾及到,是一件特别需要耐心的工作。

那么造价员呢?造价员的主要涉及工作方面又是哪些? 造价员是指通过造价员资格考试,取得《全国建设工程造价员资格证书》,并经登记注册取得从业印章,从事工程造价活动的专业人员。原指概预算人员。

造价员最最最主要的还是专业要过关,能熟悉图纸,对现行的价目表、综合及各种定额、建材的价格必须熟悉,另外对工程量的计算公式、工程的结构做法、隐蔽工程、变更等专业要熟悉运用,分析材料及计算工程材料。

对定额中的子目,套项熟悉,能够与甲方、监理、审计等部门进行沟通。投标时能够综合的对工程的概算及投标的规则掌握。决算不漏项,如何的在工程量、取费、子目等方面的控制最为关键。并掌握相关专业的知识像审计、会计、材料、设计等方面,要求能力比较全面。2016年1月13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在此前分四批取消211项职业资格的基础上,再取消61项职业资格许可和认定事项。全国建设工程造价员资格位列其中之一。

相比较起资料员的复杂繁琐工作来说,虽然造价员的工作也不轻松,但是相对来说,工作内容可能没资料员那么大杂烩,岗位职责总结成以下几点:

1、能够熟悉掌握国家的法律法规及有关工程造价的管理规定,精通本专业理论知识,熟悉工程图纸,掌握工程预算定额及有关政策规定,为正确编制和审核预算奠定基础。

2、负责审查施工图纸,参加图纸会审和技术交底,依据其记录进行预算调整。

3、协助领导做好工程项目的立项申报,组织招投标,开工前的报批及竣工后的验收工作。

4、工程竣工验收后,及时进行竣工工程的决算工作,并报处长签字认可。

5、参与采购工程材料和设备,负责工程材料分析,复核材料价差,收集和掌握技术变更、材料代换记录,并随时做好造价测算,为领导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6、全面掌握施工合同条款,深入现场了解施工情况,为决算复核工作打好基础。

7、工程决算后,要将工程决算送审计部门,以便进行审计。

8、完成工程造价的经济分析,及时完成工程决算资料的归档。

9、协助编制基本建设计划和调整计划,了解基建计划的执行情况。

通过以上这些对比来讲,资料员在某些方面比造价员需要更多的细心与耐心才能够把事情完整的做好。而且可能在人际交往方面,资料员估计的要更多一些,比如你要跟监理、甲方搞好关系,你要跟之间方搞好关系。

同时你还要确保工程资料签证的通过率之类的。你必须要清楚现场试验、试件送检、资料制作、签证、报告、隐蔽图等等一系列的流程,每一份资料的签字顺序,每一份资料数据来源的逻辑关系,你都要搞清楚。

所以说,资料员真的也很不容易!

那么,当你决定要从资料员想造价员转变的时候,也不是不可行。某种意义上来讲,你做了资料员这么久,所以很多跟工程类相关的东西,你已经很熟悉很熟悉了,所有的流程,包括其中的一些隐蔽性的东西,这些对你来说都是有利的。

包括资料员所熟知的一些规范法规,包括你的一些对土建所有流程的了解程度,这些都是有利的。但是,有一点就是,从资料员转造价员,有很重要的一个因素就是你不会做定额,不会做预算这些,这个将是你今后转行以后最最主要的学习目标。

但是,资料员转造价员的好处就是:

第一点,你长期在工地待过,你对土建的施工工艺比其他人来说都更熟悉,所以,可能组清单定额对你来说也不算难事; 第二点,做过资料员的人都清楚施工单位的一些弯弯绕绕,可以推算出工程进度以及材料差价之类的,所以,这也是你在今后做造价预算的优势之一;

第三点,现场施工经验越多,对你以后做造价来说是会帮助越大的。

从当前的大体环境来说,资料员这个行业不缺人,也从来不缺职位。总体来说还是一个比较长久而兴的行业。但是,毕竟做资料员有某些局限性。另外一点,就是按照目前的市场形势来分析,造价员的薪资待遇确实比资料员要高,最主要的是对于那些不想长期待在工地的人来说,也是一个进阶的机会。

但是,最重要一点,人家说活到老,学到老。从资料员进阶到造价员,你会发现要学的东西还有很多很多,包括预算、定额、识图等等。所以,对于上进心比较高的人来说,也是件好事。可以激发你不断努力进取。

所以,资料员转造价员,如果你准备好了,如果你不怕即将未知的一些挑战的话,那就转吧。大体环境下,造价员的待遇还是相对较好的。

第五篇:浅谈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

浅谈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

所谓传统农业,按照美国经济学家舒尔茨的观点,传统农业是完全以世代相传的生产要素为基础,生产技术、物质资本技术和劳动者的技术知识没有任何重要改变,是生产效率极为低下的农业。这种农业的特点是:生产要素在长期中只有量的增加,而无质的改变;生产技术在低水平上处于停滞状态;绝大多数资源被分散用来生产食物,维持人类的繁殖;小规模、自给自足与低效率的劳动密集型的生产方式等等。

现代农业是相对于传统农业的一个动态的概念,它的特征是不断将科学技术的最新成果应用于农业之中,不断改进其生产要素的配置,使生产效率不断提高。理论和实践均已证明传统农业是一种特有的、停滞的经济均衡,它不能成为经济增长的源泉。

1、现代农业与传统农业的本质区别

美国农业发展经济学家约翰·梅勒(John W·Mellor)把传统农业向现代化农业发展过程划分为3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传统农业阶段。在这个阶段中,农业技术处于停滞状态。第二阶段为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过渡阶段。由于农业劳动力的较大比重和工业扩张对资本的占用,在这一阶段劳动节约型的农业机械的使用受到限制,农业发展主要依赖提高土地产出率为重点的劳动实用型的生物化学技术创新。第三阶段是农业现代化阶段。在这个阶段中,农业部门在整个经济中所占的比重大大下降,人地比例下降使农场规模趋于扩大,资本供给越来越充裕而劳动成本越来越高昂。因此,用机器替代劳动不仅具有经济合理性而且具有现实可行性。劳动节约型的大型机械和其他资本密集性技术被发明出来,并被运用到农业生产中。由此可以看出,现代农业与传统农业之间存在着本质的区别,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传统农业与现代农业的经营目标不同。传统农业生产技术落后,生产效率低下,农民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非常有限,农业生产受自然环境的影响较大,“靠天吃饭”的现象比较普遍。为了预防自然灾害给人们生存带来威胁,农民尽量地多生产、多储备粮食以备不测,即以产量最大化为其生产目标,而增产的主要手段就是加大劳动的投入。所谓“家中有粮,心里不慌”正是传统农业形态下农民心理状况的真实写照。在小农生产条件下,家庭成员的劳动是不需支付报酬的,在没有其他出路的情况下,其劳动的机会成本等于零。在这种情况下,土地经营就成了农民的“生活保险”和“就业保险”的一种手段。只要增加劳动投入所带来大于零的产出,农民就会继续投入劳动。这种高度集中的劳动投入同巨量的农业人口和农业劳动力比重是相适应的。正如美国经济学家、1979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之一舒尔茨(Theodore W·Schltz)所说的那样,“传统农业贫穷而有效”。然而,“一个依靠传统农业的国家必然是贫穷的”,因为传统农业的资源配置是低效率的,它虽然解决了过剩农业人口的就业和生存问题,但对整个社会经济的发展并没有多大贡献,这种“就业”实际上是一种隐性的失业,它必然会给整个社会经济的发展埋下“隐患”。而现代农业的经营目标是追求利润的最大化,即以一定的投入获取最大限度的利润。因为现代农业象现代企业一样,雇主要向被雇佣者支付工资,只有劳动的边际收益大于工资时,雇主才有利可图,才会增加劳动投入。所以,传统农业要过渡到现代农业,就必须将农业生产的目标由满足自给性消费的产量最大化转变为商品性生产的利润最大化。而完成这一转变的首要条件是农业劳动力比重的下降和农业人口压力的缓解,在巨大的农业人口的压力下,农业生产目标由传统到现代化的转变是不可能实现的。

(2)传统农业与现代农业的技术含量不同。农业领域的技术进步是通过凝结着先进技术的现代农业要素的不断投入来实现的。传统要素是从农业部门内部和大自然中获取的,技术含量低,且长期处于停滞状态,国家对农业的投入较少,农业生产所需的劳动力数量较多。在这种人地矛盾十分突出的状态下,农业机械的使用反而会进一步加剧这种矛盾。所以,在传统农业社会中,农业机械的应用和推广往往受到抑制。而现代农业是用现代科学技术武装起来的农业,其要素大都是由农业部门外部的现代化工业部门和服务部门提供的。现代农业要素投入的增长和农业现代科学技术含量的提高就意味着农业部门劳动力容量的减少。所以,农业现代化与工业化和农业人口的战略转移是密不可分的。巨量的农业人口压力,必然阻碍农业技术的广泛推广和应用,从而制约着农业现代化的进程。

(3)传统农业与现代农业的经营规模不同。现代农业的明显标志之一就是它的规模效益,这是因为:第一,现代农业是经营者追求利润最大化的农业。这一目标在小规模或超小规模的以满足自给性消费为目的的传统农业基础上是不可能实现的,而必须在较大的经营规模上,农民摆脱生产者的生存压力,把利润最大化作为自己追求目标的情况下才能实现。从我国的实际情况来看,从建国后的土地改革、农业合作化运动到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实行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都是为了解决当时农民的“吃饭”问题而采取的权宜之计,这些措施在当时对农业经济的发展的确起了促进作用,但随着整个经济的发展,特别是中国加入WTO之后,它的弊端就会日益凸现出来。第二,现代农业是高收入的农业。纵观世界发达国家,农民都是比较富裕的阶层,在欧洲,特别是北欧,农民是富裕的象征,而这种高收入必须建立在较大农业经营规模之上。第三,现代农业是农产品高商品率农业。衡量一个国家农业的发展水平,关键看它农产品商品率的高低,而农产品的商品率必然与较大的农业经营规模相联系。第四,现代农业是高技术农业。传统农业主要是利用人力和畜力,而现代农业是利用现代机械技术、现代生物化学技术和现代管理技术武装起来的农业。特别是大型农业机械的应用必须有较大规模的作业空间,因而也需要较大的农场规模。从发达国家的农业发展经验来看,无论是人地比较宽松的国家,如澳大利亚、美国和加拿大,还是人地比例紧张的国家或地区,如日本、韩国和我国的台湾,它的农业现代化水平提高的过程也是农业经营规模扩大的过程改造传统农业,建立适合中国农村特色的现代农业

从我国农业现代化发展的历史进程看,1978年农村改革以前的农业现代化是在传统计划体制下进行的,主要运用行政命令的手段自上而下地推进现代化的实施,强调以农业机械化为主要内容的农业技术政策[1],由于当时刚起步,使得这一时期农业现代化进程曲折缓慢。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农业现代化建设进入了新的时期,市场取向和经济激励成为推动农业现代化的基本动力,科技进步在农业增产中的作用显著增强,现代生产要素在农业生产中的使用量明显增加,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有了新的提高。从目前我国农业的总体发展水平上看,现在我国的农业已经基本脱离传统农业的内涵,正形成向现代农业迈进的“过渡性”农业[2]。目前我国农业现代化发展的特征表现在:(1)农业生产投入中的传统要素的比重正逐渐为现代要素所替代,但替代程度不同,沿海发达地区和资本条件较好的地区已经或正在进行农业现代化的试验,现代生产资料如新式农具、化肥农膜、良种良法等已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2)以自给自足为特征的农村经济正逐渐向社会化、商品化的方向迈进,已形成一些区域性商品粮、商品棉、商品养殖等生产基地,它们主要依据市场导向组织生产,通过满足市场需要获取最大利润,以使自身专业化、商品化程度不断提高。(3)我国农村人口占全国人口总数的2/3强,在发达地区和大中城市郊区农业劳动力已较早开始向非农转移,而在欠发达地区由于农业本身吸纳劳动力能力有限而非农产业的发展不均衡,农业劳动力出路问题较难解决。(4)从生产规模方面看,我国目前以小规模家庭承包经营为主,大型的现代化程度较高的农场或农工商一体化企业为数甚少,但这与我国当前农业资源禀赋的特点是相适应的,我国农业资源的基本特点是人多地少,而且资源、气候多样,因此,只要我们做到各要素之间比例的合理配合,小规模家庭承包经营仍然能够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与传统农业相比,现代农业是现代化达到一定水平的农业状态,它是用工业技术装备的、受实验科学指导的、产加销一体化的商品性农业产业,现代农业是我国农业发展的终极目标。目前在我国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进程中,已遇到了来自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两方面的竞争和挑战。从国内市场看,自90年代以来我国农产品市场的供求发生了重大变化,农村经济发展遭遇的最大难题是农产品在总量上供过于求,消费者的需求也由数量型转变为质量型;从国际市场看,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趋势,以及随着我国加入世贸组织时间的临近,我国农产品与发达国家及国际大公司的名优品牌产品的竞争将日益激烈。为迎接国内和国际市场竞争的挑战,我国迫切需要加快改造传统农业的步伐,探索出一条适合我国特色的农业现代化的道路。实现农业产业化与科技化的结合根据我国农业发展所面临的内外部环境的压力,结合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特点,我们认为,要实现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飞跃,应当走农业产业化与科技化协调统一、共同发展的道路,不断注入新的资源要素,以提高农产品的市场竞争能力。之所以提高农业产业化必须与科技化协调统一、共同发展,是基于以下三个方面的认识:

第一,从现代农业的特征看,农业产业化与科技化的协调统一是实现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飞跃的催化剂。现代农业的特征是不断将先进的科学技术应用于农业,不断改进其生产要素的配置,用现代市场经济的观念和组织方式来管理农业,使农业生产率不断提高。农业产业化的提出和实施能够促使我国农业生产建立在市场经济的观念上,是解决分散的小生产与社会化的大市场矛盾的有效途径,但如果不辅之以农业科技化,即不从农业外部引进有活力的先进生产要素,就不能显著地提高土地生产力和农业劳动生产率,即使通过农业产业化组织形式将产业链条延长,也只能形成比传统农业规模增大的低水平的均衡状态而已。

第二,从农业产业化和科技化的关系看,两者是相互依存、相辅相成的。在市场经济体制下,经济发展成功的关键是找准市场,追逐利润最大化。农业产业化的各经营主体在生产过程中为了提高整体盈利能力和市场竞争能力,都在积极推广和应用科技新成果,提高其生产和加工农产品的质量。而从科技成果运用的方面看,科技成果只有通过产业化才能真正降低成本,提高效益。因此,正是由于农业产业化对农业科技化产生了内在的要求,激发了农业科技化的内在动力,农业科技化也通过农业产业化提供的现实基础,实现和增殖科技成果价值,并进而大幅度提高农业生产力水平和经济效益,如此相互促进、良性循环,将推动我国农业现代化水平螺旋式的上升。

第三,从制度诱因和技术进步对农业经济发展的作用看,农业产业化和科技

化的协调统一将对农业经济发展起巨大的推动作用,从而加速农业现代化进程。一般说来决定一个社会经济发展的最基本因素是制度因素和科技进步因素,农村经济发展的历程也证实了这一点,从1978年以来实行的以农村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的制度变革,给我国农村经济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变化,而在这一制度实施的同时,农村微观经济组织主体——农民在利益机制的刺激下,对农膜、化肥、良种等现代资源要素投入生产的极性空前高涨,农业科技成果得到了迅速推广应用,这对增加产量和提高质量起到了重要作用,使土地生产率和经济效益都大为提高,促进了我国农业由传统型向现代型的转变。目前我国正在积极推行农业产业化经营机制,它采用种养加一条龙、贸工农一体化的管理模式,其目标是激励农业向高产、优质、高效、集约型的现代农业转变,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使广大农户普遍受益,共同富裕,而要实现这一目标就必须在更大规模上不断改进生产技术和装备,采用科学管理经验,加快科技向农业产业化各个环节的渗透。

从传统农业转变为现代农业是一个世界性的大趋势。从转变的目标分析,即是打破传统农业的生产方法,从农业的外部引进有活力的生产要素,对传统农业投入更多先进的要素,以显著提高土地生产力和农业劳动生产率,最终使广大农民获益。从转变的内容分析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运用先进的生产手段和设备武装农业、用现代的生物科学技术改造农业;二是用现代市场经济观念和组织方式来管理农业,实现农业生产专业化、社会化和商品化。从转化的手段分析,改造传统农业的途径有两个:市场引导与行政命令,市场引导即采取经济刺激的方法引导农民在进行生产决策时,认识到他们对各生产要素的配置效率与其利润率的一致性,从而产生对新的生产要素投资的渴望;行政命令即采取行政手段重新组织农业生产和管理农业活动。

下载如何帮助失地农民向城市居民转变word格式文档
下载如何帮助失地农民向城市居民转变.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向“学习语言文字应用”转变

    向“学习语言文字运用”转变 “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语文课程的这一性质将语文课程的目标和内容聚焦于 “学习语言文字运用”。这就要求......

    由“制造”向“创造”转变

    由“制造”向“创造”转变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指出:“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形成自主创新的基本体制框架。”胡锦涛总书记在与全国总工会......

    中国信息大学:高中如何向大学转变

    高中如何向大学转变 10月17日下午一点三十分,我校全体11、12级学生在8号楼210教室参加了由沙景湘老师主讲的德育大班会。班会以“成长”为主题,围绕“如何完成从高中到大学的......

    常小兵:移动互联向智慧互联转变

    腾讯科技讯 11月19日,2014世界互联网大会在乌镇召开。在“移动互联网”分论坛上,中国联通(微博)董事长常小兵做了主题发言。以下是其发言要点。近年来,随着移动互联网技术的日......

    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的策略

    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目标转变策略如何实现“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型?这都是摆在人们面前的亟待解决的的难题。教育的变革,无论是观念的还是制度的变革,都将是一件漫长的工作......

    浅谈向学习型企业转变的意义

    在总公司二届五次职代会暨“打造优势年”大会上,总经理做的工作报告中提出了企业文化由骨干引领向全员参与过渡、队伍管理由单纯制度约束向多元激励过渡、内部关系由相对独立......

    传统人事管理向人事管理转变分析论文

    摘要:传统的人事管理制度必须向现代人力资源管理制度转变,是适应新常态的要求,通过转变人事管理理念,构建科学的考核与管理机制,合理高效的进行人力资源开发与利用,优化人才结构,调......

    如何正确向他人提供帮助[优秀范文5篇]

    如何正确向他人提供帮助? 2013年11月29日 11:08 字号: 无论你是何种身份(领导者、同事、朋友、家庭成员),总有别人向你寻求帮助的时候。但是提供帮助和帮倒忙是不同的。即使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