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劳动定员管理的重要意义[5篇范例]

时间:2019-05-12 05:25:4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企业劳动定员管理的重要意义》,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企业劳动定员管理的重要意义》。

第一篇:企业劳动定员管理的重要意义

企业劳动定员管理的重要意义

劳动定员管理是企业安全生产管理的重要基础工作,是科学合理组织生产,优化企业劳动组织,提高劳动效率,减少入井作业人员,促进安全生产的基本保障。

科学合理的劳动定员可以降低不安全因素发生的概率,有利于改善企业劳动组织,有利于减轻工人劳动强度,有利于减少事故的发生。

加强企业劳动定员管理的总体要求是:认真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方针,坚持“以人为本”;改革生产工艺,提高机械化水平;大力推进安全高效生产建设,提高劳动者素质和劳动生产率;科学合理确定劳动定员标准,严格劳动定员管理,满足安全生产需要,促进企业健康发展。

第二篇:劳动定员

劳动定员、定额管理标准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我公司劳动定员,劳动定额的管理职能、管理内容和要求及检查与考核。本标准适用于公司所属各职能机构和生产部门对劳动定员,劳动定额的管理工作。2 引用标准

劳部发{1994}488号供电劳动定员标准

《国家电网公司供电企业劳动定员标准》管理职能

3.1 人力资源部在总经理领导下,主管劳动定员、定额管理工作。

3.2 职责

3.2.1 总经理职责

3.2.1.1 执行上级劳动定员定额标准和有关政策规定,协调全公司劳动定员、定额工作关系。

3.2.1.2 指挥开展劳动定员、定额工作,提出指导性意见。

3.2.2 人力资源部职责

3.2.2.1 测算,制定全局编制定员方案,组织制定劳动定额标准。

3.2.2.2 组织修订全公司定员方案和定额标准,按劳动定员、定额标准制定劳动力的平衡方案。

3.2.2.3 组织全公司劳动定员、定额标准的贯彻实施,并进行汇总、统计、分析、掌握动态。

3.2.2.4 编制全公司职工人数计划和长、中、短期各类人员规划。

3.2.2.5 对劳动定员、定额工作的业务指导,组织培训定员、定额专业人员,总结交流车间、班组的定员、定额管理经验,提高定员、定额管理水平。

3.2.3 生产车间和职能机构的职责

3.2.3.1 执行公司有关劳动定员、定额的规定和标准,负责本部门定额标准的制定、修订,落实公司下达的定员方案。

3.2.3.2 根据生产变化情况进行内部劳动平衡。

3.2.3.3 指导班组定额的工作,掌握班组劳动定额执行情况,对本部门的定额工作情况进行汇总、统计、分析。

3.2.4 班组的职责

3.2.4.1 配合所在部门做好班组劳动定额的制订,修订工作。

3.2.4.2 指定专人填写有关的原始记录和表格。

3.2.4.3 向所在部门反映班组劳动定额执行情况,在部门统一指挥下开展定额管理工作,并进行记录、统计、分析。

3.3 权限

3.3.1总经理有权检查劳动部门的定员、定额管理工作,审定定员方案和批准劳动定额标准,审定全公司劳动力平衡调整方案。

3.3.2 人力资源部的权限。

3.3.2.1 有权检查全公司各部门的劳动定员、定额执行情况,对存在的问题提出意见,并监督实施。

3.3.2.2 考核各部门工时利用情况和定额工时完成情况。

3.3.2.3 有权认定各部门内部人员调整是否合理,并对不合理的人员调整提出更改意见,并监督执行。

3.3.2.4 提出全公司劳动力余缺平衡调整方案,并具体实施经公司批准的调整方案。

3.3.2.5 审理各部门劳动定员、定额标准的调整、修订意见,确认定员的合理性及定额标准的报经公司批准后实施。

3.3.3 职能机构的权限

3.3.3.1 有权进行内部劳动力的平衡调整,划分分工与协作。

3.3.3.2 有权对无定额标准的生产任务确定工时耗用标准。

3.3.3.3 检查、考核班组工时利用情况和定额工时完成情况,3.4 协调关系

3.4.1 班组向劳动部门提供班组出勤、工时利用、定额工时完成及定员的执行情况,存在的问题和劳动力结构。

3.4.2 各部门调控班组实施定员、定额情况、将部门出勤、工时利用、定额工时完成及执行定员、定额中存在的问题,内部调整意见及需公司统一调剂的要求向劳资部门报送和反映。

3.4.3 劳动部门调控各部门实施定员、定额情况,将全公司出勤、工时利用、定额工时完成、定员执行、职工人数计划执行、各类人员结构比例变化等数据向上级电力部门和总经理提供,向公司提出定员方案、定额标准修订、调整意见,提出人员调整方案,向生产部门提供劳动定额标准,定员人数,人员规划。

4管理内容与要求

4.1 管理内容、质量、方法

4.1.1 实行劳动定员、定额管理条件与要求。

4.1.1.1 全公司各级组织都要按劳动定员、定额标准组织生产和管理活动,明确各级组织的职责、分工与工作标准。

4.1.1.2 实行劳动定员、定额要与制度的劳动组织形式相适应。

4.1.1.3 实行劳动定员、定额要做职工的思想教育和宣传工作,使职工了解实行定员、定额管理的目的和意义。

4.1.1.4 实行劳动定员、定额必须贯彻执行“安全第一”的方针,严格遵守《电力企业技术管理法规》和有关规程制度,保证安全生产。

4.1.1.5 开展技术业务培训,推动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提高职工队伍素质,为实行劳动定员、定额创造条件。

4.1.2 劳动定员管理。

4.1.2.1 定员即要定数量,也要定质量,按要求配备具有合格的技术业务水平和适应岗位需要的身体条件的各级各类人员。

4.1.2.2 全公司各级组织、各类岗位都要有明确的定员标准。

4.1.2.3定员应制定和保持全局各类人员合理的比例结构。

A 生产人员与非生产人员。

B 生产人员中直接生产人员与辅助生产人员,高、中、初各级生产人员。

C 非生产人员中管理人员与服务人员。

D 专业技术人员中高、中、初各级各类专业技术职务人员。

4.1.2.4 按照部颁标准,结合企业生产经营规模及人员结构,以劳动定额为基础,劳动部门每年测算编制一次全公司定员方案,不得擅自设岗增人。

4.1.2.5 定员范围,凡为完成正常生产(工作)任务而设立的生产(工作)岗位上的人员均属定员范围。

4.1.2.6 定员范围人员包括:固定职工,合同制职工。

4.1.2.7 下列人员不属于定员范围:病伤休息半年以上人员,脱产学习半年以上人员。

4.1.2.8 各部门未经劳资部门批准不得向公司外借调(入)人员,不得随意抽调生产人员从事非生产活动。

4.1.2.9 严禁各部门擅自使用各种临时工。

4.1.2.10 凡适宜于女性担任的工作,应优先安排女职工,凡适宜于老弱职工但任的工作或辅助性劳动,应尽量安排老弱职工。

4.1.2.11 由于生产、管理的范围和任务等客观条件发生变化,需要调整定员,各部门可提出申请,经 劳资资料审查,报总经理批准后调整。

4.1.2.12 各部门对所定人员应经常进行全面考核,合格者准予上岗,不合格者应经培训考核合格方可上岗和调离原岗位。

4.1.2.13 新招收的工人,要经过岗前培训,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岗。

4.1.2.14 新调入人员,分配到生产岗位工作的,应经技术等级考试合格后方可上岗。

4.1.2.15 对于统分配的复转军人,要进行技术业务培训,按考核合格后方可分配工作

4.1.2.16 企业的富余人员,必须从原岗位上撤下来,除由公司统一在部门间调剂布置外,以部门内部消化为主,通过开辟新的生产、服务门路,使富余人员得到安 置。

4.1.3 劳动定额管理

4.1.3.1 凡能够实行定额管理的工种、岗位都要建立并实行劳动定额,对不宜实行劳动定额的岗位、工种,实行岗位定员,全公司定额标准健全率到95%以上,定额标准执行率要达到95%以上。

4.1.3.2 各部门的计划与非计划的检修、加工、维护任务,都要按照劳动定额标准,采用调动业计划或低工单等形式下达至班组,由班组分配至人或作业小组,按月汇总工时消耗情况,计算全

公司生产人员工时利用率,进行综合分析,上报劳资部门。

4.1.3.3 班组为劳动定额三级管理机构,按日对班组生产人员的工时耗用进行分类记录,按月汇

总班组工时利用情况,必要附加文字说明,上报所在部门。

4.1.3.4 公司各级劳动定额管理机构都要确定专(兼)职人员,对定额执行情况进行记录、统计、分析和管理,各级专责人要树立高度的工作责任心,实事求是,不得弄虚作假。

4.1.3.5 劳动定额管理实行逐级负责制,即各级专责人的工作对其所在机构行政负责人负责,三级单位对二级单位负责,二级单位对一级单位负责。检查与考核

5.1 本标准由人力资源部负责检查。

5.2 分级检查考核

第三篇:试析县供电企业劳动定员管理工作

试析县供电企业劳动定员管理工作

论文摘要:在建设“一强三优”现代公司的进程中,县供电企业全面提升人力资源集约化管理水平,为建设智能电网和现代公司提供坚强的组织和人力保障势在必行。要深化人力资源集约化管理,科学评价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中的效率、效益和效果,必须突出劳动定员管理工作的全面性和科学性。劳动定员工作管理应从实施方案、工作过程和实施效果三个方面进行,从方案、流程、制度、绩效、亮点及综合角度,全面评价人力资源管理对转变公司发展方式、创新体制机制和有效配置资源等方面的成效,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突出其先进性和指导性,细化指标,突出其有效性和可操作性。

论文关键词:县供电企业;劳动定员;管理工作

实施劳动定员工作旨在推进人力资源管理标准化建设,促进县供电企业优化生产组织模式,提高装备技术水平,合理配置人力资源,不断提升队伍素质,实现按定员定额组织生产,持续提高劳动效率和经济效益。现就县供电企业劳动定员管理工作与大家共同探讨一下。

一、提高认识,明确定劳动员管理工作的意义

县供电企业劳动定员管理是在综合考虑企业生产装备、技术水平、劳动组织等条件的基础上,制订和实施劳动定员标准,并推进企业按定员定额组织生产的过程,主要包括标准管理、测算分析、自我评价等主要环节,是提高用工水平和劳动效率的基础性管理工作。在合理配置人力资源和实现按定员定额组织生产过程中,县供电企业应按照《国家电网公司供电企业劳动定员管理办法(试行)》要求,定期组织开展劳动定员测算与评价工作,为县供电企业配置人力资源提供科学依据,通过统筹优化用工配置,建立和完善科学有效的劳动定员管理工作机制,结合县供电企业自身的实际,细化管理要求,强化劳动定员工作的组织实施,将劳动定员工作与解决县供电企业生产一线结构性缺员等工作有机结合起来,统一部署、协同推进,全面、准确统计分析本单位用工情况和人员配置结构,客观反映工作评价结果,为县供电企业推进优化人力资源配置提供决策依据。

二、掌握原则,科学组织实施劳动定员管理工作

县供电企业劳动定员管理遵循“统一管理,分级负责;统筹规划,规范执行;优化配置,提升效率”的原则。在掌握以上原则的基础上,县供电企业应科学组织落实本企业的定员管理工作。在实施劳动定员管理工作的过程中,县供电企业应着手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职责分工明确

为加强定员测算工作的管理及应用,保证测算数据的真实性和准确性,明确职责分工,落实管理职责,县供电企业应专门成立定员管理领导小组和工作小组。劳动定员测算工作由定员领导小组负责组织领导,工作小组根据台帐内容和设备管理权限将任务划分到各部门负责人。设备统计中产权归属及统计期间根据上级部门的通知要求确定。

2.确保测算基础数据的准确

县供电企业劳动管理专工应根据工作需要制订劳动定员工作计划,并下达数据的维护、采集工作任务。在下达工作任务时领会分析上级文件精神,分析指标用途,从而形成数据的统计口径、统计范围等要求,对数据进行明确界定。同时对认为有可能在日后分析过程中用到的数据,如历年配变容量增长率、售电量增长率、管辖区内GDP相关数据等,一并下达统计任务。任务下达是劳动定员贯标评价基础工作数据统计的前期工作,如果工作不够细致,将直接影响数据的质量,如果对扩展数据的采集不够全面将可能导致多次下达统计任务,影响工作效率。在实施过程中,县供电企业应采取“双重关口”审核数据,相关责任部室对数据的审核工作,是第一次对数据进行把关,是杜绝数据错误的关键一步。为了提高数据的质量,对此前发现的错误,不予考核,但如果审核工作中出现问题,将列入经济责任制考核,这样有效提高了数据的正确性。第二次对数据把关应由县供电企业的生产、营销和企业管理职能部室共同负责数据。这样一来将大大弥补劳动管理专工在装备管理中的不足。

3.准确分析做好分析报告

县供电企业在准确采集数据后应以上级公司下发的统一测算标准进行核算。在定员测算基础上,做好定员分析工作,将分析工作的重点放在设备技术立平、机构设置和人员综合素质等方面,形成质量保证的分析报告。分析报告应对一定时期内定员测算、分析、应用、自我评价等方面展开论述,全面分析,系统总结,将县供电企业劳动定员阶段性工作的成果真实地体现出来,做好分析报告的编制,将大大提升县供电企业劳动定员工作水平。目前在县供电企业中存在着重结果轻分析的现象,只是将分析滞留在测算人数与人数的简单对比的层面,不能更深入地去查找附近县供电企业人力资源配置效率的根源,由此大大制约了县供电企业劳动定员工作的持续发展。县供电企业应将定员分析与县供电企业的生产经营、用工管理、体制建设等工作充分结合起来,严格分析报告的编写,确保报告质量。

4.做好劳动定员自我评价工作

县供电企业将定员分析报告与定员工作自我评价有机衔接,通过定员分析报告反映定员自我评价的结果,同时,加强定员报告分析结果的应用,从而增强工作措施的针对性,推动劳动定员标准贯彻实施工作深入开展。县供电企业按照《国家电网公司供电企业劳动定员工作评价办法(试行)》要求,定期组织开展劳动定员测算与分析评价工作,为县供电企业配置人力资源提供科学依据,通过统筹优化用工配置,建立和完善科学有效的劳动定员管理工作机制,结合县供电企业的实际,加强劳动定员工作的组织实施,推进劳动定员管理规范化。

5.充分应用评价结果

县供电企业自我评价工作结束后,要总结出该企业的评价结果,这样才能准确地对企业实施的劳动定员管理工作的成效进行评价。按照《国家电网公司供电企业劳动定员工作评价办法(试行)》要求,在应用效果评价时应着手从控制用工总量、调整用工结构、完善激励约束机制三个方面开展。首先,控制用工总量方面。可针对测算的不同结果对人员总量进行相应的控制,可采取限制人数的增长、限制使用劳务派遣和业务外包等市场化用工、劳动优化组合,将超出的人员充实到生产一线等行之有效的措施来解决。其次,调整用工结构方面。对于县供电企业生产一线存在结构性缺员的现象,可采取企业内部合理的统筹调配机制和增加主营业务专业毕业生的数量的方式解决。同时加强对员工的业务技能培训,特别是超员部门需要转岗的人员,认真分析员工业务素质和技能水平与岗位要求的差距,制定针对性的培训措施和计划,不断提高员工能力素质水平,努力实现人岗匹配。同时努力培养复合型人才,鼓励员工“一专多能”,以适应生产组织方式变革和业务拓展对人员素质的要求,促进企业内部人力资源均衡配置。最后,完善激励约束机制。为确保管理中的每一个环节和每一项工作都量化细化到考评体系中,保证绩效评价的公平、高效,通过由业绩考评向绩效评价的转换,由注重处罚向激励先进转换,真正反映人员绩效水平,提高员工综合素质和工作积极性,增强员工的责任感、紧迫感和竞争意识。县供电企业应建立定员水平与人工成本、工资总额预算的联动机制,进一步建立、健全激励机制,保证制度的长效、稳定,福利待遇等向保证一线岗位、重要岗位和缺员岗位倾斜,严格控制用工水平较低企业的人工成本和工资总额,加大对劳动生产率等效率指标的考核力度,激励职工向这些岗位流动,保证县供电企业的生产经营的顺利进行。通过上述的分析和论述,大家可以看出县供电企业随着创一流同业对标工作的深入开展,组织机构、人员配置也将相对调整,不断完善管理工作中的薄弱环节,紧紧围绕建设“一强三优”现代公司和建设智能电网的战略目标,大力弘扬“努力超越、追求卓越”的企业精神,加强员工入口管理,加快解决结构性缺员,推进县供电企业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保障县供电企业的正常生产经营工作。

论文来源及知识扩展阅读:http://www.xiexiebang.com/lunwen/

第四篇:企业设备维护管理的重要意义

企业设备维护管理的重要意义

作者:

摘要:从设备维护管理要点着手,即从设备前期管理、润滑管理、“三级”维修保养制度、点检、巡检、计算机辅助管理、TPM管理等方面探索企业,特别是二十四小时连续生产的企业,应如何对设备进行维护管理,减少设备故障停机,提高设备使用寿命,获得最佳经济效益。

关键词:维护管理、故障停机、使用寿命

一、引言

设备是企业赖以生存发展的物质技术基础,设备使用的好坏直接影响企业的生存和发展,特别是二十四小时连续生产的企业,设备管理是企业管理的重要管理之一。俗话说:要想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要想利其器,只有通过加强设备维护管理,使其充分发挥效能,不断改善设备技术状态,延长设备使用寿命,为企业获得最佳经济效益。那么企业应当如何对设备进行科学地、全面地维护管理,充分提高设备利用率,本文根据工作实践经验,仅对企业设备维修管理作一些必要的论述。

二、设备维护管理要点

1、重视设备前期管理,提高设备维修性能

从设备的全过程来看,设备的规划对设备一生的综合效益影响较大,一般来说,设备的使用寿命,设备的使用情况一般决定于设备的规划、设计与制造阶段。维修固然重要,但就维修的本质是事后的补救,而设计制造中的问题,在单纯的维修中无法解决。设备的规划和设计,决定着设备的质量、设备的生产效率、精度性能、可靠程度如何、生产是否适用、维修是否方便、使用是否安全、能源节省或浪费、对环境有无污染等,这些都决定于规划和设计。

可见设备规划、设计初期需要考虑设备的维修性,即将设备保养与维修的难易程度同时考虑,维修性好的设备可减少维修时间,降低维修成本。一般维修性好的设备应具备下列条件:设备系统设计合理,结构比较简单;零部件组合装配合理、维修时易拆、易装、易检查;零部件、配件的通用性、标准性、互换性好,易于选购; 润滑性、密封性好,润滑油品易于替代,密封元件易于置换。如果规划、设计得当,可使设备长期稳定运转,使设备的有效利用率得到提高。

因此企业一般在考虑引进、购买或制造设备时,在规划、设计初期,不仅要看设备精度是否能够满足工艺要求,是否能够满足产品质量,同时要看设备运行是否可靠,维修是否方便。经研究统计表明,设备规划到50%时,费用的实际支出20%的费用,但已决定了85%的设备寿命周期,可见设备前期管理的重要性。

2、搞好设备润滑管理,提高设备使用寿命

设备润滑管理是设备维护工作的重要环节,设备缺油,油脂变质或设备使用的润滑材料不符合要求,必然会导致设备故障频繁出现,甚至破坏设备的精度性能。通过日常设备维修统计发现,设备故障有很多是因为润滑不良,润滑管理不规范所致。所以,做好设备润滑工作,是减少机件磨损,减少机械故障的重要手段。搞好设备润滑管理,不仅要严格按照 “五定”、“三过滤”做好设备润滑工作,而且要对设备采用一些先进、可靠的润滑设备,并适时更换变质润滑油,以提高润滑可靠性和润滑效果。

随着科技、技术的进步,越来越多的先进润滑设备研制成功,不仅可以对润滑油流量大小进行调整,而且具有润滑堵塞和不打油等自报警功能。实践证明,对一些关键、重要设备或陈旧设备使用先进、可靠的润滑设备进行改造后,润滑效果得到了保障,设备故障停机明显降低,设备使用寿命得到了提高,少量的投资可以带来很大的经济效益。

3、切实履行设备“三级”维修保养制度,搞好设备保养工作 设备“三级”维护保养是设备管理的基础工作,通过实施设备“三级”维护保养制度,对设备进行例行保养和针对性保养,安排专人负责和监督检查,按单台设备进行抽查验收,以保证每次保养的质量,减缓设备的技术性能的劣化程度,减少设备故障的发生,延长设备使用寿命。

我公司建立了每天进行日常维护保养、每周进行周保养和按月计划进行一、二级保养的工作制度。日常维护保养要求操作者主要搞好设备的清洁、清扫、擦拭、润滑工作,提高设备运行环境。周保养对设备较系统、全面进行保养,对设备的各个机构进行检查、调整、擦拭,减缓设备劣化程度,同时维修人员利用周保养停机时间,对存在隐患故障问题的设备进行检查、保养,减少了设备突发停机故障。每月的一、二级保养计划有针对性考虑关键设备和精度丧失的设备,对设备的各机构进行检查、修理、调整,恢复设备的精度。为保证设备保养质量,设备专职管理人员和兼职设备员对设备日常维护保养进行抽查,组织人员对设备周保养质量全面覆盖检查,安排专人负责设备一、二级保养实施、检查、记录,防止设备保养走过场、走形势。

4、搞好设备点检工作,消除设备事故隐患

设备点检是为了维护设备所规定的机能,按照一定的规范和标准,通过直接观察或检测工具,对影响设备正常运行的一些关键部位的外观、性能、状态与精度进行制度化、规范化的检测。通过点检,能及时发现设备事故隐患,针对存在问题,采取措施,保证设备正常运转,从而减少停机损失,同时,有目的地做好修前准备工作,以压缩修理时间和提高修理质量。特别要指出的是设备负责人应认识到设备点检的准确性、及时性对设备事故的避免起着不可磨灭的作用。

设备点检最简单的办法是通过人的感官功能,采取看、听、摸、嗅等方法,凭经验来判断设备的操作灵敏程度,传动机构是否正常,温升、声响等有无异常。因这种点检方法与点检人员的水平、熟悉程度有关,准确性受到一定限制,应尽可能配备各种检测仪器和计量工具,来测定设备的技术性能,预知设备发生事故的部位和时间,以便研究相应对策。通过传统感官与仪器检测相结合的方法提高设备点检的准确性,减少差错,消除设备事故隐患。

我公司现在通过操作人员实施日常点检,维修技术人员对设备关键部位进行点检,设备科专业人员对精密设备进行定期点检,使各个点检层次的人员相互配合、协调,纵横交错,形成三位一体、完善有效的设备点检体系后,现在设备事故、故障停机少有发生。

5、建立预防为主的理念,推行设备巡检机制

为了降低设备的故障停机,提高设备的利用率,我公司形成建立预防为主的设备维修管理理念,将设备静态管理向动态管理转化,采用“工艺跟踪”工作方法,建立了设备巡检机制,制定了重点设备、重要部位的巡检表、点检卡,改传统的事后维修为预知维修。在巡检责任区域划分上,将设备划分到具体责任维修人员,明确落实到责任人。对设备的重要关键部位更有针对性地加大检查监督力度,做到巡检与专检相结合。为避免备检查走过场、走形势,除维修人员进行检查,设备管理人员进行巡查,各部门第一负责人还进行抽查,做到环环相扣的检查机制,使设备巡检发挥应有的作用。

针对设备巡检存在的问题,根据生产进度要求,在设备间隙时间对设备按计划进行维修保养、检修。我公司产品生产受市场时期影响较大,特别是生产旺季,为保证生产正常进行,减少设备故障停机,提高设备的利用率,利用放假休息期间组织人员对设备薄弱环节,对设备隐患故障及时进行检修。通过此项工作,解决了生产过程中设备停机影响生产问题,为生产任务的完成奠定了坚实基础。

6、采用计算机辅助管理,减少设备突发故障停机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设备管理与计算机应用已紧密相连,而且发展势头非常迅猛。实行计算机信息管理对设备故障管理是很重要的,它可以大大加快信息的传递,减轻管理人员劳动强度,提高工作效率,提高管理水平。将历年来设维修记录输入设备维修信息管理系统,系统会按设备台帐、故障原因、维修时间自动分类。技术人员可查阅已登录设备维修故障,系统会自动提取设备故障的基本信息,并输出设备故障原因和维修方案。根据设备故障类型、故障发生频次,从而找出故障频发设备的时间、故障类型,提前进行预防性维修,减少设备突发性故障停机。

7、推广TPM-全员生产维护,实现管理人人参与

TPM将维修变成了企业中必不可少和及其重要的组成部分,维修和时间也成了工作目标计划表中的不可缺少的一项,而维修也不再是一项没有效益的作业。在某些情况下可将维修视为整个制造过程的组成部分,而不是简单地在流水线出现故障后进行,其目的是将应急和计划外的维修最小化。TPM将设备的操作人员当作设备维修中的一项要素,这是TPM的一种创新。那种我只负责操作的观念在这里不再适用,而例行的日常维护检查,少量的调整作业,润滑以及个别部件的更换工作都成了操作人员的责任。

我公司设备数量众多、型号规格复杂,分散在铸造车间、机加工车间、装配车间、金工车间和各职能部门,单纯依靠设备管理部门是难以管好的。因此,要把与设备有关的部门、人员组织起来参加设备管理,使设备管理建立在广泛的群众基础之上。设备的全过程管理,这是设备管理横向序列的协调,目的是充分调动各环节职能部门,主要是科技人员和管理人员的积极性,正确处理由于分工不同所形成的要求、利益的矛盾,依靠各类专业科学技术知识和管理知识,进行知识富集,系统地解决使用现代化设备带来的一系列新问题。除此之外,还要把纵向各个层次,即各级领导人员直至广大生产工人组织到设备管理的行列中来。这是设备管理的纵向序列的协调,目的是充分依靠各级领导人员的经营决策才能,以及操作人员的丰富实践经验,有效地解决设备管理面临的各类问题。这就形成了横向序列与纵向序列、专业管理与群众管理相结合的主体的设备管理网络,是管好现代化设备的客观需要。

8、搞好备件准备工作,为维修提供可靠保障

备件是设备维修工作的保障,维修过程中备件供应不及时,会导致维修完成时间的不必要延长,造成企业经济损失。但多数企业在设备备件管理上存在许多问题,如引进、外购、自制设备同时存在,设备种类多,技术状况参差不齐,所需备件的种类数量多,图纸资料严重不全,随机备件少,库存备件不够,给设备维修带来很大的影响,甚至影响生产。

我公司为了搞好备件供应,从以下几方面开展了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1)精心做好备品备件计划准备工作。公司设备科牵头,各部门负责根据设备运行情况和检修情况,做好备件月计划工作,由设备科组织人员对备件进行评审,积极组织供应,组织协调备件的生产、购买工作。保证了备件准备的合理性、准确性,合理使用备件资金,加速备件库存资金周转。

2)根据设备的实际使用情况,做好每台设备的《设备备品备件台帐》。每台设备建立专用件、通用件、电器备件等几大《设备备品配件台帐》,详细注明备件的名称、图号、型号规格、主要技术参数、实际库存量等备件信息,并不断完善、修改,逐步形成比较完善的备件管理技术资料,便于动力科及部门进行管理、使用。

3)做好备件技术管理工作。做好备件的标准化、通用化、系列化和国产化工作;积极进行备件研制,对无图纸或图纸不清楚、不详细的备件,利用日常检查或其它修理时间进行测绘,制造备件;积极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提高备件的寿命。

当然,设备备件管理是一项系统的管理工程,光靠这几方面的工作还远远不够,需从设备规划投产图纸、备件管理开始,到设备维修改造过程图纸、备件,依靠科技人员、管理人员、维修人员甚至操作人员的共同努力,才能把备件管理工作做实、做细。

9、加强职工技术培训,提高职工业务技能

人才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因素,建立一支高素质的职工队伍,是企业发展的基础。企业应积极开展智力投资,进行教育培训,提高公司人才素质,举办不同层次,不同内容的技术培训和岗位培训,宣传贯彻设备管理制度,普及设备现代管理知识和先进的设备维修技术,努力提高设备管理人员、设备使用人员、设备维修人员的业务水平,以适应市场经济,适应现代化科技,适应现代化设备管理的飞速发展,提高企业竞争能力。

10、建立健全设备维修管理制度,提高设备管理水平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应把建立健全设备维修管理制度作为设备维修管理的一项基础工作来抓。有了制度,才能明确设备管理工作职能,各负其责,各司其职,形成层层把关的设备管理新局面,使设备管理工作,从组织上得以落实,从机构上得以精简,从效率上得以提高。

三、总结

企业要搞好设备维护管理,不仅要从以上几方面做好工作,同时还需要企业各级领导重视,各部门的配合,使机械设备管理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使机械设备管理进入市场竞争。采取经济和行政手段,提高机械设备装备水平,使机械设备维护管理水平走向良性循环轨道。通过不断的运行实践,推进设备维护管理,提高设备利用率,从而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张友诚.现代企业设备管理[M].北京:中匡i计划出版社,2006.

第五篇:17加强劳动定员

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国家煤矿安监局关于加强煤矿劳动定员管理严格控制井下作业人数的通

安监总煤行〔2007〕218号

各产煤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煤炭行业管理、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煤矿安全监管部门,各省级煤矿安全监察机构,有关中央企业:

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国家煤矿安监局、国家发展改革委、劳动保障部《关于加强煤矿安全生产工作规范企业劳动定员管理的若干指导意见》(安监总煤矿〔2006〕216号,以下简称《指导意见》)下发后,一些产煤省(区、市)结合本地区实际,做了大量扎实有效的工作,煤矿劳动定员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15个省(区、市)相继出台了规范煤矿劳动定员管理、严格控制井下作业人数、防止超定员组织生产等方面的有关规定;2006年,国务院安委会办公室以安委办〔2006〕26号文件转发了山西、江西、重庆、陕西等省(市)的相关具体做法。其中,河南省按照煤矿定员综合评价系数、煤矿核定生产能力、煤矿井下万吨用人率三项指标确定的数学模型,核定煤矿井下定员;福建省确定了煤矿采掘面比例系数,限定了最大采掘工作面个数和采掘工作面作业人数等。

总体上看,各地煤矿劳动定员工作都在积极推进。但是,各省(区、市)之间发展也不平衡,还有个别地区对煤矿劳动定员管理重要性的认识不足。主要表现在:没有严格贯彻落实《指导意见》、执行规定不严,甚至没有制定出台煤矿劳动定员的有关规定,因超定员组织生产所酿成的重特大伤亡事故时有发生。暴露出煤矿井下劳动定员管理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教训十分深刻。

为进一步加强和规范煤矿劳动定员管理,严格控制井下作业人数,防范煤矿重特大事故发生,现提出以下要求:

一、提高认识,进一步落实煤矿劳动定员管理工作

各地区、各单位要高度重视煤矿劳动定员管理工作,充分认识煤矿控制井下作业人数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加强劳动定员管理是保障煤矿安全生产、保障从业人员生命安全的重要措施,当前不少煤矿劳动组织管理不善,井下作业人员过多,是安全生产的重大隐患,必须立即纠正。要认真组织实施煤矿劳动定员管理的有关规定,没有制定有关规定的要抓紧制定。各省级煤炭行业管理部门要会同同级煤矿安全监管、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煤矿安全监察机构,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指导意见》的有关要求,结合各自工作实际,尽快组织煤矿企业合理确定井下定员,要求这项工作必须在今年年内完成。

二、严格执行劳动定员管理有关规定

煤矿企业要严格按照《指导意见》和所在省(区、市)的相关规定、要求,健全、完善煤矿劳动定员管理的相关工作制度,严格定岗定员,切实控制入井人数。

(一)要明确专人负责煤矿劳动定员管理工作,认真执行相关工作制度,科学测算、合理确定煤矿劳动定员,严格上报程序。

(二)要制定并严格执行劳动定员考核办法,装设入井人员考勤系统,加强入井人员考勤,认真执行“限员挂牌”制,严格控制下井人数。对多水平、多采区同时生产的矿井,要严格控制采、掘工作面个数,达不到劳动定员要求的矿井,必须压产减人。

(三)要进一步加强劳动组织管理,合理安排作业工序,严禁两班交叉作业,除带班人员和要害岗位、特殊工种人员必须在现场交接班外,严禁其他人员在采掘作业现场交接班。

(四)要积极推行先进适用的新技术、新工艺、新装备,简化生产系统,合理集中生产,切实减少用人环节。

三、加强对煤矿劳动定员工作的监管监察

各省级煤炭行业管理部门要进一步加强煤矿劳动定员管理的组织、协调、指导和监督管理工作,要按照本地区煤矿劳动定员管理的有关规定督促煤矿企业尽快测算、确定劳动定员。

各级煤矿安全监管、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煤矿安全监察机构要加强煤矿劳动定员管理工作的监督、监察,将煤矿劳动定员管理情况纳入到监管监察计划中,切实履行安全监管监察职责。

煤矿安全监察机构要按照国家煤矿安监局《关于加强煤矿建设项目劳动定员核定等工作的通知》(煤安监监察〔2006〕14号)要求,对煤矿建设项目劳动定员核定工作严格把关,提高煤矿准入条件和办矿标准。对超劳动定员或无劳动定员管理组织生产的煤矿要依据国务院《特别规定》等有关法规规定严肃查处。

请各省级煤炭行业管理部门将本通知及时转发给辖区内各煤矿企业。

二○○七年十月二十七日

下载企业劳动定员管理的重要意义[5篇范例]word格式文档
下载企业劳动定员管理的重要意义[5篇范例].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劳动定员及人员编制管理岗位竞聘演讲稿

    劳动定员及人员编制管理岗位竞聘演讲稿 尊敬的各位领导:您们好!今天我怀着激动的心情,参加这次竞聘演讲。首先,我要感谢各位领导给了我参加这次竞聘机会,同时,我期待着能得到各位......

    浅谈构建企业文化知识管理的重要意义(精选五篇)

    浅谈构建企业文化知识管理的重要意义当今国际企业管理信息发展的趋势是:从信息管理走向知识管理、从信息资源开发走向知识资源开发、由客户机/服务器结构走向Internet结构。对......

    企业实现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意义

    企业实现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意义 (包钢鹿畅达物流有限责任公司,内蒙古 包头 014000) 摘 要:文章指出:在进入21世纪后东西方人力资源管 理模式呈现出相互融合趋势的影响下,......

    企业预算管理编制与控制重要意义

    企业预算管理编制与控制重要意义 一、企业预算管理的内涵与特征(一)预算管理的内涵。预算管理是企业利用价值和价值形式在科学的市场预测基础上,对企业未来的内部生产经营活......

    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意义

    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意义企业文化这一概念来源于西方,是指企业员工间形成自觉的价值取向和行为方式。目前,企业间的竞争已逐步从价格竞争、质量竞争、服务竞争走向更高层次的文......

    探析企业发展中行政后勤管理的重要意义(合集)

    探析企业发展中行政后勤管理的重要意义【摘要】行政后勤管理是企业管理内容的重要环节,行政后勤管理部门承担着非常繁琐和辛苦的工作,是企业的综合性职能部门。本文阐述了企业......

    人性化管理在企业发展中的重要意义探析

    [摘 要]随着以人为本理念的深入人心以及建设和谐社会的需要,人性化管理越来越成为现代企业管理的选择。本文从人性化管理的概念出发,阐述人性化管理的特征,并分析人性化管理......

    浅谈成本管理的重要意义

    浅谈成本管理的重要意义 张东伟 10土木4班,1038210119 摘要:成本管理在建筑经济中是非常重要且起着决定性作用的因素。随着国内外经济科技的发展,建筑企业也发生了明显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