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1公务员申论热点问责机制
问责机制
2011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之问责机制
【背景链接】
中共中央政治局2009年5月22日召开会议,审议并通过《关于实行党政领导干部问责的暂行规定》。这是我们党历史上第一次将“问责”制度纳入党的纪律条例,第一次规定出问题不仅要问责行政负责人,更要问责党委负责人,也是第一次对被“问责”官员“复出”作出明文规定。
2010年温家宝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强化行政问责,对失职渎职、不作为和乱作为的,要严肃追究责任。各地区、各部门对中央的决策部署要执行有力,绝不允许各自为政。各级行政机关及其公务员要自觉遵守宪法和法律,严格依法行政。
【标准表述】
[内涵]问责机制说到底是一个谁来问责的问题,是一个向谁负责的问题。权力是人民赋予的,当然是要对人民负责。所以问责机制的内驱力就要落实在群众的监督权上。常态化的政府问责,必须以健全的问责机制为基础,通过立法确保各级政府部门和官员的权力始终处于一种负责任状态,杜绝任何行使权力的行为脱离法定责任机制的监控。
[意义]第一,它是硬约束。制约、规范了领导权力,有多大的“权”就担多大的“责”。这必将大大增强各级领导干部的责任意识。第二,它是宽范围。以前行政行为出问题,主要问责行政负责人,党委负责人并没有进行问责的规定。问责规定第一次把党委负责人纳入问责范围。第三,它是民字牌。这个规定不但把依靠群众写入原则之中,而且明文点出“检举、控告”是党政领导干部应当问责的线索来源,并重视对群体性事件的问责。另外,对民众反映强烈的问题官员异地复出现象,也做了详细规定。
[措施]一方面要从立法上进一步细化政府和官员的权责,不仅开出官员明细的“权力清单”,更需设计出明确的失职状态下的责任后果;另一方面,须以严密的规则将各种责任方式、问责主体、问责程序以及责任实现的监督等纳入法制轨道,尤其是要建立对问责的事后监督制度,对免职官员的复出进行必要的约束,以防止官员问责流于形式。
第二篇: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之问责机制
河南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之问责机制
【背景链接】
中共中央政治局2009年5月22日召开会议,审议并通过《关于实行党政领导干部问责的暂行规定》。这是我们党历史上第一次将“问责”制度纳入党的纪律条例,第一次规定出问题不仅要问责行政负责人,更要问责党委负责人,也是第一次对被“问责”官员“复出”作出明文规定。
2010年温家宝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强化行政问责,对失职渎职、不作为和乱作为的,要严肃追究责任。各地区、各部门对中央的决策部署要执行有力,绝不允许各自为政。各级行政机关及其公务员要自觉遵守宪法和法律,严格依法行政。
【标准表述】
[内涵]问责机制说到底是一个谁来问责的问题,是一个向谁负责的问题。权力是人民赋予的,当然是要对人民负责。所以问责机制的内驱力就要落实在群众的监督权上。常态化的政府问责,必须以健全的问责机制为基础,通过立法确保各级政府部门和官员的权力始终处于一种负责任状态,杜绝任何行使权力的行为脱离法定责任机制的监控。
[意义]第一,它是硬约束。制约、规范了领导权力,有多大的“权”就担多大的“责”。这必将大大增强各级领导干部的责任意识。第二,它是宽范围。以前行政行为出问题,主要问责行政负责人,党委负责人并没有进行问责的规定。问责规定第一次把党委负责人纳入问责范围。第三,它是民字牌。这个规定不但把依靠群众写入原则之中,而且明文点出“检举、控告”是党政领导干部应当问责的线索来源,并重视对群体性事件的问责。另外,对民众反映强烈的问题官员异地复出现象,也做了详细规定。
[措施]一方面要从立法上进一步细化政府和官员的权责,不仅开出官员明细的“权力清单”,更需设计出明确的失职状态下的责任后果;另一方面,须以严密的规则将各种责任方式、问责主体、问责程序以及责任实现的监督等纳入法制轨道,尤其是要建立对问责的事后监督制度,对免职官员的复出进行必要的约束,以防止官员问责流于形式。
第三篇:2011年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问责机制
【背景链接】
中共中央政治局2009年5月22日召开会议,审议并通过《关于实行党政领导干部问责的暂行规定》。这是我们党历史上第一次将“问责”制度纳入党的纪律条例,第一次规定出问题不仅要问责行政负责人,更要问责党委负责人,也是第一次对被“问责”官员“复出”作出明文规定。
2010年温家宝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强化行政问责,对失职渎职、不作为和乱作为的,要严肃追究责任。各地区、各部门对中央的决策部署要执行有力,绝不允许各自为政。各级行政机关及其公务员要自觉遵守宪法和法律,严格依法行政。
【标准表述】
[内涵]问责机制说到底是一个谁来问责的问题,是一个向谁负责的问题。权力是人民赋予的,当然是要对人民负责。所以问责机制的内驱力就要落实在群众的监督权上。常态化的政府问责,必须以健全的问责机制为基础,通过立法确保各级政府部门和官员的权力始终处于一种负责任状态,杜绝任何行使权力的行为脱离法定责任机制的监控。
[意义]第一,它是硬约束。制约、规范了领导权力,有多大的“权”就担多大的“责”。这必将大大增强各级领导干部的责任意识。第二,它是宽范围。以前行政行为出问题,主要问责行政负责人,党委负责人并没有进行问责的规定。问责规定第一次把党委负责人纳入问责范围。第三,它是民字牌。这个规定不但把依靠群众写入原则之中,而且明文点出“检举、控告”是党政领导干部应当问责的线索来源,并重视对群体性事件的问责。另外,对民众反映强烈的问题官员异地复出现象,也做了详细规定。
[措施]一方面要从立法上进一步细化政府和官员的权责,不仅开出官员明细的“权力清单”,更需设计出明确的失职状态下的责任后果;另一方面,须以严密的规则将各种责任方式、问责主体、问责程序以及责任实现的监督等纳入法制轨道,尤其是要建立对问责的事后监督制度,对免职官员的复出进行必要的约束,以防止官员问责流于形式。
第四篇:2018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问责机制
2018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问责机制
申论热点:2018国家公务员考试已经向我们走来,国考申论的备考中,积累一定的申论热点是申论备考的必备环节,中公教育为广大备考2018国家公务员考试的考生整理了2018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问责机制。
背景链接
2016年7月,《中国共产党问责条例》正式发布。作为一部重要基础性党内法规,条例明确指出,各级党组织都在问责范围之内,对于失职失责,严重违反党的纪律、本身又不能纠正的党组织,应当予以改组;同时强调,问责对象的重点是“关键少数”,即党组织的主要负责人。(新京报 2016年07月18日)《问责条例》的出台,进一步表明了以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全面从严治党、严守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锲而不舍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坚定决心和政治定力。
2016年1月1日,《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和《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正式实施,党员追求的高标准和管党治党的戒尺得到了明确。
标准表述
[当前问责制度存在的问题]
现行党内法规制度中,与问责相关的共有119部,其中专门规定12部,包含问责内容的107部。这些制度规定对于推动领导干部履职尽责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也存在与当前全面从严治党形势任务不相适应的问题。
以问责方式为例,原有各类问责规定就包括批评教育、作出书面检查、停职检查、引咎辞职、党纪军纪政纪处分、移送司法机关依法处理等14种,方式多样但缺乏统一性。除此之外,问责主体不明确,没有准确界定责任概念,没有体现权责对等,对事故事件的行政问责规定多,对党的建设缺失、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不力的问责规定少等等,都是原有问责规定的短板。
只注重追究事故事件责任,其实是仅停留在了问题的表面,而没有抓住党的领导弱化、党的建设缺失、全面从严治党不力等根本性问题。由于法规制度规范化不足,导致问责在实
践中存在随意性大、尺度不一等问题,一些不担责的领导干部没有受到应有的责任追究,影响了问责的严肃性和实效性。
[意义分析]
权力就是责任,责任就要担当。总书记把对党员领导干部的要求凝练为“忠诚干净担当”,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紧紧抓住落实主体责任这个“牛鼻子”,先后对一批在党的建设和党的事业中失职失责的典型问题严肃问责,但党的领导弱化、党的建设缺失、党的观念淡漠,维护党的纪律不力等问题在中央巡视反馈意见中仍被屡屡提及。制定问责条例正是要强化党员领导干部的权力和责任对等意识,用制度划出担当的底线,问责的红线,让尽不尽责无所谓的心态,担不担当都不要紧的现象无处遁形;让好人主义的歪风,有责不担、失责不问的“甩手掌柜”作风难逃追责。学习贯彻好问责条例,有助于实现“常态问责”、“主动问责”、“效果问责”,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常态化、长效化。
动员千遍,不如问责一次。1700多字的《中国共产党问责条例》从制度上解决了“问谁责、谁来问、问什么、怎么问”的问责实践和操作问题,高度凝练又简单易行。促进问责条例落地生根要坚持将制度执行抓严抓实,坚持纪律面前人人平等、问责时刻没有例外,不留“暗门”、不开“天窗”,让制度真正成为硬约束。同时强调牢牢抓住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加强对领导干部问责落实的监督,督促其把责任放在心上、扛在肩上、抓在手上,层层传导压力,把管党治党的政治责任落到实处。问责条例是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制度利器,只有不折不扣地执行、真刀真枪地问责,才能使利剑高悬、震慑常在。
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党中央一步一步箍紧制度的笼子,正是要使管党治党从宽松软走向严紧硬,在全党形成尊崇制度、捍卫制度的良好风气,不断提升执政水平,为实现两个百年奋斗目标提供坚实基础。
[对策措施] 中公教育专家总结:
一是要树立以上率下的风气。“向我看齐”,用榜样的力量带队伍一直是我党的优良传统。确保规定的问责情形能用适合的方式问责到位,需要一级做给一级看,一级带着一级干。要在以上率下的氛围中感受到担当的分量和责任。
二是要敢于自我查摆自我剖析。任何党组织和党员领导干部都不可能生存在理想的真空中,所以都不可避免地面临着《问责条例》里规定的那些风险,问责不能做“手电筒”,只照别人,不照自己,惟有敢于自我查摆自我剖析,才能找准病根,才能推己及人,才能以理服人。也只有敢于自我查摆自我剖析,才能自觉守护党的初心。
三是不能止步于问责。问责只是从严治党的方式方法,不是根本目的。从严治党就是要通过问责制度的贯彻执行,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祛病强身,让党的初心历久弥新,让党的生活凝聚人心,让党的领导坚强有力,让党的形象纯洁坚定,让党的奋斗充满活力。
文章素材 [标题]
1.从严治党离不开制度化问责 2.把问责作为从严治党的利器 3.擦亮问责利剑 强化责任担当 [开头示例] 示例一
在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之际,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审议通过《中国共产党问责条例》。期以来,一些党的组织和党员领导干部淡忘了党的初心,重视业务工作,弱化党的领导;忙于日常事务,缺失党的建设;一团和气,治党不力;纪律涣散,影响恶劣;甚至还有的不正之风、腐败问题突出,损害群众利益的现象时有发生。这些“病症”如果不及时医治,就会腐蚀党的执政根基,动摇党的执政地位,所以执行好问责制度很重要,也很紧迫。
示例二
总书记在中央纪委六次全会上强调,“要整合问责制度,健全问责机制,坚持有责必问、问责必严。”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必须有坚强的制度作保证。问责条例的出台,是推进依规治党的必然要求,是规范问责制度、强化责任担当的重要举措。
[结尾示例] 示例一
行动,是解决一切难题的良方。因此,作为党员干部,就是要“敢”字当头,在干事上敢于担当,在管人上敢于负责,在执纪上敢于较真,管“戴帽”也管“摘帽”。对违纪行为、腐败现象,敢于红脸、敢于亮剑,坚决克服组织涣散、纪律松弛现象,坚决同不正之风和腐败现象作斗争。
示例二
问责一个、警醒一片。问责条例坚持纪法分开、纪严于法,就是要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对那些不敢、不愿、不会担当的党员领导干部,或扯扯袖子,或大喝一声,督促他们增强党的意识,增强责任意识和担当精神,真正把管党治党的政治责任扛起来。
第五篇:2017江西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之问责机制的意义
2017江西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之问责机制的意义
[背景] 2016年7月,《中国共产党问责条例》正式发布。作为一部重要基础性党内法规,条例明确指出,各级党组织都在问责范围之内,对于失职失责,严重违反党的纪律、本身又不能纠正的党组织,应当予以改组;同时强调,问责对象的重点是“关键少数”,即党组织的主要负责人。(新京报 2016年07月18日)《问责条例》的出台,进一步表明了以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全面从严治党、严守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锲而不舍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坚定决心和政治定力。
2016年1月1日,《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和《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正式实施,党员追求的高标准和管党治党的戒尺得到了明确。
[意义分析] 权力就是责任,责任就要担当。总书记把对党员领导干部的要求凝练为“忠诚干净担当”,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紧紧抓住落实主体责任这个“牛鼻子”,先后对一批在党的建设和党的事业中失职失责的典型问题严肃问责,但党的领导弱化、党的建设缺失、党的观念淡漠,维护党的纪律不力等问题在中央巡视反馈意见中仍被屡屡提及。制定问责条例正是要强化党员领导干部的权力和责任对等意识,用制度划出担当的底线,问责的红线,让尽不尽责无所谓的心态,担不担当都不要紧的现象无处遁形;让好人主义的歪风,有责不担、失责不问的“甩手掌柜”作风难逃追责。学习贯彻好问责条例,有助于实现“常态问责”、“主动问责”、“效果问责”,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常态化、长效化。
动员千遍,不如问责一次。1700多字的《中国共产党问责条例》从制度上解决了“问谁责、谁来问、问什么、怎么问”的问责实践和操作问题,高度凝练又简单易行。促进问责条例落地生根要坚持将制度执行抓严抓实,坚持纪律面前人人平等、问责时刻没有例外,不留“暗门”、不开“天窗”,让制度真正成为硬约束。同时强调牢牢抓住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加强对领导干部问责落实的监督,督促其把责任放在心上、扛在肩上、抓在手上,层层传导压力,把管党治党的政治责任落到实处。问责条例是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制度利器,只有不折不扣地执行、真刀真枪地问责,才能使利剑高悬、震慑常在。
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党中央一步一步箍紧制度的笼子,正是要使管党治党从宽松软走向严紧硬,在全党形成尊崇制度、捍卫制度的良好风气,不断提升执政水平,为实现两个百年奋斗目标提供坚实基础。
[申论备考小指导](一)精心选择教材,踏实复习备考
教材的选择是考生备考申论的第一步,也是至关重要的一步,好的教材如同一位名师,会带领你快速高效地提升申论作答能力。中公教材结合多年中公教育教学研发成果,积淀中公教育老师的课程精华,总结中公教育数年来的备考方略,全面解读了江西省公务员考试大纲、命题特点及申论作答方法等,是考生复习备考的必备教材。真题是考生通过实战把握命题规律、提高作答能力的最好资料,因此,考生在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应该辅以与教材配套的真题,以夯实作答基础。另外,中公教育研发的江西省申论模拟试卷,深度研究公考题库典型试题,详细分类各种题型,全力确保了考生在模拟训练时“高速高准”,进而使考生通过实战把握命题规律、提高作答能力。
(二)依据自身特点,制定备考计划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申论的复习也是如此。备考有无计划,以及计划是否科学、周密,直接影响着考生申论考试的成败。考生在准备公务员考试之前,应当制定一个符合自己学习习惯和时间安排的复习计划。一份适合自己的计划会使考生有条不紊地进行复习,消除紧张与焦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