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宋庆龄精神进校园
-宋庆龄精神永驻心间
2011年10月18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六中全会通过了《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此举表明中共中央对文化建设的高度重视。从文件中我们可以看出校园文化建设也得到了足够的重视。宋庆龄精神进校园正是对《决定》的一个很好的响应。时间如流水,日月似穿梭。转眼间宋庆龄先生逝世已经30周年。然而流转的时光带不走的是宋庆龄精神。宋庆龄先生将毕生精力致力于新中国的发展,把建设自由、民主、富强的中国作为终身奋斗的事业。她的这种精神曾经,现在,也将永远激励我们勇敢向前,并为祖国的繁荣富强做出自己的贡献。
挚爱祖国
宋庆龄先生在青年时期就心系祖国,她在美国留学时曾经说过,中国人出去留学,目的是把一切好的、有价值的东西学到手,要为“解决中国当前存在的各种重大问题而学习”。而且这种对祖国的挚爱是宋庆龄用一生来践行的。留学回国后,她为孙中山先生做助理,从此便走出了七十多年的革命旅程。在此期间,宋庆龄先生奔走于全国各地,建立了保盟和共和国际委员会,争取海外华侨和国际友人援助中国抗战。在她的精心安排下,这两个机构输送了大量的医药和其他的物资到抗日根据地,为中国的抗日战争提供了巨大的后援支持。
坚忍不屈
著名诗人丁玲曾经给宋庆龄先生写过“诗人写过傲霜的秋菊,秋菊经历的风风雨雨,怎能与您的一生相比。几十年来,您都在风雨中亭亭玉立。”宋庆龄在这一生中经历了无数的磨难,但她从未退缩过。对家庭给她安排的婚姻,她冲破各种束缚,不顾家人的反对,毅然追随孙中山先生的脚步与之成为革命伴侣,共同致力于新中国的建设;当沈钧儒等七名爱国人士被捕后,宋庆龄大义凛然,部位险恶,不惧蒋介石的迫害,自请入狱,给蒋介石施压,成功解救爱国七君子;文革时期四人帮对革命功臣大肆迫害,尽管心痛如绞,但她绝不会放弃斗争,而是与四人帮斗智斗勇,直到四人帮垮台。这些事件无一不反映了宋庆龄先生坚忍不拔屈的精神。因为她始终有一个信念——为新中国奋斗,所以无论环境多么恶劣,她始终有一颗斗志昂扬的不老之心。
博爱与人
宋庆龄先生积极致力于妇女的解放运动,是中国妇女界的杰出领袖之一。历任全国妇联名誉主席。宋庆龄先生一生没有自己亲生的孩子,最令我们感动的是,她的母爱并没有因此缺失。她对全国儿童的母爱足以感动天地。她为儿童出版读物,倾心儿童的教育及培养等问题。可是说是一位合格的母亲,所有儿童的母亲,更是一国之母。她的这种无私的爱给予了孙中山先生,给予了全国的妇女儿童,更给予了全国所有的人民。
宋庆龄先生走了,带走了她那个时代的艰辛与苦涩,却将甜美幸福留给了我们。尽管我们现在经济快速发展,生活水平大大提高,但我们会永远铭记:没有宋庆龄先生等老一辈革命人士的血泪便没有我们的今天。
我们作为二十一世纪的接班人,不仅要掌握先进的科学文化知识,更要加强自身的思想道德修养。目前,我们作为一名学生,需要认真学习宋庆龄先生的事迹及精神,然后努力地去践行。热爱祖国,坚韧不屈,博爱与人。将宋庆龄先生的精神传承,我们,义不容辞!
第二篇:宋庆龄精神征文
宋庆龄精神永远在身边
宋庆龄1893年1月27日,宋庆龄诞生在上海一个牧师兼实业家的家庭。她的父亲作为孙中山的朋友和同志,是她的第一个启蒙老师。少年时代,她即负笈异域,在美国接受了“欧洲式的教育”,受到民主主义的洗礼。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专制统治,使她对祖国的独立、自由、民主和富强满怀憧憬。父亲源源寄来的书信与剪报资料,在她的心中与孙中山领导的革命事业架起了桥梁。然而,共和国在摇篮中被扼杀,革命的大潮已经消退,宋庆龄学成归国改革和建设祖国的抱负无由施展。她径直到流亡的革命党人集中的东京,不久即担任了孙中山的助手,开始了她长达70年的革命生涯。
最近,我校开展“学宋庆龄精神”活动,在活动中,我了解 到宋庆龄以下几点优秀精神与品质。
爱国精神。宋庆龄从美国学成回国,当了孙中山的革命左右手和红颜知己,并最终帮助共产党实现了孙中山建立共和政权的夙愿。大公无私的精神。宋庆龄大姐小妹都是老将阵营的人,但他并没因为他们是自己的亲人就放弃了革命的根本目的,坚决地站在了代表工农利益的共产党一方。
坚韧不屈精神。文化大革命时期,面对四人帮的诬陷和压迫,宋庆龄与他们斗智斗勇,并没有被他们的淫威吓到。后来党粉碎了四人帮以后,宋庆龄在家设宴庆祝,专门把四只螃蟹绑在一起,然后笑着说,看你们能够横行到几时!
此外,宋庆龄还有很多其他精神,如她坚决抗拒家里包办的婚姻,嫁给了孙中山,反映出她破旧立新,反封建,与命运抗争的精神。等等。
宋庆龄精神还可以归结为:关心身边的每个人,洒向人间都是爱!注意细节,不忘民众感受!宋庆龄是一位民主主义、国际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伟大战士,并且首先是一位爱国主义的伟大战士。爱国,是宋庆龄全部事业的出发点和归宿。拯救祖国,献身祖国,反映在她的一生,尤其是反映在整个抗日救亡运动期间她的全部活动中。
抗日救亡运动期间,宋庆龄爱国主义的伟大实践,集中体现在八个方面:
一、谴责“攘外必先安内”政策,支援“一·二八”淞沪抗战;
二、创建中国民权保障同盟,进行争取人民民主权利的斗争;
三、主持远东反战会议,争取世界进步力量支援中国抗日;
四、组建救国联合会,开展营救“七君子”活动;
五、响应中国共产党团结抗日主张,促进国共两党合作抗日;
六、投身“八一三”抗日救亡运动,坚信“中国是不可战胜的”;
七、建立保盟和工合国际委员会,争取海外华侨和国际友人援
助中国抗战;
八、坚持团结抗日进步,反对分裂投降倒退。
我们学习宋庆龄的爱国主义精神,就是要学习她把爱国主义与社会主义相结合。近代中国无数仁人志士在爱国主义精神支撑下为救国救民,振兴中华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宋庆龄除了与这些仁人志士具有共性——强烈的爱国主义之外,她还突出表现在一
生将社会主义融合于爱国主义之中,实现了由新民主主义向共产主义的伟大转变。宋庆龄的抗日救国目标,不是一种打败日本侵略者后仍然是由蒋介石统治旧中国的构想,而是一种打败日本略者后将中国推向社会主义的理想。
我们学习宋庆龄的爱国主义精神,就是要学习她把爱国主义与国际主义相结合。宋庆龄的爱国主义,不是一种狭隘的爱国主义,而是与国际主义密切结合在一起的,她把中国和世界联系起来。当日本帝国主义大举入侵中国,她向国际社会指出,法西斯主义和军国主义不仅是中国的敌人,也是世界各民主国家的敌人。
第三篇:红军精神进校园
红军精神进校园
太平中学 雷贤明 2014.12.28.弘扬红色文化,让特定历史时期的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大放异彩,有利于增强中华民族的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和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向心力和创造力,有利于培育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四渡赤水,只是2.5万里征程中的一个小故事,只是地球红飘带上的一个小小蝴蝶结。它彰显出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求真务实的优良作风、审时度势的神机妙算、运筹决胜的指挥艺术、奇兵神勇的英雄气概等精神,在对历史的深入思考中,我校开展了“红军精神进校园”系列教育活动,并始终将这一活动贯彻初中三年,把“四渡赤水”精神贯穿到学校德育工作的每一个环节,把红军精神与爱国主义教育、革命传统教育以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结合,在全校学生中开展以下丰富多彩的活动:
1.每年10月充分利用少先队建队节、红军长征胜利纪念日组织七年级师生参观长征纪念馆—感恩红军,重温入队誓词。
2.每年10月学校举办一期“走进长征”的大型征文活动。
3.每年4月组织九年级师生到四渡赤水纪念碑扫墓—感恩红军,聆听四渡赤水炮声,重温入团誓词。寻找红军足迹,重走长征路(我校距离纪念碑2.5公里)。
4.每年4月组织七、八年级学生聆听红军后代、四渡赤水见证人讲四渡赤水的故事,并写心得体会。随后举行“讲红军故事”比赛活动。
5.每年4月、10月都要为期开展阳光跑步2.5万米活动并已成型。
6.我校少年宫老师对每一届学生都要排练大型传统朗诵、舞蹈《七律·长征》和80人大合唱《四渡赤水出奇兵》已经成型。我校始终都活跃着一支红军队伍。
7.每年4月、10月充分利用国旗下讲话举行 “放飞梦想·感恩红军”唱红歌活动。8.由红军战士执勤的校园文明监督岗成为我校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通过以上各种活动使红军精神能积极鼓舞全校学生,使他们能主动用优良的作风,艰苦奋斗的精神,顽强拼搏、勇往直前的态度来对待自己的学习、生活,以健康向上的心态展现我校学生特有的红军精、气、神!
第四篇:劳模精神进校园
个十百千万,劳模精神进校园
镇江市外国语学校 九(10)班 汤轶
“劳动的快乐说不尽,劳动的创造最光荣!幸福的生活从哪里来?要靠劳动来创造!”这一首小时候便耳熟能详的《劳动最光荣》至今仍在记忆中轻快地哼唱。随着年龄的增长,身在校园的我们也越来越多地把目光投向社会,如海边拾贝,有一些闪闪发光的人们吸引了我们,他们默默地点缀在金色的沙滩上,不为海水和流沙所动,带着股坚毅的力量折射着耀眼的光芒。他们就是我们的劳动模范。
每一个时代都有一种先进的劳动模范的精神,这种精神就存在于我们身边那些身份普通、岗位平凡却勤勤恳恳、业绩突出的劳动者身上,他们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弘扬着爱岗敬业、艰苦奋斗、淡泊名利、无私奉献的伟大品格和劳模精神。社会学家艾君说,劳模所体现出来的人文精神,代表着一个时代的价值观、道德观和精神风貌,展示了中华民族顽强拼搏、自强不息的崇高品格,体现了我们伟大的民族能够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精神风貌。
带着对他们的崇敬,我了解了家乡的一些劳动模范。从公安局公交分局副局长到街区派出所民警,从公司总经理到爱心车队司机,他们的工作相差甚异,对待工作的态度却是一致的,脚踏实地在自己的岗位上流血流汗,求真务实,埋头苦干。尤其是当我看到劳模李庆的事迹时,内心更是如同受到了感召。这个优秀的公务员,对本职工作不懈追求,创新进取。他把学习与实践作为做好本职的首要环节,注重用先进的专业理论武装头脑,靠深入的实践增长才干。为了推销镇江,千方百计为投资者落户镇江创造有利条件,他常常在异国他乡饿着肚皮、厚着脸皮、磨破嘴皮,工作到深夜。他不断学习,充实自己,更新知识,尽自己最大的能力在岗位上发光发热。对工作的执着与热爱让我深深的触动,同时他的付出,他的不断学习更是让我有了人生的榜样。
我是一个学生,尚未踏足社会,但我可以通过学习这些劳模的精神在学生时期就不断提高自己,为未来回报社会提前做准备。劳模的精神是一种爱岗敬业、争创一流、艰苦奋斗、勇于创新,淡泊名利、甘于奉献的精神;一种对职业、对社会、对国家的道德感、责任感和使命感。强烈的主人翁意识和艰苦创业精神、忘我的劳动热情和无私奉献精神、良好的职业道德和爱岗敬业精神,而我现在可以做的就是像李庆那样,在校努力收获知识,同时学习他们报效祖国、服务人民的奉献精神,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脚踏实地坚持不懈追求理想的意识,并把自己的人生理想和追求与祖国和人民的利益紧密联系在一起,在奉献中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习近平主席说过,人民创造历史,劳动开创未来,劳动是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根本力量。幸福不会从天而降,梦想不会自动成真。实现我们的奋斗目标,开创我们的美好未来,必须依靠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我想,有这么多优秀的人们在我的身边,我应该从模仿开始,逐渐改变自己,完善自己。我应该培养起自己的责任感、创造时代的勇气。我应该将自己的梦想化作不断前进的动力,如同“个十百千万”这样的积累,每一天都为自己增添新的能量,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积少成多,把梦想落实,以在未来能够学以致用,将自己的梦汇入复兴中华的伟大中国梦中。
第五篇:方志敏精神进校园
“方志敏精神进校园”主题教育动员会
方志敏,1899年8月21日出生于江西弋阳县漆工镇湖塘村,原名远镇,乳名正鹄,号慧生,志敏系学名。1916年秋,入弋阳县立高等小学念书,组建“九区青年社”,积极投入“五四”爱国运动。1924年在南昌加入中国共产党。1926年至1927年间,任中共江西省委农委书记,领导了“漆工镇暴动”。1928年1月,当选为中共五县工委书记和武装暴动总指挥。1931年至1934年11月,任赣东北省、闽浙赣省党政军主要领导。1931年11月,当选为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主席团成员。1934年11月24日,奉中央军委电令,任军政委员会主席,率红十军团北上。1935年1月,因叛徒出卖,在怀玉山区被捕。1935年8月6日,在南昌下沙窝慷慨就义。
“爱国、创造、清贫、奉献 “爱国、创造、清贫、奉献”,方志敏精神蕴含的丰富内涵,成为推进弋阳科学发展的强大精神动力。方志敏精神植根于弋阳本土。方志敏精神产生于战争年代,其意义和作用决不会因为历史条件的变化而消失。相反,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的建立,仍然具有顽强的生命力。他的精神,体现在我们熟知的课本中,体现在我们口口相传的故事里。理解它、读懂它、运用它,这座被誉为“精神富矿”的宝藏,才会让我们终身受用不尽; 理解它、读懂它、运用它,这盏象征着弋阳文化“精气神”的明灯,才能指引我们正确的方向。“我爱中国之热诚犹如小学生时代一样真诚无伪。” ——方志敏 在《可爱的中国》文章中,我们感受到方志敏拳拳的爱国之心。他这样描写自己的祖国:“这位母亲蛮可爱的。”多么朴实的话语,多么意趣的表达。这更是一个共产党人“积极的奋斗的”人生观、价值观和生死观。为了挚爱的祖国,方志敏甘愿抛头颅、洒热血;为了挚爱的祖国,方志敏甘愿过清贫、朴素、洁白的生活。方志敏时代讲爱国是为了救国。时代赋予爱国主义与时俱进的历史内涵,在残酷的战争年代,支撑方志敏等革命先烈舍生忘死的精神力量就是爱党、爱国这个强大的信念。
今天,加快弋阳发展,我们同样离不开精神的激励、信念的支撑。要通过弘扬方志敏精神,——方志敏 在横峰葛源闽浙赣革命根据地,我们感受到了方志敏的创造奇迹。他创造了以农民革命团为组织形态的武装力量;创造了土地革命的有效方式和政策;苏区首创了股份制,发行了大量股票;首创了地雷战,把人民战争提高到新水平;首创了对外开放的边贸政策,形成了数条开放型贸易路线;首创了列宁公园,创办了一批学校和文教卫生单位。我们要通过学习方志敏精神,进一步解放思想,用新眼光看待新事物,用新办法解决新问题,用新思路谋求新发展,开创我们事业的新局面。“清贫、洁白朴素的生活,正是我们革命者能够战胜许多困难的地方!” ——在方志敏身上,我们感受着令人敬仰的崇高品质。在他短暂而又伟大的一生中,“一向过着朴素的生活,从没奢侈过”,以“清贫,清白朴素的生活”,磨砺坚强的革命意志。他掌管大权,手握重金,却严于律己,甘守清贫,并且严格要求家人和身边工作人员,因而拥有高尚的人格魅力。清贫的现实意义体现在物质和精神两个层面上。物质层面的清贫,要求人们在创造财富时不畏艰难,能吃苦耐劳。精神层面的清贫,则要求人们在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中永葆锐意进取、顽强拼搏的精神风貌,永远牢记“两个务必”,吃苦在前,享受在后,不奢侈浪费,不骄奢淫逸。” ——在方志敏的遗言中,我们感受到他对党、对祖国无限忠诚。奉献,体现在方志敏顾全大局、舍己忘我上。为了顾全大局,苏区分批把一千多两黄金和整箱整箱银元送交设在上海的党中央;为了顾全大局,方志敏把唯一的主力部队送给中央苏区;为了顾全大局,他始终把个人的安危荣辱与祖国、民族的利益相维系,并为之奋斗一生。尽管时代在变、条件在变,但方志敏的奉献精神仍然是我们共产党人做人、做事的准则。我们的党员领导干部要始终像他那样把党和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始终保持舍己忘我、甘于奉献的胸襟;始终坚持立足大局,无私奉献的信念,“到处都是活跃的创造,到处都是**新月异的进步。”方志敏当年的美好憧憬,如今已成为上饶大地的生动现实。
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方志敏精神,就是要以他的这种精神来激励我们认真学好本领,将来能为祖国的繁荣昌盛贡献自己的一切。
二0一二年九月一十四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