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卖火柴的小女孩》教学简案及简要说课(模版)
说课吧
走进童话世界
施海萍
教学目标:
1.带领学生重温安徒生的童话故事,通过阅读了解、感受童话故事的丰富多彩。
2.通过课外阅读的指导,提高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3.为学生提供欣赏童话的途径。
课前准备:
1.学生阅读《卖火柴的小女孩》等童话故事。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出安徒生
1.师:同学们,你们一天一天在长大,成长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而童话故事就是照耀童年的那一缕温暖的阳光。老师这里有很多书,如果你看过就大声说出它的名字。
2.这些书的作者又是谁呢?
(出示安徒生图片)对,他就是安徒生,世界著名的童话大王,他的文字温暖了数代人的心。台湾著名作家张晓风曾经说过这样一段话:(我请6位同学分别读一句)
如果有人5岁了,还没有倾听过安徒生,那么他的童年少了一段温馨;
如果有人15岁了,还没有阅读过安徒生,那么他的少年少了一道银灿;
如果有人25岁了,还没有细味过安徒生,那么他的青年少了一片辉碧;
如果有人35岁了,还没有了解过安徒生,那么他的壮年少了一种丰饶;
如果有人45岁了,还没有思索过安徒生,那么他的中年少了一点沉郁;
如果有人55岁了,还没有复习过安徒生,那么他的晚年少了一份悠远。
——【台湾】张晓凤
二、重温《卖火柴的小女孩》
1.安徒生有一篇脍炙人口的佳作——《卖火柴的小女孩》,有谁看过?说说故事的大致内容。
2.这个故事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归类:典型人物、精彩片断、创作背景、人生感悟)
3.现在让我们打开书,走进这个童话故事中,静静地读一读。(在音乐中默读作品)(在心里快速地读一遍)
4.要想读懂童话就必须静下心来细细品读,走进童话故事的情境当中,像人吃
吃东西那样,要经过细嚼慢咽,才能把书中的精华变为自己的知识营养。现在请你们挑选一个感兴趣的内容开展小组讨论与交流。
4.各小组派代表交流。
5.小结:从你们的交流中,老师真切地感受到读书是一种幸福,交流是一种快乐!为了留住这份幸福与快乐,让我们一起来做一做读书笔记。
三、完成读书笔记。
1. 出示读书笔记格式,做适当的说明。
(读后感言可以从刚才的四个角度来谈谈,也可以自己另辟角度来谈谈,比如字词)故事题目:
作者:其他作品:故事大意:片段摘录:读后感受:
2.交流读后感受。
四、总结延伸。
1.小结:今天,我们重温了安徒生的童话故事,从不同的角度去感受童话世界的美,与安徒生有了一次零距离的接触。课后,我们可以在《安徒生童话》中,找到自己最喜欢的一篇文章,用今天学的方法去细细品味,做好读书笔记,下节阅读课来与大家分享。
人生感悟:
(1)珍惜幸福的生活
———这可能是安徒生想告诉你的(2)想到了贫困山区的孩子,与小女孩一样过着贫穷的生活,要尽力帮助他们 ———童话故事让你学会了关心别人
(3)在困境中仍然对未来充满信心
———童话故事让你变得坚强
(4)祖国繁荣,人人过上幸福的生活
小结:如果作品能发人深省,给人以启迪,引起心灵的震撼,那它就是一篇佳作。
精彩片断
安徒生没有因为写外貌而写外貌,而是围绕主题——塑造一个可怜美丽的小姑娘,有选择地对她的外貌进行描写。
对比描写更能突出主题。
典型人物
小女孩——弱小无助、穷苦无靠、可怜、美丽
创作背景
在文学作品中我们常常能看到作者的影子,正因为他们有着与主人公相同的的经历,才能把作品写得如此惟妙惟肖。由此可见,了解作者的创作背景能使我们更好地欣赏作品。读后感受:
1. 我想对小女孩说
2. 精彩片断
3. 创作背景
4. 人生感悟
说课稿
本节阅读课的教学目标有3个:1.带领学生重温安徒生的童话故事,通过阅读,了解、感受童话故事的丰富多彩。2.通过课外阅读的指导,提高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3.为学生提供欣赏童话的途径。
课的一开始,先出示安徒生的部分作品,对于阅读过的学生,帮助他们重温;对于没有阅读过的学生,激发他们的兴趣。然后出示学生熟悉的作品——《卖火柴的小女孩》,指导学生从四个方面(典型人物、精彩片断、创作背景、人生感悟)来读懂作品。最后要求学生做好读书笔记。
为了提高阅读的实效性,在本课指导中,采用了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首先,为了使合作有效,合作前留一定的时间让学生独立阅读与思考的时间。例如,在带领学生进入《卖火柴的小女孩》这个童话故事的初期,让学生先独自默读作品,寻找自己独特的欣赏角度。其次,合作时把志同道合的学习伙伴重组在一起,让他们有共同的话题,在探讨交流中产生共鸣,碰撞出璀璨的火花。最后,合作汇报体现了集体意识。汇报者在集体的讨论中,综合大家的意见,代表小组交流,提高了语言表达能力。同时,小组其他成员学会倾听,学会合作,学会分享。
第二篇:卖火柴的小女孩教案(简案)
六年级语文科《卖火柴的小女孩》教案(第二课时)
桂城街道海三路小学 黎雪兰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课文内容,关注课文中人物的命运,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了解小女孩五次擦燃火柴所见到的幻象,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小女孩悲惨的命运。
3、了解作者虚实结合的表达方法,体会这样表达的效果。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把握课文内容,关注课文中人物的命运。深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体会作者虚实结合的表达方式及表达效果。
【教学难点】
理解文中最后三个自然段中一些含义深刻的句子。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复习引入
二、虚实对比,感受人物命运
(一)、品读第五段
1、指名读第5段:你从哪些句子体会到小女孩的可怜、悲惨?
2、生交流 预设的句子:(1)、她敢从成把的火柴里抽出一根,在墙上擦燃了,来暖和暖和自己的小手吗?她终于抽出了一根。(2)、小女孩觉得自己好像坐在一个大火炉前面,火炉装着闪亮的铜脚和铜把手,烧得旺旺的,暖烘烘的,多么舒服啊!(3)、她坐在那儿,手里只有一根烧过了的火柴梗。„„
(找句子——谈体会——感情读)
3、师小结
(二)、学生自读自悟6至10段
1、请同学们用刚才学习第一次擦燃火柴的方法,读懂第2、3、4、5次擦燃火柴的段落。
2、学生自读后交流
重点体会以下句子的含义:(1)、“奶奶!”小女孩叫起来,“啊!请把我带走吧!我知道,火柴一灭,您就会不见的,像那暖和的火炉,喷香的烤鹅,美丽的圣诞树一个样,就会不见的!”(2)、她俩在光明和快乐中飞走了,越飞越高,飞到那没有寒冷,没有饥饿,也没有痛苦的地方去了。(谈体会——感情读)
(三)、品读最后两段
1、学生自由读最后两段,提出自己的疑问。
2、归纳问题,小组交流。(1)、为什么微笑?你从微笑想到了什么?(2)、交流课文结尾的两个“幸福”的含义,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学生回归课文交流感受。
三、总结
1、你还从课文的哪里感受到了小女孩的可怜?
2、小结写法。
四、拓展延伸
1、和小女孩比童年。
2、读《你别问,这是为什么?》
3、假如小女孩来到我们身边,你想对她说什么?(学生写话)
五、布置作业
课外阅读《安徒生童话》。
【板书设计】
擦燃
幻觉
渴望
大火炉
温暖
烤鹅
食物
圣诞树
快乐
奶奶
疼爱
奶奶飞走
幸福
现实 寒冷 饥饿 痛苦 孤独 死了
第三篇:卖火柴的小女孩说课设计(推荐)
《卖火柴的小女孩》说课设计
《卖火柴的小女孩》是具有鲜明审美特性和典范意义的作品。用自己的心灵去感受和贴近那些伟大的灵魂,“复原文学经典所传达的经验”,实现经典文本的审美价值。教师在与文本“接触”的过程中,“读”出意义,然后回到课堂带着学生一起去建构,学生对文本的认知与重建,就超越了故事情节的层面,便生成了学生的“意义”,这也就是我们说的主题的达成。因此,根据《语文课程标准》、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我预设本课的教学目标为:
1、掌握课文生字词。
2、能快速浏览课文,能结合重点句子,重点字词的品读,体会小女孩的可怜,体会小女孩的悲惨命运,体会当时社会人们的冷漠。
3、唤起学生对小女孩同情怜悯的情感,产生共鸣。
教学重点:
有感情朗读课文,从文中找出一些描写小女孩悲惨遭遇的句子,从这些细节 描写中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体会资本主义社会的不公平,唤起对小女孩悲惨命运的同情。
教法选择:
“教师教是为学服务的”,教师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就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从而收到良好的学习效果。因此,在教学方法的选择上,我主要采用:自主读悟,慢读细品的方法,让学生人人参与到读书中,在读中理解,领悟,品味,积累,进行听说读写的语文实践活动。并辅以“情境教学法”,达到情感上的共鸣。
基于这样的理解,我将第一课时进行了四个环节的设计:
一、悄然入情引课题
兴趣是学习的先导,因此我以配乐诗歌导航。在一阵悲缓的配乐声中,老师朗诵刘倩倩的诗歌《你别问,这是为什么》,把学生带入了安徒生笔下那《卖火柴的小女孩》的世界。诱发学生情感,激发学习情趣,达到“课伊始趣已生”的效果。接着自然引入课题并检查预习。这个环节是主要是对学生进行预习的检查,六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了课前预习的好习惯,但是学生参差不齐,所以,通过课前的这段时间的检查,进一步确定巩固基础知识,了解学生的掌握课文情况。再引导学生理清文章脉络——课文主要写了“卖火柴、擦火柴、冻死了。”三部分,降低了分段的难度。
二、整体感知出印象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对课文的整体感知应起到理解内容,明确主旨的作用。”这个环节的设计是让学生初步整体把握故事的内容,在预习的基础上谈自己对小女孩的印象。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这个交流的平台充分的尊重学生的个性阅读,尊重学生的多元情感体念。这与课标指出的“不能以教师的理解来代替学生的个性阅读行为”也是相符合的。由此引导学生感受到小女孩悲惨的命运,为下文品读她的可怜做好铺垫。
三、慢读细品悟真情
此环节是本课时的主要环节,主要是学习本文的前4个自然段。“有感情朗读课文,从文中找出一些描写小女孩悲惨遭遇的句子,从这些细节描写中体会作者的用意。”是重点教学目标。设计这堂课时,我也犹豫了很久,不知道该怎么达成这个目标。思考再三,就决定尝试一下,重点精读卖火柴这一部分,本环节的设计,我注意学生的朗读、批注、练笔等诸多方面。例如:“这一整天,谁也没买过她一根火柴,谁也没给过她一个钱”。这句话的本意就是,这一整天,没有人买过她一根火柴,没有人给过她一个钱。言外之意是——小女孩一天也没有卖出过一根火柴,一天也没有挣到一个钱。但课文中却有意规避了这样的写法,两个看似简单的“谁”,剔除了泛泛而过的“大多数”——“没有人”,表现的是所有的人无一肯施舍自己的同情;体现出不是小女孩不肯用心努力换得温饱,而是面对如此美好可怜的生命,世人的冷漠到已经到达无以复加的程度!看似简单的“谁”,让我们强烈地感受原来这寒冷,不仅从头冷到脚,还是从外冷到里,从身体冷到内心。所以,细读文本的时候,抓住重点词语品读,不但能读到词语本身的信息,引发开去,还会获得更为深刻的感受。学生在多种形式的朗读训练时,让学生在读中感悟,读中发现,读中体会,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感悟人物的悲惨,就在此时及时让学生进行课堂练笔,之后再次读句子,学生在写话的感情基础下,朗读得更是一次比一次有韵味,一次比一次有感情,一次比一次走进文本,也一次又一次的感动着我,就让学生在情正浓意正深之时引入第四部分学习。
四、切入结局留悬念
可怜的小女孩,她最后的结局是怎样的呢?“她死了,在旧年的大年夜冻死了。”然而在课文的最后却有这样的一句话“谁也不知道她曾经看到过多么美丽的东西,她曾经多么幸福,跟着她奶奶一起走向新年的幸福中去。”她死了为什么还是幸福的?切入结局,留下悬念。课已完,意未尽,为下堂课做铺垫。设计特色:
1、朗读感悟为主线
2、慢读细品谈理解
3、细致尽心创情境
4、听说读写相结合
第四篇:《卖火柴的小女孩》说课教案
一、说教材
《卖火柴的小女孩》是义务教育人教社教材小学语文第十二册第五单元的第一篇课文。本课是一则童话,写于1845年,是丹麦着名的童话作家安徒生的一篇不朽的传世之作。课文讲述了一个卖火柴的小女孩大年夜冻死在街头的故事。这个故事表达了对穷苦人民悲惨遭遇的深切同情。全文以火柴为线索,重点写了小女孩五次划着火柴,使小女孩产生了美好的幻像,渴望得到温暖的火炉、喷香的烤鹅、美丽的圣诞树、慈爱的奶奶。
二、说学生
从学生基本素质看,大部分学生的思维比较活跃,课堂比较活跃,学生掌握了一定的学习方法。但学生两极分化比较严重,相当部分男生缺乏学习的自觉性,学习能力较差。学生的表达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对课文的深入理解不够。在对一些问题的思考上,个别学生的思维特别宽广、新颖。
三、说教学目标
《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到倡导学生的经历、感受、体验学生学习的过程,尊重学生的独特情感体验。教师抓住情感线,步步深入,让学生感悟作者的思想感情,看到社会制度的黑暗,从而受到情感的熏陶。因此我拟定了如下的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感受卖火柴小女孩命运的悲惨,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体会句中的深刻含义和思想感情。
3、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基于现实合理想象进行片段练习。
四、说教学重、难点
《课标》中明确指出: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悟、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而高段阅读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提倡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等环节,拓展学生思维空间。根据以上理念,我确定了本课时的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了解课文中小女孩为什么会产生这些美好的幻像。
与此同时,基于六年级学生年龄段的特点,理解含义深的句子,体会作者对穷苦人民的深切同情和对贫富悬殊社会的强烈不满的思想感情,是本课的教学难点。
五、说学法分析
《课标》中指出:语文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因此,教学中我准备让学生采用以下几种学法:
合作学习法涉及到课文中关于重点、难点的问题,让学生展开讨论,共同完成任务,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交流讨论法相互交流自己的感受和看法,学习他人的学习方法。
质疑探讨法通过学生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和感兴趣的话题,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说教学策略
《课标》中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能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
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因此,教学中采用情境教学法为主,辅以点拨引导法,以教师引导,学生思考讨论,交流的形式,运用假设让学生在情境中开展学习实践活动。
七、说教学过程
根据我在本课所采用的教学策略,把教学过程分为以下几方面:
一、温故、感知;
二、理解、体会;
三、运用、讨论;
四、交流、强化;
五、对比、升华;
六、拓展延伸。
(一)温故、感知
阅读教学中各个环节都要特别重视创设情境,激情激趣,因此,在开课时,运用假设创设课文情境,激发学生情感,以一个简单的问题:如果你看到风雪中的小女孩,你觉得她怎样?引入新课,把学生极快地引入到课文的情境中去,然后让学生谈谈如果你遇到小女孩,会为她做些什么?对她说些什么?这样的引入为学生理解课文重点句子,体会感情,奠定了良好的基调。
(二)理解、体会
1、引导、授于学法
《课标》中提出:教学中应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而六年级学生已经掌握了一些学习方法。因此,开课后,让学生自由读书,读出自己的初步情感体验。然后让学生重点读文中写卖火柴小女孩第一次擦燃火柴的部分,边读边思考:小女孩是在什么情况下擦燃火柴的,擦燃后看到了什么?想一想小女孩为什么会看到这些?在教师的引导下,学习课文中写小女孩第一次檫燃火柴的部分。
2、理解重点句子,体会感情。
在学生朗读和了解了课文这一部分内容的基础上,此时应抓住对文中重点词句的理解,以突出教学重点,攻破教学难点。这时,抓住关键问题:小女孩手上抓着成把的火柴,为什么一根也不敢擦呢?为什么她又终于抽出了一根呢?理解文中重点的词句,然后让学生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评议读的情况。
3、小结学习方法
通过对文中写小女孩第一次擦燃火柴这部分的学习,老师和学生一起总结出刚才的学习方法:
一、默读课文,了解小女孩是在什么情况下擦燃火柴的,看到了什么;
二、接着轻声读课文,搞清楚小女孩擦燃火柴后为什么会看到这些事物;
三、最后感情朗读课文,把自己的体会表达出来。为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后面的课文起到指导作用。
(三)运用讨论
《语文课程标准》基本理念中提到:语文教学应注重能力的培养,体现出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强化学生自能读书能力的培养。于是,我让学生运用刚才总结的默读、了解内容;轻读,体会含义;朗读,情感表达。这样的学习方法,小组合作学习小女孩第二次到第五次擦燃火柴的情景。学生抓住重点句段进行朗读,写出自身独特感受,即作批注。让学生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
(四)交流、强化
通过刚才学生的学习,让学生把学习的收获进行汇报。根据学生的汇报,抓住每一部分重点词语、句子进行理解,体会小女孩感情的变化:擦燃火柴前是迫切之情,燃烧时是高兴之情,熄灭后是失望之情。让学生在幻象与现实的对比中,发现小女孩在美妙的幻象中没有寒冷、饥饿、享受着快乐与疼爱。她是幸福的。当火柴熄灭时,她又会回到冷酷的现实,学生此时认识到小女孩这时的幸福是可怜的。
教师紧接着创设情境:读到这里,我仿佛听到小女孩的声音,你们听到了什么?学生从小女孩的角度说自己听到了什么,加深学生的情感体验,使学生对小女孩所处的社会冷酷有了初步的认识。
学生有了理解与情感的积淀,教师引导学生引深原问题:为什么说小女孩冻死了也是幸福的,她真的走向自己的幸福了吗?配着音乐,播放与课文相关的幻灯片。学生静静的聆听,细细的品味,注意看小女孩的表情。
幻灯片播放结束后,学生抒发自己的情感,教师引导学生:如果小女孩没有被冻死,她活了下来,接下来她的命运会是什么样的?
学生各抒己见,在讨论中最终发现:小女孩只有在幻象中才是幸福的,现实只会带给她寒冷、饥饿和痛苦,也只有死亡才能让她摆脱这一切。死对小女孩来说是幸福的,这个幸福是悲惨的。
这样的设计,让学生接触到问题的实质,理解句子中蕴含的深厚情感,让学生入情入境,激发学生情感,唤起了学生的情感体验。
(五)对比、升华
此时,学生的心灵已有所撞击,并对小女孩的悲惨命运产生了深切的同情心,于是,教师接着创设情景:此刻你想对谁说些什么?学生可以对小女孩说,可以对安徒生说,学生还可以对社会说。在学生多角度抒发自己内心的感受时可以层层深入到对社会制度的认识:在资本主义社会中,像小女孩这样的穷苦人完全不可能得到真正的幸福。
(六)拓展、延伸
阅读教学与习作训练的有机结合是当前教学的重点。因此,教学的最后一个环节我设计了一个延伸训练:以假如卖火柴的小女孩来到我们的生活中为线索续编故事,这样的设计,为整个教学过程的设计起到了画龙点睛之效果。
第五篇:卖火柴的小女孩说课
《卖火柴的小女孩》说课案
大关一小
张兰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
《卖火柴的小女孩》是人教版第十二册第五组的一篇讲读课文。本课是一篇童话,是丹麦著名的童话作家安徒生的一篇不朽的传世之作。主要讲了一个卖火柴的小女孩大年夜冻死在街头的故事。这个小女孩又冷又饿,在临死前为了暖和暖和擦燃了一根根火柴,从火柴的亮光中,她看到了种种幻象。这种种幻象与她饥寒交迫的现实生活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安徒生通过这个通话,表达了对穷苦人民悲惨遭遇的深刻同情。本文是进行语言文字训练和情感教育的好材料,是落实重点训练项目——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的重点课文。
2、说教学目标
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激起对资本主义社会里贫苦人民悲惨生活的同情。
3、说教学重、难点
《课标》中明确指出: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悟、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而高段阅读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提倡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等环节,拓展学生思维空间。根据以上理念,我确定了本课时的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了解课文中小女孩为什么会产生这些美好的幻像。
与此同时,基于六年级学生年龄段的特点,理解含义深的句子,体会作者对穷苦人民的深切同情和对贫富悬殊社会的强烈不满的思想感情,是本课的教学难点。
4、说教学准备:《卖火柴的小女孩》教学课件
二、说教法
《课标》中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能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因此,教学中采用情境教学法为主,辅以点拨引导法,以教师引导,学生思考讨论,交流的形式,让学生在情境中开展学习实践活动。
三、说学法
《课标》中指出:语文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因此,教学中我准备让学生采用以下几种学法: 小组学习法——通过学生在小组中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并照顾到每一位学生的学习兴趣。
读悟结合法——教学中以学生的自读自悟为主,让学生在感情朗读中达到对人物内心情感的深刻理解。
四、说教学程序
(一)、设置情境导入。
崔峦同志说过:“在一定情境之中训练语言事半功倍。”教学是科学也是艺术,罗丹说过:“艺术就是感情。”上好语文课首先要通过有效的调节方式,深化对语言文字的理解。因此,课堂开始,我先让学生欣赏《卖火柴的小女孩》配乐朗读,用优美的音乐和语言把学生引入课文的情境中去,迅速拉近学生与文本的距离。
(二)、仔细研读,感受文章主题。
在学生自学的基础上,分别引导学生汇报能说明小女孩是“幸福”或“不幸”的语句,并结合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使学生在自己的朗读声中品味到小女孩的命运其实是不幸的,她所向往的“没有寒冷、没有饥饿、没有痛苦”的地方是不存在的,她的“幸福”只是在幻象中才能得到,从而更加感受到小女孩在现实中的不幸。至此,学生对文章最后一句中两个“幸福”的含义的理解也便迎刃而解了,使教学达到水到渠成之功效。
(四)、总结延伸,升华情感。
为使学生的情感与作者达到更好的共鸣,我设置了让学生说一说:“假如卖火柴的小女孩来到我们身边,你想对她说些什么”的问题。为使学生更有话说,我先让学生欣赏我国儿童刘倩倩的获奖诗歌《你不要问这是为什么》,以更好地拓宽学生的表达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