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峡工程与宜昌经济发展研究

时间:2019-05-12 05:30:3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三峡工程与宜昌经济发展研究》,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三峡工程与宜昌经济发展研究》。

第一篇:三峡工程与宜昌经济发展研究

三峡工程与宜昌经济发展研究 新闻作者:管理员新闻来源: 日期:2011-08-12浏览次数: 2528

摘 要:宜昌地处中部六省正中心,地理位置极其突出,再加上举世瞩目的三峡工程成功落户本地,带来了经济的飞速发展和城市的地位提升,从改革开放至今,宜昌的经济成效显著,本文对其原因做了适当分析.关键词:经济发展,三峡工程,地域优势

宜昌地域特殊,处于鄂西南的中间位置,区位优势比较明显,再加上起较大的经济优势,资源优势,特别是1993年落户宜昌的举世注目的世界级水电项目三峡工程的破土动工给宜昌经济注入了新的活力,拉动了本地的财政收入增长幅度,给当地经济贡献了较大份额,由于宜昌独特的地理位置,使得它成为省域副中心的不二选择,这就更加快了经济的全面发展,产业升级,经济辐射更广,前途光明。

研究宜昌经济有其必要性:(1)宜昌处于鄂西南的中间位置,区位优势比较明显;(2)宜昌经济有较大优势;除了区位优势和经济实力,宜昌还有它的资源优势,包括交通、水电、旅游、矿产、科技等。在宜昌,省以上科研机构就有50多家,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和创业服务中心9个,博士后科研工作站5个,形成了强大的科技研发能力,具备区域中心科技实力;(3)三峡工程给宜昌带来诸多影响,结合本地区经济发展数据分析,可以看出宜昌经济核心经济竞争力;(4)宜昌要创建省域副中心城市,研究其经济发展显得尤为必要。

研究宜昌经济还有其可行性:(1)宜昌改革开放三十年经济发展数据统计分析,例如地方财政收支及其指数分析,地区生产总值指数分析,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分析,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指数分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数据分析等等;

(2)宜昌经济发展不利因素制约了其发展,比如长期以来的政治地位不确定,导致长期区位价值不确定,因而地方经济发展受到诸多影响,可以从理论上分析出改革开放三十年宜昌发展的动力及其内外因的影响。

研究宜昌经济当然也有其效益性:(1)可以总结出宜昌过去三十年的发展经验,从中找出制约和推动经济的各方面原因,从而更好的促进地方经济发展;(2)

可以更加清晰的认识到宜昌的优势所在,扬长避短,努力加快发展步伐,例如建立鄂西南生态旅游中心,区域物流中心等等。

通过对宜昌改革开放三十年经济发展的统计资料分析,宜昌过去的发展进行总结,可以得出相关结论,例如“从八十年代初期开始到1993年三峡工程破土动工,宜昌经济一直处于平稳低增长的态势,但从1993年到2000年三峡一期完工,宜昌经济出现明显增长,社会发展各项指标均呈现上扬的走向,从2000年至今,经济出现几乎垂直上升的大好趋势,稳步逐年提高,从地方财政收支指数表上在1998年的时候出现明显下滑的小幅度走向是由于98年亚洲金融风暴,所以从总体上来看,宜昌的经济还是健康持续的在增长。

宜昌这些年的快速发展,主要是抓住了两次机遇:第一次是葛洲坝工程上马,宜昌拉大了城骨架,成长为长江中上游重要的中等城市;第二次发展机遇是三峡工程的兴建,宜昌加快了大城市建设的步伐。2004年,宜昌GDP等主要经济指标均超过襄樊,成为“湖北省内仅次于武汉”的城市。

宜昌处于鄂西南的中间位置,区位优势比较明显;重要的是,宜昌发展较好,有一定经济基础,2006年,宜昌GDP总值达到695亿元,省内仅次于武汉。据统计,2006年鄂西南5个地区(宜昌、荆州、荆门、恩施、神农架)GDP总值为1677.5188亿元,其中宜昌占41.43%、荆州26.1%、荆门20.7%、恩施11.3%,从数据上看,宜昌经济有较大优势;除了区位优势和经济实力,宜昌还有它的资源优势,包括交通、水电、旅游、矿产、科技等。在宜昌,省以上科研机构就有50多家,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和创业服务中心9个,博士后科研工作站5个,形成了强大的科技研发能力,“这是一个区域中心必须具备的科技实力”。湖北现在除了武汉为超大城市以外,就只有宜昌、襄樊、荆州、黄石、十堰属于第三级的大城市,还没有第二级特大城市,是一个不完整的城市体系。宜昌作为省域副中心城市,应当而且最有条件率先填补这个空当,跨入特大城市行列,也只有建设成特大城市,综合经济实力上一个新的台阶,才能名符其实成为省域副中心城市;三峡工程的落户给宜昌经济带来直接效益,水电名城的建立具有划时代的意义,这是别的城市所不能比拟的;除了水电工程产业的发展,宜昌其它

产业发展也很迅猛,比如化工,酒业,旅游等等,这就说明宜昌的发展自身内力强劲。

按照区域经济学理论,能够在一个省份局部地区承担经济发展核心带动功能作用的城市为省域副中心需要满足5个量化指标:必须具备一定的经济总量,产业结构要优化,要在流通上起到区域中心的作用,要有一批有相当实力的龙头企业,必须是区域性科教中心。

宜昌“上控巴蜀,下引荆襄”,依托“三峡工程”的巨大品牌效应,实力宜昌,活力宜昌,魅力宜昌,和谐宜昌,霞光紫气,喷薄欲出,正成为湖北新经济增长极。

一是区位价值的创造——鄂西南生态旅游中心。在旅游产品开发上,注意产品特色的互补性,产品线路设计的串联性,形成整体联动、高效营运的旅游网络系统。依托区域资源优势,以特色项目打造区域旅游品牌;广泛开展旅游经营方面的合作,在旅游饭店、游船、旅行社景区等旅游企业之间进行跨区域的、跨行业的经营合作;统一旅游管理规范,使服务标准、市场监管一体化;发挥政府部门的主导作用,建立企业间的利益协调机制。整合鄂西圈山、水、人、文四个方面优势旅游资源,打造“山水人文”四大旅游品牌。“山水人文”四张品牌要注重共生融合,做到山与水相得益彰,人与文交相辉映;打造以旅游城市、旅游景区和旅游企业为支撑的旅游品牌体系,发挥其规模效益和整体优势;注重各市州的差异化发展,推出区域旅游品牌,并及时提升其品牌的核心价值;旅游中心城市、旅游景区和旅游企业要对旅游品牌的打造给予资金、宣传、营销等方面的配合与支持,推动鄂西圈旅游品牌体系的整体发展;旅游品牌塑造要与品牌包装、传播、管理相结合。

二是区域价值的延伸——区域物流中心。宜昌是长江中上游交界处的重要区域性中心城市,也是西南以及华中和华东的物资重要接转站。三峡工程的兴建,使之成为中国东中西部物流中转中心。目前,经宜昌转运的物资,部分通过铁路自然分流,部分则需翻坝(通过陆路乘汽车翻越三峡大坝)。初步预计,未来十至十五年,翻坝转运占三峡过坝货运总量的比重将超过五成,但目前三峡坝区翻坝

转运服务功能商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翻坝转运需求。有专家认为,三峡坝区一旦出现大规模船队和物资滞留,将不仅造成三峡区域交通阻滞,经济受损,而且直接影响长江航运效益和中游上游经济社会发展。此前,国内已有专家呼吁在宜昌建设三峡物流中心,以构建功能齐全、畅通有序的现代物流体系,从根本上解决日益紧迫的翻坝转运难题。宜昌市将积极加强交通设施和物流基础设施建设,构建水路、公路、铁路联运格局,并完善配套设施,提升服务功能,打造宜昌新港。此外,宜昌还计划在加快提升综合服务能力的同时,积极发展现代服务业,除编制现代物流业发展规划,出台相关政策外,还将引进发展第三方物流,同时推进物联网和互联网融合。

三是区域价值的强化——工业竞争力的提升。围绕八大优势产业,切实扶持壮大优强企业:“立足当前,着眼长远,调整和优化产业和产品结构是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重中之重。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的关键是选准突破口,找准切入点。一是积极推进产业结构调整。水电产业;化工产业;食品行业;生物医药产业;建材产业;电子行业;纺织行业等;二是以50家重点企业为基础,培植壮大行业龙头企业;三是实施品牌战略。”大力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加快区域经济一体化步伐;加快工业园区建设,培育工业强市载体:加快重点项目建设,增强发展后劲;大力发展民营经济,引导中小企业健康发展;加大技术改造力度,继续抓好招商引资;坚持可持续发展,大力开展循环经济。

从宜昌改革开放三十年的发展分析,我们看到了三峡工程等项目的运行给经济带来的巨大效益,又不能单纯的把宜昌经济的增长完全归结为三峡工程的贡献,其间有很大部分自身内力因素,比如化工,旅游等行业的迅猛发展,对于宜昌以后的经济发展,提供切实可靠的资料支撑和理论基础,必须全面的看待和实事求是的可行性分析,突出区位优势,大力发展特色产业增加竞争力。参考文献:

[1] 《宜昌市改革开放三十年年鉴》。

[2] 宜昌市统计局提供的《宜昌辉煌60年》内部期刊。

第二篇:交通与经济发展适应性研究

八回馈社会,共生发展

煤炭企业是推动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力量,我公司会在正确认识、重视履行社会责任和实现自身健康持续发展的基础上,切实做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短期利益与长远利益、自身发展与社会发展相互协调,实现企业与员工、企业与社会、企业与环境的健康和谐发展。我公司将会从以下几个方面以多种方式反哺社会,例如持续开展并稳步推进抗震救灾、扶贫助困、捐资助学、环境保护等活动。履行责任,回馈社会,共生发展。

1、为经济发展提供基础能源保障

“煤为基础,多元发展”是我国能源问题的基本方略,煤炭消费主要集中在电力,钢铁,石油加工,水泥,化学原料五大行业上,加上一些燃煤发电工程和众多煤化工项目的相继启动,煤炭需求将持续增大,我公司在资源整合后,会扩大公司规模和人力资源队伍,将会采取和力争研发出新的高端技术,高效、绿色、安全开采,为国家经济发展提供能源保证。

2、依法纳税,遵章守法

企业是社会财富的创造者,我公司定会执行自己的法律责任,依法纳税,不逃税、不漏税,积极创造社会财富。为社会发展和地方经济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我公司资源整合后保守估计,预计三阶段每年缴纳税款分别为流转税税收1448万元,所得税2112万元;流转税税收2896万元,所得税4224万元;流转税税收10860万元,所得税15840万元。按照乌鲁木齐县政策规定,三阶段每年上缴费用分别为800万元、1600万元和6000万元。这将会使当地政府合理分配资金用于建设当地经济的发展。

3、实现安全生产

正确认识和把握安全与发展,安全与生产,安全与效益的关系,把安全生产工作放在企业发展的战略高度,同步规划,同步部署,同步推进,保证安全生产,真正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始终坚持“装备、管理、培训”三并重原则,在矿井安全管理、机械化程度及员工综合素质上加大投资力度,用于提升技术装备水平、改善安全生产条件。针对瓦斯、冲击地压、自然发火等重大自然灾害,加大技术攻关,形成了体系完善的综合防治措施,齐头并进、均衡发展,打造安全高效矿井。

4、实现以人为本的经营理念

加大改善员工作业环境和生活环境额投资力度,改善恶劣的生产条件,复杂的员工结构,减轻了职工的劳动强度,增加了产安全系数。承担起实现劳资关系和谐发展的主体社会责任,推行科学民主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依法参加并按时按标足额支付劳动报酬,提供安全卫生的工作条件和环境,关心员工的生活困难和身心健康;创建和谐企业文化,提高员工的素质和水平。

5、环境保护,减少污染

生产经营计划中考虑环境因素,资助社会环境保护公益活动,在企业内开展环境保护教育,支持员工参与环境保护公益活动,对供应商提出环境保护要求,制定污染物排放管理制度,制定废弃物回收再利用办法,制定开采回填,与覆盖植被制度。在保正安全,保护环境和珍惜资源的前提下,实现机械化的高效开采,绿色开采,安全开采。

6、兼顾地方建设,提供就业机会

我公司在不断发展进步的同时,积极回报社会,以实际行动融入到地方经济社会的发展中,矿区资源整合后,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和产量的提高。需要招聘很多劳动力,我们会积极完善延伸产业链,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着力推进城乡统筹发展。我们会首先考虑从附近的居民中选取合适人选,对其进行技术培训,企业文化培训,并提供一切安全

保障后上岗,这将会促进附近居民的就业,促进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促进地区经济发展。

7、兼顾地方建设,解决生活难题

(1)鉴于当地的经济发展水平,矿区许多居民还没有自来水,生产和生活用水取自天然水体,没有经过净化处理,加上受季节和气候的影响,经常出现饮水困难现象,为改善当地居民生活,提高生活水平,我公司将会为矿区附近居民免费接装自来水,对无电的居民安装居民用电设备。(2)鉴于当地气候的变化,我公司愿意为附近居民提供冬季集体供暖,免费用煤服务,并针对的向居民提供家用电器等设施。(3)鉴于乌鲁木齐县现阶段对牧民固定居住点的建设水平,为支持地方政府和提高矿区周边牧民生活水平,规划为矿区内固定居民点按每户无偿提供5000元安置建设费。

8、兼顾地方建设,改善服务机构

在服务社会的同时对企业所在地的交通,教育,医疗等方面的建设贡献自己的一份工作力量。具体规划如下:(1)为方便周边居民的生活,提高居民生活质量,同时为了减少有害气体污染,我们将会加大对道路建设的犹如,反哺当地居民,投资硬化路面,发展交通,同时还配备小型洒水车一辆,用以降尘、净化空气(2)为了使附近居民能够接受良好的教育,提高自身文化水平,我们将会投资给当地的教育机构,完善教育基础设施,更换新的桌椅,引进新的教育技术,提高教育水平,资助社会贫困大学生,奖励职工子女,奖励优秀教师,并对当地的学龄儿童免学杂费和对能够继续深造的大学生提供奖学金等。(3)为了附近居民的身体健康,让居民放心、方便看病,养病,我们将会投资于当地的医疗机构,完善医疗设施,促进医疗制度的改革,提高医疗水平。并对大病,重病的居民另外提供生活补贴,以保障患病家庭的正常生活

9、兼顾地方建设,配合政府,做好防灾减灾工作

乌鲁木齐县属于生态环境比较脆弱的地区,极端气候的出现及其他矿产资源的开采活动的加大,必然会对区域地质和生态环境造成一定的影响,我公司愿意出资出力,配合政府的各项灾害防治工作,及时排除矿区地质灾害隐患。

10、为了丰富当地居民的生活,我公司会投资于附近居民的小区建设。修建主题公园,安装健身器材,安装路灯和监控设施等以保障居民生活质量。组织职工家属和居民参加一些教育性的讲座和活动,或者旅游,丰富人生阅历。今后公司还要在信息、技术、资金方面,进一步加大对附近村的帮扶力度。公司还加强与帮扶村的指导和联系,相关负责人经常深入帮扶村,及时了解情况,做到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九保护环境,持续发展

煤炭资源整合后,我公司将根据矿山地质环境保护治理的有关规定,本着以人为本,可持续发展的精神,科学规划,严格管理,使各煤矿将坚持高效开采、绿色开采、安全开采、打造绿色矿山的建矿思路,在矿井建设的同时绿化矿山,美化环境,使矿井的升级改造融入崭新的发展理念。

(1)矿区绿化

将全面贯彻上级有关恢复地貌,进行绿化的精神,在已恢复的地貌上进行植树绿化,在矿区道路两旁、生活区、办公区以及矿区范围的其他空闲地,因地制宜地植树和植草,例如场内、外道路两侧分别选择油松和杨树进行绿化,并实现绿化覆盖率100%。为确保和巩固绿化成果,把管护责任的落实放在了前位,实行“三包”责任制,即包种、包活、包管护,加强绿化生态建设,在全公司形成植绿、护绿、爱绿的文明新风,建立了绿化管护的长效机制。

(2)矿山废水治理

板房沟矿区煤层水文地质条件较简单,矿区涌水量不大。矿山产品为原煤,不见洗煤厂,生

产污水也很少。因此,针对矿区的生活和生产污水修建排洪渠,解决了矿区的排水问题。

(3)煤矸石及其他剥离废石的管理

选择合适的场地,建立规范的废石堆放场,结合环境治理和当地经济建设的需要,探讨煤矸石、废石的利用途径,使矿山固体废物尽量资源化、减量化。对于暂时没有利用的废石和煤矸石做好防尘及其他安全防护工作,建立了一座可储存原煤的大型筒仓,有效遏制煤尘飞扬。煤矸石和废石的利用,除用于回填矿坑外,还可以用来修筑道路和一般建筑用石料,煤矸石现在开发出了发电、制砖等用途。我公司准备根据本地的实际情况,在矿山正常生产后,研究适合本矿山实际的废石和煤矸石利用途径。

(4)噪声污染的治理

首先从工艺设计及设备选型上加以控制,造工艺允许的条件下,尽量选择低噪声型号的设备,采用有利于控制噪声的工艺流程,其次对噪声传播途径加以控制,再者在煤田中心区域建造远程风井,治理噪声污染。

(5)采区扬尘和粉尘管理

建立了一座可储存原煤的大型筒仓,有效遏制煤尘飞扬,力争实现了“产煤不见煤”的煤矿新形象。为治理有害气体污染,我公司采取的措施是硬化路面,同时还配备小型洒水车一辆,用以降尘、净化空气。运煤车两加盖篷布,严禁汽车超载,定时对运煤车、矿区道路洒水降尘;配备专门人员清扫路面煤渣,实行清洁生产、文明生产。同时在生产的各环节设灭火、洒水,洒水装置。

(6)露采台阶的维护和治理:将露采剥离熟土集中堆放保存,留待露采台阶绿化恢复使用。在露采下行到一定阶段,对已踩空的台阶做好边坡维护,在边坡稳定的基础上,进行整理覆土,植被恢复,避免岩层长期裸露影响环境。

(7)我公司会增设环境保护办公室管理科,其基本任务是负责组织、落实、监督本矿的环境 保护管理工作,人员组织有较合理的知识结构,对环保工作和基本工作有一定的了解。做好环境统计,以推动本矿考虑环境保护工作的顺利开展。

(8)在设计开采中,凡有村庄及生产、生活建筑物及设施处设保安煤柱,尽量使地面建筑、设施不受破坏。加强地面巡视工作,除对裂缝,沉陷及时平整填充外,此时可采取临时复垦,待全部开采完后最终土地复垦,对地表采取堵截疏排或改造等措施,避免水土流失,维持生态平衡。

(9)对复垦后的土地除了种植植物外,我公司还决定加大投资力度,对复垦后的土地增设灌溉和排水沟渠等配套设施,力争让荒山空地变身为肥沃的田地,让煤业矿区及周边区域将实现:改善小气候、减尘滞尘、净化空气、美化环境、防风固沙、保持水土和改良土壤。

十 公司发展步骤及阶段工作安排

在对我公司发展的外部宏观环境,行业环境及集团公司内部环境分析后,制定了符合我公司发展的战略目标及具体实施方案。总体战略是公司坚持“深化改革、创新体质、调整结构、产业升级”的十六字方针,实施归核战略。以煤炭资源开采为基础,打造煤-电-化一体化增值产业链,以资本经营为手段,以产业经营为基础,以资源与控制为核心,优化煤炭产业结构,发展高附加值产品,用煤炭产品为龙头带动产业结构调整,提升企业竞争力和自主创新能力,力争将公司建成主业突出、多元发展的大型现代企业集团,力争以公司的发展带动当地经济的发展。

(1)首先完善本安体系,确保安全发展

增强全面本质安全发展意识,实现我公司由生产安全向全方位、全景式、立体交叉安全模式的转变,构建起政治、经济、上产三大本安体系,实现安全发展

(2)抓好项目开发,推动产业发展

注重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突出战略性,推进项目布局优化调整;强调持续性,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突显价值性,推进技术结构优化调整;着眼竞争性,推进产品结构优化调整;关注支撑性,推进企业人才结构调整;注重保障性,推进管理组织流程优化调整。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由主要依赖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由注重经济增速向注重经济、社会和资源环境协调发展转变,不断拉长煤化工、煤炭深加工及综合利用、铁路等相关产业链条,实现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3)实施人才工程,集聚人才优势

实施经营管理人才队伍建设工程,按照“民主、公开、竞争、择优”的原则,培养、选拔和使用干部,保证业绩突出的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实施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工程,完善专业技术人员职业发展体系,拓宽职业发展通道,健全和完善人才的招聘引进、管理考核、激励和淘汰机制,提高人才引进质量。实施技能操作人才队伍建设工程,深入开展职业技能鉴定、职业技能竞赛、技能明星展示、高技能人才选拔等活动,推进技能操作人才队伍整体素质的不断提升。

(4)推动科技创新,提高核心竞争力

围绕煤炭、煤化工、等产业发展的技术重点和难点,进一步整合、优化和配置科研资源,实施科技创新专业化管理,并注重发挥企业整体研发优势,加强关键性技术攻关,认真落实重大技术创新项目和重点攻关项目。力争煤化工生产装备及技术开发上取得重大突破,形成自主知识产权的专业技术集群,形成技术核心竞争力。在炭基材料新产品研发和生产工艺技术研究上取得重大突破。

(6)加强管理创新,提高管理水平

创新管理理念,强化战略引领,创新体制机制,完善管理制度,优化管理流程,科学配置资源,强调持续改进,实现管理规范化、集约化、专业化、精益化、信息化,为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不断注入生机与活力。不断提升专业化、集约化管理水平,形成规范、顺畅、高效的专业化、集约化管理流程和机制,充分发挥各专业部门的管理优势并形成合力,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深入推进全面预算管理,完善全面预算管理体系,提高预算的准确度和执行效果。

(7)建立符合企业发展,反映企业特色、为广大员工认同的企业文化体系。通过企业文化的创新和建设,内强企业素质,外塑企业形象,增强企业凝聚力,提高企业竞争力,实现企业文化与企业发展战略的和谐统一,企业发展与员工发展的和谐统一,企业文化优势与竞争优势的和谐统一,为本公司煤矿的改革、发展、稳定提供强有力的文化支撑。

企业的发展分三个阶段来进行:

第一阶段:完成对鑫源在这个阶段初步恢复被损坏环境,对从前遗留下来的废弃采坑、矿洞,破坏的草场进行治理,对废弃物进行清理填埋工作;初步完善公司安全技术和安全体系;对公司的项目进行初步整体考虑,挑选出重点项目;初步完成一些先进设施的配备;健全和完善人才的招聘引进、管理考核、激励和淘汰机制,扩大集团公司人才队伍总量;对产业结构进行初步调整,建立符合本公司发展的企业文化制度;建立企业发展战略。这

第二阶段:对遗留下来的环境问题基本处理完毕,绿化覆盖率有所上升调整和优化集团公司人才队伍结构,创新型,专门人才比重上升,人才队伍的知识结构,专业结构更加优化;优化产业结构,使第一主业所占比重有所上升;完善企业文化,通过宣传。培训,学习让每个员工了解公司战略,并执行公司战略;企业发展战略已经确立,应坚定不移地全力推进。在战略实施过程中,密切关注企业发展环境,不断优化企业内部资源配置,构建主业突出、应变自如、适应形势变化的战略管理机制。

第三阶段:对遗留下来的环境问题全部处理完毕,使绿化率达到100%;提高集团人才队伍整整体素质;使第一主业为公司经济收入的主要来源;通过持续不断地改进创新,永无止境

地追求,杜绝一切浪费,提升全员效率。

第三篇:农村经济发展调查与研究

本文作者:马溪乡 木日勿 好范文原创投稿

马溪乡农村经济发展调查与研究

农村问题是农民,农民富则农村富,农村富则国家安定。发展农村经济是增加农民收入的主要途径,农村经济的发展关系到农村小康社会、和谐农村的建立。因此,开展马溪乡农村经济调查,为发展马

溪农村经济提高农民收入找准工作切入点,是此次工作的目的。

马溪乡基本情况

马溪乡位于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施秉县城北部,距施秉县城48公里,距遵义地区余庆县城19公里,东与白垛乡、南与牛大场镇相交,西与余庆县白泥镇毗邻,北与镇远县大地乡、石阡县坪山乡接壤。马溪乡怀抱九龙山,北靠佛顶山,位于省级旅游景区杉木河上游,年平均气温14.9℃,年平均降雨量1080㎜,山川秀丽,气候宜人;自然资源丰富,有红豆杉、榉木、水青杠等国家保护珍稀树种和五步蛇、石螃等珍稀动物。全乡总面积180平方公里,有耕地面积6909亩,其中稻田5088亩,旱地1821亩,林地面积213227亩,占总面积的79%。地属山区,高山林立、岩容发达,东北方较高,最高海拔为1869.3米,西南方偏低,最低海拔为656米。全乡辖5个村76个村民组,110个自然寨,2087户,8140人,居住有汉族、苗族、土家族等民族。全乡主要农作物有水稻、玉米、土豆、油菜、烤烟,是典型的农业、林业乡。

马溪乡农村经济现状

马溪乡现有人口8140人,其中男4397人,女3643人,劳动力5138人占总人口的63.1%,2009年已外出务工1791人占总人口的22%、占劳动力的34.9%。农村经济来源主要有畜牧养殖、外出务工、烤烟和水稻种植。烤烟生产主要分部在北部的塘头、茶元两村,2007年和2008年烤烟产值分别为108万元、157.21万元。水稻种植主要是西面的马溪村和中部王家坪村、九龙村。畜牧养殖方面,中部和东面的九龙村、茶元村,以饲养山养为主,西面的马溪村以喂养母猪和生猪为主。2007年马溪乡人均纯收入为1486元,2008年为人均纯收入为1806元。五个村均无村级集体经济来源,是典型的空壳村。

此次农村经济调查,我们从全乡随机抽取了112户,占总户数的5.4%,调查人口为508人,占总人口的6.24%。调查人口中,2008年人均现金毛收入为4881.5元,其主要经济来源有畜牧养殖、外出打工、种植烤烟等经济农作物、经商、粮食生产、其它,它们分别占毛收入的35.6%、32.64%、13.82%、5.57%、4.18%、8.6%。2008年人均支出为3744.1元,其主要支出对象为生活支出、生产投入、建房、酒席、购置农机和车辆、医疗、教育,它们分别占支出的32.97%、18.86%、14.51%、10.88%、8.62%、7.03%、7%。2008年人均粮食产量为637.7公斤。

调查发现

一、马溪乡农村经济基础薄弱,农村经济来源单一,收入不稳定。由于畜牧养殖和外出打工分别占农民人均现金毛收入的35.6%、32.64%,一但畜牧养殖业和外出务工出现问题,就会直接影响当年农民的现金收入。如2009年受国际金融和猪流感事件的影响,马溪乡生猪出栏价格从2008年的8元/斤降至2009年上半年的4元/斤,仔猪出栏价格从2008年的18元/斤降至2009年上半年的5元/斤。由于生猪、仔猪出栏价格降幅过大,且生产成本并没有下降,因此养殖户2009年上半年养殖越多亏损越大,部分养殖户不得不放弃养殖外出务工,留下来的也不得不大量削减养殖数量,只保留部分母猪。外出务工收入2009年上半年呈下降趋势。据49.1%的外出务工家庭反映,外出务工子女2009年上半年汇款回家的很少,没有活干,工厂时常停工,主要还是受国际金融的冲击。

二、人患大病、大牲畜生病死亡、生猪市场价格波动大、高等教育成本过高仍是导致农民反贫的主要原因。调查中10人认为家中有人长期生病或大牲畜生病死亡是导致家庭反贫的主要因素,占调查户的8.9%;6人认为生猪市场价格波动大是其反贫的主要因素,占调查户的5.4%;3人认为高等教育成本过高是导致其反贫的主要因素,占调查户的2.7%。

三、农村农业基础设施不足和落后。调查中13人建议政府加大对农业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占调查人口的11.6%。2007年至2009年上半年,马溪乡新建成的水利沟渠共计5.8千米,目前马溪乡农田水利沟渠待建和需维修的仍有175.5千米。耕地多是小梯田或斜坡,面积小不利于机械作业,仍属于牛马农耕生产。

四、农村交通落后。虽然全乡5个村基本实现了通村公路,但路况差,目前连五级乡村公路标准都还没有达到,客运车辆不能通行,只能通行普通农用车辆,路况十分恶劣,24公里的通乡村公路

就要花1.5小时才能走完,2006年到2009年上半年没有整个乡村公路投入的维修资金不到10000元。76个村民组仍有21个组没有通公路,农民生产生活仍是靠肩挑马驮运输。

五、农民缺乏先进的劳动技能。调查中有28人建议政府加强对农民先进生产技术培训力度,占调查人数的34%。目前,马溪乡有在册一户一技能人数为592人,占总人

口的7.3%,但多是以普通农业生产技术为主,如生猪养殖户中,真正掌握先进生猪养殖生产管理技术且能长期发展并赚钱不足10户,而大多数仍是传统养殖模式,不善于学习和接受别人先进的养殖模式,一但生猪价格出现较大波动,生产就出现亏本。

六、乡镇农技部门人才严重缺乏,没有发挥应有的技术指导作用。2008年马溪乡畜牧兽医站、农业技术推广站、农机技术推广站分别有编制2人、3人、2人,但截止2009年上半年,三个站在册人数为零。马溪乡农业生产和畜牧养殖在没有技术员指导下只能靠传统经验生产,先进农业技术、畜牧业技术得不到推广利用,农业、畜牧业技术服务落后严重制约马溪乡农村经济发展。

七、乡镇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上投入不足,养殖协会没有发挥作用。马溪是以保护青山绿水,发展畜牧养殖和生态农业为目标,以开发森林探险游观光游为思路的乡镇。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马溪乡林业收入占全乡财政收入的30%以上,林业收入占农民家庭收入的60%以上。2001年马溪乡全面开始了天然林禁伐,从那时起在保护青山绿水方面,政府采取了许多行政措施,如控制砍伐指标减少数量,加大打击乱砍滥伐力度,在森林防火上下功夫等都取得了很大的成效,青山绿水是保住了,但农民的经济收入来源也没了。如何实施“东羊西猪”大力发展畜牧业,如何搞特色养殖、种植,创建生态农业,使农民从农业结构调整中重新得到稳定的收入,本世纪以来几届乡党委、政府以资金扶持少数养殖户,组织部分养殖户学习培训先进养殖技术,积极开展畜牧疫情春防、秋防等服务,为畜牧业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但由于乡政府本身就属吃饭财政,没有财政收入,在对畜牧业养殖发展、生态农业的创建投入上也是杯水车薪。2006至2008年由于得到省直机关党建扶贫工作队的帮扶,马溪乡在畜牧养殖业投入上共投入了33.9万元,主要用于改善养殖户的圈舍和购买优良品种,而其它年份却没有对畜牧养殖业的直接投入,2009年也没有这方面的资金,且在特种养殖、种植上政府几乎没有资金投入。马溪乡现有养猪协会一个,但多年来协会没有后续资金投入,协会会员没有开展活动,整个协会没有在市场经济中发挥作用,形同虚设。

马溪乡农村经济发展思路

一、转变思想观念,用市场经济发展观引导农村经济发展。思路决定出路,乡党委、政府要带头转变思想观念,用市场经济发展需求来引导农村经济的发展,要加强对农村市场经济知识的学习,要抽出时间下村进行调查研究,到周围县市调查了解农村市场,充分利用互联网掌握农村市场信息需求,经过分析研究后用来指导农村农业的结构调整。要充分利用现代的传媒网络,加强对农民教育,使其从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发展观转变为市场需要什么就生产什么的市场经济观,为农村经济发展壮大奠定基础。

二、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促进交通、通讯、信息大通畅,农产品大流通。农村基础设施的落后,是制约农村经济发展的最大障碍之一。了解家底是乡党委、政府必须提前做好的工作,要派人提前做好乡项目库的建立,做好5年或10年乡项目建设规划,平时做好群众的思想宣传,鼓励群众投工投劳参与基础设施建设和管理。同时要积极向上级政府部门争取项目支持,充分发挥了当前“一事一议”项目的作用,做到施实一个,高质量完成一个,管理好一个,使其长期发挥经济、社会效益。特别是在农村道路交通、水利基础设施的后期管护上要引导村、组建立管护的制度,形成管护长效机制。要把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与未来旅游业的开发联系起来,为将来旅游业发展奠定好基础。

三、加大农业先进技术培训力度,创建典型示范,推动农村经济发展。提高农民农业技术水平,是其农业增产,经济增收的重要途径。乡党委、政府一要多方面引进农业先进技术人才,为农民提供技术报务;二要花钱聘请农业技术专家到乡村,分期分批的对农民进行农业先进技术培训;三要培养领头雁,在技术、资金、市场信息上帮助示范户发展壮大,通过示范户带动周围的群众共同致富。四是要结合实际,发展市场需求的商品。如利用马溪茶元、塘头村高海拔气候特点,在夏季大量种植冷凉蔬菜。

四、建立农村稳定的信贷体系、互助组织,带动农村全面富裕,鼓励土地流转,为农业规模化经营,产业化发展打好基础。在鼓励现有农村信贷服务的同时,政府要教育好农民,要学会用明天的钱、用别人的钱做自己想做的事,只要看准一个项目就应当大胆的把握时机尝试一个项目;要拿出一定的资金作为农业发展基金,并且每年以百分之几的递增资金投入,为农民提供低息或贴息贷款服务,为暂时存在困难且又是好项目的农户解决燃眉之急,渡过难关。要调动农民自身的潜力,指导其建立农民专业合作社,如养猪专业合作社、养羊专业合作社、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中药材专业合作社等,或者是农民专业协会,让这些农民合作组织发挥它的协作、互助作用,同时在鼓励外出务工农民合理进行土地留转,一是解决土地荒芜问题,二是为农产品的规模化生产经营提供土地,真正实现农产品商品化。

五、提高农业服务水平做好农业服务,确保农村经济长期稳定发展。一个地方农业服务水平高低直接影响其农业产业的发展壮大。作为基层政府,一要做好国家政策落实服务工作,要将上级党委、政府制定的“三农”政策切切实实逐一兑现给农民,要调动全体基层力量,将上级党委、政府“三农”政策向农民宣传到位,实施到位,使农民得到实惠,共同分享改革开放带来的成果。二要为农村建立和培育农产品市场,使其最终实现农产品规模化、产业化、商品化、集约化。要排除地方政府保护主义,鼓励农产品流通、交易,要培养乡土物流人才,发展壮大物流业,要筹资为农村建设农产品交易市场、农产品贮藏设施、有条件时还要建农产品深加工企业。三要培养一支技术过硬、思想过硬、能吃苦耐劳的农业专业技术队伍,做好对农民技术培训和服务。四要建立农村信息技术服务网络。要充分利用现代网络技术,在互联网上搭建一个农村农业信息服务平台,利用广播电视传媒,利用现代交通枢纽将农民的农产品变成商品,将农村的自然资源变成商品,增加农民收入,发展农村经济。

六、朝旅游业方向发展,在特种养殖、种植上下功夫。要长期保护马溪的青山绿水和野生生态资源,必须走旅游业和特种养殖、种植发展道路。马溪地处三地四县五乡镇交汇处,有优越的地理环境和优势潜力,要充分利用施秉县北环路打通后的机遇,把马溪未来发展融入施秉、镇远、石阡、余庆旅游发展圈,逐步开发佛顶山、九龙山健身游、探险游、观光游、乡村避暑游和乡村特色食品小吃游。要与石阡的窑上景区、施秉的杉木河、黑冲、云台山景区连成一遍,通过发展旅游业增加农民收入,实现保护青山绿水的目的。石螃、野蜂、野猪、野山羊、五步蛇、乌梢蛇、古妮虫草是马溪的野生自然资源特色,但现在人们仍在非法猎取,除了继续打击不法行为外,政府应鼓励部分农户从事石螃、野蜂、野猪、野山羊、乌梢蛇、古妮虫草等野生动植物的人工养殖种植,用来满足市场需要,减少对野生资源的破坏,实现保护野生生态资源目的。

第四篇:2009年宜昌县域经济发展情况及2010年工作打算

2009年宜昌县域经济发展情况及2010年工作打算

县域经济

加入时间:2010-1-28 11:15:16 lhkqyw 点击:175 2009年宜昌县域经济发展情况及2010年工作打算

宜昌市经济委员会

一、县域经济及产业集群发展情况

近几年来,宜昌市委、市政府始终坚持用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坚持“一手抓县域经济,一手抓城区经济”,县域经济得到快速发展,活力明显增强。2009年,1-11月九县(市、区)完成工业总产值692.4亿,同比增长35.5%;实现规模工业增加值可以完成215.64亿,同比增长36.4%;预计九县(市、区)全年可以完成工业总产值939亿,同比增长35%;实现规模工业增加值可以完成293亿,同比增长36%;九县(市、区)1-9月完成地方一般预算收入22.17亿元,同比增长27.19%;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319.2亿元,同比增长43%,实际利用外资6037万美元,同比增长43.23%。从增幅来看,远安县、宜都市、当阳市、夷陵区、枝江市等五个县市GDP增幅超过15%;当阳市、远安县、宜都市、枝江市、夷陵区、秭归县等六个县市完成规模工业增加值增幅超过30%。远安县、宜都市、当阳市、夷陵区、枝江市、兴山县完成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增幅超过20%。五峰县、远安县、夷陵区、当阳市、宜都市、兴山县、秭归县等7个县市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幅超过40%。当阳市、宜都市、兴山县实际利用外资增幅超过50%。

在2009年全省县域经济工作现场会上获得省委省政府表彰的20个县域经济发展先进县(市、区)中、宜昌有5个县(市、区)获得表彰,其中宜都名列第二位,远安、夷陵、枝江、当阳分列第九、十一、十四、十六位。按照省考核评价结果,在全省79个县(市、区)中,我市有5个县市区为Ⅰ类县市区,即位于县域经济发展综合指数居前20名;有1个(兴山县57位)为Ⅱ类县市区,即位于第21名至59名;有3个(秭归县第64位、长阳县67位、五峰县75位)为III类县市区,即位于第60名至79名。

宜昌有6个产业集群列入省重点成长型产业集群,1-11月6个重点产业集群得到快速发展。其中磷化工产业集群实现工业总产值172亿元,同比增长23.53%;宜昌市医药产业集群实现营业收入51.5亿元,同比增长56.2%;稻花香酒业产业集群实现营业收入46.9亿元,同比增长53.46%;当阳市建筑陶瓷产业集群实现营业收入15.9亿元,同比增长47.19%;枝江酒业产业集群集群实现营业收入25.06亿元,同比增长-0.32%;枝江市奥美医用纺织产业集群实现营业收入13.6亿元,同比增长28.3%。

宜昌县域经济发展主要措施:

(一)加强政策引导,帮助企业应对危机。远安县积极出台政策扶持。先后三次召开县委常委会专题研究化“危”为“机”良策,制定出台了促进工业企业发展的10项政策措施,县直部门出台了103条具体措施,在税费征缴、土地供给、信贷融资、人才引进等方面给予企业最大限度的扶持。当阳市牢固树立“优先发展工业”和“产业第一,企业家老大”的理念,进一步强化为企业服务的意识,不断加大对企业的服务力度。29名县级领导干部深入全市106家重点工业企业,及时帮助企业解决在生产经营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和困难。

(二)强化投资拉动,加大项目建设力度。加大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力度,是近几年宜昌县域经济快速发展的主要原因之一。秭归县举全县之力引进和开工了雨润集团禽类肉食品加工、AB集团三期、铁矿开发、匡通光耦和鹏程焊接等一批带动能力强的重大项目。远安县全力加快在建项目工程进度。对东圣化工“836”工程、西部化工一期工程、永安车桥10万吨铸件、楚园春酒业5000吨商务养生酒等一批重点项目,倒排工期,全力跟踪,促进项目早日竣工投产。当阳市续建和新建工业项目97个,其中亿元以上项目16个,计划总投资88亿元。1-9月累计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42亿元,增长50%。

(三)培育市场主体,促进产业集群发展。1-11月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1020家,比2008年底增加173家,其中县市达到864家。各县市以重点骨干企业和优势产业为依托,以资源和产品为纽带,不断加快特色园区和综合性工业园区建设,推动企业向沿江、园区聚集,支持一批重点产业集群发展,取得了突出成效。如夷陵区明确产业定位,严格功能分区,着力构建以园区经济为特征的板块经济发展模式,初步形成了小溪塔轻型综合工业园、鸦鹊岭食品工业园、龙泉酒类饮品工业园和黄花新型建材工业园“一区四园”发展格局, 同时,立足于产业升级和长远战略,以“园中园”模式,规划布局了三峡移民产业园、稻花香包装工业园、萧氏茶产业高新科技工业园、上海市对口支援电子服装工业园、樟村坪工业园和黄花石材工业园。宜都市规划并建设东阳光工业区、枝城化工建材工业区、清江绿色产业加工贸易区、陆城工业区,实施“产业优化升级工程”,使园区地域更加集中,特色更加鲜明。

(四)发展循环经济,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推广应用了能量梯级利用技术、余热余压利用技术、黄磷炉尾气回收利用技术,兴发集团热法磷酸余热利用、三宁化工节能技改及余热发电、三峡新材油改气及自洁玻璃、华强化工合成氨“三气”回收利用等一批新技术新工艺,为可持续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宜都市强化资源的循环利用。立足现有的煤化工、磷化工、建材等几大产业集群,推进区域内部资源的循环利用,着力构建产品链、物料链和产业链。夷陵区坚持以最少的资源创造最大的效益。在磷矿资源利用上,坚持推进科学管理,引导企业全层开采、贫富兼采,提高低品位磷矿商品率,加快采选加一体化步伐。投资350万元自主研发了“资源先税监管模式”,实行“准运凭证控税、税款专户管理、据实核算申报、委托银行划缴”的办法控管税费,在全省率先实现了磷矿管理信息化。

总体来看,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市县域经济实现了快速发展,走在了全省县域经济发展的前列。但是,当前宜昌县域经济发展过程中仍存在以下突出问题:一是县域经济发展不平衡。宜昌市9个县市区分布于平原、丘陵和山区等不同的区域环境,资源禀赋各异,发展水平参差不齐,I类县市区有5个,III类县市区有3个,县域经济发展存在较大差异。二是中小企业发展不够。规模企业数量虽然近二年各县市呈现快速增长态势。但在全省地市中规模企业总数排位在第六,与经济总量排第二不相适应。中小企业扶持政策落实不够,如建立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中小企业担保贷款风险补偿机制等。三是全民创业氛围不浓。省内武汉、襄樊等地在鼓励全民创业上采取了很多强有力的政策措施,营造了良好的氛围。部分县市在政策扶持与全民创业氛围上存在差距。

二、加快宜昌县域经济发展的建议

(一)做强做大支柱产业,促进县域经济结构优化升级。围绕全市“千亿产业千亿园区计划”的实施及水电、化工、食品医药、装备制造等四大支柱产业发展,引导关联产业、企业、项目与龙头企业链接,实施资源整合和产业融合,打破区域、部门界限,推进大产业在我市区域内的配套协作,带动县域经济结构调整升级。各县(市、区)围绕主导产业、骨干企业、资源优势、名优产品,突出重点、做好定位和规划,重点培育2~3个优势产业和产业集群,延伸产业链,做大做强,形成特色支柱产业。

(二)强化“一主三化”、“工业强县”理念,大力培育市场主体。以全民创业为主题,以创业辅导基地为载体,大力营造“创业有功、创业光荣”的社会氛围,扶持创业者,催生小企业,形成全民创业的良好环境。参照武汉的作法,制定《宜昌市全民创业行动方案》。优先规划建设夷陵区三峡移民创业园、伍家民营科技创业园、宜昌开发区高新技术创业孵化园、宜都创业园等4个创业示范基地。加大产业集群发展力度。重点抓好磷化工、医药、稻花香酒业、枝江酒业、当阳建陶、枝江市奥美医用纺织等6个省级重点成长型产业集群,大力支持具有比较优势及较好发展前景的产业集群加快发展,加快发展地方特色的产业集群。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积极承接产业转移。要认真总结招商引资中的经验教训,深入研究国内外经济发展的新趋势、产业转移的新特点,立足于招大商、引大项目,立足于现有支柱产业和骨干企业,不断创新招商引资的方式方法,提高招商引资的效果。

(三)统筹区域发展,加大对山区县的政策和资金支持力度。对列入III类县市的3个山区县,建议市委市政府领导一人联系一个县,帮助向上争取政策和项目,协调解决发展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学习借鉴黄冈等山区县市发展的先进经验,强化工业立县理念,大力发展飞地经济,促进山区工业结构调整,提前进位升级。做好市直部门、县域经济基础较好的县市对口支援帮扶工作,制定考核奖励办法,对为山区县经济发展作出突出贡献的先进单位和个人进行表彰和奖励。

(四)加强县域经济协调服务机构的建设。按照省委、省政府发展县域经济“一主三化”的方针,推动县域经济发展涉及到方方面面,需要加强综合协调服务。在这轮机构改革过程中争取参照襄樊、黄石等地的作法,设立宜昌市县域经济工作办公室,具体负责县域经济发展的协调服务工作。

第五篇:毕业论文-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关系研究

经济发展与环保

院:经济管理学院 专

业:电子商务一班 学

号:2014122085422 姓

名:李晗 指导教师:刘瑞香 职

称:教

论文提交日期:二О一七年五月

摘要

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并不是两个独立的问题,近年来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可是在发展中暴露出的问题,却不容乐观。“人无远虑,必有近忧”,我们不能天天陶醉于经济的高速增长中。分析经济发展与环境破坏程度的对比得出结论,要发展经济,更要保护环境。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社会进入了改革、开放与发展的转型期,人口迅速增长和现代化工业飞速发展,大量的生产、大量的消费和大量的废弃物向环境中排放的有害物质大量的增加,环境质量快速恶化。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生活的环境也提出了较高的水准。因此,我国在加快经济发展的同时要加快对生存环境的治理。正确处理环境保护与经济建设二者之间的关系,把环境问题成为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变成经济发展的“推动器”。

关键词:经济发展,环境保护,协调发展

Abstract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re not two separate issues, rapid economic development in China in recent years, but in developing the problems, but not optimistic.Common saying says, “The person does not have foresight, have close concern surely ”.we can't everyday drunk with the rapid growth of the economy.Analysis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environmental break the degree of comparative arrived at the conclusion that to develop economy, the more to protect the environment.Since 1980s, the Chinese society has entered into the reform, opening and developing the transformation, a fast-growing population and modern industry is developing rapidly, and a lot of production, a lot of consumption and a lot of waste to environmental emissions harmful substances,the environmental quality greatly increased rapidly worsening.With the development of economy, the improvement of people's living standard, to living environment has also put forward higher level.Therefore, our country in accelerating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at the same time to accelerate the governance of the living environment.Correctly handle the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nd economic constructi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environmental problems of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constraints become the “bottleneck” into economic development “to promote ware”.Keywords: economic development,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目录

引言........................................................................5

1、环境......................................................................6

3、环境经济政策..............................................................6

4、我国环境现状..............................................................6

5、经济......................................................................7

6、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矛盾..................................................7

7、环境污染对经济的影响......................................................8 7.1能源肆意开发对环境得影响.................................................8 7.2大气及水资源污染对经济的影响.............................................8 7.3环境污染的损失...........................................................8

8、经济发展带来的环境问题....................................................8 8.1北京发展带来环境问题.....................................................9 8.2中国发展带来环境问题.....................................................9 8.3世界发达国家发展带来环境问题............................错误!未定义书签。

9、保护环境给经济发展带来的好处..............................................9

10、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平衡关系............................错误!未定义书签。10.1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怎样平衡.............................................10 10.2促进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10 10.2.1树立正确政绩观,解决好思想认识和思想方法.............................10 10.2.2高质量高效益、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10 10.2.3既要狠抓当前,更要立足长远...........................................10 10.2.4多还老账,不欠新账,算好长远账.......................................11 10.3提高环境保护意识,发展经济.............................................11

11、发展循环经济保护环境....................................................11 致谢:.....................................................................13 参考文献:..................................................................14

引言

随着21世纪经济的飞速发展,环境问题必将成为人类关注的重点,众所周知,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同等重要,并驾齐驱。然而,从人类历史发展的过程来看,各国都在为了眼前的利益而去牺牲自然环境,每一天有生物灭绝,每一天都有森林和天然湖泊从地球上消失,各国采取的都是先污染再治理的老路,到第二次工业革命后。由于各国片面强调经济效益而无视生态平衡和环境保护。使环境问题空前激化。加之两次世界大战,和世界局部地区冲突不断,更使得环境问题雪上加霜。

1、环境

环境(environment)是指周围所在的条件,对不同的对象和科学学科来说,环境的内容也不同。从环境保护的宏观角度来说,就是这个人类的家园地球。在人类发展到畜牧业和农业阶段,人类已经改造了生物圈,创造围绕人类自己的人工生态系统,从而破坏了自然生态系统,随着人类不断发展,数量增加,不断地扩大人工生态系统的范围,地球的范围是固定的,因此自然生态系统不断地缩小,许多野生生物不断地灭绝。从人类开始开采矿石,使用化石燃料以来,人类的活动范围开始侵入岩石圈。人类开垦荒地,平整梯田,尤其是自工业革命以来,大规模地开采矿石,破坏了自然界的元素平衡。自20世纪后半叶,由于人类工农业蓬勃发展,大量开采水资源,过量使用化石燃料,向水体和大气中排放大量的废水废气,造成大气圈和水圈的质量恶化,从而引起全世界的关注,使得环境保护事业开始出现。现在随着科技能力的发展,人类活动已经延伸到地球之外的外层空间,甚至私人都有能力发射火箭。造成目前有几千件垃圾废物在外层空间围绕地球的轨道上运转,大至火箭残骸,小至空间站宇航员的排泄物,严重影响对外空的观察和卫星的发射。人类的环境已经超出了地球的范围。

环境(environment)总是相对于某一中心事物而言的。环境因中心事物的不同而不同,随中心事物的变化而变化。

1.1环境价值

环境污染的经济损失研究在中国经过近2O年的发展,初步提出了有关污染损失的计量方法。在持续多年的高增长率的背后,是触目惊心的高能耗、高物耗和对环境的高损害。我国每万元GDP能耗与世界平均水平相比,要高出2.4倍。我国与发达国家相比,每增加单位GDP的废水排放量要高出4倍,单位工业产值产生的固体废弃物要高出10倍以上。因而素称地大物博的中国,已难以满足日益迅速膨胀的资源需求。

1.2环境经济政策

排污收费制度是中国主要的环境经济政策。环境税收政策的研究是目前环境政策领域的一个热点。中国环境规划院与经合组织(OECD)合作研究环境投融资分析工具,并在四川省的14个城市进行试点。目前,环境投融资研究正在转向投融资工具,如利用市政债券、BOT 等加快环境融资。

1.3、我国环境现状

全国环境状况仍面临严峻形势。目前,一些地区环境恶化的趋势还没有得到有效遏制,环境破坏的范围在扩大,程度在加剧,危害在加重。突出表现在:长江、黄河等大江大河源头的环境恶化呈加速趋势,沿江沿河的重要湖泊、湿地日趋萎缩,特别是北方地区的江河断流、湖泊干涸、地下水位下降严重,加剧了洪涝灾害的危害和植被退化、土地沙化。这些问题导致了北方饮用水资源严重匮乏以及沙尘天气的增多;草原地区的超载放牧、过度开垦和樵采,有林地、多林区的乱砍滥伐,致使林草植被遭到破坏,生态功能衰退,水土流失加剧,使得我国沙漠化日趋严重。塔克拉玛干大沙漠逐渐增大,它正日渐吞没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矿产资源的乱采滥挖,尤其是沿江、沿岸、沿坡的开发不当,导致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沉降、海水倒灌等地质灾害频繁发生。地震海啸造成了严重得经济损失,这正是只顾眼前利益,破坏环境,环境报复我们得现象,自然灾害不仅制约了经济发展,更危害到了人们的生命安全;全国野生动植物物种丰富区的面积不断减少,珍稀野生动植物栖息地环境恶化,珍贵药用野生植物数量锐减,生物资源总量下降,珍惜物种得灭绝,生物多样性的减少,是地球资源的巨大损失,因为物种一旦消失,就永不再生。消失的物种不仅会使人类失去一种自然资源,还会通过食物链引起其他物种的消失。人类和所有动植物共处于一个生态系统之内,相互联系的这种密切性,使得每一种物种的损失都会给人类带来损害;近岸海域污染严重,海洋渔业资源衰退,珊瑚礁、红树林遭到破坏,海岸侵蚀问题突出,海岸线得锐减,造成土地得减少,最终造成被海洋吞没得严重后果,大自然对我们破坏环境得惩罚,不是人为力量能抗衡得了的;“废气,废水,废渣”得肆意排放,造成人们生活环境得污染日趋严重,如果不加以制止人类发展得将来地球将不再有人类的可容身之所。环境继续恶化,将严重影响我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和国家环境安全。

2、经济

经济是人类社会的物质基础。与政治是人类社会的上层建筑一样,是构建人类社会并维系人类社会运行的必要条件。其具体含义随语言环境的不同而不同,大到一国的国民经济,小到一家的收入支出,有时候用来表示财政状态,有时候又会用去表示生产状态,是当前非常活跃的词语之一。“经济”就是如何以最小的代价,取得最大的效果,就是如何在各种可能的选择中,即在各种主观与客观、自然与人际条件的制约下,选取代价最小而收效最大的那种选择。经济或称经济状况,指的是整个社会的物质资料的生产和再生产;“经济活动”即社会物质的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活动的统称。

主要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意义上运用“经济”概念,但是也不排斥其他的经济因素。经济或称经济状况,指的是整个社会的物质资料的生产和再生产;“经济活动”即社会物质的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活动的统称。

3、经济发展与环境的关系

3.1经济发展对环境的影响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社会进入了改革、开放与发展的转型期,人口迅速增长和现代化工业飞速发展,大量的生产、大量的消费和大量的废弃物向环境中排放的有害物质大量的增加,环境质量快速恶化。我国的经济发展模式,大多数依靠的是高耗能、高污染、粗犷型的经济发展模式。在一些地方现在评价经济发展水平高低,主要还是以当地的经济发展规模及经济发展水平为依据,并没有把环境保护等发面纳入其中的考核中。造成人们在加快经济发展的同时常常以破坏环境为代价。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二者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

目前我国在经济建设和倡行环保理念上有几个突出的矛盾,也是当前经济发展中所面临的问题。

第一,我国还处于市场逐渐完善的阶段。“底子薄,发展晚”是我们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最大的差距。因此在国际贸易的分工中,处于产业链的末端,出的劳动力多但是赚的钱非常少。举例:一个苹果手机,卖300美元,其中美国赚200

美元,日本和韩国各赚40到50美元,而我们从中能赚到的,可能只有9元人民币,并且还付出了大量的劳动力。第二,目前我国经济发展还处于重工业化时期,这是国家经济骨架重要的搭建时期,肯定需要大量的碳排放,这是不可回避的现实问题,但是同时遇上了西方国家普遍倡导低碳理念的时期。未来环保的主要问题,在于节能减排。

第三,我国目前处于城市和工业化并举的阶段,这在人类历史上是史无前例的。但同时也有很多问题的存在:节奏过快,资源消耗过多;浅度城市化问题严重,把农民拉到城市就叫城市化,然后了事,户籍制度等等一系列的改革都严重滞后。

3.2能源对环境的影响

经济、人口高速增长导致能源消费需求急速增长,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环境逐步恶化。总体而言,所有能源,包括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都会对环境产生不同程度的不利影响。能源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最重要的一种资源,是一国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改善的重要物质基础。新中国成立以来,随着大规模工业化进程的开展,中国薄弱的能源工业得到了迅速发展。特别是改革开放以后,随着社会经济进入全新发展时代,能源工业无论从数量还是质量上都取得了空前的快速进步,中国已进入了世界能源大国的行列。然而在能源开发和利用的生命周期过程中,从能源资源的开采、加工和运输,到二次能源的生产(发电),以及电力的传输和分配,直至能源的最终消费,各阶段都会对环境造成压力,引起局部的、区域性的、乃至全球性的环境问题。例如日本福岛核能源对国家环境甚至国际环境带来的污染。我国长期以来对能源的安全供应非常重视,相对来说忽视了能源发展对环境所产生的负面影响,导致环境问题日益严重。

3.3环境污染对经济的影响

我们生活的环境中最主要的包括大气与水,大气以及水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可贵资源,大气和水环境资源的破坏是一种不可逆的过程,恢复良好的大气和水环境质量要比采取措施从根本上防治大气和水污染付出更多的经济代价。但这种观念长期以来并没有被一些部门和一些地区充分的理解和认识。他们只考虑近期的、局部的经济发展需要,在制订一些综合的经济政策、产业政策以及城市建设发展规划中缺乏对保护大气和水环境的考虑,往往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换取经济的快速发展,形成了盲目扩大生产规模、乱铺摊子、重复建设、技术装备水平低、能源资源浪费大、乡镇企业无序发展等状况。这种发展模式破坏环境的同时反过来作用当地的经济建设,使一些有发展潜质的企业不愿入住,使地区发展缓慢。

3.4环境污染的损失

环境污染造成的损失,有的属于显性的,可以统计出来;有的属于隐性的,在短期内无法统计出来。只有当它转变成显性的、严重的时候才能觉察出来,或者经过深入研究和思考才能追溯到其前因是污染的作用。实际上,这种隐性的、潜在的损失也是很危险的。如污染引起的慢性病。当刚得某种慢性病时,很难肯定就是环境污染造成的,只有当证实以后才能肯定。由于环境污染在生产上或安全方面隐性的、潜在的影响有时也会存在的,这往往需要一定的时间和充分的证据。但在得出确切结论以前这一段的损失也是相当可观的。

4、中国经济发展与环境问题

我国社会发展到今天,随着人口急剧增长和经济的快速发展,资源短缺,环境恶化,生态危机等,一些新问题逐步暴露出来,这不仅是我国一个地区的问题,而是全国性问题。面对这些问题,我们不得不冷静思考:是继续毫无节制的消耗资源、破坏环境,还是重新选择一条理性的道路,实现健康的持续发展。适应经济新常态,必须摒弃片面追求高速度的粗放增长,推动经济发展从主要依靠要素投入转换到更多依靠改革创新和结构调整。这是中央深刻认识经济发展规律和“三期叠加”现实、对我国经济发展阶段作出的重大战略判断,对包括环境保护在内的各领域工作都具有重要指导意义。我们必须科学认识、积极适应经济新常态,尊重自然规律,全面改善生态环境,推动环保工作再上台阶。

4.1北京发展带来环境问题

北京,我们生活的城市,作为发展中国家的一个高速发展的城市,环境问题自然十分严重,目前,北京市主要大气污染物中,颗粒物浓度一直居高不下,在全年各个季节污染都比较严重,且市区污染明显重于郊区。2001年,市区可吸入颗粒物(PM10)日均值为165微克/立方米,超过国家年二级标准65%,超过欧美国家环境质量标准约2倍。水资源短缺与水体污染问题也十分严重,用水结构不合理,环境用水严重不足。地下水水位也因超量开采而持续下降且局部地区水质呈恶化趋势。改善生态与环境是事关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和人民生活质量提高的重大问题。

北京环境污染问题仍然严峻,大气污染严重且防治难度大,沙尘暴时有发生;水源污染威胁严重;可再生利用的废弃物资源数量大、综合利用水平低;噪声污染、放射性和电磁辐射污染对居民健康的影响日益凸现;生态环境体系比较脆弱。

4.2中国发展带来环境问题

作为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自然可喜可贺,但是我们却不得不拿出大量钱财去治理环境问题,所以,我们应当做的是让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要替未来考虑,不能只顾眼前的发展。再如,那些“用了就扔”的塑料袋,不仅造成了资源的巨大浪费,而且使垃圾量剧增。塑料袋是可回收再利用得,所以现在实施“禁塑令”,使人们也开始注重塑料袋得价值,不再随用随扔。

英美科学家公布的一份有关全球变暖将引发海平面上升的研究报告指出,如果人们不对温室气体排放进行有效控制的话,到2050年,全球平均气温将上升2度,“像上海这样的沿海城市有被海水淹没的危险”。由于中国是出口导向型经济,沿海地区发展超过内地,带来内地人口大规模向沿海地区迁移。以1990至2000年为例,沿海低地地区的人口增长率超过全国平均水平两倍,大部分都是来自内地的外来人口。“除非采取措施,不然就存在这样一个可能性,即中国的经济发展以及沿海地区的人口安全都会被置于风险之中。”

5、发展可持续性经济发展模式 5.1保护好经济发展环境

保护环境能使企业更好的发展。例如:从2005年起,海尔在国内率先开展了环境信息公开活动,连续三年发布环境报告书,对集团的物质流、节能减排、环境保护、环境会计等工作进行集中披露,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得到公众的认可和相关媒体的高度关注和好评。近年来,海尔通过实施“设计制造零缺陷、资

源消耗零浪费、废物污物零排放”战略,把节能减排工作与企业的生产过程、管理过程和经营过程紧密结合起来,形成了一个“绿色设计、绿色制造、绿色物流、绿色消费、绿色回收”的节能减排体系,实现了清洁生产,不断提高企业在全球市场的竞争力。竞争力的提升使海尔在家电这个利润薄如刀片的领域实现了健康发展,并在“创新驱动下”实现了企业与用户之间的双赢。

解决环境问题,其本质就是一个如何处理好人与自然、人与人、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问题。海尔集团不正是做到了在经济发展得基础上保证了环境得发展,才造就了海尔在今天得辉煌成就。

5.2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持平衡

随着世界人口的急剧增长,世界经济的迅速发展,对环境破坏越来越严重,世界环保问题已成为全人类共同关心的社会经济问题之一,成为人类生存和发展面临的重大挑战。经济的发展与生态环境是一种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关系,如果人们在大规模的经济活动中,无节制地对自然资源大量开发和消耗,甚至乱采滥用,导致环境污染,生态的破坏。那么,反过来,人类自身就会遭到报复,乃至威胁到生存,必然妨碍经济活动和经济的发展。所以要经常保持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的平衡,自觉遵守经济与生态之间客观存在的比例关系,不断及时加以调节,妥善保护环境,合理利用资源,才能从中受益,为人类造福。那么,在经济迅速发展的年代,我们将如何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问题来保持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的平衡呢?

5.3促进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

5.3.1树立正确政绩观,解决好思想认识和思想方法

环境质量下降,并不是发展本身的问题,而是发展方式带来的问题;发展方式又与政绩观密切相关。“GDP至上”的政绩观,带来的必然是粗放的增长方式。我们落实环保优先,必须首先从观念、理念这个源头抓起,紧紧抓住政绩观这个根本,努力增强各级干部抓好环保的责任意识,使环保优先成为各级干部的自觉追求。什么是正确的政绩观?形象地说就是“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现在看来,它的内涵不仅仅是兴一方经济、富一方百姓、保一方平安,还要加上美一方环境这一重要内容。这四个方面统一起来、相互作用,才是完整的、正确的政绩观,也是我们在实践中必须遵循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

5.3.2高质量高效益、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如何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是一道世界性难题,也是我们工作实践中绕不过去的发展课题。在当前形势下,强调处理好这个关系,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对于我们更好地把准发展方向、创新发展理念、转变发展方式、理清发展思路,有着很强的针对性。我们一定要站在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高度,深刻认识和正确把握环保优先的实质内涵,在实践中处理好发展经济与保护环境的关系,既要努力克服重发展轻环保的问题,也要坚决防止一谈到环保优先就放慢发展、甚至不要发展的倾向,真正做到以实事求是的态度、求真务实的举措,推动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协调并进。

5.3.3既要狠抓当前,更要立足长远

首先要在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环境问题上体现“铁腕”,大力推进专项整治,坚决完成减排目标,严惩超标排污和违法偷排,同时更重要的是在落实环保治本措施上体现“铁腕”,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实践说明,抓环保最忌形式主义和虎头蛇尾的“刮风”,每刮一次风,环保问题的“抗药性”就增强一次。如果我们不痛下决心从转变发展方式这个根本环节上解决环保问题,就不能算是真正的“铁腕治污”。

5.3.4多还老账,不欠新账,算好长远账

落实环保优先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必须扎扎实实抓推进。当前最紧迫的是,要按照多还老账,不欠新账,善于算好大账的基本要求,抓紧抓好环保各项措施的落实,切实把环保优先方针贯穿到更好更快发展的整个过程和各个环节。算好长远账,就是要着眼大局、立足长远,坚持把人民满意不满意作为检验环保成效的最高标准。实践说明,拒绝一个污染项目、关停一批污染企业、投资建设环保基础设施,近期确实需要付出代价和成本,但对未来发展大有益处。全市各级都要确立这样的战略意识、全局观念和长远眼光,在推进更好更快发展中,不断提高环保工作水平和环境质量,努力实现经济持续发展、污染持续下降、生态持续改善。

发展经济与治理生态环境,是一个国家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相结合的问题,处理得好对经济和社会发展大有益处,我们应当实行经济要发展,环境要保护把主要力量放在发展经济上,这一方针,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问题。

5.4提高环境保护意识,促进经济发展

要努力提高人民群众对环境保护的认识,不断增强环保意识,人人都来自觉保护环境,共同创造一个洁净、安宁的生活、生产空间。从具体情况来看,作为政府部门要转变经济发展以大量消耗资源的传统经营模式,实施资源节约型、环境协调型战略,坚持经济建设、城乡建设、环境建设同步规划、同步实施、同步发展的方针,把环境保护目标纳入社会经济发展中长期规划和计划,适当增加环保投入,认真对待广大群众提出和反映的各种环境问题。作为企业,在生产和加工对环境有污染或者对自然资源、生态环境有危害的产品过程中,首先要考虑环保问题,边上产品加工设备,边上环保设备技术,环保问题得到彻底解决,才能进行产品的生产和加工。特别是对矿产品开采、销售和深加工过程更应值得对环保问题的重视。为什么一定要等到出了问题,人民群众反映出来了,才想到要去解决环保问题、上环保设备技术呢?归根结底就是环保意识不够强。因此,应增强环保意识,把保护环境化为每个公民的自觉行为。

5.5发展循环经济

循环经济是符合可持续发展要求的、与环境和谐的经济发展模式,它要求把经济活动组装成一个“资源—生产—产品—消费—废物资源化”的反馈式流程或闭环流动的开放型经济系统,其特征是“两低一高”,即低开采、高利用、低排放。同时,严重的环境污染在一定意义上也是资源的浪费。所以,我们应当积极推行循环经济;深入开展以循环经济为核心的生态示范区、环境优美乡镇建设及“绿色”系列的创建活动;同时利用市场经济手段,让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行为得到好处和奖励,反之,则受到处罚并付出经济代价,努力推进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建设步伐。

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加快由传统工业文明向现代工业文明转变,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是我们必须要做的唯一正确的战略选择。它既是贯彻落实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体现了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也符合当今世界发展的潮流。在城市不断扩张和人口增加的形势下,循环经济对促进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型城市建设的重要性日益凸现。我国在发展循环经济方面已具备一定基础,但是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企业层面的清洁生产推广不足,工业园区资源循环利用体系尚未建立健全,废弃资源利用率不高、循环经济技术支撑体系尚待完善等。要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推动新能源与清洁生产技术的产业发展,建立和健全资源回收体系、节能减排监测体系和技术服务体系,提高生态环境质量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坚持走以最有效利用资源和保护环境为基础的循环经济之路,推进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建设步伐。使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还家园一个碧水蓝天。

致谢

在本论文的写作过程中,我的导师王老师倾注了大量的心血,从选题到开题报告,从写作提纲,到一遍又一遍地指出每稿中的具体问题,严格把关,循循善诱,在此我表示衷心感谢。同时我还要感谢在我学习期间给我极大关心和支持的各位老师以及关心我的同学和朋友。

感谢我的室友们,从遥远的家来到这个陌生的城市里,是你们和我共同维系着彼此之间姐妹般的感情,维系着寝室那份家的融洽。三年了,仿佛就在昨天。我们在一起的日子,我会记一辈子的。

写作毕业论文是一次再系统学习的过程,毕业论文的完成,同样也意味着新的学习生活的开始。

参考文献

[1]王玉庆 .环境经济学 [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 出版社,2002 [2]胡雁 .青岛市大气污染对人体健康经济损失评估[J].中国公共

卫生,2003,(8).

[3]胡振华.浅谈企业环境成本内在化的必要性[J].经济理论,2003.(9).

[4]中华环保联合会 2008中国环境保护报告 [5]城市环境污染的治理及经济分析报告

[6]范金:《可持续发展的最优经济增长》,经济管理出版社,2002年版

下载三峡工程与宜昌经济发展研究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三峡工程与宜昌经济发展研究.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中国农村经济发展与金融市场化研究

    一、论文主题意义选择农村经济与金融市场化发展问题作为论文主题,是作者几年来的认真思考。之所以在市场化的背景下研究中国农村经济与金融问题,是因为经济发展市场化是当今世......

    留守儿童与社会经济发展研究

    留守儿童与社会经济发展研究 摘 要:根据《大众周刊》数据报道显示,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的检出率57.14%。如此高的百分率无疑显示留守儿童的问题已然成为一个社会性问题,儿童的成......

    关于私营经济发展的探索与研究

    近年来,随着康柏区“三资(制)”经济工作战略的深入贯彻与实施,全区切实加大了启动民资的工作力度,民营经济出现了蓬勃发展的好势头,成为推动康柏区快速增长的一支重要力量。但是,要......

    三峡工程质量管理与控制(精选5篇)

    三峡工程质量管理与控制 摘要 三峡工程建设以“一流的工程质量”为奋斗目标,逐步建立健全了三峡工程的质量保证体系,实行了全过程、全方位、分层次的质量管理,工程质量得到了有......

    三峡工程与高压直流输电

    三峡工程与高压直流输电摘要:本文论述了三峡工程中的输变电工程的概况,特别是直流输电系统。另外也论述了与电力电子技术相关的“西电东送”、全国电网联网与直流联网“背靠背......

    农村经济发展研究

    农村经济发展研究摘要:改革开放以来,农村经济呈现可持续发展的良好的状态,农村经济制度变革推动农村生产力极大解放。但农村经济发展水平仍有待提高,其中科学技术发展水平较低,劳......

    揭阳市经济发展研究

    揭阳市经济发展研究摘要:揭阳近年来经济发展迅速,三大产业取得较大成就,然而其经济发展模式与宏观经济方面仍不容乐观,需要加快经济转型,拉动内需,完善经济管理规则与严格执法来确......

    关于私营经济发展的探索与研究(精选五篇)

    近年来,随着康柏区“三资(制)”经济工作战略的深入贯彻与实施,全区切实加大了启动民资的工作力度,民营经济出现了蓬勃发展的好势头,成为推动康柏区快速增长的一支重要力量。但是,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