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举办本科高职院校实践教学改革与创新及实践育人经验交流研讨会的通知(精选合集)

时间:2019-05-12 06:38:2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关于举办本科高职院校实践教学改革与创新及实践育人经验交流研讨会的通知》,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关于举办本科高职院校实践教学改革与创新及实践育人经验交流研讨会的通知》。

第一篇:关于举办本科高职院校实践教学改革与创新及实践育人经验交流研讨会的通知

教育部西南高校师资培训中心

关于举办“本科、高职院校实践教学改革与创新及实践

育人经验交流研讨会”的通知

各相关单位:

为全面贯彻落实教育部等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实践育人工作的若干意见》(教思政[2012]1号)的精神,研究探讨新形势下我国高校(本科、高职)实践教学改革、实践育人基地建设及在师资队伍建设过程中遇到的难点和问题,交流近年来实践教学改革的成果与经验,充分发挥实践育人基地的功能,切实提高实践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推动实践教学工作迈向新的台阶,给各本科、高职院校之间搭建交流与沟通的平台,推动实践教学改革与创新,我们决定举办此次研讨会。会议形式:权威专家报告+经验交流+实地考察。请贵单位接到此函后,协助转发并组织相关人员报名参加。现将有关事项函告如下:

一、研讨内容:

1、本科、高职院校实践教学目标定位及存在的问题

2、本科、高职院校实践教学体系如何构建及评价(方法、步骤、评价标准)

3、本科、高职院校实践教学方法改革与实践

4、高校实践教学环节质量监控与评价

5、实践教学师资队伍建设与管理

6、校内外实践育人基地的建设、运行与管理及经验介绍

1)﹑实践教学改革与创新人才培养

2)、实践教学管理与创新

3)、高水平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评审和建设的核心

4)、高职院校实训基地建设与管理重点、难点

5)、高职院校如何开展校企合作建立生产性实训基地

7、工学结合、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实践

8、实践教学经验成果展示及实践育人新思路、新方法探讨

9、实地参观成都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实训基地建设

二、参会对象:

各省教育厅、局(教委)高教处、职成处(科)的相关负责人;各高等院校(含高职院校)分管教学的校领导、教务处、发展规划处、科研处、人事处、实验室、实训中心(处、基地、室)、校企合作办相关负责人;国家级、省(市)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和重点实验室负责人及骨干人员。

三、主讲老师:

届时将邀请我国本科、高职院校实践教学方面权威专家和相关实践育人基地建设及相关负责人做专题报告,并组织参会学员到相关实践育人基地参观考察。

四、时间与地点:

2012年04月20号-04月23日成 都(20号全天报到)

五、收费标准:

980元/人(包括研讨费、实践基地参观费、辅助学习资料费、通讯录等),食宿及考察统一安排,费用自理。所有费用报到当日交纳,会务组统一开具报销票据。八人以上免领队一人的学习费。会后会务组统一安排九寨沟、黄龙四天三晚的实地考察活动,若打算参加的学员,请提前安排好时间(本行程自愿参加,费用自理)。

六、报名方法:

各单位收到通知后,请尽快确定参会人员名单,通过电话、传真或电子邮件方式及时反馈;各省统一组织报名的单位请尽早预报人数,以便我们早做会议接待安排。

北京会务组电话:010-58684058传真:010-51489679 联系人:刘洋 马富祥E-mail:xnpxzx@126.com 教育部西南高校师资培训中心培训质量监督电话:023-68252535

教育部西南高等学校师资培训中心

二O一二年三月十八日

附件:报名回执表

报名回执表

注:此表复制有效,请各收文单位根据实际情况转发下属单位,组织人员参加。电话/传真:010-51489679联系人:刘 洋

第二篇:高职院校实践育人机制的构建

高职院校实践育人机制的构建

湖北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 李书安 刘丽

摘要:实践育人是我国高校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是课堂教育的延伸和升华,对提升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专业技能素质都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作为培养面向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第一线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高职院校,必须结合不同专业岗位对人才素质的需求,强化实践育人效果,构建科学合理的实践育人机制。本文从实践育人对高职院校大学生素质培养的积极作用、现阶段我国高职院校实践育人存在的问题、科学设计实践育人内容的原则和高职院校实践育人机制的构建四个方面探索了如何构建科学合理地高职院校实践育人机制。

关键词: 高职院校 实践育人机制 构建

《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中指出: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点是加强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而大学生正处于人生阶段的社会化和成熟加速时期,加强实践有助于其获取相关知识,更能促进其良好的思想道德修养和人格品质的形成。

一、实践育人对高职院校学生素质培养的积极作用

1、有助于提升学生的思想政治素养

高职院校实践育人活动之所以能够提升学生的思想政治素养,一方面它对于学生价值观的形成、人生目标的树立和政治信念的坚定具有着重要的引导作用;另一方面,实践育人能够调动个体多方面的因素,培养学生们认同和适应社会的能力和态度。对于高职院校学生,其正确的思想政治素养的养成和提升,不仅要通过理论教育,而且还要进行实践教育。尤其是在社会多元化、信息化的今天,各种思想冲击着学生,传统的理论教育效果明显降低。而通过实践活动,可以让学生清楚的感知到社会的发展状况,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念,有助于其形成正确的思想政治观念。

2、有利于提升学生的道德素养

学生道德素质的形成需要将理论学习与实践过程结合起来,要使得学生的道德认知转化为道德行为和道德素养,必须要通过实践锻炼。社会实践可以培养学生的道德认知,当学生在实践中看到某些道德现象时,要有自己的道德判断并付诸行动,这样如能加以合理的引导才能够使得正确的道德认知在实践中潜移默化的教育学生。

3、有利于提升学生的身心健康

现今社会随着高等教育的不断改革,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趋势日益明显,高职院校的办学规模不断扩大,学生素质的参差不齐成为高职院校教育教学的难题之一。而信息化社会 的迅猛发展,学生沉迷与虚拟网络的现象越来越严重。现阶段许多高职院校学生身体和心理问题也多产生于此。实践育人活动要求学生们必须走出网络、走出宿舍,亲身参与到活动的每一个环节,付出实实在在的体力脑力劳动,这样有助于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实现个人性格的不断完善,有助于提升学生的身心健康。

4、有利于大学生的社会化进程

社会化的最终目的在于使个人适应人类社会生活,参与到实践育人活动中则是大学生社会化的重要途径。大学生实践的特点就是根据其成长成才的需求,使其与社会接触,参与到社会活动中,学会待人接物,掌握与人交往的基本原则和方法,不断提高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加快其适应社会的过程。

二、现阶段高职院校实践育人存在的问题

1、缺乏对实践育人机制建设的足够重视

当前,一些高职院校缺乏对实践育人的足够重视,缺乏整体规划,也没有设立专门的管理机构,使得实践育人机制的建设在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过程中处于一种十分尴尬的地位,无法实现资源的有效整合。更多的学校仍然将大学生实践育人简单的理解成为学生活动,没有从人才培养的角度去将实践育人与学生成长成才联系起来。

2、实践育人机制与专业联系不紧密

当前我国高职院校实践育人活动较多的偏向于理论宣讲,难度较低,大多是一些文化服务与社会调查活动,这样的实践活动与学生的专业偏离,没有体现出专业特色,缺乏针对性和专业性。而与专业联系紧密的实习活动持续时间有限,无法保证学生在校期间的不间断实践育人机制的形成。

3、实践育人主体相对有限

高职院校实践育人作为一种教育方式,应面向所有学生,但是由于现阶段部分高职院校开展的实践活动缺乏整体规划,加之缺乏有力的物质保障,使得实践育人主体非常有限,参加实践育人活动的往往是少数学生干部、学生党员等,而大多数学生却较少有机会参与其中。

4、实践育人过程流于形式

为了较好的发挥实践在高等教育中人才培养中的积极作用,我国各级教育部门都出台了各种政策和措施。但是在许多高职院校开展实践活动的过程中,往往是形式花样多,实际内容少,有的甚至用热闹的启动仪式代替具体的实践活动;有的高职院校在开展实践活动时缺乏详尽的计划,存在着随意性等现象,没有真正发挥实践育人的功效。

5、缺乏合理的实践育人考核评价机制

现阶段,我国大多数高职院校实践育人机制考核评价机制还有待于完善,主要表现为考核模式单

一、评定形式单

一、激励模式单一等问题。一些高职院校虽然制定了相关的考核

评价机制,但往往忽略了学生实践成绩与在校期间的学习成绩、入党、奖学金、评先评优等等的联系,对学生缺乏有效的制约和激励。

三、科学设计高职院校实践育人要遵循的原则

1、科学设计实践育人内容要遵循的原则

要充分发挥实践育人的功效,提升实践育人质量,必须要科学设计高职院校实践育人内容。根据实践育人与理论教育的相互关系及高等教育的规律,高职院校应当以“德育为先、结合专业、贯穿全程、分类实施”为科学设计实践育人内容的原则。

(1)德育为先。高职院校在开展实践育人活动时,不管举办什么活动、采取什么样的形式,其出发点和落脚点都应该放在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上来。德育是大学生成为我国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的必要条件、是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需要、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需要。高职院校在开展实践育人活动时,必须将德育考虑进去,有意识的通过实践促进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及良好道德品质的养成。

(2)结合专业。高职院校开展实践育人活动中,要充分地体现和突出专业特色和专业需求,在育人目标、内容、途径的设计和实施上要与学生所学专业有机结合起来。将理论教育与实践教育有效契合,在实践中激发学生对专业的兴

趣,提高学生专业技能,使学生真正实现能够学有所用。

(3)贯穿全程。高职院校在开展实践育人的过程中,不能仅仅关注于实践教学环节,必须遵循教育教学规律,将实践育人贯穿到学生成长成才的全过程中,贯穿到教育教学的整个阶段,围绕着育人的目标有目的、有计划的进行各项活动,要从入学到毕业、课堂到课外、校内到社会实现全过程无间断的实践育人活动,切实提高实践育人效果。

(4)分类实施。高职院校在开展实践育人过程中,必须根据学校类型的不同、专业学科的不同、学生个性的不同分别设计实践育人活动,分类实施。由于教育对象和教育内容都是多类别、多层次的,因此在整个实践育人过程中必寻严格遵循因材施教的教育教学规律。

2、科学设计实践育人目标要遵循的原则

(1)能力培养与品德修养相结合。高职院校要在实践育人活动中引导学生完成从社会建设旁观者到参与者的转变,坚定学生的社会主义信念,增强社会责任感,形成刻苦奋斗、勤奋求实的作风。要引导学生观察社会、走进社会、了解社会,不断地感悟和学习社会经验,并在此过程中不断地进行自我完善形成正确的道德观念和价值标准。

(2)能力培养与知识升华相结合。高职院校要经常性的开展与专业结合紧密的社会实践活动,使学生能够在专业实践中不断的验证课堂上所接受的理论知识,进一步激发学

生的理论学习热情,通过实践来巩固知识、检验知识和提高知识。

(3)能力培养与个性发展相结合。高职院校在开展实践育人活动时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坚持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协调统一,使实践活动的目标定位、进度安排、内容设计都能够与学生的兴趣爱好和个性特长相适应,使学生们能够全面提升又能有所长。

3、科学设计实践育人运行要处理好的关系

(1)处理好专业实践与非专业实践的关系。高职院校不仅要大力开展与学生专业实际紧密结合的生产性实践育人活动,也要重视非专业性实践育人活动,积极开展与学生综合素质和创新精神培养的紧密结合的实践活动。

(2)处理好校内实践与校外实践的关系。高职院校不仅要鼓励师生走出课堂、走向社会,在社会中增长见识、提高才干,也要充分利用校内的师资力量和资源优势,不断的充实和丰富校内实践育人活动。

(3)处理好集中实践和分散实践的关系。高职院校不仅要发挥学校师资和资源优势,集中开展一批实践育人活动,树立学校实践育人品牌,更要重视分散型实践育人受众面广、机动灵活的特点,合理配置资源,多开展自主性强、规模适中、意义重大的小规模的实践育人活动,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提高实践育人效果。

四、高职院校实践育人机制的构建

高职院校实践育人机制应指的是高职院校实践育人过程中各种相关要素之间不断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作用,进而达成一种结构合理、功能完善、运行科学的运行机制和状态,切实能够保障实践育人的效果。根据现今时代要求和人才培养规律,高职院校实践育人机制应包括组织领导、宣传引导、运行保障、考核评估、成果推广五个部分。

1、组织领导

高职院校实践育人是一项长期的综合性工作,只有建立一套完整的组织领导体系,才能真正确保实践育人工作持续开展并取得实效。完善的实践育人组织领导体系应包含这几方面的内容:一是组织机构的建设。实践育人组织机构建设应按实践活动类型分为校级负责机构和院系级负责机构。校级负责机构应由学校主要领导、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如学工处、思政课部、校团委等)组成;院系级负责机构应由院系党团总支书及各专职辅导员组成。整个实践育人机构应成梯形分布建设,既要有效节约各种资源,又能充分提高实践育人效率和成效。二是明确领导责任。高职院校实践育人机制的有关领导应根据相关具体要求来明确其职责,每一过程都应明确第一负责人和具体经办人,制定完整方案,细化责任,形成自上而下的机制运行监督机制,确保组织机构体系的实际运作效果。三是领导示范带动。高职院校实践育人机

制的各级组织机构的主要负责人应积极主动的参与到实践育人活动中,为全校师生做出表率,在全校范围形成人人参与的良好氛围。

2、宣传引导

在开展实践育人活动时,高职院校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注重对学生的宣传引导:一是坚持正确的价值取向。高职院校要牢牢占领住思想宣传的阵地,在实践育人的过程中坚持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学生向群众学习、向实践学习,自觉摒弃享乐主义、拜金主义等错误思想。二是充分运用好现代媒体。除了运用传统的报纸、宣传栏、校园广播等传统媒体外,学校应该用好新兴的网络媒体如:微信、微博、贴吧、QQ等,积极地向学生进行相关的宣传,在全校范围内形成实践育人的浓厚氛围。三是树立典型。实践育人过程必然出现一系列的先进人物和先进事件,学校必须对其及时挖掘和报道,并提高对先进典型的宣传水平,激励广大学生积极参与实践育人活动,争先创优。

3、运行保障

一是经费保障。要将实践育人活动经费列入专项预算,保障好实践育人活动各个阶段的必要开支。二是队伍保障。高职院校教师的指导是实践育人活动能顺利开展并取得良好效果的保证。要不断加强实践指导教师的培训,提高其综合素质,要选拔出一批能力强、责任心强的教师参与到实践

育人活动之中;要将参与和指导实践育人纳入教师日常工作量,将其作为教师职务职称晋升、评先评优的重要依据。三是基地保障。《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中明确指出,高职教育应“大力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培养模式。与企业紧密联系,加强学生的生产实习和社会实践”。高职院校应加强校企合作实训实践基地的打造,确保实践育人的长期稳定发展。

4、考核评估

高职院校在实践育人活动进行考核评估时,应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从实践育人对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专业技能、综合能力等是否起到积极作用来考察。一是既要看到学生最终的实践报告等成果,也要注重对学生在实践过程中的表现进行考察。二是既要注重于实践指导教师对学生的评价,也要注重校外各实践单位对学生的评估。三是既要注重对学生的考核,也要对实践指导教师进行考察。四是要充分发挥实践育人评优评先的激励作用,要将考核结果列入学生与老师今后的各种评优评先活动的重要依据。

5、成果推广

我国拥有众多的高职院校,各高职院校开展了众多的实践育人活动,并取得了一系列效果显著的成果,但是存在着实践育人成果相对封闭的情况,未形成相互交流、优势互补的局面。各高职院校之间应构建实践育人成果的交流及推广

机制,使得实践育人好的制度和做法能够得到推广,切实提高我国高职院校实践育人成效。一是由教育行政部门组织各高职院校之间的实践育人成果推广机制,并使得这种机制成为定制,形成全国高职院校实践育人的良好氛围。二是各高职院校应积极的走出去,去相关高职院校进行考察和学习,不断的改进实践育人活动。三是各高职院校应积极的将其他学校好的做法和经验引进来,并在实践中不断进行完善。

参考文献:

[1]张贵仁.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与实践[M].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01.[2]龚海泉.走进新世纪的高校道德教育[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3]林木明.增强大学生社会实践育人实效的思考[J].福建工程学院学报,2007(2).[4]胡祥.创新实践教学方式强化实践育人环节[J].教育研究,2009(8).[5]王艳玲.努力构建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保障机制[J].河南教育,2005(12).作者简介:李书安,男,1965年5月出生,汉族,本科,湖北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

刘丽,女,1964年10月出生,汉族,本科,湖北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副研究馆员。

通讯地址:武汉市洪山区珞狮路306号 邮政编码:430070

手机:***(刘丽)1012055671@qq.com

邮箱: QQ12

第三篇:高职院校商务英语专业实践课教学改革初探

摘 要: 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方式,分析当前高职院校商务英语专业实践课教学存在的问题。在分析这些问题成因的基础上提出改革高职院校商务英语专业实践课教学改革构想: 切实加强高职院校对商务英语专业实践课教学改革的重视程度和建设力度;进一步完善校企深度有效合作机制;多渠道、全方位构建商务英语专业“双师型”师资队伍;切实践行高职教育新理念、新模式。

关键词: 商务英语 实践课教学 校企合作 双师型师资

高职院校商务英语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是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培养具有“较强社会责任感和创新精神,以及在涉外商务、旅游和国际物流等领域具有较强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1-2]。因此,实践性是高职院校商务英语教学的重要特征之一,加强实践课教学是实现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关键。然而现实中,种种原因导致高职院校商务英语专业实践课教学非常薄弱,致使商务英语专业很难培养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改革高职院校商务英语专业实践课教学已经非常必要。

一、高职院校商务英语专业实践课教学现状调查与分析

为了客观了解高职院校商务英语专业实践课教学现状,笔者于2015年7月-11月对我省部分高职院校中的63位商务英语专业教师做了关于“高职院校商务英语专业实践课教学现状”的问卷调查。调查内容与结果如下表所示:

从上表的调查结果可以看出,目前高职院校商务英语专业实践课教学状况不太令人满意。其问题主要表现在当前商务英语专业实践课教学理念不新、课程设置不科学、专业师资能力不强、实训条件不足、管理和评价机制不完善等方面。受访的105位教师中,有52.38%的教师认为本校商务英语实践课教学思想理念陈旧,缺乏有效的指导性;33.33%的教师认为本校商务英语实践课课时少,时间安排不合理,教学效率低下;52.38%的教师认为本校商务英语实践课教师的专业素养不高,实践能力不强,不能满足实践课教学需求。还有57.14%的教师认为本校商务英语专业校内外实训实习基地数量少、不实用;52.38%的教师认为本校商务英语实践课教学质量评价机制不科学,缺乏可操作性和实用性。更有61.90%的教师认为本校商务英语实践课教学模式陈旧、单

一、低效;57.14%的教师认为本校商务英语专业教学与相关企事业单位合作程度不深,缺乏实效性。这样的教学现状使得培养出的人才确实难以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据调查显示:60.6%的用人单位对商务英语专业毕业生的“实践能力”不满意,认为他们不能胜任某个工作岗位[3-4]。

二、高职院校商务英语专业实践课教学现存问题成因分析

(一)高职院校对商务英语专业实践课教学重视不够、建设不足。

坚持“实践教育、创新创业教育和社会责任教育三位一体”的教学改革思想,以培养具有“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是国家对高职教育提出的新要求。为了实现这一教学改革思想,教育部提出高职院校应该有效开展实践课教学,确保实践性教学课时原则上要占到总课时的一半以上;同时要积极推行认知实习、跟岗实习、顶岗实习等多种实习形式,切实加大对实践课的教学目标、课程设置、师资、实训实习条件、管理及考核评价机制等的改革建设力度。然而,现实中不少高职院校对这一高职教育改革思想认识不透彻、落实不到位,导致许多高职院校商务英语专业实践课教学条件差、难以培养出满足经济社会发展所需人才的现状。上文中的高职院校商务英语实践课现状调查所得出的不太令人满意的结果便是其突出表现之一。

(二)高职院校商务英语专业教学与相关企业合作机制不健全。

“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知行合一”的人才培养模式是高职教育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培养具有“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专门型人才的有效途径。

然而,由于缺乏校企深度有效合作的保障与激励机制,现实中很多企业往往因为担心接纳学生实习、教师培训会影响本企业的工作效率、造成设备损坏、泄露企业秘密等而不情愿与学校合作;少数企业虽然愿意接受学生顶岗实习,但常常只是把学生当做廉价劳动力使用,并不对其进行专业指导,学生根本学不到真才实学。不少学校常常因为聘请相关企业专家合作制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开发课程资源、兼职授课等增加巨大经济开支也不主动与企业合作。校企间缺乏深度有效合作是造成高职院校培养的人才与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极不吻合的主要原因,也是造成大学生就业率低下、企业招工难的重要原因之一。

(三)商务英语专业教师的职业危机感和学习意识不强,学习机会少、能力提高慢。

如上文调查所示,当前高职院校商务英语专业教师的实践能力和专业综合素养并不理想。这一方面是因为一些教师对职业的危机感不强,对于高职教育的新理念、新模式、新方法学习不够、践行不够,而另一方面是因为教师能够获得切实提升其专业实践能力和综合职业素养的学习机会不多。因此,当前急需建立健全高职院校、行业企业及政府协同培养教师的新机制,以全面、全方位地提升高职院校教师的专业实践能力和综合职业素养。

三、高职院校商务英语专业实践课教学改革构想

(一)切实提高高职院校对商务英语专业实践课教学改革的重视程度,加大建设力度。

要在商务英语专业教学中全面贯彻“实践教育、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社会责任教育三位一体”的教学改革思想,高职院校必须在办学理念上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发展服务为宗旨,以促进就业为导向”的指导思想,在办学实践中积极践行“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知行合一”的人才培养模式,并进一步加大对商务英语专业实践课教学的改革力度,确保商务英语专业的人才培养规格要求、教学内容、教学过程与行业企业的职业标准、工作过程完全对接。同时高职院校要加大对商务英语专业实践课教学的建设力度,确保建设一批数量足、实用性强的校内外实训实习基地,构建一支教育教学理念先进、实践能力强、综合素养高的专兼结合的“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一套科学、务实、高效的实践课教学管理和评价考核制度,使高职教育改革思想在商务英语专业教学中得以全面落实,切实提高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质量。

(二)进一步完善校企深度有效合作机制。

推进高职教育教学改革,践行“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没有一套科学有效、能够促进校企深度合作的保障、激励机制是不行的。世界上职业教育办得比较成功的国家都有一套能够促进校企深度合作的保障、激励机制。比如德国以《联邦职业教育促进法》的形式规定了企业必须参与学校教学计划的制订和接受学生实习的义务,否则要向国家缴税用于职业教育;美国通过制定《职业训练合作法》以强化校企合作的法定性和有效性;澳大利亚政府则规定,职业教育的专业设置权在行业委员会,指导性教学计划和大纲制定权在州教育部,教材的采用和编制权在学校,而且专业和课程设置必须以行业组织制定的职业能力标准和国家统一的证书制度为依据[3]。

因此,我国可以借鉴他国的成功经验,以法定义务的方式规定企业和学校在商务英语专业设置、人才培养规格的制定、素养-能力-知识模块的确定、学习内容(教材)的选编、课程设置、学生实习、教师及企业员工培训、实训实习基地,以及实践课教学管理和考核评价制度的制定等方面进行合作的具体内容、要求、方式和效度等。另外,政府还可以制定一些激励政策以鼓励行业企业参与职业教育,激励高职院校加强对实践课教学师资及实训实习条件等的建设力度。比如对于企业因为接受学生实习、教师培训等产生的合理支出,可以在企业的税费中扣除;对于学校因为建设实习实训基地、教师培训、聘请企业专家兼职等产生的合理支出,也可以给予一定比例的资金支持。有了制度的约束和政策、资金的支持,校企合作的积极性方能被最大限度的激发出来,“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才能真正得以落实。

(三)多渠道、全方位构建商务英语专业“双师型”师资队伍。

高职院校商务英语专业需要的是既精通英语语言和国际商务基础理论知识,又擅长英语交际和国际商务活动的“双师型”师资。面对此类师资匮乏的现状,有关高职院校应该高度重视、科学规划好商务英语专业师资队伍建设,既要通过校内学习、企业挂职锻炼、高校进修、出国深造等多种渠道,全面提高校内商务英语专业教师综合素养;又要通过聘请企事业专家家到学校兼职等途径,构建一支以“双师型”教师为核心、以行业专家为补充的教育理念新、教学水平高、实践能力强的专兼结合的师资队伍。

另外,为了切实增强高职院校教师与时俱进、终身学习的紧迫感和主动性,同时为他们提供切实有效的学习机会,一方面,需要高职院校进一步建立健全师资管理体制,切实落实教师竞聘上岗等制度,同时将绩效奖励、评优和职称晋升等适当向那些专业素质高、实践能力强的“双师型”教师和专业骨干教师倾斜,以激发他们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另一方面,高职院校、地方政府与行业企业应该建立协同培养高职院校“双师型”师资的新机制:建设一批高质量的职业教育师资培训基地和教师企业实践基地,实行高职院校教师五年一周期的全员培训等制度。这样商务英语专业教师才能做到必须学习、主动学习和学有成效,其实践能力和综合职业素养才能真正得到提升。

(四)切实践行高职教育新理念、新模式,努力提高商务英语专业实践课教学质量。

高职院校商务英语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决定了其教学必须贯彻“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培养素质、能力为本位,以服务发展为宗旨,以促进就业为导向”的高职教育新理念。学校和教师必须摒弃以往以知识为本、以学科为纲的传统教育教学理念,建立以英语应用能力为基础,以国际商务活动能力为核心,以“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知行合一、多证融通”为人才培养模式。课堂教学应该坚持以商务英语职业岗位工作过程为导向,采用项目任务驱动、案例教学、情景教学等模式和启发探究、合作、讨论等方法,实现“教”、“学”、“做”有机融合[5],既传授学生必要、够用的商务英语专业基础理论知识,又切实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养。课后应该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第二课堂如商务英语谈判大赛、英语会展口译(同声传译)大赛、外贸制单大赛[6]、英语导游大赛,以及英语产品、企业推介大赛等。整个实践课教学过程应该贯穿企业见习:主要通过观摩,了解职业工作岗位需要的综合能力和素养;学校学习:学习相关职业工作岗位必备的知识和能力;顶岗实习:在真实的工作情境中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实现与工作岗位零距离对接;综合考核:学校、企业、教师、学生共同按照既定的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规格要求,采用定量与定性、过程与结果相结合的评价模式,全面考核毕业生的职业技能和综合职业素养。这样培养出来的毕业生才能真正满足经济社会中商务英语职业工作岗位对人才的需求。

四、结语

实践课教学环节薄弱是造成高职院校商务英语专业毕业生职业能力低下、人才培养目标难以实现的主要原因之一,加强商务英语专业实践课教学改革已势在必行,但是强调实践教育并不是否定知识、文化和德育教育。高职教育只有在德育为先的前提下,突出素质、能力教育本位,才能真正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帮助学生顺利就业、创业。

第四篇:专业导师制——高职院校实践育人的实践与思考

专业导师制——高职院校实践育人的实践与思考

徐守江

(江苏食品药品职业技术学院,信息工程系,江苏淮安,223003)

[摘要]:专业导师制是高职院校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一种新型培养模式。本文首先阐述了专业导师制的产生背景、可行性与实施目标,随后针对导师制的运作方式与保障机制建设进行了研究与探讨,最后分析了专业导师制对于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指导意义。

[关键字]:专业导师;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 1引言

专业导师制是当前高职院校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研究热点[1,2]。专业导师制在研究生教育与本科教育一直是广受欢迎,近年来,不少高职院校正努力尝试新的人才培养模式与学生管理模式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高学生就业对口率。目前针对专业导师制很多学者提出了如“1+1+1”专业导师制模式[3]、计算机专业导师制[4]、班专业导师制[5]等多种模式,在国内高职院校中走在了前列,有效地提升了学生实践能力,极大地丰富了高职院校实践育人的内容。本文结合高职院校实际情况从专业导师制的产生背景入手,分析专业导师制实行的可行性与实施目标,对运作方式和保障机制建设作进一步研究,探索具有江苏食品职业技术学院特色的专业导师制,将学生管理与专业教育深入结合,深化学生管理与专业教育内涵建设,切实有效地提高人才培养质量。2专业导师制的产生背景

随着社会经济不断发展,逐渐由工业经济的成熟阶段向知识经济阶段过渡,科技发展需要更多的专门性人才,对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深化内涵建设与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是目前紧急任务。高职院校专业导师制应运而生,专业导师制科学地将学生管理与专业教育有效结合,实现人才质量全面提高。近年来,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质量提高方面取得了满意的成绩,专业导师制在高职院校具有一定的可行性,可有效实现人才培养与实际就业岗位技能无缝对接,实现新型育人模式。

(一)高职院校的特殊性。

高职生在文化基础方面相对还是比较薄弱,发展不够均衡,学习态度较差、学习主动性不够,与本科生存在一定的差距。其次,在高职院2-3年的培养过程中,仅仅通过日常教学在如此短的时间内掌握一技之长具有一定的难度。

(二)与学生管理有机结合。

目前,高职院校流行的学生管理模式基本上是“辅导员”和“班主任”两者相结合的管理制度。近来部分高职院校实施了人生导师制,在学生管理方面更进一层。传统的学生管理模式比较容易与专业教育脱钩。辅导员与班主任不能很好对学生进行专业上的引导,不能有效提高学生对专业的认知以及实践能力的创新。专业导师制可从微观上将专业教师与学生对应,通过专业教师三年全程微观指导与交流,可有效解决传统学生管理模式的问题,将学生管理与专业教育有效结合。

3专业导师制的实施目标

专业导师制从专业特点出发、研究方向和从事的开发项目,结合学生科技竞赛、大学生实践创新、就业创业、社团建设和社会服务等方面组建项目小组,专业导师对学生进行专业化、个别化和特别化的指导,提高学生专业学习兴趣,使学生团队合作、实践创新和科技竞赛等方面能力均有所提升,有效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升院校办学水平。4专业导师制的运作方式

专业导师与学生双向选择,专业导师指导学生需与专业学习、实践创新与科技竞赛等专业学习方面有机结合,利用课外时间,定期或不定期组成学生进行集中辅导和讨论,活动形式多样化,与辅导员、班主任、人生导师和专业教师有机结合。

(一)专业导师与学生双向选择

新生刚入学一段时间后,宣传与动员学生让学生了解专业导师制,提供符合条件的专业教师和企业能工巧匠给学生选择。首先、专业教师具有项目需要学生的,可以根据实际需要适当选择学生,以学生自主报名和专业教师选择为主。其次,依托国家和省市大学生相关竞赛的相关专业导师需要专业性更好的学生,专业教师根据淘汰机制进行选拔。

(二)“专业导师制”活动形式

专业导师可以利用多种多样的活动形式进行,可以采用集中辅导、分组活动、以老带新、个别指导等多种形式。专业导师督促学生可定期或不定期的利用网络平台交流、工作室见面讨论等形式。主要利用课外时间引导学生,如晚自习、周末或者寒暑假,根据任务工作量的大小进行检查。活动内容主要包括:进企业认知实习、写企业调研报告、参与科研项目、制作专业作品、制定职业生涯规划、获取技能证书、参与技能竞赛以及完成毕业设计。

(三)“专业导师制”的指导教师、经费与场地保证

项目开展的专业导师、经费与场地是实践活动的关键。专业教师已有开发项目的,专业导师由参加该项目的教师承担,经费来自该项目申报或从行业企业获得的经费,学生活动场所主要在专业实验室与学生宿舍;依托大学生大学竞赛而开展的辅导实践活动相关专业导师由专业教师自己申报,学校选拔。经费由学校成立相关专项经费,学生活动主要在相关;学校社团开展的兴趣活动小组,专业导师由学校聘任、活动经费由学院团委专项经费安排,主要活动场所专业实验室或者工作室、社区及学生其他活动场所。5专业导师制的保障机制建设

(一)健全专业导师培养制度,建立素质高、结合合理的专兼职导师队伍。专业导师制对教师队伍的素质与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专业导师队伍的质量是影响该模式创新的最重要因素之一。因此,学院应大力推行专业教师队伍建设,鼓励教师进企业锻炼或者顶岗兼职,参与企业的项目开发,增加教师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提升骨干教师与双师队伍建设。

(二)建立“专业导师”考核制度,强化过程管理,建立激励制度。“专业导师”考核工作应考虑两方面:专业导师考核和被指导的学生质量考核。在考核内容上着重体现被指导学生的专业能力、技能水平、学习成绩以及技能竞赛情况等方面。在考核上应全面科学实行并应奖惩分明,对突出的专业导师应奖励,优先推荐职称评审与相关项目申报,建立激励制度。

(三)加大实训基地和工作室建设,提供条件保障。

专业导师制的实施对学院的实验实训条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首先,对实验室的管理提出了挑战,应建立对学生开放管理的相关机制。其次,应建设好校内共享型实验实训条件。再次,由专兼职导师负责的工作室对学生的自主学习安排以及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起到相关重要的作用。

(四)与企业深度融合,深化专业导师制内涵,全面有效开展专业导师制度。全面展开校企合作,与企业深入合作,聘请企业能工巧匠担任学生兼职专业导师,有效整合校内外优质资源,如:实验实训条件、企业项目资源与专业人才等,专业导师不仅仅局限于校内教师,校外兼职教师也全程参与,有效深化专业导师内涵,全面开展专业导师制度。6专业导师制的意义与作用

专业导师不同于学术型导师,也不同于思想教育型导师,而是专业指导和思想教育为一体的职业教育性导师。其主要工作主要包括:成长指导、专业指导与发展指导。专业导师制在高职院校教育过程中具有重要的作用与意义。

(一)进一步架起师生之间的新桥梁,有利于学生管理工作开展。在专业导师实施的过程中,从学生与导师双向选择、入学教育、专业介绍与项目团队活动中,师生间的频繁接触建立了良好的师生关系,使学生管理重心进一步下移。专业导师将自己的业务水平、专业能力与道德素养等向学生展示,架起了师生之间交往的桥梁,与辅导员、班主任等学生管理相结合,更有利于学生的全面管理。

(二)开辟育人新渠道,促进教师自身素质提高。

高职院校的学生管理主要由辅导员与班主任负责,尤其是辅导员与教学、科研工作脱离了关系,教师只负责平时的教学,水平高的教师基本不参加班主任管理等工作,这不利于学生的成长。实行专业导师制可以将专业资深的教师参与了学生的管理与教育,较好地将学生管理工作与教学工作融为一体。同时,导师制的实施,可调动师生的积极性,激发教师自我素质提升。

(三)促使学生综合职业能力提升,为企业培养高质量岗位技能人才。专业导师制在实施的过程中,学生跟随专业导师完成进企业认知实习、写企业调研报告、参与科研项目、制作专业作品、制定职业生涯规划、获取技能证书、参与技能竞赛以及完成毕业设计等相关活动,学生综合职业能力有效提升,有效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使学生成为企业需求的高质量岗位技能人才。

(四)增强学院可持续发展动力,营造学院、企业、教师与学生共赢局面。通过实践,毕业生职业能力有效提高,就业率提高、对口率提高,适应岗位能力强、时间短,真正实现了高职院校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宗旨。高素质、社会评价高的学生质量保证了学院的可持续发展,有利于营造学院、企业、教师与学生共赢得良好发展局面。7总结

专业导师制是满足高职院校专业发展、适应社会行业企业人才需求、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有效手段,是高职院校实践育人的重要课题。研究专业导师制的内涵、运行方式以及保障机制是保证专业导师制有效实施的重要前提,是深化学院专业内涵建设、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必经之路。8参考文献

[1]张新科,王斌.高职专业导师制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设计.职教论坛.2012.5 [2]楚钊,马世来,宋宪华.高职院校实施专业导师制的思考.河南教育.2011.4 [3]杨润贤,张新科,王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视野下高职院校“1+1+1专业导师制”实践探索.职教论坛.2011.6 [4]徐月明.计算机专业“专业导师制”项目的实践创新.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9.1 [5]邹毓文、韩志敏.班导师制—高职院校实施育人为本的实践与思考.高职教改前沿.2012.5

第五篇:高职院校“基础护理学”教学改革与创新

高职院校“基础护理学”教学改革与创新

【摘要】传统基础护理学教学过程是以教师为主导,按照教材安排章节依次讲授,通过多媒体演示,学生被动学习的教学模式,往往难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利于提高教学效率。因此,我们应该以具备护理职业核心能力作为培养基础,以符合临床实际需求为教学改革目的,以更开阔、更具创造性及灵活性为教学改革原则,弥补传统教学的局限性,促使护理专业学生积极主动学习,提高教学效率,提升护理职业核心能力及就业竞争力。

【关键词】基础护理学教学改革职业核心能力临床需求

基金项目:院级基金项目编号AZJKY2018003。

基础护理学教学改革背景

随着人们对护理要求的逐渐提高,护理模式也逐渐向“以人为本”转变。近几年,更是以“健康保健”为工作重心,这就对护理职业核心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适应这种临床需求,护理学教学改革势在必行[1]。我国于2003年首次提出职业核心能力标准,核心能力主要包括人际交往沟通能力,评估病情干预能力,卫生保健宣讲指导能力,计算机基础熟练操作以及一定的外语应用能力,其中外语能力以英语为最基本语言要求。为优化护理专业学生职业核心能力培养方案,国内外多个相关领域的专家进行了长时间摸索及实践。但对如何改革基础护理学教学,以职业核心能力为教学重心,完善教学基础,构建新型基础护理学教学模式还需进一步研究[2]。

培养职业核心能力

自上世纪90年代末,如何完善护理职业能力理论研究、强化情境教学的重要性、灵活性及建构性均引起相关领域专家及资深学者的重点关注。在模拟情境教学中,通过强调教学实践的真实性及灵活性,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充分发挥教学实践性与创造性[3-4]。在培养职业核心能力过程中,专业理论知识、个人修养、技术操作等是非常重要的,缺一不可,而且在长时间的培养过程中,应循序渐进,由基础护理向深入学习、综合运用逐渐转变。

很多因素能够对护理职业核心能力培养质量产生影响,主要包括护理教学设备及课堂环境、教学模式及教学方法、学生主动学习能力及学生个体特点等。而护理职业核心能力通过培养具有批判性思维及良好人文素养的护理专业人员,使其在实际工作中,对护理工作及人际交往能力有清楚的认识。同时,具备一定的创新能力,通过改革护理工作模式,提高了护理工作效率,节约了一定的医疗人力资源成本,同时还能使学生主动积极参与学习,提高自身专业素养及人文素养[5]。基础护理学是护理专业最基本的主干课程,也是护理专业学生的核心能力及护理习惯养成的开端。所以,必须在基础护理学教学过程中,体现职业核心能力培养的具体步?E及系统化教学内容,强调教学过程中的创造性及灵活性,充分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使其从被动学习到主动学习逐渐转变。

基础护理学教学改革的方法

1.树立护理人文教学理念,创造护理职业素质培养氛围

目前,护理专业学生多为独生子女,大多存在不够宽容、不能换位思考等缺点。因此,需要在教学过程中宣扬南丁格尔精神,强调博爱、奉献以及人道主义精神,可通过相关专题讲座、图片展等系列活动,使护理专业学生充分理解南丁格尔精神,从而对其护理素质及人文素养产生积极的影响,在此期间需要配合护理职业教育专业学习[6]。

在护理专业校园阶段学习过程中,应注意培养学生综合性人文素质,在社会实践中注重学生护理服务关爱意识的培养。通过对农村、居民社区、敬老院、孤儿院等地区及机构的健康服务,包括健康咨询、护理实践等内容,使学生了解护理工作本身存在的意义及重要性。

不同学年的学生在医院实习的目的也存在一定的差异。(1)第一学年,学生可以在医院多看多听,尽可能多感知日常护理工作中存在的人文效应,培养自身职业热情。(2)第二学年,学生可以结合护理专业课程,进行见习护理,逐渐接触护理工作实质,熟悉护理工作节奏,了解自身与资深护理人员之间的差异,加强护理知识的学习。(3)第三学年,学生通过在医院长时间的实习,熟练护理专业操作技能,培养自身护理核心职业能力,保证护理职业情感教学的完整化。

2.建立情境化教学专业场所,培养护理职业核心能力

由于学习环境与学习效率关系密切,因此,在模拟真实场景的护理教学过程中,通过理论――实践――综合素质的相互印证、学习,全面提升学生的护理专业素质,教学方式包括多媒体教学、情境模拟教学、仿真人体模特教学等,通过不同教学模式,从不同侧面或角度加强护理专业学生基础理论及操作水平的提升。比如模拟护理情境设计,将学生分成不同小组,让学生扮演不同的角色,如护士、患者、家属、医生等。各小组分别进行情境模拟演习,其他小组可对演习小组的设计方案、演习过程等进行评价,最后由护理专业教师进行总结[7-8]。通过体验不同角色所感所知以及心理特点,强化学生人际交往及沟通能力。同时,学生对护理专业理论知识及操作步骤、流程、注意事项的理解均明显得到提升,能更加适应临床护理工作要求,尤其是某些侵入性护理操作,如静脉穿刺、导尿术等,更需要教师结合多媒体教学方式,对操作要点及注意事项进行指导,开阔学生眼界,使学生护理习惯及技术操作更规范、更合理,更加符合临床实际要求。

洪汉霞、苏静[9]在60名护理专业学生中应用案例与情境模拟联合教学法教学,相对于另外60名应用传统教学模式的学生而言,尽管他们期中考试成绩略低,但期末考试成绩优势非常明显,而技术操作水平期中考核及期末考核成绩均高于传统组,其中期末考核成绩差异十分明显。这就表明在护理专业学习中,鲜活的案例分析,灵活的护理实践对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以及学习效率具有良好的作用。刘荣萍[10]研究成果显示,在24名护士及实习护士的常规查房学习中融入情境模拟教学法,相对于对照组而言,不仅查房质量得到有效提高,而且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实习护士考核优秀率也得到明显提高。因此,在医疗机构常规查房教学中融入情境模拟教学法,不仅能够有效调动查房气氛,加强护士及实习护士主动学习的积极性,提高护理工作质量,还能促使护理团队更具凝聚力。

结语

通过对基础护理学教学的改革,能够成功激发护理专业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如PBL教学法、情境教学法等带给护理专业学生全新的学习体验,使其在学习及实践过程中主动思考、提出问题、并自主搜寻答案,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职业批判能力,从而全面提升职业核心能力及临床适应能力,并进一步增强职业发展潜能,有利于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

参考文献:

[1]李青文、冯华栋、刘雅玲:《理实一体化在基础护理学教学改革中的应用》,《卫生职业教育》2013年第31卷第4期,第125-126页。

[2]林杰:《改革与创新是提高护理实践教学质量的关键》,《卫生职业教育》2014年第32卷第7期,第81-82页。

[3]李彩福、李明今、李春玉:《加强实验教学改革与创新推动护理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护理实践与研究》2013年第10卷第10期,第107-108页。

[4]沈旭慧:《职业核心能力培养:护理基础教学改革研究》,《黑龙江高教研究》2013年第3期,第141-143页。

[5]李丹:《以实践能力培养为核心的基础护理实验教学改革》,《数理医药学杂志》2016年第29卷第9期,第1413-1415页。

[6]杜良行:《五年制高职护理专业化学教学实践研究》,学位论文,南京师范大学,2014。

[7]田金霞:《浅谈教师对护理学基础教学的改革与创新》,《教育教学论坛》2014年第14期,第38-39页。

[8]黄万琪、程清洲、杜丹丹等:《护理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全科护理》2013年第11卷第4期,第1043-1046页。

[9]洪汉霞、苏静:《案例与情境模拟联合教学法在临床护理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16年第26卷第6期,第158-160页。

[10]刘荣萍:《护理教学查房中情境模拟法的应用效果分析》,《中国卫生产业》2015年第16期,第32-34页。

作者单位:安康职业技术学院陕西安康

下载关于举办本科高职院校实践教学改革与创新及实践育人经验交流研讨会的通知(精选合集)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关于举办本科高职院校实践教学改革与创新及实践育人经验交流研讨会的通知(精选合集).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关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改革的几点思考

    关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改革的几点思考 摘 要: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高职院校与本科院校相比,在开展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

    医学类高职院校高等数学专业化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高职院校高等数学专业化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摘要:应用型人才是医学类高职院校的培养目标。本文从如何转变教学观念、更新教学方法,建立专业化数学知识体系和多元化教学评价......

    高职院校学生党建工作创新研究与实践

    高职院校学生党建工作创新研究与实践 摘 要:高职高专院校学生党建工作是我们必须重视的一项政治工作。面临新形势下高职高专院校学生党建工作的定位,学生党建工作的重点又有那......

    经管系派员参加“产教融合+实践育人”教学改革研讨会

    经管系派员参加“产教融合 实践育人”教学改革研讨会 6月27至28日,应北京用友新道科技有限公司邀请,经管系派员参加在广州城建职业学院举行的“产教融合 实践育人”创新人才培......

    VBSE创新高职院校实践教学模式[5篇材料]

    VBSE创新高职院校实践教学模式 卢德湖 (闽西职业技术学院 经济系 福建龙岩 364021) 内容摘要:创新高效的云时代社会对应用型人才素质要求越来越高,高职学生不仅要掌握坚实的......

    高职院校兼职教师队伍建设实践与研究

    兼职教师队伍的构成 高职院校的外聘教师分兼课、兼职两部分,兼课教师指的是来自于高校的的,能、、 兼职教师主要来源于企业、 兼职教师的管理 兼职教师的职责 兼职教师的任用1......

    高职院校公共体育课教学模式的创新与实践

    高职院校公共体育课教学模式的创新与实践 【摘要】高职院校公共体育课的教学目标,是建立学生健康的生活方式,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习惯,发展身体素质,培养健康人才。本文针对高职......

    动物医学专业实践教学改革与创新

    动物医学专业实践教学改革与创新 【摘要】动物医学是实践性强的专业,实践教学在人才培养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本文针对动物医学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结合沈阳工学院动物医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