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4年九江市中考物理实验操作考试题库
九江市二O一四年中考物理实验操作考试
物 理 题 库
一、考试题目(物理一):用温度计测量液体的温度
实验要求:
1、读出温度计的量程和分度值;
2、会正确使用温度计测量温水的温度;
3、读出并记录数据;
4、实验完毕,整理器材。
二、考试题目(物理二):研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实验要求:
1.会调杠杆的平衡;
2.会测出或会读出力臂;
3.结论正确;
4.实验完毕,整理器材。
三、考试题目(物理三):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
实验要求:
1、光屏,凸透镜,蜡烛放置正确;
2、会在光屏上调出清晰的像;
3、看虚像方法正确;
4、实验完毕,整理器材。
四、考试题目(物理四):用天平测固体的质量
实验要求:
1、能正确使用托盘天平;
2、能正确记录测量结果;
3、实验完毕,整理器材。
五、考试题目(物理五):连接并联电路
实验要求:
1、会连接并联电路;
2、能正确测量并记录干路电流值;
3、实验完毕,整理器材。
六、考试题目(物理六):用伏安法测小灯泡工作时的电阻
实验要求:
1、会连接电路;
2、能正确测量并记录小灯泡两端的电压、电流;
3、会测三次,求电阻的平均值;
3、实验完毕,整理器材。
第二篇:物理实验操作材料
避雷针安装是安全防雷的有效方法。
在烟囱顶部竖一金属棒,棒下端连一条足够粗的导线,导线下端连一块金属板埋入地下深处潮湿处。烟囱顶部金属棒的上端须是一个尖头或分叉为几个尖头。有了这样的装置,当空中有带电的云时。避雷针的尖端因静电感应就集中了异种电荷,发生尖端放电,与云内的电相中和,避免发生激烈的雷电、这就是避雷针能避雷的一方面。但这种作用颇慢,如果云中积电很快,或一块带有大量电荷的云突然飞来,有时来不及按上述方式中和,于是有强烈的放电,加雷电仍会发生。但这时由于避雷针高过周围物体,它的尖端又集中了与云中电异号的电荷,如果雷电是在云和地面物之间发生,放电电流主要通过避雷针流入大地,因此,不会打在烟囱或构筑物上,只会打在避雷针上了。由此可见,烟囱避雷针的尖端放电作用会减少构筑物遭遇雷击的可能性;到了不可避免时,它自己就负担了雷电的打击,烟囱与构筑物受到了最大的保护。
避雷针效应:在高大建筑物顶端安装一个金属棒,用金属线与埋在地下的一块金属板连接起来,利用金属棒的尖端放电,使云层所带的电和地上的电逐渐中和,从而保护建筑物等避免雷击。寓意是:善疏则通,能导必安。
物体尖锐处曲率大,电力线密集,因而电势梯度大,致使其附近部分气体被击穿而发生放电。如果物体尖端在暗处或放电特别强烈,这时往往可以看到它周围有浅蓝色的光晕。
小实验:观察光的全反射现象 实验步骤
(1)用金属丝悬挂一个金属球,如图1 所示。(2)用蜡烛火焰将金属球熏黑,如图2 所示。
(3)将熏黑的的金属球放入烧杯中的水中,如图3 所示。(4)观察金属球颜色的变化。实验现象
当将熏黑的金属球放入盛水的烧杯中时,在阳光的照射下黑色的金属球变成明亮的银白色。若改用单色光照射,则金属球将呈现出与单色光相同的颜色。3 现象解释
金属球被熏黑是因为金属球上附着了一层黑色油烟。黑色的金属球改变颜色的原因是:水对油烟是不浸润的, 当金属球放入水中时, 在金属球和水之间形成一层空气层,当光从水(光密介质)进入空气层(光疏介质)时发生了全反射现象,这样金属球就呈现出明亮的与照射光颜色相同的颜色。原理如图4 所示。
万能表工作原理及使用((2009-12-09 23:04:50)转载 标签: 分类: 汽车改装
汽车 杂谈
万用表”是万用电表的简称,它是我们电子制作中一个必不可少的工具。万用表能测量电流、电压、电阻、有的还可以测量三极管的放大倍数,频率、电容值、逻辑电位、分贝值等。万用表有很多种,现在最流行的有机械指针式的和数字式的万用表(见图)。它们各有优点。对于电子初学者,建议使用指针式万用表,因为它对我们熟悉一些电子知识原理很有帮助。下面我们介绍一些机械指针式万用表的原理和使用方法。
万用表的基本原理
万用表的基本原理是利用一只灵敏的磁电式直流电流表(微安表)做表头。当微小电流通过表头,就会有电流指示。但表头不能通过大电流,所以,必须在表头上并联与串联一些电阻进行分流或降压,从而测出电路中的电流、电压和电阻。下面分别介绍。·测直流电流原理。
如图1a所示,在表头上并联一个适当的电阻(叫分流电阻)进行分流,就可以扩展电流量程。改变分流电阻的阻值,就能改变电流测量范围。·测直流电压原理。
如图1b所示,在表头上串联一个适当的电阻(叫倍增电阻)进行降压,就可以扩展电压量程。改变倍增电阻的阻值,就能改变电压的测量范围。
·测交流电压原理。
如图1c所示,因为表头是直流表,所以测量交流时,需加装一个并、串式半波整流电路,将交流进行整流变成直流后再通过表头,这样就可以根据直流电的大小来测量交流电压。扩展交流电压量程的方法与直流电压量程相似。·测电阻原理。
如图1d所示,在表头上并联和串联适当的电阻,同时串接一节电池,使电流通过被测电阻,根据电流的大小,就可测量出电阻值。改变分流电阻的阻值,就能改变电阻的量程。万用表的使用
万用表(以105型为例)的表盘如右图所示。通过转换开关的旋钮来改变测量项目和测量量程。机械调零旋钮用来保持指针在静止处在左零位。“Ω”调零旋钮是用来测量电阻时使指针对准右零位,以保证测量数值准确。万用表的测量范围如下:
·直流电压:分5档—0-6V;0-30V;0-150V;0-300V;0-600V。·交流电压:分5档—0-6V;0-30V;0-150V;0-300V;0-600V ·直流电流:分3档—0-3mA;0-30mA;0-300mA。·电阻:分5档—R*1;R*10;R*100;R*1K;R*10K
测量电阻:--先将表棒搭在一起短路,使指针向右偏转转,随即调整“Ω”调零旋钮,使指针恰好指到0。然后将两根表棒分别接触被测电阻(或电路)两端,读出指针在欧姆刻度线(第一条线)上的读数,再乘以该档标的数字,就是所测电阻的阻值。例如用R*100挡测量电阻,指针指在80,则所测得的电阻值为80*100=8K。由于“Ω”刻度线左部读数较密,难于看准,所以测量时应选择适当的欧姆档。使指针在刻度线的中部或右部,这样读数比较清楚准确。每次换档,都应重新将两根表棒短接,重新调整指针到零位,才能测准。
测量直流电压:--首先估计一下被测电压的大小,然后将转换开关拨至适当的V量程,将正表棒接被测电压“+”端,负表棒接被测量电压“-”端。然后根据该挡量程数字与标直流符号“DC-”刻度线(第二条线)上的指针所指数字,来读出被测电压的大小。如用V300伏档测量,可以直接读0-300的指示数值。如用V30伏档测量,只须将刻度线上300这个数字去掉一个“0”,看成是30,再依次把200、100等数字看成是20、10既可直接读出指针指示数值。例如用V6伏档测量直流电压,指针指在15,则所测得电压为1.5伏。
测量直流电流:--先估计一下被测电流的大小,然后将转换开关拨至合适的mA量程,再把万用表串接在电路中,如图所示。同时观察标有直流符号“DC”的刻度线,如电流量程选在3mA档,这时,应把表面刻度线上300的数字,去掉两个“0”,看成3,又依次把200、100看成是2、1,这样就可以读出被测电流数值。例如用直流3mA档测量直流电流,指针在100,则电流为1mA。
测量交流电压:--测交流电压的方法与测量直流电压相似,所不同的是因交流电没有正、负之分,所以测量交流时,表棒也就不需分正、负。读数方法与上述的测量直流电压的读法一样,只是数字应看标有交流符号“AC”的刻度线上的指针位置。
使用万用表的注意事项
万用表是比较精密的仪器,如果使用不当,不仅造成测量不准确且极易损坏。但是,只要我们掌握万用表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谨慎从事,那么万用表就能经久耐用。使用万用表是应注意如下事项:
·测量电流与电压不能旋错档位。如果误将电阻档或电流档去测电压,就极易烧坏电表。万用表不用时,最好将档位旋至交流电压最高档,避免因使用不当而损坏。
·测量直流电压和直流电流时,注意“+”“-”极性,不要接错。如发现指针开反转,既应立即调换表棒,以免损坏指针及表头。·如果不知道被测电压或电流的大小,应先用最高档,而后再选用合适的档位来测试,以免表针偏转过度而损坏表头。所选用的档位愈靠近被测值,测量的数值就愈准确。
·测量电阻时,不要用手触及元件的裸体的两端(或两支表棒的金属部分),以免人体电阻与被测电阻并联,使测量结果不准确。
·测量电阻时,如将两支表棒短接,调“零欧姆”旋钮至最大,指针仍然达不到0点,这种现象通常是由于表内电池电压不足造成的,应换上新电池方能准确测量。
·万用表不用时,不要旋在电阻档,因为内有电池,如不小心易使两根表棒相碰短路,不仅耗费电池,严重时甚至会损坏表头。
光的全反射:硬币的隐身术
当同学们到你家里来玩的时候,你可以表演一个小魔术,并且请大家来解释一下这个魔术中的秘密。
在桌子上放着一枚硬币,取一个玻璃杯,把里面盛满水,然后把玻璃杯压在硬币上,这时候,请同学们从杯子的侧面看去,大家会发现,硬币不见了。谁也没有把它拿走,但是从杯口向下望的时侯,硬币还好好的放在那里。
然后,你趁别人不注意的时候,给玻璃杯底沾上一些水。再请别的同学来重做这个实验。这一回,大家一定会惊奇地发现:这个魔术不灵了,透过玻璃杯的侧壁,同学们总能看到一个闪亮的硬币。假如你不说出这个秘密,恐怕谁也没有办法再使硬币消失。
利用光的全反射现象可以解释这个有趣的实验。右图画出了光线所走过的曲折道路。光从空气经玻璃杯底进入水里的时候发生了折射,因为是从光疏媒质进入光密媒质,所以折射光线全都向法线方向靠拢。这使得大部分光线以很大的入射角射向杯子的侧壁,因而发生了全反射。反射的光线又折回水中,从杯口射出,因此从杯子的侧面看不到硬币,而由杯口向下望去,硬币还好好地放在那里。
做这个实验,应该用口比底大的玻璃杯,而不要用上下一般大的玻璃杯。为什么要这样做,你可以根据光的折射定律想一想。
杯底和硬币之间沾有水以后,情况就变了:硬币射出的光线从水中穿过杯底再进入杯子里的水中。这种情况下,杯底可以看成是一块平板玻璃,它的上下都是水,光线通过它的时候方向不变。这样,硬币射出的光线到达杯子的侧壁上的时候,一部分光线入射角并不很大,当然不满足全反射条件,这些光线从侧壁上透射出来使你看到杯底下的硬币。有趣的是,如果硬币只有一部分沾上水,而另一部分没有沾上水,那么你就只能看到沾水的一部分。
还可以用许多其它的方法观察到全反射现象,下面再介绍两个。
找一个又大又深的脸盆,盛满清水。把一个硬币扔在盆底,然后用一个较重的玻璃杯倒扣住硬币(注意,在向下按玻璃杯的时候,不要让杯中的空气漏出来)。这时候,你再从玻璃杯的侧面望去,就会发现玻璃杯变得不透明了,它的侧面象镜子一样闪着银光,并且映出盆底的印花,而硬币却无影无踪了。
还可以用另一种方法来做这个实验:把玻璃杯正立在脸盆里,用杯底紧紧压住硬币。你从杯子的侧面望去,也会发现玻璃杯不透明了(注意,不要让水进入杯内,如果杯子里进了水,就变得透明了)。
1.别看这些实验做起来很简单,要说清它的道理还要费一番脑筋,你自己想想看。利用光在玻璃的内表面上会发生全反射的原理,可以制成光学仪器——全反射棱镜。正如图中所画出的那样:光线垂直射入棱镜的一个侧面,然后以45°的入射角投射在棱镜的内表面上。由于玻璃的临界角是42°,所以这束光线发生了全反射,反射光从另一个侧面射出来。
全反射棱镜能让光线转一个90°角,也可以让光线转一个180°角,很象一面镜子一样,可是这是一面没有镀银面的镜子,所以它不怕潮湿。另外,它在反射光的时候光的损失也很少,更没有平面镜多次反射形成很多个像的毛病。因为有这些优点,在科学研究中常用它代替平面镜来改变光的方向。
钻石之所以光彩夺目,也是由于光的全反射。钻石是非常珍贵的宝石,它又叫金刚石。天然金刚石并不都是非常美丽的,必须经过人的加工,才能光彩
夺目。
右图中画出了金刚石的一种式样。它有五十多个棱边。假如有一条光线从金刚石的上面射入,由于金刚石折射率很大,临界角很小,所以绝大部分光线会在它众多的内表面上发生全反射(见下图),于是,各个方向上,都有它反射的光线,所以看起来总是晶莹透亮,闪闪发光,十分迷人。
用其它宝石或玻璃按同样形状制成的仿制品,都赶不上金刚石光彩夺目,其原因是其它宝石的折射率都比金刚石小,因而临界角大,光线在宝石内没有在金刚石里那么容易发生全反射。
学了上面的知识,你来解释一下:把透明的玻璃打碎成粉末后,为什么会变成雪白的?
第三篇:2014年六安市中考物理实验操作考试试题及实验报告
2014年六安市中考物理实验操作考试试题及实验报告
(考试时间15分钟)
实验E 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实验目的1、通过本次实验中,让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了解到设计实验探究的科学思想。
2、获得杠杆平衡条件: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F1×L1=F2×L2
3、能够理解杠杆平衡状态的基本含义。
实验器材:杠杆、支架、一盒钩码、固定在杠杆上的挂物环、弹簧测力计。实验要求:
1、会组装杠杆,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实验步骤:
第一步、把杠杆安装在支架上,使其能灵活地绕支点转动,调节杠杆两端的平衡螺母,使杠杆处于水
平静止状态,使杠杆水平静止。
第二步、先在支点左侧,20cm处挂一个0.5N的钩码,试一试需要在指点的右侧10cm处挂几个钩码,能够使杠杆再一次水平静止,杠杆水平静止后,将实验所测数据填入实验记录的表格内,将作用在杠杆左边的力,作为动力F1,则F1=0.5N,动力臂L1为20cm,F1×L1=10 作用在杠杆右侧的力为F2,F2=1N,阻力臂L2为10cm,F2×L2=10(改变钩码的位置和钩码的个数,再做一次实验,)
第三步、将支点左侧,距支点5cm处,挂3个钩码,试试看,在支点右边15cm处,需要挂几个钩码
可以使杠杆再次水平静止。待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后,把实验数据填入记录表格内,动力F1,F1=1.5N,动力臂L1为5cm,F1×L1=7.5,作用在杠杆右侧的力为F2,F2=0.5N,阻力臂L2为15cm,F2×L2=7.5.第四步、通过两次记录的实验数据,进行对比分析,知道:杠杆平衡时,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
F1×L1=F2×L
2结论:a、杠杆的平衡状态是指杠杆处于匀速转动状态,或者静止状态,静止时的位置不一定是在水
平位置。
b、杠杆处于平衡状态时,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
附表:/ 6
实验C探究电压表的使用
一、提出问题:如何用电压表测量小灯泡的电流?
二、猜想与假设:用电压表测量小灯泡电压时,与小灯泡串联还是并联?
三、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
1、设计设计电路如右图所示。
2、从桌面上选取实验器材。
四、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
1、思考本实验的注意事项。
2、按右图连接好电路。
3、按正确方法、步骤进行实验。评分细则
实验B探究温度计的使用
一、提出问题:如何使用温度计测量温度?
二、猜想与假设:物体的冷热程度与温度计的示数大小关系如何?
三、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
1、设计实验方案。
2、从桌面上选取实验器材。
四、进行实验与收集数据
1、思考本实验的注意事项。
2、按照要求安装好实验器材并进行实验。3
五、分析与论证
六、实验完毕整理好器材。/ 6
实验A探究凸透镜成实像、虚像的规律
温馨提示:
1、监考老师先把蜡烛、凸透镜、光屏的次序在光具座上排好,并调整好它们的高度。
2、告知考生凸透镜的焦距为 cm。
一、提出问题:物体经凸透镜成实像、虚像时有什么规律?
二、猜想与假设:物体经凸透镜成实像、虚像时,物距与焦距的关系如何?
三、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
四、进行实验与收集数据
1、思考本实验的注意事项。
2、按正确方法、步骤进行实验。
3五、分析与论证
六、实验完毕整理好器材。
评分细则
实验D探究用滑动变阻器改变小灯泡的亮度
说明:
1、考生除发现仪器有损坏或缺少向监考老师提出外,不得问其它问题;
2、考试时间:15分钟。
3、满分15分
4、考生只需要填写第“四”题表格中的数据,不需要回答第“一”、“二”题中的问题。
一、提出问题:
如何用滑动变阻器改变小灯泡的亮度?
二、猜想与假设:
三、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
1、设计设计电路如右图所示。
2、从桌面上选取实验器材。
四、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
1、思考本实验的注意事项。
2、按右图连接好电路。
3、按正确方法、步骤进行实验。
4、将观察到的现象记录在下表中:
五、实验完毕整理好器材。
2012年六安市中考物理实验操作考试考核要点及评分标准
(考试时间15分钟)
准考证号 姓名 学校
实验F探究用滑动变阻器改变小灯泡的亮度
实验合计得分监考教师签名
2012年六安市中考物理实验操作考试试题及实验报告
(考试时间15分钟)
准考证号姓名学校
实验F探究用滑动变阻器改变小灯泡的亮度
说明:
1、考生除发现仪器有损坏或缺少向监考老师提出外,不得问其它问题;
2、考试时间:15分钟。
3、满分15分
4、考生只需要填写第“四”题表格中的数据,不需要回答第“一”、“二”题中的问题。
一、提出问题:
如何用滑动变阻器改变小灯泡的亮度?
二、猜想与假设:
三、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
12、从桌面上选取实验器材。
四、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
1、思考本实验的注意事项。
2、按右图连接好电路。
3、按正确方法、步骤进行实验。
4五、实验完毕整理好器材。
2012年六安市中考物理实验操作考试考核要点及评分标准/ 6
(考试时间15分钟)
准考证号姓名 学校
实验合计得分监考教师签名
实验F、用天平和量筒测量固体的密度
实验要求:
1、正确使用天平测量固体的质量。
2、用量筒测出固体的体积。
3、计算出固体的密度。实验器材:
托盘天平(处于不平衡状态)及砝码一套、量筒一个(100ml)、小石块(拴好细线)一块、烧杯一个(盛有适量的水)、干布一块、胶头滴管(置于空烧杯中)
实验操作规则及评分标准/ 6
注:因操作错误造成仪器损坏或不良后果的扣1分,后果严重的扣2分。6 / 6
第四篇:物理实验操作考试总结
三十八团学校九年级物理实验技能考查总结
4月10日早上在学校的精心组织安排下,我校初中毕业综合素质测试小组对全校初三65名学生进行了实验操作考查理化生实验技能考查工作,已经在我校结束,针对这次实验操作的考查,做出以下总结我具体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前期筹备工作。
3月份,在学校总务处组织下对物理实验室进行了验收,并对所缺少的仪器、药品进行了补充。
二、中期练习操作。
在这学期,练习操作共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开学到三月中旬之间,班级统一上实验课,规定必做的实验,由教师讲解并演示,学生两人一组进行操作,并互相帮助,提示和提出问题一起改正;第二个阶段是三月中下旬到考试,在这期间再将每个班级分为五人一组的实验小组,每个人一台试验台独自进行操作,在这个过程中熟悉并掌握实验操作的步骤和方法。
三、后期模拟加强
在考试之前,在理化生教师的帮助下我们开展了一次试验模拟考试,专门设置了学生抽签,尽可能的接近中考。应该说这次模拟考试也在这次实验考察中起到了很好的作用,从学生在考试过程中的心理和操作上都有了一定的适应。
四、考试成绩与问题:
由全校理、化、生教师的共同努力,今年我校理、化、生实验技能考查工作也顺利结束。物理实验平均分7.2,与去年的成绩几乎没大的变化,仍然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因为是理化生、艺术学科同场,同时进行考查,学生难免有手忙脚乱的行为,另外,有部分学生挑选实验器材时,实验器材把乱拿一通,影响了他人实验,在以后的实验教学工作中,我们要总结经验,扬长避短,认真开展好常规实验教学,保证理化生实验技能考查工作成绩能够进行突破。
一、实验教学中过程学生存在的一些典型问题
1、基本工具使用得不正确,其主要表现为:
(1)在使用弹簧测力计时,有的学生没有进行校零就直接使用;测拉力时没有 作匀速直线运动就读数;校零时不在使用位置上。(2)用量筒测水的体积时拿在手里读数,而且读数时视线没有与凹形水面相平,甚至量筒都没放平就读数。
(3)在使用电流表和电压表时,没有试触就直接使用;不注意接合适的量程。
(4)部分学生不能正确连接滑动变阻器及判断阻值的变化情况。
2、操作不规范,如(1)学生操作不按实验要求,操作过程中对器材的使用不够规范。
(2)在研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不是移动光屏呈接像,而是移动透镜去找像。
(3)连接电路的方法不正确;表的刻度盘没有正对观察者;没有排除电路故障的一般经验,有的甚至根本不会连接电路。
3、背实验和数据,违背实验事实。很多学生一开始就马上在实验册上填写有关 内容,根本没有看器材,甚至是先填出实验结论、数据,再做实验。其实验数据与填写数据根本不符,如在观察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根本没有呈接到清晰的像就在题单上填 写了结论。
二、造成上述错误的原因从上述现象可以看出,部分学生在实验操作中比较盲目,缺乏一定的实验操作技能。有的问题虽然存在某一部分学校的学生或个别学生身上,但反映了我们一部分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对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训练不到位,而是为了实验操作考试而做实验。教师忽视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与方法的指导。其次是教师在指导学生复习操作时,让学生的自我认识不够,操作不认真。教师讲得太多,包办做得太多,有意识地提供一些数据和结论让学生记住。教师在指导学生复习时规定太死,如用电流表、,电压表测电阻,测小灯泡的功率,测平均速度,观察研究凸透镜成像实验,教师先把一些数据给学生规定好,让学生按教师事先设想的数据去做实验。这些做法抹杀了学生思维的独立性和灵活性,养成了在实验操作中的依赖性和封闭性,不利于学生的发展。
通过这几次实验操作考试,我们也发现学生整体实验操作能力比较强,这是与平时教学和后期训练分不开的,更要在八年级实验课的过程当中就有意识的去训练。为了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使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有所提高,我们应加强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
第五篇:2018年陕西省中考物理实验操作步骤
实验
一、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
1.检查实验器材是否齐全(透明玻璃板一块,支架4个,白纸一张,铅笔一支,刻度尺一把,直角尺一把,光屏),检查完毕后,举手示意,经监考老师同意后,开始实验。
2.将一张白纸平铺于水平实验台上,用铅笔画一道横线,将平面镜组装在这道横线上。注意要让平面镜与桌面垂直,否则会造成重影。
3.将一个支架放置于平面镜前某一位置处,蹲下来观察支架在平面镜中所形成的像;观察完毕后,将光屏放在平面镜后去呈接像,看能否得到像。
4.在平面镜后放置一个完全相同的支架,移动该支架的位置,让其与像完全重合时,标记出物与像的位置分别为A和A′。
5.拿掉平面镜后面的支架,任意改变平面镜前支架的位置,蹲下来观察支架在平面镜中所形成的像;观察完毕后,将光屏放在平面镜后去呈接像,看能否得到像。6.在平面镜后放置一个完全相同的支架,移动该支架的位置,让其与像完全重合时,标记出物与像的位置分别为B和B′。
7.移开平面镜,在白纸上标注出镜子的背面,用虚线连接A A′和B B′,用直角尺测量是否垂直,标注出垂直符号。
8.用直尺分别测量出A和A′、B和B′到镜面的距离,在图上标出这段距离,并填入表格中。注意刻度尺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9.将试题中的实验结论填写完整。
10.将实验器材放回原样,完毕后,举手示意,经监考老师同意后,离开考场。
实验
二、探究串联电路电压关系
1.检查实验器材是否齐全的同时摆放实验器材,电源---开关---灯泡L12.5V---灯泡L22.5V摆成串联电路,将电压表放在L1正下或正上方。检查完毕后,举手示意,经监考老师同意后开始实验。
2.用导线依次连接电源---开关---灯泡L1---灯泡L2成串联电路后再将电压表并联在L1两端。注意在连接电路时,开关要断开。
3.用开关试触,检查电压表所选量程是否得当,“+”“-”接线柱有无接反。4.闭合开关,读出电压表示数填写在表格内。
5.断开开关,再将电压表并联在L2两端,闭合开关读出电压表示数填写在表格内。
6.断开开关,将电压表并联在L1L2两端测出总电压,读出电压表示数填写在表格内。
7.断开开关,将L2的灯泡更换为3.8V的灯泡L3,再将电压表并联在L3两端,闭合开关,读出电压表示数填写在表格内。
8.断开开关,再将电压表并联在L1两端,闭合开关读出电压表示数填写在表格内。
9断开开关,将电压表并联在L1L3两端测出总电压,读出电压表示数填写在表格内。
10.断开开关,填写实验结论。
11.整理实验器材,将实验器材放回原样,完毕后,举手示意,经监考老师同意后,离开考场。
实验
三、探究电路中电流和电压的关系
1.检查实验器材是否齐全的同时摆放实验器材,电源---开关---定值电阻---滑动变阻器---电流表,将电压表放在定值电阻的正下或正上方。检查完毕后,举手示意,经监考老师同意后开始实验。
2.按先串后并的方法连接实验电路,注意在连接电路时,开关要断开,滑动变阻器要放在最大阻值处。
3.用开关试触,检查电路中电流表、电压表所选量程是否得当,“+”“-”接线柱有无接反。
4.闭合开关,移动滑动变阻器,使电压表的示数变为1v,记录电压表与电流表的示数,填写在表格中。
5.再次移动滑动变阻器,使电压表的示数变为2.0v,记录电压表与电流表的示数,填写在表格中。
6.再次移动滑动变阻器,使电压表的示数变为3.0v,记录电压表与电流表的示数,填写在表格中。
7.将滑动变阻器的阻值移至最大阻值处,断开开关,填写实验结论。
8.将实验器材放回原样,完毕后,举手示意,经监考老师同意后,离开考场。
实验
四、伏安法测量小灯泡的电功率
1.检查实验器材。(看器材是否齐全。看清各表的量程以及分度值,将开关断开。)在检查实验器材的同时摆放实验器材。摆放结束后举手向监考老师示意,经监考老师同意后,开始实验。
2.用导线顺次连接除电压表以外的用电器,连接时开关要断开,滑动变阻器要移动要最大值处,连接完毕后,将电压表并于小灯泡两端。3.用开关试触,检查电路。
4.闭合开关,调节滑动变阻器,使电压表的示数等于小灯泡的额定电压2.5v。5.观察小灯泡的亮度,正确记录小灯泡亮度和电压表、电流表的示数。6.将滑动变阻器移至最大阻值处,断开开关,用电功率公式P=UI计算出小灯泡额定功率,填入表中。
7.再次闭合开关,调节滑动变阻器,使电压表的示数低于小灯泡的额定电压等于2V。
8.观察比较小灯泡的亮度,正确记录小灯泡亮度和电压表、电流表的示数,填入表中。
9.将滑动变阻器移至最大阻值处,断开开关,用电功率公式P=UI计算出小灯泡实际功率,填入表中。
10.整理实验器材,整理完毕后,举手示意,经监考老师允许后,离开考场。
实验
五、用剩液法测盐水密度
1.检查实验器材是否齐全(托盘天平及砝码一套,镊子,100ml量筒一个,大烧杯一个(内装盐水),小烧杯一个。抹布一块)检查完毕后,举手示意,经监考老师同意后开始实验。不能忘记检查砝码盒!并将砝码盒放置在右盘跟前。2.将天平放置在水平实验台上,用镊子将游码归零,用平衡螺母调节天平的横梁平衡。注意要控制好天平到人的距离,不要离的太近也不要离的太远,要方便完成质量测量,天平调节好后,不允许再移动天平的位置。3.将大烧杯中的盐水向小烧杯倒入20ml,估测它的总质量后,将其放置于天平的左盘中,选择合适的砝码由大到小的顺序用镊子夹取砝码,调节游码,使天平的横梁再次平衡。注意平衡的标准:让指针指在分度盘的中央或指针在分度盘中央刻度线左右摆动幅度相等。4.读出天平右盘中砝码的总质量和游码对应的刻度值,相加得到小烧杯和盐水的总质量m1,填入表格中。
5.取下小烧杯,用镊子将砝码放回砝码盒,将游码归零。
6.将小烧杯中的盐水向量筒中倒入10ml。将体积v填入表格中。注意在倒入液体时,眼睛紧盯液体的凹液面。7.将剩余盐水的小烧杯放在天平的左盘中,称其总质量m2。将数据填入表格中。8.将小烧杯取下,用镊子用镊子将砝码放回砝码盒,将游码归零。9.计算出量筒中液体的质量m= m1-m2
10.利用密度公式计算出盐水的密度,填入表格。
11.将实验器材放回原样,完毕后,举手示意,经监考老师同意后,离开考场。
实验
六、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1.检查实验器材,经监考老师同意后,方可进行实验。2.组装实验器材,利用平衡螺母调节杠杆在水平位置保持平衡。3.在杠杆在左端第二格挂一个钩码,在右端第一格挂两个钩码,保持平衡,同时记录实验数据。
4.调节杠杆两端钩码的位置,将右端钩码向外移动一格,左端钩码向外移动三格。使杠杆在水平位置重新保持平衡,同时记录实验数据。
5.给杠杆左端增加一个钩码,挂在左端第二格的位置,使杠杆在水平位置重新保持平衡,同时记录实验数据。6.综合3次实验,得出实验结论。7.整理实验器材,举手示意,离开考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