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界湖镇独树小学课程改革实施计划
平昌县板庙小学课程改革实施计划
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和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根据教育部《开展基础教育新课程实验推广工作的意见》的通知和《四川省新课程实验推广工作的意见》,结合县教育局通知精神经,从2004年起,开展新课程实验工作。为提高我校广大教干教师对课程改革实验的认识,明确主要目标和任务,进一步更新教育观念,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树立以人为本,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提高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做好课改实验工作,特制定本实施意见:
一,实施的目标,任务
(一)总体目标
1、构建适应我校实际的新的教学评价体系,实现课程纲要指导下的教育观念,人才培养模式,课堂教学方式,学生学习方式,教育教学管理等方面的变革.2、培养造就一支基本素质优良,教育教学观念领先,能促进学生发展的教师队伍.教育行政领导,教科研人员与教师三结合的教育改革骨干队伍.3、探索综合实践活动的模式,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服务.(二)具体任务
1,实行国家颁布的《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并以此安排学校的教育教学活动,实施根据新课程标准编写的新教材,为丰富,完善发展新课程标准和教材提供依据.2,通过实验,努力探索在课程资源的开发,教材的使用,课程实施管理,学校管理,多层面教研活动等方面得以积极开展的新机制,为新课程的推广积累经验.3,形成与新课程要求相适应的教学管理制度,逐步转变学习过程中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善于合作,总结出适应素质教育要求的教学模式.4,尝试构建符合素质教育思想的评价体系和评价方法,逐步形成一整套教师易于理解便于操作,学生乐于接受主动自律的评价标准.5.根据新课程重视实践和实验教学的要求,加强实验室,图书室及体育,艺术,劳动技术教育教学设施的建设,提高其使用效率,促进学生活动场所和社会实践基地的建设.6,创设新的培训模式.提高广大教师的课改意识和校本课程开发的能力,培养和造就一支由骨干教师和优秀校长,教研员组成的教研教改队伍.7,推出一批教改教研成果,为新课程实验的深入开展积累经验,提供借鉴和示范.8,组织参与实验的教师填写试教调查表;定期召开校长,教师,学生,家长座谈会,研讨会,并作好各种会议记录;完成实验的阶段性实验报告,形成对新课程标准和教材的评价报告,务实验学科的实验报告.二,主要措施
(一)加强组织建设,强化组织领导.为加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工作的组织领导,确保实验工作的顺利进行,我校分别成立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领导小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工作小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工作小组下设学科研究小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领导小组,由刘兴之校长任组长,陈宇鸣主任任副组长,成员由杨连平、张雍、冉加海、张宣德、孙华、夏进组成,负责实验工作的规划,决策课改重大问题,组织指导课改实验,协调各部门共同开展工作,确保课改顺利进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工作小组,由学校陈宇鸣主任任组长,成员由冉加海、张雍、夏进、刘开闸、孙继猛、孙高胜、王程、王家平、孙向东、何竞、孙华组成,负责制实验方案及课改相关配套文件,组织开展教师培训及具体实验,指导基层学校开展课改实验,研究,评价课改实验,交流,总结课改工作,整理出台实验成果报告
(二)建立健全各种规章制度,有序而高效地管理实验工作.1,领导工作制度:规范领导决策行为,使策划设计更加科学合理.2,教师培训上岗制度:先培训,后上岗;不培训,不上岗.3,实验的记录与反馈制度:使实验积累进入有序状态.4,实验年级的教研活动制度:学习理论,教材研讨,成果分析.5,教研员工作制度:每人须有研究专题和对口指导学校.6,校本开发制度:根据县情,校情开发校本课程.7,制定实验测评办法:实施教学质量监控,评估学生学习质量,验证新教材的效度与信度.8,制定激励表彰办法:表彰优秀实验学校,实验教师及实验学生,展示实验成果.(三)强化岗前培训,为实施新课程做好师资准备.1,培训对象:坚持“全员培训”的原则.凡与实验相关的人员均须培训.培训对象包括乡(镇)政府,县教育局相关科室人员,直接参与实验的教师,校长及教研员.2,培训目的:明确改革背景,夯实理论基础,强化执行能力,为实验的顺利实施提供思想理论保证.3,主要培训内容:《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指纲要》,《四川省贯彻实施国发[2001)21号文件精神推动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意见》,“教育部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及《国家课程标准》,各科新教材以及与改革相关的政策措施,教育理论.4,培训方式:以开放式,对话式为主,注重针对性与实效性.充分调动每一位参与者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保证培训的质量和效益.新课程培训要成为所有教师,教干继续教育的主要内容.5,培训管理:教研室要认真做好师资培训的规划工作,制定并实施教师培训管理制度,确保新课程师资培训工作与课程改革推进同步进行或适当超前.(四)加强对课程改革的深入研究,以科研,教研成果指导课程改革实践.各学区要把课程改革作为中心工作,加强与基础教育课程中心的联系,发挥理论与实践两方面的优势,按实施新课程的要求.把教研的重心放到学校,课堂和学生上,研究的重点由研究“教”转为研究“学”,当好课程改革的实践者和带头人,为推进学校新课程改革服务.要本着以课题促进新课改深入实施的工作思路,紧紧围绕教育理念的转变,考试评价制度的改革,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研究性学习,教师的专业发展等深入开展研究,为实验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专业支持.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建设与开发,充分挖掘校内外包括网络资源在内的各种课程资源,建立小学,初中校际之间交流与共享制度.同时与其他实验区建立广泛联系,随时交流研究课改课题,优势互补,共同发展.(五)加大措施,建立新课改保障体系
1,社会参与,形成合力.要通过多种渠道,如电视台,报刊等新闻媒体的报道,召开学生家长动员会,座谈会等方式,向社会宣传课改政策,意义,目的,争取社会的支持与参与,营造社会舆论环境,发挥社会教育的群体合力作用.通过制度建设,形成学校,社会,家长共同参与支持新课改的机制.2,争取政府与社会有关方面的支持,加快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基地的建设,开发盘活课程资源,由政府出面协调财政,劳动,科委,文化,体育等有关部门,给实验学校以优惠政策,促使社会的相关场所向学校,学生优惠开放.1, 保证课改实验经费.在课改经费不足的情况下,要多方协调,优先考虑培训资金到位.五,实施原则与策略
新课程改革实验的基本原则是:积极稳妥,分步推进;分类指导,因材施教;抓住关键,确保重
点;以校为本,开展实验.进行课改实验,教师素质的提高是关键,因此要下大力气抓好师资队伍建设;在实施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重点,因此,学校教学务必以人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关注生活,关注社会.实验工作要结合县情,校情,吸收,借鉴外地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经验和教训,创造性地实施新课程.充分体现课程改革方案的精神,按照各学科课程标准的要求,根据各学校的实际情况,形成有特色的课程设置.新课程改革实验的基本策略是:边实践,边学习,边交流,边发展.三,实施的步骤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施分六年进行,大体划分为三个阶段.(一)准备阶段(2004.3一一2004.7)
主要任务是做好活动前的准备工作,为课改实验做好思想,人员,组织,物质准备工作
1, 提出承担省课程改革实验任务的申请,承报实验方案,制定相关的配套文件,做好宣传发动工作,为开展实验做好舆论准备和思想准备.2, 成立校级实验领导组,指导组,实验工作组,学 科研究纽,健全实验规章制度.3,统筹规划课程改革实验,制定实施课程改革的相关政策和具体办法.,选拔实验教师,组织实验教师熟读新课程标准,通新教材,集体备课,举办新教材教学观摩研讨活动.5,根据课改需要,做好与课改有关的场地,实验器材,教学设备等物质准备工作.6,落实课程改革实验组织,制定实验管理制度,启动实验评价研究,研制评价办法.7,研究制定实验的基本操作模式.(二)实施阶段(2004.8--2010.7)
主要任务是把各项实验内容,按照实验方案的要求,在各实验点有序展开,完成实验任务.2, 开展各种教学研究活动,研讨使用新课标及新教材的教学策略.定期组织公开课,研课,示范课,推进课堂教学的改革.2,记录,测试,反馈新课标及新教材的实验情况.及时对实验中出现的问题进行诊断和调整.3,选派骨干教师到其他实验区学习考查.4,设置样板,推广样板校的示范,管理经验,并有计划地在样板校开展教学实验研究.5,按年级对教材的内容,教材使用,学生学习效果,专题研究进展进行阶段性总结,评价目标达成,提出意见和建议.6,抓好非实验年级的跟进与教学改革,防止造成实验年级与非实验年级“一校二制”的情况.非实验年级的所有教师从本年度的实验一开始就要参加有关课改活动,促进实验的滚动式发展.8,定期请专家指导组予以指导,解决实验中的有关理论与实际问题.(三)总结阶段(2010.8—一2010.12)
主要任务是对课改实验的各项工作作出总结与评估,提炼成果进行推广.1,对新课程标准和新教材实验结果进行终结性测评,写出验证分析报告和修订新教材,完善,发展新课程标准的建设性意见.2,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对构建新课程体系下具有我县特色的校本课程体系及综合实施活动(研究性学习,社会实践活动,社区服务,劳动技能教育)的研究结果和学生素质发展状况进行总结分析,撰写实验研究报告.3,总结三年实验过程中我县教师的各项教科研成果,汇编课程改革实验研究成果集,并撰写课程改革教师培训经验总结.附1界湖镇独树中心小学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领导小组名单
组长:祖传明
副组长:刘玉军
成员:袁中岭高联则邱成德王文华赵军宣杜伟堂左振杰高长信金建平
附2.界湖镇独树中心小学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工作小组名单组长;刘玉军
副组长:祖伟峰王 锋
成员:治国徐和厚高尊欣王兆全
第二篇:课程改革实验实施计划
课改实施计划
南门外小学
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实施计划”
关于加快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优化课程结构,调整课程门类,更新课程内容的要求,教育部从2001年秋起,开始了义务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工作,我校在2001年8月接受了任务,与乌海实验区同步进行课改实验。
2002年9月,赛罕区做为16个自治区级课改实验区之一 也将投入到课改的洪流中。根据我区教育局制定的课程改革实 验实施方案意思以及我校参与课改实验的实际情况,特制定木 学年课程改革实施计划:
一、继续加强组织建设。
由于本学年我校参加课改的规模有所壮大,共有27个实验 班,—年级五个,二年级有五个,三年级有五个,四年级有五个,五年级有五个,六年级有两个,参加实验的学生有2000左右,涉及实验的教师有67人,实验科目在原有的语文、数学、艺术、综合实践、科学、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心理发展。所以,要强化组织领导,成立教育思想端正、业务水平高、协调能力强的课改实验指挥系统并设有学科研究小组,做到明确分工、落实责任。
二、加强管理,完善各项规章制度 实验队伍的壮大,增加了管理的难度,这就要求领导小组 统筹规划、整体设计,分布实施。在原有的基础上,继续建立 健全教研活动制度,表彰激励制度,评价方案措施等,从而完 善课程改革的档案工作。
三、加大培训力度
1、实验领导与教师要积极参加各级教育部门组织的课
改培训活动。
2、每周二,学校要组织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切合课改的集休教研、组内教研活动,使广大实验教师领会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精神,理解新课程标准的理念,从而更好地开展课程改革工作。
3、聘请专家进行课改专题讲座,要求非实验教师也参与进来。
4、积极组织开放式研讨,采用参与式培训方式,进行课堂教学培训。
5、组织开展实验教师的课改实验汇报课。
四、继续进行校木课程的开发
这是本学年我校课改工作的一个重点,我们将充分利用学校的教育资源,开发以学校为基地的课程创新,形成南小的办学特色。
五、不断改进评价体系
在上一学年评价工作的基础上,我们力争在本学年有所突破。我们将建立“学牛成长档案袋”及“教师成长记录袋”,从而建立“促进学生发展,促进教师提高”的评价休系,六、加大宣传力度
1、将继续利用“家长学校”这块阵地,聘请专家进行“选进新课程”方面专题讲座,从而使家长了解课程改革,共同参与这次实验。
2、让家长走进学校,学校将设有家长开放日,让家长与教师共同参与课程改革。
3、课改领导小组抽调专人,创办“课改校报”,让老师、学生、家长都来关注课改动态。
4、继续进行“窗口宣传”,由课改教研织定期进行课改橱 窗展示。
5、实验教师结合本学科特色,继续进行手’抄报创作。
6、实验教师要积极搜集学生课改成果。
总之,我校上级领导,下级教师,学牛都将全力以赴投入到课改当中,及时总结,及时改进,使我校课改工作展开新局面!
第三篇:龙凤湖小学部校本课程改革创新计划
龙凤湖小学部校本课程改革创新计划
一、指导思想:
校本课程给学校的发展、给教师专业的发展、给学生个性的发展提供了新的舞台。学校坚持以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为本,以兴趣性、拓展性为主,发展学生个性为目标,让课程适应和促进学生的发展,根据学校的办学目标,充分利用学校现有的教学特色以及丰富的资源优势,认真做好校本课程的开发与研究,带动学校师资队伍建设与课程开发、管理、评价、教学资源开发等方面的和谐发展。
二、校本课程实施的目标:
1、总目标:
发挥团队合力,结合课改推进校本课程的开发和拓展课程建设,以课程建设拓展学生乐学的空间,突显学科特色。
2、学生发展目标:
在知识、品质、能力、个性等方面得到比较和谐、全面、可持续的发展,使学生的发展有更广阔的空间。
3、教师发展目标:
学会学习、学会反思、学会创新,成为实践的研究者,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
4、重点突破:
以学校特色项目为基点,在和谐团队氛围下的开发校本课程,并逐步向各学科延伸,完善三大校本课程,即《守护生命—安全教育读本》、《欢腾腰鼓》、《经典诵读》。
三、组织与实施:
1、成立校本课程实施领导工作小组。组
长:李新行
副组长:周素娟
王艳茹
成员:张光楠
梁彩霞
于彩伟
梁自琳
领导小组主要职责:
①构思并制订校本课程开发工作的总体规划,做好指导、研究、实施、评估等工作。
②制订校本课程实施有关规章制度并组织实施和考核。③组织教师进行校本课程的理论学习,规范教学行为,提高教育教学能力。
④积累课改资料,及时提供教改信息。
⑤经常深入校本课程实施课堂,指导开课、听课、评课工作,和实施教师一起研究情况,帮助他们及时总结。
⑥做好校本课程实施的经验或成果的推广和应用。
四、方法措施:
1、充分调动教师参加校本课程开发和实施的积极性,体现参与性。
2、充分利用校内外的教育资源,坚持校本化。
3、仔细研究《国家基础教育改革指导纲要》,保证校本课程开发的方向性与探究性。
4、构建“守护生命”、“欢腾腰鼓”、“经典诵读”三个校本课程开发的和谐团队,结合校本研修的管理模式,实施课程开发的研究和实践。
五、校本课程实施计划:
1、发掘学校科技、体育、艺术的特色项目资源,发挥特色创建过程中的优势,形成校本课程的生长点。
2、各学科在确定的年级实施,与日常教学相结合。
3、将课程内容与学生的实践活动相结合,成为学校开展科技、艺术、体育教育的重要载体。
4、以学生和谐发展为出发点,明确校本课程实施的目标定位,完善课程体系,落实实施的途径和方法。
5、运用网络平台,发布信息,充实课程资源,交流校本课程开发的进度和成果,将研究与实施相结合。
6、逐步将“守护生命”、“欢腾腰鼓”、“经典诵读”这三个校本课程纳入学校课程管理体系,引导各学科实施拓展型课程的开发。
六、校本课程实施保障:
1、学校对参加校本课程实施的教师在外出学习、教学研究、校本教材编写等方面提供物质支持。
2、设立校本课程实施的研究及奖励经费。
3、学校对教师进行必要的理论培训。
4、保证实施教师的研究时间,研究空间。
5、鼓励教师撰写心得体会,包括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
6、在教师考评上充分肯定教师校本课程开发、实施及研究的成果。
7、学校对实施教师应做好各类设施的提供,如校园网等,为校本课程的顺利开设准备物质条件。
8、对教师开发的校本课程,学校应组织评选,优秀的校本课程,铅印成册,并予以奖励。教师开发出的校本课程的成果记录在教师业务档案。
9、根据师资培训工作的要求,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创造条件,让教师认真参与培训,做到有计划、有目标、有考核、有成效,并建立科学合理的奖励制度。
第四篇:宋元小学课程实施计划
宋元小学课程实施计划
一、指导思想:
新一轮课程改革是一场全新、全面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由新课程所引发的一系列教育工作改革,对我们学校教育教学工作、对教师提出了严峻的挑战,使我们深感这场课程改革的重要性、紧迫性和严峻性,任重而道远。为此,我校将以上级主管部门的落实精神为指导,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为重点,努力贯彻教育方针,认真落实《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精神,全面推进我校素质教育进程,特拟定以下实施方案。
二、目标与任务:
1、全面组织培训、学习与研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精神。坚持以“高”(高标准)、“严”(严要求)、“实”(求实效)的原则,开展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为核心内容的多形式、全方位师资培训,使全体教师了解新课程,把握新课程,走进新课程。迎接关于实施新课程情况的调研。
2、以课堂“教与学”的改革为新课程实施的立足点;以改革教师的教学方式与学生的学习方式为切入点;以促进学生发展和教师发展为生长点;从课内走向课外生活、走向社会,走向科技发展,全方位探索、实践新课程。在课堂教学中努力实践、探索师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教学方式与学习方式的变革;研究教师在教学中的角色转变;探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性学习的策略;培养学生在新课程理念下搜集与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发现、分析、探索、解决问题的能力;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寻求适合于、满足于不同学生学习需要的,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发展的教育教学途径,以实现新课程的核心理念“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的要求。
3、继续发展性地开展课题研究。在原有课题实验的基础上,应以新课程的理念为指导,继续深入探究、验证、发展、推广实验。在此基础上,在教研工作与活动中都应有意识地确立、渗透以新课程实施相关的新的立项课题。以科研促进、推进新课程的实验发展,为全面走进新课程积累实践经验,奠定基础。
4、通过扎实开展、进行形式多样的新课程的培训、学习、实验、探索、总结、交流活动,牢固树立新课程的教育观、教师观和学生观,切实转变教育观念,改变教学行为,使教师树立课程意识,提高现代教育技术等专业综合素养,伴随着新课程与学生一起成长,使我们的校园、教师、学生焕发活力、充满生机……
5、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充分开发并利用好课程资源、发挥校本资源,努力把各项设施、各科学具、用具、图书等资源与新课程实施联系起来,实现配套优化,促进新课程的顺利实施。
三、措施与要求:
一、加强学习,加强培训,理解体验教育新理念。
新一轮课程改革不是换一本教科书,而是一场深刻的教育观念革命,是一场反映时代精神的教育观念的革命性改革。在这场变革面前,每一个参与课改实验的教师,都有一个重新学习的问题,要敢于挑战传统,挑战自我,要认真学习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不断更新教学观念,提升自己的理论素养。因为只有这样,新课程所秉持的民主、科学、开放的理念才有可能深入人心、付诸实施。
(一)加强学习,理念先行。
1、本学期六年级将继续使用实验教材,这就要求我们六年级教师要认真学习和研究新教材,弄清新教材的体例、特点、要求,尽快适应新教材的教学要求,改革教学方法,提高新课程改革实验的效果。2、1——6年级各教研组利用业务学习时间继续深入学习《纲要》《课程标准》。尤其是课程理念与本学段的具体目标,要求每位老师牢记于心,并在教学实践中学会运用。
3、本学期,继续创设交流平台,开展“走近新课程——精彩五分钟”演讲活动,让教师在反思和体验中与新课程进行“亲密”对话。
4、每位老师要自抽时间,结合《沂蒙教育》、《教育实践与研究》等其他学科教学杂志的学习研究,展开对“课标”的自我反思和自我感悟。
(二)有效组织,培训引路。
1、继续有计划地组织各年级老师参加各级新课程培训。
2、进一步加大校本培训的力度,围绕《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新课程基本理念、各学科课程标准的设计思路和课程目标、综合实践活动指南、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新课程中的教师角色等等,提高教师对新课程的理性认识,防止把课程改革演变为简单的“换教材”。在培训模式上改变过去单纯灌输的方式,采用讨论式、参与式等多种方法,让教师领略新的理念和内容,体会新的教法和思路。
3、以“学术沙龙、经验会、讨论会、讲座”等形式,围绕新课程标准、课程计划、教学评价以及新教材教学进度、实验进展情况,进行专题研究,探讨新教材教法。通过研讨、交流的形式,提高教师感悟并驾驭新课程的能力,促进我校的新课程标准实验的发展,使我校新课程改革的实验朝着有序、有效的方向发展。
二、加强研究,狠抓落实,实践体现教育新理念。
把新理念转化为实践,这是最重要也是最难的。本学期,我们将全面按照国家课程改革要求,在课程类型上,从不同的逻辑范畴,做到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三位一体;注重分科课程和综合课程;开设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重视显性课程,同时充分挖掘隐性课程在教育中的作用。
(一)尽心尽力,充分开发课程资源。
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并不是去订购教材、编写教材,教材已经不是唯一的课程资源了。
1、教师是最重要的课程资源。本学期,我们将举行大规模的教师基本功竞赛,以此来推动我校教师的全面业务水平。同时,创设条件,打通学科界限,努力寻找新的课程资源。
2、探索创建家校共同参与课程改革的新机制,是课改深入的关键。如何使新课程好的理念、好的思想、好的设计让每一个学生、每一个家长都知晓、理解、认可,直至参与到其中,这是课改顺利的一个重要方面。为此,在课改实验中,我校要建立家长有效参与课改的新机制,使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形成正合力,营造有利于孩子身心和谐健康发展的良好课改氛围。
首先,以沟通、培训、听课等形式带动家长知晓、理解、认同课改。课改涉及到千家万户,家长的理解与支持是新课程能否顺利实施的一个重要因素。为让家长尽快了解课程改革的意义、目标、任务,我们将通过《致家长一封信》及时与家长联系与沟通;召开家长会宣传课改;举办家长学校,请课程专家与家长座谈,解答家长的疑虑;举办“一年级课改实验家长培训班”,通过培训,使家长们尽可能地体会到课程改革呼唤家庭教育方式的转变,在观念上确立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平等地位,以“主人翁”的态度来关注课改,关注孩子的成长;请家长听课改实验课,让他们在课堂上,从孩子的学习热情、精神状态和学习成效等方面,亲身感受新课程的魅力,更加自觉地关心和支持课程改革。
其次,努力营造良好的课改教育环境,注重发挥家长在课改中的主导作用。家庭教育重在潜移默化,正确的家庭教育观念能与学校达成一致,有助于学生在各方面健康成长。本学期,我们将举办丰富多彩的活动,请家长走进学校;精心设计问卷,使家长听课更有针对性,能更客观地评价课堂;请家长为学校如何搞好课改献计献策;请家长现身说法谈如何培养孩子兴趣,如何培养孩子做人;开放教育场地,让家长带着孩子走进图书馆、阅览室,共同在书海里畅游,让家长在活动中看到孩子们学识、情感、能力的差异,努力形成平时应加强这方面教育与培养的迫切愿望,更加关注孩子的全面发展。
3、积极利用好校本课程。为各年级学生选配了《古诗文诵读》、《现代诗文诵读》。本学期,我们要在原有的基础之上,更有效地加以使用,通过这一重要的课程资源的突破来带动其它课程资源的不断开发与优化发展。
(二)注重过程,强化学科课程管理。
新的课程改革应赋予教学常规管理体制新的要求和内涵,教学过程着重于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因此,我们将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全方位的强化管理。
1、强化集体(合作)备课的管理。
有效的集体(合作)备课活动,是发挥群体优势,提高备课质量的重要途径。要落实新课程标准的精神,搞好新课程改革实验,使用好新教材,集体(合作)备课的作用显得格外重要。本学期,我们将加强对教研组的管理,提高教研组集体(合作)备课的计划性、针对性和实效性,采用“个人钻研备课——一人主讲,集体讨论——深化吸收,形成共识”的操作程序,使集体(合作)备课做到有计划、有准备、有检查、有总结、有考核、有效果,促进教师认真钻研教材,把新课程标准的理念和精神落实到教学过程中去。
2、强化课堂教学的改革。
新课程所提出的新的教育理念需要转化为可操作的课堂教学实践,课堂是实施课改的主阵地。本学期,我们将多层面、多层次地举行教研活动,通过研讨会、讲座、课题研究、合作备课等多种形式,深化课堂教学的改革,努力使课堂教学体现生活化、活动化、自主化、情感化、情趣化,让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3、强化作业设计的创新。
布置作业应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特点因人而异,作业形式多样化、作业内容体现层次化和个性化,每两周应布置一次活动性、实践性作业。
4、强化教育评价的多元。
北京师范大学课程中心芦咏莉博士曾说,我们的评价要有利于学生的学习,有利于学生的发展,有利于学生获得成功,而不是为难学生。因而在评价中,我们要注重对学生的学习过程与发展过程进行评价;要关注对学生非学业内容的评价;要重视评价内容的多样性;要注重评价主体的多元性,鼓励学生本人、同学、家长积极参与到评价中来;要给学生创造多次测试的机会,让每次测试都成为一次学习过程;要注意发挥好评价的激励功能,争取通过评价让每一位学生都能体验到学习和成功的乐趣。
(三)全面启动,优化非学科课程的作用。
非学科课程主要是指活动课程和隐性课程,活动课程又包括综合实践活动、体育活动、课外兴趣活动等。
1、深入开展综合实践活动。
首先,认真学习,明确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质与价值。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为了改革中国教育弊端而提出来的一种新型的课程,它不同于原有课程结构中的学科课程,是一种基于学习者的直接体验,密切联系儿童、生活、社会,在以学生自主活动为特征的实践操作中体现对知识的综合运用和实践科学结论、发现新知识的课程形态。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有利于加强学生对自然的了解、对社会的了解与参与,密切学生与社会生活的联系,建立新的学习方式;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为重点,促进学生多方面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发展,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利用信息的能力和创造精神。
其次,加强领导,明确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目标与内涵。
(1)学校将成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验研究领导小组,由校长担任组长,成员由教导处等组成。学校还将成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教师队伍,由分管教学的校长负责,指导教师主要由各年级语文、数学、科学、音乐、美术、信息技术学科组教师组成。
宋元小学 2011年9月
第五篇:小学校本课程实施计划
小学校本课程实施计划
2005——2006学年
一、指导思想以课改的新精神、新理念为指导,以开放式教育思想为主线,充分发挥本校资源优势,立足本校,循序渐进地开发和管理本校校本课程——侨乡风韵、孝心责任心教育。使之成为本校课程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并形成特色。用家乡文化来开拓视野,陶冶情操,:用形象生动的事例教育学生要富有孝心责任心,促进学校培养目标的实现。
二、课程开发的目标
1以侨乡的乡土地理、历史、特产为载体,以家乡文化、资源为中心,以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为主要手段,帮助学生了解家乡,进而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感,同时陶冶学生情操,养成健康的情趣,培养学生的科学人文素养。我们既开发课程资源,又充分利用课程资源。
2、“孝心责任心”主题教育
孝心责任心教育是我们学校传统的特色教育产品,是我们学校依据自己的特点将思品教材重新整合,然后作为校本课程开发项目。充分利用教育资源,培养学生健康的人格、积极的心态,以及以天下为己任的远大理想和志向。孝心责任心教育是播撒希望的种子、编织未来的梦想。
三、教学目标低年级
1、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体验家乡的美丽可爱,从而培养学生对家
乡的热爱
2、通过孝心责任心主题教育,让学生体会父母的艰辛,懂得做事要
有始有终,要有一定的责任意识,培养学生尊敬长辈,主动做力所能及的家务事。
中年级
1、通过实践活动,增进学生对家乡历史风貌和历史人物的了解,培
养学生对家乡的自豪感、责任感。
2、通过各种探究活动,增进学生对家乡历史和家乡特产的了解,培
养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从而树立建设家乡的志向。
高年级
1、增进学生对家乡的了解,培养学生对家乡的自豪感、责任感和使
命感。
2、通过探究活动,让学生感受侨乡浓厚的文明文化和高尚追求以及
高度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了解侨乡的历史风貌,风俗民情,以及特产资源等民族责任感。培养学生热爱家乡,报效家乡的美好愿望。
3、通过活动,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参与能力,培养学生的合作、交往能力、信息处理能力。
四、具体措施
1、遵循以下原则
人文性原则:用丰富多彩的活动形式为载体,用人文手段保护儿童的积极性,引导多角度审视分析事物,提高认识能力,达到我们的教育目的。
开放性原则:打破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开放学生的学习空间,挖掘社会生活资源,鼓励学生探究,用好社会、生活、自然等教材,跳出照本宣科的课堂教学方式,将教学融入社会、融入生活。
亲历性原则:把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放在首位,以亲历体验活动为主要形式,知识教育为辅,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参与社会实践与体验活动中,为全面发展学生素质开辟新的途径。
主体性原则:课堂教学方式只是一种手段,学生的主体作用必须得到充分的发挥,所以需要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侨乡怀抱中去研究、探索、发掘其淳朴丰厚的民间文化精华。
2、遵循多样性原则构建活动方式
孝心、责任心培养综合实践活动方式的根本特征是综合性、实践性和多样性。在设计和实施综合实践活动的过程中,我们需遵循以下方式:
(1)责任心专题研究性学习活动。从自身和社会现象中提取有关“责任心”的问题进行探究。成立合作学习小组、课题研究小组、自助小组和道德法庭等专门进行研究性学习的机构,对有关责任心的现实问题进
行全面探究。
(2)情境讨论式主题班会活动。班主任老师根据责任心培养的具体要求,设计特定的情境,在老师或学生主持下,通过学生之间的相互辩论,逐渐明辨是非,形成关于责任认识的正确观点,并激发责任情感。
(3)以社会考察为主的体验性活动。基本活动方式有参观、考察和小记者采访,其内容涉及本市的历史、文化传统、文化古迹、文化遗产、生活方式、经济发展状况、地理、建筑和人文景观、商业设施等,主要是了解各行业履行责任的基本情况。
(4)社会参与的实践性活动。这种活动的根本特征是学生亲身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包括社区服务活动、公益活动和生产劳动三种形式。如为社区特殊人群的生活和家政服务;参与学校或社区管理服务;参加地方公益活动、手工劳动、工厂劳动、田间劳作等,根据活动内容和实验基地分工,组建雏鹰假日小队进行实践活动。
(5)周末德育作业活动。开展以“孝心、责任心培养”为核心的德育作业,即:①读一本有教育意义的好书;②每天做一件对他人或社会有益的事;③搞一次社会调查,或与成人进行一次交心活动;④每天摘录一条重要新闻;⑤学会背一首健康向上的歌曲;⑥看一部爱国主义影视片;⑦给师长写一封信;⑧学会一件拿手的家务活;⑨做好一次小老师;⑩每天做好一件孝心事。
3、加强实施评价。
(1)重视评价的激励,诊断和发展和功能。淡化对学生个体的评价,强调客观了解和评价,帮助学生认识自己,认识了解家乡,促进自我发展。(2)实施多主体参与学生评价
以自评为主,教师同学共同参与,必要时也可让家长参与。
(3)突出过程性评价
注重学生的发展过程,注重教学活动中学生情感态度,认识及行为的发展,进行即时、动态、灵活的评价。
200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