涅阳第三小学推进义务教育课程改革实施工作方案

时间:2019-05-15 10:58:5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涅阳第三小学推进义务教育课程改革实施工作方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涅阳第三小学推进义务教育课程改革实施工作方案》。

第一篇:涅阳第三小学推进义务教育课程改革实施工作方案

涅阳第三小学推进义务教育课程改革实施工作方案

义务教育新课程改革从实验的初始阶段进入到推进深化和推广发展阶段。为进一步深入推进我校义务教育课程改革,根据《基础教育改革纲要》及我市《关于基

础教育新课程推广工作的意见》,制定本方案。

一、推进思路和目标

推进思路:

在巩固已取得阶段性成果的基础上,以教育科研为先导,抓住课改中的关键和难点问题,突出重点,找准切入点和突破口,扎实推进,深入实施,不断提

高课改实验的水平和实效,确保课程改革的顺利推进。

基本目标:

1、实施国家课程标准和实验教材,努力探索国家课程标准和教材在我县实施的可行性与合理性,为新课程体系的完善提供实践依据,从而构建具有涅阳三

小特色的义务教育课程体系。

2、探索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的管理机制,逐步明确地方、学校课程建

设与管理的职能,努力提高地方、学校课程建设和管理的能力。

3、积极开发新课程资源,完善课程资源的结构和功能,不断增强课程资源对

课程改革的支持力度。

4、以转变学生学习方式为核心,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应用,积

极探索与新课程相适应的教学模式及管理制度。

5、探索与新课程相适应中小学评价与考试制度,逐步形成促进学生发展的评价体系;积极探索对学校和教师的评价改革,建立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和学校不

断发展的课程评价体系和机制。

6、加强德育工作,注重学科学习过程与正确价值观形成过程的有机统一,努力开发道德教育、法制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校本德育课程,不断为新课程提供丰

富的德育资源,努力构建与时代相适应的现代学校德育体系。

7、构建具有组织管理、学术支撑、操作实施功能的新课程实验组织体系,探索多样化的有效的培训方式,促进教育行政干部、教研人员、校长、教师树立新的教育观念,提高管理、研究、指导和教育教学能力,形成一支优秀的新课程实

施队伍。

二、推进策略

1、统一规划,全面铺开,点面结合,整体推进。在全面实施国家新课程标准和新教材的基础上,以教材改革切入,推动课程实施、课程管理、课程评价、教师教育、学校管理等全方位的改革。

鼓励学校根据各自实际选准切入点,开展课题研究、专题研究、学科研究,多元化、多维度、多层次、创造性地进行实验工作,发挥典型引路的作用,积累、整合经验,以点带面,全面提高。

2、观念先导,重点突破,改革评价,构建制度。以转变教育观念为重点,以评价改革为核心,以实施综合实践活动为突破口,大胆创新,突破难点。建立与课程改革相适应的互动式培训、校本培训式等多种培训方式,使之贯穿教师培训的全程。增强学校校本管理意识,提升学校办学理念,广泛开发利用社会资源,优化整合学校教育资源,提高中小学校校本课程资源的开发的能力;改革学校评价制度,促进学校教育在理念层面上的根本变革,从而更好地推动课程

改革的深入持续开展。

3、课题牵动,典型引路,人人参与,共同发展。以科研促进课改,建立以科研课题为依托,培训、教研、科研相结合的三位一体的课改工作模式,形成“人人要参与,校校有课题,区域成体系”的课改科研格局,教科所、基教室、体卫艺、泰山学院与基地校共同组建基础教育课程行动研究课题组,对实施新课程的关键性问题进行攻关。

突出课堂教学改革中心环节,建立教研员与一线教师平等协作、共同进步的合作工作机制,创新教研方式,通过网络式的教研活动,大量开展案例分析、现场会诊、反思交流,切实有效地提高每一所学校的课程建设能力和教学研究水平。

4、加强交流,跟踪评估,分段总结,滚动推进。对实验工作进行动态管理,建立实验过程与实验效果的过程评价机制,建立互动交流机制和定期总结制度,使课改工作在不断的总结反思中滚动推进。

三、推进措施

1、切实抓紧、抓实新课程推进中的师资培训工作。教师培训是推动课程改革的有力保障,为了使课改培训工作 落到实处,要理顺培训体制,严格管理,建立持证上岗制度、教师培训学习制度、教师培训激励制度及教师培训档案库,保证师资培训工作的顺利进行。同时各县市区要大胆探索规律,不断总结经验,形成如:师徒结对子培训模式等各具特色的培训模式。随着课改的推进,县教育局将进一步加强基础教育新课程、新教材培训,将课程改革与教师专业发展紧密结合,促进教师观念、教学行为与综合素质同步发展。以新课程改革为核心,努力探索灵活高效、形式多样的校本培训模式,确保新课程师资培训与新课程实验的同步推进,并适度超前进行。坚持三个结合,把教学研究与教师培训相结合,校本培训与县市区级培训相结合,学科培训与通识培训相结合,发挥学校、教研、科研部门以及课改实验骨干教师的作用,建立起课改实验指导和服务网络,对实施新课程的教师进行现场指导和帮助。加强课改师资配备,已承担课改实验任务的教师要保持稳定性,保证实验的科学性和延续性。要选配综合素质高、业务能

力强的教师承担新一年级及课改学科的实验任务。

2、加强新教材、新教法研究,增强新课程实施的有效性。新课程的推进中要进一步加强对新教材研究和新教法改进的针对性和有效性,要以教法改革和学法指导为突破口,积极改进教研活动和集体备课内容、形式和方法。各县市区加大对教研质量的监控力度,市教育局教研室要定期参加县市区学科教研活动,并对教研内容、方式给与具体的指导。邀请教研部门要组织全体人员下到基层学校,给予教师具体细致的指导,对学校课改工作提出建设性意见。学校也紧密结合学校的实际,探索新形式下的集体备课和教学研究的新模式,如:采用“现场会式”教研活动、多校共同举办合作式教学研讨等形势,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共

同提高。

要继续积极探索与新课程相适应的教学模式、学习方式,加强教学方法的研究和改进,突出学生主体地位,积极推广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新的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通过积极而有效的教学,将新课程的理念、《课程标准》的目标、新教材的要求落实到每一堂课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要建立师生平等,教学民主,师生交流,教学互动,面向全体,关注个体的教育理念。在教学实践中既要重视双基,又要体现过程、方法和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要求,学生动脑、动手、动口,合作交流,讨论探究。要加大课堂教学的开放性,由单纯注重的语言文字能力和数理逻辑能力向多维目标发展。要建立课堂教学的反思制度,要在教师教学反思的基础上,有效地处理教

材、改进教法、指导学法,组织教学等问题进行深入的探讨和研究,以促进课堂

教学有效性的提高。

3、努力建设适应促进新课程改革实施的教学管理机制。新课程的全面推进,教学改革的深入开展,需要紧密结合学校实际,建立起能体现新课程精神的教学管理制度。如;《学校课程改革实验管理的规定》《备课制度》《校本教研制度》等。在实践的基础上大胆探索,在继承的基础上勇于创新,树立校本意识,建立“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制度,发挥教师作为主体研究者的作用,形成良好的研究氛围,促进课程改革的实施和教师专业发展。逐步完善形成符合学校实际、体

现素质教育理念、适应新课程精神的教学管理机制。

4、确保国家课程设置的落实,进一步加强三级课程的管理和研究。在落实好国家课程的基础上,充分利用各种课程资源,要依据学生个性化发展的需要,通过对学生和家长的调查,对学校的情况和教师师资特点进行全面的分析,决定出校本课程的门类,如乒乓球等等,学生可以依据自己的兴趣和需要自主选择,允

许学生调换课程,以满足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

要加强对综合实践活动、研究性学习开设和实施的管理和研究。对发现的问题集中进行攻关。学校将通过举行综合实践课程研讨会、校本课程研讨会等专题研讨会,使学校增强课程开发与建设的意识,提高课程开设能力,充分挖掘校内外课程资源并建立资源共享的机制,加强交流与合作,不断完善具有区域特点、学

校特色的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

5、紧密结合教育教学改革实际,积极开展教育科研。教育科研的课题产生于教育教学改革实践,为使科研课题更有针对性、实效性,要重视调研工作,要建立学期初的专项调研、学期中的重点调研、学期末的整体调研制度,采取教科研人员到学校蹲点调研、教科研人员到定点学校长期跟踪调研等方式,根据调研中发现问题设立研究课题,集中攻关,并及时将研究成果运用到教学实践中,使教

育科研成果转化为教育生产力,服务于教育教学改革实践。

要坚持以教育科研为先导,围绕课程改革和教育现代化建设中的新情况、新问题,发挥教师作为教育教学实践主体在科研实验中的优势和作用,进一步增强科研意识,积极开展实践操作层面的应用课题实验研究,集中攻关,为教育教学改革提

供支持。

6、建立课程改革实验工作评估、交流机制。建立科学的评估机制,能够客观、科学地评价课改工作,作出正确的判断,如果没有评价机制,很难说明改革工作的得与失,成与败。学校要对照评估标准进行认真的自我评估,不断总结经验,对发现的问题及时调整,以保证课改工作有序、规范、科学、健康的发展。要建立课程改革协作片制度,定期组织教师进行面对面的交流。如如何贯彻课程标准的,学校教学管理制度如何重建的,如何开发和实施地方和校本课程的。以

达到在交流中互相启发,共同寻找解决问题的新思路。

7、创新教育评价机制,推进教育个性化

(1)建立新的学校评价标准。要改革单纯以学生考试成绩和升学率来评价学校的评价模式,制定不同的教育评价标准,引导在不断规范的基础上,凸显自

己的办学个性,在不同水平上获得最大限度的发展。

(2)构建新的教师评价机制。制定新课程背景下各学段、各学科优秀教师标准,教学能手评价标准和办法,引领教师成长。学校要淡化以分等和奖惩为特征的教师评价模式,建立以自我反思、自我评价、自我发展为主的多元化评价机

制。

(3)完善学生评价机制。要鼓励和支持学生在基础性发展目标上不断发展,建立学生自我设计、自我实现、自我评价为主的多元化评价机制。建立和完善学生的成长记录评价制度,改革学科考试评价内容和方式,提倡和支持学科分项考

试和自主选择考试,定期对平日考试和期中期末试题进行评价。

(4)改革教学评价标准。要制定各学科课堂教学评价标准,确立一套比较科学、完备、可测性强的评价指标体系,评价的重点内容要放在“有效教学”上,即学生学习的参与度和有效度;考查的重点对象要从教师转到学生身上,把教师的作为联系到学生的学习活动上来加以评价。评价方法和手段要多元化,要让教

师、学生以主体身份参与教学评价。

8、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和校本课程

开发利用课程资源和校本课程,可以通过以下途径进行:

(1)开展社会调查,跟踪和预测社会需要的发展动向,发掘日常生活中对学生发展有益的各种课程资源,包括知识与技能、生活经验与教学经验、教与学的方

式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的各种课程素材;

(2)开发和利用课程实施的各种条件,包括学校的图书馆、阅览室、实验室、计算机室等;

(3)充分利用校外课程资源,包括图书馆、德育基地等我校的自然与人文资源。重视发挥社区的教育功能,形成与社区互相配合资源共享共同育人的发展模式。

要积极争取和鼓励社会各界以各种方式参与学校德育工作。

(4)教学是课程实施的主要途径,教师是最为重要的课程资源,教学活动是课程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要重视从日常的教学活动过程中开发和利用这类课程

资源。

(5)校本课程开发要在体现校本课程与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在培养目标上的一致性的前提下,根据本校的培养目标和学生多样化发展的需要,设置可供学生选择的、灵活安排的课程。校本课程要体现学校的办学特色,要给予教师参与开发

课程的机会,通过开发校本课程满足教师专业发展的需要。

四、实验的组织与进程

㈠ 组织机构

1、建立分工负责,密切合作的课改执行机构:

⑴ 课改领导小组办公室

主要职责:①课改实验工作的组织协调、过程管理;

②课程改革的宣传发动、社会动员;

③课改经验的交流推广;

④课改保障政策和与新课程相适应的学校管理指导性意见的拟定出台。

⑵ 教师培训组

主要职责:拟定培训方案,组织实施培训工作。

⑶ 课改指导组

主要职责:①突出课堂教学改革中心环节,开展教学研究,组织联合攻关,指

导学校实验工作开展,总结课改典型经验;

②建立与新课程相适应的教学管理制度和教研制度;

③总结形成与新教材相适应的教学指导资料;

④在合作式的教学研究过程中指导学校的校本培训。

⑷ 课改研究组

主要职责:组织课题申报,指导研究过程,参与承担重点课题研究,总结提炼

实验成果。

⑸ 课程资源开发组

主要职责:①制定适应新课程要求的教学仪器设备、教学具配备指南,并指导

和采取措施解决学校教学设备、用具配套问题;

②开发与新教材相适应的教学资源;

③广泛开发利用社会资源,建设开放、多层次、多元化的可持续发展的学生综

合实践活动基地体系。

⑹ 课程改革评价组

主要职责:①建立实验过程与实验效果的过程评价方案,并对实验校进行阶段

性或抽样评价,协助总结经验和发现并解决问题;

②建立与新课程改革相适应的学校督导评估制度,为学校创造性地实施课改保

驾护航。

2、建立学术专、水平高的专家支持队伍。

人员组成:全体一线教师

主要职责:决策咨询、资源服务、理论指导、成果鉴定,承担部分培训任务。

工作方式:项目合作制。

㈡ 工作制度

1、例会制度

⑴ 各执行机构定期召开工作会议,及时沟通、反馈信息,研究解决问题,收

集整理总结资料;

⑵ 课改领导小组在课改实验工作进程每阶段开始前召开工作会议,总结前一

阶段工作,部署后一阶段工作。

2、交流制度

⑴ 各执行组间不定期召开协调会议,交流推进工作经验,研究解决共性问题

和滚动式经验交流推广工作的组织实施;

⑵ 建立专门的课改宣传阵地(教育信息网专栏、《课改通讯》、《课改动态》),以交流为目的,以宣传阵地为依托,宣传工作、交流工作同步开展;

⑶ 定期收集总结材料和案例资料,编辑形成交流专辑资料;

⑷以教学研究为主线,开展网片、校际、校内多层次、多元化的交流活动。

3、评估制度

⑴ 确定监测学校,定期开展阶段性课改评价工作;

⑵ 不定期抽样评价实验学校

⑶ 把学校课改工作组织实施和效果纳入年度学校评价指标,开展常规评价

工作。

涅阳第三小学签发人 李亚伟

第二篇:涅阳第三小学推进义务教育课程改革实施工作方案

涅阳第三小学推进义务教育课程改革实施工作方案

义务教育新课程改革从实验的初始阶段进入到推进深化和推广发展阶段。为进一步深入推进我校义务教育课程改革,根据《基础教育改革纲要》及我市《关于基础教育新课程推广工作的意见》,制定本方案。

一、推进思路和目标

推进思路:

在巩固已取得阶段性成果的基础上,以教育科研为先导,抓住课改中的关键和难点问题,突出重点,找准切入点和突破口,扎实推进,深入实施,不断提高课改实验的水平和实效,确保课程改革的顺利推进。

基本目标:

1、实施国家课程标准和实验教材,努力探索国家课程标准和教材在我县实施的可行性与合理性,为新课程体系的完善提供实践依据,从而构建具有涅阳三

小特色的义务教育课程体系。

2、探索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的管理机制,逐步明确地方、学校课程建设与管理的职能,努力提高地方、学校课程建设和管理的能力。

3、积极开发新课程资源,完善课程资源的结构和功能,不断增强课程资源对

课程改革的支持力度。

4、以转变学生学习方式为核心,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应用,积极探索与新课程相适应的教学模式及管理制度。

5、探索与新课程相适应中小学评价与考试制度,逐步形成促进学生发展的评价体系;积极探索对学校和教师的评价改革,建立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和学校不

断发展的课程评价体系和机制。

6、加强德育工作,注重学科学习过程与正确价值观形成过程的有机统一,努力开发道德教育、法制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校本德育课程,不断为新课程提供丰富的德育资源,努力构建与时代相适应的现代学校德育体系。

7、构建具有组织管理、学术支撑、操作实施功能的新课程实验组织体系,探索多样化的有效的培训方式,促进教育行政干部、教研人员、校长、教师树立新的教育观念,提高管理、研究、指导和教育教学能力,形成一支优秀的新课程实

施队伍。

二、推进策略

1、统一规划,全面铺开,点面结合,整体推进。在全面实施国家新课程标准和新教材的基础上,以教材改革切入,推动课程实施、课程管理、课程评价、教师教育、学校管理等全方位的改革。

鼓励学校根据各自实际选准切入点,开展课题研究、专题研究、学科研究,多元化、多维度、多层次、创造性地进行实验工作,发挥典型引路的作用,积累、整合经验,以点带面,全面提高。

2、观念先导,重点突破,改革评价,构建制度。以转变教育观念为重点,以评价改革为核心,以实施综合实践活动为突破口,大胆创新,突破难点。

建立与课程改革相适应的互动式培训、校本培训式等多种培训方式,使之贯穿教师培训的全程。增强学校校本管理意识,提升学校办学理念,广泛开发利用社会资源,优化整合学校教育资源,提高中小学校校本课程资源的开发的能力;改革学校评价制度,促进学校教育在理念层面上的根本变革,从而更好地推动课程

改革的深入持续开展。

3、课题牵动,典型引路,人人参与,共同发展。以科研促进课改,建立以科研课题为依托,培训、教研、科研相结合的三位一体的课改工作模式,形成 “人人要参与,校校有课题,区域成体系”的课改科研格局,教科所、基教室、体卫艺、泰山学院与基地校共同组建基础教育课程行动研究课题组,对实施新课程的关键性问题进行攻关。

突出课堂教学改革中心环节,建立教研员与一线教师平等协作、共同进步的合作工作机制,创新教研方式,通过网络式的教研活动,大量开展案例分析、现场会诊、反思交流,切实有效地提高每一所学校的课程建设能力和教学研究水平。

4、加强交流,跟踪评估,分段总结,滚动推进。对实验工作进行动态管理,建立实验过程与实验效果的过程评价机制,建立互动交流机制和定期总结制度,使课改工作在不断的总结反思中滚动推进。

三、推进措施

1、切实抓紧、抓实新课程推进中的师资培训工作。教师培训是推动课程改革的有力保障,为了使课改培训工作 落到实处,要理顺培训体制,严格管理,建立持证上岗制度、教师培训学习制度、教师培训激励制度及教师培训档案库,保证师资培训工作的顺利进行。同时各县市区要大胆探索规律,不断总结经验,形成如:师徒结对子培训模式等各具特色的培训模式。随着课改的推进,县教育局将进一步加强基础教育新课程、新教材培训,将课程改革与教师专业发展紧密结合,促进教师观念、教学行为与综合素质同步发展。以新课程改革为核心,努力探索灵活高效、形式多样的校本培训模式,确保新课程师资培训与新课程实验的同步推进,并适度超前进行。坚持三个结合,把教学研究与教师培训相结合,校本培训与县市区级培训相结合,学科培训与通识培训相结合,发挥学校、教研、科研部门以及课改实验骨干教师的作用,建立起课改实验指导和服务网络,对实施新课程的教师进行现场指导和帮助。加强课改师资配备,已承担课改实验任务的教师要保持稳定性,保证实验的科学性和延续性。要选配综合素质高、业务能力强的教师承担新一年级及课改学科的实验任务。

2、加强新教材、新教法研究,增强新课程实施的有效性。新课程的推进中要进一步加强对新教材研究和新教法改进的针对性和有效性,要以教法改革和学法指导为突破口,积极改进教研活动和集体备课内容、形式和方法。各县市区加大对教研质量的监控力度,市教育局教研室要定期参加县市区学科教研活动,并对教研内容、方式给与具体的指导。邀请教研部门要组织全体人员下到基层学校,给予教师具体细致的指导,对学校课改工作提出建设性意见。学校也紧密结合学校的实际,探索新形式下的集体备课和教学研究的新模式,如:采用“现场会式”教研活动、多校共同举办合作式教学研讨等形势,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共

同提高。

要继续积极探索与新课程相适应的教学模式、学习方式,加强教学方法的研究和改进,突出学生主体地位,积极推广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新的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通过积极而有效的教学,将新课程的理念、《课程标准》的目标、新教材的要求落实到每一堂课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要建立师生平等,教学民主,师生交流,教学互动,面向全体,关注个体的教育理念。在教学实践中既要重视双基,又要体现过程、方法和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要求,学生动脑、动手、动口,合作交流,讨论探究。要加大课堂教学的开放性,由单纯注重的语言文字能力和数理逻辑能力向多维目标发展。

要建立课堂教学的反思制度,要在教师教学反思的基础上,有效地处理教材、改进教法、指导学法,组织教学等问题进行深入的探讨和研究,以促进课堂

教学有效性的提高。

3、努力建设适应促进新课程改革实施的教学管理机制。新课程的全面推进,教学改革的深入开展,需要紧密结合学校实际,建立起能体现新课程精神的教学管理制度。如;《学校课程改革实验管理的规定》《备课制度》《校本教研制度》等。在实践的基础上大胆探索,在继承的基础上勇于创新,树立校本意识,建立“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制度,发挥教师作为主体研究者的作用,形成良好的研究氛围,促进课程改革的实施和教师专业发展。逐步完善形成符合学校实际、体现素质教育理念、适应新课程精神的教学管理机制。

4、确保国家课程设置的落实,进一步加强三级课程的管理和研究。在落实好国家课程的基础上,充分利用各种课程资源,要依据学生个性化发展的需要,通过对学生和家长的调查,对学校的情况和教师师资特点进行全面的分析,决定出校本课程的门类,如乒乓球等等,学生可以依据自己的兴趣和需要自主选择,允许学生调换课程,以满足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

要加强对综合实践活动、研究性学习开设和实施的管理和研究。对发现的问题集中进行攻关。学校将通过举行综合实践课程研讨会、校本课程研讨会等专题研讨会,使学校增强课程开发与建设的意识,提高课程开设能力,充分挖掘校内外课程资源并建立资源共享的机制,加强交流与合作,不断完善具有区域特点、学

校特色的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

5、紧密结合教育教学改革实际,积极开展教育科研。教育科研的课题产生于教育教学改革实践,为使科研课题更有针对性、实效性,要重视调研工作,要建立学期初的专项调研、学期中的重点调研、学期末的整体调研制度,采取教科研人员到学校蹲点调研、教科研人员到定点学校长期跟踪调研等方式,根据调研中发现问题设立研究课题,集中攻关,并及时将研究成果运用到教学实践中,使教育科研成果转化为教育生产力,服务于教育教学改革实践。

要坚持以教育科研为先导,围绕课程改革和教育现代化建设中的新情况、新问题,发挥教师作为教育教学实践主体在科研实验中的优势和作用,进一步增强科研意识,积极开展实践操作层面的应用课题实验研究,集中攻关,为教育教学改革提

供支持。

6、建立课程改革实验工作评估、交流机制。建立科学的评估机制,能够客观、科学地评价课改工作,作出正确的判断,如果没有评价机制,很难说明改革工作的得与失,成与败。学校要对照评估标准进行认真的自我评估,不断总结经验,对发现的问题及时调整,以保证课改工作有序、规范、科学、健康的发展。要建立课程改革协作片制度,定期组织教师进行面对面的交流。如如何贯彻课程标准的,学校教学管理制度如何重建的,如何开发和实施地方和校本课程的。以达到在交流中互相启发,共同寻找解决问题的新思路。

7、创新教育评价机制,推进教育个性化

(1)建立新的学校评价标准。要改革单纯以学生考试成绩和升学率来评价学校的评价模式,制定不同的教育评价标准,引导在不断规范的基础上,凸显自己的办学个性,在不同水平上获得最大限度的发展。

(2)构建新的教师评价机制。制定新课程背景下各学段、各学科优秀教师标准,教学能手评价标准和办法,引领教师成长。学校要淡化以分等和奖惩为特征的教师评价模式,建立以自我反思、自我评价、自我发展为主的多元化评价机

制。(3)完善学生评价机制。要鼓励和支持学生在基础性发展目标上不断发展,建立学生自我设计、自我实现、自我评价为主的多元化评价机制。建立和完善学生的成长记录评价制度,改革学科考试评价内容和方式,提倡和支持学科分项考试和自主选择考试,定期对平日考试和期中期末试题进行评价。

(4)改革教学评价标准。要制定各学科课堂教学评价标准,确立一套比较科学、完备、可测性强的评价指标体系,评价的重点内容要放在“有效教学”上,即学生学习的参与度和有效度;考查的重点对象要从教师转到学生身上,把教师的作为联系到学生的学习活动上来加以评价。评价方法和手段要多元化,要让教

师、学生以主体身份参与教学评价。

8、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和校本课程

开发利用课程资源和校本课程,可以通过以下途径进行:(1)开展社会调查,跟踪和预测社会需要的发展动向,发掘日常生活中对学生发展有益的各种课程资源,包括知识与技能、生活经验与教学经验、教与学的方式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的各种课程素材;

(2)开发和利用课程实施的各种条件,包括学校的图书馆、阅览室、实验室、计算机室等;

(3)充分利用校外课程资源,包括图书馆、德育基地等我校的自然与人文资源。重视发挥社区的教育功能,形成与社区互相配合资源共享共同育人的发展模式。要积极争取和鼓励社会各界以各种方式参与学校德育工作。

(4)教学是课程实施的主要途径,教师是最为重要的课程资源,教学活动是课程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要重视从日常的教学活动过程中开发和利用这类课程

资源。

(5)校本课程开发要在体现校本课程与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在培养目标上的一致性的前提下,根据本校的培养目标和学生多样化发展的需要,设置可供学生选择的、灵活安排的课程。校本课程要体现学校的办学特色,要给予教师参与开发课程的机会,通过开发校本课程满足教师专业发展的需要。

四、实验的组织与进程

㈠ 组织机构

1、建立分工负责,密切合作的课改执行机构:

⑴ 课改领导小组办公室

主要职责:①课改实验工作的组织协调、过程管理;

②课程改革的宣传发动、社会动员;

③课改经验的交流推广;

④课改保障政策和与新课程相适应的学校管理指导性意见的拟定出台。

⑵ 教师培训组

主要职责:拟定培训方案,组织实施培训工作。

⑶ 课改指导组

主要职责:①突出课堂教学改革中心环节,开展教学研究,组织联合攻关,指导学校实验工作开展,总结课改典型经验;

②建立与新课程相适应的教学管理制度和教研制度;

③总结形成与新教材相适应的教学指导资料;

④在合作式的教学研究过程中指导学校的校本培训。

⑷ 课改研究组

主要职责:组织课题申报,指导研究过程,参与承担重点课题研究,总结提炼

实验成果。

⑸ 课程资源开发组

主要职责:①制定适应新课程要求的教学仪器设备、教学具配备指南,并指导和采取措施解决学校教学设备、用具配套问题;

②开发与新教材相适应的教学资源;

③广泛开发利用社会资源,建设开放、多层次、多元化的可持续发展的学生综

合实践活动基地体系。⑹ 课程改革评价组

主要职责:①建立实验过程与实验效果的过程评价方案,并对实验校进行阶段性或抽样评价,协助总结经验和发现并解决问题;

②建立与新课程改革相适应的学校督导评估制度,为学校创造性地实施课改保

驾护航。

2、建立学术专、水平高的专家支持队伍。

人员组成:全体一线教师

主要职责:决策咨询、资源服务、理论指导、成果鉴定,承担部分培训任务。

工作方式:项目合作制。

㈡ 工作制度

1、例会制度

⑴ 各执行机构定期召开工作会议,及时沟通、反馈信息,研究解决问题,收

集整理总结资料;

⑵ 课改领导小组在课改实验工作进程每阶段开始前召开工作会议,总结前一

阶段工作,部署后一阶段工作。

2、交流制度

⑴ 各执行组间不定期召开协调会议,交流推进工作经验,研究解决共性问题和滚动式经验交流推广工作的组织实施;

⑵ 建立专门的课改宣传阵地(教育信息网专栏、《课改通讯》、《课改动态》),以交流为目的,以宣传阵地为依托,宣传工作、交流工作同步开展;

⑶ 定期收集总结材料和案例资料,编辑形成交流专辑资料;

⑷以教学研究为主线,开展网片、校际、校内多层次、多元化的交流活动。

3、评估制度

⑴ 确定监测学校,定期开展阶段性课改评价工作;

⑵ 不定期抽样评价实验学校

⑶ 把学校课改工作组织实施和效果纳入学校评价指标,开展常规评价

工作。

涅阳第三小学

签发人 李亚伟

第三篇:涅阳第三小学深化课程改革实施方案

涅阳第三小学深化课程改革实施方案

指导思想:

以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思想为先导,以常规管理为保障,以教师队伍建设为重点,以课堂教学改革为突破口,以活动和特色学校创建工作为契机,秉承“引领成长,奠基未来”的办学理念,严谨、务实、创新的工作作风,因校制宜地开展课改工作,建立温馨和谐的育人氛围,强化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开发潜能,促进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发展。提高学校知名度,提升学校办学品位,努力把学校建成具有鲜明教育

特色学校。

工作目标:

1、以生为本,培养学生群体的优良学风,努力提高学生个体的学习质量,拓展学生思维的空间,焕发学生良好的精神面貌。

2、着眼发展,不断完善学校课改实施管理机制,努力创设能激发教师工作主体意识的平台和搭建促进教师能力提升的舞台。

3、在课程结构方面,加大校本课程的开发力度,充分开掘校本课程资源,在课程实施方面,全体教师要以新课程理念为先导,以教学反思为抓手,以课堂教改为重点,进

一步推进我校教育改革的深化。

4、通过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实验工作,确立现代课程意识,转变课程功能;调整课程结构,提高综合水平;加快课程建设,开发学校课程;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改革评价机制,发挥评价对教育的促进和发展功能;改进课程管理体制,增强课程管理的能力;打造一支高水平、有影响的教育和管理人才。

5、通过实施课改,确定本校课改模式,将适合我校的课改六种要求进课堂模式推广到全校各个班级各个学科课堂中,成为全校教师的共同教学法则。

实施步骤:

第一阶段:全面准备阶段(2011年7月——2011年10月)

学校认真组织学习素质教育思想、新课程理念,借鉴各地实施素质教育、推进课程改革的最新成果,反思近些年来实施课程改革的经验教训,制定深化课程改革的实施方案,完善课改组织和指导机构,确定各学科课改骨干教师。

第二阶段:全面推进阶段(2011年11月——2012年3)

启动教师培训工作,让大面积的教师亲自到县内外课改先进学校现场去感受和观摩,学习别人的教改模式和经验,及时在全校进行传达、学习和研讨。结合本校实际,确定教改模式,在课改骨干教师率先示范的基础上,全校教师纷纷行动起来,必须确保每一个教师都开展新课改,让新课改进入每一节课堂。

第三阶段:全面提高阶段(2012年4—2012年12月

对前阶段的课改工作进行总结评估,查漏补缺,督促检查每一个上课教师的课改情况,奖优罚劣,人人过关,对课改实施不力的教师要逐个进行帮教,指定帮教责任人,限期

过关。

第四阶段:全面总结阶段(2013年月——2013年10月

让老师们将各自的的课改经验进行交流,学校在此基础上进行总结提升,评选课改先进典型,学校要形成完整的一套经验,编辑成论文集子在适当范围内传阅,提高学校

办学水平和管理水平。

实施内容:

一、加强学习,扩大宣传,提高认识 通过组织全校教师开展多种形式的深化新课程改革的学习教育,让全校教师都认识到非新课程不能授课,不能育人,不能进步,没有新课程教育就没有自己的岗位,切实提高广大教师积极投入课程改革的自觉性和积极性,迅速在全校形成教师在课上积极实施新课程教育,在课后主动钻研新课程理论,领导抓的是新课程,老师们聊的是新课程,学生受的是新课程,家长支持的是新课程的浓厚而良好的新课程改革氛围。

二、加快课程资源的开发。

积极开展并合理利用校内外各种课程资源,建立课程资源的筛选机制和校内外课程资

源的相互转换机制。

1.充分发挥学校图书馆、实验室、专用教室及各类教学设施和社会实践基地的作用;

2.广泛利用校外德育基地等各种社会资源以及丰富的自然资源;

3.利用教育活动阵地,打造并发挥教师多方面的育人特长,同时也让老师们在参与中切身体会到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长项,不能用老眼光评价学生,自觉调整育人理念,努

力让学生全面发展;

4.充分利用学校创建和谐校园为契机,与特色学校创建结合起来。特色学校的建设都需要将课堂教学作为主要的载体,彰显办学特色;反过来,特色学校的成功打造也会促进新课程教育,因为新课程教育理念不是片面的教学方式方法的转变,而是渗透着素质教育思想的全面的系统的教育精髓,它涵盖着学校教育的方方面面,当一所学校真正打造成了具有自己鲜明而独特风格的特色学校,那其中肯定会有许多先进的理念和措施,肯定会打造出具有这种先进理念和措施的一大批教师,无论是这些先进的理念和措施还是大批的教师资源,都是推动新课程教育改革的积极因素。

三、立足课程改革,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为指导,强调教学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建立联系,以学生的学习和发展状态反映教学状况,体现教学过程的本质和新课程的基本观念。倡导主动、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课堂

教学实践。

1、全面落实新课程计划。加强对课程实验工作的全面指导,落实责任,扎实推进,不走过场,务求实效,认真学习和落实《课程标准》。

2、优化教研活动过程,提高教研活动质量。坚持正确的导向,务实制订教研计划,真抓实干,杜绝于表面的形式。继续开展间月次的大教研和同级研,开展好集体备课活动,结合在课改过程出现热点问题,进行专题研究,真正转变教师角色,教学行为,使教学过程成为教师、学生共同发展的过程。

3、狠抓课堂教学,优化教学过程。进行教学评课活动,激励广大教师进一步更新教学理念,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质量。

(1)强化随堂听课制度,加强课堂教学管理,努力提高课堂效率。

(2)举行新课程观摩课教学汇报活动。积极争取教科所专家到校对口指导,大面积

培养提高教师收到实效。

(3)发挥“蓝青工程”作用,师徒随堂听课指导。

(4)举行校优质课评比,课改论文评比,等多项比赛活动,交流经验,收集资料。

(5)分年级举行英语口语比赛、朗读比赛、书法竞赛等比赛活动,定期开展教育活动成果汇报展演,大面积全方位发展学生素质。

四、深化教学改革,提高课程实施水平。

课堂教学是新课程实施的主渠道,我校教师在过去的教学改革实践中,取得了许多宝贵的经验,要充分重视这些成功的经验。要结合课程改革的实险,不断推进教学改革。实现从注重知识传授转向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从以教师为中心转向以学生为中心;从注重教学的结果转向注重教学的过程;从统一规格的教学模式转向个性化的教学模式;从教师权威的教授转向师生平等互动,共同发展;从评价模式的单一化转向评价模式的多元化。要积极探讨和实施与新课程实施相适应的教学管理制度和以学校为基地的教学

研究制度。

五、加快考试评价制度改革。

要积极探索并构建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学校课程实施的评价机制。教育教学质量的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在新课程教学实验过程中,要强调教师对自己教学行为的反思和总结,学生对教师教学情况的反馈。建立以教师自评为主,校长、教师、学生、家长共同参与的评价制度。对学生进行发展性评价,建立成长记录袋,课改教师做好阶段性评价。

六、课改的组织和保障

(一)组织机构

成立涅阳三小工作领导小组”和“涅阳三小指导小组”。“涅阳三小工作领导小组”由校长李亚伟任组长,侯进宝校长任副组长,教导主任骨干老师等相关同志任组员,加强对课改工作的领导、组织、管理,协调全校的课程改革实验工作。“三小改革指导小组”由副校长侯进宝,任组长教导主任刘伟华主抓教科研工作各教研组长,市县骨干教师等同志任组员,发挥对课改工作的指导作用,直接参与课程改革的研究,深入课改工作的第一线,集中解决课程改革中的重点和难点问题,保证实验工作的顺利进行和不断深化。

(二)保障措施

1、改革教师考核办法,体现激励先进,向骨干教师倾斜,向一线教师倾斜。适当增加经费投入,派课改教师外出听课、学习,保证课程改革顺利推进。把新课程教研工作纳入目标任务考评。鼓励、支持广大教师 积极投身到教研、教改工作中去。对成绩突

出者,在评优晋职方面优先考虑。

2、加快教育信息化建设,加强学校的实验室、电脑教室,图书室、舞蹈室、音乐室、美术教室等专用教室以及社会实践活动基地的建设,为课程改革创设良好的物质条件和

校内外环境。

3、加强对课程改革科研工作的管理和指导。教导处要把课程改革作为中心工作。充分发挥教导处对一线实验教师的组织、指导和示范作用,形成培训、教学和科研相结

合的课改工作方式。

4、要落实责任,及时发现教学改革过程中存在的普遍性问题,进行针对性的学习和专题研讨活动。各学科成立学科课改研究组,由各学科教研组长和各级骨干教师为成员,集中解决本学科课改中的重点难点问题,不断发现和树立典型,总结和推广成功做法和经验,引领全校学科课改工作,发现和打造课改骨干教师,提升档次,推进名师工

程。

涅阳三小

0人 | 分享到: 阅读(501)|

第四篇:涅阳第三小学校本教研制度

涅阳第三小学校本教研制度

我校本着边学习、边实践、边反思、边改进、边发展的原则,开展“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提升学校办学理念,培养教师科研素质和创造力,促进学生多元发展,逐步凸现我校的办学特色。特制订以下制度:

一、加强校长教研意识,做到四个“必须”、五个“善于”明确校长是校本教研制度建设的第一责任人,校长真正做到四个“必须”、五个“善于”。四个“必须”:校长必须定期主持课改论坛;“新课程研讨课”活动校长必须到位;校长必须参与或主持实验课题研究;校长必须成为以校为本教研活动的专业引领者。五个“善于”:善于听,即经常深入组室、课堂听,倾听教师对课改的意见和建议;善于思,即立足课堂主渠道,对新课程的教学、教研要多思考,不断改进教研方式,促进教师教学方式的转变;善于写,即善于总结经验,提炼经验,把自己对新课程的认识、体验、感悟写出来与同伴交流,作为校本教研的资料,从而引领本校教师进行教育教学改革;善于说,即自身具有较高的理论素养和专业水平,经常给学校教师作专题讲座或组织课改交流会,努力使自己成为校本培训的培训者和校本教研的专业引领者;善于评,即深刻理解新课程理念,善于用新课程理念评价教师的教

育教学行为,用课程标准来评析教师的课堂教学和说课,把握住课改的方向。

二、建立相应的激励机制

校本教研是开展校本活动的起点和基础,是整合校本培训、校本管理和校本课程的中心和纽带。没有校本教研作为起点,就谈不上校本培训、校本管理和校本课程。为提高我校校本教研的质量,我校以规范校本教研制度为保障,促使校本教研活动正常化、制度化。

1、建立理论学习制度

加强教育理论学习,完善学习制度。将每周三下午定为一周的教师业务学习日,内容涵盖课堂教学展示、教学案例评析、教学策略研讨、教学行为反思等等。在学习内容上做到三个必须:必须是先进的教育思想,必须是科学的教育理论,必须要与教学实践相结合;在学习管理上实行两有一检查:有学习记录、有学习体会,每月检查一次,年终进行考核。

2、健全校本教研制度,规范校本教研活动地开展

①建立学校领导目标管理、分工合作制。学校领导宏观调控制定校本教研计划,每学期举行2-3次校级校本教研活动,确定活动目标及方案,进行指导性校本教研。同时学校领导分工合作,分别下派到各分管学科和教研组,深入教研活动,掌握分管学科的教学和教研情况,及时解决问题。有的放矢,有针对性地听课,课后和任课教师及时交换意见,及时反馈,及时做出评价,以促进教学。

②建全教导处组织、协调制。教导处规范各学科的教研活动,要求各学科组、备课组、课题研究组不但要有教研活动计划,而且要认真记录每一次活动情况。对各组的教研活动情况每学期都组织评比。并每周组织一次校本教研活动,形成校本教研的长效机制。

③建立教研组研究实验制。各学科组、备课组、课题研究组开展教育理论学习,各组坚持每周有计划有目的地开展专题研究,围绕重点专题研究开展听课、举办观摩活动。认真总结本学科行之有效的经验,进行交流、宣传和推广,组织本学科教师参加有关的继续教育学习。④建立教师学习反思制。学校及时掌握教师参加教研活动的情况,并把参与情况和质量纳入业务考评,并规定教师参加教研活动计入继续教育学时。要求教师在教学实践的同时,要坚持做到“七个一”:即每年读一本教育教学著作,确定一个教学研究课题,完成一份多媒体教案,一份精彩案例分析,撰写二篇以上教研论文。每天坚持一次自我反思,有反思记录,并以书面形式上交校长室备案。

3、让教师拥有充足的研究时间和空间。

4让教师拥有学校每学期都为教职工订阅足够数量的期刊,每个备课组每学期至少可以拥有一份专业刊物和一份大型报刊,各级骨干教师人手一份相关专业刊物。

让教师拥有开设校本课程权。校本课程开发,对某些教师来说是一项崭新的科研课题。它的实施既无教材课标可参考,又无现成模式可依照,只能依靠我们本校教师的聪明才智。这正好给那些渴望革新教学、施展自身才华的教师搭建了一个广阔的舞台,又为那些执教多年已

有钝性的教师带来新的教学激情。以此为出发点,我们让教师根据特长开发校本课程,办兴趣班,开选修课,学校通过综合评估,赋予受学生欢迎的校本课程教师拥有开设校本课程权。目前已比较成功地开设了篆刻、形体、球类、家政、德育等校本课程,满足学生的兴趣与需要,促使学生个性和谐发展,同时也满足教师自身专业发展需要。

让教师拥有教科研的自主权。每学期初,由教师针对自己的教学问题、实际的问题重新选择研究方向,确定自己感兴趣的、切合自己实际的研究课题,鼓励教师思维的独立性与创造性,在实践与探索中寻找适合自己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学校倡导相似课题的合作研究,在多元思想的碰撞与交融中求同存异。

5、提供六个制度保证

理论学习制度。以“走进新课程”光碟和教育书籍期刊为媒,要求教师用学习重新塑造自己的形象。

互动交流制度。以集体备课和评课为纽带,同伴进行信息的交换、经验的共享、深度会谈、专题研讨。

课题研究制度。以研究课作为展示平台,以科研促课改,以课题研究成果体现课改实验成果。课题研究做到五有:有研究课题、有实验方案、有阶段计划、有过程记录、有物化成果。我们围绕新课程实验过程中的新情况、新问题、实施课题带动战略,从教育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出发,以解决本校或本人教育实践中的问题为目的,形成自己的校本课题系统,形成人人有课题,全员参与、协同攻关的局面,成为我校推进课程改革的一个亮点。如今,教师们基本达成问题即课题,教学

即研究,成长即成果的共识。在课题研究过程中,我们要按照”提炼问题--合作设计--教学行动--对话反思”四个程序进行。

教研奖励制度。开展课改活动与评奖挂钩,制订奖励制度、强调“班级、组室层层包保、督导到位、互相监督、团结协作、你追我赶、共同进步”和“效率优先”的原则,强调责任到人,实行整体“捆绑”评估。

备课组长负责制。在每个学期初,学校将各学科教师依据技术职务、业务能力、年龄结构、工作实绩等方面进行最优化组合,成立备课组,确立备课组长。实施备课组长负责制,发挥备课组长领头雁作用。根据学校制定的《教学质量评估标准》、《备课组教科研量化考核标准》,对备课组采取“捆绑式”综合评估,强调学生之间有差异、教师之间无等级,凸显团体合力。备课组长除在工作、生活、学习考察等方面享有一定的待遇外,并按照《年级组长、教研组长、备课组长津贴发放办法》每月发放组长津贴。

课例研究制度。在课改实施的过程中,本着实用性原则,充分发挥教育案例、课例的示范作用,购置和网上下载大量案例、课例,给教师接近和观摩“他人经验”,让教师广泛地从相关的“现场观摩教学”或者“课堂教学录像”中获得直观的、专业的支持。

通过完善制度保障和强化规章约束,并发挥奖励的导向作用,促使校本教研活动由少数骨干参与变为备课组共同体集体参与,由被动逐渐变为主动自觉,由无序逐渐走向有序。

涅阳三小

签发人李亚伟

第五篇:义务教育课程改革实施总结

xx义务教育课程改革实施总结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春风吹来,对于我们xx,这是一次挑战,更是一次机遇。我校领导以满腔的热情,科学的态度,引领全校教师在课改的舞台上扮演角色,在课改的浪潮中努力探索,不断实践。几年来,在上级有关部门的领导下,在学校课改领导小组的直接指导下,我们把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作为重要工作,充分发挥教研组、备课组的集体智慧,调动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各学科根据自身特点并结合学校实际,大胆探索,积极实践,改进课堂学习方式,探索新的评价方式。经过不断的努力,课改进展顺利,取得了初步成果。现将我校实施新课程改革的工作情况简要总结如下:

一、加强领导,精心组织,全面动员,全员参与

新课程改革以来,我校加强领导、精心部署、科学规划,在实践中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同时加强对新课程改革的宣传力度,进而为新课程改革的顺利进行提供了保障。

1、加强领导管理,形成全员参与的格局

我校成立了由校长任组长,主管教学的副校长,教导处主任为核心成员的课改领导小组。结合我校实际情况对新课程改革方案进行科学、合理规划,制定了新课程改革实施规划、新课程改革实施方案、课改工作制度、校级培训制度、领导干部听课、研讨制度等。在平时的工作中,他们身先士卒,深入课堂,与教师面对面的交流与研讨,指导教师领会各学科课程标准的理念和教材的编写特色,共同研究教学改革问题。同时,在全体教职工中进行了广泛的动员,要求全体教职工“人人心系课改、人人参与课改”。在校领导积极参与、具体指导和耐心帮助下,广大教师焕发了极大的改革和创新的热情,使课程改革工作积极稳妥地向前推进。

2、完善各项制度,为课改提供保障

在制度方面,我校通过教代会重新修定了《全员聘用方案》、《教学常规考核要求》、《初三出口奖励条例》、《教学质量奖励条例》、《请销假制度》、《教师规范性要求》、《程序性制度》、《评价体系》等30多项重要制度,以制度规范教师行为,以制度确保课改的顺利开展。学校把课改经费的投入纳入全年预算,统筹安排各项费用。积极鼓励教师参加课改培训,课改培训费用实施报销制度;鼓励教师购买相关参考资料,同时学校每年拿出专项资金加大对课改工作的奖励,如对课题研究的奖励、对各级获奖论文的奖励及对课改中的先进个人、教研组进行奖励等,以制度保障课改的经费需要,从而增强教师参与课改的积极性。

3、加强舆论宣传、营造良好氛围

新课程改革,学校是主阵地,但同时也缺不了社会、家长等外在配合力量。为让社会了解、关心新课程实施改革工作,使学校、社会、家长在课改中形成合力,自新课程改革以来,我校每学期至少举行一次家长会,向家长宣传新课程改革的有关精神和做法、汇报新课程的进展情况等。并采取座谈等形式,认真听取家长对新课程改革的意见,同时进行相应的整改。从而营造出良好的改革氛围。

二、以教师专业化发展为中心,切实推动课改深入

建设一支精干的教师队伍,是新课程得以顺利实施的重要保障。因此,我校将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问题放在了课程改革的首位。

首先,我校经常组织教师外出学习、听课,让他们接受外界的新思想,把握课堂教学新脉搏。每学期初,安排教师参加市、区的各级新课程培训活动,积极参与兄弟学校开展的各级教研活动等。自课改以来,我校外派参加国家级培训17人,省级培训6人,市级培训27人,区级培训42人,校本培训则达到了全员参与。

其次,学校利用政治学习或业务学习的时间,集中学习一些上级的有关课改的文件精神和先进的经验、案例,交流外出学习经验和自己课改中发现的经验与问题等。自2004年以来,我校每周星期一下午第四节课为专门的学习交流课,全校在职员工全员参与,交流促进,有利于课改成果的总结提炼和交流推广,有利于课改问题的及时解决。

第三,组织教师学习有关专家、领导作相关的讲座、报告。自课改以来,我们一方面积极鼓励外派教师参加各级各类专家讲座,使其认真学习,而后回校交流;另一方面重视邀请专家学者到校讲座,保证教师学有实效。通过一系列的培训、学习,提高了教师素质,锻炼了教师队伍,让教师进一步确认了自己的教学身份,真正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指导者和参与者。

第四,加强教研组建设,促进教师的集体成长。首先,选出一批精干、务实、富有创新精神的教师担任教研组组长,对其明职责、提要求、压担子。教研活动要求围绕一定的主题开展“学-研-讲-评-改”系列活动,(学,即专题定向学习;研,即专题定向研讨;讲,即确定教师尝试执教教改观摩课;评,即结合学习体会,进行课堂教学评议;改,即在讨论的基础上进一步改进完善)。同时,利用每两周一次的教研活动时间,组织教师认真学习《走进新课程》、《新课

下载涅阳第三小学推进义务教育课程改革实施工作方案word格式文档
下载涅阳第三小学推进义务教育课程改革实施工作方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义务教育课程改革实施总结(5篇)

    义务教育课程改革实施总结免费文秘网免费公文网 义务教育课程改革实施总结2010-06-27 23:04:28免费文秘网免费公文网义务教育课程改革实施总结义务教育课程改革实施总结x......

    潍坊市2001年始实施义务教育课程改革

    潍坊市2001年始实施义务教育课程改革 2006.3潍坊教科院提出“自主、互助、学习”型课堂教学改革实验 2009年潍坊教科院在“自主、互助、学习”型课堂教学改革实验的基础上提......

    小学校本课程实施工作方案

    小学校本课程实施工作方案 小学校本课程实施工作方案1 一、课程开发背景耀华小学位于秦皇岛市海港区光明路68号。始建于xxxx年,原是一所厂企学校。20xx年初归属秦皇岛市海港......

    龙门中心小学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施工作方案

    龙门中心小学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实 施 工 作 方 案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基础教育课程经历了20多年的改革与发展,取得了显著成绩,当前,处于转型时期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对基础教育改革......

    黄贺小学义务教育课程改革工作总结

    黄贺小学义务教育课程改革工作总结 自新课标颁布以来,经过兴奋,迷茫,探索,渐悟等诸多丰富体验,我校教师集体在一次次学习实践及论辩中质疑反思,在一次次反思后变革教法。在摸索中......

    永红小学义务教育课程实施自查报告

    永红小学义务教育课程实施自查报告 为认真贯彻落实《义务教育课程设置方案》,进一步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规范我校办学行为,推进素质教育的深入实施,我们本着“全面落实国家课......

    东平县第三实验小学课程校本化工作方案

    东平县第三实验小学 推进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工作方案 为进一步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提升我校课程建设和国家课程实施水平,根据《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决定》、《基础教育课......

    XX小学义务教育课程改革及课堂教学改革总结

    XX镇XX小学关于义务教育课程改革及课堂教学 改革工作总结报告 XX教育局: XX镇XX小学现将义务教育课程改革及课堂教学改革实施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一)课程改革开展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