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4年高二《生活与哲学》检测二
2014年高二《生活与哲学》检测二
班别: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_
1、我们应这样看待哲学的产生
①与人类同时产生的②产生于人的主观情绪
③产生于人的实践活动④产生于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中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2、人人都有自己的世界观,但并非人人都是哲学家,这是因为
A.哲学就在我们身边B.世界观人皆有之
C.要形成哲学,必须把世界观系统化理论化D.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
3、下列观点属于唯物主义的是:
A.理性为自然界立法B.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C.理在气先D.万物皆备于我4、恩格斯说:“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质性。”下列不能说明这一论述的选项是 ....
A.自然界是本来就存在的物质世界B.人类社会在本质上是物质的C.意识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D.意识的内容和形式都是客观的福州市是福建省的省会城市,也是海西经济区的核心城市。福州的城市精神是“海纳百川,有容乃大”。改革开放以来,福州市坚持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一起抓,在经济建设获得长足的发展。提出回答5-6题。
5.从哲学的角度分析,福 州市之所以要长期坚持物质文明建设与精神文明建设一起抓,主要是因为()。
A.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
B.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是物质的存在方式
C.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
D.静止是相对的,运动是绝对的6.福州市之所以提倡发扬“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城市精神,从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角度,是因为
A.物质对意识具有决定作用B.意识对物质具有决定作用
C.意识对物质具有指导作用D.正确的认识对人们的实践起重大指导作用
7、僧肇说:“旋岚偃岳而常静,江河竞注而不流,野马飘鼓而不动,日月历天而不周。复何怪哉?”下列观点中与其相近的是
A.人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B.日方中方睨,物方生方死
C.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D.飞矢不动
8、近代思想家龚自珍说:“自古及今,法无不改,势无不积,事例无不变迁,风气无不移易。”这说明
A.世界上存在无物质的运动B.运动是绝对的、无条件的、永恒的C.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D.物质是运动的内在动力
9、“揠苗助长”,事与愿违;“庖丁解牛”,事半功倍。这两则寓言故事反映的同一哲理是
A.解放思想,突破规律对人们行动的束缚B.人能够认识规律和利用规律
C.发挥主观能动性要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基础D.事物是普遍联系的,又是变化发展的10、在重大灾害面前,中华民族“众志成城”,空前团结,取得了一个又一个抗灾的胜利。我们可以自豪地说:“天灾不由人,抗灾不由天”。“天灾不由人”说明()。1
A.是否发生天灾是由天决定的,天的意志决定一切
B.人在自然灾害面前是无能为力的C.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D.任何违背天的意志的行为必将遭到失败
11.“抗灾不由天”,从哲学上说明()。
A.抗灾不能听从天神的安排,只能顺其自然
B.人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认识和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人类
C.人的意志决定一切,可以超越自然D.人定胜天,没有人办不了的事
12、世界上并没有上帝,但是人们头脑中却有上帝的形象和观念。这说明
①意识对客观事物的反映并不都是如实反映②意识可凭借人们丰富的想象而产生
③意识的内容来源于人脑④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是一种能动的反映
A.①②B.③④C.①④D.②③
13、世界上只有尚未被认识的事物,而没有不可认识的事物。这是因为
①意识具有能动作用②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
③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④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14、2010年上海世博会吉祥物是一个略带幽默、外形象中国传统汉字“人”的蓝色小孩。取名“海宝”意为“四海之宝”。世博会吉祥物的设计过程,意味着()
A.人的意识活动不是由客观事物决定的B.人的意识活动不遵循认识的一般规律
C. 人的意识具有主动性和创造性D.设计者的感受完全是主观形成15、南京市委、市政府从实际出发,为全面展示南京历史文化名城魅力,进一步加快南京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举办2014年第二届夏季青年奥运会的重大决策。这体现了
A.物质与意识不可分B.物质与意识同等重要
C.物质决定意识D.意识是对物质的正确反映
16、当甲型 H7N9流感在全球许多国家传播时,世界各国通力合作,严加防范,以抗击这一 流感的蔓延和肆虐。这种实践活动是一种()
①自觉能动的活动②社会历史的活动③客观的物质活动④纯粹主观的活动
A.①B.①②C.①②③D.①②③④
17、下列体现实践决定认识的有:
①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②三思而后行③不登高山不知山之高也,不临深渊不知地之厚也④ 没有革命的理论,就不会有革命的运动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③
18、与“坐而论道不如起而行之”包含哲理相近的是
A、祸患常积于忽微,智勇多困于所溺B、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C、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D、谁挥鞭策驱四运,万物兴歇皆自然
19、我国已经确定的探月工程计划为三个阶段:一期工程为“绕”,二期工程为“落”,2017年进行的三期工程为“回"。有消息表明,2009~2015年,中国将进入“嫦娥工程二期”,届时将进行两到三次的软着陆巡视勘察。目前我国进行此项任务的技术、物资条件和经济实力都已基本具备。这告诉我们:
①实践具有主观能动性②认识是实践的目的和归宿
③物质运动的规律是可以认识和利用的④意识具有能动地认识和改造世界的能力和作用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20、从“神一”到“神九”,每一次的发射都进一步优化,每一次飞行都有所完善,每一次空间实验都有新的收获。这说明:
A.实践不断推动认识向前发展B.真理是有条件的、具体的C.意识能正确反映事物的本质及其规律D.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
21、下列属于实践活动的是
①农民种地②科学家进行科学实验③工人做工④教师讲课
⑤学生学习⑥经济体制改革⑦加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学习教育
A、①②③④⑥B、①③④⑥⑦C、①③④⑤⑥D、①③⑥⑦
22、所谓盲目的实践活动是指
A实践没有意识的参与B实践没有以科学理论为指导
C实践不具有客观物质性D实践没有意识的指导
23、下列关于实践和认识关系的说法正确的有
A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认识是实践的根本目的B实践决定认识,认识反作用于实践 C认识是实践的基础,实践是认识的目的D实践和认识互为基础,互相依赖
24、改革开放以来,实践上的每一次创造,理论上的每一次突破,事业上的每一次进步,无不证明着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实践之所以能够成为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是因为
A.真理是人们对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的正确认识
B.认识对象不能“自言其明”,不能成为检验真理的标准
C.实践能够把主观与客观联系起来加以比较和对照
D.认识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
25、真理最基本的属性是
A.客观性B.条件性C.反复性D.主观性
26、真理和谬误的根本区别在于
A.真理是绝对的,谬误是相对的B.真理是有条件的,谬误是无条件的C.真理是客观的,谬误是主观的D.真理是对事物的正确反映,谬误是对事物的歪曲反映
27、“只要再多走一小步,仿佛是向同一方向迈一小步,真理便会变成错误。”这句话意味着 ①真理有它适用的条件和范围②真理和错误是认识过程的两个阶段③真理和错误没有确定的界限,真理具有相对性,不具有绝对性④真理和谬误往往是相伴而行的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28、从“发展才是硬道理”到“科学发展观”的提出,从“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到“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关注社会公平”,党的十七大对发展观、公平观的认识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这表明
A.真理会随着时间地点的变化而不断改变
B.任何真理都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C.人们对同一确定对象的认识不同,真理不止一个D.真理与谬误的界限是相对的29、钱学森先生在美期间,撰写的一篇文章封面先是写上“Final”(最后的定稿),后又在旁边添加了“Nothing is final!!”(没有什么认识是最后的)。这是因为:
①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②认识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
③真理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④认识是圆圈式的循环运动
A.①②B.①④C.③④D.②③
30、黑格尔说:“真理是在漫长地发展着的认识过程中被掌握的,在这一过程 中,每一步都是它前一步的直接继续。”这说明真理
①在认识过程中不断被推翻②在发展过程中不断超越自身
③是具体的、有条件的④在认识中不断超越历史条件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31、材料一:气候变化问题是全人类面临的挑战。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大国,近年来在节能减排方面采取了一系列重大举措,为全面应对气候变化作出了巨大贡献。
材料二: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指出,要把坚持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强大动力,大力发展低碳经济,提高全民的节能环保意识,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结合材料一、二,说明我国大力发展低碳经济所体现的辩证唯物论道理?
32、材料:神舟九号飞船有两大任务引人注目。首先是搭载了中国首位女航天员刘洋。这可以积累女性在生理、心理及航天医学方面的飞行实验数据,通过分析这些数据可以使女航天员的地面训练更加科学合理。其次是执行了与天宫一号的自动交会和手动交会对接任务,标志着我国的空间交会对接技术已经非常成熟。三名航天员还进行了大量科学实验,获取在地球重力状态下无法得到的数据。
上述材料是如何体现实践是认识的基础的?
33、材料:2012年9月,食品安全事件接连曝光:湖南长沙多市场查处“毒辣椒”含致癌罗丹明B;青岛市面上鱼翅九成是人造,专家称营养不如粉条;三元儿童牛奶被曝保质期内酸败;费列罗巧克力中惊现小白虫;沈阳露天“加工间”做月饼„„ 食品安全难保障。据中国政府网消息,《国务院关于加强食品安全工作的决定》日前发布。决定指出,当前中国食品安全的基础仍然薄弱,违法违规行为时有发生,制约食品安全的深层次问题尚未得到根本解决。
届时,国家六大部委领导齐聚北京,直面食品安全问题。针对食品安全事件屡禁不止问题,强调要建立严格的责任追究制度,制定重点整治严厉打击的措施,既严格的落实食品生产经营者的主体责任,又严格落实地方政府和职能部门的监管执法责任,共同来保障食品消费安全。
运用《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的知识,分析国家六大部委领导直面食品安全问题的哲学依据。(12分)
2014年高二《生活与哲学》检测二
31、(1)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要求我们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发展低碳经济是缓解我国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矛盾的需要。(3分)
(2)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正确的意识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发展低碳经济,提高全民的节能环保意识,有利于提高资源利用率,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3分)
(3)事物运动是有规律的,规律是客观的,要求我们必须尊重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而不能违背规律。发展低碳经济是人们自觉按客观规律办事的体现。(4分)
32、①实践是认识的来源。神舟九号飞船搭载女航天员,可以使我们直接获取女性在生理、心理及航天医学方面的飞行实验数据。(2分)
②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神舟九号的成功发射,为我们进一步探索太空奥秘提供了新的认识工具。(2分)③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神舟九号与天宫一号自动交会和手动交会对接成为,验证了我们的交会对接技术是正确的,可靠的。(2分)④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我们获取的女航天员飞行实验数据,可以指导女航天员的地面训练。(2分)
33、①物质决定意识,要求我们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国家六大部委领导直面食品安全问题是基于屡禁不止的食品安全问题。(3分)②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正确的意识对事物的发展具有推动作用。强调既要严格的落实食品生产经营者的主体责任,又要严格落实地方政府和职能部门的监管执法责任,共同保障食品消费安全体现了这一点。(3分)
③实践是认识的来源、目的和归宿。发现问题食品安全问题立即采取措施严厉整顿表明认识来源于实践又服务于实践。(3分)④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正确的认识对实践有巨大的促进作用。强调既要严格的落实食品生产经营者的主体责任,又要严格落实地方政府和职能部门的监管执法责任就发挥了认识的反作用。(3分)
第二篇:高二年级文科实验班《生活与哲学》认识论专题检测诊断
高二年级文科实验班《生活与哲学》认识论专题检测诊断
一.选择题(在下列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每小题2分,共40分)
1.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党不断进行理论创新,从邓小平理论到“三个代表”思想再到科学发展观,党的十八大又对科学发展观做出新阐述,并写入党章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材料主要表明()
①实践是物质性的活动,实践对认识具有决定作用 ②实践具有目的性,认识的最终目的是形成正确认识 ③实践具有历史性,认识必然打上历史和时代的烙印 ④实践是有意识的活动,认识是促进实践发展的根本动力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2.过去人们普遍认为,健康就是没有生病或者体质健壮,后来又认识到心理健康也是健康的重要内容。世界卫生组织对健康做出了定义:“健康不仅仅是身体没有疾病,还要有完整的心理、生理状态和社会的适应能力。”从哲学上看,这表明
①人的认识的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
②认识到的真理总file:///C:DOCUME~1ADMINI~1LOCALS~1TempksohtmlwpsC9.tmp.jpg是在认识发展中不断被否定
③人的认识随着社会实践的发展而发展
④认识都是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③④
3.你想知道梨子的滋味,可以亲口尝一尝;你想知道砒霜是否有毒,却万万不能试一试。《本草纲目》上写得清清楚楚:“砒,大毒也”。这表明
A.有的认识来源于实践,有的认识来源于书本 B.任何认识都是在直接接触对象的过程中产生的
C.来源于亲身实践的认识比来源于书本的知识可靠得多 D.获得认识的途径不是唯一的 4.“如果我们过于爽快地承认失败,就可能使自己发觉不了我们非常接近于正确”。波普尔的名言为我们最好的“诠释”了探索的意义,这说明
A.认识永远都在接近真理
B.真理性认识包含谬误的成分 C.认识引导着真理的不断发展 D.真理性认识与谬误相伴而行 5.从“法制”到“法治”,再从建设“法治国家”到建设“法治中国”,中国共产党在探索和推进依法治国的道路上,实现了两次重大飞跃。这两次重大飞跃印证了
①人类认识是无限发展的 ②对真理的追求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
③参加实践就能获得真理 ④认识是客观与主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6.2014年10月24日,嫦娥五号试验器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此次任务是我国探月工程三期一次重要的验证飞行试验,主要目的是突破和掌握探月航天器再入返回的关键技术,为嫦娥五号任务提供技术支持。这表明实践活动具有()
A.客观物质性
B.能动性
C.直接现实性
D.社会历史性 7.2015年2月26日,以中国天文学家为主的国际团队发现了一颗距离地球128亿光年、中心黑洞质量达到120亿太阳质量、宇宙中目前已知的发光最亮的超亮类星体。这一超亮类星体的发现,支持了在宇宙早期黑洞比星系增长得更快的观点,并为未来研究早期宇宙中黑洞和星系的形成和演化提供了一个特别的实验室。这一最新研究成果说明()①人们对复杂事物的认识具有反复性
②人的认识随着社会实践的发展而深化
③认识具有无限性,人们追求真理是永无止境的过程 ④认识具有上升性,认识的进步以推翻已有理论为前提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8.苏轼在《石钟山记》中分析了士大夫没有正确认识到“钟声”产生的原因,指出:“士大夫终不肯以小舟夜泊绝壁之下,故莫能知。”这句话蕴含的哲学道理是()A.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B.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C.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D.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9.美国科学家利用哈勃太空望远镜观测、收集的数据,发现并证实了暗能量的强度以及它对宇宙膨胀的加速作用,并进一步测算出宇宙的实际年龄为137.5亿年。人类在科学解释宇宙大爆炸,揭示生命、宇宙、万物形成的奥秘的道路上又向前迈进了一步。这说明()
①认识源自于大胆假设
②实践的发展推动人类认识的发展 ③真理源自于科学实验
④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0.“不观高崖,何以知颠坠之患?不临深渊,何以知没溺之患?不观巨海,何以知**之患?”孔子这句话体现的哲理是()
A.人们获得的认识是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B.世界上没有不可认识的事物,只有尚未被认识的事物 C.实践出真知,正确的认识都是在亲身的实践中获得的 D.人们在主体与客体的相互作用中产生对客观事物的认识 11.“感冒了?多喝点水吧。”在生活中,当我们不小心伤风感冒时,总是会听到医生给出这样的建议。但澳大利亚的医学家们近日指出,对于某些特定的呼吸道疾病来说,多喝水甚至会对身体有害。这说明()
A.真理与谬误的界限是绝对的无法逾越的 B.任何真理都有自己的适用条件和范围 C.不同的立场会影响人们对真理的认识
D.真理永远不能转化成谬误 12.“人攀明月不可得,月行却与人相随。”一千年前,诗人李白如此表达不能登月的惆怅。今天,我们通过“嫦娥一号”传回的图片清晰地感受到了月亮的倩影,千年梦想变为现实,这说明()
A.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
B.实践具有主观能动性
C.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
D.实践具有革命性和科学性
13.近年来,针对困扰人类的生态问题,日本的一些科学家在经过长时间的探索和论证后,提出了“零排放”的概念,认为世界上没有“无用之物”,一切废弃物都能被利用起来。日本科学家提出这一概念,说明()
①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②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③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④真理是客观的,但是人可以根据需要改变真理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14.由于受地球的不可入性和地震韵律的复杂性等客观因素的制约,以及人类对地震成因和地震发生的规律还知之甚少等主观因素的影响,预测地震成为世界性的科学难题。这表明()
①人的认识能力是无限的 ②人的真理性认识包含谬误的成分
③人的认识受到各种条件的限制,具有反复性 ④人的认识有待于进一步发展 A.①②③ B.③④ C.①③④
D.②④
15.人类追求真理的过程不是一帆风顺的,认识受到各种条件的限制。从认识的主体来看()A.不同的认识主体对同一问题的认识总是不同的 B.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总要受到具体的实践水平的限制 C.真理永远不会停止前进的步伐,它在发展中不断超越自身
D.客观事物是复杂的、变化着的,其本质的暴露和展现也有一个过程 16.“谎言重复千遍便成了真理”的说法:
A.是正确的,看到了量的积累的重要性
B.是正确的,看到了认识具有反复性 C.是错误的,否认了真理的条件性
D.是错误的,否认了真理的客观性 17.古罗马诗人卢克莱修曾说:“站在岸上看船在海上颠簸是一件乐事,站在一座堡垒的窗前看下面的战争和它的种种经过是一件乐事,但是没有一件乐事能与站在真理的高峰目睹下面谷中的错误、漂泊、迷雾和风雨相比拟的了。”这表明
①追求和探索真理比占有真理更有意义
②追求到终极真理是人生乐事
③认识要在实践中接受检验和不断发展
④认识的最终目的就是获得和占有真理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18.联合国关于发展的观念经历了一个演变过程:20世纪五六十年代把发展归结为经济增长;20世纪70年代把发展看作是经济增长、经济结构优化和社会变革;从20世纪八九十年代开始,把发展理解为注重资源节约、环境保护的可持续发展和以人为中心的综合发展。联合国关于发展的观念演变进一步证实了 ①认识的不断完善决定着实践的不断深化 ②认识受认识对象本质和属性暴露程度的制约 ③认识的发展具有与认识主体无关的客观规律性 ④认识的发展是一个不断继承和超越已有认识成果的过程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9.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中指出,科学的产生和发展一开始就是由生产决定的。该观点蕴含的哲理是 A.认识产生于实践的需要 B.真理具有客观性和绝对性
C.实践具有主观能动性 D.真理和谬误没有明确的界限
20.“吃就吃新鲜的”这是人们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在通常情况下这句话没有错:对大多数食品而言,越新鲜,其营养价值越高,味道越好,颜色越诱人;长期放置,其色香味形等会变差。但对黄花菜、海蜇、木耳等食品而言,“新鲜”往往意味着可能存在导致食物中毒的隐患。上述情况说明
A.真理具有普遍性
B.真理都是具体的、有条件的
C.矛盾的特殊性离不开普遍性
D.真理与谬误的界限不容混淆
二、非选择题(共60分)
21.中国女药学家屠呦呦摘取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她最引人瞩目的成就是发现青蒿素。屠呦呦获奖感言“青蒿素的发现是集体发掘中药的成功范例。”疟疾的传统疗法是氯喹或奎宁,但其疗效正在减低。上世纪60年代,消除疟疾的努力遭遇挫折,疟疾发病率再次升高。屠呦呦从传统中草药里找到了战胜疟疾的新疗法。她通过大量实验锁定了青蒿这种植物,但效果并不理想。屠呦呦因此再次翻阅大量医书,最终成功提取出了青蒿中的有效物质——青蒿素。这一发现的关键技术是屠呦呦本人提出并做出来采用乙醚提取青蒿素。正是屠呦呦百折不挠的毅力、默默奉献的信念、不断创新的精神,才出现拯救了成千上万生命的一线药物。
结合材料运用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的知识,说明发现青蒿素是实践推动的结果。(15分)22.(15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在全党深入开展以为民务实清康为主要内容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是新形势下顺应群众期盼、加强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的重大部署。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紧紧围绕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切实加强全体党员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点教育,进一步突出作风建设,坚决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为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坚强保证。
请结合材料,分析群众路线教育活动的开展是如何体现“实践是认识的基础”的?(15分)23.材料: 人生因梦想而高飞,人性因梦想而伟大。梦想是生命中无形的翅膀,惟有梦想,我们才会更加卓越。1977年,恢复高考制度,上大学成为那个时代青年人的梦想。进入二十一世纪,人们的梦想更加多样、更加丰富,有的人希望在城市立足,有人渴望回归田园;有人梦想华丽的舞台,有人渴望平凡的稳定„„而更好的教育、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美丽的生态、更充分的政治参与、更具国际影响力的祖国„„这些平凡的梦想汇聚起来,便是个人的命运、社会的脉搏、国家的方向。无论是美好社会,还是美好人生,都始于平常一点一滴的努力。
今天的“中国梦”由亿万国人的梦想汇聚而成,请写出你的人生梦想。(3分)结合材料,运用认识论的观点谈谈如何实现你的这一人生梦想。(12分)24.(15分)“雾霾”成为2013年网络热词,成为影响民生的“心肺之患”,倒逼人们反思人与自然的关系。阅读表格材料,回答问题。时代 核心思想 主要观点 古代
人是自然的“奴隶”
自然界起初是作为一种完全异己的、有无限威力和不可制服的力量与人们对立着,人们同它的关系就像牲畜一样服从它的权力。近代
人是自然的“主人”
人类能够征服、利用自然。人类对自然资源无节制的掠夺和攫取,导致生态平衡遭到破坏,生存环境日益恶化,人与自然的矛盾日趋加深。现代
人是自然的“成员”
自然是与人的实践活动密切相关的人为自然、人化自然或人生成的自然,人与自然在本质上是一个整体。当代
人是自然的“朋友”
以互惠互利、共同发展为原则,做到与自然共生、共赢、共荣;树立与自然和谐并进的科学发展观。
结合表格材料,运用“求索真理的历程”的有关知识,分析在人类与自然关系上认识变化所蕴含的道理。
第三篇:高二政治哲学与生活
1、(2010高考•全国新课标卷20)“今天科学技术不仅仅是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还是认
识客观世界、改造客观世界的整个知识体系,而这个体系的最高概括是马克思主义哲学。”
钱学森关于哲学与科学关系的论断的合理性在于
①认为哲学是科学之科学,是最高概括的科学②主张科学是哲学的知识前提,哲学是科学的最高概括③强调离开了哲学世界观的指导,科学研究就不能取得进展④指出哲学与科学具有
一致性,哲学对科学具有方法论的指导作用
A.①②B.②③C.②④D.③④【解析】C2、(2010高考•全国新课标卷26)王安石提出“形者,有生之本”,与之相对立的观点是
A.“心外无物”B.“天地为万物之本”
C.“夫形于天地之间者,物也” D.“舍天地则无以为道”【解析】A3、(2010年高考•山东卷25)有一首英语儿歌这样唱道“告诉我为什么星辰闪耀,告诉我为什么常春藤缠绕……因为上帝创造星辰闪耀,因为上帝创造常春藤缠绕……”美国一位著
名科普作家这样改动了歌词:“核聚变让星辰闪耀,向性运动让常春藤缠绕……”这一改动反
映了①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区别②直接联系与间接联系的区别③科学精神与
宗教精神的区别④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区别
A.①③B.②④C.②③D.①④【解析】A4、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是哲学史上的两个基本派别,唯心主义者都主张
A.事物是感觉的集合B.事物是理念的影子 C.意识是世界的本原D.世界是不可认识的C5、(2010年高考•江苏卷26)马克思主义哲学之所以是科学的,就在于它坚持了
A.实践的观点B.革命的观点C.阶级的观点D.历史的观点【解析】A
1.哲学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以下属于哲学层面的意识现象是()
A.民间的“实惠”思想B.《老子》的思想
C.欧几里德《几何原本》的思想D.《本草纲目》的思想【答案】 B
2.(2009•上海,14)“地心说”是古希腊天文学家托勒密通过长期观测和研究提出来的。在此基础上哥白尼通过进一步的观测和研究,提出了“日心说”,推翻了托勒密的结论。这一著
名的科学史实证明()
A.正确意识和错误意识都来源于客观世界
B.正确意识和错误意识都来源于主观世界
C.正确意识来源于主观世界,错误意识来源于客观世界
D.正确意识来源于客观世界,错误意识来源于主观世界【答案】A
3.(2009•重庆,31)人们曾用求神膜拜自然/用思维证明自然/ 后来用观察、想象和检验/
摸清了大自然的脾气/ 但景象不断变幻/大自然在微笑——/仍然没有供出她内心的秘密
——摘编自{英}W.C.丹皮尔《科学史及其与哲学和宗教的关系》
下列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A.科学的“思维”能证实大自然“内心的秘密”
B.摸清“大自然的脾气”,就是对不断变幻的“景象”的感知
C.只有不断摸清“大自然的脾气”,才能接近“内心的秘密”
D.人们能认识不断变幻的“景象”,也能彻底把握“内心的秘密”【答案】C
4.(2009•江苏,25)下列选项与“我思故我在”观点相一致的是()
A.未有这事,先有这理B.吾心即宇宙,宇宙即吾心
C.死生有命,富贵在天D.世界的本质是“绝对精神”【答案】B
5.(2009•江苏,28)“其实胸中之竹,并不是眼中之竹也,因而磨墨展纸,落笔倏作变相,手中之竹又不是胸中之竹也。”郑板桥的这句话蕴含的道理是()
A.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B.意识活动具有客观实在性
C.意识活动具有生动形象性D.意识活动具有主观随意性【答案 】A
6.(2009•江苏,29)右边的漫画《爱鸟工程》给我们的启示是()
A.人能够认识和改造世界
B.要勇于突破和改变现状
C.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
D.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答案】C
7.(2009•江苏,31)《孟子》云:“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
可胜用也”。这表明()
A.自然界的变化是有规律的B.客观规律是可以被认识和改造的C.自然界的发展规律是客观的D.改造世界必须遵循客观规律【答案】D
9.(2009•全国Ⅰ,28)“面对金融危机这一全球性挑战,世界各国需要加强政策协调、密切
合作、共同应对。在些关键时刻,坚定信心比什么都重要。”这一论述表时,信心作为对前
景的良好预期()
①能够改变经济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
②可以推动经济主体对经济活动的积极参与
③能够摆脱物质条件制约,促进经济复苏
④可以促进经济形势向好的方向转化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答案】D
10.(2009•福建,36)2009年4月,甲型HINI流感开始在一些国家和地区扩散。我国借
助国际力量组织攻关,在短时间内成功研制出甲型HINI流感的快速诊断方法。这表明()
A.世界上只有尚未认识之物,没有不可认识之物
B.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就能解开自然之谜
C.人们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利用和改选规律
D.在对自然现象的认识中,意识起着促进作用【答案 】A
1.(2008•广东文基,14)哲学史上的“两个对子”是()
①可知论和不可知论②一元论和二元论③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④辩证法和形而上学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③【答案】B
2.(2008•广东理基,60)将冰凉的手伸进一盆温水感觉到水热,将湿热的手伸进去又感觉
到水凉,于是有人认为“物是感觉的集合”。这种观点是()
A.机械唯物主义B.主观唯心主义C.客观唯心主义D.辩证唯物主义 【答案】B
3.(2008•山东文综,22)《红岩》的作者,在一次次查阅有关档案、走访烈士的战友、搜
集先烈们感人事迹的基础上,成功塑造了江姐等典型人物形象。这启示我们要()
①坚持调查研究的工作方法②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③坚持主观与客观相统一④重视
做好量的积累A.①B.①②C.①②③D.①②③④【答案】D
4.(2008•山东基本能力,9)“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警示人们要珍惜年华。古人对时间的体验与此类似的是()
①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②人世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③落霞与孤
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④叹长河之流速,送驰波于东海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答案】B
5.(2008•江苏单科,26)下列观点属于唯物主义的是()
A.心外无物B.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
C.理在气先D.存在就是被感知【答案】B
6.(2008•海南单科,16)“原生态文化旅游经济圈”的创造思路所蕴含的哲学道理有()
①从实际出发,发挥本地旅游资源的优势②在历史与现实、经济与文化的联系中发掘有
利因素③发挥主观能动性,创造发展旅游业的规律、商机和条件④把握原生态文化凝固
不变的特点,发展特色旅游经济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答案】A
7.(2008•江苏单科,27)马克思主义哲学之所以是科学的,就在于它坚持()
A.联系的观点B.发展的观点C.实践的观点D.矛盾的观点【答案】C
8.(2008•天津文综,29)2008年北京奥运会是全中国人民热切期盼的盛事。漫画《情有独
钟》蕴含的哲理是()
①现象是本质的表现②主观与客观相符合③整体与部分相互制约④内因通过外因起
作用A.①②B.②④C.①③D.③④【答案 】 A
9.(2008•上海综合,6)依据人物性别、年龄、身份、职业、性格和创作者对人物的褒贬不
同,京剧的行当可以划分为生、旦、净、末、丑。每一行当都有不同的脸谱造型,这些脸谱
是对社会生活中形形色色人物形象进行抽象概括后的艺术加工。用哲学的语言来说()
A.艺术源于艺术家的主观创作B.客观现实以艺术作为摹本
C.艺术是对客观现实能动的反映D.客观现实是对艺术的再创造 【答案】C
10.(2008•全国Ⅱ,32)为了节约资源,培养学生的节俭意识,一些地区试行教科书免费
循环使用。学期结束后,教科书由学校收回,供下一个年级使用,几年更新一次。教科书之
所以可以循环使用,从哲学上看是因为()
A.思想内容的存在同物质载体无关B.思想内容的稳定要求物质载体的稳定C.物质载体在一定范围内的变化不影响思想内容D.物质载体的稳定有利于思想内容的稳定【答案】 C
11.(2007•山东文综,24)“几十年的经验使我深刻体会到,学点哲学的确可以使人做事情
少犯错误,做研究少走弯路。”下列观点与“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李振声的上述感悟相
一致的是()
A.哲学是各门具体科学的基础
B.哲学是人类对某一具体领域规律的概括
C.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D.哲学具有指导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功能【答案】D
12.(2007•广东文基,15)黑格尔认为,世界的发展是“绝对精神”的自我运动。总体上看,黑格尔哲学属于()
A.主观唯心主义B.客观唯心主义
C.形而上学D.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答案】B
14.(2007•江苏单科,12)哲学基本问题在人们的现实活动中表现为()
A.人与人的关系B.社会与自然的关系
C.人与世界的关系D.主观与客观的关系
【答案】D
15.(2006•广东单科,19)某地农民过去误以为多施肥就能提高产量,存在盲目施肥现象。
现在,他们根据耕地的地力、肥力、肥效和作物需肥情况精确设计配方,对症施肥,效果显
著。这说明()
A.实践是认识的来源B.认识要透过现象达到本质
C.事物的发展是有规律的D.做事情要一切从实际出发【答案】D
16.(2006•天津文综,30)“木无本必枯,水无源必竭”。某市政府广开言路,首创了“信访
民主听证评议制”。通过体察民情、了解民意,该市决定不建大广场大工程,而是投资400
万元治理小街小巷,大大改善了群众的生活环境,得到了群众的广泛拥护。以“木无本必枯,水无源必竭”来比喻政府与群众的关系,说明()
A.意识是对物质的正确反映B.意识是感觉的综合体现
C.意识是对物质的能动反映D.意识的形式和内容都是客观的【答案】C
17.(2005•广东单科,17)在门捷列夫的元素周期表中,从95号的镅(Am)开始,后序的20多种元素均是人造元素,这一科学事实说明()
A.物质决定意识的同时,意识也可以反过来决定物质
B.在现代科学技术蓬勃发展的今天,物质与意识谁决定谁已不再重要了
C.物质决定意识的原理受到了冲击
D.意识的力量带来了物质的成果【答案】D
18.(2005•广东单科,20)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共产党总结历史经验,正确分析国
情,作出我国的社会主义社会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初级阶段的科学论断。以下正确的认识是()A.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是一切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出发得出的科学论断
B.社会都是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的,初级阶段就是社会主义必然经历的低级阶段
C.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是一切从我国生产力状况的实际出发得出的科学论断
D.事物总是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具有普遍性意义【答案】C
19.(2005•广东大综合,15)2004年6月底7月初,有关部门连续举办了“牢记„两个务心‟
永葆政治本色——西柏坡精神巡回展”和“延安精神永放光芒”两个大型展览,弘扬西柏坡精神
和延安精神。这一活动体现的哲学原理是()
A.物质决定意识,意识能够正确地反映客观事物
B.正确的意识对客观事物的发展起促进作用
C.错误的意识对客观事物的发展起阻碍作用
D.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认识是实践发展的根本动力【答案】B
20.(2005•江苏单科,15)下列选项中集中体现人类社会物质性的是()
A.支配社会发展的规律是客观的B.生产关系是一种客观的经济关系
C.社会是客观世界发展的必然结果D.物质资料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答案】D
21.(2005•天津,27)漫画《放生》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是()
①要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②要善于分清主流和支流③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④要做
到主观符合客观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答案】D
22.(2005•天津,28)某高校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中,加强对学生的诚信教育,进一步提
高了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该校毕业生得到社会普遍认可,一次就业率连续攀升。这表明()A.正确意识对事物的发展起促进作用B.科学理论对社会实践具有指导作用
C.正确的价值观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D.崇高的社会理想是人生的精神支柱【答案】A
第四篇:生活与哲学高二理科期末考试卷
2014-2015学年第一学期高二期末考试试卷
政治(理科)
(考试时间:60分钟
满分:100分)
命题人:
审题人:
一、单项选择题: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请在答题卡上填涂你认为正确的选项。(本部分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1、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A.物质性
B.主观性
C.多样性
D.普遍性
2、人类是由古猿发展而来的。在从古猿到人的演化过程中,起决定性作用的是()
A.社会实践
B.劳动
C.世界的物质性
D.意识
3、物质的唯一特性和根本属性分别是()
A.客观实在性
客观存在性
B.客观存在性
联系 C.客观存在性
运动
D.客观实在性
运动
4、近代思想家龚自珍说:“自古及今,法无不改,势无不积,事例无不变迁,风气无不移易。”这说明()A.B.世界上存在无物质的运动 C.D.物质是运动的内在动力
5、德国农学家苏力贝克通过实验发现,凡是在黑夜间翻耕的土壤中,仅有百分之二的野草种子日后会发芽;而在白天翻耕,野草种子的发芽率高达百分之八十。这表明()
①不同事物有不同的矛盾
②人们可以利用规律为人类谋福利 ③事物的联系是具体的有条件的④认识是主体对客体能动的反映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③
6、日全食是指当月球运行到太阳和地球之间时,月球挡住全部太阳光的天象。整个日全食的过程分成初亏、食既、食甚、生光和复圆五个阶段。对地球上的某一具体地点来说,平均大约370年才能出现一次日全食。材料体现的哲理是()
A.事物的运动变化是有规律的 B.违背规律就会受到规律的惩罚
C.发挥主观能动性,就能认识规律
D.自然界是客观的,人类社会是主观的
7、不少观众张口便是“本宫”,描述事物也喜用“极好”、“真真”等词,瞬间,“甄嬛体”红遍网络。从哲学的角度看,“甄嬛体”语言来自于()
A.人脑,因为人脑是意识的生理器官
B.人们的想象,因为谣言是不属实的错误意识 C.客观存在,因为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
D.物质世界,因为意识是物质世界之外的“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D.尊重知识,尊重权威
8、关于“意识起源”的正确表述是()A.意识是人脑的机能
政治试卷 第1页,共5页
B.意识是客观内容和主观形式的统一
C.意识是物质世界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D.意识一旦产生就成为脱离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
9、总书记深情地说:我们这一代的共产党人就是要继往开来,承前启后,建设好我们的党,团结全国各族人民。我们要把我们的国家建设好,要把我们的民族发展好,要继续坚定不移的朝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这样一个历史目标奋勇前进。这段话表明()
A.物质决定意识
B.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统一
C.意识具有目的性
D.科学的发展观是我们的中心任务
10、优秀的影视作品打动观众的不是靠高科技手段营造的场景,而是要能启迪观众“用美丽的眼睛看世界,世界就是美丽的”。这体现了()①思维与存在具有同一性
②客观存在与主观思维相互依赖 ③意识活动具有自觉选择性
④人的认识活动受主观因素制约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11、一切从实际出发是指我们想问题、办事情,要把
作为根本出发点()
A.自己的需要、喜好
B.上级的指示
C.领导的意图
D.当时当地的客观事实
12、我们必须实事求是地界定我国国际定位和角色,不做超出国情和力不能及的事,同时也不回避应尽的国际义务。理性务实扮演好中国的国际角色的主张,体现的哲学思维是()
①要尊重实际,坚持主观与客观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②要量力而行,注意把握分寸,坚持适度原则 ③要审时度势,正确把握事物存在的利弊两重性
④实践决定认识,对中国国际地位的认识也是不断变化发展的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13、有人学习了“愚公移山”的故事后,认为愚公真“愚”,为什么移山不用炸药炸、用车运呢?这种观点主要错在否认了()A.实践的历史性
B.实践的能动性 C.实践的客观性
D.实践的主观性
14、在听完一位成功的企业家讲课后,一些来自企业的学员感到有些失望,便问他:“你讲的那些内容我们也差不多知道,可为什么我们之间的差距会那么大呢?”这位企业家回答说:“那是因为你们仅是知道,而我却做到了,这就是我们的差别。”这句话表明了实践高于理论认识,因为实践具有()A.普遍有效性
B.客观规律性 C.直接现实性
D.主观能动性
15、禅悟人生——人生有三重境界: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看山依旧是山,看水依旧是水。这体现的哲理是()A.认识因其形象具体而具有直观性
B.认识因其最终回归而具有重复性 C.认识因其不断变化而具有不确定性
D.认识因其循环上升而具有深刻性
16、中国传统艺术如绘画、诗词、音乐、舞蹈、雕塑、园林等都讲究“意境”。
政治试卷 第2页,共5页
意境既是艺术家个人情感的流露,也是外在社会环境与自然环境的反映和再现,这种情境相融的境界往往使人回味无穷。艺术家创作艺术讲究意境,体现了()
A.主观和客观总是能具体历史的统一
B.物质决定意识
C.意识反作用于物质
D.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和主观能动性的特点
17、真理最基本的属性是()
A.客观性
B.具体性
C.条件性
D.无限性
18、培根说:“真理是时间的产物,而不是权威的产物。”这说明真理()①在认识过程中不断被推翻
②要靠实践来检验
③是具体的、有条件的④能够不断超越历史条件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9、从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到起“决定性”作用,这一变化说明认识具有()
A.客观性
B.反复性
C.具体性
D.上升性 20、“如果你想知道梨子的滋味,就要亲口尝一尝;如果你想了解砒霜是否有毒,也必须要亲口尝一尝才知道。”这一说法()A.否认亲身实践是获取认识的唯一途径
B.否认,人们可以通过学习书本知识获取认识 C.否认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D.否认人们可以正确认识客观事物
21、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是()
A.意识
B.运动
C.联系
D.矛盾
22、唯物辩证法的两个总特征是()
A.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
B.孤立的观点和静止的观点
C.全面的观点和静止的观点
D.矛盾的观点和实事求是的观点
23、一个女人在社会上可能扮演母亲、女儿、学生、教师、管理者、被管理者等不同角色。这种现象从哲学上说反映了()
A.联系的多样性
B.联系的客观性
C.联系的普遍性
D.联系的主观性
24、一些人为了追求眼前的经济利益,不惜破坏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掠夺式地开采资源。这种错误的做法,破坏了宝贵的自然资源和人们的生存环境。从辩证法角度看,上述事实说明()
①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存在着一定的联系
②事物之间存在着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 ③事物之间的联系都是人创造出来的
④事物都与周围其他事物有着这样或那样的联系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②④
25、管理学中经典的“木桶原理”,说的是木桶的蓄水量是由最短的那块木板决定的。这蕴涵的哲理是()
A.量变引起质变
B.整体离不开局部 C.世界是变化发展的D.事物发展是不平衡 26、2013年元旦以来,号称“史上最严的交规”在全国开始实施。某市及时对城区所有路口的信号灯进行优化调整,既很好地解决了堵车问题,又减少
政治试卷 第3页,共5页
了市民的被动违规现象。这一做法()
①把握了系统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
②使部分的功能超越了整体功能 ③坚持了用综合的思维方式认识事物 ④注重了从部分出发优化组合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27、94年来,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取得一个又一个胜利,使中国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表明()
A.社会变化总是循环往复的B.社会发展是有规律的 C.人类社会是变化发展的 D.变化就是发展
28、把每一件小事做好也能成就大事,这强调了()A.量变必然引起质变
B.质变是量变的基础 C.事物发展从量变开始
D.量变是质变的结果
29、矛盾的基本属性是()
①同一性
②斗争性
③普遍性
④特殊性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30、商品生产者要使自己的商品能够卖出去,就要为购买者着想,生产适销对路、质量上乘的商品。生产者与购买者的这种关系体现了矛盾的()A.同一性
B.斗争性
C.普遍性
D.特殊性
二、综合题:请紧扣题意,结合所学相关知识,在答题卡上回答问题。(本部分共3题,共40分)3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2012年6月16日18时37分神舟九号飞船发射,在太空停留13天,于29日返回。“结果圆满、过程完美、成果丰硕”,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主任王兆耀用了12个字总结此次任务。载人航天飞行获得圆满成功,这是我国航天人尊重科学,以科学的精神、科学的理念、科学的方法、科学的机制推动工作,大胆探索创新、自强不息、勇于超越、埋头苦干的结果。载人航天飞行的成功,探索出一套符合我国国情和重大科技工程的科学管理模式和方法,积累了新形势下组织实施重大科技工程的重要经验;突破了一大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和关键技术,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科技创新成果;证明了我国载人航天工程的计划、程序、步骤等举措是科学的。
我国载人航天工程的成功实施,反映了实践是认识的基础的哪些道理?(12分)
政治试卷 第4页,共5页
32.材料一:自党的十六大以来,党中央对民生问题持续关注,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2012年11月8日,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加强和谐社会建设,必须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要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在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者所养、住有所居上持续取得新进展,努力让人民过上更好生活。
材料二:作为一个有着崇高追求的执政党,中国共产党必须承担起推动文化繁荣发展的责任。既要自觉地立于文化的潮头,用先进文化引领社会思潮,促进社会进步;又要用民族优秀文化滋养民族生命力,建设好中华民族的共有精神家园;还要满足人民精神生活需求,着力提高全社会的文化生活质量;还需树立强烈的忧患意识,维护国家文化安全,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不断增强中国文化的整体实力和扩大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
运用整体与部分关系原理,说明如何处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与改善民生的关系。(12分)33.33.对于治理雾霾,国外城市有不少可供借鉴的经验。如洛杉矶就成功地实现了消除烟雾,还公众蓝天。这座美国的“烟雾城”就花费了将近70年的时间才初见成效,共有十多个市职能部门参与其中,制定了五大步骤和二十二个环节。空气质量的改善需要锲而不舍的精神,是一场旷日持久的战争。治理的阶段性成果很大程度上被发展带来的排放增量所抵消。洛杉矶的雾霾治理就多次受到来自利益集团和社会团体的重重阻力,在严格的立法、执法的推动和民众的广泛参与下,才最终取得了这场环保革命的胜利。
材料中洛杉矶治理雾霾的过程是怎样体现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的?(16分)
政治试卷 第5页,共5页
政治试卷 第6页,共5页
第五篇:2010高二生活与哲学测试题108道1
高二哲学测试题
一、单选题
1、关于哲学的产生、正确的观点有
①哲学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②哲学的产生最终是为了满足人们的好奇心;③哲学产生于人们对世界的思考;④哲学产生于人们的主观情绪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对世界观、方法论、哲学三者之间的关系,表述正确的有
①哲学既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又是关于方法论的学说;②科学的世界观决定了科学的方法论,二者构成哲学;③不同的哲学,世界观和方法论不同;④要形成世界观和方法论就必须学习哲学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3、“心诚则灵,心不诚则不灵”的说法是
A、主张物质和意识辩证统一的唯物主义观点 B、主张意识是对物质的反映的唯物主义观点
C、否认意识能动作用的形而上学观点 D、夸大意识能动性的唯心主义观点
4、我们经常看到这样的广告:“移动用户编辑短信到×××,联通用户编辑短信到×××,小灵通用户„„可以知道自己的前世及今生命运”这种广告
A、是朴素唯物主义的表现
B、是唯心主义的表现
C、坚持发挥意识的能动作用
D、认为世界本质是物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5、“你最好接受自己的长相,你是骆驼,就不要去唱苍鹰的歌,骆驼照样充满魅力。”这段话是一个
A、唯心主义命题
B、乐观主义命题
C、悲观主义命题
D、唯物主义命题
6、英国哲学家贝克莱认为“存在就是被感知”,下列选项中与此相对立的哲学观点是„
A、心外无物
B、社会是由神灵创造的 C、气者,理之依也
D、物是观念的集合
7、“现实世界是理念世界的影子”。这是
A、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
B、客观唯心主义的观点
C、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观点
D、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
8、马克思主义哲学最主要的特征是
A、阶级性
B、革命性
C、实践性
D、科学性
9、“宋有富人,天雨墙坏,其子曰:‘不筑,必将有盗。’其邻人之父亦云。暮而果大亡其财,其家甚智其子,而疑邻人之父。”这一事例说明了其子和邻人之父的看法是 ①唯物主义的态度;②唯心主义的态度;③客观地看待事物;④以主观想象代替客观事实
A、①③
B、①④
C、②④
D、③④
10、哲学和具体科学的关系是()
A.哲学是各门具体科学的基础
B.哲学和具体科学是整体和部分的关系
C.哲学是对具体科学的概括和总结
D.具体科学对哲学有反作用 11.哲学的基本问题为
A.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
B.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根本分歧问题 C.物质和意识哪个是世界的本原问题
D.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关系问题 12.“心外无物”和“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分别属于
A.主观唯心主义和唯物主义
B.客观唯心主义和唯物主义
C.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和近代机械唯物主义
D.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
13、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根本区别在于
①世界是否是普遍联系和变化发展的 ②意识对物质是否具有反作用
③世界的本质是物质还是意识 ④是物质决定意识,还是意识决定物质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14、“桑条无叶土生烟,箫管迎龙水庙前。朱门几处耽歌舞,犹恐春阴咽管弦。”这首唐诗蕴含的哲学道理是
A、只有正确的认识才是对客观事物的反映
B、要使主观符合客观,就必须从实际出发 C、不同的人对同一事物可以有不同的反映 D、反映客观事物的意识才能推动事物的发展
15、“木无本必枯,水无源必竭”,某市政府广开言路,首创了“信访民主听证评议制”,通过体察民情,了解民意,该市决定不建大广场大工程,而是投资400万元治理小街小巷,大大改善了群众的生活环境,得到了群众的广泛拥护,以“木无本必枯,水无源必竭”来比喻政府与群众的关系说明
A、意识是对物质的正确反映
B、意识是感觉的综合体现 C、意识是对物质的能动反映
D、意识的形式和内容都是客观的
16、“世界上没有不可认识的事物,只有尚未被认识的事物。”这句话说的是
A、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总是无限的 B、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总是在扩展、在加深 C、人们的意识总是能正确地反映一切客观事物
D、人们能正确地认识客观事物,是由于人们得出了对客观事物相同的反映
17、现代桥梁专家茅以升谈到自己的治学经验时,强调“博闻强记、多思多问;取法乎上,持之以恒”。其中“法”指
A.物质的客观性
B.意识的能动性
C.事物的规律性
D.实践的历史性
18、“劈柴不照纹,累死劈柴人”。这一谚语包含的哲理是 A.按照木头的纹理劈柴就会势如破竹,迎刃而解
B.做任何事情,如果不尊重客观规律盲目地发挥主观能动性,必然劳而无功
C.人在规律面前无能为力
D.客观规律会妨碍主观能动性的发挥
19、“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这句诗体现的道理是
A、世界观不同,直接影响着人们对客观事物反映是否正确 B、思维方法不同,直接影响着人们对客观事物反映是否正确
C、一个人原有知识正确与否,极大地影响着他对事物的认识和理解 D、人们的立场不同,对客观事物的反映就会不同 20、掩耳盗铃的行为,否认了
A、事物是客观存在的 B、物质和物质的具体形态是不可分的 C、物质现象的可知性
D、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
21、《列子·天瑞》记述了“杞人忧天”的故事,这个杞人的错误在于
A、否认了世界是物质的B、否认了物质世界是运动的 C、否认了物质世界的运动是有规律的D、否认了物质世界运动的绝对性
22、培根说:“灰心生失望,失望生动摇,动摇生失败”,这就是说
A、物质对意识有决定作用
B、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
C、正确的意识能推动事物发展
D、错误的意识对事物发展起阻碍作用
23、清代著名画家郑板桥在《题画》中说:“其实胸中之竹,并不是眼中之竹也。”他强调“意在笔先”“趣在法外”。这说明
A、绘画创作不遵循认识的一般规律
B、并非所有意识都是由客观存在决定的 C、艺术创作只凭主观虚构
D、艺术创作有其特有的规律
近几年来,太湖流域因片面强调发展生产,肆排放污水,造成太湖生态环境被严重破坏。太湖无锡流域突然大面积蓝藻暴发,给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带来了恶劣的影响。据此回答第24~25题。
24、从哲学上看,上述做法错误的根源在于
A、利用自然过于充分
B、没有对自然物进行彻底改造
C、没有充分认识到自然界的客观性
D、没有认识到自然界先于人与人的意识而存在
25、要纠正地方轻环境污染治理、重GDP追逐的偏向,必须教育地方官员树立“坚持科学发展观,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这表明
A、意识具有反作用
B、人的意识具有差异性
C、意识能够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
D、意识是物质世界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26、以下选项中最能表现主观能动性的是
①天意从来高难问,人生由命非由他;②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③请君莫奏前朝曲,听唱新翻杨柳枝;④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
27、依据人物性别、年龄、身份、职业、性格和创作者对人物的褒贬不同,京剧的行当可以划分为生、旦、净、末、丑。每一行当都有不同的脸谱造型,这些脸谱是对社会生活中形形色色人物形象进行抽象概括后的艺术加工。用哲学的语言来说
A、艺术源于艺术家的主观创作
B、客观现实以艺术作为摹本 C、艺术是对客观现实能动的反映
D、客观现实是对艺术的再创造
28、中国古代的哲学大师老子,在其《道德经》中教导人们“师法自然”,即以自然为师。这里反映的哲学道理是
A、人对自然无能为力,只能做自然的奴隶 B、人应该成为自然的朋友 C、人是自然界的主人,可以随心所欲地改造自然界
D、人类处理自身与自然的关系应以尊重自然规律为前提和基础 29、30年前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农村实行家庭承包经营的决定;30年后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再次对农村改革发展作出新的战略部署。这两次做法
A、都是国家领导人的意志的体现 B、都是由我国农村的生产力水平决定的 C、都是由农民的意愿决定的 D、都决定了社会发展的客观性 30、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世界是物质的”。对这个“物质”的理解,下列观点正确的是
A、世界上存在的一切事物和现象
B、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C、一切具体物质形态的总和 D、除了人脑以外的客观存在
31、下列现象中属于意识现象的有
①刺激感应性 ②自然科学 ③宪法 ④鹦鹉学舌 ⑤“十一五”规划 ⑥和平与发展 ⑦紫外线
A、②③⑤
B、①②③④ C、④⑥⑦ D、②④⑥
32、金融危机、大小非、粮食危机、5.12、山寨版、奥运经济、房地产救市、4万亿、抱团事件、免检事件、三鹿奶粉等热门关键词频繁出现载网络搜素引擎中。这些关键词内涵不同,但都反映了人们的某种认识。从哲学上看这都是
A、人脑的机能 B、人脑的产物 C、对事物的抽象思维 D、对事物的具体感觉
33、火星这颗红色的星球,多少年来人们一直想揭开罩在它头上神秘的面纱。自“勇气号”登上火星发回大量的图像资料后,人们对火星的认识才有了真实直观的印象。这主要表明
A、意识都能够正确地反映客观事物 B、意识能够随时随地地反映客观事物 C、意识对客观事物的反映要受客观条件的制约 D、人们都能够正确地反映客观事物
34、黑洞是一种人们至今还没有观察到的特殊物质,但科学家们根据爱因斯坦的科学理论对黑洞的特征作了生动的描述。材料说明
A、有时是先有意识后有物质 B、意识是对物质的正确反映
C、意识是人脑的产物 D、意识能够能动地反映客观事物
35、道德力量始终是国家发展、社会和谐、人民幸福的重要保证。党和国家历来高度重视社会道德建设,这是因为
A、以意识为指导可以改造客观事物 B、正确的意识对事物的发展起积极作用 C、只有正确的意识才能反作用于客观事物 D、意识的能动作用使事物向正确方向发展
36、在奥运场馆的建设中,全体建设者发扬拼搏精神,靠智慧、靠科技创新、靠冲天干劲高质量完成着奥运工程,共筑着反映时代风貌的建筑精品。这说明
①精神不是万能的,但没有精神是万万不能的 ②正确意识能够指导人们有效地开展实践活动 ③不怕做不到,就怕想不到 ④要培养创新精神,促进新事物的成长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37、“好心办傻事、热心办错事”是现实生活中常有的事,要想少做“傻事、错事”,就必须
①肯定意识的能动作用 ②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 ③用科学理论去改变具体实际 ④使自己的思想适应不断变化的客观情况,做到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②③
38、“规律就是关系......本质的关系或本质之间的关系。”对列宁这一论断的正确理解是 ①规律与联系是没有差别的 ②规律与联系的差别在于是否具有客观性 ③规律是一种联系,但联系未必是规律 ④规律是指本质的联系,而不是现象的联系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②③④
39.中国探月工程分“三步走”:一期工程为“绕”,二期工程为“落”,将在2017年左右进行的三期工程为“回”。根据方案进行相应的探测活动表明
A.意识对物质具有决定作用
B.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
C.人们的意识总是具有超前性
D.意识具有能动性,可以指导人们的活动 40.随着社会的发展,电脑日益普及在社会生活中发挥着重大作用。电脑的普及和作用 A.否认了意识对物质的决定作用
B.增强了意识对物质的反作用 C.表明电脑和人脑的功能趋于一致
D.肯定了电脑是意识的源泉
41、《道山晴雨》中有一则故事:一个长相很丑的人叫画家给他画像,嫌画得不好,让画家改了几次,最后还是说他画丑了。从哲学上看,故事中的丑人一再让画家把自己画漂亮一点,这种想法
A.是正确的,因为爱美之心人皆有之
B.是错误的,因为客观存在不以人的意识为转移 C.是正确的,因为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
D.是错误的,因为主观对客观不会产生任何作用
42、“仁者见仁,知智见智”体现的哲学道理是
A.意识能够正确反映客观事物,结论不一样,但有可能都是正确
B.阶级立场不同结论就不一样
C.角度不同,结论就有正确和错误之分 D.价值观不同结论不同 43.哲学上讲的运动是指
A.自然界的变化和发展
B.人类社会的变化和发展 C.人的思维的变化和发展
D.宇宙中的一切变化和过程 44.《刻舟求剑》的楚国人,错在
A.离开运动谈物质
B.离开物质谈运动
C.否认了物质的客观性
D.肯定了物质是运动的
45.下列关于运动和静止关系表述错误的是
A.静止是一种不显著的运动
B.运动是无条件的、绝对的,静止是有条件的、相对的 C.动中有静,静中有动
D.静止就是不运动
46、真理最基本的属性是
A.客观性
B.条件性
C.反复性
D.主观性
47、狄德罗认为研究自然有三种方法,通过观察搜集材料,通过思考把材料组合起来,通过实验证实组合的结果。这蕴涵的哲理是
A.认识的范围局限于自然界
C.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
B.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D.实践是认识的目标的和归宿
48、元好问有诗:眼处欣生句自神,暗中摸索总非真。画图临出秦川景,亲到长安有几人?下列选项中与此诗所包含的哲理相同的是
A.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B.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C. 暗潮已到无人会,只有篙师识水痕
D.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49、科学发展是针对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城乡差距大、就业压力增加、资源短缺、生态环境遭到破坏等问题和矛盾提出的。提出科学发展观的认识论依据是
A.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
B.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 C.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D.意识是物质的反映 50、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是
A.联系
B.矛盾
C.运动
D.实践
51、成语“守株待兔”的哲学寓意主要在于
A、不能把事物现象的联系作为本质联系
B、不能把事物偶然的联系作为必然联系 C、不能把事物外在的联系作为内在联系
D、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
52、下列对“联系”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A、世界上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存在着联系 B、联系具有普遍性、客观性、条件性 C、联系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一个总特征 D、联系是指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
53、俗话说:“花在树则生,离枝则死;鸟在林则乐,离群则悲。”这句话蕴涵的哲理是 A、整体和部分的联系是普遍的 B、局部的性质和意义的体现离不开整体
C、既要通观全局,又要重视局部 D、事物的存在与发展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54、充分发挥市场的作用和宏观调控,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要求,绝不能把他们割裂开来,否则不利于改革和发展大业。这说明事物内部两个方面之间
A、无任何联系 B、既相互依赖又相互排斥
C、相互排斥、相互对立 D、相互转化
55、经贸摩擦在两国经济交往中是正常现象,中美两国多次经济对话为消除经贸领域的摩擦和误解创造了良好的氛围,但两国间的经贸问题需要双方共同努力加以解决。材料体现了
①矛盾的普遍性和客观性 ②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 ③矛盾双方的对立是相同的,是可以消除的 ④矛盾双方的转化是有条件的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④ D、②③
56、科学发展观,是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总结我国发展实践,借鉴国外发展经验,适应新的发展要求提出来的。这句话主要说明
A、不同事物的矛盾具有不同的特点 B、矛盾双方具有各自的特点 C、同一事物的矛盾在不同发展阶段具有不同的特点 D、共性与个性是相互区别的
57、有些人在市场经济中一味恋“大”,而另一些人则盲目求“大”。他们的共同错误在于违背的哲理有
①矛盾的特殊性原理 ②主观和客观是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③承认矛盾的普遍性是正确认识事物的前提 ④物质对意识的决定作用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58、我国农村的税费改革是先从安徽省开始的,然后在浙江、河南等地普遍推广。这一做法 ①坚持了一分为二的观点 ②体现了共性与个性的统一 ③把握了事物之间的联系 ④遵循了由特殊到普遍、再由普遍到特殊的认识顺序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59.构建节约型社会是一项系统工程,既需要建章立制,弥补体制、机制以及法律法规等方面的诸多漏洞,还需要政府、企业、社会每一个成员切实行动起来,从现在做起,珍惜每一滴水、每一度电、每一份资源。构建节约型社会是一项系统工程,说明 A.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存在着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
B.人们可以计划确定事物之间的联系
C.世界上的事物都是可以认识的D.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是可以改变的
60.三峡工程和青藏铁路等大型重点工程的建成,说明
A.人能够在已有条件的基础上创造条件建立新的具体的联系
B.人可以任意创造联系 C.人可以任意发挥主观能动性
D.人能够随意按照自己的需要创造原本没有的联系 61.要从根本上解决我国当前“三农”问题,必须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大力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调整农业结构的哲学依据是
A.只有优化部分的结构,才能使整体的功能大于各部分的功能之和 B.没有整体就无所谓部分
C.整体的性能状态会影响部分的性能状态 D.事物的联系是多种多样的
62.“不谋全局者,不足以谋一域;不谋万世者,不足以某一时。”这告诉我们 A.事物的联系是普遍的、客观的、无条件的 B.必须重视局部
C.必须学会从整体上把握事物的联系
D.整体由部分构成,不可忽视部分 64.郑板桥有诗句“新竹高于旧竹枝,全凭老干为扶持。明年再有新枝者,十万龙孙绕凤池”。其中的寓意是
①新事物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②发展的实质就是新事物的产生 ③旧事物不符合发展的规律
④ 新事物的成长要靠人们的扶持 A.①④ B.②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65.下列体现了发展观点的俗语是
A.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B.出门失火,殃及池鱼
C.邯郸学步
D.唇亡齿寒
66.如今因特网成为了青少年拓宽视野、了解世界的重要途径,然而,也使许多青少年沉迷于网络游戏而无法自拔,荒废了学业。这说明
A.一切事物内部都包含既对立又统一的两个方面 B.任何事物既有优点也有缺点C.矛盾双方可以相互转化 D.事物矛盾具有特殊性 67.“世外桃源该多好,无奈**添烦恼,只缘矛盾来捉弄,它是庸人爱自扰。”这首诗错在 A.忽视了矛盾双方的对立,只看到统一
B.坚持了一分为二地看待事物
C.幻想没有矛盾,否认了矛盾的普遍性和客观性
D.只注重矛盾双方的对立,忽视了其统一性
68.“依依袅袅复青青,勾引春风无限晴。白雪华繁空扑地,绿丝条弱不胜莺。”这是白居易对一种树的描写,其中蕴含的哲理是
A.事物是普遍联系的 B.不同的事物有不同的矛盾
C.事物是变化发展的 D.同一事物在不同发展阶段的矛盾各具有其特点 69.“因地制宜”、“量体裁衣”共同体现的哲理是
A.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B.发展的眼光看问题 C.矛盾的普遍性 D.矛盾的客观性 70.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这是因为
A.矛盾普遍性离不开矛盾特殊性
B.矛盾特殊性离不开矛盾普遍性 C.矛盾普遍性和矛盾特殊性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D.从特殊到普遍,从普遍到特殊循环往复 71.互联网的健康发展事关国家的稳定和发展,事关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事关千百万青少年的健康成长。这一观点体现了 A.事物处于普遍联系之中 C.矛盾双方可以互相转化
B.把握分寸,坚持适度原则
D.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72.近年来,中外文化交流不断加强,“走出去”、“引进来”同样适用于文化领域。中外文化交流合作互利互赢,从哲学角度表明
A.客观事物是普遍联系的B.整体统帅着部分
C.意识是客观存在的反映
D.意识对事物发展起推动作用
73.城市建筑不协调,有些建筑个体不顾城市的整体,个性过于张扬,不能形成良好的城市形象;有些城市在建设规划中,不尊重自然山水,往往让人们有山不见山,有水不见水。这两种城市给我们的启示是
A.要正确处理理论和实践的关系
B.要重视部分的作用
C.要树立整体观念,确定最优方案
D.要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 74.五代著名画家曾筌曾奉皇帝之命,改吴道子画的“钟馗捉鬼图。”皇帝要求他把原画中钟馗用食指抉鬼艮改成用拇指。黄筌研究数日后无法下笔,最后把原画送还给皇帝,并说。吴道子所画钟馗,一身之力俱在食指,不在拇指,故不敢改。若改动—个指头,就要改全身、改全画。”皇帝听完,只得听从他的建议,找人重画了一张。黄筌的看法说明 A.联系是客观的,但事物的联系又是可以改变的 B.只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就能改造和利用规律 C.在整体和部分的联系中,整体居主导和统率地位 D.在一定的条件下,关键的部分也会对整体起决定作用
75.下列说法中与“皮之不存,毛将安附?”所体现哲理一样的选项是
A.人非圣贤,孰能无过
B.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
C.城门失火,殃及池鱼
D.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支红杏出墙来 76.没有农民的富裕,就没有全社会的繁荣和稳定。从哲学上看,这要求我们 A.始终把解决三农问题作为我们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 B.要有大局观念,做事情要从整体出发
C.努力发展农业,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提高农民收入 D.搞好局部,使得整体的功能得到最佳发挥
77.“鲁有执长竿入城门者,初竖执之,不可入,横执之,亦不可入,计无所出;俄有老父至曰:‘吾非圣人,但见事多矣,何不以锯中截而入。’遂依而截之。”。对上述办事方式,其哲学启示为
A.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是可取的B.割裂了整体与部分的联系,是不可取的 C.抓住了事物的主要矛盾,是可取的D.割裂了共性与个性的联系,是不可取的 77.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最根本的分歧在于
A.是否承认规律是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的B.是否承认事物是变化发展的 C.是否运用联系的观点观察和处理问题
D.是否承认矛盾,是否承认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78.系统是由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诸要素构成的统一整体。系统的基本特征是
①整体性
②有序性
③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
④复杂性和多样性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79.下列说法中,与“牵一发而动全身”包含同一哲理的是
A .勿疏小善,方恢大略
B .一着不慎,全盘皆输
C .愚者千虑,必有一得
D .天下难事,必作于易
80、近代思想家龚自珍说:自古及今,法无不改,势无不积,事例无不迁,风气无不移易。这说明
A.世界上存在无物质的运动
B.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
C.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
D.物质是运动的内在动力
81、发展先进文化,既要继承传统文化中的精华,又要弃其糟粕。要跟上时代步伐、体现时代特征、与时俱进、增添新的内容,具有更强大的生命力和吸引力。决不能照搬旧文化,决不能因循守旧、裹足不前。这是说:
A.要坚持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
B.要看到事物是运动变化发展的
C.要看到时代是文化运动的载体
D.要看到发展实质是新事物代替旧事物 82、为满足我国神舟七号载人航天飞船发射及后续工程,满足探月第二、三期工程的需要,科研部门正在研发新一代更大推力、更安全的运载火箭。可见发展:
①后出现的事物标志着发展;②是新事物代替旧事物;③是上升的、前进的、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的变化;④需要创新、跨越式发展;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83、改革开放已30多年了。在改革开放初,有不少地区领导认为发展就是经济增长,导致严重的环境、资源问题,带来一系列社会问题。党的十七大提出贯彻科学发展观,提出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实现永续发展,从而带来发展模式的新变化,开展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由片面经济发展到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启示我们从根本上看:
A.意识的发展带来实践的发展
B.实践和客观实际的变化发展带来认识的发展; C.认识的发展总是滞后于客观实际的发展;
D.发展的实质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84、“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与此诗句哲理相同的是:
①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②长江后浪推前浪,一代新人换旧人;③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④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A.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
84.在地球自转偏向力等因素影响下,黄河入海口继续向北滚动,在黄河入海口泥沙堆积创造世界上最“年青”的陆地。黄河造陆及向北滚动说明:()
A.事物变化杂乱无章,不可捉摸
B.客观事物运动变化规律是客观的 C.客观事物处于永不停息运动、变化、发展中
D.运动是物质的唯一特性 85.曹植七步诗的后两句是: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其实,曹植和曹丕如果不是“同根生”,曹植的才华和抱负就不能对曹丕的皇位构成威胁,曹丕也无须去“煎”他。丕、植两兄弟的真实关系应该是:“只缘同根生,相煎分外急。”由此可知
A.矛盾双方没有对立,就没有统一
B.矛盾双方没有统一,就没有对立 C.矛盾双方互相依存,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
D.矛盾双方依据一定条件各向其相反方向转化
86.“泾溪石险人兢慎,终岁不闻倾履人。却是平流无石处,时时闻说有沉沦。”这首唐诗所包含的哲学道理主要是
A.矛盾双方各向自己相反的方向转化
B.事物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C.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动力
D.事物发展是量变与质变的统一 87.古语云: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这就要求我们
A.要在对立中把握事物的同一性
B.要善于抓中心、抓重点、抓关键 C.要学会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D.要看到事物的对立性 88.挫折既是人生路上的“绊脚石”,又是前进道路上的“垫脚石”,这种看法 A.是全面看问题的辩证观点
B.正确发挥了人的主观能动性 C.说明意识能反作用于物质
D.说明量变会引起质变
89.李政道说,科学与艺术是一枚硬币的两面,连接它们的是创造力;福楼拜说,科学与艺术“从山麓分手,又在山顶汇合”。从哲学上看,这两句话都强调了 A.矛盾的双方各有其特点
B.矛盾的双方对立统一
C.矛盾的双方相互转化
D.任何事物之间都是矛盾的
90.历届奥运会吉祥物在设计时都遵循了“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的理念,将最耀眼的本土文化呈现给世人。从哲学上看,这是因为
A.整个世界是一个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
B.矛盾具有普遍性和客观性 C.整体由部分组成,整体离不开部分
D.矛盾的特殊性是一事物区别于其他事物的特殊本质
91.国泰民安是中国人历来的社会理想,而要长治久安就必须居安思危,因为“思所以危则安矣”。居安思危、思所以危则安是因为 ①安和危作为矛盾双方是不同质的事物
②安和危作为矛盾双方是同质的事物 ③安和危作为矛盾双方可以互相包含
④安和危作为矛盾双方可以互相转化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92.一般来说,在世界各国的工业化过程中,有三个阶段,一是以农养工的工业原始化积累阶段;二是农业、工业自我积累、自我发展的农工自养的工业化中期阶段;三是工业积累支援农业,即反哺农业的工业成熟阶段。材料体现的哲学道理是
A.不同事物的矛盾具有不同的特
B.矛盾是指事物自身包含的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 C.同一事物的矛盾在不同发展阶段各有不同的特点 D.矛盾是世界上诸种事物之所以千差万别的内在原因 93.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坚持规划先行,抓好试点示范:“抓好试点示范”这一要求体现的哲理是
A.坚持量变质变的辩证统一
B.坚持整体和部分的辩证统一
C.坚持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的统一
D.坚持内因外因的辩证统一 94.下列选项中,与量体裁衣包含同一哲理的是
A.牵牛要牵牛鼻子
B.好钢用在刀刃上
C.一分耕耘,一分收获
D.因时制宜,因地制宜 95.“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本来不易表现的愁思,在古代诗人的笔下却被描写得形态万千、生动感人,让人浮想联翩。这说明
A.发挥主观能动性可以改变事物的性质
B .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 C.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并通过其表现出来
D.人的主观世界必须在实践中才能得到改造
96、“十一五”期间,北京将大力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北京市放眼世界经济发展趋势,依据其深厚的文化积淀、强劲的科技创新能力和丰富的人才资源,根据不同地区的特点合理规划,积极建设数字娱乐示范基地、“798”艺术区等多个特色文化创意产业聚集区。这一做法坚持的原则是
A、主观与客观相统一
B、分析与综合相结合 C、办事情要抓住重点
D、一分为二地看问题
97、创意可以说是日本动画片成功的一个重要因素,日本动画片最大的特点就是人物形象个性化强,要么极其夸张,充满喜剧效果,要么稀奇古怪,充满神秘色彩。中国动画片并非技术不如人,关键是缺少创意、想象和个性。这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是()
A、必须如实地把事物看成是一个变化发展的过程 B、要弄清事物在其发展过程中所处的阶段和地位 C、必须具有创新精神,大胆革新,勇于创新 D、培养创新精神是我们一切工作的根本目的
98、一个民族在灾难中失去的,必将从民族的进步中得到补偿。这给我们的启示是 A.辩证的否定是发展的环节 B.世界的本质是物质的 C.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D.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
99、日前,“改革开放30年十大流行语”在上海揭晓,“下海”、“下岗再就业”“农民工”“不管黑猫白猫,捉到老鼠就是好猫”“上网”“改革开放”“北京奥运”“炒股”“中国特色”“雄起”……成为广大人民群众耳熟能详的热门词汇。这表明
A.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同步发展
B.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的独立性
C.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D.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
100、胡锦涛总书记在安徽考察时明确表示,“允许农民以多种形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自由转让或出租土地,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实施土地制度改革意味着 A、调整上层建筑中与经济基础不相适应的部分
B.调整生产关系中与生产力不相适应的部分
C.将实行农村生产资料私有化
D.我国基本经济制度的彻底改变 101、诺贝尔奖评奖委员会代表团中一位瑞典著名科学家在访问浙江大学时说:“对于知识创新时代的学生而言,最重要的能力不是回答问题,而是提出问题。”从哲学上讲,它说明
A.哲学起源于对实践的追问
B.矛盾的斗争性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C.思维是存在的基础
D.要坚持辩证法的革命精神和批判性的思维方法 102、“天下皆贫我独富,我富也贫。天下皆富我亦富,此为真富。”华西人的这种致富观蕴含的哲理是
A、自我价值的实现离不开个人的主观努力
B、个人活动和社会发展是对立统一的 C、实现人生价值必须重视个人利益
D.集体主义和个人主义是统一的
二、非选择题
103.某市前几年利用当地资源兴办了一些小造纸厂、小制革厂等小型企业,在给当地带来暂时的经济利益的同时,造成了自然资源的浪费及生态环境的破坏。痛定思痛,当地领导提出:“既要金山银山,也要青山绿山。”他们采取一系列措施,关停了污染严重的企业,投巨资治理环境。他们还曾断然拒绝了可能给当地造成环境污染的数额达千万美元的外商投资。结果,后来因环境优美,又吸引了大量外资,外商在该市的投资总额迭20多亿美元,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
该市在发展经济过程中是怎样用唯物辩证法的思想指导工作的?
104、自20世纪90年代初确立发展市场经济以来,我国便有了促进经济“又快又好”的说法。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逐步深入,在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的同时,也暴露了经济增长速度过快、公共服务投入不足等许多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针对这一情况,中央对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规律有了新的认识和体会,提出了努力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从“又快又好”到“又好又快”,表明了我们更加重视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中央对经济发展从“又快又好”到“又好又快”提法的变化,体现了哪些哲学道理?
105、列宁说:“当我们不知道自然规律的时候,自然规律是在我们的意识之外独立地存在着并起着作用,使我们成为‘盲目的必然性’的奴隶。一经我们认识了这种不依赖于我们的意志和我们的意识而起着作用的规律,我们就成为自然界的主人。”(1)为什么说“当我们不知道自然界规律的时候„„我们成为‘盲目的必然性’的奴隶”?(2)怎样才能使我们由“奴隶”变成“主人”?
106、西部某地政府为抓住西部大开发的机遇,实现脱贫致富的目标,制定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到东部地区招商引资,满以为可以引来金凤凰,但结果却一无所获。该地领导通过深刻反思和广泛调查,决定调整思路,根据本地的自然景观发展旅游业,大力治理环境;引导农民发展市场前景广阔的中草药种植,并加强技术服务;还聘请高新技术人员,办起了高新制药厂,产品远销海内外,效益十分可观;大力发展交通运输、电信和服务业。三年下来,不仅使农民迅速走上了脱贫致富的道路,甩掉了贫困的帽子,实现了小康,而且也使环境有了较大改善。他们根据新的情况,重新制定了招商引资政策,引来了各大企业入股,搞起现代企业制度,使制药厂迅速成长为一家大型骨干制药企业,也使本地的经济得到迅速发展。该地政府思路的调整表明了什么哲学道理?请结合材料作出说明。
107、“泰山不拒细壤,故能成其高;江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所以,细节就是全局的基础,细节是事业成功与否的关键。请你谈谈“细节决定成败”这个观点的看法。
108、运用所学《生活与哲学》有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1:高中物理、化学等课程向我们介绍了很多大胆精彩的猜想、精确控制的实验、正确有效的定律。然而,科学探索充满了失败、挫折和不测。如,诺贝尔为发明安全炸药,多次身受重伤;美国航天飞机“挑战者”号和“哥伦比亚”号先后发生爆炸和解体,多名宇航员殉难;中学数学教师欧姆发现的电阻定律长期得不到德国权威们的承认;修道院教士孟德尔的遗传定律被一些权威抵制达34年之久……。正是人类的孜孜以求,终使科技成果层出不穷。
材料2:科技成果的广泛使用,一方面刷新了世界图景,改善了人们的日常生活,使人类置身于舒适、便利之中;另一方面又部分地破坏了人与环境的平衡,甚至由于人们非道德地使用科技,导致危害人类自身安全的事情频发。如,炸药被广泛使用于战争。
(1)结合材料1分析人类科学探索的历程是如何体现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的。
(2)结合材料2,谈谈人类在广泛使用科技成果方面,给了我们什么哲学启示?
高二政治试题参考答案
103、答:(1)该市坚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正确处理经济发展与自然资源、环境保护的关系,吸引外资促进经济发展。(2)该市坚持用全面的观点看问题,一方面注重发展经济,另一方面又注意保护环境,没有因为发展经济而牺牲环境,兼顾了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3)该市坚持用内外因相结合的观点看问题,除自身努力外,还以优美的环境吸引外商投资来发展本地经济。(4)该市坚持用发展的观点处理问题,在他们认识到以前兴办的企业造成自然资源的浪费及生态环境的破坏后,转变思维,治理改善环境,大量吸引外资发展本地经济,使该市经济发展走上了可持续发展道路。
104、答:(1)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针对“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的同时,也暴露了经济教务长速度过快,公共服务投入不足等许多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体现了这一点。(2)要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结合焉,从“又快又好”到“又好又快”,表明了我们更加重视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体现了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的结合。(3)认识是无限发展的,认识具有无限性,反复性,我们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认识,从“又快又好”到“又好又快”,是对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对经济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深化。
105、答:(1)因为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在我们没有认识规律的时候,我们的行动总是盲目的,若尊重了规律,就会取得预期的效果,反之,则会受到惩罚,因此,当我们不街道自然规律的时候,我们是规律的“奴隶”。(2)由“奴隶”变为“主人”,关键在于认识和利用规律。必须以坚强的意志和毅力,进行艰苦的探索,解放思想,认识和把握规律,尊重规律,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
106、答(1)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要求我们在一切工作中都必须坚持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使主观符合客观。该地政府开始时从主观愿望出发制定的招商引资政策的失败,说明其没有做到从实际出发,后来调整政策,根据本地的自然条件发展旅游业和中草药种植来,坚持了从本地实际出发,做到了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2)事物是运动变化的,大该地经济和环境有了较大发展的时候,根据新的情况,重新制定招商引资政策,实现经济起疋,体现了在运动变化中把握实际,主观意识能根据客观实际的变化而变化。
(3)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正确的意识对事物发展起促进作用,错误的意识则起阻碍作用,政策属于主观的东西,最初的招商引资不符合客观实际,以失败而告终,调整后的政策正确地反映了本的客观实际,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体现了不性质的意识对物质的反作用是不同的。
107、答:(1)笼统地说细节决定成败是片面的。(1分)(2)整体和部分相互联系、相互影响。(1分)部分的性能及其变化会影响到整体,甚至在一定条件下,关键部分的性能对整体性能、状态起着决定作用。(2分)从这个角度讲,关键的细节对事物成败起着决定作用。(1分)(3)整体和部分有着严格的区别,其地位和功能是不相同的。一般来说,整体处于主导地位,而部分则处于从属地位,当部分以合理、有序、优化的结构形成整体时,整体的功能就要大于部分功能之和。(2分)从这个意义上说,细节无法替代整体的功能,细节又不可能决定成败。(1分)
(4)我们想问题、办事情,既要树立全局观念,从整体上把握事物,同时又要重视搞好局部,特别是关键的局部,使整体的功能得到最大发挥。(2分)
108、答:(1)①事物的发展是永恒的和普遍的,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代替旧事物,是事物的前进与上升。人类探索科学的历程就是科学发展和人类不断进步的过程。
(2分)②事物发展的方向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人类科学探索不可能一帆风顺,科学蒙难是科学发展曲折性的表现(2分)。
③事物的发展是量变和质变的辩证统一,是由量变到质变,又在新质的基础上开始新的量变,如此循环往复,不断前进的过程。人类科学探索的历程充满了失败、挫折和不测,但由于人类的孜孜以求,科技成果层出不穷,就体现了这一点。
(2分)(2)①看问题要一分为二,对科技成果的作用应作全面客观的分析,它有利有弊,不能片面地只言利,或只言弊。
②看问题要分清主流和支流。科技运用中出现的负面问题,是支流问题。
③要创造条件,使事物朝好的方向转化。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向各自相反的方向转化。科技成果运用得当,能促进事物的发展,造福人类;运用不当,则给人类带来灾难。
④要以正确的价值观为指导。在运用科技成果时,要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把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最高的价值标准,处理好整体利益与局部利益、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的关系。
评分意见:第二问每点2分,只要答出其中3点就可以了,若考生运用其它原理作答,且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