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8届高二年政治《生活与哲学》总复习限时训练(二)
2018届高二年政治《生活与哲学》总复习限时训练
(二)班级 姓名 座号
1.几年前,意大利蒙扎市议会通过了一项法案,禁止市民将金鱼养在圆形鱼缸里观赏。提案者解释说,把金鱼关在圆形鱼缸里非常残忍,因为弯曲的表面会让金鱼眼中的“现实”世界变得扭曲。可问题在于,我们怎么知道我们感知到的“现实”是真实的?金鱼看见的世界与我们所谓的“现实”不同,但我们怎么能肯定它看到的就不如我们真实?这一事例告诉我们()①哲学源于人们在实践中对世界的追问和思考 ②思维和存在是否有同一性是哲学基本问题的内容 ③只有换位思考才能对事物的“真实”性做出判断 ④感知无法对“现实”做出是否“真实”的回答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2.2015年12月17日,中国西北荒漠中的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一枚名为“悟空”的暗物质粒子探测卫星被送入太空,这是人类在探索宇宙核心秘密的进程中迈出的又一重要步伐。“暗物质”被比作“笼罩在21世纪物理学天空中的乌云”,它由万有引力定律证实存在,却从未被直接观测到。科学家估算,宇宙中包含5%的普通物质,它们组成了包括地球在内的星系、恒星、行星等发光和反光物质,其余95%是看不见的暗物质和暗能量。从哲学角度看,暗物质的研究、发现,可以表明()①世界的物质性依赖于科学发展所提供的证据和证明 ②宇宙探测的目的在于验证科学家们提出的假说 ③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④世界上没有不可认识的事物,只有尚未认识的事物
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①③
3.从2008年“下一轮增长的浪潮”、2009年“重振增长”、2010年“可持续增长”、2011年“关注增长质量,掌控经济格局”到2015年的“描绘增长新蓝图”,夏季达沃斯论坛已是第五次围绕“增长”这个主题展开讨论。上述材料表明()①事物是相对静止与绝对运动的统一 ②事物发展是量变与质变的辩证统一 ③同一事物在发展的不同阶段矛盾也各不相同 ④在价值选择的基础上作出价值判断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4.“时间去哪儿了?能否找到它,带着现在的记忆回到过去,懂点事,听点话,让爸妈的笑容漫上脸颊?时间,或许就在心里,就是一个渐渐懂得了什么是辛苦,什么是责任,什么才叫一个家„„时间哪里都没去,就在原地等待着,等待着看一幕幕花开的芬芳,等待着懂得的人,去做让它都感到幸福的事情。”这启示我们()①只有在时间静止的状态下我们才能感知亲情的可贵
②承认时间处在绝对运动中就会陷入不可知论的泥潭
③要正确把握好时间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辩证关系
④要善于在时间的相对静止中创造和把握当下的幸福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高中政治限时训练第1页,共6页 5.可见光通信是利用LED灯的光线实现“有光照就能上网”新型高速数据传输技术。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研发团队采用光学和电学相协调的处理方法,突破了可见光空间通道互干扰高效抑制等关键技术,实时通信速度至50gbps(比特每秒),进入集成化微成化设计与实现阶段。材料表明()①意识是对客观存在的正确反映 ②意识的主动创造性,是人能够认识世界的前提
③思维和存在具有统一性 ④世界上只有尚未认识之物,没有不可认识之物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6.近日,一张猫咪走在楼梯上的图(下图)掀起了争论热潮。对于这只猫究竟是在上楼还是下楼,网友有截然相反的看法和理由。这说明()①一切运动都是物质的运动 ②意识活动具有自觉选择性
③意识是对物质的能动反映 ④意识对物质有能动的反作用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③
7.前瞻性研究注重对对象的牵连性、影响性、可发展性的把握,对研究对象的本质(潜在性)的挖掘。在当今社会科技迅猛发展的情况下,能够提前把握具有潜力的对象是异常重要的。可见,做好前瞻性研究需要()①把握研究对象运动中前进上升的必然趋势 ②分析把握研究对象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
③推测未来,创造关于研究对象的幻想世界 ④不断深化对研究对象变化发展规律的认识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8.为解决许多城市内涝频发的问题,近年来,海绵城市建设理念应运而生。它要求统筹自然降水、地表水和地下水的系统性,协调给水、排水等水循环利用各环节,最大限度地实现雨水在城市区域的积存、渗透和净化,促进雨水资源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海绵城市的建设理念体现了()①在遵循自然规律基础上调整城市发展规律以利于人类生存
②人们积极发挥主观能动性探索自然和城市发展的本质联系
③在遵循自然和城市发展规律基础上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统一
④人们主观能动性的发挥程度决定城市发展收到效果的程度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9.视错觉就是当人观察物体时,基于经验主义或不当的参照形成的错误的判断和感知。有时候眼见的东西并不一定为实,也许你看见的东西并不一定存在,而是你的大脑认为它存在。这表明()①错觉的客观存在表明了其具有物质性
②意识活动具有自觉选择性,有时并不是物质的反映 ③意识依赖于物质,错觉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 ④错觉是在一定条件下个体对客观事物的歪曲反映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③④
高中政治试卷第2页,共6页 10.2017年5月,谷歌公司的人工智能程序“阿尔法围棋(AlphaGo)”以高超的运算能力和缜密的逻辑判断,2∶0在三局两胜的赛事中领先于当今世界围棋第一人柯洁。针对人工智能最终将取代人类、控制人类的担忧,谷歌董事长施密特认为:“无论最终结果是什么,赢家都是人类”。该观点的合理性在于强调()①人工智能的“深度学习”能力获得了重大突破
②人工智能是一种与人类思维相平行的认识主体
③人工智能是人类智慧的物化,是对人类思维活动的模拟
④人工智能获得比赛胜利实质是人类实践水平提高的结果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1.在中国残疾人联合会主办的“促进残疾人共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主题系列活动上,盲人编织师用棕榈草扎出栩栩如生的花鸟鱼虫,令彭丽媛同参加APEC会议的部分领导人夫人爱不释手。编织师的作品表明()①意识具有主动创造性 ②意识直接改造了物质世界
③物质与意识相互依赖,不可分割 ④意识的形式与物质的内容达到了有机统一 A.①③ B.①④ C.②④ D.③④
12.知人论世是我们进行诗歌赏析的基本方法。《孟子·万章下》:“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论其世也。”这告诉我们在欣赏、吟咏古人的诗歌作品时,应该深入探究他们的生平和为人,全面了解他们所生活的环境和时代。材料表明()①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
②意识在本质上是客观存在的反映
③意识活动的主动创造性是我们鉴赏诗歌的重要条件 ④意识能够在现实世界的基础上创造财富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作为国家战略,受到社会广泛关注。目前,全球范围内市场、技术、资源等方面的竞争日益激烈,一些发达国家试图通过制订新的国际区域经贸安排继续主导世界经济发展。中共中央着眼世界大局提出重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一重大战略构想,为打造具有巨大发展潜力的海上经济大通道,为振兴我国远洋运输业提供了重要战略机遇。
结合材料,运用辩证唯物论的知识对“海上丝绸之路”提出进行简要分析。(12分)
高中政治限时训练第3页,共6页 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党的十八大以来,针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特征和扶贫脱贫现实状况,中央提出了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宏伟目标,并对精准扶贫工作进行了总体谋划和顶层设计。11月27日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提出,要创新扶贫攻坚新机制,实施扶持对象、项目安排、措施到户、脱贫成效等“6个精准”举措,要区别不同情况,做到对症施策,要动员全党全国全社会力量,齐心协力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要立下愚公移山志,咬定目标、苦干实干,确保到2020年所有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一道迈入全面小康社会。
材料二 W市着力在精准扶贫中突出科技和科技工作者的智力优势。积极争取和实施国家、省级科技计划项目181项,促进了特色产业发展和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组织开展一系列科技宣传服务活动,加快转变贫困群众的科技意识,提高了脱贫能力;普及推广先进实用技术与优良品种,提高了农业科技在贫困村生产中的贡献率和农业资源利用效率;打造好基于IP电视、电脑、智能手机等终端设备的“三屏互动”服务平台,及时发布各类科普信息、开展在线答疑等形式的农业科技传播活动。努力发挥科技在精准扶贫攻坚中的支撑作用。
(1)目前,扶贫开发工作已进入啃硬骨头、攻坚拔寨的冲刺期。运用意识作用的知识,结合材料一说明中央为什么要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
(2)结合材料二,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说明为什么要发挥科技在精准扶贫攻坚中的支撑作用。
(3)结合两则材料,请你就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提出两条方法论建议。
高中政治试卷第4页,共6页 2018届高二年政治《生活与哲学》总复习限时训练
(二)答案
ABBBDD CBDDBC 13.①物质决定意识,要求一切从实际出发。重建 “海上丝绸之路”战略构想的提出,是从我国改革开放和世界大局的实际出发的。(4分)
②意识具有能动作用,正确的意识能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海上丝绸之路”的战略构想,为振兴我国远洋运输业提供了重要战略机遇。(4分)
③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要求遵循客观规律,发挥主观能动性认识和利用规律。“海上丝绸之路”的战略构想的提出,遵循了我国社会发展规律和世界经济发展规律,为推动我国和世界经济健康发展做出贡献。(4分)
14.解析 第(1)问,目前,扶贫开发工作已进入啃硬骨头、攻坚拔寨的冲刺期。本题要求运用意识作用的知识,结合材料一说明中央为什么要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根据本题设问可知,本题的知识范围是意识作用的知识,切入点是中央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题型属于原因类主观题。具体解答本题可从材料一中提取有效信息并转化为意识作用的知识来组织答案:“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是根据我国扶贫脱贫现实状况或扶贫开发工作已进入啃硬骨头、攻坚拔寨的冲刺期提出来的”,可从意识根源于物质,是对物质的反映角度来分析说明;“中央提出了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宏伟目标,并对精准扶贫工作进行了总体谋划和顶层设计”,可从意识具有目的性角度来分析说明;“要创新扶贫攻坚新机制,实施6个精准举措,对症施策,确保扶贫目标实现”,可从意识具有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角度来分析说明;“要动员全党全国全社会力量,齐心协力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要立下愚公移山志,咬定目标、苦干实干,确保到2020年所有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一道迈入全面小康社会”可从意识对人的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角度来分析说明即可。第(2)问,本问要求结合材料二,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说明为什么要发挥科技在精准扶贫攻坚中的支撑作用。根据本设问可知,本问的知识范围是文化生活的知识,切入点是材料二中W市发挥科技在精准扶贫攻坚中的支撑作用的具体措施,题型属于原因、意义类主观题。具体解答本题可从材料二中W市发挥科技在精准扶贫攻坚中的支撑作用的具体措施并转化为文化生活的知识来组织答案。第(3)问,本问要求结合材料,请你就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提出两条方法论建议。解答本问要注意本问的设问要求:就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提出两条方法论建议,是从生活与哲学角度来回答,并且要注意是方法论角度,不能只答原理。具体可从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原则等角度来组织答案即可,也可从哲学方法论的其它角度来回答,言之有理即可。
答案(1)①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意识具有目的性,按照扶贫总体规划和目标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能更好的提高扶贫工作的针对性,确保扶贫目标如期实现;②意识具有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更能够创新扶贫攻坚新机制,对症施策,提高扶贫工作的效率,取得更好的实效;③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正确的意识能促进事物的发展,中央提出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正确决策,对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④意识对人的生理过程有着能动的反作用。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能振奋人民精神,保持昂扬的斗志,催人向上,有力推动扶贫攻坚工作。(若答“意识根源于物质,是对物质的反映,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
高中政治限时训练第5页,共6页 是根据我国扶贫脱贫现实状况或扶贫开发工作已进入啃硬骨头、攻坚拔寨的冲刺期提出来的”亦可)(2)①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实施了科技计划项目、普及推广先进实用技术与优良品种,直接推动了贫困地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②文化活动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组织开展一系列科技宣传服务活动,会有助于人们扶贫目标的确定和扶贫措施的科学选择;③大众传媒是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打造科普服务平台传播科技信息和服务,使农民掌握了科技,提高了群众的脱贫能力;④科技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开展科技宣传、转变群众科技意识,为精准扶贫攻坚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答出3点即可,其他角度言之有理亦可)(3)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原则。(只答原理不可,其他角度言之有理亦可)
高中政治试卷第6页,共6页
第二篇:高二政治期末复习限时训练案(二)
高二政治期末复习限时训练案
(二)汪巧华
一、选择题:
1.在经济生活中,一种经济现象的出现往往引起另一种现象的产生,下列表述能体现这一关系的有
①伴随着人们消费水平的提高,中秋节月饼价格必然上涨
②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上升,赴美留学费用一般会降低
③随着我国城乡居民可支配收入的增加,物价会持续上涨
④市场上牛羊肉价格上涨,会带动鸡肉价格上涨
A.①②B.②③C.②④D.③④
2.“贾人(商人)夏则资(购买)皮,冬则资絺(夏天用的细麻布),旱则资舟,水则资车”。.
这说明
①商人的生产经营活动主要由市场来调节
②商人利用求异心理进行经营,不值得提倡
③商人可综合利用影响价格的因素以获取更多利润
④商人的目的是赚钱,上述行为虽然违背了价值规律,却能赚钱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
3.预计从“十二五”到2030年,我国城镇化水平将接近67%。这将
①持续释放出巨大的内需潜能,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内生动力
②使城市交通更加拥堵,居民生活环境越来越差
③加剧社会不公
④意味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普遍提高
A.①③B.②③C.①④D.③④
4.家庭农场以家庭成员为主要劳动力,实行规模化、集约化、商品化生产经营。纵观世界
各国农业生产经营,没有不以农户为主的,农业搞得再好也还是以农民家庭为主,只不过规模大小有差异。我国发展家庭农场的积极意义在于:
①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②解决分配不公,实现社会的和谐
③转变经营方式,完善所有制结构④优化资源配置,促进农业发展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5、李克强上任总理以,面对地方债隐现危机、贸易壁垒增加、热钱出逃、银行钱荒等严峻考验,在“百日新政”中,挤水分、调结构、简政放权、布局城镇化,力促发展模式转型,有媒体和学者将李克强采取的这套动作称之为“李克强经济学”。下列措施符合“李克强经济学”的是()
①强调政府与市场“换手”,政府不越位、不缺位,政府减少微观干预
②减税促进投资,完善福利制度,调整国内利益分配,依靠利益分配引导资配置
③强化投资型政府角色,刺激经济增长
④调整当前的分税制度,中央严格控制地方财权,加强监督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6.合理的理财方法,可以让家庭有限的资金保值或增值。下表中的理财公式及其解读体现的哲理()
① 联系的条件性②注重系统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
③具体问题具体分析④来自实践的认识推动事物发展
A.①③B.②④C.①②③D.②③④
7.著名学者特里·伊格尔顿在其新著《马克思为什么是对的》一书中列举了当前西方社会
10个典型的歪曲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其中一种观点认为:马克思主义将世间万物都归结
于经济因素,艺术、宗教、政治、法律、道德等都被简单地视为经济的反映,对人类历史
错综复杂的本质视而不见,而试图建立一种非黑即白的单一历史观。上述观点是对马克思
主义关于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辩证关系思想的严重歪曲,其表现为()
①把社会历史发展的动力由经济因素决定歪曲为多重因素的综合作用
②把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的相互作用歪曲为机械的单向作用
③把社会意识对社会历史始终具有的积极能动作用歪曲为消极被动作用
④把经济作为社会的”基础”所具有的归根到底的决定作用歪曲为唯一决定作用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8、3D打印又称三维打印,其理念起于19世纪末,在20世纪80年代数字技术进步的带动下得以实现,进入21世纪以,3D打印产业初步形成并显示了巨大的发
展潜力。这种“上上个世纪的思想,上个世纪的技术,这个世纪的市场”主
要体现了()
A.认识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 B.发展就是事物的联系
C.实践活动具有社会性 D.价值选择具有主体差异性
9.《广东省城镇化发展“十二五”规划》提出“全省城镇化率每年提高0.8个百分点左右,201
5年达70%,继续稳居全国前列”的目标,积极推进九大重点工程建设,实施差异化的空间策略
和政策引导,创新建设模式等。《规划》蕴含的哲学道理是
①抓矛盾的主要方面②意识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
③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④坚持群众路线和群众观点
A.②③B.①③C.②④D.①④
10.人生活在现实,思维又使人超越现实;人生活在现在,思想又使人构想未来。这种超越
现实、构想未来的能力,就形成了理想。这表明
A.意识具有直接现实性B.意识具有主动创造性
C.意识具有自觉选择性D.意识具有社会历史性
11.曾几何时,由于技术所限,人类眼中的海洋只是邻近的一方水域;随着造船技术的提高和海
上罗盘的使用,人类进入地理大发现时代,视野投向更广阔的海域;而今,借助载人深潜器、大洋
钻探船等高新技术设备,深海世界的神秘面纱逐步被揭开。这表明
A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B.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C.实践具有直接现实性D.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12.汝南县金铺人一位民间艺人成功把陶瓷与麦秆画这两种古老艺术,通过现代科技完美结
合,研发出陶瓷麦秆画工艺瓶,并获得了国家专利。这体现 了艺术创作可以
依据事物的固有属性,建立事物 之间新的具体联系
依据艺术想象,突破条件限制,对事物进行重新组合突破事物本质的联系,建立新的现象联系
充分运用客观条件,对客观事物进行创造性加工
A B C D
13.今年政府工作报告近70次提及“改革”,全国各地加快推进改革开放,在邓小平同志南
方谈话发表20周年之际,续写“春天的故事”。下列关于改革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改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动力
②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③改革是发展社会主义生产的目的④改革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④
14.据报道,一枚在西伯利亚科雷马河的永冻层已经封冻了三万年的种子,被俄国科学家在培养皿中成功复活,并种出了一棵水果树苗,创下复活最古老植物种子的纪录。这一科
学成果说明
A.人类发挥主观能动性能突破规律的制约
B.人为事物的联系形成后不在人的意识之外
C.人为事物的联系是人类实践的产物
D.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15.传统医学认为,大脑皮层分为感觉区、记忆区、语言区和运动区等区域,分别负责不同的功能。然而,随着科学研究的深入,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大脑的功能区并不是一成不
变的,先天盲人的视觉皮层可以显著地改变其功能,从处理视觉的功能转变为处理语言。
科学家对人脑功能区的新认识进一步佐证了()
①人的认识应在原有谬误的基础上不断向前发展
②在实践中发现和发展真理是我们永恒的使命
③受实践水平的限制,人们追求真理的过程是循环往复的运动
④任何真理性的认识都是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二、探究题:本题18分。结合背景材料进行探究,能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综合运用有关知识分析问题,创造性地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策略等。
37.材料一2013年,以“XX宝”为代表的互联金融快速发展。目前,互联金融年化收益率一般为5.0%,而银行一年期存款利率为3.3%,活期存欲利率为0.35%。巨大的利差让民用鼠标投票,开始了银行存款的“搬家”。与任何新生事物一样,互联金融一方面赢得了鲜花和掌声,一方面也受到审视和质疑。
某普通民众:不用怎么打理,每天都有利息到帐,比存银行获得的利息多,感觉挺好的。某银行业从业人员:我们一方面要利用自身的地位和势抵制“XX宝’;另一方面,我们也要推出类似的产品。
某时经评论员:互联金融抬高了社会融资成本,干扰了货币市场秩序,且存在许多未知的风险,应该取缔。
材料二2013年8月,由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安部、国务院法制办等部门组成的“互联金融发展与研究小组”成立,并赴上海、杭州等地对互联金融业进行实地调研,广泛听取各方面的建议与诉求,未来可能在国家明确互联金触组织和业务法律地位、监管体制等问题上提供决策建议。
结合材料,探究回答下列问题:
(1)从认识论角度,分析“鲜花和掌声”、“审视和质疑”并存的原因。(4分)
(2)如果你家在银行有10万元定期I年的存款,已存了6个月,你会建议父母此时将这笔钱“搬”入“XX宝”吗?请运用经济生活知识说明自己作出选择的理由。(假设材料一中的数据保持不变)(6分)
(3)综合运用经济、政治生活知识,以“促进互联金融健康有序发展”为主题写一篇时事评论。(8分)
要求:①论点紧扣论题,评述全面深入,合乎邃样。
②根据论题要求,运用相关材料,理论联系实际地加以分析、论证。
③术语使用规范,字数拉制在300字以内。
第三篇:高二政治生活与哲学期中考试题
西乡二中10-11学高二政治第一学期期中考试题
范围:《文化生活》全册《生活与哲学》一二单元 分值:100分 时间:100分钟
第一卷(选择题 共50分)
一、单选题【以下各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小题2分,共50分】
1.美国人较为轻松地对待子女的教育,并不追求高学历好职业的功利性目标。而中国人一般希望把孩子培养成“才”,将来有出息,有好职业,一生能在顺境中度过。中美两国的差异表明
A、文化环境决定着人们的价值取向
B、一定的文化环境中只能产生一种思维方式
C、不同的文化教育环境影响人们在实践中目标的确定和行为选择 D、美国人的思维方式比中国人的思维方式优越
2、古老的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在世界文化之林中独树一帜,独领风骚。下面内容能够体现这一观点的有()①我国的园林艺术在世界上无与伦比
②我国的文学艺术历史辉煌悠久、内容丰富绚烂、风格鲜明独特
③古典小说《三国演义》描绘了魏、蜀、吴三国大约半个世纪的纷争和兴衰过程
④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成就长期处于世界前列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3、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蓬勃发展,人们的思想观念、思维方式、价值取向都发生了重大变化。这一事实体现了下列道理
①文化是人们社会实践的产物 ②文化与经济是相互决定的 ③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 ④文化具有鲜明的阶级性 A、②③ B、①③④ C、①③ D、①②④ 4、2005年5月27日《人民日报》载文指出,《论语》和《老子》分别为儒道两家的经典,对于中华文化的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论语》主要讲“仁”为核心的道德规范和为人处世之方,而《老子》五千言之主旨在于把握客观事物变化之常规,从而顺其自然,达到“无为而无不为”之境地。这说明,中华文化
A、异彩纷呈,具有极大的包容性
B、其核心在于传播传统道德精神
C、正确把握了事物发展规律,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D、就是儒道文化
5、有人认为:“经济是政治和文化的基础,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文化促进社会的发展。”上述观点
A、否认了文化对社会发展的反作用
B、肯定了一定的社会生产方式决定一定社会文化的形成和发展 C、认为文化是人类特有的现象
19、哲学社会科学要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这是因为马克思主义哲学 ①是一定社会和时代的经济和政治在精神和物质上的反映
②是无产阶级的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础 ③实现了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有机统一,唯物辩证的自然观和唯物辩证的历史观的统一 ④实现了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A.①②③ B.①②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20、据2006年7月31 日出版的《嘹望新闻周刊》报道,正当省市县乡领导班子换届工作陆续进行之时,一些地方竟然在当地新闻媒体上整版整版地做起了“政绩广告”,且多是华而不实、投机取巧、沽名钓誉之词。从哲学上看,这种“政绩广告” A.夸大了物质的决定作用
B.忽视了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的导向作用 C.违背了一切从实际出发的要求 D.否认了意识活动具有的主动创造性
21、马克思说:“劳动过程结束时得到的结果,在这个过程开始时就已经在劳动者的表象中存在着,即已经观念地存在着。”这段话表明 A.意识先于物质而存在
B. 实践是有意识,有目的的能动性活动 C.认识对社会发展具有决定作用 D.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22、庄子说:“方生方死,方死方生”。从哲学观点看 ①夸大了事物的运动和发展,夸大了运动的绝对性和连续性 ②否认了事物的相对静止,即否认了运动的间断性 ③符合唯物辩证法关于事物运动的观点
④否认了事物质的规定性,把事物看成瞬息万变,不可捉摸的,是不可知论观点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
23、下列选项属于物质范畴的是
①人脑 ②基本路线 ③生产关系 ④思想观念 ⑤国家 ⑥辩证唯物主义 A.①③⑤ B.②④⑥ C.③⑤⑥ D.②③⑤
24、“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是毛泽东《七律•长征》中的诗句。其体现的哲学道理是
A.信念、意志、激情是取得成功的决定因素 B.只要发挥主观能动性,就没有办不成的事情 C.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尊重客观规律
D.想问题、办事情必须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25、下列对哲学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B.哲学是现世的智慧,是“文化的活的灵魂” C.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D.哲学是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
第二卷(非选择题 共50分)
二、主观题:
26.“孝”是儒家伦理思想的核心,是千百年来中国社会维系家庭关系的道德准则,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凝聚民族的重要因素。元代郭居敬辑录古代24个孝子的故事,编成《二十四孝》。以下是其中的两个:
其一:亲尝汤药
汉文帝刘恒,以仁孝之名闻于天下,侍奉母亲从不懈怠。母亲卧病三年,他常方热衷于上项目铺摊子,贪大求洋,搞一些华而不实、劳民伤财的大广场、大马路等“形象工程”、“政绩工程”。这些不正确的政绩观,片面追求GDP,忽视将速度、效益统一,忽视人与自然的和谐,忽视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的结合。导致了资源浪费和环境的严重破坏,影响了经济结构的不协调,而且老百姓怨声载道。对此,党中央和国务院一再指出要树立科学的发展观与政绩观,追求“绿色GDP”,不提哗众取宠的空口号,不搞劳民伤财的假政绩,坚持求真务实,重实际、请结合上述材料并运用所学哲学知识说明应该怎样树立科学的发展观与政绩观。(12分)
常目不交睫,衣不解带;母亲所服的汤药,他亲口尝过后才放心让母亲服用。
其二:埋儿奉母
郭巨,晋代人,对母极孝。后家境贫困,妻子生一男孩,郭巨担心,养这个孩子,必然影响供养母亲,遂和妻子商议:“儿子可以再有,母亲死了不能复活,不如埋掉儿子,节省些粮食供养母亲。”当他们挖坑时,在地下二尺处忽见一坛黄金,上书“天赐郭巨,官不得取,民不得夺”。夫妻得到黄金,回家孝敬母亲,并得以兼养孩子。
根据以上材料,谈谈怎样对待我国的传统文化?(8分)
27.中国经济已持续20多年高速增长,但文化产业仍然是低位徘徊。2006年,中国文化产业实现增加值4216亿元,仅占GDP的2.15%;从业人员1089万人,仅占中国全部从业人员的1.3%。中国的文化产品出口不到总出口额的l%。与物质产品相比,文化产品具有影响程度深、作用时间长、传播范围广的特点。文化力是一种更为深厚和持久的力量,文化建设在国家发展规划中应占到更加重要的地位。没有强大民族文化的国家,不可能有真正的根基深厚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也不可能充分、持久地赢得别国尊重。没有强大的文化,绝不是真正的强国。
阅读材料,用文化生活知识回答:为什么说“没有强大的文化,绝不是真正的强国”?(9分)28.(08广东卷40)材料一:随着地球生态环境恶化,自然灾害频发:全球气候变暖、飓风频频登陆、非洲洪水泛滥、美国南方龙卷风肆虐„„人类既是受害者,又是肇事者。
材料二:2008年春运高峰期间,冰雪给中国南方带来巨大灾难:交通中断,部分地区断水断电,严重影响国计民生。党和国家领导人亲临救灾第一线,制定周密的计划;全国军民发扬吃苦耐劳的精神,生产自救、重建家园,万众一心,取得抗灾救灾重大胜利。
结合材料
一、材料二说明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关系。(9分)29.在20世纪50年代中期,经济学家马寅初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提出我国应当实行计划生育,然而这一观点在那时却遭到批判。随后我国人口进入了高速增长期,在1962年到1972 年的十年间累计出生了3亿人。由于人口增长过快,20世纪70年代我国开始大规模提倡计划生育。进入21世纪,我国已成功实现了人口再生产类型由“高出生、低死亡、高增长”向“低出生、低死亡、低增长”的历史性转变。
上述材料是如何体现实践与认识辨证关系的?(12分)
30.长期以来,我国一直以GDP作为衡量政绩的重要指标。为了追求政绩,一些地
第四篇:高二政治生活与哲学期末试题范文
第Ⅰ卷(选择题,共50分)
一.选择题(在下列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每小题2分,共50分)
1.下列体现了矛盾观点的有()
①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 ② 失败是成功之母
③ 塞翁失马 ④ 刻舟求剑
⑤ 夜郎自大,目中无人 ⑥ 相反相成,相辅相成A.①②③⑥ B.①②④⑥ C.②③④⑥ D.③④⑤⑥
2.当前,一些同学推崇“地球村”“世界公民”,以做“世界公民”为荣,看不到国家利益、民族利益的差别。待他们出国后,才切身感受到世界上没有世界公民。产生这种错误认识从辩证法上看是因为()
A.人的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
B.实践决定认识
C.事物是发展的D.忽视了统一中的对立
3.荀子说:“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天不为人知恶寒而辍冬,地不为人之恶辽远也辍广。”这两句话揭示的哲理是()
A.规律具有客观性,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B.事物的发展变化不由人的意志决定,而由天的意志来决定
C.规律的存在和其作用是无条件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D.规律是客观的,就是说人们在客观规律面前无能为力
4.下列选项中属于因果联系的是()
A.四季更替 B.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C.牵一发而动全身 D.月晕而风,础润而雨
长江起初发源于现在的三峡地区的山地,在1亿年的漫长岁月里,沿东高西低的地形走势,向西流入地中海。一直到5000万年前,由于印度洋板块与亚欧板块的挤撞使地中海的东部隆起,形成了原始的青藏高原,从而使原来的东高西低的地势变成西高东低,长江也就由向西注入地中海变为向东注入太平洋了。由于青藏高原的高度逐渐增高,因而长江的源头也由三峡地区转移到了唐古拉山的山峰——各拉丹东雪峰。回答5—6题。
5.长江流向漫长的变化过程体现的唯物辩证法的道理是()
A.事物的变化发展是有规律的B.发展就是变化,变化就是发展
C.客观物质世界始终处于不断运动,变化,发展中
D.事物的发展变化千头万绪,毫无秩序可言
6.长江流向由西向东的变化历经5000万年,这说明()
A.任何事物都处于绝对的运动变化之中,根本不变化的事物是没有的B.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的唯一特性
C.物质的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是运动的特殊形式
D.要推动一切变化,没有变化就没有发展与进步
7.在圆满完成13天的太空任务后,“发现”号航天飞机于美国东部时间2006年7月17日9点14分(北京时间21点14分)安全返回地球,降落在肯尼迪航天中心。“发现”号航天飞机成功发射与安全返回说明()
① 意识具有能动作用
② 既要尊重客观规律,又要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
③ 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
④ 世界上只有尚未认识之物,没有不可认识之物
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③④
军医大学附属珠江医院舒斯云教授,经过10多年的奋斗,在脑神经研究领域取得重大成果,新发现人脑中一个和学习、记忆功能有关的区域,命名为“边缘区”。
8.舒斯云教授这一发现在国际上引起强烈反响。这一科学研究成果再次证明()
A.人的知识来源于人脑不同的区域
B.大脑是人类意识活动的物质基础
C.物质和意识相互联系,不可分割
D.意识活动是人类特有的认识活动
9.“追求真理比占有真理更宝贵”。德国诗人莱辛的这一著名诗句所包含的哲理是()
A.认识经历着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过程
B.认识的根本任务是透过现象认识本质
C.认识不能停滞,而应该不断扩展和深化
D.改造世界比认识世界更重要
10.当人们办事情时,制约着人的主观能动性进一步发挥的主观因素主要有()
A.人们所面对的社会条件
B.人们的金钱观
C.人们所处的时代
D.人们业已形成的观念、能力、方法、身心健康程度等
11.认识的根本任务就是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透过事物的现象认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从认识的作用这个角度来说,这是由于()
A.感性认识是低级阶段,理性认识是认识的高级阶段
B.认识了事物的现象不等于认识了事物的本质
C.理性认识比感性认识更可靠,更正确
D.只有对事物的本质有了正确的认识才能对实践起科学的指导作用
12.十六大报告指出: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辅相成。要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与社会主义法律规范相协调、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相承接的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坚持以德治国的哲学依据是()
A.价值观对人们的活动具有导向作用
B.价值观是在一定的社会存在的基础上产生的C.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促进作用
D.人生价值的实现需要社会提供一定的客观条件
由中宣部、中央文明办、教育部在西部地区实施的西部大开发助学工程,使大批贫困学子迈进高校大门。
13.实施西部开发助学工程,表明()
A.国家允许人们做出不同的价值选择
B.国家利益、集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
C.社会集体不断完善和发展,为个人发展创造条件
D.集体主义已经成为人们唯一的价值选择
14.Goole全球副总裁兼中国区总裁李开复07年11月14日在博客上撰写《给中国高校的一封信》中指出:高校不能过度扩招和产业化,高校培养了过多的硕士、博士,不符合市场对人才的需求,中国高校“不能很好地培养‘21世纪需要的人才’”李开复的上述讲话告诫我们()
① 想问题办事情要一切从实际出发
② 要一分为二地看问题
③ 要抓住矛盾的主要方面,防止事物性质的转变
④ 要抓住事物的主要矛盾,集中力量解决关键问题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
针对目前有记者将北京‘首都’写成‘首堵’的现象,北京市长王歧山说:目前北京堵车现象严重,关键是“公交”问题没有很好解决,但个别记者把‘首都’写成‘首堵’,这有点夸张。
15.北京堵车现象严重,关键是“公交”问题没有很好解决,告诉我们()
A.解决问题要抓主要矛盾
B.要用发展的眼光对待‘首堵’现象
C.要正确把握矛盾的主次方面,分清事物的主流和支流
D.矛盾具有普遍性,要一分为二看问题
16.“北京堵车现象虽然存在,但个别记者将‘首都’写成‘首堵’,这有点夸张”王歧上市长的上述讲话体现了()
A.解决问题要抓主要矛盾
B.要用发展的眼光对待‘首堵’现象
C.要正确把握矛盾的主次方面,分清事物的主流和支流
D.矛盾具有普遍性,要一分为二看问题
17.河北省政府日前对市场上几千只“涉红鸭”和几百斤“红心”鸭蛋进行焚烧处理。其负责人说:“目前没有明确标准证实苏丹红饲料能否在鸭子体内完全代谢,为防万一,我们对喂过苏丹红饲料的鸭子全部捕杀。”河北省政府对“红心”鸭蛋等的处理体现了()
A.正确认识事物的因果联系,有利于提高人们活动的自觉性和预见性
B.矛盾具有普遍性,应坚持全面看问题
C.事物量的积累达到一定程度会产生质变,要坚持适度原则
D.矛盾具有特殊性,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解决了台湾的问题,完成祖国统一大业,是我们党和国家的三大历史任务之一。回答18—19题。
18.坚持“一国两制”解决港、澳、台问题不会改变我国的国家性质,这是因为()
A.矛盾的特殊性决定事物千差万别
B.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着事物的性质
C.主要矛盾决定事物的发展方向
D.量变达到一定程度才会引起质变
19.台湾领导人声称“台湾不是香港,不适合一国两制”。从哲学上看,台湾领导人()
A.承认了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
B.夸大了矛盾的普遍性,忽视了特殊性
C.否认了矛盾的特殊性离不开普遍性
D.夸大了矛盾特殊性,承认了普遍性
在抗击“非典”的斗争中,广大医务工作者无私无畏地奋战在抗击“非典”的第一线,他们不断总结经验,发扬刻苦攻关的精神,加快科学研究及其应用,为用科学的手段战胜“非典”作出了突出的贡献。据此回答20—21题。
20.人们依靠科学有效地控制了“非典”疫情,这说明人类要在与自然灾难的对抗中取得胜利必须()
A.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
B.尊重客观规律
C.既尊重客观规律,又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
D.增强人民群众战胜灾难的信心
21.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涌现出了一大批为了人民的健康而舍生忘死的英雄。他们中有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的优秀共产党员邓练贤、北京大学人民医院主任医师丁秀兰、广东省中医院护士长叶欣、中国工程院院士、广州呼吸病研究所所长钟南山等。他们发扬大无畏的献身精神,舍小家、顾大家,用自己的生命之躯筑起一道防“非典”的钢铁长城。他们的事迹表明()
① 人生的价值在于奉献
② 要实现人生价值,必须提高个人素质
③ 集体主义是新时期我国人民正确的价值观
④ 科学理论对实践有巨大的指导作用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③④
22.2004年12月26日,印度洋突发百年罕见的大灾变。这次灾变突发前,印度洋沿岸国家没有做出预报。由于印度洋很少出现这种自然现象,沿岸国家减低了防范意识,在印度洋没有预警机制,从而造成了巨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这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是()
A.要认识事物的本质 B.要把握事物的规律
C.要坚持适度原则 D.要居安思危
《人民报》载文指出,目前我国思想道德领域中仍然存在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一些领域道德失范,诚信缺失,见利忘义、损公肥私、坑蒙拐骗等现象屡禁不止。运用所学知识,完成23—24题。
23.见利忘义、损公肥私、坑蒙拐骗等消极现象的屡禁不止说明()
A.拜金主义对部分社会成员具有相当大的影响
B.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决定作用
C.价值观对人们的活动具有阻碍作用
D.应高度重视物质对意识的决定作用
24.从哲学上看,要逐步消除上述材料中的消极现象,就必须()
A.反对追求个人物质利益
B.加强集体主义价值观的宣传教育
C.把思想道德建设作为一切工作的中心
D.高度重视物质对意识的决定作用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0分)
26.有关媒体曾发表短评强调,“十一”长假,尽管有各种各样的遗憾、不足、差距、矛盾,但首先还应承认,放长假于国于民都是大好事。好事不一定完美,发现了美中不足,同样也是好事,今后可以不断地改进和完善。
阅读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9分)
(1)上述短评体现了唯物辩证法的什么观点?
(2)这一观点在上述材料中是怎样体现的?
27.2006年12月5日到7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北京召开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会议指出,2007年的经济工作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切实把科学发展观落到实处,努力实现速度、质量、效益相协调,消费、投资、出口相协调,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真正做到又好又快发展。这次会议再次强调了国民经济要“又好又快”地发展。与过去“又快又好发展”的提法不同,这次,“好”字排在了“快”字之前。看似仅仅两个词汇次序的变化,其实有着相当的深意。“好”与“快”两字之调意义深远,反映的是中国经济发展理念的一大转变,即由过去更多地强调发展的速度,转为更注重发展的效益,增长的质量,实现科学发展。“好”字当头,又好又快,不仅是2007年经济工作的一大亮点,也将是今后引领中国经济发展的基本指导思路。
上述材料体现了什么哲学观点?(18分)
28.材料一:粮油价格上涨对城市居民生活产生一定影响。为此最近,国家抛售按最低价收购的“临时储备粮”,有效地引导和稳定了市场。
材料二:市场人士指出,多年来,生产资料的涨价也是粮油价格上涨的一个成本动因;另外,不排除一些粮油购销、加工企业,利用当前市场缺口,推动粮油价格上扬。为此,有关部门要加强价格监测和市场监管,打击不法行为,规范不当得利,既保障农民从粮食涨价中得到实惠,又保障城市低收入家庭生活不受大的影响。
上述材料体现了什么哲学道理?(13分)
29.材料一: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认为,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以来,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保持了经济社会发展的良好势头,开创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
材料二:2006年12月5日到7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北京召开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会议指出,2007年的经济工作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
(1)结合上述材料,从唯物论上说明为什么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5分)
(2)用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就要大力推进结构调整。说明“推进结构调整”的哲学依据。(5分)
试题答案
第I卷
1—5 ADABC 6—10 ABBCD 11—15 DACBA
16—20 CABCC 21—25 CDABD
第II卷
26.(1)上述短评体现了唯物辩证法矛盾的观点。(1分)事物自身包含着的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叫做矛盾,矛盾的对立是指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斗争;矛盾的统一是指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依存和相互转化。(2分)
(2)“十一”长假“有不足”、“差距”,这体现了“十一”长假存在着对立的两个方面:(2分)“好事不一定完美”,体现了矛盾双方相互依存的关系;(2分)“发现了美中不足,同样是好事”,则体现了矛盾双方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转化。(2分)
27.(1)人们的认识必须在实践的基础上,不断深化、扩展和向前推移。从“又快又好”到“又好又快”,这表明我们更加重视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把质量和效益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是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新形势认识的深化,是对新阶段经济发展规律认识的深化。
(2)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辩证关系的原理,要求我们在处理问题时,必须集中主要力量解决主要矛盾。同时,又要学会统筹兼顾,恰当地处理好次要矛盾。我们要解决面临的一些比较突出的矛盾和问题,必须“好”字当前,把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上,切实转变经济增长方式。
(3)事物是普遍联系的,必须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又好又快”是一个有机统一的整体。经济发展是一项宏大的系统工程,需要一系列的自然、经济、社会、国际条件。这些条件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又相互制约,不可能长期单兵突进。
(4)物质决定意识,物质是运动、变化、发展的。这就要求我们必须一切从实际出发,努力主观与客观达到具体的、历史的统一。我国已具备支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诸多条件。“又好又快”就是在这样一个历史背景下作出符合实际的判断和决策。
(5)任何事物都是质和量的统一,任何事物的变化都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事物成分结构与排列次序不同也会引起质变。这就要求我们要学会优化结构。又好又快,就是既要求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防止大起大落,更要坚持好中求快,注重优化结构,努力提高质量和效益,从而实现经济增长方式根本转变。
(6)坚持正确的价值观的导向作用,又好又快发展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本质要求。又好又快发展”充分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本质要求。着力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加强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从而真正实现科学发展。
28.(1)物质决定意识,意识能够反作用于客观事物,正确的意识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要求我们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国家抛售按最低价收购的“临时储备粮”,有效地引导和稳定了市场;市场中的不法行为和不当得利,引起相关部门重视,加强了价格监测和市场监管。这些都是从实际出发的结果。
(2)联系是普遍的,客观的,要求我们坚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具体地分析事物之间的联系。粮油价格上涨是多方面的因素造成的。
(3)矛盾具有普遍性,要求我们运用一分为二的观点,坚持两分法、两点论。国家合理统筹城乡关系,既保障农民从粮食涨价中得到实惠,又保障城市低收入家庭生活不受大的影响。
(4)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历史的创造者。我们必须树立群众观点,坚持群众路线,相信群众,依靠群众,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国家既保障农民从粮食涨价中得到实惠,又保障城市低收入家庭生活不受大的影响。
29.(1)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有能动作用,正确意识促进事物发展。科学发展观是我们党对长期发展实践的经验总结和理论升华,是正确反映经济社会发展规律并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证明的正确意识,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推进现代化建设始终要坚持的重要指导思想。(5分)
(2)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构成事物的成分在结构上的变化也能引起质变。要促成事物的质变,就要优化事物的结构。所以,要促进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就要大力推进结构调整,促进结构优化升级。(5分)
第五篇:高二政治生活与哲学知识点总结复习题
3eud教育网 http://www.3edu.net 百万教学资源,完全免费,无须注册,天天更新!
政治必修4《生活与哲学》
第一单元 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
一、哲学是什么
1、哲学的作用
(1)哲学与我们的生活的关系、哲学的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2)哲学具有的作用。
①哲学是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
②从哲学的本义、爱智慧或追求智慧。哲学就是一门给人智慧、使人聪明的学问。
③真正的哲学可以使我们正确地看待自然、社会和人生地变化与发展,用睿智的眼光看待生活和实践,正确对待社会进步与个人发展,正确对待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的关系,正确对待进与退、得与失、名与利,从而为生活和实践提供积极有益的指导。
④从哲学的任务上看,哲学能在人类生活的路途上点起前行的明灯,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3)真正的哲学对社会变革的作用
①体现在可以通过对社会的弊端,对旧制度和旧思想的批判,更新人的观念,解放人的思想。②可以预见和指明社会的前进方向,提出社会发展的理想目标,指引人们追求美好的未来;动员和掌握群众,从而转化为变革社会的巨大物质力量。
③总之,任何反映时代的历史人物和客观要求的哲学,都可以成为这一时代社会变革的先导,推动时代的步伐,指导社会的变革。
2、世界观与方法论和哲学的关系 哲学与世界观的关系(1)区别、①含义不同、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哲学就是关于世界观的学问。
②世界观人人都有,而哲学只有经过系统学习的人才能掌握。
③一般人的世界观往往是自发的、零散的、缺乏理论论证的,而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有一套理论体系。(2)联系、哲学以世界观为内容和基础,没有世界观就没有哲学,世界观以哲学为最高表现,二者不能截然分开。
整个世界包括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客观世界包括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主观世界指人的意识领域。
3eud教育网 http://www.3edu.net 教学资源集散地。可能是最大的免费教育资源网!3eud教育网 http://www.3edu.net 百万教学资源,完全免费,无须注册,天天更新!
世界观与方法论的关系
(1)区别、含义不同。世界观是指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人们用这种观点作指导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就成为方法论。方法论是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的根本原则和根本观点。
(2)联系、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世界观,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不存在脱离世界观的方法论,也不存在脱离方法论的世界观。世界观与方法论和哲学的关系
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我们可以说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问,又是关于方法论的学问。
3、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1)区别、①哲学是人类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的各种知识进行概括、总结和反思的一门学问。具体科学揭示的是自然、社会和思维某一具体领域的规律和奥秘,哲学则对个别的规律和特性进行新的概括和升华,从中抽象出最一般的本质和最普遍的规律。
②哲学与具体科学是一般和个别、共性和个性的关系。(2)联系、①哲学是对具体科学的概括和总结。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着哲学的发展。那种把哲学看作“科学之科学”,认为哲学可以取代具体科学的看法是错误的。
②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任何轻视哲学,否认哲学对具体科学的指导作用的看法,都是错误、有害的。
4、哲学与时代精神
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正确地反映了时代的任务和要求,牢牢的把握了时代的脉搏,正确地总结和概括了时代的实践经验和认识成果。对哲学概念的总结
⑴从字义上看,哲学是使人聪明、启发智慧的学问。古人说“知人则哲”,就是其义。⑵ 从与世界观的关系看,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是关于世界观的学问。⑶ 从与具体知识的关系看,哲学是具体知识的概括和总结。
⑷从与方法论的关系看,哲学既是世界观又是方法论,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二、哲学的基本问题
1、哲学的基本问题的内容
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简单说,就是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它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这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惟一标准;二是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即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
3eud教育网 http://www.3edu.net 教学资源集散地。可能是最大的免费教育资源网!3eud教育网 http://www.3edu.net 百万教学资源,完全免费,无须注册,天天更新!
2、思维和存在的关系成为哲学基本问题的根据(为什么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1)它是人们在生活和实践活动中首先遇到和无法回避的基本问题。
(2)它是一切哲学都不能回避、必须回答的问题,它贯穿于一切哲学的始终。
(3)对这一问题的不同回答,决定着哲学的基本性质和方向,决定着对其他哲学问题的回答。
三、唯物主义及其形态
哲学的基本派别、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唯物主义认为,物质是本原,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唯物主义的三种基本形态、1、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特点
基本观点、认为金、木、水、火、土等是世界的本原。
进步性、否认世界是神创造的,认为世界是物质的,坚持了唯物主义的根本方向,本质上是正确的。
局限性、A是一种可贵的猜测,没有科学依据。B它把物质归结为具体的物质形态,把复杂问题简单化。
2、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特点
基本观点、认为原子是世界的本原,原子的属性就是物质的属性。
进步性、丰富和发展了唯物主义。
局限性、仍然把物质的具体形态等同于物质。具有机械性、形而上学性和历史观上的唯心主义。
3、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的特点
正确地揭示了物质世界的基本规律,反映了社会历史发展的客观要求,反映了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它是现时代的思想智慧,是无产阶级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我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伟大思想武器。
四、唯心主义的及其状态
唯心主义把世界的本原看成意识,但由于对意识的不同理解,形成两种基本的形态。
1、主观唯心主义
基本观点、把人的主观精神(如人的目的、意志、感觉、经验、心灵)当作世界的本原。
2、客观唯心主义
基本观点、把客观精神(上帝、历年、绝对精神等)看作世界的本原。
五、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历史条件 ①阶级基础:无产阶级的产生和发展。
3eud教育网 http://www.3edu.net 教学资源集散地。可能是最大的免费教育资源网!3eud教育网 http://www.3edu.net 百万教学资源,完全免费,无须注册,天天更新!
②自然科学基础:19世纪自然科学的巨大进步,最具代表性的是细胞学说、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生物进化论三大发现。
③直接理论来源:德国古典哲学,主要是黑格尔的辩证法和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
六、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
①第一次实现了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的有机统一,唯物辩证的自然观和唯物辩证的历史观的有机统一。由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确立了科学的实践观,并且把社会生活的本质归结为实践,因此,实现了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有机结合,唯物辩证的自然观和历史观的统一。
②实现了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其科学性在于它坚持了科学的实践观点,其革命性在于它是“改变世界”的科学、指导人类解放的科学,是无产阶级的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七、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第二单元 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
一、哲学的物质概念
物质的含义、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
1、自然界的物质性
自然界中的事物是按照自身所固有的规律形成和发展的,都有自己的起源和发展史,他们都是统一的物质世界的组成部分。
2、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①从产生来看、人类社会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②存在、人类社会在本质上是一个客观的物质体系。构成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基本要素是地理环境、人口因素、生产方式。这三者都是客观的物质的要素。这些要素的客观性,集中体现了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③从发展上看,人类社会的发展有其客观规律
人类社会是物质的。人类社会的产生、存在、发展及其构成要素均具有客观的物质性。人类社会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结果,人类社会在本质上是一个客观的物质体系,人的意识一开始就是社会的产物。
所以,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物质性
二、哲学的运动概念
1、运动和物质的关系
(1)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2)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
3eud教育网 http://www.3edu.net 教学资源集散地。可能是最大的免费教育资源网!3eud教育网 http://www.3edu.net 百万教学资源,完全免费,无须注册,天天更新!
2、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
(1)运动是绝对的、无条件,静止是相对的有条件的(2)静止是一种不显著的运动,是运动的特殊状态(3)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三、物质运动的规律
1、规律的概念
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2、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
(1)规律客观性、规律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它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普遍的,人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
(2)规律普遍性、规律是普遍的。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在其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过程中,都遵循其固有的规律。方法论、(1)规律客观性普遍性原理要求我们必须遵循规律、要按照客观规律办事。违背规律会受到规律的惩罚
(2)规律是可以认识和利用的。人在规律面前不是无能为力的,人可以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人类。
四、物质决定意识
1、从意识的起源看: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2、从意识的生理基础看:意识是人脑的机能
3、意识的内容与形式:意识是客观存在的反映,意识内容是客观的,形式是主观的。
五、意识的能动作用
1、意识能动性的特点:
(1)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
(2)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
2、意识能动性的表现:(1)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
A、人不仅能认识事物外部现象,还能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B、人不仅能认识现在,还能追溯过去,预测未来(2)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
A、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
B、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
3eud教育网 http://www.3edu.net 教学资源集散地。可能是最大的免费教育资源网!3eud教育网 http://www.3edu.net 百万教学资源,完全免费,无须注册,天天更新!
六、客观规律与意识的能动作用
1、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
(1)做事情要尊重物质运动的客观规律,从客观存在的事物出发,经过调查研究,找出事物本身固有的而不是臆造的规律性,以此作为我们行动的依据。
(2)尊重客观规律,实事求是,并不是否认发挥主观能动作用。它要求我们要不断解放思想,与时俱进,以求真务实的精神探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3)要把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结合起来,把高度的革命热情同严谨踏实的科学态度的统一。
2、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1)为什么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要求我们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2)如何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
A、要发挥主观能动性,做到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求真务实
B、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要统一。高度的革命热情同严谨踏实的科学态度的统一。
七、实践
1、实践的概念
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一切物质性活动
注意、实践是以人为主体(人类所特有)、以客观事物位对象的物质性活动.实践是一种直接现实性活动.2实践的特点
A、实践是客观的物质性活动 B、实践具有主观能动性 C、实践是社会性历史性的活动
八、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认识是适应实践的需要而产生的,认识是在变革对象的实践中而产生的
2、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人类的认识不是一成不变的,它总是由浅入深、由片面到全面、由低级到高级地发展着 A人们在实践中不断遇到新问题、产生新的要求,推动着人们去进行新的探索和研究。B实践的发展提供了新的认识工具和技术手段,从而推动认识的发展 C实践锻炼和提高人的认识能力,从而推动认识的不断深化。
3、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的唯一标准
3eud教育网 http://www.3edu.net 教学资源集散地。可能是最大的免费教育资源网!3eud教育网 http://www.3edu.net 百万教学资源,完全免费,无须注册,天天更新!
A认识本身无法成为判断标准
B客观事物本身无法回答认识是否正确反映了它
C主观和客观联系起来加以比较和对照的东西(实践)才能检验
4、实践是认识的根本目的。
改造世界是认识世界的目的和归宿。脱离实践,认识就失去了意义。
九、真理
1、真理的客观性
(1)真理是标志主观同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2)真理最基本属性是客观性
真理形式是主观的,内容上是客观的,客观性是真理的基本属性。因为、A、真理的内容来自于物质世界的客观事物及规律,真理的内容不依赖于人和人类的主观意志; B、检验真理的标准是客观的社会实践。(3)真理只有一个,真理面前人人平等
由于人们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不同,对事物的认识不同;每个人的知识构成、认识能力和认识水平不同,对同一事物的认识不同,但其中只有一种认识是正确的,即只有一个真理。
2、真理的具体性
任何真理都是相对于特定的过程来说的,都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如果离开了这一特定的过程条件,真理就会变成谬误。
3、真理的条件性
任何真理都有自己的适用范围和条件,任何真理如果超出了自己的适用范围和条件,真理就会变成谬误。
4、真理和谬误、真理和谬误往往是相伴而行的。
(1)如果我们不顾过程的推移,不随着历史条件的变化而丰富、发展和完善真理,只使照搬过去的认识,或者超越历史条件,把适用于一定条件下的科学认识不切实际地运用于另一条件之中,真理就会变成谬误。
(2)在人们探索真理的过程中,错误是难免的。犯错误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不能正确对待错误。
十、认识过程
1、认识具有反复性
原因、认识的主体受各种条件制约,认识的客体是复杂变化 的
2、认识具有无限性 原因、3eud教育网 http://www.3edu.net 教学资源集散地。可能是最大的免费教育资源网!3eud教育网 http://www.3edu.net 百万教学资源,完全免费,无须注册,天天更新!
A认识的对象是变化的 B人是时代延续的 C社会实践是不断发展的
追求真理是一个无止境的过程,我们必须在实践中认识和发展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第三单元
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
一、唯物辩证法
1、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
2、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矛盾的观点
二、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
1、联系的普遍性
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与周围其他事物有着联系。每一事物内部各部分、各要素之间是相互联系的。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没有一个事物是孤立存在的。
2、联系的客观性
联系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自在事物的联系在人类产生以前就存在了,人为事物的联系是人类实践的产物,形成后便独立于人的意识之外。
联系的客观性要求我们要从事物固有的联系中把握事物,切忌主观随意性。
联系是客观的,是否意味着人对事物的联系无能为力?
第一,联系是客观的,联系是事物本身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自在事物的联系在人类社会产生前就存在了,当然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人为事物的联系是尽管有“人化”的特点,但他是人类实践的产物,只有通过实践这一客观的物质活动才能形成,而且形成后就独立与人的意识之外了,所以也具有客观性。
第二,联系是客观的,并不意味着人对事物的联系就无能为力。人们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调整原有的联系,建立新的具体联系。联系的多样性
3、事物联系的多样性
事物的联系是多种多样的,有直接联系和间接联系、内部联系和外部联系、本质联系和非本质联系、必然联系和偶然联系等。
联系的多样性要求我们注意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我们在认识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既要注重客观条件,又要恰当运用自身主观条件;既要把握事物的内部条件,又要关注事物的外部条件;既要认识事物的有利条件,又要重视事物的不利条件。总之,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
三、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1、整体和部分的关系
3eud教育网 http://www.3edu.net 教学资源集散地。可能是最大的免费教育资源网!3eud教育网 http://www.3edu.net 百万教学资源,完全免费,无须注册,天天更新!
①整体和部分的关系原理、整体和部分相互区别。整体是事物的全局和发展的全过程,部分是事物的局部和发展的各个阶段;整体和部分在事物发展过程中的地位、作用和功能各不相同。整体居于主导地位,统率着部分,具有部分不具备的功能;部分在事物的存在和发展中处于被支配的地位,从属和服务于整体。
整体和部分相互联系、密不可分。整体由部分构成,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会影响整体的功能,关键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甚至对整体的功能起决定作用。部分是整体中的部分,整体的功能状态及其变化也会影响到部分。②理解整体与部分的关系方法论、我们应当树立全局观念,立足整体,统筹全局,选取最佳方案,实现整体的最优目标,从而达到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的理想效果;同时必须重视部分的作用,搞好局部,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
2、系统优化方法
①系统的含义及特征。系统是有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诸要素构成的统一整体。系统的基本特征是整体、有序性和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
②掌握系统化的方法要着眼于事物的整体性,注意遵循系统内部结构的有序性,要注重系统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
③系统化的方法要求我们用综合的思维方式来认识事物。
四、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
1、发展的概念
发展的实质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2、发展的前进性和曲折性
①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
因为新事物符合客观规律,具有强大生命力和远大的前途;它克服了旧事物中消极的、过时的和腐朽的东西,汲取了其中积极的、合理的因素,并增添了旧事物所不能容纳的新内容,因而具有旧事物无可比拟的优越性;在社会领域,新事物符合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反映社会进步的基本要求,符合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要求,得到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
②事物发展的道路是曲折的。
因为新事物的发展总要经历一个由小到大,又不完善到比较完善的过程;人们对新事物的认识也有一个过程;旧事物绝不会自行消亡,它总是顽强抵抗和极力扼杀新事物,这在社会历史领域中表现尤为明显。
③方法论、我们既要看到前途是光明的,对未来充满信心,积极鼓励、热情支持和悉心保护新事物,又要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不断克服困难,勇敢接受挫折与考验。
3、发展的量变与质变状态
3eud教育网 http://www.3edu.net 教学资源集散地。可能是最大的免费教育资源网!3eud教育网 http://www.3edu.net 百万教学资源,完全免费,无须注册,天天更新!
①含义、量变和质变是事物发展过程中的两种不同的状态。量变是指事物数量的增减和场所的变更,是一种渐进的、不显著的变化。质变是指事物根本性质的变化,是一种根本的、显著的变化。
②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世界上任何事物的变化,都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
事物的变化发展总是从量变开始,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必要准备。(事物在大小、速度、程度和规模等方面的变化能引起质变,而且在事物总体数量不变,由于构成事物成分在结构和排列次序上发生了变化,也能引起质变)
事物量变达到一定程度,又必然会引起质变,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一次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并不等于事物发展变化的终结。质变又为新了量变开辟道路,是事物在新质的基础上开始新的量变,由此循环,不断前进。
③我们要积极做好量的积累;要果断抓住时机,促成质变,实现事物的飞跃和发展;要坚持适度原则。反对“激变论”和“庸俗进化论”。
五、唯物辩证法的矛盾概念
1、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
①矛盾就是反映事物内部对立和统一关系的哲学范畴,简言之,矛盾就是对立统一。
②矛盾的两种基本属性、同一性和斗争性
矛盾的同一性、是矛盾双方相互吸引、相互联结的属性和趋势。它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是矛盾双方相互依赖,一方的存在以另一方的存在为前提,双方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二是矛盾双方相互贯通,即相互渗透、相互包含,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矛盾的斗争性、是指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对立的属性。
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不可分割。
“同一以差别和对立为前提,没有斗争性,就没有矛盾双方的相互依存和相互贯通;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并为同一性所制约,没有同一性,就没有矛盾统一体的存在。”
2、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
①矛盾的普遍性
是指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并贯穿于每一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事事有矛盾,时时有矛盾。
承认矛盾的普遍性是坚持唯物辩证法的前提。我们要承认矛盾,分析矛盾,敢于揭露矛盾,积极寻找正确的方法解决矛盾;还要善于全面分析矛盾,坚持两分法,防止片面性。
②矛盾的特殊性(是万事万物千差万别的内在原因,构成事物区别于其他事物的特殊本质)
3eud教育网 http://www.3edu.net 教学资源集散地。可能是最大的免费教育资源网!3eud教育网 http://www.3edu.net 百万教学资源,完全免费,无须注册,天天更新!
矛盾的特殊性是指矛盾着的事物及其每一个侧面各有其特点。它主要有三种情形、一是不同事物有不同的矛盾,二是同一事物在发展的不同过程和不同阶段上有不同的矛盾;三是同一事物中的不同矛盾、同一矛盾的两个不同方面也各有其特殊性。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在矛盾普遍性原理的指导下,具体分析矛盾的特殊性,并找出解决矛盾的正确方法。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重要原则,是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我们正确认识事物的基础,也是我们正确解决矛盾的关键。事物的矛盾各不相同,决定了解决矛盾的方法不可能千篇一律。
③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矛盾的共性和个性、一般和个别的关系)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相互联结。一方面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另一方面,特殊性离不开普遍性。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原理的方法论意义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原理,是关于事物矛盾问题的精髓,是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哲学基础,是我们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依据。
六、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
1、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关系
在复杂事物的发展过程中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的矛盾就是主要矛盾;其他处于从属地位、对事物发展不起决定作用的矛盾则是次要矛盾。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相互依赖、相互影响,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2、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关系
在一个矛盾中,其两个方面的地位和作用是不同的。处于支配地位,起着主导作用的一方是矛盾的主要方面,事物的性质主要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处于被支配地位的方面是矛盾的次要方面。矛盾的主要方面与次要方面相互排斥,又相互依赖,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辩证关系原理要求我们,要坚持一分为二的矛盾分析方法,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的认识方法。
坚持两点论,就是在认识复杂事物的发展过程时,既要看到主要矛盾,又要看到次要矛盾。在认识某一矛盾时,既要看到矛盾的主要方面,又要看到矛盾的次要方面。
坚持重点论,就是在认识复杂事物的发展过程时,要着重把握主要矛盾;在认识某一矛盾时要着重把握矛盾的主要方面,要抓主流。
辩证法的两点论是有重点的两点,不是均衡论。重点论是两点中的重点,而不是一点论。我们要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反对形而上学的一点论和均衡论。
3、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①含义、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在矛盾普遍性原理的指导下,具体分析矛盾的特殊性,并找出解决矛盾的正确方法。
3eud教育网 http://www.3edu.net 教学资源集散地。可能是最大的免费教育资源网!3eud教育网 http://www.3edu.net 百万教学资源,完全免费,无须注册,天天更新!
②地位、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重要原则,是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我们正确认识事物的基础,也是我们正确解决矛盾的关键。
4、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是关于事物矛盾问题的糟,是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哲学基础,是我们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依据。
七、辩证的否定观
1、辩证否定观
①辩证否定是事物自身的否定,即自己否定自己,自己发展自己。
②辩证的否定是发展的环节,是实现新事物产生和促进旧事物灭亡的根本途径。辩证的否定是联系的环节,新事物产生于旧事物,它总是吸取、保留和改造旧事物中积极的因素作为自己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③辩证的否定的实质是“扬弃”,既不是简单地肯定一切,也不是简单地否定一切。④辩证的否定观要求我们,必须树立创新意识,做到不唯书,不唯上,只唯实。我们不仅要尊重书本,尊重权威,还要立足实践,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不断实现理论和实践创新与发展。
2、形而上学的否定观
而形而上学的否定观是孤立地绝对地看待肯定和否定,把事物的否定看成是单纯的外在否定,全盘抛弃,割裂了肯定与否定的辩证统一关系,肯定就是绝对肯定,肯定一切;否定就是绝对否定,否定一切。
八、唯物辩证法与创新意识
1、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与创新意识
①辩证法从本质上来说是批判的革命的和创新的②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和创新意识紧密联系
③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和批判性思维的要求:密切关注变化发展的实际,敢于突破与实际不相符合的成规陈说和落后的思想观念;注重研究新情况,善于提出新问题,敢于寻找新思路,确立新观念,开拓新境界;
2、创新的社会作用
①创新推动生产力的发展
科学的本质就是创新。科学技术的发展对人类社会各个方面都产生了深刻而广泛的影响。创新更新了人们的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提高了劳动者的素质,开辟了更广阔的劳动对象,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
②创新推动生产关系和社会制度的变革
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是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先导。
理论创新推动了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等各方面的创新。
3eud教育网 http://www.3edu.net 教学资源集散地。可能是最大的免费教育资源网!3eud教育网 http://www.3edu.net 百万教学资源,完全免费,无须注册,天天更新!
③创新推动人类思维和文化的发展
创新推动人类思维方式的变革。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和理论指导下的实践创新,在推动科技发展同时,使得人类思维的性质和水平不断更新和提高。创新推动了人类文化的发展 第四单元
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
一、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
1、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各种各样的社会意识归根到底都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有什么样的社会存在,就有什么样的社会意识,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决定着社会意识的变化发展。
2、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从根本上说,社会意识随着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而变化发展,但它有时会落后于社会存在,有时又会先于社会存在而变化发展。落后的社会意识对社会的发展起阻碍作用,先进的社会意识可以正确地预见社会发展的方向和趋势,对社会发展起积极的推动作用。
二、生产力和生产关系
1、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从一定意义上说,人类的历史就是生产发展的历史。人们所需要的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都离不开生产,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这一活动一旦停止,人类就无法继续生存和发展,更无法进行其他社会关系和其他社会活动,它决定着社会的性质和面貌,决定着社会形态的变革和更替。
2、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相互作用及其矛盾运动
在生产方式中,生产力是最革命、最活跃的因素。生产力的状况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生产力的变化发展,迟早会引起生产关系的变革。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反作用。当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发展状况时,它对生产力的发展起推动作用;当生产关系不适合生产力发展状况时,它对生产力的发展起阻碍作用。
三、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相互作用及其矛盾运动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当上层建筑适合经济基础的状况时,它促进经济基础的巩固和完善;当它不适合经济基础状况时,会阻碍经济基础的发展和变革。当上层建筑为先进的经济基础服务时,它就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推动社会进步;当它为落后的经济基础服务时,它就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推动社会进步;当它为落后的经济基础服务时,则束缚生产力的发展,阻碍社会前进。
四、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
1、社会发展的实现方式
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上升的,发展的过程是曲折的。社会发展是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中,在社会基本矛盾的不断解决中实现的。
在阶级社会里,社会基本矛盾的解决主要是通过阶级斗争实现的,阶级斗争是推动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3eud教育网 http://www.3edu.net 教学资源集散地。可能是最大的免费教育资源网!3eud教育网 http://www.3edu.net 百万教学资源,完全免费,无须注册,天天更新!
2、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的特点
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仍然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但这一矛盾是非对抗性的矛盾,它只能通过社会主义自我发展、自我完善加以解决。改革是社会主义自我完善和发展。
五、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1、人民群众的概念:
人民群众是指一切对社会历史起推动作用的人们,既包括普遍人,也包括杰出人物。劳动群众是人民群众的主体部分。在我国现阶段,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和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都属于人民群众的范围。
2、人民群众的历史作用: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群众是物质财富的创造者,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3、党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中国共产党的群众观点的基本内容是、相信人民群众自己解放自己,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一切向人民群众负责,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群众路线是无产阶级政党的根本的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
中国共产党的群众路线的基本内容是、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是我们党领导中国人民夺取革命胜利的重要保证,也是取得社会主义革命并成功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保证。
六、人生价值
1、价值和价值观
(1)哲学意义上的价值是指一事物对主体的积极意义,即一事物所具有的能够满足主体需要的属性和功能。它涵盖了各个不同领域事物的价值,具有高度的概括性和普遍性。(2)价值人生价值包括两方面,一是个人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二是社会对个的尊重和满足。(3)对一个人的价值的评价主要是看他对社会、对人民的贡献。
2、价值观的导向作用
(1)人们在认识各种具体事物的价值的基础上,会形成对事物价值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这就是价值观。
(2)价值观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重大的反作用、对人们的行为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价值观对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价值观对人生道路的选择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
七、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
(1)人们对事物能否满足主体的需要以及满足的程度作出判断,就称为价值判断。
3eud教育网 http://www.3edu.net 教学资源集散地。可能是最大的免费教育资源网!3eud教育网 http://www.3edu.net 百万教学资源,完全免费,无须注册,天天更新!
(2)在价值判断的基础上进一步作出的选择,就称为价值选择。
1、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客观依据
人们选择的目标能否实现,实现的程度如何,取决于人们的认识是否符合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因此,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就必须坚持真理,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
2、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具有社会历史性
随着时空的推移和条件的改变,一定事物的价值以及人们关于它的价值观念也会发生变化,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会因时间、地点和条件的变化而不同。因此,即使都是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作出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我们党在不同历史阶段为自己确立的目标和完成的历史任务不同。
3、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阶级性
在阶级社会中,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具有阶级性。面对同一事物或行为,不同阶级和阶层的人会作出不同的甚至截然相反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
4、价值冲突及评价标准
(1)人们的社会地位不同,需要不同,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也就不同。(2)人们认识事物的角度不同,对其价值的评价也会不同。
(3)人们站在不同的立场上,就会有不同的价值观,就会作出不同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我们想事情、做工作,相得对不对,做的好不好,要有一个根本的衡量尺度,这就是人民拥护不拥护,人民赞成不赞成,人民高兴不高兴。我们要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把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最高的价值标准,牢固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把献身人民的事业,维护人民的利益作为自己最高的价值追求。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我们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正确性。
5、怎样正确处理个人利益与社会、集体、个人利益的关系?
必须坚持社会主义的集体主义价值观。当个人的利益同人民群众的利益发生冲突时,要自觉站在人民群众的立场上进行选择;当个人的利益与他人利益发生冲突时,要善于从不同角度思考利益,理解和尊重他人的正当选择;当个人的利益与社会、集体和他人没有冲突时,要把个人、集体、社会三者的统一作为自己选择的标准,两利相权取其重,两弊相衡取其轻。
八、我们应如何创造和实现人生价值?
(1)在劳动和奉献中创造价值。劳动着的人是幸福的,人只有在劳动中才能自由地彰显和发挥自己的智力和体力、意志和情感,从而实现和证明自己的价值。在社会主义社会,劳动是创造人类美好生活、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重要手段。努力奉献的人是幸福的。积极投身于为人民服务的实践,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必由之路,也是拥有幸福人生的根本途径。(2)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价值。社会提供的客观条件是人们实现人生价值的基础。人的价值,只能在社会中实现。只有正确处理个人与集体、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才能在奉献社会中实现自己的价值。
3eud教育网 http://www.3edu.net 教学资源集散地。可能是最大的免费教育资源网!3eud教育网 http://www.3edu.net 百万教学资源,完全免费,无须注册,天天更新!
(3)在砥砺自我中走向成功。实现人生价值,需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需要顽强拼搏、自强不息的精神;实现人生价值,需要努力发展自己的才能,全面提高个人素质;实现人生价值,需要有坚定的理想信念,需要有正确价值观的指引。
3eud教育网 http://www.3edu.net 教学资源集散地。可能是最大的免费教育资源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