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实验室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探索(精选五篇)

时间:2019-05-12 06:49:4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生物实验室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探索》,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生物实验室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探索》。

第一篇:生物实验室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探索

生物实验室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探索

白山市二十五中学杜京玻

一、分析现状,提出问题

生物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生物实验教学是生物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实验课是生物教学中颇受学生欢迎的教学方式。然而,到实验室上课,学生兴奋,实验教室场面空间大,上课纪律比较难管理,场面难以控制。特别有些中学生,看到实验仪器、药品摆在面前就忍不住摆弄一下,至于教师在讲台上说什么,大多听不进,实验内容又没有认真地去预习过,乱搞一通,不知所以然,有时还可能出乱子。教师疲劳反而吃力不讨好,造成没有几个学生实验完成得好。因此,很大部分生物教师一般宁愿在黑板上讲实验,直接告诉学生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和结果,以减少教学时间,提高教学效率。因而,很多实验室资源得不到充分利用,学生学习过程主动性得不到发挥,学生科学的创造性不能健康发展。本文就如何提高生物实验室课堂教学有效性作些探讨。

二、生物实验室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探索的策略

在新课程改革即将全面展开的教学过程中,普通初中的生物教学首先应该转变教学观念、转变教学方式,以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以发挥学生自主学习、探究性学习,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突破口,切实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1、提高认识,转变观念,充分利用实验室资源。

生物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实验在素质教育和创新能力培养中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随着现代教育理念的逐渐完善,以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为核心的素质教育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新课程下创新精神的培养尤其突显。而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主要依靠学校教育。依靠教师的引导和鼓励,这就首先要求作为教育主体的教师要具备创新精神。

《普通中学生物课程标准》提出的课程理念是:提高生物科学素养,面向全体学生,倡导探究性学习,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标准》采用模块化设计,特别是增加了选修课的广度,大大增加了学生主动参与探究的内容。实验数量大幅增加,涉及内容增多,不但有定性的实验,还增加了一些定量实验,并且都与新技术、新应用联系紧密。实验室仪器设备齐全,配套设施完善,取用方便。几分钟的演示实验效果,比讲实验的印象深刻得多。充分利用实验室资源,教学效果好。

(1)实验室的开放性

实验室应该是开放性的,这里包括教学思想的开放,管理方式的开放。不能因怕仪器和药品损耗就限制学生使用,在鼓励学生实验的同时应注意方便教师的指导与管理。实验室同时应具有很强的灵活性以适应不断变化的课程改革的需要。普通实验室应增强通用性,既能满足分科教学的需求,又能承担综合理科的实验,充分提高实验室的利用率。实验室的开放性和灵活性还体现在实验教学的组织上。实验室的使用频率和实验效率受大班授课的制约而很难提高,今后更应提倡开展小班实验课教学,特别是实施新课标后,这样可以减少每次实验的学生数,加强教师对学生的指导,增加每个学生的实际操作机会,提高实验室的利用率。

(2)信息技术引入实验室

实验室探究性实验不仅包括动手实践的环节,还包括查找资料、分析、讨论等过程,因此,有条件的学校可以在实验室中引入信息技术设备。目前市场上的信息技术设备种类很多,包括投影仪、计算机、视频展示台、生物显微演示装置、数码显微镜系统等。学校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将其中某些设备引入实验室,例如有些学校在生物实验室中装备了数码显微镜系统,大大方便了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与互动。

2、生物实验分析,注重实验课准备工作,提高实验教学质量。

在生物实验过程中,会有多种因素影响、干扰实验现象,影响实验结果,甚至致使实验失败。此时,对实验进行分析,找出实验失败的原因和改进的措施。

(1)生物实验分析,注重实验课准备工作的重要性

在实验教学过程中,很多学生只重视实验现象和结果,不重视实验分析;愿意看到实验的成功,不愿看到实验失败,更不愿去分析其原因。其实通过认真分析,找到并排除影响因素,总结经验教训,还可能有新发现,这对培养学生科学实验素质意义重大。在高中生物实验教学中,教育学生辩证看待实验的成功与失败、教给学生进行实验分析的方法、初步培养学生实验分析的能力是十分必要的。

(2)实验课要求构思慎密,备课充分

当然,实验课前的充分准备,对提高生物实验室课堂教学有效性的作用不可忽视。教师的备课和备实验,学生的实验预习等。一节成功的实验课要求构思慎密,备课充分。

A仪器准备

准备仪器并不是简单的将仪器整齐放到实验台了事,而要进行必要的检查试验,准备实验,做到心中有数,一些细节的问题,只有通过教师亲自实验才能掌握。实验教室空间大,环境不同与教室,学生精神容易焕散,更要求教师设计好课堂,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依据学生的基础,预见到学生原有知识、经验的缺陷,精心策划富有启发性的引导措施,提出观察的重点,变简单的实验“观看”过程为实验“观察”过程。

B布置学生预习

布置学生预习时,应要求学生能按书中实验步骤完成的基础上进一步发挥其科学的探究能力、创新精神,对实验内容加以研究,能够有所改进,经过师生共同讨论后,进行实验。这样,能有效地调动学生预习、准备实验的积极性,对生物实验室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提高有积极的意义。

3、开放实验室,组织课外科研活动兴趣小组

在生物教学过程中,由于授课时间不够充足,生物教师普遍认为,上学生实验课效果不好,是浪费时间。因此,课程规定的实验内容一般不能全部完成,至于课程中丰富的对培养学生科学性研究方法有极大帮助的实习内容,教师就不愿再去“花费”宝贵的时间了,一般都让学生自行安排,甚至根本不去理睬。对学生开放实验室,组织课外科研活动兴趣小组,可以帮助完成以上课程安排的教学内容,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有效地提高了实验室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1)开放实验室课外科研活动兴趣小组开展活动时间充足,形式多样 开放实验室,课外科研活动兴趣小组开展活动时间充足,形式多样,学生参与积极主动,充分发挥了学生研究性学习的自主性,学生间互相合作、交流、讨论活泼。兴趣活动小组可以开出学生实验课中实验结果不够理想的不成功实验的补做实验,对这些实验进行认真分析,讨论改进实验方法,既促进了学生的发展又为教师以后组织学生实验课改进实验,提高生物实验室课堂教学有效性提供丰富的资源。

(2)开放实验室开展课外科研兴趣小组活动,为实验课的完成提供条件 开放实验室,开展课外科研兴趣小组活动,为学生完成课本上的实验实习内容和自制教具、自行设计实验研究、小发明、小制作提供了其家中所没有的有利条件。如实验室是发明研究的好场所,显微镜、天平、量筒等很多仪器是家庭中很难找到器材,还有指导老师的帮助。

(3)开放实验室,组织课外科研活动兴趣小组,可为实验室常规工作总结提供方便

开放实验室,组织课外科研活动兴趣小组,还可以帮助解决实验室工作人员平时比较难处理的常规工作。如农村普通高中实验人员数量和质量相对偏低,学生实验的准备工作繁重;每节学生实验课时间只有45分钟,实验室卫生工作也不好安排。这些工作完成的好坏直接影响实验室课堂教学有效性发挥。

A让学生参与实验准备

让学生小组成员参与学生实验的准备工作,如配置药品溶液,仪器准备,实验室卫生工作。

B让他们预先试做实验

还可以让学生们预先试做实验,分析实验,这样在学生实验课堂教学过程中可以帮助指导其他同学顺利完成实验任务。

C有利于教师和学生自身发展

对小组成员自身的发展、对同学的发展、对实验教师的工作都大有帮助,大大提高了实验室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在此基础上,还可以在学生实验教学过

程中改革教学方法,放手让学生做,再将学生做的结果归类,拓展。学生的思维会得到充分锻炼,实验效果显著。

(4)开放实验室,一定要重视安全问题

在此还应该指出的是,开放实验室,一定要重视安全问题,学生的人身安全和实验室安全。在开展科研小组活动时要有实验教师和实验员在场指导,学生自主有序地进行。教师要使学生认识到安全操作的重要性,掌握安全实验操作的规范性。这是发挥实验室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重要保障。

总之,“有效教学”是指教师在遵循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下,以尽可能少的投入,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满足社会和个人的教育价值需求而组织实施的活动。农村普通高中生物实验室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探索在高中新课标实施中应得到充分重视。引导学生通过实验探究学习,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发展学生的动手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生物实验室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探索

白山市二十五中学杜京玻

第二篇:如何提高生物课堂教学有效性

如何提高生物课堂教学有效性

谢林港中学 郭创奇

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一直以来,很多的任职老师、专家学者都在进行不断探索和研究,在新课标下,经多年的生物教学,我在提高生物课堂有效性方面取得了几点体会。

一、老师备课有效

1、调整备课的重点

在新课标下,生物备课应由“关注知识”转向“关注学生”,应由“给出知识”转向“引起活动”。这样才能调整学生的思维、情感,发展技能。

2、教师备课要对学生和教材进行综合分析

传统的备课是一种先“讲什么,在讲什么,怎么讲”的思维模式,而新课标下的生物备课应更注重关注学生,备好学生。在学生身上大做文章,要把分析学生在学习中可能产生哪些问题,想知道什么,怎么知道列为备课的重点。

3、教师备课时要认清楚: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只是学生学习的向导。教师备课时应该注意如何把教学意图转变成学生的行动,这就要求教师吃透教材,想想学生学习这部分教材时可能存在的问题,如何突破、精心设计好怎样开头,怎样组织学生课前预习、听讲、回答、思考、讨论、练习,使学生活动有效,同时教师组织后巩固、辅优补差、实践活动(调查、观察)等,使教师教学活动有效。

二、教学设计有效:

1、教师不要机械地“教教材”,而是要“活用教材教”,要对教材作出合理的、适合学生的加工与改造,把握教材的意图,从教材深处挖掘教材的内涵。要做到课堂教学有效,教师应对教材有一个全面系统有效的解读。

2、对于教材要经过一个“懂——透——化”的过程

①、懂,就是要抓住教材重点和难点。

②、透,就是掌握应学的教材与已学教材的联系,了解班级群体特点和学生的个性特点,做到有的放矢。

③、化,即实现转化。要在懂、透、化以后通过得心应手和默契配合的课堂教学,把课本知识转化为学生自己的知识。

3、要有教学反思

执教教师教学后应对教学观念、教学行为、学生的表现及教学成功与不足进行理性分析,尤其是生物教师一般任的班级多,因而一个教案可以有多个反思,反复讨论,经过不同班级情况,找到一个属于学生的教案。

三、教学方法手段有效

1、面向全体学生,分层教学

如何正确处理好学生个别差异与最佳发展之间的关系?教师应因材施教,创设适应学生识知差异的课堂教学方法 ①、降低知识处理难度

在教学中应针对教材把新知识降低难度或找准新旧知识的边接点,使知识变成似曾相识的东西,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欲望,顺利完成生物知识的迁移,让学生感到易学、会学,从而乐学。②、确定分层教学目标

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和教材特征,本着“异步达标”的原则,制定好整体性、差异性、层次性的目标,保证差生“吃得了”,中等生“吃得好”,优等生“吃得饱”。③、设计多层练习

练习是学生创造性的劳动,是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智力的基本途径。应该根据知识结构特征和学生的认识规律设计好多层练习,做到由淺入深,异要求、步步高,使它呈阶梯状,让学生顺“梯”而上,达到各自高度

2、将教学内容设计问题化、情境化

①、“趣”、“悬”、“巧”、“精”是教学问题设计的几个要求,教师应根据这些要求在教学中启迪学生思维,让学生凭借自身的努力,通过思考、调查、实验、合作、分析、判断等激发问题并从中求解;引导学生对问题层层深入思考,并掌握分析处理问题的方法,培养良好的思维品质。从而面对全体学生,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②、传授新知识时,要充分发挥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的效用;培养技能技巧时,则要选用练习法、实验法等。

③、在学生进行实际操作时,首先要让学生明确操作所要解决的问题,对提供的教具或学具展开观察、比较、分析、综合、抽象、概括。教师对学生的实际操作不应做事前的各种规定学生操作最好以小组合作进行,通过大家地协调、交流、讨论,共同参与,实现全体同学的个性化发展。

3、注重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

初中生物是七年级才开始开设的学科,要引导学生重视对生物学习的兴趣和学习习惯的培养,使学生热爱学习、乐于学习。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精心设计生物实验,在实验目的、操作程序、实验现象、结果分析等环节上多下功夫,设置悬念,让学生在“观察—惊叹—疑问”中获得体验,感受生物世界的神奇。如:初一开学的第一节生物课我并不急于上新课,而是带学生到生物实验室,参观里面的各种生物标本和以前的学生自制的叶脉书签等。通过观察这些他们以前没有看到过的,从而达到激发他们对生物学感兴趣的目的,兴趣一旦形成,将会转化为积极、主动、自觉的学习动力。

四、教师活动有效

1、教师语言要有个性化

教师教学中语言力求形象、生动、精练、幽默且具启发性,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动机。切忌啰嗦话、半截子话。同时在评价过程中应注意使用恰当的激励性语言,进行适当的表扬,切忌浮夸表扬和激励的质量胜过频率。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一个点头或一个微笑,一句赞赏的话,一声亲切、热情的指导,都会激起学生的学习的欲望。遇到学生和自己对立时,要有足够的耐心,因为教师会意的一个姿势,一个眼神,或静默几秒钟,往往就可以抑制顽皮学生的对立情绪。

2、教师语言要规范和准确,有时要含蓄,不讲本意进行暗示,引导学生思而得之。

五、教学选材有效

生物教学以直观性为原则,因而教师在选材应以实物为主,无实物时则用挂图。选取的材料不能花,应简而精。

总之,新课标下提高生物教学的有效性,在大方向确定的前提下一步一步完善,有针对性地比较自己课堂教学的各环节,找出影响课堂有效性的主要原因,进行改正和提高。然后再慢慢在细节中精益求精。

第三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探索

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探索

余文森

课堂教学是一种目的性和意识性都很强的活动。通过教学,要使学生掌握知识,习得技能,发展智力,形成态度和相应的品质。可以说,有效性是教学的生命。学生学到什么? 得到什么? 这是任何教学改革都必须首先追问和考虑的问题。

一、有效性的界说 通俗地说,课堂教学有效性是指通过课堂教学活动,学生在学业上有收获、提高、进步。具体表现在:认知上,从不懂到懂,从少知到多知,从不会到会;情感上,从不喜欢到喜欢,从不热爱到热爱,从不感兴趣到感兴趣。

从专业角度说,有效性指通过课堂教学,学生获得发展。

就其内涵而言,发展指的是知识、技能,过程、方法与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的整合。相对于人的发展这一目标,任一维度的目标都不能脱离整体而单独提供优质服务,缺失任一维度都无法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发展。其中,知识和技能目标只有在学习者的积极反思、大胆批判和实践运用的过程中,才能实现经验性的意义建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只有伴随着学习者对学科知识技能的反思、批判与运用,才能得到提升;过程与方法,只有学习者以积极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为动力,以知识和技能目标为适用对象,才能体现它本身存在的价值。总之,人的发展是三维目标的整合,缺乏任一维度,都会使发展受损,但这并不意味着三维对人的发展的贡献是等值的。因而,着眼于人的发展的教学,要根据各学科的特殊性和学生原有基础而有所侧重。就教学而言,一方面要注重挖掘学科教材中蕴含的知识、技能,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静态、凝固、共性),另一方面要注重开发课堂教学中生成的知识、技能,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动态、流动、个性)。

就其层次而言,发展包括现有发展区和最近发展区。前苏联著名心理学家维果茨基就教学与发展问题,提出了“最近发展区”之说,即儿童发展可能性的思想,归结为“教学应当走在发展的前面”的结论。关于教学作用于儿童发展的途径,由于维果茨基引进了区分儿童发展的两种水平的原理而揭示出一个清楚的观念。第一种水平是现在发展水平,由已经完成的发展程序的结果而形成,表现为儿童能够解决智力任务。维果茨基把第二种水平称为最近发展区。最近发展区尚处于形成状态,儿童还不能独立地解决任务,但在成人的帮助下,在集体活动中通过摹仿,却能够解决这些任务。儿童今天在合作中会做事,到明天就会独立地做出来。所谓教学促进发展,就是把最近发展区不断转化为现有发展区。

就其形式而言,发展存在“内在发展”与“外在发展”。内在发展是一种着重追求以知识的鉴赏力、判断力与批判力为标志的发展;外在发展是一种以追求知识的记忆、掌握、理解与应用为标志的发展。新课程强调内在发展,为此,在教学基本任务和目标方面,应该通过课程知识的学习而培养学生的怀疑意识、批判意识和探究意识,从而使他们从小懂得没有哪一种知识是不需要质疑和发展的,新的观点、新的方法、新的技术永远值得关注和学习。

就其机制而言,发展有预设性发展和生成性发展。所谓预设性发展是指可预知的发展,是从已知推出未知,从已有的经验推出未来的发展;所谓生成性发展是指不可预知的发展,这种发展不是靠逻辑可以推演出来的。在教学中,它往往表现为“茅塞顿开”“,豁然开朗”“,悠然心会”“,深得吾心”;表现为“怦然心动”“,浮想联翩”“,百感交集”“,妙不可言”;表现为心灵的共鸣和思维的共振;表现为内心的澄明与视界的敞亮。新课程在注重预设性发展的同时,强调生成性发展。

就其时间而言,发展有当下发展和终身发展。所谓当下发展是指即时发展,要求立竿见影,注重可测性和量化;所谓终身发展是指面向未来的发展,着眼于可持续,注重发展的后劲和潜力。

就其主体而言,发展有学生发展和教师发展。不仅仅要让学生学到有利于自己发展的知识、技能,获得影响今后发展的价值观念和学习方法,而且要注意让教师在课堂里拥有创设的主动权,能充分根据自己的个性、学生与社会发展的需求来发展自己的教学个性,这正是新课程背景下课堂教学有效性需达到的目的。

显然,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绝不仅仅限于教学的效率与效益,更不能将其窄化为“双基”和考试分数。

二、有效性的现实挑战

三维目标的割裂。课程目标三个维度的关系,如同立方体长、宽、高三个维度的关系一样,是一个事物的三个方面,而不是独立的三个目标(三种目标)。它意味着这三维目标是在教学过程中同时进行并实现的,这是教学促进学生发展进而保证教学有效性的内在机制。但是,在课程实施中却出现了三维目标的割裂现象,“游离”于知识、技能之外的过程、方法,为活动而活动。这种活动既不利于知识、技能的掌握,又无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是没有价值的,因而是低效、无效的。“贴标签”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脱离教学内容和特定情境,孤立地、机械生硬地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这种教育是空洞的、无力的,因而也是低效甚至无效的。只关注知识的授受和技能的训练的现象依然存在,这种教学在强化知识、技能的同时,冷落、忽视了过程、方法与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从而从根本上阻碍了学生的发展。

教学内容的泛化。课程资源开发是本次课程改革的一个亮点。课程意识的确立和课程资源的开发,使教学从内涵到外延都产生了很大的变化。教学中再也不以“本”(课本)为本,把教材作为“圣经”解读,注重对教材的补充、延伸、拓广、重组,并注重教材与社会生活和学生经验的联系和融合,这是实施新课程的课堂上极其普遍的现象。但是,由于对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缺乏有效把握的经验,在实施层面上便出现了教学内容的泛化现象,其突出表现就是学科味不浓,教材受到冷落,学科特有的价值没有充分被挖掘出来。如语文课,或者丧失自我,异化为生物课、历史课、物理课、文化课、思维课、班会课等;或者忽视语言文字,重在人物形象、主题思想、写作技巧的分析,高唱人文主义,教学内容虚泛、空洞;或者教师急于向课外延伸、拓展,学生独立阅读、感悟课文的时间得不到基本的保证。①又如数学课,一些数学内容被机械地套上了情境,牵强附会地联系实际,过多地强调生活来源,其结果是既浪费了宝贵时间,又妨碍了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真正理解。

教学活动的外化。新课程实施以来,在以人为本教育理念的导向下,教学中十分注意和强调学生的参与和活动,这在一定程度上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热情和主动精神。但是,在“参与”和“活动”的背后,却透露出浮躁、盲从和形式化倾向,学生内在的思维和情感并没有真正被激活。典型表现在“自主”变成“自流”,只赋权却不增能,课堂展现的是学生肤浅表层的、甚至是虚假的主体性,失去的却是教师有针对性引导、点拨和具体帮助的重要职责。合作有形式却无实质,学生之间在缺乏问题意识和交流欲望的背景下,应付式、被动式地进行“讨论”,缺乏平等的沟通和交流,尤其是缺乏深层的交流和碰撞。探究有形无实,学生只是机械地按部就班地经历探究过程和步骤,缺乏好奇心的驱使和思维的探险以及批判性的质疑,从而导致探究的形式化和机械化,变成没有内涵和精神的“空壳”。有人批评我们的课堂教学有“温度”无“深度”,学生“小脸通红,小眼发光,小手直举,小嘴常开”。虽然让人感受到热闹、喧哗,但极少让人怦然心动。究其原因,就是课堂缺少思维的力度和触及心灵深处的精神愉悦。

教学(层次)的低下。与学生的两个发展水平相对应,我们把教学分为两个层次:针对最近发展区的教学是高层次的教学,针对现有发展区的教学是低层次的教学。显然,只有高层次的教学才能促进学生的发展。从教学实际来看,当前课堂教学存在的突出问题是,教学滞后于学生的发展水平和学习能力(学习潜力)。从具体一节课来说,我们首先要弄清楚哪些教学内容是属于现有发展区的问题,学生可以通过独立学习掌握,哪些教学内容是属于最近发展区的问题,是需要同伴互助和教师帮助才能掌握的。现在的课堂教学往往层次不分明,教师常常花很多时间解决学生能够独立解决的问题,这不仅导致教学水平和效益的低下,更为严重的是阻滞学生学习能力的发展以及学生责任感的形成。一位文学教授曾经指出中学语文无效教学的重要原因就是:语文教师的解读思维活动与学生同在一个层次上,他要讲的不用讲学生就已经自明,即便这个时候教师明智地采用提问式,让学生自己给自己讲,这仍然是浪费教学资源,因为对学生来说没有增加新的信息。教师讲授往往只是对文本信息的重复性归结,是学生已经懂得的“真理”,学生不能从教师那里摄入任何有效的能够生成思维能力的成分,这是当前语文课文本解读最失败的地方。②以教学全过程来说,是一个“从教到学”的转化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的作用不断转化为学生的学习能力。随着学生学习能力由小到大的增长,教师的作用在量上就发生了相反的变化,最后是学生完全的独立,教师作用告终。遗憾的是,现在的教学缺乏一种动态的、变化的观点,教与学始终处于平面、定格的关系,先教后学,教多少学多少,学的独立性、独立品格丧失了,教也走向了反面,成为遏制学的“力量”。教师越教,学生越不会学,越离不开教,学生虽然获得了知识,但学习能力并没有真正的提升,教学层次也就始终上不去。这也就出现了我们现在常看到的怪现象:年级和学段越高的课堂教学,教师教得越多,教得越满。

预设生成的冲突。预设和生成是矛盾统一体,课堂教学既需要预设,也需要生成,预设与生成是课堂教学的两翼,缺一不可。预设体现教学的计划性和封闭性,生成体现教学的动态性和开放性,两者具有互补性。教学既要重视知识学习的逻辑性和封闭性,生成体现教学的动态性和开放性,两者具有互补性。教学既要重视知识学习的逻辑和效率,又要注重生命体验的过程和质量。没有预设的课堂是不负责任的课堂,而没有生成的课堂是不精彩的课堂。但是,当前课堂教学却出现了两者的冲突,表现为预设过度,挤占生成的时空,表面上看教学有条不紊、井然有序,实质上这是传统以教为中心、以知识为本位教学观的体现。这种教学由于缺乏独立思考、积极互动和个性化解读,学生只获得表层甚至虚假的知识,这种知识缺乏活性,不能转化、内化为学生的智慧和品质。所以,从根本上讲这是低效的教学。此外,生成过多必然影响预设目标的实现以及教学计划的落空,从而导致教学的随意性和低效化;生成过多会使教学失去中心,失去方向,会导致泛泛而谈,浅尝辄止,从而最终也背离了生成的目的。

三、有效教学的实践追求课程改革在课堂教学层面所遭遇到的最大的挑战就是“有效性”问题。当前,课堂教学改革就其总体而言,在朝着新课程的理念和方向扎实推进,并取得实质性的进展。但是,由于对新课程理念理解、领会不到位,以及由于实施者缺乏必要的经验和能力,课堂教学改革出现了形式化、低效化的现象。可以说,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当前深化课程改革的根本要求。

第一,要牢固确立三维目标的意识,为每一节课制订切合实际的课程目标,并准确地加以描述,使每一节课都有明确清晰的教学方向,这是提升教学有效性的前提。

第二,要依据学科特点和学生认知水平,精选教学内容,突出学科特色,抓住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使每一节课都让学生有实实在在的认知收获和学科感悟。

第三,要真正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认真发挥教师主导作用,既要注重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又要引导学生进行深入的思维和有深度的交流讨论。

第四,要在最近发展区上做文章、下功夫,要十分注重发挥学生的独立性和培养学生的独立学习能力以及学习责任感,加强教学的针对性,不断提升教学的层次和水平,使教学走在发展的前面。

第五,要把生成和预设和谐统一起来,既要注重高水平的预设,又要注重动态的生成,从而既提升知识教学的效率,又提升能力培养的效果。

(本文系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基金项目)注释:

①引自《语文建设》2005 年第10 期的相关内容。②徐江:《改造解读思维:从无效到有效》,《人民教育》,2006 年第6 期。

第四篇: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探索

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探索

陈旭远在《新课程与教学有效性的思考》中这样表述教学有效性的概念:教学有效性指在教学活动中,教师采用各种方式和手段,用最少的时间、最小的精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实现特定的教学目标,满足社会和个人的教育价值需求而组织实施的活动。怎样在有限的教学时间里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让学生得到充分发展呢?

一、创设有效情境,体验数学“生活”之味

布鲁纳认为:“学习是主动的过程,对学生学习的内因的最好激发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即主要来自学习活动本身的内在动机,就是直接推动学生主动学习的心理动机。” 教学情境的创设要能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不能一味追求华丽的画面、动听的音乐、漂亮的动画。而应更多的利用新教材本身,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在现实生活中寻找数学题材,让教学贴近生活,让学生在生活中能看到数学,摸到数学,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一)用生活情境导入新课

如:教学二年级上册《我们赢了》。铃声过后,教室里还是热闹非凡,我也不作声,悄悄的走近电脑,当“中国申奥成功”的录象展现在孩子们面前时,教室里“刷”的安静下来,孩子们个个摒着呼吸,认真观看。当国际奥委会主席萨马兰奇宣布:2008年申办奥运会的国家是“中国”,这一声音在班级里传开时,全班的孩子都沸腾了。这时,我趁势抛出一个问题:北京申奥成功的具体时间是几时几分?(2001年7月13日晚上10时08分)将这个令千百万人民永生难忘的时刻与时、分的认识紧密的联系在一起。接着,我又播放了许多2004年雅典奥运会上中国明星夺冠的精彩画面,每出现一个画面,孩子们都非常兴奋的直呼明星的名字,随着孩子们的惊呼,教师适时出示“中国选手刘翔于希腊时间8月27日几时几分夺得金牌?”这类问题,引导学生观察钟面,初步接触几时几分。把本节教学内容与学生的切身体验融合在一起,充分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和爱国热情,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之中,使学习成为他们迫切的需要。

(二)把生活情境贯穿全课

如:在教学一年级《分类》时,我首先让学生拿出课前已准备的自己最喜爱的东西(同学们带来了布娃娃、机器人、苹果、小汽车、奥特曼、梨子„„等许多自己喜欢的物体。)教师提问:“同学们都带来了这么多好玩、好看、好吃的东西,应该怎样分类摆放呢?”这时学生兴趣盎然,各抒己见。生1:把这些东西都放在一起。生2:摆整齐。生3:把好玩的放在一起,好看的放在一起,好吃的放在一起。我抓住这个有利时机导入课题,探求新知。然后通过小组合作把学生带来的东西进行分类,并说明分类理由,总结分类的方法。各小组操作完后,小组代表汇报结果,生1:我们组整理玩具有:汽车、火车、手枪„„生2:我们组整理图片有:奥特曼、机器人、哪吒„„生3:我们组整理水果有:苹果、梨子、香蕉„„这样将知识与实际生活密切联系起来,巧妙地创设教学情境,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放飞了学生的思维,学生把自己好玩、好看、好吃的东西通过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体验,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和发展过程,理解掌握了分类的思想方法,获取了学习数学的经验,成为数学学习活动中的探索者、发现者、创造者,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数学教学内容大多可以在生活中找到适合小学生接受的原型,因此我们要从学生的生活背景出发,设计生活化的情境,使学生体会到数学的价值与魅力。

二、运用有效教法,感受数学“抽象”之趣

数学知识是抽象的,教师要利用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法,教给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使学生体验到学习的快乐,有更充裕的时间去参加一些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课外实践活动,全面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教学时,我们要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去吸引学生,用多种教学方法去感染学生,促使他们喜爱数学,愿意学习数学。

(一)拨一拨,为学生释疑解惑

《数学新课程标准》指出: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参与者。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并不一定都是“一帆风顺”的,当学生在学习上遇到困难时,教师的适时引导和适当点拨,有时候就像是及时雨,能令孩子茅塞顿开。

如:教学北师大二年级上册《东南西北》。孩子们对“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的知识不难理解,可是当出现:面向西时,后面是()、左面是()、右面是();面向北时,后面是()、左面是()、右面是()„„这类问题时,大部分学生都陷入了困境,几乎没有孩子能很迅速的回答出正确答案。教学时,我通过美术课,让学生制作简易的方向盘,并在数学课上教学生如何使用方向盘:当面向西时,把脸面对方向盘,并把西朝上,就能很容易判断出后面是东、左面是南、右面是北„„。学会了这个方法,只要方向盘在手,孩子们就能很快的判断出各个方向。这样经过反复的练习,熟练以后就能不用方向盘了。

再如:教学《我们赢了》。对于一些特殊的时刻大部分学生都不能准确的读出,如:9时50分、10时55分„„。教学时,我提醒学生利用手中的直尺来解决这个难点:把直尺对准时针,如果没有超过10,就是9时,如果超过10却又没有到11,就是10时„„。这样就很少读错了。教学《作息时间表》时,孩子们对“经过时间” 的计算也产生了极大的困惑,尤其是一些需要退位思考的计算,如:课间操8:45—9:05,用了()分。像这样的计算如果有钟面还好,大部分孩子都能用“数钟面上大格”的方法来计算出经过的时间,可是如果没有钟面,怎么办呢?教学时,我提示学生可以采用排竖式的方法来解决这类问题,同时强调进率是60,而不是10。另外,还可以用数“手指”的方法来解决,可以5分5分的数,也可以10分10分的数。学会这些方法,孩子们不仅可以自由选择喜欢的方式来计算,错误率也降低了很多。

实践证明,教师的适时引导和适当点拨,能帮助学生更好、更快、更有效率的学习。

(二)做一做,抽象知识具体化

《数学新课程标准》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数学课堂教学要为学生提供“做”数学的机会,使学生在具体的操作、整理、分析和探索交流活动中,变抽象为具体,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从而实现有效学习。

如:教学《线的问题》重点是让学生理解直线、线段和射线的特征。面对如此抽象的教学内容,我没有机械地让学生去记忆它们的定义及特征,而是引导学生去操作,去想象,去感受,去经历思维的过程:

师:“刚才我们画了一条3厘米的线段,如果我把这条线段一端固定,延长它的另一端会是什么样子呢?我们在本子上画画看。只要老师不说停就请同学们一直画下去。”

一段时间后学生议论纷纷:

生1:“老师我的本子不够长了。”

生2“如果这样延长下去,再大的纸也画不开。”

师:“在纸上不能画了,我们可以在大脑中画,请同学们闭上眼睛想一想如果一直画下去,这是一条什么样的线?”

此时孩子们进入了一个无限想象的空间,我也在和学生一起想象,没人发出一丝声响,生怕打断了自己的思维。一段时间的安静之后,有的孩子悄悄地睁开眼,有的同桌二人在小声议论,有的慢慢地举起了手:

生1:老师它是一条很长很长的线,画不完的。

生2:它无边无际。

生3:不,它有一个端点另一个端点找不到。

师:你能确定这条有多长吗?

生4:它画不完就没有长短。

师小结:像这样的一条只有一个端点,而另一端可以无限延长的线就是射线。我想此时孩子们已牢牢地记住了什么样的线是射线。更重要的是他们得到了成功的体验。我想他们在今后的学习中将会变得更加自主、自尊、自信和自豪。

(三)玩一玩,在玩中获取知识

“好玩”是孩子的天性,在教学中,教师要尽可能多的创设活跃的学习氛围和生动有趣的学习情境,让学生能在“玩”中也学到数学知识。

教学《体积和体积单位》。我先让学生模拟乌鸦喝水的实验,给学生充裕的时间,学生把石子放入水中又拿出,拿出之后又放入,在意犹未尽的玩兴中,学生们说“石子占据水的空间,大的石子占据的空间大,小的石子占据的空间小”。紧接着我又问到:“只有石子占据空间吗?你能不能举出一些其它例子?”学生马上联系到生活中,说:电视机占有一定的空间,水占有一定的空间,书占有一定的空间„„,在学生意识到任何物体都占有一定的空间后,我马上指出,这就是它们的体积,你能说说什么是物体的体积吗?体积的概念就这样从学生的口中说了出来。这一模拟乌鸦喝水实验的过程看似没有什么意义,但学生正是在这“玩”的过程中体验到了什么叫做体积。

三、引导有效探索,享受数学“成功”之乐

布鲁纳说过:“探索是数学的生命线,没有探索就没有数学的发展。” 自主探索强调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和探索,通过对知识产生和发展过程的感受与理解来获取知识。教学中应以学生发展为中心,营造广阔的空间,引导学生学会自主探索,让每个学生都愿探索、能探索、会探索,从而培养学生自主探索意识和创新精神。

例如:在教学“年、月、日”一课时,让学生对近十二年的年历通过看一看、比一比、说一说、想一想等方法进行自主探索,并将自己的发现写在黑板上。当第一位小朋友写上“我发现一年有12个月”后,其他小朋友的激情被调动起来了,他们再也按捺不住,纷纷走上讲台写出自己的发现。这时学生的思维被激活了,黑板上出现了“我发现每年的1、3、5、7、8、10、12月都是31天”“我发现每年的4、6、9、11月都是30天”“我发现二月有的是28天,有的是29天”„„课堂顿时沸腾起来,进而我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自学书本上的知识后,再共同归纳出年、月、日的其他知识,然后教师只是在学生写出的各种发现中用红色粉笔圈出了年、月、日的相关知识,就完成了本课的板书。什么样的方法是最好的方法?在学生心中自己发现的方法是最好的方法;什么样的板书是最好的板书?在学生心目中自己完成的板书是最好的板书。当学生回顾探究过程,寻找自己的发现,欣赏自己的“杰作”时,脸上都表现出了喜悦的神情。在自主探索中学生都体验到了成功的愉悦,感受到了自主探索的乐趣,这对学生以后再进行自主探索是十分有利的。

总之,数学教学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学中要紧密联系学生的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效的情境,让学生体验数学的“生活”之味;运用有效的教学方法,从而感受数学“抽象”之趣;引导有效的自主探索,享受数学“成功”之乐。

第五篇:小学美术课堂教学有效性探索

小学美术课堂教学有效性探索

摘 要:美术教育,是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必然遵循教育发展的基本规律,体现其自身的职能。小学美术教育是艺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目的在于通过美术知识、技能的学习在审美实践和艺术实践活动中,提高学生的美术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地发展。

关键词:小学美术;教育教学;策略

课堂教学是教学活动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也是学生进行系统的知识学习的主要场所。培养学生积极的情感态度、正确的价值观和良好的思维能力,是当前的小学美术的教育理念的要求和目标,同时,也是小学美术的教学任务,而要很好地完成这一目标,达到这一要求就需要积极地研究提高小学美术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一、转变教学思想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老师要更加关注学生的情感的变化,要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的理念。美术是一门艺术课程,如果过分地专注于技能的训练,那么,学生对艺术的欣赏和审美的能力就得不到培养和提升。而且,老师们必须明确的一点是,小学美术的教学任务不是单纯地帮助学生进行技能的训练,毕竟,能成为大艺术家的人寥寥可数。在这种情况下,仍然坚持开设美术课程,是因为在学生学习美术的过程中,他们可以慢慢地形成对人生的正确的认识,可以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可以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是学生适应未来生活、未来社会和未来世界的需求。在这一目标下,小学美术老师在教学中的理念和思想就应该是围绕学生全面发展的能力的培养上。所以,老师在今后的教学中,应该引导和启发学生去自主探索和思考。

二、增加教学资源

在小学美术的课堂教学中,要尽可能地拓展和增加教学资源。例如,老师在讲述小学美术的过程当中,所使用到的内容不只是现有教材上所提供的内容,老师可以带领学生就近寻找和发现可用的素材,可以是教室外面的花朵和小草,可以是教学楼的设计等,老师可以就地取材,因地制宜,既丰富了教学资源,又可以更好地引导学生去热爱生活。又如,学校可以将多媒体教学应用在小学美术的课堂教学当中,多媒体教学的最大特点就是资源的共享,使用多媒体教学技术,老师就可以直接在网络上寻找课堂教学的素材,这样就将极大地丰富教学资源,也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激发学生对美术课的浓厚兴趣

首先,运用直观教学手段激发兴趣。在教学中,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教材实际,深入挖掘教材中的趣味因素,充分运用直观教具,创设教学情境,把学生带入良好的学习环境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其次,利用想象激发兴趣。想象是学生感兴趣的启发式教学,学生善于遐想,在想象中可以充分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学生的想象有时是奇特的,想象出来的事物有点离谱,但却能更好地培养他们的发散思维,教师要很好的抓住这一特点,在教学中利用想象力去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如在讲《我设计的自行车》一课时,在师生问好后笔者叹了一口气,有一个学生问我说:“老师您怎么了?”我说:“今天我在上班的路上,发生了这样一件事情,在过路口的时候堵车了,老师差点上班迟到,你们能想个办法帮帮我吗?”学生纷纷举手要说,其中有一个学生说:“可以设计一辆能飞起来的自行车就能过去了。“这样一来学生一下就被设计多功能型的自行车的想法所吸引,通过想象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培养了学生的创造力。

四、巧妙应用美术教学技巧

(1)使美术知识具体化。小学阶段的美术教学中渗透了一定量的美术基础知识,相对于理解能力不强的小学生来说比较抽象,如《主次分明的构图》一课,在以往的教学中使用画图或拼贴的方法来说明构图时要把主要的物体放在主要的位置。使用动画课件可以使构图知识具体化:打开动画课件,用复制粘贴的方法导入一些蔬菜、水果、陶罐的图片,接着用移动和自由变换的功能来说明构图的要求,通过不同的演示来说明什么样的构图是合理的,实现了使抽象的知识概念转化成了具体直观的可视现象,达到了教学的有效性。

(2)使美术知识趣味化。欣赏是小学美术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教材中每一册都有一些欣赏的内容,如水墨、油画、水彩、铅笔、色粉笔、浮雕……对于画种、材料、表现方法教师只能泛泛而谈,或者给学生一张图片说明:这就是浮雕,这就是油画。有了动画课件,教师就可以当场演示、当场制作出不同的效果,并在制作过程中让学生进行理解和感受。例如在欣赏浮雕作品时,先用数码相机拍摄一些学生的头像,然后根据需要点击浮雕或油画以及另外的效果,这样学生就可以直接欣赏同一内容的不同表现形式了,效果很好。

五、勤学多练、丰富学生的创造想象力

常言道:眼明手快、心灵手巧,这说明技能与感知、观察、记忆、思维等关系密切。要想低年级学生积极开展美术活动需调动他们学习、练习的主观能动性,其积极性在于兴趣的驱使,兴趣的浓厚必然勤练,表现能力自然而然地提高,又带动兴趣递增,形成一个良性循环。让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创造更新,在教学中鼓励和引导学生想象,运用形象化的声情画意,设置情境等手段,激发学生打开广阔的想象思维空间。在创作课上强调每个学生都要表现自己对生活的独特感受,在构思过程中,最为忌讳就是雷同。所以我在课堂教学上大胆放手,让学生敢于超越自我;让学生根据自己对事物的观察、图画资料等进行组合画面或添画环境、情节的再造现象。

六、让学生在玩中学、不断提高学生的色感

对于学生色感的培养,我认为在小学生眼里,做游戏永远是快乐而有趣的,在热烈欢快的游戏中,学生亲身体验到主题活动,并有意无意地观察到主题画面,头脑中印下生动的人物动态形象。当学生的活动感受、形象感受、记忆感受最鲜明时,只需稍加选择,就可确定自己的画面。游戏导入,巧设情境。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加速,一个信息化的网络时代已经到来。网上的世界真精彩。作为美术教师,我们要不失时机地进行网络资源的开发利用。新课程最主要的突破点与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强调“注重美术课程与学生生活经验的联系”,“给予教师更大的教学空间”。这些理念,要求我们美术教师要创造性地进行教学,积极而努力地开发相关的美术课程资源。

总之,美术学习兴趣的培养,是一门学问,也是一种任务,我们美术教师,承担着引领学生发掘美,探索美,创造美的任务,不能忽视学习兴趣的培养,我们眼下的新一代,是一朵朵花蕾,遇阳光而娇艳,遇雨露而明丽,遇和风而怒放,培养美术学习的兴趣,也是在培养我们的继承者,我们事业的接班人。

下载生物实验室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探索(精选五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生物实验室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探索(精选五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如何提高生物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如何提高生物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面对高中生物知识内容的增加而课时紧张的难题,如何提高生物课堂教学成为教师们探索的课题。我通过对新课程改革的学习并结合自己的实践经验和......

    浅谈如何提高生物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浅谈如何提高生物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一.全面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学好生物的关键—兴趣 。就中学教育而言,从我们的教育系统到学生和家长,总体上还不太重视生物这一学科。尤其是在......

    科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实践探索

    科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实践探索 《小学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科学学习的主体,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因此,科学探究这一小学科学课堂的核心理念要深深地植入......

    提高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探索

    龙源期刊网 http://.cn提高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探索作者:周红卫来源:《神州·中旬刊》2013年第02期摘要:课堂教学无效主要表现在无效的讲解、无效的活动、无效的训练等等,......

    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探索

    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探索 (姜 肖辽宁省庄河市向阳小学 116400 888ice8888@163.com) 摘要:现代社会所需要的创新人才的培养,需要打破传统的教学方式,构建自主探究的教学氛......

    如何提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探索和研究

    《提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探索和研究》课题研究结题报告 (2011-08-03 09:05:52) 转载 教育 ▼ 标签: 分类: 教育与科研 《提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探索和研究》课题研究结题报告一......

    新课程下初中生物课堂教学有效性探索

    新课程下初中生物课堂教学有效性探索 三亚市保港中学陈运来 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的生命,学习的最终目的是要能自主地解决问题,新课程强调教育不只是让学生获得知识和技能,更使学......

    浅谈如何提高生物课堂教学的有效性(5篇)

    浅谈如何提高生物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安图县永庆中心学校 李淑霞 课堂教学是一种目的性和意识性很强的活动,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知识习得技能,发展智力,形成态度和相应的品质。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