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下对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活动的思考范文合集

时间:2019-05-12 06:40:2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新课标下对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活动的思考》,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新课标下对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活动的思考》。

第一篇:新课标下对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活动的思考

在新课标下对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活动的思考垫江县新民小学校殷相民

(通讯地址:垫江县新民小学校联系电话:***邮编:408303)

义务教育标准小学数学新课程,给教师带来了新理念、新思想、新方法、新手段。新课程内容的选择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给人以全新的视角,给学生提供了全面、持续、和谐发展的时间和空间。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活动是新课程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集中反映了数学新课程的改革方向和创新之处,是新形势下教师面临的新课题。在新课标下,笔者就新课程中的综合与实践活动,结合自己的近年教学实践,谈一点粗浅的认识。

一、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实施综合与实践活动的意义 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活动是一类以问题为载体、师生共同参与的学习活动,是帮助学生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培养学生应用意识与创新意识的重要途径。针对问题情境,学生综合所学的知识和生活经验,独立思考或与他人合作,经历发展和提出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全过程,感悟数学各部分之间、数学与生活实际之间、数学与其它学科之间的联系,加深对所学数学内容的理解。

1.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实施综合与实践活动有利于紧密联系学生生活实际。

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在新课程综合与实践活动中所选择的素材都是学生熟悉或经历过的,紧密联系了学生生活实际,这不仅考虑了数学自身的特点,也遵循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学习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使学生认识到数学就在身边。

2.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实施综合与实践活动有利于学生了解数学的价值,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增进对数学的理解。

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活动既能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巩固所学知识,又能开阔学生的数学视野,深化数学知识,体验数学的应用价值,如新教材第一册中“快乐的一天”,在进入儿童乐园清点人数时“我排第几”,“我前面2个同学,后面有7个同学,一共有多少个同学?”及玩乐中的数学问题,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增强了学生学习的动力。

3.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实施综合与实践活动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操作能力。

心理学家皮亚杰要求学生“高度活动”,综合与实践活动课给学生提供了自我学习、自我表现、自我发展、施展才华的机会。现代心理学认为,一切思维都是从问题开始的。教学要促进学生思维就应当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组织学生进行观察、实验、猜测、计算、推理、验证等问题活动,通过操作,让学生动口、动脑、动手,发展学生合情推理和初步的演绎推理能力,引导儿童大胆猜想,积极联想,这些都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操作能力。

4.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实施综合与实践活动有利于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能力,让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得到进一步发展。

实践证明,在综合与实践活动中同学之间共同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取长补短,这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能力,同时同学之间相互信任,共同理解、支持、鼓励,共同去克服困难,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同是增进师生、生生了解、沟通,让学生尽早融入集体、社会,培养了集体主义和爱国主义精神,让学生遵纪守法,按程序办事,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5.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实施综合与实践活动有利于体会数学与自然及人类社会的密切联系。

如在新教材第一册“环保小卫士”中,通过捡河边的垃圾,并把塑料、果皮、金属进行分类处理,保护了母亲河;通过植树活动,在提出、解决问题的同时,绿化了祖国;最后通过环保行为讨论,认识到了有哪些环保行为,这些都有利于儿童体会数学与自然的联系,逐渐让儿童与自然一起和谐发展。数学是一门基础学科,人类社会的每一次进步,都与数学的发展密切相关。

二、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活动的特点

1.综合与实践活动的形式多样。

新教材中既有个体实践活动,如让每个儿童调查家中的人数、家具数、电器数,调查生活中哪些物体的形状像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球等,又有集体实践活动,如“小小统计员”。同时这些综合与实践活动可采取表演、竞赛、游戏、观察记录等灵活多样的形式和方法展开。活动内容的呈现具有层次性,图文结合,图表相嵌,形象直观,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和年龄特征。

2.活动素材具有很强的适用性。

教材紧密联系儿童生活实际选择活动素材,这些活动大多是学生乐于参与的,也是有条件参与的。有些可以因地制宜地进行改变,如小小统计员,可以改为安排儿童到商场或图书室去统计一些数量较少的物品的存量。

3.综合与实践活动具有很强的开放性。

新教材关注丰富多彩的活动体验和个性化的创造性表现,在方式方法的出现上,具有新颖性、灵活性和开放性,不把教师的思路和方法强加给学生,也不强求学生用统一的方法思考,统一的方法解决问题,给学生留有充分的思考余地和表达的时间,留有充分的思维空间和思维途径,让学生标新求异。如租船过河、购物等活动。

4.综合与实践活动突出过程,生动有趣。

《课标》指出,综合与实践活动应首先关注学生参与活动的情况,包括是否参与操作、是否积极思考、是否与他人交流、是否意识到自己在集体中的作用,并与同学合作。因此,实践活动重在“参与”。新教材中注重展现过程、关注地方特色,形式活泼,生动有趣。

三、实施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活动的策略

1.高度重视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活动的教学。教师要更新观念,不要认为综合与实践活动是学生的活动,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要求低,考试内容少,缺乏条件不便于组织而不予以重视。我们要认识到素质教育的核心之一是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新课程中的综合与实践活动正好为学生经历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的综合与实践活动,结合实际情境,体验发现和提出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积累一些数学活动经验,初步获得在给定的目标下,设计解决问题方案的经验,通过应用和反思,加深对所学知识和方法的理解,了解所学知识的之间的联系,初步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获得积极的数学学习情感,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构建了平台,提供了发展的空间。因此,我们要高度重视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活动的教学,注重课前的准备,课中的研讨,课后的延伸,只有这样才能把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活动落到实处。

2.积极开发适宜的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活动课题和内容。

由于学生生活的地区、学校和家庭的背景、学生学习与发展的差异,在实施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活动课程的过程中,应注意灵活采用所选定的课题和内容,以适合本班学生的需要。同时,还可以根据学生的生存环境和社会生活的需要,开发新的课题和内容,加强针对性,使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活动充分体现以学生为本,以学生为主,取得实效。

3.课前做好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活动的充分准备。

俗话说:“凡事预则立,不预则败”,在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活动教学前,提前几天或一周的时间作好准备。教师应精心选择活动场所,周密安排活动环节,及时准备各种教具。学生应准备活动中所需要的材料,包括一些实践工具。教师应与学生共同探讨活动的主题,活动的步骤,活动的方法,拟订好活动计划和实施方案。提前分好活动小

组,并进行人员的分工。这样,一旦学生开展活动,就会有序的进行,才会收到实效。

4.让学生以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参与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活动。

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活动,以学校、家庭、社区、社会、自然界为课堂,以解决学生活与学习中的实际问题为内容,让学生在综合与实践活动中主动地去观察生活、独立地思考问题、自主地应用数学去研究和解决生活中与学习中的问题,围绕共同研究的问题,明确具体要做的分工,学会分工负责;共同提供需要的资料和工具,学会资源共享,以促进合作成功,成果共享。

5.在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活动中教师要把握好教学的时机。

现代教学论主张,要让学生自己动手做数学,而不是听数学。新课标也反复强调,教学中“做”比“知道”更重要。教师在组织活动中,应重视过程,注重把握好数学实践活动的时机,不应受时间、地点、形式的简单限制,要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儿童动口、动手、动眼、动脑,去听、说、思、做、体验和表现,凡是能让学生自己设计的,就让学生亲自去发挥,凡是能让学生自己去做的,就让学生亲自去尝试。让学生有广阔的空间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允许儿童有不同的发现,允许活动失败,鼓励学生反思,注重其个性化的培养,在此基础上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

6.做好集体活动中的组织协调工作。

新课标强调,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为此,要做好集体活动的组织工作,教育学生遵守活动纪律,做到人人参与,协调好各组成员之间,组与组之间的关系,教育学生讲文明,守秩序等。当然,在活动中要及时排除不安全因素,切实保障学生的人身及财产的安全。

7.注意收集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活动中的信息资料。

在综合与实践活动中,要求学生及时作好观察记录,实验记录,填写好相关表格等,特别是相关的数据,重要的步骤,记录要详实,全面,以备分析、概括、整理,形成相关活动成果。

8.抓好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活动的延伸。

在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活动中发现的新问题或需要进一步探讨的问题,需要通过数学日记、周记、小报、黑板报等形式展现出来,这样可以让学生进一步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进一步发展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进一步增强数学与社会的联系,让学生收获得更多,认识得更全面。

第二篇:数学“综合与实践活动”的实践与思考

数学“综合与实践活动”的实践与思考

一、“综合与实践”的基本定义

综合实践是现代教育中的个性内容、体验内容和反思内容,与传统教育片面追求教育个体的发展、共性和知识有所不同,综合实践活动提供了一个相对独立的学习生态化空间,学生是这个空间的主导者,学生具有整个活动绝对的支配权和主导权,能够以自我和团队为中心,推动活动的进行。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更谋求独立完成整个活动,而不是聆听教诲和听取指导。教师在综合实践活动这个生态化空间里,只是一个绝对的引导者、指导者和旁观者。

二、综合实践活动教学的现状

1.存在精英主义取向

许多学校只在成绩比较优秀的班级中开设该门课程,致使它成为优等生的专利,成为成绩不良学生的奢侈品。许多教师固执地认为成绩不好的学生不能胜任综合实践活动的学习,因为他们“学好课标课程还来不及,哪有时间和精力参加综合实践活动呢”。综合实践活动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每个学生都有进行学习的权利,况且,综合实践活动一般会采用小组合作的形式,学生们在互帮互助中能共同进步。由于良好的合作关系促进了学生对学习的积极参与,对合作行为的关注减少了学生的“自我中心”,提高了学生的责任感,这种责任感往往转化为内驱力,会大大提高学习的效率和技能。

2.教学目标仍打上“知识本位”的烙印

综合实践活动的基本特征为知识的综合、能力的综合以及情意的综合。但是,在实际开展过程当中,许多教师没能处理好知识掌握和能力发展之间的关系,重知识轻能力,其目标导向是为掌握知识而发展能力,而不是为了发展能力而掌握知识。例如,在课题成果发布时,校领导、教师一般注重的是学生是否做出了漂亮的模型、精彩的电子作品等,却忽视了学生的合作、交往等能力的发展以及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情感体验和思想教育。这其实是抛弃了综合实践活动在学科课程难以关照的两大目标领域──情意发展和实践能力培养中所具有的弥足珍贵的教育价值。换句话说,一个冠以“综合实践活动”名称的具体项目若缺失了这两大目标是不合格的。

3.学习内容出现偏颇

在实施过程中还出现了厚此薄彼的现象,研究性学习受到青睐,而其他领域备受冷落,综合实践活动有四大领域,分别为研究性学习、信息技术教育、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劳动与技术教育。这四大内容领域都蕴含着丰富的理念和内涵,它们不是相互独立而是相互作用着的,要想切实达到课程目标,应该将四者结合起来进行。

4.对学习活动的指导不到位

对学习活动的指导是否到位,是课程实施成败的关键。若指导不到位会使学习活动难以顺利

1进行,导致学与教的脱节。这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方面,许多教师不知道该如何指导学生活动,甚至以为让学生玩玩说说,动手制作即为综合实践活动课,而且,在活动中摆不正学生与教师的关系,易走极端,要么对学生事事过问,越俎代庖;要么是放任自流,过分“民主”,造成了学生主体性的缺失。这一现象折射出需要我们深刻反思的两点,一是许多教师并未真正理解综合实践活动的旨趣,二是教师还没树立起主体性的学生观,其固有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方式与综合实践活动对教学指导的要求存有较大差距。

另一方面,综合实践活动对学生来说也是一新鲜事物。在以分数为指挥棒的评价制度下,学生受眼前利益驱动也会产生抵触情绪,对该课程的学习常常敷衍了事,就曾有学生质问“这课这么花时间,其他课程学不好,考试考不好怎么办?”。此外,他们长期处在分科学习的状态下,在学习方式上习惯于被动接受,习惯于听“教师指令”行事,在思维上也比较容易陷于某些固定模式。要解决这一问题就要转变学生的学习观并调整和改变他们一贯的学习方式。

三、数学综合实践的课程内容

在各学段中,安排了四个部分的课程内容:“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综合与实践”。“综合与实践”内容设置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有关的知识与方法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积累学生的活动经验,提高学生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

“综合与实践”是一类以问题为载体、以学生自主参与为主的学习活动。在学习活动中,学生将综合运用“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等知识和方法解决问题。“综合与实践”的教学活动应当保证每学期至少一次,可以在课堂上完成,也可以课内外相结合。提倡把这种教学形式体现在日常教学活动中。

四、数学综合实践的主要目的开展数学实践活动要重视结果,但更要注重数学实践活动的过程和学生在实践过程中的感受和体验。在初中里就让学生接触到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让他们通过自己选取课题,收集信息和数据,建立数学模型,通过数学实践解决问题,发现规律。真正地感受一下科学研究的全过程,对他们今后的发展将产生巨大影响。学生通过特定的数学实践活动中,可以直观地了解非常抽象的数学内容,了解它的应用背景,化枯燥为有趣,这个过程会增加学习数学的兴趣;在实验的过程中也会遇到挫折和失败,这会使学生体会到研究的艰辛;让他们以小组合作方式来做实践,可以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和人际交往能力;在数学实践活动中,学生会充分结合自己已有的知识,数学的和人文科学的来解决正在研究的问题,知识在他们眼里不再是相孤立的,而是相互间密不可分的关系,让学生通过数学实践获得上述感受和体验,正是开展数学实践活动的主要目的五、数学综合实践的主要目的1.有利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课题学习”不仅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交流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更是一个实验、探索、交流的过程,体验从实际问题抽象出数学问题、建立数学模型,综合应用已有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它迫使学生走出课堂、走向社会,从生活中收集、整理、运用与数学有关的知识,使学生成为学习数学的真正主人,通过合作交流,有助于培养学生合作的精神和竞争意识,使学生的主体意识、能动性和创造性得到应有的发展.通过课题学习无论是在形式还是在实质上都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

2.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

课题学习目的之一就是为了沟通生活中的数学与课堂上的数学的联系,让学生在课题学习过程中接触到一些有研究和探索价值的题材和方法,有利于学生全面认识数学、了解数学,使数学在学生未来的职业和生活中发挥重要作用.通过课题学习使学生知道数学无处不在,生活离不开数学,学好数学又能应用于实践,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拉近数学与学生和自然的距离,体会数学的文化价值和应用价值.

3.有利于向学生渗透数学思想方法

向学生渗透数学思想方法,是初中数学的任务之一.课题学习过程中,首先面对生活、生产中的实际问题,需要通过抽象、概括、分析、综合将生活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这一过程集中体现了转化思想与建模思想;再通过猜想、假设,再推翻假设,重新建立猜想,验证猜想,修正猜想,一步一步探索,最后得到正确的结论,问题解决过程中往往需要综合运用“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概率与统计”等多种知识,在这一过程中更多的是用到数形结合思想、函数与方程思想、分情况讨论思想以及统计与概率思想等.应该说课题学习过程中蕴涵着大量的数学思想方法,它为向学生渗透数学思想方法提供了重要机会.

4.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课题学习可以从学科领域或现实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主题,在教学中创设一种类似于科学研究的情境,和接受性学习相比,课题学习具有更强的问题性、实践性、参与性和开放性.通过学生自主独立地发现问题、实验、操作、调查、信息搜集与处理、表达与交流等探索活动,获得知识、技能、情感与态度的发展,特别是对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发展有很大的帮助.数学教育要着眼于学生的发展,强调学生是发现者,让学生感受和理解知识形成和发展的过程,掌握基本的科学方法,能过自己的探索与发现得出结论、找到答案.这样的学习成果,只有在课题学习的基础上才会出现,自然学生的探究能力在课题学习中也得以培养和提高.

六、数学综合实践的内容标准

在本学段中,学生将探讨一些具有挑战性的研究课题,发展应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意识和

能力;同时,进一步加深对相关数学知识的理解,认识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

在前两个学段的基础上,教学时应引导学生结合生活经验提出课题、积极地思考所面临的课题、清楚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并能够解决一些问题。

具体目标为:

1.结合实际情境,经历设计解决具体问题的方案,并加以实施的过程,体 验建立模型、解决问题的过程,并在此过程中,尝试发现和提出问题。

2.会反思参与活动的全过程,将研究的过程和结果形成报告或小论文,并能进行交流,进一步获得数学活动经验。

3.通过对有关问题的探讨,了解所学过知识(包括其他学科知识)之间的关联,进一步理解有关知识,发展应用意识和能力。

七、课标中对数学综合实践的教学建议

(一)让学生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与应用过程

(二)鼓励学生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

(三)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满足多样化的学习需要

(四)应关注证明的必要性、基本过程和基本方法

(五)注重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

八、综合实践活动的选材

课题学习的素材最注重实践性和问题性.因此,选择课题学习题材时要注意从学生的生活实践性出发,通过切合学生生活实际和认知实际的现实问题,加强数学学习与学生生活联系,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数学应用的意识,帮助学生对数学知识主体的掌握.同时,具有现实背景的课题学习题材,也容易体现课程的人文精神和德育价值.课题学习的实际目的是通过活动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这就要求这一学习形式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体现对学生的兴趣、才能、志向的理解和尊重.选择的课题既要含有通过探索才能解决的未知问题,又要有一定的梯度或层次,满足不同能力水平的学生需求.

基本原则:

(1)实践性和操作性:课题学习的素材应联系实际生活,具有可操作性和实践性,以满足学生动手实践的学习要求.

(2)探究性和问题性:课题学习的素材及案例应该以解决问题为主题,以增进学生的创造才能为主要任务,关注学生的探究过程,具有探究性和问题性.

(3)思想性和方法性:课题学习素材及案例中要渗透数学思想和方法,关注数学的本质,以提高学生数学地思考问题的能力,让学生经历数学化的过程,在“做中学,学中做”.

九、综合实践活动与数学常态教学相结合1.实践性

综合实践活动注重学生多样化的实践性学习,是以转变学生那种单一的以知识接受为基本方式、以知识结果的获得为直接目的的学习活动,如探究、调查、访问、考察、操作、服务、劳动实践和技术实践等。因而,综合实践活动注重学生对实际的活动过程的亲历和体验。

数学教学的内容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这些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如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所以,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实践的过程

2.生成性

综合实践活动体现学生活动的生成性,它引导学生开展丰富多样的实践学习活动,帮助学生学会发现、学会探究,把直接经验学习和间接经验学习相结合,并超越单一的书本知识的学习。

数学教学活动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

学生参与综合实践活动的过程,就是学生自我生成的过程,如果说在数学教学中某些知识与技能、情感和态度,以及价值观还可以通过“告诉”的方式传递给学生,那么在综合实践活动中,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以及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则是不能以“告诉”的方式来传递的,它必须要求学生在活动过程中亲历和体验,才能不断地生成。

3.开放性

综合实践活动关注学生在活动过程中所产生的学习体验和个性化的创造性表现,其活动过程与结果均具有开放性。在活动方式和过程上,学生可以根据现有的课程资源、自身已有的经验,采取不同的方式如课题研究性学习、社会参与性学习、体验性学习和实践性学习等。而调查、访问、考察、实验、制作、劳动、服务等都是综合实践活动中基本的活动,通过这种开放的活动过程,鼓励学生亲身体验,发展创新精神。

数学教学的开放性,一方面要使课堂教学为学生创设一个有利于群体交流的开放的活动环境,成为师生思维活动双向暴露的过程,通过合作讨论,让学生的思维见解、情感体验、意志欲望、行为方式受到尊重,引发他们的积极进取和自由探索;另一方面要在教学问题设计和讨论中时时保持开放状态,给学生提供更广阔的思考空间,使思维得到更充分的发展。

第三篇:新课标下综合实践活动的体会

新课标下“数学综合实践活动”的体会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增设“实践活动与综合应用”这门课,这既是适应教学改革发展的需要,也是数学教学改革的必然。其目的是为发展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提供机会,为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和创新能力创造条件。但在具体教学过程中,不少教师普遍反映综合实践活动难教,其主要原因是对综合实践活动的内容及特点把握不准。这次学习,让我有了一些收获。

一、立足综合,着眼于实践

综合实践活动作为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及其他学科之间联系的活动载体,是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在分析和解决问题过程中加以综合应用的一个组成内容。首先应突出其“综合性”这个特点,其内涵包括两层含义:一方面指综合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又必须服务于生活,数学教学应加强与生活的联系,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另一方面指数学和其他学科知识联系起来解决实际问题。数学教学应打破学科之间的界限,积极地把其他学科的知识以及教学方法引入教学课堂,或把数学知识融入到其他学科的教学之中,培养学生综合运用各科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其次在实践活动中还应着重体现“实践第一”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教师应创设生动有趣的实践活动情境,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让学生在深入实践中,自己动手收集材料,进行分析研究,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例如:在学习了长方形、正方形面积和周长的计算以后,让学生测量一下操场的长、宽,计算操场的面积和周长;这一实践活动的设计综合了测量、估算、以及选择最佳方案等有关知识与方法。学生在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主观能动作用得以充分发挥,同时也体验到成功的乐趣。

二、钻研教材,科学地设计活动内容和方法

教材安排的每一个实践活动都注意贯彻提高学生素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初步的实践能力等教学改革的精神,因而都不同程度地体现了开放性和实践性。对此,教师对教材要有一个深加工、在创造的过程。教师要科学、周密地设计活动内容和方法,使实践活动呈现科学性、有趣性、多样性。同时也要注意小 1 学数学教材提供的实践活动内容,只是为教师提供了素材和信息。所以组织的实践活动不要仅限于教材提供的形式和内容,还可以结合当地实际、结合本班学生的具体情况,选择适当的实践内容和学生喜爱的活动形式开展实践活动。只要达到或超过教材所设计的实践活动的基本要求就行。例如,第八册教材中的实践活动“铺地砖”,教师可组织学生先驱建材市场了解各种地砖的规格、质地、价格等,再根据客厅的实际大小,让学生讨论、交流选用哪种规格尺寸的地砖来铺既美观,又省钱。当然,只要学生的其他方案是合理的,我们都可采纳。

三、融入生活,从学生熟悉的现实生活中挖掘实践活动的素材

实践活动的内容应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学生学习和研究的问题是生活中的数学问题。“生活中的数学”包括两方面的含义:一方面,小学数学具有现实的性质,它来源于学生的生活,再运用到他们的现实生活中去;另一方面,学生应该用现实的方法学习数学,把数学知识应用到自己的生活中去,并体验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的乐趣。教师应根据小学生的生活实际,巧妙地设计实践活动的内容,并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发现、关注数学问题,主动探究解决这些问题的一般方法和最佳途径。

例如,到水上乐园游玩,教师先发给每个学生游乐券20元,让学生自由选择游乐项目(游乐项目和价格为:过山车5元/2人次,碰碰船3元/2人次,小火车2元/人次,宇宙飞船5元/人次,参观水族馆6元/人次。)并要求学生思考探究:有多少种游玩方案?哪一种方案在不超支的基础上游玩项目最多?让学生探究出上述这些问题以后,教师还可以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加以延伸,提出下一个问题让学生思考:如果四年级4个班180名同学乘车去游玩,包车有两种选择方式:大车有42座,每辆200元,小车有18座,每辆90元,180人可以包用几辆车?用几辆大车,几辆小车比较合适?哪种包车方式最经济合算?这一活动内容,学生经过思考、讨论、交流后,一定会得出多种不同的包车方案,然后让学生通过分析、比较得到最佳方案,同时在学生的头脑中渗透合理安排和最优化的思想。在这一过程中学生最后获得的不仅是最佳方案,还有创新意识的激发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选择在学生身边发生的或学生需要了解的,2 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事物作为实践活动的主题,通过对这些事物中蕴涵的数学问题的研究,让学生充分了解数学在商业、科技、交通、工农业生产等行业的应用价值,感受到生活中处处充满数学,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四、创设情境,采用灵活多样的活动组织形式

综合实践活动目的是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提高学生综合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学中,不能为活动而活动,让活动流于形式,为此,教师必须努力创设一个能激发学生探索热情的活动情境,让学生主动地参与到实践活动中去,提高活动的实效性。至于活动的组织形式,可以灵活多样:

1、活动地点可以在教室里,也可以在教室外进行。

教室可以在教室内通过电教、多媒体手段或实物等创设活动情境,引导学生参与活动。也可以组织学生到操场上、广场上进行实地测量、观察。还可以深入工厂、农村、家庭搞社会调查、统计等活动。

2、活动形式可以是个人活动、小组活动、全班活动,也可以把这三者有机结合起来。

例如统计家庭一周内丢弃废塑料袋个数,必须要有学生个人先进行调查、记录,如果要绘制成统计表、统计图,则需要小组或全班学生的合作才能完成,这样的活动需要三种活动形式的有机结合。而有些实践活动只需要个人或小组单独进行就可以了。所以教师在教学中应根据活动的内容和要求采用灵活多样的活动组织形式。

3、活动组织体现民主,尊重个性。

新课程标准基本理念中提到让“不同的人在教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学生所处的环境、家庭背景和自身思维方式制约着数学学习的结果,由此而产生的差异将导致不同的学生表现出不同的数学倾向”。因此教师在组织综合实践活动时要发挥民主,尊重学生的个性,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收集资料、分析问题。在小组活动时,可让学生自由组合,以利于最好的合作与交流,使不同的学生学到不同的数学。

总之,《数学课程标准》把数学综合实践活动通过对内容、方法、环境等方面的改革,在学习内容上为学生的实践活动提供了条件,从教学方法上提供了保证,从环境和氛围上提供了动力,使学生有思考和表达的机会,有表达自己想法和展示自己才华的场所。但数学综合实践活动有别于传统的数学活动,在数学教学中,是一个新生事物,要切实上好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还需要我们广大的小学教师努力去实践、研究,探索出一种能使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都能得到较好发展的教学新模式。

第四篇:对新课标下数学教学中的困惑与思考

对新课标下数学教学中的困惑与思考 对新课标下数学教学中的困惑与思考:新课程下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存在诸多的问题,要引起我们的重视。本人在实施新课程教学中对新教材在编排内容上和课堂教学中有几处感到困惑进行了探讨。

对于新课改实验,我有种“心中没底”的忧虑。这“心中没底是:来自对教材体系安排的不了解;来自教辅资料练习、检测的深度与教材教学要求的不符;来自对学生两极差异加大的担心。

1.对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定位偏高

<数学课程标准》强调: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身心规律,教学要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但我认为教材在有些内容上对学生已有知识经验定位偏高,使部分知识面比较窄的学生产生学习困难。由于学生的经验不同,经验的广度和深度有差异,使同一个班学生在数学学习中有的“输在起跑线上”。例如解决问题的学习,需要生活经验的支持,但由于学生缺乏生活经验,对于生活情境的理解产生困难。又如:在“人民币的认识”中,用小数表示的人民币计算,思维步骤较多,学生学习起来很困难。如下图,思维步骤有(1)将1.20元转化成1元2角,0.8元转化成8角,列出加法算式。(2)将l元2角变换成12角。(3)计算12角+8角,等于加角。(4)将20角变换成2元。像这样涉及复名数和进或退位的计算要不要掌握呢?

2.练习时间的压缩导致难度加强

教材根据<数学课程标准>,补充了不少有价值的教学内容,如加强估算,在第一学段增加了统计、图形变换、观察物体、方向与位置、找规律等教学内容,降低了运算教学的要求。但是,由于教学内容有增无减,而教学课时是固定的,因此必然要压缩原有的一些知识的教学时间。如20以内加减法,从原来的29课时压缩到现在的23课时,学习内容并没有减少,要求也没有降低,压缩的只是练习时间,学生的准确率和熟练度必然受到影响,而20以内加减法是学生今后学习计算的重要基础,这一基础不扎实,必然影响后面计算内容的学习,从而产生学习困难。

3.注重体验忽视数学语言的精确性

新课程改革给教师提供了更大的空间,教师可以根据对教材的理解结合学生实际情况组织教学材料和模式。教师对教材的理解往往依靠《教师教学用书》,但与传统教材的“教师教学用书”相比,新教材的教参对理念的讲解比较详细,但教学方法的指导却比较简单甚至没有,新手教师往往会无所适从。如第三册“倍的认识”单元,<教师教学用书>只是强调“让学生去体验,去探索”,但如何帮助学生建立“倍”的概念却没有具体指导,一些新教师在教学中就和学生一起卡了壳,学生体验了,探索了,但由于没有数学语言的提炼,对什么是。倍”仍然不清晰。因此,为了让老师对教学目标和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做到心中有数,<教师教学用书>的指导应该到位,不能为了“留空间”把该说的话都不说。

4.教学要求把握不准

尤其让老师们感到郁闷的是,不知道自己把握的教学要求是否准确。老师按照<教师教学用书>的单元教学要求教学,这样的情况不但低年级有,高年级也有,如,五年级上册第1l页例题7的铺地问题,教参中只说是连乘计算教学,不讲铺地问题的具体内容吗?可到了六年级学比例的时候就出现许多铺地问题的题啊。又如二年级上册的“角的初步认识”单元,<教师教学用书>的教学要求是“会用三角板判断直角和洒直角”,有些训练题和检测中也会遇到要画大于或小于直角的角。

1、

第五篇:浅谈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

浅谈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

“实践与综合应用”是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一个全新领域,在新一轮课改中备受关注。实践与综合运用在新的数学课程标准中是数学知识技能的一个重要内容。开设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对于传统的数学教学是一次全新改变。但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还有很多老师对数学综合实践活动的认识不是十分清晰,将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等同于一般的数学活动课、兴趣课。它是一个全新的事物,需要新的认识,新的理念。

一、综合运用知识,强调学科联系

新课程标准指出:综合实践活动是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自主的综合性学习活动,是基于学生的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实际,体现对知识应用的实践性课程。综合实践活动倡导学生对自我、社会和自然的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和体验,为学生开辟了一条与生活世界交互作用、持续发展的渠道。它强调淡化学科界限,以学生的经验、社会需要和问题为核心,为学生综合应用学科知识提供了良好的途径,可以有效的培养和发展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综合实践的能力。那么作为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它就不仅仅是获取、应用一个知识点,而是知识综合运用的专题性学习。它更强调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与其他学科的联系和与生活间的联系。

比如《我们的试验田》一课中,它运用了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的知识,还运用了分数等方面的知识。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使数学与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更加紧密,有机地整合了教学资源。又如《美丽的

花边》这一课,它是在学习了平移和旋转之后让学生综合运用这一知识,进行花边的自主创作。这样就有效地利用了学生的美术知识,使它和数学学习有机地融和在一起。

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内容都来自学生身边那些真实的生活例子,使他们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身边处处有数学”。

因此,我们要在平时的教学中树立整体意识,强调数学知识间的联系整合,强调数学与其他学科的联系,与生活的联系,促进学生综合运用能力,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

二、体会数学乐趣,发展创新能力

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重在“活动”,它与其他数学课有着明显的差异,更具有自主性和开放性。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和所学到的知识,在现实生活中去发现问题,并能主动地运用知识去解决这些问题。在这一活动过程中使学生体会到了数学所带来的快乐,并能发展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

比如《生日快乐》这一课,是在学生学习了“年、月、日”这一单元的相关知识后,学生用谜面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生日,让其他同学猜一猜。如“我的生日在教师节后第5天”、“我的生日在一年的倒数第10天”、“我的生日在第三季度的第4天”等,最后还进行了全班同学生日的统计工作,“看看哪个月份出生的同学最多,哪些出生在大月,哪些出生在小月,有没有哪个同学4年才能过上一个生日。”当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身边的事物,再用数学的语言描述出来,这本身就是一种最好的实践运用,他们所表现出来的智慧和创造

能力又常常令老师们惊叹不已。

三、发挥教育作用,培养良好情感

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中许多课题并不是仅仅让学生学会一个数学知识点并加以练习和应用,而是以确定的主题为主线来组织教学内容的,使数学知识更加人性化,具有思想性、教育性,和人文精神。

比如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节约能源》,就是以“节约能源”这一主题为主线,组织确定教学内容,让学生通过调查、统计、计算、评比家里的用水、用电情况,对学生进行节约能源的思想教育。因此,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在注重数学知识的同时,也应充分利用其中的思想性、教育性,对学生进行热爱祖国、热爱人民、保护环境、节约能源、团结协作、合作交流等的思想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五、创造使用教材,增强开发意识

在现行的大多数教材中,每册涉及到的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的量还很少,一般只有2—3节,这显然是不够的。所以教师在应用教材的同时,还要根据班中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实际的教学条件,自主地创造性开发适合学生实际的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增强课程的开发意识。

比如低年级的学生在学习了元、角、分的知识后,可以开一个小小的购物活动。让他们用自己的零花钱买一些实用又有意义的东西。在实际的操作活动中加深对钱币的认识,同时还可以培养他们不乱花零用钱的好习惯。在学习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后,还可以设计“量一量,算一算”的活动课题。

同时,我们还要将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渗透”到每一节数学课之中,让学生在课堂上做一些小实践、小综合,使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得以时时锻炼,处处提高,促进学生的数学综合实践能力达到一个质的飞跃。如学习了《认识几分之几》,就可以开一个短小的生日Party,让学生学习怎样分生日蛋糕。学习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就可以让学生设计包装礼品盒,算一算要多少包装纸,要多少捆扎绳等等。

总之,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一个全新的课程,它不仅改变着学生,同时也改变着我们教师,需要我们不断地去探索、创造,让我们一同努力,把我们的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堂变得更加丰富而又多彩。

下载新课标下对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活动的思考范文合集word格式文档
下载新课标下对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活动的思考范文合集.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新课标下语文教学研究的实践与思考

    新课标下语文教学研究的实践与思考 湖北省孝感高级中学 龚新权 2009年秋,湖北省内所有高中全面进入课改,作为省级示范高中的孝感高级中学,更应该与时俱进,积极参与课改。 两年来......

    在新课标下如何开展语文综合实践活动

    在新课标下如何开展语文综合实践活动 新课程倡导学生自主学习和主动探究。《语文课程标准》也指出:“教师应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积极开发课程资源,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引......

    谈新课标下对小学数学教学活动的认知与反思

    谈新课标下对小学数学教学活动的认知与反思 摘 要:小学数学是基础学科之一,根据新课标“让学生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的要求,通过对课堂教学的分析,教师在教学中应重视学生道......

    浅谈新课标下小学数学教学范文大全

    新课标下小学数学教学之我见 传统的数学教学是学生被动吸收、机械记忆、反复练习、强化储存的过程,没有主体的体验。在新课程的阳光下,我们“豁然开朗”:教师不是单纯的“教书......

    新课标下小学数学教学策略

    新课标下小学数学教学策略 一、新课标指导下小学数学教学的新变化 新课改已经融入到学校的各个角落。我们在实施过程中,遇到很多的难题,但更多地是看到,新课改给课堂教学带来的......

    石家庄市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活动学习心得(最终定稿)

    石家庄市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活动学习心得 杨 坤 2013年11月22日,我有幸参加了“用手触摸数学,用心感受生活”——石家庄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领域的研究活动,收获颇丰,现就此......

    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总结

    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教学实施的研究 第一阶段总结 实验小学宋德兰 本学期我们学校成立了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教学实施的研究课题小组,我成了课题组成员之一,自课题开......

    新课标下自主探索学习的思考与实践

    龙源期刊网 http://.cn 新课标下自主探索学习的思考与实践 作者:李 娜 来源:《语文教学与研究(教研天地)》2005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