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审慎监管
什么是审慎监管
审慎监管是指监管部门以防范和化解银行业风险为目的,通过制定一系列金融机构必须遵守的周密而谨慎的经营规则,客观评价金融机构的风险状况,并及时进行风险监测、预警和控制的监管模式。
[编辑]
审慎监管的实现
银行业的审慎监管是通过两方面内容实现的:
一是通过银行等金融机构执行监管当局制定的审慎经营规则,加强内部风险管理;二是通过监管当局检查金融机构的审慎经营规则的执行情况,进行审慎评估并及时进行风险预警和控制。
由此可见,确定审慎经营规则是审慎监管的基础。根据《银行业监督管理法》第21条规定,银行业金融机构的审慎经营规则,由法律、行政法规规定,也可以由中国银监会依照法律、行政法规制定。银行业金融机构应当严格遵守审慎经营规则。目前,中国银监会及其他有关部门已制定了一系列审慎经营规则,包括风险管理、内部控制、资本充足率、资产质量、损失准备金、风险集中、关联交易、资产流动性等方面的内容。
[]
审慎监管理念的起源
审慎监管理念源于巴塞尔委员会1997年的《银行业有效监管核心原则》(Core Principles for Effective Banking Supervision)。在该文件中,审慎监管原则被作为其中一项最重要的核心原则确立下来。《银行业有效监管核心原则》包括7个部分25条原则,从银行业有效监管的前提条件、银行准人和结构、审慎监管法规和要求、持续监管手段、信息披露、监管者的正式权力、跨境银行监管等七个方面,分别对监管主体和监管行为作出规定。这些原则是世界各国近百年银行监管经验教训的系统总结,反映了国际银行业发展的新变化和银行监管的新趋势。《银行业有效监管核心原则》已得到大多数国家的认同,并作为建立和完善本国银行监管体系的指导准则。由此,《银行业有效监管核心原则》被认为是国际银行监管领域里一份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要文献。在“审慎监管法规和要求”(Prudential Regulation sand Requirements)部分,《银行业有效监管核心原则》共提出了10条原则,要求监管当局制定和实施资本充足率、风险管理、内部控制、资产质量、损失准备、风险集中、关联交易、流动性管理等方面的审慎监管法规。这些审慎监管法规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涉及资本充足率监管,另一类涉及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
我国《银行业监督管理法》、《商业银行法》等有关金融法律法规借鉴国际银行业监管惯例和《银行业有效监管核心原则》的基本精神,确立了银行业审慎监管的理念和原则,并将其作为银行业监管的最重要的制度予以贯彻落实。
[]
国际金融法上的审慎监管原则[1]
国际金融法上的审慎监管原则,主要出自构成国际金融惯例的巴塞尔协议,并得到作为国际条约的WTO金融服务贸易协议的重要补充。
(一)审慎监管的主要要求
巴塞尔协议现已发展成为国际金融法领域的惯例。这就意味着,虽然还算不上正式的国际法渊源,但是在采纳了它的国家中,巴塞尔协议将作为国内法起作用,而在很多尚未采纳
它的国家中,巴塞尔协议至少可以作为对国际金融规则的权威性解释。
完整意义上的巴塞尔协议,包括以下文件:1983年的《巴塞尔协定》、1988年的《巴塞尔资本协定》、1992年的《巴塞尔最低标准》、1996年的《资本协议关于市场风险的补充规定》、1997年的《有效银行监管的核心原则》以及2004年的《新巴塞尔资本协议》。
审慎监管原则主要体现在《巴塞尔核心原则》第6-14条、第15条(第四节B)、第22条(第五节)、第23条和第25条(第六节A)中。审慎监管的要求主要涵盖资本充足率、风险管理、内部控制、跨国银行监管和纠正措施等五个方面,其具体要求包括:
1.资本充足率方面。监管者要规定能反映所有银行风险程度的、适当的审慎最低资本充足率要求。巴塞尔协议建议的资本充足率最低标准为8%。
2.风险管理方面。首先,为了避免信用风险,应当建立独立评估银行贷款发放、投资以及贷款和投资组合持续管理的政策和程序;银行监管者应确保银行建立评估银行资产质量和贷款损失储备金及贷款损失准备金充足性的政策、做法和程序;银行监管者必须制定审慎限额以限制银行对单一借款人或相关借款人群体的风险暴露;为防止关联贷款带来的问题,银行监管者应确保银行仅在商业基础上向相关企业和个人提供贷款,并且发放的这部分信贷必须得到有效的监测,必须采取合适的步骤控制或化解这种风险。其次,为了避免流动性风险,银行监管者应确保银行的管理信息系统能使管理者有能力识别其资产的风险集中程度。再次,为了避免市场风险,银行监管者应确保银行制定出各项完善的政策与程序,以便在国际信贷和投资活动中识别、监测和控制国家风险及转移风险并保持适当的风险准备金;银行监管者应确保银行建立准确计量并充分控制市场风险的体系;监管者有权在必要时针对市场风险暴露制定出具体的限额和/或具体的资本金要求。最后,为了避免操作风险等其他风险,银行监管者应确保银行建立全面的风险管理程序(包括董事和高级管理层的适当监督),以识别、计量、监测和控制各项重大的风险并在适当时为此设立资本金。
3.内控机制方面。银行监管者必须确定银行是否具备与其业务性质及规模相适应的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银行监管者必须确定银行具有完善的政策、做法和程序,以促进金融部门形成较高的职业道德与专业标准,并防止银行有意或无意地被罪犯所利用。
4.跨国银行监管方面。跨国银行母国必须对其活跃的国际银行组织实施全球性并表监管,对这些银行组织在世界各地的所有业务进行充分的监测并要求其遵守审慎经营的各项原则;跨国银行东道国应确保外国银行按东道国国内机构所同样遵循的高标准从事当地业务。
5.纠正措施方面。银行监管者必须掌握完善的监管手段,以便在银行未能满足审慎要求时采取及时的纠正措施。
(二)审慎例外
如果说巴塞尔协议的审慎监管要求构成审慎监管的“常态”的话,那么WTO金融服务贸易协议中的“审慎例外”就是审慎监管的“异态”,或曰特殊的审慎监管。
WTO金融服务贸易协议主要由《服务贸易总协定》(GATS)、《金融服务附件一》、《金融服务附件二》、《关于金融服务承诺的谅解协议》、《金融服务贸易协议》构成。其中,依据《金融服务附件一》第2条a项的规定,尽管有GATS的任何其他规定,但是不得阻止一成员为审慎原因而采取措施,包括为保护投资人、存款人、保单持有人或金融服务提供者对其负有信托责任的人而采取的措施,或为保证金融体系完整和稳定而采取的措施,如此类措施不符合 GATS的规定,则不得用作逃避该成员在该协定项下的承诺或义务的手段。
上述规定就是“审慎例外”(Prudential Carve-out)原则的体现。所谓“审慎例外”,是指WTO各成员可以为了维护国内金融的稳定,不受GATS自由化条款或已作出承诺的束缚,采取审慎的金融监管措施。虽然“审慎例外”具有特殊性,但它与巴塞尔协议中的审慎监管要求的“纠正措施”方面是吻合的,甚至可以认为“审慎例外”是一种在特殊情况下为维护金融秩序而采取的特殊纠正措施。
关于“审慎例外”的规定是较为抽象而灵活的,WTO金融服务贸易协议并没有具体说明哪些措施属于构成“审慎例外”的监管措施。当然,在新一轮的谈判中,确实有少数国家要求明确列举“审慎例外"的范围。比如瑞士呼吁依据巴塞尔委员会、国际保险监管者联合会、国际证券委员会组织、金融混业联合论坛所制定的标准,界定“审慎例外”监管措施的范围。但显而易见的是,新一轮的谈判还不可能顾及到这一问题,这一主张目前难以引起广泛关注,更不用说付诸实践了。
这就意味着,只要表明是为了审慎的目的,东道国就可以暂时摆脱WTO规则的约束,采取任何希望采取监管措施。而且,何谓“出于审慎的目的”是由采取措施的国家自己决定的。“审慎例外”的监管措施不会受到诸如“是否具有必要性”或者“是否属于最低限度的贸易限制”的问题的挑战,也不用理会GATS第6条对国内规章的种种要求。尽管母国可能认为东道国所宣称的“出于审慎的目的”名不符实,但原则上来说,只有WTO的争端解决机构(简称DSB)才有权判断东道国所采取的“审慎例外”监管措施是否确实出于审慎的目的。而实际上,在各国都采取慎重态度的金融领域,鲜有将有关争议提交DSB的可能。正如克伊所指出的,除非存在异常过分的行为,各国都倾向于彼此尊重各自决定其国内规范是否出于审慎性的权力。[3](25)
“审慎例外”原则保留了金融领域里监管的灵活性,可以起到“安全阀”的作用。有关国家可以在特定的形势下和在特定的时期内,违背其在GATS项下的承诺和义务,自主决定采取某些特殊的金融监管措施,以达到保护国内金融业的目的。
因此,依据“审慎例外”的原则,我国完全可以在有关的国内法中,制订一些“审慎例外”的条款。这些条款应当是原则性的,只需说明是为了审慎的目的而实施的即可。这样一来,当出现紧急情况的时候,金融监管部门就可以采取其认为合适的特殊监管措施,而不论这样的措施是否违背了我国在GATS项下的承诺和义务。但需要特别指出的是,由于WTO规则不能在国内直接适用,因此只有当“审慎例外”原则被明确地表述在有关国内法中的时候,监管部门才能依法采取措施。也就是说,WTO规则中的“审慎例外”原则被转化为国内法十分必要。因为,如果缺乏国内法上的明确授权,国内监管部门是不能直接依据WTO规则采取构成“审慎例外”的特殊监管措施的。
[]
中国对外资银行的审慎监管的具体规定[1]
(一)资本充足率方面
依据《条例》第40条和《商业银行法》第39条的规定,外商独资银行和中外合资银行的资本充足率不得低于8%,我国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可以要求风险较高、风险管理能力较弱的外商独资银行、中外合资银行提高资本充足率。而依据《条例》第45条,外国银行分行营运资金加准备金等项之和中的人民币份额与其人民币风险资产的比例不得低于8%,我国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可以要求风险较高、风险管理能力较弱的外国银行分行提高前款规定的比例。
《条例》第10—12条对设立外资银行的外方股东提出了复合标准的要求。外方股东的资本充足率,必须既符合母国的要求,又符合东道国的要求。
(二)风险管理方面
首先,为了防范和避免信用风险,我国要求外商独资银行和中外合资银行的贷款余额与存款余额的比例不得超过75%,对同一借款人的贷款余额与商业银行资本余额的比例不得超过10%。其次,为了防范和避免流动性风险,我国要求外商独资银行和中外合资银行的流动性资产余额与流动性负债余额的比例不得低于25%。同样地,依据《条例》第46条,外国银行分行也被要求确保其资产的流动性,其流动性资产余额与流动性负债余额的比例不得低于
25%。再次,为了防范和避免市场风险,我国要求外国银行分行营运资金的30%应当以国务院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指定的生息资产形式存在,②且其境内本外币资产余额不得低于境内本外币负债余额。最后,为了避免诸如操作风险之类的其他风险,我国要求外资银行建立健全风险管理系统。外商独资银行、中外合资银行应当设置独立的风险管理系统;而在境内设立2家及2家以上分行的外国银行,应当授权其中1家分行对其他分行实施统一管理。
(三)内控机制方面
外资银行应当建立健全内控系统。其中外商独资银行、中外合资银行还需要设置独立的内部控制系统,并遵守我国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有关关联交易的规定。
同时,按照《条例》第55-56条的要求,外国银行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设立的外商独资银行的董事长、高级管理人员和从事外汇批发业务的外国银行分行的高级管理人员不得相互兼职;外国银行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设立的外商独资银行与从事外汇批发业务的外国银行分行之间进行的交易必须符合商业原则,交易条件不得优于与非关联方进行交易的条件;外国银行对其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设立的外商独资银行与从事外汇批发业务的外国银行分行之间的资金交易,应当提供全额担保。
此外,《条例》第9条第3项还要求外方股东具有有效的反洗钱制度。
(四)跨国银行监管方面
外资银行营业性机构应当按照国务院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的有关规定,向其所在地的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报告跨境大额资金流动和资产转移情况。我国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对外国银行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设立的分行实行合并监管。
外方股东必须受到母国金融监管当局的有效监管并且就设立外资银行取得后者的同意。母国应当具有完善的金融监督管理制度,并且其金融监管当局应当已经与我国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建立良好的监督管理合作机制。
(五)纠正措施方面
依据《条例》第50条,我国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根据外资银行营业性机构的风险状况,可以依法采取责令暂停部分业务、责令撤换高级管理人员等特别监管措施。根据《外资银行管理条例实施细则》第94条的规定,这些特别监管措施包括:约见有关负责人进行警诫谈话;责令限期就有关问题报送书面报告;对资金流出境外采取限制性措施;责令暂停部分业务或者暂停受理经营新业务的申请;责令出具保证书;对有关风险监管指标提出特别要求;要求保持一定比例的经中国银监会认可的资产;责令限期补充资本金或者营运资金;责令限期撤换董事或者高级管理人员;暂停受理增设机构的申请;对利润分配和利润汇出境外采取限制性措施;派驻特别监管人员,对日常经营管理进行监督指导;提高有关监管报表的报送频度;中国银监会采取的其他特别监管措施。
第二篇:金融系统性风险与宏观审慎监管
金融系统性风险与宏观审慎监管
《财经》杂志2009年第17期 出版日期2009年08月17日 林野/文
政府作为金融与非金融资产的主要持有者、金融政策的制定者和金融市场的监管者,是关联交易和系统性风险的重大来源,这是在中国构建宏观审慎监管体系必须面对的问题
这场金融危机发生以来,宏观审慎问题成了热门话题。人们认识到,即使单个金融机构是稳健的,集合的后果也有可能是灾难性的。例如,单个金融机构为控制风险或提高流动性而出售资产有可能是审慎的,但多数金融机构这样做,则会导致资产价格下跌,进而引发系统性风险。在经济繁荣时期,大多数企业都显得很有资信。从单个金融机构的角度看问题,此时扩大信贷规模显然是理性的和审慎的;但所有金融机构都如法炮制,则导致信贷快速扩张,资产泡沫集聚,乃至通货膨胀上升。在这种情况下,单个金融机构收紧信贷政策同样是审慎的,但如果大多数金融机构都这样做,其结果必然是更快地将经济引入衰退。
相关新闻:
宏观审慎监管不限于监管体制重建
宏观审慎监管是以制度和措施防控系统性风险,其概念并不复杂,复杂的是实践。如何识别和度量系统性风险,如何防止风险在不同地域、国家、市场和机构之间传递?如何实现各类宏观审慎当局之间的协调与信息共享?如何在各国监管当局之间形成有效的分工合作?这些都是实在的问题。欧美各国正在酝酿的监管改革,也许能率先摸索出办法。
需要指出的是,与发达的市场经济国家相比,包括逆周期资本管制在内的宏观审慎问题在中国有不同含义。在市场主导条件下,繁荣时期增加资本金要求,就像给经济安装了限速器,可以防止过度扩张和通胀。但在政府主导经济的条件下,有没有这种装置不是本质,更起作用的是政府的号召。发达的市场经济国家,关注金融机构倒闭给经济带来的负面冲击。在中国,金融机构倒闭不是现实的风险。具有系统性风险的金融机构“太大而不倒”或者“太关联而不倒”,即使在市场经济国家,也未能例外。而在中国,不但有“大而不倒”,也有“小而不倒”,还有“少而不倒”;没有人相信政府会任凭经营失败的银行倒闭而坐视不管。就是那些完全私有的银行,包括农信社在内,也不会轻易倒闭。这种信念早已深入人心,没有人担心会发生大规模存款挤兑或者银行倒闭。
但金融机构不倒闭不等于没有系统性风险和金融危机,只是表现形式不同。中国在过去十多年里,用于挽救各类失败的金融机构而付出的代价,占GDP的比重在世界上数一数二。如果英美国家也同样慷慨地救助金融机构,雷曼兄弟们也不是非关门不可。如此说来,不能以金融机构是否倒闭来判断系统性风险。中国金融的系统性风险,当前主要表现在快速膨胀的资产泡沫,包括高得离谱的房地产价格,其根源是政策风险。政府作为金融与非金融资产的主要持有者、金融政策的制定者和金融市场的监管者,是关联交易和系统性风险的重大来源,这是在中国构建宏观审慎监管体系必须面对的问题。
宏观审慎的基础是微观审慎。说到底,只有真正稳健的金融机构,才有能力和动力高效率、低成本地提供金融服务和有效地控制风险。这次金融危机中一些金融机构失败了,有的倒闭了。但是,经过建设性的毁灭,那些重新站起来的金融机构,应该更具有竞争力。与这些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有明确产权关系的金融机构相比,中国的金融机构大多还是政府控股,或虽然私人所有但仍由政府主导,仍然具有明显的同质性和盲目性,在公司治理和风险控制方面还有很多欠缺。它们在没有提供令人满意的金融服务的同时,还在频繁地因操作风险而产生巨额损失。虽然大型国有银行的改革和重组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但还有政策性银行、资产管理公司以及由地方政府主导的金融机构(包括城市商业银行和农村信用社)没有取得改革的突破。在发达国家探索宏观审慎制度的时候,中国还不得不继续微观审慎领域未完成的改革。
防范系统性风险和建立宏观审慎框架,需要有效的执行机构。而中国目前还面临着改革金融监管制度的艰巨任务。自从2003年实现金融分业监管格局以来,银行、保险、证券三家监管当局在很多领域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还不能说实现了有效的监管。2003年中央金融工委解散以后,这些监管当局都在各自的行业接收了一些中小金融机构的“上级主管功能”,包括党的关系。凭借这种关系,监管当局可以直截了当地干预这些机构的内部事务,包括向其派遣管理人员。这种现象在全世界都已经非常罕见。即使是没有直接组织关系的金融机构,仍然是政府所有或受政府控制。很多时候,说不清这些监管当局是从监管的角度还是所有者的角度施加影响,也难以检验其监管政策和行为的真正效果。
此外,监管者还担负着促进各自行业的金融改革与发展的任务。这些任务,与金融监管的核心职能也具有内在的冲突和矛盾。而2007年以后将三家监管当局重新纳入公务员薪酬体系,是金融监管组织改革的倒退,使得原本匮乏的监管资源更加拮据。更为要紧的是,这三家监管当局在日常运作中并无真正的独立性,也没有必要的法律保护,权威性和威慑力得不到保证。监管者与被监管者和政府的这种亲密舒适关系,不利于金融机构提高创新能力和竞争力。从长远来看,这种制度安排是金融系统性风险的根源。
中国虽然在法律上实行金融分业经营,但实际上混业经营已经达到相当大的程度。不仅银行、保险、证券之间互相渗透,而且由产业集团主导的混合型金融集团已经越来越活跃。法律归法律。差不多每家大银行都开办了投资银行业务,直接办起了全功能银行。相比之下,中国还远远没有与之适应的金融集团监管体系。三家金融监管当局之间的协调与信息共享、监管当局与中央银行和其他宏观审慎部门之间的协调与信息共享,仍然限于表面化和形式主义,缺乏实际效果。2003年以后三家监管当局之间的季度联席会议,仅仅开过几次,并且没有货币当局的参与。
中央银行在宏观审慎监管体系中应发挥主导作用。这是因为,单个的金融监管当局,主要的任务是维护具体的金融机构的稳健经营,因此其本质属于微观审慎的范畴。这些机构虽也涉及一部分宏观审慎职能,例如逆周期资本金管制,以及对金融机构同类组的某些监管政策等,但终究不会有整体图景。而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功能、支付清算体系功能都使其处于维护宏观审慎、防范系统性风险的独特地位。
令人遗憾的是,2003年将银行监管功能剥离出来以后,中央银行仍然主动介入大量而具体的监管事务。中央银行实行的有差别的存款准备金制度和信贷政策,从性质上属于微观审慎领域。而最具有宏观审慎性质的金融稳定职能,虽然写进了修改后的中央银行法,但迄今没有明显建树。金融稳定部门主要忙于为失败的金融机构埋单,并无与其职能相匹配的权力 和能力。中央银行曾经力推的存款保险制度,几经周折之后没有实质进展。要从根本上提高货币当局的权威性和可信度,尤其是要发挥中央银行在维护金融稳定方面的重要作用,还需要做出切实的努力。
随着国际金融监管制度改革的步伐加快,中国面临的压力会加大。中国除了继续推进改革,在改革中防范系统性风险和构建宏观审慎功能,没有其他选择。简单地把金融监管当局合并组建综合的监管机构,在导致高昂的行政成本的同时,不会达到目的。并且在实际操作上,把已经分开的监管当局再合并到一起,难度要远远大于当初的分拆。目前最现实也是最紧迫的任务,是在现有的框架基础上,建立一个高水平的金融委员会,专司宏观审慎监管和维护金融稳定的功能。这样的一个委员会,既可以把国务院从繁重的协调任务中解脱出来,又可以让行业监管当局专心致志地改善微观审慎监管,还可以超越目前监管当局之间以及与中央银行之间协调与信息共享的障碍,高屋建瓴、高瞻远瞩地分析、监控所有可能导致体系性风险的机构、产品、工具、市场和交易行为。金融委员会的职能,还应该包括开发和建立宏观审慎的工具、标准、指标,并且对改善微观审慎提出建设性意见和要求。
第三篇:伯南克:继续加强宏观审慎监管(中文)
美联储主席伯南克
2011年5月5日在芝加哥召开的第47次联储大会上的讲话
继续加强宏观审慎监管
最近的金融危机暴露出美国金融系统和金融监管框架中存在重要的缺陷,去年,国会和政府以《多德-弗兰克华尔街改革和消费者保护法案》(又名多德-弗兰克法案)的形式,为这些问题的解决提供了路线图。该法案就是今年会议的主题。
法案改革在各种错综复杂的领域总是面临着运用陈旧方法解决新问题的风险。值得肯定的是,多德-弗兰克法案的制定者试图通过建立一些机制,来帮助我们的金融系统监管适应金融环境的改变,以减低风险。尤其是,法案中的一个核心原则就是美联储和其他金融监管机构采用宏观审慎监管方式,即对传统的对单个公司和市场进行监管方式予以完善,将金融系统稳定性的风险从总体上进行考虑。这个法案还建立了一个新的金融稳定监管委员会,会员由来自联邦和各州的各类金融监管人员组成,用于协助政府识别系统性金融风险和对风险做出反映。
国家金融监管框架中宏观审慎监管的明确,代表了美国和世界各国在金融监管思路上的重要创新我相信,这个新的方向是建设性的和必要的,但是在实施过程中在概念上和操作上会存在相当大的挑战。今天我将简短讨论宏观审慎监管的依据,论述美国 1 宏观审慎监管的新的结构,并对美联储在实施 宏观审慎监管中如何发挥作用进行探讨。
一、宏观审慎金融监管
从根本上说,宏观审慎金融监管和调控的目标是旨在尽量降低一种严重程度足以(产生)对整个经济造成巨大破坏的金融动荡的风险。宏观审慎监管的方法是相对于之前传统的方法做比较而言,或者说相对于将单个机构、局部市场或基础建设等要素的安全和稳健为其首要关注点的“微观审慎”的方法而言。
相对于传统的监管方式,宏观审慎监管的实施牵涉到诸多重大信息需求以及更复杂的分析框架。特别是,由于我们的金融体系是高度互相关联的,宏观审慎的监管必须将金融领域的全部重要要素一道通篇考虑,这包括所有的金融机构、金融市场以及金融基础设施。我们必须在各种金融机构和市场之中有关对这些(因素的)复杂联系和相互依存(关系)的理解上引起特别的重视。因为这些联系决定了不稳定因素是如何在整个金融体系之中传播的。此外,从广义上讲,持宏观审慎态度的监管者们必须考虑两类风险:第一类是涵盖了金融体系的各个结构层面的可能对金融稳定构成现实威胁的风险,比如游离于市场和政府有效监管范围之外的或者影子银行监管缺失的风险。第二类则是伴随金融或者经济环境(的变化)而一次又一次变化的,诸如在经济景气时期过高的杠杆率将最终动摇经济的稳定。
诚然,宏观审慎监管的方式固然非常重要,但是也不法取代我们对细致的微观审慎(的方式对金融进行)调控和监管的需要,11影子银行,又称为影子金融体系或者影子银行系统(Shadow Banking system),是指房地产贷款被加工成有价证券,交易到资本市场,房地产业传统上由银行系统承担的融资功能逐渐被投资所替代,属于银行的证券化活动。
2(二者是相辅相成的)。对个别(金融)机构的监管是用以提升系统性稳定的,但是又不仅限与此:(其目的还)包括对存款保险基金的保障,洗钱和其他形式金融犯罪的侦测,以及非法歧视或滥用借贷行为的预防。然而,与此同等重要的是,微观审慎的监管还可以(为我们)提供以一些以既定的更系统化的方式为基础的知识;而在我们对有关处于关键地位的公司或者市场的发展有清楚认知之前,我们很难从一个整体(层面)出发去理解这个系统到底将何去何从?(也就是说,)如果没有一个强有力的微观审慎的框架来支撑巩固(这种认识),那么(在这样的系统下)宏观审慎的策略将会是行之无效的。
也就是说,通过这场危机(使我们)获得的深刻教训是:一味的强调微观审慎监管方式,只关注单个金融机构或局部市场,可能会错过发现重要系统性的或交叉性危机的机会。例如,传统的微观审慎的监管可能发现个别金融机构严重倚赖短期基金的融资,而恰恰这种方式又或多或少能麻痹、逃脱金融监管。但是在没有弄清楚在这个既定企业之外究竟发生了什么的情况下,我们是无法确定这种基金会否对更广泛的(金融)体系的稳定性产生影响。其他的,相类似的金融公司是否也高度依赖短期融资呢?如果是这样,那么短期资金的来源主要集中在哪里?短期基金的市场是否在一个极度不确定的时期内一直平稳运转呢?还是仅仅(靠打擦边球)在夹缝中艰难生存?
如果短期(融资)基金突然间消失,那么那些准备参与借款融资的企业又会做何反应?打个比方说,他们会不会被迫贱卖资产,而这将使得他们自身变得毫无稳定可言,还是会停止提供基金融资或(停止)将关 键性服务给其他金融单位呢? 最后,(试问)这些发展会对更深远领域的经济产生何种影响?宏观审慎监管的重要标志是从系统的角度出发来分析风险,而非仅仅从单个公司的角度出发。因此,通过这种分析方法而出现的补救良策,比以往简单地通过一部分公司对于其筹资模式的调整(而进行的补救方式),在本质上将更深远和更具有整体结构性。
二、在美国实施宏观审慎监管
我将具体谈谈怎样适应美国当前不断演变的监管制度环境实施宏观审慎。
宏观审慎的第一个必要元素是完善对变化莫测的金融稳定风险的监管体系。正如我前面所提到的,除了个别监管机构承担此职责外,多德-弗兰克法案的另一目标是成立一个新的组织——金融稳定监管委员会。该委员会负责监管美国金融系统,识别威胁系统稳定的风险,规范市场纪律,注重缓和金融市场中严重风险。委员会由包过美联储在内的10位有投票权的成员,和5位没有投票权的顾问组成。
监管机构代表委员会在美国金融系统下监管广泛的参与者。委员会许多会员们为了抑制监管者狭隘关注其管辖范围内的机构和市场,而忽视因依赖关系而超越管辖权所引起的风险。委员会还促进了成员之间的合作和信息共享。在过去,有时采取打破鸿沟方法来防止机构超越其职责,委员会应该协助识别、消除监管框架中的鸿沟和弱点。
多德-弗兰克法案还拟在财政部内设立金融研究所,负责 为政策决策者提供精确金融财政数据。监管委员会可以要求研究所收集某些个别财务企业信息,用以评估金融系统中存在的风险。收集、分析金融部门数据的过程使监管者了解更多的金融情况,便于监管者识别系统风险和其他新兴危机。
说句题外话,虽然美国最近成立了新的组织机构来实施宏观审慎政策,但有趣的是,美国并不是唯一使用这种监管权力的国家。值得注意的是,欧盟也成立了欧洲系统风险委员会,负责对欧盟金融体系的宏观审慎监管。委员会将收集、分析欧盟金融系统信息,识别、首先考虑系统性风险,并向国家和欧洲当局发出警戒、提出建议。委员会将与新成立的在欧盟成员国中负责银行、保险和证劵审慎监管的三个欧洲监管当局紧密配合。在英国,政府计划将宏观审慎监管局并入英国央行,并创建一个新的金融政策委员会,来负责实施宏观审慎政策。(前联邦储备委员会副主席科恩已任命为金融政策委员会会员。目前,科恩是两个国家最高金融监管者之一。)英国委员会将识别、监管系统风险,为消除、减少风险采取实际行动,并将对经营失败的金融公司采用新的解决办法。
金融稳定监管委员会的监管工作在美国已全面展开。来自各成员单位的工作人员已经建立了工作组,负责部门、金融系统方面的事务,并定期向委员会汇报。这项工作也将在委员会向国会汇报有关金融稳定的报告中体现,预计将在今年夏天发布。
在识别金融稳定的威胁后,当然,必须采取补救措施来应对,但是委员会大多数情况下在这方面的权利有限。也许最重要的是认定一些被联邦储备委员会和其他会员机构所忽视的非银行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工具为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从而受到更多的监管,包括商品期货交易委员会和证券交易委员会。委员会必须给这些被认定的公司给出明确的标准,来确定当这些公司发生财务风险危机时将会影响到整个金融系统的稳定。当然,这项任务需要一个持续分析的框架来了解其系统性风险的来源。
虽然委员会的权力被规定到一定的范围,但是为了潜在的利益,他们在监管机构中促进合作的能力不应被低估。仅举一例,货币市场共同基金的稳定——债权危机时遭受戏剧性的运行,这显然是一个系统性问题,而不仅仅是一个行业的问题。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根据已颁布增加货币市场共同基金稳定的规则,率先决定是否在适当的时候采取进一步调查。然而,在委员会的协调下,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将咨询了其他机构分析和看法,包括联邦储备。特别是跨部会协商,委员会帮助说明货币市场共同基金业潜在的系统性不稳定因素。本月晚些时候美联储会将参加由证券交易委员会主办的圆桌会议。
可以理解的是,鉴于危机造成的危害,委员会及其成员仍然集中在寻求可能造成金融动荡的来源,包括从目前经济和金融发展带来的结构性的问题和风险。然而,制定不起效用的或过于繁重的规定会导致成本过度上升,或者导致信贷供应受到不必要的限制,这不符合任何人的利益。监管机构必须以避免粉碎合理的 冒险活动以及避免金融市场上的创新活动为目标,原因是这些要素在培育更加广泛的生产力增长、经济增长和就业岗位创造等方面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三、宏观审慎政策在美联储
正如我刚才所说,除了创建像金融稳定监督委员会的新机构,《多德〃富兰克法案》多德-弗兰克(the Dodd-Frank Act)还授权对其他机构宏观审慎监管的任务,包括美联储。这授权的确定,在一定条件下改变了主要监管机构的权力和职责。在这例子中,美联储除了是金融服务监管委员会会员外,其新职责包括监督像非金融公司、金融机构以及具有系统重要性的的支付、结算和清算等控股公司。通过与其他机构监管机构协商,我们还负责制定针对所有大型银行和系统重要性非金融机构的更严格的审慎性标准。这些改进的标准包括更严格的资本和流动性要求,拟定所谓的“生前遗嘱”(也就是重振与解散计划),美联储和公司本身强制性的压力测试,新交易对手的信用额度和更严格的风险管理要求。
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已经并将继续作出重大的组织变革以更好地履行职责。在颁布Dodd-Frank法案(多德-弗兰克华尔街改革和个人消费者保护法案)之前,已着手对一些大的、复杂的一些金融公司进行彻底地监督检查。这方面一个重要里程碑就是2009年春季在美联储领导下进行的银行压力测试,全面综合地评估了大型的银行机构,通过对这些主要金融机构的检查和运行情况比较获得得了宝贵的经验,一些鉴别方法和有深度的见解。银行压力测试的另一个收获是要采用多学科的方法来监督,结合经济学家,金融专家,支付系统分析员,并联合其他监察和审计专家会取得更好的效果。
通过这一经验,美国联邦储备理事会创建了一个高层次,多学科工作组——LISCC(金融风险管控部门大型机构监督协调委员会),以监管大型金融机构。现在在该委员会的主持下,经常组织经济学家和其他专家,使用横向,或跨公司审查方式对投资或筹资进行监控等,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其和金融联系的水平和形式,来遏制系统性风险发生。LISCC也已经开始越来越多多地运用改进的定量评价方法对整个金融体系的健康、监督机构的效果以及可能面临的更广泛的金融体系风险进行评估,类似的委员会机构正在美国联邦储备理事会内形成,以帮助我们履行义务,其已成为主要金融市场的系统、实用的监督机构。
为提高对金融体系的监测和协调工作以保持金融稳定,我们在委员会内设立了一个金融稳定政策研究室,汇集了不同背景和技能的工作人员,该办公室和联邦储备理事会的其他机构密切合作,协助监测全球金融风险,分析这些风险对金融稳定的影响,来配合银行监督委员会工作,例如, 在压力测试的基础上发展损失定量模型和替代方案,以服务联络员的方式联系金融稳定监督理事会和多个工作小组,协作开发和评估替代方案,实施宏观审慎的监管。
最近美联储根据内部资本评估程序和股东内部资本规划分布要求对19个大的银行控股公司的综合资本进行了分析和审查,就是典型的宏观审慎监管横向评估方法。在危机发生后,银 行的资本支出一直保持在最低的限度,由于银行2010年盈利和资本状况继续改善,有些公司寻求批准增加分红或重新启动股票回购计划。要求对资本支出进行审查评估,允许美联储通过LISCC(大型机构监督协调委员会)对个别银行的情况和资本支出的受信度评估,为经济复苏的持续性产生潜在影响,因此,该方案同时实现了微观审慎监管和宏观审慎监管的目标。从传统的安全、稳健的角度出发,我们希望每个企业都有健全的风险管理系统、资本计划以及压力管理方案以避免潜在的风险,这符合正在逐步推广的巴塞尔协议III的阶段性要求。但是,在宏观经济和资本市场分析师的帮助下,我们已考虑了整个银行体系的资本要求,以确保银行信贷资金仍然会提供给家庭和企业这一目标,即使经济表现比预期更差。
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现在我们也普遍用宏观审慎方法去分析经济发展中的重大问题。欧洲的主权债务问题就是一个例子。由于欧洲的主权债务和银行债务在2010年春季攀升,美国联邦储备监管者开始认定美国银行公司的风险为欧洲银行公司和主权。除了直接的风险评估,我们还分析在主权债务问题可能导致更为广泛的金融波动之下的情景。我们的重点是在金融动荡的可能性,它可能会妨碍到欧洲和美国的信贷流动和经济活动。在我们的工作中,我们被赋予广泛的欧洲银行的监管权,例如,我们讨论过的欧洲银行获得美元资金的能力和欧洲银行在美国货币市场上对美元需求影响的潜在风险。这项工作建议,为欧洲金融机构的美元资金需求提供了一个逆止,可以缓解欧洲主权债务问题外溢到美国。根据这一分析,2010年5月美国联邦公开市场 委员会宣布,它已授权美元流动性与其他中央银行的货币互换协议中的先发制人行动,以避免在流动资金状况进一步恶化。
宏观审慎的考虑也是美联储的重要规则,尤其是那些多德-弗兰克法的实施规则。例如,与其他监管机构一起,最近我们对未通过中央对手清零的过度的场外衍生工具提出了保证金要求。这个拟议的规则不仅反映了安全和-稳健性问题,还是宏观审慎的目标,具体而言,该规则旨在通过减少市场参与者之间交换传染的潜力来增加整个金融体系的弹性。根据建议,最严格的保证金要求将适用于掉期交易商或其他主要市场参与者的衍生工具合约,如果不依此安排,可能会涉及“默认链“的风险,即一个大型企业通过掉期市场级联遭遇风险。
正如我前面提到的,宏观审慎的金融监管在国际上得到越来越多的遵循。我们在努力实施国内改革的同时,美联储已经开始与国外同行密切合作,一起协调推进在国际层面上的金融改革进程。国际金融监管协调的目标很重要。这些目标包括维护一个公平竞争的环境,减少跨国公司利用监管漏洞或不一致监管规则,建立一致的和互补的标准,并确保对国际上活跃的金融公司和金融市场进行有效监管。二十国集团在近两年的会议中,相当重视金融政策的改革。金融稳定委员会,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及其他国际组织也做了大量扎实的工作来协调推进跨国的宏观审慎的政策。
美联储的很多国际方面的努力,包括与其他国家监管机构和中央银行制定并实施新的国际活跃银行审慎监管的条件,使2009年夏天对交易活动和证券化风险采用了更严格的资本标准要求,并使其成为巴塞尔协议III对全球活跃银行监管的主要元素。与宏观审慎的做法一致,巴塞尔协议III要求全球最大的、最活跃的银行持有更多,质量更高的资本,这反映了更大的系统性风险与大型机构的财务危机有关。
四、结论
金融危机清楚地表明,金融监管不仅要关注单个金融机构的稳健,也关注整个金融系统的稳定。多德-弗兰克法案(Dodd-Frank Act)要求监管机构减轻金融风险的积聚和减少金融系统的脆弱性,它建立了一个跨部门的委员会监测金融市场,识别新兴的威胁,并协助制订政策,以遏制这些风险。就我们而言,美联储已重整其内部运作方式,以方便宏观审慎监管和调控,监测系统性风险。我们正致力于与美国金融稳定监管委员会和其他机构密切合作,促进金融的稳定。尽管多德-弗兰克法案颁布不满一年就已取得了很多成果,还有很多工作要做,以更好理解系统风险来源、发展改进监管工具,以及评估和实施政策工具来降低宏观审慎风险。这些都是艰巨的挑战,但如果我们要避免金融危机及其严重经济后果的重演,就必须去积极面对这些挑战。
第四篇:试析开放体系下中国对外资银行的审慎监管
试析开放体系下中国对外资银行的审慎监管
来源:233网校论文中心[ 2013-06-22 09:00:34 ]阅读:731作者:张伟华编辑:studa201211
论文摘要 按照加入WTO的承诺,我国已于2006年年底向外资银行全面开放了国内金融市场。但作为发展中国家,我国与发达国家在金融服务的市场化与抵抗风险的能力方面存在较大差距。如何在高度自由化的背景下对外资银行进行审慎监管,是值得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论文关键词 金融自由化 外资银行 审慎监管
一、中国对外资银行监管的法理基础与现实必要性
(一)中国对外资银行监管的法理基础
1.属地管辖权。《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宣言》和《各国经济权利与义务宪章》规定,接纳跨国公司从事经营活动的国家,根据它们所拥有的完整主权,可以通过本国法律、条例和采取各种有利于本国经济发展的措施来管制和监督跨国公司的活动。豍外资银行是跨国公司的特殊形式,东道国政府当然要对其进行监管,这也体现了东道国的经济主权和属地管辖权。
2.外国投资者默示同意论。理性的投资人不可能无视东道国的属地管辖权,便贸然进入他国地域内进行投资活动,所以进入东道国境内投资这一行为本身就意味着外国投资者已经对其投资成本与风
险(包括可能因东道国行使属地管辖权而造成的损失)有了清醒的权衡,因而可视为外国投资者已默示地同意了东道国政府对其及其投资的监督管理权。
(二)中国对外资银行监管的现实必要性
正如有的学者所指出的,尽管从法律上看是东道国法人,但外资银行本质上都是外来者。这也就是说,尽管外资银行在法律层面上来讲可能具有中国法人的资格,但其终究还是外资银行,其缺少主人翁的姿态去维护中国金融市场的稳定,获取利润是其开展业务的首要前提与动力,甚至是唯一的目的。因而,我国必须加强对外资银行的监管,否则很可能造成国内金融市场的动荡。
另外,我国经济发展也受到了外资银行的不利影响。主要表现有:中资银行在中外银行的市场竞争中处于弱势地位;我国的宏观调控由于外资银行的进入而加大了难度;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和结构调整也受到了外资银行的影响。综上,为了有效的阻止外资银行的消极影响,使其发挥积极作用,为我国的金融事业做出独特的贡献,同时也为了保护中资金融机构,保障国内经济平稳健康地发展,加强对外资银行的法律监管就显得尤为重要。
二、我国对外资银行监管的不足之处
一直以来,我国监管部门都在不断努力,力求监管标准接近国际水平。以《外资银行管理条例》和《外资银行关系条例实施细则》为核心外资银行监管法律体系已经确立,这一体系已相对完善,但其本
身存在的问题仍不容忽视。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立法体系混乱,层次较低
截至2010年底,在华外资银行机构总数已达360家,资产总额
1.74万亿元。豎至今我国仍没有一部专门的法律来调整外资银行,目前的调整还是依靠《中华人民共和国外资银行管理条例》及其《实施细则》和其他配套规定,银监会及其派出机构是多数相关配套规定的制定主体,这些纷乱复杂,不具有系统性,而且法律效力低。《商业银行法》仅仅是调整我国银行业的基本法律,故而它对外资银行的相关问题并不做出规定。这些规范性法律文件存在诸多问题,如未规定银行保密条款、法系混乱、缺乏稳定性、没有统一的指导性原则等。
(二)监管手段有待改善
各金融发达国家对金融业的日常监管都以非现场检查为主、现场检查为辅。而现场检查与非现场检查在我国的适用上存在着连续性和有效性不足的问题。从监管内容来看,西方发达国家控制银行金融风险采用较多的是风险性监管这一科学而系统的管理方法。而在我国,虽然外资银行的业务范围、资本充足率、流动性比例、资产负债比例等情况在《外资银行管理条例》中都有明确规定,但事后合规性监管仍占主导地位,预防性的事前和事中检查薄弱,这样就使得真实的经营活动情况并不能通过审核银行机构执行和监管合作会计报表而体现出来。也就是说,如果外资银行将来运用大量的金融衍生物、新的金融工具进行投机,由此引发的金融风险,我国目前的监管方式与手段是无济于事的。
(三)跨境监管合作不够
对新兴市场经济国家外资银行经营的研究表明,外资银行往往因为母国发生银行危机而大量收缩其业务,从而使东道国的金融和经济受到一定影响。因此,加强与外资银行母国的沟通与合作就显得尤为必要。然而,对外资银行母国和母行的研究在我国却处于空白状态。2006年底,按照入世承诺对外资银行全面开放金融市场,接下来,来自土耳其、印度、约旦、挪威、埃及、西班牙、南非、巴西等不甚熟悉的国家和地区的外资银行陆续进入中国市场,中国对这些国家的情况了解不多,不确定他们的国内金融是否稳定、监管机制是否健全以及母行的资本是否充足。虽然《外资银行管理条例》及其《实施细则》规定,初次设立外资金融机构的申请人必须提供所在国家或地区金融体系情况和有关金融监管法律法规规定,但在实践中,这些规定也只是适用于外资银行提出申请的时候,一旦其获得准入中国市场的资格,则我国就没有后续的跟踪监管。因此,这样的规定并不能使问题得到彻底解决,其他国家或地区一旦发生金融危机,我国还是极有可能受到不利影响的。
三、完善建议
(一)修订完善监管法规,建立健全相关法律体系
有了监管的法制化,才会有监管的有效性,因此为了对外资银行进行有效的监管,世界上大多数国家都制定了完备的法律体系,如1978年美国就颁布了《国际银行法》,这是美国的联邦法律第一次
统一监管外资银行。有鉴于此,我国亟待制定一部专门的规范性法律来调整外资银行的活动,可以称之为《外资银行法》。
首先,《巴塞尔协议》中规定了东道国与母国监管的合理分工原则,我国应结合境内外资银行经营中的常见问题,以《巴塞尔协议》中的相关原则为指导,以外资银行的监管体系和健全内部的监管制度为内容,尽快完成《外资银行法》的制定工作。为使之更加系统化和具体化,可操作性更强,一系列配套的管理监管细则和处罚细则也应随之出台。其次,完善我国既有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外资银行管理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等系列法律法规,使之内容完备,可操作性较强,对外资银行的监管做到有法可依。最后,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的法律本就具有最高的法律位阶,那么在在银行业监管当中也要明确其制定的法律所代表的绝对权威,强调其在所有法律和非法律规范性文件中的核心地位。
(二)监管内容、方式与手段的改进
首先,在监管内容上,要建立新的监管体系,新的监管体系要以风险监管为主,同时结合合规性监管和风险性监管,逐步实现由合规性监管向风险性监管的过渡。其次,在监管方式上,要运用新的监管方式,同时采用现场检查与非现场检查两种方式,并以非现场检查为主,现场检查为补充。对外资银行的风险性检查力度应当加大,并能够突击检查非现场监管所发现的业务风险隐患。再次,在监管手段和技术上,两个转变要体现出来,分别时行政性手段为主到法律性手段为主的转变和定性分析监管方法为主到定量分析监管方法为主的转
变。加入WTO后,为顺应世界潮流,才有了第一个转变,而第二个转变则是合规性监管到风险性监管转变的需要。
(三)与外资银行母国以及母行加强信息交流与监管合作实现母国和东道国合作监管的重要保证是建立信息交流机制。《巴塞尔协议》及系列文件规定了跨国银行母国与东道国的密切合作,并明确了合并监管的四大原则,即充分性原则,合并监管原则,母国监管为主原则和并表监管原则。我国目前存在信息闭塞和缺乏合作的状况,要解决这一问题,需要从以下几方面来努力:第一,按照《巴塞尔协议》关于东道国和母国监管职责的合理分配,主动承担应有的责任。第二,在法律条文中规定外资银行应建立完善的信息披露制度,促使其及时向外披露衍生工具风险的信息,监管当局应及时跟踪动态,通过与各国监管机构的合作来弱化或抵御国际金融风险。第三,尽快落实SOSA豏评估的实施,对国家风险和母国监管体制进行系统研究,对可能发生的风险尽量把握在掌控之内。
第五篇:审慎参与业务承诺书
审慎参与业务承诺书
篇一:企业自营业务承诺书
企业自营业务承诺书
注:本承诺一式三份,承诺人、机构所在地主管税务机关、项目所在地主管税务机关各留存一份。税务机关盖章可以是单位公章,也可以是外出经营证明专用章。“税务机关”栏不是审核意见,而是表明本机关已知晓该企业出具了该承诺书。
篇二:业务员承诺书
员工承诺书
凤阳县彩虹桥人力资源开发有限公司:承贵公司录用,本人向公司郑重承诺:
1、遵守国家、地方法律法规,遵守公司《员工手册》以及各项治理制度。服从公司工作
调遣与指令。
2、遵守公司《保密制度》,严守公司商业机密;如违反公司制度,给公司造成经济损失
或信誉损害的,愿接受公司或者法律法规处理并承担责任。
3、假如公司因无法猜测的原因裁员时,愿遵守公司要求离职,接受公司按国家相关政策 发放的资遣,不提任何其他条件和要求,在规定的时间内办理好离职交接手续。
4、本人合同期满前因故须离职时,愿按《劳动合同》中双方协定的提前日期尽早提出辞
职申请,并经公司批准、交接完毕后离开工作岗位,否则愿按公司规定接受处罚和承担法律
责任。
5、对所把握的公司重要技术和重要资源或其他重要机密,或者公司根据合同对他方负有
保密义务的商业信息,严格保守,不得用于从事损害我公司利益的事情,也不得利用这些资
源或商业秘密投靠我公司竞争对手或自己单独开设同类公司。
6、不从事、不帮助被人从事与我公司有竞争关系的业务;不行贿、不受贿、不索取客户
回扣;不利用职务或工作之便,侵占公司利益。
7、我在公司任职期间所完成的、与公司业务相关的发明创造、技术秘密或其他商业秘密,我主张由其本人享有知识产权的,应当及时向公司申明。经
公司核实,认为确属于非职务成果的,由我享有知识产权,公司不得在未经我明确授权的前
提下利用这些成果进行生产、经营,亦不得自行向第三方转让。
8、除了履行职务的需要之外,我承诺,未经公司同意,不得以泄露、公布、发布、出版、传授、转让或者其他任何方式使任何第三方(包括按照保密制度的规定不得知悉该项秘密的
公司的其他职员)知悉属于公司或者虽属于其他人但公司承诺有保密义务的技术秘密或其他
商业秘密信息,也不得在履行职务之外使用这些秘密信息。
9、离职之后仍对其在公司任职期间接触、知悉的属于公司或者虽属于第三方但公司承诺
有保密义务的技术秘密和其他商业秘密信息,承担如同任职期间一样的保密义务和不擅自使
用有关秘密信息的义务,而无论我因何种原因离职。我离职后承担保密义务的期限为自离职
之日2年内。我认可,公司在支付我的工资报酬时,已考虑了我离职后需要承担的保密义务,故而无须在我离职时另外支付保密费。
10、我承诺,在为公司履行职务时,不得擅自使用任何属于他人的技术秘密或其他商业
秘密,亦不得擅自实施可能侵犯他人知识产权的行为。若我违反上述承诺而导致公司遭受第 三方侵权指控时,我应承担公司应诉而支付的一切费用:公司因此而承担侵权赔偿责任的,有权向我追偿。上述应诉费用和侵权赔偿可以从我的工资报酬中扣除。
11、我在履行职务时,按照公司的明确要求或者为了完成公司明确交付的具体工作任务
必然导致侵犯他人知识产权的,若公司遭受第三方的侵权指控,应诉费用和侵权赔偿不得出
我承担部分或部分承担。
12、我在离职时,或者于公司提出请求时,返还全部属于公司的财物,包括记载着公司
秘密信息的一切载体。但当记录着秘密信息的载体由我自备的,且秘密信息可以从载体上消
除或复制出来时,可以由公司将秘密信息复制到公司享有所有权的其他载体上,并把原载体
上的秘密信息消除。此种情况我无须将载体返还,公司也无须给予我经济补偿。
13、我在离职后两年之内不得利用在本公司掌握的资源做出有损本公司利益的活动,不
得在离本公司200公里以内的地区,从事本行业或者协助其他人员从事本行业。
14、本承诺书中所称的任职期间,以我从公司领取工资为标志,并以该项工资所代表的工作期间为任职期间。
15、本承诺书中所称的离职,以任何一方明确表示解除或辞去聘用关系的时间为准。我
拒绝领取工资且停止履行职务的行为,视为提出辞职。
16、如我违反本承诺书任一条款,应当一次性向公司支付其年收入2倍的违约金;无论
违约金给付与否,公司均有权不经预告立即解除与我的聘用关系。
17、本承诺书如与双方以前的口头或书面协议有抵触,以本承诺书为准。本承诺书的修
改必须采用双方同意的书面形式。
18、本承诺书自本人入职签字之日起生效。本承诺书解释权归公司。承诺人: 年 月日篇二:业务承诺书 业务承诺书
我方:公司与四川信地置业有限责任公司企业各项业务合作中,承诺以下事项:
1、严格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
2、不为获取不正当利益,采用任何方式损害对方的合法利益。
3、提供产品、技术、修建(改造)、装修、设计等合作过程中保证无欺诈、欺骗行为。
保证提供的产品无假冒伪劣及混等级产品, 品质合格,价格和数量真实;年标的金额2万元
以上的合同,贵方三人以上参加谈判,自觉接受贵方相关人员监督。否则, 我方自愿用相应
标的金额的十倍赔偿贵方。
4、在商务活动中依法办事、廉洁自律、不得有任何涉及商业贿赂或损害贵方企业利益的行为,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情形:
(1)以任何理由或方式向贵方有关负责人、经办人赠送现金、有价证券、实物、回扣、好处费、感谢费等;
(2)以任何理由请贵方有关负责人、经办人吃饭、娱乐、桑拿按摩等消费活动。
(3)为贵方有关负责人、经办人的配偶及亲戚朋友安排工作、介绍经营业务等活动;
(4)为贵方有关负责人、经办人装修住房、安排婚丧嫁娶、生日、私人用车等活动;
(5)为贵方有关负责人、经办人其个人购物提供优惠条件。
(6)为贵方有关负责人、经办人报销任何应由个人支付的费用。若我方用以上行为及其它变相手段贿赂拉拢贵方相关人员(包括未遂), 我方自愿用贿赂
金额的数十倍赔偿贵方。
5、若对贵方有关人员在业务活动中以任何理由设置障碍、故意刁难、及提出个人不正当
要求(索取各种好处)及其它违规、违纪、违法行为,我方会及时拨打贵方监督电话: ***。
6、违反上述有关承诺, 贵方有权终止合作(合同), 我方愿赔偿由此给贵方造成的一
切经济损失。构成犯罪的,贵方有权向司法机关报案,追究我方相关人员刑事责任。
7、本承诺书适用于我方与贵公司所有的合作事项,本承诺书在我方与贵公司签订任何一
份协议书、合同书后,自动成为该合同书、协议书的附件,具有同等法律效力,我方违背本
承诺书所承诺事项即视为违约。承诺方 企业(法人)公章 : 经办人签章 : 法定代表人签章 : 年月日 年月日篇三:业务员承诺书承 诺 书 北京红牛饮料销售有限公司苏北分公司:
本人于 起负责 区域的业务工作,在工作期间,本人将
认真主动地学习公司关于财务及合同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严格执行分公司现行的各项规定,保证所负责区域内的各项资源费用按公司的计划得到切实的落实和运用,特此具体承诺如下:
1、本人将严格遵守公司的财务制度,需经销商代垫任何费用,均需有公司盖章确认的垫
付单,如有任何违规借款借货,本人将自行承担赔偿责任。
2、本人将严格依据公司的授权对外签订各类费用协议,对外签订合同的授权范围仅限于
陈列促销类合同、堆箱积分类合同,各类费用合同的签订将严格依照公司规定的用途计划和
时限推进,不随意演绎,对越权签订的合同,本人将自行承担赔偿责任。
3、本人将严格遵守公司的各项规定,对产生的各类资源费用将按相关规定进行填报、送
审、支付及核销,对未按规定提报致使费用无法核销或造成合同无效的,本人将自行承担因
此所产生的赔偿责任。
4、本人将自觉的接受公司对各项资源费用的检查监督,同意对所在区域及所经手的所有
资源费用及各项合同签订负直接责任。在任职期间,对团队其他人员遵守相关制度负监督的
义务,若有违反同意按公司规定的问责处理。
5、本人将认真执行分公司各项规章制度,对违反公司制度、违规向经销商借款借货,违
规或超范围签订合同以及未按规定送审、未按流程提报、支付及核销费用的,造成公司费用
财产损失或费用无法核销、合同无效的,本人又未能按时赔偿的,同意公司依法按职务侵占
罪追究责任。
综上,本人将严格遵守并认真执行公司的合同、财务制度,违反公司相关规定自愿承担
相应的责任。
特此!
附:身份证件
本人对本承诺书经仔细阅读,并自愿签订 签名盖章: 所属区域: 日期:
redbull vitamin drink co., ltd.篇四:员工承诺书 普通员工安全承诺书
本人作为班组的员工,自愿接受本班组和车间管理,并郑重承诺,在工作中严格
履行以下职责和义务:
1、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公司的各项安全规章制度和安全管理规定,积极参加本单
位组织的各项安全活动。
2、自愿接受公司、车间、班组等各级安全教育和业务技能培训,努力提高自身安全意识
及工作业务技术水平,做到“不伤害自己、不伤害他人、不被别人伤害”。
3、工作中自觉遵守本岗位的《安全技术操作规程》,认真按规程和安全要求进行操作,做到不违章、不蛮干、不冒险作业。
4、正确佩戴和使用劳动防护用品,按要求使用和维护本岗位的安全防护设施。
5、熟悉岗位安全操作规程,掌握岗位安全技能,知道岗位存在的危险性,会采取预防措
施和应急方法。
6、积极参加班组事故隐患检查和整改工作,工作中发现事故隐患或者其他危险(危害)
因素,立即向上报告,并配合班组和车间进行解决。
7、发现生产安全事故时,及时向上报告,并积极参与事故应急救援工作,在救援中服从
上级指挥。
8、切实做好自身安全防护工作,注意上下班车辆行驶安全及乘坐班车的安全。如在生产作业严重违反安全生产的有关规定,本人将自愿接受分公司、车间、班组的处 罚,并承担相应后果。员工(签字):
班组:
车间: 班组长安全承诺书
本人作为 车间的班组长,自愿接受本车间管理,并郑重承诺,在工作中严格履行以下
职责和义务:
1、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公司的各项安全规章制度和安全管理规定,积极参加本单
位组织的各项安全活动。
2、自愿接受公司、车间等各级安全教育和业务技能培训,努力提高自身安全意识及工作
业务技术水平,做到“不违章指挥、不违章作业”。
3、工作中自觉遵守《安全技术操作规程》和各项安全生产制度,认真按要求和程序安排
班组人员工作,检查督促班组作业中的安全事项。
4、督促作业人员正确佩戴和使用劳动防护用品,按要求设置和维护各岗位安全防护设施。
5、熟悉班组各岗位安全操作规程,掌握本班组岗位安全技能,知道本班组作业中存在的
危险因素,会采取预防措施和应急方法。
6、积极参加车间事故隐患检查和整改工作,工作中发现事故隐患或者其他危险(危害)因素,立即向上报告,并配合车间进行解决。
7、发现生产安全事故时,及时向上报告,并积极参与事故应急救援工作,在救援中服从
上级指挥。
8、切实做好本班组安全生产工作,经常教育和督促作业人员安全注意事项,保证班组安
全生产无事故。
如在生产作业中本班组有严重违反安全生产有关规定,本人将自愿接受分公司、车间的处罚,并承担相应后果。
班组长(签字):
车间:
车间主任安全承诺书
本人作为车间主任,自愿接受公司管理,并郑重承诺,在工作中严格履行以下职
责和义务:
1、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公司的各项安全规章制度和安全管理规定,积极参加本单
位组织的各项安全活动。
2、自愿接受集团公司、公司各级安全教育和业务技能培训,努力提高自身安全意识及工
作业务管理水平,做到“不违章指挥、不让员工违章作业”。
3、工作中自觉遵守安全生产管理制度,认真按要求和程序安排车间人员工作,检查督促
车间、班组作业中的安全事项。
4、督促作业人员正确佩戴和使用劳动防护用品,按要求设置、配备安全防护设施。
5、熟悉车间各岗位的安全操作规程、安全技能,知道本车间范围内生产作业中存在(转 载于:www.xiexiebang.com 书业网:审慎参与业务承诺书)的危
险因素,采取积极预防措施和应急方法。
6、积极参加车间事故隐患检查和整改工作,工作中发现重大事故隐患,立即向上报告公
司并采取有效地控制措施。
7、发现生产安全事故时,及时向上报告,并积极组织本车间人员参与事故应急救援工作。
8、切实做好本车间安全生产工作,经常对本车间作业人员进行安全教育,检查和督促车
间安全生产工作,保证车间安全生产无事故。如本车间在生产作业中有严重违反安全生产有关规定,本人将自愿接受公司的处罚,并 承担相应后果。
车间主任(签字): 公司总经理: 分厂、部门负责人安全承诺书本人 作为xx公司 分厂厂长(部长),为保障本单位员工的身体健
康、生命和财产安全,防止和减少生产安全事故发生,本人郑重向公司及员工承诺,在工作
中严格履行以下职责和义务:
1、切实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对本单位安全生产负全面责任,建立健全本单位安全
生产管理网络,认真落实本单位安全生产责任制。
2、确保国家安全生产方针、政策、国家(行业)安全标准和公司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在本
单位得到认真贯彻执行和落实。
3、保障单位内员工安全教育培训、安全生产竞赛活动有效开展,让员工掌握本单位存在
的危险因素、防范措施及事故应急措施。
4、督促、组织本单位安全检查和隐患整改,保证本单位安全生产投入的有效实施,保持
安全装置、防护设施完好,确保使用的设备及设施符合国家安全相关法规、标准要求,防范
生产安全事故的发生。
5、不断提高自己安全生产知识和管理能力,遵守本单位的安全规定和操作规程,不违章
指挥,及时纠正、查处本单位员工生产操作中的违章作业。
6、不断完善本单位安全技术操作规程和安全管理办法,并得到认真落实。
7、及时、如实向公司报告本单位发生的生产安全事故,并认真组织事故应急救援。
8、建立健全并实施本单位的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开展事故应急救援演练工作,确保本单位的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得到有效实施。在公司级事故救援中服从公司应急
指挥人员指挥。
9、对本单位安全管理的重点场所,地点部位、危险源点等处都要设立警示标志及消防器
材,并保持标志和消防器材的完好、醒目。
10、保障按时按量发放不低于国家或行业标准劳动防护用品给分管范围的员工并督促员
工按规范使用。
11、贯彻“五同时”的原则,即在计划、布置、检查、总结、评比生产工作的同时,计
划、布置、检查、总结、评比安全工作。定期召开分管部门的安全生产工作会议,分析安全
生产动态,及时解决安全生产中存在的问题。总结推广安全生产工作的先进经验,奖励先进 单位和个人。
公司经理:承诺人(签字):日期:
公司经理安全承诺书
本人 作为xx公司总经理,为保障公司员工的身体健康、生命和财产安全,防止和减
少生产安全事故发生,本人郑重向员工承诺,在工作中严格履行以下职责和义务:
1、切实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对公司安全生产负全面责任,建立健全安全生产管理
机构,落实全员安全生产责任制。
2、确保国家安全生产方针、政策、国家(行业)安全标准在公司内得到认真贯彻执行和
落实。
3、不断建立健全公司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并认真组织落实。
4、组织、督促公司安全生产大检查,落实重大事故隐患的整改措施。
5、保证公司安全生产必要投入的有效实施,不断采用新技术对生产装置进行维护改造,提高生产装置的安全性,改善劳动生产条件。篇三:新申报、及其他业务承诺书
承诺书 南阳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
我公司已详细学习了解《城市房地产开发经营管理条例》(国务院令248号)、《房地产开发企业资质管理规定》(建设部令第77号)等相关法律、法规,愿意依照申报房地产开发资质的法定程序和要求依法进行办理。
我公司承诺在今后的开发、建设、经营活动中,自觉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省、市的相关规定,牢固树立依法合规经营意识,绝不以任何方式向社会公众筹集资金进行非法集资活动,绝不参与、支持或者协助此类活动。
我公司所聘用的管理和技术人员、提供的验资证明、办公场所证明、拟开发项目等有关资料保证真实、有效,无弄虚作假现象,我公司保证不隐瞒真实情况、不提供虚假材料。
我公司严格遵守公司章程,认真履行社会义务,承担公司经营风险,保证认真遵守以上承诺,若有虚假,愿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和经济责任。
特此承诺
企 业 名 称(盖章):
法定代表人(签章):
年月日 承诺书
南阳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
我公司已详细学习了解《城市房地产开发经营管理条例》(国务院令248号)、《房地产开发企业资质管理规定》(建设部令第77号)等相关法律、法规,愿意依照办理房地产开发资质相关业务的法定程序和要求依法进行办理。
我公司保证,自公司成立以来,未参与过非法集资活动,并承诺在今后的开发经营活动中,将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的相关规定,牢固树立依法合规经营意识,自觉接受国家有关部门的监督管理,绝不从事以任何方式向社会公众筹集资金的非法集资活动,绝不参与、支持或协助类似非法集资活动。
我公司所聘用的管理和技术人员、提供的验资证明、办公场所证明、开发项目手续等有关资料保证真实、有效,无弄虚作假现象。我公司保证不隐瞒真实情况、不提供虚假材料。
我公司严格遵守公司章程,认真履行社会义务,承担公司经营风险,保证认真遵守以上承诺,若有虚假,愿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和经济责任。
特此承诺
企业名称(盖章):
法定代表人(签章): 年月日 通知
注册地归属县城的房地产企业今日起可到县房地产主管部门办理相关业务(新成立公司除外),资质有效期至2014年12月到现在的企业请及时办理相关业务,2015年4月后到期的资质请按照文件精神提前30日左右申请办理,逾期不办理的按自动放弃注销处理。望相互转告,勿耽误企业发展。
开发科赵国锐 2015.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