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银行应对宏观审慎评估体系之策(最终定稿)

时间:2019-05-14 05:14:1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商业银行应对宏观审慎评估体系之策》,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商业银行应对宏观审慎评估体系之策》。

第一篇:商业银行应对宏观审慎评估体系之策

商业银行应对宏观审慎评估体系之策

2016年开始,中国人民银行将2011年以来实施的差别准备金动态调整和合意贷款管理机制调整为宏观审慎评估体系(Macro Prudential Assessment,MPA),以全面有效地管理金融部门多元复杂的资产端,加强货币政策的逆周期调整作用,进一步完善宏观审慎政策框架,防范系统性风险,保障金融体系的稳定性。

从金融稳定的角度出发,差别准备金动态调整和合意贷款管理机制“升级”为更为全面的宏观审慎评估体系是重大的金融稳定举措,适应了我国金融体系资产端多元变化的新形势。在这个政策实施的过程中,银行业机构的发展理念、业务模式、风险管理等诸多方面将面临着较大的转型调整压力,商业银行需要主动作为,积极应对。

宏观审慎评估体系的监管转变

从监管理念上,宏观审慎评估体系相对于此前的监管体系而言,是一套更为全面、更具针对性的金融稳定政策框架,反映了监管当局对于金融体系资产配置和风险管控的能动应对,更加注重金融部门之间的内在关联性和系统性风险的应对。相对于差别准备金动态调整和合意贷款管理机制而言,宏观审慎评估体系监管举措有四个重大的变化:

第一,从狭义信贷管理到广义信贷管理。中国人民银行将此前狭义信贷的管理转为广义信贷的管理,将债券投资、股权及其他投资、买入返售、存放非存款类金融机构款项等新型资产端组成部分悉数纳入到管理体系之中。过去几年,存放非存款类金融机构款项增长迅猛,截至2016年2月,该款项已达21万亿元,这说明相对宽松的货币政策导致的流动性释放可能并没有真正进入实体经济而是流到非存款类金融机构表内。随后,一种情况资金在此类金融机构短暂停留,随后发挥通道作用,部分进入实体经济,此类规模可能较少;另一种情况是较多资金在进行期限和利率置换,可能存在资金空转问题。

第二,强化资本充足率标准。宏观审慎评估体系一共7类指标,分别是资本和杠杆情况、资产负债情况、流动性、定价行为、资产质量、外债风险、信贷政策执行等,但是,资本充足率是核心指标,一旦资本充足率不达标,该机构宏观审慎评估就不合格,资本充足率指标具有“一票否决”的性质。

第三,从时点管理到日常管理。中国人民银行不再设立信贷额度,根据需求进行调整,按照季度进行事后评估,但同时按月进行事中监测和引导。这意味着此前银行机构季度末时点调整指标的意义就大大淡化了,需要更加平稳真实地维持相关监管指标的稳定性。

第四,从存贷款基准利率定价到市场化利率定价。由于利率市场化的加速推进,特别是存贷款利率限制的取消使得存贷款基准利率的基准性弱化,金融机构自主定价的能力就成为风险管理和经营发展最为核心的竞争力。中国人民银行要求金融机构要提高自主定价能力和风险管理水平,约束非理性定价行为,防范其潜在的系统风险。

宏观审慎评估体系对商业银行的影响

从差别准备金动态调整和合意贷款管理机制到宏观审慎评估体系的政策变化中,对于银行业机构的影响将是较为深远的,特别是对于资产配置、资产腾挪、资本金、发展模式等将带来较为重大的影响。

一是“大资管”模式的资产配置方式面临重大约束。最近几年来,随着金融不断深化,金融创新日益凸显,影子银行体系和创新性资产不断膨胀,这给银行等金融机构的资产配置带来了巨大的市场空间,同业业务、债券投资、股权投资、买入返售以及存放非存款类金融机构款项等业务发展较为迅猛。但是,在MPA的框架下,广义信贷将涵盖五个领域:一是各项贷款,二是债券投资,三是股权及其他投资,四是买入返售资产,五是存放非存款类金融机构款项等。这样,此前银行等金融机构十分盛行的“大资管”资产配置模式将被纳入到宏观审慎评估体系之中,接受广义信贷指标的约束。这对于银行等金融机构的资产配置将带来实质性的挑战,特别是2015年开始飙升的股权投资将面临更大的压力。

二是表内资产腾挪必要性和可行性在降低。MPA在资产端的第二个影响在于对资产腾挪的约束。此前,每个季度末前后资产大腾挪是较为普遍的现象,当然,这和存贷比等监管指标不适应金融发展的需要相关之外,主要还是银行等机构能动规避监管指标行为所引致的。在广义信贷管理模式下和日常监测体系下,银行等金融机构的资产腾挪将受到很大的限制,比如代持、同业投资、特殊目的主体(SPV)投资等都较难规避广义信贷和日常监测的约束。

三是资本金成为银行部门宏观审慎的核心约束。资本金是宏观审慎评估体系最为核心的指标,也是人民银行进行逆周期管理的主要工具之一,最为核心的变化是将以广义信贷的口径来要求资本金。人民银行的资本金充足率要求主要分为两个部分:一是风险加权资产的资本指标,这是根据银监会商业银行资本金管理办法的要求来计算的,所有机构基本是同样的标准,亦不受MPA的影响;二是逆周期调解的缓冲资本指标,银监会规定逆周期缓冲资本为风险加权资产的0~2.5%且进入核心一级资本,而在宏观审慎评估体系中则需要根据广义信贷的口径来进行要求。对于传统信贷之外的资产配置增长较快的机构,逆周期缓冲资本金的要求有可能超过2.5%,甚至可能超过风险加权资产的资本金水平。当然,对于MPA体系和商业银行资本金管理办法可能出现的缓冲资本监管标准不宜的问题需要监管当局进一步明确。

在资本金要求强化的情况下,银行业资本消耗高的业务可能面临较大的压力,资本的稀缺性亦可能日益凸显,这对于银行的融资能力提出了挑战。同时,由于负债端的成本在利率市场化的情况下具有一定的刚性,难以有效的下降,而广义信贷管理模式下资产端的收益面临重大的压力,银行的计财部门、风险管理部门等的管理压力将明显增大。

四是银行业发展模式面临重新选择问题。此前,以同业业务作为支撑的金融市场业务发展成为银行业的重要模式选择,但是,随着广义信贷的宏观审慎管理实施之后,同业业务的规模将受到较大的影响,特别是依靠短期同业负债来进行长期资产配置的发展模式将面临重大的约束。而且,随着利率定价进一步市场化,银行间市场的信用利差将逐步呈现出现,资本充足率低、融资能力差、存款资源少、过度扩张表外业务特别是非标业务、存在明显期限错配的银行机构将面临较大的生存压力;对于经营相对稳健、资本充足率高、表外非标业务较为有限的大中型银行影响相对较小。

商业银行应对之策

宏观审慎评估体系与社会融资总规模相似,主要是对金融深化和金融发展的一种制度性适应,对于提高政策有效性,防范系统性风险,保障金融体系稳定等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对于银行业而言,这个评估体系整体是一个审慎政策框架,更多是为了让银行更加注重资产配置真实风险,更加注重充足资本金,更加注重强化非传统信贷管控,更加注重日常信贷管理,也更加注重全国性重要机构的风险管理,但是,银行业在宏观审慎和微观监管强化的趋势上如何进行业务模式转型、创新发展、稳健经营等是未来的重要任务,表内外资产轻、资本消耗少、中间业务多、资产证券化程度高或将成为银行发展的模式选择。

一是同业业务创新值得期待。同业业务的创新发展在过去几年十分迅猛,亦为一些银行的转型发展提供了市场基础,但是,由于买入返售等业务需要纳入到广义信贷之中,那么同业业务的规模将受到较大的限制。对于银行业,是不是要降低同业负债的规模,这个对于不同银行或有不同的结论。对于风险能力强、期限管理较好、负债相对多元的银行,同业业务仍是其重要的业务单元。从银行业整体来说,宏观审慎评估体系的实行可能引发新一轮同业业务创新。

二是资金来源争抢现象或再现。此前,有些银行可以运用金融市场来获得资金与资产端进行匹配,但是,在广义信贷管理模式下,银行等金融机构无法通过内部相互交易来解决整个体系的流动性问题,需要从实体部门吸收新的资金,需要考虑银行资金的来源问题。未来,企业和居民的资金或将再度成为银行业争抢的资源。由于资金来源问题,部分中小银行可能陷入较大的资产负债难题。

三是中介业务将成为重要业务选择。中介业务对于银行而言是不占用资本的,是在资本主导的宏观审慎评估体系下的重要发展方向。这对于综合服务能力较弱的中小银行将是较大的难题。

四是资产证券化迎来新的发展机遇。资产证券化可以解决银行两个问题:一是更好地进行资产负债的期限匹配,二是有效地降低资产的风险权重。比如,一般信贷资产的风险权重是100%,在资产证券化之后风险权重基本可以降到20%,资本消耗的幅度可以大大降低。资产证券化对于资本充足率为一票否决制的宏观审慎评估体系而言是重大的发展方向。

五是表外资产业务差异化发展。银行需要考虑表外业务在银行机构经营管理的定位和作用。此前,监管当局要求商业银行要合理控制理财资金投资非标准化债权资产的总额,理财资金投资非标准化债权资产总额在任何时点均以理财产品余额的35%与商业银行上一年度审计报告总资产的4%之间孰低者为上限。部分银行机构通过扩大表外资产业务的规模,获得更高的收益,但是,在广义信贷管理框架下,虽然表外业务自身受到宏观审慎评估体系影响较小,但是,表外业务对接的负债端受到宏观审慎评估体系较大的影响,不同银行的未来发展路径将呈现差异化的特征。对于同业业务强、存款吸收能力强的大中型银行,表外业务实际上是较好的发展领域,比如非保本理财的拓展将具有更大的竞争优势。对于同业业务弱、存款吸收能力弱的中小银行、城商行、农商行等,由于此前突破区域限制的非标资产业务受到负债端的影响,依赖表外业务的扩张来获得银行机构发展动力的路径需要重新审视,此类机构较为合理的选择或难以避免的结果是降低表外资产业务的规模。从监管的角度上,由于中小银行机构的风险管控能力相对较弱,这对于金融稳定是有益的,但是,对于中小银行机构的发展将带来较大的压力。

(作者单位:郑联盛,中国社科院金融研究所;杨晓晨,上海志奕投资管理有限公司)

第二篇:宏观经济形势及应对之策

宏观经济形势及应对之策

------主讲人:第一财经日报 田享华

09金融2班 张乐 0910127

为抑制经济过热和通货膨胀,并基于对经济复苏的乐观预期,我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从2010年底开始退出。2011年又明确将货币政策基调定位于“稳健”。从实际情况看,“稳健”已演绎为“从紧”。目前,从紧的政策效果不断显现,对“硬着陆”的担忧也成了人们谈论的话题。

那么,究竟如何看待中国经济未来前景?如何把握货币政策方向、重点和力度?是一大考验。

宏观经济的走势分为短期、中期和长期。

短期主要是在2011年,特征为平稳较快增长,以调整为主,进退两难。1)GDP增长,2011年GDP预计在9%~9.5%之间,GDP三大要素为外贸,投资,消费,我认为2011年经济增长比去年肯定有所降低,降低一到两个百分点左右。2)通货膨胀压力;第一,输入性通货膨胀压力较大,第二,大量的信贷投放,第三,成本推动,第四,投机的作用,第五,农产品、矿产品、房地产面临上涨的压力。“五热”:公务员热、房地产热、投资热、国企央企热、移民热反映了中国得了病,得了大病,这些对物价的上涨都是火上浇油,通货膨胀压力大。3)经济泡沫还在积累,中国还没有发生经济危机,一旦发生,有一批银行是要破产的。4)汇率,面临着升值还是贬值的问题。5)就业压力,虽然我们现在是“民工荒”这是结构性的原因,但是总体就业的压力任然很大!

中期主要在2012~2013 不能盲目乐观,经济形势仍然震荡徘徊!在V型阶段政策为:政策单一,保八保增长!

长期来看,在2013年以后,总体乐观保持7%~8%中速增长,可持续20年左右。不过前提是,泡沫经济除去却无经济危机。

其次,在宏观经济的发展中我们会有很多的机遇与挑战。

机遇

一,国际舆论正向有利于我国的方向转变。

二、对外经济合作领域将继续扩大和深化。三,外交领域在拓宽,国际话语权在增强。

四、发展低碳经济大有可为

五、人民币有望走向国际化。

挑战

一、国内一些深层次矛盾特别是结构性矛盾仍然突出。

二、中国的和平发展要赢得国际社会的真正认同尚需时日。

三、周边环境动荡,安全局势不容乐观。

作为我们大学生,也是有很多的投资选择的!譬如,存钱,炒股,炒房,买黄白贷,买实业投资,以及教育健康等等。因此,我们要相信,未来不是遥不可及的,不是不可预料的,我们会用全新的面貌去面对国际化的未来!

第三篇:辽宁省中小企业信贷融资情况调查 及商业银行的应对之策

辽宁省中小企业信贷融资情况调查 及商业银行的应对之策

来源: 作者: 时间:2010-08-19 【大】 【中】 【小】

中小企业是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一支重要力量。近年来,辽宁省中小企业发展迅速,已达33.5万户,占辽宁全部企业的99%,创造的GDP占全省的55%,但近年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中小企业发展的不利因素明显增多,相对大企业来说,中小企业在融资方面所处的弱势地位更为明显,而融资难、贷款难问题则变得更为突出。

一、辽宁省中小企业的贷款需求与供给现状考察

1.普遍存在贷款需求,但不同行业的中小企业对贷款的需求程度各不相同。根据辽宁省中小企业厅2008年8月对辽宁省14个市年收入(或总资产)在5亿元以下、分布在传统制造业(包括纺织、家电、钢铁、机械、建筑建材)、新兴制造业(包括汽车、医药、信息、环保)、流通业(包括商业、外贸、批发、零售)和服务业(包括旅游、文化、体育、房地产)的100家企业的问卷调查,以及访谈325位企业厂长、经理,结果表明,中小企业总体普遍存在强烈的贷款需求,原本就处于信贷融资瓶颈状态的中小企业,由于金融危机的影响和国家宏观政策的调整,更是面临极大的资金短缺压力。

在被调查的中小企业当中,目前已向银行贷款的企业占48.5%,将来需要贷款的占90.5%。目前已贷款的纺织和食品企业占调查数的80.4%,将来需要贷款的企业占56.5%。纺织和食品等行业虽有一定的贷款需求,但多数企业业绩不好,还贷能力差,不是银行信贷重点挖掘的对象。新兴制造业的中小企业已贷款和今后需要贷款比例分别为50%和94.2%,贷款缺口达到44.2%。这些行业虽然不像纺织类传统制造业产品那样在普通人生活中高频率出现,满足人们的基本生活需求,但却提供满足人们更好生活需求的产品,其消费额在社会需求中占据着越来越大的比重。

相对于制造业,流通业的中小企业已贷款和今后需要贷款比例分别为

29.2%和95%,贷款缺口达到65.8%。从商业对国民经济的贡献率来看,美、日分别达到了21.7和13.9,而中国只有8.2%,随着流通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物流基础设施的不断现代化、信息化,流通业发展潜力巨大。服务业的中小企业已贷款和今后需要贷款比例分别为32.5%和100%,贷款缺口达到67.5%。辽宁省服务业一直滞后于制造业,急需大量的资金和技术投入,今后服务业将会成为辽宁省投资的重点领域。

这些企业贷款的期限结构倾向于中短期,绝大多数中小企业需要短期或中期贷款,主要是为了解决企业临时性的流动资金周转、技术改造和产品开发过程中的资金需求。从贷款的满足度来看,规模越小的企业,贷款需求越强烈,但也正因为规模小,经营管理素质较低,随意性大,财务制度不规范,同时也难以提供符合条件的抵押品,因此,贷款成功的可能性越小。

2.贷款供给渠道和规模正在快速扩张。辽宁省中小企业贷款来源仍是国有大型商业银行占绝对主导地位,但股份制商业银行也在逐步扩大贷款规模,辽宁省城市商业银行和小额贷款公司的融资安排则起了重要的补充作用。2009年9月,《辽宁省促进中小企业发展条例》发布,要求对中小企业符合国家产业政策、有市场发展前景、技术含量高、经济效益好的项目,在符合信贷条件的前提下,优先提供信贷支持,城市商业银行年新增贷款用于中小企业超过规

定比例的,由同级财政给予奖励。辽宁省中小企业厅与广发银行沈阳分行签署了合作协议,共同实施为期3年、规模为100亿元的中小企业信贷计划,还采取“多家银行对一个市、一家银行对多个市”等灵活多样的对接方式,通过与国家开发银行共同组建的省中小企业融资平台,征集、考查和筛选贷款项目,对成熟项目进行重点服务,使企业尽快获得贷款。这些利好政策的公布和利好行为的推进在明显扩大辽宁省中小企业的信贷供给渠道和信贷供给规模。

二、辽宁省中小企业的还贷能力分析

就还贷能力的高低而言,中小企业所面临的生存风险起着决定性作用。共有三方面的风险存在:一是国家和地区宏观经济政策调整和变动所引起的政策性风险;二是行业变动风险;三是管理风险和经营风险。在这些风险当中,管理风险和经营风险极易引发无力还贷风险。

管理风险是大多数中小企业短命和很难长大的根源。由于家庭式管理方式导致以个人忠诚度为管理纽带,加之重业务经营,轻管理控制,特别是中小企业普遍存在短视行为,重视有形资产和短期利益,对无形资产和长远利益考虑很少,缺乏优化各种资源配置,因而削弱了企业整体控制能力,从长远看势必会影响其还贷能力。

中小企业的经营风险是因生产经营方面的原因给企业盈利带来的不确定性。这次国际金融危机的发生导致世界经济下滑、需求下降,造成出口订单减少的风险,进而引发辽宁省一些以出口为主的中小型企业销售困难,货款回收风险加大,盈利水平降低甚至亏损,开工率明显下降。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抚顺挖掘机有限公司的抚挖重工履带式起重机产品的国际市场营销受到了较大的冲击;辽宁高可电瓷电器制造有限公司产品的价格平均下降了10%左右,企业的利润下降很多。企业关联方的不良经营行为也增加了企业的经营风险。此次金融危机由于进口国经济衰退,企业和个人支付能力下降,信用降低,出现支付困难,产品出口到货后不能及时收回货款导致企业出现贷款回收风险。这些经营风险的存在都影响到中小企业作为债务人的还款能力。实际上,中小企业的经营情况与还贷能力直接相关。根据典型调查,中小企业的还贷能力有三个明显的特征:一是对自身还贷能力的评价普遍较高,实际还贷情况比外部调查和评价的结果要好,表明中小企业的信用可靠,希望能和银行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二是新兴制造业和服务业还贷能力要比传统制造业强。三是年收入在100万元以下及年收入在1亿元以上的中小企业还贷能力要强一些。因为前者贷款金额一般较小,贷款利息不会成为企业太大的负担;后者的发展已经从快速发展期进入相对稳定期,虽然贷款数额较大,但还贷风险并不大。

三、改进与完善中小企业的信贷策略

尽管国际金融危机让很多中小企业面临困境,但中小企业的发展空间和前景依然非常广阔,所以任何一家商业银行都不能不关注中小企业的高成长性带来的发展机遇,也不能不继续积极探索与占有这块领地,可是与当前中小企业的快速发展、与中小企业对信贷资金的巨大潜在需求相比,商业银行在制定与实施中小企业信贷政策上都还存在许多不足之处,如对拓展中小企业市场的重大意义认识不足,对中小企业的信贷政策过于简单,也缺乏适合中小企业融资特点的金融产品,更缺乏有经验的中小企业市场营销专业人员等等。这些问题的存在,迫切需要商业银行进一步调整发展思路和经营理念,改进完善激励机制,制定更为具体的有针对性的政策措施。

1.提高对拓展中小企业信贷市场重要性的认识。商业银行要充分认识到,从目前以大型企业为主,兼顾中小企业,逐步转向以中等企业为主,兼顾优质大型企业和成长性好的小型企业两头,将是商业银行特别是股份制银行客户结构变动的必然趋势,也是其拓展生存与发展空间的选择。积极拓展中小企业客户,有利于进一步改善商业银行辽宁省分行的客户结构,特别是加强向大型特大型客户上下游关联中小企业、协作企业的营销,不仅可以延伸银行服务价值链,而且也有利于进一步巩固、维护和深化与优质大型特大型客户之间已经建立起来的良好合作关系。

2.制定更为详细的中小企业信贷政策指引。进一步加强对中小企业的市场调研,提高政策指引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具体可考虑由总行分别制定中型企业和小型企业信贷政策指引,并且根据辽宁省不同的经济发展地区分别制定不同的中小企业标准,像朝阳和铁岭这样的经济不甚发达的地区,中小企业的标准要在国家标准的基础上调高。商业银行辽宁省分行可根据总行的政策指引精神,因地制宜,制定本行的中型企业和小型企业信贷政策,形成辽宁省中小企业信贷政策指引体系。

3.进一步深化信贷管理体制改革,逐步建立中小企业信贷管理体制。与国有大型企业相比,中小企业特别是小企业具有经营规模小、经营稳定性差、管理不规范、财务制度不健全、报表数据不准确、单笔贷款规模小、短期性临时借款多、还款周期短、可供抵押品少等特点,在被调查的中小企业中,“贷款申请程序繁琐,审批时间过长”和“要求担保、抵押及借贷条件太过苛刻” 被认为是影响中小企业贷款市场发育的两大主要障碍。为此,要逐步建立适合中小企业贷款特点的信贷审查审批流程,简化审批程序,改进服务方式,提高对市场的快速反应能力,同时逐步建立信贷审批过程中的激励机制,对控制中小企业风险比较好的分支行和专业信贷审查审批人员,可以适时调高授权权限。

4.深化与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和其他中介服务机构之间的合作。进一步深化与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和其他中介服务机构的合作,降低经营成本和经营风险。为中小企业提供信用及其他中介服务的机构本身的构成及功能也是极其复杂,主要为中小企业提供工商注册登记、商标注册登记、资格认定、项目评估、资产评估、信用评估及担保、报关报税、年审审计、记账查账、法律顾问等方面的代理服务或咨询服务等。加强与社会中介机构的合作,有利于与中小企业建立更广泛更便捷的联系渠道,有利于获得更多、更充分、更准确的信息,有利于降低因信息不对称性而带来的潜在风险,有利于为中小企业提供更适合其经营特点的丰富多样的金融产品与金融服务。

第四篇:金融危机-中国应对之策

金融危机类型特征

金融危机可以分为货币危机、债务危机、银行危机等类型。金融危机越来越呈现出某种混合形式的危机。其特征是人们基于经济未来将更加悲观的预期,整个区域内货币币值出现幅度较大的贬值,经济总量与经济规模出现较大的损失,经济增长受到打击。往往伴随着企业大量倒闭,失业率提高,社会普遍的经济萧条,甚至有些时候伴随着社会动荡或国家政治层面的动荡

原因

金融危机的产生多数是由经济泡沫引起的,以21世纪最大的美国金融危机来举例,可以看出金融危机产生的原因。造成这次危机的背景是复杂的、多方面的:

1、美国的消费习惯。

借钱(贷款)消费是普遍的生活方式。原因:收入轨道模式。年轻人钱少,但消费多;老年人退休后享受优越的退休金,但消费相对少。所以,年轻人多借钱消费(包括向父母借钱,这与中国不同)。而且,美国发达、完善的信用体制使几乎所有人的消费靠借钱来完成。储蓄模式。美国人的储蓄率历来很低,近年来,一直在零储蓄率上徘徊。要消费,只能靠借钱。经济增长模式。美国的经济增长主要依靠消费驱动。其消费率长期为70%左右,投资率为15%左右,而出口负数。

2、经济管理思想。

自上世纪70年代发生经济“滞涨”以后,凯恩斯主义的“国家干预”政策遭到新古典自由主义的强烈批评,此后,新自由主义思潮受到追捧。80年代的“华盛顿共识”所倡导的“经济自由、私有化、减少管制”成为指导西方国家经济走向的主要道具。

3、经济环境与具体政策工具。

美国2000年后陷入高科技泡沫破裂后的短暂衰退之中,在美联储前主席格林斯潘的主持下,连续13次大幅度消减联邦基准利率,从最高6.5%下降到1%,强行向市场注入流动性资金,扼住了经济下滑,也拉动了美国房地产连续多年繁荣。此为次贷危机乃至金融危机爆发的直接导火线。需要理解的是,21世纪的最初几年里,同样的低利率政策,为什么美国偏偏房地产行业得以相对发展,而不是其他行业呢?原因是:网络等高科技产业高速发展导致的泡沫破灭后,进入一个成长停滞期,抑制了大量资金对该行业的投入;20世纪六、七十年代,随着劳动力成本的不断提升,美国制造业,尤其是劳动密集型产业大量外移,形成国内产业空心化,加之服务业在繁荣之后的替代更新需要一定的时滞期,所以,这些行业投资机会较少。而且,从90年代开始,美国的房产一直处于稳定的状态。在这种情况下,流动性资金开始注入该行业。

第五篇:“寒冬”来临:餐饮业的应对之策

“寒冬”来临:餐饮业的应对与思考

由于美国的金融危机引发的全球的经济危机,已呈现出愈演愈烈的趋势,也对中国的经济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冲击。而且更为可怕的是这场危机究竟何时见底,到目前为止,没有一个明确的判断。总之,“寒冬”来了,这已是一个不争的事实,这场“寒冬”对餐饮业有何影响?餐饮业如何应对?都将是我们要思索的问题。

2008年的中国经济宏观经济环境变化之频是有史以来仅见的,在年初的时候当时的主要问题还是经济过热以及物价上涨,到了年中,宏观经济外境发生了变化,经济下滑趋势显现,宏观经济政策调整为保经济增长与继续控制物价的上涨。到了下半年,受美国金融危机蔓延并延长的趋势影响,经济下滑己成现实,宏观经济环境政策随之调整为进一步扩大内需以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增长。仅从这种变化的轨迹,可以想见情况比我们想象的要严重许多。

对餐饮业而言,从2007年的下半年到2008年的上半年,餐饮业已经呈现出消费增长、但利润水平下行的趋势,CPI的上涨以及人力成本的提高,一方面成了业绩增长的主因,另一方面竞争的惨烈,终究导致在繁荣景象背后的利润负增长。餐饮业还未能完全消化这一轮宏观经济环境带来的冲击之际,突然地就面临由于经济危机带来的更为全面的冲击。

餐饮业是最敏感的消费行业,政治上、经济上、社会上有一点风吹草动,直接受影响的总是餐饮业,所以当经济景气的时候,大小餐厅家家高朋满座、热闹红火;而不景气来临之时,餐饮业者每天望着空荡荡的卖场,除摇头叹所,实在想不出什么好办法。而且,改革开放三十年来,尽管我们也历经宏观经济调整,但以往曾经历的顶多只能算做波动,大多数是政策调整带来的波动,但真正经历周期性的经济危机还是首次。对餐饮业而言,“寒意”也是愈加浓厚,季节的冬天,本是餐饮业的春天,然而我们已经见到,今年的“冬天”非比寻常,许多红火的餐厅没有了以往的景象,来自各大供应商的供货量变化数据,也证实了业绩下滑的现实,尤其是大卖场与中高端业态的酒楼,已不同程度出现30%--50%的下滑,与往年同期比较则下滑更深。

因此,毫无疑问,餐饮业不可能逆势偏安一隅,亦将面临“寒冬”。究其原因,宏观经济环境不景气带来的收入预期的不确定性与对危机的恐惧心理带来的消费的信心不足、热情不高,是这场“寒冬”对餐饮业影响的基本面。餐饮业对此必须要有足够的认识。联想控股柳传志在2008年中国企业竞争力年会发言中,对这场“寒冬”也表现出了无奈:“最后真的 1 寒冬来临冻死人是没法的,就看谁更健壮,就看谁会保暖。能够活着,就可以了。”可见这个“寒冬”的严酷。正如柳传志所言,抵御“寒冬”的两大基因,一是“健壮”、二是“保暖”。然而,我们够“健壮”吗?准备了“保暖”所需的物质与心态了吗?这令我很不安。

如果说“健壮”与否是经营能力的体现,“保暖”则是战略层面的考量。

我们都对经历了百年风雨变幻还能屹立不倒的长寿型公司充满敬意,可是我们同时发现这些长寿型公司存活的道理非常简单,那就是符合顾客期望的产品、稳定成长的团队和保守的财务。当然,它们还会拥有各不相同的其他特点,但是这三点是它们的共性,而这三点是不受外部环境影响的一一能做到不受变化的影响,是企业自身能力的积累所获得的主导市场的要素。

让我深感不安的原因在于:餐饮业30年持续高增长是来源于市场自然增长?还是我们的能力?能否保持稳定的持续增长? 我们都不会否认餐饮业在这30年间是在持续高增长。改革开放30年,餐饮业伴随着中国社会经济进步与发展的历程走过了具有历史性、跨越性和巨变性的30年,并得以高速的发展,然而客观地说,其发展水平仍是粗放式的,我们还停留在流程、分工、协作的粗放阶段。即便在顺风顺水环境下,拜商机蓬勃所赐,也并非家家都是盈利的,市场上冒起来最快、关门转手也最快的正是一家家大大小小的酒楼餐厅,在各地寻租、求转让合作的广告中,酒楼餐厅占了多数。根据统计及个人观察,近几年新开业的餐厅,能够很快步上正轨并盈利的,平均不超过30%,而这些业者绝大部份是有开店经验或专业背景的,有近一半的业者属于“套牢”者,不算失败,但也没有真正的成功;剩下的20%则是很快就被竞争激烈的市场淘汰出局的外行投资者。如果再看看另外一些企业,我们也许就更清醒了。麦当劳的一个单店年营业额不低于同城三倍于它的经营面积的中高档酒楼,而且前提还是这家酒楼经营良好。因此,我们不能再沉醉于“成长最快”,我们企业这几年的增长更大程度上是来源于市场的紧缺而不是我们的能力。可以说,是市场造就了我们的企业而不是企业造就了市场。所以我最感不安的是:我们真正的泡沫源自良好业绩带来的兴奋和满足感,却茫然不知自己的不足与危机。从2007年下半年到2008年的上半年在经济环境变化出现的总量增长利润下行的现象,也印证了我这种不安。

当然,“健壮”与否已然形成,尽管现在想起已于事无补,但却值得反思。其实,餐饮业中不乏堪称“健壮”的业者。例如,北京麻辣诱惑,我一直认为,麻辣诱惑的成功代表了餐饮业科学发展的方向:从市场细分、目标顾客的选择,再针对目标市场的特征设计产品、服务与环境并建立产品研发中心,品牌运营中心,形成了以顾客为导向的完整产业价值链。但这些还只能是为健壮的体魄所打的基础,是否健壮还取决于科学发展观的经营智慧,在扩张时冷静的审视,加之时刻关注顾客的价值体现的危机感,是令其健壮而得以过冬的资本。2007年前11月份,笔者在海南参加中国餐饮业职业经理人年会时,与麻辣诱惑掌门人韩东有过交流,当时正值业内热衷引入风险资本,加速扩张的思潮,麻辣诱惑在北京也不断开出新店,势头正猛,但在谈起是否计划引入风险资本时,韩总却出奇的冷静,告诉我“还没看清楚„„”。在今年的餐饮产业大会中,笔者再次与韩总有过交流,他告诉我,现在最大的问题是产品升级的压力。这种优先对“符合顾客期望的产品”的关注和扩张中“保守的财务”,岂非就是那些历经风雨而百年屹立企业的特征?!这种的经营智慧在大董烤鸭也得到验证。在今年的餐饮产业大会之际举行的职业经理人专委会执委会上,许多同行在赞叹大董的产品创新与企业文化建设之余,纷纷问起董振祥何时开疆扩土,董总的回答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说,之前是产品体系、团队建设尚不成熟,到今天,我才可以说产品体系建立以及产品标准化工作具备了扩张的条件,现在则是选址的问题,因为,以大董的产品并不是所有的商圈都适合的„„。

无论是麻辣诱惑还是大董烤鸭,都将产品体系为目标顾客创造价值作为发展的核心竞争力,而许多的餐饮业者仍停留在经验经营的阶段,尽管餐饮行业的经验不可谓不重要,但由于缺乏科学发展观而引致的问题比比皆是,例如:在产品定位上缺乏的明确的市场细分,试图满足所有人的需要,在产品创新上缺乏对顾客价值的判断,导致为创新而创新,甚至闭门造车。在产品的竞争力上缺乏核心专长,从而难言可持续性发展。四川的大蓉和曾以“融合”的出品出新、出奇,创下了骄人的业绩,然而近年果断转型,回归精品川菜,这种转型正是深刻洞悉餐饮市场发展规律的经营智慧。遗憾的是许多业者缺乏这种认识,仍停留在简单的模仿,我们不否认学习、借鉴的重要性,问题在于如果缺乏自己的体系,或者不能将拿来的吸收、提升并融入到体系中,对核心专长培育是毫无助益的,而核心专长的缺失,又如何谈得上持续增长?

总之,在不确定性成为常态时,回归基本面是最重要的。经济景气时,只要努力就有收获,当不景气来到之时,就要看是否健壮,能否抵抗严酷的寒风。因此,“寒冬”同时也构成对企业运营是否健康的试金石。

在“寒冬”来临,一片业绩下滑声中,有些餐饮企业却仍保持着过往的红火,或虽受影响却未受冲击。银川有家广东雪花大酒楼,就是在当地市场上为数不多具有抗寒能力的其中之一。据笔者观察,其赖以抵抗经济环境变化的基因在于:十年来,以一贯的市场定位、稳定的出品质量、鲜明的产品体系,形成了大众价格、菜式正宗的口啤,而且十年来专注对 产品体系、产品质量、服务水平以及就餐环境的改善,在未形成优质的运营能力之前绝不轻言扩张版图。在业界以发展规模与速度称英雄的时代,能够甘受寂寞,埋头打好基础,从今天看来不仅是经营的智慧,更是抵御市场波动的资本。事实上,该企业直到今年的才迈出扩张的脚步,正是这种对核心竞争力的锤炼、对品牌、对优质运营的坚持、对扩张的冷静,成为了其抵抗经济环境变化的基因。

因此,我们在赞叹诸如麻辣诱惑、大董烤鸭、银川广东雪花、大蓉和的经营智慧的同时,回到餐饮经营的层面,我们对餐饮优质经营、抵御市场变化的“健壮”与“保暖”基因能够形成以下的判断:

其一,以目标市场的顾客价值创造为依据构筑从环境到产品以及服务体系,并不断地升级与强化,从而形成可持续性发展的核心竞争力。

其二,唯有做强方有做大的资本。做强为要可能独善其身,也可能错失良机;一味做大,可能一飞冲天,也可能一蹶不振。这不仅考验业者经营智慧,也反映了业者的战略思维。一直以来,在做强与做大的选择中,缺乏经济大萧条洗礼的中国企业经营者,往往迷失于选择的战略思维。“寒冬”来临时,才是餐饮企业所有的规划,包括战略思维的试金石。根本上讲,很多企业活的久,并不是它们机会把握的有多好,而是控制风险的能力胜人一筹。

其三,追求优质运营。只有专注于培育执行战略的“组织能力”,不被眼前的短期业绩牵着鼻子走的企业,才能维持长久的竞争力和高水平的经营质量。因为,除非是靠专利保护,否则仅依靠战略差异化的经营优势是不会长久的,因为你可以做的事别人同样可以模仿。但是凭借运营的力量取得的优势却不是竞争对手随便模仿得了的。因为依靠运营构建质量、成本、速度的优势是企业综合能力的体现,是一个体系,而且费时费力,绝不是那么好模仿的。

如果说健壮是过往的锤炼,而如何“保暖”则是“寒冬”里的应对策略。

面对不景气,有句话叫做,不景气淘汰不争气。有智慧的业者会沉住气,比平常加倍努力,静待环境转变。而心浮气躁或缺乏经验的业者,就会采取打折、杀价等自杀性的做法,求得一时之快。结果不景气的时间要是一拖长,打折、杀价也不能吸引客人上门的时候,这些餐厅除了关门,就没有别的路可以走了。从这个层面看,那些体质健全,经营得法的企业过的可能比以前更轻松。因为市场上乱打折、乱出招的餐厅如果都跨了,消费者自然就集中起来,向存活下来的餐厅靠拢。看得透这一层,寒冬来临,非但用不着慌张,有时还得把它当成是一件好事呢!

然而,我们关心的问题是,如果市场必须淘汰四成的竞争者才能稳定下来,那么如何才能让自己成为不被淘汰的六成之一,而不是被淘汰的四成之一呢? 首先,须对这次“寒冬”有清醒的认识。我们今天所面临的是改革开放30年来第一次真正的商业周期,以往曾经历的顶多只能算做被动,大多数是政策调整带来的波动,可以说,大多数人都不可能有太多的认识,也因为这样,从经营者而言,也许会出现两种极端的思潮,一种是由于缺乏心理准备而滋长的对漫长冬天的恐惧,一种是反周期的诱惑。从市场上而言,由于对谷底以及冬天持续时间不可预知的恐惧,以及预期收入的不确定性,将会导致消费恐慌。尽管“民以食为天”,但消费锐减己是不争的事实,不应再存有侥幸心理,要全力以赴争取“活下来”。“健壮”者比别的企业好得多,但现在绝不敢说有这么好能力的企业就可以活下去,因为环境不可预测,真的大地震来了,身体再健康的人也经不住。对于反周期的诱惑,由于大多数业者并不具有大资本,因此,此时逢低吸入的种种反周期扩张不合适宜,即便有充裕的资本,也应慎之又慎。

其次,在市场不景气时,常会出现特价满天飞,中午商业特餐,假日假期特卖„„。这些变相减价的作法绝不足取。因为只有市场有足够的消费意愿者时,刺激消费的杀价、特卖的杠杆作用才能生效,因此倘若业者觉得自己消费额过高不利于争取客源,宁可光明正大全面降价,不须只挑特殊时段降价自乱阵脚。倘使自己消费并不高而生意不好,必定是出品品质有些问题,即使使用特价的手段也不会有吸引顾客的效果。

还有就是应强身健体,苦练内功,为回暖打好基础,一旦好转就可以起来。餐饮业者平常没时间,不断地发展忙于应付,现在可以冷静下来作些思考,从基础管理到运行管理,一个环节一个环节进行推演,以达到最优化和最好。例如,我们需要理清谁是我们的顾客? 顾客重视的价值是什么?从而重新审视企业的产品与服务体系以及营销策略,德鲁克先生明确地告诉我们:企业就是创造顾客,企业需要不断地理解顾客的价值,企业需要不断地通过营销和创新来体现顾客的价值,这样才能够在市场中存活下来;我们还需要强化现场力与可视力以提高服务执行力,从而让创造顾客价值与顾客满意不再只是口号„„。这些东西其实可以把企业过往的经验和别的企业的经验、教训拿来重新考虑、进行调整。有了心得后,再来改造自己的经营体质,未来即使再遇到挑战,也能应付自如,轻松过关了。需要提出的是学习优秀企业的心态问题,许多餐饮业者所表现出来的学习热情,是令人钦佩的,但是很多业者在学习的过程中,会去找学习对象的不足,会寻找自身旧做法的依据,甚至学习的取舍标准也依企业自身的主观判断而定,而不用客观事实做依据。结果,一方面我们的企业在学习,而另一方面我们的企业更加坚定了自己的企业习惯,我怀疑这种的学习质量。因为,我们并没有真正地认同,因而我们也就无法真正地去学习,也就无法真正地去超越。1993年,三星以索尼为榜样开始学习,三星的董事长李健熙说:索尼是神,我们需要仰视。到了2003 年,索尼说:三星是神,我们需要仰视。这是三星公司给我们的启示。

尼采有句话:那些没有消灭我们的东西,将使我们变得更加坚强。以此作结并与餐饮业者共勉。

下载商业银行应对宏观审慎评估体系之策(最终定稿)word格式文档
下载商业银行应对宏观审慎评估体系之策(最终定稿).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成人高等教育发展的应对之策1

    三、成人高等教育发展的应对之策 针对以上问题,我们要与时俱进,认真研究成人教育的特点和培养目标。由于成人高等教育的学生来源和培养对象不同,其培养目标与普通高校也有所不......

    上海人口生育高峰的应对之策

    《检察风云》:胡锦涛总书记最近提出,“建立健全家庭发展政策,切实促进家庭和谐幸福”,请问计生工作如何将总书记的这一要求落到实处? 孙常敏:“建立健全家庭发展政策,切实促进家......

    浅谈农村金融的发展状况和应对之策5篇

    浅谈农村金融的发展状况和应对之策 摘要: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民人口有将近9亿,广阔的农村和农民构成了农村金融的巨大市场。农村的生产工具落后,生产能力低下,农村的经济发展缓......

    白酒行业现状与应对之策——王建华

    白酒行业现状与应对之策 北京和君咨询集团酒水事业部王建华 中国白酒业正处在历史发展阶段的艰难时刻,外临红酒、啤酒、黄酒、养生酒以及含酒精饮料对市场的“趁火打劫”,上有......

    危机中三种典型情况的应对之策

    危机中三种典型情况的应对之策 在危机中,商业领袖们通常会面对以下三种典型的情境考验:如何公布敏感信息?如何消除各种谣言?如何应对消极怠工?本文将聚焦分析这三种典型情形,并总......

    我国周边安全形势及我们应对之策讲解

    我国周边安全形势及我们的应对之策 摘 要:中国是一个地处亚洲东方的陆海兼备的大国,陆地边界线、海岸线都很长,邻国众多,地缘形势复杂。中国周 边安全环境既有“先天不足”......

    劳动合同法背景下企业应对之策(定稿)

    劳动合同法背景下企业应对之策 山东扶平律师事务所张淑红 内容提要: 《劳动合同法》于2008年1月1日起执行。相比于《劳动法》,《劳动合同法》对企业劳动关系有许多重要的......

    浅谈企业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应对之策

    浅谈企业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应对之策企业文化是企业在长期生产经营实践中形成的被企业员工认同和遵从的思想观念、价值标准、思维方式的总和,它渗透于企业的组织结构、规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