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农村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的冲突及应对之策
腾冲县界头乡农村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调查报告
摘要:环境保护与经济增长并重的今天,只有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协调运作才能解决环境问题.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实地调查农民关于环境保护与经济增长的一些普世价值,从政策、管理和实施3个层面对农村环保与经济发展的冲突进行了分析,针对冲突提出了对策。
关键词:经济增长 环境保护 冲突 可持续发展
随着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工作的不断深入,农村经济飞速增长,农民的生活得到了巨大的改善,但环境的破坏却严重的威胁到了农村环境的生态平衡,现阶段农村地区环境污染问题已经是不争的事实,有电视媒体也曾报道过“垃圾围村”的现象。过去人们只重视城市环境污染的问题,处于边缘位置的农村地区的环境破坏问题往往被忽视。人们开始重视村容村貌的整洁,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问题得到普遍的重视。
本文通过实地考察与调查并结合从小在农村生活的经验进行了深入思考,理论结合实际精心撰写了报告。环境保护与经济增长并重的今天,只有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协调运作才能解决环境问题.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本文从政策、管理和实施3个层面对农村环保与经济发展的冲突进行了分析,针对冲突提出了对策。
本文以云南省腾冲县界头乡为例,分析了造成该村环境污染的原因,还提出了一些解决的意见措施。
一、界头乡经济的发展与崛起
界头,是腾冲县北部边境的一个乡,沿高黎贡山西麓走向,属龙川江源头上游怀抱中的“花园盆地”,距缅甸重镇密支那的板瓦镇仅40公里,故名界头。全乡国土面积864平方公里,东与保山接壤,南与曲石相接,西与明光、固东两乡唇齿相依,北与明光、怒江州泸水县毗邻。全乡辖28个村民委员会,360个村民小组,679个自然村,2004年末全乡总人口65901人,分布有回、白、傈僳等少数民族,占总人口的3%。全乡最低海拔1400米,最高海拔3780米,年降雨量1600—1700毫米,年平均气温14.8℃,无霜期270多天,全年日照时数1500小时,属典型的亚热带季风气候,适宜于多种农作物的生长,历来是腾冲重要的粮、油、烟生产基地,自古以来就有“腾越粮仓”和“边陲江南”之美称。
全乡种植烤烟4万亩,收购烟叶494万公斤,实现烟农收入5232万元,比去年增1100万元,增26.6%,达到了双控以来的最好水平。粮、油生产稳步发展。近年来,界头在粮油生产上通过大力实施“引良种、抓科技、搞示范”、“烟后作物”工程,使粮、油在面积逐
步压缩的情况下,保持了稳步发展。2011年,实现粮食总产3823.5万公斤,比去年增6%,确保了粮食安全。种植油菜4.99万亩,实现油菜总产560万公斤,比去年增5.7%,油菜收入达1300万元,农民人均油菜收入199元,比去年增11.1%。畜牧业在种草养畜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在抓好品种改良,“一检两制”的同时,将工作重点放在推广种草养畜上。2011年,全乡推广农田种草6000亩,在巩固和发展张家营、大园子两个示范村的基础上,新增桥头村为养牛示范村。全年实现肉类总产5569.3吨,增长14%。实现畜牧业产值6113万元,比去年增28 %。
经过30年的快速发展,界头乡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实现了前所未有的大突破、大跨越和大发展。
1、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显著提高, 农产品供求关系实现历史性转变.2004年,全乡种植烤烟4万亩,收购烟叶494万公斤,实现烟农收入5232万元,比去年增1100万元,增26.6%,达到了双控以来的最好水平。粮、油生产稳步发展。近年来,界头在粮油生产上通过大力实施“引良种、抓科技、搞示范”、“烟后作物”工程,使粮、油在面积逐步压缩的情况下,保持了稳步发展。2011年,实现粮食总产3823.5万公斤,比去年增6%,确保了粮食安全。种植油菜4.99万亩,实现油菜总产560万公斤,比去年增5.7%,油菜收入达1300万元,农民人均油菜收入199元,比去年增11.1%。
2、农业内部结构调整取得重大突破,区域化格局基本形成。全乡农业内部结构突破了以粮为主的格局,逐步向粮、经、饲“三元”结构和农、牧、渔全面发展的方向转变,坚持从战略性主导产业、区域性优势产业、地方性特色产品三个层次上推进农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特色优势产业得到长足发展。畜牧业在种草养畜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全乡推广农田种草6000亩,在巩固和发展张家营、大园子两个示范村的基础上,新增桥头村为养牛示范村。全年实现肉类总产5569.3吨,增长14%。实现畜牧业产值6113万元,比去年增28 %。
3、农业与工业的发展并重。短短几年时间内建起了,亚麻厂、造纸厂、硅厂等规模大的工厂,为农民创造了许多工作岗位,增加了经济收入。改变了产业的结构,是农作物种植多元化,亚麻、泡核桃等新兴农作物的种植已初具规模。
二、调查方案的设计
1、调查的目的
通过问卷调查、走访和实地考察,我们得到不同人的对农村经济与环境现状的认识,从而更加客观地了解问题的所在。而分析造成不同人群观点差距的原因,有利于我们找出解决问题的具体措施。
2、调查对象
农村村民、农村学校教师、农村基层干部等
3、调查的主要结果
(1)第一问题是您生活的地区是否有环境污染或环境破坏的现象?87%的调查表显示,当地存在不同程度的环境污染和环境破坏现象。其中,反映河流污染的人数占相当大的部分。主要原因是乡镇企业的废水、废渣造成的。目前,相当多亚麻厂、面粉厂、糖厂、水泥厂等。部分原因是村民们将生活垃圾乱扔到河里、桥下造成的。我们到实地调查,看到河里长满了水藻,漂浮着很多杂物。在桥下,部分河段我们看到了村民们乱倒的生活垃圾。
(2)第二问题您的作物产量近几年来是否呈减少趋势?58%的农户认为自家的庄稼减产了,包括面积单产量和总产量。我们进行了进一步的调查,调查部分农户最近三年同面积耕地的同种农作究其原因,他们认为主要还是近几年来农村普遍使用了化学肥料、化学农药,而农民缺乏科学合理使用化学肥料、化学农药的必要知识,多半的人不是按照说明书的使用量施用,而是觉得施用越多越好。再加上施用方式落后,造成了化肥和农药的大量浪费、残留,土壤被污染,肥力下降,作物产量提不上。另外,农村耕地面积减少,使总产量大幅减少。我问他们一般都施用了什么性质的农药。据反映,有除草类、杀虫类和催长类等。我们统计了村民使用的农药名称:敌敌畏、一扫光、氧乐果、敌杀死、农达、三九小燕子、满逸、蕾铃多、野老„„还有很多很多。我们又问是否知道使用农药不仅会污染环境,而且对人体产生危害。绝大部分的村民都知道,还有一些村民认为农药的影响不大或根本不会产生影响。
(3)第三个问题是您平时是如何处理生活垃圾的?一半的人说自己平时都把垃圾扔到人少的地方,20%的人认为填埋处理更好,他们平时都是将垃圾填埋处理的,另外的17%的人则送到指定的处理处,还有13%的人随便处理,看怎样处理方便就怎样处理。我们问:“对自己的处理方法,你们觉得这样处理是否彻底?”大多数人认为是没办法彻底处理,一部分人认为可以彻底处理掉,另外个别人说不太清楚。
(4)第四个问题,环境污染是否影响到您的日常生活?68.75%的村民认为环境污染和环境破坏已经影响到他们的生活,31.875%的村民说目前还未感受到,只有13.375% 村民说没有被影响到。
(5)第五问题,现在农村的环境问题日益凸显,当地政府对当地的环境问题有没有采取什么措施。86%的村民回答政府倒是有些行动,比如设立环境保护宣传栏,张贴有关环境保护标语,设立果皮箱,组织植树活动,回收废弃电池,鼓励村民们广造沼气池,禁止使用塑料袋,加强对树林的管理„„不过,很多村民认为,政府对于环境保护的力度还是不够,希望国家、政府对农村的环境保护工作更加重视。
(6)第六个问题:如果为了保护环境,宁可放慢经济发展速度,您是否赞同?各地的大
多数群众对于为了环境保护而放慢经济建设的观点持不赞同的意见,相当多的人认为可以在经济建设的同时进行环境保护,问题在于相关部门的具体措施与行动。调查的结尾,我们请村民们就如何改善农村环境提出建议。村民们认为,政府要多做环境保护宣传;相关部门要加强对环境的管理;科学合理使用化学农药和化学肥料;有关部门加强对乡镇企业的排污管理;不用一次性筷子;政府收集农村生活垃圾,集中处理;明确责任,政府每年组织当地村民进行植树活动;加强管理,严厉惩罚破坏环境的违法分子。
三、农村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的冲突
(一)经济的振兴与环境的矛盾凸显
界头乡的环境污染问题现在已经变得十分的严重,笔者便有深刻的体会。从前的青山绿水被糟蹋得遍体鳞伤满目疮痍不堪入目。
界头乡的环境污染主要是沿龙川江和各溪流区域呈带状分布,而又以有居民带更胜。营寨村各个自然团都有其赖以生存的小溪,或穿团寨而过,或绕团外而流,这些水量并不丰富的溪流是当地主要的水源,不仅灌溉农田,还为当地居民提供涤衣洗菜之便。营寨虽处于闭塞之地,但山水田园风光清秀无比,民养自给有余。但是现在已经俨然不是那般模样,小溪里沉积了厚厚的淤泥,烂橘子烂菌包破塑料袋将溪水堵得水泄不通,部分流段出现断流现象,如厕后使用过的卫生纸等也不管三七二十一一并统统倾泻于小溪当中,不但有碍观瞻,时间一长臭味熏天。这些溪流汇进龙川江,龙川江的水质极度下降,污染问题变得十分的严重。短短几年之内,龙川江上建起亚麻厂、造纸厂、酒厂等工厂。污水不经处理,直接排入龙川江之内,江内鱼虾的数量极具下降,江内臭气熏天·······
处于这样的生活环境之下当地村民却不以为然,得过且过,放任自流。还在门前溪流中喂养家禽家畜,排放物如鸭粪直接排放到溪流中,而人们还在这样的水质中洗衣物甚至洗菜,根据食物链的原理,最后伤及当地居民在所难免。
(二)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冲突
经济发展在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也付出了巨大的环境代价,造成自然资源越来越短缺,生态恶化、环境污染等[2]。片面追求GDP的指导方针和环境保护的公益性,使经济利益和生态效益形成“忠孝两难全”的局面,在不同层面上出现了冲突。
1、政策冲突
政策冲突现象在现有的政策体制中时有发生,主要原因归结于“政出多门”,即涉及到同一政策问题的解决,不同的政策制定部门按照自身的利益制定相应的政策,缺乏协调机制[6]。如环境与扶贫政策,前者致力于改善和保护生态环境,而后者更多地强调经济发展和经济增长。实现环境保护的目标会制约一定的经济行为,影响近期的经济增长速度和人均GDP。反之,达到脱贫致富,部分扶贫开发项目会对环境造成一定的污染,破坏人们生存的环境。近年来实行的高黎贡山森林的禁伐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禁伐对长期以林业为支柱产业的地区在经济上是一个很大的打击,直接影响其财政收入和农民收入。另外受到国家以前曾片面强调以粮为纲、毁林开荒和围湖造田的政策影响,生态遭到严重破坏[1]。其结果是地方政府偏向经济指标,并以此要求和考核地方企业,造成环境与发展综合平衡的削弱,重复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7]。排污费远远不能解决污染治理。
2、管理和治理冲突
环境保护管理体制在管理方式上偏重于行政性强制手段,重点在工矿企业管理,缺乏适宜的诱导政策及事前事中指导监督管理[1]。其手段主要是前期收费、后期罚款和限期整改等措施,尽管在治理环境污染方面也达到一定效果,但往往治标不治本,不能从根本上改善环境质量,而且成本巨大,经济上极不合算,最终导致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都差,不能促进经济的协调、健康和持续发展引。
3、实施冲突
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目标各有侧重,行政管理具有相对独立性,二者缺乏统筹规划和有机衔接,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不能协调一致。由于农村环境的破坏没有城市那种立竿见影的效果,也没有那么突出,环境保护工作历来都以城市环境保护和工业污染防治为主,农村环境保护的严重性和重要性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为追求产值的增长,缓解就业压力和保持地方政府财政收入的稳定增长,当经济与环境保护目标发生冲突时,往往放弃环境保护目标,只追求经济发展和短期效益,不顾生态环境后果[3]。农村环境保护的工作力度不够,这是农村环境问题成为其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制约因素之一的主要原因。
四、对策以及如何解决冲突
1、政策制定因地制宜。
要制定符合当地实际条件的措施,这样才具有可行性。不能盲目照搬其他地区的方法。例如界头乡是一个贫困山区在财力上无法安排专门的环卫车辆就不要做这样不切实际的幻想,应当根据本村的实际情况解决类似问题。中共十七大关于环境与发展问题提出“经济增长的资源环境代价过大”是亟待解决的首要问题,按照科学发展观要求来发展,处理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关系的“三个转变”等一系列创新性的战略思想和政策,为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政策的制定提供了依据,但还需要建立或完善与之对应的具体政策、法规和制度[6]。以环境友好的政策确保发展战略的顺利实施。把环境保护作为衡量和评价经济增长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把环境可持续目标加入到地方干部的考核指标中,督促地方政府官员思想观念的转变,改变以增长论政绩的旧观念。对相关干部进行环境教育,使他们清楚认识环境保护和经
济建设的关系,树立可持续发展意识。使其在实践中充分考虑生态环境承载能力,坚持在保护中实施开发,在开发中重视保护。
2、大力发展生态农业经济建设
要加快改善农村生态环境,促进农村、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中国农业经济的稳定健康发展,对整个国民经济的可持续稳定、快速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战略意义[5]。因此,应该大力发展生态农业。我国对生态农业的基本定义是:按照生态学原理和生态经济规律,因地制宜地设计、组装、调整和管理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的系统工程体系。它要求把发展粮食与多种经济作物生产,发展大田种植与林、牧、副、渔业,发展农业与第二、三产业结合起来,利用传统农业精华和现代科技成果,通过人工设计生态工程、协调发展与环境之间、资源利用与保护之间的矛盾,形成生态上与经济上两个良性循环,实现经济、生态和社会三大效益的统一[8]。
3、从根本入手,加强协调、完善管理。
环境问题触及多个部门的领域,协调各部门的职、权、责,需要建立一个有效的互动机制。这样不仅可以整合资源,还能提高各部门的工作效率。首先,它们分别是农村生态环境保护与扶贫开发2个不同职能的管理部门。其次,农村生态环境保护与扶贫开发管理合作层面主要体现在组织构架和工作阶段中[4]。再者,针对不同类别的发展项目采取不同的有利于环境保护的相关措施
4、建立完备生态农业经济体系。
一方面要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农业技术和节水技术,通过示范效应不断加强推广应用,提高农业产化和规模化水平,达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生态改善,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6、以生态经济为原则,加大调整农业经济力度。
要通过科学的计量分析和市场预测,建立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双赢的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实现经济、社会、生态效益协调可持续发展
7、大力发展农村能源经济,加强节能环保
开发农村能源才刚刚起步,农村能源经济还处于萌芽状态,作为一种新的经济形态,还未受到普遍重视,投资者不关注,农民也不看好,这就需要政府的大力宣传和推介。各级政府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把发展可再生能源提高到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高度去认识,通过媒体、会议、文件、图书等宣传倡导,引起全社会对开发利用新能源,特别是农村可再生能源的关注和重视,普及相关知识,通过培植示范企业、示范小区、示范项目等,推广好的方法和经验,促进农村可再生能源产业的发展。
我国现在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不能模仿西方发达国家这种先污染后治理的道路,应该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农村亦是如此,我们应注意以“可持续”的发展思路来发展农村。进一步树立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意识[9],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生态保护型社会。
农村可持续发展,才可能让农民持续增收。在新农村的建设发展中,应该努力做到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处理好经济建设、人口增长与资源利用、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推动农村社会文明发展。
参考文献
[1]孙书存,包维楷.恢复生态学.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4 [2]蔡昉.穷人的经济学:农业依然是基础.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7.4 [3]白志鹏,王珺.环境管理学.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7 [4]左玉辉.农村环境调控.北京:科学出版社,2008 [5]蔡昉.穷人的经济学:农业依然是基础.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7.4 [6]浅谈农村环境政策的创新.价值中国网
[7]陆学艺,向洪.农业工作.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06.6 [8]师连枝.环境保护与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 J ].许昌学院学报, 2003,(6).[9]路明.确保粮食安全和能源安全[ J ].中国经济信息,2005,(7).
第二篇:中国环境污染与经济增长
中国环境污染与经济增长
戴茜 201330841303 公管13级13班
摘要:经济增长和环境污染问题一直是环境经济学研究的重要方面,中国的经济增长经历了 30 多年的持续高速增长,然而经济增长与环境恶化之间的两难冲突已经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二者关系的探讨也逐渐成为各领域的热点问题。如何将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成功的结合起来,则成为我国环境保护学者与经济学者至今仍在探索的问题。在此,针对环境污染与经济发展的问题,进行详细的探讨。
关键词:环境污染;经济增长;中国;环境政策;工业发展
一、前言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GDR以年均9.7%的速度高速增长,经济总量在2006年末已超过20万亿元,经济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是另一方面,由于我国的经济增长长期依赖于要素的大量投入,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没有得到根本性转变,经济的快速增长加剧了自然资源的过度消耗,导致环境污染日趋严重。
同时,中国幅员辽阔,不同地区的区位优势、资源禀赋、环境状况、经济发展水平存在很大的差异,在这样的现实背景下,研究我国东、中、西部地区在经济增长、产业结构、科技水平、物质资本存量、人力资本积累、环境污染指标的现状和区域差异,进而探讨各地区环境污染和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齐飞,2014)
而为了有效突破经济发展过程中的环境“瓶颈”,政府实施了一系列环境政策,例如将节能降耗和污染减排作为“十一五”规划中重要的约束性指标,不断加大环境污染治理投资等。那么,这些环境政策的效果究竟如何?它们是否能有效的推动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从而降低经济增长的环境成本?这些问题对于正确制定与经济增长相适应的环境政策,促进我国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值得深人研究。
二、历史发展
当前,环境污染事件在世界范围内频繁发生,2010年发生的美国墨西哥湾漏油事件、2012年广西龙江河突发环境事件以及近年来国内频繁发生的铅污染事件,给人类生命财产、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造成巨大损害。由于环境污染损害危及海洋、陆地、河流、地下水、环境空气等各类环境介质,损害范围包括健康、财产、文化、资源、环境等各个方面,造成环境污染损害评估的研究和实践涉及环境法学、环境经济、环境伦理、环境管理、环境政策、环境社会等人文社会科学领域,以及环境监测、环境化学、环境工程、环境风险、环境健康、污染生态等自然学科和工程领域。
事实上,当工业发展到一定阶段后,环境污染问题与经济增长同样、甚至更加受到关注。污染是企业将内部治理成本推向公众,由社会承担。环境管制后,这种格局发生变化,企业将承担越来越多的污染治理成本,某些污染严重的企业甚至可能被关闭。在资源投入不变的条件下,企业的总产出会相应减少。环境管制越严格,产出减少越多。因此,必须协调工业增长与环境保护两者间的矛盾,在节约资源同时,尽可能多生产好产品和尽可能少排放污染。
另外,与人类从环境中获益的历史相比,人类对环境和环境保护的关注开始得太晚,标志着人类历史巨大飞跃的工业革命开始于十八世纪,而关注环境保护的国家和国际政策仅仅出现于二十世纪后半期。直到十九世纪末期,人们仍认为无限的资源可以被国家乃至全球所用,而无须规制性和保护性政策。
环境保护的国家和国际政策历程,大致可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最初的地方性和国家性自然资源保护政策;第二阶段是:各个国家乃至全球范围的环境治理政策。从十九世纪七十年代到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保护资源是环境政策的主题。典型的例子是美国于1872年建立黄石国家公园,于1879年通过立法保存美国广大的自然森林系统。(方化雷,2011)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与经济的快速增长,中国环境资源问题达到触目惊心的程度。为适应全球可持续发展的趋势和中国的可持续发展目标,我国已建立专门负责环境保护的政府机构,尤其在近年来出台了一系列有关环境保护的政策、法规和措施,加大环保政策的实施力度,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三、现状分析:
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在实际发展中,仍以破坏环境为代价,因而无法准确的将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相结合。换而言之,即在两者发展的过程中,仍存在一些不良因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经济发展水平低,城市化进程缓慢。(2)环境资源问题严重。
(3)政府对环境治理和保护方面发挥的作用不够。
调查显示,仅在中国的4个城市:重庆、北京、上海和沈阳,每年就有一万人因接触空气中的污染颗粒而过早死亡。自1970年至1995年的25年间,黄河先后断流了18次,根据每年断流天数预测,2010年黄河将断流200天,2020年黄河下游将全年断流。中国科学院公开发表的《90年代中期中国环境污染经济损失估算报告》显示,科学家计算得来的环境污染造成的经济损失为1875亿元,而该数字只包含部分可计量的环境损失(除了大气、水、固体废弃物、酸雨等可计量损失外,无形损失尚未包括在内)
而关于东、中、西部的环境污染比较如下:(1)东、中、西部地区工业废水排放量比较
考察东、中、西地区在人均工业废水排放量这一指标的差异性特征时,发现1995-2010 年间东部地区无论是人均排放量还是总排放量都要远高于中、西部地区。东部地区人均排放量角度来看,大部分年份数值高于 20 吨,人均年排放量为 23.47 吨;总量角度来,大部分年份排放总量在 1000000 万吨以上。相比也东部地区而言,中、西部地区该指标处于较低水平,人均年排放放量分别为 14.85 吨和 14.2 吨,数值上差异不大。(2)东、中、西部地区固体废弃物排放量比较
1995-2010 年间,人均固体废弃物排放量这一指标,西部地区要高于中、东部地区,西部地区人均年固体废弃物排放量为 355.76 万吨,其次是中部,东部地区最低,人均年产生量分别为 156.34 万吨 和 47.47 万吨。(3)东、中、西部地区二氧化硫排放量比较
1995-2010 年间,东、中、西部地区考察二氧化硫排放量之间的差异,可以看出人均二氧化碳排放量西部地区要高于中、东部地区,西部地区每年的人均排放量超过 16.2kg,东部地区次之,每年的人均二氧化硫排放量在 14.4kg 附近,中部地区最低在 10kg 左右。
(4)东、中、西部地区工业烟尘排放量比较
1995-2010 年间,三大区域人均烟尘排放量,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相对较高,每年人均排放量分别为 7.24kg 和 7.33kg;东部地区人均排放量处于最低水平,每年排放量为为 5.42kg。
(5)东、中、西部地区工业粉尘排放量比较
1995-2010 年间,考察东、中、西部地区在工业粉尘排放量指标上所表现的差异性特征可以发现,东部地区人均年排放量处于较低水平,为 5.74kg,中、西部地区分人均年排放量要高于东部地区,但二者差异不大,数值分别为 6.8kg 和 6.4kg。(齐飞,2014)
从而看出,经济增长方面,自上世纪 90 年代以来,我国东部地区的经济发展在区域比较之中占据绝对优势,无论是经济发展总量水平、人均水平、增长速度,还是物质资本存量、人力资本积累、第三产业占比都呈明显高于中、西部地区。
环境污染方面,从总量上看,东部地区的工业废水排放量和二氧化硫排放量要远高于中、西部地区,中部地区烟尘、粉尘排放量要高于西部和东部地区,西部地区固体废弃物排放量高于中、东部地区;从人均排放量来看,由于东部地区较高的人口密度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人均排放水平,各地区人均排放量呈现出各自特征,污染物的排放量跟各地区的产业结构、环保政策、科技水平密切相关,从趋势上来看,各地区污染物排放量近些年来均呈现出下降趋势,这与近些年来高度重视产业优化升级、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和保护环境,淘汰高污染、高能耗落后产能有很大关系。
四、结论和建议:
为此,在这里提出几点建议:
(1)未来随着人们对清洁环境需求的提高,政策绿色 GDP的政策导向和环保政策,重型污染企业的治理力度的加大,环境质量会有所改善,这也要求东、中、西部地区能明确自身特点,寻求各自可持续发展之路。
(2)加强排污监督,科学制定环境标准,强化环境与经济的综合决策。在加快经济发展时,必须始终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把环境保护放到重要位置,决不能以牺牲环境来换取一时的发展,而应当使经济建设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实现经济发展的良性循环。科学的制定相关环境标准体系,建立环境与经济综合决策机制,把环境保护目标列入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总体战略目标之中,用标准限制环境污染,保护环境。
(3)建立环境污染责任保险制度,环境污染责任保险问题已经不再仅仅是个理论问题,而是我国环境法制建设所面临的一个实际问题,需要国家提供立法支持。中国环境污染责任保险制度的建立时机已经趋于成熟。在工业化过程中,环境污染的发生不仅频繁而且后果严重。单个污染企业承担责任的能力有限,致使污染受害者和公共环境损害往往得不到应有的赔偿。为分散企业环境污染赔偿责任,最大限度的保护受害者,尽童减少社会和国家的报失,有必要借鉴国外环境保险的经验,探索建立我国的环境污染责任保险制度。
(4)改革我国目前的环保投融资体系,增加环保投入。我们应当按照“污染者付费,利用者补偿,开发者保护,破坏者恢复”的原则,逐步使排污者和开发者成为环保投资的主体。
(5)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建立和健全我国的环境资源配置体系。走出“环保靠政府,经济靠市场”的误区,开展排污权交易,将市场机制引入环境保护事业之中,实现环保制度的创新。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通过经济激励与约束机制可以给经济主体提供充分的刺激,将环境保护与企业利润最大化或消费者效用最大化目标联系起来,实现生产、消费与环保的和谐统一。
(6)必须致力寻求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在发展经济的过程中!应充分的结合社会的实际本质;应该重新制订国家可持续发展战略;要制订一系列经济环境政策。(7)中国必须跳出先污染后治理的道路。
综上所述,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环境问题已日益凸显出来。生态环境的破坏,不仅威胁着人们的生存环境,同时还影响着人们的日常生活及身体健康,因而在我国社会发展的过程中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由此,就需要在我国经济发展的过程中,能够加强环境保护意识。将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结合起来,在推动经济发展的同时,还能改善人们的生存环境。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实现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才能从根本上推动人类社会的进步。
【参考文献】
[1]方化雷.2011.中国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之间的关系——环境库兹涅兹假说的产权制度变迁解释与实证分析[D].山东.山东大学
[2]黄菁.2010.环境污染与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及影响机制研究[D].湖南.湖南大学 [3]马丽、金凤君、刘毅.2012.中国经济与环境污染耦合度格局及工业结构解析[J].地理学报.第67卷第10期 [4]齐飞.2014.我国东、中、西部地区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关系研究[D].北京.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5]吴萍.2011.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关系问题探讨[J].现代商贸工业.第23期 [6]于杨.2010.环境保护与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探讨[J].中国城市经济.第6期
[7]张红凤、周峰等.2009.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双赢的规制绩效实证分析[J].经济研究.第3期
[8]周泽辉、赵娜.2010.中国环境污染与经济发展水平的关系研究[J].中国城市经济.第6期
[9]赵新华、李斌、李玉双.2011.环境管制下FDI、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关系的实证研究[J].中国科技论坛.第3期
[10]张红振、曹东等.2013.环境损害评估:国际制度及对中国的启示[J].环境科学.第34卷第5期 [11]曾昭法,陈青云.2009.中国东中西部经济增长对环境质量影响的对比研究[J].统计与决策.113-115.
第三篇:如何应对员工冲突与纠纷
www.xiexiebang.com
如何应对员工冲突与纠纷
课程描述: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在企业中,员工间发生矛盾冲突是不可避免的,在员工有矛盾时,如何及时控制事态,调节纠纷,避免冲突的扩大化——这是HR所需了解的。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您将会了解到应对员工冲突与纠纷的基本方法和流程。同时,我们将为大家介绍具体实践中的相关技巧。
解决方案: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虽然各行各业在应对员工冲突与纠纷时,做法各有不同,但万变不离其宗!下面我们从实战经验中给大家总结一些员工冲突的应对之道,以便大家参考,帮助我们少走弯路,直达成功。
员工发生冲突与纠纷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是企业HR经常要处理的棘手问题。
应对员工冲突与纠纷,要注意四个方面:
1.制定防范措施;
2.做好前期分析;
3.了解事情经过;
www.xiexiebang.com
4.做好双方关系的调解。
冲突与纠纷虽不可避免,但我们仍要做好预防措施。
调节冲突前,我们先得了解当事人的关系。同时,我们要了解当事人的性格特征,针对不同性格的人,应采用不同的沟通方式,才能让沟通直达内心深处。
沟通时,应重点了解事情经过,先了解冲突产生背景,看是否有误会,双方言论是否真实。同时要保证约谈的客观性,正确约谈冲突当事人。此外,我们要约谈冲突目击者,从不同角度了解事件真相,判断与当事人的阐述是否一致,结合当事人的阐述全面了解实情。随后,HR要对事情进行初步分析,明确冲突发生的原因,看是突发性冲突,还是历史原因引发的冲突,并初步分析冲突的风险等级。
www.xiexiebang.com
调解双方关系时,可先采取冷处理的方式,首先要审时度势,选择合适的“冷冻时长”。“冷处理”时间过短,当事人火气未消,心情无法平静,当事人难以听进劝解;“冷处理”时间过长,就会坐失良机,使矛盾复杂化和扩大化,甚至导致难以收拾的局面。其次,“冷处理”一定要避免拖延。不能不处理或故意回避矛盾、掩盖矛盾,粉饰太平。再者,在“冷处理”中,必须站在公正公平的立场处理问题,不做“墙头草”,不能“和稀泥”。
劝解当事人时,可以当面劝解,也可以引导劝解,针对脾气暴躁的员工,更应该采取迂回劝解的方式。
处理冲突后,HR仍要进行事件跟踪,明确沟通结果,看双方是否已经尽释前嫌;如果双方当事人心结已深,则可适当采取调岗、调部门的手段。
www.xiexiebang.com
最后,我们把这几个步骤串起来,就形成了“应对员工冲突与纠纷”的完整流程。
或许文字的话大家并不是很清楚,我们可以看下面的思维导图,能让你更加形象的理解和明白该如何应对员工冲突与纠纷。
(思维导图可以下载后放大看,更清楚!)
www.xiexiebang.com
相关课程:
如何建立知识管理平台 如何进行招聘宣传下集 如何选择招聘渠道 如何建立胜任能力素质模型 如何做好培训绩效转化
想学习以上课程可以扫描下面的二维码,里面有详细内容及海量课程
www.xiexiebang.com
第四篇:白酒行业现状与应对之策——王建华
白酒行业现状与应对之策
北京和君咨询集团酒水事业部王建华
中国白酒业正处在历史发展阶段的艰难时刻,外临红酒、啤酒、黄酒、养生酒以及含酒精饮料对市场的“趁火打劫”,上有国家政策对中高端白酒打压,内有各地大小无数品牌的搏杀。白酒行业现状如何以及白酒企业该如何调整应对之策成为大家关心的焦点。
一、白酒行业现状
1、受国家政策影响,高端白酒消费在一定程度上受到抑制。
去年3 月26 日,国务院廉政工作会议要求严格控制三公消费,禁止用公款购买香烟、高档酒和礼品。消息一出,白酒板块整体下挫2.87%,其中贵州茅台下跌了6.37%,市值一天就缩水了142亿元。泸州老窖和五粮液的跌幅都超过6%,而古井贡酒、洋河股份、酒鬼酒等股票的跌幅也超过了5%。
据新华网报道,中央军委日前下发通知,印发《中央军委加强自身作风建设十项规定》。《规定》要求在接待工作中不安排豪华宴请、不喝酒、不铺设迎宾地毯、不摆放花草、不组织官兵列队迎送等讲排场的活动。仅一个交易日内,贵州茅台全天蒸发的流通市值便高达125亿元。
2、次高端及中低端将成为主要的增长点
2012年次高端品牌增长良好。十八酒坊主打中高端,2012 年十八酒坊的销售占比约为总收入的40%-45%,其中终端零售价在120 元的柔和八年是走量最大的产品,其收入约占到十八酒坊产品的一半以上。
2010-2013年次高端市场增速
资料来源:行业数据及华创证券次高端分析 和君整理
3、收入增长推动白酒消费,三公消费限制影响高端白酒的短期销售,无碍长期总体需求。
城乡居民人均收入翻番,将进一步提高社会整体消费力,人均购买力将得到提升。根据世行发布的报告,近年来中国劳动生产率提升非常快,按照1990年购买力平价测算,中国人均GDP在1990年只有美国的10%以下,但到2010年升至20%左右。2011年的劳动生产率几乎是1980年时的8倍,但仍大大低于欧盟和拉丁美洲国家的水平。
2012年中国奢侈品消费3000亿元 购买能力强。据统计,2012年中国奢侈品全年消费460亿美元,其中国外消费271亿美元,国内消费189亿美元。2012年茅台和五粮液等高端白酒的总销售额不到1000亿元,如果能够保证产品质量,消费者能够方便地买到真正的高端白酒,未来市场空间广阔。
4、大量资本进驻白酒行业,加速了白酒行业的竞争和整合
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10年白酒行业销售收入为2713亿元,规模以上白酒企业为1607家。而A股13家白酒上市公司2010年销售收入约为520亿元,证券化率不足1%,拥有资本市场便利或证券化的白酒销售额仅占19%。
2008年并购资本2.4亿,2012年并购资本高达67.74亿,增加了26倍。2012年,中国民生银行成都分行累积白酒行业客户140户,授信金额48.1亿,实际提用超210亿元。
二、企业应对之策
1、在产品结构和资源配置上做调整,抓住次高端市场的机会点。
从行业规模来看,次高端市场空间在加速扩容:次高端的正式兴起是从2010年开始的,此后的两年都呈现翻番式的增长。2010年市场规模约为70亿,2011年市场规模达到210亿左右,占总体市场规模的6%左右,规模扩张速度增速高达210%,2012年,在高端酒受到三公消费、经济减速、投机资本撤出和禁酒令的影响,动销持续低迷的情况下,次高端酒的增长保持稳定的高增速,2012年的增速仍保持在100%左右。
2、国家宏观调控影响高端白酒以品牌为核心的感性诉求利益点,消费逐渐回归理性,企业应寻找理性诉求的利益点。
打出健康白酒牌,积极传播“过量饮酒,有害健康”的行业理念。不管是什么酒,只要过量饮用都会有害健康,红酒、葡萄酒、洋酒等也不例外。提倡“健康、时尚、高雅”的社会形象,以传统文化加现代元素相结合来进行品牌构建,以此吸引新一代主动接受白酒,建立文明、科学的饮用方式。
3、产业链纵向整合与横向延伸的相关多元化发展成为白酒企业战略选择之一
“鸡蛋不要放在一个篮子里”,很多企业都在产业链上进行纵向整合和横向扩张。泸州老窖主要控制价值链上品牌运营这个环节,而逐渐将上游的生产及下游的销售外包,将自己打造成轻资产、平台化的公司。泸州老窖通过“轻资产、重品牌、多杠杆”的思路实现上下游环节的外包。在泸州老窖的产能规划按照销售的需求有规划地扩产,和茅台等巨头自扩产的模式不同。泸州老窖的原酒产能将采取订单方式完成,试水引入民营企业进入生产环节投资(即将酿酒环节外包)。从上市公司角度来看,降低固定资产,能降低企业的风险。而从成本管理考虑,订单制模式的成本优势会更明显。而对于下游的销售体系仍然是采用“外包”的思想。泸州老窖2005年-2010年销售收入从10多亿递增到80多亿,销售额增加了8倍多。而销售人员从266人增到385人,增长不到一倍。
第五篇:金融危机-中国应对之策
金融危机类型特征
金融危机可以分为货币危机、债务危机、银行危机等类型。金融危机越来越呈现出某种混合形式的危机。其特征是人们基于经济未来将更加悲观的预期,整个区域内货币币值出现幅度较大的贬值,经济总量与经济规模出现较大的损失,经济增长受到打击。往往伴随着企业大量倒闭,失业率提高,社会普遍的经济萧条,甚至有些时候伴随着社会动荡或国家政治层面的动荡
原因
金融危机的产生多数是由经济泡沫引起的,以21世纪最大的美国金融危机来举例,可以看出金融危机产生的原因。造成这次危机的背景是复杂的、多方面的:
1、美国的消费习惯。
借钱(贷款)消费是普遍的生活方式。原因:收入轨道模式。年轻人钱少,但消费多;老年人退休后享受优越的退休金,但消费相对少。所以,年轻人多借钱消费(包括向父母借钱,这与中国不同)。而且,美国发达、完善的信用体制使几乎所有人的消费靠借钱来完成。储蓄模式。美国人的储蓄率历来很低,近年来,一直在零储蓄率上徘徊。要消费,只能靠借钱。经济增长模式。美国的经济增长主要依靠消费驱动。其消费率长期为70%左右,投资率为15%左右,而出口负数。
2、经济管理思想。
自上世纪70年代发生经济“滞涨”以后,凯恩斯主义的“国家干预”政策遭到新古典自由主义的强烈批评,此后,新自由主义思潮受到追捧。80年代的“华盛顿共识”所倡导的“经济自由、私有化、减少管制”成为指导西方国家经济走向的主要道具。
3、经济环境与具体政策工具。
美国2000年后陷入高科技泡沫破裂后的短暂衰退之中,在美联储前主席格林斯潘的主持下,连续13次大幅度消减联邦基准利率,从最高6.5%下降到1%,强行向市场注入流动性资金,扼住了经济下滑,也拉动了美国房地产连续多年繁荣。此为次贷危机乃至金融危机爆发的直接导火线。需要理解的是,21世纪的最初几年里,同样的低利率政策,为什么美国偏偏房地产行业得以相对发展,而不是其他行业呢?原因是:网络等高科技产业高速发展导致的泡沫破灭后,进入一个成长停滞期,抑制了大量资金对该行业的投入;20世纪六、七十年代,随着劳动力成本的不断提升,美国制造业,尤其是劳动密集型产业大量外移,形成国内产业空心化,加之服务业在繁荣之后的替代更新需要一定的时滞期,所以,这些行业投资机会较少。而且,从90年代开始,美国的房产一直处于稳定的状态。在这种情况下,流动性资金开始注入该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