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浅谈农村金融的发展状况和应对之策
浅谈农村金融的发展状况和应对之策
摘要: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民人口有将近9亿,广阔的农村和农民构成了农村金融的巨大市场。农村的生产工具落后,生产能力低下,农村的经济发展缓慢,与城市经济的发展差距越来越大。农村金融对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和缩小城乡之间的发展差距有重要作用。但目前是国家金融改革的新时期,农村金融仍有许多问题。本文通过分析农村金融的发展状况,提出一些看法,希望对农村金融的发展有帮助。
关键词:农村金融;发展状况;对策
中图分类号:F830 文献标识码:A
一、引言
在《2014中国农村家庭金融发展报告》中,我们可以看出农村正规信贷需求十分旺盛,有借贷需求的家庭比例达到19.6%。其中,低收入农业家庭有农业生产信贷需求的比例达到52%。农村家庭的正规信贷可得性约为27.6%,低于40.5%的全国平均水平。农业项目有期限长、风险高、规模小且分散的特点,许多农村中小企业缺少担保。但商业银行的资金有趋利性,不愿意投入到农村。四大国有银行的网店逐渐从农村金融市场撤出,但农村经济的发展对农村金融的需求却不断增加。在我国大部分农村地区,商业金融机构主要是邮政储蓄银行,但邮政储蓄银行只存不贷,没有充分发挥银行的“供血”作用。
在国家金融改革的新时期,为发挥农村金融对农村经济的推动作用,需要创新的机制、政策的扶持和健全的农村保险机制。我们通过分析当前农村金融的发展状况,提出相应的对策,希望对农村金融的发展有所帮助。
二、当前农村金融的发展状况
(一)农村金融借贷多发生在亲属之间
中国农村金融发展报告指出,2013年全国有34.7%的家庭参与了民间借贷,农村民间借贷参与率高达43.8%,这表明中国农村家庭民间借贷活动非常旺盛。但从民间借贷的来源来看,就全国而言,有32.0%的家庭从兄弟姐妹处借入了资金。而在农村家庭中,兄弟姐妹更是民间借贷的主要来源,这一比例更达到了36.1%。同时,有30.4%的农村家庭从其他亲属渠道获得了借贷,只有0.7%的农村家庭会去民间金融组织借贷。这表明,在中国家庭,尤其是农村家庭中,人们更倾向于从亲属中获得贷款,这也从侧面反映了中国农村金融发展不完善。
(二)农村金融机构资源供给不足
农村经济的发展需要通畅的农村金融资本供给渠道,这样才能使资本在农村中得到合理的配置。但目前,商业银行在逃离农村,为农村提供金融服务的机构主要有农业银行、农村发展银行、农村信用社和邮政储蓄所等。数据显示,在农村地区,家庭开户行排在前三位的分别是信用合作社、中国农业银行和邮政储蓄银行。农业银行曾经承担了大量的政策性功能,但股份改革以后,农业银行本质上成为一家商业银行,不再承担农村的天灾人祸、自然风险的救助、农村发展的扶助性金融服务。农业银行在乡镇的分支机构大量被撤并,留下来的机构网点业务单
一、主要以小额贷款为主,并且还存在这资金回流城市的问题。农村发展银行是政策性银行,一般不面向农村企业和农户贷款。农村信用社曾经在我国农村建设中发挥过重要的作用,但是现在的农村信用社作用已经大不如从前。另外,农村中存在着许多非正规金融组织,非正规金融组织有信息优势,并且有担保优势和手续简单的优点,更受农民的欢迎,这在一定程度上对正规的金融组织有一定的挤出效应。
(三)农村金融信贷支持力度不够
受国家政策的鼓励,我国农村的种植业、养殖业、乡镇企业、个体户、农产品出口发展都迅速,这些人对资金的需求在不断提高。但是农村金融机构的金融产品和金融服务不齐全。农村中也缺乏有实力的担保人和可以抵押的物品,贷款比较困难。在金融机构贷款的手续很多,并且审批时间很长。农户贷款的额度一般很少,且容易受天灾人祸的影响,不能为银行带来可观的收益,这使得农村金融机构不愿意承担农村信贷。
(四)农村金融监管缺位,农村保障机制缺失
农村信用社从农业银行中分离出来之后,一直处于相对独立的状态,没有得到很好的监管,发生了很多失控的现象。目前,农业保障机制很不健全,农业的发展较快,农业保险的险种发展速度较慢,这使得很多农业投险无门。农业保险的保额很低,覆盖的力度不够,理赔也很困难,许多农民更没有投保的意识。当出现天灾或者不可抗因素发生的损失会给农民造成很大损失,给农村的企业带来很大的影响。
三、改善农村金融现状的几点建议
(一)加强农村金融体制改革
目前是中国金融改革的新时期,需要对农村地区的金融机构进行改革,以适应新时期的发展。首先,要加强对对农村信用社的政策性支持和信贷支持,加快推动农村信用社的利率市场化。利率市场化对广阔的农村金融发展有重要的作用。农业发展银行要保持其政策性金融的优势,建立健全政策性金融体系。邮政储蓄银行要加强金融创新,整合优质资源,探索出一条适合我国农村金融现在状况的新路子,精简农村贷款的抵押物、审批手续和审批时间,完善相关业务,更好的开展农村金融服务,为农民提供金融服务。最后,对中国农业银行进行战略转移支持乡镇企业、种植业、养殖业和农产品出口的发展。
(二)政府提供强大的资金支持
农业生产本身具有脆弱性、高风险性和低收益性,农业金融机构从农业生产中吸引资金很少,农村金融需要政府的大力扶持。政府可以向政策性金融机构提供资金支持,为农村金融注入活力。中央和地方政府还可以制定相应的优惠政策,如利息补贴,税收优惠等,鼓励金融机构提供农业贷款。
(三)进一步完善金融监管体系和农业保障体系
农村中出现监管缺失的现象,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农村金融领域法律的缺失。因此,我们应该根据农村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关的金融法律,使得农民在农村金融领域能得到很好的保障。由于农村经济本身的脆弱性和低收益性,政府应该完善农业保险体系,设立专门的监管和预防部门,应对已知的和未知的风险,建立起完成的农业保障体系,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德霞.对当前农村金融现状及改善对策的探析[J].时代金融,2014(01).[2]王苏.浅论农村金融发展的困境和建议[J].全国商情(理论研究),2013(01).[3]周芷伊.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存在的问题和解决对策[J].东方企业文化,2014(02).作者简介:李 冰(1993-),女,河南南阳人,2011级金融系。
第二篇:中国农村金融发展状况浅析
中国农村金融发展状况浅析
管理工程系工程管理专业赖秀萍20080770110
摘要:农村金融发展水平分析。农村金融结构中主要存在的问题是:农村金融机构设置单
一、农村金融组织结构的完善问题,农村信用社具有垄断地位,农村金融服务机制落后,农村金融环境不完善以及现有的金融机构功能弱化等;农村金融机构可持续发展能力缺乏;农村资金通过农村金融机构大量外流。并对完善农村金融现状提出建议:引导和规范民间金融业,深化商业银行改革力度,健全农村金融体系,银监会加强监管力度,大力实施人才战略以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一、金融发展水平分析
中国农村金融一方面标志着中国货币化进程开始的农村制度变迁,使得农村贸易条件大大改善,农业产出迅速增长,农民收入大幅提高,农村存款以较快的速度增加,从而农村金融况也发生了极大的改变;另一方面,面对农村经济结构和农业组织形式发生的深刻变化,国家对农村金融制度的供给却与之不相适应。农村金融制度虽进行了多次改革,然而至今为止,农村金融体制改革仍是整个农村改革最为薄弱的。
1.金融机构单一不完善
我国农村(正规)金融体系包括农村信用社、农业银行、农业发展银行、农村邮政储蓄、农业保险以及农村商业银行和农村合作银行。由于邮政储蓄具有单一金融服务功能,只提供储蓄服务;我国农村金融机构主要是农村信用社、农业银行及其农业发展银行。自1950年以来,农村信用社系统虽然经历了多次体制性重组,但一直是中国农村金融体系的主力军。在2002年,农村信用合作社农村贷款余额约占金融机构农村贷款余额的78%。由于中央银行对利率和资金使用的控制、高额的运营成本以及缺乏赢利的激励等,农村信用社长期陷入困境,据估计,农村信用社积累的历史坏账达数千亿之多,不良资产率远高于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多数在50%以上,在某些经济不发达省份甚至高达90%以上。尽管农村信用社一直被官方认为是合作社,然而在1980年到1996年间农村信用社受到农业银行的控制,其后由人民银行管理,社员对农村信用社的经营没有决定权,故农村信用社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合作社。
重建于1978年的农业银行其主要服务对象为农业经营机构(如粮食局和供销社)和乡镇企业,农业银行的业务基本上与农户无直接关系。在1993年和1996年,农业银行分别进行了政策性业务分离和农村信用社脱钩改革,成为国有商业银行,其贷款结构也不断调整,贷款范围逐渐扩大,涉农贷款比重逐渐降低。至今为止,农业银行仍有部分贷款具有政策性贷款性质(如对供销社的贷款、一部分农业贷款),农业银行的日常经营也无法完全避免地方当局的干预,这是其资产质量在四大国有商业银行中相对较低的主要原因。按照张健华的实证研究,在2000年与2001年中,如果不考虑不良贷款,则农业银行的平均效率在全国商业银行中排第15位;如果考虑不良贷款,则将排在20名以外。由此可见农业银行资产质量状况堪忧。
2.农村金融服务机制落后。
农村金融服务机制落后,支农信贷品种单一, 以小额农贷为主, 而且中间业务欠缺。此外, 农村金融服务手段落后, 金融机构的人员素质不高, 技术设备比较落后。这些都不能跟上新农村建设的发展形式。目前的农村金融体系对“三农”贷款的资金供给不足, 主要表现在: ①基层金融机构的信贷有数量限制, 超过一定数额的贷款要有上级审批;②信贷审批条件苛刻, 贷款程序复杂, 而且贷款审批额度一般不超过抵押物的60%;③“三农”的融资成本很高,“三农”的贷款利率浮动系数普遍在50% 以上, 远高于同期商业银行利率浮动幅度。农村在中国是一个相当大并且相当复杂的市场,其复杂性和多样化在现阶段的金融组织体系中,由于国家政策性和商业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提供多样化金融服务的能力有限,使之不能得到满足,非但不能为农业经济的发展提供良好的信贷支持,而且还成为了农村经济发展的阻碍。同时由于农村金融组织机构在利益的驱动下,不断调整贷款结构、提高贷款的准入门槛,愈来愈趋向于“非农化”和“城市化”,使得大部分农民和农村中小企业获得贷款非常困难,弱化了为建 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多样化金融服务的能力。
3.农村金融环境不完善。
1)农村现有金融机构功能弱化。近几年,随着国有商业银行的战略调整,农业发展银行职能的变更,以及农村信用社体制的改革,农村金融体系的整体功能受到削弱一是政策性金融支农作用弱化。随着粮棉流通领域政策性空间的缩
小,农发行粮棉收购贷款大幅下降,而农业开发、科技兴农、基础设施建设却得不到应有的政策性金融支持。二是商业银行金融支农力度减弱。一方面国有商业银行实行向大中城市转移战略,另一方面县及县以下机构贷款权上收,这种情况直接减少了国有商业银行对“三农”资金的投放。三是农村金融历史包袱沉重,经济效益欠佳,支农后劲不足,难以在支农的广度和深度上发挥更大的作用。
2)农村的资金不断流向城市。一是邮政储蓄在转存回报率较高的刺激下,存款规模迅速膨胀,大量的农村闲置资金以邮政储蓄的形式流往城市,不能取之于农用之于农。二是在急功近利的思想指导下,国有商业银行的投资重点基本放在城市,并且县及县以下机构网点大幅度减少。现有网点将资金上存,在很大程度上成为上级行的“储蓄所”,致使资金短缺的农村雪上加霜
3)农村融资信用环节薄弱。我国农村长期以来,普遍存在着信用危机的问题,主要特点有四:一是自有资金积累不足,融资能力低下,缺乏还贷保障。二是由于农村经 济实体在管理制度上存在问题,使贷款的使用和归还存在随意性,潜在的风险大。三是农业生产受自然灾害的影响,风险大、效益低,导致农户维持贷款信用的经济基础薄弱。四是由于信用意识薄弱,逃废债务现象时有发生,加大了农村融资的道德风险。上述种种破坏了农村融资环境,严重阻碍了金融业对“三农”的资金投入。
二、完善农村金融体系发展现状
1.引导和规范民间金融业
在完善我国农村金融体系的过程中, 除了鼓励正规金融机构开展金融创新外, 还应该引导农村民间金融的发展, 要适度放松农村金融的市场准入条件。①通过制定和完善有关法律法规, 使民间金融合法化;②制定政策, 发展一些小型金融组织, 如合作银行、私人银行等, 为农村信贷创造良好的环境条件;③要建立好的农村金融监管体制和完善的破产保护制度, 强化民间金融市场退出制度, 建立存款保险制度和担保补偿制度, 保护和补偿中小贷款人的利益, 为民间融的发展提供“外围保障”, 让合法的民间金融更好地发挥作用。
2.深化商业银行改革力度,健全农村金融体系
与大中城市金融体系建设相比,农村金融体制改革明显滞后,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显然是多方面的,其中一个主要原因是金融监管部门对城市和农村金融机构的设置实行了差别管理的办法,不允许股份制商业银行在大中城市以外设立网点,即使是县域经济相当发达地区也不例外。我们应该清醒的认识到,我国加入WTO后,外资银行在很短的时间内就可以在大中城市设立机构,并且将经营触角广泛延伸;而国内的一些商业银行至今还不能将机构辐射到县级市,这种现状是与我国改革开放的市场经济严重背离的。因此,金融监管部门应在遵循市场规律的前提下,抓紧出台措施,允许一些股份制、区域性银行能在坚持依法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前提下,将经营触角向农村延伸,尤其是在沿海经济发达的县域设立网点,在当地形成繁荣的金融市场,为“三农”发展创造一个宽松的融资环境。
3.银监会加强监管力度
为确保实现三年总体工作安排,银监会要求银行业金融机构主发起人按照社会责任和商业利益、网点覆盖和战略布局、自主选点和监督指导有机结合的原则,首先考虑到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和中西部地区发起设立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同时,实行“东西挂钩、城乡挂钩发达与欠发达地区挂钩”的准入挂钩措施,对到全国百强县、大中城市市辖区及东部地区的规划地点发起设立村镇银行的主发起人,要求其按照规定在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或中西部地区挂钩设立相应数量的村镇银行或贷款公司。在实施准入挂钩措施过程中,各级银行业监管机构将严把准入关,加强地区之间横向沟通,系统之间上下联动,确保信息畅通,工作有序。对积极到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和中西部地区发起设立村镇银行的主发起人,监管机构要支持其到发达地区发展,为其分支机构设立、高级管理人员审批和新业务准入开辟绿色通道;对未按规定落实挂钩计划的主发起人,监管机构不得为其新设村镇银行出具监管意见书,不得受理其村镇银行筹建申请
4.大力实施人才战略
金融风险的防范和经营效益的提高, 新的金融产品的开发、营销, 都离不开高素质金融人才。所以, 在完善我国农村金融体系的过程中, 应加强金融体系中人才队伍的建设。目前, 我国农村金融从业人员的素质普遍较差, 真正懂理论、懂业务、懂经营、懂管理的高层次人才十分缺乏。这种状况若不尽快改变, 则必将影响农村金融业的长远发展, 影响农村金融业服务功能的提升, 影响新农村
建设战略的有效实施。所以, 在完善农村金融体系的过程中, 应该树立“人才是发展的动力”的概念, 注重对农村金融人才的培养, 注重引进高素质的金融人才, 提升农村金融的服务质量和经营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
[1]张健华.我国商业银行效率研究的EDA方法及1997-2001年效率的实证分析[J].金融研究,2003.(3)
[2]何广文.中国农村金融转型与金融机构多元化[J].中国农村观察,2004.[3]程恩江等.我国农村信用社经营状况、补贴及其政策含义:以江苏为例[J].金融研究.2003.[4] 杨红, 高桂珍, 王春茹.完善我国农村金融服务体系的若干思考[J].农业经济,2005(7):30-32.[5] 林毅夫.金融改革与农村经济发展[ D].北京: 北京大学,2004.[6] 张元红.市场化改革: 加强金融支农的政策选择[ EB/ OL].(2005-11-01)
[7] 张杰.中国农村金融制度: 结构、变迁与政策[ M].北京: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8] 闫永夫.中国农村金融业———现象剖析与走向探索[ M].北京: 中国金融出版社,2004.[9]安合祥,官剑.培育农村金融体系与推动农村互助担保业务发展[J]现代财经2003,(4).
[10]谢欣等.论我国农村金融的可持续发展[J].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
第三篇:成人高等教育发展的应对之策1
三、成人高等教育发展的应对之策
针对以上问题,我们要与时俱进,认真研究成人教育的特点和培养目标。由于成人高等教育的学生来源和培养对象不同,其培养目标与普通高校也有所不同。成人高等教育应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要任务,其培养目标,是要能适应新世纪发展和社会进步对人才的要求,培养基础理论好、知识面宽、能力强,具有创新精神和研究能力的高等工程应用型人才以及各类高、中级从业人员。因此,在制定成人教育培养目标时应做到以下几点:
1.制定相关法律法规为成人教育保驾护航
我国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已经意识到成人高等教育立法工作的重要,现在正积极地推进这项工作。当前,我国在成人高等教育立法方面要做的主要事情:一是将成人高等教育立法提上立法机关的议事日程;二是对全体人员进行成人高等教育法制教育,并注意发挥现有的成人高等教育有关法律法规文件的作用;三是积极开展对成人高等教育立法理论的研究并借鉴外国的经验,从理论上对我国成人高等教育立法予以积极指导。首先,在保证提供最基本的成人高等教育的前提下,把决策和管理权放到地方,做到成人高等教育管理地方化。针对我国幅员辽阔,边疆与内地、沿海与山区、城市与乡镇的地区差异大,成人高等教育发展不平衡的特点,成人高等教育立法应对少数民族、边远贫困地区的成人高等教育提供帮助与便利,使其利用法定的倾斜政策,结合地方特色与资源优势发展经济。其次,成人高等教育立法应确保国家就业政策的实施。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向纵深发展,企业体制结构和产业结构的调整,企业职工下岗已成必然,为解决下岗职工再就业,国家应从法律上为下岗职工提供应有的再就业教育与培训,使其获得再就业所必需的基本知识和技能,以确保国家就业政策的实施。最后,成人高等教育立法必须明确法律责任,完善执法程序,使其成为必须执行、能够执行的“硬法”,加强其现实性和可操作性。成人高等教育立法与经济发展同步,应随经济的发展而持久且法律法规应灵活有度、适当修改。
第四篇:产业发展之策(本站推荐)
2上述哪些建筑材料与水泥产业有关?如何发展和延伸水泥产业?
广义上讲,以上所有材料的生产应用都与水泥产业有关。但从水泥产业链延伸的角度讲,我个人认为,重点关注的事情应从以下五个层面进行研究。
一是从产业结构层面,在当前产业政策、市场准入、生产许可、行业管理等的严格监控下,各水泥企业应以水泥熟料生产为核心,通过规模集约、品牌提升、市场联动,努力向上下游延伸产业链条。向上延伸可到与上述建筑材料有关的矿山开采、原材料、可综合利用的工业废渣或矿物掺合料、粗细骨料和再生骨料的生产与精细加工,混凝土外加剂的生产、配制等;向下延伸重点是加快新型建筑材料的发展,着力研发水泥基材料和制品,特别是发展可大量消化水泥产能的行业,如预拌砂浆、干粉砂浆、预拌混凝土、特种混凝土、高性能混凝土、纤维增强水泥混凝土、高性能及多功能的墙体屋面路面材料,新型水泥基保温材料,拼装式预制板柱、箱梁,墙体、屋面部品构件,工业输排水管,建筑管桩、水利水工混凝土、轻质混凝土、泡沫混凝土等功能型产品,地铁管片、钢筒预应力混凝土管、大跨度混凝土双T板,高铁无砟轨道板等高端水泥基产品。
二是从产品结构层面,努力提高现有大宗建筑材料产品的档次,大力发展环保节能型高性能水泥基建筑材料,提高产品质量等级,通过研发和科学使用各种化学外加剂,重点提高建材产品的工作性能、力学性能、抗渗性、抗冻融性、抗碳化性、抗化学侵蚀性、抗收缩性、抗碱-集料反应性等。尽快提升特种水泥、高强高性能水泥、高强高性能混凝土及其制品的产品比重;重点发展42.5级及以上通用水泥、低碱水泥、白水泥、抗盐卤水泥、油井水泥、高标号早强水泥以及满足特定工程需要的高铁轨道板水泥、装饰水泥、抗硫酸盐水泥、铝酸盐水泥、硫铝酸盐水泥、钙镁铝酸盐水泥、防辐射水泥、抗菌水泥等特种水泥产品。充分利用活性掺合料(工业废渣),减少水泥熟料用量,从而减少水泥行业对资源能源的消耗,减少CO2等有害物质的排放。通过磨细和复合技术的科学化管理,充分利用活性掺合料的特性,优化混凝土胶结料的化学组分,将混凝土的服役寿命从现在的50~60年延长到100~150年或者更长时间。开发新型建筑材料产品,丰富水泥基建材产品系列。通过产业政策和行业监管,来压缩和限制低强度等级、低耐久性混凝土生产规模,控制预拌砂浆、干粉砂浆企业布局,避免同质化的过度竞争。
三是从技术结构层面,要尽快淘汰高耗能高污染的落后工艺装备,在水泥工业、墙体屋面材料生产工业、混凝土制品生产工业,大力发展散装水泥的应用;提高建材产品生产制造工艺现代化、养护工艺工厂化和环保管理密闭化水平;全面消除现场搅拌混凝土等落后工艺,从中心城区到重点城镇再到成片的乡村,凡有条件的地方都要推广使用预拌砂浆、干粉砂浆、预拌混凝土。大力发展现代混凝土,加快高性能混凝土商品化进程。提升省级中小企业技术服务平台的服务能力,推动并鼓励企业技术创新中心建设。
四是从投资结构和组织结构层面,引导资金投向产业政策支持的重点项目和有利于水泥产业链延伸的高性能混凝土项目,鼓励技改创新和高性能水泥基材料生产工艺的使用。借国有企业改革之机,推行和完善现代企业制度,推动新型集团化、规模化企业建设,优化经济和组织结构,发挥国有资本在水泥、新型建材、现代混凝土、砂石资源等领域的主导地位,带动水泥基建筑材料工业在产业规模、产品质量、技术进步等各方面的不断提升。
五是从人才知识结构层面,抓好引智工程和既有人才集聚平台的建设,推动包企业、包项目、包课题的重点支持工作,走好“知本”与“资本”结合的道路。加强在岗人员水泥产业链延伸知识培训,在高等院校水泥专业课程中增加相应知识比重,改善新入职职工知识结构,力争用十年左右时间,把水泥工业从业大学生和经过产业链延伸知识培训人数比重提高到一个较高比例,以彻底改变从业人员的知识结构。在清理、淘汰、关停水泥企业,优化产业布局,整合重组并提高水泥产业集中度的同时,做好被清、淘、关企业的技术支持服务,为这些企业的转型发展提供技术和人才知识支撑。
第五篇:金融危机-中国应对之策
金融危机类型特征
金融危机可以分为货币危机、债务危机、银行危机等类型。金融危机越来越呈现出某种混合形式的危机。其特征是人们基于经济未来将更加悲观的预期,整个区域内货币币值出现幅度较大的贬值,经济总量与经济规模出现较大的损失,经济增长受到打击。往往伴随着企业大量倒闭,失业率提高,社会普遍的经济萧条,甚至有些时候伴随着社会动荡或国家政治层面的动荡
原因
金融危机的产生多数是由经济泡沫引起的,以21世纪最大的美国金融危机来举例,可以看出金融危机产生的原因。造成这次危机的背景是复杂的、多方面的:
1、美国的消费习惯。
借钱(贷款)消费是普遍的生活方式。原因:收入轨道模式。年轻人钱少,但消费多;老年人退休后享受优越的退休金,但消费相对少。所以,年轻人多借钱消费(包括向父母借钱,这与中国不同)。而且,美国发达、完善的信用体制使几乎所有人的消费靠借钱来完成。储蓄模式。美国人的储蓄率历来很低,近年来,一直在零储蓄率上徘徊。要消费,只能靠借钱。经济增长模式。美国的经济增长主要依靠消费驱动。其消费率长期为70%左右,投资率为15%左右,而出口负数。
2、经济管理思想。
自上世纪70年代发生经济“滞涨”以后,凯恩斯主义的“国家干预”政策遭到新古典自由主义的强烈批评,此后,新自由主义思潮受到追捧。80年代的“华盛顿共识”所倡导的“经济自由、私有化、减少管制”成为指导西方国家经济走向的主要道具。
3、经济环境与具体政策工具。
美国2000年后陷入高科技泡沫破裂后的短暂衰退之中,在美联储前主席格林斯潘的主持下,连续13次大幅度消减联邦基准利率,从最高6.5%下降到1%,强行向市场注入流动性资金,扼住了经济下滑,也拉动了美国房地产连续多年繁荣。此为次贷危机乃至金融危机爆发的直接导火线。需要理解的是,21世纪的最初几年里,同样的低利率政策,为什么美国偏偏房地产行业得以相对发展,而不是其他行业呢?原因是:网络等高科技产业高速发展导致的泡沫破灭后,进入一个成长停滞期,抑制了大量资金对该行业的投入;20世纪六、七十年代,随着劳动力成本的不断提升,美国制造业,尤其是劳动密集型产业大量外移,形成国内产业空心化,加之服务业在繁荣之后的替代更新需要一定的时滞期,所以,这些行业投资机会较少。而且,从90年代开始,美国的房产一直处于稳定的状态。在这种情况下,流动性资金开始注入该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