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贸易发展面临的问题及我国的应对之策(xiexiebang推荐)

时间:2019-05-13 18:51:4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数字贸易发展面临的问题及我国的应对之策(xiexiebang推荐)》,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数字贸易发展面临的问题及我国的应对之策(xiexiebang推荐)》。

第一篇:数字贸易发展面临的问题及我国的应对之策(xiexiebang推荐)

数字贸易发展面临的问题及我国的应对之策

摘 要:数字经济时代,网络技术与社会各领域进一步融合,使数字贸易获得飞跃式发展。而随着数字贸易在国际贸易占比份额的逐年提升,传统贸易规则也受到极大冲击。本文在分析数字贸易发展态势基础上,指出数字贸易发展面临的问题,进而提出在当前数字贸易发展趋势下,我国应采取的应对策略。

关键词:数字贸易与经济;发展趋势;问题;应对策略

数字贸易即是依托有线或无线数字网络,通过数字交换技术,提供的一种基于数字化电子信息为贸易标准的商业模式。一般数字贸易可分为四大类:数字内容服务、搜索引擎服务、社交网站服务及其他数字服务。随着全球经济贸易进入数字化?r代,数字经济得到飞速发展。据中国信通院《中国数字经济发展与就业白皮书(2018年)》显示,2017年我国数字经济总量达到4.29万亿美元,同比增长20.3%,显著高过GDP增速。且2017年,敦煌网独创的数字贸易智能生态系统-DTIS发布,预示着我国正式进入数字贸易时代。同时据麦肯锡相关统计数据显示,2017年中国数字贸易交易占全球贸易40%以上。毋庸置疑,中国已成为世界数字经济革命的中心地带,并在重塑世界数字贸易格局中扮演重要角色。然而,现今数字贸易还属于较新型的贸易类型,在其发展中必然存在诸多不足之处。因此,研究数字贸易发展中存在问题,对我国深入发展数字经济与数字贸易,参与世界贸易革新具有重要意义。

一、数字贸易发展态势分析

数字贸易是数字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现如今,国际社会中仅有美国将数字贸易进行了分离,并率先发布了全球首部调研报告《美国与全球数字贸易》。该调研报告中,首次定义数字贸易是通过信息网络传输完成产品服务的商业活动。随后,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对数字贸易定义又进行了修正,指出数字贸易是依靠互联网络与信息技术而建立起的国内与国际贸易。相较而言,重新修正后的数字贸易定义,着重强调了信息技术的重要性。作为当今世界数字贸易发展的引领者,美国商务部经济分析局数据显示,2007年-2017年,美国数字贸易以年均28%的出口量递增。其中,仅2017年美国数字服务出口额便高达3851亿美元,占美国服务贸易出口总额的54.2%,并新增了约240万个就业岗位。现今,数字贸易发展呈现出三大特征:一是数字贸易制度体系日渐完善;二是数字智能贸易凸显;三是数字贸易领域发展日渐多元化。而数字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及其带来的贸易活力,使欧盟、日本、澳大利亚等发达国家意识到开展数字贸易,对于推动本国经济发展意义重大。因此,众多发达国家将数字经济贸易作为新引擎,旨在刺激国家经济的再次飞跃。

第一,数字贸易制度体系日渐完善。数字经济时代,智能互联网的普及,为数字贸易发展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但潜藏风险也随之慢慢出现。由此,各国纷纷推进数字贸易的制度化建设,着手完善数字网络法律框架。2016年2月《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的正式签署,从网络环境方面对数字贸易规则进行了规范,确保数字信息可以更安全地自由流动。随后,2017年1月,美国国会研究服务局发布《数字贸易与美国的贸易政策》,更明确了数字贸易对美国及全球经济的重要地位。在此背景下,2018年初,我国相关人员也积极呼吁《数字经济促进法》尽快出台,并于4月提出建议将《电子商务法》升级为《数字经济法》,以确保数字贸易的合规发展。此外,多国政府也不断强化产、学、研联合的创新模式,进一步支撑数字贸易发展。2018年5月初落幕的第二届全球未来网络发展峰会,指出未来数字网络发展热点是“创新?引领?未来”,通过构建国际大数据平台,共谋合作、共谋发展,不断为数字贸易打造快捷稳定的网络环境与制度体系。

第二、数字智能贸易趋势逐渐凸显。互联网的发展,带动全球数字贸易得以空前发展。例如,中国“互联网+”战略的提出,指明未来经济活动会向“智能+”战略转型,通过大数据、云计算等,实现数字贸易的升级换代。同时,欧盟、日本、韩国等政府也开始着手构建数字贸易智能化时代。2017年下半年,欧洲七大银行联合推出了数字贸易链融资平台,旨在借助数字智能分布式分类账本技术,为欧洲中小型企业提供更加便利的国内或跨境贸易。同时,火币区块链研究中心也表明,2018年初,数字技术会陆续推广至比利时、卢森堡等周边国家。2017年12月,日本SBI集团与火币集团签署了数字货币合作协议,致力为数字贸易提供更便捷的交易渠道。2018年初,韩国也发布将利用数字技术把釜山打造成未来智慧城市的愿景,以期可以推动韩国向下一代技术前进,及数字智能贸易迅速发展。

第三,数字贸易涉及领域日渐多元。随着数字经济的发展,数字贸易内涵得以不断丰富,但以互联网为支撑的前提不会更改。特别是传统经济的衰微,各国纷纷借助数字贸易这一新兴产业,寻求经济复苏的支撑,这也进一步为数字贸易的多元化发展奠定了基础。如德国制定的《数字化战略2025》,指明在工业4.0时代,德国企业需加大投资于数字化技术在工业中的应用力度,努力通过研究成果转化,提高本国数字经济成熟度。2017年4月《澳大利亚网络安全战略》的公布,从法律层面为澳大利亚数字经济战略向其他部门扩展,并为打造“数字政府”的构想,提供了强有力保障。此外,韩国也提早部署5G网络技术,并计划在2020年,完成5G基础设施骨干的搭建。当前市场环境下,各国均在积极打造多元化的数字产业。

二、当前数字贸易发展面临的问题

(一)多国相继设置数字贸易壁垒,阻碍数字贸易市场开放

全球化进程的进一步深化,数字贸易对全球贸易影响日渐扩大。为取得全球竞争优势,不同国家相继设置一些措施或壁垒,名义上保护国家安全,实质上却阻碍了数字自由贸易增长。例如,中美贸易摩擦的进一步升级,现已蔓延到数字贸易领域。2018年3月,美对华实施“301调查”后,美方面便签署了《美国关于301调查的行动之总统备忘录》,从强制技术转让、歧视性许可、政府支持投资兼并获得美先进技术、网络窃取商业信息等四个方面,指出中方给美商业利益造成了“不合理或歧视性”的限制。且美方从云计算、网络域名规则、信息拦截过滤、跨境信息数据转移、线上支付等方面设置了数字贸易壁垒,对中国进行全方位数字限制。中国也从限制投资云服务、严格限制使用租用专线、大规模屏蔽国际合法网站等方面,做出了应对之举。据测算,中国采取的网站屏蔽事件中,受牵连的美国企业潜在损失高达十亿美元。此外,印度尼西亚于2017年规定,“OTT”服务提供商需在印尼开设银行账户,并向当地政府登记成为永久代表;同时,印尼也无视2017年12月签订的免征收电子产品关税的协定,计划对数字音乐、电子软件等数字产品征收关税。韩国也持续对位置数据跨境流动,作出更大范围限制。这些限制对交通信息更新及导航等服务整合,带来极为不利影响。不同国家为保护本国数字信息安全而设置的数字贸易壁垒,很大程度阻碍了数字贸易市场的开放。

(二)数字贸易规则滞后,国家间数字信息分歧较大

现阶段,数字贸易多边规则虽然对数字监管、数字贸易国际化、电子商务等法制规范的制定奠定一定基础。然而,现今专门针对数字贸易细致且完善制度规范,尚属空白。从国内来看,政府制定了诸如《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宽带中国”战略及实施方案》、《中国制造2025》等,均侧重于数字行业基础建设及具体发展方面。数字贸易规则的滞后性,使我国尚未形成独属于自己的成型“中式模板”。从国际来看,美国作为引领数字贸易规则的旗手,现今已初步形成了“美式模板”。但这样的模板,在美国与其他国家数字贸易协议中,产生了较大分歧。如2015年10月,欧洲最高法院裁定美欧跨大西洋数据传输协议――安全港协议无效,需予以撤销,新一轮的数据传输贸易协定正在磋商当中。2017年1月,美国以过多数字经济往来会摧毁本国制造业为由,宣布退出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随后,2018年4月,涉及到芯片产品知识产权、源代码技术等,美国商务部单方面宣布美国企业禁止向中兴通讯销售元器件。总体而言,当前围绕数字贸易的国际规则尚不成熟,数字贸易规则远滞后于实践,国家间分歧较大,涉及到个人隐私保护、互联网安全、网络支付等共性规则更需进一步探讨。

(三)国家间数字贸易行业差距大,发展不平衡性较明显

现阶段,全球贸易进入数字时代,数字贸易发展中存在的缺陷也逐渐暴露出来。数字贸易整体尚属于起步阶段,开展数字服务的行业规模虽大,但各行业间发展差异较大。据麦肯锡研究显示,涉及到数字娱乐行业,全球数字用户所消费内容,超过50%来源于数字网络游戏,而诸如数字视频、数字音乐、网络文学等其他数字产品,总占比却不超过50%。中文互联网数字资讯中心数据显示,2017年全球网络游戏市场规模为1217亿美元,其中美国游戏收入为133.8亿美元。中国方面,只腾讯便达到181亿美元的游戏收入,连续五年蝉联第一。韩国也凭借106亿美元收入,获得第三名的成绩。但2017年全球数字音乐总收入却仅为91.8亿美元,还未达到美国数字游戏总收入。且在数字音乐方面,2017年美国数字音乐收入为35.3亿美元,而我国数字音乐收入是2.06亿美元,仅占据全球数字音乐总收入的2.24%。此外,加拿大数字音乐收入同比下降了8.7%,包括日本、法国、英国在内的国家,数字音乐市场收入也存在不同程度下降的情况。另据“中国跨境电商上市企业绩效排行榜”结果显示,在不同指标测算下,新三板挂牌跨境电商企业能力短板问题极为突出。可见,无论国内还是不同国家间数字贸易行业发展存在较大差距,发展不平衡性较为明显。

(四)数字贸易监管不到位,电商贸易逃避税问题严重

数字经济时代,跨境电商的爆发式增长对税收问题提出了新挑战,使得数字贸易税收监管成为新议题。一直以来,为避免重?托哉魉埃?跨境贸易通常采用目标国征税原则,但涉及到数字贸易,该原则的实施存在相当困难。一方面,相较传统贸易,数字贸易交易流向的物力追踪存在不小难度;另一方面,海关无法确认的贸易,在其进出口过程中,难以进行准确免税或征税。在此背景下,电商贸易交易流向的不确定,很容易产生逃避税问题。例如,2016年美国南达科他州便向4家电商企业提起诉讼,要求缴纳所欠税款。2017年,英国税局也因税务问题,查封了30+EBAY大型卖家账号。同时,英国税局还对亚马逊老账号+新VAT进行了追税行动。据估算,此前这些卖家平均每季度会产生约600万美元漏税款项。据凤凰财经网显示,欧盟委员会指出,2017年大型跨国数字公司在欧逃税规模高达60亿美元。就此,2018年3月欧盟委员会提出对大型企业数字收入进行征税的计划。同时,数字经济飞速发展也为国家内部税费监管等,带来了极大核查难度。据2018年1月德国《商报》称,2017年末德国在亚马逊平台,查获了约100家涉嫌逃税的中国零售电商,并冻结其全部存款。由此可见,数字贸易经济下,信息不透明度的加深,使得电商贸易逃避税问题较为突出。

三、当前形势下我国发展数字贸易的应对策略

(一)完善单一窗口建设,促进数字贸易便利化

现阶段,开展数字贸易的国家大多会建设单一窗口,促使电子贸易更加便利化,同时,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据世界银行跨境电商指标平均值显示,单一窗口是否设置的国家,其平均指标得分分别为89.44、75.80。可见,单一窗口的设置,可使数字贸易效率达到最优化。当前,我国可积极进行单一窗口的完善建设。首先,针对数字贸易及跨境邮件,通过单一窗口申报,并设置相关税费支付通道,确保金融保险等服务。其次,单一窗口要持续支持建设智慧口岸与无人港口的工作,取消小提单,全面实现单一窗口港区设备的电子化,并为后续移动查询等工作奠定良好基础。再次,应顺应我国 “一带一路”倡议,积极与国际其他单一窗口互联互通,通过数字贸易的自动转化功能,实现单一窗口快速申报。最后,对标国际,深化数字贸易标准体系建设。单一窗口在现有标准体系基础上,可进一步推进单一统计数据,统一门户、认证、数据接入标准或安全规范等工作,建立起一套符合国际通用贸易的准则理念框架,促进数字贸易便利化。

(二)逐步掌握数字贸易规则话语权,积极推广“中式模板”

数字经济时代,数据作为新生产要素,为社会经济增长注入了新的活力,并加速了全球贸易格局变迁。随着我国自主创新能力日渐增强,中国在全球数字经济产业标准制定中的地位也将日益凸显。如YunOS在融合云平台、大数据等技术成果基础上,现已应用于智能手机、智能家居等多个领域,目前已成为全球第三大移动操作系统,在移动操作方面有了更大的话语权。就数字贸易规则而言,美国经过近20年发展,“美式模板”已基本成型。借鉴美国所主导的FTA,我国可用来推广“中式模板”。一是提高知识产权保护水平,针对国外在我国上线的数字电影、动漫等,应进一步加强其数字形象等保护力度;二是对外来数据实施分类监管,尽可能保证国家信息安全基础上,实现数字贸易更大程度自由化;三是在跨境电商领域提出符合中国利益诉求的关键规则,如低货值物品免关税、消费者隐私保护等。以此为突破口,将我国从全球贸易规则被动方,逐步转化为国际数字贸易中式规则的设定方,进而应对美式模板的挑战。

(三)搭建跨境数字贸易港,打造具备竞争力的数字贸易中心

数字经济的井喷式增长,为跨境数字贸易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牢固的基础。因此,在基于信任基础上,可通过搭建跨境数字贸易港,形成一个大型的共识机制社群。具体而言,借助分布式数据存储、点对点传输、共识机制、加密算法等计算机技术,将贸易链条企业以自由度高、摩擦率低的合作方式进行聚集,最终成立一个全球贸易行业DAO。就此,我国可通过“一带一路”策略,进一步对沿线国家数字贸易市场进行布局。以国内跨境离岸集采中心为产能供应端集中采购,通过数字贸易港链接海外本土化数字贸易中心,以跨境订单全程履行服务为依托,以跨境大数据、物联网等分析为信息核心的一站式跨境综合为服务载体,将国际数字贸易企业进行链接,并进一步使我国企业可以掌握产品定价权,逐步将数字贸易港打造成具备国际竞争力的数字贸易中心。

(四)参考全球数字贸易规则走向,加快数字经济相关立法进程

基于我国现存的《服务贸易总协定》,政府可参考全球数字贸易规则走向,?M行多方位的审核与修订,加快制定数字贸易相关政策,尽可能避免贸易争端产生。我国数字经济相关立法可借鉴WTO《联合声明》中主要议题,一是放宽数据流动限制,如限制数字信息设施本地化要求、不歧视国外各项数字产品信息;二是增加数字贸易市场准入,如增加数字贸易服务开放部门等;三是数字贸易通关便利化,提升政府相关数据信息透明化,推广无纸化贸易;四是出台数字贸易相关监管框架,如开通消费者电子认证或电子签名互认等,为我国数字贸易营造更加便利健康的内部法制环境。此外,还要进一步增强对我国相关数字贸易行业可能产生风险事件的预见性,避免损失的扩大。

(五)打造税收征管信息化体系,遵守目标国税收监管

随着全球数字经济时代的到来,我国跨境数字贸易企业,应以灵活的策略去适应数字时代新挑战。一方面,数字贸易企业需持续加快信息化的转型与创新发展,立足大数据、云计算、智能软硬件等技术,适时推出电子化发票体系,并作为数字贸易交易信息的电子化载体,进一步完善我国税收征管的信息化。另一方面,在不断扩大数字贸易的同时,更需遵守目标国税收监管,以竞争促发展。对于数字贸易企业而言,应在适应品质消费需求大势基础上,强调品质优势,整合海内外双向需求,群策群力走向全球数字市场。以京东为例,为适应澳大利亚跨境零售税改,京东现已着手网上税务局的注册申报、系统改造等工作,并对主站和英文站相关设置着手调整,以适应澳当地新税法的落地实施。就此,相关数字贸易企业,可参照京东,积极整改电子发票业务,助推数字经济下财税的创新与实践,进而配合目标国税务部门实施相关监管。

参考文献:

[1]王惠敏,张黎.电子商务国际规则新发展及中国的应对策略[J].国际贸易,2017(4):51-56.[2]王晶.发达国家数字贸易治理经验及启示[J].开放导报,2016(2):50-54.[3]周念利,陈寰琦,黄建伟.全球数字贸易规制体系构建的中美博弈分析[J].亚太经济,2017(4):37-45.[4]李忠民,周维颖,田仲他.数字贸易:发展态势、影响及对策[J].国际经济评论,2014(6):131-144.[5]李杨,陈寰琦,周念利.数字贸易规则“美式模板”对中国的挑战及应对[J].国际贸易,2016(10):24-27.[6]龚柏华.论跨境电子商务/数字贸易的“eWTO”规制构建[J].上海对外经贸大学学报,2016(6):18-28.

第二篇:我国周边安全形势及我们应对之策讲解

我国周边安全形势及我们的应对之策 摘 要:中国是一个地处亚洲东方的陆海兼备的大国,陆地边界线、海岸线都很长,邻国众多,地缘形势复杂。中国周 边安全环境既有“先天不足”一面,又有“后天可塑”的一面。为了实现我国和平崛起的战略目标,周边安全环境建设至关 重要,为此我国要发展经济,保持足够防御的军备水平,依托周边、搞好睦邻关系。关键词:中国周边;安全形势;应对之策

中国的核心国家利益和主要战略目标是“安全与发 展”。稳定是中国的最高利益,是中国实现发展的前提。周边安全形势是影响中国国家安全与发展的最直接和最主 要的外部因素。所以正确认识我国周边安全形势并思考应 对之策很有必要。

一、中国周边安全形势的复杂性(一中国的“魅力”总在吸引他国“眼球” 中国地处亚洲东方,陆海兼备,既是一个陆地型大国, 也是一个海洋型大国。陆地边界线总长2.2万余千米,海 岸线总长1.8万千米。陆地国土面积为960万平方千米, 海洋国土面积300 余万平方千米。陆海相连,总面积达 1260万平方千米。疆域辽阔,美丽富饶。长期以来,浩瀚 的太平洋、漫长的陆地边界既给我国对外交往提供了便利, 同时又是国家安全面临双重风险与挑战。近代以来,西方 依靠着资本主义大工业制造出来的坚船利炮,开始从陆上 和海上同时蚕食中国,中国边防和海防同时告急,导致安全 危机持续不断,使中国人民生命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牵动着 中国安全与发展的神经。新中国的成立,从根本上改善了 中国的周边安全环境,但在整个冷战时期,社会主义的中国 始终是美、苏两个超级大国借重和制衡的对象,这一方面说 明中国国际战略地位的重要,另一方面又说明中国安全环 境的险恶。我国背陆面海,但陆与强国接壤,海有岛屿环 锁,虽为陆海兼备,但陆海兼备的利益享受不够,在我国积 贫积弱时甚至相反。冷战结束后,随着中国综合国力上升, 国际影响的扩大,源于日本、美国的“中国威胁论”纷纷出 现。然而,一个很明显的事实是,中国与很多西方发达国家 无论在军事还是在经济实力上都有很大差距,与其说“中 国威胁论”是表达了这些国家对充满活力魅力的中国的惧怕,不如说是一些人想通过散布“中国威胁论”挑动周边国 家对中国发展的警觉与不安。这就从反面告诉我们,如果 不能实现睦邻友好,中国崛起过程中面临的最直接的制约 也许就来自周边。(二中国邻国众多,地缘环境复杂 中国是世界上陆海邻国最多的国家。陆上邻国15个, 从东到西依次是:朝鲜、俄罗斯、蒙古、哈萨克斯坦、吉尔吉 斯坦、塔吉克斯坦、阿富汗、巴

基斯坦、印度、尼泊尔、锡金、不丹、缅甸、老挝、越南。海上邻国8个:日本、朝鲜、韩国、菲律宾、文莱、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越南。此外,还有一 个特殊的“邻居”,那就是美国。虽然它远在天边,但又近在眼前,它的触角伸到了我们周边,身在大洋彼岸,但心在 全球,手却伸到了大洋此岸。在世界200多个国家中,没有 一个国家像中国这样拥有如此众多的邻国,这是中国周边 安全环境最突出的特点。俗话说,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邻 国越多特别是接壤的邻国越多越不利。现在人类又日益走 向海洋, 21世纪被称为“海洋世纪”,海洋利益争端日益热 闹,我国的8个海上邻国与我国有海洋争端,总争议面积达 150万平方千米。中国周边地区也是世界上大国最集中的 地区,多为军事强国,世界上有5个军队在100万以上的国 家即中国、美国、俄罗斯、印度、朝鲜,几乎都在我们旁边,或 把手伸到了我们周围。公开宣称拥有核武器的8个国家中 的4个在中国周边即印度、巴基斯坦、朝鲜、俄罗斯。当今 世界五大潜在热点地区:中东波斯湾、中亚、南亚次大陆、台 湾海峡、朝鲜半岛中的四个在中国周边。世界主要战略力 量除了欧盟外,美国、日本、俄罗斯、印度、东盟,都在中国周 边等等。中国特殊、重要、复杂的地缘环境,需要我们有能 力、有智慧、有耐心、有办法对待处理好重要的、复杂的、多变的邻里关系,以维护好、落实好我们的国家利益。

二、中国周边安全环境的建构 我国地缘环境复杂有目共睹,举世公认。地缘环境复 杂,并不意味着中国面临的安全威胁会日益严重,更不会必 然导致中国与周边国家关系恶化,甚至是冲突或者战争。中国地缘环境既有“先天不足”的一面,也有“后天可塑”的 一面。如何塑造、建构良好的周边安全环境?(一依托周边,睦邻友好,积极营造一个和平发展环境 中国的和平崛起需要一个良好的外部安全环境,周边 就是最直接的外部环境。从历史上看,世界大国大都注重 周边地区的战略依托作用。如美国成功地以加拿大、墨西 哥为战略依托,以拉美为后院,大大加强了其在全球战略中 的地位。俄罗斯则因独联体离心力加大,失去安全屏障,腹 地直接面对美国和北约冲击,战略地位大大消弱。这一正 一反两个事例,对中国制定周边外交政策颇有教益。中国 周边国家历史、文化传统相近,有一定区域认同感。周边国 家多数处在世界经济增长带,从地缘政治、国家安全、经济 发展诸方面看,周边地区均是我外交根本利益所在。这里 既有大国利益的交汇点,也有涉及我领土完整、国家主权的 统一问题。既有美国全球战略的

重点部署地带,也有诸多 区域层面亟待商议解决,其结果可能影响国际政治经济发 展趋势的问题。从长期观点看,以大国为极的多极化前景 可能被以区域板块的多极化前景替代。主要的板块除美 洲、欧洲、俄罗斯及其周边外,第四块就是中国融入其中的 亚太。但亚太国家分成中亚、南亚、东南亚、东北亚等小板 块,散布在中国周围,没有中国的“粘合”作用,就不能形成 集团。中国推行睦邻外交,有利于连接亚太板块,在新形式 的多极化进程中发挥积极作用。基于此,中国应以“小舞 台、大世界”的眼光去处理亚太事务。以睦邻友好的周边 外交为核心,以“伙伴关系”框架为主线,以“三好”即“好邻 居、好伙伴、好朋友”为原则,营造我周边安全的大环境。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与周边国家建立起各类“伙伴关 系”并不断扩充“伙伴关系”的内容和影响,在互谅互让的 基础上解决边界划分、领土争端问题。以积极姿态参与周 边安全的建构,对区域和次区域安全态势、经济发展以及区 域整合诸方面的问题做深入研究,并提出建设性意见。在 贯彻睦邻外交战略时,除要有区域全方位外交意识、兼顾所 有邻国外,同时要突出重点,以点带面。在继续加强与传统 友好国家的关系同时,与周边的主要战略力量搞好关系,保 持主要战略力量关系相对稳定,力量相对平衡。只有这样, 中国周边的总体和平就能够得到保障。和平的周边安全环 境也与我国的发展利益息息相关,就经济上讲,中国对外进 出口总额的大部分集中于周边地区。因此,邓小平明确指出:“中国希望世界和平、地区和平,特别希望同亚洲国家 发展友好关系,成为更好的朋友,这不是权宜之计,而是长 期的战略决策。”(二维持台海稳定,尽早以尽可能小的代价实现两岸 统一 维护国家主权,实现祖国统一。这是我国对外政策的 一个基本目标,也是我国实现周边安全战略的一个根本目 标,更属于中华民族复兴进程中不可逾越的阶段。如两岸 顺利统一,台湾就是中国的战略资产,中国就能获得进入太平洋的最便捷通道,海洋战略环境将大为改善。反之,中国 相当一部分国力将继续被牵制在台湾海峡。作为内战的遗 留问题,台湾问题本来是中国的内政问题,不容外部势力干 涉。而美日等少数国家从遏制中华民族复兴与崛起的战略 目标出发,以主张和支持和平解决台湾问题为借口,玩弄 “不统不独、不战不和”的伎俩,阻碍中国统一进程,才使台 湾问题成为中国与这些国家外交关系中最敏感的问题,成 为中国周边的一个热点问题。从军事观点看,两岸对峙本 质上是1949年国共内战的继续。考虑到国

际背景、同胞感 情及善后问题,除非台岛公开宣布独立,因而万不得已的情 况下,大陆同胞很难下决心为追求绝对胜利而对台滥用军 事手段,更不消说下决心对台使用核武器、中子弹或其它高 杀伤武器了。海空作战及台岛地形的复杂性,则增大了使 用常规武器速战速决的难度,因此,武力统一显然是在所有 政治手段都不起作用,和平统一已经绝望的情况下迫不得 已采取的下下策。在新世纪,中国的对台战略首先要坚持 以政治手段促统一,应定位于促进两岸认同交流,抑制台独 势力的发展,坚决堵塞台独的活动空间,阻止其坐大成灾, 为和平统一创造条件。为此,应在和平统一的旗帜下,继续 推进两岸政治谈判,拓展两岸政治、经济、文化交流,维护 “一个中国”的国际共识。对那些不顾中国人民的感情,以 高新技术武器售台等方式蓄意破坏台湾局势稳定以浑水摸 鱼者,应坚持原则,进行坚决斗争。同时要以军事手段反台 独,中国政府努力谋求以和平方式实现国家统一,但不承诺 放弃使用武力,要使美日及台独分子得到明白无误的信息: 统一台湾是中国最根本的地缘战略利益所在,迫不得已时, 中国将毫不含糊地使用武力。因为中国有决心、有能力、有 责任维护台海稳定,并实现两岸统一。同时要与深深介入 台湾问题的代表性大国美国搞好关系,共同信守“一个中 国”的共识。让美国认识到:中国的崛起是迟早的事,不要 指望中国这样的大国会长期保持分裂状态,“以台制华”不 会成功,相反会把中美关系推向对抗的歧路。所以在台湾 问题上,要坚持以政治手段促统一,以军事手段反台独,力 争尽早以尽可能小的代价完成国家统一。三经济强盛是推行和睦外交的坚实基础 当今世界经济正在进入全球化时代,经济关系愈来愈 成为国际关系中举足轻重的核心因素。经济地位的强弱, 竞争能力的大小,往往能影响到一个国家在国际活动中发 言权的分量。其实,经济因素在国际关系中的重要地位并 不自今日始,只不过当前更加突出罢了。就以中苏关系为 例,从20世纪50年代到70年代,两国关系无论是在“社会 主义兄弟国家关系”的时期,还是在双方之间的矛盾对立 愈演愈烈的时候,由于中国经济与苏联经济相比一直处于 下风,因此中国在与苏联的交往过程中,即使是在两国友好 时期也可以感受到来自对方的经济压力,在双方关系紧张 时,这种经济上受压的体验当然就更让人刻骨铭心了。1960年,苏联片面撕毁合同、撤走全部专家,就是一种试图 利用经济杠杆来影响、控制双边关系的典型事例。目前,中 国与俄罗斯的关系处于良性互动时期,这与中国的经济发 展在

很多方面处于相对优势不无关联。中日关系有暗流, 两大民族之间存在种种芥蒂。说到底,这一切都是因为我 们中国的经济实力还没有强大到足以让对方心服口服的地 步,因此,要真正做到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必须使我们的 国力强盛,再强盛。正反两方面的历史经验是我们应该珍 视的宝贵精神财富,在处理对外关系的过程中,最能真切地 感受到邓小平所说的“发展是硬道理”这句话的分量。所 以我们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不动摇, 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我们的主要任务就是 把发展放在第一位,增强综合国力,为国家安全创造良好的 物质条件和基础。维护和平是为了发展,发展又有利于维 护和平,有利于矛盾争端的解决,小发展小解决,大发展大 解决,不发展不解决。(四和平发展更需强大军力 中国作为社会主义国家,奉行和平外交,维护世界和平,维护周边安全,维护国家利益。一厢情愿不行,有实力 才有资格谈善意,有力量才可能有和平。国家间的和平正 是建立在实力平衡基础之上的,美国前总统里根就曾说过, “维护和平依靠的是我们的实力,而不是对手的善意。” 有人认为,发展军备容易引发对手疑惧,因而使对手也提高 军备水平,出现所谓“安全两难”的问题。据此一些学者提 出了不会成功“超越安全两难”的办法,即通过松懈武备来 体现善意,以此换取对方相应让步,进而实现共同和平。但 当前国际政治的残酷现实表明,以松弛武备换取对手怜悯, 结果只能激起对手更大的贪欲和杀心,比如本土没有遭受两次世界大战蹂躏反而从中获益匪浅的美国因此形成畸形 的战争观:他们对战争造成的悲惨后果缺乏深刻感知,反而 更多地将战争视为一桩有利可图的生意,这种实用主义战 争观体现在现实政治中,就是格外注重发动战争的成本与 收益问题,并尽可能通过压倒性的军事优势来创造不败的 神话,进而杀鸡吓猴,威慑那些敢于与其对抗的敌手和潜在 对手。从冷战后美国发动的几次局部战争可发现一个共性 规律,就是拣小的揍,挑弱的打。越是双方军事实力不对 称,越容易激发美国进行军事打击的欲望。萨达姆主动消 除了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结果使美国打击起来无所顾忌。相反,朝鲜公然进行核试验,结果美国却伸出橄榄枝,缓和 美朝关系。伊朗强硬政策的部分成功表明:充分的军事斗 争准备和“狭路相逢勇者胜”的必胜气势,反而使对手因顾 虑重重而增加和平的几率。因此,我们要强化军力,进行爱 国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教育,保持强大的足够积极防御的 军备水平和坚定的国家意志,这是维护国家安全、发展利益 的根本手段和最后保障。尤其在日益全球化的条件下, “影响安全的因素日益多元化,传统安全威胁与非传统安 全威胁交织在一起,无论是应对传统安全威胁还是非传统 安全挑战,必须要有军事力量的支撑,军事力量作为应对两 种安全威胁的最后手段,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5 ] 总之,由于中国地缘环境复杂,周边是中国国家利益的 屏障,所以,处于“和平发展”、“和平崛起”进程中的中国, 睦邻周边、和谐周边建设非常重要。只要中国能够通过发 展综合国力,强化我国维护安全、和平发展环境的实力和保 障;只要中国坚持“与邻为善”、“以邻为伴”政策,积极稳妥 地处理与周边国家的关系。中国的发展就会建立在和平的 周边环境之中,中国安全与发展的国家利益就能维护好,中 国祖国统一、和平崛起的战略目标的实现就比较顺利。

第三篇:农村信用社发展面临的问题及应对措施

浅析农村信用社发展面临的问题及应对措施

摘要:农村信用社由于受票据置换政策的正向影响,目前,抗御风险能力明显增强。但也出现了一些令人担忧的问题,这些问题如不加以解决,势必将对农村信用社的生存和发展带来严重影响。关键词:农村信用社;面临的问题;信用社发展;生存和发展;严重影响

中图分类号:f830.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001-828x(2011)02-0197-0

1随着农村金融体制改革在我国的不断深入,农信社在农业发展中的地位已不容忽视,特别是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指出,解决好“三农”问题,必须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无论是调整农业产业结构还是增加农民收入,都离不开资金的投入,新农村建设需要的大量资金必须由金融机构来承担,这就为农村金融业的发展提供了一个巨大的市场,而农信社作为农村金融的主力军,也具有了一次难得的机遇。

一、当前农村信用社发展面临的挑战与机遇

由于受到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农村信用社存贷款营销工作将面临市场环境更加复杂、各种不确定因素不断增加的严峻局面,以及其他银行和中小金融机构等新型金融机构纷纷落户农村,使农村信用社的业务空间受到挤压。在激烈的竞争形势下,虽然面临严峻挑战,但农村信用社发展的黄金期、机遇期不变,仍然面临诸多积极因素和有利条件,其一,党中央把“三农”工作作为全局的重中之

重,对“三农”工作作出重大部署,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三中全会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作为战略任务,把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作为基本方向,把加快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作为根本要求,坚持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方针,不断创新体制机制,建立现代农村金融制度,加强农业基础建设,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和保障农民权益,农村经济将步入快速发展期,为我们农村信用社加快、超越发展提供了前提条件,改革发展的又一春天来临。其二,当前国家采取扩大内需、促发展、保民生一系列经济政策措施,为农村信用社的发展提供了十分难得的机遇。中央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放宽的货币政策,采取非常办法、非常措施、非常力度、非常政策应对金融危机,同时实施汽车、钢铁、纺织、装备制造、船舶工业、电子信息、轻工、石化、有色金属产业和物流业等十大产业调整振兴规划,实行家电、农机下乡补贴办法,到2010年底前投资4万亿元拉动内需,其中农业基础设施达3700亿元,这为我们农村信用社拓展存贷款业务提供了千载难逢的良机。其三,部分经济区的发展建设进一步提速,为农村信用社参与大项目建设带来了重大机遇。省委、省人民政府对农村信用社支持经济发展寄予了厚望,各级各部门对农村信用社有了更深的认识,农村信用社的社会形象大幅度提升,为我们农村信用社进一步加大市场营销,抢占市场份额提供了浓厚氛围。其四,充分运用已积累的市场营销经验,加快存贷款营销工作力度。近年来,我省农村信用联社通过统一法人产权改革、专项中央银行票据兑付

等工作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以及我们农村信用联社员工思发展、谋发展的干劲不退,斗志不减。

二、针对农村信用社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措施

农信社在发展的过程中存在种种问题和挑战,面对这些复杂的问题,农信社应该如何解决才能更好地服务农民、更好地谋求发展?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

(一)解决农户小额贷款难的对策和方法

一是解决贷款期限与生产周期的衔接问题,合理地确定贷款期限。对生产周期较长的企业或者农户,在调查了其资信情况合理后,可以考虑适当放宽期限以保证其顺利完成生产,但是在一定程度上要适当提高该种贷款的利率,以此来弥补延长贷款期限的损失,这样不但保证了农民的增收,也保证了农信社的利润;如果对生产周期较短的农户或者企业,可以考虑对他们多放款,树立“常放常收”的经营理念,努力适应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发展的要求。此外,还应该在小额农户信用贷款的发放方式上力求创新。二是加大风险防范意识,建立风险防范机制。检查存在的隐患,对可能产生的风险预先采取一系列防范、控制措施,在发展业务的同时应该积极地构建风险防范机制,并相应地在业务政策上,操作程序上进行适当的改进,以避免违规事件的发生和纠正已经发生的违规事件。如:目前已经建立的贷款信用评级体系。

(二)改进农信社经营管理机制的对策

一是不良贷款的清收要打破传统的做法,对其实行动态管理,创

新不良贷款机制,建立一支清收不良贷款的专业队伍。员工在向外放出每笔贷款的同时,要有准确的核对、记录,如果出现不良贷款,则应对相关责任人进行处罚和行政处理,追究其责任。责任追究关键在于落实,在于执法力度,因此一定要严肃处理。二是对各个层次的管理干部和各类岗位的员工进行针对性的专业知识和职业技术培训,使多数员工成为岗位能手。三是建立激励和约束机制。激励机制是以员工的业绩为核心,业绩目标能否达到将与员工的报酬以及福利相关联;约束机制是指通过对员工及高管人员实行权力约束,防止权利的膨胀,任何职务都应在职权范围内使用相应的资源,超出权限则要求上一级管理者决定。

(三)面对来自外部的挑战,农信社应采取的态度和办法

一是组织人员开展一些宣传活动,发放手册介绍产品的基本信息,推销人员对农户提出的疑问做到有问必答,有求必应,为农户带来最大的经济效益。二是农信社在创新这些产品时要以“农户”为中心开发一些创新产品,即:

“客户需要什么就开发什么”,有需求就有市场。农信社应做足事前调研,事后宣传和服务工作,在营销的观念上应该抛弃以前的“坐等客户上门”,而应该表现为“主动式营销与服务”。三是加大科技投入、翻新硬件设施,为客户提供舒适的环境。应加大金融电子化建设的投入力度,利用先进的技术手段发展结算工具,把农信社发展成“三农”的结算中心。

参考文献:

[1]张惠斌,浅谈农村信用社在农业发展中的问题以及对策[j]景县联社,2010,09(27)

[2]颜仲河,黄伟成,张炳文,农村信用社以应对金融危机为主线

[j]加大对经济发展支持力度,2009,3(31)

第四篇:我国金融服务业存在的问题与发展之策

我国金融服务业存在的问题与发展之策

■专家建言 ■何德旭刘海虹王朝阳

近年来我国金融服务业的发展情况

金融服务业作为一个为生产和生活服务的产业,它既包括银行、证券、保险这些主要的金融服务行业,也包括信托投资、信用合作社、财务公司、融资租赁公司和典当业等行业。在把金融服务业界定为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中的金融保险业后,可以发现一个值得注意的现象——近年来中国金融服务业并没有呈现出加速发展的局面,相反,1997~2003年间,金融服务业增加值占第三产业增加值的比重和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都呈下降趋势。到2003年底,金融服务业增加值的上述两个比重分别为16.50%和5.51%。就业方面,金融服务业就业的两个比重数值都比较小:1997~2003年间金融服务业就业占第三产业就业的比重略有下降,而占总就业的比重则略有上升。截至2003年底,金融服务业就业的上述两个比重分别为

1.6%和0.5%。

从增长速度来看,除1997年之外,之后的六年按现价计算的金融服务业增加值的增长速度都要低于同期按现价计算的GDP的增长速度。如果计算最近五年的平均增长速度,那么1999~2003年间金融服务业增加值的平均增长速度为7.47%,也要低于同期GDP的平均增长速度9.36%。

有一点需要指出的是,由于我国对金融服务业增加值的计算存在一些不尽合理的地方,所以使得金融保险业的总增加值比实际增加值多,从而夸大了金融保险业的增加值。因此,金融服务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实际并没有上面数据所显示的这么高。比如,如果简单扣除这些不合理因素,那么2003年金融服务业增加值在整个GDP中的比重实际上只有大约

4.14%。

我国金融服务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从国际比较的角度来看,我国金融服务业的发展水平还比较低,与发达国家甚至于一些新兴市场经济国家相比,在行业规模、竞争能力、创新能力、市场开拓、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都还存在明显的差距。

第一,金融服务业发展的总体水平较低,增长速度过于缓慢,内部行业结构和区域发展结构不协调。发达国家金融服务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一般在6%左右,2003年美国金融服务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已经达到了8.3%,而我国仅相当于美国的一半。近年来我国金融服务业的发展速度过慢,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的支持乏力。金融服务业内部结构不均衡,银行业居绝对主导地位,而证券经纪与交易业、保险业、信托投资业的比重相对偏低。而且,金融服务业发展的地区差异较大,农村金融服务的供给严重滞后,不能满足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生活改善的需要。

第二,金融服务各行业竞争力较弱,不能有效提供经济发展所需的金融服务产品。从2004年全球1000家大银行的排名来看,排名第一的花旗银行的一级资本为744.15亿美元,不良资产比率为2.06%;而国内排名最高的中国银行的一级资本为348.51亿美元,而其不良资产比率却达到了5.12%,四大行中中国工商银行不良资产比率甚至高达18.99%(参见《The Banker》,July 2005,p251-286)。保险业方面,根据瑞士再保险的统计,截至2004年底,我国保险业占全球保险市场的份额排名虽居第11位,但保费收入规模仅521.71亿美元,相当于美国的4.75%、韩国的76%;保险密度在全球排名第72位,人均保险金额为40.2美元,相当于美国的1.07%、韩国的2.8%;保险深度排名第42位,保费收入占GDP的比重为3.26%,低于美国的9.36%和韩国的9.52%(参见World insurance growing premium and stronger balance sheets. Sigma No2.2005)。证券业方面的表现更让人担忧,2004年底我国共有证券公司140家,总资产3781亿元,总负债2765亿元,全年实现利润为-78亿元,整个行业处于亏损状态。

第三,国内金融机构的业务创新能力不强,外资金融机构在金融业务创新上具有绝对优势。一方面,国外金融工具种类繁多,能够为客户提供全方位的金融服务,而且对新型金融产品的开发能力相当强;另一方面,目前中资金融机构的金融开发技术比较落后,电子化程

度较低、金融工具和品种单调、缺乏自主创新能力,在金融创新中处于被动模仿的地位,利用金融创新获取利润和占领市场主动权的能力较差。

第四,国内金融机构开展跨国业务的能力低下。除中国银行以外,其他银行海外业务的拓展尚在起步阶段,而外资银行在综合化经营模式下,通过大规模的并购和重组,其分支机构早已遍及全球。在业务开展方面,国内银行大都以传统的存贷业务为主,而发达国家跨国银行已经把业务重点放在如利率互换、出口保理及福费廷等一些新的金融衍生工具上,利用金融创新来获取利润和规避风险。

第五,金融基础设施建设不够完善,监管能力和水平有待提高。发达国家大都有支持金融发展的现代化交通、通讯、计算机网络以及其他配套服务设施,并且非常注重适时颁布和修订有关法律法规对金融业加以规范,对新业务、新工具进行认证。相比之下,我国金融立法比较滞后,专业性法律层次较低,法规操作性较差,在实践过程中还经常存在不能严格执行的问题。监管体制方面,我国金融监管主要依靠“三会”(银监会、证监会和保监会),社会监管层次基本还处于空白状态,而且监管内容大都以合规性监管为主,对预防性监管的关注不充分。

促进我国金融服务业发展的若干建议

第一,培养金融业的服务理念和意识,使其真正成为为生产和生活服务的重要产业。受传统思想和观念的影响,我国金融服务理念的培育还远远不够。金融服务部门在很大程度上被作为管理当局进行宏观经济调控的政策工具,而忽视了其服务的本质和产业的特性。把金融服务业看作是一个高度市场化、商业化的服务领域,看作是国民经济中一个十分重要和关键的产业,有助于加快促进金融服务业本身的增长,而且可以带动会计、信息、法律服务等关联产业的加速发展,进而促进整个经济的健康协调发展。

第二,继续深化金融体制改革,根据我国经济结构调整的大趋势建立比较完善的现代金融服务体制。银行、证券、保险等主要金融服务行业应加快自身改革,使产权结构、技术创新、资产质量等各项指标合乎国际标准,按市场机制要求参与竞争,提高服务效率,增强金融服务产品的供给能力。针对我国当前经济结构和所有制结构调整的趋势,应加大股份制、合作制中小银行的建设,同时通过设立金融租赁公司、创业投资基金等一些非银行金融机构,满足广大中小企业,特别是高新技术企业的融资需要。

第三,建立健全金融服务领域的相关法律法规,进一步完善监管体系,有效控制和防范各种金融风险,保障金融安全。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金融服务行业充分竞争的开展以及金融监管的有效实施都必须在既定法律框架下进行。我国目前有必要加强金融服务行业的立法工作,完善金融法律框架,建立完善的市场经济运行法律体系。金融监管的目的是依法维护金融市场公开、公平、有序竞争,保护存款人、投资者和被保险人的合法权益。为此,必须改进金融监管的方式和方法,强化金融监管的内外协调,提高金融监管水平。

第四,注重金融服务内部各行业和地区的均衡协调发展,完善农村金融服务体制,较好地满足农村金融服务需求,促进农村经济的较快发展。加快证券、保险和信托等其他金融服务行业的发展,进一步完善与实体经济体系相适应的金融服务体系,加强金融服务业的资源配置功能,促进金融资源合理流动,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和金融服务质量。同时,要注重金融服务业在中、东、西部地区的协调发展,加大中部和西部地区金融服务业的建设力度。健全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创新农村金融服务方式,整治农村信用环境,构建有效的农村金融服务体制,满足农民生产和生活方面的金融服务需求。

第五,大力培养金融人才,建立科学完善的人力资源管理机制。金融活动的日趋复杂化和信息化向金融服务业从业人员提出了很高要求,金融服务传统上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现代金融服务业正逐渐变成知识密集和人力资本密集的产业。人力资本的密集度和信息资源的多寡在现代金融业中基本决定着金融企业创造价值的能力,以及金融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前景。因此,有必要继续实施金融人才战略,多渠道加强金融人才的培养,改革现行人事管理制度、业务考核办法和收入分配制度,建立一个有利于培养、发现、吸引和留住人才的环境。(作者分别为中国社会科学院财贸经济研究所副所长;武汉市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所长;中国社科院财贸经济研究所博士)

第五篇:浅谈企业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应对之策

浅谈企业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应对之策

企业文化是企业在长期生产经营实践中形成的被企业员工认同和遵从的思想观念、价值标准、思维方式的总和,它渗透于企业的组织结构、规章制度和员工行为之中,是企业独特的内涵、素质和风格,是企业的灵魂和持久动力。优秀的企业文化对内可以增强凝聚力、向心力,对外可以树立形象,扩大市场影响,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当前企业文化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部分企业领导在企业文化建设上思考得不多,投入的精力不够。一些企业经营者忙于解决企业的生存和稳定问题,无法投入较多的时间和精力思考推进企业的发展战略、目标定位、经营思想等深层次层面的问题,对企业文化缺乏系统的思考。企业文化建设工作主要通过宣传、企业文化部门进行号召开展活动,难以打破表面的、应付的、零碎的局面,号召力不强,工作力度不够。

二、对企业文化的理解和认识存在偏差。没有从企业的管理理论层面认识企业文化,有的仅仅理解为是凝聚职工的精神口号;有的理解是企业形象的外包装;有的把企业文化当作筐,什么东西都往里装;有的甚至理解为就是组织员工搞搞文体活动,等等。由于认识没到位,企业文化建设工作中跟着感觉走,穿新鞋,走老路,新瓶装旧酒,企业文化成为时髦的标签。

三、对企业文化系统思考和理性提炼不多。一些企业比较注重对企业的外部改善,重视企业环境的整治,形象的设计,但对理念的提

1炼不够,企业文化缺乏实在、细致的建设。有的企业提炼了企业价值观或企业精神,但缺乏个性挖掘,雷同的多,创新的少。

四、企业发展目标不确定影响企业文化建设。一些企业改革未铺开,改制未到位,处于改革调整之中,企业发展定位和目标尚不明朗,对未来企业文化无法进行系统规划。因此,企业文化建设难以进入深层次和实质性操作,只能停留在对员工进行一般性精神口号式的鼓动上,未能真正从员工的行为和企业管理上体现出来。

五、员工的参与热情不高。通过对部分企业的调研情况看,部分国企职工对企业文化的认知和参与度不是很高,一些职工认为企业文化是不切实际的深奥的东西,是企业领导考虑的事,与企业生产经营和职工切身利益关系不大。

加强企业文化建设的对策和措施

党的十六大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文化的任务和要求,集团公司党组高瞻远瞩,顺应时代要求,决定在全集团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发挥企业文化在集团公司改革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增强核心竞争力和凝聚力,实现集团公司“三步走、翻三番,创建中国最强最大、国际一流船舶集团”的战略目标,为企业文化建设创造了有利时机,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几十年来,集团公司所属单位在企业文化建设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取得了一定成绩,公司成立5年来,企业文化建设具备了一定基础。但从全局和整体着眼,集团企业文化建设工作发展尚不平衡,集团公司共同的价值观和企业精神有待进一步形成,企业文化建设长效机制有待进一步建立和规范。要做好集团公司企业文化建设这篇大文章,笔者认为,首先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提炼核心理念,扩展理念体系。建设企业文化,必须首先树立自己的核心价值观,而且要成为企业员工都认知和认同的理念。企业在做品牌推广时,要让客户和顾客也认同企业的这种价值观念。如海尔的“真诚到永远”已经由最初的产品和品牌的理念上升为一个企业的理念,成为海尔企业文化的核心。

集团公司在构划整体发展战略时,将企业文化列入总体框架,用发展的眼光,从整体上思考,从全面上把握,提出适合集团公司新特点、新要求的企业文化核心价值理念,要尤其注重从文化角度提炼精华,从内涵层面纵深思考,从形象方面拓展提升。一方面,以统一的集团精神、价值观念、经营理念和集团标识,提升集团公司的整体形象,另一方面,成员单位在继承弘扬“艰苦奋斗、无私奉献”、“大力协同、勇攀高峰”的船舶军工优良传统文化的基础上,赋予“面向世界、国际一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新的时代内涵,形成独具特色的个性企业文化,丰富集团整体文化。

企业的核心价值理念必须拓展为企业各个层面的管理思想和方法,才能使企业文化理念体系日趋完整。要围绕集团或企业核心理念形成一套完整的理念体系,它包括:质量理念——有缺陷的产品就是废品;研发理念——用户的难题就是我们的难题;人才理念——赛马不相马,等等。在这些理念的背后,必须要有相应的制度和办法作为支撑,使整个理念体系变得生动有效。

二、着力建设制度文化和行为文化。企业文化包括表层的物质文化、浅层的行为文化、中层的制度文化和深层的精神文化。一般而言,企业比较注重企业精神或经营理念。在一些企业,常常看到“艰苦奋斗、默默奉献”、“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等字样的“企业精神”,不

少企业还有统一的厂服、规范的形象识别系统。这些内容自然是企业文化的组成部分,但它不是企业文化的全部。笔者以为,要把企业文化真正建设成为企业发展的动力,着力点应该放在建立与企业经营理念相一致的制度文化和行为文化。

我们的企业,都有自己的规章制度和行为规范,根据集团公司建设企业文化的要求,要对照看这些制度和规范,是否与企业理念相符合,与企业文化相一致。如果企业理念是鼓励员工创新、竞争,就应建立严格的业绩考评制度、创新激励机制、末位淘汰制度等,在员工中营造敢为人先、力争上游的氛围;如果企业理念是希望员工团结合作、忠诚敬业,在管理制度和行为规范中就应注重提高员工福利待遇、表彰忠诚职工等。

三、利用自身优势,打造品牌形象。打造品牌是企业文化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产品是品牌的载体,产品形象最能体现品牌形象、企业形象。经过几十年的磨练,集团公司已经形成了一批在国内国际享有盛誉的知名品牌,像“风帆”蓄电池、“永进”齿轮箱、“长江”涂装设备、“清平”齿轮,等等。但从整体看,我们的知名品牌比例还很小,和一些国际知名品牌相比,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含金量”偏低。我们要充分发挥军工技术、质量一流的优势,把特色产品作为创建品牌的基础,通过提高产品技术含量,改进外观设计,营建销售网络,拓展国际市场等途径,不断提升集团公司军民产品品牌形象,为企业文化奠定坚实基础。

四、树立先进典型,弘扬企业文化。先进典型是企业精神的集中体现和代表者,他们的模范行为在企业行为中占有重要地位。典型人物和先进分子作为企业员工的表率,以自己的模范行为体现本企业的文化准则和价值观念,为员工显示成功的榜样,提供仿效的模式,使广大员工从他们身上看到方向,获得形象的感召,激励自己为企业奋发工作。树立先进典型,利用典型的示范效应,使企业理念形象化,从而使更多的人理解并认同理念,使企业文化的推广变得具体而生动,增强企业精神的感召力和可信度,是弘扬企业文化的有效途径。

船舶重工系统拥有一大批无私奉献、拼搏进取的先进模范人物,要充分利用这些“富矿”,深入发掘出企业内部现在或过去涌现的模范人物、先进事迹大力宣传表彰,并从企业文化角度重新进行阐释,赋予新的内涵和价值理念,同时,在模范人物、先进事迹的宣传教育中,注重突出理念核心,让全体员工知道他们为什么先进,他们的哪些行为是符合企业文化的?进而影响带动员工比学赶帮超,团结一心为企业发展共同奋斗。

五、培育、形成集团公司企业家文化。企业文化不只是企业领导层的“上层”文化,而应是企业全体员工包括临时员工都认同的文化。企业领导者应创造机会让全体职工积极参与,共同创建企业文化。企业文化传播的方式是自上而下,企业领导要求企业怎么发展,怎么用人,怎么管理,要先亮出自己的“底牌”,然后才能考虑如何让员工接受并付诸实施。集团公司宜创办一所企业文化培训学校,长期举办企业文化培训班,对成员单位领导及宣传教育、企业文化部门负责人进行系统培训,不断加强对企业领导企业文化系统理论的灌输学习,提高他们宏观思考和理性思维能力;引导他们从企业战略和管理层面思考企业文化,在体制和机制上下功夫,把企业文化落实到企业各项制度中;促使成员单位领导成为企业文化的缔造者和实践者,让领导者用自己的思想和行为去影响广大员工,从而着力培养企业经营者的良性文化意识,尽快形成船舶重工企业家文化体系。

六、在党建和经济工作双向融合中,把企业文化作为企业党组织的主要工作载体。党组织要把企业文化建设作为企业两个文明建设及党建和经济工作融合的最佳点,发挥党组织的独特优势,通过整合各方力量,唤起企业主要经营者的企业文化意识,最大限度地调动经营者、广大员工等各方力量参与企业文化建设的热情。企业党组织要在企业文化运行机制上下功夫,构筑思想政治工作和企业文化互为渗透、互为融合的职业道德机制、系统教育机制、塑造形象机制,从而推动企业文化建设向纵深发展。

七、有重点、分层次推进集团企业文化建设。首先,推进集团公司层面企业文化建设,处理好集团文化与所属单位文化的关系,通过建设企业文化形成集团凝聚力和竞争力,形成新的管理构架、管理体制;其次,按集团企业文化建设的总体目标,全面促进已改制企业的文化建设,将省市级文明单位和发展型企业作为企业文化建设的重点单位,分阶段、分层次不断推进落实;再次,突出品牌企业的文化建设,结合中船重工品牌资源的优化整合,挖掘集团名牌的文化优势,重点在塑造形象上下功夫。通过分步实施,不断推进,使集团企业文化建设相互融合,互为补充,持续开展,协调发展。

(作者单位:机械厂政工处)

下载数字贸易发展面临的问题及我国的应对之策(xiexiebang推荐)word格式文档
下载数字贸易发展面临的问题及我国的应对之策(xiexiebang推荐).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成人高等教育发展的应对之策1

    三、成人高等教育发展的应对之策 针对以上问题,我们要与时俱进,认真研究成人教育的特点和培养目标。由于成人高等教育的学生来源和培养对象不同,其培养目标与普通高校也有所不......

    浅谈农村金融的发展状况和应对之策5篇

    浅谈农村金融的发展状况和应对之策 摘要: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民人口有将近9亿,广阔的农村和农民构成了农村金融的巨大市场。农村的生产工具落后,生产能力低下,农村的经济发展缓......

    律师法修改—检察机关面临的挑战与应对之策

    第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次会议对律师法作了较大修改,全国人大法工委刑法室负责同志已明确表示:律师法的有关内容将于2008年6月1日起在刑事诉讼中自动生效,而不必再经刑诉法修改。......

    我国贸易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其加强对策

    网带输送机 关键词:网络贸易特性影响对策性建议 内容摘要:在此背景下,研究网络贸易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论文在分析网络贸易发展特性的基础上,分析了网络贸易对我国经济发......

    我国农业产业化发展面临的问题

    我国农业产业化发展面临的问题 当然我们也看到农业产业化发展当中也面临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主要是三个方面:发展水平低,规模小,竞争力不强,这是产业化发展面临的紧迫话题。目......

    我国群众体育发展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龙源期刊网 http://.cn 我国群众体育发展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作者:张晓刚 来源:《沿海企业与科技》2005年第03期 [摘要]推广群众体育发展和全民健身计划,对我国社会体制改革和体......

    我国网上银行发展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我国网上银行发展面临的问题及对策一、我国网上银行发展状况我国的网上银行虽然起步较晚,但发展很快。据调查,目前我国已有20多家银行的300多个分支机构拥有网址和主页,其中开......

    产业发展之策(本站推荐)

    2上述哪些建筑材料与水泥产业有关?如何发展和延伸水泥产业? 广义上讲,以上所有材料的生产应用都与水泥产业有关。但从水泥产业链延伸的角度讲,我个人认为,重点关注的事情应从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