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新时期下中国周边的紧张局势与应对之策
新时期下中国面对周边的紧张局势与应对之策
随着中国经济的强劲发展,中国的总体实力也稳步提升。但伴随着以和平与发展为主题的中国的,是长久以来部分国家对中国的遏制与打压,在中国的前进之路上搬来一个又一个绊脚石。面对各方的压力,中国制订了相应的战略进行了积极地防御。一次又一次运用智慧与实力化解矛盾,始终奉行着和平的外交政策。
2015年是一个多事之秋。
冲突最激烈的,当属与日本的钓鱼岛问题。钓鱼岛又被称作钓鱼屿、钓鱼山、钓屿、钓台或者是钓鱼台岛,是位于中国大陆正东侧东海大陆架以东的台湾-宍道褶曲带南端、台湾东北外海处冲绳海槽西侧的一座荒岛。在日本人所谓“发现”钓鱼岛之前,中国已经对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实施了长达数百年的管辖。日本在1895年利用甲午战争,通过秘密方式将钓鱼岛“编入”其版图,并依据所谓“先占”原则将钓鱼岛作为“无主地”主张主权。日本此举严重违背国际法领土取得的相关规则,是侵占中国领土的非法行为,不具有国际法效力。2015年4月底,日美两国签订新的《防卫合作指针》,日美同盟在合作的深度及广度方面都得到了质的提升,美国方面一再公开表示,钓鱼岛在美日共同防卫范围之内,美国会对钓鱼岛承担相应的责任。在此背景下,日本不断增加预算,大幅度提升执法力量,购进新型喷气式飞机和巡逻船,加强对钓鱼岛的主权宣示;海上保安厅计划将原本设在宫古岛的海上保安署升格为海上保安部,规模从50人增加到100人,同时在其附近的伊良部岛配备50人的执法队伍和3艘小型巡逻船。此外,安倍内阁强行通过新安保法案,利用“重要影响事态”、“存立危机事态”和“灰色地带事态”三个核心概念颠覆了原有的安保体制,在制度上彻底摆脱了和平宪法和国会在对外动武问题上的牵制和掣肘。通过1895年不平等的《马关条约》,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作为台湾岛的附属岛屿一同割让给日本。二战后,根据《开罗宣言》、《波茨坦公告》、《日本投降书》等法律文件,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回归中国。1952年以后美国擅自扩大所谓的“托管”范围,非法将中国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纳入其中。1972年,美国将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施政权”“归还”日本。美国与日本私相授受中国领土的行为,不具有任何法律效力,中国坚决反对。另一个困扰中国已久的问题是南海问题。南沙群岛陆地面积虽然只有二平方公里,但是整个海域面积达八十二万三千平方公里,而且地理位置非常重要。南沙群岛地处越南金兰湾和菲律宾苏比克湾两大海军基地之间,战略位置十分重要,扼西太平洋至印度洋海上交通要冲,通往非洲和欧洲的咽喉要道。远在秦汉时代,南海已经成为中国重要的海上航线。明朝时期的海军南下西洋,是南海的唯一正统力量。二战后的相当长时期内,并不存在所谓的南海问题。而在后来,各国政府有能力勘测到南海尤其是南沙群岛丰富的自然资源后,先后掀起了瓜分南海资源的浪潮,并且在美国的挑拨下,更加剧烈。南海争端涉及到的周边国家也最多。南海四大群岛中,西沙、中沙群岛被中国实际控制,东沙群岛由中国台湾控制,而南沙群岛的情况复杂得多:越南非法占据了南沙西部海域,菲律宾非法占据了南沙东北部海域,马来西亚非法占据南沙西南部海域。对中国的领土主权造成了严重的损害。
与此同时,一带一路国家级顶层战略的实施,使得中国与欧亚大陆各国的贸易往来,项目合作有了更多的发展。但不时凸显猖獗在我国西部以及邻近国家的恐怖主义,成了一带一路上一个巨大的隐患。中国也需要足够的力量来保卫一带一路的顺利发展。
跟中国邻国朝鲜,也在不断地发展着自己的军事力量。最为高调的就是近几年来频繁进行的核试验。虽然遭到周边各国的强烈反对。但朝鲜政府依然我行我素,仿佛幻想藉此增加自己在国际上的话语权。而其导致的直接后果是美国在韩国部署萨德系统。使得三八线上弥漫着浓浓的火药味。更不用说经济方面的其他遏制了。而作为周边国家中国的安全,也受到了极大的威胁。双方的信任也受到了极大的挑战。
除了与周边国家紧张或严峻的形势外,国内的台湾地区也不太平。奥巴马政府在台湾领导人换届时出售了十几亿美元的军火。而蔡英文当选台湾领导人以来台独势力的猖獗与抬头使得台独问题又一次成为极大的隐患。因此,台湾问题也是困扰中国的一个严峻问题。面对国际国内复杂的形势,中国政府采取了积极充分的应对之策。参加俄罗斯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阅兵,并组织了“九三大阅兵”。随后进行的战区制改革以及火箭军的成立,无不是面对风起云涌的周边局势所做出的对策。
而这所有对策里面,战区制改革无疑是最具战略性而又浓墨重彩的一笔。在进行战区制改革以前,我们的军队有七大军区。七大军区,是解放军按照国家不同的地域环境和假想作战情况划分的七个军区,以司令部所在地北京、沈阳、济南、南京、广州、成都、兰州分别命名。这个设置可是有来头的。如北京军区,承担着保卫首都要地与警戒北方边境的重要使命;沈阳军区负责警戒东北边防如中俄边界、朝鲜、韩国方向的军事防务;南京军区主要负责东南的日本、琉球、台湾第一岛链方向的警戒,美、日、台都是其假想敌,必要时将是解决台湾、钓鱼岛等问题时的武力依托。广州军区的主要方向是华南和东南亚、南海方向,假想敌主要是东南亚国家与可能介入的美军;成都军区主要警戒西南一带防务,相关假想敌主要是印度和部分东南亚国家;西北的兰州军区负责警戒西北边境,冷战时这里是警戒苏军可能入侵的前哨之一,今天则与时俱进加入了反恐等新的军事使命;而济南军区下属的三个集团军则充当全军总预备队,在必要时将以“救火队”身份驰援各地战事。
经过改革后的五大战区的情况则如下:
东部战区。其辖区为中国东部沿海地区,包括江苏、上海、浙江、福建、江西和安徽,共6省市,战区驻地:南京。东部战区的国防职责:防止美日集团侵略中国,并解决钓鱼岛问题。防止台湾独立,保证台湾海峡稳定。保护我国最繁华的长三角地区的安全。
南部战区。其辖区为中国南部沿海地区,包括湖北、湖南、广东、广西、海南,共5省市,战区驻地:广州。南部战区的国防职责:保证南海领土不受侵犯。保护珠三角、港澳地区战时不受攻击。战时关闭中国南大门,封锁南海,对敌对国家进行海道封锁。协助处理台湾问题。南部战区是中国继东部战区后,第2重要战区,其海陆空三军同样需要重视和关注,应该重点建设海南岛、三沙、雷州半岛、中越边境的军事目标!西部战区。其辖区为中国内陆西部地区,包括新疆、西藏、青海、甘肃、宁夏、陕西、四川、重庆、云南、贵州,共10省市,占中国一半国土,战区驻地:乌鲁木齐。西部战区的国防职责:重点是保障中国漫长陆疆的安全和稳定。打击境外威胁和侵略企图,比如东突、藏独。维持南亚地区的稳定和均势。和中亚、俄罗斯等友好国家组建集体安全同盟,共抗外敌!西部战区因为管辖漫长的陆疆线,且有印度、东突、藏独等威胁,所以应该维持中国1/3的陆军。
北部战区。其辖区为中国北部地区,包括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共4省市。战区驻地:沈阳。北部战区的国防职责:维持朝鲜半岛的现状和稳定。维持和俄罗斯、蒙古的友好合作。
中部战区。中部战区的辖区包括北京、天津、河北、河南、山东、山西等6省市,因地处中原,又可以叫中原战区。中部战区的国防职责:保证首都安全。拒绝并阻止西方列强从黄海—渤海一线自海上进攻首都。为各大战区培训作战人员,并在战时予以支援。
相较于以往七大军区来说,相应的五大战区职责大抵类似。但是随着数量的减少,战区统筹协调的范围更大,拥有更大的指挥范围,从而在战略上占有更高的地位。指挥体系更加集中统一、灵活高效。按照军委副主席许其亮的说法,现代战争的基本形式就是“联合作战”,其实质则是通过灵敏高效的指挥、控制、协调,充分发挥诸军兵种的整体威力,协调一致地夺取胜利。在这其中,“集中指挥权”,是联合作战指挥体制的关键。只有从体制上剥离军种的指挥权、固化战区和联合部队对军种部队的指挥权,联合作战指挥才能真正有效形成,才能真正组织平时的联合训练和联合保障,战时指挥联合作战。只有这样现代化的中国人民解放军才能更好的稳定周边局势,捍卫中国的领土主权利益,从而屹立于世界强国之林。
大国的崛起之路步履维艰,建国以来近70年的发展历程历尽了艰辛。但中国人民始终凭借着自身的智慧与努力,克服一个又一个难题。相信现在的中国有能力稳定当下的周边局势,谋求更好地发展,未来的中国能够更加强大。
第二篇:金融危机-中国应对之策
金融危机类型特征
金融危机可以分为货币危机、债务危机、银行危机等类型。金融危机越来越呈现出某种混合形式的危机。其特征是人们基于经济未来将更加悲观的预期,整个区域内货币币值出现幅度较大的贬值,经济总量与经济规模出现较大的损失,经济增长受到打击。往往伴随着企业大量倒闭,失业率提高,社会普遍的经济萧条,甚至有些时候伴随着社会动荡或国家政治层面的动荡
原因
金融危机的产生多数是由经济泡沫引起的,以21世纪最大的美国金融危机来举例,可以看出金融危机产生的原因。造成这次危机的背景是复杂的、多方面的:
1、美国的消费习惯。
借钱(贷款)消费是普遍的生活方式。原因:收入轨道模式。年轻人钱少,但消费多;老年人退休后享受优越的退休金,但消费相对少。所以,年轻人多借钱消费(包括向父母借钱,这与中国不同)。而且,美国发达、完善的信用体制使几乎所有人的消费靠借钱来完成。储蓄模式。美国人的储蓄率历来很低,近年来,一直在零储蓄率上徘徊。要消费,只能靠借钱。经济增长模式。美国的经济增长主要依靠消费驱动。其消费率长期为70%左右,投资率为15%左右,而出口负数。
2、经济管理思想。
自上世纪70年代发生经济“滞涨”以后,凯恩斯主义的“国家干预”政策遭到新古典自由主义的强烈批评,此后,新自由主义思潮受到追捧。80年代的“华盛顿共识”所倡导的“经济自由、私有化、减少管制”成为指导西方国家经济走向的主要道具。
3、经济环境与具体政策工具。
美国2000年后陷入高科技泡沫破裂后的短暂衰退之中,在美联储前主席格林斯潘的主持下,连续13次大幅度消减联邦基准利率,从最高6.5%下降到1%,强行向市场注入流动性资金,扼住了经济下滑,也拉动了美国房地产连续多年繁荣。此为次贷危机乃至金融危机爆发的直接导火线。需要理解的是,21世纪的最初几年里,同样的低利率政策,为什么美国偏偏房地产行业得以相对发展,而不是其他行业呢?原因是:网络等高科技产业高速发展导致的泡沫破灭后,进入一个成长停滞期,抑制了大量资金对该行业的投入;20世纪六、七十年代,随着劳动力成本的不断提升,美国制造业,尤其是劳动密集型产业大量外移,形成国内产业空心化,加之服务业在繁荣之后的替代更新需要一定的时滞期,所以,这些行业投资机会较少。而且,从90年代开始,美国的房产一直处于稳定的状态。在这种情况下,流动性资金开始注入该行业。
第三篇:我国周边安全形势及我们应对之策讲解
我国周边安全形势及我们的应对之策 摘 要:中国是一个地处亚洲东方的陆海兼备的大国,陆地边界线、海岸线都很长,邻国众多,地缘形势复杂。中国周 边安全环境既有“先天不足”一面,又有“后天可塑”的一面。为了实现我国和平崛起的战略目标,周边安全环境建设至关 重要,为此我国要发展经济,保持足够防御的军备水平,依托周边、搞好睦邻关系。关键词:中国周边;安全形势;应对之策
中国的核心国家利益和主要战略目标是“安全与发 展”。稳定是中国的最高利益,是中国实现发展的前提。周边安全形势是影响中国国家安全与发展的最直接和最主 要的外部因素。所以正确认识我国周边安全形势并思考应 对之策很有必要。
一、中国周边安全形势的复杂性(一中国的“魅力”总在吸引他国“眼球” 中国地处亚洲东方,陆海兼备,既是一个陆地型大国, 也是一个海洋型大国。陆地边界线总长2.2万余千米,海 岸线总长1.8万千米。陆地国土面积为960万平方千米, 海洋国土面积300 余万平方千米。陆海相连,总面积达 1260万平方千米。疆域辽阔,美丽富饶。长期以来,浩瀚 的太平洋、漫长的陆地边界既给我国对外交往提供了便利, 同时又是国家安全面临双重风险与挑战。近代以来,西方 依靠着资本主义大工业制造出来的坚船利炮,开始从陆上 和海上同时蚕食中国,中国边防和海防同时告急,导致安全 危机持续不断,使中国人民生命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牵动着 中国安全与发展的神经。新中国的成立,从根本上改善了 中国的周边安全环境,但在整个冷战时期,社会主义的中国 始终是美、苏两个超级大国借重和制衡的对象,这一方面说 明中国国际战略地位的重要,另一方面又说明中国安全环 境的险恶。我国背陆面海,但陆与强国接壤,海有岛屿环 锁,虽为陆海兼备,但陆海兼备的利益享受不够,在我国积 贫积弱时甚至相反。冷战结束后,随着中国综合国力上升, 国际影响的扩大,源于日本、美国的“中国威胁论”纷纷出 现。然而,一个很明显的事实是,中国与很多西方发达国家 无论在军事还是在经济实力上都有很大差距,与其说“中 国威胁论”是表达了这些国家对充满活力魅力的中国的惧怕,不如说是一些人想通过散布“中国威胁论”挑动周边国 家对中国发展的警觉与不安。这就从反面告诉我们,如果 不能实现睦邻友好,中国崛起过程中面临的最直接的制约 也许就来自周边。(二中国邻国众多,地缘环境复杂 中国是世界上陆海邻国最多的国家。陆上邻国15个, 从东到西依次是:朝鲜、俄罗斯、蒙古、哈萨克斯坦、吉尔吉 斯坦、塔吉克斯坦、阿富汗、巴
基斯坦、印度、尼泊尔、锡金、不丹、缅甸、老挝、越南。海上邻国8个:日本、朝鲜、韩国、菲律宾、文莱、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越南。此外,还有一 个特殊的“邻居”,那就是美国。虽然它远在天边,但又近在眼前,它的触角伸到了我们周边,身在大洋彼岸,但心在 全球,手却伸到了大洋此岸。在世界200多个国家中,没有 一个国家像中国这样拥有如此众多的邻国,这是中国周边 安全环境最突出的特点。俗话说,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邻 国越多特别是接壤的邻国越多越不利。现在人类又日益走 向海洋, 21世纪被称为“海洋世纪”,海洋利益争端日益热 闹,我国的8个海上邻国与我国有海洋争端,总争议面积达 150万平方千米。中国周边地区也是世界上大国最集中的 地区,多为军事强国,世界上有5个军队在100万以上的国 家即中国、美国、俄罗斯、印度、朝鲜,几乎都在我们旁边,或 把手伸到了我们周围。公开宣称拥有核武器的8个国家中 的4个在中国周边即印度、巴基斯坦、朝鲜、俄罗斯。当今 世界五大潜在热点地区:中东波斯湾、中亚、南亚次大陆、台 湾海峡、朝鲜半岛中的四个在中国周边。世界主要战略力 量除了欧盟外,美国、日本、俄罗斯、印度、东盟,都在中国周 边等等。中国特殊、重要、复杂的地缘环境,需要我们有能 力、有智慧、有耐心、有办法对待处理好重要的、复杂的、多变的邻里关系,以维护好、落实好我们的国家利益。
二、中国周边安全环境的建构 我国地缘环境复杂有目共睹,举世公认。地缘环境复 杂,并不意味着中国面临的安全威胁会日益严重,更不会必 然导致中国与周边国家关系恶化,甚至是冲突或者战争。中国地缘环境既有“先天不足”的一面,也有“后天可塑”的 一面。如何塑造、建构良好的周边安全环境?(一依托周边,睦邻友好,积极营造一个和平发展环境 中国的和平崛起需要一个良好的外部安全环境,周边 就是最直接的外部环境。从历史上看,世界大国大都注重 周边地区的战略依托作用。如美国成功地以加拿大、墨西 哥为战略依托,以拉美为后院,大大加强了其在全球战略中 的地位。俄罗斯则因独联体离心力加大,失去安全屏障,腹 地直接面对美国和北约冲击,战略地位大大消弱。这一正 一反两个事例,对中国制定周边外交政策颇有教益。中国 周边国家历史、文化传统相近,有一定区域认同感。周边国 家多数处在世界经济增长带,从地缘政治、国家安全、经济 发展诸方面看,周边地区均是我外交根本利益所在。这里 既有大国利益的交汇点,也有涉及我领土完整、国家主权的 统一问题。既有美国全球战略的
重点部署地带,也有诸多 区域层面亟待商议解决,其结果可能影响国际政治经济发 展趋势的问题。从长期观点看,以大国为极的多极化前景 可能被以区域板块的多极化前景替代。主要的板块除美 洲、欧洲、俄罗斯及其周边外,第四块就是中国融入其中的 亚太。但亚太国家分成中亚、南亚、东南亚、东北亚等小板 块,散布在中国周围,没有中国的“粘合”作用,就不能形成 集团。中国推行睦邻外交,有利于连接亚太板块,在新形式 的多极化进程中发挥积极作用。基于此,中国应以“小舞 台、大世界”的眼光去处理亚太事务。以睦邻友好的周边 外交为核心,以“伙伴关系”框架为主线,以“三好”即“好邻 居、好伙伴、好朋友”为原则,营造我周边安全的大环境。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与周边国家建立起各类“伙伴关 系”并不断扩充“伙伴关系”的内容和影响,在互谅互让的 基础上解决边界划分、领土争端问题。以积极姿态参与周 边安全的建构,对区域和次区域安全态势、经济发展以及区 域整合诸方面的问题做深入研究,并提出建设性意见。在 贯彻睦邻外交战略时,除要有区域全方位外交意识、兼顾所 有邻国外,同时要突出重点,以点带面。在继续加强与传统 友好国家的关系同时,与周边的主要战略力量搞好关系,保 持主要战略力量关系相对稳定,力量相对平衡。只有这样, 中国周边的总体和平就能够得到保障。和平的周边安全环 境也与我国的发展利益息息相关,就经济上讲,中国对外进 出口总额的大部分集中于周边地区。因此,邓小平明确指出:“中国希望世界和平、地区和平,特别希望同亚洲国家 发展友好关系,成为更好的朋友,这不是权宜之计,而是长 期的战略决策。”(二维持台海稳定,尽早以尽可能小的代价实现两岸 统一 维护国家主权,实现祖国统一。这是我国对外政策的 一个基本目标,也是我国实现周边安全战略的一个根本目 标,更属于中华民族复兴进程中不可逾越的阶段。如两岸 顺利统一,台湾就是中国的战略资产,中国就能获得进入太平洋的最便捷通道,海洋战略环境将大为改善。反之,中国 相当一部分国力将继续被牵制在台湾海峡。作为内战的遗 留问题,台湾问题本来是中国的内政问题,不容外部势力干 涉。而美日等少数国家从遏制中华民族复兴与崛起的战略 目标出发,以主张和支持和平解决台湾问题为借口,玩弄 “不统不独、不战不和”的伎俩,阻碍中国统一进程,才使台 湾问题成为中国与这些国家外交关系中最敏感的问题,成 为中国周边的一个热点问题。从军事观点看,两岸对峙本 质上是1949年国共内战的继续。考虑到国
际背景、同胞感 情及善后问题,除非台岛公开宣布独立,因而万不得已的情 况下,大陆同胞很难下决心为追求绝对胜利而对台滥用军 事手段,更不消说下决心对台使用核武器、中子弹或其它高 杀伤武器了。海空作战及台岛地形的复杂性,则增大了使 用常规武器速战速决的难度,因此,武力统一显然是在所有 政治手段都不起作用,和平统一已经绝望的情况下迫不得 已采取的下下策。在新世纪,中国的对台战略首先要坚持 以政治手段促统一,应定位于促进两岸认同交流,抑制台独 势力的发展,坚决堵塞台独的活动空间,阻止其坐大成灾, 为和平统一创造条件。为此,应在和平统一的旗帜下,继续 推进两岸政治谈判,拓展两岸政治、经济、文化交流,维护 “一个中国”的国际共识。对那些不顾中国人民的感情,以 高新技术武器售台等方式蓄意破坏台湾局势稳定以浑水摸 鱼者,应坚持原则,进行坚决斗争。同时要以军事手段反台 独,中国政府努力谋求以和平方式实现国家统一,但不承诺 放弃使用武力,要使美日及台独分子得到明白无误的信息: 统一台湾是中国最根本的地缘战略利益所在,迫不得已时, 中国将毫不含糊地使用武力。因为中国有决心、有能力、有 责任维护台海稳定,并实现两岸统一。同时要与深深介入 台湾问题的代表性大国美国搞好关系,共同信守“一个中 国”的共识。让美国认识到:中国的崛起是迟早的事,不要 指望中国这样的大国会长期保持分裂状态,“以台制华”不 会成功,相反会把中美关系推向对抗的歧路。所以在台湾 问题上,要坚持以政治手段促统一,以军事手段反台独,力 争尽早以尽可能小的代价完成国家统一。三经济强盛是推行和睦外交的坚实基础 当今世界经济正在进入全球化时代,经济关系愈来愈 成为国际关系中举足轻重的核心因素。经济地位的强弱, 竞争能力的大小,往往能影响到一个国家在国际活动中发 言权的分量。其实,经济因素在国际关系中的重要地位并 不自今日始,只不过当前更加突出罢了。就以中苏关系为 例,从20世纪50年代到70年代,两国关系无论是在“社会 主义兄弟国家关系”的时期,还是在双方之间的矛盾对立 愈演愈烈的时候,由于中国经济与苏联经济相比一直处于 下风,因此中国在与苏联的交往过程中,即使是在两国友好 时期也可以感受到来自对方的经济压力,在双方关系紧张 时,这种经济上受压的体验当然就更让人刻骨铭心了。1960年,苏联片面撕毁合同、撤走全部专家,就是一种试图 利用经济杠杆来影响、控制双边关系的典型事例。目前,中 国与俄罗斯的关系处于良性互动时期,这与中国的经济发 展在
很多方面处于相对优势不无关联。中日关系有暗流, 两大民族之间存在种种芥蒂。说到底,这一切都是因为我 们中国的经济实力还没有强大到足以让对方心服口服的地 步,因此,要真正做到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必须使我们的 国力强盛,再强盛。正反两方面的历史经验是我们应该珍 视的宝贵精神财富,在处理对外关系的过程中,最能真切地 感受到邓小平所说的“发展是硬道理”这句话的分量。所 以我们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不动摇, 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我们的主要任务就是 把发展放在第一位,增强综合国力,为国家安全创造良好的 物质条件和基础。维护和平是为了发展,发展又有利于维 护和平,有利于矛盾争端的解决,小发展小解决,大发展大 解决,不发展不解决。(四和平发展更需强大军力 中国作为社会主义国家,奉行和平外交,维护世界和平,维护周边安全,维护国家利益。一厢情愿不行,有实力 才有资格谈善意,有力量才可能有和平。国家间的和平正 是建立在实力平衡基础之上的,美国前总统里根就曾说过, “维护和平依靠的是我们的实力,而不是对手的善意。” 有人认为,发展军备容易引发对手疑惧,因而使对手也提高 军备水平,出现所谓“安全两难”的问题。据此一些学者提 出了不会成功“超越安全两难”的办法,即通过松懈武备来 体现善意,以此换取对方相应让步,进而实现共同和平。但 当前国际政治的残酷现实表明,以松弛武备换取对手怜悯, 结果只能激起对手更大的贪欲和杀心,比如本土没有遭受两次世界大战蹂躏反而从中获益匪浅的美国因此形成畸形 的战争观:他们对战争造成的悲惨后果缺乏深刻感知,反而 更多地将战争视为一桩有利可图的生意,这种实用主义战 争观体现在现实政治中,就是格外注重发动战争的成本与 收益问题,并尽可能通过压倒性的军事优势来创造不败的 神话,进而杀鸡吓猴,威慑那些敢于与其对抗的敌手和潜在 对手。从冷战后美国发动的几次局部战争可发现一个共性 规律,就是拣小的揍,挑弱的打。越是双方军事实力不对 称,越容易激发美国进行军事打击的欲望。萨达姆主动消 除了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结果使美国打击起来无所顾忌。相反,朝鲜公然进行核试验,结果美国却伸出橄榄枝,缓和 美朝关系。伊朗强硬政策的部分成功表明:充分的军事斗 争准备和“狭路相逢勇者胜”的必胜气势,反而使对手因顾 虑重重而增加和平的几率。因此,我们要强化军力,进行爱 国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教育,保持强大的足够积极防御的 军备水平和坚定的国家意志,这是维护国家安全、发展利益 的根本手段和最后保障。尤其在日益全球化的条件下, “影响安全的因素日益多元化,传统安全威胁与非传统安 全威胁交织在一起,无论是应对传统安全威胁还是非传统 安全挑战,必须要有军事力量的支撑,军事力量作为应对两 种安全威胁的最后手段,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5 ] 总之,由于中国地缘环境复杂,周边是中国国家利益的 屏障,所以,处于“和平发展”、“和平崛起”进程中的中国, 睦邻周边、和谐周边建设非常重要。只要中国能够通过发 展综合国力,强化我国维护安全、和平发展环境的实力和保 障;只要中国坚持“与邻为善”、“以邻为伴”政策,积极稳妥 地处理与周边国家的关系。中国的发展就会建立在和平的 周边环境之中,中国安全与发展的国家利益就能维护好,中 国祖国统一、和平崛起的战略目标的实现就比较顺利。
第四篇:劳动合同法背景下企业应对之策(定稿)
劳动合同法背景下企业应对之策
山东扶平律师事务所张淑红
内容提要: 《劳动合同法》于2008年1月1日起执行。相比于《劳动法》,《劳动合同法》对企业劳动关系有许多重要的、新的调整,对于已经习惯和适应了《劳动法》的企业来说,管理上的诸多调整在所难免。它的出台将会直接提升企业人力资源的管理成本,同时也将对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乃至企业的经营管理产生深远的影响。如何利用《劳动合同法》颁布的契机进一步做好、提升劳动关系管理工作,避免劳资冲突,建立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及时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减少企业用工风险和用工成本,保护企业自身的利益,就成为一个非常重要而且迫切的问题。本文结合劳动合同法的新规定,重点分析劳动合同法背景下企业面临的风险,提出企业应对之策。内容包括:
一、招聘时的风险及防范;
二、试用期的应用及风险防范;
三、合同订立时的风险及防范;
四、合同履行中风险及防范;
五、合同解除和终止中的风险及防范。
主题词:劳动合同法 企业 风险 对策
最受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关注,关乎劳动者和用人单位切身利益的全新的劳动合同法已于2007年6月29日经人大会议通过,并于2008年1月1日起正式颁布执行。相比于《劳动法》,《劳动合同法》对企业劳动关系有许多重要的、新的调整,对于已经习惯和适应了《劳动法》的企业来说,管理上的诸多调整在所难免。因此,《劳动合同法》的出台将会直接提升企业人力资源的管理成本,同时也将对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乃至企业的经营管理产生深远的影响。《劳动合同法》颁布后,实施多年的各地劳动合同条例和已确定的劳动关系模式将会有重大调整,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理念也势必将面临颠覆性的挑战。
如何利用《劳动合同法》颁布的契机进一步做好、提升劳动关系管理工作,避免劳资冲突,建立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已经成为企业和各级劳动与社会保障部门关注的重点。而企业如何有效应对《劳动合同法》给企业所带来的不利影响,预防和处理各种劳动争议,及时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以减少企业用工风险和用工成本,保护企业自身的利益,就成为一个非常重要而且迫切的问题。本文结合劳动合同法的新规定,重点分析劳动合同法背景下企业面临的风险,提出企业应对之策,希望能对企业如何应对《劳动合同法》提供有益的指导。
一、招聘时的风险及防范
(一)、企业招聘时的风险。按照劳动合同法的规定,企业在招聘员工时应履行告知义务。而对于企业来说,招聘时面临的风险也很多。主要有:
1、订立合同时应聘者提供的信息不真实,用人单位对这些信息疏于审查导致企业用了不该用之人;
2、用人单位对用工条件和环境和待遇未如实告知或详尽告知,导致被追究法律责任;
3、招聘应届大学生就业或实习期间没有约定权利义务,导致发生纠纷没有处理可适用的依据;
4、招聘到了以前没有投过社会保险,又是人到中年的人,如果签订无固定期限的劳动合同,则会出现交不了社保被处罚,想退工退不了工等情况;
5、招聘到了与原单位没有解除劳动关系的人,导致连带承担民事责任。
(二)、对策。对于应聘者,企业应主要做好下列工作:
1、详细了解拟聘用者的基本情况,要求其认真填写登记表,并要求其提供身份证、学历证书原件、劳动手册、体检表、与原单位解除合同的证明等。对履历、学业文凭等要严格审查,或者到相关部门查询,发现作假者可无条件辞退,且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2、应认真审查其劳动保险手册,了解其社会保险投保情况;
3、认真审查原所在单位解除用工的证明,了解在原单位工作期限及相关情况;
4、应告知应聘者负有如实告知义务及风险后果,并要求其对所填登记表及所提供的资料的真实性写出书面保证。
5、招聘手段要合法,不能收费,不搞性别年龄歧视(特殊岗位除外)。
6、招聘大学生可以与学校毕业生三方签订就业协议,并按约定对不报到的学生行使权利。同时接收实习人员不能安排在重要岗位,以防企业商业秘密泄露或出现不应发生的伤亡事故。
7、详细告知企业的用工条件、环境和待遇。
二、试用期的应用及风险防范
关于试用期,劳动合同法规定,劳动合同期限三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试用期不得超过一个月;劳动合同期限一年以上不满三年的,试用期不得超过二个月;三年以上固定期限和无固定期限的劳动合同,试用期不得超过六个月。同一用人单位与同一劳动者只能约定一次试用期。以完成一定工作任务为期限的劳动合同或者劳动合同期限不满三个月的,不得约定试用期。还规定“劳动者在试用期的工资不得低于本单位相同岗位最低档工资或者劳动合同约定工资的百分之八十,并不得低于用人单位所在地的最低工资标准”、“在试用期中,除劳动者有本法第三十九条和第四十条第一项、第二项规定的情形外,用人单位不得解除劳动合同。用人单位在试用期解除劳动合同的,应当向劳动者说明理由”、“用人单位违反本法规定与劳动者约定试用期的,由劳动行政部门责令改正;违法约定的试用期已经履行的,由用人单位以劳动者试用期满月工资为标准,按已经履行的超过法定试用期的期间向劳动者支付赔偿金。”相比以前的法律规定,劳动合同法对企业与劳动者约定试用期作了严格限制。由于劳动合同法对试用期的设定规定了严格的限制条件,试用期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的优越功能也无从发挥。因此,企业在招聘员工时,应花更多的精力和成本在招聘面试和应聘人员的背景调查上,以代替以前通过设定较长试用期来了解、考察劳动者。企业还应调整现有劳动合同中约定的试用期条款。对此,可以进行如下调整:一是对劳动期限在3个月以内的劳动合同,取消试用期的约定;二是将劳动者的工作岗位进行有效分类,有区别地约定试用期的期限;三是合理设定试用期限;四是慎重决定试用期内是否提供专项费用培训。
用人单位还应注意:
1、超过试用期不能以不合格辞退职工;
2、试用期内发生工伤或患病,企业不能解除合同;
3、试用人员不得委以重任,不得安排重要经济岗位,以保护企业商业秘密。
三、合同订立时的风险及防范
(一)、风险。劳动合同法对劳动合同订立做出了诸多规定,要求企业在订立合同时严格按照法律规定,否则将面临很大风险。主要包括:
1、合同订立不及时,导致企业向职工支付双倍工资或必须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形成事实劳动关系。劳动合同法规定,建立劳动关系,应当订立书面劳动合同。已建立劳动关系,未同时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自用工之日起一个月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劳动合同法》实施之前企业用工没有与劳动者签订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在新法实施后1个月内与劳动者签订书面劳动合同(《劳动合同法》第97条规定)。企业自用工之日起即与劳动者建立劳动关系。企业应当建立职工名册备查(《劳动合同法》第7条规定);企业自用工之日起超过1个月但不满1年未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向劳动者每月支付2倍的工资(《劳动合同法》第82条规定);企业自用工之日起1年不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视为企业与劳动者已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这些规定增加了企业用工时与劳动者不签劳动合同的成本,因此企业一定要树立起“用人就要签劳动合同”的观念,否则,可能会支付高昂的用工成本;
2、劳动合同条款不完备,导致合同无效;
3、合同期限未按规定和实际情况确定,导致应当订立无固定期限的合同没有订立,而必须向职工支付双倍工资,甚至双倍补偿金。劳动合同法规定了无固定期限合同。其立法目的就是鼓励企业与劳动者签订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避免劳动合同的短期化。该法第14条规定,企业与劳动者协商一致,可以签订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有三种情形之一,劳动者提出或同意续签劳动合同的,应当签订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此外,第14条第3款还规定:企业自用工之日起1年不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视为企业与劳动者已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而且第82条第2款规定:企业违反本法规定不与劳动者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自应当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之日起向劳动者每月支付2倍的工资。由此可以看出,按照规定,如果劳动者符合签订无固定期限的劳动合同条件,并且愿意与企业签订无固定期限的劳动合同的,劳动者就可以要求企业与其签订无固定期限的劳动合同,签订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主动权在劳动者。而且企业违反规定不与劳动者签订无固定期限合同的,将可能会向劳动者支付巨额的经济补偿金;
4、岗位订的过细,导致合同订立后无法依企业生产经营需要调整岗位;
5、合同中未明确工时制度,导致加班费如何计算应否支付产生争议;
6、工资支付与薪酬设计不健全,导致劳资纠纷,影响企业正常经营;
7、员工不愿签合同,企业无法与其订立书面合同,导致用工不合法而负行政和民事责任;
8、无商业秘密保护和竞业限制条款,导致商业秘密泄露及重要岗位员工跳糟到与本企业有竞争关系的单位,损失无法挽回;
9、无培训服务期约定条款,导致企业出资培训人员离职无任何限制;
10、合同无效带来的风险及违约金条款设定违法的风险。
(二)、对策。
1、企业与职工应在建立劳动关系后一个月内签订劳动合同,以防止双倍支付工资及必须订立无固定期限合同。一旦订立无固定期限的劳动合同,没有法律规定的可以解除劳动合同的情形或者双方协商一致解除的,企业不得辞退劳动者,否则,违法辞退要向劳动者支付2倍的经济补偿金;
2、合同条款要完备并符合法律规定。其中必备的条款如工作期限、工作内容及地点、工作时间、休息休假、劳动报酬、社会保险、劳动保护、劳动条件和职业危害防护,必须具备,不能遗漏。其中职业危害防护是新增加的规定,尤其要注意。同时要根据具体岗位考虑是否约定保密条款及培训服务期条款。对那些涉及企业生产经营重要和关键部位的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应当就保守商业秘密和培训服务期做出约定,以充分维护企业合法权益;
3、企业应当结合经营需要慎重选择劳动合同的期限,使短期、中期、长期劳动合同合理搭配。企业应根据企业自身情况对劳动合同期限的长短和续签做出精心安排,确定合同期限要合法并按实际需要,最好采用“3+6”模式,即第一次订立合同可定三年,以利于培养使用合格的普通员工;对于三年期满并企业需要的核心员工可订立第二次合同并可定六年,这样做既可保证企业可持续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又可避免连续工作十年以上必须订立无固定期限合同,因此可满足企业对低中高级人才的需求,又可最大限度地降低企业用工成本;同时劳动合同到期终止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也需要支付经济补偿金,且签订两次固定期限的劳动合同后,再次续签的,如果劳动者提出签订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企业应当与劳动者签订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对于这一变化,企业必须早做预防。对于需要保持稳定性的重点工作岗位,企业可以选择与劳动者签订无固定期限的劳动合同;对于不需要保持工作稳定性的岗位,企业应采取措施,预防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签订的条件出现。当劳动者符合订立无固定期限合同的条件时,订立合同前,用人单位应当增强证据意识,实践中建议以书面形式向劳动者征询需订立哪种类型的合同,如劳动者同意订立固定期限劳动合同或主动提出订立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用人单位一定要保留劳动者同意的书面证据,避免事后无证据,从而导致用工成本增加。
4、合同中岗位分类要以大类为主,给调整用工岗位留有余地,而不用变更合同;
5、工时制度要结合本单位及岗位需要来确定。可以采用如下几种方式:一是标准工作制。即八小时工作制。这种方式,一周加班不得超过36小时,每天工作时间不超过11小时,用人单位应当支付加班费。二是不定时工时制。也叫弹性工作制或计时工作制。是以完成定量的工作任务为标准,休息和上班时间由劳动者自定。目前企业实行这种工时制的不多。三是综合计算工时制。采用标准工时与弹性工时相结合的制度。现在企业普遍采用的计件工资制就是这种制度的体现。采用这种制度,需要科学合理核定定额,按照完成量支付工资。
6、工资支付和薪酬设计应讲究策略,最大限度维护企业利益。首先企业应自觉依法确定工资标准。如符合最低工资标准,职工在有效医疗期内病假工资或疾病救济费不低于本市企业职工最低月标准的80%等等。同时加班费支付也要有具体规定。如只有用人单位安排加班的,才需支付加班费,不是单位安排,而是职工自愿加班或因工作没完成留下来干的都不算加班。单位加班应发加班指令单,以区别各种情况。另外,加班一定是从事原工作。不从事原工作的,一般情况下只要开出调休单就可以了。当然,延时加班、法定节假日加班一定要支付加班费。同时要注意不能纳入最低工资的项目,包括工龄工资,特殊工作环境条件下的津贴、伙补、交通费补贴、住房补贴、个人缴纳的养老医疗等保险金。
7、对于不愿签订劳动合同的职工,以完成一定工作的,可以按雇佣确定工作任务和报酬,但应注意及时清退,不可以职工不愿签而放任不管,这是违法的。
8、商业秘密保护和竞业限制是劳动合同法的新亮点,也越来越引起企业的重视。我们认为,随着竞争的加剧,如何保护企业商业秘密和知识产权非常重要,而在劳动合同中订立商业秘密保护条款是企业加强自身保护的重要举措。可在合同中对那些高级管理人员、高级技术人员及其它负有保密义务的人员约定保密事项,并约定职工违约所应承担的责任,同时可在合同履行过程中给职工发放保密费,以体现权利义务对等原则。另外,随着劳动者择业自主意识的增强,特别是一些掌握高新技术、高层次劳动者和企业的高级管理人员的流动越来越频繁,有的企业疏于对此类人员流动进行必要的限制,从而导致企业商业秘密和经营信息随劳动者流向企业的竞争对手,给企业造成重大损失。为避免类似情况的发生,企业可以充分利用《劳动合同法》赋予企业约定竞业限制条款的权利保护企业自身权益。竞业限制条款也是针对负有保密义务的相关人员在解除或终止合同时的再就业限制,可约定劳动者在离开企业一定期限内在一定地域内不得自营或为他人经营与原用人单位有竞争的业务,但要注意期限不能超过两年,且要支付补偿费,补偿标准和支付方式可协商确定,没有约定补偿费的合同,该条款无效。同时约定的业务范围要尽量宽,可约定大类,如某某行业,而不是具体的经营范围,并可约定职工违约所应承担的违约责任和赔偿损失的计算方法。
9、培训服务期的约定要合法详细。培训服务期是在劳动合同规定的期限基础上再约定延长的服务期限,因此是对接受培训职工的额外限制。企业为了提高竞争力,加强员工培训是重要手段。为此企业要支出大量经费,同时经过培训,员工掌握了技术,提高了技能,执业水平显著提升,容易促使员工跳槽。因此,劳动合同法为切实保护企业利益,规定了双方可以就培训服务期作出约定。合同中可约定具体的服务期限,并约定如果员工违反约定提前解除合同,承担违约金,即返还培训费。培训费应包括学杂费、食宿费、考务费、交通费等,应具体明确,同时要约定违反服务期违约金的数额不得超过企业提供的培训费用。违约时,劳动者所支付的违约金不得超过服务期尚未履行部分所应分摊的培训费用。
10、尽量避免合同无效及违约金约定无效的风险。按照劳动合同法,违约金的约定仅限于商业秘密和培训服务期条款,其他要求职工承担违约责任的约定都不合法,因此企业应特别注意。
四、合同履行中的风险及防范
(一)、风险。
1、劳动报酬、加班费支付不及时、不合法。或在合法前提下没有充分保护本企业利益,造成劳动力成本上升,影响企业效益;
2、社会保险交纳及劳动保护不到位;
3、企业规章制度及员工手册、岗位职责缺失或内容不完善,或程序不合法。企业制定的规章制度,是作为加强内部劳动管理,稳定、协调劳动关系,保证企业正常劳动生产秩序的一种管理工具,在企业日常的劳动管理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企业制定规章制度主要包括:劳动合同管理、工资管理、社会保险福利待遇、工时休假、职工奖惩,以及其他劳动管理规定。根据《劳动合同法》第4条的规定,企业应当依法建立和完善劳动规章制度,保障劳动者享有劳动权利、履行劳动义务。企业在制定、修改或者决定有关劳动报酬、工作时间、休息休假、劳动安全卫生、保险福利、职工培训、劳动纪律以及劳动定额管理等直接涉及劳动者切身利益的规章制度或者重大事项时,应当经职工代表大会或者全体职工讨论,提出方案和意见,与工会或者职工代表平等协商确定。企业应当将直接涉及劳动者切身利益的规章制度和重大事项决定公示,或者告知劳动者。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损害劳动者权益的,劳动者可以随时通知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劳动合同法》第38条规定)。用人单位直接涉及劳动者切身利益的规章制度违反法律、法规规定的,由劳动行政部门责令改正,给予警告;给劳动者造成损害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劳动合同法》第80规定)。因此,《劳动合同法》对用人单位在行使规章制度制定权上设臵了很多限制。首先,规章制度制定应该经过平等协商程序,即要经过职工代表大会或全体职工讨论,提出方案和意见,然后由企业与工会或职工代表经过平等协商确定。由此可见,企业规章的制定不再是企业的单方行为,而是一个集体协商的双方行为。此外,《劳动合同法》也重申了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应该告知劳动者或向劳动者公示,否则,对劳动者没有任何约束力。另外,在规章制度实施过程中,劳动者认为不适当的,有权向用人单位提出修改,然后通过平等协商程序进行修改。就用人单位规章制度违法的后果而言,劳动者不仅可以随时通知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给劳动者造成损害的,用人单位还要承担民事赔偿责任。而且,不合法的规章制度,在仲裁或诉讼中不能作为审理劳动争议案件的依据。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十九条的规定,规章制度必须符合“民主程序制定”、“合法”,“公示”三个条件,才可作为法院审理劳动争议案件的依据。
(二)、对策。
1、劳动报酬和加班费支付应在合法的前提下设计合理,定额准确,以保护企业利益;
2、及时足额为职工交纳各种社会保险,改善用工条件和环境,以人为本,提高企业向心力;
3、企业的劳动规章制度是企业中的劳动者的工作准则,也是用以处理违纪员工、解除劳动合同的一个重要依据。因此企业必须重视企业内部的规章制度的制定、修改和执行。为预防及减少劳动争议,规范企业内部管理,企业应结合《劳动合同法》的相关规定,在制定规章制度时注意以下几点:(1)、合法性。即不违反法律强制性规定;(2)、履行法定程序。即对于直接涉及劳动者切身利益的企业规章制度必须经过工会、职工大会或职工代表大会讨论通过,或者与劳动者平等协商。将直接涉及劳动者切身利益的规章制度和重大事项决定公示,或者告知劳动者;
3、更为重要的是要保留好履行了法定程序的证据,如会议记录、讨论的经过、张贴公告的记录等等,以防发生纠纷时企业无法举证。关于告知的方式有很多种,实践中,有的企业是在企业的告示栏张贴告示;有的企业是把规章制度作为劳动合同的附件发给劳动者;有的企业是向每个劳动者发放员工手册。无论哪种方式,只要让劳动者知道就可以。有不少企业往往采取开会宣读的方式公布制度,或者在公共场所张贴,比如食堂的小黑板、走廊中的公示栏、公司内部网络,或者发放给劳动者,但这都不能保证每个员工都知晓公司的公示内容,一旦发生纠纷,举证困难。因此,建议企业采用以下方法:(1)员工手册发放法(保留签收记录);(2)规章制度培训法(保留培训签到记录);(3)规章制度考试法(保留试卷);(4)、对于已经存在的规章制度,企业应当按照规定,对规章制度进行严格地梳理、修改甚至重新制定。制定和完善规章制度要注意可操作性。如劳动合同法中规定了“劳动者严重违反工作制度、严重失职,造成重大损害的,同时与其他单位建立关系,对本单位造成严重影响的,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合同”,但什么是严重违反、重大损害、严重影响,法律不可能做出具体规定。这就要求企业在制度中写出具体标准,因此不能用“严重违反”或“重大损害”等模糊词语,而要有标准,有数额,便于执行,使法律赋予企业的权利得以实施,真正保护企业自身利益。
五、合同解除和终止中的风险及对策
(一)、风险。
1、忽视依法保障职工权益,导致劳动者提出解除合同,包括未按规定提供劳保,未及时足额发放工资,未缴纳社会保险费,规章制度违反法律法规,强迫劳动,违章指挥,强令冒险作业等;
2、特殊情形下企业解除时忽视收集证据和遵守法定条件及程序,导致解除不合法。对经济性裁员的安臵和补偿没有严格依照法律规定;
3、非过失性解除劳动合同,没有按照法定条件和程序办理。另外,工伤职工及医疗期内合同终止的条件及待遇与法不符;
5、解除和终止合同的法律责任加重,经济补偿金的支付金额加大,解雇成本增大。《劳动合同法》第48条规定:“用人单位违反本法规定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劳动者要求继续履行劳动合同的,用人单位应当继续履行;劳动者不要求继续履行劳动合同或者劳动合同已经不能继续履行的,用人单位应当依照本法第八十七条规定支付赔偿金。”第87条规定:“用人单位违反本法规定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的,应当依照本法第四十七条规定的经济补偿标准的二倍向劳动者支付赔偿金。”劳动合同法规定了五种情形下企业必须支付经济补偿金,并规定不按规定支付的,要同时支付赔偿金。加重了企业的责任和义务。
(二)、对策。
1、严格依法和及合同约定履行合同,避免因违法而使职工提出解除合同;
2、特殊情形下的解除合同一定要严格按照法律规定操作。企业在进行经济性裁员时需要注意以下问题:一是经济性裁员必须符合法律规定的前提条件;二是劳动者存在规定的六种情形之一的,企业不得裁减该劳动者;三是经济性裁员必须按下列步骤进行:说明情况、听取意见、向劳动部门报告;四是裁员时必须按照法律规定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金;五是裁员时必须优先留用与本企业订立较长期限的固定期限劳动合同、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劳动者以及家庭无其他就业人员,有需要扶养的老人或者未成年人的劳动者;裁员后,企业在6个月内重新招用人员的,在同等条件,应当优先招用被裁减的人员。企业在适用非过失性解除劳动合同规定的,应符合法律规定的前提条件,如劳动者医疗期届满、不能胜任工作或客观情况发生重大变化等。要履行解除前的法定程序,如另行安排工作、培训或者调岗、协商变更劳动合同等。此外,非过失性解除劳动合同的,企业需要履行提前30天通知义务,否则需要支付一个月工资后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3、利用续签合同规僻终止合同的风险只要劳动者提出不愿续合同,而企业愿意续签,且劳动报酬不低于原合同标准如果劳动者坚持要走,企业无需支付任何补偿。
4、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和完成一定工作任务的期限的劳动合同终止时,无需支付经济补偿金。因此企业可灵活运用两种用工形式;
5、利用员工手册、岗位职责等,对违反规章制度和员工手册及岗位职责的,符合解除合同条件的,可以由企业作出解除合同的决定并经职代会通过,行使解除权。
6、劳动合同期限届满终止的,用人单位应当提前决定终止劳动关系还是续签劳动合同,即便存在逾期终止的情形,也应当在期限届满通知劳动者是决定终止劳动关系还是续签劳动合同,以免劳动合同期限届满后产生事实劳动关系。并注意保存证据,以免发生纠纷时,企业无法举证证明已经履行了对劳动者的通知义务。劳动合同法实施后,企业违法解除劳动合同的成本大幅度上升。因此,企业应该加强员工离职管理,注重规范化操作,依法处理离职管理中的问题。可以预见的是,《劳动合同法》的实施将给企业用工带来多方面的影响,明确细化甚至于加大了企业应承担的责任,增加了劳动用工成本。而企业如何应对《劳动合同法》这一问题,非一篇文章所能概括和解决。总之,为有效应对《劳动合同法》的实施给企业用工带来的影响,企业应提高认识,加强人力资源管理,调整企业管理和人力资源管理的方式和目标,健全企业劳动关系管理的相关制度和相关机构,要把劳动合同关系调整作为企业管理的最基础和最重要的工作。同时,依法尽快修改、增补企业现有劳动合同的条款,依法制定企业的规章制度。最后,我们认为,优秀的企业应当具有长远、国际化的战略和眼光,全面贯彻、执行《劳动合同法》,积极、主动参与构建企业与劳动者之间的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增强国际竞争能力,促进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促进人民生活水平提高,推动我国进一步迈进世界强国之列。
第五篇:论新时期中国周边外交政策
论新时期中国周边外交政策
受历史与地缘政治的影响,中国是世界上面临最复杂的周边形势的国家之
一。从冷战时期强调意识形态与领土安全、奉行结盟到新时期提倡独立自主与不结盟的原则。从冷战时期的阶级斗争与阵营对抗思维到冷战后追求经济安全,倡导合作机制,提倡互惠、互利,建立和谐世界的理念。新中国成立六十年来中国的周边外交根据时势不断深化发展,打上了鲜明的时代烙印。(节选《沧桑》)
国家安全形势与外交政策的发展,归根结底取决于国家自身的实力。由于我国的边境地理环境复杂,这决定了我国周边形势的复杂和外交政策的多重性。周恩来外交思想中有一个充满中国智慧的观点,叫做“行于可行,止于不可不止”。,就充满了这种智慧,能解决的问题先解决,解决不了的问题不失控。正因为如此,尽管中国周边各类矛盾纠结、复杂异常,问题有时甚至很尖锐,但中国与周边国家已经建立了各种各样的战略伙伴关系,中国的周边总体上是睦邻友好、和平稳定的,中国外交为中国迅速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周边环境。
尽管现在国民有部分人在看待国家外交政策上说太过弱势,现在的中国是大国了,今非昔比了,不需要在忍气吞声了„„,我原来也一直这样认为。可是多方考虑来看,中国目前的形势还真不让人乐观。毛主席说过,“枪杆子里出政权”,这句话在如今的外交中仍然适用。弱国无外交不是空话。苏联解体以来,美国凭借其强大的军事力量,在世界上为所欲为,强制干涉他国事物,没人敢说一个不字。我想在美国的外交政策中,一切都是基于其铁血手段为基础的。当今的中国正站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是个机遇与挑战并存的时代,要想借这个机会真正的强打起来,必须要制定一个适合中国自己的外交政策,来应对瞬息万变的国际形势。既要保全自己、发展自己,还要担负起“一个负责的大国”应尽的责任。
美国为了在今后一段时间内保持自己的世界霸主地位,必然把把中国列为重点打击对象,在各方面遏制中国发展。从“藏独”,“台独”,“钓鱼岛事件”,“南海问题”等一系列事件来看,以美国为首的诸多国家都对中国持敌对台独,对于萨科奇公然会见**这样名目敌视的事件不少,所以中国外交政策的防御重点在于这些国家,当然则并不是说要武力相向,能在外交手段上改变最好。看中国现在的外交,我个人认为是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来提升中国的国际地位。中国自古是礼仪之邦,外交政策上也可以看出中国采取的是睦邻友好的政策,对于某些国家的挑衅,我国也从来没有用武力回复,尽量用最和平的方式来应对这些事变。
“2011年是新世纪第二个十年的开启之年。世界多极化趋势将继续发展,世界经济复苏和变革进程将继续演进,各国围绕后危机时期转变发展方式、提高综合国力的合作与互动将继续深化。2011年也是中国“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中国将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和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中国与世界的发展目标一致,合作领域更加广阔,面临着新的历史机遇。我们将积极顺应国际国内形势的新变化新要求,始终不渝走和平发展道路,始终不渝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坚持和平发展、科学发展、合作发展、共赢发展,与国际社会一道,为促进世界和平、稳定与繁荣作出新的贡献。”(节选《杨洁篪部长在新年招待会上的祝酒辞》)从杨部长的致辞从,可以看出当前乃至今后一段时间内,中的外交政策仍是以努力搞好双边关系,为中国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为主要目的。
外交部在新时期对周边问题上,有人用“稳定两翼,强固后背,经略东南,斗而不破,打牢依托”来勾画。看过其文章后,我个人总结:“稳定两翼”具体就是稳住朝鲜、日本和印度。“强固后背”就是巩固发展中俄关系,把欧亚大陆发展成中国的战略腹地;“经略东南”就是解决台湾问题,从根本上提高我国在亚太地区乃至国际地位;“斗而不破”就是不管和美国的关系好不好,但表面上都不能撕破脸;“打牢依托”是形成以我国为首的圈子,即发展自己的伙伴。外交部提出过,现今中国要加强首脑外交,增强中国和邻国之间的信任,消除周边国家的戒心和疑虑。
纵观中国近几年的活动,我个人认为中国如一个巨人一样,开始站起来了。尽管国际上阿以冲突不断,伊朗核问题严重等一系列事件发生,但中国依然在如此动荡的世界格局中展现自己,奥运会的壮丽举办,世博会强势展现都表明了现今的中国在慢慢崛起了。外交上,我国积极与各国的合作,来增加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的作用,从金融危机中可看到中国外交的成功。最近的钓鱼岛事件,中国外交强硬的态度也可以看出,多余敌对势力,我国是不会妥协的。
综上所述,新时期的中国周边外交上,以和平发展为主,但必要时刻仍会采取强硬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