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风暴下的中国烘焙行业之应对-cyl

时间:2019-05-14 12:28:0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金融风暴下的中国烘焙行业之应对-cyl》,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金融风暴下的中国烘焙行业之应对-cyl》。

第一篇:金融风暴下的中国烘焙行业之应对-cyl

金融风暴下的中国烘焙行业之应对

校:学

院:专

业:学

生:学

号:

江南大学 食品学院

食品科学与工程陈亚龙

908911674

焙烤)

(金融风暴下的中国烘焙行业之应对

本人通过对河南漯河烘焙食品工业行业的参观与调研,总结了一些在金融风暴下的中国烘焙行业之应对思路与烘焙同行交流,在外界看来,作为河南漯河十大支柱产业之一的食品烘焙行业,2008年被两大阴影笼罩:先是三鹿奶粉添加三聚氰胺引发食品行业的信任危机;其后是遭遇了全球的金融海啸。不过,在这个“冬天”,河南漯河烘焙食品行业所面临的境遇相比其他外向型产业要好得多,原因亦有二:河南漯河烘焙食品行业外销少,涉奶少。

【行业现状】

经受微创 形势尚好

“民以食为天,东西总是要吃的。”漯河联泰食品有限公司副总裁钟建平说这句话时,语气从容而淡定。他所掌控的联泰公司,在国内烘焙食品行业中占有一席之地,联泰所在的漯河市,亦是河南漯河烘焙食品产业最为密集的地方。

官方数据显示:漯河市现有烘焙食品企业400多家,固定资产投资超40亿元,烘焙食品产业完成工业总产值超80亿元,占全市工业总产值15%以上,烘焙食品企业年增长在40%以上。

2008年初,烘焙食品的最主要原材料——粮食价格不断攀升,直到2008年8月底才出现回落;与此同时,新公布的《劳动合同法》使企业用工成本增加;2008年9月,三聚氰胺事件重创消费者信心;2008年10月,全球金融海啸迅速蔓延,河南漯河烘焙食品行业无法独善其身……

金融海啸和食品安全问题让河南漯河烘焙食品行业经受微创:三聚氰胺事件发生后,海关、质监等部门加强了对烘焙食品企业的监管力度,使得企业的检测成本增加,同时,金融危机带来了企业的经营成本上升,金融危机对其他产业的冲击使得消费者消费烘焙食品的能力下降。

但我市的烘焙食品行业总体上形势还是乐观:2008年9月以来,粮食价格已经逐步回落,成本已经有明显下降的趋势;受三聚氰胺牵连最重的是涉及牛奶的冰激凌、奶制品及含奶饮料等行业,而河南漯

河的烘焙食品饮料企业,几乎都不与这些沾边。国家质监总局近期曾多批次抽检烘焙食品企业,但无一家是河南漯河企业;金融海啸波及最明显的是外销产品,但河南漯河烘焙食品行业的主要市场在国内,外销只占很小一部分。

2008年9月在长沙举行的全国糖酒交易会上反馈来的数据显示:目前烘焙食品行业的终端批发和零售量下降了10%左右。不过,在整个经济大环境下,许多烘焙食品企业均表示这样的市场萎缩量“还是可以接受的”。

【如何过冬】

广积粮 软调整

在漯河商会的召集下,漯河的烘焙食品“大佬”不久前聚到了一起,就当前的经营形势进行分析,发现目前除少数几家以外销为主的烘焙企业遭遇的压力较大外,其余企业短期内的困境还不是很明显。但基于金融海啸可能持续相当长一段时间,业界不得不为如何熬过这个漫长的“冬天”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备。

对于河南漯河烘焙食品行业如何应对金融危机,钟建平提出了一些自己的看法:“从生产环节引入新技术,注重烘焙食品质量,健康环保的烘焙食品才是现在人们所需要的。这些要从食品源头控制。而打出品牌是产业链的终端环节,当然也是最重要的,河南漯河最缺乏的还是属于自己的品牌。”钟建平说,如果河南漯河烘焙食品行业有着诸多全国性的品牌,这无疑将扩大内销,对于缓解金融危机所带来的冲击将起到很好的作用。

除了提升品牌,联泰等大企业已经悄然在烘焙食品行业的上下游产业链进行产业布局和扩张,并不断调整产品结构,使龙头产品的竞争力不断增强。

钟建平认为,烘焙食品企业在这个“冬眠”时期应当保持一定的现金,确保企业的血液流动顺畅;由于前景尚不明朗,烘焙食品企业的投资行为在这一时期更应谨慎行事。” 另一知名烘焙食品企业的负责人也告诉记者,烘焙食品企业应该把这个相对清淡的“冬季”视为对企业和产品进行软调整的时机,把握好手中的“粮食”,推动企业和产品的升级。

从各食品企业现在的销售情况来看,在整个市场出现萎缩的同时,龙头企业的龙头产品销量在这个“冬天”出现了逆势而上的增长。

【产业谋变】

扩大规模 合作研发

在中国北方,三聚氰胺事件已经引发了一场乳业的洗牌,而在烘焙食品安全和金融海啸的双重影响下,河南漯河的烘焙食品行业或许也将引起行业内的洗牌。多位业界人士均表示,对于实力比较大的烘焙食品企业来说,明年或许是一个很好的发展时期。

据知情人士透露,2008年下半年,漯河已有数家小型烘焙食品厂和食品小作坊在越来越严格的食品安全监管下不得不关门歇业。这样的洗牌方式,对漯河而言,不失为一个利好的消息。“漯河是中国烘焙食品名市,有完善的烘焙食品产业体系和食品标准化检测体系,当行业遭遇信誉危机的时候,我们漯河的区域品牌优势就很好地体现出来了。”漯河多位烘焙食品企业负责人均对未来持乐观态度。

尽管提醒同行在这个“冬天”要谨慎投资,但钟建平却毫不讳言联泰2009年将加大在烘焙食品及相关产业的投资力度。“今年我敢肯定我们的所有成本都会降低,绝对适合出手。”钟建平说,“但下手必须快,我们的所有项目都会在今年年底之前完成。”

不单单是联泰,在河南漯河,不少实力雄厚的烘焙食品企业均在不同场合表示过将在近期扩大生产规模。

有业界人士认为,三聚氰胺事件以后,国家对烘焙食品行业的监管势必越来越完善,这意味着已经具备了一定实力的企业虽然同样要经历阵痛,但痛过之后,“正规化作战”将使他们更具市场优势。

受行业危机影响,平常用奶比较多的烘焙食品店的经营受到很大影响,他们不得不改变产品策略,但这依然让许多传统型糕点生产企业看到商机。据了解,目前漯河多家烘焙食品企业正在考虑适当加大投入,研发生产标准化的糕点。

【合力突围】

产业“抱团” 分工合作

“河南漯河的烘焙食品行业有很多龙头企业,但很可惜我们整个区域内的烘焙行业合力还不够。”钟建平同时身兼漯河市食品行业协

会副会长、漯河福建商会副会长等职务,他认为烘焙食品行业虽然是河南漯河的十大支柱产业之一,但行业内的“合力”还远不能与全行业的实力相对称。

不久前,钟建平随市经贸局去了山东考察,在山东,他发现包括烘焙食品行业在内的很多产业抱团意识很强,行业间的分工合作关系相当密切。“他们不是一个人在战斗,但我们是。”钟建平认为,山东临沂等地的政府引导行业间企业向龙头企业靠拢的做法亦值得河南漯河借鉴。

虽然有“中国食品名市”的漯河,但在河南漯河,却没有主题鲜明的烘焙食品工业园,每个镇街都有食品企业的身影,但相对零散,烘焙食品工业的集群现象亦不明显。有业内人士认为,如果有专门的配套齐全的烘焙食品工业园,这对于对环境卫生要求高的烘焙食品行业来说,将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

以上是本人通过对河南省漯河市烘焙行业的参观与调研,总结了一些在金融风暴下的中国烘焙行业之应对思路与烘焙同行交流,请老师多提宝贵意见并给予指正,谢谢!

学生:陈亚龙 2009年2月26日

龙头企业的龙头产品能够在金融危机中“逆势而上”。(记者 郑志波 摄)

东莞报业网讯 在外界看来,作为东莞八大支柱产业之一的食品行业,今年被两大阴影笼罩:先是三鹿奶粉添加三聚氰胺引发食品行业的信任危机;其后是遭遇了全球的金融海啸。不过,在这个“冬天”,东莞食品行业所面临的境遇相比其他外向型产业要好得多,原因亦有二:东莞食品行业外销少,涉奶少。

【行业现状】

经受微创 形势尚好

“民以食为天,东西总是要吃的。”东莞市华美食品有限公司董事长袁旭培说这句话时,语气从容而淡定。他所掌控的华美公司,在国内烘焙食品行业中占有一席之地,华美所在的茶山镇,亦是东莞食品产业最为密集的地方。

官方数据显示:茶山镇现有食品企业200多家,固定资产投资超10亿元,食品产业完成工业总产值超20亿元,占全镇工业总产值30%以上,食品企业年增长在30%以上。

今年以来,接连的负面消息让很多人为茶山这个“中国食品名镇”担忧:年初,食品的最主要原材料——粮食价格不断攀升,直到8月底才出现回落;与此同时,新公布的《劳动合同法》使企业用工成本增加;9月,三聚氰胺事件重创消费者信心;10月,全球金融海啸迅速蔓延,东莞食品行业无法独善其身„„

金融海啸和食品安全问题让东莞食品行业经受微创:三聚氰胺事件发生后,海关、质监等部门加强了对食品企业的监管力度,使得企业的检测成本增加,同时,金融危机带来了企业的经营成本上升,金融危机对其他产业的冲击使得消费者消费食品的能力下降。

但我市的食品行业总体上形势还是乐观:近两个多月以来,粮食价格已经逐步回落,成本已经有明显下降的趋势;受三聚氰胺牵连最重的是涉及牛奶的冰激凌、奶制品及含奶饮料等行业,而东莞的食品饮料企业,几乎都不与这些沾边。国家质监总局近期曾多批次抽检食品企业,但无一家是东莞企业;金融海啸波及最明显的是外销产品,但东莞食品行业的主要市场在国内,外销只占很小一部分。

从不久前在长沙举行的全国糖酒交易会上反馈来的数据显示:目前食品行业的终端批发和零售量下降了10%左右。不过,在整个经济大环境下,许多食品企业均表示这样的市场萎缩量“还是可以接受的”。

【如何过冬】

广积粮 软调整

在茶山商会的召集下,茶山的食品“大佬”不久前聚到了一起,就当前的经营形势进行分析,发现目前除少数几家以外销为主的企业遭遇的压力较大外,其余企业短期内的困境还不是很明显。但基于金融海啸可能持续相当长一段时间,业界不得不为如何熬过这个漫长的“冬天”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备。

暨南大学产业经济研究院的黄乃文博士很喜欢吃东莞的腊肠,对于东莞食品行业如何应对金融危机,他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从生产环节引入新技术,注重食品质量,健康环保的食品才是现在人们所需要的。这些要从食品源头控制。而打出品牌是产业链的终端环节,当然也是最重要的,东莞最缺乏的还是属于自己的品牌。”黄乃文说,如果东莞食品行业有着诸多全国性的品牌,这无疑将扩大内销,对于缓解金融危机所带来的冲击将起到很好的作用。

除了提升品牌,华美等大企业已经悄然在食品行业的上下游产业链进行产业布局和扩张,并不断调整产品结构,使龙头产品的竞争力不断增强。

袁旭培认为,食品企业在这个“冬眠”时期应当保持一定的现金,确保企业的血液流动顺畅;由于前景尚不明朗,食品企业的投资行为在这一时期更应谨慎行事。” 另一知名食品企业的负责人也告诉记者,食品企业应该把这个相对清淡的“冬季”视为对企业和产品进行软调整的时机,把握好手中的“粮食”,推动企业和产品的升级。

从各食品企业现在的销售情况来看,在整个市场出现萎缩的同时,龙头企业的龙头产品(如徐福记的糖果、华美月饼、王老吉饮料等)销量在这个“冬天”出现了逆势而上的增长。

【产业谋变】

扩大规模 合作研发

在北中国,三聚氰胺事件已经引发了一场乳业的洗牌,而在食品安全和金融海啸的双重影响下,东莞的食品行业或许也将引起行业内的洗牌。多位业界人士均表示,对于实力比较大的食品企业来说,明年或许是一个很好的发展时期。

据知情人士透露,今年下半年,茶山已有数家小型食品厂和食品小作坊在越来越严格的食品安全监管下不得不关门歇业。这样的洗牌方式,对茶山而言,不失为一个利好的消息。“茶山是中国食品名镇,有完善的食品产业体系和食品标准化检测体系,当行业遭遇信誉危机的时候,我们茶山的区域品牌优势就很好地体现出来了。”茶山多位食品企业负责人均对未来持乐观态度。

尽管提醒同行在这个“冬天”要谨慎投资,但袁旭培却毫不讳言华美2009年将加大在食品及相关产业的投资力度。“明年我敢肯定我们的所有成本都会降低,绝对适合出手。”袁旭培说,“但下手必须快,我们的所有项目都会在明年年底之前完成。”

不单单是华美,在东莞,不少实力雄厚的食品企业均在不同场合表示过将在近期扩大生产规模。

有业界人士认为,三聚氰胺事件以后,国家对食品行业的监管势必越来越完善,这意味着已经具备了一定实力的企业虽然同样要经历阵痛,但痛过之后,“正规化作战”将使他们更具市场优势。

受行业危机影响,平常用奶比较多的烘焙食品店的经营受到很大影响,他们不得不改变产品策略,但这依然让许多传统型糕点生产企业看到商机。据了解,目前茶山多家食品企业正在考虑适当加大投入,研发生产标准化的糕点。“月饼早已实现标准化生产,蛋糕难道不行?”南城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食品企业经营者表示,自己正在与国内多个食品科研机构密切合作,准备适时出击。

【合力突围】

产业“抱团” 分工合作

“东莞的食品行业有很多龙头企业,做饮料的有王老吉和雀巢,做糖果的有徐福记,餐饮连锁有真功夫,月饼有我们华美„„但很可惜我们整个区域内的行业合力还不够。”袁旭培同时身兼中国烘焙食品行业协会副会长、广东省食品行业协会副会长、茶山商会会长等职务,他认为食品行业虽然是东莞的八大支柱产业之一,但行业内的“合力”还远不能与全行业的实力相对称。

不久前,袁旭培随市经贸局去了浙江考察,在浙江,他发现包括食品行业在内的很多产业抱团意识很强,行业间的分工合作关系相当密切。“他们不是一个人在战斗,但我们是。”袁旭培认为,浙江温州等地的政府引导行业间企业向龙头企业靠拢的做法亦值得东莞借鉴。

虽然有“中国食品名镇”茶山,但在东莞,却没有主题鲜明的食品工业园,每个镇街都有食品企业的身影,但相对零散,食品工业的集群现象亦不明显。有业内人士认为,如果有专门的配套齐全的食品工业园,这对于对环境卫生要求高的食品行业来说,将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刘胜军)

第二篇:中国烘焙行业的解析范文

中国烘焙行业的解析

2008年,85度C在台湾市场一举超过星巴克。用了不到三年的时间,85度C便以300多家店,卖出超过1亿杯咖啡的战绩,把在台湾市场打拼8年的星巴克远远地甩在了后头;

2009年,成立不到一年时间的喜来公社就拿到了智基创投的风险投资,短短一年时间里就在上海“跑”出了9家店;

2009年,与知名营销策划机构金汇通合作的武汉仟吉销售额突破2亿元,一举成为烘焙行业的强势品牌。通过与金汇通合作,仟吉西饼从无到有,门店总数从当初的1家到现在的40多家的直营连锁专卖,在代表武汉风尚的新天地,成为唯一入驻的烘焙品牌。

……

近年来,烘焙行业可谓是风生水起。高速发展的烘焙产业已经到了竞争升级与品牌变革的临界点,即将经历着品牌变革的大浪潮。

对于众多中国烘焙品牌而言,在行业发生深刻变革之际,如何顺势而为,成功破局?金汇通·仟吉品牌策划的成功案例又给以行业品牌什么样的借鉴与启示? □ 行业审视:零散型市场、低层次竞争

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初跟风港式面包起步,到九十年代大批台资烘焙厂商涌入,再到近几年来国内烘焙企业初具实力,中国烘焙业经历了20余年的发展历程。今天,我们审视烘焙行业的发展,会发现年轻的中国烘焙业成长轨迹分化成了两个有着鲜明对比的发展线条,呈现出两大明显特征。

1、特征之一:零散型市场

伴随市场经济的崛起以及人们消费习惯的改变,烘焙产品从上世纪80年代传进中国市场以来一直蓬勃发展。

据权威调查显示,近几年我国烘焙业一直保持在10%以上的增长速度,2008年已经达到718亿的产业规模。据相关机构预计,2013年烘焙行业将会达到1300亿元人民币的产业规模。专家甚至预测未来30年烘焙市场仍将保持持续发展的态势,二三级城市的烘焙市场容量的增长速度可接近30%。

烘焙行业迸发出了勃勃生机,巨大市场蛋糕吸引了众多的蚕食者。

近年来,虽然烘焙连锁企业的品牌化、规模化的优势已经有所建立,仍多局限于区域市场。真正实现品牌化连锁的本土烘焙企业屈指可数。好利来和克莉斯汀的年销售额虽在20亿元左右,但好利来在华南市场上缺失,克莉斯汀则在北方难觅踪迹,烘焙行业直到目前为止,始终还没有出现在全国市场占有绝对优势的全国性领军品牌。

目前我国烘焙市场大部份额都被一些杂牌军蚕食,在中国有年销售额700多亿的烘焙市场,但作为龙头老大的一些烘焙品牌,他们的销售量与巨大的市场容量相比也是毫不足道。

这充分反映出:目前中国的烘焙行业呈现出典型的零散性产业特征,有许多企业在进行竞争,没有任何一家企业占有显著的市场份额;也没有任何一个企业能对整个产业的发展具有重大的影响。

烘焙行业有着巨大的市场容量及发展前景,同时由于入行门槛较低,大大小小“前店后厂”的面包房在中国市场遍地开花,遍布大街小巷,越来越多的品牌杀入市场。

市场被众多中小品牌瓜分,不同层次品牌在分割不同的市场。而品牌相互间的竞争主要表现在产品竞争、渠道竞争、价格等层面,真正靠品牌拉动销售的很少,致使烘焙市场还停留在一个初级、低层次竞争时代。

□ 行业拐点:竞争升级与品牌变革

一个行业的发展,必须经历拐点考验。中国烘焙业作为一个年轻产业,一直以来,发展线条是一路昂扬向上,没有像样的回调,盘整是必然的。中国烘焙产业已经到了竞争升级与品牌变革的临界点。

行业在升级与变革中不断成熟,竞争升级与品牌变革,将成为未来中国烘焙市场的大势所趋。

1、从低层次竞争升级到品牌竞争

如前文所提及,中国烘焙市场的竞争长期停留在低层次竞争层面。品牌意识淡薄,品牌运作的缺失是当前中国烘焙业所存在的普遍问题。很多企业对品牌的认识只停留在设计、注册一个商标,或者为产品寻找一套漂亮的包装,认为这就是品牌。品牌是消费者的信赖、忠诚、满意、价值等无形资产,是品牌拥有者对产品质量与服务的承诺与信誉。对品牌的“无知”导致本土烘焙企业发展滞后,利润空间狭小,消费者流失等种种问题。

□ 品牌破局:把握“拐点期”市场机会

烘焙行业发展的“拐点期”是大趋势,行业走向竞争升级与品牌变革,而这个过程将会伴随残酷的洗牌。

对于许多企业来说,就是拐点来临,大限已至。品牌力匮乏、低附加值的企业生存将会越来越艰难,将被边缘化,直至退出市场中心舞台。而从另一方面来说,拐点期同时伴随着新机遇,也会有企业把拐点作为新的起点,迅速腾飞。

对于中国烘焙品牌的芸芸众生而言,在行业发生深刻变革之际,如何将拐点变成新的起点,成功破局?

1、大盘取势:把握零散型市场特征

谋大势者才能大成。

烘焙市场需求必将伴随经济水平增长而持久存在,也就决定了烘焙企业存在很大的生存空间。这是一个“一切皆有可能”的时代。零散型市场意味着人人都有市场机会。烘焙市场消费需求的多样化,让人人都有成为某一细分品类甚至是行业领军品牌的可能。

因此,企业必须站在整个行业的高度来审视自身,结合自身资源在当前竞争格局中做出有效战略决策,并围绕战略决策来确立自己产品定位、市场定位、目标消费群定位、品牌定位,灵活运用资本运作手段及经营方式,审时度势,及时出击。

烘焙业属于典型的随意性快速消费食品,随着中国近几年经济的高速增长,大中城市人均GDP已接近较发达的国家,卫生、健康、营养的小康型早餐已逐渐替代温饱时代的油条稀饭咸菜,成为中高层收入阶层的首选,从此来看,市场发展前景很乐观。

烘培业的行业特征:甜品糕点是一种休闲食品,附带很强的时尚流行气息,可定位为一种中高档食品,主要的目标顾客是时尚青年和儿童。当今市场上的经营模式有两大类:一是小店铺的单店经营;另外一种是特许经营的连锁店。此外,该行业对原料要求严格,重视产品的口味和外观设计,重视技术革新。对于店铺的装潢也有特殊的要求,要有自己的风格,突显个性。

烘培业的机会(O):政治环境安全稳定;人均收入增加,生活水平提高,重视休闲生活(消费观念发生变化),使得市场极为广阔;科学技术更新较快,更多先进的机器设备投入生产,更加营养廉价的原材料融于产品之中;一但失败,易于退出(退出成本较低);对于大的星级酒店,能够满足要求的知名甜品企业只有有限的几家,因此,在这些客户面前,大品牌企业有着很强的讨价还价能力。

烘培业的威胁(T):税额较高,均摊到产品中,提高了成本;一些女性消费者为了保持身材而拒绝甜品,减少了部分市场份额;对于大品牌企业,对原材料要求严格,他们的供应商只有著名的几家企业,因此,这些供应商讨价还价的能力很强;竞争激烈,行业内部有众多的国内外企业争夺市场,外部有许多新店铺加入;替代品众多。

由于食品是替代性很强的商品,建议做烘焙业的公司要定义好主要的消费群市场。这样有利于品牌形象的树立,增加市场的认同度,从而在竞争中保持优势。

功能化

08年国家发改委宏观院公众营养与发展中心发布的中国营养企业景气调查结果显示,功能食品和营养素及营养强化剂产品在高位运行。这说明,营养、功能食品是食品行业的主流发展趋势之一。

从目前食品市场上可以发现,越来越多的食品如糖果、饮料、乳制品、方便食品、食用油、面粉、酱油、醋等企业,开发出许多功能性的产品,并将产品的功能作为营销的利基点进行宣传和推广。目前市场上功能食品的销售也十分看好,如统一鲜橙汁一直再说“多 C多漂亮”,锁住健康生活”等等,举不胜举。焙烤业也不甘落后,产品也向功能化靠近。如好多面包厂商增加了他们的新品种:如世面流行的钙奶面包和维生素面包等

时尚化

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促使着消费观念发生很大转变。对食品的消费需求从吃饱吃好到吃着玩吃着炫,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在消费方式上开始追求前卫、另类和个性化。在他们看来,非时尚不生活。在他们眼里喝咖啡是一种时尚,口嚼口香糖是时尚,早晨吃面包再来一包酸酸乳也是一种时尚。

如今的食品市场,时尚无处不在。尤其是休闲食品,过去,茶几上的消遣品多是瓜子、花生等一些炒货,现在,越来越多的家庭注重休闲食品的时尚化。人们越来越喜欢看电影看球赛的时候开一包署片。

从这些苗头不难看出,07年食品营销仍会朝着休闲、时尚的方向发展。

娱乐化

时尚化娱乐化是一对双胞兄弟。由于人们物质生活的丰富,食品成为时尚化、趋情趣化和娱乐化的载体,在物质消费的同时,也享受着娱乐带来的心灵满足。以年轻人和少年儿童的为消费群体的食品,是娱乐化的舞台,食品不仅好吃而且要好玩,如奥利奥的广告提出“纽一纽,舔一舔好吃又好玩”的理念,所以这种娱乐化营销已形成明显趋势。

细分化

食品行业进入门槛相对较低,竞争激烈,食品市场也由大众消费时代进入分众消费时代,消费越来越多样化、个性化,这就要求企业在营销上更要有针对性,必须进行市场细分,提供专一化的产品,打造某一类或某一人群市场专家和老大,抢先占据消费者心中有限的心智资源,从而做强、做大。

品牌化

企业在面临日益激烈竞争和产品高度同质化的市场环境下,该怎么办?打品牌!食品行业竞争已经由原来的产品和技术竞争转向品牌的竞争。许多企业已经明白,拼产品、价格,打渠道战、终端战、广告战等,拼来拼去,打来打去只有死路一条。经过多年打拼,食品企业已经认识到品牌经营的重要性。正是因为如此,很多企业开始在品牌经营方面下功夫。据笔者了解,越来越多食品企业包括一些大企业开始主动牵手“外脑”,如蒙牛、思念等食品企业,并且由原来阶段化合作走向全程化合作,服务内容也由原来营销咨询扩大到品牌战略规划等领域。这些都说明企业认识到品牌的价值和意义,这是食品行业竞争升级的重要转变。

二、北京市高档面包市场的调查分析结果

很多烘焙食品在种类、配料、口味等方面都趋于同质化。从种类来讲,中国烘焙市场的创新速度比较缓慢,目前市场上的烘焙食品大多以蛋糕、面包、洗点为主,最多辅以月饼、水果慕斯等时令产品,缺乏根据消费者的体质、年龄,根据不同地域特征而设计的产品。从配料上来讲,钱市面上大部分烘焙食品都是以牛奶、面粉、鸡蛋为主要原料,配料的单调造成营养成分单一,烘焙食品远没有实现营养的丰富化和制作的精细化。从口味来讲,目前市场上2/3以上的烘焙食品是甜味,仅仅有不到1/3的产品是原味或是咸味。

第三篇:中国律师行业形势及应对思考

中国律师行业形势及应对思考

——在《新形势下中国律师发展论坛》上的演讲稿

王荣利

各位领导、各位律师朋友,大家下午好!

非常荣幸出席今天的论坛!也非常感谢盈科律师事务所和清华大学法学院给我提供这么一个与大家进行交流的机会!

我现在是《法制日报周末》记者。做记者还不到一年时间,所以还只是新闻媒体行业的一个新兵,称“资深记者”有点不敢当。但此前我有过20年的执业律师经历,说我是一名“资深律师”,我觉得我还是当之无愧的。

在我20年的律师经历中,其中大约有10年时间,我主要在企业从事企业法律事务工作,做的基本上仍是律师业务,也常年与许多律师打交道。目前我做记者,仍关注律师,也继续接触许多律师,并做了一些律师行业的报道,还曾出版了几部有关律师工作的书籍《找个好律师:你必须了解的43个问题》、《律师写给总裁的忠告》、《总裁的陷阱——律师给中国企业家的18个提示》等。

因此,我可以说,从上世纪八十年代至今,我既是律师工作的实践者,也是律师事业的观察者,同时也是律师事业的报道者和研究者。

改革开放后恢复律师制度30年来,中国律师事业得到较快发展,律师行业的变化也日新月异,令人目不暇接。很幸运的是,20多年来,我还是中国律师行业发展变化的见证者。

自己做律师的时候,许多的问题曾困扰着我,令我有点“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在陕西、海南、深圳等地执业的过程中,我曾数次对中国律师行业深表失望,所以最终跳出律师职业而选择了在公司担任法律顾问或者法律事务部经理等职。

今年初我到了北京,接触了北京众多的优秀律师和优秀律师事务所。当业内众多同行对律师业有点困惑的时候,我又感觉到部分“当局者迷”,而我作为一名旁观者却有点“旁观者清”的感觉。我认为中国律师行业正朝着好的方向迈步,中国律师很有希望,并对律师行业充满了期待。

为此,我又对中国律师行业进行了一些研究,并提出了自己的一些思考,希望与大家分享。

一、形势分析:中国律师业形势与状况分析

很显然,今天中国律师行业的状况以及所面临的形势,不仅与二三十年之前不可同日而语,甚至与十年前、三五年前也有着非常显著的变化。那么这些变化都有哪些呢?

1.中国律师业布局已经完成 全国15万注册律师基本上已覆盖到全国各地,也基本上进入各个行业和领域,高中低不同层次的法律服务业都有;律师和律师事务所都有相对稳定的客户,各企事业单位或负责人也都有相对熟悉或稳定律师或者律师事务所;政府及各机关以法制局、法制办、法规处等形成自己的法律服务体系。

如果说上世纪八十年代律师行业是一片不毛之地等待着有人去开发的话,那么九十年代律师行业就是一片沃土引来许多人跑马圈地,而新世纪以来则是领地已经被占完只有攻城略地了。

所以我的结论就是:中国律师业已经从卖方市场转为买方市场。律师不是少了,而是显得“多”了。

2.中国律师业竞争日益加剧

目前中国律师业虽然只有15万多注册律师,但是这并不等于面对法律服务市场提供法律服务的人员只有15万多人。事实上与律师共同抢食法律服务市场这块蛋糕的非律师法律服务人员,虽无准确数字,但完全可能数倍于律师的人数。

大家知道,目前我国约有630家高校法学院系,据称在校生超过70万人,每年有数十万法学毕业生毕业参加工作,每年约有30万考生参加司法考试,每年约有3万人通过司法考试。累计下来,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已完成法学高等教育的人员至少有三五百万人,还有至少数十万通过自学、培训、工作锻炼等掌握一定法律知识的人员。这些人都不可避免地不同程度地为社会提供法律服务,至少会为自己的家属、亲属、好友等提供一定程度的法律服务。

而通过司法考试的考生,也仅有少部分人才能进入公检法司法机关工作,更多的人很可能进入律师业或者非律师法律服务业领域。

另一方面,中国优秀律师、资深律师、成功律师却缺乏上升或者晋升的机制,普通律师业缺乏退出机制,所以律师行业存在进的多出的少的问题。

还有,在官本位体制下,许多时候官员的一句话远胜于律师的专业意见,加之司法公信力的下降,影响到当事人对律师的信任,存在着“不找律师找市长”的现象,这必然会影响律师的法律服务市场。

如此,中国律师业的竞争日益加剧。这种竞争不仅仅是律师之间的竞争,而且还有律师与非律师群体之间的竞争,乃至律师与公权力之间的竞争。

在这种情形下,有些人仍在拿美国、日本、德国等西方国家律师占人口比重来说事,称中国未来还许多几十万的律师,对此我绝不敢苟同。我的观点是,中国律师业已从过去的跑马圈地时代转入攻城略地时代,竞争将日益加剧,人数将缓慢增长,中国律师未来不敢盲目乐观。

3.中国律师执业环境恶化

首先律师的执业成本大幅增加。早期律师所在法院附近随便找间民房就可开业,现在律师所进入高档写字楼;早期律师靠两条腿乃至自行车办案,现在律师甚至离不开飞机,汽车更是日常必要的交通工具;早期律师回家吃饭,现在律师难免要出入宾馆酒店买单;早期司法局给律师发工资,现在律师要给协会缴纳会费;早期跟同学、朋友交往下棋、看电视几乎不用什么费用,现在跟同学、朋友交往要不仅仅是吃饭、喝酒,还要唱歌、桑拿等等都是高消费„„

除了成本大幅增加之外,律师执业的社会环境、司法环境也已经发生巨大变化。

律师行业不仅面临内部存在恶性竞争等问题,而且还面临来自外部公权力、经济乃至人身安全的多重挤压,许多律师的痛苦真是不可为外人道也。

客观上,律师行业的负面新闻和影响也日益增多,使得律师职业“神圣”的面纱被揭开。

因此,我的基本判断是,中国律师的未来不容盲目乐观。4.中国律师将出现分化和淘汰

在新的形势下,由于律师业内的竞争加剧,律师服务市场将会被进一步细分。律师事务所将出现分化,强者愈强,弱者更弱。万金油律师只能在低端服务市场存在。律师高端法律业务的竞争也会越来越激烈。

中国社会贫富差距拉大,也必然使中国律师贫富差距拉大。为富人服务的律师会越来越富,为穷人服务的律师则可能越来越穷。

律师行业将出现部分律师赚不到钱或者入不敷出的情景。这样,部分律师或者律师事务所将无法生存而会被迫退出法律服务市场。

因此,我认为,中国律师将面临着优胜劣汰、适者生存的选择。

二、行业思考:成功律师和优秀律师事务所是怎样炼成的?

通过近一年来我对北京律师和北京律师事务所的观察和了解,我基本上得出这样个结论:中国成功律师和优秀律师事务所集中在北京。有网站最新统计显示,在全国影响最大的50名知名大律师中,有22位集中在北京;全国100强律师事务所中,有54所律师事务所属于北京律师事务所或者所属的分所。

为什么成功律师和优秀律师事务所多集中在北京呢?我对此进行了一些思考和归纳。

1.北京律师独具地理优势

北京市我国的首都,是全国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高官云集、高校云集、媒体云集、出版社云集、高端客户云集、名人云集。北京律师贴上了首都北京的金子标签,且在国内独此一地,无可比及。

北京因名人名事而产生的名案众多,媒体关注度高,社会影响力广,因此代理这些名案的律师最容易出名。

北京律师业务面向的是全国,而非北京本地,而地方律师业务大多局限于本地。

北京有一批律师事业的活动家、研究者、观察者、关注者。他们虽然不是律师,但是却能组织律师活动,为律师呐喊,提高律师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因此,我的结论是:北京独有的地理优势,吸引着全国优秀律师进入北京,并引发激烈竞争。只有在竞争中创新和提高,才能从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

2.北京律师事务所管理因素

北京许多优秀律师事务所也有着独具特色的先天优势。

许多律师事务所成立之时有着很高的行政级别,原本就有点“高人一等”的味道;北京许多律师事务所的创始人“出身名门”,起点就比其他律师事务所高出很多。

非常难能可贵的是,北京优秀律师事务所并没有躺在“高人一等”或者“出身名门”上吃老本。他们在管理和服务上也有许多创新和提高,这才进一步提升了律师和律师事务所的地位和影响力。

北京成功律师已经将个人品牌过渡成为律师所的品牌;北京优秀律师事务所已经形成品牌并不断予以维护和发展;大型律师事务所创立了有利于团队作战的分配方式;一些功成名就的律师已从执业律师转型为职业管理人;

北京律师事务所与媒体、记者、出版社、编辑等都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也有高校、法学专家等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一些律师的专业水平、个人修养、活动能力、社会影响力极大提高;优秀律师事务所逐步形成专业化、品牌化、国际化、市场化,完全符合“科学发展观”的发展理念,不仅获得某些领域的话语权,甚至还参与某些领域的立法或者司法解释等,树立了自己的权威地位。

天津市律师协会副会长李海波在“合伙的艺术”论坛上曾说:“当全国律师还在考虑生存问题的时候,北京律师已经谈发展;当全国律师谈发展的时候,北京律师则已经谈管理;当全国律师谈管理的时候,北京律师已经在谈合伙的艺术了。北京律师始终领导着中国律师的潮流。”我认为这一评论实在恰如其分。

可以说,北京律师事务所的发展与成熟,不仅为优秀律师的脱颖而出提供了良好的发展平台,而且也有利于争取高端法律服务市场。

3.北京律师个人努力的因素

北京律师虽然有着很好的地理优势和律师事务所平台,但客观地说,北京约2万名律师,也并非人人都成功。其中也不乏失败者乃至身陷囹圄的人员。

那么那些取得成功的几乎成为明星的律师们,他们个人都有哪些成功的经验呢?我大致归纳总结出了以下几点:

北京成功律师大多都承办或者参与了至少一件有重大影响的案件。律师承办名人名案,往往也使律师成为媒体关注的焦点,最终律师也会成为名人、名律师;

成功律师普遍比较勤奋。其中许多律师建立有多个有特色的个人网站或者博客,广议天下事,其真知灼见往往展现出了个人的才华和风采;

成功律师文笔普遍很好。他们大多有一些有影响的文章,或者发表在正规媒体上,或者发表在自己的网站或博客上,吸引了大量的粉丝;

成功律师大都比较专业、敬业。他们大多有自己的专著,甚至不止一两本,而是十多二十多本,有着非常广泛的影响力; 成功律师大多有着比较好的口才,开设至少一门法律课程,既宣传了法律,也展现了自己;

成功律师大多还拥有至少一个律师之外的其他身份或职务,使其融入了律师之外的另一个“群”里,既显多才多艺,也扩大了自己的交际圈子;

成功律师每年都会参加甚至举办一个乃至多个论坛活动,给自己搭就一个展示自己能力和风采的舞台,扩大自己的社会影响力,提高自己的知名度;

一些成功律师积极参与某一领域的公益事业,赢得了社会公众的尊重和敬重,也增加了个人的美誉度。

总之,北京成功律师的成功绝对离不开律师个人的努力与付出!

三、展望未来:给律师行业的一些意见和建议

本次论坛的主题是“新形势下中国律师业发展论坛”。那么就在此就结合以上的分析和判断,给中国律师行业提出一些自己个人的意见或建议。

1.给律师主管部门的建议

大家知道,我国律师业归口司法行政机关主管。而我国的司法行政机关如司法部,与西方的司法部是存在很大区别的。在我国的各级政府部门中,客观的说,司法行政机关的地位是尴尬的,一直以来被认为是没有油水的“清水衙门”,并受到一定程度的冷落。

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我们的司法行政机关基本上不管“公检法”机关的事,就管得上律师、公证机构。而且许多司法行政机关主要负责人还并不是律师、公证员出身。所以即使管理律师,也基本上是“外行管理内行”。

司法行政机关的地位职能,可以说对律师的地位有着极大的影响。现在我国提出“依法治国”,要建设“法治社会”,可是遗憾的是,各级政府并没有把其法律事务归口司法行政机关管理,而是另行设立了“法制办”、“法制局”的机构,并作为政府的法律顾问机构。这样各级政府事实上形成了两个“司法”部门:一个司法局,一个法制局。

我认为这完全是机构重叠,是浪费人力物力。我建议司法局应成为各级政府的当然法律顾问机构,各级司法行政机关的负责人则应当然成为各级政府的首席法律顾问。各级政府和机关的公职律师或者法律服务人员,不仅应有律师执业证书,而且应当统一归司法行政机关统一管理。

若能如此,各级司法行政机关的地位必定大为提高,中国律师的地位也会水涨船高随之提高,中国律师也就有了从事公务担任人民公仆并为人民服务机会,无论对司法行政机关和律师业来说,还是对国家来说,都是件大好事。

2.给律师行业协会的建议

可以说,没有人比律师自己更了解律师的社会作用和重要意义。因此,律师协会应争取依法摆正律师地位,明确律师定位。律师既然要通过“天下第一考”的考试,还要年年年审,都说明律师是一个特许行业,特许行业也就必须特别对待。

我们既然不能让那些杀猪的、卖白菜的等等通过考试进入律师行业并从事律师职业,当然也不能让那些杀猪的、卖白菜的可以自由地担任代理人或辩护人与律师平起平坐对簿公堂。

然而事实上如今的情形却是,律师千辛万苦参加并通过了考试,在经过实习、年检等等,才获得《律师执业证》进入法庭担任代理人或辩护人,而一些既未参加考试、也无人管理的人员却也可以进入法庭担任代理人或辩护人。这种情形下,中国律师的尊严的将荡然无存。

律师协会应重视话语权,应及时向社会各界发出自己行业的声音。中国律师群体的重要性和人员规模,已超过传统的文联、作家协会,所以我认为至少应给予各级律师协会会长与同级文联主席、作家协会主席同等的政治地位。

只有协会会长的政治地位提高了,律师行业的地位才会水涨船高随之提高。改革开放三十年来,中国律师业在发展,中国律师的业务水平也在不断提高,但我们不要忽视一个重要的事实,那就是律师客户法律意识水平的提高。如果只有律师的业务水平和职业道德不断提高,而当事人的法律意识以及商业诚信却未获同步提高,那么律师事业的发展则必然会存在巨大障碍。所以律师协会不仅应重视对律师业务水平的培训,也应重视对律师客户的培训,让他们更加爱了解律师,理解律师,配合律师,支持律师。

总之,中国律师还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也远未发挥应有的作用,因此律师行业协会应大力拓展律师发展空间,中国律师仍将大有可为。

3.给律师所负责人的建议

律师事务所负责人是一家律师事务所的核心,应有自身的“核心竞争力”,要有凝聚力。律师职业独立性强,所以律师事务所很难简单地靠“管理”将许多律师集合在一起,而需要以“服务”将律师们凝聚在一起。所以律师所负责人不仅应懂管理,更应懂服务。

简单提成制、台位出租制的管理模式,是最为简单和原始的初级管理模式,把这种管理模式使用在每个人都极其聪明的律师身上,用此模式来管理律师,必然会路子越走越窄,是没有发展前途可言的。

律师事务所如律师“联合国”,所以我认为律师事务所与律师应建立“互利共赢、唇齿相依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律师事务所应努力增强律师的归属感、荣誉感,为律师个人发展提供增值服务;律师则应尽心尽力为律师事务所增光添彩,维护律师事务所的整体形象和声誉。

许多大型律师事务所在全国各地设立了众多的分所,韩冰律师提出建设“百城律所联盟”,要像开“肯德基”一样开设律师事务所,这不失为一种比较超前的模式。其实相比而言,我觉得如果像“沃尔玛”、“家乐福”一样将律师事务所打造成为“律师超市”,也未尝不可。“沃尔玛”、“家乐福”大型超市,通过其有效的管理,既为客户提供了优质服务,也为商家提供了时尚的场所和品牌,同时也通过规模化降低了成本提高了效益,实现了客户、商家、超市三方的共赢,律师事务所也应追求律师事务所自身和律师、客户的共赢。

随着社会对法律服务需求的增长和对法律服务水平要求的提高,重大、复杂、高端、高收费的法律服务市场的竞争,将不大可能是律师个人能力的竞争,而必然是律师事务所规模、品牌、形象的竞争。所以律师事务所无论在规模上、管理水平上、品牌建设上等,都应有更高的要求。

4.给律师个人的建议

结合以上成功律师的经验,每个律师个人可结合自己的所长和条件,从易到难尽力争取通过以下方式展现自己或者宣传、提高自己:

写出几篇有真知灼见的文章,能发表就发表,发表不了也无妨打印出来摆放在办公桌上与朋友交流和欣赏;

建立一个个人网站或者博客,尽可能地展现自己的才华和风采。当然最好都是独具个人特色的独创作品,而不要全靠转载他人作品,否则没有多大价值;

尽量争取机会承办几例有影响的案件,并认真做好这些案件,提高自己的知名度和声誉;

努力出版一部专业书籍,展现自己的专业研究成果,获得行业专家认可。但切勿抄袭、剽窃;

开始一门法律课程,找点机会演讲或讲课,扩大自己的社会影响力; 每年至少参加或组织一个论坛,为自己争取一个展现才华的舞台,扩大交流,寻找更多合作机会;

积极参与某些社会公益事业,提高个人社会美誉度;

最节约的一种方式,就是要恰当利用别人的机会展示自己的才华和风采; 最重要的一点则是,要塑造自己的人格,打造自己的人格魅力,树立自己的专业精神,让更多人感到自己值得信任,并且感觉自己专业、敬业。

最后,要在实践中结合自己的市场资源、阅历、专业特长、兴趣爱好、研究专著、办理成功的名案等,先选择适合自己的专业方向,再选择专业对口的律师所,走专业化道路,在某一专业领域内逐渐确立自己的地位。

需要提醒的是,在如今这个时代,没有谁能随随便便成功,也不大可能“一炮走红”、“一夜成名”,所以优秀律师脱颖而出需要练习“组合拳”,更需要超常的耐心和持之以恒的坚守!

最后再给律师几句忠告:

没有谁能随随便便成功,成功必须有所付出 律师客户和业务分化:20%的客户或者业务带来80%的收入,80%的客户或者业务带来20%的收入。只有耐得住80%的清贫和寂寞,才可能最终获得20%的高收入和成功。

律师收入的竞争,归根结底是对高端客户的竞争 律师地位的提高,需要所有律师共同不断地努力

我的发言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王荣利2009年12月5日于北京)

第四篇:中国报关行业需求分析及应对

作者:王俊力论文题目:中国报关行业人才需求分析及应对

论文关键词:中国报关行业人才需求分析及应对

论文摘要:自加入WTO,我国出口贸易迅速发展。随着外贸出口行业的崛起,外贸报关从业人员这一职业已日益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报关员逐渐成为一个被广受热捧的职业,而现有人才的素质也难以满足快速发展的外贸业务需求。我国的经济水平在世界上还处于发展阶段,国际贸易的贸易量还有很大的增长空间。这个增长空间也是对报关员的需求空间。对于其个人而言,随着我国加入WTO、法律法规的完善,国际贸易秩序更规范,对于个人素质要求也逐步提升。个人如果能在知识、技能的广度和深度上不断提高自己在事业发展前景上将非常宽广。所以,报关行业的前景十分广阔。

一、中国报关行业当前的宏观环境分析

自加入WTO,我国取得多边、稳定、无条件的最惠国待遇,并以发展中国家身份获得普惠制等特殊优惠待遇,实现市场的多元化,使我国出口贸易迅速发展。如今,中国已是全球最具活力的出口市场之一,越来越多的企业加入到外贸出口行业。然而外贸人才的匮乏正成为制约国内企业走向国际市场、与全球同行竞争的重要因素。

随着外贸出口行业的崛起,外贸报关从业人员这一职业已日益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报关员悄然成为人才市场上的“紧俏货”,报关员考试也就吸引了许多在校大学生的目光,他们纷纷加入“考证”行列,希望取得证书来增加就业的筹码。在这两年报关员考试队伍中,大学生的比例不断上升,使报关员素质得到很大提升

我国的经济水平在世界上还处于发展阶段,国际贸易的贸易量还有很大的增长空间。这个增长空间也是对报关员的需求空间。而近几年海关总署一直在控制报关执业资格人员增长的幅度,力求做到保障需求、竞争有序。

二、我国报关业的地理分布及报关现状

(一)报关业务相对集中在东部和东南沿海发达地区

我国的进出口贸易一直以东部和东南沿海发达地区为主,以2008年为例,广东、江苏、上海位列对外贸易进出口总值前三甲:其中广东省进出口总值6832.6亿美元,占当年全国进出口总值的26.7%;同期江苏、上海进出口总值分别为3922.17亿美元和3221亿美元,上述三省市进出口合计占当年全国进出口总值的50%以上。全国6455个报关企业绝大部分也是分布在东部和东南沿海地区。与海关对进出口的管理相一致,报关协会的工作重点也在于此。

(二)报关形式以代理报关为主

2008年上半年自理报关的有9022个,占收发货人总数的1.44%;2008年上半年报关单量共2601.69万份,其中由报关企业代理报关的有2187.66万份,占报关单总量的84.09 %。在有的口岸代理报关的业务量甚至达到了当地总量的96%-97%,这也反映了目前整个报关市场仍然以委托代理报关形式为主,报关企业在整个报关市场中已占据绝对主导地位,代表着我国当前报关专业化的水平和今后的发展方向。

(三)海关对报关单位的评估等级整体不高

全国现有报关单位632,114家,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企业分类管理办法》,其中AA类3716家,A类9626家,B类612995家,C类1092家,其他4685家;报关企业6,455家,其中A类68家,B类6370家,C类7家,D类3家,其他7家。

三、目前报关市场存在的主要问题

调查显示,报关市场秩序比上世纪九十年代末已经有了很大的好转:报关企业诚信守法、行业自律的水平有了很大提高,报关企业和报关员队伍的管理和业务素质得到大幅提升,报关质量明显改善,海关通关速度和效率的提高与企业通关成本的降低得到了同步实现。这些成绩的取得主要得益于海关的相关制度和管理的日趋完善和规范,企业自身素质和自律意识的进一步提高,以及各地方报关协会成立后在服务政府和企业、引导报关行业健康发展等方面所发挥的独特而重要的作用。从整体上看,随着政府职能的转变,政府和协会在职责定位上逐步清晰,在管理与协调配合上更加融洽。但同时,我们也切实地感受到,报关行业整体还存在着许多不足之处,亟需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和积极应对。

四、中国报关员 就业现状

(一)准入门槛放开以后,报关企业增速过快,导致市场竞争加剧、甚至出现恶性竞争现象

海关总署在2005年下放审批权限前,全国报关企业1900多家,至今已有6455家,增加3倍多,而报关单量同期只增加了30.8%。以广州关区为例,协会成立初期,报关企业91家,发展到至今已达249家,增加了2.7倍,而报关单量仅增长了16.7%。现有报关企业数量已经远远超出了市场实际需求的报关企业数量,导致出现了恶性竞争的现象。据调查了解,部分报关企业采取承包、挂靠等不规范经营方式和回扣、互相压价等不正当的经营手段来拉拢客源,致使报关质量差、服务水平低,进而引发报关企业效益变差、客户不满意的情况越来越多,严重影响了行业的经营环境,既增加了海关的行政执法成本、恶化了海关外部执法环境,同时也对行业的健康发展起了阻碍作用。

(二)部分报关企业资质差、报关业务少、申报质量不高,导致口岸通关效率受到较大影响

按现行规定,企业只需有5名报关员就可以在海关注册,并且注册后企业对报关员并不能进行有效的管理和规范。客观上使得部分企业资质差、规模偏小、管理水平低、报关业务少,致使申报过程删改退单率大幅上升,通关效率受到较大影响。据统计,在全国各直属关区2007年和2008年上半年的报关删退改单率最高的前三家企业中, 报关删退改单率在100%以上的分别有37家和55家企业,都是报关业务少的企业,报关单量在1—150单

/年和1—985单/半年。与此同时,海关单证审核量也因此类删改退单的增多而加大,企业管理成本同步上升,并给申报质量带来不少负面影响。

(三)报关从业人员的素质和业务技能参差不齐,导致报关行为与海关现代化管理要求出现严重脱节

报关从业人员素质与行业发展不相适应,还没有完全适应通关业务的需要。部分报关员主动学习能力较差,知识更新不及时,办理业务时往往凭经验或照抄其他类似企业,遇到业务变化或者新业务时,处理能力差,较为被动;有少数报关员有不诚信行为,欺骗本公司及货主,对行业规范的认识比较肤浅,法律观念和自律意识也比较淡薄,整体素质不高;报关企业本可通过培训提高报关员的素质,但人员跳槽较频繁,流动性较大,成了企业的心病,在培训方面不愿多投入,难以形成良性循环机制。上述原因使得部分报关从业人员职业素质较低,严重制约了通关效率,现场海关关员需花大量精力处理删退改单的事务,大大延缓了通关时间。

(四)报关员记分考核制度自身的不完善性,导致在具体执行上存在不合理情况 该制度对报关行为起到了很好的规范作用,但对其中的一些不合理性,报关企业也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一是海关职能部门对已经通过海关通关现场关员审核并给予货物进出口结关的归类认定给予否定后,对报关员进行扣分的行为不够合理。二是通过计算机记分,许多差错并非报关公司操作不当造成。如外地企业经营单位代码错,报关企业并不掌握,在制单过程中也不好核实;手册超量,企业制单时并不掌握,也无从核对;舱单数据没有或舱单日期等有误,企业制单时也无从掌握等。三是当前大部分有一定经营规模的报关企业,其报关员一般都不制单,仅仅是拿了制作好的报关单到报关现场。一旦发生删、退、改单方面的差错,往往对他们实施记分,这样运作显得有失公允,等等。

此外,我国实行的是由两家管理机关(海关、检验检疫)管理进出口货物的口岸体制客观上也制约了报关效率。报关企业要同时面向海关和检验检疫,分别传输报关、报检数据,两个系统又是分别独立的平台,数据交换极为困难。目前仍在研发的“一单两报”工作进展也较为缓慢。等等。

五、报关员如何提高自身素质及应对

(一)报关员提高自身素质侧重点

1、客户对象的不同。自理报关是从事处理企业本身的报关业务的,因而报关业务的客户(服务对象)固定,报关员只从事本身企业的报关业务。而报关行报关员则是面对广大有报关需求的企业,服务客户面广。

2、业务范围的不同。自理报关业务只从事与本企业有关的报关业务,企业的业务范围决定了企业报关员的报关业务范围。受企业的业务限制,从事企业报关的报关员一般只需懂得有关本企业的报关业务就可以了。而报关行报关员由于面对的是所有企业的报关业务,因此,报关的业务各种各样,有机会接触较全面的报关业务。

3、收入来源不同。自理报关的企业报关员一般拿企业的工资,多属于固定工资方式,某时期业务量的多与少与工资没有联系。而报关行报关员一般是按报关量的提成计算工资的,薪水与报关业务量直接关系。

因而,报关行报关员最主要的是提高客户量和报关数量。

(二)提高报关行报关员的客户量的一些对策与方法

既然报关行报关员的薪水与报关业务量直接关系,那么提高客户量就是关键了。

1、通关政策的精通

由于接触的业务范围广泛,精通海关政策法规就显得重要了。有时接触到一些少见或难点的报关业务,如果你能及进应付,讲出一些有关政策规定及做法,客户当然觉得你水平不错,也就给客户觉得你留下好的印象。如果客户以经找过另外的报关员而被拒绝,这时更显得你的报关能力。因此,要不断留意有关政策的公布,学习理解有关政策的规定和操作规程,细节方面也绝对不能忽视。最好就复印成小册子,带在身边,你的提包做大点也无所谓。许多报关员认为天天报关无必要学习什么法规,其实这是不好的。虽然天天报关,懂得实际业务,但与懂得法规、理解法规又懂实际业务是不同的,往往表现在融会贯通,政策灵活运用的能力上。

2、提高服务素质

提高服务素质是相当重要的。提高服务素质的方法很多,这里简述几点:

(1)注意态度。

与客户接触时态度要诚恳,切忌傲慢,你不给我报还有别人给我报或多一份少一份无所谓的口气。特别是新客户,尤其注意。

(2)表达你的关怀和热情。

对企业或企业办事员表达你的关心,如近来企业经营情况如何啊,身体好吗,工作忙不忙,要不要帮手,让客户感到你是他的朋友,而且每次办结后不忘说声谢谢,客户会感到温暖。日后自然有报关会找你。

(3)必要的知会。代客户办理报关过程中,经常会遇到一些问题。有时可能是客户资料的错误,有时可能是自己的失误。对于客户的失误,尽量不要埋怨客户,但应立即指出客户的错误之处,提出改正的方法,与客户商量如何解决。对于自己的失误,抓紧时间自己解决,尽量不给企业造成耽误,实在不能避免的,不要一面推搪过失,应好好地商量解决办法。

(4)勤于保持联系。对客户,要勤于保持联系,避免客户流失。你最好做个客户资料的记录,经常翻开来查一查。如某客户的合同快到期了,打个电话去提醒一下,虽然客户一般也知道这个情况,但这个行为绝对是企业欣切的。又如新出的一些政策正是与客户的生产经营相关的,马上去电告知一声注意事项,需办什么手续,让客户提前做好准备,客户觉得你是一个关心的人,热情乐于助人的人,以后有什么业务,当然第一个想到关照你了。有时,企业可能一些人员的调动,造成报关业务跟不上的情况,你可主动提出教一下有关人员基本操作,当然这些小知识不会对你的业务形成竞争。

3、与一些大客户签订长期的报关业务合作。对于一些信誉良好的业务大客,特别是较有名气的客户,争取与其签订良好的合作关系,能够每月结帐更好。这个是好的方法,一是企业无需每次付现金,你也无需每次收现金,减小许多麻烦。第二,能最大程度留住客户。第三,提高你的报关信誉,这个招牌,可为你今后带来更多的客源。签订合作时,根据条件,在价格方面可适度进行优惠,提高成功率。

参考文献:

[1]陈国武2009年7月新编进出口业务案例精选清华大学出版社

[2]海关总署报关员资格考试教材编写委员会2011年6月进出口商品名称与编码(2011年报关员考试教材)中国海关出版社

[3]中国国际货运代理协会编.国际货运代理基础知识

[4]闫红珍,童西琳2005.3国际贸易理论——高职高专财经类教材系列科学出版社

[5]金焕2010.01国际贸易概论电子工业出版社

[6]王洪,徐德岭2006.8货运与报关代理中国铁道出版社

[7]孙康,王瑞华,朱蕾2010.01报关与国际货运专业单证实务

天津大学出版社

第五篇:中国房地产行业现状及应对措施

中国房地产行业现状及应对措施

国会0901 郑茜 2009112200

内容摘要

伴随着经济的改革,我国房地产业有了飞速的发展。房地产业的发展,对拉动经济增长发挥了很大的作用。但是我们也要看到,受各种不利因素影响和制约,我国的房地产业在发展过程中同时也会存在一些比较突出的难以解决的问题。对此,国家曾几次出台了一系列的调控政策进行调控,虽然这些政策起到了很好的作用,但也有不少问题没有解决好。对于房地产市场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和应采取的措施,笔者也进行了一些思考。

关键词:房地产;现状;措施

一、当前我国房地产开发现状

(一)房地产的开发投资增速回落

自2010年以来,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速始终保持高于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但自2012年4月开始落后于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并持续至今,6月份累计再次落后3.8个百分点,比1-5月扩大2.2个百分点,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2012年上半年全国完成房地产开发投资30609.8亿元,同比增长16.6%,增幅同比回落16.3个百分点,比今年1季度回落6.9个百分点。同期,全国固定资产投资150710.1亿元,同比增长20.4%,增幅同比回落5.2个百分点,比今年1季度回落0.5个百分点。这说明房地产行业在固定资产投资中的作用逐渐弱化,这也正是本轮楼市调控和经济结构调整的题中应有之义。

从发展趋势上看,近期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速继续下降的势头可能难以改变,这会对上游的钢铁、建材需求产生较大的影响。上游产品价格上涨的需求动力消失,甚至使相关的上游产品价格出现下降。这一变化值得高度关注,如果房地产

市场出现拐点,那么与房地产相关的钢铁等部门的拐点也即将到来,支撑本轮经济增长的主要行业都将会减速,这将对宏观经济造成不利影响。

(二)价格收入比较高

房价收入比指的就是一套住宅的总价格占一个家庭年收入的比例,房价收入比就世界各国来说,是一个广泛使用的判断房地产价格的重要指标。世界银行普遍认可的标准是5:l,联合国确定的标准一般是3:1,日本则是4:1,美国所占比例是3:1,而在中国,据初步测算,这一比例严重失去平衡,大约在10~15:1。一般说来,住房消费超过收入30%的家庭,我们就可以说是过度负担。我国主流媒体的一项调查显示,目前,32.9%的购房者购房月供已占到月收入总和的50%以上,这些已大大超过国际上公认的住房警戒线,应引起我们的重视。

(三)商品房空置率较高

住房消费上也存在一些问题,消费者与消费者之间买卖房产和房产商品的投机性趋势在不断加大。很多人买房是为了投机,而不是为了居住,这就造成我国部分地区房屋空置率居高不下,已大大高于15%的警戒线。截至2010年4月,我国空置一年以上的住房超过50%,就不良资产而言,居我国各行业之首。

二、当前我国房地产业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金融信贷方面存在问题

我国的房地产金融信贷风险在不断增加。这具体表现在,部分房地产开发商在购买土地开发的过程中,自筹方面的资金有些不足,为了筹资,于是千方百计从银行取得贷款,这样就会一定程度上导致银行的金融信贷风险不断扩大。有的个人则是利用银行提供的个人购房贷款,购买多套住房,从而囤积房源,对房产进行炒作,这也会导致房地产业泡沫的产生,从而加剧信贷风险。

(二)经济环境因素在影响着高房价

纵观我国房地产的发展历程,在每一次房地产市场的升温背后,都是由于经济的高速发展而催生的。现在,中国经济受到金融危机影响之后,经济开始全面复苏,这也会带来房地产的进一步繁荣。随着经济的复苏发展,这样就会对工业用地、写字楼物业的需求有所增加,市场需求就会受到更大刺激;同时,伴随着经济的持续增长,人民的收入会不断增加,使得这些潜在的对住房的需求逐步转为实际有效需求,影响着人们的购房需求。

(三)获取土地存在问题

在获取国有土地使用权时时有违规现象发生,就是在出卖土地方面,也存在滥用土地资源、非法侵占农业用地,这样就会致使房地产开发加快。尤为严重的是,有的开发商使用暗箱操作的手法,通过种种方式,低价获得国有土地使用权,造成土地资产的不断流失,扰乱了法律框架下的招标购地秩序,助长了行贿受贿不正常的风气,更重要的是损坏国家的土地储备,进而危害整个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四)中低档普通商品住房开发欠缺

在房地产业的发展进程中,一些房地产开发商出于追求利润的需要,会去盲目开发高档商品住宅和别墅群等情况,这样就会忽视对中低档普通住房户的购房需要,造成房地产开发比例失调,一定程度上造成经济适用房的开发出现空档。住房结构上的供给失衡,一方面会使房价不断攀升,催生房地产泡沫,不利于房地产行业的稳定发展;另一方面,普通群众对中低档住房的需求不能得到满足,就会激发普通大众的不满情绪,造成社会的不和谐。

(五)市场的调节机制有缺陷

在房地产业的飞速发展过程中,市场的调节机制日益暴露其缺陷。在利益的不断驱使下,许多房地产开发商由对合法经济利益的追求演变为对暴利的追逐,导致某些地区的房价非理性飞涨。住宅作为人民群众生活的基本物质条件,在某些地区却成为了“房东”阶层进行投资甚至是投机的生财工具。他们不断炒高当地的房价以获取超额的经济利益,使真正有自住需求的房屋需求者买不起房,出现贫富差距日益扩大、两极分化日趋严重的现象。

三、改变房地产市场现状的应对措施

(一)整顿房地产市场秩序,规范企业行为

对房地产业,近年来群众更是颇多微词,要求加强治理整顿的呼声强烈。当前,我国对房地产业的管理上,存在着资质管理把关不严格、房地产市场准入门槛过低的问题。现阶段,在对房地产业的行业管理上,我们要走出常规,切实转变思路。一要变项目前期审批后难以管理为全程监督,进行全程服务制约。二要加大对房地产市场整顿的力度,对于房价上涨离奇的地方,政府在特殊时期就应采取特殊手段,在管理手段上要更有针对性,对于迎风而上、违规的房地产企业

给予更重的惩罚。

此外,要做到信息透明化,为对房地产的宏观调控和消费者透明消费提供更加科学的依据。市场信息掌握准确是有效调控的基石,也是住房消费者理性选择消费住房的一个重要条件。为此,在政府统一协调下,我们应着力加强各部门协作,整合各类资源,加快房地产市场信息系统和预警报体系建设,努力使局部性、结构性问题,防之于未发。使决策者和购房者时时刻刻都了解房产价格变动情况,从而有效改变房地产信息不对称的不利局面。

(二)对房地产税收体制进行更深层次的改革

税制结构要尽量简单、明确、确定。一个明确的税制可以让房地产投资者更放心地投资,因为明确税制可以帮助房地产投资者在作可行性研究的时候,准确地估算这些支出。税制也要简单,对于各种税项要根据其内在联系和计征方便与否,加以归类和合并。当前应解决有些地方房地产税不统一的问题。另外,税制还要保持相对稳定,不能朝令夕改,不能随意增加,以体现税收的严肃性和权威性,当然稳定并不等于一成不变,在税制不变动的前提下,税率应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作动态调整。房地产税收体制进行改革要贯彻好如下原则:

第一,全面性原则。房地产税收体系的建立应考虑各种同房地产市场有关的行为,应根据在房地产开发、经营、管理全过程中所出现的各种利益关系设置相关的税种。任何土地,除法律规定免税外,无论是划拔土地,还是出让土地,只要处在国土范围内,都有纳税义务,任何房地产交易,不管是出租、转让、抵押和典当都应交纳相关税收,这样,既能扩充税源,又能减少部门间的扯皮现象。第二,总体税负适中原则。有一段时期,由于政策与管理上的双重误区,导致中国房地产业利润不合理地攀升,针对这种情况,采取加重税赋的政策,与其他行业相比,房地产业税赋明显偏高。今后随着市场运行机制的深入,房地产法规的进一步完善,房地产业的利润率必然和社会平均利润率基本吻合。从长远来看,要保持房地产市场兴旺,实现经济、社会的持续繁荣,有必要拟定合理的灵活的房地产税收政策。

(三)加强信贷手段的调控

土地和资金是房地产市场发展的两个龙头,信贷资金的投放或收缩直接影响着房地产市场的活力与兴衰。通过信贷限制及利率调整,控制资金投放于房地产

业的数量和结构,应成为政府对房地产市场进行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

第一,调控投放于房地产市场的资金规模及结构。在房地产市场发展过热有引发泡沫经济之前,信贷资金的控制尤为重要,特别要注意投放于开发商的信贷资金和投放于购房消费者的信贷资金应保持合理比例,目前,中国的房地产信贷资金更多地投放给了开发商,这也是中国房地产市场有效需求不足的重要原因。第二,贷款利率和期限调整。利率是资金借贷的成本,直接影响市场各方主体的未来预期收益。在房地产市场有供过于求迹象时,可适当提高对房地产开发商贷款的利率,也可适当降低住房消费信贷利率,从两方面达到对房地产进行宏观调控的目标。

第三,控制贷款成数。这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指房地产开发商在申请项目贷款时应具备的自有资金比例;二是指房地产购买者在购买时可申请到的最高贷款比例。贷款成数的高低直接影响了市场的活跃程度,各国在打击楼市炒作时,往往以降低贷款成数作为操作手段,特别是严格控制期房的最高抵押贷款成数。

第四,建立和完善房地产金融市场,不断提高房地产金融服务水平。房地产市场的繁荣与发展离不开金融市场提供的资金与高效服务,我们应探讨和理顺政策性房改金融业务,提高中低收入者的购房有效需求;建立和完善个人住房抵押贷款机制,为购房者提供信贷支持;开展房地产保险业务,为购房者和贷款人提供财产和信用保险,化解金融风险,运用资本市场解决房地产市场发展的资金来源问题,以促动房地产市场的良性发展。

第五,积极开展政策性的住房金融业务。住房问题直接关系到人民的生活质量和社会的稳定,各国政府都通过各种政策扶持居民解决住房问题,其中最重要的手段就是开展住房政策性金融业务。目前,国际上在解决这个问题时有几种可借鉴的模式:一种是以德国为代表的住宅互助合作社;一种是以美国为代表的住房抵押贷款模式;一种是以新加坡为代表的公积金制度。无论何种模式,对低收人者实行财政补贴或相关资助都是必要的。我们应在借鉴基础上,在这个方面继续加强。

当前,从我国房地产市场现状来看,存在的问题不少。对此,我们要给予积极的重视。只要我们针对当前发展现状提出一系列的应对措施,就能使我国的房

地产业走向健康发展的轨道。

参考文献:

[1] 曹振良.中国房地产业发展与管理研究[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2] 尹中立.我国房地产泡沫形成的税制因素[J].房地产世界,2007,(12).[3] 陈伯庚,顾志敏.加强和完善房地产宏观调控探析[J].中国房地产,2007,(6).

下载金融风暴下的中国烘焙行业之应对-cylword格式文档
下载金融风暴下的中国烘焙行业之应对-cyl.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新时期下中国周边的紧张局势与应对之策

    新时期下中国面对周边的紧张局势与应对之策 随着中国经济的强劲发展,中国的总体实力也稳步提升。但伴随着以和平与发展为主题的中国的,是长久以来部分国家对中国的遏制与打压,......

    半岛局势之中国应对策略

    半岛局势之中国应对策略 内容摘要:当朝鲜半岛局势发生动荡时,国际上首先关注的是中美两国的态度,当事一方为社会主义国家的朝鲜,和中国有着唇齿关系,另一方的韩国为美国的东亚盟......

    金融危机-中国应对之策[合集5篇]

    金融危机类型特征 金融危机可以分为货币危机、债务危机、银行危机等类型。金融危机越来越呈现出某种混合形式的危机。其特征是人们基于经济未来将更加悲观的预期,整个区域内......

    白酒行业现状与应对之策——王建华

    白酒行业现状与应对之策 北京和君咨询集团酒水事业部王建华 中国白酒业正处在历史发展阶段的艰难时刻,外临红酒、啤酒、黄酒、养生酒以及含酒精饮料对市场的“趁火打劫”,上有......

    劳动合同法背景下企业应对之策(定稿)

    劳动合同法背景下企业应对之策 山东扶平律师事务所张淑红 内容提要: 《劳动合同法》于2008年1月1日起执行。相比于《劳动法》,《劳动合同法》对企业劳动关系有许多重要的......

    中国如何应对当前的国际安全形式下的各种挑战

    中国如何应对当前的国际安全形式下的各种挑战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世界格局多极化深入发展,中国迎来了许多重大发展机遇,也面临着复杂严峻的国际安全形势。全面理性认识当前国际......

    论金融危机下中国应对经济全球化的挑战[最终定稿]

    论金融危机下中国应对经济全球化的挑战目前,国际金融危机愈演愈烈,其影响已从局部发展到全球,从金融领域扩散到实体经济,其涉及范围之广、影响程度之深、冲击强度之大超出预料。......

    2012最新新经济形势下中国实木地板行业发展趋势

    http://sumin2010.jdol.com.cn2012最新新经济形势下中国实木地板行业发展趋势世界经济风起云涌之时,对照世界经济形式,“有中国特色”的市场经济此时显得卓然适切。中国经济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