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如何科学理解解放思想
如何科学理解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之间的关系?
实事求是内在地包含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的内容。实事求是还内在地包含着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求真务实等内容。要做到实事求是,必须解放思想。邓小平指出:我们讲解放思想,是指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打破习惯势力和主观偏见的束缚,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
要做到实事求是,必须与时俱进。江泽民指出:坚持马克思主义,决不能采取教条主义、本本主义的态度,而应该采取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科学态度,坚持一切从发展变化着的实际出发,把马克思主义看做是不断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的科学。要做到实事求是,还必须求真务实。胡锦涛指出:认识规律、把握规律、遵循和运用规律,是坚持求真务实的根本要求。大兴求真务实之风,就是为了使我们在推进各项工作时能够更好地把握规律性、增加主动性、减少盲目性、克服片面性。党在不同时期根据不同实践环境和具体任务,针对在贯彻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分别突出强调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求真务实等,其目的和归宿,都是实事求是。它们既反映了党的思想路线的实质的一脉相承性,又体现了结合实践发展在具体表现方面的时代特征。
电路:《电路》邱关源 主编第四版 高等教育出版社
数字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基础》阎石 主编 2005年12月 第4版
第二篇:如何科学理解解放思想
如何科学理解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和求真务实之间的关系
第一、实事求是是党的思想路线的核心。实事求是”指出“事”是“实”的,即“事物是客观存在的”(按照毛泽东同志的说法,“‘实事’就是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客观事物具有“实在性”的特点。“实事求是”内含着一切从实际出发,“如实地反映客观事物”(即按照客观事物本来的面目认识它,包括它的现象、本质及其规律)和“按客观规律办事”(这是“求是”的动力之源和最终目的)这样两层含义,简单地说就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统一、“知”与“行”的统一以及“想”与“说”和“做”的统一。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是毛泽东用中国语言对马克思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所作的高度概括。所以说实事求是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精髓,是毛泽东思想的精髓,也是邓小平理论的精髓”,是党的思想路线的核心。
第二、解放思想是实事求是的前提和条件。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以实践作为检验真理的惟一标准,必然要求我们不断地了解新情况,解决新问题,要求我们抛弃那些传统的观念、教条和模式,大胆地试验大胆地闯,勇于开拓和创新,这本身就是解放思想的表现。只有坚持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的统一,才是真正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也才能真正领会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精神实质。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的统一,体现了主观与客观相符合,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正是由于坚持了两者的统一,才有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形成与发展,才有中国革命的胜利,也才能不断推动我国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胜利前进。
第三、与时俱进是实事求是的内在规律。所谓与时俱进,就是我们的理论和实践要随着时间的推移和时代的变化,顺应时势,开拓创新,永远走在时代的前列。“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与时俱进是我们党对待自己的理论、事业和党的自身的根本态度和根本要求,是马克思主义实践观在党的全部活动中的生动反映,集中体现了我们党把握历史前进方向、站在时代发展前列的本质特征。因此,“与时俱进”不仅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发展规律,而且是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同时还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发展规律和我们党的执政规律„„概括地说就是实事求是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规律”。
第四、求真务实是实事求是的直接体现和必然要求。求真务实”是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特别是对其认识论的精神实质的精辟概括。它体现了马克思主义所要求的理论和实践、知和行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所谓“求真”,就是“求是”,也就是依据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思想路线,去不断地认识事物的本质,把握事物的规律。所谓“务实”,则是要在这种规律性认识的指导下,去行、去实践。求真与务实的统一,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必然要求和本质体现。求真务实是辨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一贯坚持的科学精神,是我们党的思想路线的核心内容,也是党的优良传统和共产党人应该具备的政治品格。求真务实就是要实事求是,追求真理,掌握规律;就是要严谨扎实,时时处处重实际、说实话、务实事、求实效;就是必须大力发扬脚踏实地、埋头苦干的工作作风。
坚持党的思想路线,要坚持解放思想与实事求是的有机统一。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是我们党指导自己行动的总的思想原则,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在党的思想建设中的创造性运用,集中体现了我们党的世界观、价值观。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与弘扬与时俱进的精神具有内在的统一性。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就是要使思想和实际、主观和客观相符合。实现这一根本要求,达到主客观相统一,是做到与时俱进的前提与基础。而与时俱进强化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创新内涵,反映了时代的发展变化对党的全部理论和工作要富于创造性的新要求。
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必然要求弘扬与时俱进的精神,贯彻“三个代表”的关键在于与时俱进;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弘扬与时俱进的精神,是我们党在长期执政条件下保持先进性和创造力的决定因素,能否始终做到这一点,决定着中国的发展前途和命运。
“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求真务实”是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有机构成,是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历史的、逻辑的展开、丰富和发展。它们以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为依据,顺应时代发展要求,深刻揭示了党的思想路线所赖以建立的理论基础、实现条件、内在规律和必然要求,从而更为完整、充分地体现了全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精神实质。
第三篇:如何理解解放思想
我们组的论题是:结合实际,谈谈我对解放思想的观点。
(一),何谓解放思想?
邓小平曾经指出:“我们讲解放思想,是指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打破习惯势力和主观偏见的束缚,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解放思想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而不是背离马克思主义的胡编乱造,同时必须敢于面对新情况新问题,敢于实践,实践才能出真知。
解放思想通常包括两种情况:
(1)对原先的认识进行再认识,这其中既有对原先认识中那些正确部分的坚持,也有对原先认识中那些错误部分的纠正。
(2)在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总结新经验的基础上,形成新的正确认识。
1978年12月,邓小平发表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讲话,冲破了“两个凡是”的禁锢和思想僵化的状态,开辟了新时期新道路。1992年他再一次发表南方谈话,更是把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推进了一个新的阶段。
进入21世纪,党的十六大以来国家领导人多次强调解放思想对于实现在新世纪新阶段实事求是的重要意义。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解放思想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大法宝”。温家宝总理也说“有人可能会问解放思想和改革开放还要进行多久,我可以明确告诉大家,将永不停止,一直到中国现代化的成功,到了那时也还需要解放思想”。
在历史上东西方都经历过解放思想。在西方的解放思想中包括:以近现代欧洲资产阶级政治体制确立的思想滥觞的是智者运动;为近现代欧洲政治体制的确立提供了价值取向的是文艺复兴;为近现代欧洲政治体制的建立奠定了思想基础的是文艺复兴。
而在中国历史上主要的思想解放运动有三大方面,分别为:春秋时期的百家争鸣;.清末维新、民主共和思潮;民国初年20世纪的新文化运动。他们对社会历史有着极大的影响。百家争鸣:新兴地主阶级和没落奴隶主之间的阶级斗争,奠定了整个封建时代文化的基础,对中国古代文化有着非常深刻的影响。
辛亥革命:资产阶级救亡图存思想。抨击了封建思想文化,推动资产阶级革命高潮来临,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新文化运动:使旧民主主义的文化运动,转变为由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的新民主主义的文化运动。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开辟了道路。
而在共产党领导下的思想解放运动也有三大方面:
五四运动:为以后接受马克思主义准备了合适的土壤。导致了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从而使多灾多难、备受西方列强欺凌的中国开始找到了解放和振兴之路。全党整风运动:使全党尤其是党的高级干部对中国民主革命的基本问题的认识达到在马克思主义基础上的一致,促进了中国革命事业的发展,取得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伟大胜利。真理问题大讨论:冲破了“两个凡是”使人们从迷信盛行,思想僵化的状态下解放出来,导致了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使我们党恢复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确立了党的工作重心由“以阶级斗争为纲”转移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行改革开放的轨道上来。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创立和发展始终贯穿着解放思想的灵魂:在民主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通过学习吸收马列主义的基本原理,并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创造并依靠毛泽东思想的指导,推翻了压在旧中国人民身上的三座大山,实现了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在东方的崛起。这期间,始终贯穿着解放思想这一主线。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们对什么是社会主义进行再思考,对如何建设社会主义进行再探索,终于从僵化地对待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社会主义的论述中解放出来,终于摆脱了机械搬照苏联建设社会主义经验的桎梏,使我们找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创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推动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重大成就。
解放思想与事实求是的关系:所谓实事求是,就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实事求是是解放思想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解放思想是实事求是的前提。
(二)如何理解“解放思想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一大法宝”。
解放思想包含四大方面:1:解放思想的目的和对象:解放思想的目的就是实事求是,实事求是的目的是与时俱进,准确全面的认识主客观世界,从而有效和更好的改造主客观世界,使人类社会更加健康全面快速的发展,使人类和整个自然界更加和谐友好的共处共存。所以说,解放思想的对象有两个:一是认识,二是实践。认识方面的解放思想,就是要认识自己和他人,此物和它物,一种社会现象和另一种社会现象,它们是什么,将会怎么样。实践方面的解放思想,就是在改造主、客观世界的活动中解放思想,在采取什么手段、使用什么方法上解放思想。2:解放思想要解决的几个重要关系:决策和执行的关系;依靠集体智慧和发挥个人才智的关系;目的和手段的关系;继承和发展的关系。3:解放思想关键的着力点:公共管理人员是重点人群;政治体制改革和经济发展方式是重要领域;议事决策过程是关键环节;强化学习是解放思想的能力保证。4:解放思想是个永无止境、永不停息的过程:不仅要从初级教育就开始抓解放思想,更要注意解放思想不是天马行空、无所顾忌而是要积极稳妥,循序渐进。
(三)当代大学生如何解放思想
当代大学生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社会的主力军。从中国共产党的三次思想解放来看,解放思想并不是一蹴而就的,也不是一劳永逸的。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需要不断的创新,来指导社会主义的建设。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中国大学生应担当起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任。
一:摒弃部分传统思维方式,在实践中谋求创新。
二:警惕社会上错误的非主流思想,用批判的态度,纳长补短。
三:实事求是,只有勇于承认错误,弱点,才能不断改进。“发现问题---承认问题---找到解决办法---解决问题。”是我党保持与时俱进的核心思路。
活在当代,我们有挑战和机遇,在双重引导下,如何做好自己是很关键的,特别对于大学生,即将面对找工作的现实问题,更应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可能并不能每分钟保持最佳状态,但我们可以每天的坚持不懈。要学到一定的方法,确定好自己奋斗的方向,把目光放远点,看清前面的道路,抓住时机,实现价值。把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贯穿在学习生活中。
第四篇:如何科学理解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之间的关
1.如何正确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
第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际问题。第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经验和历史经验提升为理论。第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马克思主义植根于中国的优秀文化之中。
2.如何科学理解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之间的关系?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三者之间相互联系、辨证统一的关系。
⑴ 解放思想是实事求是的内在要求和前提。就认识过程和实践过程而言,只有解放思想,冲破一切习惯势力和陈旧观念的束缚,大胆地试、大胆地闯,才能为实事求是扫清障碍,开辟道路,才能正确地认识和把握事物的发展规律,并运用规律指导我们的行动。
⑵ 实事求是是解放思想的目的和归宿,也是解放思想的客观基础。解放思想的目的是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这就需要有科学的精神和方法,需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也就是需要实事求是。
⑶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二者统一于社会实践之中,归根结底统一于与时俱进之中。我们说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没有止境的,是因为实践的发展没有止境,事物的运动没有止境,时代的前进没有止境,追求真理的过程没有止境。任何政党、组织、个人,如果不能与时代一道前进,思想就会僵化,就不能在事物的变化发展中认识事物,把握事物,就不可能有任何作为。在与时俱进中实现解放思想与实事求是的辨证统一,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根本要求。
3.如何正确把握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思想、基本要求和重大意义?
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其核心是以人为本。深刻理解以人为本,才能全面把握科学发展观的精神实质和科学内涵,切实做到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把科学发展观落到实处。第一,以人为本就是以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本。第二,以人为本体现了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第三,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第四,把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统一起来。
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第一,科学发展观强调全面发展。第二,科学发展观要求协调发展。第三,科学发展观主张持续发展。
科学发展观是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必须长期坚持的重要指导思想。第一,科学发展观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关于发展思想的继承和发展。第二,科学发展观是在准确把握世界发展趋势、认真总结我国发展经验、深入分析我国发展阶段性特征的基础上提出的。第三,科学发展观是对经济社会发展一般规律认识的深化,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
4.正确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各个理论成果只见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关系。
(1)中国共产党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中,先后产生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这些理论成果都是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都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都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都是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它们之间既是一脉相承的,又是与时俱进的,它们是统一的科学思想体系。
(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各个理论成果,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是一个统一的科学思想体系,它们辩证统一于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历史实践中,不断开拓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境界。这个进程还在继续之中,它将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发展而进一
5.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基本内容有哪些?如何理解党的思想路线的实质和核心是实事求是?
(1)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基本内容:“党的思想路线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2)党的思想路线的实质和核心是实事求是
②实事求是内在地包含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的内容。
一切从实际出发,是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前提和基础;
理论联系实际,是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的根本途径和方法;
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是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验证条件和目的。
③ 实事求是还内在地包含着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求真务实等内容。
要做到实事求是,必须解放思想,必然与时俱进,又必须求真务实。
④党在不同时期根据不同实践环境和具体任务,针对在贯彻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分别突出强调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求真务实等,其目的和归宿,都是实事求是。它们既反映了党的思想路线的实质的一脉相承性,又体现了结合实践发展在具体表现方面的时代特征。
由于实事求是是党的思想路线的实质和核心,我们通常把党的思想路线简明概括为“实事
6.如何理解新民主主义革命三大法宝及其相互关系?
答:(1)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是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中战胜敌人的三个法宝,正确地理解和处理了这三个问题及其相互关系,就等于正确地领导了全部中国革命
(2)毛泽东系统地论述了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和党的建设三者之间的关系。他指出,统一战线和武装斗争是中国革命的两个基本特点,是战胜敌人的两个基本武器。统一战线是实行武装斗争的统一战线;武装斗争是统一战线的中心支柱;党的组织则是掌握统一战线和武装斗争这两个武器以实行对敌冲锋陷阵的英勇战士。是”,把党的思想路线称作是“实事求是的思想路
7.我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经验是什么?
答:(1)在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向社会主义过渡的进程中,中国共产党积累了丰富的历史经验。
①坚持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与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这是党在过渡时期总
路线的明确要求。
②采取积极引导.逐步过渡的方式。我国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都采取了区别对象,用不同的办法积极引导.逐步过渡的方式。
③用和平方法进行改造。
8.为什么说发展是硬道理,发展是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答:(1),发展才是硬道理,把发展生产力作为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符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的必然要求。
(2)发展才是硬道理,是对社会主义实践经验教训的深刻总结。
(3)发展才是硬道理,是适应时代主题变化的需要。
把发展作为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是由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所决定的,是对执政规律认识的深化,也是党实现对所承担的历史责任的需要。只有紧紧抓住发展这个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党才能实现自己在新世纪新阶段的历史使命,承担起自己的历史责任。因为不论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进一步提高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还是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和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都要靠发展。
9.如何理解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内涵?
答;(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含义
党的十三大明确指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包括两层含义
① 我国社会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我们必须坚持而不能离开社会主义。
② 我国的社会主义社会还处在初级阶段。我们必须从这个实际出发,而不
能超越这个阶段。
10.简述社会主义的基本矛盾
社会主义社会还会有矛盾,正是这些矛盾推动着我们的社会向前发展。在社会主义社会中,基本的矛盾仍然是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之间的矛盾,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同旧社会相比,具有根本不同的性质和情况。它是非对抗性的矛盾。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之间、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存在着又相适应又相矛盾的情况,相适应是主要的。社会主义社会的矛盾不是对抗性的矛盾。解决这些矛盾不是要从根本上改变社会主义制度,而是经过社会主义制度本身的自我调节、自我完善、不断地得到解决
11.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
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是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习的矛盾.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它们不但表现在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而且贯穿于社会主义社会的始终,是推动社会主义社会不断前进的根本动力
12.正确认识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
①社会主义社会仍然存在着矛盾,正是这些矛盾推动着社会迕社会向前发展。
②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性质和特点。
③社会主义社会存在不同性质的矛盾
一是的我国存在着两种不同性质的矛盾,即敌我矛盾和人民内部矛盾,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是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
二是社会主义制度建立后仍然有一个解放生产力的问题
④判断一种生产关系和生产力是否相适应,要从实际出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主妻看它是否适应当时当地生产力的要求,能否推动生产力发展。
⑤必须把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主要矛盾和根本任务统一起来。
⑥通过社会主义制度本身解决社会基本矛盾。
⑦解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主要矛盾的途径是改革。
13.试述必须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把发展作为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是由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所决定的,是对执政规律认识的深化,也是党实现对所承担的历史责任的需要。我国这样一个发展中大国,能不能解决好发展问题,直接关系人心向背、事业兴衰。坚持以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是实行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的一条主要经验。
14.发展才是硬道理.发展才是硬道理,把发展生产力作为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符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的必然要求。发展才是硬道理,是对社会主义实践经验教训的深刻总结。发展才是硬道理,是适应时代主题变化的需要。
15.如何理解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答:在当前,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而且是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主要标志,科技进步和创新是发展生产力的决定因素,强调迎接当今世界科学技术突飞猛进和知识经济迅速兴起的挑战,最重要的是坚持创新。科学的本质是创新,创新的关键在人才,人才的成长靠教育。科学技术实力和国民教育水平,始终是衡量综合国力和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也是每个国家走向繁荣昌盛的两个不可缺少的飞轮。
16.改革、发展、稳定之间的关系?
发展是硬道理,中国解决所有问题的关键要靠自己的发展。改革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它的决定性作用不仅在于解决当前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一些重大问题,推进社会生产力的解放和发展,还要为我国经济的持续发展和国家的长治久安打下坚实的基础。稳定是发展和改革的前提,发展和改革必须要有稳定的政治和社会环境。没有稳定的政治和社会环境,一切无从谈起。
17.如何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之间的关系?
第一,保持改革、发展和稳定在动态中的相互协调和相互促进。稳定是前提,做到在政治和社会稳定中推进改革和发展,在改革和发展的推进中实现政治和社会的长期稳定。
第二,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以承受的程度统一起来。改革和发展要始终注意适应国情和社会的承受能力,要统筹安排改革和发展的举措,以保持稳定,促进改革和发展。第三,把不断改善人民生活作为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的重要结合点。人民群众是改革发展的主体和动力,是稳定的力量源泉和深厚基础。改善人民生活,让人民共享改革和发展的成果,是我们致力于发展、积极推进改革、坚持维护稳定的共同目的。所以,要做到把不断改善人民生活,让人民共享改革和发展的成果,作为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的重要结合点。
18.为什么说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
第一,马克思主义最注重发展生产力。
第二,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本质的内在要求。
第三,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优越性的体现。
第四,发展生产力是向共产主义社会创造物质条件的客观需要。
在社会主义的整个历史阶段都必须不断地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在像中国这样尚未完全摆脱贫困落后同时又面临着国际范围内激烈竞争的、初级 阶段的社会主义更要特别重视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19.如何从理论上认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之间的关系
答:(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就其都是市场经济而言,两者具有共性:
①从资源配置方式看,都是以市场为基础性配置手段;
②从微观层面看,企业都是独立的市场主体和法人实体;
③从经济活动看,市场经济规律起着支配作用;
④从宏观层面看,政府的宏观调控主要是通过经济手段来实现的;
⑤从经济运行看,法治起着基本的保障作用。这些共性是市场经济具有的一般特征和要求。
(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又是两种不同的社会制度与市场经济的结合,它们体现的是不同社会经济制度下的市场经济。
①市场经济与不同的经济制度结合就会体现出不同的制度特征。
②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制度结合,就要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坚持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坚持以实现共同富裕为目标。离开了这些特征就不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而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则不具有这样的特征。
20、如何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要内容及其相互关系?
答:(1)(主要内容:
①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②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
③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④社会主义荣辱观。
(2)相互关系:
① 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抓住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
② 树立共同理想,突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题。
③ 培育和弘扬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掌握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髓。
④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打牢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
21.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的意义?
答:(1)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表现在:
①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深化,是对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理论的丰富和发展。
②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认识的深化,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③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对共产党执政规律认识的深化,是党执政理念的升华。
(2)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表现在:
①及时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出部署,有利于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②切实作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的各项工作,有利于充分调动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抓住和用好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切实维护和促进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确保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
③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各项任务落到实处,有利于进一步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④保持国内安定和谐的社会政治局面,有利于增强民族凝聚力和抗风险的能力,更好地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
第五篇:怎样理解解放思想
怎样理解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精髓?
答案:(1)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是一脉相承的,它们都是无产阶级的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都以实践基础上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为主要特征。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
(2)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的精髓。马克思、恩格斯正是由于解放思想,不迷信以前的理论,严格地从当时资本主义发展的实际出发,总结了人类实践经验和科学发展的成果,才创立了马克思主义。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一贯强调、始终坚持的基本原则,是实践精神和科学精神的集中体现。马克思主义的功能和作用,也在于指导无产阶级及其政党更好地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3)毛泽东思想也是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产物。毛泽东等老一辈革命家正是由于敢于解放思想、打破了对城市暴动论的迷信,把马列主义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结合起来,按照中国国情确定自己的战略策略方针,才找到农村包围城市的正确革命道路,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
(4)邓小平理论继承和发扬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传统,坚决反对“两个凡是”的错误主张,大胆地破除了在社会主义问题上长期以来束缚人们思想的教条观念,从中国的实际国情出发,从当代国际形势的实际和时代特征出发,才正确解决了如何在一个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建设和巩固社会主义的问题。邓小平理论开拓了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的新境界,是我们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指导思想,是反对一切教条主义和“左”、右倾错误的锐利武器。
(5)在新的历史时期,江泽民把与时俱进纳入党的思想路线的内涵之中,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作为紧密联系的整体,看做是党在长期执政条件下保持先进性和创造力的决定因素。这样,就把毛泽东倡导的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邓小平概括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党的思想路线推进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本篇文章来源于 青年人网公务员考试中心 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