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对国家审计是经济社会运行“免疫系统”的认识与思考
刘家义审计长在去年全国审计工作会议结束时的总结讲话中首次提出,“现代国家审计是经济社会运行的一个免疫系统”的科学命题。国家审计是经济社会运行的“免疫系统”的论点是对国家审计本质、职能定位认识的一个新发展,是适应形势发展要求的理论创新,结合审计“免疫系统论”,并就如何推动审计工作的科学发展引起了笔者的一些思考:
一、审计本质是什么?
免疫系统(immune system)是指机体保护自身的防御性结构。免疫系统是生物在长期进化中与各种致病因子的不断斗争中逐渐形成的功能整体。
审计“免疫系统论”是新时期从战略高度,对审计本质所作的精辟、简洁、鲜明的表述。审计的本质是审计的根本性质,是由审计的特殊矛盾构成。审计“免疫系统论”揭示了中国审计的根本性质,就是保护与防御;审计的特殊矛盾,就是审计根据其在国家政治制度设计中的定位与职责,预防、揭示、抵御和化解经济运行中影响国家利益的各种矛盾、风险和危害。
审计“免疫系统论”用唯物辩证法系统论的观点,明确了国家审计在整个经济社会全局中的地位和作用,犹如人体的免疫系统一样,是保证整个经济社会正常运行、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从而把国家审计融入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局之中。
二、从“免疫系统”的功能看国家审计的建设性作用
审计“免疫系统论”运用科学发展观,借鉴了医学免疫系统概念,形象生动地喻义了审计的功能。人体免疫系统具有的功能:一是保护,也叫免疫防御功能,是人体的第一道保护屏障,它能够有效地防御外来病原微生物及其毒性产物感染侵入人的机体,或将它们消灭或中和,使人体免于病毒、细菌、污染物质及疾病的攻击;二是清除,也叫免疫稳定功能,是人体的第二道屏障,免疫细胞可以将人体新陈代谢后的衰老和破坏的细胞及细胞成分等废物及免疫细胞与“敌人”打仗时遗留下来的病毒死伤尸体清除出体外,从而保证了体内细胞均一性,维护人体内各种机能的稳定;三是修补,也叫免疫监督识别功能,是指免疫细胞能修补受损的器官和组织,使其恢复原来的功能。我认为,审计作为国家经济社会的免疫系统,也应该有保护、清除、修补三大功能。这三大功能,转换一个角度来看,可以理解为审计的批评性和建设性作用。
首先,国家审计机关具有“保护”和“监督”国民经济社会健康、有序、又好又快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责任和义务。审计监督与服务的关系是一种在监督中服务,在服务中监督,监督与服务并重。因此国家审计的服务监督作用和人体免疫系统的“保护功能”具有相同的内涵。其次,审计机关主要是对财政财务收支真实性、合法性、效益性进行审计监督,揭露财经工作中的不真实、不合法以及弄虚作假、损失浪费、舞弊腐败等问题。审计“反映问题、揭露腐败、探究绩效”等与人体免疫系统的“清除功能”内容具有相同的内涵,“清除”影响国家经济社会建设中的不合理成分,使审计服务和监督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四位一体”体系的完善。最后,审计机关通过依法审计,对审计中发现的制度性缺陷和问题进行反馈,提出建议,督促被审计单位进行整改,对相关制度进行创新与重构,从而促进管理制度的建立和完善,在更高层面上实现财经制度的规范化和制度化,这恰恰是“免疫系统论”中的“修补”功能。
三、“免疫系统论”对审计自身建设的影响
“免疫”是主动的、积极的,其发挥作用的方式有三种,即预防、提示和抵御,其中预防是第一位的。国家审计要在社会经济发展中发挥更重要的作用,就必须突出发挥好预防性作用。正如刘家义审计长指出的,审计作为国家的“免疫系统”,有责任更早地感受风险,有责任更准确地发现问题,有责任提出调动国家资源和能力去解决问题、抵御“病害”的建议,有责任在永不停息地抵御一时、一事单个“病害”的同时,促使其健全机能,改善机制。审计机关要发挥预防和警示作用,审计的重点是切断产生问题的“火源”,而不是只顾“救火”。
审计“免疫系统论”对审计自身的建设和发展,提出了科学宏伟的目标。审计作为国家经济社会的免疫系统,客观上要求审计自身必须是一个完整科学的系统,应当是审计法规制度、审计机构与组织、审计人员、审计方法与技术等要件的协调组合。同时,更为重要的是要求审计队伍自身必须具有较高的素质和能力。“免疫系统论”指出,影响免疫系统强弱的关键是精确平衡的营养,不均衡的营养使免疫细胞功能减弱,不纯净的营养使免疫系统失调。审计干部要不断的充实完善丰富自身的知识结构,提高拒腐防变的能力,摄取均衡、纯净的“营养”,构建功能强大的国家审计免疫系统。
第二篇:国家审计是经济社会运行的“免疫系统”
摘要:审计免疫系统论是在新的经济社会形势下,在和谐社会构建和科学发展重大时期指导审计工作的理论,是国家审计监督制度的经验总结。本文结合审计的成长和发展经历,分析免疫系统论产生的时代背景、理论基础及政策含义,对在新的历史时期审计如何把握方向,切实发挥免疫功能的作用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审计 免
疫系统 监督 发展
一、审计免疫系统论产生的时代背景
社会主义中国审计制度创建于改革开放后。1982年,第四部宪法载入了国家审计监督制度。1983年,全国最高审计机关国家审计署成立,此后,地方各级审计机关陆续建立。审计作为政府的重要职能,多年来在全面监督财政财务收支的真实、合法和效益,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建设,促进发展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近年来,经济社会处于转型期,中央提出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在各项工作中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国民经济保持了增长较快、结构优化、民生改善的良好态势。伴随着经济形势的变化,财税体制进行了重大改革,中央提出要建立公共财政体制,要加快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顺应公共财政和民生财政观的要求,财政支出向公共支出、民生支出倾斜,2007年,三农支出3917亿元,增长15.3%,教育支出859亿元,增长41.7%,医疗卫生支出313亿元,增长86.8%,社保和就业支出2019亿元,增长13.9%。
随着经济、财税体制的变化,审计工作呈现出了新的阶段性特征,各级审计机关也将公共支出、民生支出作为审计重点。审计实践推动着审计理论的发展,在社会发展的今天,审计该发挥怎样的作用,审计的本质究竟是什么?成为审计人面临的新课题。面对新形势,国家审计署审计长刘家义在总结我国审计工作经验的基础上,提出审计的本质就是国家经济社会运行的“免疫系统”的重要理论观点,准确提出了审计的本质是“免疫”,指明了审计新的发展方向。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下国家审计的一次重新定位。“免疫”论的提出意味着国家审计将在保证国家经济社会健康运行和持续发展方面承担更大的责任, 发挥更大的功能。
二、审计免疫系统论产生的理论基础
医学免疫学的研究进展为生命科学的持续发展不断注入新的活力。如同人体一样,一个国家,也必须有一个免疫系统来保护它健康、稳定、安全运行。在我国整个经济监督体系中,国家审计从其行政职能、法律地位上,发挥免疫功能的作用责无旁贷。国家审计历史性地肩负了“免疫系统”这一角色,这是由现行的国家审计体制所决定的。
(一)、审计是国家政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国设有中央、省、市、县、乡等五级政府,在县级以上各级政府均设有审计部门,部分乡、镇、街道也设置了审计部门,从审计机关在国家机构中的地位来看,我国审计已经成为国家政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刘家义审计长也将审计免疫系统明确地界定为“国家政治制度的一个组成部分”,国家审计可通过发挥其独立的监督职能和作用,将政府权利置于一个有效制约的机制下,防止腐败和滥用职权,更好地服务于国家政权建设。
(二)、审计是弥补政府失灵的重要机制
犹如市场失灵一样,政府也存在失灵。美国经济学家、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詹姆斯?m ?布坎南提出了政府失灵理论。政府失灵是指个人对公共物品的需求在现代化议制民主政治中得不到很好的满足,公共部门在提供公共物品时趋向于浪费和滥用资源,致使公共支出规模过大或者效率降低,政府的活动并不总像应该的那样或像理论上所说的那样“有效”。
从我国的实践来看,在经济社会转型期间,出现了政府失灵。近年来,国家审计署审计工作报告中揭露出政府各职能部门未能管好用好资金,导致资金损失浪费等问题,就是政府失灵的表现,如2007中央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的审计工作报告中,审计发现部门本级存在的问题293.79亿元。其中管理不规范问题占98%,违法违规问题占2%,涉及到挪用、虚列、转移、损失、浪费资金等诸多问题。对此,审计署已下达审计决定,国务院已责成各部门采取有效措施认真整改,并制定相关预算管理制度。审计通过依法履行职责,发挥了免疫作用,有效地弥补了政府失灵,这体现了国家审计的监督功能,同时,通过审计建议和审计决定,督促政府失灵问题得以解决,这又体现了国家审计的服务功能。
(三)、审计是国家法治化的重要产物
国家审计作为政府工作的重要内容,是宪法赋予的重要职责。审计法治化包含三点要义,即独立审计、规范审计和落实审计。独立审计是国家法治化的重要产物,按照国家宪法规定,我国审计体制采取的是行政型的管理体制,政府审计部门直接向政
第三篇:对国家审计“免疫系统”论的理解与思考
在今年召开的中国审计学会五届三次理事会上,刘家义审计长全面系统地阐述了国家审计作为国家经济社会运行“免疫系统”的重要观点,《审计署2008至2012年审计工作发展规划》把充分发挥审计的“免疫系统”功能作为审计工作总体目标的重要内容。“免疫系统”论的提出,深刻揭示了审计的本质,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审计制度的更高
定位,它丰富了国家审计内涵,拓展了审计工作的外延,对于促进全面提高审计工作水平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刘家义审计长把审计在国民经济的地位和作用比喻成“免疫系统”非常形象贴切。审计机关作为政府的内设专职监督机关,通过对各级行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的财政财务收支进行监督,揭示重大问题,移送违法案件,促进完善机制,发挥维护经济秩序、促进依法行政、改善宏观调控、推进廉政建设的作用,从而促进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的过程,就如同人体“免疫系统”通过抵御病毒入侵、消灭入侵病毒、修复受损器官等方式,保证人体健康生存的过程。那么,审计机关如何有效发挥经济社会运行的“免疫系统”作用呢?我认为必须立足现实、深入研究,着力解决好以下三个问题。
一、坚持四条原则,健全“免疫系统”机制
任何系统要有效发挥作用,必须具备使系统内部各组成部分和系统外部能够相互作用的条件和方式,也就是要有健全“免疫系统”工作的机制。总结25年审计事业发展的经验,健全机制必须坚持四条原则:
(一)坚持依法性原则。法律既是审计机关产生的条件,也是开展审计工作的重要依据和保障。正是法律对审计的职权的界定,决定了审计在经济社会运行中的“免疫系统”的地位和作用,因此,依法审计是审计工作的最高准则,也是健全审计“免疫系统”机制的基本要求。审计机关要立足在法定职权范围发挥“免疫系统”作用,这就如同人体免疫系统不能成为其他呼吸系统、消化系统、神经系统或体外消毒系统一样,既要防止法定不作为,也要防止超越职权的乱作为。因此,审计机关必须牢固树立依法监督理念,坚持依法确定审计对象、实施审计程序、作出审计定性和处理处罚。
(二)坚持独立性原则。审计的本质是监督,监督与被监督始终是一对矛盾。因此,实施审计监督必须保持独立性,《审计法》对此也作出特别强调,独立性是健全审计“免疫系统”机制的重要前提。如同免疫系统独立于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之外,必须独立于病毒之外一样,审计必须在机构、经费、人员上独立,才能保证审计工作的独立,保证审计结果的客观公正,发挥“免疫系统”的作用。
(三)坚持公正性原则。客观公正是审计工作的基本准则,因此,公正性是健全审计“免疫系统”机制的基本准则。审计机关要有效发挥“免疫系统”作用,就必须保证审计结果的客观公正,这就如同人体免疫系统发挥作用,必须要准确抵御和消灭病毒一样,既不能象化疗、放疗那样,伤及无辜,杀害有益细胞,又不能象“免疫系统缺失症”那样,放过病毒,造成病毒侵蚀机体。因此,审计机关要坚持公正性原则,做到客观认定事实,既不夸大,也不缩小;准确定性问题,既不偏激过“左”,也不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依法处理问题,既不失之过宽,也不失之过严。
(四)坚持谨慎性原则。审计的过程是在纷繁复杂经济活动中不断分析判断是非、甑别问题的过程,要做到客观公正地揭示处理问题,必须保持职业谨慎。正如人体免疫系统面对随时进入身体的外来物质,必须保持高度监视,随时发现异常一样,审计必须始终保持职业谨慎,增强审计职业判断能力。对经济社会生活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要深入研究,弄清事实本质、产生原因和造成危害,准确定性处理;对可能存在的重大违法违规问题,要尽可能采取措施,查清事实,防范审计风险,才能发挥“免疫系统”的作用。
二、抓住四个环节,发挥“免疫系统”作用
免疫系统发挥作用需要一定的方式和途径,联系审计工作实际,要发挥审计的“免疫系统”作用,必须抓住四个环节:
(一)及时发现问题。及时发现问题是发挥审计“免疫系统”作用的重要前提。审计的本质是监督,监督的实质是发现问题,因此,发现问题是审计监督的首要任务,如同免疫系统必须及时发现入侵机体的病毒和机体器官的重大缺陷一样,不能及时发现问题,审计的“免疫系统”作用便无从发挥。因此,审计机关要按照《审计法》赋予的职权,紧紧围绕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围绕经济社会和人民群众关注的热点问题,切实加强对重点部门、重点资金、重点项目的监督,及时发现经济运行中存在的重大违法违规、重大决策失误、重大损失浪费、损害群众利益、重大经济犯罪等问题,为有效解决这些问题、促进微观经济实体和宏观经济健康运行、发挥“免疫系统”作用打下基础。
(二)依法处理问题。依法处
理问题是发挥审计“免疫系统”作用的重要手段。对审计发现的问题,审计机关要利用法律赋予的职权,依法作出处理,这是审计机关的重要职责,就如同免疫系统要及时抵御和消灭入侵机体的病毒一样,这是直接发挥审计“免疫系统”作用的重要手段。因此,审计机关对审计发现的能够处理的问题,要依法作出处理,直接发挥审计抵御消灭违法违规问题的作用,维护经济秩
序,维护法律权威。
(三)利用审计成果。充分利用审计成果是发挥审计“免疫系统”作用的重要途径。审计项目的实施可以产生一系列审计成果,综合利用这些成果,可以综合发挥审计“免疫系统”的抵御、消灭、修复功能。一是通过审计报告、决定,责令被审计单位整改审计问题,完善内部管理,提高经济效益,发挥审计“免疫系统”对侵入被审计单位“病毒”的抵御消灭和制度修复功能,促进微观经济实体健康运行;二是通过审计移送,将重大违法违规问题及其有关人员,移送司法等有关部门处理,增强对违法犯罪行为的震慑作用,进一步延伸并强化审计“免疫系统”的消灭病毒的功能,从而推进廉政建设,促进政权巩固和政府机关廉洁高效运行;三是通过审计信息,将涉及宏观经济管理、体制机制、政策措施等问题,及时向党委政府反映,提出审计建议,完善体制机制存在缺陷,促进改善宏观调控,促进国民经济健康发展。
(四)报告审计工作。报告审计工作是发挥审计“免疫系统”作用的重要方式。法律规定,审计机关要依法向政府报告预算执行审计结果,并代政府向人大常委会报告预算执行审计工作。通过这种较高层次的工作报告制度,将审计机关的工作成果进行总结、归纳、提练、提升,服务政府推进依法行政和宏观调控;服务人大常委会履行监督职责,健全完善体制机制,推进社会民主法治进程,从而在更大程度和范围上发挥审计保障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的“免疫系统”作用。
三、强化四项建设,提高“免疫系统”能力
根据审计发挥“免疫系统”作用的功能定位,审计机关和审计人员作为“免疫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自身能力素质决定着“免疫系统”作用发挥的程度和水平,必须强化审计机关自身建设,提高“免疫系统”自身的免疫能力。
(一)强化队伍建设
审计机关、审计人员是审计“免疫系统”的“细胞”,也是发挥审计“免疫系统”作用的重要力量。要以切实提高审计人员依法审计能力、学习创新能力、沟通协调能力、自我约束能力为核心,探索完善适应审计工作需要的干部管理机制,推进审计职业化,弘扬“依法、求实、严格、奋进、奉献”的审计精神,努力打造政治过硬、业务精通、作风优良、廉洁自律、文明和谐的审计干部队伍,提高审计机关的公信力和执行力。
(二)强化法治建设
法治是审计工作的灵魂,是提高审计“免疫系统”能力的重要保证。法治建设的核心是健全法制,遵循法制,增强法制观念,做到依法审计,依法行政。审计机关要全面理解温家宝总理提出的“依法、程序、质量、文明”的要求,认真贯彻执行《审计法》等法律法规,推进地方审计立法,进一步健全监督机制,完善监督职责,强化监督手段,规范监督行为,提高审计工作的法治化、制度化、规范化水平。质量是审计工作的生命,必须健全完善审计质量控制体系,严格执行审计项目质量控制准则,积极推行审计项目审理制度,加强项目全程质量控制,促进提高审计项目质量,为提高审计“免疫系统”能力奠定坚实基础。
(三)强化信息化建设
坚持推进审计信息化建设、实现审计手段的现代化是提高审计“免疫系统”能力的重要手段。审计机关要坚持“以应用为核心”,大力推进审计信息化建设,实现审计及管理工作全面创新;要加大硬件投入,加强人员培训,全面实现审计行政办公、审计业务流程无纸化和审计项目管理、审计资源管理信息化;要不断总结推广计算机审计的技术方法,进一步总结和挖掘计算机审计的经验和典型实例,充分利用计算机技术发现案件线索,查处重大问题,提高工作效率,为提高审计“免疫系统”能力提供先进的技术支撑。
(四)强化廉政建设
廉洁是审计工作的生命线,一旦审计机关或审计人员有不廉洁行为,就必然丧失发挥“免疫系统”作用的根本立场,丧失对入侵“病毒”的抵抗力和免疫力,因此,必须强化审计机关的廉政建设。要加强廉政教育,强化审计人员理想信念教育、党纪国法教育、职业道德教育,牢固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耐得住清苦,管得住小节,任何时候都要立于不败之地;要严肃廉政纪律,严格执行“八不准”纪律,增强廉洁自律和抵御外界侵蚀的能力,增强审计机关的公信力;要严格监督管理,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严肃查处违反廉政规定和审计纪律的行为,严肃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确保审计队伍的清正廉洁。
第四篇:构建“国家审计免疫系统”的几点思考
从1983年审计署成立至今,我们的审计事业已走过了25个年头。在这25年间,社会主义审计理论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变革,在几代审计人的努力和探索下历经演变和更新。从最初的强调经济监督作用的“经济卫士”,再到新时期刘家义审计长提出的“国家审计免疫系统论”,这是审计理念的不断更新和超越,也是审计实践的与时俱进,更是建设
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审计事业的理论指导。
我国现阶段的政治和经济体制决定了“国家审计免疫系统”的构建,需要一系列新体制、机制和制度的支撑,更需要各级各部门的积极协调配合。要切实发挥国家审计的监督和服务职能,特别是“免疫”功能,应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建设和完善。
一、“国家审计免疫系统”的构建,需要不断创新、完善现有的审计体制。
国家审计监督职能的充分发挥依赖于其独立性,也就是说委托者、审计机关、被审计单位三者之间应保持相对的独立。就我国目前的审计体制而言,各级审计机关作为同级政府的一个行政职能部门,其实施的审计过程实质上已形成了政府委托审计,然后审计政府,最后审计结果向政府负责的局面,这无异于“自己审自己”。虽然《审计法》明确规定了审计机关依法独立进行审计,不受其他机关和部门干涉,但就目前而言,各级审计机关也仅仅是业务上受上级审计机关领导,其人事、财力等还需依赖于地方同级政府。俗话说“家丑不可外扬”,当审计涉及到同级政府或地方局部利益时,其审计结果往往会不了了之。根据独立审计的设计理念,我国国家审计机关应该是受各级人大委托,然后审计政府,最后向人大负责并报告工作。长久以来,我国审计理论界对此已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探索,认为只有赋予审计机关相当的独立性,才能切实发挥其监督职能。
二、“国家审计免疫系统”的构建,需要不断完善审计联系制度。
审计机关作为经济社会运行的一个“免疫系统”,能够最早地感受到病害侵蚀的风险,更早地揭示病害侵蚀带来的危害,更快地运用法定职能去抵御、查处这些病害,及时建议政府或相应的权力机关运用各种资源去消灭病害,从而健全制度,保护国家安全。审计机关通过和被审计单位建立联系制度,将审计监督的“关口”前移,利用专业技术优势对被审计单位存在的管理漏洞和潜在的风险主动进行修补和抵御,对可能发生的违规违纪问题早发现早预防,真正做到“未雨绸缪,防患于未然”。
三、“国家审计免疫系统”的构建,需要不断加强和完善审计结果公开制度。
通过推行审计结果公开制度,提高审计工作质量和透明度,扩大审计成果公开范围,增强审计监督效果,建立社会监督、舆论监督机制,充分发挥审计监督作用。温家宝总理曾要求:我们的审计工作,要给老百姓一个负责任的交代。由此联想到前几年在政府高层频频刮起的“审计风暴”,来势汹汹,成绩裴然,但风暴过后,依旧风平浪静。个别部门的个别问题,往往是屡犯屡查,屡查屡犯,周而复始,无休无止,既加大了审计成本,又损害了政府的形象,尤其是失去了人民群众的信任,使政府在群众中的公信力大打折扣。推行审计结果公开制度,让广大的纳税人明白自己缴纳的税款用于何处,效益如何,将政府财政资金的运用置于人民群众的监督之中,这不仅是国家审计机关的职责所在,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法制的需要。
四、“国家审计免疫系统”的构建,需要建立和完善各级各部门的协调机制。
如同构成人体的各个器官,国家审计机关要切实发挥保障经济社会运行的“免疫”功能,需要社会各级各部门的积极协调配合。各部门联动,形成合力,往往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果仅仅依靠审计机关自己的力量,其他部门作为旁观者,不支持不配合,甚至人为地设置障碍,阻挠审计的进行或抵制审计决定的执行,审计往往会“无功而返”,甚至是“伤痕累累”,这是一种社会悲哀,最终损害的是整个国家的利益。
五、“国家审计免疫系统”的构建,需要建立“免疫功能”不断更新的长效机制。
人体的各类病毒在经过针对性地治疗后,或者被消灭掉,或者产生变异,又生成了新的病毒种类,具备了更强的耐药性和杀伤力。此时,如果继续采用原来的药物和治疗方法,往往起不到作用,甚至会延误病情。同理,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各种经济形式和经济现象不断涌现,随之而来的是经济社会运行中的各种新问题、新情况。维护经济社会平稳运行的国家审计机关,要继续发挥“免疫功能”,就需要不断地更新和发展,创新审计理念、审计方法和手段,始终做到“魔高一尺,道高一丈”。
第五篇:有关经济责任审计的认识与思考
有关经济责任审计的认识与思考
摘要:经济责任审计是国家审计机关对国家党政机关和企事业单位领导人员在任期内经济责任的履行情况,是集财经法规、经济效益、财政财务收支为一体的综合性审计。在本文中,笔者通过对经济责任审计中出现的问题的阐述,分析探讨解决经济责任审计问题的途径和方法。
关键词:经济责任审计;认识;思考
审计是审计机关依法检查被审计单位的会计账簿、会计凭证、会计报表及其他与财务收支、财政收支有关的资料和资产,依法监督财政收支、财务收支合法、真实、效益的行为。经济责任审计是审计机关依法对被审计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在任职期间对本地区、本单位、本部门的财务收支、财政收支以及有关的经济活动应负经济责任的履行情况进行审计监督。
一、经济责任审计存在的问题
(一)经济责任审计内容脱节。
虽然我国有关经济责任审计的文件对经济责任审计的内容都作了一些规定,但这些规定一般比较笼统,过于原则化,缺少可操作性和指导性。在实际工作中,各地对经济责任审计的内容理解不一致,或是无限扩大化,大大超出经济责任的范围,将与领导干部相关的事项均纳入审计内容;或是任意缩小化,把审计局限在原有的财务开支上,不能合理体现领导干部任期履行经济责任的特色。
(二)经济责任审计定位模糊。
我国开展审计工作,监督、评价党政领导干部或企业冷到干部经济责任的履行,是为了通过审计加强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有关规定提出领导干部任期届满,或者办理退休、调任、辞职等事项前,应当接受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因此,很多地方把经济责任审计等同于离任审计,只要是领导干部离任,审计范围的审计部门都必须去审计。而我国每年干部变动较为频繁,国内审计力量严重不足,造成了经济责任审计变成了形式主义、走过场,难以保证审计的质量,同时离任后在审计有着很大的缺陷,使审计的作用大大消弱。
(三)经济责任审计结果难以有效运用。
开展审计工作,进行经济责任审计的关键是有效的运用。但是我国目前的现状是经济责任的审计较多,但审计报告的运用不当,审计结果的好坏对干部也没
有明显的作用,甚至一些违法乱纪行为也没有得到有效控制,使廉政建设最终停留在口头上。
(四)经济责任审计整体效果差,运作失调。
经济责任审计应该是纪检、审计、组织、财政、人事等部门共同参与、密切配合,为了共同的目标,相互配合的发挥各自的优势。但目前我国多数审计是几个部门各自独立开来,比如说审计部门只审计等,在整个过程中没有统一的运作机构和协调机制,缺乏合力,达不到审计的理想效果。
二、解决经济责任审计中存在问题的方法
(一)抓住审计重点,重视审计办法,提高审计质量。
1.抓住审计重点,是指要重点审查①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有效性②任职期限内企业经济效益的是否真实③企业资产的管理情况④企业负责人或法定代表人的个人经济行为。
2.重视审计办法,是指要坚持①审查的经济效益指标与考察被审计者的经营能力和管理水平相结合,公正客观的评价领导人员的经济责任②审计和自查相结合,建设审计的盲目性③账内审查和外部调查相结合,确保掌握情况的真实有效性④审计与司法检察部门办理案件相结合,使违规行为得到及时有效的解决⑤专业审计和公众监督相结合,发挥人民群众的作用,提高审计的有效性。
(二)转变离任审计的做法,实行任期审计。
离任审计有很多弊端,可以通过建立早期数据库的办法,改变经济责任审计滞后性的情况。可根据早期审计数据库记录下领导干部在任期内财政财务收支数据、廉洁自律的情况、各项经济评价指标的数据等数据,把这些数据进行整体作为审计档案,以此来查看领导干部字任职期间的情况。同时,对审计工作分步实施、阶段性记录和经常性的监督,可以有效弥补事后审计的缺陷,同时对领导干部的监督也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
(三)对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客观、公正评价。
经济责任审计应该坚持实事求是、客观公正的原则,以法律法规为基准,遵守我国的各项法律法规、规章制度、经济政策,遵循经济责任审计时应坚持的原则、程序和方法,公平、客观的开展审计工作。同时,经济责任审计有对单位的审计,也应该有对人的审计,过去审计单位常常忽略对“人”的审计,在审计上
形成了对事不对人的特殊现象。因此,要加强对领导干部依法履行经济职责的审计,同时,要依法追究领导干部的违法行为。
(四)利用审计力量,解决经济责任中审计的问题
经济责任审计一般要求在较短时间内进行大工作量的审计审计工作,因此,为了更好的达到经济责任审计的效果,要合理利用审计的力量。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
1.把经济责任审计和平时的财政财务收支审计有机结合,避免重复审计。也可以在开展日常财政财务收支审计时,认定被审计人员的经济责任,并备好档案,方便经济责任审计使用。
2.对经济责任审计的任务合理安排,尽可能地吧经济责任审计纳入审计计划。
3.对审计工作合理分工,积极发挥各部门的作用,避免出现审计机关全盘负责审计的现象。
(五)提高审计人员的素质。
1.提高审计人员的素质,能有效的降低审计风险。因此,要加强审计人员的思想作风建设,使审计干部队伍能高效、廉洁的进行审计。
2.加强对审计人员的培训,使审计人员具有专业的审计知识,较高的分析、判断、鉴别和协调能力,从而提高经济责任审计的质量。
3.在审计过程中,如果发现审计人又严重的违反法律法规或者给单位造成重大损失的,应该在向司法机关追求被审计人法律责任的前提下,追究审计单位的失察责任,对于审计人员因滥用职权、违反规定、徇私舞弊等给被审计人和被审计单位造成损失的,依法追求有关审计人员的法律责任。
结语:
经济责任审计对于监督领导干部在任职期限内的经济责任的履行情况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通过对目前经济责任审计中出现的问题进行的分析,提出相应的改革措施,对于提高经济责任审计的效率,更好的运用审计成果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对我国廉政的发展,经济体制的改革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
参考文献:
[1]蔡建新,张祖平, 张学兵,张洪飞.经济责任审计的实践与思考[J].审计与经济研究, 2009,(5)1
[2]周汉庭.浅谈经济责任审计的运作方法[J].审计与经济研究,2009,(5)1
[3]黄锡梅, 陈琪.国有企业厂长经理离任经济责任的实践[J].中国审计信息与方法, 2008,(3)1
[4]邢海东.浅谈经济责任审计责任范围界定和评价体系[ J].中国审计信息与方法,2008,(5)1
[5]王艳华, 杨素娜.浅谈经济责任审计中的几个问题[ J].当代审计, 2011,(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