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中国民主与法制建设——立法程序
上 海 大 学
《中国民主与法治建设》课程
课题研究报告
课题题目:关于中国全国人大与美国国会立法程序的差异及原因的研讨
报告人姓名:曹连强
学号:1212158
3报告日期:2013年10月30日
关于中国全国人大与美国国会立法程序的差异及原因的研讨
[内容提要]本文就中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与美国国会的立法程序的差异及原因展开研讨,在查找书籍及在英特网中查阅有关资料的基础上,进行分析总结。中国和美国是两个社会性质完全不同的国家,中国是社会主义国家,美国是资本主义国家,两者不管是在社会意识形态还是价值观等方面都有着巨大的不同。中美两国立法程序在法律案的提出、审议、草案的形成、表决与公布方面都有着不同。
[关键词]立法程序、全国人大、美国国会
一、问题的提出及采用的研讨方法
在学习《中国民主与法制建设》的课程上,学习到有关立法程序的章节,“比较中国全国人大与美国国会立法程序的差异及原因”是我所在小组的研讨课题,对此我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中美立法程序有着什么样的差异呢?形成差异的原因又是什么呢?
调查采用的方法是1.从书籍中查找有关资料;2.在英特网中查阅有关资料。
二、研讨情况和资料整理
1、我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立法程序
(1)法律案的提出
有权向全国人大提出法律案的主体。有权向全国人大提出法律案的主体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有关国家机关,即全国人大主席团、全国人大常委会、国务院、中央军委、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全国人大各专门委员会,可以向全国人大提出法律案,由主席团决定列入会议议程。二是一个代表团或者30名以上代表联名,也可以提出法律案,由主席团决定是否列人会议议程,或者先交有关的专门委员会审议、提出是否列入会议议程的意见,再决定是否列入议程。专门委员会审议的时候,可以邀请提案人列席会议,发表意见。
有权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提出法律案的主体。有权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提出法律案的主体也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有关国家机关,即委员长会议、国务院、中央军委、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全国人大各专门委员会,可以向常委会提出法律案。二是常委会组成人员十人以上联名,可以向常委会提出法律案,由委员长会议决定是否列入常委会会议议程,或者先交有关的专门委员会审议、提出是否列入会议议程的意见,再决定是否列入常委会会议议程。
(2)法律草案的形成过程
根据中央国家机关起草法律草案的实践,法律草案的形成过程,一般包括以下几个环节:1.立项,作出立法决策。2.建立起草班子,开展起草工作。3.进行调查研究。4.形成草案框架和对主要问题的意见。5.起草条文。6.征求各方面意见。7.形成送审稿并对送审稿进行审查。
(3)法律案的审议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审议法律案的程序。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审议法律案的主要程序:一是在会议举行前一个月将法律草案发给代表,以便代表进行认真研究,准备意见;二是在大会全体会议上听取提案人作关于法律草案的说明;三是各代表团全体会议或小组会议对法律草案进行审议;四是有关的专门委员会对法律草案进行审议,提出审议意见,然后由法律委员会根据各代表团和有关的专门委员会的审议意见,对法律草案进行统一审议,向主席团提出审议结果的报告,并提出法律草案修改稿。
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法律案的程序。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法律案的主要程序:一是在常委会会议举行的7日前将法律草案发给常委会组成人员,以便常委会组成人员进行认真研究,准备意见;二是在常委会全体会议上听取提案人作关于法律草案的说明,由提案人委托的人对制定该法律的必要性、可行性、立法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以及法律草案的主要内容作出说明;三是常委会分组会议对法律草案进行审议,在此基础上,必要时可以召开联组会议进行审议;四是有关的专门委员会对法律草案进行审议,提出审议意见,然后由法律委员会根据各常委会组成人员、有关的专门委员会的审议意见和其他各方面的意见,对法律草案进行统一审议,向常委会提出审议意见的汇报或者审议结果的报告,并提出法律草案修改稿。
(4)法律案的表决
列人全国人大会议审议的法律案,经法律委员会统一审议提出的法律草案修改稿,交各代表团进行审议,然后由法律委员会根据各代表团的审议意见进行修改,提出法律草案建议表决稿,由主席团提请大会全体会议表决,由全体代表的过半数通过。
列入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的法律案,经法律委员会统一审议提出的法律草案修改稿,交常委会进行审议,由法律委员会根据常委会组成人员的审议意见
进行修改,提出法律草案建议表决稿,由委员长会议提请常委会全体会议表决,由全体常委会组成人员的过半数通过。
(5)法律的公布
法律签署后,及时在全国人大常委会公报和在全国范围内发行的报纸上刊登。在常委会公报上刊登的法律文本为标准文本。所谓标准文本,就是凡发现各种法律文本之间不一致的,均以常委会公报上刊登的法律文本为标准,以维护法制统一,保证法律的正确贯彻实施。
2.美国国会的立法程序
(1)提出议案
在众议院,一名或多名众议员只要把议案文本送交书记官或投入议案箱,议案就提出了。在参议院,一名或多名参议员只须得到会议主持人的认可,就可宣布议案。同一议案可在两院分别提出。提案权独属国会议员,总统在国会只能提出立法建议,无权直接提出议案。
(2)委员会审议
议案提出后,众议院议员或参议院主持人按议事规程将议案提交给主管常设委员会审议。委员会主席通常会将议案交给下属的一个小组委员会审议,也可由全体委员会直接审议。
(3)全院辩论和表决
委员会表决通过的议案,附加一份报告回到议院,列入日程表。议员们对该项议案进行辩论,提出修正案,最后进行表决。议案在一院通过后,即送另一院审议,再经过一套以上程序,最后再次表决。
(4)两院协商
如果第二院对议案又加修改,从而两院通过的文本发生分歧,则需要专门成立临时两院联合委员会协商解决。这个联合委员会协商一致后,文本送回两院表决。这一次两院不再修改议案。如都通过了,就送总统签署。如果为某一院拒绝,再送回联合委员会协商,或任命新的联合委员会协商,直到两院通过为止。
(5)总统签署
总统接到两院通过的议案后签署,即成为法律。也可否决或搁置。否决后议会两院各以三分之二多数再次通过,则无须总统签署即成为法律。如搁置10天,议会并未休会,议案自动生效。如果10天内议会休会,则议案作废。搁置否决不需要理由,也不能被推翻。首先,总统否决议案后,两院要以三分之二的多数才能否决无效,而三分之二多数是很难争取到的。
三、研讨结论
1、中国全国人大与美国国会的立法程序的差异
(1)提出草案。具有提案权的人员:我国《立法法》第二章第二节第十二条规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主席团可以向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提出法律案,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会议审议。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国务院、中央军事委员会、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各专门委员会,可以向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提出法律案,由主席团决定列入会议议程。
美国宪法规定,国会行使联邦立法权。美国国会由参议院和众议院组成,参议院100名议员,每一个州都有两名参议员,任期6年,每两年改选三分之一。众议院435名议员,每一名议员代表一个国会选区,席次是以每一个州的人口依比例计算,任期为两年。美国国会的立法程序允许包括非议员个人和团体选民等都可以提出法案。在美国,任何人都可以拟定立法草案,但是任何新立法只有国会议员可以正式在国会里提出。通常情况下,立法草案是有国会议员和其助理拟定的,这些议员会在其选区竞选期间了解了选民对某些议题的想法,并向选民保证他如果选上将会在国会里提出其选民支持的立法草案。
(2)提案流程。在中国,人大代表提出草案,由主席团决定是否列入会议议程,或者先交有关的专门委员会审议、提出是否列入会议议程的意见,再决定是否列入会议议程。在美国,国会议员向本院提出立法议案,将议案交与委员会,委员会或委员会小组成员对提出的立法草案进行密集的考虑,仔细研究和辩论,如果立法议题有足够的重要性,委员会会通过举行公共听证会,来了解正反两方对这项立法的意见。接下来,委员会小组成员将对这项新的立法投票,来决定对这项立法采取甚么行动。委员会成员可以对提出的立法进行修改,委员会成员再投票决定是否赞成这些修改。如果这项立法没有在委员会审议阶段得到批准,这项立法的寿命就在这里结束了。而得到委员会多数赞成通过的立法将被送到本院全院,进行审议。
(3)审议议案。在中国,列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会议议程的法律案,大会全体会议听取提案人的说明后,由各代表团及有关的专门委员会进行审议,向主席团提出审议意见。各专门委员会审议立法议案涉及到专门性问题时,可以邀请有关代表和专家列席会议,听取他们的意见。之后由法律委员会根据各代表团和有关的专门委员会的审议意见,对法律案进行统一审议,向主席团提出审议结果报告和法律草案修改稿,对重要的不同意见应当在审议结果报告中予以说明,经主席团会议审议通过后,印发会议。法律草案修改稿再交与各代表团审议,由法律委员会根据各代表团的审议意见进行修改,提出法律草案表决稿,由主席团提请大会全体会议表决。在美国,得到委员会多数赞成通过的立法将被送到全院,即参议院或众议院将议案列入议程。在本院中让全体议员对立法进行审议,辩论和投票。这项立法通过适当议事程序在全院表决后,将送到另一院审议。国会另一院审议后如果对议案有修改意见,则将修改后的议案提交原审议议院再次审议并表决。原议院审议修改议案之后再次向另一议院提交审议。这个过程可以无限反复直到两院达成一致,全都通过议案。
(4)表决议案。人大代表应该按照自己的意愿和大会通过的表决办法参加表决。人大代表参加本级人大表决,可以投赞成票,可以投反对票,也可以弃权。全国和地方各级人大的全体会议进行的表决,其结果由全体代表的过半数
赞成通过。宪法修正案,由全国人大代表的三分之二以上的多数赞成通过。在美国,同一版本的立法草案将分别在众议院和参议员中表决,若将立法草案成为正式法案,就必须在两院全部表决通过。
(5)公布法案。在中国,法律案经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通过后,由国家主席签署主席令予以公布,并及时在全国人大常委会公报和在全国发行的报纸上刊登。在常委会公报上刊登的法律文本,是标准文本。在美国同样立法草案在两院都得到通过,这项草案将送交给总统,请总统签署,成为法律。但是不同的是,美国总统具有立法否决权,与法案签署权相连带,总统如果同意法案,才可能签署公布;如果不同意,则可以两种方式行使立法否决权。总统的立法否决权以及国会推翻总统的权力,对于平衡国会与总统行政权力的关系,很有威慑力和作用。
2.中美立法程序存在差异的原因
(1)、社会性质不同
中国是社会主义国家,而美国是资本主义国家。两国在社会意识形态和价值体系上有着截然不同的观点,从而导致其立法程序在某些方面不同。
(2)、政治体系不同
中国是一党执政,多党参政的民主集中制国家,而美国两党竞争,相互制约的联邦制国家。美国国会由众议院和参议院组成,而中国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故而两国可提出法律案的主体不同。
第二篇:立法程序
立法程序
第一节
概述
一、立法程序的概念
立法程序:是有权的国家机关,在制定、认可、修改、补充和废止法的活动中,所须遵循的法定的步
骤和方法。
二、立法程序的分类、内容和范围
1、立法程序——成文法立法程序
2、内容和范围
(1)立法准备阶段:
(2)在由法案到法阶段
(3)在立法完善阶段
(4)在立法过程的各个阶段 立法的一般步骤:“三读”
“一读”,法案的提出阶段。“一读不辩论。”
“二读”,审议和修改阶段,“二读不讨论细节”,只就法案的原则进行审议; 委员会的审议,对法案细节的进行修改;
报告阶段,议会大会对法案的修改稿进行修改、表决(采纳或否决修正案、是否提交三读); “三读”,定读,专门委员会向议会大会提出法案的表决稿,全院大会对法案的表决稿进行表决。
第二节
立法议案的提出
一、立法议案和立法议案提出的概念
(一)立法议案的概念
(二)立法议案与相关概念的区别
二、立法提案权
(一)、立法提案的界定
立法提案(或法律议案、法案),是指享有立法提案权的机关、组织或人员(以下简称为提案主体)按照法定的程序和方式向特定的立法机关提出的关于制定、修改、废止某项法律法规的动议。
其
一、立法提案主体的法定性。
我国的立法提案权属于特定的国家机关和人员。
比如宪法第64条规定:宪法的修改,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或者1/5以上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的提议;
立法法第12条、13条规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主席团、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国务院、中央军事委员会、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各专门委员会、一个代表团或者三十名以上的代表联名,可以向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提出法律案。《立法法》第24条、25条规定:委员长会议、国务院、中央军事委员会、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各专门委员会、常务委员会组成人员十人以上联名,可以向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提出法律案。国务院组织法、各级人民地方政府组织法以及民族自治地方法等都相应规定了不同的立法机关立法活动中享有立法提案权的机关和人员。
其二、立法提案程序的法定性
我国《立法法》第14条就规定,向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提出的法律案,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闭会期间,可以先向常务委员会提出。立法提案权人向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提出属于全国人大范围内的法律案,须由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根据一定的程序审议以后,决定提请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审议,由常务委员会向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全体会议做出说明,或者由提案人向大会全体会议做出说明。
其三、立法提案效力与内容的法定性
立法提案虽然是一种立法建议,但是它与一般的立法建议不同。对于一般立法建议的提出主体、提出程序、提出方式等,法律没有任何限制。任何机关、组织或个人都可以在自己认为适当的时候、以适当的方式提出自己有兴趣的立法建议,这些建议可能有较大的社会价值,在许多情况下可能是决策机关编制立法规划和形成立法决策的重要材料来源与参考因素。而立法提案中的立法建议主体,一般是由国家法律法规规定,立法提案中的立法建议提出后,立法机关一般负有必须接受和处理的义务,对其采纳与不采纳做出一些必要的说明。但对一般的立法建议立法机关没有此项义务。
(二)立法提案与立法规划的关系
一方面,立法规划确立的立法项目必须通过立法提案的形式进入立法议程,才能保证立法规划的实施和执行。另一方面,立法规划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立法提案的质量,影响立法提案能否被大会提交立法议程并进行实质性的立法工作。
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立法规划
立法规划包括争取在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任期内提请审议的法律草案49件,分别是: 宪法及宪法相关法类5件,即修改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城市居民委员会组织法、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选举法、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组织法、国家赔偿法;民法商法类6件,即修改保险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专利法、商标法,制定侵权责任法、涉外民事关系法律适用法;行政法类15件,即制定食品安全法、外交人员法、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法、国防动员法、人民武装警察法、行政强制法,修改兵役法、职业教育法、药品管理法、大气污染防治法、森林法、城市房地产管理法、防震减灾法、突发事件应对法、行政监察法;经济法类11件,即制定企业国有资产法、循环经济促进法、增值税等若干单行税法、电信法、粮食法,修改税收征收管理法、广告法、邮政法、土地管理法、矿产资源法、预算法;社会法类6件,即制定社会保险法、基本医疗卫生保健法、精神卫生法、社会救助法、慈善事业法,修改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刑法类1件,即根据情况需要,适时审议刑法修正案草案; 诉讼与非诉讼程序法类5件,即制定农村土地承包纠纷仲裁法、人民调解法,修改刑事诉讼法、民事诉讼法和行政诉讼法。
(三)立法提案列入立法会议议程
立法提案列入立法会议议程是正式立法程序的开始
凡由一个代表团或者30名以上的代表向全国人大提出的法律案,由主席团决定是否列入会议议程,或者先交有关的专门委员会审议、提出是否列入会议议程的意见,再决定是否列入会议议程。凡由其他享有立法提案权的主体所提出的法律案,由主席团决定是否列入会议议程,常委会组成人员10人以上联名提出的法律案,由委员长会议决定是否列入常务委员会会议议程,或者先交有关的专门委员会审议,提出是否列入会议议程的意见,再决定是否列入常务委员会会议议程;不列入常务委员会会议议程的,应当向常务委员会会议报告或者向提案人说明。
其他机关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提出的法律案,由委员长会议决定是否列入常务委员会会议议程,或者先提交有关的专门委员会审议、提出报告,再决定列入常务委员会会议议程。如果委员长会议认为法律案有重大问题需要进一步研究,可以建议提案人修改完善后再向常务委员会提出。
第三节 立法议案的审议
一、立法议案的审议和立法审议权
(一)审议法案的概念
在由法案到法的阶段,由有权机关对法案运用审议权,决定其是否应当列入议事日程、是否需要修改以及对其加以修改的专门活动。
审议法律草案时,一般考虑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制定该法的必要性和可行性,立法目的是否正确合理,该法是否符合实际的需要,立法时机是否恰当,法律草案的各项规定是否具有可操作性; 2.对权利和义务的规定是否立足全局,统筹兼顾;
3.法律草案条文是否以宪法为依据,是否符合宪法的规定; 4.草案与其他法律之间以及草案文本各条文之间是否协调一致;
5.立法技术是否完善,概念是否准确,结构是否合理,文字是否清晰,语法和逻辑是否正确等。
(二)立法审议权的归属
1、审议向全国人大提交的法律案的主体
人大常委会和委员长会议、人大预备会议、人大主席团和主席团会议、人大代表、由代表组成的代表团和代表团会议、人大专门委员会和委员会会议、人大开会期间的座谈会议、小组会议、小组联席会议、人大全体会议
2、审议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提交的法律案的主体
委员长会议、常委会组成人员和常委会会议、专门委员会
国外议会的审议程序
各国讨论法案通常可分为三种:
一是一读会。即直接审查或讨论法案,无需区分并经过宣读标题等程序。
二是两读会。即第一读,对法案的一般原则进行讨论;第二读,在对法案进行最后表决前,详细审查法案的条款和委员会提出的修正条款。法国等国家实行二读制。
三是三读会。通常是:第一读,宣读法案题目,介绍法案的一般原则;第二读,详细审查委员会提交的法案的基本条款;第三读,最后考虑法案的一般原则,通过法案。美国等国家实行三读制。
但英国等国家的三读会制与上面所说的三读制略有不同。英国的第一读,仅宣读案名,并决定进行第二读的日期。初读法案时,一般不作辩论,但对于重要的政府提案,内阁成员议员须先作简短的说明。第二读,将法案提交讨论,讨论法案的各种原则,以决定法案是否成立。然后由委员会根据二读所决定的原则审查法案(审查不得推翻已定的原则),再由委员会将审查结果向院会提出报告。第三读,全面审查法案,并对法案进行表决。我国人大常委会三审制的分工
一审,全国人大常委会会议第一次审议法律案,在常委会全体会议上听取提案人作法律草案的说明。
二审,常委会会议第二次审议法律案,在常委会全体会议上听取法律委员会关于法律草案修改情况和主要问题的汇报。根据法律委员会的汇报,常委会召开分组会议对新修改的法律草案文本作进一步审议。第二次审议应当围绕法律草案二次审议稿的重点、难点和分歧意见,进行深入审议,因此第二次审议法律案比第一次审议应当更深入、更具体、更有针对性。
三审,常委会会议第三次审议法律案,在全体会议上听取法律委员会关于法律草案审议结果的报告,这个报告是对该法律草案的整个审议过程和各方面对法律草案二次审议稿提出的意见作出的总结
常委会组成人员召开分组会议对法律草案三次审议稿再进行审议,在当次会议上提出意见,法律委员会根据委员们的意见再对草案三次审议稿进行必要的修改,提出建议表决稿,如果没有大的意见,由委员长会议决定提请常委会全体会议表决,以常委会全体组成人员的过半数通过。
二、审议步骤
全国人大对于被列入大会议程的法律案的审议步骤有以下方面:
第一、在全体会议上,由提案机关或人员或者指派有关人员向大会作法律草案的说明。说明的内容一般包括:立法理由、法律草案的起草经过、法案的基本精神及主要问题等。第二、各代表团和有关的专门地进行审议,向大会主席提出审议意见,并印发会议。第三、法律委员会各代表团和有关专门委员会的审议意见,对法律草案进行统一审议,并向大会主席团提出审议结果的报告和法律草案修改稿,对重要的不同意见,应当有审议结果报告中予以说明。
第四、大会主席团审议通过上述报告和修改稿后,印发会议,并将修改全的法律草案提请大会全体会议表决。对法律案在审议中有重大问题需要进一步研究的,经主席团提出,由大会全体会议决定,可以授权常务委员会根据代表的意见进一步审议,作出决定,并将决定情况向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下次会议报告;也可以授权常务委员会根据代表的意见进一步审议,提出修改方案,提请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下次会议审议决定。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委会审议法律案的步骤有:第一、在全体会议上听取提案人的说明,由人大常委会分组会议进行初步审议。
第二、由专门委员会和法律委员会进行审议,提出法律草案修改情况和主要问题。
第三、在全体会议上听取法律委员会关于法律草案修改情况和主要问题的汇报,由分组会议进一步审议。
第四、由法律委员会对法律案进行统一审议,提出关于法律草案审议结果的报告。
第五、在全体会议上,听取法律委员会关于法律草案审议结果的报告,由分组会议对法律草案修改稿进行审议。
第六、常务委员会审议法律案时,根据需要,可以召开联组会议或者全体会议,对法律草案中的主要问题进行讨论。
三、审议时间的限制
在我国,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议事规则》第50条的规定,代表大会全体会议上的发言的,每人可以发言两次,第一次不超过10分钟,第二次不超过5分钟。第51条规定,主席团成员和代表团团长或者代表团推选的代表在全体会议上发言的,每人可以就同一议题发言两次,第一次不超过15分钟,第二次不超过10分钟。经会议主持人许可,发言时间可以适当延长。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议事规则》第29条规定,常务委员会组成人员和列席会议的人员在全体会议上的发言,不超过10分钟;在联组会议上,第一次发言不超过15分钟,第二次对同一问题发言不超过10分钟。事先提出要求,经会议主持人同意的,可以延长发言时间。
第四节
立法议案的通过
一、通过立法议案的形式
表决制形式
审批制形式
二、通过立法议案的表决制形式
(一)表决方式
公开表决和秘密表决
全国人大对法律案的表决,采取整体表决的办法,即就整个法律草案文体进行表决,而不是逐条进行表决。
(二)表决结果及通过原则
多数通过:普通多数、特殊多数
三、通过立法议案的审批制形式
较大的市的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根据本市的具体情况和实际需要,在不同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和本省、自治区的地方性法规相抵触的前提下,可以制定地方性法规,报省、自治区的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批准后施行。省、自治区的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对报请批准的地方性法规,应当对其合法性进行审查,同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和本省、自治区的地方性法规不抵触的,应当在四个月内予以批准。
省、自治区的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在对报请批准的较大的市的地方性法规进行审查时,发现其同本省、自治区的人民政府的规章相抵触的,应当作出处理决定。
自治区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报全国人大常委会批准后生效;自治州、自治县的自治条例、单行条例,报省、自治区人大常委会批准后生效。
法规批准的一般程序有:
1、报请批准。制定法规的机关将该机关表决通过法规的书面报告、法规文本及说明送交报请批准的人大常委会(较大市制定的地方性法规以及自治区制定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报送全国人大常委会;自治州、自治县制定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报送省、自治区人大常委会);同时还应将立法的有关资料和征询意见等情况一并上报。第六十三条
2、决定列入议程。在制定法规的机关报送法规后,一般先交由人大常委会的常设机构(在全国人大是法律委员会或其他专门委员会、在省人大是法制委员会或其他工作委员会)对该法规进行审查。
3、审议法规。虽然在提交人大常委会审议之前,专门委员会或有关工作机构已经进行了审议。但是作为正式的批准程序,还需要进行大会审议。
4、决定法规的批准与不批准。在经主任会议决定后,常委会全体会议对报批的法规进行表决,以全体组成人员的过半数通过批准,作出批准决议。
第五节
法律的公布
一、法律公布权
法律的公布是指立法机关或国家元首将已通过的法律以一定的形式予以公布,以便全社会遵守执行。
法律的公布是法的制定程序中的最后一个步骤,它是法律生效的前提。法律通过后,凡是未经公布的,都不能产生法律效力,不具有普遍约束力。
我国在法律公布权问题上,有一个变化过程。1954年宪法规定由国家主席公布法律,1975年宪法则删去了这一规定,1978年宪法规定由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公布法律。1982年修改宪法,重新规定由国家主席公布法律
二、公布法律的时间和形式
全国人大或者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法律后国家主席即签署主席令予以公布。关于公布法律的程序,大致分为两个步骤,第一个步骤是签署,即由国家元首依法在公布文件上签字,以证明该项法律是依法制定的并证明该项法律与立法机关所通过的完全一致。第二个步骤是刊告,即将国家元首签字的法律,刊登在正式的刊物(公报)上。
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定的地方性法规由大会主席团发布公告予以公布。
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制定的地方性法规由常务委员会发布公告予以公布。
较大的市的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制定的地方性法规报经批准后,由较大的市的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发布公告予以公布。
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报经批准后,分别由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的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发布公告予以公布。
美国立法流程
1.国会议员向本院(参议院或众议院)提出立法议案。 2.参议院或众议院将议案列入议程。
3.参议院或众议院对议案进行审议。
4.议案在本院通过则提交另一院进行审议。
5.国会另一院审议后如果对议案有修改意见,则将修改后的议案提交原审议议院再次审议并表决。6.原议院审议修改议案之后再次向另一议院提交审议。5-6的过程可以无限反复直到两院达成一致,全都通过议案。
7.两院通过议案之后交由总统签署生效。
8.总统如拒绝签署,则经过两院全体会议三分之二以上通过,则法案自动生效,无需总统签署。
《社会保险法》立法过程
提议:
在2006年3月举行的十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期间,蒋婉秋等465名代表提出制定社会保障法、社会保险法、公民基本生活保障法的议案共14件。
发展:
2007年9月22日,原劳动保障部部长田成平在中国社会保障论坛上表示,社会保险法立法时机已经成熟,当前要进一步推进社会保险法立法进程。包括国务委员兼国务院秘书长华建敏在内多位政府官员也在论坛上表示:经过多年探索,我国社会保障体系框架已基本形成,将被实践证明行之有效的政策措施上升为法律的时机已经成熟。
讨论: 2007年11月26日的分组审议中,全国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就首次提请审议的社会保险法草案进行了激烈讨论。在社会保险法长达13年的酝酿、起草过程中,由于社保制度改革推进迟缓和利益观念的冲突,各方一直争议不断。多年来,各方争议内容从覆盖范围到统筹层次,到社保基金征收、监管到运营,几乎包括社会保险立法的各个方面。
原则通过: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2007年11月28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部署促进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工作,讨论并原则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草案)》
一审: 2007年12月23日,社会保险法草案在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一次会议上首次提请审议,这部草案确立了中国社会保险制度的基本法律框架,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五大社保险种缺乏综合性统一法律、强制性偏弱等现状有望转变。
修改:
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一次会议对社会保险法(草案)进行了初次审议。会后,法制工作委员会将草案印发各省(区、市)和中央有关部门等单位征求意见。共建议进行五处修改:
1、将五个险种分别专章规定。
2、养老保险关系可转移接续。
3、社保将逐步实行全国统筹。
4、政府支持事项进一步明确。
5、国家对社保基金严格监管。
二审:
2008年12月22日,全国人大常委会二审 《社会保险法(草案)》。《社会保险法(草案)》对社会保险费征缴、社会保险基金、社会保险经办、社会保险监督等分别作出专章规定。
《社会保险法(草案)》规定,社会保险基金包括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基本医疗保险基金、工伤保险基金、失业保险基金和生育保险基金。各项社会保险基金按照社会保险险种分别建账、分账核算,不得相互挤占或者调剂使用。
三审 :
2009年12月22日上午,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二次会议举行全体会议,听取了全国人大法律委员会关于《社会保险法(草案)》(下文简称“草案”)修改情况的汇报。“最低缴费年限”将更灵活,医疗保险部分,在第三人负担医药费方面得到厘清。
四审:
2010年10月25日,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七次会议召开,《社会保险法(草案)》第四次上会接受审议。此时距离社会保险法一审已近三年,但已是社会保险立法提上日程的第十六年。10月28日,全国人大常委会表决经由过程了社会保险法
全国人大立法程序的变化
1954年,新中国召开了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制定了第一部宪法,还制定了5部国家机构的组织法,标志着我国的法制建设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当时,我国实行高度集中的立法体制,立法权集中在全国人大,人大常委会没有立法权,也没有赋予国务院和地方人大立法权。”全国人大法律委员会副主任委员胡康生介绍说,由于立法权集中在全国人大,无法适应繁重的立法任务的需要。因此,1955年7月一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授权全国人大常委会,可以依照宪法的精神,根据实际的需要,制定单行法规;1959年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进一步授权常委会在大会闭会期间,对现行法律中的一些已经不适用的条文适时加以修改。
1979年开始,为了适应改革开放、加快立法步伐的需要,我国对立法体制进行了重大改革。“这些改革主要体现在1979年7月五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制定的地方各级人大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组织法、1982年12月制定的现行宪法以及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有关授权决定之中。”胡康生进一步解释说,“第一,扩大了全国人大常委会的立法权;第二,国务院可以制定行政法规;第三,赋予省、自治区、直辖市人大及其常委会根据本行政区域的具体情况和实际需要,在不同宪法、法律、行政法规相抵触的前提下制定地方性法规的权力;第四,民族自治地方的人大有权依照当地民族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的特点,制定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对法律和行政法规作变通规定;第五,授权经济特区所在地的省市制定特区法规。” 立法体制的改革催生了累累硕果。从1979年到2004年6月,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共审议通过包括宪法在内的法律323件(现行有效的法律212件),有关法律问题的决定138件,法律解释10件;国务院制定了970多件行政法规(现行有效的650件);有立法权的地方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了上万件地方性法规(现行有效的7500多件);民族自治地方制定了480多件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经过不懈努力,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已初步形成。
立法程序日渐成熟 普通百姓走进立法“大厅”
立法听证会已经在许多地方举办过。比如,8月底,山东省人大举行立法听证会,就《山东省海洋环境保护条例(草案)》中的有关条款听取意见,普通渔民参加了听证会。5月13日,辽宁省人大首次举行立法听证会,内容是与广大消费者利益关系密切的消费者权益保护规定,20名陈述人中普通消费者代表就有11人。“立法听证”不是各地今年的创新。早在2000年3月,九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通过的《立法法》就将立法听证引入立法程序。可以预见,全国各地今后还将举行更多的立法听证会。近年来,各级人大常委会广泛采取座谈会、论证会、听证会、向全民公布法律草案等多种形式征求各方面意见。公众参与立法,已经从具体法律的探讨,延伸到了法律规划的制定。对此,有人形象地称之为:普通百姓走进立法“大厅”。
立法质量日益提高 修改法律数量近年来大幅度增加
进入新世纪,我国立法突出强调“进一步提高立法质量”。
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一次会议提出了“实现一个目标,突出一个重点”的立法工作思路。“一个目标”就是争取在本届任期内基本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而“一个重点”就是提高立法质量。多年来,为了提高立法质量,全国人大常委会进行了很多有益的探索。比如,用立法法的形式把立法程序完善起来,广泛听取社会各方面的意见,坚持立法、修改法律和适时废止法律并重,等等。坚持举办法制讲座也是一项有效举措。现在,全国人大常委会每次会议闭幕后都要举行法制讲座,讲座紧紧围绕人大常委会正在或将要审议的重要法律案进行,以增加常委会组成人员的相关法律知识,提高审议质量。面对每一部法律草案,全国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总是反复研究推敲,多次审议,保证了立法质量。“有些新制定的法律,与提请初审的法律草案相比,新增加的条文占1/3左右,内容有修改的条文占1/2以上。”有关部门提供的这一数字,是全国人大常委会对待立法严谨态度的有力佐证。
第三篇:新时期民主与法制建设
《2013年中考题》栏目按课标分解(北师大版)
15.新时期民主与法制建设
一、材料解析题
9.(2013·湖北鄂州·37)(9分)追求民主与法制,反对专制与独裁是世界各国人民的不
懈追求,自人类诞生以来,世界各国人民为追求民主与法制就进行了许多的尝试与努力。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有人认为:英国的“光荣革命”既不是一次微不足道的政变,也不是一次以建立“平衡宪法”为归宿的政治妥协,而是议会与国王权力关系史上的决定性转折点。材料二美国总统威尔逊曾说过:“我们的宪法(1787年宪法),它是一块奠基石,而不是一座完整的大厦;它是根,而不是完美的藤。”
材料三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京召开并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初步奠定了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的基础。但“文革”期间,民主法制遭到严重破坏。1982年五届人大五次会议通过了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这对于推进新时期的民主和法制建设具有重要作用。
请回答:
(1)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材料一中议会与国王权力关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2分)
(2)依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美国1787年宪法确立了怎样的政体形式?(2分)
(3)回答材料三中《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性质及原则。(2分)并举出新时期我国法制建设取得的重大成就一例。(1分)
(4)依据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人类政治文明演进的趋势,(1分)并谈谈对我国民主与法制建设的启示。(1分)
【答案】(1)议会的权力高于王权。(2分)
(2)三权分立(或民主共和政体)。(2分)
(3)是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1分)民主原则和社会主义原则。(1分)重大成就:1982年新宪法、《民法通则》、《刑法》(任答一例)(1分)
(4)趋势:由专制到民主,由人治到法治。(或追求民主与法制,反对专制与独裁)(1分)启示:发扬社会主义民主,依法治国;提高人们的法制观念;增强依法办事的意识;加快我国依法治国的进程等。(可从不同角度谈启示,言之有理即可)(1分)
第四篇:公安局民主与法制建设情况报告
在民主法治建设工作调研座谈会上的汇报材料
尊敬的殿勋书记、各位领导,同志们:
今天,殿勋书记在百忙之中抽出宝贵的时间莅临我局视察、调研、指导公安工作,对我们是巨大的鼓舞。在此,我代表班子成员暨全局民警和警务文员对殿勋书记的到来表示衷心的感谢和热烈的欢迎。并借此机会汇报我局2011年主要工作情况,以及民主法治建设工作推进情况:
一、2011年主要工作情况
2011年全县立年内刑事案件3622起,同比下降8.4%。其中,八类主要刑事案件立案254起,同比下降19.6%;可防性案件立案1329起,同比下降25.1%。人民群众安全感指数首次达到96.1%。在全年的公安工作中凸显出一些亮点:一是统筹城乡户籍制度改革转户工作排名全市第一,累计办理农转城264977人。二是扫黑除恶成效显著。独立承办市局交办的A类专案1件,打击涉恶团伙6.5个,打击处理违法犯罪人员62人,扫黑除恶工作排名全市第9名。三是“清网、捕狼”成绩显著。“清网行动”开展以来,共抓获网上在逃人员268人,其中抓获“清网”在逃人员166人,下降率为85.13%,全面完成市局下达的任务;捕狼行动中抓获命案逃犯16人,命案逃犯到案率100%。四是经侦工作亮点突出。我局侦办的周建栩等人涉嫌非法套现案,先后被市局、公安部评为“天网”行动精品案例,公安部授予开县公安局经侦大队“十大案例”侦办 1
单位,成为全国“天网”行动的一大亮点。五是校保工作成绩突出。全年没有发生一起重大的涉师涉生案件。全县2011校园安全“一年三问”(年初问计划,年中问进展,年底问结果)各项目标任务圆满完成,在开县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40次会议上,获全票通过,满意率达100%。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县委、县政府和市局坚强领导的结果,是全县公安民警和文职人员埋头苦干、努力拼搏的结果。
二、民主法治建设工作推进情况
近年以来,我局民主法治建设紧随全市民主法治建设的步伐,取得了显著的成绩。民主法治工作越来越受到各级领导和广大民警的重视,公安机关认真贯彻积极推进民主法治建设,公安队伍的整体执法水平明显提高。特别是重庆市委三届十次全委会出台了《中共重庆市委关于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法治有关问题的决定》后,我们认真组织全局民警和文员学习,对照自身工作职能,围绕助推“民生十条”、“共富十二条”,成立了以局长为组长、政委和副局长为副组长,各部门负责人为小组成员的民主法治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完善工作措施,多措并举、全力推进公安民主法治建设。
(一)完善干部直接联系群众制度,健全群众意见顺畅表达,及时办理机制
一是广泛开展“大下访”、“结穷亲”、“三进三同”、“万元增收”等活动,我局与三汇口乡708户困难群众结为穷亲,我局党员干部向三汇口乡每年捐赠20万元的帮扶资金,坚持春节、端午、中秋 2
国庆等重大节日走访慰问穷亲,每个民警对接帮扶穷亲,我局策动尊城房地产公司、东旭电子公司捐赠30万元帮扶资金,帮助穷亲脱贫致富,与穷亲结下深厚情感。二是为了全面落实殿勋书记“降低门槛受案,敞开大门接访”的指示,我局成立了以县局主要领导任组长,其他局领导为副组长,相关警钟及派出所负责人为成员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于法制大队,保证了群众来访有领导接待,件件有专人依法处理。县局主要领导每月对县局内重大信访案件进行约访,同时还参加县局局长接待日和县政府县长公开接待日工作,公开接待信访群众,局领导亲自督办和指导信访案件的办理,及时化解矛盾纠纷。三是积极开展“三访三评”活动,通过这一活动,实实在在地帮助群众解决一批实际问题、化解一批矛盾纠纷、解决一批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治安问题、整改一批管理上的隐患漏洞和薄弱环节,进一步提升人民群众的安全感和满意度。
(二)在干部选拔考核上健全民意测评机制
进一步加强班子队伍建设,做到“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认真贯彻党管干部的原则,将组织考核、干部评价、群众意见有机结合,每年对干部现实表现进行民主测评,民意测评中满意度明显偏低、确属不称职的领导干部进行免职。完善和运用中青年人才ABC分类分级管理库和综合绩效考评体系,健全干部使用制度,提拔“能干事、敢担当、懂业务、德品好”的干部,促进队伍良性循环。认真贯彻中央《2010—2020年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规划纲要》和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四项监督制度”,加大竞争性 3
选拔干部力度,扩大干部竞争上岗的范围和比例,坚持按照德、能、勤、绩、廉进行培养干部、选拔人才,保证提拔使用的ABC类人才占干部提拔使用总数的50%以上。
(三)完善重大决策程序,使各项决策民主化、法制化 制定完善了《局长办公会议事规则》、《党委会议事规则》,积极推进公开、公平、公正、透明决策,坚持“集体领导、民主集中、个别酝酿、会议决定”的原则,按照“日常工作分工负责,重大事项集体决策,综合工作归口牵头,列外事项局长统筹”的原则开展工作各项工作。除此之外,重大事项决策前都要经过征求民警、中层干部、工会、妇委会、团委和离退休老同志的意见和建议。对违反决策程序出现的重大失误的,严格追究责任。
(四)健全政务公开制度,搭建公众参与、社会监督的“直通车”
一是坚持依法公开、及时公开、全面公开的基本原则,全力推进公安公开工作。通过110指挥系统、阳光政法查询监督系统、电视、报刊、网络等方式公开公安工作,设臵意见箱,公开局长办公电话和单位值班电话,主动接受社会各界的监督,不断提高公安工作的公信力。二是开办《警方热线》和“开州警苑”栏目,及时准确地报道公安工作,正面宣传公安队伍中涌现出来的先进事迹,注重宣传先进典型,弘扬人民警察的光辉形象,构建了和谐的警民关系。三是积极开展网络安全监察工作,加强网络管理,防止利用网络恶意制造和传播虚假信息,取得了很好的成效,为我县社会主义 4
民主法治建设提供了良好网络舆论环境。今年共处臵有害信息7847条,(排名全市第一),引导发贴1620条,很好地控制了责任区域内有害信息的蔓延和传播。
(五)有效实施人大的法律监督和政协的民主监督
一是坚持局领导牵头督办制度,认真办理有关公安工作的人大议案和政协提案,年年被县人大、县政协表彰为办理先进单位。二是主动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参加信访接待,并聘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为警风监督员,倾听他们的意见和建议。
(六)支持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在“两会”闭会期间依法履职
一是加强我局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与选民的联系,主动深入基层与选民见面,收集群众的意见建议,共话公安工作。二是两会闭会期间,认真向县人大常委会报告工作,接受审议;在办理重大案件时,主动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全程监督,在办理中和办理后做到与代表“两见面”,不断完善与人大代表的日常联络机制。
(七)推进行政审批制度和行政执法体制改革
一是积极推进户籍、民爆、交巡、消防行政审批服务中心规范化建设,打造“一站式”便民服务平台。二是严格规范执法行为,依法细化行政裁量权,将建议、劝告、提醒等行政指导方式引入行政执法。在2011年摩托车整治行动中,交巡警大队提醒广大驾乘人员牢记“有驾证、限二人、戴头盔、靠有行”,使摩托车整治行动取得良好的效果。
(八)严格执行“零容忍”、“单方退出”的纪律要求,建设“镇得住坏人、帮得了百姓、管得住自己”的政法队伍
一是坚持从严治警,2011年局纪委一直把严肃查处公安民警违法违纪案件作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重点,不断加大自办和督办力度,保持查处违纪违法案件的高压态势,不断扩大案源信息渠道,以信访举报为基础,执法检查、责任审计为重点,形成了警风监督员和各界群众提供案件线索的监控信息网。2011年,被县纪委问责的共32人。二是创建“雷锋式警队”,争做好人好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全局共计做好人好事15000余件,受到群众的广泛好评。先后涌现出了爱民模范标兵骆凯、爱民模范交巡警廖运泰、爱民模范张孝平、谭顺华、刘钰龙等先进典型。交巡警大队汉丰平台被评为青年爱民模范集体。积极召开“警民恳谈”,“开门评警”活动,阳光作业取信于民。邀请人大代表、警属、警风监督员、群众代表走进警营,搭建起警民沟通的畅途,让警民交流更直接,百姓感觉更贴切。
(九)健全基层综合治理机制,提升社会管理服务水平一是全县安装阳光政法终端机123台,自2009年运行以来,我局终端机使用量已超80万次,今年以来,已达46万余次,办事查询量已达6.6万余次,案件查询量已达6.5万余次。二是继续深化交巡警合一改革。已建成平台9个,投入交巡警227名,2011年以来,交巡警累计破获刑事案件805起,打击处理127人,查处治安案件1899起,抓获逃犯75人,行政拘留760人,接受群众求 6
助1788件。三是不断完善校园新型警务体制建设,加强了校车管理,确保了全县师生的安全。四是深入推进应急联动防控体系数字化建设,目前开县应急联动工程各项进度排名全市前列,库区第一。五是健全扫黑除恶长效机制。坚持“黑恶必除、除恶务尽”,稳、准、狠地打击黑恶势力,实现法律效果、政治效果与社会效果的有机统一,进一步深挖线索,主动铲除黑恶势力滋生蔓延的土壤和条件,防止死灰复燃。
(十)完善权利监督制约、保证干部廉洁从政的机制 一是依法推进“三项行动”,严肃查处执法单位和领导干部的各种违规行为。切实解决人民群众反映的公安警务车辆形象不佳、着装不整,乱超车、乱鸣号、乱调头、乱停放、公车私用等特权思想问题,塑好公安机关良好的形象,针对“五条禁令”的执行情况等问题,领导班子成员亲自带头,纪检督察常抓不懈,采取明察暗访等方式进行督促检查。通过整顿清理,对所有警车按照公安部的规定统一了外观标识,修定和完善了我局车辆使用管理制度,建立了一车一档,我局的警务车辆面貌有很大改观。二是保证干部廉洁从政。坚持定期审计作为强化日常监督,严肃财经纪律,完善内控制度的有力措施。工作中,重点审计财务活动的真实性、合法性、有效性。要求各单位一切收支必须纳入财务账统一核算和管理,并建立有效监督机制,坚决制止“三乱”、私设“小金库”等违纪违规行为。对所队室主要负责人因工作调离变动时,坚持“有离必审”。重点监督和评价执法活动中存在的涉及财物的各类问题。关注各单 7
位固定资产管理、债权债务等情况,防止形成影响社会稳定和谐的问题,坚决纠正“小金库”、“账外账”等违纪问题,推动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
(十一)深化普法示范工程,增强干部群众的民主法制观念 校警充分发挥校园安全工作监督、指导职能作用,指导和配合各级各类学校积极抓好法制安全教育工作,收集提供真实的涉刀暴力案例资料,协助学校制定教育方案。校园民警坚持每学期到责任学校开展2次以上法制安全教育,指导学校加强常态化安全教育,确保学生每月至少接受1次法制安全教育,在学校形成了学法尊法守法用法的良好氛围。
三、民主法治建设存在的问题
在推进民主与法制建设的征程上,我们做出了一些努力,但还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
(一)侦查破案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
2011年,刑事案件破案率为51%,发生现行涉命案件7起,破6起,破案率85.7%,没有达到命案破案率92%的目标,侦查破案打击能力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二)民警执法素质有待进一步增强
近年来新近民警较多,部分民警自觉学习的积极性不高,缺乏钻研业务和法制知识,我局将有组织的开展业务和法制培训,提高民警执法素质。
(三)信访案件办结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
办案民警工作方法简单、粗暴,教育疏导、法律宣传工作不到位,服务态度差,引起不满;办案过程中,有的办案民警明显违反法定程序以及案件调查处理显失公正,有错不纠;有的案件久办不结,小事(案)拖大,大事(案)拖炸。我局将严格按照办理程序,进一步加强信访案件的办理。
四、2012年关于推进民主法治建设工作的打算
(一)加快执法规范化建设。一是按公安部和市局要求抓好规范化建设工作,继续按照《开县公安局关于推进执法规范化建设的方案2010-2012》做好2012年的执法规范化建设的重点工作。二是维护好执法办案系统,实现刑事、行政、劳教、复议等案件网上流程管理、网上审批、网上监督和网上考评。三是建立完善执法勤务规范体系。清理执法勤务制度规范,建立健全各警种执法执勤规范体系,实现执法执勤活动的流程化、精细化和标准化。四是完善考评奖惩机制,抓好日常、半年、年终执法质量考评,坚持开展“精品案件”和“最差案件”评选,深化执法质量考评工作。五是健全法制员法制员管理制度,加强对专(兼)法制员管理,开展法制员的培训工作。五是充分发挥“阳光警务查询监督系统”的作用,拓宽监督渠道,严格执行《执法过错责任倒查制度》。六是开展民警执法执勤的培训。组织未参加人民警察基本级考试的民警参加人民警察基本级考试,全局民警普遍取得基本级执法资格。
(二)加大社会矛盾的化解。加强涉法信访问题源头治理,强化局长接访制度,完善《涉法涉诉信访工作考评办法》,让上级 9
交办的重点信访积案办结率达到100%、停访息诉率达到90%以上。
(三)加强队伍管理,坚持从严治警。强化《公安机关人民警察纪律条令》、公安部“五条禁令”、市局“十条禁令”和行政问责制的贯彻落实,加大违法违纪案件查办力度。建立警务监督信息系统、公安民警违法违纪网上举报中心,推行纪检监察民警上岗认证制度,建立廉洁从警风险三色预警体系,民警违法违纪人数逐年递减,不超过总警力的1%。
(四)深入建设“雷锋式”警队,打造公安铁军。实施灵魂工程,强化理论武装,培育“忠诚、正直、勇敢、爱民”的核心价值观;深化创先争优活动,开展以“坚持执法为民、树立良好警风”为主题的纪律作风教育活动和“三进三同”、全警结穷亲、做好事、“大走访”开门评警活动,真正在思想上尊重群众、感情上贴近群众、工作上依靠群众、生活上关心群众;加大对先进典型的表彰力度;建立亲民爱民“学雷锋”长效机制,不断巩固和谐警民关系。
公安民主法治建设是公安工作的基石,是一项全局性的工作。我们一定把加强公安民主法治建设作为“一把手”工程,切实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努力开创公安民主法治建设的新局面。我局将结合实际,采取有效措施,全面加强公安民主法治建设,逐步实现各项公安工作和队伍建设的规范化、制度化、民主化、法治化,为开县民主法治建设作出新的贡献。
第五篇:10.民主与法制建设
第10课民主与法制建设
【温故知新】
宋代经济的发展
1、农业:从越南引进,已有“”的谚语。
2、手工业:发展为著名的的瓷都;居于世界首位。
3、商业:时的地区出现的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4、我国经济重心的南移到最终完成。
宋代经济的繁荣,社会生产的进步促使人民的日常生活发生新的变化,下面我们来了解一下。
【学习目标】——心中有目标,努力有方向!
1、知道《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等重要法律的颁布和施行,了解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的重大进展。
2.认识古今物质文化生活的异同,增加对历史的认同感和亲切感
【自主学习】(学习要求:读课本第一目大字内容,明确答案,横线处重点读读背背。
有疑问,主动向同学或老师寻求帮助,相信你能收获很多!——15分钟。)
一、衣食住行等习俗的变化
1、衣饰的变化:
(1)北宋初年,崇尚,到后来之风盛行。统治者的衣饰,劳动者多穿。
(2)宋朝衣饰受少数民族影响,有“”的说法。(3)的陋习也逐渐传开,这反映出。
2、饮食特点:
(1)宋朝饮食相当丰富,东京城里的食品有多种,上的小吃很多,夏季还有。
(2)北宋肉食以为多,南宋吃多。
3、住房情况:
(1)宋代农村住房简陋,多为低矮的,富裕人家以和相结合,构成一组住宅。
(2)城市平民住房屋顶以或覆盖,讲究些的外建,内为。
(3)贵族官僚的宅第相当宏丽,前后,以相连,两侧还有和。
4、交通工具:
(1)人们出行多用,也有,达官贵人出门也很普遍。士大夫一般骑、。
(2)宋朝交通发达,很多,兴旺。
合作探究一:穿越时光隧道,来到东京城。想一想,你怎样改变自己的衣食住行,才能适应当时人们的生活?
二、热闹的瓦子和欢乐的节日(读第二目大字内容,完成题目并记住。6分钟)
(1)随着,宋代市民文化生活丰富起来。(2)城内有许多娱乐兼营商业的场所叫“”,其中圈出许多专供演出的圈子,称为“”,这增添了城市的生气。
(3)今天的传统节日,、、、等,在宋代都有了。
合作探究二:想一想,今天的春节和宋朝的元旦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自我总结】
通过本课学习,我了解了宋代由于经济的繁荣,社会生产的进步促使人民的日常生活发生新的变化,这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物质生活方面,包括衣、食、住、行四项内容,如;二是精神生活方面,包括娱乐活动和节庆活动两项内容,有了专门的娱乐场所,叫,、、等传统节日,宋代也都有了。【当堂检测】——我能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