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家文化加强干部作风建设的几点做法和成效

时间:2019-05-12 07:21:3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客家文化加强干部作风建设的几点做法和成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客家文化加强干部作风建设的几点做法和成效》。

第一篇:客家文化加强干部作风建设的几点做法和成效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和灵魂,客家文化是中国民俗文化的重要组织部分。龙南,是客家文化的重要发祥地,经过千百年的繁衍和传承,已形成了独具魅力、星光煜煜的客家文化体系,其文化基础和氛围浓厚而丰实。在干部作风建设过程中,龙南县充分认识并发挥优秀客家文化对干部的政治、学习、工作、生活和思想观念的影响和作用,着力将客家文化的传承融入党风党性党纪教

育工作,用优秀客家文化占领全县党员干部的思想阵地。该县的主要做法是:

一、设立并组织全县党员干部参观乡村客家文物陈列室

客家的历史,是一部吃苦耐劳、艰辛奋斗的历史。随着岁月的流逝,一些年轻党员、干部淡忘了祖辈的艰难困苦,对客家的发展、衍变等所知甚少。在党风廉政建设中,该县成立乡村客家文物陈列室,把那些破旧蓑衣、笨重石臼、古朴锡壶等统一收集整理摆放其中,较好地发挥了客家文物的教化功能。桃江乡容屋设立客家文物陈列室后,不仅使客家文物得到了有效保护,而且让后辈们了解长辈以前的生活,激起了农村党员干部了解家乡的历史文化,探索祖辈创业历程的兴趣。同时,该县积极组织全县各级党员干部参观乡村客家文物陈列室,让党员干部在参观中认知、感悟、积淀、传承客家人廉洁自守、救世拯民、正气修身、扶危助困、浩然正气的精神。据了解,该县农村目前建有61个客家文物陈列室,仅今年以来,参观的党员、干部共达2800多名,陈列室里的这些“破旧的东西”成了活生生的作风建设“教材”,客家文化的传承找到了有效载体,让全县各级党员、干部从中体会到客家先民创业的艰辛、智慧和勤劳。

二、挖掘并着力宣传客家清廉名人

龙南是著名的客家祖地,客家清廉名人辈出,在他们身上有许多感人的事迹,闪耀着清正廉洁、开拓进取、勤奋好学、艰苦奋斗、勤劳节俭的客家精神。该县在干部作风建设过程中,坚持古为今用、以古鉴今原则,充分挖掘、提炼和丰富这一宝贵资源,依托这些客家廉政名人来进行廉政文化教育。根据先进的廉洁文化要求去辨析、扬弃,进而赋予其新的时代内容,给予创造性转化。县纪委牵头组织文化、宣传、党史办、地志办等部门专家人员对龙南客家廉政名人文化进行再创作,整理创作成廉政故事、廉政诗歌、廉政小品等,并通过廉政宣传走廊、廉政墙报、廉政广告牌等廉政文化宣传阵地,采取讲座、参观、廉政故事演讲比赛、客家廉政知识等多种多样的教育形式,引导党员干部树立起清正廉洁、艰苦奋斗、勤俭节约、开拓进取、勤奋好学的客家文化理念。同时把党的有关廉政建设的政策、制度、纪律、要求结合起来,通过宣传教育,使之变为全县党员干部的行为准则、自觉规范,促进党员干部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道德防线。

关西镇关西村是全省历史文化名村,该县大力保护关西围屋、斜塔等客家文物,着力挖掘和提炼客家清廉名人文化资源,整理编印了关西围屋《徐老四传奇》书籍,并通过客家采茶戏、客家山歌、香火龙、客家婚庆习俗、客家礼仪习俗表演等艺术形式,创作并宣传客家清廉名人徐老四的有关事迹,制作出版了徐老四等客家清廉名人有关的客家民俗风情系列丛书、光碟、画册,开发了数十种客家文化工艺品,较好传承了客家优良传统,成为激励广大党员干部开拓进取、奋发有为的强大精神动力。

该县各乡镇积极对历史典故、历史传说、历史名人等有关史料进行挖掘、整理,并形成文字后刊刻在祠堂、社区等公共活动场所,供乡镇、村党员干部观赏,以弘扬优秀历史文化和人文精神,起到了不忘前人,激励后人的作用,促进了党员干部形成正确的道德观念。汶龙镇江夏村在农村党风廉政建设中,挖掘整理“秀才村”的历史文化名人事迹,并刊刻在社区公示栏上用以教育后人,营造了崇学尚书的文化氛围。如今,该村不仅有20多人考取了大学,而且,许多农村党员干部在全民创业热潮中通过学习掌握种养科学技术和利用互联网做生意走上了致富路。

三、整合客家文化资源,开展廉政文化“六进”工作

龙南县在开展廉政文化建设和党风廉政教育工作中,充分调动各方力量,挖掘客家传统美德,整合各种文化资源,总结客家文化内涵,把与社会主义价值观一致、与新时期廉洁文化要求合拍的内容提炼出来,融入到党风廉政教育和全县廉政文化“六进”工作中。

龙南县供电公司在廉洁文化进企业工作中,大力宣扬“一条扁担走天下”的坚韧顽强精神,倡导刻苦耐劳、冒险进取的客家精神。通过在机关设立廉政标语、开展崇尚节俭标兵和进取创业先锋系列评选、唱廉政之歌比赛等活动,将客家文化中的优秀品质固化,使党员和干部知晓和认同刻苦耐劳、冒险进取的客家精神,继而利用它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的能力。

该县龙师附小、龙南二中在客家少年儿童、客家青少年中开展廉洁文化进校园活动。通过设立客家廉政文化长廊和廉政漫画墙等硬件设施,开展廉洁诗歌朗诵比赛等活动,从小培养学

生的廉洁意识和强烈的客家认同感、客家责任感,收到了较好的工作成效。

龙南拥有370多座客家围屋,被誉为“客家围屋博物馆”,龙南是赣南客家围屋数量最多、保存最完好的县。该县利用客家围屋充满伦理亲情的文化特性,加强廉政文化进家庭建设和党风廉政教育,宣扬忠于家庭、孝顺父母、悌友兄—弟、和睦毗邻等客家伦理规范。该县地税局、县检察院在廉政文化示范点创建工作中,通过建立警示教育视频室、廉政书架,开展廉政文化宣传月活动,在机关大院设立廉石、荷花池、廉政碑文等,建立充满尊重、理解、沟通、信任的人文氛围,培育团结、和谐、奉献、进取的工作精神,形成了宽松、廉洁、清新的机关廉政文化。

各乡镇在廉政文化进农村工作中,加大对客家文化的挖掘和保护力度,注重对客家古围屋的保护。对确定为保护对象的客家围屋予以公布,建立记录档案,并对号入座制定保护措施,做到“三个一”,即一个保护对象一个记录档案和一项保护措施。安排专项资金对有代表性的客家围屋进行修缮,尽量恢复围屋原貌,做到修旧如旧。里仁镇栗园围有500多年的历史,占地68亩,是全县最大的围屋。在廉政文化进农村工作中,该镇充分发掘围屋深厚的客家文化,侧重以“一祠三厅”为主的宗祠文化,以八卦围、八卦巷、八卦林为主的八卦文化,以怡心池、垂钓台、柳树林为主的水乡文化,以农田耕作区、农耕生产流程区、农耕生产器具陈列室为主的农耕文化,以香火龙、舞狮、腰鼓、轿嫁、山歌为主的民俗文化和以客家博物馆、围中围、文化体验场为主的客家文化等六大文化理念建设廉洁新村。武当镇大坝村在廉政文化进农村工作中,将一块距今已235年的乾隆年间公德碑进行重新修复,整理了碑文大意和来龙去脉,用来教导农村党员干部继承祖先教诲,如今,村里形成了讲究卫生、爱护公物、尊老爱幼、邻里和睦、勤学思进的良好风尚。

另一方面,该县对客家民间文化进行挖掘抢救。近年来,实施了“龙南客家民间民俗文化保护工程”,开展造册登记相关工作,建立数据库,确立了一批客家民间文化重点保护项目。同时,把各种客家艺术形式通过照相、录相、录音、整理成文字等现代科技手段保存下来,达到抢救的目的。同时,该县下大力气创新廉政文化活动载体,搭建平台,引导农民组建各种文艺队伍,目前,全县组建了歌舞剧团、龙狮队、秧歌队、花灯队、香火龙队、板凳龙队等民间艺术团队100多个。通过举办“廉政文化进农村,廉政小戏送农民”等活动,有计划地在传统节日、国家重要节日和农闲等时间,组织表演香火龙、唱山歌、舞狮等,活跃了农村党员干部的业余文化生活,而且使客家文化各种艺术形式得到很好的传承。

第二篇:客家文化

梅州客家文化

梅州除了占极少数的畲族等少数民族和潮汕人外,绝大部分是客家人。在六县一市一区中,除丰顺县外,其它都是客家人口数占90%以上的“纯客住县”。在梅州,你可看到客家人原汁原味的生活习俗。

海外有人将客家人喻为“东方犹太人”,实际上客家人与犹太人相比毫不逊色,同样出了不少影响世界和中国近现代进程的大人物。例如:丁日昌、丘逢甲、叶剑英、范汉杰等革命家;张裕葡萄酒创始人张弼士、领带大王曾宪梓、皮革大王田家炳、已故的永芳集团原董事长姚美良等

外地人来梅州,感触最深的要数勤劳智慧的客家妇女。客家妇女堪称中国劳动妇女的典范,“耕、种、樵、臼、炊、纺织、缝纫之事,皆能一身兼之;事翁姑、教儿女、理家政、井井有条,其聪明才力直胜于男子!”

梅州是中国中原文化和南方土著文化的重要交汇点,以其独树一帜的客家文化名扬四海,拥有“文物由来第一流”美誉,被国务院命名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一、两千多年历史文化的积淀,成就了大量客家民居和名人故居。客家民居典雅堂皇,是客家人南迁后的历史文化遗产,风格独特,是中国民宅建筑瑰宝,堪称世界建筑一绝。土楼、围龙屋、走马楼、五凤楼、四点金、多杠楼及中西混合式等多种形式,集中体现了中原宫殿式、府第式、四合院式等建筑风格,反映了客家人的历史和传统文化变迁。这些民居屹立于青山绿水之间,构成了神秘而绚丽的画卷,形成了独特的人文景观。

二、梅州是久负盛名的“人文秀区”,是客家历史文化遗产最丰富的聚集地。文化积淀孕育了众多历史名人,留下了具有浓厚教育、文化色彩的名人故居。近代著名的爱国诗人、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教育家黄遵宪故居,清代著名革新派诗人、书法家、曾被嘉庆皇帝誉为“广东第一才子”的宋湘故居,清末爱国革新政治家、洋务活动家、中国近代四大藏书家之一的丁日昌故居,近代著名教育家、诗人、爱国志士丘逢甲故居;清末著名外交家、维新思想家何如璋故居,当代客家最优秀人物叶剑英元帅故居等,名闻遐迩。据全市古民居普查的不完全统计,我市现遗存的各类较完整的特色古民居和名人故居(旧居)约500余处。

三、1994年,梅州被国务院命名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目前,在梅州市范围内有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2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3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7处,县级文物保护单位114处,古文化遗址398处,古窑址87处,古墓葬179 处,古建筑260处,近现代革命遗址及纪念建筑140处。县级博物馆、纪念馆8座,市级博物馆2座、纪念馆1座,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3座。

文物保护修旧如旧重现历史风貌

熠熠生辉的文化遗产是客家地区历史发展的见证,如何让这些饱经沧桑的“见证人”经久不衰,继续发挥历史研究、科学研究和发展旅游等价值,成为市委、市政府打响“客”字招牌的重要内容。位于大埔县城湖寮镇龙岗村的泰安楼,坐落于梅州城区周溪河畔的东山书院等都被列为保护和重修。除了精细的维修工作,我市还组织了具有专业资质的队伍,对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丘逢甲故居、叶剑英故居以及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石寨土楼进行制订文物保护专项规划。

目前,全世界客家人公认的纯正客家话是以梅县话为标准音的。在梅州,客家话播音已成为广播电视台的一大特色,《客家话方言词典》也已修

订出版,客家话成了梅州维系世界客家人的重要“情感纽带”,不少阔别故土多年的海外客家人都以“乡音未改”为荣。

围龙式围屋的分布,以客家聚居腹地兴宁、梅县为中心,向周边辐射,衍播东江流域以及环珠江口的深圳地区。围龙式围屋是广东客家民居中数量最多,规模宏伟,集传统礼制、伦理观念、阴阳五行、风水地理、哲学思想、建筑艺术于一体的民居建筑。

围龙式围屋的主体是堂屋。所谓堂屋,即中轴建筑为方形厅堂,最少的为二堂,一般三堂,堂与堂之间以天井相隔,上敞堂为祖公堂,中堂为议事厅,下敞堂进深小,呈长方形,为门厅。堂屋两边有衬祠,一般以巷径隔出明间、次间、梢间和尽间。堂屋两侧为横屋,后面建半月形的围屋连结横屋,半月形内为花头。有二横一围龙,四横二围龙……,最大规模的为十横五围龙。围龙式围屋多依山而建,前低后高,突出中轴堂屋,蔚为壮观。门前为禾坪,前有低矮的照墙和半月形的池塘。围龙式围屋整体呈圆形,犹如阴阳两仪的太极图,寓有天圆地方的意义。

客家山歌:有《诗经》遗风的天籁之音

客家人爱歌,皆因山歌可以解乏、抒情、言志。客家山歌中最大量最精彩的便是客家情歌,它集中了客家山歌的全部艺术成就,代表了客家山歌中最强烈的人文精神,表现了客家青年男女在爱情上的悲欢离合和忠贞不渝的优良品德。

据专家学者考证,客家山歌继承了《诗经》十五国风的风格,又受唐诗律绝和竹枝词的影响,脱胎于魏晋南北朝乐府民歌这个母体,是客家人长期劳动和生活中集体创造的民间文艺奇葩。

客家山歌特出名(2006年高级中学的千人山歌大合唱获上海吉尼斯世界纪

录奖)。.广东梅县情歌.世界客都,文化梅州.著名的客家山歌说唱故事:十思量,三斤狗变三伯公等.客家山歌擂台赛。

梅州菜具有鲜明的客家菜肴特色,菜味鲜咸,吃口脆嫩。传统的梅州菜主要为家禽和水产。梅州的特色菜有盐焗鸡、酿豆腐、梅菜烧肉、醋溜鱼、炒子鸭、炖鱼肚等等。另外,当地的客家娘酒也很有名,值得一尝。梅州风光:

五华汤湖热矿泥山庄.梅县雁南飞茶田度假村.叶剑英元帅故居.阴那山和灵光寺.五指石省级风景名胜区.雁鸣湖旅游度假村。

粤东第一漂——龙鲸河漂流.泮坑风景区.龙岩寺.千佛塔.三河坝烈士纪念碑.元魁塔.华侨围屋.神光山.丘逢甲故居.皇佑笔自然保护区.龙文自然保护区.黄蜂窝茶山旅游区.人境庐.丰溪自然保护区。

五华汤湖热矿泥山庄,位于我国著名的文化之乡,足球之乡,华侨之乡,梅州市五华县转水镇维龙村。那里山清水秀,鸟语花香,尤其是温泉地矿资源丰富,山庄内有多个温泉露水点,水温高达83oC,从地下2600多米喷出,是我国那至世界罕见之高热矿泉。经国家地质矿产部及广东省生态环境与土壤研究所检测,汤湖热矿温泉和热矿泥,含有人体所需的60余种微量元素,可治疗多种疾病,被誉为天下第一泥,天下第一奇。

梅县雁南飞茶田度假村位于叶剑英元帅的故乡——广东省梅县雁洋镇,总面积450公顷,是广东宝丽华集团公司饱蘸着祖国茶文化,在青山绿水间浓墨重彩挥洒而就的融茶叶生产、加工和旅游度假于一体的山区“三高农业”、“生态农业”、“旅游农业”的开放型旅游度假区。

叶剑英元帅故居位于梅县雁洋镇雁上村,距梅州市区33公里,是一幢普通农舍,属于典型的客家围屋。故居室内陈设简朴,有叶剑英当年用过的床

板台凳等生活用品,1989年被列为广东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为缅怀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叶剑英元帅的光辉业绩,海内外乡亲捐资在故居旁兴建了“叶剑英元帅纪念馆”。纪念馆设有五个陈列室,展出叶帅珍贵照片200幅和生前用过的实物50件。门前耸立着2米高的叶帅铜像。

分别是广东省级风景名胜区和广东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阴那山位于梅县雁洋镇,距梅州市区45公里,其山巅五峰并聚,称五指峰,又名梅峰,海拔有1297米。天气好的时候在山顶可以看到潮州和梅州。

雁鸣湖旅游度假村位于梅县雁洋镇福村,是在梅县华银垦殖场的基础上,由广东华银有限公司投资开发兴建的,集观光旅游、休闲娱乐、养生健身于一体的梅县旅游度假胜地。

丘逢甲故居培远堂在蕉岭县城北面15公里文福镇淡定村,为两堂客家围屋,是1896年丘逢甲从台湾内度后建造的。“培远堂”三字为晚清著名学者温仲和手书。故居现作陈列室,收藏丘逢甲任台湾义军大将军时亲手任命的义军“诚”字、“信”字营的统带手谕,以及在战斗中缴获的日本侵略军刺刀,并有影印复制的“台湾民主国”国旗及他诗稿手迹。蕉岭县人民政府在其故居旁建有“丘逢甲学校”,又在县城将他在1904年创办的“桂岭书院”修葺一新,并建有“丘逢甲陈列室”和纪念亭。丘逢甲故居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第三篇:生态县建设的主要做法和成效

生态县建设的主要做法和成效

2008年,在市委、市政府的关心支持下,在市生态办的帮助指导下,我县紧紧围绕生态市建设和污染整治目标责任书的要求,抓住全国生态文明试点县建设契机,密切结合“中国美丽乡村”建设,全力实施“811”环境保护新三年行动,加大治旧控新力度,加强污染减排工作,加快环保民生问题解决,狠抓各项指标工作落实,圆满完成目标责任书的各项工作任务,取得了较好成效。

一、2008年开展的主要工作

2008年,我县紧紧围绕生态市考核目标,做到任务分解到位,职责到岗到位,具体落实到位,重点开展了三方面工作。

(一)开展生态文明建设试点工作,深化生态建设工作 安吉作为全国生态文明建设试点县,得到各级领导高度重视,省市主要领导先后做出重要批示,要求安吉抓好试点,成为全省典范、全国示范。县委、县政府对此高度重视,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以中国美丽乡村建设为载体,全力以赴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一是加强领导,科学规划。成立由书记、县长任组长,省环保局主管处长、市环保局局长和县分管领导任副组长的“试点”工作领导小组,下设“试点”办公室,由分管副县长兼任主任,县环保局长任常务副主任,确保领导到位,保障有力。同时委托中国环境科学院编制了《安吉县生态文明建设纲要》,并在10

月25日由国家环境保护部主持召开的生态文明纲要评审会上获原则通过。目前,我县已进一步制定了《安吉县生态文明试点建设工作的实施意见》并组织实施。

二是确定载体,探索模式。在综合评估现有基础和发展方向,统筹兼顾工作传承与思路创新的前提下,安吉县委、县政府确定了以“中国美丽乡村”建设作为生态文明建设主载体,两者紧密结合,相辅相成的工作思路,启动实施“环境、产业、素质、服务”四大提升工程,整体推进安吉生态文明建设。并且,在生态县创建指标体系和小康社会综合指标体系基础上,着力构建县一级生态文明建设考核指标体系,现已基本形成以“环境保护”和“资源永续利用”为核心的生态文明建设理论体系的基本框架。

三是突出重点,示范带动。依托美丽乡村创建工作,全面开展“一区两线”示范带、示范点建设,基本形成由整体转向细节、由点成线扩面的工作态势,已完成4个精品区块、24个精品村、重点村、特色村建设;全面实施村庄环境整治中心村升级、自然村扩面、集镇和区域中心村提档工程。累计创建省、市全面小康村38个,新增6个;创建市级生态村28个,新增10个。

四是广泛宣传,营造氛围。举办了以“建设生态文明,打造中国美丽乡村”为主题的“中国美丽乡村节”活动,国家环境保护部、省环保局领导亲临安吉给予指导;以“3.25”生态日、“6.5”世界环境日为契机,多次开展与生态文明相关的主题活动,在全社会广泛普及生态文明建设理念;利用党校等干部教育阵地,组织256名乡镇、机关和村(社区)干部参加生态文明专题

培训,在《今日安吉》、安吉电视台等媒体开辟专栏,大力宣传生态文明理念,形成生态文明、人人参与的建设氛围。通过各类媒体的宣传和培训活动,全县上下对生态文明建设的决心和信心不断增强,主动性更高,生态文明建设深入人心。

(二)实施“811”环境保护行动,改善区域环境质量 认真开展“811”环境保护新三年行动,坚持治旧控新,抓好三方面的工作,全力改善区域环境质量。

一是抓污染减排。科学制定《2008年安吉县主要污染物减排工作计划》,明确减排工程项目和完成时限、质量。建立污染减排工作联络制、督查通报制、重点减排项目联系制、重点管理企业直报制,及时梳理汇总前阶段减排工作情况。全面完成污染源普查工作,建立污染源工作档案,污染源普查工作受到省市高度肯定。完成我县5家企业污染源在线监测监控系统验收工作;完成4家造纸企业技改和中水回用工程;依法关停9家粘土砖瓦窑。加快减排工程建设,梅溪、高禹两个平原乡镇污水处理厂已基本建成,县城污水处理厂脱氧除磷方案通过评审并启动建设,目前污水处理厂出水水质氮磷指标均能达到排放标准;接通孝丰至递铺污水管网,新建、完善、起用县城截污管网37.02公里,县城污水处理厂平均日处理能力由2007年同期的1.53万吨提高到1.83万吨。万元生产总值能耗下降4.34%,化学需氧量下降1.5%,二氧化硫排放量下降0.8%,三项约束性指标全面完成。

二是抓重污染治理。继续排查突出环境问题,确定安吉县竹制品加工行业水污染治理为重点督办环境问题,按计划完成

整治任务;开展铁红粉行业专项整治,完成主体工程建设并通过限期治理验收;开展24家太湖流域重点企业废水治理提标工程;持续开展烟尘专项整治,主要道路沿线已开始实施烟囱美化;积极推行企业清洁生产审核工作,全年完成清洁生产审核企业8家,完成对超标、超总量排污或排放有毒有害物质企业的强制性清洁生产审核。

三是抓环境监管。全面实行排污许可证制度,制定并实施县级飞行监测方案,每月开展一次以上县级飞行监测行动,县级飞行监测污染源达标率达85%以上;实施饮用水源保护计划,完善了饮用水源污染应急预案;严格实行建设项目环境准入制度,建设项目环评执行率达到100%,“三同时”执行率达90%以上;加快推进固体废物的无害化利用和处置工作,工业危险废物无害化利用处置率达100%、医疗废物集中处置率达到100%。

(三)加强农村环境保护工作,夯实生态建设基础

紧密结合美丽乡村建设,以“五整治一提高”为抓手,积极推进农村环境保护工作。

一是加强农村村庄环境整治。认真实施“百村示范、千村整治”,新增整治点34个,累计农村人口受益率达83.1%。狠抓农村生活污水、垃圾等工作重点,已实施生活污水处理的行政村已达100余个,新增32个,同比提高14.62%;从日本引进的农家乐废水土壤多层介质技术处理已全面推广使用,效果明显;一大批如剑山湿地公园、太阳能特色村、村级雨污分流设施等乡村生态项目建成使用。不断健全“户集、村收、乡镇中转、县处理”的垃圾收运系统,农村生活垃圾收集率达90%以上。完成100头猪以上规模化畜禽养殖场污染治理,规模化畜禽养殖场排泄物综合利用率100%;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5.8平方公里,累计建设清水河道204.85公里,农村河沟疏浚整治,村庄河沟池塘污染整治率达100%。农村全面实施西苕溪流域综合治理与生态修复工作,并取得较好成效。

二是加快生态绿色基地建设。加强矿山治理,需治理的废弃矿山生态环境累计治理率达75%,创建省级绿色矿山1座;完成测土配方施肥15万亩;国家级无公害农产品认证数20个;绿色食品认证数17个;有机食品基地4个;解决农村饮用水安全人口3.5万人以上;累计建成重点生态公益林43.73万亩;新增6个绿化示范村;“三沿五区”坟墓治理率30%,生态葬法覆盖率95%;城镇建成区绿地率35%;农村清洁能源利用率达到63.1%;有机商品肥推广使用量比上一年提高8%。

三是开展生态环境监察试点工作。积极探索生态监察试点工作,克服生态监察起步晚,资金缺等困难,及时出台并上报了生态监察试点工作实施方案,开展了规模化养殖场,农村生活污染源、矿山开采等生态监察。同时,出台了生态案件移交等制度。积极提出建议意见,会同相关职能部门,对生态环境问题进行深入的调查研究,寻找治本之策,提请县政府制定出台生态修复、制止毁林开垦、整治黄沙开采等一系列政策文件,达到标本兼治的效果。

二、我县生态文明建设工作取得的成效,主要反映在两个方面:

一方面,县域环境质量明显改善。全县空气质量农村达到一级,城镇二级以内,全年空气优良天数为310天达标率为84.9%;环境功能区地表水水质达标率达85%以上,县交界断面水质达标率达92.3%,省控断面水质达到Ⅲ类以内,出境水质达标率100%,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达到100%;区域环境噪声符合考核要求。

另一方面,县域综合实力不断提高。随着园区生态化改造的不断推进,突出环境问题的逐步解决,环保基础设施的日益完善,工业功能区集中集约集聚功能不断加强,产业结构日趋优化。新增项目入园率达65%以上,新兴产业投资比重达43%,三产结构基本保持在10:50:40。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42亿元,增长11%,人均GDP突破4500美元;实现财政总收入14.7亿元,其中地方财政收入8.2亿元,分别增长32%和25%,增幅位居全市三县两区首位,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588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0483元,分别增长11%和14%,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坚实的物质支撑。

第四篇:新农村建设主要做法与成效

新农村建设主要做法与成效

郎溪县新农村建设工作从2006年开始启动,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我县紧紧围绕“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二十字方针。从村容整洁入手,逐步延伸,丰富内涵。充分发挥政府主导、群众主体、社会参与的工作机制。几年来,新农村建设工作,出现了一大批环境优美、人居和谐的示范点,发挥了良好的示范效应,新农村建设氛围空前高涨。

一、主要做法

(一)加强领导,明确职责,为新农村建设提供有力组织保障。

成立了由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为组长的郎溪县新农村建设领导组,下设办公室,分管县长任办公室主任。各乡镇也成立相应机构,把新农村建设工作列入主要议事日程,全面落实领导责任制。

(二)广泛宣传,营造氛围,发挥群众主体作用。

新农村建设需要社会参与,新农村建设的主战场在农村,主体是农民,如果没有群众的积极性,那么各项工作将难以开展。我们坚持把宣传发动、充分调动群众积极性作为一项重要任务来抓,不断提高新农村建设工作宣传的广度和深度。充分利用各种会议、现场观摩、广播、电视、宣传栏、简报等多种形式进行广泛宣传发动,重点宣传新农村建设中的好典型、好做法。对全县乡镇干部、示范村主要负责人以及各综合示范点理事会会长进行了系统培训,广泛宣传新农村建设的重大意义、目标任务和工作方法。各乡镇村都先后组织村两委主要负责人、各示范点理事会会长及村民代表进行实地考察观摩,增强建设新农村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学习新农村建设中的好经验、好做法。切实把广大群众参与新农村建设的主动性和自觉性激发出来,把群众的积极性调动起来,统一思想,营造氛围,形成合力。

(三)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加快村镇建设发展。

按照“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和 “规划先行、无祥规不建设”的总体要求,2007年编制了郎溪县村庄布点规划,并于2010年重新修编,对每年确定的新农村建设示范点,要求先编制建设规划再建设。在规划编制工作中,突出地方特色,遵循可持续发展原则,与经济和社会发展相适应,与区域总体规划、产业发展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相衔接。

(四)项目整合,社会参与,为新农村建设提供资金支撑。

新农村建设群众是主体,但离不开政府主导和社会参与。在具体工作中我们注重项目整合,将一些涉农项目向新农村示范点倾斜。目前已整合项目有:农村能源沼气、农村重大公共卫生改厕项目、农村人饮工程、文化书屋、财政奖补“一事一议”等配套项目。同时我们还支持鼓励社会力量参与新农村建设,积极动员本乡镇,特别是本村一些外出创业成功人士捐款捐物建设家乡,鼓励在郎企业帮扶新农村建设,营造村企共建氛围。安排县直单位结对帮扶支持新农村建设。

(五)健全机制,注重长效,着力提升全县新农村建设水平。

进一步加强县、乡两级新农村建设领导组及其办公室自身建设,确保人员、经费、工作到位;整合资源、加大帮扶,发挥政策扶持作用;强化各职能部门的职责,提升新农村建设的整体水平。一是完善各项制度,制定了《郎溪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作领导组办公室及指导组工作职责》、《新农村建设工作领导组办公室工作列会制度》、《新农村建设示范村驻村指导员的主要工作职责和要求》、《新农村建设管理考核细则》、《新农村建设以奖代补管理办法等各项制度》。二是完善综合示范点申报确点、动态管理机制;三是是完善督查指导机制,实行示范项目建设通报制度;四是建立健全考核验收机制,完善以奖代补制度,据实兑现奖补。同时,引导新农村示范点从卫生保洁、经济发展、理事会建设、筹资投劳等方面形成长效机制。

二、取得的成效

(一)示范工程稳步推进,示范效应明显增强。

2个示范镇、23个示范村的新农村建设示范工作稳步推进,前五年建设的综合示范点逐年巩固提高,出现了一大批环境优美、人居和谐的新农村示范点,产生了很好的示范效应。

新发镇通过五年的努力,已基本达到示范镇新农村建设的阶段性目标,正在积极探索“整乡(镇)推进”工程;新增示范镇(十字镇)示范工作按照新农村示范工程建设要求正在扎实开展、稳步推进。23个示范村的新农村建设示范工作成效明显,全县已建新农村建设综合示范点104个,全县示范点筹措建设资金2390多万元,农民自愿投工投劳参加新农村建设达10万多人次,编制示范点村庄建设规划121个,集镇总体规划修编7个,村经济发展规划11个,示范村经济发展规划或“一村一品”发展规划13个,成立村民理事会117个,建立了镇村文化活动场所142个,组织开展送电影、送文化下乡活动502场次,完成村庄内道路硬化49.4万平方米,实现改水3.4万人,完成卫生改厕5704座,新建沼气池3755口,修建排水沟近46.8公里,清除垃圾、淤泥10.9万吨,拆除废旧房屋、厕所、围墙等路障4286处。农村基础设施得到加强、人居环境有了明显改善,村容村貌有了明显改观,示范工作扎实有效。

五年来,我县新农村示范建设工作进展顺利,成效明显,一批特色鲜明的示范点,充分发挥了良好的带动示范效应,也成为展示我县新农村建设和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窗口。

(二)农业产业化较快发展,农业农村改革加快推进,各项强农惠农政策有效落实。我县以粮食生产、农业产业化经营、农民增收为主攻重点,积极发展现代农业,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统筹安排农业和农村工作,促进了农业和农村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

1、农业产业化较快发展。以推进食品工业发展为重点,扎实推进农业产业化。一是积极推进食品工业的发展,认真做好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扶优扶强工作。根据我县实际,以粮食、特色蔬菜、茶叶、肉禽类加工和特色酱制品加工为重点,坚持市场导向和科技创新,帮助企业做大做强。截止2010年我县现有县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50家、市级26家、省级7家。二是认真组织开展了“一村一品”专项调研。在认真调研的基础上,结合我县实际,拟定了《郎溪县关于加快“一村一品”建设的实施意见》。三是积极组织红新制茶、瑞草魁茶场、庆丰茶叶合作社等企业参加上海国际茶文化节活动。其中“龙溪湖剑茶”和“瑞草魁”茶叶荣获2010年第十七届上海国际茶文化节“中国名茶”评选金奖。四是推进名优农产品标识认证工作。目前我县省级名牌农产品25个,无公害、绿色、有机食品22个。

2、农业农村改革加快推进。全县农民专业合作组织达94个,其中种植业25个,畜牧业34个,渔业10个,农机服务业5个,其它20个,现有社(会)员4230人,带动农户47186户。加强农村土地流转的管理和服务体系建设,促进土地流转规范、有序、健康发展,全县土地流转面积达16.28万亩。村务监督、“三资”清理工作取得实效。目前,全县111个村(居)完成了“三资”清理工作任务;13个乡镇(含开发区)均成立了“三资”代理服务中心,111个村(居)实行了“三资”委托代理工作。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兽医管理体制改革进一步深化。

3、各项强农惠农政策有效落实。一是落实了粮食直补、农资综合直补和种粮大户补贴等政策。二是认真落实购机补贴政策,科学制定补贴方案。三是高度重视农民负担监管工作,针对检查中存在的问题,做到及时通报并督促进行了整改。

(三)民生工程不断深入,惠民行动进一步深化。

农村各项社会事业持续发展。进一步健全完善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全县农村低保人数12704人,全年发放补助资金1181.62万元。逐步提高农村“五保户”供养标准,分散供养标准(1541人)每人每年1200元,集中供养标准(358人)由每人每年2200元提高到2400元,全年发放供养资金294.1万元。对符合政策规定的计划生育家庭给予奖励(特别)扶助,审核确认符合政策规定的575人,补助资金46.26万元全部发放到位。安排补助资金683.67万元,直补大中型水库移民11384人。1590名农村重度残疾人每人每年享受生活救助360元。免除城乡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杂费1440万元;发放免费教科书63831人次,价值439.8万元;发放贫困寄宿生生活费616人,计42万元。发放中职学校国家助学金、农村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及涉农专业学生免除学费共计260.35万元,受惠学生2591人。举办各类农民科技培训班748期,培训农民10.18万多人次,实施阳光工程培训5682人次,培训后取得职业资格证书率达到60%以上。转移农村劳动力5661人。新农合参合率96.57%,补偿累计受益301654人次,累计补偿支出3003.43万元,占2010年筹资额的73..73%。4所乡镇卫生院改扩建项目和72个村卫生室新建项目已完成。2个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房屋建设或修缮工程已全面完成,岗位培训工作由市卫生局统一组织实施。全县水稻投保面积为35.58万亩,达到实际种植面积的96%以上,超额完成目标任务。逐步提高农村五保集中供养率,涉及到5个乡镇敬老院建设,新增农村五保供养服务机构床位300张。2009年提前建设完成全县10个20户以上已通电广播电视盲村“村村通”建设任务。17个“农家书屋”工程全部完工。5个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已全部通过验收,并投入使用。在8个行政村实施的农民体育健身工程,水泥场地全部建成,健身器材安装到位。15个农村留守儿童之家和3个留守流动儿童活动室全部建成,所需设备配套到位。1个生活垃圾处理设施农村清洁工程全部完工,已投入使用。

(四)基层组织建设成果不断巩固,和谐新农村创建不断推向深入。

建立健全党风廉政建设体系,认真贯彻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完善村民自治机制,及时全面地进行党务、政务公开,强化民主管理,不断巩固基层组织建设成果。充分发挥群团等组织作用,深入开展争创文明村、文明户、“巾帼示范村”等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加强科学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倡导健康、文明、科学的生活方式,改变农村的各种生活陋习,努力创造一个农民群众安居乐业、物质文化生活丰富多彩、人与人和谐相处的良好环境。不断增强村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积极探索村民理事会等民主管理新机制,进一步发挥村民理事会等群众自治组织作用,切实解决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有效化解农村基层各类矛盾,进一步密切党群干群关系,保持农村社会和谐稳定,推动农村经济社会科学发展,构建和谐社会主义新农村。

三、现阶段及下一步工作

(一)大力开展中心村和农民集中居住区建设

围绕县委政府的工作部署,结合农村土地整治和拆迁安置,今年我们的工作重点之一是抓一批中心村和农民集中居住区的建设,改善群众居住环境,充分发挥公共资源的作用,推动城镇化进程。

(二)创建美丽和谐村庄、文化特色村和214省道新农村示范带

围绕宣城市十二五期间新农村建设212工程(建设200个美丽和谐村庄、10个文化特色村、20条新农村示范带)。打造一批美丽和谐村庄及文化特色村,认真开展好214省道示范带的创建工作。

(二)工作重点

1、继续抓好“千村百镇”示范工程建设,确保完成201122个示范点建设任务。

2、加强郎溪县美丽和谐村庄、文化特色村和新农村

示范带创建工作。

3、抓好23个示范村“整村推进”。

4、探索示范乡镇“整乡(镇)推进”。

5、抓好老点的巩固、完善和提高。

6、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

7、进一步完善联系帮扶和协调机制。

8、加强新农村建设观摩培训工作。

9、加强财政资金项目监管力度,合理使用奖补资金。

10、继续开展新农村建设考核工作。

第五篇:关于加强干部作风建设的经验做法

关于加强干部作风建设的经验做法

篇一:加强领导班子作风建设的做法和经验

汉中市救助管理站

加强领导班子作风建设的做法和经验

为认真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切实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人民群众,督促全站认真贯彻执行中央、省委、市委、市局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规定,促进我站救助管理事业发展,大力弘扬为民、务实、清廉之风,营造风清气正的救助管理发展环境,我站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劲头,在借鉴中国共产党的作风建设历史经验的基础上对本单位领导班子作风进行加强改进并创新,具体做法和经验如下:

一、在思想教育上动真格

把干部作风建设列入干部教育培训、中心组学习和领导班子民主生活会等的重要内容,形成了加强干部作风教育的强大合力。一是坚持干部教育常态化。各科室每月至少召开一次学习教育活动,全站每个季度召开一次全系统的“班子成员上党课”或“道德讲坛”活动。二是召开全站作风建设动员大会。认真学习了中央、省、市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有关规定,结合实际,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

强作风建设的实施方案》,作出了工作安排。三是启动廉政教育宣传月活动。组织全站干部职工观看了廉政宣传片《生命的代价》,重温了毛主席西柏坡讲话精神。

二、在为民服务上动真格

一是提高窗口人员服务质量。将“认真服务求助对象”贯穿始终,落实“自愿求助、无偿救助”要求,按照“耐心询问、详细甄别、热心服务”的要求高效办理求助人员入站接受救助事宜。二是规范求助接待流程。严格按照救助管理规程的相关规定,结合工作实际,进一步梳理工作流程,使求助人员能得到及时有效的救助。三是加强对救助管理区的管理。在救助管理区内增加保安,增加摄像头,确保站内求助人员的安全。窗口人员对当天求助人员的资料及时输入全国救助管理网络系统,并对等记得纸质资料及时进行分类、归档,并安排专人管理档案室。四是接受广大求助对象的监督。设立服务建议箱,主动接受求助对象监督。对求助对象反映的问题第一时间进行处理,对不足之处进行改进,提高救助管理服务质量。

三、在精神文明建设上动真格

一是强化组织领导。我站建立权责明确的精神文明建设体制,结合工作实际,制定具体的实施方案,确保精神文明建设工作顺利进行。二是明确部门分工。办公室具体负责组织协调、宣传培训、督导检查等工作,进一步细化工作措

施,梳理工作思路,明确推进精神文明建设的内容和范围。三是广泛进行宣传。通过标语、办税厅显示屏等形式,宣传推进精神文明建设的意义作目标和内容,让求助对象享受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成果。四是强化督导检查。把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纳入依法行政责任目标考核内容,落实执法责任,接受社会监督。

四、在日常检查考核上动真格

一是加强日常监督检查。由站党支部牵头,每月进行至少4次以上的作风专项督查,重点检查干部职工的出勤、参加会议、值班、服务、内务管理等情况,对日常督查中发现的违纪违规现象,从严从重进行处置,并作为年终绩效考核的重要依据。二是发现问题严查严处。针对明察暗访发现工作人员在上班时间做与工作无关的事情的问题,站长、党支部书记要对此进行严肃的诫勉谈话和批评教育,召开专题会议进行通报批评,起到真正的警示教育和监督检查的作用。三是强化外部监督。采取设立民主监督员一职、接受媒体监督和举报投诉等方式,定期或不定期督查各办公室岗位作风建设情况。

五、在制度约束上动真格

一是明确职责职能。根据新的调整和分工,通过站领导班子的讨论和决定,进一步明确了各科室的职责职能,建立起了职责明确、团结协作、运转高效的工作机制。二是规范

办事程序。为营造“做事讲规范、讲原则、讲程序”的工作氛围,从规范办理业务的程序入手,对各科室的工作业务进行了“程序再理”。三是完善规章制度。制定并完善站财务管理办法、窗口服务承诺制度、政务公开制度、值班制度、食堂管理制度等,规范公文处理程序和会议接待程序,深入推进政务公开和档案工作规范化、制度化。

通过动真格、出实招,全站干部职工在工作态度上变“应付了事”为“积极思考”,在工作作风上变“消极怠工”为“主动作为”,在遵章守纪上变“被动遵守”为“主动执行”,在工作氛围上变“沉闷压抑”为“简单快乐”,逐渐形成了作风实、勤政好、服务优的良好氛围,全面提升救助管理行业形象。

2015年3月3日

篇二:岔河镇作风建设经验做法

岔河镇作风建设经验做法

切实抓好干部思想作风建设,是贯彻党的各项方针政策、提高党在群众中的形象的根本保证。在新形势下,如何切实搞好镇村基层干部思想作风建设,在这方面,我镇党委近来作了一些尝试和探索: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紧紧围绕全镇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工作大局,大力推进镇村两级作风建设、廉政建设、着力提高镇村干部的思想政治素质,提高服务水平和素质,树立政府机关勤政为民、务实高效、廉洁从政的良好形象。广大镇村党员干部的精神状态焕然一新,大家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脚踏实地、开拓进取,从而有效地促进了全镇的两个文明建设。

一、加强镇村两级干部队伍作风建设的主要做法:

近年来,我们重视和坚持把加强镇村两级干部队伍作风建设,作为党建工作的重要内容来抓,特别是把2011年作为作风建设年,通过逐渐完善的规章制度和运用活动载体,富有成效地开展思想作风建设和整顿工作,取得良好的效果。

(一)强化学习抓教育,提高干部队伍的思想政治素质。

1、今年以来,我镇坚持把思想政治建设放在首位,把加强学习教育作为提高镇村干部素质的重要途径来抓,采取定期学习、专题座谈,集中培训等多种形式,广泛开展了多层次学习教育活动,重点抓了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党的十七大精神和“两个务必”的学习教育,以及省、地、市各种会议的精神。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创建学习型乡镇、服务型机关。努力实现服务质量要有新提高、廉洁自律要有新成效、队伍建设要有新面貌、各项工作有新举措等“四新”,全面提高干部队伍素质,将他们打造成一支拉得出、打得响、过得硬的干部队伍。

(二)注意把学先进与排找自身差距结合起来,努力解决自身存在的不足。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组织镇村两级干部对照先进人物的典型事迹,对照本单位、本人实际情况,认真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客观全面地分析存在问题,围绕目标找差距、拿措施。找加快发展、争创一流上的差距;找顾全大局、执行民主集中制上的差距;找热爱人民、服务人民上的差距;找克已奉公、廉洁自律上的差距;找迎难而上,拼搏奋进上的差距;找开拓进取、求真务实上的差距,从而促进广大党员干部的思想观念和精神风貌的提高。

(三)健全制度抓管理,帮助镇村干部树立行为规范。

“没有规矩,不成方园。”为使镇村干部形成良好的行为规范,我们制定了相应的制度,要求每个干部必须遵守,在机关中建:机关值班制,即每天指定1名分管领导、1名值班干部值班,以此类推,确保每天都有干部值班;工作餐制,即机关干部午餐一律在政府食堂

就餐,来客招待就餐按照标准;重大事项票决制,即对重大事项或发展党员,实行民主投票;政府采购制,即凡购买物品在1000元以上,统一由镇财政所实行政府采购;部门资金“零”分统管制,即严格按照“收支”两条线,加强预算外,资金管理;干部选拔作用公示制度,即在选拔干部时实行考察预告;工程建设公开招标制,即实行“阳光操作”,对工程建设一律公开招标。

在村里,我们相继建立村党支部、村委会工作制度、村务公开制、民主理财制等项制度,并以公开栏、意见箱的形式“广而告知”,增加工作透明度,接受群众监督。

(四)加大对镇村干部的考核力度

考核是落实工作责任制,推动镇村干部努力工作,争做贡献的重要措施。我们以履行职能和完成岗位目标任务为尺度,变定性考核为百分定量考核,细化指标落实措施,定期考核与平时考核相结合,提高可操作程度和规范性,逐条对照,以百分制论高低。干部考核分优秀、称职、基本称职、不称职四类,考核结果公示。,把考核结果作为干部提拔作用的重要依据。奖励先进,一年评不为不称职,予以警告,从而营造争先创优氛围。

(五)切实转变工作作风,努力树立镇村干部的良好形象。

近年来我们把形象建设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提出了明确的要求

转变作风要体现在工作上,把工作推进程度作为改进作风的切入点,各项工作横向不落后,注重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大兴调查研究之风,及时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并通过超前服务、主动服务、优质服务,方便投资商和群众,在群众中树立务实、高效的机关形象。同时,积极开展为人民群众办实事活动,推动工作作风向下延伸,大兴真抓实干之风,镇领导班子成员每人一个村,机关和农村干部层层分解目标任务,签订工作目标责任书,把职责与个人奖惩挂钩;镇机关干部采取结对帮扶贫困户的形式,帮助其脱贫致富。另一方面,我们先后从交通、饮用水、教育设施、居住环境等方面,千方百计多投入,改善群众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此外我们加强了政务监督,注重倾听人大、政协代表建议,倾听群众意见,自觉接受党内监督、法律监督、社会监督、舆论监督等,“公生廉、廉生威”,我们认真落实廉洁自律的各项规定,严格按照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要求,时刻注意看好自己的门,管好自己的人,办好自己的事,从而在广大群众中树立起廉洁从政、勤政为民的干部形象。

二、加强镇村两级干部思想作风建设的体会:

近年来,我镇各项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赢得了一些荣誉,少数同志认为可以松口气了,思想有所放松,工作有所松动。针对这些情况,我们在全镇党员干部中大力倡导求真务实、开拓创新、争创一流的精神,狠抓思想作风建设,增强越位争先意识,要求各项

工作跳出晶桥看晶桥,跳出溧水找对手,瞄准先进创一流,通过参观学习,寻找差距,明确目标,增强信心,特别是把机关形象建设作为一项凝聚力工程、民心工程和标志性工作来抓,进一步树立“高效、务实、廉洁、文明”的机关新形象,全镇党员干部精神面貌更新,进取意识浓厚,各项工作争第一、创一流,思想作风建设取得了新成效,进而推动了农村两个文明建设的协调发展。

实践证明,抓好镇村干部队伍作风建设,必须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基本路线为指导,紧密结合农村工作实际,围绕基层干部队伍思想作风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从加强教育管理入手,强化约束激励机制,大力弘扬先进典型,深入开展主题实践活动,通过各种渠道、多项措施,真正把农村基层干部队伍思想作风建设抓实抓好,抓出成效。

近年来我镇党委虽然在加强镇村两级干部队伍思想作风建设方面做,做了很多工作,取得一定成效。但是,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农村改革的日益深化,农村工作不同程度出现了一些新情况、新问题,这些都为农村基层干部作风建设提出了新的目标和要求,需要引起足够重视。目前,部分镇村干部作风存在的问题及主要表现在:思想观念陈旧、缺乏开拓创新精神;公仆意识不够、群众观念淡薄;贪图安逸享受、不安心基层工作;工作方法简单、组织纪律性差等,这些都需要我们付出加倍的努力来解决。

篇三:加强干部作风建设的几点意见

加强干部作风建设的几点意见

市委书记近期在市委(扩大)会议上提出的“强化三种意识”,特别针对少数干部存在作风漂浮、被动应付、得过且过;工作标准不高、工作质量低;纪律观念淡薄、办事效率低下;服务基层、服务群众观念淡薄;玩乐风盛行,上班迟到、早退、炒股、打牌现象突出等问题,提出质量标准意识和自我约束意识,由此可见新时代干部作风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如何改善干部作风,切实服务于民,是我们建设优质、高效的服务型政府所面对的重要课题。对此,我有以下几点看法。

一、干部作风建设的基础在于思想教育

思想决定行为,干部只有在思想上提高觉悟,才能在行为上落实责任感、为人民服务、上进心等优秀素质。深入开展作风教育,是全面加强领导干部作风建设一项刻不容缓的重大任务,要作为长期工作来做,时刻不能放松。

(一)结合科学发展观,开展学习实践活动。要深入开展科学发展观的教育,并把它同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教育结合起来,同党纪和国家法律法规教育、党的光荣传统教育、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廉洁自律教育、廉政文化教育等结合起来,使各级领导干部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切实转变作风,坚决纠正违背科学发展观的观念和做法,有效解决发展中面临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二)服务群众,牢固树立“民本位”思想。2004年,中央就明确提出要建设服务型政府。但是一些干部仍然存在“官本位”思想,把自己定位过高,对待群众态度轻慢,对待工作敷衍了事,如何使干部官本位思想转向民本位思想,真正与广大群众融为一体,真心为他们解忧排难,是干部作风建设的重要方面。要增强干部的群众观念和公仆意识,把群众呼声作为第一信号,把群众需要作为第一选择,把群众满意作为第一标准。

(三)强化责任意识,切实转变工作作风。针对一些干部工作责任感淡薄、做事被动敷衍等现象,要加强社会责任和岗位责任教育,使广大干部提高工作责任心、改变不良工作作风,变被动拖沓为积极主动。

二、干部作风建设的深入在于营造氛围

我认为,一个良性的竞争环境、积极上进的工作氛围对人们产生的促进力很大。俗话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我们在工作、生活中不可避免要接触各类人群,环境对我们的性格、作风、习惯的影响很大。即使乡政府只有少数干部存在一种对待工作懒散,对待群众傲慢,对待事情互相推诿的状态,也会影响全体干部的工作作风,乃至影响到基础工作甚至中心工作的开展。譬如一场比赛,如果对手毫无激情,没有挑战性,那我们就会思想上懈怠,行为上放松;倘若对手冲劲十足,威胁感强烈,我们必会被激发出热情以及求胜心来。

(一)大力创建学习型机关。可组织开展读书学习、专

家讲座、知识交流座谈会、岗位培训等活动,创造良好的学习进取氛围,提高干部自身素质,提高服务发展、服务基层、服务群众的能力。例如学习经济、法律、金融、科技和社会管理等方面的知识,有助于开阔视野,扩大知识面,不断提高解决实际问题、推动工作开展的能力;学习借鉴其他部门和群众的创造性实践经验,有助于创新工作机制,提高业务水平。

(二)广泛开展“争先创优”活动,提升工作积极性。各部门可定期评比业务能手、服务标兵等,激励广大干部树立竞争、创优意识,加强工作积极性,逐步形成事争先进、业争一流、相互激励、相互促进的良好氛围。

(三)开拓创新,不断提高工作效率。可定期召开“创新工作意见讨论会”,针对各部门平日工作中存在的程序重复、复杂,工作方法落后等问题进行讨论,提出改进意见,促进整改,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

三、干部作风建设的关键在于制度保障

2009年,江西全省机关效能年活动正式拉开帷幕,我乡为进一步推进机关效能建设,大力优化我乡发展环境,全面提升机关工作人员的“公仆”意识,制定了《朝阳乡关于开展机关效能年活动实施方案》。

2009年,我乡大力创新,改革干部人事制度,组织开展了一般干部职工双向选择工作,在职的70余名一般干部职工参加了双向选择,其中10多名干部职工实现了岗位轮换。选择过程中秉持公开公正、自由选择的原则,选择后各部门

人员配置更加合理化,部门责任更加清晰化:对内由党政办为主,对外以便民服务中心为窗口,综合治理以综合执法大队为主导,人员分工合理,各站、所、办职责明确,切实优化部门格局,合理配置人力资源。

好的制度是有效开展干部作风建设的强力后盾,没有制度的保障,作风建设将在很大程度上流于形式。对我乡存在的一些不思进取、得过且过,漠视群众、办事敷衍,工作没有责任感、推诿懒散等不良工作作风,我有以下几点建议意见:

(一)完善工作制度

岗位制度:各部门要明确职责,责任到人,科学界定每一岗位的职责,任务,细化工作要求,量化工作标准,这样可以避免工作上出现互相推诿、推脱责任等现象。

责任制度:要建立健全首问责任制(首先接待来访、来电咨询的工作人员,要负责给予咨询者正确的答疑服务,)、限时办结制、责任追究制,使乡干部的责任更加明确、工作流程更加规范、对待工作的责任心更强。特别是对外服务窗口,要通过制度规范,使工作人员化被动工作为主动,例如说:可以设置来访登记簿,有的群众来乡里办事不容易,有时候碰到电脑有问题,或者医保还没办好,白跑一趟,这时候,可以主动留下群众的联系方式,登记办理事项,及时办理,主动联系,而不是被动等群众找上门;也可以借鉴灵溪便民服务中心,把工作人员的部门、姓名、联系方式做成名牌放在窗口,使群众更方便联络、咨询,这样才真正做到服

务于民。

考核制度:各部门要制定或者季度考核制度,针对各办公室需要掌握的技能、知识进行考核,进行评比,考核优秀的奖励,不达标的处罚,以及进行业务的加强培训。

(二)完善监督制度

加强和改进干部作风建设,监督是保障。针对乡干部上班时间不在岗、娱乐、赌博风气盛行等情况,要建立健全监督体系,针对必须在岗人员进行定时和不定时双重督察,对其他人员进行去向的不定时督察;督察干部言行:工作时间不谈论与工作无关的事情,不做与工作无关的事。

群众监督:设立监督举报电话,在党政办、便民服务中心等对外窗口设立群众意见簿,方便群众进行服务质量的监督和举报投诉。

(三)完善干部任用制度

我乡近期实行的干部双向选择制度,是乡党委、政府在人事制度上的一次创新尝试。这是民主的择岗制度,在选择中体现出个人意愿,提高了个人工作的积极性。我认为,创新、完善干部任用制度,主要以干部能力为基础,以个人需求为导向,实行竞争上岗。可健全完善干部考察、考核制度,把工作成绩、工作表现细化量化,比如说评分制等,作为评优、考察任用干部的重要依据,在任用干部或调整岗位时,有意愿的干部公开评比、公平竞争,能者上位。

(四)奖惩制度:实施明确的奖惩制度,能更好地促使其他制度得到有效实施,能提高广大干部工作的积极性,避

下载客家文化加强干部作风建设的几点做法和成效word格式文档
下载客家文化加强干部作风建设的几点做法和成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关于加强干部作风建设的经验做法

    某区是某市老工业基地,国企改制遗留问题特别多,加之辖区省市重点项目多,每年征地3000亩以上,拆迁房屋10万平方米以上,征地拆迁等各种矛盾错综复杂。在加快富民强区、构建和谐双清......

    客家文化(5篇范文)

    客家文化——广东博物馆调查报告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作为中华汉民族文化分支的客家文化,则是其中不可缺少、不容忽视的一部分。为了加深对客家文化的历史了解和实践......

    客家丧葬文化

    2014-2015年第一学期《民间文学》考查作业 专业:汉语言文学(师) 班 级:中文12-1 任课教师:罗远玲 姓名:钟雄健 学 号:12064840151 成 绩: 客家丧葬文化 客家人的丧葬习俗继承了汉......

    客家文化调研

    社会调研报告 客家文化调研 ——河源龙川 学院:人文学院班级:11数教(1)班 姓名:刘莉学号:2011123462 龙川简介: 河源市龙川县是客家地区最古老的县,古龙川县治所在地即为今日广东省......

    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的做法及成效

    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的做法及成效 通风队 李玉杰 2011年10月16日 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的做法及成效 党的基层组织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以胡锦涛总书记“七一”重......

    建设局机关作风建设工作做法及成效

    建设局机关作风建设工作做法及成效 作风建设是党的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它既是党的各级组织和党员干部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重要载体和保障机制,又是党密切人民群众的有效途......

    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的做法及成效

    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的做法及成效通风队李玉杰2011年10月16日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的做法及成效党的基层组织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以胡锦涛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

    新型社区建设管理的做法及成效

    党建引领,加快构建新型社区治理机制 和盛镇友庆社区加强新型社区建设管理的做法及成效近年来,和盛镇友庆社区以农村土地综合整治为抓手,以发展现代花卉产业为支撑,运用共建共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