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对开发农业观光旅游的研究
对开发农业观光旅游的研究
——以一家农庄为例
农业观光旅游是具有休闲、娱乐、求知、教育功能的生态旅游产业。在一定的社会经济条件下,它是将农业景观、生态景观、田园风光景观的深层次开发与旅游业延伸交叉形成的新型农业开发模式。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收入不断增加,消费需求也在不断更新换代,加上政府积极宏观引导,为城乡居民休闲消费提供时间保障,许多工商企业纷纷响应,加大投资力度,抓紧开发生态旅游资源,增加城乡居民选择的旅游天地。
农业观光旅游是以农业生产为依托,使农业与自然、人文景观以及现代旅游业相结合的一种高效产业。在充分利用现有农村空间、农业自然资源和农村人文资源的基础上,通过以旅游内涵为主题的规划、设计与施工,把农业建设、科学管理、农艺展示、农业产品加工与旅游者的广泛参与融为一体,是旅游者充分体验现代农业与生态农业相结合的新型旅游产业。
发展农业观光旅游必须具备一定的条件:
第一,要有具备开发农业观光旅游的资源基础。农业观光旅游是一种以农业和农村为载体的新型的农业观光旅游,必须建立在具有可供旅游观光开发的农业资源基础上,从而把农业资源转化成旅游观光资源,扩大农业资源的功能。第二,要突破传统农业的生产模式。对传统农业进行加工和包装,把农业生产、科技应用、艺术加工和旅客参与农事活动融为一体,成为一种新型的农业生产经营形态,突破传统农业的生产模式,实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统一。第三,要以生态旅游为导向。农业观光旅游是在发展农业生产的基础上,拓广了生态旅游观光功能,巧妙利用城乡各种差异来规划、设计、组合而引起旅游者消费欲望。使旅游者亲身感受和参与现代农业技术与生态农业等大自然情趣,把现代农业及自然资源景观与旅游资源融为一体,最终达到生产、生活、生态的有机结合,既发展了农业,又保护了环境。
第四,农业观光旅游是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伴随着近年来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新趋势,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成为人们关注的新兴课题,而旅游业以成为经济发展的新增长点,在此种情况下,经营者迎合当今社会人们追求“个性化”、“生态化”,回归自然,返朴归真的需求心理,把两个领域有机结合起来而成为一个新的项目,是农业和旅游业的进一步延伸,也是农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选择
下面我们就以一家农庄为例,作出具体的研究、分析:
这家农庄策划理念上应注入旅游、示范、教学、培训、商贸的概念,即达到
“一区多园、一园多用”的目的。旅游的概念很广泛,只有差异才是最好的旅游资源。从人类的本性来说,人类具有追求新奇和差异的特性,而这种特性体现在人类生活的各个方面。对于审美而言,同样也具有求新、求奇和求意的特点。人们旅游就是看他们从未看过的东西,正如外国人看长城,我们去埃及看金字塔,都常有一种非常想看的冲动。农庄发展旅游业,就在于它可以通过现代农业的新品种、新栽培模式与传统农业不同来显示出差异,加之把其艺术化处理,就成为非常好的旅游产品。所以,制造差异就可能创造出一个全新的市场,并且这种旅游还具有可持续发展的优势。
现代社会城市化进程的飞速发展,也促使有钱和有闲的人们选择旅游,人们希望暂时离开烦恼、紧张的长期居住环境,求的一段时间的轻松和愉快。为了逃避紧张,摆脱都市生活的单调、工作的快节奏、人际间的竞争、环境的恶化,人们往往选择旅游这一活动取得片刻的宁静和休闲,所以这一家农庄在开发农业观光旅游时,就应该以开发些宁静休闲的旅游方式。从旅游景观分类上,明确自然景观,社会景观和艺术景观的分类方法,然后再具体的对这三种类型进行审美特征的分析。把握不同审美类型的审美特征,为旅游创意策划提供基础,为农庄的经营提供依据最终通过对旅游景观特征深入研究,为旅游者的审美活动提供更加鲜明的、有特色的审美对象。
在开发农庄观光旅游之前,我们更重要的是要了解旅游者的审美心理。了解旅游者的审美心理的构成要素是进行一切旅游研究活动、旅游企业活动和旅游策划规划活动的前提和基础。只有充分地掌握旅游者的心理要素,才可以了解在旅游活动中,怎样更好地满足旅游者的心理需求,是旅游者能够乘兴而来,满意而归,我们要研究旅游者审美感知、审美想象,审美理解、审美情感等心理要素。值得注意的是,只了解单个的审美主体的心理构成要素是远远不够的,如果只简单的了解这些要素,就不能很好的把握旅游者的真正审美实践过程,更不能在系统上认识上了解各个审美心理要素的作用和地位。研究这些要素是,根据农庄的实际情况,把审美分成审美准备阶段、审美实践阶段、审美回味阶段,把这三个阶段与旅游者审美心理要素相结合,互相作用,使旅游者有更好的、高层次的审美感受和体验。等掌握这一切之后,旅游从业人员就能够把握旅游者审美心理的变化,摈弃一切不利于开发农庄旅游的产品,创造出能够引起旅游者心理良性变化的产品。
当旅游者和景观情景交融时,旅游者心里就会得到愉悦,感到心旷神怡。对于这种审美关系的研究,主要围绕旅游者的审美心理,开展农庄一系列的旅游景观服务和管理活动。根据旅游者的审美心理过程,农庄的设施设备构建要齐全、旅游景观的建设和展示要合理,由此引起的旅游者的关注必然也在客观上促进农庄农业观光旅游的发展。再者,旅游的从业人员在旅游者的心目中,不知不觉也
会成为旅游者的审美对象,他们的言行举止、服务态度和服务技能都可以作为美学的表现特征呈现在旅游者的面前。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可以通过审美关系的研究和学习,揭示出旅游活动中个各种审美关系发生的发展规律,发挥出从业人员的主导作用,使农庄农业观光旅游达到尽善尽美的状态。
从另一角度来看,帮助旅游审美能力欠缺旅游者提高他们的欣赏能力,也是提高农庄农业观光旅游的有效途径,那么如何提高旅游者的审美能力,教他们如何发现旅游美,欣赏旅游美,感受美的乐趣创造美的意境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帮助农庄农业观光旅游进行创意策划规划也是重要的一个方面,策划出出色的旅游产品,就必须对旅游者的审美心理进行深入的研究,首先要针对旅游市场的审美心理进行旅游资源的审美要素的发掘,然后在研究旅游产品的开发与审美心理的关系,同时,还要研究旅游市场开发与审美心理的关系。只有这样,才能够帮助农庄策划规划出好的旅游产品,把握和获得旅游市场。
第二篇:观光旅游农业
快速发展阶段我国在上世纪90年代正处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的关键时期,随着城市经济的飞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消费结构也随之转变,城市居民萌生了对观光旅游的消费需求。同时农村生活条件的改善,国外成功发展观光旅游农业的经验,为我国观光农业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基础,使得国内旅游观光农业进入快速发展阶段。
在经济发展较快的城市和农业资源丰富的地区兴建了许多以采摘、钓鱼、种菜、野餐等多种旅游活动为主的休闲观光农业园基地。如上海孙桥现代农业科技观光园,北京锦秀大地农业科技观光园,河北北戴河生态农业观光园,广州番禺区龙化农业大观园,四川成都郭县农家乐,福建武夷山观光茶园,江苏苏州西山现代农业示范园等。据1997年初步统计,我国以观光农业为主题的各类开发项目投资累计30亿元以上
1998年国家旅游局推出“华夏城乡游” 的主题,“住农家店,吃农家饭,干农家活,看农家景,享农家乐”的宣传活动,推动了观光农业的进一步发展。规范经营阶段, 2001年,国家旅游局就把发展观光农业工作列入当年工作要点之一,下发 《对农业旅游和工业旅游开发进行典型调研的通知》,并同山东省旅游局、青岛市旅游局共同组成调研小组,对青岛市进行了试点调研,形成《农业旅游发展指导规范(草稿)》,确定了首批农业旅游示范点候选单位,并制订了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检查标准。
2002全国旅游工作会议提出“要抓好农业旅游示范点的工作” 的要点。2003年推出全国首批农业旅游示范点,进一步促进我国农业旅游的发展(孙爱丽,2003)0 2004年的会议则提出“大力规范发展工业旅游、农业旅游、都市旅游、生态旅游、科技旅游,创办农业旅游专业村、发展农业旅游专业户” 作为当年工作重点之一,并在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中选出203个农业旅游示范点,2005年第二次评选,又新增农业旅游示范点156处。
信息技术在风景园林中的应用现状近十余年来,一些致力于园林专业信息技术理论研究的国内学者已经在不同的领域取得了相应进展,如刘滨谊教授建立的景观信息系统理论框架,赵涛初步设立的风景园林综合信息系统理论框架等。再例如九寨沟率先实行我国景区数字化建设。早在2001年,九寨沟就为游人中心配备了智能化监控系统。
九寨沟风景名胜区管理局的“数字九寨沟”项目,作为申请国家“十五”重
点科技攻关项目《城市规划、建设、管理与服务数字化工程》的示范项目,己经通过了科技部、建设部领导和专家的评审。“数字九寨沟”的建立实现了资源保护数字化、运营管理智能化、产业整合网络化。
第三篇:湖南农业观光旅游开发分析报告
袁亚忠
(湘潭大学管理学院,湖南 湘潭411105)
摘 要:作为全国的农业大省和旅游大省,湖南拥有十分丰富的农业旅游资源,发展农业观光旅游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和潜力。开发湖南农业观光旅游,必须坚持市场导向、个性独持、因地制宜和可持续发展等原则,准确定位,合理规划,系统开发,精心设计,才能打造出富有浓郁地方特色的又一张湖南旅游名牌。
关键词:农业观光旅游;市场导向;整体开发;湖南
中图分类号:F59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5981(2003)01—0128—0
3农业观光旅游是近年来国内新兴的旅游活动。尽管目前国内外对农业观光旅游的概念和范围尚无完全一致的定义,但一般认为它是指生活在城市中的居民到广大的农村去观光、度假旅游。具体来说,农业观光旅游是指以农业文化景观、农业生态景观、农事生产活动及传统的农村习俗为主要内容,融观赏、考察、学习、劳动、休闲、娱乐、购物于一体的观
光、度假旅游活动。这种旅游活动具有自然性、知识性、参与性、娱乐性等特点,能够使长期生活在城市中的旅游者暂时离开喧嚣、繁杂的城市,在清新、静谧的农村环境中短暂生活一段时间,食用新鲜蔬菜瓜果和粮食,购买新鲜农副土特产品,从而得到身心的放松和愉悦。因此,农业观光旅游在我国刚一问世,便很快为广大的城市居民所接受和欢迎,迅速发展成为新兴专项旅游产品中的一枝奇葩。
湖南是传统的农业大省,又是全国有名的旅游资源大省,开发农业观光旅游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和发展潜力。
一、必要性和可行性
农业观光旅游是农业和旅游业的高度有机结合。合理有效地开发湖南农业观光旅游,一方面有利于促进湖南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为农村剩余劳动力提供新的就业机会,增加农民收入;另一方面有利于完善湖南旅游产品的结构,扩大城市居民节假日出游选择余地,减轻旅游热点地区的环境压力,提高湖南旅游业的整体发展水平。
在湖南开发农业观光旅游不仅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而且具备了开发农业观光旅游所必需的资源条件、市场前景和政策环境。
1.湖南拥有丰富、独特的农业旅游资源自明清以来,湖南就一直是全国的农业大省。作为内陆山地省分,全省地貌类型多样,地形复杂,气候温暖宜人,十分有利于农、林、牧、副、渔的全面发展,农作物、农副土特产品丰富多彩。在以农业为基础的长期发展过程中,在三湘大地上形成了底蕴深厚、地域特点十分鲜明的农业文化。同时,由于湖南三面环山,历史上因交通不便而与外界交往不甚密切,因此湖南的农业文化不仅地域特色鲜明、风格各异,而且仍然保持乡土气息纯朴浓厚、民俗风情多姿多彩的特点。
2.以长沙、株洲、湘潭为中心的湘中城市带的兴起,城市人口迅速增加,为农业观光旅游的开发提供
了广阔的市场前景。
尽管目前农村人口仍占湖南总人口的绝大多
数,但随着工业化进程的推进,以及长株潭一体化和
岳阳、衡阳等一大批城市的崛起,城市规模将进一步
扩大,城市人口将迅速增加,这为以城市居民为主要
服务对象的农业观光旅游提供了巨大的客源市场。
城市居民为了调剂因节假日增多而延长的假日生
活,普遍希望到农村中去走一走,看一看,亲身感受
农村生活。近年来,我省益阳等地推出的以“住农家
屋、吃农家饭、干农家活、享农家乐”为主题的“农家
乐”旅游深受广大城市居民的欢迎和喜爱,就是一个
明证。‘
3.各级政府主管部门的大力支持和广大农民群
众的积极参与,为农业观光旅游的开发提供了有力的政策保障和群众基础。
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改善农民生
活是各级党和政府当前农村工作的重点。因此,开
发农业观光旅游得到了各级党和政府的大力支持,并且得到旅游主管部门的具体指导。同时,许多当
地农民也认识到了开发农业观光旅游能为他们带来
实惠,因而积极配合并参与到实际的开发工作中来。
二、指导原则
就目前而言,我国农业观光旅游的开发尚处于
初级发展阶段。农业观光旅游的内容还不够丰富,形式比较单一,主要以农村观光、农事劳作、瓜果采
摘、水上垂钓等为主要形式,缺乏深层次的开发和整
体规划。因此,湖南农业观光旅游的开发不能盲目
跟风,一哄而上,随意开发,而应在科学的理论指导
下,认真分析市
场,因地制宜,合理规划,走可持续发
展之路,才能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
效益[找材料 到大-秘-书-网-www.xiexiebang.com-
网上服务最好的文秘资料站点]1.市场导向原则
认真分析市场动态,并根据目标市场顾客的需
求来设计、开发产品,是产品开发取得成功的前提。
参加农业观光旅游的主要是大中城市的居民,因此
必须充分了解城市居民来到农村的动机与行为特
征,分析其需求及变化趋势,有针对性地开发出适合城市居民需要、内容丰富、形式多样、风格各异的各
种类型的农业观光旅游产品。只有满足市场需要的产品,才能在市场上生存、发展并壮大起来。
2.个性独特原则
特色是旅游产品的生命力所在,惟其有特色才
能真正吸引旅游者。湖南农业观光旅游产品必须在塑造带有鲜明地方特色方面下功夫。从宏观上说,就是要根据几千年在湖湘大地上兴起、形成的农业
文化,来设计、开发出与其他省分不同的、具有湖南
特色的农业观光旅游产品;从微观上说,湖南境内各
地在长期的历史进程中,由于受地理环境、气候条
件、民族习俗等方面的影响,在农村自然景观、民俗
风情、民间艺术、民居建筑和传统农事活动等方面都
存在较大差异。因此,各地在开发农业观光旅游产
品时,不能盲目模仿,而要充分挖掘、比较、整理,找
出真正属于本地农业文化的东西,精心设计,才能开
发出富有浓郁地方特色的农业观光旅游产品。
3.因地制宜原则
在农业观光旅游产品的开发、具体旅游项目的设计方面,应充分考虑各地的资源基础、交通条件等
方面的因素,从实际出发,就地取材,因地制宜,切忌
简单照抄照搬,劳民伤财。这样做,一方面使来自城
市的旅游者觉得真实可信,产生一种真正回归大自
然的感觉;另一方面节省了投资,便于取得良好的经
济效益。
4.可持续发展原则
开发农业观光旅游产品所依托的资源既有自然
环境、农业景观、农事活动,又有历史文化景观、民俗
风情等。因此,在开发过程中,要做到保护与开发并
重,使保护农村自然生态环境与充分挖掘和弘扬先
进的民族文化有机地结合起来,走农业观光旅游与
生态旅游、文化旅游相结合的道路,坚持可持续发展的原则,才能确保湖南农业观光旅游的可持续发展,最终实现整个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目标。
三、开发措施
1.认真分析市场,了解目标客源市场动态,准确
定位。[找文章到大☆秘☆书☆网-/www.xiexiebang.com-一站在手,写作无忧!]
农业观光旅游的目标客源市场是广大的大中城
市居民,因此要开发农业观光旅游就必须对城市居
民的生活状况、出游动机、心理需求和行为特征等方
面进行充分的调查研究,通过市场调研,掌握第一手
资料,经过客观准确的分析,有针对性地开发出适合城市居民需要的农业观光旅游产品,这是农业观光
旅游开发能否成功的前提条件。当前,随着收入的增加,节假日的增多以及城市生活的紧张压抑,城市
居民渴望到清新、宁静、自然的农村环境中去,以放
松精神,愉悦身心,提高生活质量,且大多数城市居
民具备了出游的经济实力,因此开发农业观光旅游
必须紧紧围绕满足城市居民回归自然、返朴归真的需求这个主题来进行精心策划,系统开发。在开发
过程中,要尽量做到保持原貌,开发出来的产品要带
有浓郁的乡土气息,不能盲目模仿其他类型旅游产
品的开发模式,坚决避免开发中的城市化倾向。
2.合理规划,精心设计有吸引力的农业观光旅
游项目。
目前,大中城市居民到农村去观光旅游大多集
中在节假日期间,出游目的是为了丰富假日生活内
容,出游时间一般为1—2天,出游地点主要在交通
较方便的城市周边农村。因此,在选址时,应选择具
有良好的农业资源基础且交通条件较好的大中城市
近郊农村,待条件成熟以后再扩展到偏远的农村中
去。目前我省开展农业观光旅游较好的地方也主要
集中在长沙、株洲、湘潭、岳阳、益阳等地区级城市周边农村。同时,在市场调查的基础上,对农业观光旅
游要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明确发展农业观光旅游
】29
r ~ 一的主题和重点,制定具体有序的开发措施,精心组
织、设计适合目标客源市场需要的有吸引力的农业
观光旅游项目。如岳阳推出“仲春君山采茶游”、“洞
庭渔汛摄影游”、“洞庭渔歌船膳游”就深受广大旅游
者的喜爱。
3.立足自身优势,深入挖掘特色,创出富有浓郁
湖南地方特色的农业观光旅游名牌。
湖南农业观光旅游开发不能走“人有我有”、“千
人一面”的老路子,而应立足自身优势,扬长避短,充
分展现和突出湖南的地方特色,这是农业观光旅游
产品是否具有恒久生命力的关键。湖南的农业旅游
资源原汁原味,异彩纷呈,既有令人陶醉的农业自然
景观,又有丰富多彩的民俗风情;既有瓜果飘香的农
林基地,又有风格各异的民居建筑;既有充满情趣的民间文化艺术,又有极富特色的传统农事活动,等
等。这为湖南开发农业观光旅游提供了十分雄厚的资源基础,各地应进一步深入挖掘、整理,因地制宜,精心打造出一批既符合时代要求又具有湖南地方特
色的农业观光旅游产品。
4.不断创新,丰富农业观光旅游产品内容。
从目前我省已开发的农业观光旅游产品来看,主要有四种形式:一是以“住农家屋,吃农家饭,干农
家活,享农家乐”为主要内容的农家乐旅游;二是以
收获农作物和采摘瓜果为主要内容的采摘旅游;三
是以春节、元宵、端午、中秋、重阳等传统节庆活动为
内容的乡村节庆旅游;四是以垂钓、水上娱乐等为主
要内容的农家娱乐旅游。在上述四种形式中,又以
参与性较强的采摘旅游最受旅游者的欢迎。随着城
市旅游者的需求日益多样化,农业观光旅游的内容
和形式必须不断创新,才能满足旅游者不断变化的需要。例如,针对城市三口之家可推出“欢乐家庭农
家度假旅游”;针对城市青少年可推出“农村知识修
学游”;针对曾经插过队、下过乡现已回城生活的当
年知青,可推出“忆峥嵘岁月游”,以唤起他们对过去
岁月的回想,等等。只有在产品开发上不断地推陈
出新,以新、奇、异、特的旅游项目来吸引旅游者,才
能使农业观光旅游产品在市场上保持长久的生命力
和竞争力。
5.搞好综合协调,完善配套服务设施。
农业观光旅游的开发,不仅是农业部门和旅游
部门的工作,而且还需要交通、电力、卫生、通讯等部
门的参与和配合,因此必须妥善处理各种关系,搞好
综合协调,以利于各项开发工作的顺利进行。与其
他旅游活动相比较,城市居民到农村进行农业观光
旅游,主要目的是感受农村浓郁纯朴的乡土气息,亲
身体验清新、自然的乡村生活,因此他们对餐饮、住
宿等服务接待设施的要求一般来说不太高,只要求
整洁、卫生、方便、舒适即可,对这一类设施主要由当
地农民家庭经过适当的改造后加以解决。重点应放
在水、电、交通、通讯等公共基础设施的建设与完善
方面,尤其是要改善交通条件,以便于旅游者进出旅
游目的地。这样做一方面便利了旅游者,另一方面
第四篇:我国农业旅游资源开发研究
我国农业旅游资源开发研究
我国是个地域辽阔、自然条件复杂的农业大国, 农业生产历史悠久, 农业资源丰富多彩, 独具特色,具有十分突出的开发利用价值。农业作为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 既承担着供养占世界22 %人口的基本生活需要和稳定农副产品市场的重任, 又是第二、第三产业赖以发展的劳动力、资金和原料的重要来源。而传统意义上的农业资源开发仅局限于对农业自然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比较低。在这种情况下, 如何提高农业效益, 实现农业和农村经济的根本转变, 迫切需要新的思路和举措。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 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 闲暇时间的增多, 城市居民回归绿色自然、欣赏田园风光、到乡村休闲度假的愿望越来越强烈, 从而在全国范围内兴起了农业旅游、乡村旅游等新型旅游方式, 这为农业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创造了有利条件。
1农业旅游资源概述
1.1农业旅游资源的概念 农业资源是人们从事农业经济活动所利用或可供利用的各种资源, 包括农业自然资源和农业社会资源两大类。农业旅游资源是以农业为媒介, 由生物、土地、水、大气以及农事活动与民俗资源等构成的农业景观资源, 能吸引旅游者前来进行旅游活动, 为旅游业所利用, 并能产生经济、社会、生态等综合效益。
1.2农业旅游资源的类型 按照农业旅游资源的性质和功能的差异, 可以将其作如下划分(见图1)。
1.3农业旅游资源的特点
1.3.1多样性 农业旅游资源的组成既有自然环境, 又有物质成分、非物质成分;既有农、林、牧、渔等不同的农业景观, 村落、集镇等不同特点的聚落景观, 还有丰富多彩的民俗风情;既有多种技术层农业并存, 还有多样化的农业生产类型。总之, 农业旅游资源内容丰富、类型多样, 具有多样性的特点。
1.3.2地域性 农业旅游资源与自然环境、社会环境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不同的环境造就了不同的景观类型。即使同一种景观类型, 在不同的自然条件下也有不同的特征, 形成相应的农业带。而社会环境如政治、宗教、民族、文化、人口、经济、历史等要素的差异性又往往形成不同的民俗风情, 如民族服饰、信仰、礼仪、节庆等。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地域差异性, 形成了农业有资源明显的地域性特点。
1.3.3季节性 农业旅游资源的季节性既表现人们一年内有规律的生产、生活上, 也表现在随季节变化而形成的自然环境、农业生产和社会生活的季节变化和明显的周期性特点。因此, 在不同的季节, 就有不同的农业景观和农事活动。
1.3.4可持续性 农业旅游资源的可持续形式由农业自然资源的再生性、农业社会资源的可继承性以及人类自身的生存与发展需要决定的。旅游者所购买的只是一种经历和感受, 而不是资源本身。因此, 如果开发合理, 农业旅游资源具有开发利用的可持续性, 可以长期甚至永远重复使
用下去。同时, 我国将从传统农业文明过渡到现代农业文明, 农业社会资源还会不断丰富。
我国农业旅游资源开发的对策
农业旅游资源开发具有很强的技术性, 不能等同于传统的农业生产, 农村地区进行农业旅游开发, 不能一哄而上, 盲目无序, 而应合理规划, 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结合农业旅游资源的特点以及当前我国农业旅游资源开发中存在的问题, 笔者认为我国农业旅游资源在开发中应做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2.1转变观念, 正确认识农业旅游资源开发 首先, 要有新的旅游资源观, 转变过去那种旅游资源就是山水风光, 旅游开发就是对风景名胜开发的思想, 正确认识农业旅游资源的内涵、形式及其在现代旅游业中的特殊价值, 树立旅游开发的创新意识。其次, 要摆正农业旅游产业的位置, 必须从推动农村经济发展, 促进农民思想观念、生活方式改变, 推动农村社会进步的高度去理解和认识农业旅游产业的地位与作用。
2.2综合开发, 发挥整体优势 农业旅游资源是区域旅游资源的一个组成部分, 要把农业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纳入区域旅游开发的系统工程中去, 统筹安排、全面规划。在同一区域内开发类型多样的农业旅游资源, 发展多种农业旅游项目, 促进农业旅游的多样化发展, 提供多样化、多层次的旅游功能和服务。此外,区域内各种农业旅游项目应合理布局, 力求相
互促进和补充, 避免单调雷同。这样, 整个农业旅游区能发挥整体优势, 使游客能观赏到多种农业景观, 享受到多种旅游服务。
2.3因地制宜, 挖掘内涵, 突出特色 我国农业旅游资源十分丰富, 在农业旅游开发过程中, 要立足当地资源, 因地制宜, 多方位、深层次地开发具有浓郁特色的产品和项目, 挖掘农业旅游资源的文化内涵, 发掘当地农业旅游资源的优势与潜力, 以增强农业旅游产品的吸引力和竞争力。例如草原地区应突出牧业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 美化草场, 建设蒙古包等接待设施, 按当地习俗接待游客, 开展赛马、狩猎等旅游活动。
2.4实行规范化管理, 提高从业人员素质 要保证农业旅游资源开发的顺利进行, 首先应当制定法规, 明确开发项目审批、建设的基本程序与步骤以及管理部门的职责, 使开发活动有章可循、有法可依。其次, 要建立一元化的行政管理体制。将分散的农业旅游资源开发管理职能集中到旅游行政管理部门手中, 首先由旅游行政管理部门对其规划、设计、论证, 然后由其他部门办理相关证照。这样有利于农业旅游的有效开发和健康发展。另外, 要对从业人员进行专业培训, 学习相关知识, 培养农业导游员, 并利用专题讲座、学术会议等各种形式培养专业管理人才, 为旅游农业的发展提供人才保障。
总之, 我国的农业旅游资源开发潜力很大, 关键在于改善现有的经营管理方式, 科学规划, 合理开发,充分发挥群体优势, 增加农业旅游资源的文化和科技含量, 最终提高农业旅游的综合效益。
第五篇:农业旅游资源的开发研究
农业旅游资源的开发研究 朱云飞(13002215)
【摘要】:介绍了农业旅游资源的概念、类型及特点。通过我国农业旅游资源开发的意义、开发条件和开发现状的分析,提出我国农业旅游的基本原则和布局构想。
【关键字】:农业旅游资源;优势;资源开发
一、农业旅游的概念:
随着全球农业产业化和旅游产业中生态旅游的出现,传统农业正成为倍受旅游业关注的一个新兴领域,于是地域农业文化与旅游边缘交叉的新型旅游项目———农业旅游便应运而生.具体地说,农业旅游是指充分利用农业资源,以旅游内涵为主题而开发出的主要包括农村独特的田园风光、农事劳作及农村特有的风土人情等内容,将农业建设、科学管理、农艺展示、农产品加工及旅游者的广泛参与融为一体的新型旅游形式。农业旅游以其古朴淳厚的田园之美,满足了都市人返朴归真、回归自然的愿望,因此,早在19世纪30年代就为欧洲一些旅游开发者所重视,欧洲因此也成为世界农业旅游最发达的地区。随着我国城市化的进一步发展,在发达地区的一些大中城市周边,交通便利的农村地带,农业旅游已形成一定规模。
二、开发农业旅游资源的现实意义与优势:
积极开发农业旅游资源,把各具特色的乡村自然风光,丰富的民俗民情,风格迥异的乡村民居建筑,富有特色的乡村传统劳作等开发成旅游产品,不仅可以丰富旅游产品的内容,满足旅游者求新求异的旅游需求,而且可以为振兴乡村经济,为传统农业的现代化提供了一条可持续发展的途径。
传统观光旅游项目中,旅游开发商追求最大利润,为了获得短期经济效益,往往以牺牲旅游环境资源为代价,导致旅游环境资源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的矛盾日益激烈,使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面临严峻挑战.农业旅游充分利用农业资源,将农业建设、科学管理、农产品加工等融入到旅游中,旅游者在旅游活动中扮演了旅游业生态环境的欣赏者和保护者的双重身份,旅游地农民也因经济收益需要而保护生态环境,既给旅游地带来良好的社会、经济效益,又很好地维护了旅游地的生态平衡,做到了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农业旅游以农业资源为基础开展旅游活动,将农村独特的田园风光、农事劳作及多姿多彩的风土人情作为旅游内容。旅游者参加一定的农事劳作、农产品加工和民间娱乐活动,具有很强的参与性与趣味性、让旅游者感受到大自然的温馨,陶冶性情,增长见识。
按产前、产中、产后的农业综合体理论,农业的发展趋势应当是直接从事生产的人数及其创造的价值比例下降,而产前服务业和产后加工业的就业人数及其创造的价值比例增加.开展农业旅游,吸引大量游客前来观光度假,很多初级农产品可以直接参加流通增值过程,摆脱了运输成本和外部市场的限制。可见,农业旅游将成为农业发展的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
三、我国农业旅游资源开发现状与存在问题:
我国农业旅游资源的开发起步于20世纪80年代,经过十多年的发展农业旅游已初具规模,相继出现了上百个农业旅游基地和农业旅游项目。据不完全统计,1996408.[4]秦远好,刘德秀略论我国农业资源的旅游开发与管理 J.旅游资源管理 ,2004 ,4 :1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