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经济责任审计在行政问责制建设中的作用浅析(5篇可选)

时间:2019-05-12 07:10:5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推进经济责任审计在行政问责制建设中的作用浅析》,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推进经济责任审计在行政问责制建设中的作用浅析》。

第一篇:推进经济责任审计在行政问责制建设中的作用浅析

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要加强经济责任审计,这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经济体制改革及政治体制改革的必然结果,关系到我国构建和谐社会和可持续发展;推进行政问责制建设既是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也是建设服务型政府的必然要求。党的十七大提出要“形成权责一致、分工合理、决策科学、执行顺畅、监督有力的行政管理体制”。刘家

义审计长指出“国家审计按照法律的授权和适应经济环境变化的演进,最终必然要关注政府的责任”。可见,研究进一步发挥经济责任审计在行政问责制中的作用,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指导意义。

一、经济责任审计和行政问责制概述

经济责任审计是伴随着我国政治、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而发展起来的一项审计制度,是从我国国情出发推行的一项强化干部管理和监督,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的重要措施。经过十多年的积极探索与稳步推进,这项制度对加强干部监督管理,维护财经法纪,促进党风廉政建设,推动依法行政,促进领导干部不断提高管理水平和遵纪守法意识以及自我约束能力,促进科学发展观的落实等多个方面,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行政问责制的本质在于对公共权力进行监督以及对过失权力进行责任追究,体现了“责任政府”的原则,是责任政府的具体体现形式,其最终目的在于保证政府系统的正常运行、遏制权力腐败以及保障公众利益尽量不受损失或损失最小化。问责制是对政府一切行为及其后果都必须和能够追究责任的制度,是特定的问责主体针对各级政府及其公务员承担的职责和义务的履行情况而实施的、并要求其承担否定性结果的一种规范。

二、经济责任审计为什么可以在行政问责制建设中的发挥作用

第一、经济责任审计以其特有的独立性,超然于授权人与被授权人之外,保证了其在行政问责制中的公允性和独立性,可以说审计实质上具备了作为“异体问责”主体的某些特性。审计对权利的制约与监督具有自身特有的优势,审计产生于受托经济责任关系,作为一项具有独立性的监督活动,通过经济责任审计来考核、认定和评价有关人员经济责任的履行状况,包括检查其是否认真履行经济管理职责,是否存在渎职、失职或越权、滥用职权等问题以及权力使用的程序、效率、效果等。对被授权人经济责任进行认定和评价。审计自身这一特有优势,在行政问责制建设中,起到了其他职能部门所无法发挥的先天优势。

第二、经济责任审计以其审计内容的客观性、定量性和审计程序的法定性,保证了其在行政问责制建设中,客观、准确、科学的反映出领导干部是否依法行政和全面履责的情况。在行政问责的过程中,组织部门、人事部门、纪检监察部门用传统的定性考核方法难以做出全面科学的评价,而经济责任审计以政府及部门、单位财政财务收支为基础,通过对其经济指标完成情况、做出重大经济决策情况、执行国家政策情况和个人廉洁自律等情况的审计,用具体数据和经济指标评价其任职经济责任和工作业绩,能够客观、真实地反映工作实绩和存在的问题;这样以来可以改变过去单纯依靠组织谈话和依靠群众举报、偏重表面情况调查等情况,使考核更加深入、客观和科学。

第三、经济责任审计以其特有的“免疫系统”的功能,可以发挥其在行政问责制中的建设性的作用。刘家义审计长指出,“国家审计按照法律的授权和适应经济环境变化的演进,最终必然要关注政府的责任”。而政府责任的核心是国家利益。通过经济责任审计,按照权责一致的原则评估领导干部的经济责任,可以改变个别领导“有权无责”的状态,促使领导干部增强责任意识,提高严格依法行政、全面履行职责的自觉性。通过经济责任审计,不仅对领导干部任职期间经济责任、工作业绩和廉洁自律等方面情况做出客观公正的评价,促使其认真履行职责,廉政勤政,不断提高领导经济工作水平和决策能力,而且能够有效地查明和纠正当地政府及相关部门财政收支及其其他相关经济活动中的违规违纪问题,帮助相关单位和部门进一步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规范经济秩序,提高管理水平,从而在根本上保障国家利益。

三、目前基层经济责任审计在政府问责制中存在的问题

第一、经济责任审计问责主体不明确,审计部门与组织部门、纪委监察部门、人事部门等经济责任相关部门的协调机制不顺畅。经济责任审计工作涉及到多个部门,经济责任审计联席会议成员单位一般包括:组织部门、纪检监察部门、审计部门、人事部门等。在行政问责的过程中,责问主体还没有明确规定。有些问题审计部门可以直接处理,而有些涉及违反党纪、国法等问题则需要相关的部门进行处理。所以如果没有明确审计部门作为经济责任审计行政问责的主题地位,明显不利于经济责任审计在行政问责的发挥。

还有,比如在经济责任审计项目安排上,现在由组织部门主导,审计部门被动接受,也存在协调机

制不顺畅的问题。组织部门的计划安排时间和审计部门的工作实施时间可能存在时间衔接不好或有时间冲突。如果组织部门于3月份下达该年度经济责任审计建议书,审计部门一般在3月份或是上半年有大量的上级审计机关安排的其他审计项目,这样在具体安排实施审计的时间就会明显冲突,不利于该年度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及时完成,也不利于审计问责的时效性。

第二、经济责任审计目前的具体审计内容、方法还不能完全适应行政问责制建设的要求。面对复杂多变的经济发展新形势新环境,必然要求审计人更新审计思路、创新审计方法,不能就账查帐。因为有些经济活动可能不在账上,而是进行账外资金运作;这时仅审计账面内容肯定是不够的,仅采取查账的方法也是不行的,必须要进行账内账外相结合的方法,拓宽审计的视野,拓展审计的广度和深度。

第三、经济责任审计结果运用转化不够、责任追究落实难。经济责任审计结果是党委政府进行干部考察和任用的重要参考依据,审计结果报告是干部管理工作中反映领导干部履行经济责任情况的重要信息源。做为审计机关竭尽全力提供客观、公正审计结果报告,并及时报送到纪检、组织、监察等部门,但是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审计局提供的信息多,但被各部门利用的情况少。“审”、“用”还没有紧密衔接,审机结果报告成单项投入,其运用体现不充分,作用有限。

四、怎么样发挥经济责任审计在行政问责制中的作用

(一)强化审计部门在行政问责制中作为问责主体之一的作用,以经济责任审计联席会议为平台,协调组织、纪检、监察、司法等相关部门,分责联动,完善行政问责协调运转机制。做到审前共商计划,审中互通情况,审后联合落实。

首先,加强经济责任审计项目的计划管理。在每年年底前,召开经济责任审计联席会议,由审计部门主导,根据政府关注、群众关心的问题和事项,统筹安排年度经济责任审计工作项目。只有安排好经济责任审计的具体项目、确定好审计关注方向,才能在后续可能的行政问责中发挥更好作用,也为行政问责的开展打好基础。这一阶段审计部门要和组织部门作好协调。

其次,分责联动,完善协同配合机制。当审计工作遇到阻力和干扰时,审计部门要主动提请纪检、监察或司法机关及时介入,协同配合,将经济责任审计发现的线索一查到底。当纪检监察部门发现领导干部经济方面的重大问题线索需要审计手段查证落实时,审计也应主动出击,最终将经济责任审计结果交纪检监察部门处理并归入干部廉政档案。只有这样才能将各个部门的优势得到发挥,将各方面的力量集中到经济责任审计中来,才能将经济责任审计在行政问责制中的作用发挥到及至。

(二)深化创新经济责任审计内容和方法,提高审计工作自身质量,充分发挥其在政府问责制中的专业化监督作用。

首先,经济责任审计内容以全部政府性资金为主线,围绕领导干部履责情况,关注科学发展观落实情况、民生资金使用情况、决策的科学性等情况。不仅关注资金流向的痕迹,更要关注政府权力运行的轨迹。具体来说,应以财政财务支出为基础,检查被审计领导干部所在单位各项支出的合规性、合法性;以经济决策执行情况为重点,检查被审计领导干部决策、管理能力;以内控制度为重点,检查审计领导干部所在单位内部管理有无重大漏洞,检查领导干部有无违反内控制度,造成损失浪费的问题;以重大违法违纪问题为重点,检查领导干部遵守财经法规和廉洁自律情况;以政府负债为重点,检查领导干部有无搞“政绩工程”、“形象工程”,形成超过偿还能力债务的问题。

其次,审计方法上主要采用绩效审计、计算机审计理念,实施新的“abc”分类审计方法,建立以任中审计为主的经济责任审计模式。即细化“先审后任”、“先审后离”的方法,对a类拟提拔的领导干部严格实行“先审计,后离任、再任命”;对b类群众意见大、举报多、疑点多、问题不清的干部,严格执行“先审计,后任免”,即离任者先离岗待命,待审计后依据经济责任审计结果作出安排;对c类免职、辞退、退休的领导干部,实行“先离任,后审计”。采取分段审计的方式,即任期3-5年的,任中及届满各审计一次,任期5年以上的,每2-3年审计一次,保证3年审计一遍,从而使监督关口前移,变事后监督为事中、事前监督。

(三)构建经济责任审计行政问责追究制度,促进经济责任审计结果在行政问责制建设中的全面转化落实。

(1)实施经济责任审计行政问责,应当坚持实事求是、客观公正;权责一致、分清责任;违规必究、分工负责的原则。由审计部门对经济责任进行行政责任认定,也就是审计部门依法实施经济责任审计,对被审计的领导干部及其所在单位财政财务收支、管理使用的政府性资金的真实性、合法性和效益性作出审计评价,出具审计结果报告,确定被审计领导干部应承担的经济责任,包括直接责任和主管责任。

(2)经济责任审计行政问责的具体情形包括:1.违反财经法规的行为,主要包括:乱收费、乱罚款、乱摊派;截留转移预算收入;挤占挪用专项资金;偷漏国家税款;私设小金库;2.违规决策或管理不当造成政府性资金较大损失与浪费的行为;3.违反领导干部党风廉政建设规定造成较大社会影响的行为;4.提供虚假资料,拒绝接受经济责任审计行为;5.利用职务便利,将国有财物据为己有或违规滥发钱物、私分钱物或在下属部门领取不当报酬;6.国家大额投资、大宗物品采购等未按规定实行公开招投标或审批程序不合法;7.严重失职,单位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或有制度不执行,内部管理混乱;8.审计发现的其他违规、违纪或违法行为。同时,对审计机关依法作出的审计决定,被审计单位不认真执行、执行不力的或拒不执行的,被审对象也要承当相应的责任。

(3)经济责任审计行政问责的具体步骤:

1.审计部门根据审计结果,发现有违规、违纪或违法行为时,界定直接责任或主管责任,并向组织部门出具审计移送处理书,提出责任追究依据和建议。

2.组织部门根据经济责任审计结果报告书和审计移送处理书,经审查后,按照干部管理权限和情节轻重程度,追究相关责任人员责任。对于一般性的问题,由组织出面进行谈话、教育;对于问题较多但够不上党纪政纪处分的,给予诫勉提醒、限期改正等;对于工作失职造成严重损失或有经济问题的,交纪检监察机关立案查处,给予党纪政纪处分或组织处理。

3.对于涉嫌犯罪的,移交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4.纪检监察机关、组织部门依法作出责任追究决定后,应将领导干部经济责履行问题责任追究结果存入被审计领导干部廉政档案和组织考核档案,作为领导干部廉政谈话的内容之一和作为干部选拔、任用的依据之一;在考察干部时,将责任追究结果写入干部考察材料。还应及时将处理结果书面通报经济责任审计工作联席会议办公室和审计部门。

5.逐步实行经济责任审计结果和责任追究结果的信息公开。以经济责任审计联席会议办公室为平台,由审计部门牵头,定期召开审计结果情况分析会,梳理审计问责情况,并将经济责任审计报告和行政问责落实情况在公共媒体予以公开。通过舆论监督的方式推动经济责任审计在行政问责制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总之,审计机关要在《宪法》和《审计法》赋予的职责的基础上, 积极探索经济责任审计新的路径。强化审计部门在行政问责制中作为问责主体之一的作用,围绕领导干部的决策和行政行为加大审计力度和创新绩效评估手段,深化创新经济责任审计内容和方法,提高审计工作自身的质量,建立健全经济责任审计行政问责追究制度,促进经济责任审计结果在行政问责制建设中的全面转化落实,更好地发挥经济责任审计在政府问责制建设中的专业化监督作用。

第二篇:推进经济责任审计

推进经济责任审计 加强干部监督管理

刘善桥

推行经济责任审计,为加强干部监督管理开辟了一条新途径。要真正发挥其作用,核心在于转化运用好审计成果。

转化运用经济责任审计成果,前提是审计评价结论必须客观公正、真实可靠。经济责任审计,既属于审计的一般范畴,又不同于常规的业务审计,具有很强的特殊性。它所评价的对象是负主要责任的领导干部,所鉴定的内容是领导干部的经济责任,直接目的是为监督和管理干部提供重要依据,最终落脚点是“评人”,关系到被审计干部的政治生命,政策性非常强。如果审计结论不客观、不公正、不准确,有可能导致两种后果:要么是放过了有问题的人,要么是冤枉了没问题的人。所以说,质量是经济责任审计的生命,必须建立一套严密、科学的保证体系,确保审计评价结论客观公正、真实可靠。应把握好这样几个关键环节:一是要严格界定审计内容。经济责任审计只是干部监督的一种手段,不能越权越位,包办代替对干部多方面、多侧面的考察,而要紧扣经济责任进行评价,内容应当限定在财务收支、经济活动范围内的相关事项。二是要严格规范审计程序。这是确保审计行为合法、审计质量可靠的前提,经济责任审计的每一阶段、每一步骤,都应严格依法按程序办事。三是要严格划分责任界限。影响一个单位财务收支情况、经济活动情况的因素是多样的、复杂的,有历史的,有现实的;有主观的,有客观的;有班子集体的,有领导干部个人的,只有将这些因素进行实事求是的鉴别、分析,才能对被审计者的功过是非给以准确评价。

转化运用经济责任审计成果,要拓展延伸到干部监督管理工作的全过程。审计是手段,运用才是目的。客观公正、真实可靠的经济责任审计评价结论,有利于干部监督管理工作从模糊定性走向科学定量,从主观描述走向客观写实,从外在表象走向内在实质,有利于真实了解、准确评价、有效监督和正确使用干部,应当把其运用到干部监督管理工作的全过程。

第一,要把经济责任审计成果运用到领导干部的任前考核,避免和减少用人上的失察和失误。由于种种原因,干部考察中容易出现重定性描述、轻定量鉴定的情况,不同程度地影响了干部考察工作的质量。而经济责任审计结论的一个突出特点是能够从定量方面提供具体情况,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弥补传统干部考察方式的缺陷,为全面、准确地评价干部提供重要参考依据。可以说,把经济责任审计成果运用于干部的调整任免,直接作用于干部的升降去留,是对于干部实施有效监督和管理的重要途径和重要手段。

第二,要把经济责任审计成果运用到领导干部的任中管理,加强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的经常性建设。推行经济责任审计,从根本上来说,是为了促进领导班子建设和干部队伍建设。对审计成果的运用,要有经常性、长远性的思想,不可采取实用主义的态度,就事论事,为“审”而“审”,审过撂过,重要的是要善于从中发现倾向性、苗头性问题,总结出带普遍性、规律性的东西,运用到干部监督管理的经常性实践中去,加强领导班子建设和干部队伍建设。

第三,要把经济责任审计成果运用到领导干部的任后整改,促使现任领导干部和领导班子从中吸取经验教训,加强自身建设。对离任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的目的,不仅仅在于让离任者走得“明明白白”,更重要的是让继任者和新的领导班子从中找到财务管理、干部管理、作风建设等方面存在的薄弱环节乃至重大失误,吸取前任的经验教训,起到提醒和警示作用,有针对性搞好整改。同时,也可以使离任者到新的岗位后改正以往的不足,避免犯同样的错误。这是转化运用经济责任审计成果的一个很重要的方面。

转化运用经济责任审计成果,要同组织监督、纪律监督、司法监督等多种监督手段有机结合。干部监督的方式、途径和手段是多方面的,包括经济监督、组织监督、纪律监督、司法监督等。经济责任审计,作为一种经济监督,只是干部监督的一种手段,必须借助于组织、纪律、司法等手段的运用,才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不仅如此,审计主要是通过会计资料及相关资料来发现和查证问题,这就需要纪检、监察、检察等机关调查、取证。还有一点是,经济责任审计的鉴定内容局限于对被审计对象经济责任的评价,没有职能也不可能对干部的政治、思想、作风、水平、能力等方面的情况作出评判,而这又是组织部门的事。由此可见,把经济责任审计成果运用到干部监督工作中去,必须进行转化,作为纪律、组织、司法等监督手段的依据,进而形成以经济责任审计为重要手段,以审计成果转化应用为重要内容,审计、纪检、组织、监察、人事、检察等部门协调配合的新格局。

第三篇:构建与行政问责制相适应的经济责任审计模式初探

【内容摘要】加强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健全行政问责与经济责任审计等制度是“十七大”报告提出的明确要求,也是对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定位。实施行政问责制度是现代政府行政管理制度的发展方向,是必然趋势。本文通过对行政问责制与经济责任审计关系的分析,研究与行政问责制相适应的经济责任审计模式,探索以全部政府性资金为主线;以领导干部权利运行轨迹为

导向;以审评领导干部履行发展经济责任、统筹社会事业责任、行政管理责任、贯彻政策法规责任和廉政建设责任为重点的新时期经济责任审计路子,旨在进一步完善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工作,充分发挥经济责任审计在行政问责制建设中的作用。

【关键词】:行政问责制;经济责任审计;模式

一、行政问责制的涵义和发展

行政问责制是指社会公众对政府的行政行为进行质疑,对不履行法定行政义务或未承担相应行政责任的行政机关及其行政人员进行责任追究的一种制度。实施问责制是现代政府强化和明确责任,改善政府管理,建设责任政府的本质要求。

我国行政问责在非典事件之后开始探索制度化之路。2004年国务院印发的《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中曾提出要实现行政权力和责任的统一。“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了“要完善制约和监督机制,保证人民赋予的权力始终用来为人民谋利益。重点加强对领导干部特别是主要领导干部、人财物管理使用、关键岗位的监督,健全质询、问责、经济责任审计、引咎辞职、罢免等制度”。温家宝总理在新一届中央政府第一次廉政工作会议上宣布:“加快实行以行政首长为重点的行政问责和绩效管理制度。要把行政不作为、乱作为和严重损害群众利益等行为作为问责重点。对给国家利益、公共利益和公民合法权益造成严重损害的,要依法严肃追究责任。”2008年3月通过的《国务院工作规则》首次写入了行政问责制。这表明了行政问责制作为现代政府行政管理制度的发展方向,我国已从之前的高度关注步入了制度化建设轨道。

二、行政问责制与经济责任审计的关系

要实施行政问责,前提条件是必须有专门的机构对政府的行政行为进行监督并予以责任界定,这是行政问责制得以贯彻落实的有效保障。行政监督是多方位的,行使监督和问责职权的主体也是多层次的,如人大、纪检、监察、组织等各部门均担负着不同的监督职能,社会公众也具有对行政行为监督的权利。而要评价政府或政府部门在行使公共管理职能中财政管理的绩效、行政管理的效率等行为并进行责任界定,为行政问责提供切实可靠的依据,作为政府专职的综合经济监督部门-国家审计机关是最为恰当的,法律付予了这一职责,目前审计机关开展的经济责任正起着这样的作用。

《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第二十五条明确规定:“审计机关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对国家机关和依法属于审计机关审计监督对象的其他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在任职期间对本地区、本部门或者本单位的财政收支、财务收支以及有关经济活动应负经济责任的履行情况,进行审计监督”。这一规定,明确了经济责任审计的法律地位和工作定位。经济责任审计不同于常规审计,它将“对人”和“对事”的监督有效地结合在了一起,在对被审计单位财政、财务收支真实、合法、效益作出评价的同时,主要对党政领导干部的个人履职行为进行评价,界定经济责任人任职期间直接导致或间接影响经济后果等行为应负有的责任。这一特点与行政问责的本质要求是相吻合的。

行政问责制度是实施党政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的配套制度基础,它与经济责任审计制度是密不可分,相辅相成的。经济责任审计侧重于责任的界定,行政问责侧重于责任的追究。责任追究是建立在责任界定基础上的,而责任界定的结果需要通过责任追究的效果来体现。如果没有行政问责制的支撑,经济责任审计的效用将大打折扣,反之如果经济责任审计未按照行政问责制的要求进行,也难以发挥其作用。

当前开展的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特性不明显,与行政问责制的要求尚有一定距离。存在着领导干部的权力运行过程及效果未作为监督的重点,审计过程中重合规合法性审计,轻效果效率性审计;重资金管理审计,轻经济决策审计;审计报告内容针对性不强、审计责任界定模糊、审计评价笼统等难以满足行政问责的需要的弊端。要实现责任追究的目标,为行政问责奠定坚实的基础,充分发挥经济责任审计的作用,我们在审计实践中必须紧紧围绕行政问责的要求,建立与行政问责相适应的经济责任审计模式。

三、构建与行政问责制相适应的经济责任审计模式

(一)党政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重点要与行政问责事项基本一致,应以领导干部权力运行轨迹为导向,以全部政府性资金为主线,着重评审领导干部五个方面的责任。

1、发展经济责任

主要审计领导干部任期内上级下达的考核指标、自行制定的计划指标完成情况。通过对社

第四篇:浅谈经济责任审计的作用

浅谈经济责任审计的作用

干部离任审计是指在各级领导干部任期届满,或者在其任期内提升、调任、免职、辞职、退休时对其在任期内财政财务收支管理、业务管理的真实性、合法性和效益性。以及有关经济活动应承担的责任进行的权威认定。

领导干部离任审计是经济责任审计中的一种形式,经济

责任审计包括定期审计、任期审计、重点审计和离任审计四种形式,其中以定期审计、任期审计为基础,以离任审计为重点,未经审计不得解除离任干部的经济责任。离任审计为进一步客观、公正评价和使用干部提供了重要依据,符合当前的官员选拔和任免制度,同时也拓宽了干部监督、考核的渠道。领导干部离任审计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有利于完善干部管理机制。将离任经济责任审计结

果作为考核任用干部的重要参考条件之一,可以有效地防止跑官、要官和买官、卖官的问题,还可以体现“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的管理思想。可以最大可能地消除经济指标中的泡沫成分,防止“数字出官、官出数字”不良现象的恶性循环,有利于加强干部监督管理,正确评价和使用干部。

(2)规范干部行为,促进廉政建设。离任审计立足于财政、财务收支审计,落脚点在于查明个人经济责任,既对事又对人,而且审计涉及领导干部任职期间一般较长,往往能够发现财政、财务收支审计不易发现的问题,有利于揭

露和惩治腐败分子。另外,离任审计着眼于防范,健全了监督制约机制,有利于发现财务管理漏洞,健全财务管理制度,提高财务管理水平,促进了廉政建设。

(3)客观公正地鉴定前后任的经营业绩。离任审计立足领导干部所在部门、单位的财政、财务收支的真实、合法、效益情况。一方面能够摸清家底,有利于继任者了解接任单位的真实情况,明确工作思路,缩短适应期,尽快进入角色;另一方面由于明确了离任者的经济责任,事实上也就划清了前后任的责任,有利于工作的交接,保持工作的连续性。

(4)促进领导干部遵守财经法规法纪,依法管理经济,避免和减少因决策失误带来的经济损失。

(龙井市审计局林松灿供稿)

第五篇:浅谈经济责任审计的作用

浅谈经济责任审计的作用

干部离任审计是指在各级领导干部任期届满,或者在其任期内提升、调任、免职、辞职、退休时对其在任期内财政财务收支管理、业务管理的真实性、合法性和效益性。以及有关经济活动应承担的责任进行的权威认定。

领导干部离任审计是经济责任审计中的一种形式,经济责任审计包括定期审计、任期审计、重点审计和离任审计四种形式,其中以定期审计、任期审计为基础,以离任审计为重点,未经审计不得解除离任干部的经济责任。离任审计为进一步客观、公正评价和使用干部提供了重要依据,符合当前的官员选拔和任免制度,同时也拓宽了干部监督、考核的渠道。领导干部离任审计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有利于完善干部管理机制。将离任经济责任审计结果作为考核任用干部的重要参考条件之一,可以有效地防止跑官、要官和买官、卖官的问题,还可以体现“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的管理思想。可以最大可能地消除经济指标中的泡沫成分,防止“数字出官、官出数字”不良现象的恶性循环,有利于加强干部监督管理,正确评价和使用干部。

(2)规范干部行为,促进廉政建设。离任审计立足于财政、财务收支审计,落脚点在于查明个人经济责任,既对事又对人,而且审计涉及领导干部任职期间一般较长,往往能够发现财政、财务收支审计不易发现的问题,有利于揭露和惩治腐败分子。另外,离任审计着眼于防范,健全了监督制约机制,有利于发现财务管理漏洞,健全财务管理制度,提高财务管理水平,促进了廉政建设。

(3)客观公正地鉴定前后任的经营业绩。离任审计立足领导干部所在部门、单位的财政、财务收支的真实、合法、效益情况。一方面能够摸清家底,有利于继任者了解接任单位的真实情况,明确工作思路,缩短适应期,尽快进入角色;另一方面由于明确了离任者的经济责任,事实上也就划清了前后任的责任,有利于工作的交接,保持工作的连续性。

(4)促进领导干部遵守财经法规法纪,依法管理经济,避免和减少因决策失误带来的经济损失。

(龙井市审计局 林松灿 供稿)

下载推进经济责任审计在行政问责制建设中的作用浅析(5篇可选)word格式文档
下载推进经济责任审计在行政问责制建设中的作用浅析(5篇可选).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试论经济责任审计的作用

    试论经济责任审计的作用 2008-7-31 10:52 来自网络 【大 中 小】【打印】【我要纠错】 审计产生的前提条件是受托经济责任关系的确立,然而,随着受托经济责任的不断演进,在各不......

    浅析经济责任审计在评价领导干部中的作用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党执政理念的一次重大创新,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指明了方向。充分发挥纪检监察职能,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政治保障,是纪检监察工作......

    浅析经济责任审计在评价领导干部中的作用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党执政理念的一次重大创新,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指明了方向。充分发挥纪检监察职能,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政治保障,是纪检监察工作......

    谈民主测评在经济责任审计中的作用

    谈民主测评在经济责任审计中的作用民主测评是《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第二十条第四款规定程序,是组织人事部门提高干部考察工作效率的有效方式,也是干部选拔任用工作......

    浅谈工会组织在推进企业文化建设中的作用

    浅谈工会组织在推进企业文化建设中的作用企业要发展,创造和谐环境是前提,而企业文化建设,是企业党委的责任,作为工会,也应积极参与,根据自身特点开展卓有成效的工作,为企业文化建设......

    经济责任审计在促进政府治理中的作用[合集]

    经济责任审计在促进政府治理中的作用作者:郎正清来源:南京财经大学学报2006年第6期摘要: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的不断加快,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党的十六届三中全......

    工会组织在推进企业文化建设中的角色和作用的探讨

    工会组织在推进企业文化建设中的角色和作用的探讨在新的历史时期,在新的形势下,在滨海公司工会工作的实践当中,我们始终把自己的这个组织看作是一个助推器,立足“服务”两字,做好......

    浅析在推进新农村建设中发挥妇联组织作用(范文)

    浅析在推进新农村建设中发挥妇联组织作用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们党在深刻分析当前国际国内形势,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全局出发确定的一项重大历史任务。党有号召,群有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