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谈民主测评在经济责任审计中的作用
谈民主测评在经济责任审计中的作用
民主测评是《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第二十条第四款规定程序,是组织人事部门提高干部考察工作效率的有效方式,也是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扩大民主、走群众路线的重要方法。民主测评在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中也有借鉴意义,且能够发挥积极作用。在新的形势下,借鉴和创新是经济责任审计的生命力所在。通过经济责任审计实践尝试,民主测评在经济责任审计中能够发挥“四个方面”的主要作用:一是能够弥补审前调查的缺憾。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要提高审计质量,降低审计风险,必须做好审前调查。这不仅是审计的重要环节,更是整个审计项目的发端,且直接影响审计质量的优劣。所以,审前调查必须做细、做实、做好。对于审前调查,《审计机关审计方案准则》第十条规定:审计组编制审计实施方案前,应当调查了解被审计单位的下列情况,并要求被审计单位提供下列资料:财政财务隶属关系、机构设置、人员编制情况;职责范围或者业务经营范围;银行账户、会计报表及其他有关的纸质和电子会计资料;内部审计机构和社会审计机构出具的审计报告;财务会计机构及其工作情况;相关的内部控制及其执行情况;相关的重要会议记录和有关的文件;与审计工作有关的电子数据、数据结构文档;其他需要了解的情况。显然,对于常规性财政财务
收支审计,这些都是必需的,但对于经济责任审计,却有其自身特殊的要求。经济责任审计以财政财务收支审计为基础,更多关注领导干部“三权一廉”情况(履行经济决策权、国家财经法规执行权、经济管理权、遵守廉政规定),以及相关经济活动绩效、内控制度建立健全及其执行等方面的情况。尽管审前调查已经涉及许多单位和人员,但一些干部职工群众关注的、反映强烈的、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在被审计单位主动提供的材料上不一定能够看得到,在最初的审计调查中也未必能够了解得到。因此,经济责任审计基础在账里,功夫在账外。审计工作缺憾永存,不可避免,从实际操作来看,民主测评是现有审计调查手段的补充和完善,从一定程度上能够弥补审前调查不深入、不全面、不透彻造成的缺憾。
二是能够发现经济案件线索。经济责任审计的目的是规范和防范,同时防贪惩腐,发挥警示、教育和导向作用。通过经济责任审计为干部管理部门在选人用人等方面提供重要依据,加强对领导干部的监督管理。但是,经济责任审计政策性强、涉及范围大、内容多、标准要求高,由于审计客体的差异性较大,对经济责任审计工作是一个严重的挑战,审计人员从不同领域持续获取知识与信息的能力具有局限性,加之行业之间、工种之间信息的不对称,想在审计初期就能进入角色、摸透被审计单位情况较为困难。更何况,现
代条件下的经济案件具有智能化、复杂化、隐蔽化等特点,无疑也是对审计人员职业能力的考验,审计风险进一步加剧。这就要求审计人员必须透过现象看本质,善于把握全局,抓主要矛盾,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不仅要把握被审计领导干部及所在单位的总体情况,而且还要以自己长期审计实践积累的特有职业敏锐力、洞察力和判断力,寻找容易出现问题的蛛丝马迹,捕捉与达到经济责任审计目的相关的信息。经济责任审计中的民主测评,有效地拓宽了干部职工群众的“源信息”渠道,能够较好地起到桥梁、纽带、通道、平台的作用。以此为路径,审计人员可对民主测评中获得的信息察微析疑,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表及里,仔细分析研究,选取突破口,进一步增强经济责任审计的针对性、可操作性和有效性。对于民主测评中职工群众反映出来的审计线索,审计组要加强内部控制,注意保密,采取适当的调查方式和方法,以免伤害职工群众的朴素感情,损害其切身利益,更要防止因措施不当打草惊蛇,触动被审计对象及所在单位做手脚,从而将审计工作陷于被动的情况发生。三是能够获取群众的真实意见。民主测评能够体现干部路线中坚持群众公认的原则,作为一种了解群众舆论、疏通民主渠道、听取基层意见的方法,针对性强,效率高,形式灵活,也比较直观,是评价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硬”指标,是实行群众监督的一种有效手段,对进一步发挥群众对
干部工作的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增强干部工作的公平、公开、公正、透明,促进民主化进程,切实防止不正之风,有着十分积极的意义。在经济责任审计中,对被审计领导干部进行民主测评,首先,能够增强职工群众的民主参与意识,发挥他们对领导干部决策程序、工作业绩的知情权、参与权,获取职工群众“原生态”的意见和建议;其次,促进领导干部客观地评价自己,真正认识解决民生问题是最大的政治,改善民生问题是最大的政绩,时刻自重、自省、自警、自励,常修为政之德,常思贪欲之害,常怀律已之心,正确对待权力、地位和切身利益,自觉接受群众监督,多为职工群众办实事;第三,在经济责任审计中搞好民主测评,能够使群众切身感受到作为单位的一分子,自己的民主权利和人格得到了尊重。经济责任审计中的民主测评,在测评前要将测评要求讲清楚,便于干部群众在确定内容方面正确理解和把握之外,还要加强宣传教育,提高他们的思想认识。尤其是要增强他们的民主意识和主人翁责任感,充分认识民主测评领导干部,是他们的权利义务,应认真负责地参加,以实际行动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做出应有的贡献。
四是有利于对领导干部的审计评价。当前,经济责任审计存在着工作程序不规范、评价指标体系不健全等问题,从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经济责任审计的深化和发展,也是影响其发挥更大作用的原因之一。从审计实践来看,经济责任审计
评价虽然很好地坚持了“六项原则”(即:依法评价原则、实事求是原则、客观公正原则、全面评价原则、一致性原则、重要性原则),但是评价标准不够一致,必定导致最终结果的差异,有时以审计报告拟定人的价值取向,或以审计自由裁量去评价被审计对象,是有失公正和公平的。经济责任审计“评价难”,依然是审计人员难以逾越的一道障碍。经济责任审计只有体现时代性,富于创造性,把握规律性,才能符合不同时期工作的要求,才是真正的出路。经济责任审计中民主测评的作用在于,能够很好地吸纳民主成份,接受群众对领导干部的肯定,使审计评价更加接近被审计单位的实际,更加接近职工群众的直接意向,更加客观、公正、合理,使被审计对象的工作业绩更具人格化。同时,对测评结果进行定性、定量的技术分析,增加数字上的对比性语言描述,使审计评价更为科学、准确、完整,使审计报告也随之更加完善和规范。
诚然,要让民主测评这一有效的方式方法在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中发挥作用,关键在于对被审计领导干部及所在单位的整体了解和把握,在于测评内容的设置、测评时机的安排、测评方法的应用、参与人员的组织、测评结果的分析上。这些都需要我们进一步探索、研究和创新。
第二篇:浅析经济责任审计在评价领导干部中的作用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党执政理念的一次重大创新,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指明了方向。充分发挥纪检监察职能,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政治保障,是纪检监察工作当前的一项重要任务。
一、牢固树立构建和谐社会的新思想,坚持准确定位
在新形势下,纪检监察机关要紧紧围绕发展第一要务,立足于发挥职能优势,选准构建和
谐社会、服务发展的着眼点,更好地为保证和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为构建和谐社会创造良好的政治环境。
(一)立足于优化发展环境,选准构建和谐社会、服务发展的切入点。一是围绕县委、县政府政令畅通、重大改革决策和措施的落实,加强监督检查,查纠有令不行、有禁不止、“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等行为;二是围绕提高党政机关行政能力,加强效能监察,查纠有法不依、执法不公、滥用职权、吃拿卡要、乱收乱罚、设置障碍以及不作为、乱作为等影响和破坏发展环境的行为;三是深入开展专项治理,维护市场经济秩序,查纠政府利益部门化、部门利益个人化等部门和行业有悖于市场公平竞争的行为。
(二)立足于实现群众的根本利益,选准构建和谐社会、服务发展的着力点。我们无论干什么事情,都要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坚持把群众利益作为第一需要,高度重视人民群众来信来访和举报投诉工作,下大力气解决好群众反映的热点焦点问题。纪检监察机关要正确把握反腐倡廉与构建和谐社会、加快发展的关系,坚持从严治党、从严治政,加强反腐倡廉同营造良好发展环境相结合,同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相结合,同保障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发展相结合,从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深入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赢得人民群众的信任与支持。
二、明确构建和谐社会的新任务,狠抓工作落实
(一)全面落实《纲要》精神,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继续坚持“五个一”廉政教育制度,加强党员干部思想教育,教育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廉洁自律,教育行业部门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筑牢反腐道德防线。要加强制度建设,构筑防腐制度体系。建立管用的制度,改革不相适应的制度,采取有效措施保证制度的落实,依靠制度预防腐败。要加强监督工作,保证监督得力有效。要使广大党员干部和群众积极参与监督,切实增强领导干部自觉接受监督的意识,做到自尊自警、自省自律。要严肃执行纪律,惩治腐败。对思想教育无效、制度约束无效、监督制约无效者,必须严肃依纪论处、依法惩处,以儆效尤。
(二)坚持从严治政,严格规范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行为。大力营造廉政文化氛围,督促各级领导干部严格遵守“四大纪律八项要求”,严格遵守党的政治纪律和组织纪律,严格执行领导干部廉洁自律各项规定。努力做到“十个不准”,即不准滥用权力,不准行贿受贿,不准跑官要官,不准以权代法,不准插手工程,不准假公济私,不准公费娱乐,不准参与赌博,不准婚丧敛财,不准大吃大喝。对顶风违纪和严重违纪的领导干部,要严肃查处。
(三)坚持标本兼治,不断深化治本抓源头工作。一是要加大查办案件的力度。要以查办发生在领导机关、领导干部中滥用权力、谋取非法利益的案件和发生在基层的以权谋私案件为重点,严肃查处危害司法公正、市场秩序、侵害群众利益的案件。通过查处违纪违法案件,化解社会矛盾,肃清严重阻碍和谐社会建设和经济发展的障碍。二是要继续推行干部人事制度、司法体制、行政审批、财政管理制度和投资体制改革。坚持正确的用人导向,真正公正公平地选人用人;加强对司法活动的监督,认真解决群众反映突出的徇私枉法、司法不公等问题,有效预防和治理司法领域的腐败现象;继续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对不符合《行政许可法》规定的审批事项,坚决取消;深入推进财政管理制度改革,进一步扩大财政资金国库集中收付改革范围;全面落实“收支两条线”规定,严肃查处违反规定设立“小金库”问题;规范政府投资行为,加强对政府投资项目的监督,建立政府投资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进一步加大建设工程招标投标、经营性土地使用权出让、国有资产产权交易、政府采购四项制度改革的力度。三是要强化执法监督和检查。纪检监察机关要不断加强执法监察力度,把监察重点放在为老百姓办事的机构和部门,规范依法行政行为。建立健全行政监察投诉制度,引入公众监督机制,要倾听群众呼声,亲办群众之诉,把问题解决在基层,把满意留在基层。要积极探索执法监察和纠风工作的听证制度,吸纳社会各界代表参与纠风工作。今年重点要坚决纠正征用土地、城镇房屋拆迁、企业违法排污、企业重组改制和破产中损害群众利益以及拖欠农民工工资等问题。同时继续抓好治理教育乱收费、纠正医药购销和医疗服务中不正之风以及减轻农民负担工作。
三、围绕构建和谐社会的新要求,切实加强自身建设
纪检监察机关作为党的建设和国家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适应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新要求,努力
提高自身工作水平和能力,以过硬的作风,良好的形象,作政治信念坚定、严肃执纪的表率;作认真学习,钻研业务的表率;作公正无私,刚直不阿的表率;作不询私情,务实清廉的表率。纪检监察干部必须增强大局意识,一切从构建和谐社会的大局出发,努力做到“三个适应”,即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适应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要求,适应改革发展稳定的要求,始终站在时代的前列,争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忠诚卫士。要认真学习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党的十六大、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以及中央纪委五次全会精神,学习经济、法律、科技和管理等相关业务知识。通过强化学习,提高保证和促进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能力,提高对党组织和党员领导干部实施有效监督的能力,提高依法执纪、依法办案的能力,提高协助党委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组织反腐败工作的能力,提高维护党内民主和保障党员民主权利的能力,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增强反腐倡廉的整体合力,努力增强反腐倡廉工作的原则性、系统性、预见性、创造性,推动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深入开展。
第三篇:浅析经济责任审计在评价领导干部中的作用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党执政理念的一次重大创新,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指明了方向。充分发挥纪检监察职能,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政治保障,是纪检监察工作当前的一项重要任务。
一、牢固树立构建和谐社会的新思想,坚持准确定位
在新形势下,纪检监察机关要紧紧围绕发展第一要务,立足于发挥职能优势,选准构建和谐社会、服务发展的着眼点,更好地为保证和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为构建和谐社会创造良好的政治环境。
(一)立足于优化发展环境,选准构建和谐社会、服务发展的切入点。一是围绕县委、县政府政令畅通、重大改革决策和措施的落实,加强监督检查,查纠有令不行、有禁不止、“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等行为;二是围绕提高党政机关行政能力,加强效能监察,查纠有法不依、执法不公、滥用职权、吃拿卡要、乱收乱罚、设置障碍以及不作为、乱作为等影响和破坏发展环境的行为;三是深入开展专项治理,维护市场经济秩序,查纠政府利益部门化、部门利益个人化等部门和行业有悖于市场公平竞争的行为。
(二)立足于实现群众的根本利益,选准构建和谐社会、服务发展的着力点。我们无论干什么事情,都要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坚持把群众利益作为第一需要,高度重视人民群众来信来访和举报投诉工作,下大力气解决好群众反映的热点焦点问题。纪检监察机关要正确把握反腐倡廉与构建和谐社会、加快发展的关系,坚持从严治党、从严治政,加强反腐倡廉同营造良好发展环境相结合,同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相结合,同保障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发展相结合,从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深入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赢得人民群众的信任与支持。
二、明确构建和谐社会的新任务,狠抓工作落实
(一)全面落实《纲要》精神,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继续坚持“五个一”廉政教育制度,加强党员干部思想教育,教育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廉洁自律,教育行业部门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筑牢反腐道德防线。要加强制度建设,构筑防腐制度体系。建立管用的制度,改革不相适应的制度,采取有效措施保证制度的落实,依靠制度预防腐败。要加强监督工作,保证监督得力有效。要使广大党员干部和群众积极参与监督,切实增强领导干部自觉接受监督的意识,做到自尊自警、自省自律。要严肃执行纪律,惩治腐败。对思想教育无效、制度约束无效、监督制约无效者,必须严肃依纪论处、依法惩处,以儆效尤。
(二)坚持从严治政,严格规范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行为。大力营造廉政文化氛围,督促各级领导干部严格遵守“四大纪律八项要求”,严格遵守党的政治纪律和组织纪律,严格执行领导干部廉洁自律各项规定。努力做到“十个不准”,即不准滥用权力,不准行贿受贿,不准跑官要官,不准以权代法,不准插手工程,不准假公济私,不准公费娱乐,不准参与赌博,不准婚丧敛财,不准大吃大喝。对顶风违纪和严重违纪的领导干部,要严肃查处。
(三)坚持标本兼治,不断深化治本抓源头工作。一是要加大查办案件的力度。要以查办发生在领导机关、领导干部中滥用权力、谋取非法利益的案件和发生在基层的以权谋私案件为重点,严肃查处危害司法公正、市场秩序、侵害群众利益的案件。通过查处违纪违法案件,化解社会矛盾,肃清严重阻碍和谐社会建设和经济发展的障碍。二是要继续推行干部人事制度、司法体制、行政审批、财政管理制度和投资体制改革。坚持正确的用人导向,真正公正公平地选人用人;加强对司法活动的监督,认真解决群众反映突出的徇私枉法、司法不公等问题,有效预防和治理司法领域的腐败现象;继续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对不符合《行政许可法》规定的审批事项,坚决取消;深入推进财政管理制度改革,进一步扩大财政资金国库集中收付改革范围;全面落实“收支两条线”规定,严肃查处违反规定设立“小金库”问题;规范政府投资行为,加强对政府投资项目的监督,建立政府投资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进一步加大建设工程招标投标、经营性土地使用权出让、国有资产产权交易、政府采购四项制度改革的力度。三是要强化执法监督和检查。纪检监察机关要不断加强执法监察力度,把监察重点放在为老百姓办事的机构和部门,规范依法行政行为。建立健全行政监察投诉制度,引入公众监督机制,要倾听群众呼声,亲办群众之诉,把问题解决在基层,把满意留在基层。要积极探索执法监察和纠风工作的听证制度,吸纳社会各界代表参与纠风工作。今年重点要坚决纠正征用土地、城镇房屋拆迁、企业违法排污、企业重组改制和破产中损害群众利益以及拖欠农民工工资等问题。同时继续抓好治理教育乱收费、纠正医药购销和医疗服务中不正之风以及减轻农民负担工作。
三、围绕构建和谐社会的新要求,切实加强自身建设
纪检监察机关作为党的建设和国家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适应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新要求,努力提高自身工作水平和能力,以过硬的作风,良好的形象,作政治信念坚定、严肃执纪的表率;作认真学习,钻研业务的表率;作公正无私,刚直不阿的表率;作不询私情,务实清廉的表率。纪检监察干部必须增强大局意识,一切从构建和谐社会的大局出发,努力做到“三个适应”,即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适应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要求,适应改革发展稳定的要求,始终站在时代的前列,争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忠诚卫士。要认真学习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党的十六大、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以及中央纪委五次全会精神,学习经济、法律、科技和管理等相关业务知识。通过强化学习,提高保证和促进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能力,提高对党组织和党员领导干部实施有效监督的能力,提高依法执纪、依法办案的能力,提高协助党委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组织反腐败工作的能力,提高维护党内民主和保障党员民主权利的能力,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增强反腐倡廉的整体合力,努力增强反腐倡廉工作的原则性、系统性、预见性、创造性,推动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深入开展。
第四篇:浅谈经济责任审计的作用
浅谈经济责任审计的作用
干部离任审计是指在各级领导干部任期届满,或者在其任期内提升、调任、免职、辞职、退休时对其在任期内财政财务收支管理、业务管理的真实性、合法性和效益性。以及有关经济活动应承担的责任进行的权威认定。
领导干部离任审计是经济责任审计中的一种形式,经济
责任审计包括定期审计、任期审计、重点审计和离任审计四种形式,其中以定期审计、任期审计为基础,以离任审计为重点,未经审计不得解除离任干部的经济责任。离任审计为进一步客观、公正评价和使用干部提供了重要依据,符合当前的官员选拔和任免制度,同时也拓宽了干部监督、考核的渠道。领导干部离任审计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有利于完善干部管理机制。将离任经济责任审计结
果作为考核任用干部的重要参考条件之一,可以有效地防止跑官、要官和买官、卖官的问题,还可以体现“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的管理思想。可以最大可能地消除经济指标中的泡沫成分,防止“数字出官、官出数字”不良现象的恶性循环,有利于加强干部监督管理,正确评价和使用干部。
(2)规范干部行为,促进廉政建设。离任审计立足于财政、财务收支审计,落脚点在于查明个人经济责任,既对事又对人,而且审计涉及领导干部任职期间一般较长,往往能够发现财政、财务收支审计不易发现的问题,有利于揭
露和惩治腐败分子。另外,离任审计着眼于防范,健全了监督制约机制,有利于发现财务管理漏洞,健全财务管理制度,提高财务管理水平,促进了廉政建设。
(3)客观公正地鉴定前后任的经营业绩。离任审计立足领导干部所在部门、单位的财政、财务收支的真实、合法、效益情况。一方面能够摸清家底,有利于继任者了解接任单位的真实情况,明确工作思路,缩短适应期,尽快进入角色;另一方面由于明确了离任者的经济责任,事实上也就划清了前后任的责任,有利于工作的交接,保持工作的连续性。
(4)促进领导干部遵守财经法规法纪,依法管理经济,避免和减少因决策失误带来的经济损失。
(龙井市审计局林松灿供稿)
第五篇:浅谈经济责任审计的作用
浅谈经济责任审计的作用
干部离任审计是指在各级领导干部任期届满,或者在其任期内提升、调任、免职、辞职、退休时对其在任期内财政财务收支管理、业务管理的真实性、合法性和效益性。以及有关经济活动应承担的责任进行的权威认定。
领导干部离任审计是经济责任审计中的一种形式,经济责任审计包括定期审计、任期审计、重点审计和离任审计四种形式,其中以定期审计、任期审计为基础,以离任审计为重点,未经审计不得解除离任干部的经济责任。离任审计为进一步客观、公正评价和使用干部提供了重要依据,符合当前的官员选拔和任免制度,同时也拓宽了干部监督、考核的渠道。领导干部离任审计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有利于完善干部管理机制。将离任经济责任审计结果作为考核任用干部的重要参考条件之一,可以有效地防止跑官、要官和买官、卖官的问题,还可以体现“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的管理思想。可以最大可能地消除经济指标中的泡沫成分,防止“数字出官、官出数字”不良现象的恶性循环,有利于加强干部监督管理,正确评价和使用干部。
(2)规范干部行为,促进廉政建设。离任审计立足于财政、财务收支审计,落脚点在于查明个人经济责任,既对事又对人,而且审计涉及领导干部任职期间一般较长,往往能够发现财政、财务收支审计不易发现的问题,有利于揭露和惩治腐败分子。另外,离任审计着眼于防范,健全了监督制约机制,有利于发现财务管理漏洞,健全财务管理制度,提高财务管理水平,促进了廉政建设。
(3)客观公正地鉴定前后任的经营业绩。离任审计立足领导干部所在部门、单位的财政、财务收支的真实、合法、效益情况。一方面能够摸清家底,有利于继任者了解接任单位的真实情况,明确工作思路,缩短适应期,尽快进入角色;另一方面由于明确了离任者的经济责任,事实上也就划清了前后任的责任,有利于工作的交接,保持工作的连续性。
(4)促进领导干部遵守财经法规法纪,依法管理经济,避免和减少因决策失误带来的经济损失。
(龙井市审计局 林松灿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