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沾化县审计局积极创新审计服务模式见实效
沾化县审计局
积极创新审计服务模式见实效
为增强审计服务效能,维护县域社会经济和谐稳定,2月份,沾化县审计局创新思路启动了“555”审计服务窗口。“555”审计服务窗口具体做法是:社会各界、被审单位可以通过拨打“7311555”审计服务专线电话(简称“555”专线)或直接到现场咨询政府投资重点项目造价管理、财经政策法规落实、民生项目建设等热点难点问题,举报财政财务收支不规范、偷漏税、侵吞国有资产、专项资金管理混乱、“三乱”、私设“小金库”、审计人员违反廉政规定等违法违纪违规情况。对举报事项,做到详细登记,及时报经局领导审批后,启动联动机制,分类处置:涉及农村经济事项,督促乡镇审计所尽快办理;涉及行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经济事项,指派局机关相关股室予以办理;涉及举报审计人员事项,由局纪检部门调查处理。举报事项办理情况及时向服务对象进行反馈。该服务窗口制定了严格的岗位职责和工作制度,由局领导带班,各股室抽调精干力量,每天接听专线或现场受理单位和群众咨询、举报情况。“555”审计服务窗口启动以来,共接到社会各界来电来访8人次,切实做到了了解服务对象诉求,认真解疑释惑,排忧解难,为服务对象提供了快捷高效的审计服务,起到了良好的社会效果。
(山东沾化县审计局高祥峰0543-7310551)
第二篇:广州积极创新社区管理服务模式
广州积极创新社区管理服务模式
幸福广州的重要标志是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关系和谐,说到底就是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更好管理和服务人的问题。7月12日,省委书记汪洋在省委全会上特别指出:“可以推广广州创新城市社区的硬件和软件建设,进一步提高社区凝聚力的经验。”记者近日从基层了解到,广州市作为省委、省政府部署的最早先行先试社区社会管理服务改革创新模式的城市,从2008年开始,在14个街道开展了执法、管理、服务“三位一体”体制改革试点,在20个街道开展了社区建设综合服务中心建设试点,探索构建一个符合时代要求、体现广州特色、富有活力效率的新型社会管理服务体系。目前这一试点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
样本一:海珠区
网格化管理社区楼宇
今年1月,市民政局委托的专家组对海珠区三街五站工作进行评估,一致认为该区社工站服务走在全市33个试点项目的前列。海珠区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2009年底以来,海珠区先后在沙园街、华洲街开展创新社区管理服务模式试点工作,在沙园街、江南中街、琶洲街、华洲街、南华西街开展了政府购买服务、社区工作站建设、社区家庭服务中心等专项试点工作。该区先后出台了《关于试点街道配备编制外合同制人员的意见》、《街道编外合同制人员核定标准》。创新提出了“街道编外合同制人员测算法”,以街道辖区面积和常住人口数量为基本指标计算核定每个街道协管员人数。同时,试点街道通过机构整合和集中办公,把所有工作人员都统一到“三中心一执法队”的管理格局下,实现了一员多能的管理目标。在分工上采取网格化管理,把街道分为几个大网格,每个大网格内再以楼宇为单位划分多个小网格,形成管理服务“网格化”体系,各网格由社区专干、协管员分片包干负责该区域内的各项社区管理和服务,将每个网格的管理服务责任落实到具体的人员上。
成效
社区管理专属政策体系基本设立。三年来,广州市制定实施了《关于学习借鉴香港先进经验推进社会管理改革先行先试的意见》、《发展和规范我市社会组织的意见》、《加快推进社
会工作及其人才队伍发展的意见》和相关配套政策文件,形成了较为完备、具有广州特色的社会管理服务工作政策体系,保证了社区管理服务改革创新工作的有序推进。
样本二:沙园街
学习香港新加坡经验
地处海珠区西部的沙园街道辖区面积1.5平方公里,总人口63000多人,流动人员8800多人,是以大企业宿舍区、新开发社区和部分城中村组成的混合型社区。在试点创新社区社会管理服务后,该街通过市、区拨款和街道自筹资金,共投入500多万元,用于街道“三中心一执法队”场地建设、购置设备和政府购买服务等项目,加大资金保障。通过市、区支持,投入220万元公开招标引进北斗星社会工作服务中心和穗星社会工作服务中心,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方式提供专业化社区服务。该街与香港旺角街坊会建立友好交流关系,邀请新加坡德教太和观家庭服务总监黄光星先生现场指导,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专业人士及香港顾问组建服务督导组和顾问组。该街荔福社区的陈观环女士长期无法与婆婆相处以致患有轻微的忧郁症,资深社工刘双对她做了专门的调处个案,整理了陈观环的个案基本信息和家庭图,通过专业服务改善了陈观环的困境,婆媳关系以及整个家庭环境逐渐融洽。
成效
社会管理服务新体制初步形成。2009年11月30日市政府第99次常务会议决定,按照执法、管理、服务“三位一体”的思路,在街道构建“三中心一队伍”整合机构和聘用人员。全市共确定14个街道开展试点,打破了以往重管理轻服务、多头管理、权责不清、各自为政的困局,人员得到了精简,社会管理效能明显提升。将具有行政管理职责的城市管理、社会事务、人口和计划生育、出租屋管理、劳动和社会保障、再就业等职能整合,组成街道综合管理中心;将政府面向居民群众提供的家庭服务、长者服务、青少年服务等服务内容加以整合,组成街道社区综合服务中心(后统一更名为家庭综合服务中心),采取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由民办社工机构承接提供,等等。
样本三:逢源街
打造居民的幸福港湾
逢源街位于广州市荔湾区中部,是一个具有浓郁西关风情的典型老城区。2008年,该
街成立逢源人家服务中心,形成较为完善的社区、家庭综合服务体系。经过十多年的不懈努力,街道社区综合服务机构已趋健全,服务功能日趋完善,现已具备社区养老、婚姻家庭、青少年教育、社区康复指导、社区矫正、群众诉求反馈、社区就业、困难群众帮扶、外来人口、社区卫生保健等十大服务功能。
目前,逢源街已拥有一支31人的优秀社工队伍,打造出“家长俱乐部”、“长者义工队”、“康龄社区大学”等多个自主创新精品,深受社区群众喜爱。建立社工义工联动机制,由社工负责发展、指导、联系和服务义工,定期培训义工,提高义工的技能和水平。2002年以来,街道先后成立长者义工队(广州市首支长者义工联队),组建青年、党员、长者、家庭等多层次、多行业的义工队伍,人数达6000多人。现在,很多因为老城区改造需要搬迁出去的居民都不愿意离开逢源街,他们感叹地说:“住在逢源街是幸福的。”国家民政部原部长李学举视察街道时动情地说,逢源街在社区养老服务方面,为老人想得最多、干得最多、做得最好,社工和义工互动进社区开展“为老服务”是今后我国社区养老发展的方向。
成效
社会服务有效回应了居民诉求。广州在学习借鉴新加坡、香港等国家和地区经验的基础上,结合实际在全市20个街道开展社区综合服务中心建设试点。通过整合社区服务资源,并以政府购买社会服务或委托项目管理等方式,丰富了可供服务内容,居民的服务需求得到了更好的回应,诉求得到更有效解决,群众社会生活的积怨明显减少,邻里关系更和睦。
样本四:社会组织培育基地
让社会组织“拎包入住”
在位于环市西路的广州市社区服务中心办公大楼,该中心主任邓世献介绍说,广州市社会组织培育基地就像是公益社会组织的“保姆”,培育基地重点为社会组织提供政策咨询、法律咨询、交流培训、项目策划、资源链接、财务托管、人事托管、网站托管等培育服务,期望通过一段时间的培育,使社会组织提升自主运作和发展的能力。“我们的建设目标是让社会组织‘拎包入住’,不用再为办公场地耗费精力,一心一意发展实力。”邓世献说。
在广州市民政局的支持下,2009年底,广州市社会组织培育基地作为社区服务中心的一项业务开始试运营。2010年10月,国家民政部部长李立国到基地考察,并要求广州市“把
培育基地建设成社会组织之家”。目前,培育基地可谓初具规模,有19家社会组织进驻。广州市政府将在市中心地带拨1800平方米的办公场所给培育基地,让它有更多的容纳空间,实现专业批发市场的规模。
成效
社会组织培育和发展模式获新突破。市社区服务中心主任邓世献表示,广州积极探索社会组织登记管理制度改革,实现了行业协会商会“五自三无”的民间化改革,即自发发起、自选会长、自筹经费、自聘人员、自主会务;无行政级别,无行政事业编制,无行政业务主管部门,试行社会组织备案管理,建立了市级社会组织培育基地和扶持社会组织发展专项资金,全面推进社会组织党建工作,基本形成了社会组织有序参与社会管理服务的工作格局。
样本五:“联和一家”
15次面谈缓解靓女强迫症
“联和一家”联和街社区家庭服务中心是去年10月19日由萝岗区政府以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成立的。该中心由萝岗区政府投入150万元新建而成,面积1050平方米,并全权委托中大社工服务中心承办,由中山大学社工服务中心提供服务,除配备11名专业社工外,还配有中山大学社工专业副教授以上职称的行政、事务与研究督导各一名,顾问3名。这是国内首家由专业社工服务机构参与研发、设计、监理的社区综合服务中心。这里提供的全方位服务,让社区居民真真切切地体验到了居家生活的幸福感。该社区曾有一个患了强迫症的居民,一天要洗五次澡,到了后来发展到不能上班,只能辞职在家,男朋友因此离开她,她也产生了轻生的念头。“联和一家”的社工知道情况后,主动致电,听她倾诉,还请她来接受专业的心理咨询和治疗。“单是面谈就不下15次,电话聊天数不清了。经过半年的跟踪,现在这位居民的病情大大好转。最近我们正在安排,跟她一起为她的人生作新的规划。”
成效
社工人才队伍建设有了新发展。记者从市民政局了解到,近两年,广州各级财政投入
1.1亿元,用于购买社工服务,初步形成了政府扶持、社会运作、职业化和专业化的社工人才队伍建设模式。
样本六:江南中街道
首创“党支部建在楼宇上”
30年前,居住在江南中街下田巷10号的43户居民,是曾因拆迁而从世代居住的市二宫附近搬进来的。入住后却由于国有资产纠纷面临着失去住房的问题,困扰他们长达30年之久。在社区各级党组织的帮助下,今年5月份问题得以顺利解决,群众心里的大包袱终于放下,其中的一名“口袋”党员梁伯还主动请求加入党员社区。这一切得益于江南中街道首创“党支部建在楼宇上”的做法。2009年底,该街对16个社区党组织进行调整,在青凤、青葵、杏园、紫龙、聚源等5个社区试点。在楼宇党支部领导下,选出居民代表、流动人员代表、企事业单位代表成立楼宇自我管理与服务小组,与公共服务对接、整合,将服务送上楼,走出了一条“小事不出楼宇,大事不出社区”的自治新路子。楼宇党群组织还和地区企事业单位、新社会组织开展“手拉手互帮互助”工程,动员多方力量到楼宇,参与社区管理服务活动。
成效
社区建立听取民意的常态机制。代表委员下社区,在社区建立了常态的民意听取机制。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派驻到社区,与街道党工委配合,深入社区调查、上门访问、电话访问,拓宽了社情民意表达的渠道,大大促进了和谐社区建设。
第三篇:舞钢市审计局信息化审计创新模式助推大数据审计
舞钢市审计局
信息化审计创新模式助推大数据审计
2017年来,为积极推进大数据审计与实务审计的契合,舞钢市审计局围绕“稳步推进,适度创新,全面提升”的发展思路,推进信息化审计创新模式,切实提高信息化环境下审计监督能力和管理效能。
一、细化目标任务,注重考核激励目标。为确保审计成果的开发利用,继续加大对优秀案例的征集工作,制订出台《舞钢市审计局目标责任管理考评及奖罚办法》,并将任务细分到科室和个人,将评比结果作为科室及个人评先评优的重要参考依据,做到任务清晰、责任明确。
二、规范管理制度,实施数据安全管控。强化对审计数据全生命周期各环节的管理、监督和风险防控机制建设,制订大数据审计制度规范,完善《计算机审计管理办法》《数据安全管理办法》,提升内部管理水平,提高信息化审计绩效。
三、形成数字化资源,推进审计档案信息化。结合档案管理工作要求,配备专门人员、专用设备将纸质化审计档案扫描成数字化,上载至内网服务器,供审计人员通过网络查询,最大程度的提高档案管理水平,实现高效利用。
四、提升队伍培养,深化师徒传帮带。以计算机审计骨干人才为师,继续实施计算机技能授课,实现一对一提升,根据“计算机审计骨干人才—计算机审计人员”的二级培养目标,深化师徒帮带体系,力争带出一批计算机审计骨干人才。
第四篇:泸州市生产力促进中心服务中小企业创新发展见实效
泸州市生产力促进中心服务中小企业创新发展见实效
2月27日,泸州国邦机械有限公司总经理刘邦友一行将一面写有“以科技服务为支撑,助力企业效益腾飞”字样的锦旗送到泸州市生产力促进中心,对我中心近年来为该企业提供的技术管理及项目跟踪服务表示衷心地感谢。
泸州全搜索2月28日消息(通讯员 卿乐智 杨铁梅)2月27日,泸州国邦机械有限公司总经理刘邦友一行将一面写有“以科技服务为支撑,助力企业效益腾飞”字样的锦旗送到泸州市生产力促进中心,对该中心近年来为该企业提供的技术管理及项目跟踪服务表示衷心地感谢。
泸州国邦机械有限公司自成立以来,在市生产力促进中心的指导帮助下,坚持 “质量求生存,管理出效益,服务铸品牌,创新促发展”的公司宗旨,紧密围绕国家装备制造业的发展需求,以科技服务为支撑。
2009至2011年,该中心聘请机械行业专家深入该企业,针对软金属材料由于硬度低,在使用中多因配合件尖角毛刺、进入摩擦部位的硬质物,极易侵入软金属基体、产生划伤、起槽而使其失效等问题,成功开发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软金属表面耐磨减摩特种涂料配方,并完成了制备工艺的研究。创新点在于利用喷枪等专业设备对软金属表面进行涂覆,借助烧结、淬火等工艺,完成了该特种涂料在液压密封件、齿轮泵侧板、液压插装阀等软金属表面的固化,获得了较为理想的耐磨减摩效果,处理后的上述系列产品耐磨性能提高1倍以上,经检测,可承受10万次以上的冲击。利用该特种涂料,已完成液压密封件,齿轮泵侧板、液压插装阀等的表面处理,产品经检测,可耐受10万次以上的冲击,产品经试用,反馈信息良好,目前已同10余个厂家的多个产品进行配套。该项目的实施,就可以在保持基体材料固有特征的同时,赋予表面所要求的各种性能,从而适应各种技术和服役环境对工件的特殊要求。
借以实现用极少的材料和能源消耗,制备出基体材料难以甚至无法获得的性能优异的表面薄层,达到降低成本获得最大经济效益的目的。同时,市生产力促进中心帮助该企业成功申报国家发明专利1项,实用新型2项,为企业的科技创新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其次,该中心帮助企业申报的《软金属表面耐磨减摩特种喷涂材料的研制及应用》项目获得2009国家、省、市级创新基金、省级重点支撑计划项目等立项支持共计100余万元,有力提升了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2011年企业实现销售收入总额7500万元,利税550万元,新增就业人数12人,企业经济效益翻了一番
第五篇:积极创新党性教育模式
积极创新党性教育模式
努力培养高素质干部队伍
中共青岛市委党校
2002-09-0
5“三个阵地,一个熔炉”是《中国共产党党校工作条例》对党校性质、作用的高度概括,是党校工作必须牢牢把握的方向和始终遵循的方针原则。党校能否发挥好“三个阵地,一个熔炉”特别是“熔炉”的作用,这是关系到党校事业兴旺发达的重要问题。自1996年以来,我们始终把增强学员党性锻炼摆在突出位置,通过加强党性教育,强化学员管理,切实发挥党校“党性锻炼熔炉”的作用,经过几年的努力,我们在这一方面的工作已走上规范化、制度化的轨道。建立了学员党性教育和党性锻炼的新模式。从而,有力地促进培训质量的不断提高,为完成建设一支高素质干部队伍的伟大工程做出了积极贡献。
一、加强制度建设,为搞好党性教育提供保障
为使党性教育和锻炼走上规范化、制度化轨道,进一步增强实效性,我们与市委组织部共同制定了《中共青岛市委党校关于加强在校学员考核考察工作的意见》、《中共青岛市委党校主体班次党性教育实施意见》等十几项规章制度,这些制度的出台和实施,为落实党性教
育工作提供了坚实的保证。在日常管理工作中,我们从“六抓”入手,把规章制度落到实处。具体措施是:一抓思想动态,二抓制度落实,三抓出勤到课,四抓读书笔记,五抓考核考察,六抓总结鉴定。认真贯彻落实好党校的办学方针,达到“理论基础、战略思维、世界眼光、党性修养”的培训目标。
二、落实教学新布局,构筑党性教育的主渠道
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是党校的主课,党性教育是必修课。在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主课的教学中,认真贯彻理论联系实际方针的过程,也就是渗透党性原则,突出党性教育和党性锻炼的过程,而党性锻炼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则是政治方向,即政治理想和政治信念问题,因此,把“主课”和“必修课”紧密结合起来,这是党校开展党性教育的基本做法和主渠道。为夯实学员理论基础,在主课教学中突出“三基本”理论和“五当代”知识,准确把握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江泽民总书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一脉相承的关系,坚定共产主义理想和社会主义信念。同时,针对学员的特点,突出党性教育和党性锻炼,强化党史党建理论的教育,并注重学习领导科学、法律、计算机等科学文化和现代科技知识的教学,增强教学的针对性,全面提高学员的政治素质和业务能力。
三、实施“五个一工程”,使党性教育规范化、制度化
为搞好党性教育,提高培训质量,我们在探索党性教育新路子的过程中,根据党校学员的实际特点,结合党员干部党性教育的一般规律,正式实施了学员党性教育的“五个一工程”,即一个计划,一套教材,一支队伍,一段时间,一个基地。一个计划就是党性教育实施计划,凡是学制两个月以上的主体班次,我们都要根据不同对象制定详细的党性教育计划,并组织实施。包括党性教育的目的要求,教育内容,教育形式、方法和手段以及党性教育的阶段性总结等等;一套教材,就是精选了一批针对性强、相对固定的党性教育学习材料和音像资料作为学员必读必看的教材。主要有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党性修养的有关著作,党章及党的有关法律法规,江泽民关于“三个代表”的重要论述,党的历史、现代科技、法律知识等等;一支队伍,就是建立了一支专兼结合、相对稳定的党性教育师资队伍,包括革命老红军、老干部、市领导、有关部门领导、先模人物代表以及各方面专业教师。我们的实践证明,这样的师资队伍可以多角度、多层次地发挥教育优势,形成强有力的综合教育功能;一段时间,是指每周二下午为学员党性教育固定时间,雷打不动,使党性教育在时间上得到保证;一个基地,就是建立党性教育基地,1997年以来,我们以革命圣地延安、革命摇篮井冈山及沂蒙革命老区的“华东烈士陵园”、“孟良崮战役纪念馆”作为我校的党性教育基地,主体班次学员根据教学计划和党性教育计划安排,分别到“基地”接受革命传统教育。同时,我们还积极争取社会支持,由青岛纺织服装集团出资71万元,在我校设立了“党性教育基金”和“育人基金”,为党校学员党性教育活动的开展提供了资金上的支持。从而使学员党性教育走上了规范
化、制度化的轨道。
四、抓好第二课堂,强化党性教育效果
党性教育是每个党员干部在党校学习的必修课,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也是党校教育的一个显著特点。为强化党性教育效果,提高干部队伍素质,几年来,我们开展了党性教育的系列活动,并取得了显著效果。
1.革命传统教育。我们组织学员深入沂蒙革命老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和延安革命圣地,通过向革命烈士敬献花蓝,请当地老红军老干部作革命传统教育报告,实地瞻仰革命先烈流血牺牲的场景,尤其是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我们实施了“六个一”的传统教育模式,即:走一次红军路,吃一顿红军餐,唱一首红军歌,看一部片,上一堂党课,宣一次誓。走一次红军路就是沿着当年红军走过的山涧小路进行拉练,既是一次革命传统教育,又是一次体魄的锻炼、意志的考验;吃一顿红军餐,就是让学员体会当年红军生活的艰难,了解中国革命胜利的来之不易;唱一支红军歌,就是组织学唱井冈山斗争时期的《十送红军》或《毛委员和我们在一起》等红色歌谣,这些歌谣反映了当年斗争的环境和条件,更体现红军不畏艰险,不屈不挠的革命情操,从而使学员在轻松愉悦中受教育;看一部片,就是组织观看革命传统教育专题片《井冈山丰碑》,片中以真实感人的故事,感人泪下,催人奋进;上一堂党课,就是请井冈山市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主任毛秉华老人作传统教育报告,详细地阐述了井冈山精神,谆谆教诲学员
要坚定理想信念,发扬光荣传统,与时俱进,努力工作;宣一次誓,就是组织学员到烈士纪念堂进行缅怀先烈,重温入党誓词的宣誓活动,以激发学员报效祖国的热情。从而使学员触动思想,净化灵魂,坚定信念,增强党性。
2.廉洁自律教育。多年来,我们一直把廉洁自律教育作为学员在校期间党性教育的重要内容。按照江泽民总书记提出的对领导干部严格要求、严格教育、严格管理、严格监督的基本要求,我们通过组织学员听取党风廉政建设报告、收看反腐倡廉电视片、聘请有关专家学者分析大案要案和到监狱听取反面教员发自内心的忏悔等活动,启发了学员自重、自警、自省、自励的自觉性,使学员普遍受到了廉洁自律和警示教育。我们还利用沈阳市“慕、马”腐败案件反面典型,组织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有关问题的研讨,使学员们从主观和客观两个方面进行了深入剖析,进一步提高了学员对加强党风廉政建设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认识。
3.党性分析活动。党性分析是党校学员党性教育全过程中的一个重要步骤,是取得党性教育成效的一个重要途径,也是检验学员党性锻炼效果的重要环节。多年来,我们一直坚持以“五查五看”为重点,积极引导学员实事求是地自我剖析,进行党性分析。通过查理想信念,看政治立场;查组织观念,看政治态度;查宗旨意识,看公仆形象;查作风纪律,看廉洁勤政;查敬业精神,看政绩贡献“五查五看”活动的开展,收到了良好的党性教育效果。
4.开展学员论坛。紧紧围绕如何实践“三个代表”要求、提高
政治理论素质、领导水平与工作效率,以及我国尤其是青岛市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人们普遍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开展学员论坛,大家各抒己见,畅所欲言,收到了良好的效果。近年来在开展的论坛和研讨的课题中已有5项成果为市委市政府领导决策提供了重要参考,市委书记张惠来同志亲自批示,并给予了较高的评价。
5.组织驻村入户。这是我们近几年来探索党性教育新形式过程中的重大尝试,其主题是:驻村入户,体察民情,了解民意,集中民智,倾听民声,进行调查研究,从而达到增强宗旨意识、树立群众观念、转变工作作风和发扬艰苦奋斗精神的目的。学员自带背包行李、伙食费,住进农民家里,与农民同吃、同住、同劳动,并深入到老党员、烈军属、五保户家中谈心,交朋友。通过这一活动,学员加深了对农村的了解,找到了农村改革和发展中的问题,提出了许多合理化的建议和意见,体会到做好农村工作的艰巨性和重要性,拉近了干群关系,增进了与农民群众的感情和友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