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审计机关开展计算机审计面临的问题与建议

时间:2019-05-12 07:11:3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基层审计机关开展计算机审计面临的问题与建议》,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基层审计机关开展计算机审计面临的问题与建议》。

第一篇:基层审计机关开展计算机审计面临的问题与建议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日益发展和普及,信息化程度不断提高,应用计算机审计,已成为审计机关、审计人员从事审计工作的必然选择。但是,基层审计机关要开展计算机审计,还面临着许多新的课题,笔者将在计算机审计工作中的一些思考归纳如下:

一、所面临的问题及分析

一是审计人员认识不到位,计算机审计工作开展难。当前,部

分基层审计人员不能适应新形势发展的要求,计算机审计的意识不强,对开展计算机审计这个新事物、新技术的思想认识不到位,对实施计算机审计存在畏难和抵触情绪,大多还停留在传统的手工审计方式上,依照过去的方法和套路进行审计;还有些审计人员在潜意识里认为开展计算机审计是对其一贯运用的、多年来在实践中不断总结和完善的一套手工审计技术的否定;加之基层审计人员大多年龄结构老化、知识结构单一,对新生事物的接受和运用则更显艰难。由此,计算机审计在基层审计机关很难开展。

二是领导重视程度不够,计算机审计工作推进难。审计机关推进计算机审计工作,不仅需要本系统各级领导的重视,更需要地方党政领导的重视;尤其是当前正在开展的计算机网络审计,地方领导的重视和支持尤显重要。然而在有的领导看来,开展不开展计算机审计,无关紧要。他们关注的是结果,而不是过程,不管是高效率还是低效率,只要有结果就行。因此对计算机审计工作多是口头上重视,实际上的不重视。

三是经费不足,计算机审计硬件保障难。由于地方财力有限,绝大多数地方政府难以保证审计工作正常的经费开支,致使机关业务经费主要靠审计收缴返还来维持,除了影响审计执行的公信力外,还导致审计机关开展计算机审计“硬件”不足、审计人员培训学习经费无保障。

四是审计计划管理和程序执行缺乏科学性,学习时间保证难。开展计算机审计需要加强计算机审计技术培训和学习,然而基层审计人员的学习和培训时间往往很难保证。首先表现在审计计划管理过于粗放、缺乏科学性,审计人员疲于奔命。部分基层审计机关制定审计计划无科学性,重点不突出;有些地方党委、政府、纪检监察、组织等部门交办的临时审计任务多,大大挤占了正常审计计划项目的人力、物力和时间;上级审计机关的诸多项目都是上下联动,基层审计机关忙于应付。其次表现在审计程序略显繁琐。对于基层审计机关来说,不少被审计单位经济活动量很小,经费也很少,一年就几本凭证;还有一些被审计单位,经常进行审计,对其基本情况已十分熟悉。这些项目如果按照要求,都得严格按6号令执行,实施所有审计程序。从现实看,是陷入了“例行公事”的怪圈,不仅费时费力,而且也没有必要。这一定程度上也制约了审计人员学习时间。

五是学习机会少,计算机技术应用水平提高难。基层审计人员要想开展并搞好计算机审计,就得边工作边学习,以知识武装自己。当然,除了靠自学外,最快、最便捷的途径就是靠上级审计机关的业务培训与指导。然而现实情况是,多数地方审计机关很难受到上级审计机关的业务培训与指导,最多一年一次,也好似“蜻蜒点水”,缺乏系统性、科学性,学习效果不理想,计算机应用水平难提高。

二、针对面临的问题提出建议

针对基层审计机关在开展计算机审计中所面临的问题,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不断加强和推进计算机审计工作。应以科学的发展观为指导,解放思想、提高认识,从传统的审计模式和思维方式中解放出来,摒弃旧观念,认识到开展计算机审计的紧迫性、认识到计算机审计的高效率和高成果。审计机关只有全员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提高计算机审计意识,明确审计发展趋势,“一把手”亲自抓,审计人员齐上阵,克服畏难和抵触情绪,老少互帮,强弱结合,形成齐抓共管之势,才能不断加强和推进计算机审计工作。同时地方领导也应多给基层审计机关有力的财力和政策支持,为审计机关开展计算机审计工作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二、建立审计经费保障机制,加大计算机审计硬件投入。开展计算机审计,不能没有计算机。没有计算机,如同放牛的人没有鞭、写字的人没有笔。对基层审计机关应建立相对固定的经费预算和拨付制度,使审计经费制度化、规范化、刚性化;上级审计机关也应加大对基层审计机关的支持力度;基层审计机关自身也应多方筹措资金,在经费上省一点、挤一点、争取一点。同时对计算机配置、网络建设及所需财力的投入要做到统筹规划、通盘安排,确保基层审计机关能正常开展计算机审计工作。

三、实行科学的审计计划管理和操作程序,保障审计人员的学习时间。首先,对于审计计划要做到科学管理。一是计划安排应围绕中心,突出重点,确保立项科学;二是加强质量管理,在审计计划中明确审计项目所要达到的质量要求;三是加强计划的落实检查,建立和完善计划执行情况考核和评估制度;四是审计项目、任务安排要和计算机审计工作相结合。每次安排审计项目任务,

第二篇:浅谈县级审计机关开展计算机审计的现状及建议

浅谈县级审计机关开展计算机审计的现状及建议

金勋和

[内容摘要]:计算机审计是现代审计发展的必然趋势,就目前县级审计机关开展计算机审计中审计对象、审计机关存在的一些共性问题展开阐述,并提出相应的建议。[关键词]:计算机审计 现状 建议

自上世纪80年代会计电算化起步以来,随着以创新为特征的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我国会计电算化已发展到以管理型会计软件为主阶段。针对审计对象在会计领域计算机的应用,财务数据的电子化,审计对象信息化建设加速发展的趋势,必然要求审计机关改变传统的审计手段,否则,审计人员面临着进不了门,打不开账的尴尬局面。同时,推进传统审计向现代审计的转轨,关键之一在于加大计算机审计的力度,没有审计信息化,就谈不上现代审计,谈不上审计转轨。因此,李金华审计长指出“不懂计算机将是现代文盲,审计人员如不掌握计算机技术,将失去审计的资格。”

因此,大力发展计算机审计是时代的要求,是现代审计发展的必然。

一、计算机审计现状

(一)审计对象信息化建设情况

1.审计对象信息化环境情况。从2005年我县对被审计对象信息化环境调查结果看,对经常接受审计的重点单位和行业,大部分单位已建立局域网,并且均以进行会计电算化,使用财务软件基本为外购软件或行业自行研发软件,财务软件具有多样性。在会计核算中心核算的统一使用用友V9.33(Web)版,其他单位涉及金蝶,用友,新中大,小蜜蜂等财务软件、目前仅地税系统、大的医疗单位的业务实行了计算机管理。审计对象财务方面的信息化已基本具备,使用计算机审计也初具条件。

2.审计对象会计电算化尚待规范。在审计中发现,部分被审计单位的会计电算化基础较为薄弱,核算极不规范。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一是存在将不同内容和类别的原始凭证汇总填制在一张记帐凭证上,同时摘要输入不规范、不完整,仅在记账凭证摘要第一栏输入,其他栏均没有入,或所有内容均在第一栏输入;二是会计分录存在多借多贷,将不同内容的经济业务做在一张凭证;三是绝大部分单位基本上是在月底汇总做账,现金日记账根本不是序时的分笔的,往往是好几笔经济业务汇总后做在一张记账凭证。故AO导入审计对象的账套时无法看到被审单位部分明细账的摘要,无法按摘要栏内容进行分析性复核,无法按现现金支出额进行分析,在AO中应用审计专家经验就失去了意义。在教育系统使用的小蜜蜂及乡镇使用的金蝶软件中存在此类情况较为普遍。

3.审计对象的会计电算化水平亟待提高。在乡镇经济责任审计和在上半年的基础教育经费专项调查审计中发现,不少学校在使用小蜜蜂软件时,连基本的操作的还有问题,比如年终转账后,损益类的科目在下初仍有余额,报出的报表与总账不符,给审计带来诸多不便。造成此类问题的基本原因一是会计人员不是专业的,许多是兼职的,甚至连会计从业资格证书也没有,并且培训的时间、质量也没有保证。二是单位领导和会计人员不够重视。

(二)审计机关开展计算机审计现状

1.计算机专业人才匮乏,复合型人才更是不多。目前县级审计机关往往人员少,任务重,一线人员基本上是会计审计方面的专业人员,计算机专业的人才是少之又少,既懂计算机又懂审计的复合型人才更是不多。在计算机审计培训交流的时候了解到,一般县级审计机关并没有全面推开计算机审计,大部分是每个科室搞一个项目进行试点,在培训中碰到一些年纪较大的同志,在AO中数据采集都无法完成,能导进AO中去就算不错了。

2.计算机审计尚停留在数据的采集与分析层次。在一些用计算机审计开展的比较好的项目中,目前也仅仅停留在数据的采集与分析上,即属于实质性测试阶段的内容。而对被审单位的信息系统,也就是被审计单位已经投入使用和正在运行的信息系统,一直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对信息系统的合法合规性、安全性,完整性、有效性、高效性等目标基本没有进行审计,而对信息系统进行审计不仅是审计技术发展的要求与方向,也是深化审计工作的要求。在出现了会计领域计算机作假和犯罪的时候,具有“舞弊功能”的财会软件时有出现,具有传统审计手段的审计人员,可能无法揭露电子化条件下的经济犯罪的会计信息失真问题,同时给审计带来极大的风险。

3.数据采集和转换工具尚待改进。目前由于审计人员对数据库知识的掌握的不是很熟,数据采集往往采用审计软件自带的采集模板导入,很少采用数据库方式,AO自带的数据采集转换审计接口基本能满足数据转换要求。审计接口,即是从被除数审计信息系统向审计应用系统传送审计信息的规范和程序,从广义上说,审计接口是在审计完成数据采集和转换功能的一类系统的总称,一般的通用接口是指一些数据采集和转换工具。但目前AO自带的数据采集模板和审计暑金审工程网站提供的一些数据采集模板转换过来的数据并不能完全满足审计要求,比如我县会计核算中心采用的是用友9.33Web版的,用AO自带的转换模板导进AO后不能显示摘要栏,乡镇财政政府所用的金蝶财务软件在暂存款和暂付款中分项目核算,AO导进去后不能分项目明细,只有按一级科目的明细账,对一些专项资金多的单位又只能去看手工的账册,来回一折腾往往起到事倍功半的作用。我们联系金网站的同志,但由于鞭长莫及或其他的原因,并不能很好地解决问题,一而再,再而三,往往会挫伤审计人员用计算机审计的信心和决心。

二、开展计算机审计的建议

未来审计的发展趋在纯粹的手工环境下审计将会变的越来越少,取而代之后将是信息化环境下的审计。针对计算机审计的发展趋势,现阶段我们应做好:

(一)协同有关单位,规范好会计电算化

针对前文所提到的会计电算化问题,审计部门应加强与有关部门单位的沟通,特别是与财政部门,同时加强与相关的主管单位沟通,比如教育局、交通局、卫生局等单位,建议财政部门对如何规范会计电算化进行监督,各主管单位对下属各单位的会计电算化核算加强监督,同时列入考核,不流于形式。在行业系统内加强会计电算化培训,促使各单位会计核算符合《会计电算化工作规范》和《会计基础工作规范》,提高审计对象的会计电算化规范程度,为计算机审计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及时改进升级审计软件自带的数据采集和转换工具。组织力量对目前已在使用的不完善的数据采集和转换工具进行改进。对于新开发的商用财务软件和自行研发的财务软件要求严格按《信息技术会计核算软件数据接口》(GB/T19581-2004)标准执行,使会计核算软件与其它信息系统之间的数据交换有了标准的接口。

(三)加快审计机关审计信息化建设。

开展审计信息化建设是世界审计事业的发展趋势,审计机关要加快审计信息化建设步伐。一要创新思维方式,更新思想观念,与时俱进。彻底改变目前在县级审计机关开展计算机审计成本效益不合算,效率不高的观念,这不仅仅是说在嘴上,而应付之于实践;二是要认真做好计算机审计培训、推广应用工作,提高学习应用计算机审计的主动性,避免出现重建设轻应用,重设备配置轻人员培训,重形式轻实效,一定要把培训、推广工作落在实处,不但要积极地去学计算机审计方面的知识,而且要在审计项目中实践,不断提高计算机审计水平;三是尽量培养既懂审计又懂计算机的复合型人才,引进计算机专业人才,逐步将审计对象信息系统纳入审计,控制审计风险,提高审计质量。

(四)成立专家技术援助小组

由于县级审计机关人员基本上是会计审计方面的专业人员,很少有计算机专业的人才,近几年一些单位新进计算机方面的人员,一般一个单位也就一个人,这样单兵做战制约了在计算机审计中碰到的计算机系统审计、数据采集等问题的解决能力。碰到问题不能及时解决,建议以市审计局为中心,抽调各县计算机审计高手,成立计算机审计专家技术援助小组,整合解决问题的资源和能力,实现资源共享,实时解决碰到的问题,做好分类记录予以共享。联系的方式可以采用QQ群、MSN、电话等或定期的交流。参考文献: [1] 审计署《AO》研发项目组 现场审计实施系统实用手册(2005版)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 2005.5 [2] 李丹 信息系统及控制审计的现状与发展 中国审计 2003年第1期 67-69页 [3] 董化礼,刘汝焯.计算机审计数据采集与分析技术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2年 42页

[4] 刘汝焯.计算机审计技术与方法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4年 154-155页

第三篇:审计机关队伍建设问题现状及建议

人才是加快推进审计工作转型的关键,审计事业的发展根本要靠审计干部的能力和素质。国家审计署《2008年至2012年审计工作发展规则》指出:坚持以人为本,以提高审计人员依法审计能力和审计工作水平为核心,着力打造政治过硬、业务精通,作风优良,廉洁自律,文明和谐的审计干部队伍,充分发挥审计保障国家经济社会运行的‘免疫系统’功能。认清县级审

计队伍建设现状,如何解决队伍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提高审计人员整体素质,构建适应审计转型要求的审计队伍,充分发挥‘免疫系统’功能,是当今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要课题。

一、存在问题

(一)审计力量严重不足。我国审计机关成立于20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之初,经过20多年的发展,审计队伍的综合素质,专业水平都有了较大的发展。但随着改革开放不断深入和经济社会的发展,审计任务越来越繁重,不仅经济总量的扩张大大增加了审计的工作量,经济体制转型时间的种种复杂因素增加了审计工作的难度,而且经济责任审计的广泛开展又加重了审计机关的工作任务,在这种情况下,县级审计机关的力量没有与审计工作任务同步增加。如我县审计机关现在编人员20人,除去局班子成员4人,非领导成员4人,行政后勤人员3人,外出招商1人,真正在审计一线的只有8人。每年在完成审计署、省审计厅及当地人大、党政部门交办的繁重审计任务的同时,还要完成上级和县委、县政府有关部门对审计局其他各项任务的考核工作。审计人员长期处于超负荷的工作状态,直接影响审计工作的质量和审计人员的身体健康。

(二)审计队伍结构不合理。一是专业结构较为单一。长期以来,在人们的思维定势中审计工作以财务、会计等专业知识为基础,因此,县级审计机关工作人员大多是财会专业出身。但随着审计领域的不断拓展,审计职能从监督为重向以监督与服务并举转变,审计工作还涉及到宏观经济,管理、法律、工程、环境保护、计算机等各相关专业。目前,县级审计队伍专业现状与审计工作发展的现实需求有较大差距,如我县审计局现有审计干部、职工20人,其中会计专业9人占45%,审计专业2人占10%,而没有计算机、工程专业学校毕业人员,这与现代审计的要求极不适应,特别是在信息化建设快速发展下,计算机审计成为一种必然,干部队伍专业结构的单一,复合型人才的匮乏,不利于审计创新与转型工作的不好又快发展。二是年龄结构的断层。现代审计是一项年轻的事业,但令人忧虑的是,县级审计队伍年龄结构断层现象已十分明显。一方面,目前,县级审计人员相当一部分是审计机关组建初期进来的,审计龄一般都在15年以上,年龄大多45岁以上。一个人长时间在一个部门工作,往往习惯于传统工作方式方法,凭老经验办事,接受新事物、新知识比较慢,缺乏开拓进取意识,更加缺乏现代审计的应用技术。另一方面,我局近10年来,因受地方行政总编制的限制,未能输入“新鲜血液”,增加审计专业人员造成了审计队伍青黄不接的局面。

(三)审计工学矛盾突出。长期以来,县级审计人员忙于审计完成任务、疲于奔命的现象非常突出,无法从根本上保证学习的时间和精力。况且,由于任务重、时间紧,审计人员经常外出审计,审计机关也难以很好地协调好工作和培训的关系,工学矛盾的怪圈始终末被有效打破,影响了审计人员综合素质的提高。

二、几点建议

(一)积极探索现代审计人才管理机制,按照“审计是国家经济社会的免疫系统”的要求,在人员编制不在审计部门手里情况下,要立足县级队伍建设现状,重新审视人力资源管理现状,牢固树立科学人才观,积极探索现代的管理机制,向管理要资源,向管理要效益。一是县级组织、人事部门要审计监督工作的性质,任务和特殊性考虑,适当增加县级审计机关的行政编制或县财政全额拨款事业编制,保证编制缺额即可及时补充审计一线专业人员,以改善审计机关人员结构、强化审计监督工作为出发点。二是建立完善审计人员绩效考核制度,积极探索建立和实施科学合理的审计工作绩效评估制度,采取定期考核和日常考核、定性考核和定量考核相结合的方式,客观公正地评价审计人员的工作绩效,重点突出工作质量、审计成果、信息宣传、先进审计技术方法的运用及相应的审计成本。对审计绩效突出的给予政治物质上的奖励;对工作拖拉散慢、得过且过、业绩平平的给予告诫,扣除考核奖,调离原岗位,免职等处理。绩效考核制度的实行,可以有效地解决角色错位,无人负责,管理松懈甚至有令不行、有禁不止的现象,为加强审计队伍的管理、发现、培养、选拔优秀人才提供可靠的依据。三是建立审计创新制度。要树立科学发展观,统筹安排各方面的工作,使理论创新与实践创新相协调。审计管理创新与审计业务创新相促进,审计内容创新与审计方法创新相配套,审计与审计调查相配合,真实、合法性审计与效益审计相辉映。要善于抓住一定时期影响审计工作发展的关键问题,通过研讨会、审计座谈会,下达审计科研任务等各种形

第四篇:基层审计调查问题及对策建议

审前调查是实施审计的重要环节之一,好的审前调查有利于确定重要性水平,抓住审计重点,实现快速、优质、高效审计。但目前,从基层审计机关实现操作情况看,审前调查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迫切需要改进和解决。

一、存在的问题

(一)一些基层审计机关对审前调查重视不够、意识不强。甚至还有部分审计人员认为审前调查在审计过程中无关紧要,作用不大,可有可无。

(二)审前调查蜻蜓点水、流于形式。有些审计机关的审前调查千篇一律,只把日期和相关内容一改了事。

(三)审前调查目标不明确,调查不深入。虽然搞了审前调查,但只是一些表面的情况,未能发现重要问题线索。

(四)审前调查与审计“两层皮”,导致审前调查利用效果不高。审前调查不从实际需要出发开展,只是为应付检查时用,与实际现场审计需要相脱离,不能发挥审前调查应有的实效。

二、对策建议

(一)转变观念,从思想上认清审前调查的重要性。要着重从审前调查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上入手,结合工作实际加以理解和领会。审前调查是为审计实施方案的制定和实施审计做准备的。搞好了审前调查,就可以使审计实施方案具有较强的指导性、针对性、操作性,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在确定审前调查的内容和重点时,要综合考虑,采取不同的方法,制定切实可行的审前调查方案。一是可以采用横向纵向比较法,例如要对某乡镇林场搞审前调查,可参考其他乡镇林场来确定审前调查的内容和重点。二是可以采用延伸分析法,例如要对某单位的经费来源搞审前调查,可对该单位的经费来源进行延伸分析,找出容易出问题的环节作为审前调查的重点。三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法,每个行业,每个系统,每个被审计单位都有各自不同的情况和特点,要针对被审计单位的实际情况和特点来确定审前调查的内容和重点,切忌千篇一律,流于形式。

(三)在具体实施审前调查时,要采用行之有效的调查方法。调阅资料法,例如要调查某单位的资产负债情况,可调阅该单位的会计报表等资料。询问调查法,例如要了解某事项,可向有关当事人了解询问。实地实物调查法,如要调查了解某事项的真实性,可实地观察测量。抽样分析调查法,即在总体中抽出一个或几个样本,进行分析,得出结论。延伸分析法,即对一个项目涉及到的几个问题进行延伸分析。

(四)制定审前调查的操作制度,用制度的形式保障审前调查顺利实施。通过制定审前调查制度,使审前调查工作有规可循;通过指定审前调查负责人,使审前调查有责可追。

第五篇:浅议基层审计机关建设

一、关于基层审计机关的职能定位。《审计法》规定,国家实行审计监督制度,国务院和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设立审计机关。并规定,地方各级审计机关在本级行政首长和上一级审计机关的领导下,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审计工作;审计机关对本级各部门(含直属单位)和下级政府预算的执行情况和决算以及其他财政收支情况,进行审计监督;地方各级审计机关对本级人民政

府和上一级审计机关负责并报告工作,审计业务以上级审计机关领导为主。审计机关的这种领导体制,通常被称为“双重领导”。要完整把握《审计法》关于“双重领导”规定的内涵,应当关注两个方面。一是地方审计机关的审计监督范围是本级各部门(含直属单位)和下级政府,监督的内容是预算的执行情况和决算以及其他财政收支情况,这是审计职能的“基点”;二是地方各级审计机关对本级人民政府和上一级审计机关负责并报告工作,审计业务以上级审计机关领导为主,这是审计成效的“考问”。

基层(市、县两级)审计机关应该正确定位两者的关系。首先要把“基点”摆正,服务中心、服务大局,就是要为地方党委、政府中心工作服务,为地方经济发展大局服务。基层审计机关从某种意义上讲,就是政府内审,在政府管辖范围内对涉及政府财政、财务收支的事项实施审计监督,代表政府进行“问责”。审计人员在政府要求预防就是“防疫员”,政府要求灭火就是“消防员”,政府要求开刀就是“外科医生”。正因为如此,对审计成效的“考问”,应当以本级政府为主,为政府中心工作服务到位,为地方经济发展服务到位,就是较好地完成了审计职责。上级审计机关对审计业务的领导,应侧重在业务规范、技术方法等方面,进行规范和质量监控;上级审计机关安排基层审计机关的对本辖区内非属单位的“授权审计”和对辖区外的“交叉审计”,均应视为上级审计机关的行政行为,其行政结果和行政成本均应由上级审计机关承担。

目前,基层审计机关在对审计职能的认识上,存在着眼睛向上要项目的误区,片面地认为中央、省属单位资金量大,违纪违规问题处理起来不受地方领导干预,处罚款项收缴相对比较容易,单纯地把审计项目当作“创收”工具。这种脱离服务大局只考虑收缴的做法,忽视了审计监督的本质和职能作用,对基层审计机关的正常开展工作和有效发挥作用带来不利的影响,应当引起重视,及时加以纠正。

二、关于基层审计机关审计项目运作和管理。近年来,基层审计机关的审计业务量之大,超乎想象。以**市所辖8县(市、区)审计机关为例,2007,76个审计业务干部全年完成453个审计项目,人均达6个(同期市局人均审计项目2个,省厅不足1个),即使按每个审计组最少2个人计算,每个审计干部全年平均最少要参加12个审计项目组的审计工作,少数审计机关人均要参加20个以上项目的审计。长期超负荷的运转,使得审计干部身心疲惫,忙于应付,难以打造出审计“精品”,更顾不上审计成果的开发后续,这也是基层审计机关审计质量长期难以显著提升的重要原因之一。

在目前审计工作越来越被地方党委、政府重视,工作压力越来越大,同时基层公务员普遍超编,审计干部队伍结构不合理且一时难以得到补充的情况下,基层审计机关应当采取“精减计划,科学调度,分类运作,滚动实施,永续责任”的方法,改进审计项目运作和管理。

精减计划,就是要在对被审计对象全面摸底的前提下,突出重点,有针对性地安排审计项目,从数量上尽量减少一般性审计项目,集中力量,保证重点。考虑到审计覆盖面的问题,可以安排对一般单位每进行一次“审计走访”,发现问题苗头,再安排审计。

科学调度,就是要根据当前审计对象的变化趋势,改变审计机关内部专业分工过细状况,不再区分专业审计科室,全部改为综合性业务科室,只是个人在审计业务上有所侧重。同时,将审计项目在所有科室之间统一调配,审计组长竞争上岗后再调配审计组成员。这样,既集中了审计力量,又有利于锻炼队伍,同时也可以防止审计干部长期单一从事某些领域审计,产生“感情懈怠”。

分类运作,就是对已经确定的审计项目,进行分类,采取不同的方式实施审计。对上级统一安排的审计项目(应尽量减少)和财政同级审等重大审计项目,应严格按照审计署6号令所规定的规范和程序要求实施,对一些经常性审计项目和政府交办的突击性审计项目,可以普遍采取简易审计程序。在简易审计程序实施中,除了审计通知、重要事项和问题的取证、审计报告征求意见等法定程序外,其他审计规范可以从简,时限可以缩短,甚至审计机关出具的审计报告也可以用类似“审计意见书”的文书代替,只下达给被审计单位,不再对外公布。

滚动实施,是基层审计机关在长期审计实践中创造的科学有效的审计项目运作模式。在人手少、任务重的情况下,一个审计项目实施阶段结束后,审计组长一人留下负责底稿整理和审计报告撰写,审计组成员立即与其他人员组成新的审计组,投入新的项目审计。审计项目实施时采取人员滚动方式,有效地缓解了困扰基层审计机关业务人员不足的“瓶颈”。

永续责任,是基于在滚动实施的审计模式下,业务科室分工交叉,审计组成员随时打乱,而审计组长自始至终要参与审计项目的全过程,所有必须要明确审计组长对审计项目的永续责任。基层审计机关领导人员经常参加审计,科室负责人可能参加其他审计组的审计,复核人员也很难专职,只有审计组长能够对整个审计项目负主要责任,而且这个责任是永续的,不管这个审计组长工作如何变动,都要负责到底。

三、关于基层审计机关审计队伍建设。近几年来,审计队伍建设问题,一直是基层审计机关所关注的敏感而沉重的问题。一方面,基层审计机关人手少,专业干部匮乏,队伍年龄老化,知识结构不合理,难以适应日益增长的审计需求,是普遍存在的问题(以我局为例,现有在职人员50人,其中真正从事审计业务的仅24人,不足50%)。正常公务员补充渠道不可能大量补充,又缺乏向人才市场选拔人才的途径,使得这种状况短期内难以改观;另一方面,审计工作要求审计业务干部具有财政(务)、金融、工程、法律、计算机等多方面专业知识,专业性较强,要想精通审计业务,必须花功夫学习钻研。但是按照现行干部管理制度和机关领导职数规定,要想达到职务晋升,就要参加“扶贫”、“招商”、“挂职”等行政性工作,单纯从事审计业务,很难有晋升的机会,不利于调动审计业务干部的积极性。近年来,基层审计干部队伍中出现的惰性和懈怠问题,应引起重视。

针对基层审计队伍建设存在的情况和问题,不少有识之士提出了大胆的设想,也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应加以研究和推广。

首先,要给审计队伍补充活力。可以在政府和有关部门的支持下,给基层审计机关增加聘任制人员编制,用以从高等院校毕业生和社会专业审计人才中选拔聘用审计人员,实行“老人老办法,新人新制度”,给基层审计机关补充活力。等到审计机关公务员出现空缺时,再从聘任制人员中补充,进入公务员队伍。

其次,建议尽快实行双重审计职务分类制度。考虑审计部门的专业性和特殊性,有关部门应研究让审计干部率先在公务员队伍中实行专业职务聘任制,对取得专业技术职称的审计人员加以聘任,并和薪金挂钩,实行职务和级别双轨制,给予业务技术水平较高、资历较老、表现较好但因领导职数限制而无法晋升的审计干部相应的待遇,保持审计业务干部队伍的相对稳定,调动基层审计干部的积极性。

再次,要改进在职审计干部的业务教育方式。除了目前采取的经常性业务学习外,还应安排审计业务干部在三年左右的周期内,轮流到审计院校或审计署培训中心进行一次有针对性的进修,更新审计理念,吸纳新的审计知识,掌握新的审计业务技能,更好地为审计事业服务。

下载基层审计机关开展计算机审计面临的问题与建议word格式文档
下载基层审计机关开展计算机审计面临的问题与建议.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浅谈计算机审计面临的风险及对策(最终定稿)

    计算机信息系统环境下大大提高了会计信息处理的速度和准确性,从而提高了审计效率,使得全面审计成为可能。同时对手工环境下的会计信息处理和内部控制带来了变革,计算机审计在技......

    基层审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范文

    当前,审计部门在围绕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维护财经秩序、促进廉洁行政、推动和谐社会的构建等方面都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由于诸多客观和主观因素的影响,目前还存在不少不适......

    开展计算机审计的若干思考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以及经济全球化趋势的日益显著,计算机技术的信息化建设几乎渗透到经济社会和政府管理的各个领域,审计检查的内容不再是纸质资料,而是存储在计算机内的复......

    当前审计整改工作面临的主要问题和改进建议

    当前审计整改工作面临的主要问题和改进建议 尽管近年来审计整改工作不断受到重视,但是在基层审计机关,审计整改工作是整个审计工作中的一个薄弱环节,重审计而轻整改仍是普遍存......

    基层国家建设项目审计发现的问题及建议

    基层国家建设项目审计发现的问题和建议摘要:根据浙江省政府146号令要求,逐步开展了国家建设项目竣工决算审计和专项计调查,发现政府投资领域的一些问题,提出建议和意见,引起政府......

    当前基层审计机关开展效益审计所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效益审计在基层审计机关还刚刚起步,尚处于探索阶段,还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有待我们在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加以解决。一是选项把握不准,未能充分开展效益审计。有的单位盲目跟风......

    基层开展效益审计认识与实践

     《审计法》从实施那一天起,就把效益列入审计监督之中。相隔近10年,审计署制定的审计工作五年规划中,再次把效益审计列为工作重点,并加大比重。五年规划临近尾声,可效益审计仍处......

    基层审计机关管理机制的创新

    试论基层审计机关管理机制的创新 【摘要】审计管理作为审计与管理交叉融合产生的重要分支,作为运用管理原则、管理方法、管理技术手段对审计工作进行计划、组织、控制等一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