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销售员开发市场的十大误区
销售员开发市场的十大误区
开发市场,每个行销人员都有自身的一套方法,笔者总结的开发市撤节的失误之处,希望读者有则该之,无则加勉,同时能为“新人”提供借鉴之处:
一、“预则立,不预则废”准备不足,匆忙上阵
孙子兵法云: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对“己”不了解,主要表现在:
⑴对公司不了解或了解不深。公司的历史、现状及未来的规划。组织结构,人员构成,公司的业务流程尤其是新开客户的业务流程,相关的纪律章程等。
⑵对所在公司产品不了解。如产品的品项、规格、包装、市场定位,产品卖点和不足之处等。尤其是拟开发区域的适销产品特征要特别注意,相应产品信息要默记在心,避免出现在准客户面前再翻价格表"产品说明的尴尬局面。
⑶对行业不了解。“隔行如隔山”,每个行业有每个行业的特点。行业的特点,行业的现状、发展趋势及行业内主要厂家的概况及产品特点,公司在行业中的地位等。
物质准备不足,缺乏相应的“硬件”支撑
⑴相关的信息资料:如公司的招商书,公司三证,产品价格单及促销政策的材料,公司帐号,公司,原地区市场客户资料,个人名片等。
⑵样品的准备,不带样品或所带样品与拟开发区域的市场需求不符。带样品是必要的,并且尽可能了解拟开发区域的产品特点,有镝放矢的捎带样品。甚至要带上辅助样品,如样品包装,合适的POP宣传品等。
二、自我形象的定位不利于开发市场
常言到:人的第一印象是最重要的。作为准客户,其第一看到的不是公司本身,而是公司的代表行销人员。能在准客户心中树立良好形象的因素主要有三个方面:
干净整洁,举止文雅,语言得体,有好的外在形象。
思路清晰,见多识广,知识渊博,尤其是在所从事行业方面有一套“理论”,即所谓的专家型行销员。
在公司的地位高,有权利,能够为其带来实际的利益。对于前两点,需要个人注意和长期的积累,对于后一点,需要公司配合和个人的技巧。其目的是要给客户造成自己是公司的全权代表,要与公司合作,除自身以外,别无他人有权决定。方法上如名片上打上区域经理,在准客户与公司联系时,能够以比较高的级别推介给对方等。
三、市场调查不足甚至没有
主要指两个方面:
对竞品的调查不足,在消费品领域没有一个厂家独步江湖的,我们开发市场不了解竞品,与准客户谈判将会无镝放失,漫无边际,同时即使开发成功,对于后期的市场操作,也可能造成后期市场问题。
曾经一个案例:有个没作过的经销商欲从事方便面经营,与一家方便面企业联系,该公司的大区经理到该市场与经销商一拍即和,在酒桌上谈罢,很快打款上货。由于没有注意到当地口味的特殊性,所发货均为公司常规口味,造成后期市场的严重梗塞。对于竞品的调查主要有以下方面:产品的规格类型、克重、包装、食品类还要注意口味、一批价位、二批价位,竞品厂家针对各环节的营业推广方式,销售的主要区域等。
对准客户调查不充分。
有句古话:“女怕嫁错郎”,笔者以为我们行销人员扮演得实际是媒婆的角色,开发出理想的经销商,把我们的女儿嫁给理想的郎君,等于成功了百分之八十。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我们的产品必须借助经销商才成分销下去,我们的策略只有经销商的大力配合才能实施下去。反之,若开发的客户不理想,一方面产品销售推广不利,另一方面给再次启动开发就会造成较多的市场问题。对准客户的调查的主要包括以下方面:客户的信誉、网络关系、资金、配送能力,仓储状况,原经营产品系列中是否有影响公司产品销售的产品系列等。
四、时机的把握不准
作为消费品领域的经销商有其自身的工作规律。一般早上及上午相对比较繁忙,下午及晚上相对较为空闲。除非有预约,一般大清早,就餐时间,休息时间拜访客户是不恰当的。笔者以为上午十点左右,下午两点半后至六点左右较为恰当。这是时间上,时机上:客户生意正忙时,心情不好时,正喝酒打牌娱乐时,雨雪天等。我们避开不利的时间段,选者恰当的时机,就可为客户的开发增添成功的要素。
五、谈判场所的选择不力
笔者认为会客谈判的场所选择应把握三个原则:
有利于产品和公司形象的充分展示,充分显示产品特点、优势及公司实力。
能够减少外界的干扰,使主客双方集中精力投入到谈判中。
有利于缩减商业敏感信息的受众群,达到公司商业机密的保护。
因此,结合以上原则,笔者以为选择在“主潮最好,如自己居住的宾馆,甚至客户有较强合作愿望的话,若有可能,可以约其到公司,在公司谈判。而在初选客户时忌在客户的门店、办公室,甚至将样品带往客户处谈判,甚至全盘托出。这是因为首先我们前期只是初访,不能肯定客户的真实意图;其次我们带的样品有限,要尽量用在最有意向的客户群中。
六、客户的选择上
贪大客户。
大客户可能带来销售的快速增长,但往往天不遂愿。大客户虽然有相应的资源优势,但往往经商多年,经营有多个。必然会有意识无意识的进行业务投资组合计划的组合。在产品中进行市场增长率相对市场占有率的比较,对产品销售额和利润的贡献率的评估。各个厂家的产品品牌系列各有千秋,各个经销商尤其是发展到一定规模的经销商有其自身的发展方向,对此我们无可厚非,但作为厂方,开发客户一定要理性的评估公司的产品在经销商的心目中的地位,以免事后造成“后娘的孩子,无人爱”的尴尬境地。
有奶就是娘。
作为处于行业领先地位的品牌,自然在选者经销商时,有更多选着余地;但处于劣势的产品厂家也应该有所筛选,尤其是作为一线的业务人员,更不要饮鸩止渴,开发一个不具备经销要素的客户,暂时拿到了工资奖金,而后将会付出沉重的代价。
七、政策方面一步到位,和盘托出
开发客户,新客户的政策并不是越大越好,有三个因素可以考虑:
⑴新客户的期望支持力度,⑵市场的程度,竞品的支持状况,⑶新客户是否是理想的合作伙伴。对于第一点,其实质就是理解价值定价法的运用,对于第二点,就是以竞争为导向,对于第三点,是考虑我们的政策支持是否能对市场近期和长远都带来积极的效果。
八、货款方面,处理不当
现在消费品领域一般厂家均是先款后货,且许多厂家非质量问题不与退货。因此,经销商有一定的顾虑。考虑到这种状况,各个厂家相对于常规发货对首批打款都设定了一个所谓的“最底限度”。为了减少货款不足的麻烦,我们在开发新客户时,要学会“看客户下单”,在与经营有一次打款较多项目的客户谈判时,我们可以抬高预期,提高厂家的首批打款额,即使讨价还价,基本上也会令人满意。在经营一些一次打款较少项目的客户谈判时,我们可以适当降低预期,以促成交易。遇到打款金额不足,要区别对待,根据客户的情况及时的与公司沟通,只要客户的实力确实有利于公司产品的销售推广,公司一般均会“以下不为例,特事特办来处理”。作为一线业务人员,不可机械的应对,盲目放弃机会。
九、发货跟踪不及时
客户打款以后,基本大事已定。但是有句俗语:行百里着半九十。打款后也要做好发货的及时跟踪。诸如发货的时间、品项、广宣品、车次要作好跟踪协调,同时要及时的与客户沟通。以减少新客户的顾虑。曾经有一个案例:03年时面粉等原材料普遍上涨,某食品企业发货紧张,该公司一业务人员,开发上蔡市场,客户打款后,由于跟踪不及时,一周未到货。客户一气之下,到公司又把货款取走了。笔者这里要讲的是,公司内勤面对的是整个公司的销售,作为销售人员,不能想当然的以为公司内勤能对具体市场的发货考虑的面面俱到,这就需要业务人员把80%的精力放在市场上,20%的精力放在公司内部的协调上。
十、市场的服务不到位
客户打过款,公司发过货,可以说,新市场的开发工作已经完成,有些业务人员也这样认为,马上走人,转向了其他市常但新市场的开发工作完成的并不完美,试问,市场微观环境是否了解的彻底,经销商是否能制定市场运做方案,其市场运做方案是否切合产品特点和市场需求,分销商、零售商的反馈如何,竞品会做如何的市场反映?这些都是需要业务人员把握的,因此笔者认为对新客户,在公司货到市丑,公司业务人员要在市场上跟踪服务一段时间,以达到市场的初步稳定才算开发市场工作的圆满完成。
第二篇:销售员的十大误区
销售员的十大误区
人生不在于你多有才华,而在于是否有施展才华的舞台;人生不在于你的脚步有多快,而在于你是否走对了方向;人生不在于你有多成功,而在于你能帮助多少人成功。
“先做人后做事”是新时代的经营理念之一。正确的观念决定正确的行为;正确的行为带来正确的结果。做对人,才能做对事。一个良性发展的集体,必须遵守同一个游戏规则时才能体现出平等,这样才能永续经营。任何一个人在任何一个陌生的行业中,犯错误是在所难免的,重要的是不要触犯游戏规则。当大家共同遵守规则时,剩下的就是正确的做事了,那如何做呢?只有知其难才能行其正,接下来我们就一起谈一谈销售员的十大误区。
一、打工者的心态
1.认为自己是给主管干的。
2.总认为主管为自己付出是应该的。
3.主管应该为自己投资。
(1)应该为我买交通工具,为我投资学费、路费等等。
(2)这是合作的生意,你也会成为主管,是你自己的生意。
4.主管应该主动给自己打电话。
尊重是人与人交往的基础,更是合作的基础。有问题应及时打电话给主管,并问对方有座机吗?否则主管有可能从早至晚都有打不完的电话。
二、耍小聪明、自私综合症
1.人为炒作。
急功近利的典型表现会影响市场正常发展,会给市场带来极其严重的破坏,更会影响公司的声誉。
2.斤斤计较。
凡事先考虑对自己是否有利。
只看眼前能走得远吗?有句古话:“算来算去算自己。”其实个人的最大利益是集体的利益。
3.只需向负责人提供客户名单,他就该帮自己做业务。
你的路他可以替你走吗?你的饭他可以替你吃吗?他可以替你,也可以帮助你,但你必须懂得帮助你自己,帮助自己的最好方式就是快速地掌握如何运作。
4.不懂得与集体配合,单打独斗,只顾自己。
这是个合作的事业,个人是无法成大事的。没有完美的个人,只有完美的集体。
5.随便占用负责人的时间,认为对方应该随叫随到。
大多数人刚开始销售时都对自己从事的工作是陌生的,从不会到会,这个过程基本上都是由主管教的,应该有感恩的心态,懂得尊重主管,要提前与主管预约时间。
三、对发展前景与魅力认识不足
1.认为是小生意,不值得做。
健康事业是一个充满阳光和希望的事业,人人都需要健康,这份事业的前景非常光明。
2.死缠烂打,强行推销。
狗皮膏药,让人害怕,见人就谈产品,俨然成了产品代言人。甚至过年连问好的话也不会说,见面就问,你怎么还没吃产品?
3.没有投资的心态。
(1)投资健康
(2)投资学习
(3)投资时间
4.学好再干,不用急,慢慢来。
学好了也不会干,这是边学、边做、边教的生意,在学中做,在做中教。总想等都学会了再干,其实根本不可能。
5.夸夸其谈。
只说不做,经常口若悬河,却从不行动,是语言的巨人,行动的矮子。
6.处处找借口。
借口或许能让心理暂时平衡,但却可能失去永远的平衡。例如:我没时间,没口才,没人际关系,没钱,没知识……其实关键是没看懂,才不会有自信。
四、没有端正姿态
1.做出求人的姿态:请客、送货、送票、送资料等。
求人难,难求人,不求人反而倒容易被人重视,大家是平等的,如果求人做的话,那就不会有人再愿意跟随自己的脚步,因为求人痛苦,没面子。
2.不善于倾听,爱争论。
赢得争议,失去生意,你改变不了顾客,只能影响。首先,要学会倾听,倾听可建立信任,同时可表示对对方的尊重,从对方的谈话中找到对方所关心的地方。
3.形象不专业。
人的第一印象至关重要,它将决定着顾客对你的看法,顾客第一眼看到你时,露出智慧额头的短发,一套深色的西装显得很稳重,白色衬衣显得很真诚,红色领带显得很热情,一双黑色皮鞋,给人很踏实、很协调的感觉。这样的专业形象很容易建立信任感。如果你留一头长发,打着耳眼,穿件牛仔,裤子有几个洞,一双旅游鞋,顾客会怎么看你?如果你是顾客看到这样的销售员又会怎么想呢?
4.自卑,认为自己低人一等。
也许别人拥有的是财富,而你拥有的是健康,但财富却换不来健康;也许别人有地位,但你有时间,地位换不来时间;也许别人拥有知识,而你拥有能力,但知识换不来能力……不管怎样,人人平等,上帝给谁的都不会太多,也不会太少。
5.不敢去拜访比自己能力高的人。
能力高那是正常的,每个人都有别人无法超越的一点,也许在某些领域你还可以当他的老师,因为他不可能什么都懂,更关键的是你还有更多富有经验的老师可以请教。
6.总是依赖主管。
这是懒惰的真实表现,总是靠别人扶着走路是不可能学会走路的。
五、想得多、做得少
1.这个事业到底行不行?
跟着行动走,感觉自然来,行业本身并不能决定你的成败,关键看你是否有意愿一定要做成。
2.现在已经有很多人在做,自己做是不是有点晚?
开饭店的、卖菜的、卖衣服的已经存在了几千年,今天照样有刚开始做的。
3.万一顾客不认可,该怎么办?
万一这个顾客不认可,还有9999个顾客可能会认可,而且这一次真的不认可也是暂时的,不等于永远他都不认可,可以等一等再说。
4.推销产品被熟人看到怎么办?
实在讲,自己推销的产品一定要是自己信赖的产品,被人看见很好啊,谁不需要好产品呢?他或许就是你的下一个客户。
5.如果做不好怎么办?
(1)如果还没开始,那先做了再说,还没做你怎么知道是否能做好。
(2)会有人教你做并不是你一个人在做。
6.考虑考虑。
得失只在一念间,其实人生重要的不是奋斗,而是选择。选择对了,剩下的只是行动。
六、信心不足
1.在拜访客户前就想象了很多困难。
想象比困难更可怕,其实很多想象根本就不会发生。比如说,当你走夜路时,总感觉后面有人跟着你,你走得快,他走得也快,你心里就越想越怕,然后就加快脚步,这时你感觉他就在你身后,你忍不住猛然回头,啥都没有,但你还是撒腿就跑。想象比现实更可怕。
2.不敢开口,害怕拒绝,感到没面子。
如果只为了自己,当然会有恐惧,怕对方不接受自己,没面子。如果换个角度,帮助别人解脱痛苦,你忍心见到别人痛苦而无动于衷吗?
3.自己没有别人口才好、人际关系多、资金实力强,恐怕自己不行。
在这个世界上有百分之八十的成功者是白手起家的。关键看你是否有决心一定要做这个生意。
4.还没有做就想到会失败。
不做就更失败,做了还会长经验,不做连经验都没有。不要再想了,再想就累出毛病了,去行动!
七、心态不归零,盲目自大
1.刚起步就想去改革。
(1)还没学会写文章就去修改别人的作品。
(2)首先学习那些实践检验过的经验。
(3)深入了解并充分发挥这些经验。
2.自己还没学会,就想要给负责人当教练。
没有做过衣服的人却教会做衣服的人怎么做,结果会怎样?
3.当着众人的面指责负责人。
有一天别人也会指责你,你不尊重主管,你的合作伙伴也不会尊重你。
4.炫耀自己的收入和成绩。
收入和成绩与人品不一定成正比,只有帮助足够多的人成功,那才是值得骄傲的。
5.自己做不好,还拒绝主管的帮助。
这是逞能的具体表现,最终会导致失败。
6.提前享受自由生活,不再销售和开发市场。
看看那些工作在第一线的伙伴们的生活,自己是否有这样的资格。
7.提前进入管理阶段。
开车要有驾照,上班要培训上岗,做保险要考代理证,做管理,学过吗?恐怕连三口之家都很难管理吧。
八、脱离环境、远离集体
1.不学习、不交流。
没有人天生能干,人很难自律,必须在一个环境中才能很好的自律和成长。一定要经常学习,人是环境的产物。
2.总是按自己的方法想当然地做事。
每个人的想法都不一样,如果每个人都按自己的想法做,那就无法组成集体,也就无法感受集体的力量了。集体利益是第一位的,这是原则,违背了这一原则,事业根本不可能做大,即使做大了也会伤痕累累。
3.不推祟,不咨询,不相信集体的力量。
经验是学来的,没有人愿意走弯路,没有经验自然会走弯路,一个陌生的城市你能顺利到达目的地吗?如果问路,对方是否告诉你取决于你的态度。
九、急于求成1.销售时,希望对方马上就购买。
饭吃急了要噎着,汤喝急了会烫着,车开快了会撞车。凡事都有个过程,要给顾客一个了解的过程,任何事物都不可能一下了解透彻,慢慢来,事缓则圆。
2.条件不成熟就孤注一掷去做。
这样做很危险,当你孤注一掷后,心会很急,越急心就越不稳定,越不稳定就很难了解顾客,导致越急越难以成功销售,越销售不了越急,形成恶性循环。
3.给自己定的目标过高,压力过大。
量力而行,欲速则不达。“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合适的目标,有助于自信心的培养,否则会打击自信心。不怕慢,只要稳,再做强,最终做大。
十、缺乏持久的心态,放弃成为一种习惯
1.急于求回报,否则便抱怨,后悔自己的决定。
就像婴儿,婴儿在饿了吃不上奶的时候立即就哭。销售呢?付出暂时没有回报,马上就抱怨,这和婴儿没有区别。付出自有回报,只是付出的不够多,所以没有回报,如果付出足够多还没回报,那是因为为别人付出的不够多,所以没有回报,为人则是为己。
2.常下决心,常放弃,做做停停,时断时续。
任何事做成都必须有耐心,坚持其实是一种毅力,就像跑马拉松要一鼓作气跑下来,如果跑跑停停是很难在有限时间内跑完全程的。
3.不能自律。
喜欢拿镜子到处照人,随时都能发现别人的问题,却很难发现自己的问题。要作镜子里的人,去完善自己、改变自己、提升自己。创业成功就是一个自我完善的过程;就是一个勇于改进的过程;就是一个放下自我的过程。
第三篇:市场调查十大误区
市场调查十大误区(叶茂中)
企业数据化地解读市场与消费者不外乎有两种途径,或者自己去了解,或者借助专业的市场调查公司。
很多企业在与市场调查公司合作的过程中,觉得好像做不做市调结论都是一样的,没有显著的成效感。
事实上市场调查这个行业是20 世纪80 年代才进入中国,整个模式从西方输入,行业思维、方法、手段并不完全适合刚刚起步但是发展迅猛的中国企业,于是屡屡造成这样的尴尬:市场调查公司觉得自己提供了国际先进水平的市场调查数据分析,而企业却感觉像是花钱听了一场几个小时的“市调秀”,没有实际作战的指导意义。
误区一:研究消费者,却远离消费者
项目确定----研究员设计研究方案----设计问卷----访问部收集数据----数据处理----数据报告----研究员做研究报告----提案。这是正常一家市场调查公司按照正规的方法和手段操作项目的流程。一切都很正规。我们从中可以发现一个现象,就是首先由研究员设计方案和问卷,然后由访问部收集数据,等数据库好了之后再由研究员开始分析数据写作报告。这样的好处就是一个研究员可以同时负责好几个研究项目,因为研究员可以利用访问部收集数据以及数据处理的这段时间设计其他项目的方案、问卷。研究员整天坐在办公室写方案、问卷、报告,看上去在研究消费者,而实际却在远离消费者。
我们很反对坐在办公室里做研究,尤其是做这一行的。想要在短短的时间内成为某一个行业的专家,甚至超越专家高度提出问题,“资料速成法”是行不通的。不深入市场进行了解,对数据怎能有感觉?整天坐在办公室里,只能是对市场的敏感度越来越低,离消费者越来越远。我们提倡泡市场,研究员与消费者进行“亲密接触”与“零距离沟通”。
不管是坐出租车,还是去旅游,我们都喜欢跟身边的陌生人交谈:问他们的爱好、平时喜欢去哪里、抽什么牌子的烟、业余时间如何安排等等。
研究员要长泡市场才有感觉,要和消费者过日子。研究员做任何一个项目,必须要到市场上亲自走访,和消费者面对面接触。拒绝整天坐在办公室里闭门造车。
误区二:和营销脱节
我们在对圣象地板进行研究时发现,消费者选择复合地板时经常会问:地板能不能承受得住重重的家具?椅子拖来拖去会不会有痕迹?万一漏水地板会不会鼓起来?能用多久?地板是不是很平整?这些问题看起来很平常,但却是消费者最关心的。这些细节为圣象广告篇的创作提供了有力的支持。此后我们发展出了圣象地板的产品系列广告:
《钢球篇》、《踢踏舞篇》、《小狗篇》、《时钟篇》、《无缝篇》,很好地解答了消费者关心的问题,立体展现了圣象地板的产品特点。
奔着营销的目的,从策略的角度去做研究,我们提出“营销调研”:调研要与营销紧密结合,衡量调研的标准,就是看它能为营销带来多少实用价值。
乡谣牛奶,在我们策划前叫武帝台牛奶,河北沧州的一个地方品牌。在当地市场上,娃哈哈、乐百氏两巨头称霸。怎样才能在强手如林的市场中突出重围呢?我们对当地市场情况展开了详尽的研究。
在大量资料中,我们发现河北沧州是我国最严重的高氟区之一,其水源中含有过量的氟,严重危害了该地区人民的身体健康。而沧州人普遍都知道这个事实。这个发现引发了我们一个大胆的想法,我们的脑海里立即诞生了“乡谣降氟牛奶”这个崭新的产品概念。
事实证明,正是由于“降氟”这一独特卖点使乡谣在当地市场上迅速崛起,并带动了系列产品的销售。现在在河北,乡谣已经是十分畅销的品牌了。
如果调研不能为营销服务,我们认为您的调研肯定是浪费了,不能是为了调研而调研,结果全是一些百分比之类的数据,我们认为调研必须与市场战略紧密结合,与营销策划环环相扣,而且我们相信调研同样需要策略与创意。
误区三:热衷研究模型
“你好,我们是XXX 公司的,我们想做一次市场调查..你们有没有自己的研究模型呢,据我们了解好多调研公司都开发了自己的模型..”这是我们最近接到一个客户电话,这种情况以前也遇到过。
一些研究公司热衷于开发各种各样的研究模型,一些客户往往评价一个研究公司也看这家公司有没有自己的模型,认为有模型就是专业的,这也是一些研究公司宣传有什么模型的原因所在,希望用模型来吸引客户。但为了比模型而开发一种无意义的框框和模式无异于走火入魔。
我们坚信,仅有模型是远远不够的,围绕营销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才是目的!一切都要围绕着实效营销这惟一使命!这才是使调研更具蓬勃生命力的惟一出路。
误区四:机械化式的调研程序
我们曾经做过空调的普及率调查,传统的方法是采用入户研究,但现在一些高档小区越来越难进入,导致抽样误差加大。那怎样才能得到更准确的数据呢?我们派出访问员,带个望远镜。只要看看外墙上挂着的小方块就可以了。家里有没有空调?是什么牌子?一目了然。
调研要跳出程式化的框框,不要总是戴着镣铐跳舞。
第一次使用“量表”,第一次运用投射技术,垃圾调研法的诞生,这些都是调研的大创意。编个小程序提高搜索资料的效率,打破RD、DP、FW采用项目小组制,通过一支烟、一顿饭顺利实施了访问,等等,这些也都非常有创意。
即使表述同样的数据,有创意的研究员能将其表述得非常生动,使数据有了生命,成为活生生的市场剖面图和消费形态图;而在没有创意的研究员笔下,这些数据却是僵硬的、干巴巴的、没有呼吸的。
有一次我们需要深入了解卡车司机的生活状态。常规的方法是采用深访,询问卡车司机的生活规律、生活习性等。但我们觉得这样做太肤浅了,经过一番准备,我们的研究员和卡车司机同吃同住同行了五天,深入了解卡车司机的日常生活,获得了宝贵的一手资料,为营销策略的制定提供了非常有价值的信息。
市场调研虽然有科学的程式化的步骤,但在这个动态化的过程中,任何环节都需要创意的帮助。有创意思维的调研人员,总是能十分敏感地抓住那些有价值的信息,从不让它们失
之交臂。并根据这些信息,提出一个个很有创意的假设,然后运用各种调研方法进一步证明这种假设是否确实存在。
我们为一个车载诊断仪器作消费者研究,发现消费者对仪器本身非常感兴趣,但购买仪器的要求却并不强烈。当然,我们通过产品测试很快掌握其原因所在。此时任务已经完成,但我们在调研中,又创造性地探求了消费者对租用这套仪器的需求,在得到消费者积极反应之后,我们又及时地调研了消费者愿意接受的租用方式和价格。整个调研工作可谓超额完成原来的计划,令客户非常满意。
而在一般情况下,市场研究公司在项目开始后,会很快地根据项目计划书做出项目预算。这样在整个项目执行过程中,基本上要严格按照这个计划和预算来进行。但是这样就会存在一些问题:有时候研究员在项目过程中发现了既定研究内容之外的问题,但由于是计划之外的问题和费用预算的关系,研究员一般也就不多此一举,这样不仅敏感性的问题没有得到解决,同时也扼杀了研究员的创意积极性,对调研的实效性和实用价值就会造成较大的折损。
调研不是机械化的程式,否则发明一个可执行程式的机器人就可以了。
误区五:研究员不懂品牌,广告和策略
“看上去很专业,图表很漂亮,但是客户不需要这样的报告,要深入分析、挖掘数据,平时多看品牌、广告和营销方面的书..”这是叶总经常教导我们的话。
多年以前,我们也曾经与其他公司的研究员进行过业务合作,结果不是很理想。论市场研究,没有问题,但研究框框以外的知识却很薄弱,分析问题总象漂在水上,深入不下去。在整合营销传播时代,光懂研究是不够的,还必须懂营销,懂品牌,懂广告,更要懂策略。这样我们的报告才能真正做到务实和营销紧密结合,为企业解决问题。
误区六:未看清真相和本质
“逆向思维”。换个角度看看,假如你现在是策略决策人员,你想达到的目的是什么?你想了解的内容是什么?对照一下原来的研究内容,把那些华而不实的问题大刀阔斧砍掉吧,不要心疼,那样只能增加报告厚度。除了在调研方案设计之前就开始进行这样的思考外,还要对一些处于萌芽状的策略进行测试和研究,让策略少犯错误。
“策略性思维”。“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真相和本质总是在和你捉迷藏。我们曾在圆明园的迷宫里转来转去,云里雾里的。后来爬上附近的石头一看,里面的曲曲弯弯一目了然。做分析也一样,必须上升到策略的高度。“这个结论对企业有什么帮助?”“这个数据如何支持策略的制定?”..从策略的高度多问几个为什么,肯定大有收获。
误区七:中看不中用
有一客户讲,他们已经找了国内的多家调研公司进行过合作,总的感觉是“中看不中用”。光是数据就把人给砸晕了,哪还能理出个头绪呢?
调研报告一般有两种结局:要不一是被遗忘后渐渐放得发霉;要不一是被高效利用传来传去翻得破破烂烂。
在工作中,我们经常问企业一个问题:在提案结束后研究公司有没有对调研报告进行“产品满意度”研究?或者事隔半年后他们能否再次询问企业的意见和看法?
有的企业讲,我们也请研究公司做了这方面的研究,但仍然不知道该如何运做作市场,该往哪个方向走。其实这也是我们一直在思考的一个问题。
一箩筐的数据砖头对企业有什么用?无数的事件表象对企业有什么用?我们的分析能不能更高一点,更深一点,更透一点,更实效一点?能不能提供特别针对企业的“中看更中用”的报告呢?我们认为抛给客户一堆僵硬的数据是极不负责任的态度!
误区八:只做常规数据分析
不要迷失在数据里,真正有用的数据需要仔细挖掘,看似八竿子打不着的东西是不是有什么联系?是否能通过交叉分析、回归分析、因子分析、聚类分析等探索出各种变量之间的联系?是必然的,还是偶然的?综合其他条件看,这种关系还存在吗?这种关系与当地的人文环境和地理环境有什么关系吗?与自己的策略课题有关系吗?炼就一双睛睛火眼,深入挖掘数据,洞察本质。
误区九:一次性调研
有的企业讲:我们也很重视调研啊,可为什么总觉得把握不住消费者呢?回过来我们也要问一句:您对消费者进行了几次研究?是不是每年甚至每半年都有过一次或多次调研呢?
要想摸透消费者的心,必须不停地与其沟通,长期接触。过去相差十年才形成代沟,现在一两年就产生代沟。用两年前的数据怎么能解读今天的消费者呢?
我们经常看到McDonald、KFC、P&G等国际公司总是不断地进行调研,日积月累便形成了大量的历史数据库。而国内有些企业在跟踪研究上不太肯投入,总认为做了一次调研就对市场、消费者了解了。当然越来越把握不住消费者了。
误区十:调研是万能的有的企业往往会把市场调研想像成无所不能的。市场策略、广告创意、活动方案等等都可以通过市场调研来解决,其实不然。市场研究只是辅助决策,使决策更有把握,增加胜算的机会,我们做研究的在和客户接洽时,也不要做任何超出市场研究范围的承诺,否则会造成不必要的麻烦。
市场调查公司利用西方输入的模式,行业思维、方法、手段来做市场调查,这当然没有错。但问题是,不能完全用这种思维模式来对待中国的企业。我们要用先进的方法和手段来做市场调查,但更重要的是要用适合中国企业的思维方式。
第四篇:企业新产品开发与营销谨防十大误区
企业新产品开发与营销谨防十大误区
[04-5-11 9:51]出处:中华培训网 责任编辑:alei 作者:
为了保持企业的市场活力、扩大市场份额,很多企业试图通过持续不断地开发新产品来推动企业销售增长,结果出现了“产品结构乱,品种上量难,品牌提升慢”的现象,打乱了整体市场的销售布局。
重视主观定位忽视市场需求
开发新产品必须建立在充分的市场调查基础之上,先发掘消费者的市场需求,再生产出适当的产品来满足消费者的需求,但现实中的企业由于开发人员受决策者主观定位的限制,往往会淡化市场调查工作,忽视市场消费需求,或进行了市场调查,仍摆脱不了决策者开发新产品思路的制约,仍然是先把产品生产出来,再考虑满足哪部分消费者,新产品开发的失败率很高。其原因是,不少企业先有一个决策者关于新产品的构思定位,然后再去论证这种新产品构思定位实现的可能性和必要性。
重视产品本身忽视系统消费
企业开发的新产品要满足市场需求,必须重视研究老产品在使用过程中消费者遇到的问题(指产品缺陷造成的),因为这些问题反映了现实产品的功能、性能与满足消费者需求之间的差距,企业发现并及时解决了消费者的问题,就能开发出适销对路的新产品。要做到这一点,企业不仅要从产品本身角度来考虑问题,还要从消费者对产品完整乃至完美需求的角度去考虑问题。企业既要把产品视为消费者需求的物品,更应该把产品视为消费者追求的是整体消费系统。
重视产品开发轻视产品策划
企业设计完新产品后,不是进行简单的产品市场投放,而是和营销策划人员、市场业务人员(或市场总部人员和销售公司人员)一起,重点研究新产品投放市场之前的策划方案,其内容包括:如何将新产品投放到目标市场;如何进行新产品的铺货;如何消除消费者的顾虑,使其尝试新产品;如何进行新产品的促销;新产品上市如何做到一举成功等。任何简单盲目急于求成的产品投放,都会招致新产品开发的失败。
重视内部定价轻视同行竞争
很多企业确定新产品价格时,仅根据产品的品质、性能、包装、成本和税利等因素,由财务部门协同研发部门测算产品的成本价,而缺少了对竞争对手同类产品市场价格的调查与分析。企业在“高价位高促销”策略的引导下,决策者幻想把产品通过定价而增加的成本让市场去消化,使得消费者无法接受新产品。
企业新产品开发与营销谨防十大误区
[04-5-11 9:51]出处:中华培训网 责任编辑:alei 作
者:
重视产品铺货轻视顾客沟通
企业为使新产品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上脱颖而出,往往特别强调产品的市场铺货率。在公司销售人员受市场铺货、销售指标和考核等因素的影响下,一时间以到处能看到自己的产品为荣,殊不知盲目的铺货会给企业造成很大的资金沉淀,坏账和呆账就会增加。为解决这一问题,新产品铺货一定要先消除消费者的顾虑,加强与顾客的沟通,并在铺货时结合市场业务员、经销商、产品、促销和市场等情况综合考虑。企业铺货时应牢记:训练有素的销售人员是有效铺货的关键;“少量多次”、“让利现款”和签订“供货合约”等方式是有效铺货的保障;细致的市场调查是有的放矢铺货的重要前提;促销是市场初期实现铺货的最直接手段;精美的包装和合理的价格是新产品顺利铺货的基础。
重视产品上市轻视政策稳定
企业在新产品投放市场初期,往往会进行比较大的广告投入,制订相当优惠的促销政策,经销商看到有利可图,会采取一切办法引进新产品;业务员为完成新产品面世任务,也会把主要精力放在新产品上,甚至不惜在同一市场投放相同价位或相近价位的产品。而新产品如何定位(是形象产品、核心主推产品还是低档上量产品,投放到哪一个市场);新产品和老产品之间有没有价格冲突、会不会影响老产品的销量;市场上的产品结构是否合理等都没有进行理性的 调查分析。由于市场投入初期铺货形成了一定的假销售量(未被消费者真正消化),促销政策实行一定期限后又被取消,出现了促销一停,销售就下滑的局面。市场上老产品无人问津,新产品开始滞销。经销商为尽快解决资金周转问题,会铤而走险,采取低价倾销的办法,刚刚上市的产品就此夭折。
重视产品销量轻视品牌培育
新产品投放市场后,企业总希望在较短时期内形成产品热销。在“不做品牌做销量”的营销方针指导下,企业为“没有做
品牌的钱也可以有效提高销量”而振奋,经常会忽视三大问题:其一搞不清企业生产的产品究竟满足的是什么需求、哪个层次的需求,尽管在产品投放初期实现了部分销量,终因没有目标消费者和缺少重复购买消费者而导致失败;其二形成的销量没有相应的推销能力做支撑,企业缺少一只优秀的销售队伍和健全的销售管理体系;其三忽视品牌在销售网络中的建设,超出企业产品正常利润的网络建设投资已成为企业沉重的负担。随着三大问题的出现,企业会发现相同外型、相同
企业新产品开发与营销谨防十大误区
[04-5-11 9:51]出处:中华培训网 责任编辑:alei 作
者:
重视产品普销轻视产品直销
新产品在投放市场前,根据产品价位、包装和竞争对手产品的情况,企业有一个初步产品定位。一般情况是,高档价位产品作为形象产品,不求有量,但求所在;中档价位的产品作为核心主推产品,既要有形象,也要求上量,直销和普销双推进、双到位;低档价位产品作为上量占有市场份额的产品,占有的市场份额越大越好。为了把新产品做好,要求企业在新产品市场运作时,坚持直销、普销产品双推进、双到位,把直销视为销售基础、销售形象,其目的是为了引导消费,以利于在品牌进入成熟期后实现销售上量;普销是直销的支撑,只做直销而放弃普销,不仅不能实现稳固占有市场的目的,也会造成直销的短期行为。
重视新产品促销轻视老产品维护
新产品开发成功,既令人兴奋又令人冲动,正是这种心态让企业宁愿花较多的资金来寻找新客户销售新产品,而不肯多花一些精力维持老客户运作老产品。另外一种情况是,大多数企业认为,既然老产品完全可以自己照顾自己,多做稳定老产品的广告和促销就成了一种浪费,而新产品的宣传和促销更需要较大的投入。事实上,稳定老产品的广告和促销虽然不能大幅度地提高销售额,但通常可以赚取相当的利润,因为广告和促销能够加强品牌的特别定位,强化过去或现在的满意客户对产品既存的良好印象,会增加产品的销量。因此,替新产品寻找、增加新客户要比替稳定的老产品维持增加销量更难、花费也更多。
重视销售范围轻视个性需求
新产品发挥品牌效应需要一个成长过程,如果企业过分追求市场份额和销售量,不是针对目标市场销售产品,而是将销售对象、范围扩大到全部消费群体,向所有消费者推销其产品,消费者就会失去对该品牌的信任,最终导致新产品的衰败。随着企业销售范围的扩大,企业应不断加强对新产品的个性化服务,站在消费者的角度,把握新产品效益与顾客需求的吻合点,即:把新产品的特点转化为顾客的需要。在市场需求呈现多样化的今天,企业要认真研究产品的特点和个性化需求,针对目标市场销售新产品。企业始终要牢记把产品卖给真正需要你产品的消费者,而不要推销给不需要你产品的消费者。
第五篇:市场销售员简单辞职信
市场销售员简单辞职信
市场销售员简单辞职信1
尊敬的销售部领导:
我很遗憾自己在这个时候向销售部正式提出辞职申请。
我确信在销售部的这段工作经历将是我整个职业生涯发展中相当重要的一部分。但是最近我感觉到自己不适合做这份工作,同时也想换一下环境。我考虑在此辞呈递交之后的.2—4周内离开销售部,这样您将有时间去寻找适合人选,来填补因我离职而造成的空缺,同时我也能够协助您对新人进行入职培训,使他尽快熟悉工作。
能为销售部效力,我一定会把好自己最后一班岗,做好工作的交接工作,尽力让工作做到平衡过渡。
在短短的两年时间我目睹销售部已经发生了巨大可喜的变化,我很遗憾不能为销售部辉煌的明天贡献自己的力量。我在这里只有衷心祝愿销售部的业绩一路飙升!销售部领导及各位同事工作顺利!
此致
申请人:
市场销售员简单辞职信2
尊敬的销售部领导:
您好!
首先,非常感谢您这X年来对我的信任和关照。
这段时间,我认真回顾了这半年来的工作情况,觉得来XX销售部工作是我的幸运,一直以来我也非常珍惜这份工作,这半年多来老板对我的关心和教导让我感激不尽。在XX销售部工作的半年多时间中,我学到很多东西,无论是交际方面还是做人方面都有了很大的`改善,感谢老板对我的关心和培养,对于我此刻的离开我只能表示深深的歉意。非常感激这份工作给予了我很好的锻炼机会,但同时,我发觉自己从事这份工作心有余而力不足,长时间的工作让我有点吃不消。故我决定辞职,请您支持。
请您谅解我做出的决定。我将做到年底结束后离开销售部,以便完成工作交接.我很遗憾不能为XX销售部辉煌的明天贡献自己的力量。我只有衷心祝愿XX销售部的业绩一路飙升!老板及各位同事工作顺利!
致礼!
辞职人:
20xx年1月1日
市场销售员简单辞职信3
尊敬的领导:
你们好!
我很遗憾自己在这个时候向业务部提出辞职。来到业务部差不多快一年半了,在这很感谢各位领导的栽培和照顾,是你们给了我一个又一个很好的学习机会,让我在踏进社会后第一次有了归属的感觉。站长和经理一直对我的栽培与信任,我在这只能令你们失望了!离开业务部的这一刻,我衷心向你们说声谢谢!
其实,在这段时间里,每天都很忙碌,虽然也有过抱怨,感觉压力很大,但是每天都使我很充实的生活,让我变得开始慢慢享受这份工作了,也让我从中学到了很多宝贵的经验和待人处事的'技巧。特别是当某个客户来站时,一直等着我给他登记,亦或者说我帮客户处理好问题,看着客户满意的笑容,便会有一种小小的成就感。但是由于对专业知识的匮乏和自己的粗心大意,导致很多错误的产生,但是领导一次又一次帮我解决了,而最多只是口头教育,从来没有什么惩罚,让我一次又一次的重拾信心,真的很感谢你们。现在因为一些家庭和个人的缘由,我需要重新确定自己未来的方向,最终选择了离开业务部,离开这里。
我很遗憾不能为业务部辉煌的明天贡献自己的力量。我只有衷心祝愿业务部的业务蒸蒸日上!业务部领导及各位同事工作顺利!这份辞职报告,望领导能给予批准。谢谢!
20xx年4月28日
市场销售员简单辞职信4
尊敬的市场部领导:
我向市场部正式提出辞职。
我自20xx年1月6日进入市场部,到现在已经一年有余了,正是在这里我开始踏上了社会,完成了自己从一个学生到社会人的转变。 在过去的一年多里,市场部给予了我许多学习和锻炼的机会,开阔眼界、增长见识。我对市场部给予的照顾表示忠心的感谢!但是,经过近段时间的`思考,我越来越迷惘!我越来越觉得现在的工作、生活离自己想要的越来越远。所以,我必须离开,去过我思想深处另一种有别于目前的生活。我想,生活应该是在选择到适合自己的道路以后,再持之以恒地坚持!
市场部目前已经过了一年最忙的时间,是充电、整顿、储备人才的时刻。相信,我的离开会很快有新生力量补充。因为这不是我想要的工作、生活状态,所以,我现在对工作没有激情、对生活也极其懒散。本着对市场部负责的态度,为了不让市场部其他同事受到我消极情绪的影响,也为了不让市场部因为我出现业务上的纰漏等,我郑重向市场部提出辞职,望市场部给予批准!
祝市场部稳步发展,祝市场部的领导和同事们前程似锦、鹏程万里!
此致
敬礼
辞职人:
20xx年1月1日
市场销售员简单辞职信5
尊敬的领导:
您好!
转眼间,我来公司已三个多月了。
回首三个多月以来,真是一言难尽。既有成绩,也有不足,但,还有很多的无奈和心酸。
也许下面很多话都比较尖锐,比较直接,也许有不少不成熟的地方,也许有不少欠考虑的地方,毕竟到公司的时间还不长。但我的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希望能对公司的发展对公司的'发展有所裨益,希望公司的明天走得更稳健一点,走得更健康一点,走得更远一点。
这一点,我能理解公司的良苦用心,但这种做法好不好呢?坦白地说,我感觉很不好,这不仅对我是一种伤害,对公司更是一种伤害。我敢肯定,我现在蹲点来x作xx市场远远比公司直接招我来做xx市场困难得多!
在此我提出辞职,望批准!
20xx年2月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