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构建公司治理架构下的内部审计体系
构建公司治理架构下的内部审计体系 农业银行总审计师、审计局局长贾祥森就农行出台审计章程
答记者问
2010年08月13日
农业银行近期印发《中国农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内部审计章程》(下称《审计章程》)并正式在全行实施,为便于全系统更好地理解和贯彻《审计章程》,日前,记者就《审计章程》出台背景、主要内容以及对审计工作的影响等采访了农业银行总审计师、审计局局长贾祥森。
问:首先,请您介绍一下农业银行出台《审计章程》的背景。
答:背景主要有两个:一是审计体制改革后,向董事会负责的内部审计体系初步建成,全行审计工作的理念、定位和方式方法发生了很大变化,原有的一些审计制度已不适应新形势下审计工作的发展;二是近年来,国家金融监管部门根据现实情况,下发了一系列监管指引、规范等,要求商业银行加强内部审计建设,在提高风险防范水平和审计工作质效方面作出保证。基于这两个背景,在去年审计组织架构基本到位后,我们就着手启动审计制度建设工作,研究制定了《审计章程》,并经过第一届董事会第十二次会议审议通过,批准实施。
当前农行审计正处于全面转型的特殊时期,一些新的审计制度与改革前的工作办法、规范并存,难以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这种情况不利于审计工作的开展,我们将结合章程的出台,建立一套规范的审计制度体系。
问:作为审计体制改革后出台的第一项审计工作制度,《审计章程》有哪些特点?答:《审计章程》的出台,充分体现了新形势下审计工作的新理念、新定位和新职能要求,促进了审计工作的全面转型,与《中国农业银行审计工作规定》等原审计制度比较,发生了质的变化。总体来说,《审计章程》具有三大特征:
一是权威性。《审计章程》是农行公司治理的重要文件之一,具有广泛的约束力,是审计机构和审计人员进行审计活动的依据,充分代表了董事会对审计监督的授权,这种授权与公司决策、管理及监控系统的有效运作关系密切,是全行各部门、各分支结构都必须遵循的制度规范,具有较强的权威性。
二是科学性。《审计章程》的起草借鉴了《审计法》、《审计署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规定》、《银监会银行业金融机构内部审计指引》等相关规定以及国内同业的经验做法,是经过深入细致研究、并经历数十次反复讨论和广泛征求意见后最终形成的,突出了以风险为导向的现代审计理念,明确了以价值增值为核心的全新审计定位,强调了以技术创新为抓手的先进审计方法,并根据农行业务发展需要对审计职能范围予以适当扩展,具有较强的科学性,对当前乃至将来做好审计工作具有重要指导作用。
三是规范性。作为审计制度体系的核心和纲领性文件,《审计章程》从农行内部审计的机构人员,职责权限、程序方法、报告路径和质量控制以及考核问责等各个方面进行了规范,为下一步制订相应的管理办法、配套手册及规范提供了制度基础,有利于推动统一、规范的审计制度体系的建立。
问:《审计章程》从多个方面对审计工作做出了规范。请问,在贯彻落实《审计章程》时应重点关注哪些事项?
答:为贯彻落实董事会要求,全面巩固审计体制改革成果,确保审计监督职能发挥,真正实现审计转型,《审计章程》重点对七个方面的关键性问题进行了明确。
第一,关于审计定义。《审计章程》在对内部审计进行定义时,突出了改革后我行审计工作新理念、新地位和新作用,重点明确了三方面的核心内容:一是独立性要求,提出内部审计是一种独立、客观的监督、评价与咨询活动,不受行内其他组织和个人的干涉;二是代表董事会,以风险为导向,俯视和审视全行经营管理的全过程;三是审计工作的宗旨是促进全行稳健发展和董事会战略目标的实现,增加价值。
第二,关于审计目标。《审计章程》对审计目标的描述采用了递进方式,分三层展开:第一层是基本目标,主要是确保国家法律法规、监管部门规章和本行各项制度的贯彻执行;第二层是主要目标,重点对本行风险管理、内部控制和公司治理提出意见和建议,促使风险控制在可接受水平;第三层是最终目标和宗旨,即促进本行经营管理、经营绩效和业务运营不断改善,增加价值。
第三,关于报告路线。《审计章程》明确,我行审计工作实行双线报告制:一是审计机构每季度向董事会及其审计委员会报告审计工作情况,重大审计事项及时报告;二是及时向监事会和高级管理层报送审计工作情况和审计发现问题。同时明确,经董事会授权,审计工作负责人每年向全行工作会议提交审计工作报告,通报上一年度审计工作开展情况、审计发现问题及被审计单位整改情况。
第四,关于审计职责。《审计章程》明确了董事会、审计委员会和审计部门之间的职责关系,并要求审计机构应以风险为导向,对被审计单位的经营管理全过程进行审计监督和评价,同时按照经营管理、行为和绩效等三大类,具体列示了12个主要审计事项,充分体现了审计转型的新要求。此外,还明确审计部门负责国家监管部门(包括国家审计署)的业务联系和协调检查,协助董事会就外部审计机构(即会计师事务所)的聘请、续聘或改聘等开展工作。
第五,关于审计权限。为确保审计职责的有效履行,《审计章程》重点对包括知情权、检查权、取证权、临时处置权、公告权和建议权等在内的审计权限进行了明确。比如,临时处置权就规定了在哪些情况下,审计机构有权对不当行为予以制止,甚至暂时停止有关人员的工作。而审计建议权则规定,一方面对被审计单位的主要违规责任人,有权提出处理建议并移交有关部门处理。另一方面,对被审计单位所执行的上级主管部门的制度存在重大缺陷,有权建议主管部门予以纠正。另外,根据公司治理要求,对员工或单位实施经济处罚属于经营管理手段,不再由审计部门承担。因此章程未对审计处罚权进行明确。第六,关于审计程序。《审计章程》按照审前准备、审计取证、审计报告、审计处理和质量评估等环节对审计程序进行了明确。其中需要重点关注三点:一是在审计报告阶段明确了两个层面的报告,提出建立审计报告审议制度;二是在审计处理阶段明确了审计机构应编制审计意见书、审计提示和管理建议书等审计结果文本,及时送达被审计单位和有关业务主管部门,持续关注和评价被审计单位的整改情况。三是在审计质量评估阶段明确了对审计项目质量进行评估,对审计人员的工作态度、工作能力和工作业绩做出评价。第七,关于审计质量控制。这是《审计章程》重点设置的章节,专门对审计质量控制进行明确在我行尚属首次。章程从两个层面对审计质量控制进行了规定:一是从全过程质量控制角度,明确了建立全面质量控制体系的要求,今后将依据章程专门制定具体办法;二是从审计质量的保证措施角度,对保障审计质量的独立性要求、审计技术方法研究、审计人员后续教育和审计回避等进行了明确,将来以审计规范予以保障。
问:审计局今后还将通过哪些措施,进一步推进《审计章程》在全行的落地实施。答:重点从三个方面推进《审计章程》的实施。一是加快各项审计管理办法及与之配套的规范、手册和细则的制定,完善审计制度体系。目前,相关管理办法、五项审计手册和若干审计规范正在加紧制定。要通过审计制度体系的建立,完善审计运行机制,促进审计职责的履行和审计质量的提高,帮助各行规范管理、防范风险和提高效益,实现共赢。二是加强审计培训。组织审计人员认真学习和深刻领会《审计章程》,近期在长春举办审计实务培训班,10月份将再次举办审计管理培训班,重点就审计章程及配套审计制度进行培训,加深审计人员对审计章程的理解。三是在工作中抓好落实。严格按照《审计章程》的要求,推进审计转型,实现由过去单一的合规性检查向以风险为导向的管理审计、行为审计和绩效审计转变,揭示各行经营管理中存在的风险,提出审计建议,促进全行经营管理的目标的实现,实现审计价值增值。
第二篇:公司治理与内部审计
基于公司治理的内部审计研究
【内容摘要】 本文以分析公司治理的本质为切入点引出公司治理与内部审计的关系,揭示内部审计参与公司治理的运作机理,并阐明内部审计治理功能运行的基础,旨在从完善公司治理的角度,探寻内部审计在治理层面的建设对策。
【关键词】 公司治理 内部审计 治理机制
引言
近几年在国际上随着一系列公司财务丑闻事件的发生,内部审计的作用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并被提升到了公司治理的高度。特别是美国世通公司由内部审计牵出假账大案更使内部审计的作用得到了各方面的认同,甚至公司治理主体对内部审计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也产生了新的认识。最近国外大量经验研究表明,内部审计对公司财务报告质量、公司业绩等方面可以产生积极的治理作用。而且从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IIA)自1947年以来对内部审计定义(包括内部审计的范围、职责、服务对象等)的7次①调整中可以看到,内部审计尽管是因企业内部管理需要而产生的,但其功能是随着企业制度的发展而不断丰富和拓展的,当前世界范围内的公司治理变革对内部审计提出了新的需求,将其推向了公司治理之层面,成为治理问题研究的新焦点。2002年IIA在《改善公司治理的建议》报告中特别指出,健全的治理结构是由董事会、执行管理层、外部审计和内部审计四大基石共同构 ① 1947年IIA在首次公布的《内部审计师职责说明书》中提出内部审计的定义,随着内部审计实践的不断发展,IIA先后于1957年、1971年、1978年、1990年、1993年、1999年通过修订《职责说明书》和《内部审计实务标准》不断拓展内部审计的内涵。
可见,公司治理实质上不是解决公司具体的经营管理问题,而是通过恰当的责权利配置,有效地协调各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利益关系,并形成科学的决策程序和权力制衡,从而实现公司增值和发展。具体而言,主要包括三方面内容:①建立有效的监督机制,减少、遏止道德风险、逆向选择等行为和现象,降低代理成本与监督成本,提高经营效率、效果和效益;②根据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设计并实施激励机制,充分调动各个权利主体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为公司创造价值;③形成有效的决策机制,实现公司的科学化决策,为公司长期有效运行奠定基础。
二、公司治理与内部审计的关系
将内部审计置于公司治理框架中加以研究和探讨,并非偶然,两者之间存在着紧密关系。
1、同一性
公司治理与内部审计的同一性主要体现在三方面: 首先,两者均产生于同一基础,即两权分离而带来的代理行为。不同利益方之间不一致的目标函数在不对称信息及不完备契约的现实特性下不可避免会诱发委托—代理问题,于是建立在委托—代理关系基础上的公司这种组织形式就产生了在上层建立公司治理的需求。而内部审计的产生尽管要早于公司治理的提出,但其最先作为财产所有者为保证受托财产的完整、安全而对受托经营管理者所采取的监督手
论是指交易的一方比另一方拥有更多的信息,由此会产生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公司治理希望通过相应的制度安排平衡不对称信息来维系各利益方之间的相互制衡关系以及促进相互之间良好的信息沟通,而内部审计的出现则增强了信息的可信度和透明度,可以缓解信息不对称问题。
2、互动性
公司治理是促进内部审计有效开展、保证内部审计治理功能发挥的前提和基础,为内部审计创造相应的制度环境;而有效的内部审计是良好公司治理结构的内在要求,它既可以维系公司治理中各利益方之间的相互制衡关系,又可以为公司治理层面的科学决策提供真实、正确的信息支持,是治理机制正常运转的重要保障。
三、内部审计治理功能的运作机理
内部审计内涵和外延的变化显示内部审计与公司治理的密切关系在实务中日益得到加强,内部审计已经触及并参与治理层面的机制运作,逐渐成为公司治理中形成监督、激励和决策三大机制并促之有效运转的重要手段。由此,内部审计的治理功能得到充分发挥。
1、内部审计参与监督治理机制
近几年大量国内外陆续曝光的公司财务丑闻事件显示,内部监督制衡机制失效、相关权力得不到制约是公司内部治理失衡的重要因素。作为公司对权力进行监督和制约的内在势,内部审计通过经营审计、管理审计、战略审计、内部控制评价、风险管理评价等业务活动的开展对公司整个经营管理活动进行审查与评价,动态关注公司经营管理过程的薄弱环节,及时发现主要问题,分析偏差并提出改进方法与建设性建议,为治理层面的科学决策提供支持。
四、内部审计治理功能的运行条件
面对治理的需要,内部审计实务被推向了公司治理层面,IIA为推动内部审计治理功能的实现致力于新的实务框架的研究。新修订的《国际内部审计专业实务标准》为内部审计提出了属性标准,描述了开展内审活动的机构及人员的特点,指明了内部审计治理功能实现的基础。
1、“内部审计活动的宗旨、权力和职责应在章程中正式确定,这一确定应与《标准》保持一致,并须经董事会批准。”①该标准提出了保证内部审计权威性的建议。权威性越大,内部审计的作用也就发挥得越充分。该建议要求内部审计的职责权限得到公司的权威认可,从而能为内审机构的正常工作提供较高的保障。
2、“独立性与客观性——内部审计活动应该独立,内部审计师在开展工作时应做到客观”。②该标准确立了内部审计组织机构必须坚持独立性原则。独立性可使内部审计师提出公正的、客观的鉴定和评价,对内部审计业务的恰当开展是 ①② 《国际内部审计专业实务标准》第1000条标准。
《国际内部审计专业实务标准》第1100条标准。
审机构自然而然被强加了国家监督的职责,因此许多企业对内部审计会产生排斥感,使其得不到重视,内部审计缺乏内在建设的动力。显然,要想扭转这种局面,首先要从观念上有所转变。政府及相关部门应该逐步从推动内审建设的主导地位向引导、服务内审建设的角色转换,要侧重于通过外部制度基础方面的建设规范内部审计行业自律、通过推进国际相关学术、经验交流给予内部审计以理论和技术支持等等,逐渐培育企业在公司治理层面的内审建设需求,使内审建设成为企业自觉的一种自身建设行为。
2、重组内审机构组织模式,实现内部审计的权威性和独立性,保证其治理功能的发挥。当前我国内部审计组织模式普遍存在设置不合理的现象,最早作为财会部门内设监督机构的内部审计尽管这几年地位有所提高,但其机构设置多数还是平行或低于其他部门。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内部审计的权威性和独立性。这里既有公司治理主体对内部审计认识不足的原因,更有公司治理结构不完善而导致内部审计缺乏相应治理环境的因素。考虑到我国目前不论从理论政策层面还是实务技术层面都在倡导和推广以董事会为主体的公司治理结构,要想将内部审计纳入公司治理视域有效发挥其治理功能,最理想的组织模式就是将内审机构置于公司董事会的领导之下,同时在内审机构与公司管理层之间要建立良好的沟通渠道。在这种模式下,一方面直接向董事会负责可
第三篇:基于公司治理背景下的内部审计外包调查报告
基于公司治理背景下的内部审计外包调查报告
胡金燕
管理学院 班级:0904 指导老师:王英兰
摘要:内部审计是现代公司或单位全面提高经济效益的一个不可或缺的手段和途径,它是内部监督和控制的关键环节。我国前审计署审计长李金华曾形象地把内部审计比喻为保健医生,国际内部审计协会也在其颁布的《关于内部审计责任声明》中指出:“内部审计是一个组织内部为检查和评价其活动和为本组织服务而建立的一种独立评价功能,它要提供有关检查活动的分析、评价、建议、咨询意见和信息,以协调本组织成员有效履行其职责”。鉴于内部审计在组织管理中的重要作用,而由于许多企业内部审计部门设置的不合理造成内部审计的作用不能得到很好地发挥的事实,加以外部审计机构业务的不断拓展,使得内部审计外包成为可能。在国外内部设计外包发展的如火如荼的时候,我国内部审计外包的发展还处于初级阶段。由于我国内部审计本身起步较晚,并且存在较多的问题,因而对于内部审计的外包就有了更多的争议和质疑。基于此,本文想对内部审计外包做一些分析和讨论。
关键词:内部审计;公司治理;内部审计外包
前言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及经济全球化进程的不断推进,面对日趋复杂的市场环境,如何建立和完善公司治理结构、优化内部控制促进企业资源的有效利用、避免舞弊、腐败和浪费,已经成为当前全社会面临的重大课题。进入21世纪以来,伴随着一系列公司财务丑闻事件的发生,特别是世通公司由内部审计牵出假账大案,内部审计作为公司自我约束和监督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在公司治理中的重要作用得到了社会各界普遍认同,甚至公司治理主体对内部审计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也产生了新的认识。近年来,内部审计外包作为内部审计的新模式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基于公司治理背景借鉴国外内部审计发展新动向的基础上,分析研究我国公司内部审计外包问题,通过内部审计外包问题的研究,为我国内部审计的发展提供了一个新思路,对解决目前我国内部审计工作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充分发挥内部审计在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中的推动作用有一定的理论和实践指导意义。同时,通过内部审计外包问题的研究,也为我国注册会计师行业的发展拓宽了道路。
一、调查概述
(一)公司概况
江苏保利轴承钢管有限公司于2005年6月筹建,位于盱眙县工业开发区,占地面积8万多平方米,建筑面积17000多平方米。本公司为专业生产轴承钢管的企业。产品销售于本工业开发区、常州、盐城、浙江、安徽等地,广泛应用于石油化工、汽车、摩托车、轴承、纺织、儿童玩具等各个行业。
(二)调查目的
因我公司在内部审计外包问题中存在不健全,不稳定的现状和原因。故选此题材来讨论研究以及采用适当的方法来解决此问题,使之能得到更好的完善。
不难理解,内部审计外包就是指组织将其内部审计职能部分或全部通过契约委托给组织外部的机构执行。这种举措,有利于企业充分利用外部优势资源,从总体上提升竞争优势,但是,也给公司治理带来了不利的影响。
(三)调查问卷设计的基本思路
在设计整份问卷时,我是按照这样的思路:1—3题反映的问题是有关被调查者的工作年限及经验情况,4-7题反应的问题是被调查者对内部审计的基本看法,比如对内部审计的总体了
解情况、内部审计制度建立情况等。8—11题中反映的问题是被调查者对公司治理背景下内部审计的作用,12—15题中反映的问题是被调查者对企业内部审计外包的途径和未来发展。
(四)问卷调查时间、对象和主要方法
我于2011年9月—10月通过发放问卷的形式展开了调查,问卷调查的对象主要是附近几家中小企业包括民营企业、个人小企业、私营企业等。共发调查问卷25份,回收25份,对于此次调查情况相对比较满意。
二、问卷调查结果分析
(一)被调查者的工作年限及经验情况
由这次调查报告结果显示,从被调查者工作年限特征上来看,56.4%的被调查者在目前的企业已工作2—4年,29.7%的被调查者的工作年限已达4—8年,13.2%的工作年限已在8年以上,工作年限在1年以内的被调查者仅占了8.3%。由此可以看出,本次被调查者的工作年限都比较长,对所在企业的会计实务方面的情况比较熟悉,具有丰富的实务经验。
(二)被调查者对内部审计的基本看法 1.对内部审计的总体了解情况
a.针对被调查者对内部审计的含义了解情况
图1 对内部审计的含义了解
对内部审计的总体了解情况对内部审计的总体了解情况非常了解基本了解有点了解不了解
b.对内部审计的历史了解情况 图2 对内部审计的历史了解
对内部审计的历史了解非常了解基本了解有点了解不了解
从图2可以看出,被调查者缺乏对内部审计的历史发展。我们可以将这图
1、图2进行对比,作为会计人员,对内部审计的总体了解的多并不够,也应该同时了解对内部审计的历史了解。要深入了解透彻。这一点也是需要改进的。
三、公司治理背景下内部审计的作用
根据统计总结出五条:
1.确保信息真实性,缓解“代理问题” 2.完善公司治理机制,补正公司治理结构 3.合理定位,增加企业价值
4.利用自身优势,弥补外部审计在实现公司治理功能方面的不足 5.预防和矫正虚假财务报表
四、我国公司治理结构中内部审计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内部审计组织的独立性常受干扰
在重新修订的《国际内部审计师职业实务标准》的“独立性与客观性”条款中,要求内部审计活动是独立的。该标准更强调内部审计组织上的独立性、内部审计人员的客观性。现今企业内部审计部门设置不合理,我国企业的内审机构表面上也是对董事会负责,实质上受经理机构及其他部门的制约和影响,独立性太差,甚至有的企业的财务部门的负责人兼任内审部门的领导,其监督制度形同虚设,导致隶属关系不清,监督不力。同时,内部审计人员后续教育制度不健全,局限于企业内部环境的条件限制,缺乏政府审计部门的业务指导。企业甚至在财务部门设置内部审计岗位,另一方面内审人员与本单位的各种利益密切相关,使得内审机构及其人员独立性不强,不能自主地开展工作,做出的审计处理决定有时也得不到有效的贯彻执行,审计业务的监督性与行政待遇的就地性,使得审计人员很难进入角色,久而久之,内部审计便失去了权威性。
(二)内部审计人员业务素质普遍偏低
首先,审计队伍中人才资源单一,落后于经济发展。我国企业现阶段的内部审计队伍普遍存在着年龄结构、知识结构、文化层次等方面不合理,内部审计人员业务、法律、外语等方面的技能不全面,专业职称拥有比例不高的现象。这就要求内部审计人员的知识应当多元化。
其次,审计人员个人素质不高。审计工作是专业性、政策性要求很高,审计人员不仅要熟悉审计理论和实务,而且要掌握会计税收、经营管理等方面的专业技术知识,具有较强的政策水平和处事能力,才能通过审计查证,以口头和文字的形式正确反映审计过程和审计结果。只是目前我国企业内部审计人员中多数来源于企业财会部门,来源渠道单一,造成具体相关专业的内审人员数量减少,不少没有接受过系统的专业训练,缺乏与生产、经营、管理相关的知识和经验,专业知识面窄,不具备现代企业中内审要求的知识结构,严重制约了审计职能的发挥。
(三)普遍存在对内审重要性认识不足的现象,内审工作得不到应有的支持
现在企业中普遍存在对内部审计重要性认识不足的现象,为数不少的企业领导者对于内部审计的认识存在偏差,认为内部审计就是对财务会计的监督,将财务与审计混淆,甚至在财务部门中设置审计岗位,没有将内部审计的范围扩展到企业管理与经营领域,使企业内部审计作用的发挥受到了很大的制约。很多中小型企业把内部审计当成是给自己挑毛病找麻烦 的机构,认为内部审计的监督作用限制了他们的职权,从心理上排斥内部审计。企业领导不支持内部审计工作,不断削弱内部审计的力量,使内部审计制度发展缓慢。
五、推行内部审计外包在国内发展相应对策
1.转变观念,重新认识内部审计
企业管理当局对内部审计的态度是开展工作的基础。企业管理层应使内部审计人员明白,外部审计师是来帮助他们而不是来抢他们饭碗的,消除担忧,增加信任感,使内部审计师真正接纳外部审计人员,通过实行内部审计外部化来弥补内部审计机构缺乏的弊端。
2.加强内部审计服务的监管和规范
制定内部审计指导性规范,使内部审计服务沿着正确的方向发展。同时,政府应该完善相应的法规,就会计师事务所提供内部审计服务所导致的独立性等相关问题作出明确的规定。
3.企业应根据情况,选择合适的外包形式
内部审计外包是一个系统的工程,首先要结合企业的发展需求对内部审计外包进行决策分析,考虑是否开展外包以及外包的内容;然后根据需要选择适当的形式。对于大中型国有企业而言,一方面根据审计署规定设置内部审计部门,另一方面,内部审计职能完全外包会产生很多种后遗症。因此,部分内审职能外包将是一种明智的选择。在具体操作过程中,可以参照国外企业的成功经验,根据企业的需要及成本效益作出决策。企业应该设置内审部门,配备熟悉企业情况、业务水平精干的内部审计人员。并根据企业需要,聘请CPA或者其他的专门人才配合内部审计人员共同开展内部审计工作。对于计算机信息系统等专业领域,可以采用“作为内部审计补充”的形式,借助注册会计师完成依靠内部力量无法完成的工作。企业对于内部审计机构设置、人员数量及配备情况、内部审计人员的招聘等方面可以采用“审计管理咨询”的形式。对中小型企业而言,内部审计任务不多,设置内审部门并配备内审人员将得不偿失,此时内审职能全部外包则可能是企业的最佳选择。
当然,更多企业可选择合作内审。在此形式下,企业保留较少的内审人员,通过与外部审计师的合作获得许多内审工作所需要的职业判断和知识技能,为企业节约了培训费用。内审人员能够利用外审人员开展一些比较复杂的内审工作,并就审计方式、审计目标等问题达成一致,内部审计人员还可把握审计建议的可行性,确保审计工作结果符合企业的特定情况,更具针对性。
公司正确选择外部专业机构和人员可以有效降低外包风险。首先,应选实力雄厚的专业机构,避免选择资质较差的外部专业机构和人员;其次,应考虑专业机构的的执业信誉,这是为公司提供高质量服务的保证;第三,应了解专业机构在本行业审计的专业水平,必须具备相应专业和经验丰富的专业人员,满足公司复杂而专业的审计工作要求;第四,是专业机构的收费标准,收费过高的外部专业机构不符合成本效益原则,而收费过低的外部专业机构可能达不到要求的内部审计目标,因而一般选择收费标准适中的外部专业机构。
无论企业选择哪种方式,都应结合企业自身的管理需要和成本来决定。但是成本将不再是企业管理层作出决定的唯一依据,审计服务的有效性,即能否在相同的成本条件或更低的成本支出下,提供更高质量的服务,将成为重要的参考依据。
4.要做好内部审计外包的风险控制
开展内部审计外包可以节约企业内部审计成本,提高内部审计的质量和效率,但同时也要警惕其伴随的风险。作为内部审计服务的主要提供者,会计师事务所对内部审计外包的成功与否起着关键作用。会计师事务所应建立严格的风险控制制度,就内审服务的业务承接、人员配置、业务开展、责任限制、报酬等方面进行明确规定,着重在风险识别、风险评估、机构选择、合同审查、监督控制等方面做好控制工作,从而降低事务所的风险,及时为客户提供高质量的内审服务。同时审计外包双方应及时交流工作中的问题和信息,以保证外包目标的实现,降低审计外包的风险。
六、展望未来发展趋势
1.着重成本与经济效益平衡以及风险管理的审计。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企业所面临的经营风险越来越大,风险控制成本也逐步增加,然而企业的资源是有限的,如何以最低或合理的成本有效地管理风险,成为内部审计工作的重要课题,同时也是对内部审计人员能力和专业技能的一大挑战。此外,如何执行风险评估?多久执行一次?如何确认企业该关注的风险都已被关注?风险容忍度是否合理?如何确保风险评估结论的关键风险正是企业应关注的关键所在?所辨识的关键风险应该以怎样的方式处理(如消除、转嫁、降低或者直接承受),才能协助企业达成其目标?一连串让人应接不暇的问题,却是未来内部审计工作中所必须面对的,并且必须以实实在在和稳扎稳打的态度来谨慎应对。国外审计实践清楚说明,风险治理已经越来越多地纳入到内部审计的工作范围内;而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对内部审计的最新定义也进一步明确了此项内容。
2.更为独立且多向发展的内部审计从业方式。
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于1990年对内部审计定义进行修订,其中明确内部审计通过向机构成员“提供分析、评估、介绍、建议和有关被审查活动的信息”以达到内部审计目标。同时,对内部审计的从业方式也仅仅做了“系统的”和“合规的”两方面的规定;也就是说,任何从业方式,只要符合这两个要求,内部审计人员均可采取,以方便其将最新的技术运用于审计过程中,以便更为有效地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所以,内部审计将由原来的事后检查、比对、评价等职能,转变为以达成企业目标自上而下地评估企业整体经营流程出发,来辨识、管理、监督风险,以及提供企业所需要的咨询的职能,因而,内部审计的范围变得更加宽广。
3.内部审计功能的成员背景向多元化发展。
面对企业董事会、审计委员会、投资大众、企业管理层以及相关利益团体等对内部审计的期许,内部审计人员不仅需要协助企业在目标达成和风险管理之间取得平衡,还要适当地成为CEO和CFO的战略伙伴,为审计工作之目的整合协调各部门的意见,全面了解企业整体经营流程,并熟练运用最新技术执行审计工作。众多的期望和要求,都促使内部审计人员不仅需要强化审计知识和技能,同时还要多多涉猎和学习诸如财务会计、企业治理、专案管理以及工程技术等多方面的知识。另一方面,内部审计的组织架构将出现多元化的趋势,更多不同背景、学有专精的人员,例如财务会计人员、工程技术人员、计算机专家、企业治理人员或者风险治理专家等将紧密协作,共同为企业提供更为全面的内部审计和咨询服务。
4.分包或外包方式成为企业实施内部审计功能的重要选择。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企业意识到内部审计对公司的重要性,优秀的内部审计人才对广大的需求市场而言可谓供不应求;此外,有些规模较小的企业尚无成立内部审计职能的能力或资源;或者即便有,但也不足以满足眼前的需要;或者是培训的速度跟不上企业快速成长的速度。结束语
公司治理和内部审计都因受托经济责任产生而产生,又因受托经济责任的发展而发展。
公司治理是企业运作的基础,它提供企业内部各项管理活动的环境,是解决信息不对称的内部制度安排。内部审计作为企业内部控制活动的一部分,其地位已经被提到“为组织增加价值并提高组织的运作效率”的高度,它是治理结构的关键组成部分和重要基石,有效的内部审计才能保证有效的公司治理。内部审计外包是社会经济发展及专业化分工协作越来越细的结果。将内部审计外包,不但可以利用外包机构的专业知识及丰富的经验为企业服务,而且可以节省成本,提高企业的经营效益。内部审计外包,是公司理性选择的结果,正确看待内部审计外部化,有助于内审作用的最大发挥。我国内部审计起步较晚,在实际工作中还在着许多问题,借鉴国外经验,分析研究我国内部审计外包问题,对于缓解我国内部审计发展中的矛盾,强化内部审计的职能,完善公司治理结构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参考文献
[1]张巧良,杨蔚,邹伟.内部审计对公司治理的评价功能研究[J] .商业时代,2006,(31):41-43.
[2]王琴,苑振前.试论内部审计外包在我国的应用[J].审计月刊,2007,(6):27-28. [3]冯永梅.内部审计外包的策略分析[J].财会月刊,2007,(9):61-62. [4]杨瑞龙.企业共同治理的经济学分析[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1. [5]傅黎瑛.企业内部审计与外部审计趋同研究[M].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7. [6]刘国运,胡艳丽.公司治理结构对内部审计的影响[J].审计研究,2005,(5):49. [7]傅黎瑛.公司治理的重要基石:治理型内部审计[J].当代经济,2006,(5):119. [8]曹亦云.内部审计外包影响因素分析[ J ].会计之友,2010,(4):57-59.
[9]钱光明,李士涛.我国企业内部审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财会研究,2010,(6):66-67. [10]孙梦颖.企业内部审计就外包问题研究[J].财经问题研究,2008,(8):90-93. [11]王光远,瞿曲.内部审计外包:述评与展望[J].审计研究,2005,(2):11-18.
第四篇:构建工程项目全过程审计体系
构建工程项目全过程审计体系促进项目部强化经营管
理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近年来,我局的审计工作在上级主管部门的关心指导下,在工程局的领导下,结合工程局实际情况,围绕全局工作中心,坚持“全面审计、突出重点”的方针,加大力度,积极主动开展各项审计监督与服务工作,为我局规范核算行为,强化内部控制,防范经营风险,促进经营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的提高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工程局的效益主要采源于水电站工程项目,能否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关键在于工程项目的经营管理效果经过几年采对一些工程项目经营亏损原因的剖析,发现普遍是由于工程开工后疏于管理,成本控制观念淡薄,没有结合合同单价及工地实际情况进行合理的单价分解和控制,有关职能部门没有介入指导,导致管理失控所致。企业持续稳定地,良好的效益是基础和保证,而良好的效益来自高效的管理,因此我局的审计工作紧紧把握项目经营管理这一重点,积极构建工程项目全过程审计体系,促进项目经理部强化经营管理,挖掘企业内部潜力,实现“管理促发展”的目标。
一、工程项目开工前进行合同签证审计,保证经济合同依法签订和正确履行,维护企业合法权益
2002年我局制定了《广西水电工程局经济合同签证审计暂行办法》,规定了审计部门对本局所签订的经济合同的内容、条款、签证程序及履行合同过程中的合法性、完整性、合理性进行审计签证监督。通过合同审计签证,在阅读、询问、调查中发现问题时能及时与工程发包方协商,达成共识签订合同补充协议书,维护企业权益。
经济合同签证审计属常规审计,坚持签约前审计的原则,不下达审计通知书,一般采用送达审计方式,在审计完结直接签署意见,不出具审计报告。通过签证审计提示合同签订部门注意垫付资金建设、材料税金缴纳等情况,避免发生合同纠纷,给企业带来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二、工程初期,着重开展审计调查,督促项目建立健全内控制度,完善会计基础工作,保证初期工作进入规范化制度化的轨道部分工程开工初期,因为受人员调配、施工工期、施工环境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各项规章制度还未建立健全,机构人员组织、机械设备进场未完全到位,在工期较紧时候更多的是关注施工生产进度,往往忽略了成本控制,很容易产生财务收支、经营合同签订、工程量计量确认等手续不完善的现象,产生管理环节上的漏洞,工作开展后如果没有扭转过来,将会滋生小集体局部利益的损公肥私短期行为,加剧管理混乱局面,给整个工程的经营效果带来较大的人为的不确定性。所以说,工程开工以后各项工作能有计划的规范运作是很重要的,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在新工程开工后3至5月内进行1至2天的审计调查,主要从以下两个方面督促检查项目经理部的工作:
(一)是否执行工程局下达的目标成本,根据合同价及目标成本指标进行单价分解和控制。
(二)是否进行施工合同评审或分包施工队伍签订相关施工合同协议,明确承包单价、工程量的计量和工程结算方式。
(三)是否建立健全内部管理制度和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如不相容职务分离控制、授权批准控制和材料物资采购、验收保管、领用控制制度。通过完善内控制度,强化了会计基础工作,程序化、制度化项目经理部的经营活动和经济业务,有效的堵塞了管理漏洞。
三、期间,配合参与经营管理部门进行项目经理年薪考核及项目稽查,监督项目经理年薪制落实,核查并纠正项目违规行为。
我局的项目经理年薪制度考核主要从项目完成的产值、结算收入、实际成本、上交局各项基金费用、安全质量、职工就业率、上年新兑现情况等方面进行核实查证,审计中主要采用查询、核对和加权统计方法,利用会计决算报告和财务机帐务采集相关数据,按局项目经理年薪制规定归纳计算,最终确定项目经理年薪,按70—80%幅度兑现,使经营责任与经济效益紧紧联系,提高经营者的劳动积极性。
参与项目稽查,查找相关业务记录资料,核实违反国家及有关部门法规和违反工程局规章制度的做法,及时纠正违规事项的发生,有效的维护了企业的利益。通过与相关部门的协作工作,加强了审计部门与各部门之间的联系与了解,扩大了审计的影响,使审计工作更好的融合到企业管理的各个环节中,有利于审计服务全局的作用得到更有效的发挥。
四、工程中期,结合内控制度评审进行财务收支审计,强化项目的经营管理工程中期财务收支审计,我们制定审计工作方案,明确审计的重点、主要内容和审计方法,围绕以下几个容易发生的问题开展审计工作:
(一)工程结算方面,抽查签订的工程承包合同,核对结算帐单,主要核查:结算手续是否完善,有没有工程结算单或工程量验收单,相关部门人员签证手续是否完善,对外结算有没有完税发票;对分包队伍是否存在以包代管,控制管理不到位现象,如:不注重分包队伍领用材料管理,安全管理,结算是否代扣所得税及工程质保金;与业主及分包队伍结算资料整理是否及时充分,是否按照权责发生制及配比原则确认结算收入和成本,真实完整反映当期的经营状况:机械费结算中局内设备是否已按规定摊销进成本,职工集资设备、外租设备租赁台班费价格与当期市场价格对比是否有较大的偏差。
(二)核算方面,主要通过抽查会计凭证方式进行,检查核算行为是否规范,会计帐务处理是否存在乱挤乱摊成本费用现象,如:有的单位发放奖金、加班费不通过 “应付工资”科目核算,直接在间接费用或工程施工成本项目核算;项目活动是否违反财经纪律,未能依法纳税,存在偷逃税隐患,给带来潜在的经济损失风险,如;材料采购无发票,工程款结算及工资支付未按规定履行个人所得税代扣代缴义务等。
(三)财务管理方面,着重检查制度遵循和管理效率情况,查看是否存在以下问题:一是财务信息反馈滞后,施工过程中,没有及时核算反映、传递财务信息,影响了经理层进行人、财、物资源的调整配置与控制,从而降低管理曾经营决策的正确性、及时性。二是财务管理没有发挥预测、监督、控制等作用,财务收支活动违反局有关制度规定,开支无计划性、效益性,例如:部分单位工程预付款没有按工程局预付款支付办法执行;发放工资奖金没有按局有关规定完善审批手续。
(四)资金管理方面,检查现金及银行存款帐,主要检查:经理部在与副业队结算、购买材料时是否存在大额现金支付现象:是否违反局资金管理规定,有违规拆借资金行为或借用银行帐户进行其他经济活动。
(五)物资材料方面,查看是否签订材料采购合同,是否计划采购,采购是否完税付款是否经过审批和银行办理,是否有专人或是有异常现象等。
在中期财务收支审计中,通过核查资金来源及使用情况,鉴证资金收支的真实性、合法性,检查项目目标成本的控制执行情况,调查了解内部控制在企业管理的每一个执行系统是否得到贯彻,分析违反财经纪律或偏离企业经营目标的经济活动,披露控制系统中成本控制或管理控制环节存在的控制缺陷,评价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及健全性,通过与有关部门人员交换意见,及时提出合理化建议,规范项目经营管理及会计核算行为,提高经营管理人员依法经营意识、成本控制意识,促使经营管理人员及时治理薄弱环节,保障资金周转的安全与效益,强化项目经营管理,挖掘内部管理潜力,实现“管理出效益”的目标。
五、工程项目竣工结算后,进行经营成果审计,检查目标成本指标执行完成情况,核实项目经营成果,提供项目部利润分成依据,落实项目经营管理责任制我局对个工程项目部实行项目法施工管理,就是以工程局下达目标成本指标控制项目施工成本,项目的经营成果直接与经营者利益挂钩的激励机制。审计部门对项目经营成果的审计评价成为项目部利润分成、项目经理年新兑现等利益确认的重要依据。2003年我局完成经营成果审计项目7项,共审核调减分成利润333.92万元。在核定经营成果的同时,通过函证、电话或查看对帐单等方式,促进经理部及时清理债权债务。核对上交局的各项养老基金、设备使用费、项目管理费和缴纳各项税金是否交清取得税局开具完税证明或全部进入成本核算,确定真实完整的经营成果。与经营管理人员一起,对比经营成果和目标成本数据,剖析成本节约或超支的原因,好的经营管理经验,为进一步完善我局项目法施工提供有益的借鉴。同时向局领导及相关职能部门进行反馈,有利于相关部门有针对性的加强业务指导工作,充分发挥审计协调、服务的作用,进而加强审计成果的综合分析和开发利用,实现信息资源共享,提高审计信息的层次和水平。
回顾几年来我局的审计工作,我们深刻体会到:内审工作在企业经营管理活动中要充分发挥其监督、鉴证、评价的作用,关键在于找准审计工作定位,及时转变观念,服务全局,为领导决策服务,在监督中服务。即把审计工作转移到为改善企业经营管理和提高企业经济效益上来,突出对全局的经营管理状况进行动态监督,在加强防范违纪违规事件发生的同时,改善和加强经营管理机制,充分体现内部审计工作既监督又服务的职能。
多年来,我局的内审工作取得一定的成效,为我局的经营和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在取得一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存在一些不足的地方,与兄弟单位审计部门相比,仍有较大差距,主要表现在:(1)审计成果运用与审计回访跟踪力度不够,审计就查出的问题提出意见和建议,往往没有引起被审单位足够重视,使审计与执行相脱节,审计意见与建议落实不到位、不彻底,导致审计工作在一定程度上流于形式。(2)经济责任届中审计相对开展较少,离任后审计往往落后于干部选拔任用,发现的问题也只能由现任领导整改,造成离任审计成果作为干部任用依据成为空话,只有届中审计才能更好的以“预防为主”最大限度的解决离任审计出现的问题。(3)在审计领域扩展和探索及审计力度上有待深入加强,如探讨投融资审计调查、开展预算执行情况审计工作等。我们正视这些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希望在今后的工作中采取切实可行的办法和措施,逐一改进和提高,同时通过这次工作会议的交流,认真学习和借鉴兄弟单位的先进经验,努力开拓我局审计署工作新局面,更好的为企业的改革和发展服务。
第五篇: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建立健全内部审计机构[定稿]
摘要: 公司治理结构是现代商业银行管理中的关键因素。而内部审计是公司治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要确保公司治理有效性最终得以实现,必须构建健全、有效的内部审计体系。目前在我国国有商业银行的公司治理架构中,内部审计所担任的角色并未突显。随着国有商业银行股份改造步伐的加快,完善内部审计体制迫在眉睫。内部审计作为全面风险管理的一个重要控制环节一决策层和高级管倒会,应充分发挥其在风险管理中的监督、评价作用,为业务的稳健运行保驾护航。
关健词: 公司治理;内部审计;风险管理与控制
在完善公司治理结构中建立健全内部审计机构,是建立现代金融企业制度的内在要求,是健全企业决策、执行和监督体系,实现企业科学管理的一个重要条件。本文就银行内部审计在公司治理结构中应有的作用,谈一点看法。
一、握高对.行内部审计在公司治理中,要性的认识
十六届三中全会对深化国有商业银行改革提出了明确的目标,就是要真正成为‘.资本充足、内控严密、运营安全、服务和效益良好的现代金融企业”。随着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的贯彻落实,我国国有商业银行正面临着股改上的改革。温家宝总理在全国银布予证券保险会议上指出,国有商业银行改革的杨心和关键是建立良好的公司治理结构,转换经营机制。因此,完善公司治理结构是建立侧弋金融企业制度,提高银行的发展能力、竞争能力和抗风险能力的根本所在。按照党中央的要求,中国工商铡于这次改革把完善公司治理作为综合改革的核心任务,把建设现代金融企业作为综合改革的根本目的。
“内控严密”是建设现代金融企业的重要目标。内控机制的有效运行依赖内部审计的有效性。内部审计既是公司内部控制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也是监督和评价内部控制的主要手段,更是建立良好的公司治理机制的重要内容。我们必须充分认识内部审计在建立现代金融企业制度中作用。
l、实行内部审计制度,是建立现代金融企业制度的内在要求。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完老滩士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提出了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若干内容,其中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要求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要按照现代制度要求,规范公司股东、董事会、监事会和经营者的权责,完善企业领导人的聘任制度,股东会决定董事会和监事会成员,董事会选择经营管理者,经营管理者行使用人权,并形成权力机构、决策机构、监督机构和经营者之间的制衡机制。由此可见,搞好公司治理,把银行办成市场经济下充满活力、管理规范、内控严密、效益良好的现代金融企业,已经成为我国金融企业迫在眉睫的客观要求。亚洲金融危机和巴林银行倒闭事件促使商业银行重新审视内部控制体系,也促动了金融企业管理层对银行内部控制的进一步思考。公司治理问题已经得到高度重视。内部审计作为内部控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公司治理和揭露财务造假中扮演者十分重要的角色。内部审计是法人治理结构的有机组成部分,要确保公司治理有效性最终得以实现,应实施强有力的内部控制和内部审计机制。加快现代金融企业制度建设,建立规范的法人治理结构,丛根本上解决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使金融企业真正走上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轨道,就需要依靠地位相对超脱的内部审计机构来进行监督和评价。通过内部审计制度的实施,达到客观反映企业经济效益,保护国家、企业及债权人的合法权益的目的,为加强企业自我约束机制提供保障。
2、内部审计具有不可替代性。内部审计扎根于部门、企业单位内部,贯穿于本单位经营、管理的各个方面及其全过程,对本单位整过运行管理机制实施适时、有效监督,促进加强管
理、畅通政令、改善经营和提高效益发挥重要作用是外部监督机制无法替代的。首先,在审计的内容、目的和作用上,内部审计与外部审计有很大的差别。政府审计对企业主要监督检查财务收支和经营的合规性、合法性和真实性,社会审计主要是针对被审计单位的会计报表发表审计意见,而内部审计除了对财务收支的合规性合法性及会计报表的真实合法性进行审计外,更要对各项内部控制制度的合规性是否有效地执行进行审计;在进行企业经营决策和具体经营活动的审计上,外部审计侧重的是真实合法,而内部审计更侧重效益性。其次,内部审计与外部审计相比,具有不可比拟的优势内部审计根据本企业经营管理的需要具体安排,其审计范围不受限制并具有很大的灵活性,而外部审计的范围却是有限的;外部审计在开展工作是,要受到时间、人力等因素的影响,且工竹具有阶段性,而内部审计机构可以对企业的所有经营活动进行经常地、随时地和手郭卖不断地监督;另外,在对企业的了解程度和对资料信息占有的及时性和广泛程度上,内部审计均优于外部审计。内部审计具有的不可替代性决定了现代金融企业必须建立健全内部审计制度。
3、对所属企业领导人进行任期经济责任审计,是内部审计的一项重要职能,也是公司治理的一个重要方面。党的十五届四中全会作出的关于“建立企业经营业绩考核制度和决策失误追究制度,实行企业领导人员任期经济责任审计”的决定,是从严治企的重要措施。近几年来,工商银行进一步加大对高级管理人员的离任和责任稽核,并取得良好效果。实践证明,对所属企业领导人进行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和反腐倡廉,是内部审计的一项重要职能,也是公司治理的一个重要方面。
4、内部审计对提高会计信息质量,负有监督和评价的责任。根据国资委、财政部的要求,从2以又年起,中央企业要实行全国统一的《企业会计制度》。新会计制度对企业的资产损失及减值、折旧方法、坏帐列销等会计处理业务有更大的自主权。新企业会计制度也许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要求广大会计人员提高素质,真实反映和披露会计信息,另一方面,如果实行不好,就有可能造成操纵利润的可能性。因此,维护公司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完整性,内部审计有监督和评价的责任。
5、当前国有商业银行的现状也要求强化内部审计工作。
目前,在建立现代金融企业制度的过程中,国有商业银行改革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但还远远没有达到真正商业银行的要求,其本身还存在不少问题和风险隐患。如不良资产比例仍然较高,虽然剥离了一部分不良资产,但按照五级分类口径仍较高,风险隐患较大;内控制度不健全,对经营者缺乏有效的制约,金融违法违规行为屡禁不止,金融案件时有发生;国有商业银行的盈利能力低,资本利润率、资产利润率、人均利润率仍大大低于国际水平,存在的问题实质是金融体制和机制不健全,没有建立现代金融企业制度,没有真正摆脱行政机构色彩,公司治理结构存在严重缺陷,经营机制还没有根本转换,内部控制薄弱,缺乏有效的自我约束机制。所有这些迫切要求尽快建立内部审计制度,内部审计是健全企业决策、执行和监督体系,实现企业科学管理的一个重要条件。任何一家企业有序高效运行都离不开有力的内部控制机制,其重点就是内部审计。为了加强内部审计工作,建立健全内部审计制度,国家审计署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等有关法律,在2003年5月颁布了《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规定》,明确指出:内部审计是独立监督和评价本单位及所属单位财政收支、财务收支、经济活动的真实、合法和效益的行为,以促进加强经济管理和实现经济目标;国家机关、金融企业、企业事业组织、社会团体以及其他单位,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建立健全内部审计制度;法律、行政法规规定设立内部审计机构的单位,必须设立独立的内部审计机构;设立内部审计机构的单位,可以根据需要设立审计委员会。该规定从法律上确立内部审计在企业中地位,有利于进一步规范和加强内部审计工作。因而,建立健全公司内部审计制度,对于规范企业行为,提升公司企业治理水平,维护公司和股东的合法权益将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二、内部审计在公司治理中应发挥的作用
内部审计的作用是内部审计职能的外在表现。内部审计在公司治理中作用,是内部审计部门行使职能、完成审计任务,在实现审计目标过程产生的客又见玫果。李金华审计长曾指出“内部审计与国家审计不一样,内部审计机构很重要的一点,就是为你所在的部门一单位在加强管理、提高效益、建立良好的秩序方面发挥作用,这就是内部审计的主要目标”。据此国有商业银行内部审计在公司治理中应发挥好以下几方面的作用:
1、发挥好监督和服务作用。在现代金融企业制度下,内部审汁要进一步转变观念。内部审计最主要的职能是发现和管理刊险,并提出改进风险管理建议。因此内部审计要以风险为导向,从彭昔防弊,逐步向对银刁录经营效益、风险控制和保障统一法人经营目标的完成方向转变。即从真实性、合规性为主向乒脸性、业绍律毛审计为主转变。突出杨自业务和高风险环节,要运用定量和定性的方法准确分析、汁量和评价各业务、各岗位、各部门、各分支机构的风险状况。要对银行经营乒脸做出准确、及时的评价和警示。要通过在规避风险、转移风险和控制风险方面为银行提供帮助等工作,发挥内部审计作为一项管理过程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同时,内部审计工作要将重心偏重于全业管理功能的发挥以及对经济效益实现程序的审查和评价。在银行经营的安全与发展上接男毛真正意义的保证,起其他部门不可替代的作用,促进公司治理不断完善。
2、发挥好防护性、建设性作用。内部审计要与时俱进,改进审计方式方法,实现审计重点由事后向业务全过程和内部评价转变。要积极组织实施事前、事中审计,把审计工作贯穿于银行经营的全过程,变事中为事前防范,及时发现问题,及时纠正解决,最大限度地避免夕脸,确保银行的经济效益和经营目标的实现,以便更好地为经营管理者和投资者提供服务。采取科学的方法定期对其分支机构的内部控制现状进行总体评价,督促和监督各级管理部门认真履行管理职能使决策层能够从总体上把握其分支机构的内部控制情况,并做出正确的决策。同时内部审讨要调整传统的审计手段,探索新的审计手段,积极推进计算机审计应用,实现审计方法由以现场审计为主向现场审计和非现场审计相结合转变,要充分利用银行的先进电子技术手段,广泛利用训算机进行辅助审计和全面开展非现场审计。根据“新巴塞尔协议”精神和银行业审慎经营的要求,建立一套科学可行的非现场预瞥监测指标体系。要通过运用非现场审计风险监控评价指标体系,定期对各级行经营管理的整体性风险进行评价分析,及时发现重大风险,及时规避风险。
3、发挥增值的作用。内部审计要借鉴国际现代商业银行的内审经验,采用逻辑性的审计方法和科学的抽样方法来评价和改善风险管理、内部控制和公司治瑙丈程的有效性,改善经营和增加组织的价值,从而帮助组织实现最终目标,提高内部审计效果。内部审计要以经济效益为中心,审计的内容要向经济效益审计、制度审计、经济责任审伟秘决策审计等方面 延伸。通过内部审计,使企业在资金、人员和财产等方面发挥最大效益,揭示出企业存在问题的根源。同时利用审计所掌握的内部信息,为企业深化改革提出合理化建议,为企业决策服务。促进企业经济有效使用资产,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防止国有资产流失,对领导履行的经济责任做出切实的评价,在风险性、业绩性审计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4、发挥“参谋”作用。内部审计在职能上不再是单一的监督者,而是监督评价职能并重,“警察、参谋”角色同演,要逐步向评价职能和参谋角色倾斜。内部审计要成为银行决策层获取可靠信息的重要来源;要紧紧围绕本单位各项经济目标和领导关心的难点问题、群众关注的热点问题,深人开展审计监督,将问题查深查透,大胆反映和揭露,提出具有针对性、能解决实际问题的审计意见和切实可行建议,消除群众的疑虑,为领导决策提供可靠依据;通过对银行经营管理和内部控制的事前、事中审计,使审计的时效性和预防性进一步增强。内部审计要在完善公司治理过程中充分发挥内审作用,必须加强制度、机构和队伍建设,提高审计质量。一是要加强内部审计制度建设,建立一套较为完整的内部审计规章制度,使内部审计有据可依,有章可循,确保内部审计工作的法律化、制度化和规范化。二是要规范审计机构设置,明确内部审计的地位。要按照现代金融企业制度的要求,建立起对董事会负责、独立运作的内部审计体制,确保内部审计不受其他方面的干扰,在公司治理机制中充分发挥作用。三是要按照《审计署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规定》的要求,加强对内部审计人员后续教育和业务培训,高度重视人才的培养,不断强化和提高内审人员的业务素质,使内部审计人员成为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以适应现代商业银行业务飞速发展的需要,建立起一支具有现代知识素养和职业道德水准的符合现代商业银行要求的内部审计队伍。四是按照内部审计准则规定的程序和要求开展审计工作,规范审计程序和审计行为。同时要建立内部审计质量控制体系,避免审计工作的随意性。强化审计项目管理,做到责任到人,提高审计质量,防范审计风险。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现代金融企业制度的建立和公司治理结构的完善,金融企业内部审计越来越重要,内部审计成为金融企业自我发展的需要,成为现代金融企业管理的有力手段,是强化企业管理,规范企业行为,实现自我约束、自我激励、自我发展的中心环节,具有其他部门无法替代的作用。金融企业内部审计要积极探索企业内部审计的新路子、新方法、为我国金融企业内部审计的发展和确保金融业务的健康发展做出应有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