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从GE模式看公司治理与内部审计
从GE模式看公司治理与内部审计
2015-07-09
GE模式的先进性在于内审部门直接参与和服务于公司的战略目标,同时保持了与经营层的相对独立。这种机制保障了监督职能的独立和权威,有效优化了监督过程,从而产生治理效率的提升,即帕累托改进。
公司治理的核心是在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的条件下,通过权力制衡和制约确保公司顺利运行,经理层以股东利益和公司价值最大化为目标。而在现代企业制度下, 存在着多重的委托代理关系,如何减少伴随产生的代理成本,实现治理效率的提升,成为了委托人关心的焦点。委托人需要建立一种监控机制,保证受托责任得到有效履行,内部审计构成了这种机制中重要的一环。
公司治理架构下的三种内审模式 以董事会(包括其下设审计委员会)为中心:董事会代表股东权利,委托代理层级较少,由其直接领导的内审部门能够获得较大权威和独立性。
以经营层为中心:内部审计侧重于内部控制有效性、经营信息的真实性和经营效率效果,有利于组织效率的提升。当经营和监督职能发生潜在冲突时,这种模式对内部审计独立性有一定不利影响。
以监事会为中心:监事会与董事会、管理层相对独立,承担完全的监督职能,由其直接领导内部审计部门有利于监督和经营职责的分离。但在中国的大多数公司中,监事会由于不具有决策权,其监督职能发挥受到了一定局限。
根据实证数据统计,上交所上市公司中,80%以上的内审机构对审计委员会或董事会负责或报告工作。通用电气模式(GE)模式简析
通用电气公司(General Electric Company,NYSE:GE),美国最大的产业公司之一,其内部审计拥有世界知名的成功经验,每年进行几千项财务、合规和流程优化审计,主要负责检查治理、流程、控制、财务报告的准确及合规。GE内部审计属于典型的董事会中心模式,其董事会下设审计、治理和公众事务、领导力发展和薪酬、科技、风险5个专业委员会,董事会将对特别风险的监督分别授权给委员会。
GE内部审计署隶属于董事会下设的审计委员会,审计委员会由6名董事组成,负责监督内部审计的制度和流程,关注企业的风险评估和风险应对措施,审阅和批准年度内部审计计划,以风险为导向确定审计重点领域。审计委员会同时负责监控出现的合规性问题和事项。
职能报告线:审计部门-首席审计官-审计委员会-董事会
借鉴与融合,优化内审模式
GE的内部审计模式,其先进性在内审部门直接参与和服务于公司的战略目标,同时保持了与经营层的相对独立,这种机制保障了监督职能的独立和权威,有效优化了监督过程,从而产生治理效率的提升,即帕累托改进。
中国大多数企业的内部审计还处于起步阶段,不同的隶属模式和汇报路径普遍共存、探索和调整着。对于值得借鉴的标杆企业,我们在关注其内部审计隶属形式和汇报路径的同时,更应看到其内部审计模式在公司治理架构中作用的实质:有利于监督职能的权威性和独立性,有利于监督职责与经营职责分离,避免内部审计工作中的潜在冲突,同时,提升内部审计在实现企业目标方面的价值。
第二篇:公司治理与内部审计
基于公司治理的内部审计研究
【内容摘要】 本文以分析公司治理的本质为切入点引出公司治理与内部审计的关系,揭示内部审计参与公司治理的运作机理,并阐明内部审计治理功能运行的基础,旨在从完善公司治理的角度,探寻内部审计在治理层面的建设对策。
【关键词】 公司治理 内部审计 治理机制
引言
近几年在国际上随着一系列公司财务丑闻事件的发生,内部审计的作用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并被提升到了公司治理的高度。特别是美国世通公司由内部审计牵出假账大案更使内部审计的作用得到了各方面的认同,甚至公司治理主体对内部审计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也产生了新的认识。最近国外大量经验研究表明,内部审计对公司财务报告质量、公司业绩等方面可以产生积极的治理作用。而且从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IIA)自1947年以来对内部审计定义(包括内部审计的范围、职责、服务对象等)的7次①调整中可以看到,内部审计尽管是因企业内部管理需要而产生的,但其功能是随着企业制度的发展而不断丰富和拓展的,当前世界范围内的公司治理变革对内部审计提出了新的需求,将其推向了公司治理之层面,成为治理问题研究的新焦点。2002年IIA在《改善公司治理的建议》报告中特别指出,健全的治理结构是由董事会、执行管理层、外部审计和内部审计四大基石共同构 ① 1947年IIA在首次公布的《内部审计师职责说明书》中提出内部审计的定义,随着内部审计实践的不断发展,IIA先后于1957年、1971年、1978年、1990年、1993年、1999年通过修订《职责说明书》和《内部审计实务标准》不断拓展内部审计的内涵。
可见,公司治理实质上不是解决公司具体的经营管理问题,而是通过恰当的责权利配置,有效地协调各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利益关系,并形成科学的决策程序和权力制衡,从而实现公司增值和发展。具体而言,主要包括三方面内容:①建立有效的监督机制,减少、遏止道德风险、逆向选择等行为和现象,降低代理成本与监督成本,提高经营效率、效果和效益;②根据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设计并实施激励机制,充分调动各个权利主体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为公司创造价值;③形成有效的决策机制,实现公司的科学化决策,为公司长期有效运行奠定基础。
二、公司治理与内部审计的关系
将内部审计置于公司治理框架中加以研究和探讨,并非偶然,两者之间存在着紧密关系。
1、同一性
公司治理与内部审计的同一性主要体现在三方面: 首先,两者均产生于同一基础,即两权分离而带来的代理行为。不同利益方之间不一致的目标函数在不对称信息及不完备契约的现实特性下不可避免会诱发委托—代理问题,于是建立在委托—代理关系基础上的公司这种组织形式就产生了在上层建立公司治理的需求。而内部审计的产生尽管要早于公司治理的提出,但其最先作为财产所有者为保证受托财产的完整、安全而对受托经营管理者所采取的监督手
论是指交易的一方比另一方拥有更多的信息,由此会产生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公司治理希望通过相应的制度安排平衡不对称信息来维系各利益方之间的相互制衡关系以及促进相互之间良好的信息沟通,而内部审计的出现则增强了信息的可信度和透明度,可以缓解信息不对称问题。
2、互动性
公司治理是促进内部审计有效开展、保证内部审计治理功能发挥的前提和基础,为内部审计创造相应的制度环境;而有效的内部审计是良好公司治理结构的内在要求,它既可以维系公司治理中各利益方之间的相互制衡关系,又可以为公司治理层面的科学决策提供真实、正确的信息支持,是治理机制正常运转的重要保障。
三、内部审计治理功能的运作机理
内部审计内涵和外延的变化显示内部审计与公司治理的密切关系在实务中日益得到加强,内部审计已经触及并参与治理层面的机制运作,逐渐成为公司治理中形成监督、激励和决策三大机制并促之有效运转的重要手段。由此,内部审计的治理功能得到充分发挥。
1、内部审计参与监督治理机制
近几年大量国内外陆续曝光的公司财务丑闻事件显示,内部监督制衡机制失效、相关权力得不到制约是公司内部治理失衡的重要因素。作为公司对权力进行监督和制约的内在势,内部审计通过经营审计、管理审计、战略审计、内部控制评价、风险管理评价等业务活动的开展对公司整个经营管理活动进行审查与评价,动态关注公司经营管理过程的薄弱环节,及时发现主要问题,分析偏差并提出改进方法与建设性建议,为治理层面的科学决策提供支持。
四、内部审计治理功能的运行条件
面对治理的需要,内部审计实务被推向了公司治理层面,IIA为推动内部审计治理功能的实现致力于新的实务框架的研究。新修订的《国际内部审计专业实务标准》为内部审计提出了属性标准,描述了开展内审活动的机构及人员的特点,指明了内部审计治理功能实现的基础。
1、“内部审计活动的宗旨、权力和职责应在章程中正式确定,这一确定应与《标准》保持一致,并须经董事会批准。”①该标准提出了保证内部审计权威性的建议。权威性越大,内部审计的作用也就发挥得越充分。该建议要求内部审计的职责权限得到公司的权威认可,从而能为内审机构的正常工作提供较高的保障。
2、“独立性与客观性——内部审计活动应该独立,内部审计师在开展工作时应做到客观”。②该标准确立了内部审计组织机构必须坚持独立性原则。独立性可使内部审计师提出公正的、客观的鉴定和评价,对内部审计业务的恰当开展是 ①② 《国际内部审计专业实务标准》第1000条标准。
《国际内部审计专业实务标准》第1100条标准。
审机构自然而然被强加了国家监督的职责,因此许多企业对内部审计会产生排斥感,使其得不到重视,内部审计缺乏内在建设的动力。显然,要想扭转这种局面,首先要从观念上有所转变。政府及相关部门应该逐步从推动内审建设的主导地位向引导、服务内审建设的角色转换,要侧重于通过外部制度基础方面的建设规范内部审计行业自律、通过推进国际相关学术、经验交流给予内部审计以理论和技术支持等等,逐渐培育企业在公司治理层面的内审建设需求,使内审建设成为企业自觉的一种自身建设行为。
2、重组内审机构组织模式,实现内部审计的权威性和独立性,保证其治理功能的发挥。当前我国内部审计组织模式普遍存在设置不合理的现象,最早作为财会部门内设监督机构的内部审计尽管这几年地位有所提高,但其机构设置多数还是平行或低于其他部门。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内部审计的权威性和独立性。这里既有公司治理主体对内部审计认识不足的原因,更有公司治理结构不完善而导致内部审计缺乏相应治理环境的因素。考虑到我国目前不论从理论政策层面还是实务技术层面都在倡导和推广以董事会为主体的公司治理结构,要想将内部审计纳入公司治理视域有效发挥其治理功能,最理想的组织模式就是将内审机构置于公司董事会的领导之下,同时在内审机构与公司管理层之间要建立良好的沟通渠道。在这种模式下,一方面直接向董事会负责可
第三篇:从ICAC看内部审计
从ICAC看内部审计上世纪70年代以前,香港社会贪污状况非常严重。连消防队救火也要给黑钱,否则消防员到场后会按兵不动,看着大火吞噬一切。
1973年,涉嫌贪污420万港币的香港九龙总警司葛柏在被调查期间成功脱逃出境,引起了香港社会的极大愤慨。已对贪腐忍无可忍的香港市民走上街头,展开了声势浩大的“反贪污捉葛柏”大游行。为治理香港的贪污现象,在时任港督麦理浩推动下,1974年2月15日立法局通过《香港特派廉政专员公署条例》,宣布成立一个“与任何政府部门包括警务处没有关系的独立的反贪组织”,即香港廉政公署。
自1974年成立直属总督的廉政公署后,只用了4年时间,到1978年,廉政公署共破获23个贪污集团,其中18个属于警方,香港凡10名以上公务员联手贪污之集团已全部粉碎。有关政府人员的贪污举报比例逐年下降,由1974年的九成减至只占整体举报的三成,香港公务员队伍以廉洁和效率著称于世,在“透明国际”2003年全球清廉指数排行榜中,香港位居亚洲第二,仅次于新加坡。廉政公署在那么短的时间之内能取得如此大的成就,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它的独立性。这种独立性,具体可概括为四个方面,即机构独立、人事独立、财政独立和办案独立。
●1.机构独立,指廉署不隶属于任何一个政府部门,其最高官员“廉政专员”由香港最高行政长官直接任命;
●2.人事独立,即廉署专员有完全的人事权,署内职员采用聘用制,不是公务员,不受公务员叙用委员会管辖;
●3.财政独立,指廉署经费由香港最高行政首长批准后在政府预算中单列拨付,不受其他政府部门节制;
●4.办案独立,指廉署有《廉政公署条例》《防止贿赂条例》《选举(舞弊及非法行为)条例》等赋予的独立调查权,包括搜查、扣押、拘捕、审讯等,必要时亦可使用武力,而抗拒或妨碍调查者则属违法。
上述四个独立性,使廉署从体制及运行上切断了与可能形成掣肘的各部门的联系,从而令反贪肃贪“一查到底”成为可能。除此之外,廉政公署还大力宣传反腐意识,号召全港对贪污腐败“零度容忍”从惩治、预防、宣传的角度“三管齐下”。内部审计作为“经济警察”,应该从中吸取经验并应用到实际工作中。内部审计,是建立于组织内部、服务于管理部门的一种独立的检查、监督和评价活动,它既可用于对内部牵制制度的充分性和有效性进行检查、监督和评价,又可用于对会计及相关信息的真实、合法、完整,对资产的安全、完整,对企业自身经营业绩、经营合规性进行检查、监督和评价。虽然会计也有经济监督职能,但是会计的监督职能与审计的最大区别在于审计的独立性。会计监督职能是指会
计人员在进行会计核算的同时,对特定主体经济活动的真实性、合法性和合理性进行审查,而内部审计直接隶属于部门、单位最高管理当局,并在部门、单位内部保持组织上的独立地位,在行使审计监督职责和权限时,内部各级组织不得干预。这样就能保证审计工作不被任何部门干扰,一方面能更好的执行财经法规,另一方面可以进一步维护企业和员工的利益,平衡国家、企业和个人的利益关系。
从预防的角度,内部审计不应只停留在经济监督的职能,而应该从表面问题深入分析,参与企业风险管理。国际内部审计三大发展趋势中,前两大趋势——重新介入内部控制和推动更有效的公司治理,重视的是加强企业的制度建设;后一趋势——对内部审计师的期望在改变,强调的是提高内部审计人员的整体素质。制度建设加强了,管理漏洞堵塞了,人的素质又相应提高了,企业所面临的风险自然会大大减少,即使出现风险也会采取措施加以防范或控制。这就是IIA提出的国际内部审计三大发展趋势的高明之处。所以面对国际内部审计的发展趋势,我国的内部审计的理念也该发生改变,从以前的评价和监督职能过渡到以咨询策划和为企业的经营决策出谋划策为主的服务职能。
要更好地发挥内部审计的监督和咨询职能还要做到以下几点:
1.正视内部审计的地位,积极改善内部审计履行职能的环境。从现代企业制度的构成来看,内部审计应该是企业内部控制机构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目的是为了帮助企业管理者合法有效地完成受托责任,并利用真实公允的会计信息向社会有关职能部门及利益相关者证明企业的经营活动及成果分配的合法有效性。除了需要来自企业内部的监督,还需要财政税务部门、政府审计部门、民间中介机构甚至司法监督部门对企业行为的监督与控制,从而营造一个良好的外部监督环境,促使内部审计职能的正常运转。
2.实现内部审计职业管理社会化。由于内部审计人员是市场经济活动中的特殊从业人员,不仅要有良好的业务素质,还应有较强的政策观念和职业道德,受法规制度和职业纪律的约束。不具备条件的人员,不允许从事会计工作。政府有关部门应当加强对会计工作从业人员的管理,并对每个会计人员的从业成绩、执业执行情况做出完整记录并定期进行考核。
3.加强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的监督检查。建立内部审计人员职业道德规范的工作,在我国还刚刚开始,实践不多,经验也有待积累,因此,有必要加强内部审计人员职业道德的监督和检查工作。监督和检查,主要是监促和教育,帮助内部审计人员提高职业道德,同时通过正反典型案例的宣传,逐步树立遵守职业道德的良好风尚,这样才能维护好内部审计师良好的社会形象,增加内部审计监督的力量。
第四篇:从公司治理角度,谈改善,内部审计质量
从公司治理角度谈改善内部审计质量
摘 要:随着内部审计领域不断拓宽,力度不断加大,职能不断完善,其改善企业经营的作用更加突出。可以说,内部审计是现代公司治理的内在需要,内部审计质量是内部审计的生命。文章从公司治理角度出发,阐述内部审计的作用,剖析了我国内部审计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并从管理模式、组织建设、人员素质、制度建设、职能定位、质量控制、部门评价等几个方面提出改善内部审计质量的主要措施。
关键词:公司治理;内部控制;内部审计;内部审计质量
公司治理的有效性取决于公司内部治理机制、内部控制,自我约束机制、风险管理等的完善程度。而现代内部审计是评价和维护公司治理有效性、优化公司内部治理机制、增强企业绩效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随着内部审计领域不断拓宽,力度不断加大,职能不断完善,其改善企业经营的作用更加突出。可以说,内部审计是现代公司治理的内在需要,内部审计质量是内部审计的生命。现代公司治理要求提升内部审计机构在组织中的地位,建立健全企业内部审计的制度,不断改进内部审计工作,加强内部审计质量控制。
一、公司治理与内部审计概述
公司治理、内部控制和内部审计三者之间有着亲密的关系。IIA2001年颁布的内部审计新定义为:“内部审计是一种独立、客观的保证和咨询活动。其目的在于为组织增加价值和提高组织的运作效率。它通过系统化和规范化的方法,评估和改进对风险管理、控制及治理过程的效果,帮助组织实现其目标。”从定义中可以看出内部审计的对象从传统的内部控制拓展到风险管理和公司治理领域。内部审计的工作内容重心是对风险管理、内部控制和治理程序进行评价。公司治理对内部审计模式选择以及内部审计的定位有深远的影响。内部控制是公司治理的核心内容,内部审计是内部控制的重要手段,内部控制和内部审计的互动共进,有效提升公司治理水平。
从内部审计的发展轨迹来看,内部审计的重点由传统的以查错纠弊为主的财务审计转向管理审计、效益审计和风险审计,审计职能已由传统的监督评价拓展为鉴证与咨询,由“监督导向型”向“服务导向型”转变,内部审计目标也由监督内部控制的设置转变为改进内部控制系统,因此内部审计质量的好坏对公司治理有着深远影响。
审计工作是一项需要依据经验和知识进行判断的经济活动,存在着判断不准确或经验不足而引起严重后果的审计风险,因此加强内部审计质量控制、防范内部审计风险也成为改善内部审计质量的重要内容。
二、目前我国内部审计工作普遍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国内部审计起步较晚, 内部审计的定位、机制体制等问题,还存在很多认识偏差和实际运作质量问题。
1.对内部审计认识上存在误区,对其模糊定位制约了其职能的发挥。内部审计工作虽然开展了多年,但很多企业领导对内部审计认识还不足,内部审计与经营管理不能协调并进。许多企业领导人缺乏现代管理理念,内部审计工作得不到应有的重视,没有被纳入企业重要活动,内部审计机构在企业中受冷落,这些是我国内部审计工作普遍存在的问题。内部审计有监督
功能,审与被审两者之间有种对立关系,使得企业各职能部门及单位对内部审计部门敬而远之,却没有认识到内部审计可以发挥 “好参谋”的作用,这种重监督、轻服务的指导思想阻碍了内部审计在公司治理中发挥作用。
2.内部审计的组织隶属关系不合理,内部审计缺乏相对的独立性。独立性是审计(包括内部审计)的灵魂和本质,内部审计独立性的核心是组织地位上的独立,它要求内部审计机构必须有较高的组织地位。目前我国内部审计机构隶属关系主要有董事会或监事会领导模式、总经理领导模式、财务总监领导模式、受纪委等上级部门领导模式四种。董事会或监事会模式权威性最高,能在最大限度内保证内部审计机构的独立性,这是国际惯例的做法,但我国总经理领导模式和财务总监领导模式所占比重非常高,对内部审计机构职能定位和独立性都具有很大的限制,审计环境不理想,审计的内容、范围和结果报告受到管理层的限制,致使审计质量降低。
3.内部审计人员素质偏低,制约内部审计作用的充分发挥。(1)审计人员队伍构成不合理,人员结构单一,而且专职内审人员较少,兼职人员较多,人员稳定性差;(2)内审人员职业道德意识不强。在审计过程中,审计行为不规范,审计作风不扎实,不能持谨慎、客观的态度进行审计评价,对查出的问题往往不能坚持原则,大事化小,小事化了,随意性较大;(3)内审人员知识结构不合理,胜任能力与内部审计的要求还存在一定差距。目前很多内审人员是从财务部门或从其他部门改行而来,知识面单一的情况十分严重,缺乏系统的审计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学习,缺乏掌握网络信息审计等现代审计手段。
4.当前内部审计的方法、手段、内容及范围制约了审计质量的提高。随着内部审计的发展,其审计领域由过去的财务审计逐步扩展到绩效审计和审计咨询,要求审计方法、手段也要创新改进。目前,内部审计工作大部分仍采取以手工操作为主的会计财本、表册、凭证详查法,很少深入到经济活动的前沿去了解、咨询、调查,难以从生产、经营的深层次上发现问题。审计内容单一,重防弊、轻效益,审计工作重点仍未从查错纠弊的圈子里跳出来,去开展绩效审计和风险控制。
5.内部审计目标和职能定位不清。内部审计的目标和职能决定了内部审计业务的广度和深度,内部审计的目标在于为组织增加价值和提高组织的运作效率,即现代内部审计应该是“增值型”和“咨询型”审计,其职能是“通过系统化和规范化的方法,评价和改进风险管理、控制和治理过程的效果,帮助组织实现其目标”。我国很多企业的内部审计的目标仅仅限于查错防弊,仍然停留在财务审计的较低层次,很少关注风险因素。由于内部审计相对于外部审计来说独立性较弱,还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和责任制度,内部审计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往往得不到充分的发挥,内部审计工作常常处于例行公事的应付局面之中,影响了审计效果和目标的实现。
6.内部审计工作的制度规范化建设跟不上,影响内部审计工作的开展。相比较外部审计而言,内部审计工作有较大的灵活性,但内部审计作为一种职业,不少企业缺乏相应的内部制度规范,有些企业的审计工作规章制度与审计工作规范化的要求还相差甚远。使内部审计工作陷入有法不依、有章不循的不良循环之中,如超出职责范围审计、操作程序不合规、审计方法和手段不当等,这既影响审计的效率效果,同时也伴随着较大的审计风险。
7.内部审计工作质量控制不严。(1)控制标准不明确。内审质量控制标准是内审质量的控制依据和内审业务的作业规范,但实务中忽视了内审质量控制标准的建设,导致内审质量控制无章可循;(2)审计过程缺乏控制。由于缺乏对审计全过程的质量控制,致使部分审计人员未
按照内部审计准则等有关要求实施必要的审计程序,甚至出现个别项目重大“漏审”的现象。另外现场审计信息反馈滞后,质量控制环节信息沟通不畅,都会弱化审计工作质量;(3)审计结果缺乏复核。内部审计工作相对于外部审计有较大的灵活性,很多企业在审计报告的复核环节缺乏应有的控制流程和控制标准,影响内部审计质量。
8.对内审部门工作的绩效评价缺乏。内部审计工作的绩效评价在我国提出得较晚,在评价指标的选择上,通常简单地使用审计计划完成情况、审计的及时性、时效性以及领导的满意度等指标,存在指标过于简单、考核面窄、指标体系缺乏应变性、在权重赋值上随意性强、可操作性差等问题。
三、从公司治理角度改善内部审计质量的几点思考
内部审计已成为完善公司治理的内在需求,充分发挥内部审计的好帮手作用,应从如下几方面改善其质量:
1.提高认识,树立现代管理理念,建立健全与现代企业制度相适应的内部审计管理模式。从完善公司内部治理出发,提高对内部审计工作重要性的认识,转变审计理念,由“监督导向型”向“服务导向型”转变,发挥内部审计的增值价值;改变不合理的隶属关系,提高内审机构地位,增强其独立性和权威性。一般来说,内部审计机构直接隶属于企业的最高管理当局。在公司制企业中,内部审计机构由董事会或其下设的审计委员会直接领导,在未实行公司制的企业中,内部审计由企业主要负责人(总经理)直接领导,以改变由总会计师或主管财务的负责人领导产生的独立性和权威性不足问题。对于大型企业集团,内部审计可实行“统一领导、逐级派驻” 制,以解决“检查难、报告难、处理难”三难问题。
2.科学合理进行审计机构人员配置,重视人力资本,组建高素质的复合型审计队伍。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内部审计战略地位的提高、企业业务复杂化和审计范围不断扩大,对内部审计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企业必须建立一支复合型内审队伍,使他们既要懂财务会计,又要懂经营管理、工程技术、经济和法律等知识。要组建高素质的内部审计队伍应做好:一是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规范,加强职业道德培训;二是选聘高素质、多学科的专业审计人员,改善内审人员构成,组建一支专业知识结构多元化的内审队伍;三是加强审计人员业务素质能力的培养。内部审计工作要求审计人员必须要内学外训、不断进行知识更新,学习现代企业经营管理知识,掌握计算机网络信息化等新的审计方法和手段。
3.拓展内部审计的职能,加强管理审计职能,重视经济效益审计和风险管理审计。内部审计的职能应以加强企业内部经营管理为出发点,以提高经济效益为目标,拓宽审计范围和职能。对重要的业务和岗位要进行经常性的检查,对重点、难点问题进行专项检查与审计;实现以突击为主的内部审计向常规内部审计的转变;变事后监督为事前预防与事中控制;要逐步开展内部控制审计,绩效审计,在经济责任审计中可以引进EVA业绩评价体系;加强风险导向审计,把企业的风险降到最低程度;加大内部审计力度和延伸度,赋予内部审计部门足够的追查权和处罚建议权,发挥审计人员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增强服务意识,积极参与企业内部的经营决策,对审计发现的问题既要恰当进行处理,又要深入分析产生的原因,帮助建立健全各项内部控制规章制度、加强培训管理工作,从根本上加以解决,避免重复发生。
4.建立科学合理的内审工作规范及质量控制制度。内审部门要依据国家的内审法律法规和准则、借鉴国际成熟经验、根据公司实际情况建立健全企业内部审计工作规范,并将其制度化,制订出包括审计目标、审计内容、审计方式、流程、质量控制标准和考核奖惩办法等内容的管理制度。
5.加强审计质量行为控制,避免和降到审计风险,特别是加强质量控制规范执行的复核。一要制定科学的审计方案;二要认真审查审计工作底稿和审计证据。内部审计机构要建立多级审计工作底稿和审计证据的审查机制;三要不断改进工作方法和手段。要将事前审计与事中、事后审计相结合,即将审计监督的关口前移。
6.加强后续审计管理。后续审计是改善内审质量的关键环节。后续审计是指内部审计机构为检查被审计单位对审计发现的问题所采取的纠正措施及其效果而实施的审计。实施步骤包括认真分析被审计单位的审计回应及跟踪、对重大的审计问题实施现场追踪审计、对已经纠正改进措施的有效性进行重新评估、编制后续审计报告。只有加强后续审计管理才能保证内部审计总体审计目标的实现。
7.加强部门监督与考核,完善内部审计工作评价。内部审计机构还应建立专门的以专职审计师为主的审计业务监督和考核部门,制定明确的审计业务监督和考核程序及方法,使内部审计人员所从事的工作符合内部审计准则及内部审计质量控制规范的要求。制定科学化、标准化的业绩评价模式是保证内审工作质量的重要工具,在评价指标设置时要注意科学合理、定性与定量指标相结合,达到评价目的。
参考文献:
[1]王允平,张莉.论审计质量的控制[J].中国内部审计,2003,(11)
[2]陈艳利,刘英明.基于公司治理的内部审计问题研究[J].审计研究,2004,(05)
[3]李凤鸣.全国内部审计质量控制研讨情况综述[J].中国内部审计,2004,(10)
[4]王延汝.现代企业制度下的内部审计及其作用[J].审计理论与实践,2004,(05)
[5]张慧清.如何有效控制与防范内部审计风险[J].会计之友,2008,(10).[6]兰艳泽,刘利伟.企业风险管理与风险导向内部审计关联性研究[J].财会研究,2009,(03)
第五篇:(GE)的内部审计的经验以及启示
(GE)的内部审计的经验以及启示
内 容 摘 要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企业的规模也在不断扩大,为了能让企业的日常经济活动能够顺利的展开,就需要企业在内部设置一个专门的监督机构,这样内部审计机构就应运而生。对于一个企业来说,内部审计是评价一个企业内部控制是否顺利展开的重要指标。内部审计是以将企业的经营风险控制在最低的水平为目标,采用一些系统的、科学的方法对企业内部的有关部门和人员进行审计。通过这种方式既可以为企业管理者做决策时提供一定的参考,又能将企业的发展维持在一个正常的水平。
美国通用公司全名是美国通用电气公司,成立于1982年,是世界著名的电工设备制造企业。通用公司在全世界共有700多个经销公司,分布在全世界的40多个国家中。该企业之所以能够在如今的经济环境中依然立于不败之地,一个重要的因素就是该企业的内部审计工作开展的十分好,本文正是通过对该企业的内部审计工作进行研究,希望能对我国企业在进行内部审计时提供一定的借鉴作用。
关键词:通用
内部审计简介建议
-II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