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开展企业绩效审计的思考

时间:2019-05-12 07:11:0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关于开展企业绩效审计的思考》,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关于开展企业绩效审计的思考》。

第一篇:关于开展企业绩效审计的思考

一、引言

国有企业是国家审计开展绩效审计最早的领域,审计机关成立伊始的第一个企业审计项目——对天津铁厂长期亏损问题的审计,便带有经济效益审计的色彩,试审组通过分析该厂连年亏损的原因与天津铁厂共同研究制定了扭亏为盈的主要措施。1984年4月《经济日报》公布了试审组的《天津铁厂长期亏损试审报告》,随后,国家有关部委在天津铁厂召开现场办公会,研究解决企业扭亏的措施。在上述措施和企业全体职工的努力下,天津铁厂终于在1984年5月甩掉了连年亏损的帽子。

在加强企业审计的过程中,审计机关还提出“两个延伸”——既要审计财务收支是否真实、合法,维护财经法纪,又要逐步向检查有关内部控制制度和经济效益方面延伸,并作适当审计评价以推动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这是对以查处违法违纪为重点的企业审计模式的发展,是审计机关对管理审计、效益审计做出的初步探索。通过“两个延伸”,促进了企业改善和加强内部管理,提高了经营管理水平,如1991年上半年审计署对10户企业实行“两个延伸”检查,向企业提出的改进经营管理的意见和建议,90%被企业采纳,企业当年实现利税总额比上年增长48.9%。1999年,审计署组织了对机械、电子、化工等行业23户国有企业资产、负债、损益情况审计,同时进行了绩效审计尝试,除查出损益不实、潜亏严重、收入不入账等问题外,还针对企业国有资产监督机制不健全,对外担保行为不规范,处理不良资产和潜亏等问题提出了审计建议。

近年来,随着国有企业转换经营机制,现代企业制度以及有效激励与约束机制的逐步建立,国有资产管理方式得以改革和完善,注重企业绩效似乎已不再是国家审计关注的重点领域。然而目前在我国公有制经济仍然占据主导地位,如国资委直接监管的100多户大型中央企业中,绝大多数企业都是国家作为投资主体。这种公司治理结构具有天生的弊端,即出资人财产所有权与企业法人财产权合一,公司决策职能和执行职能合一,权力高度集中,决策缺乏制衡。因此,对国有企业开展绩效审计,并未过时,需要进一步推进,走一条有中国特色的企业绩效审计之路。

二、全面推进中国特色企业绩效审计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一)开展绩效审计是全面履行审计职责的需要。

审计法规定,审计机关要对被审计单位财政财务收支真实、合法和效益进行审计监督。但一直以来,我们的审计更多地关注了被审计单位财政财务收支的真实性和合法性,而对其效益性关注不够。从充分全面履行审计监督职责的角度,审计需要在坚持真实合法审计目标的情况下,积极开展以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为目标的绩效审计,使审计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审计署2008至2012年审计工作发展规划》已明确了全面推进绩效审计的重要战略目标,并勾画出建立绩效审计方法体系的具体路径。为此,审计机关要采取有效措施,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审计署五年发展规划,大力推进绩效审计,全面履行审计监督职责,充分发挥审计保障国家经济社会运行“免疫系统”功能作用,维护国家经济社会安全。

(二)开展绩效审计是经济社会发展客观现实的需要。

根据国资委的统计数据,截至2006年底,全国国有企业户数达到11.9万户,国有企业特别是中央国有企业的活力进一步增强。中央企业80%以上的国有资产集中在军工、能源、交通、重大装备制造、重要矿产资源开发领域,2006年基础行业的国有资本达到3.3万亿元。同时,国有资本的控制力不断增强,国有资本直接支配或控制的社会资本1.2万亿元。国有企业占有和控制的资产是我国国有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国民经济中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部门。国家审计作为国有资产的守护者,必然要承担对国有企业审计监督的职责,在揭示查处重大违法违规问题的同时关注质量绩效,促进深化改革、健全制度和完善机制,促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高国有企业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在维护国有企业资产安全,保障国家利益,促进可持续发展方面发挥建设性作用。

(三)开展绩效审计是审计事业自身科学发展的需要。

开展绩效审计是现代国家审计的发展方向和重要形式。目前,在美国,国家审计总署绩效审计在审计业务中已经达到85%以上;英国审计署和加拿大审计长公署,绩效审计大致占审计数额的40%;法国审计法院绩效审计占67%。绩效审计的目标主要是管理活动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其发展引起了审计内容和方式的重大变化;审计形态呈多元化趋势,审计职能范围逐步扩大,国家审计活力不断增强,推动了审计向纵深发展。在我国经济体制转轨时期,国有企业绩效不高、机制体制不健全、责任履行不到位等问题比较突出。因此,开展绩效审计具有广泛的发展空间。我国国家审计要顺应审计发展潮流,实现自身科学发展,必须深化审计创新,积极开展中国特色企业绩效审计,进而

提高中国审计的国际地位。

三、企业绩效审计的主要审计技术方法及评价标准

(一)企业绩效审计的技术方法。

绩效审计在搜集和评价过程中,除运用财务审计中广泛使用的审阅、观察、计算等技术方法以外,更主要地运用调查研究、统计分析和经济分析。

调查研究可以用来调查事实、收集信息,也可以用来收集对特定问

题的不同观点。在绩效审计中,审计人员可以采用座谈会法,征求关于企业发展存在的突出问题的想法。同时,有针对性选取部分人员发放问卷调查表,围绕审计评价来设计各项指标,使审计人员更广泛的听取意见,收集资料,为深入分析,准确把握问题实质提供依据。调查研究还可以采用审计抽样与实地考察相结合的方法,对企业实际情况进行实地考察,并采用录音、拍照、摄像等技术手段进行取证。通过实地检查和抽查,发现和揭示问题,以取得第一手资料。

统计分析也是绩效审计中用来了解情况、进行分析的常用方法。在评价经济性、效率性、效果性时,经常用统计分析的方法,可以应用回归分析、相关性分析、假设检验等统计分析的方法,找出因果关系、差距及影响原因。在分析过程中,注重各种分析方式的结合使用,一是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有机结合,对难以取得数据支撑的问题进行定性分析,对易取得数据支撑的问题采取定量分析;二是静态、动态指标与趋势分析相结合,静态分析是指对企业收入、利润、用户数、市场占有率等指标进行分析,动态分析是对企业上述各指标变化情况进行分析;三是合规性分析与合理性分析相结合。

(二)企业绩效审计项目的审计评价标准。

绩效审计标准是衡量、考核、评价审计对象绩效高低、优劣的尺度,是提出审计意见,做出审计结论的依据,是与审计判断直接相关的。只有选择好评价标准,建立合适的参照系,才能对企业进行绩效评价。对于绩效审计标准的确定,笔者认为一是参考已有的行业标准。每个行业各有不同的模式、不同的特点,很难为每一行业制定一个统一的评价标准;二是被审计单位制定的一些控制制度、管理办法等。被审计单位为加强管理制定的控制制度、办法可以帮助审计人员了解企业经营管理情况,也可以根据发现的问题分析制度制定和执行中的缺陷,评价管理责任;三是国家制定和发布的发展规划以及行业发展目标、指标,有关专业管理部门发布的规范、技术标准等。

总之,我们开展的企业绩效审计还处在一个探索过程中,审计评价指标体系宜简不宜繁,评价指标应尽量是通用的,而非专业的;应尽量是实际产生的,而非理论数值;应是重大关键性指标,而非大而全指标体系。

四、积极推进中国特色企业绩效审计的途径

经过多年的审计实践,在企业绩效审计方面,审计机关已经积累一些有益的经验,锻炼提高了审计人员的绩效审计能力,绩效审计取得了良好成效。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要推进中国特色企业绩效审计,就必须转变企业审计发展思路,创新企业审计模式和工作方法。

一是紧密结合经济发展大局,围绕企业改革和发展,创新企业审计模式,改变目前企业审计技术路径,使审计监督融入国资管理之中,有效地发挥审计“免疫系统”功能作用。

当前应拓展企业审计新内涵,从促进国家宏观调控措施和重大方针政策落实、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现代企业制度建立和完善、结构布局调整优化、国有资本预算制度建立、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等方面入手,积极探索国资管理绩效审计工作新思路,监督国资管理部门监管职责履行,完善国资监督机制,提高监管效率和效果,从而在更高层次上实现企业审计在维护国有资产安全、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促进实现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等方面发挥应有的作用。要切实做到从审计具体企业为主向审计国资监管部门职责履行转变;从关注单一国有企业向关注整体国有资产管理转变;从查找问题为主向促进完善监管制度机制转变。审计的具体技术路径应为:

在这种情况下,审计延伸检查发现被查企业的问题处理,不再是审计监督部门的职能,而是国资管理部门落实审计监督处理意见的职能,从而使审计监督能全面地融入到国资管理之中,更好地为国有经济发展服务。

二是理顺工作思路,改进企业审计组织方式,增强审计工作的有效性和时效性,提高企业审计工作质量和效率。

针对当前国际国内经济形势变化,要紧紧围绕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优化国有经济布局结构,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和国有经济活力、控制力、影响力等国有企业改革发展目标,科学研究确定审计项目,通过设立企业审计立项程序机制和专家研讨、论证等方式,进一步提高绩效审计项目计划的科学性和前瞻性,解决审计项目计划立项不充分,准备不足,目标不明确,重点不突出问题。改变传统单打独斗的审计组织方式,突出国资部门监管职责履行和监管制度政策,选择国资部门监管企业延伸检查并与国有企业领导人任期经济责任审计相结合,或者围绕某一行业或专题组织开展绩效审计,广泛采取审计调查方式,在真实性、合法性审计的基础上,着重揭示国资部门监管或企业改革和发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加大分析研究问题的力度,从政策、体制、机制上提出意见和建议,使审计监督在保障国有资产安全有效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

三是加强队伍建设,构建一支多元化的审计队伍,为企业绩效审计的有效开展提供智力支持。

积极推进中国特色企业绩效审计,人才队伍是关键。审计不仅要掌握会计、审计、税务以及相关的法律法规,而且要具备公共行政管理、计算机技术、环保知识、人力资源管理、金融知识、工程管理、数学等其它学科的知识,这并不是要求每个审计人员同时具备多元化的知识结构,而是要使审计队伍总体知识结构多元化且科学平衡。这不仅需要吸收引进多学科的专业人才,而且需要有计划、有重点、多途径地对现有人员审计技能进行培训,提高其综合素质,培养一批审计业务熟练的骨干人才,保证人员素质和结构满足开展绩效审计的需要。当前,审计人员急需进一步更新观念,打破绩效审计的神秘感,大胆实践、积极探索,创新审计思维和视角,不要过多地强调或拘泥于形式,可以采取灵活机动的方式、多种多样的形式,积极开展绩效审计。同时,坚持边实践、边总结、边规范、边提高,努力认识和把握绩效审计规律,及时总结和交流绩效审计成功的做法和经验,逐步探索出一条有中国特色的企业绩效审计之路。

五、结论

通过上面的分析,笔者认为,企业绩效审计可以通过审查企业经营管理活动,评价其经济性、效果性与效率性,提出改善建议,促进企业充分发挥经营管理效能,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在审计实践中,一方面需要从宏观着眼,微观入手,多关注企业经营中损失浪费、跑冒滴漏等现象,通过评价企业经济效益,提出适应市场竞争所需的改进意见或建议,以利于被审计单位找漏洞、挖潜力,改进生产技术,变更经营方式、加强企业管理,从而增强自身的竞争力,确保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另一方面还需要从审计具体企业为主向审计国资监管部门职责履行转变,从关注单一国有企业向关注整体国有资产管理转变,从查找问题为主向促进完善监管制度机制转变使绩效审计能全面地融入到国资管理之中,更好地为国有经济发展服务。加强对国有企业的绩效审计,一方面可以维护国家利益,防止国有资产流失,促进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另一方面也可以落实新形势下“为企业服务”的审计思路,促进企业的发展。

第二篇:企业开展财务预算管理审计的思考

摘要:所谓预算管理,就是科学地编制整个企业在未来一定期间的预算,根据预算对企业各部门、各层次工作进行综合性的指导与调节,并通过对实际情况和预算进行差异分析,全面反映企业生产经营的成果。

关键词:财务管理;财务预算;审计

作者简介:贠捷(1970-),女,河南安阳人,安阳供电公司审计师,研究方向:审计会计。

中图分类号:F715.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309(2008)06-0057-04

企业预算管理是一项重要的管理工具,能帮助管理者进行计划、协调、控制和业绩评价。推行全面预算管理是发

达国家成功企业多年积累的经验,对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提高竞争力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推行财务预算管理审计的意义

1.为适应企业的内外部环境需要实行财务预算管理审计。企业作为微观经济主体,是市场经济中的一分子,作出每一个决策都需要考虑市场供求、消费者行为、政府规章等方面情况。这些方面并不是静止不动的,而是处在不断变化的状态中。所以,企业在生产经营的每个阶段都需要通过总结过去、分析现状、预计将来,作出计划,以便指导企业的行动。根据成功企业的经验,实施财务预算管理审计,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加强财务管理的有效机制。

2.预算管理的程序化要求加强对财务预算管理的审计。预算管理实行程序化管理,通过自上而下、自下而上的反复协调过程,将预算指标层层分解,落实到各责任单位,将经济效益指标分解落实后,各责任单位能否严格执行财务预算制度,是企业高层不得不关心的问题。有鉴于此,必须实行财务预算管理审计制度。

3.内部审计的独特功能有助于加强财务预算管理审计。基于内部审计独特的监督功能,财务预算管理审计对加强财务预算管理有着积极的作用。一是有利于推动预算管理体制的改革。在集团实行财务预算体制的进程中,某些制度和政策还可能存在许多不尽完善、合理的地方,在具体执行过程中还会产生各种新情况、新问题,需要通过审计监督逐步完善、逐步规范;二是只有通过预算执行审计监督,才能有助于支持财务预算管理体制的顺利进行,从源头上促进财务部门按章办事,有利于促进财务部门逐步规范财务资金的运作,杜绝挥霍浪费,为集团公司把好关;三是有利于监督部门规范运作。在审计实践中,我们可以看到有的部门大肆挥霍浪费、侵占挪用,造成国有资产和企业资产的流失。而预算执行审计则通过对部门的审计监督,跟踪监督其收支,从而促使其管好资产、用好资金。

二、审计前应把握全面预算管理中的几个关系

1.企业是否注重全员参与。全员参与是指企业的全体员工都要直接或者间接参与预算管理过程,这是因为企业预算管理涉及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各个环节、不同的部门和员工,因此,审计过程中应关注企业全体员工是否参与预算的编制和控制,是否为更好地实施预算管理献计献策。

2.要重视预算编制、执行、调整、分析考评工作。预算的编制、执行、调整、分析考评是开展全面预算管理的几个主要环节,在日常工作中必须严格遵循这个程序。预算编制是实现全面预算管理的起点,预算编制水平的高低将直接影响管理的效果。因此,在编制预算时应重点抓好“两个结合”和“三个坚持”,即把预算的编制同企业制定经营方针、经营

目标和重点工作的安排紧密结合起来,要同企业的经营决策紧密结合起来。坚持3个原则,即一要坚持效益优先、总量平衡,服从上级下达的经营目标要求的原则;二要坚持积极稳健、以收定支、收支弹挂,控制财务风险的原则;三要坚持权责对等、切实可行,围饶经营战略实施的原则。预算的下达和执行是预算管理的关键环节之一,在具体操作中首先应考虑预算指标的下达、执行是不是充分体现了企业的经营目标、经营方针。其次是预算目标是不是能够支持的重点工作。最后是各项预算之间是不是充分协商、衔接平衡,执行的结果是不是有相应的分析。关键环节之二是预算的调整。预算一旦制定、下达,一般不应调整,实在要调整,必须按调整原则进行,严肃预算调整纪律,符合条件的可以调整,并且要报原批准机构批准,不能擅自改变,不符合条件的要无条件执行预算。关键环节之三是预算的分析考评。这个环节主要是考评企业各项业务的实际同企业经营目标的一致性和偏离度,同时也是对预算编制质量的一个检验。

3.正确区分全面预算管理与现行管理工作的关系。全面预算管理与现行各项管理工作有较大区别,前者是一种管理方法和模式,而后者是各职能部门具体职责的体现。尽管两者存在差异,但不能将它们对立起来。全面预算管理需要靠现行管理工作支持和体现,需要提高现行管理工作质量;反过来,现行各项管理工作必须服从于全面预算管理,需要按照全面预算管理的原则、思路、方法去开展工作。(续致信网上一页内容)

4.企业是否加强了权、责、利制衡机制建设。权、责、利机制的建立是规范管理的要求,也是管理完善的重要标志之一。为了保证预算目标的顺利实现,企业必须加强机制建设。按照先易后难的原则,建立起各级管理部门的权、责、利模型。制衡机制的一个重要内容是要建立起一套完整的预算考评体系,通过预算考评体系主导型作用的发挥,从根本上杜绝过去管理中经常出现的责任模糊、权力集中、利益冲突等现象。

三、开展财务预算管理审计的思考

1.转变审计思路。以往的财务预算执行审计存在着诸多不足,如对预算的编制环节关注不够、对预算支出的结构分析不够、对支出的效益性分析不够等等。要克服这些不足,首先要转变观念,改变传统的审计思维方式,根据财务预算管理的要求,把审计监督贯穿于预算的全过程,既要抓好预算编制审计,又要抓好预算执行审计,从预算收入入手,着力于预算执行全过程审计。通过审计,逐步健全和完善财务预算管理,促进财务管理的法制化和规范化。其次,要有明确的目标,促进财务预算的合理、准确,规范和有效。监督财务收支,保证财务预算管理的到边到位,促进财务预算的执行和经营目标的实现。

2.推行风险导向审计理念,提高预算审计质量。鉴于预算源于会计信息质量又高于会计核算,预算审计涵盖面广等特征,在有限的审计时间内和规定的审计内容上,应把握不同审计机构开展预算审计面临的审计风险。因此,可在资产经营审计完成的基础上,再次开展预算审计。资产经营审计重点核定企业预算内经济指标实际完成数;预算审计重点审核企业预算内预算管理效果。在预算审计时,重点审核预算指标编制依据、定额的先进性和合理性,并将企业资产经营审计核定的实际完成数与预算值相比计算预算偏差率,从而对企业预算管理执行情况进行审计评价。两者有效配合,不仅提高了预算审计的实际效果,而且将预算审计风险控制在可预计范围内。

3.统一规定预算审计报告框架。预算管理是采取价值形式对企业经营活动进行预测、决策和目标控制的管理方式,而且企业预算涵盖企业生产、经营和建设等整个经营活动。所以预算审计涉及面广,现有审计实施方案相互交叉内容多,导致审计重点不突出,审计报告行文不流畅。建议预算审计能够建立统一的预算审计报告格式。审计报告应包括:(1)被审计单位基本情况;(2)被审计单位预算管理流程;(3)被审计单位业务预算管理、资本预算、筹资预算、财务预算、预算管理等方面的审计内容;(4)被审计单位预算管理总体评价;(5)在预算管理中发现经营管理方面问题以管理建议书方式下达、对延伸单位的审计分报告以附加报告形式备注。

第三篇:绩效审计

引言

2008年7月,审计署终于提出了实现绩效审计(效益审计)的日程表,发布《审计署2008年至2012年审计工作规划》提出,到2012年,每年所有的审计项目都开展绩效审计。在强调继续“查办大案要案”的同时,审计署逐步将绩效审计评价写入审计报告。先对中央部门预算执行审计进行绩效评价,然后是农业、金融、财政等专业审计领域引入绩效审计评价。

回首我国首次提出“绩效审计”的概念是在1991年全国审计会议上,而深圳是我国最先开始深圳是我国最先开始试点绩效审计的城市,全国首例绩效审计案例是由深圳审计局发起。早在2003年时,审计署就开始探索绩效审计路径。时任审计长李金华指出,虽然“审计风暴”给审计部门带来了很大荣誉,但是从国家审计理论演进角度来说,中国还是要探索自己的绩效审计方法体系。

为何绩效审计被采纳并付诸实践呢?因为绩效审计和传统财务收支审计侧重点不一样,绩效审计的范围更宽,审计内容更多,审计人员素质成了难题,传统的审计只要求审计人员懂法规、懂财经,进行“查账本”;而绩效审计,是审计被审计单位履行职责情况、对国家财经政策法规执行情况、制度效率、政府管理效能、资金使用效益和政策效用等情况,涉及金融、投资、环保等各方面。这就有利于建立高效廉洁政府,有效地利用有限资源,更能维护人民的利益。

一、绩效审计的基本理论

(一)绩效审计的概念

绩效审计主要包括了三个方面的内容,其中有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也就是大家常听到的“3E”审计。其中经济性是指以相对较低的费用取得有一定质量保证的资源;效率性是指以一定的投入取得最大的产出;效果性是指在多大程度上达到政策目标经营目标和其他预期结果。

(二)绩效审计的范围

我国绩效审计的范围可以归结为以下两个大类:

1.财政性资金支出。主要包括:(1)行政事业单位的经费支出。(2)国家投资建设项目。(3)其他各种专项公共资金的使用。(4)国际金融组织和外国政府援助、贷款项目。

2.国有及国有资产占控股或主导地位的企业和金融机构。

(三)绩效审计的主要职能

绩效审计的主要职能有两个,分别是鉴证和评价。绩效审计与其他经济监督手段同样具有一定的监督的职能,但是监督职能并不是绩效审计的主要职能,这是因为绩效审计的主要目的不是为了防止弊端,而是为了分清责任和促进经济的发展。其中鉴证是指对被审计单位经济运行过程和结果进行的鉴别和证明,证明结果的真实性;评价是对经济运行过程和结果的数量和质量做出的合理性鉴定与评判。

(四)绩效审计的作用

绩效审计的作用是提高被审计单位的管理,提高被审计单位的经济效益,但是这种作用也是建立在被审计单位提供的真实的经济运行过程和单位的真实的情况的基础上的。

二、我国绩效审计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

(一)我国绩效审计的现状(1)从时间上看起步较晚

我国首次提出绩效审计这一概念是在1991年的全国审计会议上,而直到2003年,我国审计署才开始探究绩效审计的路径,所以我国的绩效审计从起步上就落后了西方发达国家一大截。(2)审计人员知识面匮乏

在我国,由于绩效审计工作开展的比较晚,有相当一部分审计工作人员对绩效审计的认知还不是很全面,大多数审计人员对绩效审计的认知还停留在国外有关情况的介绍层面。正是由于理论知识的匮乏,再加之操作过程十分复杂,才导致了我国的绩效审计止步不前。

(3)审计方法上较为落后

目前在绩效审计工作上,国外已经引进了十分先进的绩效评价方法来进行绩效评价,比如说平衡计分卡这种方法。虽说我国也有很多审计人员在对这种评价方法进行研究,但是仍处于认知阶段,离具体的实际应用还有很大的一段距离。所以我国目前的审计手段仍比较落后,想要跟得上国际的步伐,仍需要不断地努力才能实现。

(4)绩效审计的标准比较模糊

不管从事什么工作,有了明确的标准才能保证结果的有效性,然而对于我国的绩效审计工作来讲,并没有一个客观的标准来让审计工作人员来参照,甚至在我国有一些机构和部门就没有制定出一定绩效审计标准,因此审计工作人员在执行审计工作的时候缺少明确的标准进行参照,这就大大增加了我国审计工作人员绩效审计的难度,再加上我国审计人员的能力较外国来比较本来就有一定的差距,而现在审计工作的难度又比外国审计难度大,这就导致了我国的绩效审计与外国的绩效审计的差距会越拉越大。另外国内大多数政府机构和企事业没有认识到绩效审计工作所能作用的范围,这就导致了许多应当进行绩效审计的经济活动没有被划分到绩效审计工作的范围之内,就表现出当前涉及到绩效审计的项目较少。

(四)绩效审计的目标

审计目标是审计活动的既定方向和要达到的预定结果,也是审计理论联系审计实践的桥梁。审计目标是审计与外部环境的纽带,它直接反映社会环境的需求,影响和制约审计的外部环境的变化,会对审计目标提出调整要求,进而引起审计实践的变革。同时,审计目标对审计人员的审计责任也有直接影响,有什么样的审计目标就有什么样的审计责任。

许多国家把绩效审计的目标定位在:评价并改善政府项目、中央政府和有关机构的运作,为政府和议会提供相关信息,包括审计发现、审计结论、审计评价以及与被审计单位及其管理和政策有关的审计建议。

我国审计署发布的《审计署2008年至2012年审计工作规划》中提出:到2012年每年所有的审计项目都开展绩效审计。在强调继续“查办大案要案”的同时,审计署逐步将绩效审计评价写入审计报告。先对中央部门预算执行审计进行绩效评价,然后是农业、金融、财政等专业审计领域引入绩效审计评价。审计署在“规划”中指出:要用5年时间建立起中国实际的绩效审计方法体系。具体的路径:2009年建立起中央部门预算执行绩效审计评价体系,2010年建立起财政绩效审计评价体系,2012年基本建立起符合我国实际的绩效审计方法体系。

(五)绩效审计的现实意义

1.开展绩效审计是建立高效廉洁政府的需要

高效廉洁的政府,是现代化民主社会的基本特征。在以市场经济为中心的今天,在政府各部门以经济工作为中心的情况下,如果能对工作中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进行经常性审计监督,那么,官僚主义和腐败现象就会少一些,经济决策就会更准确,国家的经济损失就会更少,社会效益也会大大提高。目前在公共资金的使用上存在着不重视经济效益,不算经济账,甚至严重浪费的现象,有限的资金没有得到合理有效的使用,使政府的效能下降,并为某些腐败分子提供了方便。尽快开展绩效审计,有利于监督政府工作的效益,有利于建立清正廉洁的政府。

2.开展绩效审计是有效利用有限资源的需要

随着国家在社会经济生活中的作用日益显著,公共支出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不断上升,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所承担的经济责任的范围已大大扩展。我国人口众多,国家公共开支的成倍增长和公营企业规模的不断扩大,使得经济资源越来越不能满足社会的需要,政府的生长基础和社会的发展机会愈来愈受限制。虽然目前我国的经济增长速度令世界刮目相看,我们也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和人力资源,但是如若按照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要求,在这种高经济增长的背后,是否隐藏着对宝贵自然资源和人力资源的某种挥霍,对政府受托责任的考评应该定位在投资绩效上。投资不仅包括经济资源,也包括人力资源、自然资源等;绩效不仅包括经济效益,还包括环境的保护、社会的安定、民众的凝聚力等。

3.开展绩效审计是维护人民群众利益的根本需要

现代社会是民主社会,是人民当家作主的时代。政府受人民之托、用人民的钱,为人民办事。在民主社会,政府负有以最经济、最有效的办法使用、管理各项资源,并使各项资源的使用最大限度地达到预期目的。因此,尽快开展绩效审计,是维护民主与法制建设、建立现代化强国的一个有力措施。

二、与国外绩效审计的比较

(一)从概念上来讲绩效审计,西方各国叫法不尽相同,定义也不单一。

1.英国审计署将绩效审计叫做物有所值审计或货币价值审计其定义为:检查某一组织为履行其职能而使用所掌握资源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情况 2.加拿大审计署将绩效审计叫做综合审计,其定义为:对政府活动进行有组织的有目的系统的检查,并对上述政府活动进行效益评价,将评价结果报告议会,以促进加拿大政府活动的透明性,提高公共服务的质量

3.德国将绩效审计定义为:主要是指对行政运作的经济效率效果和经济性进行审计 主要目标是鉴别改善政府部门财务管理方法由机关团体提供有关收益支出与资源管理独立而可靠的信息,以加强政府部门的决策,促使政府部门致力建立通告经济效率与效果以及是否符合其职责的报告程序,确保责任完成 4.澳大利亚称为效率审计 澳大利亚联邦审计署认为绩效审计是 为了对有关业务经营活动处于经济与有效方式的程度进行评价,而对集体或个人履行职能的效益或经营业务进行的情况所做的检查;对集体和个人采取的并用以衡量业务经营活动正常进行的程序以及程序是否适当,能否使集体或个人足以衡量业务经营活动的经济与有效的程度所做的检查。

5.美国审计署1994年的政府审计准则中对绩效审计的定义为:绩效审计就是客观系统的检查证据,以实现对政府组织 项目活动和功能进行独立的评价的目的,以便改善公共责任性,为实施监督所采取纠正措施的有关各方进行决策提供信息

6.我国目前没有对绩效审计有统一的定义,有关绩效审计的阐述主要有以下两个:一是1994年通过的《审计法》规定,审计机关“对财政收支或者财务收支的真实、合法和效益,依法进行审计监督”,这意味着推行效益审计(即绩效审计)的开始。二是2008年审计署制定的《审计署2008至2012年审计工作发展规划》里指出,“全面推进绩效审计,促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高财政资金和公共资源配置、使用、利用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促进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推动建立健全政府绩效管理制度,促进提高政府绩效管理水平和建立健全政府部门责任追究制。”

(二)从绩效审计的特点来看

1、美国绩效审计的特点。首先,完善的法律及审计准则体系是政府绩效审计的依据。美国联邦通过了一系列涉及审计的法案,有力地促进了不同时期政府审计的发展。政府审计准则问题同样得到了高度重视。为规范、指导审计人员的行为,1972年,联邦审计总署发布了《政府机构、计划项目、活动和职责审计准则》。此准则经多次修订(最近一次修订在2003年完成,已于2004年1月1日实施),被美国各级审计机构和会计理论界所公认,一直延用至今。其次,审计范围涵盖了一切公共资金的使用领域,但就不同的情况划分为两种类型,审计内容各有侧重。按照美国法律的规定,审计长应调查一切有关公共资金的收入、支出和使用情况,并应就其效率和效益问题向国会提出建议。因此,为立法机关服务是联邦审计的出发点所在"根据立法所赋予的权限,规定绩效审计由两部分构成,即经济性和效率性审计、项目效果审计。

2、瑞典绩效审计的特点。首先,采用不同的法律制度约束一国的国家审计。地方政府自治是瑞典政府体制的传统,也是瑞典式民主政府制度的特点。与此相适应,地方审计机关隶属于地方议会,国家审计局和它们之间没有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两者适用的法律也不一样,前者适用《瑞典国家审计局法》,而后者适用地方政府审计指导原则。其次,它拥有别具特色的两阶段调查分析法。瑞典国家审计局大量地运用了调查分析方法并把这一方法划分为两个阶段:一是调查阶段,二是深入调查阶段。这一方法与其建立在职能及任务分析基础之上的审计内容相适应。如在调查阶段,审计师的主要任务是找出被审计单位存在的问题,从而形成自己对一些问题的看法,如被审计单位的活动目标是什么?是否有与目标相适应的业务活动其业务活动中是否存在问题或薄弱环节?有无建立保证业务活动正常进行的管理制度?为此,审计师要分别进行目标分析、业务活动分析和管理制度分析。如果在调查阶段发现了需要进一步分析研究的问题,审计师就要进行深入调查。否则,审计即于调查阶段结束。深入调查阶段的工作一般限于在调查阶段就目标分析。业务活动分析和管理制度分析中发现的问题,而不重复全部事项。

3、澳大利亚绩效审计的特点。首先,审计类型与众不同。按照一次审计涉及单位的多少,澳大利亚联邦审计署的绩效审计分为两种类型,即特定对象绩效审计和跨部门绩效审计。特定对象绩效审计的内容包括:运营管理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执行效果;单位内部是否有足够的程序、措施来推动和保证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的实现;对照历史情况,是否在管理上有所改进和完善。跨部门绩效审计的主要领域是安全领域审计与业务支持程序审计。前者要求审计人员检查涉及全社会的人身、信息和实物安全的有关政策、程序、资源和管理是否合理、有效。后者重点检查基础性的行政管理程序是否能满足财务管理的法律要求,并保证联邦机构正常履行其职责。其次,突出跟踪审计。在绩效审计的整个组织过程中,分为战略计划阶段、初步调查、执行及报告和跟踪审计等阶段。不论具体审计项目的具体程序有何不同,在执行审计程序时,都要考虑审计的影响,通过审计能够带来哪些节约,增加哪些价值,如何更好地传达审计发现的问题和审计建议。

4、中国绩效审计的特点。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树立科学审计理念,切实把握审计工作发展规律,通过预防、揭露、抵御三方面,充分发挥审计监督“免疫系统”功能,要求全面推进绩效审计。但不容置疑的是,全面开展中国特色绩效审计之路并非平坦。

中国特色的绩效审计是我国现有审计理论体系的新支,目前尚研究不够,由审计署牵头,各地方审计机关参与,组织审计实务工作者和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审计理论研究人员,通力合作,理论联系实际,借鉴国内外有关绩效审计的研究成果和实践经验,结合我国审计特点进行研究。明确中国特色绩效审计的基本含义、特点、审计目标、审计内容、评价指标体系、标准、审计技术方法、审计质量控制和审计结果运用等问题相关问题。确立一个相对主流的观点用以统一绩效审计相关人员的认识,然后再在不断实践和研究的基础上进行进一步丰富和完善。

三、绩效审计存在的问题

综上所述,绩效审计是一项十分重要的管理制度。在我国,尤其是在地(市)县这两级地方政府,有的刚刚起步,有的还不知所措 要真正建立起中国特色的绩效审计体系,还需要相当一段时期的探索与尝试,这不仅要在整个政府审计界注入绩效审计的理念,深入细致地研究绩效审计的相关问题,还应在全社会大声疾呼,以引起社会各界的重视和关注当前,在绩效审计的开展方面,所面临的问题很多,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政府体制跟不上形势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政府体制改革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仍然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诸如政府绩效考核机制缺乏科学性,办事效率低下的问题;政府部门的职权交叉,管理效率低下的问题;政务活动的公开透明度不高,社会公信力低下的问题;行政法律法规体系尚未健全,官僚主义、腐败现象时有发生的问题作为绩效审计主体的政府审计机关,同样也存在缺陷现行的审计监督体制是行政型模式,审计的委托者、审计者以及被审计者拥有同一的隶属关系和共同的利益,权责关系不明晰;实质上,现行的审计机关是政府自己在使用公共财产的同时,又反过来审自己的一种内部审计。正是这样,一些地方政府领导对审计工作的法制观念淡薄,怕揭露问题过多难以承担责任或影响政绩,因而干预审计机关依法揭露问题,人为地要求审计机关将一些重大违法违规问题删去。也由于审计部门受本级政府领导,经费由地方政府供给,干部的管理在地方,所以审计部门也很难保持自己超然脱俗,这正是制约我国审计部门有效开展绩效审计的一个重要的原因。

(二)审计观念跟不上步伐

由于法制观念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人们自觉接受审计监督的意识还不强,加之对绩效审计的宣传力度不够,人们对绩效审计的认识更是存在较大的差异性。首先是社会各界,他们的审计观念还较为落后其次是相当一部分审计人员对绩效审计的认知还存在着局限性,大多数还停留在财务收支审计上;再加之社会上还存在一些不良的风气,审计的社会地位与其所发挥的职能不相称;财政、经济活动透明度不高;法制的不完善导致假账盛行;等等。这些因素无一不影响着绩效审计的发展。

(三)工作范围跟不上需要

绩效审计,虽然是审计部门近些年来叫得很响喊得很多的一项创新性的工作,但目前从实际工作的操作层面来看,它却有很多方面跟不上来至目前为止,国家除制发了几个企业效绩评价方面的标准规定之外,对其他方面的绩效审计,特别是对于政府公共部门的绩效审计,目前尚没有一个明确的规定,既没有绩效审计方面的指标评价标准,也没有绩效审计方面的准则性的可操作性的指导文件,导致政府绩效审计难以展开 同时从当前的审计实践来看,绩效审计范围相当窄小,远远跟不上审计事业发展的要求。如行政事业单位的经费开支专项资金,本来这些部门过日子就感紧巴巴的,基本上没有开展绩效审计,也没法开展绩效审计;随着国有企业改革的深化,现代企业制度的逐步建立和国退民进,企业的绩效已不再是政府审计所关注的重点问题;财政审计,当前人们把主要精力放在真实性和合法性上,拨出去的资金在支出方面只要合规就可以了,至于资金是否用于原定的目标、效益如何,则基本不去管它了。这样一来,政府审计部门也感到十分为难,有种无处伸开手脚的感觉。

(四)人员素质跟不上要求

绩效审计与财务收支审计是有区别的审计绩效审计属于专业性和综合性比较强的审计,其技术与方法更加复杂,其难度与要求更加不同因此,它对审计人员的素质要求也就更高,现有审计人员的素质还达不到要求,其知识结构专业素质工作能力等方面与开展绩效审计还远远不相适应虽然现有审计人员中的审计师实务知识比较多,但理论基础薄弱,普遍缺乏公共管理 行政法规财政财务和现代审计技术等方面的专业知识;现有的审计人员对传统审计技术较熟悉,而对现代审计技术较陌生,且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不强。高质量的绩效审计还需要审计人员具有较强的评价政府工作绩效的意识,要求审计人员能够深刻地理解政府的工作,并有能运用各种专业知识测定被审组织的业绩,以对其作出深刻而中肯的评价判断。在这些方面,现有的审计人员是无法应对的现有的审计人员的素质状况已成为制约绩效审计发展的关键因素,将不利于对绩效进行全面、客观公正的分析评价

四、加强绩效审计的对策

绩效审计,它是政府绩效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由独立的审计机构或人员,依据有关法规和标准,运用审计程序和方法,对政府及各隶属部门事业单位经济活动的经济性效率性效果性和资金使用效益进行的审计及评价;它是对政府部门事中 事后经济行为的监督评价,能及时发现和反映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建议,以促进政府科学管理提高绩效的一种独立性的监督活动从当今社会的发展和当今政府的管理现状来看,绩效审计已经到了非开展不可的程度 正是这样,不能以原有的工作方式和知识结构来思考绩效审计,而应在现有的审计环境 审计条件审计手段的平台上来研究绩效审计,来构造绩效审计

(一)加大宣传力度,给绩效审计以氛围

绩效审计,它即将成为政府审计的主流,这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审计机关审计使命之所决定因此,大力加强政府绩效审计工作的宣传力度,做到较大层面上的人,至少是科以上干部树立绩效审计的观念,了解绩效审计的意义,认识绩效审计的作用,绩效审计才能得到全社会的认可,工作才能顺利开展绩效审计的宣传可以通过多种形式进行,如召开会议,报告绩效审计;开班办学辅导绩效审计;利用媒体,宣传绩效审计;等等 通过宣传,形成良好的绩效审计氛围,让绩效审计的科学理念深入人心,让绩效审计的先进事业顺利发展

(二)深化体制改革,给绩效审计以阵地

只有加大改革力度,全面建立健全公共财政体制,大力转变政府职能,科学理顺政府关系,优化政府结构,才能真正从根本上解决政府部门人浮于事 效率低下的状况,才能促进社会主义法制经济,才能促进政府审计由纯粹的监督机制向完善的公共财产激励约束机制转变,从而解决当前绩效审计无从下手 无法下手等方面的问题政府部门的体制改革不仅能促使公共财产效益的提高,而且也会更加重视制约绩效审计发展中的深层次问题,更加注意解决绩效审计发展中的具体问题科学合理的政府体制,能使政府的效能提高,能产生辉煌的成效,也有益于审计部门对公共受托经济责任履行情况的效益性效率性的审计这样,政府绩效审计就会得到全面的重视,得到深入的发展

(三)建立完善法规,给绩效审计以武器

法律法规是开展政府绩效审计的关键性的问题,依法审计是审计的基本原则,法律法规是审计人开展审计业务的基本武器只有用法律法规的形式把绩效审计确定下来,审计人员在进行审计时才有法可依目前,在绩效审计的实践中,还没有摆脱传统习惯和传统定式的制约,大都用传统审计来开展绩效审计,跳不出传统审计的圈子,使得绩效审计缺乏实质性的内容 因此,国家有关部门要认真总结在政府经济责任和专项资金审计中取得的绩效评价方面的经验,结合财务收支审计的审计准则,制定比较系统 操作性比较强的政府绩效审计的相关法规只有把绩效审计的审计对象审计目的审计程序审计评价等作出法律条例方面的规定,绩效审计才能有效地进行特别是要建立一套科学可行的指标评价体系,这是审计实践反复证明了的问题 评价一个单位一个部门一名领导的公平程度,取决于指标评价体系的科学程度同时,审计部门也要在绩效审计方面实行严格的审计质量责任制审计工作稽查制度,以进一步明确绩效审计的要求有了一些基本性的法律法规和操作层面上的制度,并在日后的实践中不断修订和完善,绩效审计就会开展得有声有色

(四)注重业务培训,给绩效审计以骁将

绩效审计是对政府活动的经济性效率性效果性的审计,与财务收支审计相比,绩效审计对审计人员自身素质的要求较高一般来说,做绩效审计的审计人员,除了要有做财务收支审计方面的业务知识外,还必须具有公共管理学 电子计算机工程学心理学等多方面的知识,而现有的审计人员中大都缺乏这方面的知识因此,加强对现有审计人员的培训,优化审计人员的知识结构,提高审计人员的素质,是做好政府绩效审计的前提条件 各级审计机关应对现有审计人员进行强化培训,可以举办各种类型的学习班,强化教育;国家审计署应组织编写绩效审计的教材,通过网络,面向全体审计人员传道授业,以提高审计人员的理论素质和业务水平,增强政府绩效审计方面的能力审计战线有了这样一批骁将勇士,绩效审计的事业就会兴旺,绩效审计的明天就会辉煌。

第四篇:关于国家建设项目绩效审计的几点思考

龙源期刊网 http://.cn

关于国家建设项目绩效审计的几点思考 作者:王天喜

来源:《财会通讯》2003年第08期

第五篇:开展计算机审计的若干思考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以及经济全球化趋势的日益显著,计算机技术的信息化建设几乎渗透到经济社会和政府管理的各个领域,审计检查的内容不再是纸质资料,而是存储在计算机内的复杂系统中的电子数据资料。因此计算机审计是实现审计信息化的主要手段,计算机审计就是对被审计单位提供的电子数据进行检查分析,以确定其经济活动的真实性、合法性、效益性。

一、做好审前准备工作是关键

计算机审计审前准备除了与传统审计项目有共同之处外,审计人员在实践中必须重点做好以下几点工作:

(一)充分了解审计对象的信息化环境

在计算机审计领域,数据化审计就是从被审计单位的信息系统数据库中通过各种接口工具获取审计数据。被审单位信息系统的多样性和 复杂性,审计数据的采集和获取一直是数据化审计的首要难点,是推进计算机审计的“瓶颈”。故开展计算机审计的项目,在审前调查时应对以下被审计单位信息化环境进行了解:

(1)被审计单位财政财务收支及其相关业务的信息化组织情况及其实现程度;

(2)使用的财务系统软件和相关业务系统软件的主要功能和特点;

(3)财务信息化系统与相关业务系统的数据流向关系;

(4)财务及其相关业务信息化管理制度的建立健全情况;

(5)其它需要了解的内容。

审计组只有在审前调查中了解清楚了被审单位的信息化环境,尝试获取被审单位的有关电子数据和数据结构文档等基础资料,才能做到有的放矢,及时就遇到的问题向计算机技术人员请教或邀请计算机人员参与审前调查,确定数据采集方法和范围,特别是业务数据的采集,一定要根据审计重点和思路,采集主要业务流程数据。计算机专业技术人员要密切注意审计署及有关省厅金审工程专题栏目,及时下载了解最新财务数据采集工具,以及有关业务审计的审计师经验,了解数据库数据的连接方法和转换技术,做好审计人员的技术后盾,以推进计算机审计普遍、深入开展。

(二)掌握必要的计算机技术

计算机环境下,审计取证和证据评价方式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信息系统成为获取审计线索的重要来源。信息系统记录了被审单位的大量与经济活动有关的数据,审计人员通过对这些数据的分析和处理,可以判断其经济活动的真实、合法、效益性,并对其做出评价。而面对的被审计单位信息化环境种类多、变化快,使用不同的数据库、操作系统和硬件平台,甚至分布在不同的地理位置。审计人员在计算机审计审前准备过程中,针对被审单位的具体信息系统和业务特点,注重学习掌握计算机技术,通过不断学习、实践、应用和积累,才能在计算机审计中做到游刃有余。年轻人要自觉发挥计算机技术优势,不断拓展技能、提高能力,成为推进计算机审计的中坚力量。

二、制定科学的计算机审计实施方案

审计实施方案是审计组为了顺利完成审计任务,达到预期审计目的,在实施审计前所作的计划和安排,是整个审计实施过程的行动指南。因此,审计实施方案在审计质量控制体系中起到“龙头”的作用,其编制质量直接影响审计实施的质量。

细致的审前调查,细化实施方案是提高审计效率的基础,审前调查结束后,审计人员要及时将被审单位的信息化情况进行汇总,制作工作流程图,包括:业务流程图、内部管理控制流程图等。根据工作流程图,分析被审单位信息系统的安全性和业务工作的关键和薄弱环节,以确定审计方向和重点,制定包括计算机审计内容的审计实施方案,对以下事项进行评估和明确:

(1)拟使用的计算机审计软件、硬件配置及所需的技术条件;(2)被审单位相关数据的获取或转换方案;(3)重要审计事项和关键环节的计算机审计步骤;(4)计算机审计的人员及分工。

审计质量是审计工作的生命,而审计实施方案的编制质量是影响审计质量的关键因素,作为计算机审计项目,一定要在审计实施方案中体现出指导性和可操作性。

三、运用数据分析技术是核心

被审单位的信息数据大多数以关系数据库的形式存储的,审计中“查账”的过程就是利用各种条件进行数据分析的过程,即根据审计目的,对审计数据作各种重组、计算、查询、分析、挖掘工作。因此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是计算机审计的主要任务,也是审计技术发展的一个广阔的空间,掌握数据分析技术和方法是审计人员开展计算机审计的基本功。

计算机审计中的数据分析主要包括如下操作:

(一)重算:对某一项数据,按照与被审单位相同或相似的处理方法重新计算,目的是验证提供数据的真实性与准确性,以及被审单位信息系统处理逻辑的正确性。如个人所得税计算。

(二)检查:按照政策或法规,对某一

项数据或处理进行检查,目的是检查政策与法规的执行情况。如医院的收费项目及收费标准的检查。

(三)核对:将某些具有内在联系的数据,按照其勾稽关系,进行逐一核对与排查,目的是验证被审单位信息系统处理流程的正确性和控制的有效性,有无人为非法干预等。如公积金审计中的银行存款收益情况与银行利率的核对等。

(四)抽样:依据

抽样的原则与方法,按照审计人员的指令将感兴趣的或具有代表性的一部分数据挑选出来,目的是缩小审计范围,降低审计风险。如商业银行贷款审计中,抽取贷款金额大、又是房地产企业的贷款笔数。

(五)统计:为审计人员提供一系列的分析指标与工具,最大程度地方便进行信息处理。如对审计数据按被审计单位的部门、项目核算等。

(六)推理:根据审计人员经验与规则,对已有数据进行分析与处理,给出所有可能的结论。

(七)判断:根据审计人员经验,针对某个问题给出一个参考性结论。

总之,计算机审计是传统审计向现代审计转型的重要标志之一。在开展计算机审计的过程中,每个审计人员都一定会遇到许多困难和问题,但只要审计人员有计算机审计的思想、技术准备,掌握了数据分析技术方法,计算机审计之路一定会越走越平坦。

下载关于开展企业绩效审计的思考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关于开展企业绩效审计的思考.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关于搞好企业审计的几点思考

    刘家义审计长在中国审计学会五届三次理事会暨第二次理事论坛上讲话时指出:“审计本质上是一个国家经济社会运行的„免疫系统‟”,明确国家审计既是民主法治的产物,也是推进民主......

    对我国政府绩效审计的思考[精选]

    审计作为一种监督管理活动,从根本上讲是为维护财产所有人或出资人(股东、债权人、纳税人等)的利益服务的。对政府审计来说,其实际是代表纳税人(人民或公众)在监督政府对财政资金或......

    基层审计机关推进绩效审计的思考

    开展绩效审计,是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审计工作发展的方向。国家审计署和江苏省审计厅在今后几年的审计工作规划中,均对开展绩效审计提出了明确的目标和要求。面对新形势、新任务......

    宏观服务型绩效审计实践与思考

    宏观服务型绩效审计实践与思考傅代兴(浙江省丽水市审计局)【时间:2009年10月15日】 【来源:】 【字号:大 中 小】宏观服务型绩效审计是现代审计的发展方向和重要标志,也是审计职......

    对绩效审计立项原则的思考

    对绩效审计立项原则的思考绩效审计是审计机关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和标准,对行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的经济活动进行监督、评价和鉴证,以促进其提高经济效益,以较少的价值创造出尽可......

    浅谈年度经营绩效审计

    浅谈年度经营绩效审计邓 峰近年来,长虹集团经历了系列经营机制改革,打破以往“火车头式”的经营管理模式,转型建立“联合舰队”。集团改变大包大揽的集权模式,把经营职能下放给......

    绩效审计参考书籍

    绩效审计参考书籍 1. 袁军等译.政府绩效审计[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1992 2.北京:鲍国明.国外绩效审计方法与案例[M].北京: 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2003 3.审计署外事司.......

    企业环境绩效审计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目前国内对于内部环境绩效审计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尚处在探索阶段。从目前国家与社会对企业业绩的考核来看,企业存在环境、经济两类指标体系,并且偏重于对经济指标的考核,而对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