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分宪法的基本理论

时间:2019-05-12 08:36:1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第一部分宪法的基本理论》,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第一部分宪法的基本理论》。

第一篇:第一部分宪法的基本理论

第一部分宪法的基本理论

第一讲宪法的概念

一、宪法的语称

【复习指导】熟记基本的宪法常识。选择题概率较大。

【重要考点】

1、在近代中国,根本法意义的“宪法”一词一般认为由改良主义思想家郑观应首先引入,近现代意义的“宪法”一词来自日文。

2、中国最早在法律文件中使用近现代意义的“宪法”一语,则是1908年清政府制定的《钦定宪法大纲》。

3、在西方,具有本质内容的“宪法”概念的使用,却并非始于英国,而是可追溯至古希腊。在古希腊,宪法(politeia)是法律的一种,是指有关城邦组织和权限的法律,其中主要包括有关公民资格、公民权利与义务的法律和城邦议事机构、行政机构和法庭的选任、权限、责任的法律,类似当今的组织法。

二、宪法的界定

【复习指导】不作要求

三、宪法的形式特征

【复习指导】重点。简答和多选的概率非常高。

【重要考点】

1、宪法的形式特征。简答的概率较高。

2、宪法的最高法律效力的表现。

3、注意我国宪法制定和修改的细节。

(一)宪法的制定和修改程序异于普通法律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其内容具有重要性和权威性。因此,与普通法律相比,宪法具有庄严性和更强的稳定性,这就决定了宪法的制定和修改程序更为严格。

一方面,宪法的制定和修改机关不同于其他法律。宪法的制定机关也称制宪机关,制宪机关一般为一个专门机构,如制宪会议、制宪议会、宪法起草委员会等,其职责就是起草或者制定宪法,如美国为起草1787年宪法召集了“制宪会议”,法国为制定1791年宪法组成了“制宪议会”,我国在制定1954年宪法时也曾专门成立了“宪法起草委员会”。一般情况下,普通法律的起草和制定由常设的立法机关进行,无须成立专门的机构,有时虽然普通法律的起草由特定的专门机构进行,但其通过只能由立法机关进行。修宪机关也较特殊,我国的1975年、1978年、1982年宪法都是通过成立“宪法修改委员会”来修改,然

第二篇:第一章 宪法基本理论

第一章 宪法基本理论 第一节 宪法的概念

一、宪法的定义

※ 宪法是规范民主施政规则的国家很本法,是有关国家权利及其民主运行规则、国家基本政策以及公民基本权利与义务的法律规范的总称,是阶级力量对比关系及现存社会经济结构要求的集中反映。

二、宪法的形式特征

1,宪法和普通法律的共性:

1)是统治阶级意志和利益的表现。

2)是具有国家强制力的行为规范。

3)是实现阶级统治的重要工具。

4)内容取决于社会的物质生活条件。

2,宪法和普通法律的区别:

1)在内容上,宪法规定国家最根本、最重要的问题,具有国家总章程的意义。

2)在效力上,宪法具有最高法律效力。(普通法国家除外)

A,宪法是制定普通法的依据,普通法律、法规不得与宪法的原则和精神相违背。

B,宪法是一切国家机关、社会团体和全体公民的行为准则。

3)在制定和修改程序上,宪法比起他法律严格。

A,制定和修改宪法的机关,往往是依法特别成立的,而非普通立方机关。

B,通过或批准宪法或者其修正案的程序,往往严于普通法律。一般要制定机关或立法机关成员的2/3或3/4以上的多数表决通过。

3,宪法内容的根本性:

1)是国家生活和社会生活的总章程,根本法。

2)宪法所规范的主要内容包括:(之所以为总章程也)

A,国家的主权归属和政治统治的形态和基础。(根本制度层面)

B,有关国家生活中的基本体制和原则。(国家和社会运作层面)

C,公民的基本权利和国家机构权利的范围界限和具体内容。(操作约束层面)

4,宪法效力的最高性及其表现。

1)对法的最高效力。

A,宪法是普通法律的制定依据和基础,为普通立法提供立法原则。

◎ 宪法是母法,普通法律是子法。

B,普通法律、法规不得与宪法相抵触,否则无效。

◎ 普通法是将宪法的原则规定具体化为可操作规则,目的是促成宪法规范的落实和实现。

◎ 宪法是整个国家的法制体系的构建和运作的核心和原则。

2)对人的效力。

A,“人”,一切参与国家生活和社会生活的能都主体的概括和统称。

B,宪法是一切国家机关、社会团体和全体公民的行为准则,无人有权超越宪法。

5,宪法制定、修改程序的特殊性。

1)是由宪法内容的重要性和具有最高法律效力的特点决定。

2)表现为:

A,制定程度与普通法律不同:

◎ 制定机关不同,由专门制宪机构指定,非普通立法机关。

◎ 草案的通过程序不同,宪草是2/3或3/4以上的多数表决通过,普通法律是半数。

B,修改程序与普通法律不同:

◎ 修宪提案权主体有特别的限制。中国:1/5以上全国人大代表、全国人大常委会。

◎ 宪法修改案的通过程序比普通法律严格。

◎ 有的国家还规定有修宪内容的限制。

三、宪法的本质

1,宪法是公民权利的保障书(宪法最本质、核心的价值)。◎ 保障人权的功能,凸现着宪法的本质属性。

◎ 宪法的内容包括国家权力的基本运行和公民权利的有效保障,其中公民权利的有效

保障是首要的、核心的价值。

2,宪法是民主制度法律化的基本形式。

◎近代宪法,是资产阶级民主事实的法律化。

◎ 革命胜利后资产阶级的三大任务:(资产阶级宪法产生的动因)

— 反对封建复辟,— 防止工农革命,— 培养本阶级管理国家的人才

◎ 在宪法是民主制度法律化的基本形式 这一点,社会主义宪法和资本主义宪法一致。◎ 民主主体的普遍化,即民主事实的普遍化,是宪法得以产生的前提。3,宪法是各种政治力量对比关系的集中体现。◎宪法确认各社会阶级的政治地位。

A,宪法是掌握国家政权的统治阶级的意志和利益的集中表现,是其以根本法形式确 认阶级斗争成果、巩固本阶级统治地位的法律武器。

B,宪法的内容和形式受阶级力量对比关系的决定和影响,是各阶级社会政治地位的动态反映。

◎ 阶级力量对比关系发生根本性变化,宪法也随之完全变化,宪法类型更替。

◎ 阶级力量对比关系在同一类型的民主政治内尚未发生根本性变化,只发生量的变化时,宪法内容和形式随之作出部分调整、修正和补充。

◎ 确认同一类型民主政治的宪法,在不同国家现实阶级力量对比关系影响,在内容和形式上也有不同的特点。

C,宪法与其他法律在表现统治阶级意志过程中的特点:宪法比起他法律更集中、更全面的表现统治阶级意志。

第二节 宪法的产生和历史发展

一、近代宪法的产生。1,近代宪法产生的条件。

1)宪法是近代是资本主义商品经济普遍化发展的必然结果。2)宪法时资产阶级政治发展的必然结果。

◎ 资产阶级革命的胜利,资产阶级国家政权的建立和以普选制、议会制为核心的民主制度的形成,为近代宪法的产生提供了政治条件。3)宪法是资产阶级民主宪政理论发展的必然结果。

◎ 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提出的以自然法理论为基础的“社会契约论”,继而民主、自由、平等、人权和法治等学说,为近代宪法的产生奠定了思想基础。2,英美法三国宪法的产生及其特点。1)英国宪法(最早宪政、柔性、不成文)

A,标志英国宪政制度逐步确立的宪法性文件: 1628《权利请愿书》;1679《人身保护法》;1689《权利法案》; 1701《王位继承法》

B,后续的宪法性文件: 1832《改革法》;1911《国会法》; 1918《国民参政法》; 1972《共同体法》

C,英国宪政的确立是逐步限制王权和扩大资产阶级权力实现的,体现了资产阶级和封建贵族的妥协。

D,英国没有宪法典,是不成文宪法、柔性宪法,宪法的效力和普通法效力相同。

2)美国宪法。(第一部成文宪法、稳定性适应性、确立三权分立联邦制等宪法原则)

A,时间:1787制定,1789生效。

B,结构:由宪法正文和宪法修正案构成:

◎ 正文: —全名《美利坚合众国宪法》

—所有条文都是国家政权组织和国家机构活动的内容。(没有公民权利)

—1、2、3,规定三权行使;4,规定联邦和各州的权限与关系;5,规定修宪程序;6,规定宪法的地位和效力;7,规定宪法的批准和生效

◎ 修正案,共27条。

C,美国宪法正文体现的原则:

◎人民主权和有限政府主权原则。

◎权利分立和制约与平衡原则。

◎联邦与州的分权原则。

◎对军队的文职控制原则。

D,美国宪法正文规定三权分立的内容:

◎ 立法权在国会,参议院(6年任期,各州两各名额)和众议院(2年任期,人口比例选)

◎ 行政权在总统,选举4年一次,间接选举。

◎ 司法权,联邦最高法院,有违宪审查权。E,美国宪法修正案:

◎ 宪法修正案为美国民主宪政独创,已有27条。

◎ 前10条,规定公民权利,即“权利法案”

◎ 后17条,补充宪法制度的内容或修正,包括司法管辖、总统选举、禁止蓄奴或强迫劳役、国会选举、公民选举权、总统任何与补缺、男女平等权、议员增薪等。

◎ 28条待批者是哥伦比亚特区享有州一级法定权利、地位。F,美国宪法是世界上第一部成文宪法。

G,1776《独立宣言》被马克思称为世界上的第一个“人权宣言” H,美国宪法具有较强的稳定性和适应性。

3)法国宪法。(欧洲大陆第一成文、宪法数量多、内容变化大)

A,1791,第一部宪法(君主立宪制),至今已有十几部宪法。

B,法国是欧洲大陆第一个制定成文宪法的国家。

C,1789,《人权和公民权宣言》,确立以下资产阶级法治原则:

◎ 主权在民 ◎ 权利分立◎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罪刑法定◎ 无罪推定

D,法国宪法,成文宪法传统,数量多,内容变化大。

3,宪法的发展趋势。1)基本权利范围扩大。

◎近代,只限于人身自由、言论自由、出版自由、集会自由等

◎ 《魏玛宪法》后,公民基本权利扩大到了社会权、经济和文化权利领域。2)人权保障方式的转变。

◎ 传统宪法强调通过限制政府权力来保障人权。

◎ 现代,从消极防范政府干涉变为积极要求政府致力调和社会贫富不均,谋求人民福利 3)违宪审查制度强化。

◎ 违宪审查,源于英美法系司法审查制度,是通过司法程度来审查和裁决法律和国家行为是否违宪的一项基本制度。

◎ 战后,大陆法系国家设立特设机关行使违宪审查权。

4)宪法国际化趋势。

◎ 一方面,人权问题日益国际化:《世界人权宣言》《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国家公约》《经济、社会、文化权利国家公约》

◎ 另一方面,一些国家区域组织的出现对成员国宪法产生重大影响。

二、新中国宪法的产生和发展。1,新中国宪法的历史沿革。

1)1949,临时宪法作用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2)1954,第一届全国人大第一次全体会议,在《共同纲领》基础上制定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1,954年《宪法》。3)1975,颁布第二部《宪法》,内容很不完善有很多错误。4)1978,颁布第三部《宪法》,1979、1980两次修改,不能适应需要。5)1982,五届全国人大第五次会议通过第四部《宪法》,即现行1982《宪法》 2,我国现行宪法的内容和特点。

1)现行宪法,以1954年宪法为基础修改。2)结构上:

A,序言;

B,4章:总纲;公民的权利和义务;国家机构;国旗、国歌、国徽、首都;

C,共138条。

3)主要内容和特点:(DETAILED)

A,宪法以四项基本原则为总的指导思想。

B,明确国家在新时期的根本任务。

C,重视政治体制改革,完善国家机构设置。◎ 加强人大制度建设,扩大人大常委会职权; ◎ 恢复国家主席建制,并调整其职权;

◎ 增设中央军事委员会,加强对军队的领导和监督; ◎ 实行行政机关和军事机关的个人负责制; ◎ 规定国家领导人的任职限任制。

D,规定以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为内容的文化制度。(1982《宪法》首创)

E,维护社会主义法制的统一和尊严。

F,加强民主政治建设,保障公民的基本权利和自由。◎ 重新确认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原则。◎ 确认公民人格尊严不受侵犯。

◎ 确认公民对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批评建议权。◎ 确认公民的取得赔偿权。

G,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 一国两制,设立特别行政区。◎ 健全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3,宪法修正案。1)1982年宪法:

A,非公有制经济仅限于个体经济,不包括私营经济,且个体经济处于补充地位。

B,土地不得出租。2)1988年,七大第一次会议第一次修改,内容: A,允许发展私营经济,采取“引导、监督、管理”的方针。

B,删去土地不得出租的规定,增加“土地的使用权可以依照法律的规定转让” 3)1993年,八大第一次会议第二次修改,内容: A,“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B,“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C,“坚持改革开放”

D,增加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将长期存在和发展” E,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作为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基本形式确定下来。F,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作为国家的基本经济体制。G,将县级人大的任期由3年改为5年。(乡级仍然为3年)4)1999年第三次修改内容: A,“我国将长期处于社会作用初级阶段” B,“沿着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C,“邓小平理论指引下” D,“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E,明确“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F,“国家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G,“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实行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

H,对个体经济和私营经济的政策:“在法律规定范围内的个体经济、私营经济等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保护个体经济、私营经济的合法权利和利益。国家对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实行引导、监督和管理。” I,将“反革命的活动”修改为“危害国家安全的犯罪活动”。5)2004,十届二次,第四次修改: A,“三个代表”入宪。

B,“政治文明”入宪。C,爱国统一战线增加:“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 D,区分“土地征用”和“土地征收”,并规定了“补偿”

E,将原对非公有制经济的“引导、监督和管理”改为“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并对非公有制经济依法实行监督和管理”

F,将原有的国家保护公民合法财产的所有权,改为公民合法的私有财产不受侵犯、国家为了公共利益需要,可依照法律对定对公民的私有财产实行征收和征用并予以补偿。G,“国家建立健全社会保障制度” 入宪。H,“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 入宪。

I,全国人大的组成上规定增加包括特别行政区选出的代表。J,将戒严改为“宣布进入紧急状态” K,增加规定国家主席“进行国事活动” L,乡级人大任期由3年改为5年 M,“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入宪。4,宪法修正案内容归类: 1)对非公有制经济:

A,1982年宪法: 非公有制经济仅限于个体经济,不包括私营经济,且个体经济处于补充地位。

B,1988年第一修正案: 允许发展私营经济,采取“引导、监督、管理”的方针。

C,1999年第三修正案: “在法律规定范围内的个体经济、私营经济等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保护个体经济、私营经济的合法权利和利益。国家对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实行引导、监督和管理。”

D,2004年第四修正案: “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并对非公有制经济依法实行监督和管理” 2)对家庭承包责任制:

A,1982年宪法: 土地不得出租。

B,1988年第一修正案: 删去土地不得出租的规定,增加“土地的使用权可以依照法律的规定转让”

C,1993年第二修正案: 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作为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基本形式确定下来。

D,1999年第三修正案: “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实行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 3)对地方人大任期:

A,1982年宪法:县、乡一级任期3年

B,1993第二修正案:县一级人大任期改为5年

C,2004第四修正案:乡一级人大任期改为5年 第三节 宪法原则和宪法分类

一、宪法的基本原则。1)人民主权原则。

A,是国家学说发展史上的一大飞跃,是资产阶级反对封建专制主义的锐利思想武器,是资产阶级民主思想的核心。

B,资本主义宪法对人民主权的规定,并不意味着在资本主义国家中,人民群众享有当家作主的权利。

C,社会主义宪法的“一切权利属于人民”实质上是主权在民。2)基本人权原则。

◎ 社会主义宪法中关于“公民基本权利”的规定,实际上就是对基本人权的确认。3)法制原则。4)权利制衡原则。

◎ 社会主义国家的监督原则:

1)全国人大和地方各级人大都由民主选举产生,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

2)国家行政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由人大选举产生,对它负责,受它监督。

3)中国公民对于任何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由提出批评和建议的权利。

4)法院、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办理刑事案件,应当分工负责,相互配合,互相制约。二,宪法的分类。1,形式分类。

1)英,浦莱士,以是否具有统一的法典形式为标准: A,成文宪法:法、美;

B,不成文宪法:英国,包括一系列宪法文件:

◎ 1628《权利请愿书》 ◎ 1679 《人身保护法》 ◎ 1689 《权利法案》 ◎ 1701 《王位继承法》

◎ 1911《国会法》

◎ 1918 《国民参政法》

◎ 1928 《男女参政平等法》

◎ 1969 《人民代表法》

2)英,浦莱士,以宪法有无严格的制定、修改机关和程序为标准: A,刚性宪法,即制定、修改宪法的机关和程序不同于一般法律的宪法。

1)不是普通立法机关; 2)程序严于一般立法程序; 3)程序不同于一般立法程序

B,柔性宪法:即制定、修改宪法的机关和程序于一般法律相同的宪法。◎ 英国是典型,不成文宪法国家往往是柔性宪法国家。3)钦定宪法、民定宪法和协定宪法。

A,钦定宪法,由君主或由君主的名义指定的宪法,奉行主权在君原则。◎ 1814法王路易十八宪法、1848意大利撒定尼亚王亚尔培宪法、1889日本宪法、1908清廷《钦定宪法大纲》

B,民定宪法,由民意机关或者由全民公决指定的宪法,奉行人民主权原则。

C,协定宪法,由君主与国民或者国民的代表机关协商制定的宪法。◎ 1830法国宪法。2,实质分类。

1)资本主义宪法和社会主义宪法

2)列宁,以宪法是否与现实一致为标准对宪法进行分类:真实的宪法和虚假的宪法 第四节 宪法规范和宪法作用 一,宪法关系及其特点。

1)宪法关系是指根据一定的宪法规范,在宪法主体之间产生的、以宪法中的权利义务为基本内容的社会政治关系,是立宪社会最为基本的政治秩序在宪法上的表现。2)特点: A,宪法关系是特定的民主社会政治关系的法律模式,同时又对政治关系进行规范和调整。◎ 宪法调整政治关系的过程中宪法关系产生。

B,宪法关系是近代社会法制体系中最为基本的法律法律关系。

C,宪法关系以宪法规范为调整依据,是宪法规范的具体化和现实化。

D,宪法关系既是宪法主体之间的静态宪法联系,也是宪法主体之间权利义务互动的方式。

E,宪法关系既是宪法主体之间的事实关系,也是宪法主体之间的价值关系。二,宪法规范的特点:宪法关系的一方总是国家。1)根本性:宪法规范只规定国家生活中的根本性问题 2)最高权威性:宪法的地位和效力高于其他法律规范 3)原则性:宪法规范只规定最有关问题的基本原则 4)纲领性:宪法规范明确表达对未来目标的追求。

5)相对稳定性:随着社会历史时期的不断向前推进,社会历史条件的逐渐变化发展,宪法规范也要相映地变化发展。三,宪法的作用。

1)确认和巩固的作用。

A,政治上,确认和巩固国家政权以及相应的政治制度和法律制度。

B,经济上,确认经济基础、使特定的所有制转化为所有权、规定基本政策,影响国家经济发展。

C,文化社会生活上,确认符合统治阶级利益的社会政治思想和伦理道德意识。2)限制和规范作用。

A,对国家权力的限制,由宪法是公民权利的保障书决定。

B,对国家权力的规范,指宪法通过规定国家权力运行的范围、方式和程序,是国家权力在宪法设定的轨道上有效运行。3)指导和协调作用。

A,指引作用,指法律规范对人民的行为起到导向、引路的作用。◎ 宪法的指引作用的主体,包括国家机关、社会组织和公民。◎ 宪法的指引范围,非常广泛。◎ 宪法的指引效力,至高无上。

◎ 宪法的指因的思想基础,贯穿民主的精神。

B,协调作用,是宪法对社会整体的作用,调整各种社会行为,使社会生活有章可循,形成良性和谐的关系。4)评价和宣传作用。

A,宪法评价作用的特色: ◎ 广泛性 ◎ 集中性,是统治阶级的评价 ◎ 最高性

B,宣传作用,教育提高公民的法律意识。

第三章 国家基本制度 第一节 国家性质

一、国家的性质。

二、中国国家性质。

1,人民民主专政=无产阶级专政。1)领导阶级一致。2)阶级基础一致。3)国家职能一致。4)历史使命一致。

2,人民民主专政,是人民民主和人民对极少数敌对分子专政的有机统一,是新型民主和新型专政的统一。

三、经济制度。

1,我国现阶段的所有制形式: 1)生产资料公有制。

A,城市土地,属于国家所有。

B,矿藏、水流、森林、山岭、草原、荒地、滩涂,属于国家所有。C,森林、山岭、草原、荒地、滩涂,由法律规定,属于集体所有。D,农村和城郊土地,除法律规定属于国有的外,属于集体所有。E,宅基地和自留地、自留山,属于集体所有。

F,农业集体经济组织所有的水塘。水库中的水,属于集体所有。G,野生动物资源,属于国家所有。

集体所有制经济包括:城镇中的手工业、工业、运输业、商业、服务业等行业的各种形式的合作经济,都是社会主义劳动群众集体所有制经济。非公有制经济包括: 个体经济、私营经济、三资企业。2)分配制度:

A,按劳分配是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

B,按劳分配的主体是企业不是个人。

C,按劳分配的标准不仅是劳动,更多的时候是企业的经济效益,由多种劳动因素决定。

D,个人的劳动报酬受市场调节。

E,还包括按生产要素分配。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 1993年入宪。

3,政治文明与精神文明建设。1)“政治文明”2004年入宪。

2)我国宪法从教育科学文化建设和思想道德建设两个方面对精神文明建设作出系统规定。

A,教科文建设:宪法19、20、21、22条。

B,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24条。4,推动“三个文明”协调发展。

1)04年,增加“推动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 2)意义:

A,政治文明和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规律。

B,三个文明协调发展是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坚持一人为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

第二节 政权组织形式

一、政权组织形式概述。

所谓国体,就是指国家的阶级本质,即一定阶级的政治统治;所谓政体,就是指政权的组织形式。两者是内容和形式的关系,国体对政体有决定性的作用,政体对国体具有一定的反作用。

所谓国家制度,即一个国家的统治阶级确立有关国家本质和国家形式方面的制度。国家本质,即社会各阶级在国家中的地位,国家形式主要是统治阶级所采取的政权组织形式和国家结构形式。在国家制度中,国家的阶级本质(政权的阶段属性)具有决定性的意义,它直接决定着国家政权的组织形式和国家结构的形式,决定着国家发展的总方向。因此,国家的本质是国家制度的核心。

政权组织形式和国家阶级本质是密切关系的。它们的关系是形式和内容的关系。政权组织形式从属于国家阶级本质,决定着政权组织形式。所谓政权组织形式从属并且反映国家阶级本质,决不是说政权组织形式对它们从属和反映的国家只是一个消极被动的因素,恰恰相反,它对一定阶级本质的国家起着反作用,它可以促进或者阻碍它所从属和反映的国家的发展。

二、中国的政权组织形式。1,人大制度的概念。

1)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逻辑起点。2)选民民主选举代表是人大制度的前提。

3)以人大为基础建立全部国家机构是人大制度的核心。4)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是人大制度的关键。)概括为: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拥有国家权力的我国人民根据民主集中原则,通过民主选举组成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并以人民代表大会为基础,建立全部国家机构,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以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政治制度。2,人大制度的特征: 1)根本目的在于保证人民当家作主,其权力分配和制度安排都在于此。2)是国家机构的核心,地位高于其他国家机关。

3)全国人大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代表人民行使国家权力。4)一院制、兼职制、设常委会为常设机关。3,人大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4,人大制度的组织原则。

1)民主集中制,所有国家机构。

2)民主集中制原则指在民主基础上的集中和集中指导下的民主。

3)民主集中制的权力分配原则下,国家权力之间存在分工,并在此基础上自上而下的存在着监督关系,在各级存在着国家权力机关,最后存在着国家的最高权力机关。4)民主集中制的体现。

A,所有的人大都是民主选举产生,具有广泛民意基础。

B,国家行政、司法、检查机关由人大产生,具有广泛民意基础。

C,中央和地方国家机构的职权划分,遵循在中央统一领导下,充分发挥地方的主动性、积极性的原则。

三、坚持和完善人大制度。1,人大制度的优越性。

1)适合中国国情,具有很强生命力。2)便于人民参加国家管理。

3)便于集中统一地行使国家权力。

4)既能保证中央的集中统一领导,又能保证地方主动性和积极性的发挥。2,人大制度的完善。

1)理顺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与其他机关组织的关系。

A,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与同级党组织的关系。

◎ 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依法行使职权就是坚持和实现了党的领导。

◎ 同级党组织的职责是为人大及及其常委会行使职权提供保障。

B,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与同级国家行政机关的关系。

C,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与同级法院、人民监察院的关系。

◎ 人大监督VS.司法独立:明确人大监督的范围、内容、程序、方式,保证监督,同时也保证法院、检察院依法独立行使职权。2)加强人大制度的自身建设。

A,组织机构建设。◎增设专门委员会◎加强乡镇人大机构建设◎加强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组织建设

第三篇:人大精选宪法试题--宪法基本理论

人大精选宪法试题--宪法基本理论

一、名词解释题:

1.宪法解释 是指对宪法内容、含义及其界限所做的一种说明,是宪法制定者或者是依照宪法的规定享有宪法解释权的国家机关或其他特定的主体对已经存在并且正在生效的宪法规范的含义所作出的说明。

2.柔性宪法 凡是由立法机关按普通立法程序制定、修改的宪法则称为柔性宪法。英国宪法是典型的柔性宪法。这种宪法的立法程序没有严格的要求,修改的程序也比较简便,有顺应社会变化的灵活性。

3.宪法监督 是指特定的机关依据一定的程序,审查和裁决法律、法规和行政命令等规范性文件和特定主体行为是否违宪,以维护宪法权威,保障公民权利与自由的制度。

4.不成文宪法 没有统一宪法典表现形式的宪法称为不成文宪法,即以普通法律和惯例形式表现出来的宪法。英国宪法是典型的不成文宪法。

5、宪法 宪法是法的组成部分,在法的体系中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宪法是民主制度法律化的基本形式。它集中反映各种政治力量的实际对比关系,规定国家的根本任务和根本制度,即社会制度、国家制度的原则和国家政权的组织以及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等内容。

6、宪法规范 宪法规范是指具有宪法效力的法律规范。作为具有宪法效力的法律规范,宪法规范区别于一般法律规范的最主要的地方是,一般的法律规范所规范的对象只涉及到法律事实和法律行为,而宪法规范除了对法律事实和法律行为具有规范作用之外,它对法律规范也具有规范作用,是一种规范的规范。

7、成文宪法 具有统一宪法典表现形式的宪法称为成文宪法,即以一个或几个完整的宪法性文件所表现出来的宪法法典。

8、刚性宪法 从制定机关和制定程序上把宪法分为刚性宪法和柔性宪法。刚性宪法是指由专门机关按特定立法程序制定的宪法。

9、宪法结构 宪法结构是指宪法内容的具体组织和排列形式。同样的内容因排列方式不同有可能形成不同的宪法结构。宪法结构的确定既涉及宪法的实体性内容,同时也涉及程序性内容。

10、宪法解释 是指对宪法内容、含义及其界限所做的一种说明,是宪法制定者或者是依照宪法的规定享有宪法解释权的国家机关或其他特定的主体对已经存在并且正在生效的宪法规范的含义所作出的说明。

11、柔性宪法 凡是由立法机关按普通立法程序制定、修改的宪法则称为柔性宪法。英国宪法是典型的柔性宪法。这种宪法的立法程序没有严格的要求,修改的程序也比较简便,有顺应社会变化的灵活性。

12、宪法监督 是指特定的机关依据一定的程序,审查和裁决法律、法规和行政命令等规范性文件和特定主体行为是否违宪,以维护宪法权威,保障公民权利与自由的制度。

13、不成文宪法 没有统一宪法典表现形式的宪法称为不成文宪法,即以普通法律和惯例形

式表现出来的宪法。英国宪法是典型的不成文宪法。

二、简答、论述

1、宪法规范所调整的社会关系具有哪些特点?

答:第一,此类社会关系所涉及的领域几乎包括国家生活的各个方面,但它们均属于宏观的或原则性方面的关系。

第二,此类社会关系的一方通常总是国家或者国家机关。因为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所以,根据宪法而调整的社会关系一般必然有国家的参与,并根据宪法使国家承担义务或享有权利。

2、为什么说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

答:(1)宪法的内容在于规定一国的根本制度。宪法是国家的总章程,它涉及国家生活的各个方面,而一般法律则只涉及国家生活的某一方面,宪法的内容是统治阶级胜利成果的总结,规定了国家的根本制度和根本任务。

(2)宪法集中表现各种政治力量对比关系。宪法是在阶级斗争中取得胜利的那个阶级意志和利益的集中表现;各种力量的实际对比关系,决定并影响着宪法的具体内容;当各种力量的实际对比关系变化时,必然影响宪法的变化。

(3)宪法的效力和修改程序不同于一般法律。宪法是其他一般法律的立法基础,法律的制定必须以宪法为依据;宪法具有最高法律效力,法律不得同宪法相抵触,如有抵触,法律即无效;宪法的修改程序比一般法律的修改要严格和复杂得多。

3、宪法发挥作用的重要前提条件是什么?

答:首先,宪法发挥功能要符合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即具备正当性。正当性是宪法在社会生活中发挥功能的前提,即宪法要发挥功能须具备内容、程序与形式上的正义。

其次,宪法必须是民主的法律化,宪法以民主事实为根据。凡属根据民主事实制定的宪法,不论它所根据的是资产阶级民主或者是社会主义民主,才能发生作用。

再次,具有确定性和可操作性的宪法规范是宪法发挥作用的重要条件之一。

最后,宪法发挥作用还有赖于社会成员的宪法意识,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社会成员对宪法的信仰和奉行,由此形成尊重宪法、维护宪法、运用宪法的社会风气。

4、宪法关系主要包括哪些方面的内容?

答:(1)国家与公民之间的关系;

(2)国家与国内各阶级、各民族、团体和其他组织之间的关系;

(3)国家机关内部的关系;

(4)国家机关与国家机关之间的关系。

5、宪法监督的主要方式有哪些?

答:第一,司法机关负责监督宪法的实施。这种模式导源于美国,1803年美国联邦法院审理马伯里诉麦迪逊一案,开创了违宪审查的先例,以后为许多资本主义国家所效仿。

第二,立法机关负责监督宪法的实施起源于不成文宪法的国家,一般与“议会至上”的思想有关。在社会主义国家,这种模式起源于1918年苏俄宪法。我国由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监督宪法的实施,也是接受了它的影响而采取的一种类似的模式。

第三,专门的监督机关负责监督宪法的实施。1799年法国设立护法元老院,并赋予它以撤销违宪的法律的权力,可视为这类模式的开始。另外,设立宪法法院、宪法委员会也属这种

模式。

6、试述我国的宪法监督制度。

答:我国实行最高权力机关监督宪法实施的制度。宪法监督体制的内容包括:

(1)宪法监督主体。我国由全国人大及其常务委员会行使监督宪法实施的职权。我国宪法规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负有监督宪法实施的职权。但是能否保证宪法的全面实施,加强日常监督和解释是非常重要的。因此,我国宪法同时又规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也有监督宪法实施的职权。因为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每年召开一次会议,会期只有10天左右,而宪法实施中的大量问题多发生在平时,如果仅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行使监督宪法实施的职权,一些违宪事件则不能得到及时纠正,不利于保证宪法的实施。所以,把监督宪法实施的职权同时赋予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正说明我国对宪法监督的重视。

(2)宪法的根本法地位。宪法序言明确规定宪法作为根本法的地位,为宪法监督体制的运作提供了坚实的法律支持。我国宪法在序言中规定:“本宪法以法律形式确认了中国各族人民奋斗的成果,规定了国家的根本制度和根本任务,是国家的根本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这一规定充分表明,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

(3)宪法监督的基本原则。现行宪法及其修正案确立了宪法监督的基本原则:第一,国家维护社会主义法制的统一和尊严,宪法在序言中规定:“全国各族人民、一切国家机关和武装力量、各政党和各社会团体、各企事业组织,都必须以宪法为根本的活动准则,并且负有维护宪法尊严、保证宪法实施的职责。”;第二,一切法律、法规和地方性法规不得同宪法相抵触,一切违反宪法和法律的行为,必须予以追究。宪法第五条还规定:“一切法律、行政法规和地方性法规都不得同宪法相抵触。”“一切国家机关和武装力量、各政党和各社会团体、各企业事业组织都必须遵守宪法和法律。一切违反宪法和法律的行为,必须予以追究。”“任何组织或者个人都不得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第三,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4)规范性文件的监督体系。为了保证法律等规范性文件的合宪性,宪法规定了监督规范性文件合宪性的制度,如全国人大有权改变或撤销全国人大常委会不适当的决定;全国人大常委会有权撤销国务院制定的同宪法、法律相抵触的行政法规、决定和命令,有权撤销省、自治区、直辖市国家权力机关制定的同宪法、法律和行政法规相抵触的地方性法规和决议等。

7、试述宪法修改的程序。

答:宪法修改是按照法定程序进行的,一般包括提案、审定、起草、议决和公布等阶段。关于宪法修改的程序,在柔性宪法的国家与普通法律修改程序相同,在刚性宪法的国家则比普通法律修改程序更为严格。各国成文宪法修改的基本程序如下:

(1)修宪动议

修宪动议是指具有法定修宪提案权力的主体依照法定的程序向具有修宪权的国家立法机关提出的要求修改宪法的议案。各国宪法关于修宪动议的提出都有严格的法律要求:首先,修宪动议必须由法定的修宪提案权主体提出。修宪提案权主体通常是国家代表机关,有的国家还规定总统、议员、公民或地方议会在一定条件下也有修宪提案权。其次,修宪动议必须依照法定的提案形式和程序向立法机关提出。最后,修宪动议必须陈述修宪的内容范围和理由,或者以草案形式提出。

在我国,修宪动议的提出权属于全国人大常委会或1/5以上的全国人大代表。从实际的做法来看,我国历次宪法修改都是先由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提出修宪建议,然后由全国人大常委会以法定的程序向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提出。这种由执政党提出修改建议而后由修宪提案权主体认可的做法,是我国宪政实践中行之有效的政治惯例,虽无立法明文规定,但受到认可。

(2)宪草的提出

修宪动议被具有修宪权的立法机关依照法定程序接受后,紧接着就是提出修宪草案。修宪草案的提出通常有两种方式:一种是修宪提案权主体在提出修宪动议时即附有修正草案;另一种是提出修宪动议时没有成形的宪法修正草案,这时提出草案则是具有修宪权的立法机关的职责。在我国,修宪动议一旦被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接受,若属部分修宪动议并附有修正草案者,可直接进入审议程序;若属全面修宪动议,则由全国人大正式依法定程序作出修宪决定,然后成立宪法修改起草委员会提出宪法修改草案,经反复讨论修改后才提交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进入审议程序。

(3)草案议决

修宪草案的议决通常由具有修宪权的立法机关依法定程序进行,但程序与普通法案议决相比更为严格。具体讲,修宪草案的议决在各国有三种情况:第一,由国家立法机关按照通常议案审议方式审议后,以全体组成人员的绝对多数票通过。我国宪法也规定,宪法修改必须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以全体代表的2/3以上多数通过。第二,先由联邦议会以绝对多数通过,再由绝对多数的地方议会或执政党复决通过。第三,公民复决作为补充性通过方式。多数国家仅在宪法修正案未获得议会法定多数或两院联席会议法定多数通过的情况下,才将宪法修正案交付公民复决。

(4)宪法修正案的公布

修宪草案经法定程序议决通过后,须经公布程序方可产生法律效力。宪法修正案的公布按各国通例由国家元首或国家立法机关以法定形式公布。至于宪法修正案的生效时间,一般都是以公布之日为生效之日,但也有的宪法修正案在公布时另行确定生效日期。

第四篇:宪法第一章宪法基本理论试题及答案

宪法 第一章 宪法基本理论 试题及答案

单项选择题:

1、下列选项中不属1999年宪法修正案的是哪一项?

A.我国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

B.国家允许私营经济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存在和发展

C.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实行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

D.国家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

正确答案:B 2、1999年《宪法修正案》规定:“国家对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实行()。”

A.帮助、鼓励和管理

B.鼓励、监督和管理

C.引导、鼓励和管理

D.引导、监督和管理

正确答案:D

3、宪法分为成文宪法和不成文宪法的依据是哪个?

A.是否有书面文字

B.是否容易修改

C.是否有统一的法典形式

D.是否具有最高法律效力

正确答案:C

4、下列哪项不属于宪法产生的思想基础?

A.天赋人权论

B.社会契约论

C.主权在民论

D.君权神授论

正确答案:D

5、我国2004年的宪法修正案涉及下列哪个方面的内容?

A.增加规定:“私营经济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补充。国家......对私营经济实行引导、监督和管理”

B.修改规定:“在法律规定范围内的个体经济、私营经济等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C.修改规定:“国家对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实行引导、监督和管理”

D.修改规定:“国家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并对非公有制经济依法实行监督和管理”

正确答案:D

6、下列关于宪法本质的论述不正确的是

A.宪法是各种政治力量实际对比关系的集中体现

B.阶级力量强弱悬殊程度的对比关系决定宪法的历史类型和宪法的本质

C.阶级力量对比的量的变化只能产生宪法形式上的改变

D.与阶级力量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各种社会集团的力量也对宪法的本质产生一定影响

正确答案:B 7、1997年单项选择题世界历史上最早的资产阶级成文宪法是哪一部?

A.1689年通过的英国《权利法案》

B.1776年通过的美国《独立宣言》

C.1787年通过的美国宪法

D.1791年通过的法国宪法

正确答案:C8、一个国家的宪政制度如果多为其他国家所效仿,这个国家的宪法往往被称之为“宪法之母”。被称为“宪法之母”的是下列哪国的宪法?

A.法国宪法

B.美国宪法

C.德国宪法

D.英国宪法

正确答案:D

9、世界上第一部资产阶级近代意义上的成文宪法诞生于下列哪个国家?

A.英国

B.法国

C.德国

D.美国

正确答案:D

10、下列属于复式成文宪法的是哪一部宪法?

A.美国宪法

B.中国宪法

C.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

D.英国1689年《权利法案》

正确答案:C

11、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宪法部门法的有哪项?

A.未成年人保护法

B.集会游行示威法

C.残疾人保障法

D.义务教育法

正确答案:B

12、关于宪法规范的特点,下列表述哪一项是不正确?

A.宪法规范规定的是国家生活和社会生活各方面的根本制度、基本制度和基本原则,具有根本的创制性,是国家各种具体制度最终根据及渊源

B.宪法规范的内容广泛,涵盖了国家生活和社会生活的基本方面

C.宪法规范原则性强弱与适应性强弱成以反比,与对社会实际调整功能强弱成正比

D.宪法具有规范稳定性

正确答案:C

13、宪法法律关系,又称宪法关系,是指根据宪法规定在宪法主体之间产生的、以宪法权利和义务为基本内容的法律关系。下列关于宪法法律关系的论述错误的为

A.宪法法律关系是民主法治国家最基本的法律关系

B.宪法法律关系是民主政治关系的法律模式

C.国家、公民是宪法法律关系最基本、最重要的主体

D.公民只能以个人名义参与宪法法律关系

正确答案:D

14、我国《宪法》第58条规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行使国家立法权。”该条属于哪种规范?

A.授权性规范

B.义务性规范

C.非规范性法律条文

D.命令性规范

正确答案:A

15、近代宪法的发源地是哪个国家?

A.美国

B.英国

C.法国

D.德国

正确答案:B

16、作为不成文宪法的代表,英国宪法是由下列哪些内容构成的:①王位继承法;②英宪精义;③男女平等选举法;④“内阁对议会下院负责”的宪法惯例。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

正确答案:D

17、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宪法关系内容的是哪项?

A.公民、组织之间的关系

B.国家、公民之间的关系

C.国家机关之间的关系

D.国家机关内部的关系

正确答案:A

18、宪法限制作用的对象是来源:www.xiexiebang.com

A.国家权力

B.公民权力

C.公民权利

D.国家权力和公民权利

正确答案:A

19、中国各族人民将继续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指引下,坚持改革开放,不断完善社会主义的各项制度,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自力更生,艰苦奋斗,逐步实现工业、农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的现代化,把我国建设成为()的社会主义国家。

A.富强、民主、文明

B.高度民主

C.高度文明

D.发达

正确答案:A

多项选择题:

1、《宪法》序言规定:全国各族人民、一切国家机关和武装力量、各政党和各社会团体、各企事业组织,都必须

A.以宪法为根本活动准则

B.负有维护宪法尊严职责

C.负有保证宪法实施的职责

D.以宪法为行为的准则

正确答案:A,B,C

2、下列有关宪法的表述,哪些是正确的?

A.宪法也是法

B.宪法的内容与普通法律不同

C.宪法的效力与普通法律不同

D.宪法与刑法、民法等都是一个国家的法的组成部分,在国家法律体系中的地位是相等的

正确答案:A,B,C

3、下列哪些选项属于宪法不同于普通法的特征?

A.宪法内容

B.宪法效力

C.宪法的制定

D.宪法的修改程序

正确答案:A,B,C,D

4、以下哪些是宪法规范不同于刑事、民事、行政等领域的法律规范的特点

A.根本性与最高性

B.广泛性与原则性

C.适应性与稳定性

D.抽象性与概括性

正确答案:A,B,C

5、下列选项中那些表现了宪法的最高效力?

A.宪法的内容涉及国家的根本制度

B.宪法是普通法律制定的基础和依据

C.宪法是一切国家机关、社会团体和全体公民的最高行为准则

D.宪法是一国政治力量对比关系的全面、集中表现

正确答案:B,C

6、下列选项中哪些属于当代宪法发展趋势?

A.重视人权保障,扩大公民权利

B.重视保障宪法实施,维护宪法权威

C.重视加强中央集权,减少地方自治

D.重视国际协作,维护世界和平

正确答案:A,B,D

7、下列关于权力制约原则的观点,哪些是错误的?

A.在资本主义国家宪法中,权力制约原则主要表现为分权原则

B.在资本主义国家宪法中,权力制约原则主要表现为监督原则

C.在社会主主国家宪法中,权力制约原则主要表现为分权原则

D.在社会主义国家宪法中,权力制约原则主要表现为监督原则

正确答案:B,C

8、下列选项中哪些是正确的?

A.英国是最早实行宪政的国家

B.世界上第一部成文宪法是1787年美国宪法

C.欧洲大陆第一部成文宪法是法国的《人权宣言》

D.英国宪法是由宪法性文件、宪法性惯例和宪法性判例构成,是典型的不成文宪法 正确答案:A,B,D

9、下列选项哪些不属于协定宪法? A.1215年英国的《自由大宪章》 B.1830年法国宪法

C.1908中国《钦定宪法大纲》 D.1889年日本宪法 正确答案:A,C,D

10、下列哪些是日本1946年宪法区别于明治宪法的不同之处? A.天皇成为象征性的国家元首 B.实行三权分立与责任内阁制

C.规定放弃战争原则,仅保留自卫权 D.扩大了国民的基本权利和自由 正确答案:A,B,C,D

第五篇:第1章财务会计基本理论答案

第1章财务会计基本理论

一、单选题

BCBADCCBADABDCCABADDADDCB

二、多选题

1.ABCDE;2.BCD;3.ABCDE;4.ABCD;5.BCD

6.AD;7.ABD;8.ABD;9.ABCD;10ABC

三、判断题

1.×;2.√;3.√;4.×;5.×;6.×;7.√;8.√;9.√;10.×;

11.×;12.×;13.√;14.√;15.×

下载第一部分宪法的基本理论word格式文档
下载第一部分宪法的基本理论.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司法考试宪法学复习指导之宪法基本理论(二)(合集五篇)

    文章来源:中顾法律网 中国第一法律门户 www.xiexiebang.com 中顾法律网提供更多免费司法考试资料下载 司法考试宪法学复习指导之宪法基本理论(二) 第三节 宪法的基本原则一......

    安全基本理论

    安全基本理论 一、冰山理论 (一)冰山理论的含义 冰山理论表明,雄伟壮观的冰山只有八分之一在水面上,而其他八分之七隐于水面下,而水下部分是冰山的基础和主体。 将冰山理论运......

    房地产基本理论

    工作流程及资料办理 一 工作流程及资料办理 1 办理项目选址意见书( 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是城乡规划行政主管部门依法核发的有关建设项目的选址和布局的法律凭证. 《中华人民......

    社会学基本理论

    社会学基本理论 一、社会概述 1、含义---唯实派认为,社会不仅仅是一个集合,而是客观存在的实体。唯名派认为,社会是代表其具有共同特征的许多人的名称,是实名而非实体。马克思主......

    广告学基本理论

    1. 广告的含义?广告是以促进销售为目的,付出一定的费用,通过特定的媒体传播商品或劳务等有关经济信息的大众传播活动。2. 根据广告内容,可划分为哪几类?1. 商品广告。针对商品......

    佛教基本理论

    佛教基本理论(一)2010-01-12 20:44 佛教基本理论(一) 1. 四圣谛 谛(satya)的含义是实在、真理。 四圣谛即苦、集、灭、道四谛,是对人生现象的评价和解脱痛苦的指示。四圣谛是佛教......

    学前教育基本理论

    由杜威的兴趣观引发的思考 从卢梭开始,重视儿童在教育中的地位,激发儿童的学习兴趣已成为近代以来教育理论关注的重要话题。随着国外先进教育理念的引进,我国教育也开始关注教......

    佛教基本理论

    佛教基本理论 1. 四圣谛 谛(satya)的含义是实在、真理。四圣谛即苦、集、灭、道四谛,是对人生现象的评价和解脱痛苦的指示。四圣谛是佛教理论的总纲,佛教的其余说法都是围绕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