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试述宪法在保障公民权利方面的作用(大全)
试述宪法在保障公民权利方面的作用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近代宪法最主要、最核心的价值在于它是公民权利的保障书。列宁曾经指出,宪法就是一张写着人民权利的纸。从宪法到宪政,从法制到法治,其标志在于公共权力得到了有效的约束,而公民的权利得到了普遍的实现。法律是权利的证明书,也是权利的“护身符”。公民的权利只有得到法律的确认和保障,才不至于被公共权力所侵犯,即便遭受侵犯,也可以通过司法予以救济,使之得以恢复和整合。宪法作为“法律中的法律”,对公民基本权利的确认和保障直接关系到其他法律对公民具体权利的确认和保障。从这个意义上讲,宪法对公民基本权利的保障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宪法对公民权利的详尽规制,不应是原则性的条款表述,而应以规则性条款加以规定,以便于公民权利的宪法规制在宪法实践中的具体援引和作为司法判断的依据。确认宪法对公民直接效力和确认宪法对公民受侵犯而予以直接救济,已成为法治下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在国际上将公民权利的有效保障视为民主和法治的重要标志的潮流下,我国宪法也应对公民权利的切实保障作出必要的回应。然而,我国现行宪法由于受产生时的历史条件所限,在宪法文本里,分配、宣示国家权力方面规定较多,制约、监督公共权力方面规定较少,在公民基本权利保障方面,尚有一些重要的基本权利未能确认下来。由于我国宪法规范以原则性为主,并且在立宪、修宪时就以原则性为指导思想,导致我国宪法中原则性规范过多,公民权利的规制也不例外,要切实保障公民权利不受侵犯和及时救济,应当以规则性规范来界定公民权利的范围,也是确定合宪与违宪的唯一标准。尽管现行宪法进行了四次修改,但修改内容更多局限于意识形态领域以及经济改革领域。相对于市场经济、民主政治的发展要求而言,我国宪法给予公民基本权利的保障明显不足,为此,需要加强我国宪法对公民基本权利的保障作用。
宪法自产生以来,其调整范围不断扩大,作用不断强化,甚至到了泛化的程度,譬如:宪法调整的关系不单是原初的国家与公民之间的关系,(4)还包括国家机关的内部关系,(5)国家机关与国家机关之间的关系,(6)国家与全社会的关系;(7)国家与其他国家或国际组织之间的关系。(8)而宪法的作用除了原初的保障公民基本权利的作用外,还包括巩固和维护国家权力,(9)确立和维护国家政治制度,改革国家政治体制,(10)为法制的产生和统一奠定基础;(11)保障自己的经济基础,促进经济的发展等作用。(12)但是,宪法对公民基本权利的保障作用是宪法最原初的作用,也是宪法永远不能抹杀的作用。
我国宪法对公民权利的地位作了明确规制,但对公民权利的范围却没有加以明确划分。我国宪法采取“列举式”的授权方式规制公民权利的范围,这意味着宪法没有规定的,公民不得享有,否则是违法的,严重违背了“法不禁止即自由”的公理性宪法原则。
宪法对公民权利范围的规制,应该体现“法不禁止即自由”的原则,不应仅仅只限于宪法原则性条款所列举的,而应根据宪法精神派生和廷伸:一切与宪法精神不相冲突和抵触的权利,均应归属到公民权利的范畴。但事实上,我们的宪法只注重宪法的成文化条款所赋予的权利,未成文但根据天赋和自然精神所应享有的权利却不在其保障之内。但是,法律的成文化不能涵盖法律精神。所以,成文条款之外的权利在受侵犯后,应当得到宪法的直接或间接救济。
公民权利是社会成员的个体自主和自由在法律上的反映,享有权利是社会成员实现个体自主和自由的具体表现。立宪正是为了明确界定国家权力运行的范围和力度,从而赋予公民直接参与国家管理的大部分领域的权利,以及公民在授予国家权力时所保留的自然权利不被侵犯。
当然,要使公民权利得到善良有序地行使,并作为国家机关正常而健康运行的一个内容,对国家权力的限制,则成为立宪及司宪的根本目的。对公民权利的保护,则是宪法调整国家权力和公民权利关系的终极目的。基于此,在权力交易的一级市场中,人民通过宪法将自己的主权权力委托给国家和政府,国家和政府所支付的对价理应是合理配置权力,并且规范权力的有效运行,促进和保障公民权利的实现。
我国现行宪法对公民基本权利保障的缺失
我国1982年的现行宪法由于确认了“人民主权”这一重要的宪政原则,蕴涵了宪政的基本理念,并规定了广泛的公民基本权利。所以,改革开放20多年来,尽管现行宪法经历了四次修改,但基本上都是遵循“少改”的原则。(17)这样,既保持了宪法的稳定,又使得现行宪法在实践中不断完善,为我们的改革开放服务。然而,现行宪法修改的内容涉及公民基本权利的内容不多,这与日益发展和完善的市场经济和民主政治的要求不相适应。市场经济和民主政治的发展,必然演绎出与之相适应的权利要求,这是辩证唯物史观的基本出发点。当前,市场经济和民主政治的发展,迫切需要在宪法文本中确认一些基本的、重要的公民权利。
面对现行宪法在制约国家权力和保障公民权利基本瘫痪状态下,我们应当具有这样一种认识:国家是公民的集合体,国家权力乃是公民权利的派生和延伸,作为原始权的公民权利独立于作为派生权的国家权力。国家权力不得也不应当超越于公民权利之上,公民权利为国家权力的行使划出了界线。国家权力从宪政理论上将其设计为保障和促进社会成员即公民平等地享有权利,并作为公民自由和追求幸福的公力支柱。
第二篇:《宪法保障公民权利》教案
目标要求:
1、知识与能力
了解宪法在我国法律体系中的地位,知道宪法是我国的根本大法,理解宪法何以成为根本大法。
理解宪法与公民,宪法与国家机构的关系,了解宪法在保障公民的权利中的作用及这种作用发挥的途径。
理解公民认真学习宪法,自觉遵守宪法的必要性,懂得积极行使公民的监督权利,维护宪法权威。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宪法的严肃性与权威性,感受宪法对公民切身利益的重要性,增强法律观念,提高宪法意识,激发对法律知识的兴趣,养成崇尚法律的思维习惯,形成遵纪守法,依法办事的行为习惯。
根据法制社会对公民的要求塑造个人的人格,形成正确的人权观念,在宪法最高准则的指引下逐步提高学生的主人翁意识,自觉关心国家事务和社会事务,积极地,准确地行使对国家的监督权。
教学重点:宪法保障公民权利,公民要树立宪法意识 教学难点:公民的权利如何才能得到有效保障 知识要点:
一、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
1、宪法规定国家生活的根本问题
2、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
3、宪法的制定,修改程序比普通法律更为严格
二、宪法对公民权利的有效保障
1、宪法是公民权利的保障书
2、宪法规范和限制公共权力
3、国家机关按宪法的要求保证公民权利的实现
4、以宪法为核心的公民权利保障体系
三、树立宪法意识,维护宪法权威
1、认真学习宪法,自觉维护宪法权威
2、积极行使公民的监督权利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引导学生阅读课本p19 情境研讨,“兄弟争论,我来平息”
在我国的法律体系中,哪部法律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为什么?
二、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
一个团体要有一个章程,一个国家也要有一个章程,宪法就是一个总章程,是国家的根本大法。——毛泽东
1、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在我国的法律体系中居于首要地位。因为: 1)宪法规定国家生活的根本问题; 2)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
3)宪法的制定,修改程序比普通法律更为严格。
2、思考:宪法(母法)与普通法律(子法,如:合同法,反不正当竞争法,教育法,义务教育法,商标法,专利法,刑法等等)之间的区别:(1)宪法规定国家生活的根本问题
宪法规定了我国的国家性质,国家的根本制度,国家的根本任务,国家政权的组织形式,国家的基本经济制度,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国家机关的组织与职权,国家标志等国家生活中的根本问题。
普通法律只规定国家生活中某一个方面的问题。(2)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
普通法律是根据宪法制定的,是宪法的具体化;普通法律不得同宪法相抵触,否则无效。(3)宪法的制定,修改程序比普通法律更为严格 辨别:刑法+民法+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宪法,此观点正确吗?为什么?
3、我国现行宪法的基本内容:序言和总纲,公民的权利和义务,国家机构,国旗国徽首都四章构成。
三、宪法对公民权利的有效保障 引导学生阅读课本p20 “社会风景”,讨论: 我国宪法是怎样保护公民合法权益的? 宪法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发挥着怎样的作用?
1、宪法的基本内容
规范国家权利的正确行使保障公民的基本权利
宪法是公民权利的保障书:宪法不但规定公民的基本权利,还规定国家机关保护公民权利的任务,使公民权利得到切实的保障。
2、宪法规范和限制公共权力
国家权利来自于人民,使公民通过权利的享受赋予的。凡不是由公民政治权利授予的权利都不是合法权利,另一方面,国家机关必须利用手中掌握的权利保障与维护公民的权利。
3、国家机关按宪法的要求保障公民权利的实现 宪法将保护公民权利的责任赋予国家机构,国家机构在保护公民基本权利中负有相应的责任,如: 受教育权
劳动权 政府创造条件或提供机会来保障 获得社会保障的权利平等权利
政治权利和自由
政府提供积极的法律保护 人身自由权 宗教信仰权利
4、以宪法为核心的公民权利保障体系
①立法保障:立法机关制定和完善各种法律法规,使公民在保护自身权益中有法可依。②司法保障:完善律师制度,法官制度和法律援助制度。案例:某县原县委书记在一次政法会议上作报告时说:“你们说,是官大还是法大?我可以肯定地告诉你们,是官大!因为法是人制定的嘛!没有人哪里会有法?没有人,法哪里会大?大在哪里?所以说是官大!坐在这里的,我问你,你法院院长没有我提你的名,你能当吗?你检察长没有我提你的名,你能当吗?我看你们都当不成„„” 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学习了宪法知识,你一定拥有批驳这位书记“狂言”的依据,请写出来。(2)对这位原县委书记,你准备怎样劝告他?
四、树立宪法意识,维护宪法权威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同时也是一切团体,组织和全体公民的最高行为准则。作为公民,我们要树立宪法意识,维护宪法权威。
1、认真学习宪法,自觉遵守宪法。
2、积极行使公民的监督权利。
3、积极参与国家的政治生活,关心国家管理事务。引导学生阅读课本p25,“阅读与感悟”《一条建议,促使一部行政法规的撤销》 实践活动——实践与评价指南:
课本p23 “社会风景”——擦亮眼睛,维护权利 认真阅读课本p23-24,思考:
1、根据宪法的有关规定,说明以上行为侵犯了公民的哪些基本权利?
2、“我给故事续一续”:
假如你是小张,小李或手表厂工人们的朋友,他们向你诉苦,但因为不懂得宪法知识不知道该怎么办,作为朋友,你给他们出个主意,并将这个故事成功地续下去。
第三篇:5.3宪法保障公民权利
郭扶中学八(下)政治学教卷第五单元5.3 宪法是公民权利的保障书
5.3 宪法是公民权利的保障书
主备:陈孝容课型: 新授课备课组审核:领导审核:
班级姓名组别
第一课时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
一、学习目标
1.了解宪法在我国法律体系中的地位,知道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理解宪法何以
能成为根本大法。
2.感受宪法的严肃性和权威性,提高宪法意识,激发对法律知识的兴趣,养成崇
尚法律的思维习惯。
二、教学重点:理解宪法何以能成为根本大法。
教学难点:理解宪法何以能成为根本大法。
三、教学过程:
【预习导学】
预习课本5.3一标题内容,思考回答以下问题:
1.我国现行宪法由哪几部分构成?
2.为什么说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
3.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体现在什么地方?
4.宪法的制定、修改程序比普通法律更为严格,体现在什么地方?
【交流展示】
各小组展示预习成果,提出未弄懂的问题。
【合作探究】就预习中发现的问题在组内合作探究。
【互动提升】
1、通过互动,进一步加深对重点、疑难问题的理解。
郭扶中学八(下)政治学教卷第五单元5.3 宪法是公民权利的保障书
2、阅读探究图之情景研讨“谁的法律单位高”,思考讨论课本所提的问题。
3、阅读实践与评价之社会风景—“公民哪些基本权利被侵犯了”,思考课本所提的问题并开展有关活动。
【检测与反馈】
一.选择题(1题为单项选择题,2——4题为多项选择题)
1、﹙单选﹚十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对宪法部分内容进行了修改,将“三个代表”重
要思想、保护人权、保护公民合法私有财产等内容写入宪法,与此相关的普通法律也作
了相应的修改。以上材料说明()
A.宪法包含普通法律,可以代表普通法律
B.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是制定普通法律的依据
C.宪法是一切组织和个人的根本活动准则
D.宪法比普通法律更具体、更详细
2、新修订的义务教育法第一条规定:为了保障适龄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保证义务教育的实施,提高全民族素质,根据宪法和教育法,制定本法。这表明﹙﹚
A、教育法与宪法具有同等的法律地位
B、宪法是制定义务教育法的基础和依据
C、教育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
D、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
3、毛泽东曾说过“一个团体要有一个章程,一个国家也要有一个章程,宪法就是一
个总章程。”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这是因为宪法﹙﹚
A、是所有法律的总和
B、规定国家生活中的根本问题
C、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
D、制定和修改的程序严于普通法律
4、宪法规定国家生活的最根本的问题,下列属于宪法中的规定的内容有()
A、社会主义制度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根本制度
B.、什么行为属于危害国家安全罪,并对此行为处以什么刑罚
C、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规定如何保护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
D、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二、思考题
十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对宪法部分内容进行
了修改,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保护人权、保护公民合法私有财产等内容写入宪法,与此相关的普通法律也作了相应的修改。因此,小明认为宪法修改是国家的事,与我们
公民个人无关。你认为呢?
【教学后记】
郭扶中学八(下)政治学教卷第五单元5.3 宪法是公民权利的保障书
第二课时宪法对公民权利的有效保障
一、学习目标
1、理解宪法与公民、宪法与国家机构的关系,了解宪法在保障公民权利中的作用及
这种作用发挥的途径。
2、感受宪法对公民切身利益的重要性,懂得运用宪法维护自身合法权利,进一步增
强宪法意识。
二、教学重点:如何理解宪法是公民权利的保障书
教学难点:如何理解宪法是公民权利的保障书
三、教学过程:
【预习导学】
预习课本5.3二标题内容,思考回答问题:
1、宪法对公共权力的规范和限制体现在哪些方面?
2、按宪法的要求,国家和政府是如何保障公民权利的实现的?
3、我国以宪法为核心的公民权利保障体系包括哪两方面的内容?
4、为什么说宪法是公民权利的保障书?
【交流展示】各小组展示预习成果,提出未弄懂的问题。
【合作探究】就预习中发现的问题在组内合作探究.【互动提升】
1、通过事例、讲解加深对重点疑难问题的理解。
2、阅读探究园之社会风景—“拆迁之前”,思考交流课本所提问题。
郭扶中学八(下)政治学教卷第五单元5.3 宪法是公民权利的保障书
3.阅读“阅读与感悟”,谈感悟。
【检测与反馈】
一.判断题
1、国家和政府负有保证公民权利实施的责任。()
2、宪法是一切团体、组织和全体公民的最高行为准则。()
3、国家通过法律规范各个领域的社会生活。()
二.不定项选择题
1、在我国,人民行使当家作主的机关是()
A.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B.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C.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主席
D.中央军事委员会
2、在第五个全国法制宣传日当天,某校举行了灯谜大猜想活动。其中一个谜面是:
排行我最大,母法之根本;子法由我生,效力我最高(打一法律名称)。这个谜语的谜底
是()
A.环境保护法B.刑法C。教育法D。宪法
3、下列不属于司法保障公民权利的有()
A.国家建立了律师制度
B.国家建立了法官制度
C.国家建立了法律援助制度
D.中国共产党纪律检查委员会查处贪官
三.简答:
1、怎样树立宪法意识,维护宪法权威?
2、公民行使监督权的途径和方式有哪些?
【教学后记】
第四篇:《宪法保障公民权利》教案2
《宪法保障公民权利》教案2 《宪法保障公民权利》教案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
在教学中,懂得我国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是由宪法规定的;了解以宪法为核心的权利保障体制及其主要内容包括立法保障和司法保障;能列举我国宪法的有关条款,说明宪法是人民权利的最重要的法律保障。过程与方法:
在阅读宪法有关章节后,能将公民的基本权利进行简单的归纳;能对照社会生活的实际,大体说明宪法对我国公民各项自由和权利的有关规定;在教师的引领、帮助下,学生回顾先前知识,从而能说明我国法律是如何确保公民各方面权利和自由的实现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本框题的学习,能更清醒地意识到依宪治国的重要性,自觉学习宪法、遵守宪法,进而能积极主动地宣传宪法和法律;在学习与生活的实践中,将遵宪意识落实在行动上,按宪法要求规范自己的行为,同时要勇于同违宪行为做斗争(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维护宪法的尊严。教材分析我国公民的基本权利是中国各族人民奋斗的结果,是受国家根本大法保护的。这是本框的一个难点,要尽可能地通过我国公民自由和权利的不断完善的过程帮助学生理解。教法建议
1、本框的内容,看似简单、枯燥,实际上同每个人的生活联系非常紧密。为了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引发学生兴趣,可以从简单的、贴近生活的问题引入。比如“你知道自己有些什么权利吗?”、“你现在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公民吗?你是怎么知道的?”等等。
2、由于学生的法律知识有限,特别是对宪法规定的公民权利了解的更少。在教学中,可以从学生熟悉的相关学科的一些学生已知的知识入手,引发对新知识的思考与探究。比如,让学生回忆在历史上学到的一些知识——“五·四运动”。
3、在讲授“权利保障体制”时,最好用一些实际案例或十六大特别报道的节目,特别是一些相关的录像资料,让学生直接感受到宪法是人民权利的保障书。教学设计示例教学过程:导入新:
教师:A、首先出示一句名言:
梁启超说:“国家,譬犹树也;权利思想,譬犹根也……为政治家者,以勿摧压权利思想为第一义;为教育家者,以养成权利思想为第一义;为私人者,无论士焉、农焉、工焉,商焉、男焉、女焉,各自坚持权利思想为第一义。”
B、出示一个案例:
1990年,山东省某市学生小齐和小陈同时参加中专考试。之后,齐被录取为某校财会专业委培生,但录取通知书却被陈领走,上学、参加工作。不知情的齐以为自己落榜,直到1999年……人民法院经审理认定陈以侵害齐姓名权的方式侵害了宪法第46条所保护的公民受教育权,判决陈停止侵害,赔礼道歉,并赔偿齐各种损失98万元。
提示:请同学们思考上述案例和梁启超所说的话,说明了什么?
学生活动:思考、讨论、归纳:
1、宪法是人民权利的保障书(板书)
2、宪法确认和保障公民的基本权利(板书)
学生活动:阅读手中的材料——宪法有关公民基本权利的章节,同时也结合本第118页的内容来思考下面的两个问题:
(1)什么是公民的合法权利?什么是公民的基本权利?
(2)我国宪法规定了哪些公民的基本权利?
(学生回答后,教师引导。)
一个公民在社会生活中的权利只有得到法律确认,才是合法权利,才能得到国家保护。宪法是根本大法,由宪法确认的公民权利是基本权利。宪法保护公民的基本权利,国家和政府有保证其实现的责任。
在宪法第二章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的24项条款中,涉及公民权利的条款有18条,规定了公民20多项自由和权利,涉及政治、经济、人身自由、人格尊严、宗教信仰、批评建议、控告检举、劳动、休息、养老、抚恤、保护妇女儿童、婚姻家庭等方面,内容十分广泛。
中国人民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努力奋斗,就是为了建立一个人民享有充分权利的社会。我们在宪法中看到的公民的基本权利,是中国各族人民奋斗的结果,是受国家根本大法保护
3、以宪法为核心的权利保障体系(板书)
教师:公民的基本权利和自由,并非写进宪法就完事大吉了。相反,必须有相应配套、切实可行的法律措施,才能真正落到实处。请同学们回忆自己的一些经历,我们要确保自身合法权益时,主要靠什么?进几年来,与法律相关的什么职业越来越热?为什么?
学生活动:思考、讨论后归纳:
(1)立法保障。(板书)
(2)司法保障。(板书)
教师:有了具体而明确的法律,公民基本权利的保障就有章可循,但法律的实施还得靠司法系统,包括以律师、检察官、法官、舆论监督力量等一整套广泛的社会力量相配合。
教师:简要介绍我国的审判机关——各级人民法院
……
小结。探究活动探究活动:宪法宣传日系列活动目的:
⑴通过活动,增强学生的宪法意识,明确公民的权利与义务; ⑵在探究活动中,培养学生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教学步骤:
3、小组间进行小结,整理资料,设计宣传的方案。
4、在班内开展交流,进行评论,进一步完善各自的宣传方案。、在12月4日,请班主任与教育处协调、配合进行“宪法宣传日活动”对教师的建议:
整个探究的过程可能历时会比较长,教师应提前安排教学计划。每个小组的组员构成首先遵循自愿的原则,但也要考虑各自的特长。因此,要先明确有哪些小组,然后在分组。在宣传日之前,教师还应对各自的成果进行检查,给予一定的指导。由于此活动最后要面向全年级或全校,所以最好能与团委或教育处合作。评价重点:
⑴在整个宣传日的活动过程中,能主动参与; ⑵在小组的探究活动中,能团结协作,有团队精神; ⑶在宣传日当天,无论是何种角色都能积极、热情地投身其中。
第五篇:5.3宪法保障公民权利 教案
广东教育出版社
5.3宪法保障公民权利
一、目标要求 1.知识目标
了解宪法在我国法律体系中的地位,知道宪法是我国的根本大法,理解宪法何以成为根本大法。
理解宪法与公民/宪法与国家机构的关系,了解宪法在保障公民的权利中的作用及这种作用发挥的途径。
理解公民认真学习宪法,自觉遵守宪法的必要性,懂得积极行使公民的监督权利,维护宪法权威。
2.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搜集、处理、运用社会信息的方法和技能;培养独立思考、提出疑问和进行反思的能力;通过交流讨论,培养自己的表达能力以及和他人沟通的能力,培养观察、感受、体验和参与实际生活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感受宪法的严肃性与权威性,感受宪法对公民切身利益的重要性,增强法律观念,提高宪法意识,激发对法律知识的兴趣,养成崇尚法律的思维习惯,形成遵纪守法,依法办事的行为习惯。
根据法制社会对公民的要求塑造个人的人格,形成正确的人权观念,在宪法最高准则的指引下逐步提高学生的主人翁意识,自觉关心国家事务和社会事务,积极地、准确地行使对国家的监督权。
二、教学内容分析及教学建议
(一)内容分析
本课内容包括三个部分。第一部分:宪法规定国家生活的根本问题,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其制定、修改程序最为严格,故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是我国各族人民和一切组织最根本的活动准则,在国家法律体系中具有至高无上的地位。第二部分:保障公民的基本人权是宪法的主要内容之一,以宪法为核心的公民权利保障体系已经建立,国家通过公正行政、公正司法确保公民权利不受侵害。第三部分:作为小公民,要树立宪法意识,维护权威,积极性是公民监督权。
广东教育出版社
主题词:宪法、宪法保障、宪法权威。
探究园 通过两个活动激起学生探究本课知识的兴趣。
活动一—“谁的法律地位高”。在情境研讨中,“宪法”、“民法”、“刑法”、“行政法”几“兄弟”对自己拥有最高的法律地位各执一词,平息争论的依据就是学海导航中提供的三大理由,这三大理由的表达比较理论化,用一些词组高度概括,为了使学生能正确理解,教师可以在活动中根据需要作一些解释。
活动二“宪法在日常生活中”。探究宪法在我们生活中实实在在的作用和权威,让学生领会公民具有法律素质的重要性。我国当前城市化进程如火如荼,城市建设进展神速。但是,有破才有立,在建设过程中常会因一些拆迁问题引起矛盾。在矛盾冲突发生的时候,某些城建拆迁人员粗暴执法,侵犯市民的合法权利。此类案例在生活中较为常见,本活动的开展有利于将宪法知识融入生活,理解生活现实。
学海导航 是由一段引言加上三个目构成。
引言承上启下,首句形象地指出了宪法在生活、在国家整个法律体系中的地位。第一目:“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共分了三个自然段。首先介绍宪法的构成,然后再讲宪法的地位: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是我国各族人民和一切组织最根本的活动准则,在我国的法律体系中居于首要地位。具体的原因有:第一,宪法规定国家生活的根本问题;第二,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第三,宪法的制定、修改程序比普通法律更为严格。
第二目: “宪法对公民权利的有效保障”。宪法的基本内容可归纳为两部分:保障公民的基本权利和规范国家权力的正确行使。而我国宪法和法律规定公民权利是我国公民的基本人权。宪法是公民的保障书。然后接着讲我国权力归属,权力谁行使。接着又讲到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行使的国家权力是公共权力,受宪法的严格规范和限制。我们不能做宪法和法律未授权的事。教材还主要介绍了立法保障和司法保障。这一部分内容是本课的核心内容。
第三目:“树立宪法意识,维护宪法权威”。第一句就指明了宪法的地位:是一切团体、组织和全体公民的最高行为准则。在我国,作为公民,我们要认真学习宪法,树立宪法意识,维护宪法权威。这些都是本课教学的最主要目的。结合中学生的具体情况,学海导航作了具体明确的要求,并设计了一个小链接,将公民行使正确监督权的办法告诉学生,突出了新教材“致用”的风格。针对这些要求,作为未成年人,学生虽然年纪尚小,但也要积极关心国家事务,做一个有宪法意识、有责任的公民。
实践与评价
这个环节安排了一个活动——分析与模拟。
活动的主题为“公民的基本权利”。公民的基本权利很多,该活动让同学们以小组为单 广东教育出版社
位,了解公民的基本权利,并就维护公民的基本权利提出合理的建议。活动的最后一个环节是让同学们结合材料内容围绕这个主题,以“宪法在我心中”为议题,召开一次主题班会。并就这一主题班会制定成长记录,完成表格。表格设计了三个等级评价:自我评价、同学评价、老师评价。这个环节意在深化学生对宪法在国家体系中最高地位的认识,让学生树立宪法意识,学会正确行使公民监督权力,提高学生的公民素质,形成崇尚宪法的态度,养成学习宪法、遵守宪法、自觉维护宪法权威的习惯,在学生中营造“人人都爱学宪法,人人都想用宪法”的氛围。
中学生是祖国未来的希望,培养新一代的具有宪法意识的高素质公民,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与时俱进地推进政治文明建设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阅读与感悟 这个环节提供了一篇文章“一部违宪法规定废止”。
文章开篇先介绍了这部违宪法规在特定时期所产生的积极作用;随后引出了“孙志刚事件”的始末。文章主要讲述三位公民利用宪法的权威作用,通过正确的途径向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提出合理的建议,促使国务院终止了与宪法条文抵触的《城市流浪乞讨人员收容遣送办法》,公布施行《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的过程,内容新颖,结构建立,选材来自新近的社会热点问题。文章特别介绍了建议人共有的两个身份——公民与法学博士,旨在说明:一方面,维护宪法是每一个公民的责任,宪法赋予每一位公民的权利都是平等的,维护宪法权威不需要特殊身份;另一方面,公民要正确、有效地维护宪法权威,必须首先学习宪法,懂宪法。
(二)课内活动设计意图及操作建议 “谁的法律地位高”活动
设计意图:展示了我国不同的法律,让学生接触到我国法律体系中的主要法律,初步了解我国的几部主要法律,为后面导入新课作好准备。活动设置了两个问题:
1.你知道我国法律体系的构成吗?
2.在我国的法律体系中,哪部法律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为什么? 参考答案:
1.我国法律有宪法、民法、刑法、行政法等等,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称为“母法”。其它法律是“子法”。除此之外还有地方性法律法规,但都必须以宪法为基础,不得和宪法的内容相抵触。
2.宪法的地位最高。因为宪法规定国家生活的根本问题,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宪法的制定、修改程序比普通法律更为严格。广东教育出版社
活动操作建议:本活动在导入新课时展开,也可以课前布置好任务,让学生自学了解。 “宪法在日常生活中”活动
设计意图: 让学生感受某些社会矛盾发生的过程,体会依法治国、依法办事的重要性,学习李老伯依法维权的意识和勇气,提高法律素质。活动设置了两个问题:
1.我国宪法是怎样保护公民合法权益的? 2.宪法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发挥着怎样的作用? 参考答案:
1.我国已建立了一套以宪法为核心的公民权利保障体系。内容包括:①立法保障。我国制定了多部法律,确保公民各方面的具体权利得以实现。②司法保障。我国建立了律师制度、法官制度、法律援助制度,以确保在司法过程中,公民的权利能得到公平、公正的对待。
2.作用:一是保障国家权力有序运行,规范和制约国家权力。宪法通过赋予立法、行政、司法等国家机关公共权力,使国家权力在宪法设定的轨道上有序运行,避免国家权力缺位、越位和错位。
二是确认和保障公民基本权利。在人民主权原则下,宪法是人民共同意志的集中体现,人民通过宪法使自己的基本权利得到最明确的确认和最有效的保障。
三是调整国家最重要的社会关系,维护社会稳定和国家长治久安。
活动操作建议:本活动可以作为课堂作业,让学生将答案直接写在教材上,在讲述“学海导航”中的“宪法对公民权利的有效保障”同时进行。
“分析与模拟”
设计意图:国家有关单位每年都要举行一些普法宣传活动,在学生中普及法律基础知识。个案研讨的开展可以和普法宣传活动相呼应,增长学生的见识,使其树立宪法意识,自觉维护宪法权威。本活动设计了两个问题:
1根据宪法的有关规定,说明以上行为侵犯了公民的哪些基本权利。2.以“宪法在我心中”为议题,召开一次主题班会。参考答案:
1.劳动侵权,侵犯受教育权,侵犯人格尊严权。2.结合课本P24活动建议,让学生收集材料,分好小组。
活动操作建议:(作为课后作业完成,然后在主题班会时进行交流。)
第一步,指导学生阅读学海导航的“树立宪法意识,维护宪法权威”内容。让学生明白: 广东教育出版社
学懂了宪法,才能知道自己究竟该享受什么权利。
第二步,向学生呈现相关的宪法中关于公民权利与义务的条文。(见前一课的参考材料中素材部分)
第三步,学生阅读社会风景中的图片,思考后面的第一个问题。第四步,学生讨论,发表看法,讲清楚各自的宪法依据。
第五步,教师小结,强调学习宪法的重要性,提出维护宪法权威的必要性,为主题班会作过渡。
三、课时安排与教学过程
本课安排1课时。教学方法以讨论法、阅读材料法结合教师讲解为主。具体安排建议如下:
教学内容:
“探究园”:“谁的法律地位高”;
“宪法在日常生活中”。
“学海导航”:
1.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 2.宪法对公民权利的有效保障; 3.树立宪法意识,维护宪法权威。
“实践与评价”:公民哪些基本权利被侵犯了? “阅读与感悟”:一部违宪法规的废止。教学过程:
学生欣赏探究园中的第一组图片,导入新课,在探究问题的指引下学习学海导航中的第一部分内容:“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运用学海导航的知识看看“谁的法律地位高”,通过这一过程让学生了解我国法律体系的主要构成,理解宪法在我国法律体系的主要构成,理解宪法在国家法律体系中的地位和角色。
利用角色扮演呈现“宪法在日常生活中”的个案,结合学海导航中的“法律对公民权利的有效保障”内容开展研讨活动,在活动中感受代表普通公民的“李老伯”、代表国家机关的“城建人员”和 “调解员”的角色期待与角色行为,体会宪法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阅读学海导航中的“树立宪法意识,维护宪法权威”的内容,明确学宪法、用宪法的具体要求;掌握行使监督权利的正确方法,以此为基础开展“公民哪些权利被侵犯了”讨论; 广东教育出版社
学会将宪法中规定的维权知识运用于生活中,通过“宪法在我心中”主题班会的召开实行多边交流。
生活中关于维权的故事很多,有成功的也有失败的,对学生既有正面的影响也有负面的影响。教师要努力开发、选取这些生活中的教育资源,以正面教育为主,保护好学生的维权勇气和法律意识;指导学生阅读文章《一部违宪法规的废止》、《一份公民的建议,促使一部行政法规的撤销》,设计一些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去思考和感悟,强化学生的宪法意识,增强学生维护正当权利的主动性和勇气。
四、教学提纲
一、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
二、宪法对公民权利的有效保障 1.宪法是公民权利的保障书; 2.宪法规范和限制公共权力;
3.国家和政府按宪法的要求保障公民权利的实现; 4.以宪法为核心的公民权利保障体系。
三、树立宪法意识,维护宪法权威 1.认真学习宪法,自觉维护宪法权威; 2.积极行使公民的监督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