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清代工艺美术与罗可可工艺美术之=====================================异同
清代工艺美术与罗可可工艺美术之异同
摘要:一个时代的艺术,就是当时社会精神文化的一种折射。中国清代与西方罗可可风格盛行时代在年代时期上非常接近,在装饰艺术的审美情趣与风格上也具有许多的相似性。
关键词:风格特征 技术 宫廷艺术
康乾盛世为清代工艺美术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清代宫廷风格的装饰艺术在这一时期表现的最为突出。西方的洛可可风格装饰艺术也在18世纪的西方宫廷盛行一时,并表现出与中国清宫美术风格诸多的相似性。
一.整体观之
清代的装饰艺术在内容上主要延续了元明以来的吉祥寓意题材。在形式上,则将马背民族的独特=曲线和不均衡、不对称,甚至带有反秩序、反常规倾向的装饰构成,给人以强烈而充满动感的视觉=。在科学上,其制作水平远远超过前代,使技术得到了飞跃的发展。
同样的,罗可可时期在工艺技巧上的突破和制作技艺上的精湛,也将工艺美术的水平提高到了一个崭新阶段。
三.宫廷艺术
清代的宫廷艺术是京城绘画、工艺的主要成就。宫廷绘画的主要任务是为统治阶级服务,因此,在题材、风格上多为歌功颂德类,描绘歌舞升平的“盛世”,矫揉造作,具有匠气和雕琢气。在趣味上迎合帝王、贵族的骄奢淫逸的享乐生活。
罗可可时期工艺美术是纯粹的宫廷艺术,也表现出宫廷艺术的共有特征,注重装饰性的表现,带有明显的享乐主义色彩。由于宫廷性质的局限,罗可可时期工艺美术最终走向了追求纯粹装饰的极端,忽略了实用功能的要素,从而在艺术风格上表现出奢靡和单纯追求玩味的倾向。
纵观两者当时众多宫廷画家的作品,无疑都在不同程度上体现了共同的审美特征,渗透着帝王贵族的享乐生活情趣,所展现的风格多为华丽、优雅,描绘手法细致、工整。
虽然两者都显出了共有的艺术风格:华丽、细腻、工整,但由于东西文化的固有差异,两者在选用题材上也相差很远。罗可可艺术在描绘享乐生活时主要选用的贵族男女如痴如醉的爱情题材,这些在清宫廷美术中是很少见的。清代的宫廷美术多为反映皇帝南巡、狩猎的场景,以及所谓“太平盛世”的作品。但有不少正统派的山水花鸟,也有少量仕女。中国的传统文化和森严的封建等级制度与礼数是不允许宫廷美术出现“裸女”以及歌唱“男女爱情”这类题材的美术。
第二篇:工艺美术史重点总结之青花瓷
青花瓷
青花,是中国瓷器由素瓷阶段转向彩瓷阶段的标志,绘画性开始在制瓷工艺中凸显出来。
1.唐青花——青花瓷是一种运用烧成后呈蓝色的钴料在白色瓷胎上进行书画装饰的釉下彩瓷器。在瓷胎上书画后,上透明釉,然后在1300℃左右的高温下一次烧成。
2.宋青花——宋代青花发掘出土的很少,使用国内钴料,烧制出来的品质不如唐代。
3.蒙古帝国的元青花——20世纪初以前,人们普遍认为青花诞生于明初,元青花长期湮没无闻。
元至正十一年的青花象耳瓶(民窑作品,其中一只稍有歪斜)是被国际公认的元青花的标准器。(元青花的价值极高,收藏专家认为仅存世400多件,特指至正青花,国内为300件左右。元青花的鬼谷子下山圆罐价值2.3亿人民币。)
至正型青花指元代中期开始生产的大件青花器,其特点是器身高大,釉色深沉,底釉清亮透明,纹饰繁复致密端丽而雄浑。其钴料经鉴定为低锰高铁微砷,属波斯进口料,称苏泥勃青(苏泥麻青)。元青花小型器使用国产钴料,纹饰草率,与至正青花大相径庭。
4.丰富多彩的明青花——明洪武二年在景德镇设置御窑厂。元末明初由于缺少苏泥麻青,明青花的生产走入了低估,到了明永乐、宣德年间,明青花的烧造被称为我国青花瓷器制作的黄金时代。
压手杯是明代永乐时期景德镇御窑厂创制的新型瓷杯,国内只有三个,全部存放于故宫博物馆。
瓷器上写有“永乐年制”的字样,这是中国官窑瓷器上第一次出项皇帝的年款。此后,新皇登基都会在他新烧制的瓷器上写上自己的年号,这也成为中国官窑瓷器最显著的特征之一。
狮球心压手杯是压手杯中价值最高的一个。永乐、宣德年间青花瓷器的特点
a.青花料使用苏泥勃青,或者叫苏泥勃青或者苏麻离青。钴和铁的含量较高,锰含量较低。发色深沉浓艳,浓重处会出项铁钴斑(出项铁钴斑是苏泥勃青的特点),易晕散。胎质细白,釉面白中泛青。
b.构图较元代疏朗,以瓜果,缠枝纹,束莲,龙纹为多。
从成化到正德,青花原料则以发色淡雅幽兰的国产料“平等青”为主。平等青出项后青花艺术就出现了另一种崭新的面貌。
5.前盛后衰的清代青花——康熙,雍正,乾隆三朝时是历史上著名的康乾盛世,也是清代瓷器中水平最高的阶段。
康熙青花钴料主要采用云南产明珠料,显色如翠毛般娇嫩,分水法的熟练使用使青花的蓝色区分出深浅浓淡的多重色阶。
雍正王朝的青花风格细腻,内敛,沉稳,青花颜色偏浓且略有晕散,少用分水法。
乾隆时期青花呈色稳定沉着,但富丽严谨有余,艺术神韵不足,虽工艺水平很高,但审美精神开始全面弱化。注:棒槌瓶为康熙年间首创的器形。
第三篇:浅议借条与欠条之异同
浅议借条与欠条之异同李春华(江西添翼律师事务所江西 南昌330077)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往往会将借条与欠条混为一谈,认为二者是一回事,其实不然,浅议借条与欠条之异同。首先,借条与欠条具有某种相同之处,即它们均可用来作为某种债权债务关系的证明或凭证,也就是说,一方应向另一方履行金钱债务。其次,二者也不乏区别之处。借条是一种借款合同关系凭证,证明借款人向出借人借了款、出借人给付了借款的事实。而欠条是对以往双方经济往来的一种结算,是甲方向乙方提供商品或服务,乙方未支付款项而向甲方出具的证明应付款项的凭据,表明自欠条出具之日起双方之间形成了一种债权债务关系。因此,向别人借钱应出具借条,接受别人的商品或服务未付款时应出具欠条。既然如此,二者的诉讼时效又会有什么异同呢?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的规定,诉讼时效一般为2年,从被侵权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时起计算。如果借条或欠条上注明了还款日期的,其诉讼时效期间应从双方约定的还款日期届满的第二天开始计算。但是,如果借条或者欠条上面没有注明还款日期,又该如何计算其诉讼时效呢?(1)对于没有注明还款期限的借条,出借人可以随时要求借款人还款,诉讼时效从权利人主张权利之时开始计算。权利人再次主张权利的,适用诉讼时效中断的规定,新的诉讼时效自中断之日起重新起算。当然,如果出借人在借款人出具借条之日起超过20年没有主张权利的,则丧失胜诉权,借条格式《浅议借条与欠条之异同》。(2)对于欠条上未注明还款日期的,其诉讼时效该如何确定,在司法实践中存在两种不同的意见。第一种意见认为,债权人可以随时向债务人要求还款,诉讼时效从权利人主张权利之时开始计算,但最长不超过20年。第二种意见认为,诉讼时效期间应从债权人收到债务人欠条之日的第二天开始计算。笔者赞成第二种意见。《合同法》第一百六十一条规定:“买受人应当按照约定的时间支付价款。对于支付时间没有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确,依照本法第六十一条仍不能确定的,买受人应当在收到标的物或者提取标的物单证的同时支付。”换言之,如果买方在收到货物或接受服务后没有付款,此时事实上已经对卖方的权利造成了侵害,卖方也知道或者说应当知道自己的权利受到了侵害。因此,诉讼时效期间应该从卖方给卖方打欠条的第二天开始计算,即卖方应当在收到欠条之日的第二天起的两年诉讼时效期间内向买方主张权利,卖方向买方主张权利后诉讼时效中断,新的诉讼时效重新起算。此外,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债务人在约定的期限届满后未履行债务而出具没有还款日期的欠款条诉讼时效期间应从何时开始计算问题的批复》中也明确指出:“双方当事人原约定,供方交货后,需方立即付款。需方收货后因无款可付,经供方同意写了没有还款日期的欠款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第一百四十条的规定,对此应认定诉讼时效中断。如果供方在诉讼时效中断后一直未主张权利,诉讼时效期间则应从供方收到需方所写欠款条之日的第二天开始重新计算。” 【作者简介:李春华(1973—),男,江西新干人,江西(南昌)添翼律师事务所(直属司法厅,前身为南昌大学法学院1985年创办的江西省第二律师事务所)专职律师,南昌大学统招(公费)刑法学硕士,郑州大学法学学士、法律本科。联系电话:***(南昌);邮箱:chunhuasuccess@163.com;QQ:625627986;网址:chunhuasuccess.fabao365.com.】
第四篇:传统工艺美术与现代设计间的关系 期末论文
传统工艺美术与现代设计间的关系
1.传统工艺美术与现代设计的本质
1.1传统工艺美术的本质
著名民艺家张道一先生解释传统时认为:“‘传’即传布和流传,‘统’即一脉相承的系统。”格罗皮乌斯也曾经说过:“真正的传统是不断前进的产物,它的本质是运动的,不是静止的.传统应该推动人们不断前进。”
传统工艺美术源远流长,从严格意义上讲,它的起源发展和演变是与人类的起源和人类社会的发展同步的,中华民族概莫能外。我国古代工艺美术不仅形成丰富的理论体系,而且创造出许多精湛的艺术品。中国传统工艺美术史可以追溯到距今约200万年前的石器时代。原始社会石器时代强调实用,讲究功能致人利用的思想。最初,人类只会用天然的石头或棍棒工具,称为砍砸器。后来出于实际需要,人类开始制作各类刮削器和尖状器,并赋予其美的形态。这是人类早期 1.2.2工艺美术之“色彩美”
传统工艺美术的色彩美主要呈现有“自然真切”、“古朴典雅”、“艳丽多姿”与“明净和谐”几种类型。众所周知,许多工艺品是由天然材料加工而成,制作过程中不加任何人工着色因素,从而使这些工艺品保留自然的本色,并通过加工使这种天然色泽表现得尽善尽美而独具“自然真切”的魅力。
工艺品的这种色彩风格,能满足不同人的不同审美情趣以及不同环境、场所对色彩的不同要求,反映了工艺品以其外在的形式所烘托的气氛、情调可以影响、作用于人们的情感思想的功能。因此,色彩不必一味追随艳丽浮夸,明净和谐的色调虽没有金银的高贵,也没有宝石的耀眼,但能以其纯净、安宁的特色而令人心旷神怡。1.2.3工艺美术之“造型美”
内容决定形式是造型设计的基本原则。西欧雕刻家享利·摩尔谈他的“形体”造型时说,要“表现人或动物的特点和个性的”,“这些形体本身的意义和重要性就在于它们是人类实践的经验所赋予的,是基于人类的感觉习惯之上的。”工艺美术造型手法的风格特点直接影响造型,使造型呈现出不同的格调和态势。一般说来,工艺造型手法有“简法洗练”与“纷繁复杂”两大类型,这两者对立统一,在工艺美术造型中都有各自的表现范畴。而造型美的基本类型有韵律美和气势美。前者为设计造型发现和表现各种审美体验时,提供了可供创作借鉴的契机,后者则在造型上把速度和力量用运动的形体凝固下来,去展现生活中的千姿百态。这种被凝固的形态产生一种欲动不能、欲静却动的审美效果,形成一种流动的气韵和力量。
1.3现代设计的本质
以文化为本位,以生活为基础是现代设计的准确定位。如果说传统工艺美术是技术与艺术的结合体,那么现代设计则是科学与艺术的结合体,它比中国传统工艺美术更能体现当代文化的多元化、集成性和跨学科性。传统工艺美术的对象主要是手工艺品,而艺术设计是批量生产的机械化工业产品。艺术设计体现现代人的设计理念,是艺术、科学和技术的交融。合体.因此,李砚祖先生在原来设计美学的功能之美与技术之美的基础上又延伸出了科学之美,这也正反映了艺术设计作为一种学科是有机地向前发展的.1.4材、色、质对现代设计的影响
现代设计一般给人传递二种信息,一种是知识即理性信息,如通常提到的产品的功能、材料、工艺等,是产品存在的基础;另一种是感性信息,如产品的造型、色彩、使用方式等,其更多地与产品的形态生成有关。现代设计是通过形、色、质三大元素给用户以美感影响的。1.4.1 形――空间形态和造型艺术的结合
形是营造主题的一个重要方面,主要通过产品的尺度、形状、比例及层次关系对心理体验的影响,让用户产生拥有感、成就感、亲切感,同时还应营造必要的环境氛围使人产生夸张、含蓄、趣味、愉悦、轻松、神秘等不同的心理情绪。各种形态中自由曲线对人更有吸引力,它的自由度强,更自然、也更具生活气息,创造出的空间富有节奏、韵律和美感。流畅的曲线既柔中带刚,又能做到有放有收、有张有弛,完全可以满足现代设计所追求的简洁和韵律感。曲线造型所产生的活泼效果使人更容易感受到生命的力量,激发观赏者产生共鸣。利用残缺、变异等造型手段便于营造时代、前卫的主题。残缺属于不完整的美,残缺形态组合会产生神奇的效果,给人以极大的视觉冲击力和前卫艺术感。造型艺术能够表现引人投入的空间情态,如体量的变化、材质的变化、色彩的变化、形态的夸张或关联等,都能引起人们的注意。产品只有借助其所有外部形态特征,才能成为人们的使用对象和认知对象,发挥自身的功能。
随后,通过产品形态体现一定的指示性特征,暗示人们该产品的使用方式、操作方式。
通过造型形态相似性如裁纸刀的进退刀按钮设计为大拇指的负形并设计有凸筋,不仅便于刀片的进退操作暗示它的使用方式。通过造型的因果联系如旋钮的造型采用周边侧面凹凸纹槽的多少、粗细这种视觉形态,以传达出旋钮是精细的微调还是大旋量的粗调;容器利用开口的大小来暗示所盛放东西的贵重与否、用量多少和保存时间长度等。通过产品形态语言也能体现产品的安全象征,在电器类、机械类及手工工具类产品设计中具有重要意义,体现在使用者的生理和心理两个方面,著名品牌、浑然饱满、整体形态、工艺精细、色泽沉稳都会给人以心理上的安全感,合理的尺寸、避免无意触动的按钮开关设计等会给人生理上的安全感。1.4.2 色——情感与文化的象征
色作为产品的色彩外观,不仅具备审美性和装饰性,而且还具备符号意义和象征意义。不同的色彩及组合会给人带来不同的感受:红色热烈、蓝色宁静、紫色神秘、白色单纯、黑色凝重、灰色质朴,表达出不同的情绪成为不同的象征。同时,产品设计中的色彩暗示人们的使用方式和提醒人们的注意,如传统照相机大多以黑色为外壳表面,显示其不透光性,同时提醒人们注意避光,并给人以专业的精密严谨感,而现代数码相机则以银色、灰色以及更多鲜明的色彩系列作为产品的色彩呈现。色彩设计应依据产品表达的主题,体现其诉求。而对色彩的感受还受到所处时代、社会、文化、地区及生活方式、习俗的影响,反映着追求时代潮流的倾向。这与传统工艺美术中,人们将色彩分为不同场合的几种类型相同,只是将其更加的系统化了。
1.4.3 质——材料质感和肌理的传递
人对材质的知觉心理过程是不可否认的,而质感本身又是一种艺术形式。如果产品的空间形态是感人的,那么利用良好的材质与色彩可以使产品设计以最简约的方式充满艺术性。材料的质感肌理是通过表面特征给人以视觉和触觉感受以及心理联想及象征意义。产品形态中的肌理因素能够暗示使用方式或起警示作用。人们早就发现手指尖上的指纹使把手的接触面变成了细线状的突起物,从而提高了手的敏感度并增加了把持物体的摩擦力,这使产品尤其是手工工具的把手获得有效的利用并作为手指用力和把持处的暗示。通过选择合适的造型材料来增加感性、浪漫成分,使产品与人的互动性更强。
一件优良的现代设计,总是通过形、色、质三方面的相互交融而提升到意境层面,以体现并折射出隐藏在物质形态表象后面的产品精神。这种精神通过用户的联想与想象而得以传递,在人和产品的互动过程中满足用户潜意识的渴望,实现产品的情感价值。
2.传统工艺美术与现代设计的区别与共性
2.1两者各自的生存状态发展
传统工艺美术经历了长久的森严的封建等级制度,从而决定了艺匠人的生存状态。封建时代历年重视官本文化而贬抑民本文化,导致绝大多数的工艺匠人的文化水平有很大的局限,虽然没有时间学习文化知识,使得匠人们有了更多时间潜心练习他们的技艺。也正因为此,许多工艺技术发展的进程十分缓慢。人们在现代设计的机械化背景下看到了更多的希望,从而忽视了传统工艺的培养,甚至导致一些工艺技术的失传。传统工艺对学设计的人来说,仿佛一双栩栩如生的老师傅的手,在打磨顽石,吹制玻璃、雕刻玉器,着实令人向往,却也只有少数人真的能下定决心去从事这一门现实中不怎么吃香的手艺。
而现代设计,从格罗佩斯建立起包豪斯学院以来,就逐渐形成了现代设计教育的整套教育计划和方法。包豪斯设立了以构成为基础的课程,使现代设计理论得到了广泛的传播。因此现代设计的从业人员基本上受到了较好的系统专业教育,社会地位和工作环境大大提高。如今,人们的生活已被设计包围,功能需求已经不能满足人们对物质的需求了,这为现代设计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与此同时工业科技的飞速发展也促进了现代设计的发展.
2.2两者各自的研究对象
中国传统工艺美术的对象主要是手工艺品,传达了道器思想,其多研究图案和装饰的运用以及其背后尽善尽美的寓意,又或者是其工艺技术和材料。现代设计体现现代人的设计理念,它更偏向于器具史,从器具的立场出发,研究和讨论具体的器具的形式与功能、以及从中反映出的设计思想,其目的是为现代设计提供良性的参照体系。
2.3两者的共性
现代设计与传统工艺美术作为人类特有的创作行为,虽然两者出现的时间、通过的形式各不相同,但二者的创作本源和为人服务的目的基本一致,这种目标上的相合、相关,正是互相影响、相互渗透的坚实基础。首先,二者都是通过共同的创作本源——自然中获得形态和色彩的灵感。从原始社会起,祖先便开始在造物活动中捕捉生态环境中的审美对象,并直观的运用在器物中。自然界的形态、色彩丰富多彩,不同的结构,多变的层面,精妙的局部过渡,以他们的生长运动方式,有序的变化,传递信息的声音、语言等,都给予设计者无穷的启示。从氏族的几何纹样、战国的蟠螭纹到汉代的云气纹、唐代的牡丹,从埃及神庙里的浮雕、希腊的彩陶到新艺术流动的形态、现代主义简洁的线条。可以看到,传统工艺美术的传统图案与现代设计的平面构成有很多相同的形式美,如简化,夸张,带有象征寓意,对比和调和,均齐与平衡,重复与节奏等等。同样,两者对色彩的研究也有着相同的理论基础,它们都从色相、明度、纯度角度去运用色彩规律,对于色彩的混合与色彩心理运用手法上也是相似的。无论是工艺美术时期的造型艺术,那种对生命的真实和粗率于一体的把握,在材料和形式上注重对自然的模仿;还是现代运动中不断出现“返璞归真”的设计风格,都反映出设计者对造型艺术的本质意义和对真实的追求,展现出设计者对自然的深切渴望。其次,从社会性来谈,一切设计活动都是为人的设计,从而无论是传统工艺美术还是现代设计,它们都要与特定历史环境和经济状况,以及人类文化发展相结合,因而所有的造物过程都有蕴藏着特定的时代背景和文化意义。在此期间,传统文化便作为一种重要的起承转合,是一种沉淀,一种积累,注定传统工艺美术必然会对现代设计如影随形。
参考文献:
①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延边人民出版社,2004 ②名潞 当代中国美术史(1985 —1986),上海人民出版社,1991 ③张道一 《中国民间美术辞典》,江苏美术出版社,2001
第五篇:上海工艺美术职业学院易班建设与发展三年行动计划
上海工艺美术职业学院易班建设与发展
三年行动计划
(2014—2017 年)
上海工艺美术职业学院
易 班 工 作 站 2014 年 9月
目
录
引 言...................................................2
一、现状与挑战...........................................3
二、指导思想和建设原则...................................4
(一)坚持服务和教育相结合............................4
(二)坚持共建和共享相结合............................4
(三)坚持行政和市场相结合............................4
(一)逐步扩大用户群体规模............................5
(二)深入拓展网络育人功能............................5
(三)深度整合优质教育资源............................6
(四)全面对接校园信息平台............................6
(五)不断繁荣校园网络文化............................6
(六)创新优化整体运作机制............................6
(一)完善组织机构,形成领导重视齐抓共管的工作机制....7
(二)扩大服务对象,形成全面覆盖本院的建设格局........8
(三)积极拓展功能,形成基于互动强化移动的技术策略....9
(四)汇聚教育资源,形成多元渠道共建共享的协作环境...11
(五)丰富网络应用,形成功能完善服务立体的产品形态...12
(六)繁荣网络文化,形成校园文化交流展示的网络阵地...13
(一)加强组织领导...................................14
(二)纳入建设规划...................................15
(三)强化战略研究...................................15
(四)形成激励机制...................................15
(五)加大经费投入...................................15
三、总体目标.............................................5
四、主要任务.............................................7
五、保障措施............................................14
第 1 页
引 言
当前,互联网对人们的生产、生活、学习方式产生深刻变化,尤其是“95 后”一代,是伴随着互联网成长起来的。传统的教 育理念及教学模式正在面临巨大挑战,教育综合改革势在必行。在此背景下,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优势,注重信息技术与教育的全面深度融合,能有效推动教育信息化深入发展,并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最终实现教育强国的宏伟目标。基于当前形势发展需要,上海工艺美术职业学院,创造性地建设了 “易班”。经过近年来的探索实践,尤其是在《易班建设与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11—2013 年)》全面实施以来,易班建设已取得显著成效。
为更好地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发展健康向上的网络文化,按照国家和上海《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年)》,中办、国办《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宣传 思想工作的意见》(中办发〔2014〕59 号),教育部、国信《关 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网络建设和管理工作的意见》(教思政 〔2013〕3 号),教育部《“易班”推广行动计划和中国大学生在线引领工程实施方案》等文件要求,落实上海教育综合改革具体任务,现结合本院易班建设的具体情况,制定本计划。
一、现状与挑战
学院领导高度重视易班建设,多次批示明确要求。我院对易班建设高度关心,多次专题进行调研和推动。目前,上海工艺美术职业学院已将易班作为重点项目纳入本院教育信息“十二五”发展规划。在本院成立了易班发展中心,配套相关政策,持续投入经费。近年来,易班不断进行技术改造和产品升级,从单一的社交网站转型为基于移动开放的教育信息化平台。我院也高度重视易班建设工作,在学校层面设立易班发展中心和学生工作站,利用易班开展大学生网络思政教育和管理工作,举办了各类网络文化活动。然而,必须清醒地认识到,进一步落实中央及上海市领导对易班建设的批示要求,实现教育部、国信办对易班发展的宏观规划,仍面临诸多挑战。如,紧跟互联网,尤其是移动互联网的发展难度颇大;通过易班汇聚、分享教育资源的有效机制尚未
第 2 页 形成,尤其是服务于教育教学“主战场”的功能应用相对匮乏;利用易班全面提升本院教育信息化建设水平亟待突破;进一步提升易班在学生中的黏度和影响力仍需加强。在更高水平上进一步推进易班建设工作,藉此推动本院的改革发展仍是一项紧迫而艰巨的任务。
二、指导思想和建设原则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 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按照国家和上海《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年)》,中办、国办《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意见》(中办发〔2014〕59 号),教育部、国信办《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网络建设和管理工作的意见》(教思政〔2013〕3 号),教育部《“易班”推广行动计划和中国大学生在线引领工程实施方案》等文件要求,落实与我院教育综合改革具体任务,持续推动易班高水平快速发展。
(一)坚持服务和教育相结合
从师生实际需求出发,以提供服务为出发点,进一步贴合学 生教育教学、生活服务、文化娱乐等方面的需求,为每一名学生 提供个性化学习空间,将育人内涵润物无声地融入网络服务,引 导学生成长成才、健康发展。
(二)坚持共建和共享相结合
全面汇聚并主动开发优质教育资源,凸显独家资源优势,建 立政府引导、多方参与、共建共享的开放合作机制。积极促进功 能应用与教育教学各个环节深度融合,深入推动教育内容、教学 手段和方法产生有效转变。
(三)坚持统筹和特色相结合
筹规划与特色建设相结合。我院统筹教育资源,根据我院 特色和实际情况,进行协同创新规划。我院根据实际开展各具特色的易班建设。
三、总体目标
到 2017 年,把易班建设成为我院思想教育、教育教学、生活 服务、文化娱乐为一体的,以“移动、互动、大数据、云计算”为
第 3 页 技术核心的互联网开放平台,让易班成为我院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育人阵地。
(一)逐步扩大用户群体规模
坚持科学、积极、稳妥的推广思路,力争 2017 年底,初步 探索建立我院易班平台,学生活跃度逐年提升。按教育部统一部署,逐步开展一般工作,进一步扩大易班在我院的影响力。
(二)深入拓展网络育人功能
将育人作为易班建设的根本点,坚持正面信息传播导向,探索网络思政教育的新形式和新载体,巩固建设我院网络舆论阵地,切实增强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在校园网络的话语权,牢牢把握意识形态斗争主导权。
(三)深度整合优质教育资源
积极汇聚各类优质教育资源,制订教育资源建设统一标准,构建开放式的教育资源基础平台,鼓励多元渠道建设资源,实现 优质学习资源“班班通”、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把易班建成本院教育资源的共建共享平台。
(四)全面对接校园信息平台
将易班作为本院教育信息化建设的基础平台,全面对接本院的教育信息化系统和应用,为学生提供一站式的校园信息化服务,把易班建成联通本院信息系统的枢纽平台。
(五)不断繁荣校园网络文化 积极组织高校校园网络文化活动,努力提升高校师生参与建 设校园网络文化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大力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 心价值观,努力创造本院校园网络文化繁荣发展的良好局面。
(六)创新优化整体运作机制
创新优化本院的运作机制。在我院领导层面设计易班运作模式,构建完善的人才培养、考核评价、激励监督等机制;在学校层面强化组织领导,在工作队伍、政策、支撑、资金投入、活动建设等方面予以切实保障。
四、主要任务
(一)完善组织机构,形成领导重视齐抓共管的工作机制 进一步加强我院易班组织领导,培育并完善我院高职和中职
第 4 页 易班管理和建设队伍,进一步明确各部门的关系和职责,加快易班在我院的建设进程。
加强我院易班组织领导。我院进一步强化易班建设领导小 组职能,由学校党委书记任小组组长,由分管学生工作的校领导 任小组常务副组长,由分管教务、信息、宣传、财务等的校领导 任小组副组长,学校相关职能处室负责人任小组成员,统筹规划 和领导易班各项建设任务。领导我院易班发展中心,设在学生会,在学生会易班工作站老师任中心主任,具体落实易班建设各项任务。
领导小组统筹本院各部门资源共建易班,其中,易班工作站负责落实易班建设的各项任务,为其他部门开展易班建设提供支持服务;教务部门负责基于易班的教学资源建设;信息部门负责基于易班的信息化平台建设;团委负责基于易班开展网络文化活动。其他相关部门为易班建设提供支持保障。
推进高校易班队伍建设。加强学校党政领导干部网络素养培 养,提高对易班建设的总体认识水平。本院易班发展中心设立专 人专岗,至少配备 1 名专职工作人员。将易班专职工作人员纳入 相关业务能力和职称评定,将辅导员易班建设工作情况纳入岗位 考核指标和职称评定评价体系。开展各类基于易班的专项培训,配套评优奖励、培训研修、资质认定等政策支持。制定激励保障 政策,吸引专业课教师利用易班开展教育教学管理和资源共建,引导支持学术大师、教学名师、优秀导师参与易班建设。进一步 支持学生工作站建设,将其作为本院易班建设的核心力量,充分 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开展各类针对学生骨干的技能培训、素质拓 展、考察实践,给予政策和经费支持。
(二)扩大服务对象,形成全面覆盖大学的建设格局
鼓励我院教师参与易班共建,将我院完全纳入易班建设范围,用户权限和功能根据用户身份自动变化,建成覆盖本院的信息化开放平台。通过开发各类应用,形成资源汇集、共建共享的一体化建设格局。
覆盖本院学生,吸引教师使用易班。不断提升学生活跃度,进一步拓展易班功能,为辅导员、思政教师、专业教师提供教学 和管理的各类应用。将教职工和学生基础信息与易班进行对接,实现师生实名认证。设立相关政策,鼓励专业课教师使用易班。通过优质的教育资源和丰富的网络应用提高教师利用易班的积
第 5 页 极性。
(三)积极拓展功能,形成基于互动强化移动的技术策略 按照“移动、互动、大数据、云计算”的发展趋势,提升易班 软硬件服务能力,加强易班底层系统和开放平台的技术研发,基 于互动技术,将移动互联网作为易班产品和应用的主要形式,形 成标准统一、功能强大的移动开放平台,成为我院教育信息化基础服务平台。
加大移动互联网应用研发。将易班全面移动化,通过不断研 发升级移动开放平台、公共服务账号开发平台等技术,为本院学生提供移动应用接入,实现各类功能和资源通过易班移动平台提供服务。鼓励学生利用易班移动开放平台构建各类信息化应用,提供“一站式”信息化服务。
构建统一标准的教育信息化基础服务平台。不断研发和改进易班开放平台,为各类应用提供统一化、标准化的底层数据和服务接口。对接我院一卡通信息系统,实现用户身份自动认证。对接上海教育资源库、各高校教学信息管理系统和教育资源平台,实现资源共享互通。
(四)汇聚教育资源,形成多元渠道共建共享的协作环境 建立本院、师生、社会企业共建共享优质教育资源的环境,有机对接各类已经建成的教育资源库和精品课程库。制定教育资 源技术与使用基本标准,制定资源审查与评价指标体系。坚持政 府引导,鼓励多方参与建设,探索市场化途径提供个性化服务,形成多元渠道共建共享的良好氛围。
本院形成全面汇聚教育资源的工作体系。在本院易班建设领 导小组指导下,建立易班资源建设工作制度和考核评价体系,形 成教务处牵头,相关部门齐抓共管的教育资源建设格局,通过易 班全面汇集本院的教育资源。建立一批网络名师工作室,培育一 批易班名师,形成一批优质网络教育资源。鼓励师生自建资源,设立完善的激励、评价、反馈、分享体系。探索支持学生跨校选 修课程和学分互认机制。
(五)丰富网络应用,形成功能完善服务立体的产品形态 基于统一技术标准,以“移动、开放、共享、多元”为建设理念,开发、集成、对接各类网络应用,以需求引领建设,为我院师生提供全面完善的学习、教学、管理、互动功能,引入优质社会资源,丰富网络应用,提供全方位的教育信息化服务。
第 6 页 建设易班应用广场。利用易班开放平台,鼓励学校、师生和 企业基于易班开发各类应用。建立应用审核体系、质量管理体系、内容监管体系和数据分析系统,设计淘汰机制和评价机制,建设 或培育一批适合不同师生群体使用的各具特色的教育教学应用、生活服务应用和文化娱乐应用。
建立教学管理服务平台。制定统一的技术接口标准,实现我 院教务系统的在线对接,教师可在线组建课程班,实现互联网化 的教学管理功能。开发服务于教育教学“主战场”的教育信息化应 用,在我院试点“智慧教室”“秋波”等新兴课堂教学师生互动应用,推动第一课堂的“互联网化”改革。
研发“易班学院”和“易班大学”平台。以“网络学习空间人人 通”为目标,建立学生在线学习的平台。制定统一标准,将我院优质教育资源进行汇集,探索教师在线授课、在线选修学分、在线学习认证等,探究网上网下联动的全新教育模式,推动我院教育方式的转变。
积极建设生活服务应用。整合我院相关部门资源,研发贴近师生的各类生活服务应用,将优秀应用共享给全市所有高校,实 现共建共享的良好格局。积极推动“校园智慧屋”“易班手机钱包” 等信息化应用。鼓励学生自主研发特色应用,培育一批学生研发 团队,将易班打造成学生创业孵化平台。
构建文化娱乐活动平台。建立易班活动平台,支持各类活动 的信息发布、组织实施、宣传报道、讨论交流、统计分析、后续 跟踪等。鼓励学生社团通过易班进行活动发动和宣传,将易班作为开展校园活动重要平台。
(六)繁荣网络文化,形成校园文化交流展示的网络阵地 加强和改进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加强网上舆论引导,唱响 网上思想文化主旋律,推动优秀校园文化通过网络传播,制作适 合互联网和手机等新媒体的网络文化产品,鼓励学生创作格调健 康的网络文化作品,加强我院学生社团建设,支持社团举办各类 线上线下校园活动,进一步繁荣校园网络文化。
开展校园网络文化活动。组织开展基于易班的我院网络文化主题活动。学校依托易班学生工作站,开展各类网络主题教育、网络文化特色项目、网络评选展示活动、线上线下互动 活动等,增强易班亲和力,提升用户黏度。鼓励跨校开展网络文 化交流。对于高校优秀学生社团,定期选拔优秀社团承办校园网
第 7 页 络文化活动,对于优秀学生社团的网络文化活动项目给予重点扶 持。
全面塑造易班文化品牌。以易班吉祥物、虚拟形象等为原型,制作各类易班衍生品,制作宣传片、形象片、漫画、微电影等文 化产品,延伸易班文化产业链,探索文化产业的商业模式。以品 牌体验店等形式作为载体,促进易班品牌文化在更大范围传播。
加强网络文化宣传和推广。出版上海高校辅导员优秀博客文 集,汇编上海高校易班网络文化案例集、工作成果集,汇编易班 优秀微博和各类网络原创内容,将优质内容进行网络展示和传 播。鼓励我院学生通过微博、微信等新媒体产品和校园电子屏等新渠道开展本院易班的宣传工作。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本院易班工作站进一步强化易班建设专家组和易班建设理事会职能,明确易班发展的宏观战略,提高易班建设决策科学化水平。我院要完善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领导小组要发挥统筹推动作用,把易班建设摆在学校信息化建设的主要位置,研究制定推进易班建设的相关政策和行动计划,全面规划、整体部署,领导高校易班各项建设任务顺利进行。
(二)纳入建设规划
在上海市教育信息化工作中将易班作为重点项目予以支持,确保易班可持续的资金投入。望我院要把易班建设纳入学校重点 建设工作,纳入党的建设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平安校园建设、文明单位创建、教育教学评估等体系,同规划、同推进、同督查。
(三)强化战略研究
要切实强化易班建设与发展的战略研究,作为上海推进教育 信息化发展的重要课题,作为促进上海教育改革的重要载体,作 为高校探索教育信息化和教育现代化的重要平台。
(四)形成激励机制
建立一套合理的易班建设评价体系,对本院易班建设情况进 行综合评价,作为本院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信息化建设、教育 教学工作的重要评价指标,作为本院文明单位评选的重要内容。开展易班示范中心和达标中心遴选工作。鼓励我院对易班新研发 的各类产品和应用进行试点建设。激励教师通过易班开展教育教 学活动。激励学生开展校园文化活动和特色应用开发。
第 8 页
(五)加大经费投入
设立本院易班专项经费,作为易班建设的基础保障,确保经 费投入稳定持续,我院要把易班建设纳入本院工作预算。有关单位和部门建立科学化、精细化经费管理机制,加强经费使用监督,确保经费使用规范、安全、有效。
第 9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