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教案优秀
数学教案优秀1
活动目的:
1、利用学具进行规律排序训练。
2、培养幼儿发散思维能力。
活动准备:
六型学具人手一套和挂图。
活动过程:
1、幼儿排队找规律,引出课题。
幼儿按拍一下手拍一下肩、拍两下手拍两下肩的规律进入活动室。
2、:“请你照图继续摆”。
出示下列挂图,让幼儿观察数秒钟,启发幼儿说出规律,并继续往下摆。
(1)一长一短:两根学具棒、一根学具棒
(2)一红一绿:一根红学具棒、一根绿学具棒
(3)三种颜色三种形状:红圆、黄三角、绿正方形
(4)单双数:1、3、2、4、5、7、6、8
3、:“看谁做得又对又快”。
请学生按老师的`要求进行规律排序(一种底色一种类别、两种底色两种类别……六种底色六种类别)。最后让幼儿自己定标准自己摆,培养他们的多向思维能力。
活动延伸:
按一男一女、一男两女、梳辫子不梳辫子、戴眼镜不戴眼镜、高矮等标准让幼儿排队出活动室。
数学教案优秀2
活动目标:
1、认识数字5。并理解5以内各数的实际意义。
2、能按数取物,按物取数。
3、懂得朋友之间要互相关心。
4、引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5、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活动准备:
1、《数数是多少》游戏卡中的数字卡1—5。
2、《送水果》游戏卡。
3、幼儿水果游戏卡。
4、《小熊操过生日》操作单(一)、(二)。
活动过程:
☆排序
1、打乱顺序出示数字卡1—4,请幼儿为数字1—4排序。
教师:这是数字几?我们可以怎样给它们排队?为什么?
(幼儿可从大到小排,或从小到大排)
教师:数字4后边应该是几?
2、出示数字卡片5,引导幼儿认读并辨认5的特征。
教师:这是数字几,它像什么?为什么要排在数字4的后面。
☆游戏:送礼物
创设小熊过生日的情境,为小熊送礼物。
教师:小熊今天过5岁生日,你们想送他什么礼物?小熊希望是用数字5来代表这个礼物的数量。
☆操作:送水果
1、出示《送水果》游戏卡,练习按数取物,引导幼儿寻找、点数水果。
教师:小熊最喜欢吃水果,这有很多水果,请小朋友每人取出一种水果,数量为5个。
2、出示数字卡片,幼儿练习按物取数,引导幼儿互相验证“礼物”的数量。
教师:请小朋友互相数一数,水果的数量对不对,并找出相应的数学卡片,放在旁边。
3、完成操作单《小熊操过生日》操作单(一)、(二)。
教师带幼儿阅读操作单,在幼儿完成操作单过程中及时鼓励引导,并以大拇指粘贴作为奖励贴在幼儿的操作单上。
☆延伸
将操作单放入活动区,请小朋友在活动区中继续进行相互验证操作单的正确与否。
教学反思:
教学活动的设计有利于幼儿探索、自主的学习,体现了以幼儿为主体,改变过去数学活动中的教师为主的教学模式,体现新的教学理念。特别是在幼儿想象5像什么的环节上,给予了幼儿充分的思考时间,满足幼儿想象的需求,对幼儿的`发散思维的发展十分有利,使幼儿在原有生活经验的基础上,有所提高。本活动的容量较大,特别是后面的画圆点环节,由于借班上课,忽略了对本班幼儿这方面能力的了解,使得时间过长,可将此环节作为延伸活动,放入活动区进行。将此环节运用前面的水果卡片再设计一个小游戏来替代。
他评:
林晓静老师:教师的语言有欠规范。
张晓梅老师:
1、教师的鼓励及时、到位。
2、活动内容的安排有些丰满,使得教学容量过大,可将操作单环节放入活动区进行,改为为小熊再次选水果,加深难度选两种水果,数量合起来为5个。
3、教师的语速过快,提问的语言不规范,提问后要留给幼儿思考的空间。
4、注意活动能够中的动静交替,教师能采取好的策略将幼儿的注意力收回来,但要注意细节,特别是幼儿操作时,应采取相应的策略给予时间上的限制。
数学教案优秀3
活动目标:
1、通过操作学具、观看课件,学习4的相邻数,培养幼儿对相邻数的兴趣。
2、培养幼儿初步的思维推理能力。
3、学习4的相邻数,进一步理解相邻两数多1少1的关系,知道4的相邻数是3和5。
4、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5、发展目测力、判断力。
重难点分析:
重点:由3比4少1,5比4多1的关系,推出4的相邻数就是3和5。
难点:用语言清楚地表述比较出的结果。
活动方式:集体和个人
活动准备:
知识:学习了3的相邻数,初步了解了相邻两数多1少1的`关系。
物质:教具:课件:幻灯片两张,数字胸饰若干学具:每人3朵蓝花、4朵黄花、5朵红花。数字卡片每人一套;
活动过程:
一、导入:以请幼儿观看表演的语气,引起幼儿的学习兴趣。
表演内容是:一位小朋友扮演数字“4”,哭着来到小朋友面前,请小朋友帮助找朋友。
二、展开:
1、教师引导幼儿做游戏“开花”,观察比较感知3、4、5三个数字之间的关系。
(1)教师引导,幼儿操作,比较3、4之间的关系。
春天到了,花园里的花都开放了,花园里掀开了3朵蓝花,过了今天,又开了4朵黄花,请小朋友给他们找出数字朋友。
问:“蓝花和黄花谁多谁少?蓝花比黄花少几朵?3比4少几?”通过游戏,你知道了4的一个好朋友是几?(因为3比4少1,4的一个好朋友是3)
(2)以同样方法,引导幼儿操作比较4、5之间的关系。
花园里又开了5朵红花,请你给它找出数字朋友吧!引导幼儿比较,得出答案,5比4多1,4的另一个好朋友是5。
(3)教师小结:刚才,我们大家一起做了一件好事,给数字4找到了好朋友,它们是3和5,也就是说,4的好朋友是3和5。
2、教师播放课件,验证幼儿的操作结果。
(1)第一张幻灯片,屏幕上出现3多蓝花、4朵黄花和数字3和4,引导幼儿进行比较,得出3比4少1,4的好朋友是3。
继续播放:屏幕上出开出5朵红花和数字5,引导比较,得出结论。5比4多1,4的好朋友是。
(2)第二张幻灯片出现,数字3、4、5,把数字“4”请上台来,问:“数字4你找到朋友了吗?是几和几?”幼儿一起说出结论:4的好朋友是3和5。
3、游戏:“找朋友”进行巩固玩法:每个幼儿带一个数字(3、4、5)的胸饰,戴数字4的幼儿做找朋友的人,听着找朋友的音乐边拍手边找朋友,音乐停,每人找两个朋友,一个是数字3,一个是数字5。找对了共同庆贺。游戏可反复进行。
三、结束:组织幼儿收起学具,自然下课。
反思:
在活动中,如果出现教师始料未及的情况时,应采取认真地正面应对的方式和态度。孩子对于自己的想法总有独特的见解,教师给予他们表达的空间,让孩子在轻松的气氛中获取知识、经验,在活动来满足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在这方面我以后还得多注意。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注意语言的严谨性和规范性,在组织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教师的倾听和应变能力也显得尤为重要。让幼儿真正意义上做到“玩中学,学中乐”,从而达到教学效果。这节课让我收获颇多,给我感受最深的是作为一名幼儿教师更要勤于动脑思考选择好的教学方法。
数学教案优秀4
一、内容和内容解析
1、内容
无限不循环小数;求算术平方根的更一般的方法——用有理数估算、用计算器求值。
2、内容解析
无限不循环小数的引入,教科书是通过用有理数估计的大小,得到的越来越精确的近似值,进而发现是一个无限不循环小数的结论。发现无限不循环小数的过程就是反复运用有理数估计无理数的大小的过程。
用有理数估计(一个带算术平方根符号的)无理数的大致范围,通常利用与被开方数比较接近的完全平方数的算术平方根来估计这个被开方数的算术平方根的大小,这种估算在生活中经常遇到,是学生生活中需要的一种能力。
使用计算器可以求任何正数的平方根,但不同品牌的计算器,按键顺序可能不同,教学中,可以让学生根据计算器品牌,参考使用说明书,学习使用计算器求算术平方根的方法。这完全可以让学生自己完成。
基于以上分析,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为:用有理数估计一个(带算术平方根符号的)无理数的大致范围。
二、目标和目标解析
1、教学目标
(1)通过估算,体验“无限不循环小数”的含义,能用估算求一个数的算术平方根的近似值。
(2)会利用计算器求一个正数的算术平方根;理解被开方数扩大(或缩小)与它的算术平方根扩大(或缩小)的规律。
2、目标解析
(1)学生了解“无限不循环小数”是指小数位数无限,且小数部分不循环的小数,感受这是不同于有理数的一类新数;对于估算,学生要会利用估算比较大小;了解夹逼法,采用不足近似值和过剩近似值来估计一个数的范围。
(2)学生会概述利用计算器求一个正数的算术平方根的程序(按键的顺序);明白利用计算器求一个正数的算术平方根,计算器显示的结果可能是近似值;会利用作为工具的计算器探究算术平方根的规律,理解被开方数小数点向右或向左移动2位,它的算术平方根就相应地向右或向左移动1位,即被开方数每扩大(或缩小)100倍,它的算术平方根就扩大(或缩小)10倍。
三、教学问题诊断分析
用有理数估计一个(带算术平方根符号的)无理数的大致范围,需要学生理解“算术平方根的被开方数越大,对应的算术平方根也越大”的性质,还要判断被开方数在哪两个相邻的整数平方数之间。为了让学生体验“无限不循环小数”的含义,还要多次采用“夹逼法”进行估计,即利用其一系列不足近似值和过剩近似值来估计它的大小,这些对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有较高的要求。
基于以上分析,本课的教学难点是:用有理数估计一个(带算术平方根符号的)无理数的大致范围的过程,体验“无限不循环小数”的含义。
四、教学过程设计
1、梳理旧知,引出新课
问题1
(1)什么是算术平方根?怎样表示?
(2)负数有算术平方根吗?
师生活动学生回答,教师说明:我们上节课已经能求出一些平方数的算术平方根了,例如,=4;但实际生活中,我们还会遇到被开方数不是一个数的平方数的情况,这时,它的算术平方根又该怎祥求呢?
设计意图:复习与本节课相关的知识,通过设问,引出本节课学习内容。
2、问题探究,学习新知
问题2能否用两个面积为1dm的小正方形拼成一个面积为2dm的大正方形?
师生活动:学生动手操作,在小组内讨论交流,教师展示剪拼方法。
追问(1)拼成的这个面积为2dm
的大正方形的边长应该是多少呢?
师生活动:学生自行解答,教师对解答有困难的学生进行指导。
追问(2)小正方形的对角线的长是多少呢?
师生活动:学生根据图形,不难回答,小正方形的对角线的长就是大正方形的边长dm。
设计意图:通过实际问题的操作探究,说明实际生活中确实存在被开方数不是一个数的平方数的情况,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追问(2)主要为后面介绍用数轴上的点表示作准备。
问题3
有多大呢?为了弄清这个问题,请同学们探究“
在哪两个整数之间呢?”
师生活动:先让学生思考讨论并估计大概有多大,由直观可知大于1而小于2,教师引导学生利用“被开方数越大,对应的算术平方根也越大”说明理由,教师板书推理过程。
追问(1)那么
是1点几呢?你能不能得到
的更精确的范围?
师生活动:学生用试验的方法可得到平方数小于2且最接近的1位小数是1.4,而平方数大于2且最接近的1位小数是1.5,所以大于1.4而小于1.5……在此基础上教师按教科书上的推理进行讲解并板书。说明是一个无限不循环小数,以及什么是无限不循环小数。并要求学生回忆以前学过的数,进行比较。
追问(2)实际上,许多正有理数的算术平方根,如等都是无限不循环小数。根据估计的大小的方法,请你估计的'整数部分是多少?
设计意图:通过对大小的估计,初步掌握利用的一系列不足近似值和过剩近似值来估计它的大小的方法,并从中体会是一个无限不循环小数。让学生回忆以前学过的数,通过比较,了解无限不循环小数的特征,为后面学习无理数打下基础。追问(2)主要为及时巩固估算方法
3、用计算器,求算术根
例1用计算器求下列各式的值:
师生活动:教师指导学生操作,获得问题答案。解答完(2)后,让学生与上面所估计的大小进行比较,体会夹逼法的可行性。说明用计算器可以求出任意一个正数的算术平方根,但不同品牌的计算器,按键顺序可能有所不同。用计算器求出的算术平方根,有的是准确值,如题(1),有的是近似值,如题(2)。
设计意图:使学生会使用计算器求算术平方根。
练习教科书第44页练习1。
师生活动:学生独立完成后交流。
设计意图:巩固计算器求算术平方根。
4、综合应用,巩固所学
现在我们来解决本章引言中的问题。
问题4(1)你会表示
(2)用计算器求(用科学记数法把结果写成的形式,其中保留小数点后一位)
师生活动:学生理解题意,根据公式,可得,代入,利用计算器求出
设计意图:让学生体会计算器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问题5利用计算器计算下表中的算术平方根,并将计算结果填在表中。
师生活动:学生计算填表。
追问(1)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师生活动:学生思考、讨论,教师归纳:被开方数的小数点向右或向左移动2位,它的算术平方根的小数点就相应地向右或向左移动1位。
追问(2)你能说出其中的道理吗?
师生活动:学生讨论,交流,教师引导学生从被开方数扩大的倍数与其算术平方根扩大的倍数思考回答。即当被开方数扩大(或缩小)100倍,10000倍…时,其算术平方根相应地扩大(或缩小)10倍,100倍……
追问(3)用计算器计算
(精确到0.001),并利用刚才的得到规律说出的近似值。
师生活动:学生计算,并根据所获规律回答。
追问(4)你能根据的值说出是多少吗?
师生活动:学生回答,因为被开方数30与3不符合上述规律,所以无法由的值说出是多少。
设计意图:巩固用计算器求算术平方根以及其在探究规律中的应用。
例2小丽想用一块面积为400cm的长方形纸片,沿着边的方向剪出一块面积为300cm的长方形纸片,使它的长宽之比为3:2。她不知能否裁得出来,正在发愁。小明见了说:“别发愁,一定能用一块面积大的纸片裁出一块面积小的纸片。”你同意小明的说法吗?小丽能用这块纸片裁出符合要求的纸片吗?
师生活动:教师出示问题,学生理解题意,学生可能会和小明有同样的想法,此时教师进行如下引导:
(1)你能将这个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吗?
(2)如何求出长方形的长和宽?
(3)长方形的长和宽与正方形的边长之间的大小关系是什么?
最后给出完整的解答过程。
设计意图:让学生体验估算的实际应用。
5、归纳小结:
师生共同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并请学生回答以下问题:
(1)利用夹逼法来求算术平方根的近似值的依据是什么?
(2)利用计算器可以求出任意正数的算术平方根或近似值吗?
(3)被开方数扩大(或缩小)与它的算术平方根扩大(或缩小)的规律是怎样的呢?
(4)怎样的数是无限不循环小数?
设计意图:让学生对本节课知识进行梳理,同时也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
6、布置作业:
教科书习题6.1第6.9.10题。
五、目标检测设计
1、求整数部分。
【设计意图】主要考查学生的估算能力。
2、比较下列各组数的大小。
【设计意图】主要考查学生的估算和比较大小的能力。
【设计意图】主要考查学生对算术平方根概念以及有关规律的理解。
3、国际比赛的足球场的长在100m到110m之间,宽在64m到75m之间,现有一个长方形的足球场其长是宽的1.5倍,面积为7560m,问:这个足球场能用作国际比赛吗?
【设计意图】主要考查学生运用算术平方根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数学教案优秀5
活动目标:
1、物体的形状和颜色进行分类。
2、用情景的学习方法培养幼儿学习数学的兴趣。
3、发展幼儿的思维能力。
4、提高逻辑推理能力,养成有序做事的好习惯。
5、提高数数的兴趣和积极思维的能力。
活动准备:
1、幼儿每人一套操作材料(一个小绿人,红、黄、蓝衣服/裤子各一)。
2、幼儿每人一个图形宝宝(三角形或正方形)。
3、教师一套操作材料(二个小绿人,红、黄、蓝衣服/裤子各一,红、黄、蓝色图卡,三角形、正方形各一个。
4、大分类图一张,√两个,小分类图六张。
活动过程:
一、以导游的身份带幼儿去数学王国——图形宝宝家。
1、找图形宝宝。引导幼儿观察图形的形状和颜色。
2、送图形宝宝回家。重点学会看分类图,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图形分类。
二、到数学王国——服装店。
1、引导幼儿观察衣服和裤子的颜色。
2、请一位幼儿整理服装(其中一件),要做到行色对应。
3、再次学习看分类图,巩固对分类图的认识。
三、给小绿人穿衣。
出示小绿人,老师在分类图操作√让幼儿帮忙给小绿人穿衣。
四、幼儿分组进行给小绿人穿衣,每组一张小分类图。
教学反思:
幼儿园的数学活动相对于其他活动枯燥、单调,容易使幼儿失去学习兴趣。因为这个时期的幼儿年龄小,逻辑思维尚未发展,所以本次活动中我为幼儿创设了一个可操作的丰富材料的环境,为幼儿创设了一个可选择性、可操作性的.空间。使幼儿能独立的操作材料,并大胆的表达自己的想法。幼儿的自主性,选择性,独立性得到了充分的体现。通过一系列的游戏活动,达到了主题总目标预设的要求。
数学教案优秀6
一、教学内容分析
1.2有理数1.2.2数轴。这一节是初中数学中非常重要的内容,从知识上讲,数轴是数学学习和研究的重要工具,它主要应用于绝对值概念的理解,有理数运算法则的推导,及不等式的求解。同时,也是学习直角坐标系的基础,从思想方法上讲,数轴是数形结合的起点,而数形结合是学生理解数学、学好数学的重要思想方法。日常生活中带见的用温度计度量温度,已为学习数轴概念打下了一定的基础。通过问题情境类比得到数轴的概念,是这节课的主要学习方法。同时,数轴又能将数的分类直观的表现出来,是学生领悟分类思想的基础。
二、学生学习情况分析
(1)知识掌握上,七年级的学生刚刚学习有理数中的正负数,对正负数的概念理解不一定很深刻,许多学生容易造成知识遗忘,所以应全面系统的去讲述;
(2)学生学习本节课的知识障碍。学生对数轴概念和数轴的三要素,学生不易理解,容易造成画图中掉三落四的现象,所以教学中教师应予以简单明白、深入浅出的分析;
(3)由于七年级学生的理解能力和思维特征和生理特征,学生的好动性,注意力容易分散,爱发表见解,希望得到老师的表扬等特点,所以在教学中应抓住学生这一生理心理特点,一方面要运用直观生动的形象,一发学生的兴趣,使他们的注意力始终集中在课堂上;另一方面要创造条件和机会,让学生发表见解,发挥学生的主动性。
三、设计思想
从学生已有知识、经验出发研究新问题,是我们组织教学的一个重要原则。小学里曾学过利用射线上的点来表示数,为此我们可引导学生思考:把射线怎样做些改进就可以用来表示有理数?伴以温度计为模型,引出数轴的概念。教学中,数轴的三要素中的每一要素都要认真分析它的作用,使学生从直观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直线、数轴都是非常抽象的数学概念,当然对初学者不宜讲的过多,但适当引导学生进行抽象的思维活动还是可行的。例如,向学生提问:在数轴上对应一亿万分之一的点,你能画出来吗?它是不是存在等。
四、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掌握数轴的三要素,能正确画出数轴。
2、能将已知数在数轴上表示出来,能说出数轴上已知点所表示的数。
(二)过程与方法
1、使学生受到把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问题的训练,逐步形成应用数学的意识。
2、对学生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使学生初步了解数学来源于实践,反过来又服务于实践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2、通过画数轴,给学生以图形美的教育,同时由于数形的结合,学生会得到和谐美的享受。
五、教学重点及难点
1、重点:正确掌握数轴画法和用数轴上的点表示有理数。
2、难点:有理数和数轴上的点的对应关系。
六、教学建议
1、重点、难点分析
本节的重点是初步理解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正确掌握数轴画法和用数轴上的点表示有理数,并会比较有理数的大小.难点是正确理解有理数与数轴上点的对应关系。数轴的概念包含两个内容,一是数轴的三要素:原点、正方向、单位长度缺一不可,二是这三个要素都是规定的。另外应该明确的是,所有的有理数都可用数轴上的点表示,但数轴上的点所表示的数并不都是有理数。通过学习,使学生初步掌握用数轴解决问题的方法,为今后充分利用“数轴”这个工具打下基础。
2、知识结构
有了数轴,数和形得到了初步结合,这有利于对数学问题的研究,数形结合是理解数学、学好数学的重要思想方法,本课知识要点如下:
定义规定了原点、正方向、单位长度的直线叫数轴
三要素原点正方向单位长度
应用数形结合
七、学法引导
1、教学方法:根据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原则,始终贯穿“激发情趣—手脑并用—启发诱导—反馈矫正”的教学方法。
2、学生学法:动手画数轴,动脑概括数轴的三要素,动手、动脑做练习。
八、课时安排
1课时
九、教具学具准备
电脑、投影仪、三角板
十、师生互动活动设计
讲授新课
(出示投影1)
问题1:三个温度计.其中一个温度计的液面在0上2个刻度,一个温度计的`液面在0下5个刻度,一个温度计的液面在0刻度.
师:三个温度计所表示的温度是多少?
生:2℃,-5℃,0℃.
问题2:在一条东西向的马路上,有一个汽车站,汽车站东3m和7.5m处分别有一棵柳树和一棵杨树,汽车站西3m和4.8m处分别有一棵槐树和一根电线杆,试画图表示这一情境.(小组讨论,交流合作,动手操作)
师:我们能否用类似的图形表示有理数呢?
师:这种表示数的图形就是今天我们要学的内容—数轴(板书课题).
师:与温度计类似,我们也可以在一条直线上画出刻度,标上读数,用直线上的点表示正数、负数和零.具体方法如下
(边说边画):
1.画一条水平的直线,在这条直线上任取一点作为原点(通常取适中的位置,如果所需的都是正数,也可偏向左边)用这点表示0(相当于温度计上的0℃);
2.规定直线上从原点向右为正方向(箭头所指的方向),那么从原点向左为负方向(相当于温度计上0℃以上为正,0℃以下为负);
3.选取适当的长度作为单位长度,在直线上,从原点向右,每隔一个长度单位取一点,依次表示为1,2,3,…从原点向左,每隔一个长度单位取一点,依次表示为-1,-2,-3,…
师问:我们能不能用这条直线表示任何有理数?(可列举几个数)
让学生观察画好的直线,思考以下问题:
(出示投影2)
(1)原点表示什么数?
(2)原点右方表示什么数?原点左方表示什么数?
(3)表示+2的点在什么位置?表示-1的点在什么位置?
(4)原点向右0.5个单位长度的A点表示什么数?
原点向左1.5个单位长度的B点表示什么数?
根据老师画图的步骤,学生思考在一条水平的直线上都画出什么?然后归纳出数轴的定义.
师:在此基础上,给出数轴的定义,即规定了原点、正方向和单位长度的直线叫做数轴.
进而提问学生:在数轴上,已知一点P表示数-5,如果数轴上的原点不选在原来位置,而改选在另一位置,那么P对应的数是否还是-5?如果单位长度改变呢?如果直线的正方向改变呢?
通过上述提问,向学生指出:数轴的三要素——原点、正方向和单位长度,缺一不可.
【教法说明】通过“观察—类比—思考—概括—表达”展现知识的形成是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过程,让学生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领会数学思想和思维方法,并有意识地训练学生归纳概括和口头表达能力.
师生同步画数轴,学生概括数轴三要素,师出示投影,生动手动脑练习
尝试反馈,巩固练习
(出示投影3).画出数轴并表示下列有理数:
1、1.5,-2.2,-2.5,0.
2.写出数轴上点A,B,C,D,E所表示的数:
请大家回答下列问题:
(出示投影4)
(1)有人说一条直线是一条数轴,对不对?为什么?
(2)下列所画数轴对不对?如果不对,指出错在哪里?
【教法说明】此组练习的目的是巩固数轴的概念.
十一、小结
本节课要求同学们能掌握数轴的三要素,正确地画出数轴,在此还要提醒同学们,所有的有理数都可用数轴上的点来表示,但是反过来不成立,即数轴上的点并不是都表示有理数,至于数轴上的哪些点不能表示有理数,这个问题以后再研究.
十二、课后练习习题1.2第2题
十三、教学反思
1、数轴是数形转化、结合的重要媒介,情境设计的原型来源于生活实际,学生易于体验和接受,让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和自己动手操作、经历和体验数轴的形成过程,加深对数轴概念的理解,同时培养学生的抽象和概括能力,也体出了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到抽象概括的认识规律。
2、教学过程突出了情竟到抽象到概括的主线,教学方法体了特殊到一般,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方法。
3、注意从学生的知识经验出发,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并引导学生在课堂上感悟知识的生成,发展与变化,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的学习方法。
数学教案优秀7
活动目标:
1、幼儿通过自主探索动手操作,感知6的分解组成,掌握6的5种分法。
2、在感知数的分解组成的基础上,掌握数组成的递增、递减规律。
3、发展幼儿观察力、分析力,记录能力培养幼儿对数学的兴趣。
活动重点:
感知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学习并记录6的5种分法。
活动难点:
总结归纳6以内数的分解和组成规律
活动准备:
教具、多媒体课件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1、游戏:对对碰(复习5的分解和组成)
师:我说5、
幼:我对5
师:5可以分成1和几
幼:5可以分成1和4
师:5可以分成4和几
幼:5可以分成4和1
2、复习2、3、4、5的分法与几种,引导出6有5种分法。
3、今天这节活动课,我们一起来学习《6的分解与组成》。(出示课题,领读两遍)
二、基本部分。
1、幼儿动手操作积木,探索6的五种分法,并把探索的结果记录在作业纸上。
2、小朋友动手操作,老师巡视指导。
3、请幼儿汇报操作结果。哪位小朋友来把你找到的6的分法告诉老师?
(请小朋友发言,并把他们的记录结果板书到黑板上,并比较)
4、引导幼儿观察6的分合式,有什么发现?(提示:两边的数字有什么变化)左边的数字一个比一个多1,这叫递增,而右边的数字一个比一个少1,这叫递减。还有两组数字位置互换了,但总数没有变。这就是数的分解组成的规律。
5、请幼儿演示6的'5种分法。
6、领读6的分合式。
6可以分成1和5,1和5合起来就是6.
三、结束部分。
1、小问号的时间到了:他要检查我们小朋友的学习情况。
(1)(课件出示)填上缺少的数字。
(2)(课件出示)填上缺少点。
2、做游戏:今天这节活动课小朋友们学习了6的分解与组合,知道了6有几种分法?(5种)我们一起再来做个游戏。
老:小朋友,告诉我,6可以分成1和几?
幼:刘老师,告诉你,6可以分成1和5.
.......
四、延伸活动。
我们班的小朋友果然很棒,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就学会了6的分解和组成,现在老师给小朋友们每人布置一个任务,如果小朋友现在有6个桃子,老师想让小朋友分给你的爸爸妈妈吃,那应该怎么分呢?请小朋友回家后分给爸爸妈妈好不好?
数学教案优秀8
设计意图:
数学是思维的体操。在数学活动中培养幼儿良好的思维品质、肯动脑、愿挑战、激发幼儿喜欢探究数学的兴趣,正是我园积极探索的内容。有趣的重叠现象就存在于我们周围的生活,我们将其转换为具有教育价值的教学内容,让幼儿在操作探究重叠现象中获得空间目测、空间组合、判断思维、仔细观察等能力的发展。
教学目标:
1、在操作中感知两个透明的图形完全重叠时会变成一个个新图案,并获得遮挡现象的经验。
2、在操作中培养幼儿的空间目测、空间方位、想象组合、分析判断、仔细观察等能力。
3、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4、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教学准备:
1、每位幼儿一份操作学具,一支铅笔,两份操作卡。
2、教具:透明的图形四份,教具纸4大张。
设计理念:
重叠现象是一个枯燥的内容,如何将枯燥的现象转换成幼儿感兴趣又遵循其学习特点的适宜内容。在设计本活动时我以以下“三性”为我的设计依据:
第一,要体现活动的主体性。幼儿是学习的主体,幼儿在前,教师在后,是我在本节活动中希望达到的。
第二,要体现活动的操作性。幼儿年龄小,在本节数学活动中让幼儿在操作中获得探索新知的经历,获取新知的体验,是我活动设计的愿望。
第三,要体现活动的梯度性。希望在梯度性的活动过程中幼儿能不断地根据新的经验进行判断推理,将枯燥的现象自然地融进孩子的心中,从而实现教学目标。
教学过程:
一、魔术游戏导入,初感重叠现象。
1、师引入:今天老师带来了两张透明的图形,上面有什么?
幼儿:这一张上有一个红色梯形,那一张上有两个红色圆形……
2、师变魔术:现在我要变个神奇的魔术给大家看,请小朋友仔细看哦!
(师边变魔术边说:“见证奇迹的时刻到了……”师将两个透明的图形完全重叠变成了一辆红色小汽车。)
师:咦!变成了什么?(小汽车)猜猜是怎么变出来的?
幼儿:你是将两个图形合在一起的……
师:你们太有才了,一下子就将我的魔术看破了。对,象这样边对边,角对角地合在一起,就叫完全重叠。这两张图形完全重叠后变出了一辆小汽车。真是太有趣了!
评析:运用变魔术的形式导入,不仅创设了一个有趣的游戏情境,激起幼儿探索重叠现象的欲望,而且让幼儿在游戏中理解了完全重叠的现象。孩子们在”哇!变出一辆小汽车了“的惊呼中,学习的兴趣被点燃了。
二、独立操作材料,感知重叠后的变化。
1、猜测和实验重叠现象
(1)幼儿猜测
师:我们接着再来变魔术。瞧!(出示两张透明图形)如果将这两张透明的图形(图1)完全重叠,你们认为会变成这里的`(图2)哪一幅图案?
评析:在幼儿独立稍作自测后,师再请幼儿回答,并注意询问幼儿的不同想法,这样司以给幼儿思考的空间。
师:看来,小朋友的看法不一样,那么怎样才能知道哪个小朋友的想法是正确的?
幼儿:我们可以来做实验、可以象刚才那样变魔术……
师:这个主意不错。你们那儿也有两个这样的图形,请小朋友从碟子里拿出来实验一下。
(2)幼儿实验
(3)幼儿交流
师:这两张透明的图形完全重叠之后究竟变出了哪个图案?
幼儿:最后一个……(师请一幼儿给正确的答案做上标记。)
评析:这个环节主要目的是让幼儿初步学会空间目测和空间组合的方法,而这个方法的获得是让幼儿先猜测,而后让幼儿通过自己独立的操作实验和反思实现的。同时教师要有机引导导幼儿明白,在意见不统一的情况下,我们唯有做实验、用实验来验证出真正的结果,这才是做科学的真谛和精神。
2、目测和想象重叠现象
(1)师幼共同目测
师:刚才我们通过实验找到了准确的答案,现在我们要提高难度:我们不做实验,只能用眼睛看,脑子想,请你仔细看一看,想一想,如果这两张透明的图形(图3)完全重叠,会变成后面的(图4)什么图案?(注意提醒幼儿静心思考、独立思考、有自己的见解。)
幼儿:第三个,第二个……
师:现在的答案有三种,让我们来仔细地观察一下。先看第二个,不同意的小朋友请说出你反对的理由!(先引导幼儿观察不对的图案,同时在观察中引导幼儿学会运用排除法以及目测观察的方法:观察图案的位置。)
(2)幼儿独立操作
师:小朋友很聪明,通过观察图案的位置就能找出准确的答案。你们自己想不想独立试一试?(想)每位小朋友那儿都有一份操作卡(图5),请你用刚才的方法,仔细地看一看,如果前面两张透明的图形完全重叠,会变成后面的什么图案,找出来后做上一个标记。做前面三道题就可以了,第四道题有点难,有小朋友想挑战一下就试一试。开始吧!(在操作中,教师注意提醒幼儿独立思考、学会自查。)
教学反思:
幼儿园的数学活动相对于其他活动枯燥、单调,容易使幼儿失去学习兴趣。因为这个时期的幼儿年龄小,逻辑思维尚未发展,所以本次活动中我为幼儿创设了一个可操作的丰富材料的环境,为幼儿创设了一个可选择性、可操作性的空间。使幼儿能独立的操作材料,并大胆的表达自己的想法。幼儿的自主性,选择性,独立性得到了充分的体现。通过一系列的游戏活动,达到了主题总目标预设的要求。
数学教案优秀9
活动目标:
1、看三幅图列算式,感知加法算式表达的数量关系,学习6的加减法。
2、熟悉理解”又来了“、”一共“”走了“”跑掉“”还剩“的实际意义,运用正确的词汇表达图意。
3、互相出应用题给同伴猜加法还是减法。
4、体会数学的生活化,体验数学游戏的乐趣。
5、知道按事物不同的特征进行排序会有不同的结果,初步了解排序的可逆性。
教学重、难点:
学习6的加减法,运用正确的词汇表达图意,互相出应用题给同伴猜加法还是减法
活动准备:
6、幅实物图
活动过程:
一、复习6的组成。
我们来拍手碰球,你的球和我的球合起来要是6。
二、学习5的加法。
1、出示图一。”这三幅图讲的是一件事,谁会每幅图用一句话把这件事讲清楚。“(指第二幅图)”这里为什么要讲成是'又来了'?“(指第三幅图)”这里为什么要讲成是'一共有'?“”是谁和谁合在一起?“(原来的5只和又来的1只)”谁能把这件事来讲一件?“(树上有5只小鸟,又飞来了1只,一共有6只小鸟)。
2、幼儿用同样的方法来讲一件另外的两幅图。
三、学习6的减法。
1、出示图四。”这三幅图讲的是一件事,谁会每幅图用一句话把这件事讲清楚。“(指第二幅图)”这里到底是'走掉了'还是'又走掉了'?为什么?“(引导幼儿展开讨论)第三幅图到底是”'一共有'还是'还剩'?为什么?“”谁能把这件事来讲一件?“(草地上有6只羊,跑走了2只,还剩4只)。
2、幼儿用同样的方法来讲一件另外的两幅图。
3、幼儿找个同伴互相出加减法的应用题,请同伴猜一猜是加法还是减法,为什么?
四、体育游戏。跳房子。
1、每个幼儿在地上画一个简单的`小房子。按照教师的口令”又来了“、”一共“”走了“”跑掉“”还剩“多少,跳到正确的小房子内,看谁反应又快又对。
2、幼儿自由结伴,找好朋友进行跳房子的游戏。
教学反思:
首先,活动一开始,教师就创设了优美动人的故事情境,符合幼儿爱想像的心理特点。接着,教师在组织幼儿观察、讨论范例的过程中,采用不同的故事情节引导幼儿观察颜色和图案间隔排列的变化,使幼儿自始至终处于美丽动人的故事情景之中,并把帮助美人鱼穿上新衣这一美好的愿望自觉地、持久地倾注于创作之中。最后,当幼儿将作品全部组合起来,使美人鱼穿上五彩夺目的新装时,幼儿的情绪达到了高潮,体验到了助人为乐的美好情感,顺利实现了教育目标。
数学教案优秀10
教学内容:
教材p73--75
教学目标:
1.通过对生活中万以内数的调查、收集、整理,让学生初步感受多位数,培养学生的实际分析能力。
2.使学生掌握万以内数的读法,会正确地读出万以内的数。
3.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4.培养学生的小组合作意识和能力。
5.发挥学生的创造性和主动性。
教学过程:
一.课前收集资料,感知四五位数
学生课前收集资料,写在卡纸上,并贴在黑板上。
昨天同学们都收集了电脑的价格,现在请同学将它们贴到黑板上来,让大家来看看你的成果。
二.分类
师:黑板上有这么多数,请你先轻轻的试着读一读,然后观察这些数的特点,并给这些数分分类。
生:这两类数一类中有零,另一类没有零。
三.读法
1.没有零的数的读法。
师:你觉得哪一类数读起来比较容易?谁能来读一读?
读这些数有什么好方法?
出示板书:
从高位起,按照数位顺序读;
万位上是几就读几万,千位上是几就读几千,百位是几就读几百……
2.有零的'数的读法。
师:这些有零的数你会读那一个?你能找出和他同一类的数吗?
学生小组讨论。
师:每个人先独立思考,再在小组中交流。
师将黑板上的数移位。
师:读这些数有什么好方法?
板书出示:中间有一个0或连续几个0,都只读一个0;
师:你还会读哪一个数?(末尾有0的数)找出末尾有0的数,
师:读这些数,又有什么好办法?
板书出示:末尾不管有几个0,都不读。
师:刚才我们已经找到了有零的四、五位数的读写的方法。你能写一个中间和末尾都有零的数,让大家来读一读吗?
师:你为什么这样读?
现在请同桌互相出题,考考对方。
四.写法
师:刚才还有一些小朋友收集的价格还没有展示出来,现在我就请这些同学来报一报,看你们能不能记下来。
学生订正。
师:你是怎么写下来的。
出示板书:几万就万位上写几,几千就千位上写几,几百就百位上写几……
师:谁还能来报一报。(有0的数)
学生试写。
学生订正。
师:你是怎么写下来的。同桌两人交流一下。
学生汇报。
出示板书:中间或末尾哪一位上一个单位也没有,就在哪一位上写0。
五.练习与巩固
1、p75“做一做”1、2
2、p76“做一做”1、2
小结
学了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你想到了什么?
数学教案优秀11
活动目标:
1、通过自制座位票,了解座位票中”排“与”座“的意义。
2、学习按座位票中的两个条件,对号入座的正确方法。
3、发展幼儿大胆与他人交往的能力。
活动准备:
1、教具:一张大的”排“、”座“;1~4排的”排“标记。
2、学具:幼儿每人一张写有”____排____座“的纸、笔
活动过程:
一、自制座位票
1、认识排,幼儿自做”排“号。
师:”看!这里的椅子已经排成了一排排,请小朋友找个小椅子坐下来,请第一排的小朋友站起来,请第二排的小朋友挥挥手,请第三排的幼儿点点头,请第四排的小朋友举双手。请小朋友说说你是怎么知道你是坐第几排?“
幼儿做出相应的动作。
师:”小朋友看,这是什么字(排)?这个排字的.前面多了什么?这一横线表示写几排,请小朋友拿笔记在纸上,你是第几排的。“
3、认识”座“,幼儿制作”座“位号。
师:”请小朋友把笔放下,数一数每排座位都有几张椅子?请问你是坐在几号座位的?请所有5号座的小朋友站起来,请所有4号座的小朋友点点头,清所有3号座的小朋友挥挥手,请所有2号座的小朋友站起来,请所有1号座的小朋友举双手。“
幼儿做出相应动作。
师:”小朋友看,这是什么字(号)?这个号字的前面多了什么?这一横线表示写几号,请小朋友拿笔记在纸上,你是第几排的。“
3、认读座位票
师:”请小朋友把你们椅子下面的纸打开,这就是座位票,请小朋友读一读你的座位票。“
幼儿:”三排四号。。。“
二、交换座位票,学习看票找座位。
师:”请小朋友把笔放下,拿好座位票上来找个好朋友和他交换座位票读一读,大声地读出来,然后找到好朋友的座位坐下去。“
小结:我们看座位票找座位时,要先找到”排“,再找到”座“。
三、活动结束
师:”小朋友你们学了看座位票找座位这个本领开心吗?请小朋友想一想,你在哪里见过座位票。“
幼儿:”电影院。“
师:”小朋友知道得真多!以后你们就可以看票自己找座位了,不用再麻烦爸爸妈妈了。下次我们再来玩看座位票找座位的游戏好吗?“
幼儿:”好!“
数学教案优秀12
活动目标:
1、在游戏中,学习按从左到右,从下到上的方向确认物体的排列次序,并能用叙述词表示物体的排列次序。
2、喜欢参加操作活动,能积极探索。
3、喜欢数学活动,乐意参与各种操作游戏,培养思维的逆反性。
4、有兴趣参加数学活动。
活动准备:
1、教师示范:小动物图片(小鸡,小鸭,小狗,小猫,小兔,小鸟),一幢5层的房子,火车图片,1--5的数字卡片。
2、幼儿操作材料人手一张
活动过程:
一、给小动物排队,学习从左到右的方向确认物体的排列次序。
1、今天,班上来了几个小动物来做客,看,一共有几个动物?它们是怎么排队的?从左往右数,谁排第一个?调皮的小动物又变换了排队的位置,这下,它们是怎么排队的?
2、小动物去郊游天亮了,小动物们要一块坐火车出去玩。教师出示火车,”呜,火车进站了,小动物们高高兴兴地排着队准备上火车啦!小朋友请注意,这列火车有几节车厢呢?“小动物们谁排在第一?谁排在第二?……、谁排在第五?让幼儿回答。
”小动物们要按排列的顺序去坐第几节车厢,可火车上没有号码,怎么办呢?“(请小朋友给火车编上号码)”请小朋友把小动物送上车厢“。请一个小朋友将小鸡送上第一节车厢,提问:”小兔排在第几?“小朋友说出小兔的排列序数,并把它送上第二节车厢,送完后,不按小动物的排列顺序及车厢顺序提问:”第一节车厢坐着谁?小鸟在第几节车厢?……“(幼儿个别回答或集体回答)”小动物们都坐上火车了。呜--火车开了,小朋友跟小动物再见。"
二、送小动物回家,学习从上到下的'方向确认物体的排列次序。
1、工人叔叔给小动物们盖了漂亮的小房子。天黑了,小动物要回家了,我们送它们回家吧。边说边出示一幢5层的房子,让幼儿数一数是几层,并按从下到上的顺序编上层号(1--5)。
2、教师把动物放进5层高楼里,这幢房子有几层?谁住在第几层?
三、小组活动第一组:给小动物排队。
第二组:给小动物安排层数。
第三组:动物运动会,按要求把小动物送到指定的位置上。
活动反思:
在整个数学活动中老师的活动环节十分流畅、清晰,教师的语言简练,清楚,提问的有效性非常好。但是整个活动中教师讲的过多,没有真正的放手,导致活动缺少了孩子们积极主动探索的氛围。
数学教案优秀13
活动目标:
1、知道物体有长有短,学习比较长短的方法。
2、能比较出2个长度相似的物体的长短。
3、体验帮助别人的`乐趣。
活动准备:
2条颜色不一的彩带人手一份,2只长颈鹿,不同长短的物体(图片)。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
动物模仿操
二、谈话引起幼儿兴趣
1、教师:小朋友,商店里有什么呢?
2、教师出示有长短不一的裤子图片,引导幼儿初步感知物体长短是通过比较知道的。
三、游戏活动——变变变
老师:出示金箍棒的图片,我们和金箍棒做个游戏吧,跟着老师一起做,先吹一口气,变长变长变长(两手距离慢慢拉长),再吹一口气,变短变短变短(两手距离慢慢缩短)。游戏可以重复两次。
四、在生活中找长和短
教师:小朋友找一下我们生活中有什么长和短的物体呢,幼儿:大蛇长,小蛇短。大鳄鱼长,小鳄鱼短。教师:还有呢?(教师模仿火车汽笛和汽车汽笛来引导幼儿。)
五、给长颈鹿系上神气的皮带
教师:小朋友们,老师有二条长短不一的皮带,我们来给他们排排队。怎么比较彩带的长短呢,首先两条彩带叠起来,应该怎么叠呢?彩带一边对着一边。这种方法叫做重叠法。还有一种方法是要一边对一边,排排好,叫做重置法。
教师:长颈鹿爸爸和长颈鹿宝宝还缺了一条丝带,请小朋友帮帮忙,比一比,把长的丝带給爸爸,短的給宝宝。
幼儿操作,教师巡视指导。
六、结束部分
比出后分别把丝带送给长颈鹿爸爸的筐里,短丝带送到长颈鹿宝宝的筐里。
数学教案优秀14
教学目标:
(1)掌握圆周角定理的三个推论,并会熟练运用这些知识进行有关的计算和证明;
(2)进一步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及逻辑推理能力;
(3)培养添加辅助线的能力和思维的广阔性.
教学重点:
圆周角定理的三个推论的应用.
教学难点:
三个推论的灵活应用以及辅助线的添加.
教学活动设计:
(一)创设学习情境
问题1:画一个圆,以B、C为弧的端点能画多少个圆周角?它们有什么关系?
问题2:在⊙O中,若=,能否得到∠C=∠G呢?根据什么?反过来,若土∠C=∠G,是否得到=呢?
(二)分析、研究、交流、归纳
让学生分析、研究,并充分交流.
注意:①问题解决,只要构造圆心角进行过渡即可;②若=,则∠C=∠G;但反之不成立.
老师组织学生归纳:
推论1:同弧或等弧所对的圆周角相等;在同圆或等圆中,相等的圆周角所对的弧也相等.
重视:同弧说明是“同一个圆”;等弧说明是“在同圆或等圆中”.
问题:“同弧”能否改成“同弦”呢?同弦所对的圆周角一定相等吗?(学生通过交流获得知识)
问题3:(1)一个特殊的圆弧——半圆,它所对的圆周角是什么样的角?
(2)如果一条弧所对的圆周角是90°,那么这条弧所对的圆心角是什么样的角?
学生通过以上两个问题的解决,在教师引导下得推论2:
推论2:半圆(或直径)所对的圆周角是直角;90°的圆周角所对的弦直径.
指出:这个推论是圆中一个很重要的性质,为在圆中确定直角、成垂直关系创造了条件,要熟练掌握.
启发学生根据推论2推出推论3:
推论3:如果三角形一边上的中线等于这边的一半,那么这个三角是直角三角形.
指出:推论3是下面定理的逆定理:在直角三角形中,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
(三)应用、反思
例1、如图,AD是△ABC的高,AE是△ABC的外接圆直径.
求证:AB·AC=AE·AD.
对A层同学,让学生自主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进行生生交流,师生交流;其他层次的学生在教师引导下完成.
交流:①分析解题思路;②作辅助线的方法;③解题推理过程(要规范).
解(略)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1)此题还有其它证法吗?(2)比较以上证法的优缺点.
指出:在解圆的有关问题时,常常需要添加辅助线,构成直径上的圆周角,以便利用直径上的圆周角是直角的.性质.
变式练习1:如图,△ABC内接于⊙O,∠1=∠2.
求证:AB·AC=AE·AD.
变式练习2:如图,已知△ABC内接于⊙O,弦AE平分
∠BAC交BC于D.
求证:AB·AC=AE·AD.
指出:这组题目比较典型,圆和相似三角形有密切联系,证明圆中某些线段成比例,常常需要找出或通过辅助线构造出相似三角形.
例2:如图,已知在⊙O中,直径AB为10厘米,弦AC为6厘米,∠ACB的平分线交⊙O于D;
求BC,AD和BD的长.
解:(略)
说明:充分利用直径所对的圆周角为直角,解直角三角形.
练习:教材P96中1、2
(四)小结(指导学生共同小结)
知识:本节课主要学习了圆周角定理的三个推论.这三个推论各具特色,作用各异,在今后的学习中应用十分广泛,应熟练掌握.
能力:在解圆的有关问题时,常常需要添加辅助线,构成直径所对的圆周角或构成相似三角形,这种基本技能技巧一定要掌握.
(五)作业
教材P100.习题A组9、10、12、13、14题;另外A层同学做P102B组3,4题.
探究活动
我们已经学习了“圆周角的度数等于它所对的弧的度数的一半”,但当角的顶点在圆外(如图①称圆外角)或在圆内(如图②称圆内角),它的度数又和什么有关呢?请探究.
提示:(1)连结BC,可得∠E=(的度数—的度数)
(2)延长AE、CE分别交圆于B、D,则∠B=的度数,
∠C=的度数,
∴∠AEC=∠B+∠C=(的度数+的度数).
数学教案优秀15
三维目标:
1、借助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让学生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交流、合作,自主认识新的时间单位“秒”,知道1分=60秒。
2、通过动手操作等丰富的学习活动,让学生体验一段时间,建立1秒及1分(60秒)的时间观念。
3、教育学生从小养成珍惜时间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
借助丰富的活动,让学生体验一段时间,建立正确的时间观念。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时钟
学具准备:每人准备一个时钟、口算卡片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播放新年联欢晚会的`片段)
师:新年的钟声将敲响,让我们一起来倒计时。(课件出示钟面,伴随着“滴答”声,让学生共同进行倒计时)
师:刚才,我们进行倒计时,象这样计量很短的时间,我们常用比分更小的单位——秒。今天,我们就共同来认识这个新朋友。(板书课题)
二、新授
(一)认识钟面上的秒
1、师:你知道怎样计量用“秒”做单位的时间吗?请仔细观察你们所带的钟表,看看有什么发现。
2、学生自主探索,共同探究
3、学生反馈:
① 时钟有3根针,走得最快的那根是秒针。
② 秒针走1小格是1秒。走1大格就是5秒。
③ 如果是读取电子表上的时间时,让学生可以利用以前学过的电子表的读取方法进一步类推。
4、体验1秒钟
① 师:1秒到底有多长呢?让我们闭上眼睛,仔细听一听。(利用时钟的“滴答声”让学生感受。)钟表发出“滴答”一声所经过的时间就是1秒。
② 学生跟着时钟的“滴答声”,做拍
手练习,每一秒拍一下手,看看谁拍得最准。
③ 比一比,哪位学生不看时钟,每秒数一个数,看谁数得最准确。
④ 小结:刚才,我们听到钟声“滴 答”一声就是一秒,我们拍一下手用1秒,数一个数也是用1秒。1秒的时间确实很短,但是有些现代化的工具在这短短的1秒钟里却可以做很多事情呢。(举几个具有说服力的数据说明1秒钟的价值)所以,我们可别小看了这短短的1秒钟,它的作用可大了。我们要珍惜时间,不浪费每1分、每1秒。
5、师:(边拨秒针)秒针从数字12走到数字6,这表示经过几秒?从数字6走到8,表示经过几秒?请你轻轻告诉同桌的小朋友你是怎么知道的。
6、你还知道秒针从哪儿走到哪儿也是10秒?
(二)探索分与秒之间的关系
1、师:如果秒针从数字12起,走一圈,又回到数字12,这时经过多长时间,分针有没有什么变化。
2、让学生小组合作,仔细观察钟面,自主探索。
3、学生反馈。
4、小结:秒针走1圈,就是60秒,这时分针走1小格,也就是1分钟,所以1分=60秒。
(三)练习:体验1分钟
1、让学生看钟表,通过读秒来体验
1分钟的长短。
2、师:1分钟能做什么呢?
让学生分组画画、写字、做口算、摸脉搏体验1分钟实际的长短。
3、让学生举例,说说1分钟可以做什么事。
(四)小结
师: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认识时间单位——秒)有了秒针,计时就更准确了,时针、分针、秒针在时间王国里分工合作,准确地为人们报时。
三、巩固练习
1、做练习十四:1
补充:
①我们上一节课的时间是40( )。
②小明跑100米要用19( )。
2、跑步比赛
师:让我们一起到紧张激烈的运动场上去看看。50米决赛刚结束,你能通过钟表的显示,说出运动员的成绩吗?从这张成绩表中,你能看出什么?
3、活动:
师:下课铃声响了,请大家安静,迅速地将课桌上的学习用品整理到书包里,看看需要多少时间。看谁整理得又快又好。(学生整理,教师报时)
师:相信大家今后每时每刻都能这样珍惜分分秒秒,做时间的主人。
四、作业
收集有关时间的信息。(如练习十四第3题)
教学后记
关于大班优秀数学教案集锦9篇
大班优秀数学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认识序数,学习确定物体在序列中的位置。
2、掌握序数词,会用第几准确的表示物体在序列中的位置。
3、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判断力。
活动重点
引导幼儿认识序数,知道物体在序列中的位置。
活动难点
引导幼儿会用第几准确的表示物体在序列中的位置。
活动准备
多媒体课件,房子图一张,花朵若干。
活动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咱们教室来了一位小动物朋友,你们看看它是谁?
2、(播放多媒体课件)大家好,我是森林里的邮递员小熊,今天我想请小朋友们帮个忙,给森林里的小动物们送信。
3、(播放多媒体课件)提问:(1)小熊有几封信?(2)它想把信送给那些小动物?
二、小动物们搬新家了,它们住在一幢新楼房里,(播放多媒体课件)引导幼儿认识楼房结构。
提问:
(1)这是一幢几层的楼房?从下往上数,这是第几层?(第一层)第一层的'上面是第几层?(第二层)最上面一层是第几层?
(2)每一层有几间房子?从左往右依次为第几间,第几间......?
三、找一找小动物的家。
1、(播放多媒体课件)新楼房里都住了那些小动物?(小鸭,小猪,小兔,老虎,乌龟,熊猫……)
2、引导幼儿学会用序数词来准确说出小动物住在第几层?第几间房子?
四、给小动物送信。
1、请幼儿准确说出小熊要依次把信送给住在第几层第几间房子的小动物?
2、(播放多媒体课件)演示送信过程。
3、检查信送对了没有。提问:让我们看看,住在第几层第几间房子的小动物没有收到信?
五、游戏:送花。
1、出示房子图,给每名幼儿发一朵花,请幼儿按花上的标记把花送到相应的房子里。
2、检查核对花送对了没有。
大班优秀数学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了解倒计时的含义,对倒计时的方法产生兴趣。
2、体会倒计时与我们生活的关系。
3、了解数字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初步理解数字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4、体会数学的生活化,体验数学游戏的乐趣。
活动准备:
相关ppt、每组一张大的月历、笔
活动过程:
一、导入
出示“倒计时’:“你们知道什么是倒计时吗?”
小结:倒计时是用倒着数的方法来计算时间叫倒计时。
二、寻找生活中的倒计时生活中的现象。
提问:你们平时在哪里看到过倒计时?
1)幼儿:电扇。
师:a我们一起来找一找电扇上的倒计时在什么地方?
b你们平时用过电扇上的倒计时吗?
谁用的?(妈妈、小朋友)
C妈妈为什么要用电扇上的倒计时呢?
幼儿:妈妈开好倒计时我睡着后不感冒。
师接:妈妈真关心我们小朋友,对了,电扇设置好倒计时后,可以预防我们睡着后着凉,有了倒计时可以保护我们的身体健康。
幼儿:节约电。(为什么会节约电?)
师接:对了,现在我们提倡低碳生活,要节约用水、用电,有了倒计时器在我们睡着后电扇会按照规定的时间自动关掉,这样就更加节约用电了。
小结:有了电扇上的倒计时可以在我们小朋友睡着的时候帮我们关掉电扇,防止我们着凉,还可以节约用电做到低碳生活,倒计时的用处真大呀!
2)幼儿:微波炉
教师:微波炉上面的计时器上写了什么你们看到过吗?(有一分钟、两分钟、30分钟等不同长短的时间)
教师:为什么要有不同的时间?(还有那些家电业用到倒计时的?)
小结:我们可以根据不同的食物来确定不同的时间,这样既保证食物不会烧焦,而且不需要我们照看可以去做其它的事情,既安全又方便。
3)火箭发射:今天老师带来一短火箭发射的录像,我们一起来看看好吗?(看录像)
a火箭发射最后倒计时怎么念得?(火箭发射时我们要倒数十秒。)
B火箭发射前几秒为什么要倒计时呢?(一起做好准备、大家心里很激动、期盼这一时刻的到来)
师接:火箭发射需要许多科学家叔叔阿姨做许多的准备工作才能保证火箭的成功发射,有了倒计时,他们可以听统一的口令一起做好准备工作。
师接:对了,我们中国的火箭要上太空我们每一个中国人的心中都非常的激动期盼这一时刻的到来。
小结:对了,火箭发射前的倒计时提醒我们科学家叔叔阿姨要一起集中注意力努力做好最后的准备同时让我们所有的中国人记住这个重要的时刻,记住我们中国人真了不起。
4)红绿灯
红绿灯上的倒计时告诉我们什么?
小结:绿灯上的数字告诉我们,时间越长过马路越安全,时间越短过马路就越危险。有了倒计时我们过马路就更加的安全、方便了。
5)广告倒计时
你看到什么电视节目有广告倒计时?为什么要有广告倒计时?(知道还要等多久,不会很着急。可以让我知道上个厕所来得及吗。)
小结:有了广告倒计时使我们了解要等待的时间,心里不会很着急。
小结:在我们的'生活中有许多的地方会用到倒计时,有的倒计时用“秒”(火箭发射广告、新年的钟声),有的倒计时用“分”(电扇、微波炉、电热毯)、有的倒计时用到“天”,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用处,倒计时和我们生活的关系真大呀。
过渡:你们想做倒计时吗?想做什么倒计时呢?
三、尝试计算倒计时
1、交流并讨论倒计时的方法。
2、激发幼儿计算倒计时的愿望。
6月1号马上就要到了,让我们一起做个倒计时的牌子吧。
找着六月份有哪些节日?
提问:今天是几月几号?除了要找到今天的日期,还要找到那个日期?
3、幼儿操作,教师观察幼儿采取倒计时的方法。
4、交流提问:离6月1日还有几天?你是怎么计算的?
(1、顺着数2、倒着数3、两个两个数、
5、一个月加上多余的天数——一个月都是30天吗?
6、为什么天数会相差一天呢?6月1日当天不能算进去。为什么不能算进去)
7、小结:有了六一节倒计时,可以让我们清楚的知道今天离6。1节还有几倒计时的天,我们可以在不这段时间做好准备。
8、6。5世界环境日倒计时。
9、引出离园倒计时,让幼儿做离园倒计时。
大班优秀数学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乐于参与动手操作活动。
2.在操作活动中能自主探索出4的三种分和法,锻炼思维的敏捷性和动手操作能力。
3.学习4的组成,理解加法、减法的含义。
活动准备
操作材料人手一份
活动重点
在操作活动中能自主探索出4的三种分和法,锻炼思维的敏捷性和动手操作能力。
活动难点
理解加法、减法的含义。
活动过程
一、利用故事角色复习2、3的组合,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
1.今天熊大、熊二来到我们班和大家做游戏了。我把两个玩具球想送给它们,该怎样分给这弟兄俩?有几种分法?
小结:任何数量为2的'物品分成两部分,都只有一种分法。
2.三辆玩具车,该怎样分给这弟兄俩个呢?有几种分法?
小结:所有3的物品如果要分成两部分,都有两种分法,
二、创设故事情节,激发幼儿操作的兴趣。
(一)尝试分雪花片的情况,探索4的不同分合方法
1.教师示范其中的一种分法。
2.请小朋友取出盘中的雪花片,按照这种方法来摆一摆、分一分、试试有几种
3.请一位小朋友说一说自己是怎样分的?谁的和这位小朋友的分法一样?
小结:将4个雪花片分给熊大、熊二是,一种方法给熊大1个雪花片时,熊二就会有3个雪花片;一种方法给熊大2个时,熊二就会有2个雪花片;一种方法给熊大3个时,熊二就会有1个雪花片。
(二)探索圆点的分法。
1.小朋友请在盘中每次取4个圆点分给熊大、熊二,试一试有几种分法?
2.请一位小朋友说一说自己分圆的情况,有谁的和这位小朋友的分法一样?
小结:将4个雪花片分给熊大、熊二时,一种方法给熊大1个圆点时,熊二就会有3个圆点;一种方法给熊大2个圆点时,熊二就会有2个圆点;一种方法给熊大3个圆点,熊二就会有1个圆点。
三、操作数字卡,摆出4的分合式,鼓励幼儿大胆寻找规律
1.教师示范:有4个物品时,要分成两部分,熊大、分到了数量为1的物品时,熊二就会分到数量为3的物品。
2.试一试、摆一摆,说一说。
3.师幼共同梳理、归纳:
请你仔细观察,4有几种分合方法?在三种分合方法中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总结:一侧的数字排列,后面的数总比前面的数多1,这就叫递增。
另一侧的数字排列,后面的数总比前面的数少1,这就叫递减。
四、结合生活情景,渗透4的加减法
1.这里有4块糖,被熊大吃了两块,那剩给熊二几块糖呢?为什么?
2.熊大搬来了3个木桩,熊二搬来一个木桩,他们一共搬来了几个木桩?为什么?
活动延伸:
冬天渐渐来临,熊大、熊二还会继续为如何分食物、分玩具发愁,你们愿意继续帮助它们吗?
大班优秀数学教案 篇4
绘本中心思想:
《让谁先吃好呢》是一个幽默生动、结尾出人意料的绘本故事。一群小动物都想让自己先吃到桃子,为了吃到桃子,每个动物都要显示自己的优势来和他人比,弱势的毛毛虫在每一次比的过程中都落在了最后。但毛毛虫最后以自己的智慧折服了大家,先吃到了桃子。作者让我们明白:第一,看事情不能只从一个角度看,换一个角度看问题会有更多的发现;第二,不要因为自己弱小而小看自己,拥有自信和智慧才是最重要的。
融入的数学元素:
这个有趣的故事除了蕴含排序的数学元素外,还隐含着很多的数学内容,如:高:矮测量的方法、天平秤的理解、数量转换成重量的理解、逆向思维的方法等。从大班第一学期幼儿的认知水平分析,将活动中关于高矮、长短、轻重的比较与排序作为本次活动的难点,且从顺向排序转向逆向排序的探究是适宜的。
活动目标:
1、在按事物的某一特征进行排序的基础上,尝试逆向排序。
2、理解故事内容,明白不要小看自己,树立自信心。
活动准备:
PPT、幼儿人手一份动物操作材料,磁性底板。
话动过程:
一、进入故事情境,了解问题。
重点提问:有哪些动物想吃这只大桃子?
小结:长颈鹿、犀牛、猴子、毛毛虫和兔子都想吃这只桃子,它们为了先吃到桃子,发生了许多有趣的事,今天就和你们说说它们的故事。
二、欣赏故事,尝试按动物身体上的某一特征进行排序。
设计目的:运用已有的数学经验设想帮助动物第一个吃到桃子的方法。
(一)动物比身高
重点提问:故事中长颈鹿和动物们比了什么就可以最先吃到桃子?
(幼儿自由讲述排序的方法。)
小结:长颈鹿和动物们比高矮,从高到矮排队,它可以第一个吃到桃子。
(二)动物尾巴、耳朵比长短
1、重点提问:兔子和猴子也想先吃到桃子,它们会和同伴比什么?
小结:兔子可以和大家比耳朵的长短,猴子可以和大家比尾巴的长短。
2、幼儿操作:提示幼儿选一个喜欢的动物(兔子或猴子),排序比长短。
3、幼儿交流(引导幼儿用语言表达排队的顺序)。
小结:按照尾巴、耳朵的.长短排队,兔子和猴子都能第一个吃到桃子。
(三)动物比轻重
1、重点提问:犀牛也想先吃桃子,它会和大家比什么?
看看犀牛有多重?这幅图你看得懂吗?说说你的理由。
小动物们分别有多重?(幼儿观察讨论。)
辅助提问:仔细观察跷跷板,你会发现什么?
2、幼儿操作排序(提示幼儿仔细看图)。
3、幼儿交流(引导幼儿用语言表达排队的顺序)。
小结:犀牛和动物们比轻重,从重到轻排队,它也能第一个吃到桃子。
三、帮助故事中的毛毛虫最先吃到桃子。
设计目的:在按事物的某一特征进行排序的基础上,尝试逆向排序。
师:不起眼的毛毛虫大叫了起来,前面你们比过的地方,我都能比出第一来。大家都愣住了,怎么可能呢?
1、重点提问:你们能不能帮毛毛虫先吃到桃子呢?(幼儿设想毛毛虫排队的方法。)
2、幼儿操作:再次帮动物们排排队。
3、共享交流。
重点提问:谁能帮毛毛虫先吃到桃子,你是用了什么办法?
小结:毛毛虫真聪明,所有比过的它都倒过来比,最后获得了4个第一名,它能最先吃到桃子了。瞧,毛毛虫“嗖”一下钻进了桃子里,一会儿,毛毛虫探出了脑袋,笑着对动物们说:“嗨!朋友们,我们一起来吃桃子吧!”
附故事内容:
动物们都想先吃到又香又甜的桃子,你一句我一句地吵了起来,谁也不让谁,怎么办呢?最后,动物们想出了一个办法,它们要举行比赛。谁在比赛中得了第一名,就先吃桃子;第二名,就第二个吃桃子,……谁比了最后一名,就只能最后一个吃桃子,只能吃到一点点了。
长颈鹿想先吃到桃子,他就动起了脑筋。它觉得伙伴们高矮不同,自己是动物中个子最高的,和大家比高矮,从高到矮排队一定能得第一,于是就对大家说:我们来比高矮吧谁最高谁排在第一哦!”大家都同意了。长颈鹿可得意了,说:“看见了吧、看见了吧,我个子最高,所以就该我长颈鹿先吃桃子。”
兔子和猴子不乐意了,它们一起跳了出来,说:“不行不行,我们也想先吃到桃子。”它们边说边看看自己身上,它们想:我身上有什么可以和同伴们比一比,可以得到第一名的?
毛毛虫再也坐不住了,它想:比高矮,从高到矮排队,长颈鹿可以先吃到桃子;比耳朵长短,耳朵从长到短排队,兔子可以先吃到桃子;比尾巴长短,尾巴从长到短排队,猴子可以先吃到桃子;比轻重,从重到轻排队,犀牛可以先吃到桃子;我每次都排在最后,最后一个吃桃子,只能吃到一点点。毛毛虫说:“你们知道吗?你们排的方法我都能够排出第一名的,我能够得到4个第一名,应该我先吃到桃子。”
大班优秀数学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给宝石博物馆中的宝石进行排列,学习10的减法运算。
2.为皇冠正确的画上宝石数量,喜欢动脑筋。
3.激发幼儿学习兴趣,体验数学活动的快乐,并感受集体活动的乐趣。
4.初步培养观察、比较和反应能力。
活动过程简录:
1.复习十以内的分合式以及加法运算--复习10的分合式--10的碰球游戏。
2.介绍宝石博物馆--有一个宝石博物馆中有许多的宝石,但是他们都没有摆正确,我们一起来摆一摆好吗?
--播放PPT--有三个宝石箱子,工作人员把宝石放进箱子中,可是数量搞错了,我们一起帮他重新放一下。
--第一个箱子应该放几个宝石?为什么?现在有几个?那怎么办?拿掉几个?谁能够用数学算式讲出来。
--第二个箱子应该放几个?我们来数一数工作人员放了几个?他放的对吗?那怎么办?
--我们看看第三个箱子中有几个宝石?拿掉几个才能够让它的数量和箱子上的数字一样呢?
3.认识操作卡--刚刚你们帮了他们一个大忙,但是还有几个问题需要你们帮忙,你们愿意吗?
--宝石博物馆里有一个很大的宝石箱子,上面的宝石有规律的排列着,每一排都是十颗宝石,但是工作人员粗心大意,漏放了几颗,你们能够帮他加上去吗?放完宝石后你可以在两边的线上写上数字,这样可以方便检查,看看两边加起来是不是10颗。
--博物馆中还有一个漂亮的皇冠,希望小朋友们能够把宝石镶到皇冠上,你们会吗?
做出下面的'减法算式你就能得到答案,知道镶宝石的数量了哦。
幼儿操作,师巡回指导。
操作结束,教师讲评--表扬做得又快又准确的幼儿。
--做错的幼儿进行修改。
活动反思:
课文语言简洁,结构严谨,构思颇具匠心。从课题看,本文的教学重点之一是关于“毁灭”的内容。然而,纵观教材不难发现,全文写“毁灭”只用了一个自然段,且文字通俗易懂;描述圆明园昔日辉煌却占用大部分篇幅,且难点较多。凭借教材,我将课文第二部分(圆明园昔日的辉煌)确定为教学重点,将“毁灭”的内容略作处理,原因有两个:第一,昔日的圆明园已不复存在,其精美、壮观上能通过文中的语言文字去品味、感受。因此,将其确定为教学重点,使其成为语言文字训练的最佳落脚点。只有让学生充分感知语言、品味语言,才能激起学生对昔日圆明园的无比热爱、无限向往。第二,只有“爱之深”,才会“恨之切”。课文第二部分内容教学的成功可为“毁灭”部分的教学埋下伏笔,以爱激恨,从而化难为易,达到使教学结构优化,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目的。
小百科:博物馆是征集、典藏、陈列和研究代表自然和人类文化遗产的实物的场所,并对那些有科学性、历史性或者艺术价值的物品进行分类,为公众提供知识、教育和欣赏的文化教育的机构、建筑物、地点或者社会公共机构。
大班优秀数学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1、幼儿乐于参加数数活动,体验有序数数的乐趣。
2、在配对游戏中复习巩固5以内的加法。
活动准备
1、教师操作板
2、水果蔬菜的卡片
3、蔬果、蔬菜的图片若干
4、人手一个小盘子。
5、视频转换仪。
活动过程
一、教师导入,引导幼儿展开讨论。
1、秋天是一个丰收的.季节,很多的水果都成熟了。看,都有哪些水果呢?
二、出示操作板,引导幼儿进行数数活动。
我们一起来数一数这里一共有多少水果呢?。引导幼儿从小红旗开始,进行不同要求的数数活动。
1、数数一行有几个水果?
2、数数一列有几个水果?
3、一共有多少水果?
4、行列顺数
5、行列倒数
6、现在我要考考小朋友:第一排第六个水果是什么水果?第二列第五个水果是什么水果?第五排倒数第一个水果是什么?
三、出示蔬菜操作板,幼儿自由出题,做题目。
小朋友,这个游戏好玩吗?蔬菜娃娃看见水果宝宝玩的那么开心,也想来参加游戏,我们一起拍拍手欢迎他们好吗?我们来认识一下他们这一次,我请小朋友们出题目,找到每个蔬菜娃娃的位置。
集体采用比赛的形式,将幼儿分成红队和绿队。请陆老师做裁判,给赢的那一队贴上一个五角星。最后集体数一数五角星的个数。
四、幼儿玩配菜游戏:
1、幼儿讨论自己准备配什么菜
这么多的水果和蔬菜可以怎么吃呢?如果请你做小厨师,用2种水果或2种蔬菜,你能做出好吃的东西吗?
2、教师讲解1-2个菜的配法。
3、请幼儿说说:你想做水果拼盘还是炒菜?那你准备用哪两种蔬菜做什么菜呢?那想用哪两种水果做拼盘?
4、幼儿集体操作,教师讲解操作要求。
每个孩子用两种原料来配一个菜或者是水果拼盘。要求总假不超过5块钱。请小朋友注意色彩和味道的搭配,做一个既好看又美味的菜。
请幼儿自由到操作板上去取原料,取好后放在自己的小盘子里,将两个菜上面的价格加一加,然后坐回到座位上,说说自己的菜打算怎么做。
4、集体检查幼儿操作。
请幼儿按自己做的菜的价格将盘子放到相映价格数字的桌子上。再集体检查。
大班优秀数学教案 篇7
【设计意图】
这一题材来源于生活,和幼儿的生活贴近。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一个家庭有辆车已不是什么稀罕的事儿,车子已成为幼儿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交通工具。他们几乎每天接触到车子,虽然不会开车却天天坐车,马路上各种各样的车子让人应接不暇。一方面,教育活动内容的选择要贴近幼儿的生活来选择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问题,又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另一方面,从平时的观察中可以看出幼儿们对汽车非常感兴趣,去汽车充满好奇。车牌是车子的一部分,车牌是由不同的数字组成的,可以计算活动相结合。车子没有车牌就上不了路,可见车牌的重要性。
【活动目标】
1、幼儿在排排、记记、说说的活动中感受数字排序的奇妙。
2、初步了解不同的数字、文字、字母、颜色的车牌,他们所代表的意思也是不同的。
3、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4、让幼儿学习简单的数学题目。
【活动准备】
数字2、4、8和1、7、5每人一套、记录纸若干张、笔每人一支。
【活动流程】
一、了解牌照的重要性。
1、师:我先请你们来猜一个谜语:“走路用圆圈,喝油也喝水,送人又运货,奔跑快如飞。”
2、(出示汽车图片)请你思考一下,这图片中的汽车能开到马路上去吗?(没有挂牌照)没有牌照会怎么样?
教师小结:牌照就象一辆车子的身份、名字,每辆车的车牌都不一样。
二、在用数字排列车牌照的.同时,感受数字排序的奇妙
1、三个数字排牌照
1)师:现在我们要给这辆车子装上牌照,装牌照首先要抽来号码。(请两位小朋友分别上来抽号码),“2”和“4”能组合什么号码?跟进性提问:还能组合其他的号码吗?
2)师:老师还为你们准备了一个数字,请你们去排排看,可以组合几个号码呢?每组有一张记录纸和这三个数字,你们可以一个小组一起来动脑筋排一排记一记,看看有几种可能。
3)幼儿分组进行排列,一位组长进行记录。
4)请组长来介绍一下操作记录。
2、第二遍操作
1)师:现在啊,老师来抽号,请你们各自去排排看,看有几种可能性。
2)幼儿操作记录
3)交流组合结果:有没有不一样的
4)车牌的秘密
师小结:数字排序真是太有趣了,3个数字竟然排出了那么多种结果。
三、在交流中一一发现车牌的秘密——汉字、英文字母、颜色。
1、师:那天我在穿马路的时候,发生了一件奇怪的事情,我看见对面开过来的两辆车的车牌居然都是268,警察居然没有把它们拦下来,(两个牌照一样肯定有一个是假的)你们猜猜是什么原因?
幼:警察没有看到,有汉字。
2、师:你知道有些什么汉字?“浙”表示什么意思?
3、师:汉字也是一样都是浙,那是怎么回事呢?
幼:有英文字母。
4、(出示图片)介绍不同颜色的车牌,车子也是不同的。(蓝牌照——小汽车、黄牌照——大型汽车、黑牌照——大使馆、白牌照——公安局)
四、活动结束。
1、教师总结:原来,牌照有那么多的秘密啊,牌照不单单有数字,还有汉字,英文字母。而且每块牌照都是不一样的。颜色不同的牌照,车子代表的意义也是不一样的。
2、现在请你们跟着音乐一起开汽车。
大班优秀数学教案 篇8
活动目标:
1.学习6的分解组成,加深对整体和部分关系的理解,对分和活动感兴趣。
2.知道每一个数都有比这个数少1的几种分合方法。
3.书写数字6.
4.体会数学的生活化,体验数学游戏的乐趣。
5.能与同伴合作,并尝试记录结果。
活动准备:
1.一个老爷爷、16条鱼和两个金鱼缸的图片,圆片、数字卡、分合符号若干。
2.每个幼儿瓶盖、石子、扣子和豆子各6个,数字卡、分合符号若干,记录纸每个幼儿一张。
活动过程:
一、出示6条金鱼和2个金鱼缸的.图片,提出问题:老爷爷买回6条金鱼,他要把这6条鱼养在两个金鱼缸里,要求每个鱼缸里都有金鱼,可以怎样做,你能帮助老爷爷吗?请幼儿说出分法,教师贴出实物分解图及数字分解图(不一定按顺序)。
二、请幼儿取瓶盖、石子、扣子和豆子各6个,各分成两堆,要求每种的分法都不一样。说出是怎样分的,有几种分法,并尝试记录下来。
三、在黑板上出示6个圆片及分合符号,请一名幼儿上来将他的分法逐一摆出,再请一名幼儿用数字卡摆出相应的分解式。引导幼儿观察并读出6的几种分法,知道有5种分法。
四、讨论:3有几种分法?2有几种分法?将2~6的分解式逐一摆在黑板上,引导幼儿发现,每个数字都有比这个数少1的几种分法。
五、练习:翻开用书,添画或填写6的分解组成式。
活动延伸:
在练习册上进一步复习巩固6的分解组成和书写。
教学反思:
数学来源于现实,存在于现实,并且应用于现实,数学过程应该是帮助幼儿把现实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的过程。教育活动的内容选择应既贴近幼儿的生活来选择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问题,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
大班优秀数学教案 篇9
活动目标
1、复习6以内数的组成,能正确地记录分合方法。
2、进一步感知数的互补关系。
3、在活动中,独立思考,认真书写。
重点难点
复习6以内数的组成,能正确地记录分合方法。在活动中,独立思考,认真书写。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幼儿学习过6以内数的组成。
2、物质准备:
教具:记录纸和笔。
学具:
(1)《幼儿用书》人手一册,笔人手一支。
(2)组成连线:做成各种小动物形状的底纹,顶部写有6以内的总数,其他地方分为两排,可以使组成总数的数字或点子。
活动过程:
1、快乐碰一碰。
“碰球”游戏。教师和幼儿共同玩“碰球”游戏,复习6以内各数的组成。
找朋友碰一碰。请每个幼儿自己做一张5以内的数卡,贴在胸前,听音乐《找朋友》唱歌:找找找,找朋友,找到一个号朋友,握握手,碰一碰,我们合起来就是6。边唱边拍手找朋友,找到朋友后与他握握手,碰一碰身体。唱完以后还要再说一说:×和×合起来是6。
2、操作活动。
填空格。引导幼儿打开幼儿用书,观察分合式填空格。
帮瓢虫找花。观察花盆上的算式和瓢虫身上圆点的数量,请你连线帮瓢虫找花。
给邻居涂色。观察楼房里居住的动物,请你用相同的颜色给他们的邻居涂色。
看算式填空格,进行5以内的加减运算。
数一数动物的'数量,圈出相应的数字。
3、活动评价。
请个别幼儿讲述自己的活动过程及结果。
对能独立思考,按要求认真书写的幼儿给与表扬和肯定。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小朋友们会算了6以内的加减法。在老师的指导下,孩子们经过几番尝试还逐步明白了:不论是你碰别人,还是别人碰你,都要小小心心地碰,轻轻地碰,柔柔地碰,才能不碰疼,才能碰得舒服,碰得快乐。当然,自己还可以想出别的方法:你说碰碰小鼻子,我说碰碰小指头……这些更是让孩子们感到和朋友碰一碰是一件多么快乐的事情。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始终围绕一个主线,一音乐贯穿着堂课,使课堂有趣而又生动,使幼儿真正的玩中学,学中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