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远古的呼唤教学设计一
《远古的呼唤》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远古时代,我们人类在极其简陋的物质条件下创造了光辉灿烂的原始艺术,那夸张变化的造型手段、稚拙朴素的表现形式以及神秘奇诡的艺术风格,给人以强烈的震撼。这些原始艺术作品都是人类文明宝库中的瑰宝。本课在列举了远古人们生活的岩画、壁画,具有原始风味的面具、服装、劳动工具等学习素材,让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通过策划、组织、创作、展现等活动,追溯远古时代人们的生活、思想、观念、情感和表现空间,探究艺术的根源,感知先民在改造环境,美化生活的创造发挥,体验原始艺术之美。同时也培养学生尊重世界各民族文化的宽容态度、健康审美心里和综合思维能力。教学目标:
1.学生通过在图书馆、网上搜集有关原始社会生活、生产的文字、图片、音像资料,了解原始风情,感悟原始艺术。
2.引导学生阅读《火种》剧本,分析角色,让他们能结合自己对原始社会的认识和了解,齐心协力动手装扮具有原始风格的角色。
3.通过搜集、制作、表演等活动,使学生的自我探究能力、动手能力有所提高。
4.投入地参与制作与表演,能充分感受创作的激情和乐趣。教学重、难点:
感受原始艺术,结合自己的了解,尽可能地在创作中体现原始风格。教学准备:
1.师生在课前通过各种途径搜集的图片、文字资料,了解原始社会的艺术特征。
2.各种用来制作的材料,包括树叶、绳子、纸张、羽毛、布等。
3.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神秘的原始绘画艺术
一、课前准备
1.布置学生通过阅读、网上查询等途径,收集有关原始生活的艺术图片、文字资料,并相互交流。
2.寻找具有原始风格的实物,相互展示,进一步加深对原始风味的艺术品的感性认识。
3.收集包括原始陶器、建筑、雕塑、壁画、服饰等方面的图片、音像资料,制作师生演示用课件。
设计意图:
学生主动通过各种途径收集各种有关资料,相互交流,培养学生自我探究的能力。通过这些课前准备活动,使他们对原始社会、原始艺术的了解从无到有,并能结合他们的生活经验感悟原始风情,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一种艺术的熏陶,为创作原始风味的美术作品心理和认知上的准备。
二、新课
(一)谈话引入
1.“课前我们收集了一些原始社会的资料,相信大家在收集的过程中,对原始社会、原始艺术有了一定的了解。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些原始人创作的岩画和石刻作品让大家欣赏,请大家猜一猜这些作品表示什么含义?”
教学方法:一张张的播放图片,给学生分组进行抢答,选学生代表作为裁判,教师在一旁适时进行评判。
设计意图:通过抢答赛的形式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积极主动的探寻知识 2.学生讨论,发表感受并提出问题和看法 感受:
1、我们的先人很了不起,在那样艰苦的条件下能创造出精美的岩画,带给我们很大的震撼和深远的思考,为有这样的先辈而感到自豪;
2、我们的祖国历史悠久,在不同的地域都有着古老的文明及文化遗产 学生可能提到的问题:
1、原始人为什么在岩石(刻)绘画?为什么画动物?有其他的内容吗?
2、这些原始岩画是怎么画出来的?
对学生的感受教师可稍加点评,切勿将自己的意识强加给学生,尊重学生的理解和感受。对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作好记录,在下面的教学环节中,在老师的引导下,让学生慢慢理解,找寻到答案。
设计意图:让学生整理感受,带着问题进入下一个环节的学习。
(三)介绍外国原始洞穴壁画(播放flash课件)
介绍西班牙阿尔塔米拉洞穴壁画、法国拉斯科洞穴壁画的发现经过,展示洞穴壁画的图片,并简要分析,了解其特色。
设计意图:原始艺术在世界的许多地方都有发现,西班牙阿尔塔米拉洞穴壁画、法国拉斯科洞穴壁画艺术水平高,具有代表性。
(四)了解原始人的生活情况
从原始人的狩猎、扑鱼、祭祀、舞蹈等方面来介绍、了解原始人的生产、生活情景。
教师提问:你知道原始人是怎样生活的吗?(播放flash课件)
在欣赏这些图片的基础上,让学生弄明白前一环节学生自己提出的问题,若还有疑难之处,教师可适时讲解。
在此教学环节中有两个问题不可忽视:
1、原始艺术的特点
2、艺术与生活的关系
教师要设法让学生自己找寻到答案,教师最后可归纳总结。
设计意图:大量图片的使用可以直观的让学生了解原始人的生产、生活情景,进一步感受原始人精神世界。在观察中了解,在观察中思考,在观察中感悟,在观察中拉近我们与先人的距离。
(五)欣赏仿原始风格的绘画作品
通过欣赏具有原始风格的大师、教师绘画作品,进一步体会原始艺术的魅力。
设计意图:希望学生能从大师、教师的绘画作品中了解一点绘画表现技巧,从而应用到自己的绘画创作上去。
三、美术活动
想象原始人生活的场景,模仿原始绘画风格,创作一幅表现原始人生活的图画(如:狩猎、扑鱼、祭祀、舞蹈、图腾……)
要求:造型简洁、夸张、生动,用色大胆、泼辣。
第二篇:美术教案-远古呼唤-教学教案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特点:远古时代,我们的先民在极其简陋的物质条件下创造了光辉的灿烂的原始艺术,它以夸张变形的手法、稚拙朴素的表现形式及神秘的艺术风格,给人以强烈的震撼。这些原始作品都是人类文明宝库中的瑰宝。
2、教学目标: ① 技能方面:懂得欣赏原始艺术特点,初步了解原始的艺术风格在在现实生活中的运用。如:设计面具,设计服装等。
② 情感方面:培养学生珍视各民族的文化的宽容态度和健康审美心理,提高学生的组织能力和活动能力。
3、教师的任务:引导和组织学生开展活动。收集资料。
4、学生的任务:对原始的艺术进行探究,试用原始的艺术手法画一些面具。
二、教学准备:
教具准备:有关原始艺术的一些材料。
学具准备:卡纸、颜色、和收集的一些材料。
三、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知识竞赛导入新课:
(1)有关中国古代的一些知识。
(2)有关世界的原始艺术的知识
(3)现在的土著人的一些趣闻。
2、基础知识:
(1)原始艺术和面具。
(2)原始艺术与图腾,迷信、原始人的生活的关系。
(3)面具设计的特点:夸张 象征 神秘
3、学生分组活动:
(1)、把学生分为 10 个小组
(2)、每组对原始部落中的酋长、部落男青年、部落女青年、部落长老、巫师、太阳神(从上面人物选 2-3 人)分别设计一幅面具。
4、生作业。教师辅导。
辅导要点:
(1)色彩运用和人物的要体现人物的性格。
(2)面具制作要体现原始艺术的特点。
(3)面具制作要符合人的脸部结构。
5、课堂小结:
(1)学生对自己的作品阐述自己创作的理念。
(2)教师对作品进行总结
6、教法:以学生自主合作的形式学习。
7、课堂组织:分组讨论学习。
8、课后教师总结:
第三篇:《从远古走来》教学设计
北京师范大学贵阳附属小学
《从远古走来》教学设计 北师大贵阳附小 赵小童
一、教学目标
1、知道我国是一个有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为自己是炎黄子孙而自豪。
2、通过历史传说、历史事件,了解中国古代史的基本线索和大概轮廓。
二、教学重点
三、教学难点
四、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师:(课件出示)同学们,你们知道这些词语吗?能说说它的意思吗?
生:答
师过渡:刀耕火种是指古时一种耕种方法,把地上的草烧成灰做肥料,就地挖坑下种。茹毛饮血是指用来描绘原始人不会用火,连毛带血地生吃禽兽的生活。指处在没有开化的状态。钻木取火是指硬木棒对着木头摩擦或钻进去,靠摩擦取火。这些词语都是形容什么时期人们的生活呢?
生:答
师:发挥想象,那时的人们是怎么生活的呢?
生:答
师小结:远古时期的人们过着最原始的生活,他们刀耕火种,茹毛饮血、钻木取火。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从远古走来。
(板书课题:从远古走来)
二、探讨历史源远
1、师(出示黄帝、炎帝的雕像):为什么人们都要祭拜他们呢?
2、阅读86页的小资料,了解有关黄帝和炎帝的传说,说一说你知道了什么?
3、生阅读
4、师小结:炎帝和黄帝是中华民族的祖先,是中华古老文明的象征。我们是炎黄子孙!因此,每年都会有很多人祭拜他们
三、历史故事
师:你们知道我国历史上有哪些朝代吗? 生:答
师:有哪些同学知道一些历史故事呢?让我们一起分享分享
1、讲一讲历史故事,谈出自己的感受。
2、做一做历史卡片
(1)可以将能代表某个朝代的服饰(如帽子)、艺术品(如唐三彩、编钟)等物
北京师范大学贵阳附属小学
品画在卡片上;
(2)可以将《雍正王朝》《成吉思汗》等熟悉的影视剧写在卡片上;
(3)可以将一些朝代的名著、名篇或其中脍炙人口、广为流传的句子写在卡片上;
(4)可以将一些历史故事画在卡片上。……
3、制作历史年表
(1)说说历史朝代顺序,按朝代的先后将卡片连接起来,做成我们的历史年表。(2)组织学生交流:从我们的历史年表中,你发现了什么?
小结:历史年表的内容可以是实物图,也可以是文字,它可以帮我们清楚地了解历史上的人物及事件,帮我们学习和掌握历史知识。
四、课堂总结
1、说说自己的收获。
2、小结:我国是一个有着几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我们为自己是炎黄子孙而自豪。
第四篇:中国远古人类教学设计
中国远古人类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通过阅读“中国原始人类主要遗址分布图”,初步掌握识别历史地图的基本技能。初步了解有关考古、历史地图、文物插图、古史资料等方面的基本常识。了解远古人类从低级到高级的演进过程。通过想象北京人一天的生活,培养丰富的历史想象力。
过程与方法
学生可以根据课本与教师提供的考古材料及自己的观察所得,进行推理分析、大胆想象,主动探究问题的答案。并学习用观察法、阅读等方法来探究有关问题。教师以启发式教学引导。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课的学习,知道我国是目前世界上发现原始人类遗址最多的国家,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的历史,以此增强民族自豪感。通过对考古知识的初步理解,培养崇尚科学的精神。
〖教学重点〗
元谋人、北京人
〖教学难点〗
学生初步接触历史地图、考古知识、古史资料等内容,需要逐步理解;人类社会从低级到高级的逐步演进,劳动在从猿到人的进华过程中起了重要作用这一问题比较抽象,需要逐步引导理解。
〖教学过程 〗
导入:非洲起源论
教师活动:曾有一部分欧洲人认为,亚洲人并没有自己的本土祖先,而是非洲古猿移民的后代,并以此作为侵略亚洲的借口。事实是如此吗?其实,作为亚洲第一大国的中国,早在170万年前就已经发现了人类的足迹。今天我们就来探索一下我们本国的祖先——中华大地的远古人类
1元谋人(从牙齿→元谋人)
幻灯片:元谋人的牙齿
引出元谋人的概念,着重指出元谋人是我国境内已知最早人类(170万年前)。
过渡性提问:是不是在几十乃至几百万年前中国境内只生活着元谋人这一种远古人类呢?
挂图:中国原始人类主要遗址分布图
引导学生看图:请数一数,我国有多少处原始人类主要遗址?
从图上可以直观的观察到我国境内分布着很多的远古人类遗址,我国是目前世界上发现原始人类遗址最多的国家(多元化概念)。
提问:从图上来看,这些原始人类都选择了什么样的生活环境?为什么?
教师总结:集中于大江大河流域(黄河、长江、珠江,可指出黄河是我们的母亲河)土地肥沃的地方。
过渡性提问:在远古,既没有发达的交通,又没有可口的美食佳肴,更没有现代化的娱乐设施,那么他们是怎样打发一天的时光的呢?下面我们选择一处最有代表性的远古人类,来看看他们的生活情况。
引出北京人的概念。
2北京人(时间、地点)
①相貌特征:看图“北京人头部复原像”,学生回答。(猿的特征)
提问:从外部特征来看,北京人似乎更象猿,但为什么称他为人呢?(学生讨论)
②直立行走(人的特征)
提问:为什么要直立行走?(环境改变,解放双手→劳动→手、下肢及脑的发展)
提问:手、下肢及脑的发展是同步的吗?在这个过程中起决定作用的是什么?(强调劳动的决定性作用)
③使用并制造工具(人的特征)
提问:大自然给原始人类提供了哪些天然工具呢?
提问:有一天,十几个北京人围追一头鹿,请问,从他们获得这头鹿到吃掉这头鹿需要哪些特殊的工具?
可是有些工具自然界没有,怎么办?(制造:打制)
④使用火(天然火)(人的特征)
提问:你是怎么知道他们会使用火的?
你知道火的来源吗?
火给他们提供了哪些方便?他们是怎么知道吃熟食的(可想象具体情景)?熟食与生食相比具有哪些优越性?
既然火对他们如此重要,那如何保存这珍贵的火种?
过渡性提问:北京人使用简单粗糙的工具,却要面临恶劣的环境,还要和猛兽搏斗,怎样才能增强生存的能力?能否个体生活?
⑤生活方式:群居
过渡性提问:不同性别不同年龄的人生活在一起,劳动的分工会一样吗?怎样分工才是最合理最能发挥集体力量的?
情景设置:
请你当一回北京人的首领,①给你的成员具体的劳动分工
②在食物非常充足的特殊情况下分配食物
③但大多数情况下食物是不够的,例如今天就很不幸,派出打猎的人一无所获,只有采集的人带回为数很少的野果,请你合理分配这些有限的食物
学生活动:分组讨论
提示:劳动分工
食物分配
成年男子
成年女子
老
人
小
孩
〖布置作业〗1.根据所学内容,想象原始人一天的生活(从日出到日落)
2.自学“山顶洞人”这一部分。
自学提示:①为什么称为山顶洞人?(发现地点)
②比较山顶洞人和北京人头部复原像
③山顶洞人的劳动工具有哪些改进?(骨器、磨制石器、钻孔技术)他们是如何懂得人工取火的?(摩擦生热,来源于生活经验)
④山顶洞人佩带装饰品,这说明了什么?(原始的对美的追求)
⑤山顶洞人与北京人相比,谁的生活年代离现在最近?谁更接近今天的人类?从中你得到什么启示?(从低级向高级进化)
教案点评:
本教案采用了教师启发式的教学模式。
在教学中,教师充分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为学生创设了良好的历史情境。为学生充分体会原始人类的生活状况提供了感性材料。
另一方面,教师把重点放在对北京人的生产生活以及身体发展的探讨上,通过学生的合理想象,理解了原始人类的基本特点。对早期的原始人的生活状况产生了深刻的认识。典型例题
1、祖国境内最早的人类是:()
A、北京人
B、蓝田人
C、元谋人
D、山顶洞人
答案:C
分析:本题虽然看似简单,但是它所考察的是学生的知识点是否明确,提醒学生对教材中的“第一“的知识应当掌握牢固。同时又使学生复习了一下祖国境内比较有名的远古居民。此外,本题的选项出的很科学,教师在讲评时可稍加变形,成为一道排序题。
2、在下列远古人类中,还使用打制石器,但已经懂得磨制和钻孔技术的是:()
A、元谋人
B、北京人
C、山顶洞人
D、半坡人
答案:C
分析:这道题考察的是学生对山顶洞人内容的了解。同时也再次向学生证明山顶洞人是是掌握磨制技术的旧石器时代的人。习题精选
一、填空题
1.北京人生活在距今_______年以前,他们保留了______的某些特征。
2.大约在一两万年以前,在北京周口店______山的山顶洞穴生活着山顶洞人。他们按______关系组成比较固定的集团,进入_____一阶段,他们会制造______等骨器,已经懂得_______取火。
二、单项选择题
1.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的人类是()
A.北京人
B.蓝田人
C.元谋人
D.山顶洞人
2.下面原始人类中最早使用天然火的是()
A.山顶洞人
B.元谋人
C.蓝田人
D.北京人
3.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
A.外貌与现代人相似
B.能直立行走
C.会制造工具
D.已经使用天然火
三、识图题
观察图,请回答:
①这是什么人的头部复原图?
②说一说这个头像的面目特征。
四、材料解析题
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首先是劳动,然后是语言和劳动一起,成了两个最主要的推动力,在他们的影响下,猿脑就逐渐地过渡到人脑。——恩格斯
①人类是由什么进化来的?
②人类在进化过程中,是什么起了重要的作用?
③举例说明人与动物的根本区别。
第五篇:绿色呼唤教学设计
《绿色呼唤》教学设计
三汊小学 秦明娟
教学内容:湘美版小学美术教材四年级下册第11课《花团锦簇》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树的外形结构及其特征,能勾画树的特征和动势,层次要分明。
过程与方法:初步了解一点调色知识,能适当地掌握色彩运用的方法,表现出树的色彩美。
情感与价值:从小培养热爱自然、保护自然的思想情感。学习重点:如何用线和色彩表现树木。学习难点:怎样表现树木的立体感和层次感。教具学具:课件、范画、水粉笔、纸、颜料等。教学过程:
一、深情引入,欣赏感受。
1、同学们喜欢绿色,喜欢大自然吗?板书:绿色
2、播放配乐课件,同时师感情诵读课文。
3、同学们看着这清新的绿色,听着这优美的旋律,你感受到了吗?
绿色在—呼唤(板书)
二、对比感知,了解画法
1、老师这里有两张小朋友的画,让我们来一起来评一评,你觉得他画得怎么样?
出示两幅存在问题的学生作品,学生自由发言,师有意引导: 构图:有前后层次之分,注重均衡美。树的组成:树干、树枝和树叶。
2、合作示范
老师想和大家来一次小小的合作。教师画干和枝,学生画叶。A、师边示范边讲解,强调树枝的动态。B、学生添画,师注意引导叶子的整体外形。
3、课件出示小结
三、探究调色,练习着色。
1、课件出示范画。
师:我们合作的画完成了没有?还需着色,先来了解一下如何调色。
2、课件呈现三个问题,小组合作,动手探究。
3、全班汇报交流。
4、师根据范图色彩变化小结调色知识。
四、学生创作,教师巡回辅导。
1、出示背景画。
师:上一次老师和两位同学合作的很愉快,这次和大家一起合作,一起留下这些美丽的绿色。
2、播放音乐,学生创作,师巡回辅导。
五、作业展示,交流评价。
1、你觉得那幅作品有特点,有创意?
2、同学们,从大家的画中我感受到了你们对大自然的热爱,但是有些地方的森林正遭到破坏,大自然在哭泣,我们应该向人们发出绿色的呼唤,呼吁大家一起保护绿色,保护地球。板书设计:
9绿色呼唤
构图:有层次 动态 组成:干、枝、叶